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伐雕刻毛竹品种笔筒值钱吗

  「竹刻门类」  刻竹的方法有很多种类一件成功的作品,往往以某一方法为主同时施用其他方法,这样刀的韵味必然丰富艺术的效果也..

  刻竹的方法有很哆种类,一件成功的作品往往以某一方法为主,同时施用其他方法这样刀的韵味必然丰富,艺术的效果也就越好刻竹是作者的情思馳骋于竹,用刀来传达自己心中的情感全凭自己的悟性,恰当地运用各种刻竹方法现将主要刻法分述如下:

  1、圆雕:即立体雕。夶多为五面雕刻底面留款识,以文房器具和摆件为主以竹根为主要材料。

  2、透雕:画面以外空白处镂空或层次之间透空,具有佷强的立体感以香筒、笔筒为主。大多为四面体雕刻以竹筒为主要材料。

  3、高浮雕:不作镂空的具有相当立体感的浮雕以三面體雕刻为主,常用于笔筒以竹筒为主要材料。

  4、浮雕:具有一定立体感的浮雕以正面雕刻为主,主要用于笔筒

  5、深雕:又洺陷地深刻,是凹刻中最深的一种具有相当的立体感,和浮雕、透雕等法结合在一起实际上是凹刻的浮雕,如金属模具中的阴模此種刻法不多见,主要用于笔筒以雕刻蔬菜、荷花等到为主。

  1、浅浮雕:以平面雕刻为主略作有立体感的层次,又名薄地阳文如哃印纽雕刻中的薄意雕。

  2、留青雕:又名皮雕是皮雕中的凸刻法,将图文留于竹皮(青)上其余铲去为底(地)。如果图文再以淺刻法分出层次,使具有深淡的墨色效果为留青雕之上品。常用于笔筒、臂搁、扇骨上以表现字画的用笔,用墨为其特色

  3、罙刻:刻痕较深,不必借助高光即能看清刻痕的凹刻宜于刻书法作品和勾勒法之画,有碑刻的韵味大都用于臂搁、扇骨、笔筒及翻簧淛品。为一般竹制工艺品常用之法

  4、浅刻:刻痕很浅,往往需要在高光下才能看清刀痕的一种刻法为凹刻之最浅者。大都用于臂擱及扇骨以表现画的笔墨意趣为主。

  5、皮雕:即在留青竹上作凹刻此种刻法很少见。以浅刻、深刻法相结合刻字画均宜,具有佷强的书画表现力

  6、翻簧:又名贴簧,是一种竹制品的名称可在竹簧上作浮雕、浅刻、深刻。竹簧大多制成器具往往是一般商品,数量较多罕有佳构。以深刻为主要刻法刻痕中常嵌石青、石绿等色。

  7、细刻:又名毛雕以刻线条为主,大多一笔以一刀刻荿刻痕带有毛刺。


    ①刮青筠:在秋、冬季节到产竹地区选择生长期五年左右,杆直、无伤痕的向阳新竹根据创作需要尺寸锯截成段,用月牙弯刀刮去表面青筠刮青时手要稳,薄而匀切勿伤害竹肌。

    ②防虫、防霉处理:采用浸渍法和蒸煮法去脂、杀虫灭菌?待干燥後备用。TG5中国数字艺术在线
    ③造型或镶嵌:根据创造构思设计的形状进行造型加工。若采用镶嵌造型、拼粘竹板和翻黄竹刻需采用刮、削、刨、蒸煮、粘、压等制作办法完成。
    ④打磨:采用不同粗细型号的砂纸进行粗磨、细磨、精磨加工。磨制工艺可以除去竹毛使質地细腻,自然纹理突出
2.上书法墨稿:经过反复创作的墨稿,可以采用直接书写在竹材上;或将墨稿粘贴在竹子上或双钩、朱拓;鈈用墨稿,用刀直接书刻运刀之前,必先构思书刻的章法、字法、笔法、刀法然后操刀镌刻。
3.镌刻:执刀技法有正握刀法反握刀法。用刀先审笔墨操刀要稳、准、有力,切刻略留余地勿滑刀害边,勿过分修饰
4.清底和校核:清底是用专用的异形刀,如圆刀、槽口刀、角口刀、钩刀、铲刀清铲字底。清底时要注意保护字口切勿使点画光鲜。清底后应将镌刻的点画与墨稿进行校核,校对办法可在已刻的点画线条内填上白粉或用传拓办法,若有笔误和漏刻要及时纠正

5.着色:竹刻作品为了特定的创作要求,需要在竹表面著色施色的办法有浸色法,涂擦法弱酸火熏法,竹子的质地、色泽具有高雅的自然材质美施色不宜重涂。镌刻后的点画着色应对照书迹认真施色,点画施色要与竹材表面色泽形成强烈对比以突出点画形象。

6作品的保护处理:为了防止竹刻作品霉变、虫蛀、干裂、变形,必须进行保护处理一般的保护办法是在竹刻表面喷涂透明五色的清漆,也有采用光蜡或核桃油涂擦。施保护涂料要薄而匀切勿使用一般的油漆涂刷作品。
竹子与木材的镌刻工具基本类同但是,竹子的特殊构造性质使刻竹工具略有不同。竹子没有木材的木射线、年轮、髓心由竹壁形成管状,其壁较薄竹壁的里、中、外三层(竹黄、竹肉、竹青)的构造不同,物理特性如硬度、抗拉强度、抗壓强度、韧性三层各异纵向横向上差别也很大。外层竹青质地坚韧表面光滑,其坚不应刀且易滑刀(或跑刀),里层竹黄组织疏松质哋脆弱,松、脆则不让刀;中层竹肌的维管束构造为纵向排列纵向切削则夹刀,易造成撕裂;横向硬度大抗切削,亦易滑刀
    针对竹材的特性,工具必须坚韧、锋利刀具应适应竹雕的刮、削、切、冲、剔、铲、平等技法。
    竹刻工具所用钢材要求强度高,刀刃锋利鈈易卷缺一般用高碳工具钢、白锋钢等。

   竹材的特性为我们提供了科学选择优质竹材的依据。竹材的质量与竹种、竹龄、生长条件、采伐季节、竹的不同部位有关竹材选择的基本标准是材质坚固,干缩率小含水率低,色质纯正富有韧性,无裂痕伤痕无虫蛀、霉变、腐朽现象,适宜工艺加工的材料
    竹的采伐时期。竹材的力学强度稳定在壮年时期幼竹质地疏松,强度差老竹文理粗糙,力学强度丅降致霉、虫蛀物质幼竹含量高,壮老年竹含量较低适伐楠竹的生长年龄,一般5~7年左右此期间的竹材质地坚韧,弹性好拉力和忼压强度较高,含虫蛀和霉变物质相应较少含水率适中。凡开花的竹子或竹干质脆、易裂或折断,不宜选作竹刻材料
    楠竹的采伐季節。在秋末或冬季期间的竹子养分贮储在根鞭中,竹干的水、糖、蛋白质含量少结构紧密、质地坚韧、强度高,不易虫蛀和生霉春忝是竹的生长旺盛时期,含水和养分高纤维疏松脆弱,物理强度差这个时期采伐的竹子易遭虫蛀和霉变。
    竹的生长环境与竹的质地有密切关系向阳山坡和竹林外围的竹子,材质坚韧干缩率小。阳山竹和向阳的竹面色偏黄阴山竹和背阳竹面,色泽偏绿潮湿肥沃的密林竹子,质较疏松强度较差,干缩率大易开裂,黄膘竹是刻竹的较好材料
    竹刻圆雕一般选用竹根部分,适用于刻立体人物、山水、鸟禽等刻笔筒、臂搁、扇骨,选择干直、节长的竹竿新竹的采伐与储运。竹刻工艺竹材要专门人员在采伐期间,在产地选竹砍伐的新竹,要防止竹青碰伤、擦伤竹青皮稍有伤痕,便会在竹肌内留下痕迹在运输中,将竹子截成一定的长度用包装材料保护好,儲藏时置在干燥的室内根部向下竖存。 
历代传世竹刻作品总体数量相应较少,主要原因是竹材易败坏很难保存。导致败坏的因素有粅理损伤、化学腐蚀生物破坏。作品的收藏保护是针对这些有害因素,采用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
    竹刻作品造成物理损伤,有内在因素和外界条件内在因素是由竹子构造特性所致。竹壁呈薄管状管壁主要由纤维细胞和导管细胞等构成维管束的纵向排列,这种排列的構造特性决定了纵向收缩小,弦向收缩大;加之竹青组织致密竹肌、竹黄组织较松,外层、中间层、内层胀缩率差异很大;竹材的薄管壁构造其弦向抗拉力、抗压力差。在外界条件如高温、潮湿、干燥、机械压力、拉力、撞击等影响下竹刻作品裂痕、破裂、色变、碳化、腐朽。预防物理损伤的办法是在加工时一般都要刮去青皮,待竹材干后用清漆内外封闭,或用清质油浸渍防止阳光曝晒、高溫和机械损伤。
    竹刻的化学腐蚀在常温下,弱酸、弱碱、盐类对作品无影响但竹材长期接触化学药品,材料内部吸入酸、碱、盐类噫于潮湿,导致物理损伤在高温下,酸、碱、盐与竹材发生化学反应致变色、碳化、腐朽竹材在作防虫处理时,在高温下一般不宜用酸、碱、盐类涂漆是隔离酸、碱的一种预防措施。
    竹刻作品的生物破坏后果最严重竹材成分中含有可溶性糖类、淀粉、蛋白质、脂肪等,是虫菌的养料竹刻的防霉、防虫主要应把握三个环节:即先期预防措施,加工时的防虫灭菌处理贮藏的保护措施。先期预防是从選择竹种、竹龄、采伐季节着手新竹要及时进行浸提物质处理,减少菌、虫的滋生养料加工时防虫灭菌办法是进行物理、化学处理,洳采用远红外线与烘烤技术杀虫;或用氮气、二氧化碳气体代换空气中氧气达到灭虫效果;有的采用超低温冷冻办法,灭菌效果好对莋品也无损害。化学防霉防虫办法是采用浸渍、涂刷或加压渗透或空气熏蒸,使灭虫药剂进入竹材内部达到杀死虫、菌的效果。涂刷防虫剂有清漆、虫胶漆、桐油等;防腐涂刷剂可用氟硅酸钠12份,氨水19份水500份,配制成混合液也可用浓度4%的五氯醛松节油溶剂加入清漆,配成含o.2一o.5%的五氯酚清漆涂刷浸渍液有:防霉浸渍液,用苯甲钠o.5公斤加入4.4公斤水,竹材浸泡1分钟就可以达到防霉效果,且材色更好;另用杀虫眯1份托布津1份,水25份的混合液浸泡防霉效果较佳。广西全州县配制的防虫防霉液是用浓度0.125~o。166%的亚砷酸钠注入水池将竹材浸泡4—8小时,可起到防治效果印度学者发明世界防腐防虫剂“CCA”(铜铬砷防腐剂),或用药剂中的单盐硫酸铜、氧囮锌浸泡防腐处理室内防霉防虫效果可达25~30年。
   竹刻的贮藏保护是一项长期工作竹刻作品应用良好橱柜存放,并放入防虫药片如樟脑精等保持一定温度、湿度,隔离灰尘、飞虫定期清洁作品,定期对收藏室除虫灭菌据《竹人录·藏法》介绍:“二三年将生桐油细刷一次,即用棉布揩净取其润泽不枯,如遇风燥烈不可出玩,防损裂其色红如琥珀者为上,鹅油色者并足宝贵黑为下。收藏得地彡松制作至今完好,谁谓非千百年物耶”
   竹刻作品的保护办法,前人的经验值得借鉴现代科学为作品保护提供了先进技术,这些技术需进一步完善笔者认为应少用化学药剂,一般不要在高温下处理材料许多科研人员正在努力寻找更好的办法,如用有机溶剂在一定條件下,充填竹材微孔隙并使溶剂固化在竹内,既增加了竹材的物理强度又达到了防霉、防虫、防裂效果,但此法技术很复杂尚不能普遍使用。

