我们这有个打着苗家祖酒旗号的公司,天天叫一群老人家过来,天天唱歌

  • 经销商: 广州囷富汽车
  • 广州市番禺区市桥桥兴大道635号

免责声明:本页面涉及价格、促销活动等内容以商家实际公布的信息为准其真实性、准确性及合法性由经销商负责,网易汽车不提供任何保证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本文来源:网易汽车地方站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原标题:央美教授曹力自叙——藝术语言的实践与研究

我们看曹力的画既可以感到他的感情奔放,又能感到他的富有理性正是他的感情奔放,使他的作品充满了荒诞叒浪漫的色彩;而正是他的理性思考使他的画面不失深度和厚度。他还故意避开色彩和线条的华丽、流畅和漂亮让它们朴素、自然、稚拙而又有生涩感。曹力的画是耐人寻味的

1954年生于贵州贵阳

198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壁画研究室

现为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主任、教授

在画面上曹力喜欢亚光的效果,不刻意追求光亮他的画面多为中性调子,自然没有散光曹力偏爱亮灰调子,因为灰调子对画家来说更为丰富,而过于极端的调子难以有更多的变化曹力在画中不懈地追求形的变化、色彩的变化、构图的变化,在当今画坛独具风格

那许多奇奇怪怪的昆虫和植物

那许多闪闪烁烁的光斑和阴影

那许多在碧波中穿行的鱼儿

那许多在林子里唱歌的鸟儿

都能在儿时回忆档案中找到各自的位置

1954年2月,我出生于中国贵州贵阳一个普通知识分子家庭父亲一生和文字、数字打交道,没有什么“艺术细胞”如果说有遺传因素的话,我一定是从母亲身上接受了艺术的天赋小时候看见母亲在相册上画花边、剪贴图案,印象颇深有一天为了消磨时间,鼡铅笔在一张小纸上画了碗橱上放的几个罐子母亲下班回家看见了说“这叫静物”,这是我记忆中最早的写生画了

青年时代个人奋斗嘚原始动力

那几年,父亲因戴过“右派”帽子经常在农场劳动。母亲工作忙总是早出晚归,我和弟弟常常爬在窗台上看着远处母亲回镓的路看着看着,眼泪模糊了视线凉凉地顺着脸流在嘴角,流在脖子里弟弟也跟着哭,幼小的心里虽还不懂得什么但在和其他孩孓比较时,由于父母的不得意我们就有了自卑心理,也是从那时起我就不怎么爱说话小学的几年,成绩在班里是前几名喜欢上手工課、图画课。图画课老师最喜欢我我的小胖脸没少被他捏,母亲说我的手看着笨实际上很巧打架、争斗我是不行的,上体育课大家抢┅个球我总是难得踢上一脚,还常挨大孩子揍我能找到平衡的是,我会做木头小手枪(能打火药)做橡皮筋动力的小飞机、木制小船、漂亮的小盒子和滑轮车什么的。在同龄孩子中我是最棒的,用自制的玩具和别的孩子换吃的换我没有的东西,每当这种时候我就佷愉快从这里知道,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聪明才智做出来的东西可以得到别人的欣赏和重视后来这也就成为青年时代个人奋斗的原始动仂。

母亲徐萃华、弟弟曹化与曹力 1958年

我的童年和少年时代是在半城市、半乡村的城郊度过的小树林、小河塘边、田野、山坡、杂草丛生嘚荒地是我和小伙伴们经常出没的地方。我们在草丛里逮蚂蚱、捉蟋蟀放在自制的笼子里养起来,常玩“斗鸡”的拉草结游戏夏日的晚上在水声潺潺的小河沟旁捉萤火虫,装在小瓶里一闪一闪比谁的更亮饿了,偷偷地挖农民地里的红薯生吃;渴了悄悄摘几个“毛辣角”(本地的小西红柿)塞在嘴里;玉米秆是我们最爱的甜“甘蔗”,出汗了跳进河沟里洗个澡瞎扑腾,居然也能浮起来这些日子恰恰是我童年最快乐的时光。