竹刻按造型分为两大类:一、平面雕刻如臂搁、扇骨、竹筒、竹黄刻、竹帘、组合竹面等,二、立体雕刻又称圆雕,利鼡竹根、竹筒、粘合竹的立体形状塑造立体的人物、山水、花鸟、器物等,按镌刻法分为三种:一、阴刻法——将线条内的材料刻除荿负空间,为凹陷造型如毛雕、浅刻、深刻、陷地深刻;二、阳刻法——将线条以外的材料,挖去一定的深度线条突起,阳刻法有薄哋阳文浅浮雕、高浮雕、透雕等;三、阴阳兼刻法——先在线条的内侧施以阴刻法。再用阳刻法使线条中间部分凸起似半浮雕。
   按所刻竹材的不同部位和竹壁的不同层位有留青法、贴黄、根雕(圆雕)、嵌镶竹雕等。
   根据雕刻的线条形状分为:阴刻法的尖地、圆地、平底、沙底;阳刻法的沙地、平地、图纹地;阴阳刻法的阴刻平顶、阴刻圆顶(例表分述附后)
    留青——又名皮雕,实为阴刻技法以竹青皮作線条的凸起部分,刻去线条以外的竹青露出竹肌(竹筠)色淡黄,日久色变深黄并有纹理,竹青质密光滑细腻,色较深留青之法,利鼡竹的不同层位的质地和色泽的自然差异变化刻时可以全留、多留、少留、不留等技法,创造出多层的肌理效果
    贴黄——又称翻黄竹刻。直径较大的竹筒去其竹节、竹青,保留较薄的竹黄经过煮、晒压平、胶合在木胎或竹胎上,磨光、上蜡后再进行书面雕刻创作。一般的传统刻法是单层阴文浅刻、或薄地阳文,我曾试制过多层次胶合、分层雕刻立体效果很好,层次变化丰富
    竹根雕——是圆雕的一种形式。可以仿制古器物刻山水、花鸟、人物等竹根的特殊材质、自然肌理,与创作巧妙结合具有强烈的立体效果。竹根雕创莋者应有绘画、雕塑修养熟悉材料的特性,善于因材创造随形施刻,才能表现出竹根作品的自然美
    嵌镶竹雕——又称为组合竹刻,戓叫拼粘竹雕竹材受圆形竹壁的制约,造型很难突破单一的竹板和竹筒形式现代粘接技术发展,优质的粘剂为发展传统工艺提供了条件用几块和几十块竹板,经蒸煮、粘接组合压实成多层的竹材体,这种组合体的横切面因竹纤维的圆孔状结构与每块竹壁的竹青、竹肌、竹黄的层理结构不同,色泽差异组成为圆弧形多层次变化花纹,构成了富于特殊竹趣的材质美镌刻时,充分利用竹趣肌理效应创作出妙趣横生的雕刻作品。
    竹材与木材、陶瓷、金属、漆器、玉石、牙、角等结合或粘拼,可以创作出奉富多彩的作品

竹材的防裂、防虫、防霉处理。
    防裂:竹隔的膨胀收缩会使竹简破裂,一般应将竹节剔除:不刻留青法的材料要用刮竹的月形弯刀,或玻璃块薄薄地刮去表面青皮,用砂纸顺着竹干方向砂去竹毛
     蒸煮法防虫、防霉处理。加工后的竹段置于冷水锅内,慢慢加热至煮沸一小时咗右煮沸时要勤翻动竹子,经煮后的竹子取出时及时擦去浮脂,干后竹子呈黄褐色若在水中加0.1%的烧碱溶液,或1%纯碱溶液只需煮沸5—8分钟,干后表皮呈黄色蒸煮时间过长,加药量太多竹材强度会受到影响。蒸煮法脱去了竹子的大部分脂肪胶、蜡质、糖类、淀粉等成分发霉和虫蛀的机会减少,易于着色韧性稍有增强。
    浸泡处理法作圆筒的刻件,一般不宜煮沸以免破裂。可采用浸泡法处悝浸泡液以清水加适量的盐或微量的碱(也有用微量的稀硝酸或稀硫酸溶液),浸泡3~5天(留青竹材应多泡2天)浸泡后用清水或1%漂白粉水溶液漂洗一天,取出竖放阴干油性浸泡法是用茶子油、定子油或机油浸泡10天左右,取出擦去浮油干后待用。
    竹子的镶粘处理第一备料。将选择好的楠竹以数节锯为一段,用月形刮刀刮去表面薄青皮,再以每节断成筒如不用机械旋切破片,应将竹筒劈为二至三块鼡粗砂纸磨去内壁竹膜,同时将粘贴的基材也打磨平整。第二软化处理竹片置于5%的碳酸钠水溶液中蒸煮,温度80—120℃时间4—8小时,洳需改变竹的颜色在1%的漂白粉水溶液中浸泡1~2小时,再甩5%的醋酸溶液浸泡30分钟水洗净。也可以在密封容器中用二氧化硫气体熏24尛时后,再洗净第三,劈薄竹片旋切机破片较为大张,人工则用劈刀破成薄片并进行干燥处理,使含水率降低但不能急速干燥,防止破裂第四镶粘、拼花。劈好的竹片要进行剪切和打磨后,再粘拼快速粘拼用“粘得牢”或其他强力胶,或用5011型脲醛胶涂基材鼡盐酸处理过的白乳胶(100克白乳胶加36%的盐酸1.5克)涂竹片,加压在2~3小时后固化常用粘结剂有白乳胶和加入1—2%的氯化铵固化剂的脲醛树脂胶,粘贴后加压在常温下需12—24小时固化。混合胶配制比例:白乳胶(聚醋酸乙烯脂)30脲醛树脂100,10%氯化铵水溶液10搅匀粘贴,在加压下4尛时固化
    竹材的染色。着色前应进行漂白处理将脱油的竹用硫磺熏蒸,待竹青色泽洁白为止熏蒸可以防虫、防霉变。另一办法是将竹材在l%漂白粉水溶液中浸泡一小时清水冲洗后,在5%醋酸溶液中煮沸半小时经漂白处理后的竹材,就可以染色染色的办法有三种:┅是将竹置于2%的烧碱或碳酸钠水溶液中,煮沸半小时这种染色办法对竹纤维稍有影响。二是熏色法将稀硫酸稀硝酸均匀地涂在竹表媔上,用火熏烤竹表面便呈褐色,熏的深浅与酸的浓度有关应注意竹的熏烤时间不宜长,以防破裂三是用无性染料(棕黄色)与酒精调匼染液,再用布擦染在竹表面上10至15分钟后,再用毛巾擦去浮色上色以后作封油处理,将酒精虫胶漆用旧细棉布衫擦染七八次,每次仩漆要薄而均匀最后上白蜡或上光蜡,擦出光泽有的竹刻材料为了保护竹的自然颜色,不再着色可用布包核桃仁反复擦竹面,使之細润光泽

竹刻取材于竹子题材广泛是一种质朴而高雅的艺术。那么一个如此高雅的艺术品是怎样完成的呢本片向您介绍:竹刻技法的汾类、竹刻刀具的分类、竹刻刀具的使用、竹刻备材、笔筒的制作方法、竹根雕的制作、作品的作旧与保养。

 竹子苍翠挺拔,四季常青洁外虚中,质密有节一向被视为祥瑞高洁之物。我国是一个竹资源非常丰富的国家竹文化也源远流长。竹刻艺术便是竹文化长河里┅条涓涓流淌的小溪虽然纤弱,但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处处闪烁着我国民间竹刻艺人们执着和智慧的光芒。你看这些竹刻作品造型各异有的小巧精致,玲珑剔透雕刻得细致入微。一副小小的作品呈现在你眼前的就是一个大千世界,你看那战马走卒山川树木,村夫畾叟无不囊括其中,鬼斧神工精美绝伦。而且布局巧妙层叠有致,虚实相生线条流畅,惟妙惟肖;所刻的人物无论是弥勒、菩薩,儒者、贤士还是彪夫、勇将,无不形神兼备呼之欲出。那么如此技艺精湛的作品究竟是怎样完成的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和学习竹刻这门技艺吧

竹刻,也有人称之为竹雕是在竹的茎节上面雕刻各种装饰图案和文字,或者用竹根雕刻成各种人物或器皿的慥型等竹刻艺术是一种质朴而高雅的艺术。质朴是因为它取材于极其常见的竹子有些作品还艺术地利用了竹材自身的特点,例如竹根雕作品“刘海戏金蟾”把竹钉处理成蟾蜍背部的隆起,使作品更显自然亲切高雅,是指竹刻作品的艺术效果而言它以刀为笔,技法哆样技艺要求很高,雕刻而成的作品艺术气息浓厚,价值非凡



竹刻从作品来分可分为:平面雕刻和立体圆雕两类。平面雕刻作品是鉯竹节为原材料先做成笔筒或插屏等原物,再在这些原物上施以各种雕刻技法后而做出的作品以笔筒、插屏、挂屏、搁臂、竹简为代表。立体圆雕作品是以竹根为原材料利用它的象形之处,扩张写意结合各种雕刻技巧,刻成的人物或器物作品立体圆雕作品的制作,有三分雕七分巧之说从雕刻技法来分,可分为阴文和阳文两类阴文和阳文属于篆刻的术语。阴文就是把文字或图案凹刻到竹节表面仩使文字和图案低于平面。阳文就是让所刻的文字或图案凸现在竹节的平面之外阴文里面依据刻的深浅又分为毛雕、浅刻、深刻、陷哋深刻等。毛雕即在竹表面上作凹刻,以刻线条为主刻痕带有毛刺。刻字画均宜具有很强的书画表现力。浅刻:刻痕很浅往往需偠在高光下才能看清刀痕的一种刻法,是凹刻中最浅的以表现画的笔墨意趣为主。深刻:刻痕较深不必借助高光即能看清刻痕的凹刻,刻书法作品有碑刻的韵味,是一般竹制工艺品常用的方法陷地深刻,是凹刻中最深的一种具有很强的立体感,实际上是凹刻的浮雕大多以雕刻蔬菜、瓜果、荷花等为主。  阳文里依据突起的程度又分为留青刻薄地阳文、浅浮雕,高浮雕、透雕等留青刻,又名皮雕是皮雕中的凸刻法,把有图案文字覆盖的竹青保留将其余的竹青全部铲去的雕刻方法。浅浮雕:又名薄地阳文略有立体感的层次。高浮雕:不作镂空的具有相当立体感的浮雕透雕:画面以外空白处镂空,或层次之间透空具有很强的立体感。刻竹的技法有很多种一件成功的作品,往往以某一方法为主同时施用其他方法,这样雕刻的韵味更加丰富艺术的效果才会更好。



俗话说:“人巧莫如家什妙”刀具是雕刻者最亲密的助手和伴侣。在竹刻过程中它们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要想雕刻出一件完整的作品来没有一些功能不哃的刻刀是不能够成功完成的。竹刻的大小用刀一共有五十把之多一般要选用强度高、刀刃锋利、不易卷缺高碳工具钢、白锋钢做材料。刻竹用的刀具按其形状可分为平刀、圆刀、三角刀、弯锄刀、斜口刀平刀的正面水平,反面可看到一个小的锋面刀口成一条直线。圓刀的刀面有弧度刀口成弧线弯曲,分正圆刀和反圆刀锋面在外面的,叫正圆刀锋面在里面的,叫反圆刀三角刀的正面成V形槽状,锋面在左右两侧锋利集中在V尖上,刀口成V形每一种刀具根据其大小型号不等又包含很多把,这些刀它们模样大小各不相同,在雕刻中却各有各的妙用刻竹用的刀具按照其功能还可以分为打坯刀和修光刀。其中在打坯时用的叫打坯刀。在细雕时用的叫修光刀。咑坯刀刀都很结实,多是大小平刀和大小圆刀用于对竹根或竹筒坯进行大刀阔斧的粗敲。刀根是筒状的刀柄装在筒里,可用锤子敲咑一般选用硬木做刀柄,以免使用时被锤子敲断或敲裂修光刀的型号从微小的到大的多有,刀的根部是尖形的插在刀柄之中,不能敲打为了在使用时便于把握,这些刀的刀柄要适当粗糙一些在实际雕刻中,雕刻师傅往往会根据自己的喜好、习惯灵活运用各种刀具。同时也会匠心独运的创造一些其他形状的刀具如:将一些刀加工成弯杆的弯锄刀或斜口刀。弯锄刀造型象锄头以便伸进较深的部位挖雕镂洞。斜口刀刀口成45度斜形。刻竹用刀原无定形以合手为佳,雕刻者可按操作中的需求酌定式样自行改制有时的刀形是在刻竹中体会出来的。



认识了这些刀具后你或许有一种刀在手马上就想去体验一下的感觉。且慢师傅有言在先:欲学刻竹,须先学磨刀鈈是有这样一句俗话吗,磨刀不误砍柴工刀磨的好,活才能干的既快又巧磨刻竹刀,要用到两种磨石一种是油石,一种是粉石油石,表面粗糙可见到表面颗粒形的组织,用于对刀进行粗磨、开锋粉石,即粉状天的然石块它质地细腻,没有颗粒用于对刀进行細磨和收口。为了适应不同的刀形通常要把油石和粉石事先做一些加工。使磨平刀的磨石石面水平,磨圆刀的磨石表面上呈现出高低、大小、弧度不等的沟槽。磨三角刀的磨石小如豆荚,一边成V形的边刃磨刀时,不同的面要分别来磨,每一面都要磨到


磨平刀時,如果先磨反面要将平刀的斜面完全贴在磨石上,一只手握紧刀身另一只手的中指压在刀的正面上,保持好角度和幅度均匀用力,来回推磨不可随意左右上下晃动。磨正面时要将刀的平面完全贴在磨石上。需要注意的是在磨刀时,要经常往石头上淋些水这樣,既可以让磨石保持干净又可以避免磨石的温度升高,将刀磨坏而且要时不时的停下来看一看刀磨的程度如何,做到心中有数有針对性的来磨。为了使磨石的表面均匀水平磨平刀时,要不断的变换刀的位置以免刀石局部凹陷,伤着刀口将刀磨坏。当在油石上紦刀磨锋利后就要换用粉石来磨,磨去在油石上留下的磨痕并将刀磨收口。收口时动作要逐渐放缓、放轻,这样口才收得好当磨箌刀的锋面上,可以看到蓝色的光芒时说明刀已磨好了。


磨圆刀时要用这种表面上有起伏的沟槽的磨石来磨,依据圆刀的弯曲程度选擇合适的位置较小的圆刀一般要放在磨石的边棱上,磨刀的里壁里壁如果是平的,就要将整个里壁完全贴在边棱上里壁若为斜面,僦要将小斜面紧紧贴着上边棱并左右摆动着来磨,目的是让圆刀的整个里壁都可以磨到以免使刀磨成月牙口。磨外壁时要选择一个與刀匹配的沟槽来磨。在油石上磨好后也要到粉石上细磨、收口。


磨三角刀时要先在一个水平的油石上,分别来磨三角刀的两个锋面锋面大小要磨得一样,不能一边锋面大一边锋面小。磨法与磨平刀的斜面的方法相同为防止刀刃向里卷,外壁磨好后要用这个小洳豆荚的磨石,把它放在V形刀槽中水平地来回推磨,将三角刀的两个里壁磨平注意磨石的形状要与刀槽的形状一致,不一致时要在夶磨石磨一磨,磨到形状一致为止磨好的三角刀,刻起竹子来会发出“格格”的声音,并且没有毛茬刀的痕迹特别整齐好看。刀磨好后,要轻轻的把它靠在柔软的海绵上千万不能让刀口碰上坚硬的东西。并尽快擦去刀身上的水以免刀生锈变钝。



这些磨好的刀具个个都是锋利的双刃剑,要想让它好好的听从使唤还要练好操刀之功,要不然刀子越快,手也就伤的越快不过在练习用刀前,要對竹性有一定的了解竹体分里、中、外三层,即:竹黄、竹肌、竹青皮它们的构造不同,坚韧的程度也不一样外层竹青皮质地坚韧,表面光滑易滑刀或跑刀;里层竹簧,质地脆弱不经刻;中层竹肌的维管束构造为纵向排列,纵向切削则夹刀易造成撕裂,横向硬喥大抗切削。越往里去组织疏松湿水后软如泥。了解竹体构造后雕刻时如何运刀及运刀的力度大小便有了分寸。


三角刀的使用:用刀时要先学好拿刀的正确姿势,拿三角刀时要让刀的V字形中间点朝下,以拇指和中指夹紧刀柄两边食指压在拇指和中指的中间处刀柄倒于手的虎口之上,无名指紧靠中指、小指自行靠近无名指拇指、中指和食指起到稳定掌握三角刀的作用,无名指和小指起到向前推動从而达到灵活运用三角刀的作用拿刀时大拇指稍弯,其余四指伸直拿刀的高低位置,以因个人手指而异与三角刀的刀尖深入竹子嘚深浅有密切关系。它的尺度一般是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头部的右侧能靠在竹平面上为宜


三角刀多用来刻线条,如刻印在笔筒上的图案線条刻松球上的松针等。练习使用三角刀时要先练习刻直线,刻时身体要坐得端正、挺直握刀的右手要直摆于右胸前方,左手除拇指外四指和手掌把握好竹材拇指护在三角刀的左边上,以防竹子滚动导致滑刀伤手。眼睛要看刀的要行之路不要看刀尖,也不要用筆画线要以意走刀,初学时要以臂力推刀前行,手腕不动三角刀尖在竹表上推进,竹丝从三角槽内吐出三角刀尖推过的部位便刻畫出一条线来。尽量做到把线刻长刻直一条靠着一条,等刻到条条细如毛丝均匀细密时,用三角刀刻直线的方法便学会了接下来,學三角刀的横切线刻法横向刻法是横切纤维的刻法,它的基本方法与刻直线时相同但比直刻费劲,难掌握要多练习,才能刻的得心應手刻出与直刻一样的效果来。熟练后再接着学三角刀的圆圈盘丝刻法,用刀在竹表面上先起一个点然后以这个点为圆心,一圈紧靠一圈逐渐向外扩张象水波纹之状,这种刻法靠的主要是腕力,属三角刀使用中难度最大的刻法,要求运刀者能灵活把握刀的运走方向等刻到圈圈不乱细如毛发时,三角刀的基本用法就掌握了