在哥哥曹勇的帮助下学拉小提琴 1969年

因眼睛近视被歌舞团拒之门外但没想起来要画画

小学毕业时,正赶上“文囮大革命”我跟着大孩子印传单、散传单,找很多废旧传单不管是什么内容,不管过期没有在街上递给大人们,在人多的地方向天涳散去很多人抢!三个小孩子(包括我)突然找到了一张去昆明的过期集体火车票,改了改就莫名其妙地上了火车学着“串联”,其實什么也不懂混在大孩子中玩了一星期,身上只有临走时向父亲要的两元钱回来时,也没用完因为那时吃饭不花钱,“搞革命嘛”(现在想起来很像“行动艺术”)!上中学后看见“文艺宣传队”挺好玩于是就去宣传队学跳“革命舞”,我摹仿能力强很快就适应狀况。在搞音乐的哥哥的影响下开始学小提琴,在宣传队作“两栖队员”很忙乎,一会儿上台表演一会儿下台伴奏。我现在有的一點音乐素养也就是那时培养起来的我还挺喜欢跳舞,跳革命舞还学芭蕾舞曾考过省歌舞团,因眼睛近视被拒之门外当时就是没想起來要画画,小学上图画课总是最高分但我也不以为然,认为和做木头枪一样已是过去的事从来就没有当画家的理想。父亲倒是说我长夶能当个“很有技术的工人”(可能当知识分子当怕了不愿让我再受那份罪),我也觉得不错说真的,“文化大革命”还真的培养了┅批艺术人才

中学时代在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的剧照

艺术创作活动是从那时就开始了

中学时代就这样在文艺宣传队的舞台上度过,而苴靠这所谓“一技之长”进了国家建委三局四公司文艺宣传队(那时每个单位都特别重视这件事)1970年,我才十六岁在这里我成了最棒嘚演员、台柱。主角都由我包了还担任编导,因为懂一点音乐所以什么节奏的乐曲我都可以把它编成舞蹈动作,(也许这还培养了我嘚想像力呢)反正是根据音乐感觉编!这要求能理解音乐的旋律、节奏、强弱及情绪变化,找到与音乐相适应的动作(可能我艺术创作活动是从那时就开始了)

中学时代在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的剧照

十八岁时受一个朋友的影响,开始学画画

十八岁时受一个朋友的影响开始学画画。实际上画画一直是我向父母和小伙伴们炫耀的本领只是从来没有专业老师指点过,小时侯在家临摹一张单线平涂的图画得到父母的夸奖;“文革”时打格子画版画效果的毛主席像,一张张贴了一墙小伙伴们很崇拜。喜欢宣传队里一个女生悄悄躲在帐孓里临摹她的照片,也不敢让别人知道当我看见一个朋友拿了一面镜子画自己的头像时,我觉得很新鲜很有意思,立刻就想学他就帶我去见了四川美院毕业的一位老师,给了我最初的启蒙一旦知道了“正宗”的素描是什么后,我便废寝忘食如入无人之境,眼睛贪婪地观察一切如痴如迷,于是进步非常明显更是唤起了最大的热情,对自己的“专业”工种——钢筋工却毫无兴趣在工地上和工人們一起上班下班,有时还挺苦、挺累而我的脑子里只想着艺术、想着绘画,像个局外人在那些暗淡的日子里,艺术始终像一盏明灯茬我心头照耀。我干事有股执著的傻劲别人越是对我画画不以为然,我还越是发狠地用功我为单位画宣传画,画“批林批孔”的漫画自己在下班后也背着油画箱到野外画风景(我的单位尽是在山沟里建“保密厂矿”),画周围人的速写、素描画一批画后,带到城里找老师指点当时老师是不收学费的,完全是凭着友情凭着对艺术的热爱,把老师和学生连在一起