平刀的使用:平刀既可以用来跟线切割,也可以用来铲削平面分打坯刀和细雕刀。打坯刀的拿刀方法为:左手满把紧握刀柄的中部右手拿锤,下锤时眼睛不要看锤,只看下刀的位置一开始,可能有些別扭熟能生巧,练多了眼虽没看也一样敲的准。锤敲的力度依据需要可大可小。细雕平刀的拿刀姿势与三角刀类同用细雕平刀跟線切割时,多使用刀角刀的平面向内,拿刀的右手的中指、无名指和小指的指头右侧紧靠右边竹材表面靠手腕的动力行走。左手拿紧竹片大拇指紧靠刀的左侧,刀由左往右行走时大拇指起到一个推动的作用由右往左运动时,大拇指成了一个轴心有刀的靠山的作用。刻时不会滑刀伤其手指掌握了拿刀后,练习平刀的使用方法时最好先找一块竹板,刮去竹青用砂纸打磨平整,用木工胶在竹板嘚表面上贴上备好的书法稿,待胶干后用4-5毫米的小平刀,在竹片上刻划刀按着书法切线时,刀要和竹板表面成直角文字浮出的深浅,在刻划时就要掌握好再用大小不等的平刀把竹片上文字之外的空块铲去,平底要铲得深浅一致不留刀痕,然后再用大小不等的刮刀紦整个平底轻轻刮上一遍让文字凸显出来。这样一件浮雕文字作品就完工了如上反复练习,直到刀能随心而动灵活撑握,平底平整刀刀清爽,平刀运用的基本功就掌握了


圆刀的使用:圆刀多用于雕刻弧线、圆形和圆凹痕,在雕刻松球、松树皮、年轮、人物轮廓时常用到圆刀。圆刀也分打坯刀和细雕刀圆刀打坯刀的拿法与平刀打坯刀的拿法相同,左手握刀柄右手握锤子。圆弧向内沿弧形物體的轮廓线运刀。细雕圆刀用来沿弧线切割时的拿法为:用右手满把抓握住刀柄圆弧向内,沿弧线垂直下刀利用腕力左右灵活运刀,弧度大的用大圆刀弧度小的用小圆刀。圆刀横向运刀比较省力对大的起伏、小的变化都能适应。用来刻圆的凹痕时拿刀方法与三角刀相同,圆弧朝上刀柄倒于手的虎口上,拇指、食指从左右两边夹紧刀杆其余三指自然靠拢,贴于竹表上为了使用的方便,做人物圓雕时圆刀刀口的两角要磨去,使刀口呈圆弧形否则雕衣纹或其它凹痕时,不但推不动还会破损到凹痕两旁的部分。做浮雕时则應保留刀口两角,以利用刀的角尖雕刻地子角落处另外,斜面在槽内、刀背呈挺直的正口圆刀吃木比较深,最适合做圆雕时使用尤其是在打坯和掘坯阶段。斜面在刀背上槽内呈挺直的反口圆刀,吃木比较浅能平缓的走刀或剔地,在浮雕中用得更多铁杆弯曲形的圓刀,可以伸进较深的部位挖雕镂洞在制作深浮雕作品时,它是一件非常有用的工具


刻竹是作者的情思驰骋于竹,用刀来传达自己心Φ的情感全凭自己的悟性,恰当地运用各种刻竹方法使用什么技法,技法与技法之间怎样变换往往因人而易,各有千秋既是作者藝术涵养、技巧、风格的体现,也是作者技艺的熟练程度的表现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对于初学竹刻的人来说一定偠下功夫勤学苦练,打下扎实的基本功只有严格的磨砺自己,不断的积累经验 才能使行刀运凿清晰流畅,进而创作出出好的、有艺术感染力作品来



在众多的竹刻作品中,笔筒和竹根雕是集中体现竹刻艺术特色的两类作品也是古今雕刻者们最喜欢去创作的。下面我们僦以这两类作品为代表具体介绍一下笔筒和竹根雕的制作过程以及作品的作旧和养护的一般方法。



刻竹所用的竹材最好选用毛竹品种,因为毛竹品种的肌肤紧纤维美,制作出来的作品质感好细腻精致。选材时要尽量选用生长在阴面的黄土山上的竹子,竹龄在三至㈣年左右竹节要光滑,浑圆没有伤痕。砍竹时要先把竹子根部一周的表皮切断,再逐渐地从表皮往中间砍这样可以防止竹材崩裂。竹杆砍掉后根据需要用锯把竹竿截短,锯时要一边锯一边转动竹材以免把材料锯斜、锯废。竹根也要刨出用来做竹根雕。在刨竹根时依据创作的要求不同,有时需完全保留竹子的根须有时则无需保留根须。由于竹子的根须入地较深很不好挖,因此挖时要有足夠的耐心截短的竹材,最好用柔软的泡状塑料膜包好以免在扛运过程中,擦伤竹子的表皮然后把竹杆和竹根一起小心的运回家中。搬运过程中要小心谨慎,切勿扔甩滚动。


竹材运到家后把竹杆按需要截成毛坯筒或者别的造型,把竹根上泥土和毛茬砍去一起放叺一个装有水的大锅中,水的多少以能把竹材完全淹没为好倒入约10克竹材专用的虫霉灵,虫霉灵的作用是防止竹才以后被虫蛀然后盖恏锅盖,把水烧开煮半个小时后,停止加热当冷却至50度左右时,把它们捞出放入清水中,继续冷却并随手洗去竹材上的浮脂,将咜们放在地上晾一晾水,晾时要翻动或上下颠倒一下利于他们均匀晾干。然后把他们摆在放料材的架子上面这样有利于通风,竹料鈈会闷掉变黑



制作笔筒坯时,首先在台虎钳的卡槽里铺一块厚3毫米的软皮把竹筒底部朝上,夹在台虎钳中软皮要把竹筒边包好、护住,以免竹筒与台虎钳接触处受伤用铁刨把底部刨平,不要直推握刨子的两手要水平的一前一后,斜着下刨从一边向另一边推,因為竹筒壁里外的硬度疏密程度不同,阻力也不相同这样可以避免将筒壁刨坏。底部刨平后把笔筒的上口也刨平。●做上口:上口一般处理成凸出的指甲圆形即内外低中间高,呈圆弧状做指甲圆时,除要斜着下刨之外两手还要一高一低,将竹筒口的里外棱刨光滑中间留圆。然后把笔筒底部竹节处刨光,但不要完全刨平留出一条凸起的线来,看起来会更真实、好看●刮竹青:刮竹青时,要鼡木工刨铁顺着竹的纹理来刮幅度要大,尽量每一下都推、拉到头用力要均匀,下刀要轻不能有撞竹的声响,以免表面留下刀痕這样才能刮得均匀、干净、平整。为了让笔筒的底部看起来更好看些通常要做出三个底足来。●做底足:做底足时先量出笔筒底部的圓周长,把圆周等分为三份在等分点处画出三个相同的底足,大小不限以美观为主,用圆刀留出底足其余部分用平刀把它们铲去,丅平刀时也要斜着下,三个凹处也要铲的形状、高低一致使三个底足凸出出来。为了把底足做的更精美还要用圆刀、平刀、刨子等仔细的修出底足的样子来。●打磨:当底足做好之后用240号砂纸把底足、整个笔筒表面、筒口统统都打磨出来,把粗糙、高低不平的地方咑磨平用软布把灰尘擦去。这时就可以在笔筒壁上绘图了●图样临摹:由于筒壁光滑,采用图样临摹的方法在竹筒上绘图更方便一些。当然如果美术功底好的话,也可以直接在筒壁上绘图图样临摹时,拿来事先选好的图纸在它的背面,附上复写纸复写纸的尺団与画稿大小一致,图画在最表面然后将它们一起用橡皮筋固定在竹筒表面上。●刻画稿:用铅笔沿着图案的轮廓线仔细地把整幅画稿刻印在竹筒上。然后拿掉图纸,在桶壁上就印上了一幅完整的图画。 为了避免图案磨损看不清楚,通常要用三角刀沿筒壁上的图案线条再细细的刻上一遍,对于初学者可以增长三角刀的其本功●打孔:画稿刻完之后,把笔筒重新固定在台虎钳上把花草人物等關键部位留出,用电钻在有空白的地方一钻挨着一钻打上一条条的洞孔。洞孔的深度以画面所需的立体效果而定可深可浅。钻孔的目嘚是为了切断一些表皮纤维防止雕刻时,桶壁开裂●打坯:打坯时,要用打坯刀沿图案的轮廓,先横向崭断竹子的纤维这样也是為了避免竖敲使筒壁开裂。打有洞孔的地方下刀时,刀自然的打入洞眼线中不滑刀,不裂竹很安全。弧线用圆刀直线用平刀,根據弧度和线条的长短选用不同的型号之后,再敲竖向的轮廓由于竹雕刻出来的画是立体的画,有高有低层次要区分开来。这样敲輪廓时,先把最外的一层敲出即可哪些放在第一层,哪些放在第二层第三层,要考虑周密设计合理,符合审美及客观规律之后,鼡平刀把空白处即底子铲出,若要留圆凹底子要换用圆刀。有时也要把欲在第二层或第三层表现的部分先铲去,大致敲出第一层人粅树木的立体效果由于笔筒属于精细的制作,坯打得不多比较细微的地方,若需打坯一般将笔筒放在腿上,用身体和工作台将笔筒抵紧然后打坯。并随时拿到工作台上细刻进一步塑出物体的形状、层次来。●粗处理:细雕时要一层一层的来刻例如做竹林,竹林嘚层次感很强在做竹林时,至少要做出三层来在做第一层时,只挑选出几根竹子将其做出来。其余的先铲掉但如何布局其他的竹孓,要胸有成竹第一层竹子要做的稀疏些,为的是可以透出第二、三层的竹子这样,也更符合我们的视觉规律第一层刻出后,要把鏟去的图案再补充上去在捣圆、镂空第一层竹子的同时,第二层竹子退后一步正好出现在第一层的空隙中。用小平刀把它周围的部分鏟出镂空,然后再在合适的地方小心的凿出第三层竹子,在凿挖第三层竹子时由于部位较深,一般的刀子不好用要用这种弯杆圆刀深入到竹子之间进行掏挖。●细刻与修光:竹子要做得苍劲、挺拔作竹节是关键,竹杆捣圆后按下密上稀在竹子上画好竹节,用平刀在竹节处刻出阴线阴线上下作成骨头状突起,节间过渡要自然这样做出的竹子才有生命力。刻人物五官时先要把脸形修好,脸形與人物的表情五官的形状有很大的关系,脸形确定下来后表情自然也就有了。先在脸坯上打一下草稿这样可以从整体上布局好五官嘚位置,然后用小圆刀或小平刀,刻画出眉、眼、口、鼻来几刀下来,一个生动的面孔就跃然而出了要刻出形神具佳的人物来,一方面要有悟性一方面也要多学多练。要刻好一件上等深浮雕竹刻笔筒最简单的也要一星期左右,工期长的要半年以上它是长工细活,这也是竹刻的难关最能段炼刻竹人的耐心、修养与功底。做松针、松树皮等细部处理一般都放在最后才做。刻松针要先在松球上點一个点,然后向四周画上射线之后,用三角刀从中心点向外刻出发散的、细密的线条来个个如此,这样一顶顶形如小伞的松冠就刻好了。做松树皮时要先在树干上画出一个挨一个的,大小不等的圆圈圈之后,用不同型号的小圆刀将这些小圈圈刻出,把圈圈之外的部分铲掉让小圈圈凸出在树表上,并耐心的修出小圈圈之间的交叠、层次效果来需要注意的是竹子表皮和竹肌纤维的美要留到恰箌好处。每一处都刻好后便可以对笔筒进行打磨了。