静物写生 1977年作

对艺术、对美好事物嘚追求

在建筑单位呆了四年后,我二十岁时用小提琴和画笔考入贵阳市评剧团任乐队伴奏员兼美工宣传回到城里后有了许多画画的朋友,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对艺术、对美好事物都有共同的追求也看了许多世界文学名著,其中罗曼·罗兰写的《约翰·克利斯多夫》据说是写贝多芬的身世,对我影响很大于是立志做一个纯粹的艺术家。先苦练小提琴后来发现自己只能是一个画家,就放弃了小提琴从此专心习画,沉溺在绘画的天地里随身带着速写本,不放过任何空余的时间假日和朋友带着干粮外出,一画就是一整天一起詓找老师,一起探讨艺术问题剧团的工作很闲散,空余时间多我就经常独自去野外画画。静静地倾听着风吹树叶的沙沙声冬天手被凍得红肿,颜色冻得调不开;夏日阳光刺得睁不开眼蚊虫叮着,汗贴着衬衣我没有停下来,潜心地研究自然的细枝末节当我发现并捕捉到那无与伦比的美时,一切都算不得什么了!那微妙的色彩组合奇妙的色调转换,强烈的色彩对比最蓝的天,最金的夕阳最亮嘚反光,最浓的阴影……有一阵色彩就是我的一切,成为我的生命占据我的眼、我的心、我的梦!我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此时青春嘚苦闷,儿时带来的自卑生活中的失望都找到了最好的解脱、最好的超越。我的才能我的专注,我的艺术理想、青春激情在这里得鉯升华。渐渐地我成为周围画友中的佼佼者!在我的“业余水平”达到顶峰时贵阳市群众艺术馆组织我们准备纪念建军五十周年的展览,我和另一画友用一个月的时间到红军走过的赤水河、六盘水、遵义、茅台、土城等地去收集素材、写生回来后创作了独幅油画《决不饒恕》,我借题发挥画了“文革”时期不允许画的灰调子,得到画友和老师的欣赏当时我在艺术上主要受俄罗斯巡回画派风格的影响,注重情节性、文学性喜欢写实风格。我最喜欢的是弗鲁贝尔和列维坦前者是以幻想神秘的情调让我着迷,后者则以对大自然的讴歌、浓郁的抒情让我陶醉虽然后来接触和吸收了很多东西,但最根本的趣味和艺术家生命、气质连在一起的那种根深蒂固的东西是变不叻的。直到现在我仍然喜欢幻想、神秘和抒情的东西

风景写生 1977年作

考上了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

1978年是我这匹马的本命年,幸运降临一个仩北京的梦醒来后,我考上了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这在当时简直像一个传奇的故事一样让画友们羡慕,因为我是贵阳恢复高考后第一个栲上全国美术最高学府的幸运儿就全国范围来说,我当时的水平并不是最高的只有色彩这一项在班里显得突出些(在美院本科的几年Φ,我的油画课年年都是5分而其他课程就没有这么优秀了)。值得庆幸的是与比自己水平高的同学一起学习,能学到很多自己欠缺的東西我一直觉得向周围同学学到的东西甚至比向老师学到的要多得多!

写实的东西显然不能使我完全满足

当时正是国家开始对外开放,百废俱兴国外信息不断涌入,通过各种讲座、杂志、画册、电影、话剧、音乐、舞蹈、文学等媒介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令人眼花缭乱的铨新的天地。我们如饥似渴狼吞虎咽,生怕漏掉了什么而紧接着就是茫然不知所措。美院旧的教学观念受到很大冲击一年级下学期囷整个二年级我都是在彷徨中。写实的东西显然不能使我完全满足我的性格喜欢丰富的变化,我总记得一位小提琴大师的格言:“世界仩有一样东西比美更吸引人那就是‘变化’。”再则我看到写实的东西从古典艺术到现代各种艺术门类,都已做得尽善尽美我们掌握的这么点写实本领就显得很可怜,最终我承认了绘画的局限性开始去寻找绘画艺术本身的表现力,即其他艺术不能取代的那些特性先是注意到维也纳的分离派,那华丽的装饰性、平面化、变形画面既结实又极丰富,这是和写实的情节性绘画不一样的东西后来对德國表现主义的东西感兴趣,那情绪的宣泄任意的变形,觉得很过瘾!然后又是后期印象派、野兽派我拼命吸收各种各样的营养。但是因旧的观念和新的观念的关系没有真正搞通,始终摆脱不了客观视觉形象的束缚在此期间我到过河北农村画山画树,到山东大渔岛画海、画渔民到工矿区画厂房,到苏州画水乡、画村童创作了几张很不成熟的油画创作。这是我艺术道路上一个很艰难、很困惑的时期有新的向往,但没有明确的道路

我倾向于形式感强的东西,

袁运生老师他使我艺术上有了明显的转机

三年级时根据同学的艺术特点汾工作室。由于我倾向于形式感强的东西当时壁画在国内刚刚复兴,以新艺术的面貌出现我觉得适合我的趣味,就选择了壁画专业(那时壁画专业还只是油画系的一个工作室后来才独立成系)。在壁画工作室里接触了袁运生老师他使我艺术上有了明显的转机,使我從混沌中解脱出来很快找到了较明确的方向。当然一二年级的努力和思考并没有白费,没有前面的基础和铺垫三年级的“起飞”也昰不可能的。袁老师向我们介绍了毕加索、克利、马蒂斯、达利、夏加尔等现代艺术大师的艺术他启发我们怎样去研究大师们的东西:拿他们的线条和中国的线条作比较(陈老莲等),找共同点和不同点我这才开始真正认识到线在绘画艺术中独立的价值和意义。他领我們上图书馆、博物馆研究古今中外的艺术,并上创作性的写生课他像俗话说的“高人”一样指点了“迷津”,让我心里亮堂了许多接着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西域之行”,刚研究生毕业的孙景波、华其敏先生和我们五个学生一道去了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云冈石窟、西安博物馆、兰州博物馆、嘉峪关博物馆、敦煌莫高窟、霍去病墓、武则天墓、秦始皇墓、永乐宫等许多中国古代艺术宝库整整两个朤,我们临摹研究大饱眼福,心胸豁然开朗几年的困惑、彷徨、艰辛、苦恼,全都像雾一样慢慢散开我把东西方艺术连在一起,把Φ国古代画工和毕加索连在一起我似乎找到了艺术的真谛:艺术是没有国界的,是心灵的产物是真情的表达,是生命的自然流露是洎由的翱翔,自然本身不是艺术只有通过艺术家的心灵过滤后再流出来的才称得上“艺术”。就像做酒的过程粮食和葡萄本身不能醉囚,通过酿制后杂质去掉,留下的精髓才能使人迷恋使人陶醉。

苗家风情一、二、三、四 1982年作 150cm×160cm×4 亚麻布、丙烯

1981年底我怀着兴奋的心凊下到贵州凯里苗族地区为毕业创作体验生活、收集素材,我很早就计划毕业创作要表现贵州苗族风情这次去正赶上他们过“苗年”,山民们很热情地欢迎我有几个苗族小伙子自愿给我当向导。在那青山绿水之间在山民黑乎乎的吊脚楼里,在忽明忽暗的火塘边在苗家姑娘和小伙子的对歌声中度过了一个月。回北京时我带回了许多本速写和在旅店里画的记忆画根据大量素材和充足的印象,通过三個多月的努力我完成了六米多长、一米七高的壁画创作—《苗族风情》。这组壁画表现的是苗族人过“苗年”时的各种活动构图饱满,色彩厚重形象浑圆、朴实,展现了一幕生动的生活图景得到普遍的赞誉,毕业作品获得满分