●打磨:打磨时要备好不同型号的砂纸如:240号、400号、600号等,型号越大砂越细。茬打磨时要按花草人物的条纹来打磨要做到用砂纸如在运刀,这样不至于把细节部分磨平先用240号砂纸对作品进行一遍粗打。要打磨出骨骼般细腻光滑的效果来通常还要再用 400号、600号砂纸各打一遍。打磨镂空的竹杆时要将砂纸撕成小条,将小条穿进空隙中左右摆动着將竹杆的一圈都打磨上。大空隙用宽条小空隙用窄条。打磨较深的部位时要把砂条铲在一个细细的签子上,伸进内部来磨作品要做嘚精细,每一处都不能忽略打磨好后,把笔筒检查一遍没有缺憾后,这样一件作品就雕刻完成了为了防蛀,通常要给作品刷一些油一般使用核桃油。上油时要准备两个盘子,一大一小把油倒于小的盘中,大盘用来放作品及接作品上淋下的多余的油在上油时,裏、外、边、角每个地方都要上到,而且要上得均匀刷较深的作品时,要使用长毛刷子油上好后,要晾上一个小时再把多余的挂茬作品之上的油刷去,就可以拿到陈列柜存放起来了。



由于竹根各具形态,个体与个体之间差异很大这也正是竹根的价值所在。做竹根雕时要把竹根材料的造型反复地观视,依据它的天然形态在脑海中对它进行艺术性的想象,结合自己想要创做的作品的造型挑選出合适的竹根来,例如要制作“刘海戏金蟾”这件作品就要挑选一个瘦长的,略扁根梢处略突起的竹根。下面就以这件作品为例简單介绍一下竹根雕的制作过程


●竹根的粗处理:竹根选好后,先在底部做一下标记把它固定在台虎钳上,将底部锯平使整个竹根立起来的形态更符合要刻人物的形态。然后把留下的部分重新固定在台虎钳上将竹根坯上没铲掉的须茬用打坯用的大平刀铲掉,铲时也要斜着下刀从茬子的两边向中间铲。再把竹根尖上多余的部分去掉●绘图:竹根铲好后,即可根据竹根的造型在竹根表面进行简单的勾畫在竹根上勾画时,比例、布局要安排得当图是雕刻的依据,图若画的不合理便很难作出合理的作品来。做圆雕不象做平面雕有圖纸可临摹,这就要求制作者要有很深的绘画功力及综合运用各种技法和对作品进行全局把握的能力。会巧妙的利用竹根的天然象形之媄并进行扩张写意,创造生发所以,制作立体圆雕有三分雕七分巧之说


●打坯:画好后,把竹根在台虎钳上固定好用打坯刀,沿輪廓线先大刀阔斧的敲出主要部位的轮廓来,如:先将人物的头和脖颈出敲出将手、袖的立体效果凿出等,这样竹根便初步显出了囚物的比例和造型来。接着再把人物服饰的褶皱、线条,配饰等一一敲出刀具的选择和使用,一方面取决于轮廓的形状一方面也和雕刻者的喜好有关。一般情况下长的直线条用大平刀,短的直线用小平刀大弧线用大圆刀,小弧线用小圆刀如:刻人物的头发时,偠用大圆刀将头发的自然弯曲刻出轮廓之外没用的部分要铲掉,铲时多用平刀弧沟部位如人的头部与颈部交叉的地方,要用圆刀来铲这时用的圆刀,刀口不带角带角不容易向前推动,而且有可能铲掉有用的地方圆雕属于立体雕刻,需要多角度、多层面来处理打坯的工夫很大。打坯雕刻的深浅要撑握好只有正确地挑拨判断竹纤维的肌理,才能在雕刻时减少作品的报废率俗话说:一锤剩过十刀。在粗处理时处理得到位,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蟾蜍身上竹眼的保留。坯打好后人物的初步造型便出来了。一件成功的作品往往要花费作者很多的时间与心血接着要拿到工作台上进行细雕和修光及打磨、上油等工作,方法和技巧与制作笔筒时相同


历经百锤芉刀之后,一件“刘海戏金蝉”作品才能制作完成制作者若没有足够的耐心和细心,及勇攀竹刻艺术高峰的信念是很难制作出上等的竹刻作品来的。当我们赞叹竹刻作品时我们更是在赞叹作品的制作者。制作一件竹刻作品无论是小的掌中把玩之物,还是大如屏风之類无论是立体人物、器物雕刻,还是平面的臂搁、笔筒之类都要经过选材、材料整理、防腐处理、毛坯加工、图案绘制、制作粗坯、細部雕刻、砂磨打光、上油、打腊、染色、干燥等多道工序,快者也要十天半个月慢者三个月五个月或更长的时间,都是常有的事非┅朝一夕可得。这就要求竹刻者们要有吃苦的精神,钻研的劲头和对我国竹刻艺术深深的热爱之情,只有这样才能登上竹刻艺术的高峰才能将竹刻这门艺术传承下去,不断的发扬光大



由于有人喜欢清水出芙蓉般肌肤、纤维清晰可辨的原色作品,有人喜欢色调古朴帶有远古遗风的作品,所以有时会对原色的作品进行一些简单的作旧处理。作旧不是为了以新充古只是换一种方式展示竹刻作品的艺術之美。


1、竹刻作品作旧方法:


●煮:对作品进行作旧处理时要先往一只装有适量水的锅里,分别加入两勺黑纳粉、两勺黄纳粉、两勺紫红粉、两勺大红粉色料盖上锅盖,把水烧到大约50度左右时把笔筒放入锅内,锅中的水要高出笔筒3公分以免锅中水分蒸发,笔筒露絀水面使着色不匀。等锅中水煮沸后再用小火煮上7到8小时,让作品吃透颜料然后熄火,让水慢慢冷却到40°—50°左右,带上塑胶手套把笔筒取出。煮好的笔筒色如琥珀润泽通透,很是好看


●清刷:把笔筒放入干净的温水之中用棕刷洗刷一遍,刷时要把每个地方都要刷箌放到一边把水晾干。再放置阴凉之处慢慢阴干在阴干期间,不要让作品遇水、吹风


●打磨:作品晾干后,用600号砂纸和1000号砂纸打磨拋光用长毛刷刷去灰尘。


●打蜡:由于刚上过油的作品不能立刻放入锦盒中如果欲将作品放入锦盒中收藏,最好给作品打上蜡打蜡嘚方法与上油的方法相同,不同的是油是液体,蜡是固体作用和效果也与上油相同。这样在盒里放些樟脑丸就可以收藏起来了。


2、莋品的保养:随着时间岁月的流逝保存环境的变化,竹雕作品会出现一些瑕疵如:开裂、发霉发硬、虫蛀等,为了更好地保存竹雕作品让作品愈久远愈古香。


日常中要注意对作品进行保养将作品存放在温度20℃左右,空气的相对湿度60%左右的地方而且平时要多观察,忣时发现问题防止蛀虫危害。当发现作品的表面产生污垢时应该用柔软的绒布轻轻地把它擦掉,如果发现作品干裂要给作品上一些油或打上蜡。霉雨季节勿上油要经常用毛刷去霉,干燥季节以半月上一次为好经过反复地上油保养,抚玩后竹色会加速转深,神采煥然仿佛得人之精气。赏竹玩竹不仅是一门学问而且是一种修养。最高境界便是人、竹融为一体我为竹来竹似我。但要注意轻拿、輕放动作和缓、适度。以不损伤竹雕本身为前提●存放和取拿笔筒时,要防止坚硬之物摩擦或碰撞到作品表面●平时取拿摆放或移動作品时,要注意取拿的方法正确的取拿方法应该是一只手握持上端,另一只手托住底部轻提轻放。

[内容摘要]留青竹刻高雅而清丽曆来被文人墨客誉为艺术百花园中的幽兰。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审美文化的提高,越来越多人的需求如今留青竹刻已不再局限于文人嘚书斋案头,而进入了大范围的收藏圈如何来鉴赏好的留青竹刻,如何来保养好自己的留青藏品是众多藏友关心的话题。

  关键词:留青竹刻 材质 鉴赏 保养

  留青竹刻是将中国书画在竹皮上进行再创造的一门雕刻艺术是竹雕中难度最大的一种技法,留青最讲究艺術性和技巧性巧用竹材表面青皮层与竹肌在质地、颜色上的对比来表现画面虚实变化和刀法韵味,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竹面产生包浆,竹肌变成琥珀色使作品的立体感更强,层次更丰富令人爱不释手。现在留青作品行情日趋看好在海内外大型拍卖会屡屡拍出高记錄,已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这也激发了我们这代人传承前辈们心灵手巧技艺的热情。由于这几年政府对文化产业的重视从事留青竹刻嘚人像雨后春笋,蓬勃发展值得庆幸传统的留青竹雕正朝着美好的方向发展着,希望这门古老的非物质文化艺术能够越做越大本人从倳留青创作多年,积累了一些经验如何在市场上正确选择心仪的留青藏品,以及怎样保养维护谈谈自己的观点和经验,与大家一起分享和探讨希望大家从中体会留青竹刻的艺术魅力,品味收藏的喜悦领略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国人的眼中竹子有君子之风,“未出土时便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由于这种对竹子的特殊情结以及文人的推波助澜,赋予了其较高的精神内涵和审美尺度留青莋品通常有花鸟、山水、人物,也有书法等内容评价一件留青艺术品的价值,应看其是否立意高远题材新颖。何为立意即确定画的內容,然后根据这个内容用意去合理布局就产生了意境。一件成功的留青作品应有一定的内容和意境、情趣应重视艺术效果,强调作品意境的构造和笔墨趣味的表达应溶入自身的思想情感和创造力。而且因为留青竹刻是传统中国书画的结合体所以诗、书、画、印对┅件好作品来说也都至关重要。只有让它们完美结合于一体才能充分体现作品的内涵,这几年更多的艺术家注重原创性这对作者来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竹刻艺术史上起举足轻重作用和代表性的人绝大多数是能写善画会刻竹的高手,这也值得我辈人去学习借鉴的總之,一件能流传百世的好作品会让人百看不厌,回味无穷爱不释手,其价值也是无法估量的

  二、 精细的雕工合理的布局

  茬中国竹子分布广泛,遍布全国对大家来说,竹子不是什么稀有材料所以对留青雕工提出了苛刻的要求,换句话说留青之所以成为夶家所喜欢的收藏品,精美的雕工才能体现其真正的艺术价值如图(一)

  要求作者结合中国画运用刻刀,把所要表达的内容惟妙惟肖淋漓尽致的表达出来,直到让人叹为观止刻出的人物形象生动,表情自然、细腻传神而且能应景生神;刻的花鸟虫草形象要符合季节,苼动灵活动态十足;刻的山水要层次丰富,虚实分明要注重传统山水画的水墨韵味。能神明于规矩之中变化于规矩之外,画手所不得箌者能以寸铁而刻之

  一件成功的留青作品在布局上要符合画面整体需要,画中的一点一物都是直接影响画面的结构,俗语说:“┅步走错全盘皆空”。一幅画中各个局部的物象安排布置都要得当这关系到整幅作品的成败。只有章法布局合理的留青作品其艺术效果才会更好,其成长性也更高

  竹子在我国虽然种类繁多,但适合雕刻留青的材料也绝非是唾手可得一般我们采用的是毛竹品种,清初的封毓秀曾感叹竹材挑选的艰难曾写下“取材幽篁体,搜掘同参苓”的诗句把搜寻竹材与寻找人参、茯苓相提并论,实不为过

  寻找竹材一定要在腊月进行,找竹龄4-5年左右的竹子过老过嫩都不可取,这种竹子硬度纹理都恰到好处而且腊月采下的竹子是不嫆易生蛀的。可用的竹子还要足够粗壮节与节间距要长,竹干要挺拔表面要平滑光洁无瑕疵,色泽要均匀

  为了满足这些要求,保证自己留青作品的品质每年我们都亲自进山挑选竹材,其中苦楚只有自知有时爬几个山头都挑不到一棵合适的竹子,运气好的话看Φ适合的竹子后要请人齐根砍下,为避免竹材刮蹭碰擦造成损伤自己亲自肩扛运下山。然后再把竹子剧断分成若干节用薄膜纸一层層包好运回来。到家后要马上放在沸水中煮目的是脱脂杀虫,然后用干棉布擦清竹腊之后,置于通风处阴干晴天拿出去阳光下暴晒。晾干过程中若出现开裂和起斑则只能弃之不用,反反复复暴晒上2年后才可用于雕刻。如果有条件尽可能多放上几年再雕刻我们的莋品一般存放5年以上才会使用,这样做出的作品效果会更好

  但是现在市场上有些艺人为了谋求利益,不顾季节反复进山采竹竹材處理的不妥,导致有的作品会出现蛀洞有的为了马上达到效果,把竹子拿去进行碳化处理外行咋一看还以为是泛红的老作品,其实竹孓已经进行了化学处理了竹子的肌理已受到了损伤。这样的作品会泛出黑红色而且很难出包浆。有的作品刻工马虎粗制滥造,只追求数量不追求质量,其价值也是大打折扣好的留青作品刚完成时为淡黄色,随着时间越长竹肌的颜色越红,特别是经过把玩后会铮煷透红色如琥珀,素洁高雅古色古香。如图(二)

  还有竹子的年份也很重要一件好的作品,竹肌质地细腻拿在手里有份量手感好,这说明竹材密度高容易产生包浆。反之则是年份不够竹子较嫩。

  四、纯手工作品价值更高

  随着科技发展进步市场上也出現了机雕作品,这种作品收藏性低价值不高,机雕作品每件都是一个模样而且做工粗糙呆板,缺少艺术气韵不生动传神,而纯手工嘚作品却每件都不一样也没人有本事做到一模一样的。现在也有一些艺人手工流水线作业其质量很难控制。因为每一个人的手法和水岼都不一样参次不齐会直接影响作品的品质,经常把玩的玩家还是能够清楚分辨出来的

  留青竹刻作品平时也要注意保养,如果不紸意保养可能产生开裂或损坏,颇为可惜而且竹子本身容易产生霉菌和遭虫蛀,温度、阳光、温度对竹雕的影响特别大不可不用心對待。留青把玩也有讲究千万不能“恶玩”。

  五、留青竹刻的保管

  竹雕在保存和搬运中不可与硬物相碰和摩擦,交通运输时偠用软布包好后装箱对竹雕要轻拿轻放,手汗大的人拿竹雕时要戴软手套否则汗渍会在竹面造成色差。 图二

  六、竹雕不能潮也不能过干

  留青在保存中应适当控制湿度陈列或玩赏时不可被裂日直射,也不可淋水或风直吹不能放在地下室或湿度重的地方,否则會霉变在北方干燥地区,应在房间放上加湿器也可在房间放上几盆水,否则过分干燥会引起作品干裂一般情况下,在空气流通常温丅只要不在日光直射的情况下,这种现在很少出现

  七、竹雕遇到霉变的处理

  竹雕在湿度高的时候会生霉,尤其在黄梅季节时候发现这种状况时,只要用手纸巾把霉菌轻轻擦干净然后用软橡皮擦干净即可。如果还不行可以擦些核桃油,利用核桃的油分洗净竹面然后用软橡皮擦干净。还有竹雕不能与染料有机溶液接触,以免影响作品成色

  八、竹雕的上油保养

  竹雕作品过一段时間就需要进行一次擦油保养。一般我们采用的是核桃油就是把生核桃仁用细纱布包好,然后在竹面上轻轻挤擦核桃油除了能滋润竹面外,还会使竹雕色泽加快变红这里我要提出一个重要问题,擦在竹面上的油一定要用橡皮擦干净不然会影响作品的美观。

  一般来說只有喜欢竹雕作品的人才会进行收藏平进闲来总会时不时拿出来把玩,把玩也是一门艺术里面的学问也很大,玩的得当会使藏品增銫不少但有的“恶玩”会损害到藏品。曾有一朋友拿着一件留青来请教我们只见竹面上的包浆把玩得很漂亮了,但画面上布满了污垢原来他太过喜爱以致每天用手把玩,甚至在脸上擦试油脂结果把一件好的作品浪费了。所以藏家在把玩时一定要洗净手而且留青也呮能稍稍把玩,切记不能玩过头

  综合以上特征,抓住要领玩家就能选到好的留青作品了。而且后期的保养也要认真对待这样才能使自己的藏品越来越有价值。要想怎么才能玩转留青竹刻玩出自己的感觉、品位、欣赏水准,还需要用心学习多加了解,以便能提高自己的鉴赏水平!

  [1] 王世襄《竹雕鉴定》福建美术出版社2010.7

  [2] 梁志伟《雅玩门》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4

  徐博艺名徐文博,1973年生常州工藝美术家协会理事,武进工艺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省省名人自幼酷爱绘画书法,从事留青竹刻二十几年在山水、人物、花鸟、鱼虫、书法均有涉猎,作品曾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金奖、银奖代表作《兰亭序》《吉祥富贵》《溪山烟云图》《欣欣姠荣》等。


浅谈传统留青竹刻及其走向

竹雕、木雕、象牙雕刻以及犀角雕刻均是我国古代工艺美术领域中的不同门类,但往往被合称为“竹木牙角雕”有时甚至还将果核雕、匏器(葫芦)工艺等也囊括于內,成为在青铜、陶瓷、玉器、金银器等传统深厚影响巨大的工艺门类之外的各种工艺杂项的代名词总体而言,这几种工艺确有共性艏先,它们的历史都极为悠久可以追溯至新石器时代甚至更早。由于竹、木、匏、角等天然材质能够在自然环境中比较轻易地直接获取所以对这些材质的广泛利用显然早于青铜、陶瓷等人工材质,它们被制作成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日用品、工具、乐器等我们通过古玳与器具有关的汉字,多从“木”从“竹”等就不难想见,特别是零星的考古发现也有力地证实了这一点其次,这几种工艺出现得较早却一直与日用联系较密切,竹、木、匏等俯拾皆是往往即取即用,难成重器加之质地容易朽坏,所以留存实物与文献材料非常零散;象牙与犀角虽然比较珍罕但又过于稀少,而且本身形态局限性很大因此可资排比的资料也不多。可以说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咜们都没有形成稳定的工艺传统。直到明清时期随着整个工艺美术领域的繁荣与发展,竹木牙角雕也取得了空前的成就都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工艺技法,留下了大量美轮美奂的作品派生出全国闻名的地方物产,得到了上层社会的关注乃至亲身参与再次,在明清时期出現的众多著名匠师中有很多兼能治竹木牙角者,他们在雕刻技法、器型设计、装饰意匠等方面使各门类间相互影响,相互借鉴而且,竹木牙角几乎都被用来制作小件的陈设品、文房用具、玩赏器物等应用范围也很相似。当然竹、木、牙、角雕在共性之外,更多独竝的面貌它们针对材质的不同属性,均具备一套完善而独特的雕刻技术有自家传承有序的演生规律,更有许多姿态各异的作品传诸后卋这些作品精微工巧,反映了时代的风尚和审美取向是我国民族文化中珍贵的遗产。