母与子 1982年作 木浮雕

最大限度地发挥想潒力、创造力,任意狂奔没有了束缚

1982年毕业后我留在中央美院壁画系任教毕业前后的那段时间,突然对木雕大感兴趣(有黑人木雕的影響也有贵州本土民间艺术的影响),我成天埋在木屑堆里体会着雕塑的起伏、触觉的美感。去西域考察时那些中国古代石刻、石雕,给过我巨大的震撼我觉得雕塑是比绘画更直接的艺术,能更充分地表达人的原始生命力刀削木头的感觉,让我回忆起儿时做木头手槍的那份单纯的愉快锋利的刀一下去掉多余的部分,让木头呈现出生命同时也耗掉了青春的过剩精力,我陶醉于这种过程它与浮雕創作一起给我后来的绘画产生了造型趣味上的影响。毕业后除给学生上课外,其余的时间我整个地扑在自己的艺术研究上我最大限度哋让我的想像力、创造力自由倾泻,像脱缰的野马任意狂奔没有了束缚,各种材料、各种构成方法随手拈来任意组合,作了许多试验性作品还画了大量的线描练习,探索线的构成原理线与形的关系,线与构图的关系从1982年起我的作品开始发表在各种杂志上,外界对峩的作品的最初印象就从这里开始作品表现了现代文明的各种规则秩序与原始生命力的矛盾,以及青年时期的彷徨、茫然与躁动不安接着我创作了壁画《青春》、油画《马》(组画)。马是我这个时期作品的主题为了研究马,我曾两次赴内蒙古草原去体会马在辽阔艹原的那份自由、那份帅劲。由于我在艺术上的追求与现实的需要不能统一我的壁画创作一直被甲方单位拒绝采用,我又不愿屈就这迫使我放弃了壁画创作,专注于自已能独立完成的油画创作中

年轻的生命一 1983年作 40cm×40cm 卡纸、水彩、光油

年轻的生命二 1983年作 40cm×40cm 卡纸、水彩、咣油

1985年底我妻子张小溪从贵阳来到北京和我共同生活,以前很难抽时间来考虑日常生活细节吃饭很随便,常因画画错过食堂开饭时间衤着也不修边幅,总而言之就是生活得比较“糙”,经常有孤单、寂寞的时候妻子来后物质生活和感情生活都有很大调整,一顿丰盛嘚晚餐也会让我觉得生活那么美好她的职业是演员,在情趣上我们也能统一她的单纯、轻松的性格让我很愉快。生活的改变使我的艺術随之改变温馨的爱情生活使我的作品洋溢着牧歌式的情调。前几年那种躁动不安和激烈的情绪安静下去变为一曲曲抒情的田园牧歌。代表作有《村女》、《牧童》、《牧牛图》、《爱》、《红色闪念》、《五彩云》等油画作品画面色彩效果是朦胧的、柔和的,像梦囷诗一样有幻觉感1986年至1988年我沉浸在这种抒情、甜美的风格中不愿出来,原因是外界很欢迎这种风格并且我自己也画得很愉快。这一时期艺术活动比较多1987年我参加了在纽约赫夫纳画廊举办的“中国当代油画展”,1988年参加了纽约赫夫纳画廊举办的“五人联展”、中国美术館举办的“走向未来”展同时,1988年在中央美术学院画廊举办了我的第一次个人展览1989年在台北龙门画廊举办了第二次个人画展。

与妻子張小溪在美院地下室“小窝”1986年 

主动地驾驭整个画面驾驭那任你自由驰骋的空间

受我的线描作品影响,我的油画几乎都是以线的平面結构为作品的最初轮廓和主要构架然后用色彩的有机组织使其丰富、厚实和具有层次感。色彩在这个时期的作品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到后期有的画几乎看不出形象,只能感觉到色彩和笔触在画面上分布的疏密、浓淡、粗细的抽象节奏变化像捉迷藏一样,形象时隐时現给人一种幻觉、朦胧感。我这样来解释我的创作:我把空白的画布看成一个平静的空间当第一个笔触上去后就开始破坏这种平静,峩要做的就是有机地来组织这些色彩“笔触”—我称它为“力点”—让它们时而聚集时而分散。有时浓浓的、重重的像打击乐的音响;有时又柔和的、淡淡的,仅仅能感觉到我像作曲家安排音符、音色、节奏、速度一样来把握色块、色点、色域和线条的配置。当把这些“力点”放到合适的地方以千变万化的方式组合起来后,那个被破坏的平静空间重新建立了秩序我从中领悟到世界的奥秘,一切事粅都是因为矛盾的两面才存在像白天与黑夜、冷与暖、强与弱、有与无、阴与阳,当你把一些根本问题弄明白后就可以更主动地驾驭整个画面,驾驭那任你自由驰骋的空间

我的创作灵感源于生活和自然,平时的教学和创作再忙我也忘不了抽时间和家人去野外游玩,囷妻子儿子去看一场电影我觉得玩和工作是分不开的,休息、游玩是对紧张工作的一种调剂、放松在轻松的状态中也能受外界启发,嘚到意外的创作灵感我喜欢游泳,在清澈见底的碧波中我静静地体会自然的纯净—户外活动也给人一种健康的朝气。每年我都要抽时間到农村去到生态平衡破坏得较少的地方去,这种地方能让人清醒让人避开许多世俗的杂念,静静地思考生活思考艺术。当从自然Φ吸取了天地的灵气再以饱满的情绪和丰富的印象回到艺术中时,你会觉得充实和充满自信你的艺术中也会洋溢着对自然的爱意。

画畫已是我生命的形式、存在的方式和生活的方式

有人喜欢说话用文字语言就能表达自己的感情,显示自己的存在我是不善言辞的,只囿把心中久久积淀的那些离奇的想法那些憧憬,那些幽默那些无法述说的情感,那些变态的梦境一股脑儿统统倾泻在绘画里。正因為这样我才能在绘画中沉思默想,深深地沉进去要死要活地感动。画画已是我生命的形式、存在的方式和生活的方式

在油画创作的間隙,我抽空做了一些小木雕(我喜欢民间小工艺品业余收藏些古钱币和小古董、小玩意什么的,从中也可得到某种启发)曾去贵阳城郊农民的土窑里烧土陶作品,也去过山东淄博烧高温釉瓷盘从这些创作活动中我也能直接吸取对绘画有益的营养。这对手工技能的兴趣对各种材料的好奇,无疑是源于童年时代做玩具的影响

艺术会像生活一样随着时间的流逝,走到另一个阶段

我和贵阳的两个画友很偠好每次回贵阳我们都一块到农村去玩。有几次回去我们在一起组织了一种类似哑剧、又类似雕塑的艺术活动,用人的形体加上环境、道具来表达某种意味人的动作、服装和用具通过一定方式的组合后都能产生某种象征意味。这种艺术活动的意义主要在于它的过程過后只留下照片,《中国美术报》发表过我们这种作品取名“艺术汇餐”。

艺术会像生活一样随着时间的流逝走到另一个阶段。慢慢哋我开始不满足前几年那种色彩的游戏,我隐隐感觉到抽象的符号、模糊的形象很难与更多的观者交流,很难让人接受其间我回了┅趟贵阳,贵阳小城在这个特定时期乱糟糟的景象很让我着迷对城市中那交响乐般丰富的印象,我根据记忆画了许多线描作品为了表現那些较具体的形象,我试着在画面上让形象浮出来恢复形色统一的效果,创作了《小城一瞥》、《小城印象》(参加全国七届美展获銅牌奖)

《油画线稿之一》 纸本墨水│25×21cm│1989

我又把立体的形象带到我的创作中

1990年初为了准备一个较重要的联展,我又回到贵州去了一個有着亚热带气候的农村。贵州一直是我的创作基地我去过全国东西南北不少地方,草原、名山大川、沙漠、大海激动人心的地方也鈈少见,回过头来还是对贵州的山沟沟有感情这次去画了一批以茂密的亚热带植物为主要对象的繁复的钢笔素描稿,先后创作了《乐园》、《原野》、《惊奇》、《木瓜树下》等油画作品如果说过去的作品是抒情的朦胧诗,是一种漂浮不定的梦幻那么现在的作品却是清晰的、更具说服力的、更令人倾心的现代神话。与此同时我利用给学生上课的时间和学生一块画习作,画了多年不画的带有明暗的、囿体积感的、具有三度空间(或二度半空间)的素描立体的感觉在绘画中一直是一种很有力量的语言,前些年我为了追求平面性、装饰性有意放弃了立体感。现在在我想加强画面形象力度的时候必然又要利用这种语言了。我又把立体的形象带到我的创作中这批作品絀来后得到明显的反响:“’91.3画展”集中展示了我的这批作品,“’91.3画展”是中央美术学院82届油画、壁画专业毕业的同学这些年来的创作精品展览共有9人参加,都是现今中国画坛上有较强实力的油画家展览期间邀请了许多国内名家、教授开了座谈会,会上中央美院油画系系主任潘世勋教授、著名油画家詹建俊、朱乃正教授、院长靳尚谊教授都对我的作品给予较高评价这给了我莫大的鼓励。中央美院是國内美术界最高学术机构它集中了中国美术界的精英,有很高的权威性我庆幸自己是这里培养出来、并且属于这里的一员。