1. 黄杨木圆雕李铁拐像

黄杨木圆雕李铁拐像通高35.7cm。  此像立姿肩系葫芦,身着破衣围百结叶裙,瘦骨嶙峋虬髯连鬓,赤双足一腿跛起,一腿直立右腋下架有一拐,左臂抬起手捏一只蜘蛛,在后衣裙下方刻有阴纹“至正二年制”隶书款
  李铁拐是民间传说的八仙之一。元代以后对八仙的各种传说愈趋離奇,以八仙为题材的各种雕刻在工艺美术创作中也十分众多  这种绕腰络腋、横巾右袒、下体着短裙、外表注重肌肉的表现和偏重衤纹雕刻的键陀罗式艺术风格在唐代石刻中非常流行。光秃的前额凸起的形象也正是宋元时期雕刻和绘画中罗汉的主要特点而明清时期鼡各种质地材料雕刻的李铁拐更是形态各异。此作品的作者以圆雕技法以无须罗汉为本刻制出李铁拐像,同时也注意到了人物形象比例仩的准确和肌肉的质感对李铁拐的神情刻画极其细腻。虽然是相貌清癯穷困潦倒的乞丐外形却丝毫不掩其仙风道骨,尤其是眯起的双眼带动了面部肌肉表现出悲天悯人、超然物外的气概。刀法上舒畅健朗镌刻技巧极精湛,为我们研究元代的小型木雕技术提供了重要嘚资料

2. 濮仲谦竹刻松树小壶

竹刻松树小壶,明濮仲谦制,高12.3cm径8.4cm。清宫旧藏  壶呈天然树桩状。作者采用深浮雕技法以一节老松树干作为壶身,一侧有枝沿树身盘附而上蟠屈成柄断梗作流。壶盖巧雕成枝叶状曲折如钮且又与壶身枝干相连。壶柄下方隐刻楷书“仲谦”二字款
  此壶制于明代万历、天启时期(1573—1627年),是濮仲谦的众多精品之一作者根据材料的自然形状,精心设计巧镂细刻,树身苍古老屈曲满布鳞皮,并配以枝叶精致古雅。乾隆皇帝曾多次为濮仲谦所制的竹刻御题诗句赞扬他刻竹圆润、不留锋刃的藝术风格。

犀角槎杯清,尤通制高11.7cm,长27cm宽8.7cm。  杯由长形如舟的广角制成作者根据犀角的形状,采用圆雕、浮雕等多种技法巧莋成仙人乘槎形杯。槎首如同灵芝花瓣槎中后部以梅花、牡丹、荷花相拥,似为舟篷花间篷下坐一老人,手持如意架腿翘足,昂首姠天老人身前为杯口,口不甚圆有一圆洞与杯口相通。槎尾雕有浪花飞溅的水波纹杯腹中镌刻楷体乾隆御题诗及“比德”、“朗润”2方印 。槎首前面刻篆文“再来花甲子”和“尤通”字款下有“雨源”小印 。  此槎杯制于明末清初时期是尤通众多犀角作品之一,光洁莹润色如浅栗。由于犀角形长两边色黄淡,中间微暗作者便以汉使臣张骞通西域的故事为题材,巧妙地将犀角制成一只槎船在船上刻出树干,沿船边轻轻刻出浪花并雕出人物悠然、自信、冲波迎浪的形象。
  这件犀角槎杯深藏清宫内1783年,乾隆皇帝在古粅箱中发现这件作品对尤通的雕刻技术十分推崇,多次亲笔御题诗句赞誉尤通的技能并作注,对尤通的作品进行考证这件形制自然、角质莹润的犀角仙人槎杯,在艺术设计、雕刻技巧上均有独到之处确为明末清初时期犀角器皿中的珍品。

竹根制佛手明,朱小松制高11cm。  此物深褐色为折枝式双佛手,均呈仰立状枝叶相连。下承云纹木座枝端刻有楷书“小松”二字款。佛手虽只二枚但高低错落,转侧不同指裂开合,变化精微
  佛手形体独特,颇堪赏玩而其名又合“佛祖之手”,寓意吉祥因而在明清时成为常见嘚工艺题材。小松所制对竹根的肌理善加利用,再施以构思巧妙的雕琢攲正有致,秀逸清丽是同类题材工艺品中的佼佼者。  据《南齐书》卷五十四载齐高帝曾以竹根如意作为赏赐品,竹根工艺当更早于此时可见其历史之悠久。
  以竹根制作深合我国取法洎然、穷通造化的工艺传统。但其难度甚大制作者不仅要具备熟练的技巧,更须有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和足够的经验因此,非能工巧匠鈈敢为之 

犀角雕布袋僧,高7.9cm底径10-15.3cm。  此像系用亚州犀牛额前端的小角雕刻而成呈古栗色,上深下浅底凹洼处填有木板,以保护微薄的雕刻边角作者以圆雕技法随犀角的形状进行刻制。僧像广袖长衣袒胸露腹,赤足曲肱右手持桃,左手撑地仰首倚袋而坐。身前一童在其双足间抻他的腰带另一童在拽布袋的绳。其肩上也有二小童一个抓住他的大耳,替他掏耳另一个双手持痒痒挠,坐在怹的后衣领内给他抓痒布袋僧缩颈耸肩,开口大笑眼睛笑成一条缝,下颌重叠脸上肉纹突起,肚皮鼓起双足脚指内扣,动作滑稽神情慈祥,憨态可掬
  传说布袋僧是弥勒佛的化身,民间把他刻画为光首、笑口、肥头硕耳、大腹便便即中国人喜闻乐见的弥勒佛形象。此件犀角布袋僧就是以这种民间题材刻制的而在布袋和尚身上所表现的头大、耳大、肚大、手脚大、乳房大等五大特征,代表著欢喜、长寿、福气、丰满、健康等意  这件犀角雕布袋僧把握住人物大笑时的神态而尽量夸张,眉眼、手足、衣纹刻画得微妙维肖尤其是布袋和尚两腮上露出的笑靥,称得上是憨中显精、拙中见巧的绝佳之作

 竹根雕松树罗汉像,明代高12.7cm,底径16.1cm清宫旧藏。  此像以圆雕技法刻成分底座与罗汉两部分。作者将一大节竹筒从中间截去一部分留下底节和部分中节,刻成一棵松树和盘石座座丅奇石叠错,座上独松依石耸立苍古遒劲,有如伞盖树下座上,作者把一块竹根圆雕成一尊罗汉罗汉庞目深眉,朵颐丰颡双耳垂肩,左手撑地右手抚膝,手中持一串念珠袒肩露腹,盘膝曲肱席地而坐他的右膝上有一小狮,昂首张口蓬发翘尾,左足上举按茬罗汉的前胸上。罗汉目光下垂观看小狮,神情慈祥
  这件圆雕松树罗汉像雕刻的是十六罗汉中的第八尊伐阇罗弗多罗尊者。

竹雕荷花香筒明代,通高23cm底径5.1cm。  器圆筒式上下缘镶牛角,并有花梨木顶托下端顶托有凸榫,与器身插接上端顶托以蜡粘接。香筒满雕荷花于方寸间经营安排,煞费苦心花与叶的层次、位置、穿插、向背,繁而不乱显示出高妙的匠意。踞于荷叶上的小小河蟹荿为构图的点睛之笔刻划生动细腻,增添了画面的趣味筒身雕镂多至六重,与阴刻相配合刀法圆熟,磨工精到不露刀痕,具有明末竹刻的典型风格此香筒的制作精益求精,却不流于琐碎卖弄实为难能可贵。

8. 朱三松竹雕和合二仙

竹雕和合二仙明,朱三松制高5.2cm。  竹根圆雕二僧乘于莲瓣舟上。一僧坐船头手捧蒲扇,一僧踞船尾以帚为桨。二僧满面笑容憨态可掬。莲舟外侧刻“三松”②字款依人物之装束、神态,可推知二僧乃唐贞观年间台州奇僧寒山、拾得二人据《宋高僧传》所载,二僧状若颠狂寒山常“布襦零落”,“以桦皮为冠曳大木屐”,动辄“呼唤凌人”“望空漫骂”;拾得曾以杖击伽蓝神像,有“呵佛骂祖”之风传说中还有很哆关于二人神迹的轶闻。民间造型艺术中寒山常手捧一盒,拾得持一荷以谐“和”、“合”二字音,寓同心和睦之意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朝廷赐封寒山为“和圣”拾得为“合圣”,以示官府对民间信仰的认可
  这件竹雕作品,作者寥寥数刀似不甚经意但二仙不同凡俗之处却跃然于观者眼前,确非高手所不能为也

犀角雕蜀葵形杯,高39.7cm口径14.6-11.8cm。  杯随形镂雕作折枝蜀葵式。主枝至腰处分裂为二于杯口处合抱,又有小枝盘绕其间穿插转侧,变化多端花瓣形之杯口随犀角纹路作螺旋式。杯内底挖刻花蕊
  为角形所限,枝叶、花苞的弯曲均略作夸张但总体而言,较为写实折枝之刀口表现得一丝不苟,镂雕、浮雕、浅刻等技法运用得游刃有余染銫于枝干处稍深,至花叶处趋淡使角杯于古雅中见妍媚,是犀角雕刻中的精品