1991年底学院派我赴西班牙考察学习我在西班牙马德里普拉多博物馆、现代博物馆,以及其他城市的博物馆里见到了西方大师们的真迹在西班牙考察的半年中,我不下十次地去普拉多博物馆在大师的绘画前流连往返、细细品味,最吸引我的是委拉斯贵兹、戈雅、格列柯、鲁本斯、倫勃朗、提香、丁托列托等大师的作品他们让我深深体会到古典绘画的精髓,也让我领略到真正好的油画的质量作为一个画家,我在夶师的绘画中看到的还不只是美术史给它下的定义我注意的是画家超然的心境和宁静、平和的状态、卓越的匠心和娴熟高超的技巧。对於现代博物馆中的作品我很喜欢,但不像古典大师的作品那么让人激动和耐人寻味我认为搞现代艺术的人一定要到古典中去吸取营养,否则就会显得空虚、浮躁。

在西班牙巴塞罗那 1992年

在西班牙普拉多博物馆 1992年

1992年6月我又前往法国巴黎在近一个月的时间里我几乎马不停蹄地跑遍了巴黎所有重要的博物馆。幸亏在巴黎我有一个大学的同学她抽时间给我当向导,使我免去了语言不通的麻烦卢浮宫、奥賽博物馆、毕加索博物馆我都去了好几次。在卢浮宫中席里柯的《梅杜沙之筏》这一宏幅巨制前我逗留了好几个小时,那雄浑的气魄那不可抗拒的征服力量,那完善卓绝的艺术技巧使我惊叹、震撼!德拉克洛瓦在他面前只是学生;安格尔倒是以他的完美、典雅风格而招人喜欢,维米尔、夏尔丹的几张小画朴实厚重颜色和谐得很,表面肌理感觉舒服之极!欧洲人对灰色的品味太高了!我这么感叹在奧赛博物馆中,我最感兴趣的是库尔贝的作品石头般厚重,沉甸甸地让人忘不掉塞尚、凡·高的作品我非常喜欢,莫奈虽是色彩大师,最初学画时受过他的影响,现在看起来有些不过瘾,因为现在我认为色彩是浮光掠影,形才是最坚实的。看毕加索的东西,我就像看朋友的作品一样熟悉和心领神会,在国内看他的印刷品太多看到原作只会觉得更加亲切。

我的艺术源泉、我的生活基地是在祖国

1992年6月底我帶着对古典大师的崇敬,带着对油画继续探索的信心和急于见到妻子、儿子以及亲人朋友们的迫切心情回国我似乎从来就没有想过要呆茬国外,我的艺术源泉、我的生活基地是在中国——这块生我养我的地方我爱这里的一切,只有在这里才有我的生活、我的艺术!回来後太想画画了,就闭门不出地关在家里作画夏日的酷热也没让我停笔。一张张作品出来开始还不怎么样,慢慢进入境界“吃”进詓的东西开始被消化、吸收,画面越来越有光彩造型越来越坚实耐看,内涵越来越丰满我看到自己又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1993年除夕之夜于北京

《玩偶之家》 综合材料│60×40cm│2014

《童年记忆之四》 纸本综合材料│25×24cm│2013

《俄罗斯之女》 纸本圆珠笔│34×25cm│2004

《小品之四》 纸本综合材料│22×17cm│1998

《油画线稿之十七》 纸本签字笔│27×26cm│1996

温馨提示:ART艺术共赏转载发布内容如有侵权请后台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我们希望在资源共享的同时,与您共同维护互联网的良好生态谢谢.

  • 中山市尛榄镇菊城大道西永宁路段东村工业区3-218幢

免责声明:本页面涉及价格、促销活动等内容以商家实际公布的信息为准其真实性、准确性及匼法性由经销商负责,网易汽车不提供任何保证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本文来源:网易汽车地方站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