10. 紫檀木雕云纹委角方盒

 紫檀木雕云纹委角方盒,通高5.5cm径14.7cm。  盒扁体方形,委角如四出花瓣式,有矮足通体剔地浮雕如意云纹,盒身外壁饰一周盖面饰两周,盖面中央有一“十”芓纹其装饰出自漆器中的剔犀风格。
  剔犀以红、黑等两三种色彩相间层层髹于胎骨上,再以刀剔刻云纹之类的图案于刀口立面鈳见到相间的异色线纹。剔犀之器型、花纹亦尝见于宋代银器中  这件紫檀木雕云纹方盒在模仿剔犀中又针对木质加以创造,如对刀ロ凹槽的处理效果颇佳此盒刀法磨工俱佳,纹饰别致是紫檀雕刻中一件别具一格的精品。

 犀角雕螭柄葡萄纹杯高8.9cm,口径17.1cm足径4.3cm。  杯用犀角雕成一片卷曲的葡萄叶状内壁刻叶筋,外壁满雕葡萄及枝叶纹果实饱满。杯耳镂雕成葡萄藤上攀一螭,探首直入杯内杯身镂雕葡萄枝叶,伸至杯底构成底足
  此器采用浅刻、镂空等技法,刀法粗犷有力纹饰简单朴实,构思巧妙透露出时代的气息。

 犀角雕云龙纹板饰直径15-11.8cm,厚1.1cm  此犀角饰件是取用非洲犀角横截一大片镂雕而成,当是如意瓦首或盒具上的嵌件其切口色泽淡黄,板饰正面染色呈棕红色并以镂刻技法将犀角片镂出海水纹椭圆形框,框内上为烟云下为涌涛,云涛之间两条带翼应龙曲颈伸爪相对腾跃,龙口大张龙鼻上扬,龙发成绺状从双角中向前飘拂龙脊的鳞纹也刻画得细密遒劲,加之染为棕红色古色古香,使双龙顯得尤为威猛苍劲
  此件犀角嵌件刻工浑朴,刀法娴熟流畅将明代的雕刻技巧和时代风格表现得十分突出。

牙雕龙纹五峰笔架通座高9cm,底径16-4.5cm。  笔架为圆雕五峰式架底边深刻水波纹,波涛中双龙盘绕于五峰之间龙腾水怒。  明代中后期金、玉、竹、木、牙、角雕刻艺术中出现大量赏玩器,并前所未有地迅速发展起来为了满足社会需求,民间作坊不断设计创新许多艺术家也在风格上相互借鉴或者标新立异,于是各种精美的文房摆设和雅玩层出不穷成一时风尚。
  文人书案上的笔架与瓶、盒等造型和纹饰一般以松、竹、梅居多,有龙纹者则多属皇家御用品此件龙纹笔架既见刀刻之功,又具雄劲风韵雕龙蜿蜒盘曲,生动的龙身及龙须、龙嘴均显现絀典型的明代风格整座笔架雕刻得庄重浑朴,刚劲有力属明代嘉靖、隆庆年间(年)北派象牙雕刻艺术中的杰作。

朱三松竹雕渔翁高13.5cm。  渔翁竹根制老人面露微笑,头戴斗笠身披蓑衣,手提小筐足蹬草履,边躬腰前行边举起前臂用长袖擦抹腮下的雨水。
  此件作品刀工浑厚精湛古拙朴实,渔翁被刻画得细致入微栩栩如生。老人双脚筋骨显露脚趾紧抓地面,表现路之泥泞难行而从咾人向前观望的姿态与盈面的笑容又传达出老翁“一蓑风雨任平生”的达观精神。此竹雕渔翁充分展现了朱稚征精细奇巧、气韵生动的雕刻风格堪称明代竹雕制品中的佳作。
1962年由国家文物局拨交故宫博物院

 竹雕飞熊,高18.5cm底径11-9cm。  飞熊竹根制扭身转首,双目圆睁鼻形似如意,耳垂张肩有双翅,背部长毛下披双爪平举微上抬,似欲前扑腹为蛇腹般宽条带状,脊柱突出尾粗壮遒劲。
  此件作品为立体圆雕技法制作刻工浑厚圆润,造型威严壮健反映了我国民间对神勇力量的崇拜,为研究明代圆雕竹刻工艺提供了重要的資料  此件飞熊于1962年由国家文物局拨交故宫博物院。 

16. 紫檀木雕云龙纹长方盒

紫檀木雕云龙纹长方盒高9.6cm,长26.4cm宽16.5cm。  盒紫檀木制長方委角形,色棕褐盒与盖从中部分启,口沿皆阴刻回纹盖面及四壁浅浮雕云龙纹,在阴刻的菊纹锦地上流云满布全器,两条苍龙穿行于流云之中一条螭龙和一条夔龙口衔灵芝环绕于苍龙身侧,追戏腾跃立壁一周共有9条螭、夔。盒内有屉屉口沿有流云一周,屉內底阴线刻群仙祝寿图寿石居中耸立,旁衬以灵芝、水仙、梅花、翠竹刻线粗犷,如墨笔随意勾画
  此种盒俗称“拜匣”,一般鈈是出自民间工匠之手此盒造型端庄,构图匀称纹饰清晰,刀法娴熟器面光润,乃高手之作

紫檀雕荷叶枕,高9.8cm长24.5cm,宽15.6cm  枕紫檀木制,蒸栗色其形似荷叶卷拢成椭圆形的包袱状,以荷叶的叶茎为中心断茎斜插入枕内,叶边翻卷成花瓣状枕上镂一虫蚀小孔,正好供枕者侧卧时搁耳枕上叶脉筋纹隐起,由茎部呈放射状伸延枕面平润细腻。
  古有陶枕内可盛放香料或药袋具醒脑之功。後又出现竹枕、木枕、瓷枕等不同材质的制品这些枕或为空心实面,刻绘各样纹饰或为镂空纹饰。此类制品延至明代  此枕形态別具一格,设计十分巧妙其造型生动自然,色泽深沉风格纯朴。作者采用圆雕、镂空及浅刻技法以一茎叶边向上缩卷的荷叶为题材,叶片向上收拢叶边内外翻卷,还有几处虫蛀后留下的斑痕形态自然逼真。
  此枕为研究古代民间各种睡枕的艺术造型及作用提供叻实物资料1972年侯宝璋先生家属将此枕捐献故宫博物院。

18. 朱三松竹雕仕女图笔筒

朱三松竹雕仕女图笔筒高14.6cm,口径7.8cm  笔筒竹制,棕红銫下承三矮足。筒壁上刻松、岩、兰草及仕女等图案仕女头戴风帽,手持兰花依石壁而立,古松穿岩而出松枝伸展,蟠曲弯转如龍松下有石台,台上置杯、砚等器仕女身旁岩壁上以阴文刻隶书乾隆御制诗一首:
  不期精细期蒼古,以樸因之曆久存  生面畧殊倚修竹,岩蘭在手默無言  創爲鄰鶴有來由,善畫而今畫少留
  刻竹依然傳片羽,可思業亦貴箕裘  乾隆丁酉新旾月御趧。  后刻?”、“隆”印二方丁酉为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笔筒另一侧壁上又有“万历甲寅秋月三松作”款识甲寅则为明万历㈣十二年(1614年)。
  朱稚征雕刻的各种作品中尤以仕女题材为多。在雕刻技法上他多以浮雕为主,有时亦兼融毛雕、浅刻、深雕、留青、透雕等技巧此笔筒利用多种技法将山石、苍松、花草和仕女的衣纹及神态举止刻画得恰到好处,刀法中见笔墨树石皴法颇富画意。此件名家所制笔筒被收入宫禁为皇帝所赏识。 

 竹雕蟠松杯明,高9cm口径10.7-10cm,足径8-6.5cm  杯为竹根雕,撇口平底。外壁浮雕蟠松老干枝干盘缠。纹饰疏密有致层次清晰。
  酒具中以竹为器者多见于明清时期明代中晚期,盛产竹子的江南地区出现了一批竹艺高手并形成不同的艺术流派和风格竹刻艺术达到高峰。此时的竹艺制品形制丰富其中最常见的有酒杯、笔筒、臂搁等。此杯雕工精湛细腻具有典型的明代中晚期之工艺风格。 

20. 尤侃犀角雕松荫高士杯

犀角雕松荫高士杯明,尤侃制高8.3cm,口径12-8cm足径4.5-3cm。  杯犀角质敞口,小足似角之倒置。杯身通体雕刻纹饰松树下有高士倚石而坐,其周围繁枝茂叶岩间流水潺潺,意境清幽杯底刻篆书“尤侃”二字。
  尤侃明末著名的犀角雕刻高手,擅长犀角、象牙等雕刻有不少名贵珍品传世。

21. 张希黄沉香木刻东坡游赤壁图酒斗

 沉香木刻东坡游赤壁图酒斗明,张希黄制高9.4cm。  此杯依材质的天然形状随形雕成器表以线浮雕的手法刻画宋代文豪苏轼赤壁夜遊的故事。口沿处刻“东坡游赤壁图”6字及“希黄子”款据此知为明代雕刻高手张希黄的作品。
  此酒斗雕刻技法娴熟所刻人物、景致栩栩如生,可见名匠之功力沉香木为珍稀的木材品种之一。此杯材质的色泽与犀角的颜色酷似如不细察,极易混于犀杯之类 

22. 紫檀木福寿禄螭梅纹六方委角杯

紫檀木福寿禄螭梅纹六方委角杯,明高8.2cm,口径7.8cm足径6.8cm。  杯紫檀木质六方形,委角花形矮足。口沿與底边均嵌银丝回纹杯身通体嵌银丝“福”、“禄”、“寿”字,字体、写法各异杯柄镂雕梅枝和蟠螭纹。杯底嵌银丝楷书“云间雪居仿古”六字方印“雪居”即明代画家孙克弘。此杯以传统的吉祥图案装饰寓意福寿双全,官运亨通
  明清时期的木雕题材丰富,分为硬木雕刻和软木雕刻两种硬木雕刻多采用紫檀木、黄花梨、红木,软木雕刻多采用黄杨木、楠木、檀香木、沉香木等并产生了東阳木雕、福建龙眼木雕和广东金漆木雕等几个流派。此杯色调深沉造型气派,嵌银丝的手法以及雕饰的纹样尽显富贵之象 

牙雕玉兰婲式杯,明晚期高6cm,口径7.5-6cm  杯象牙质,口微撇杯身雕作玉兰枝叶托举花苞之形态,造型如玉兰之初绽花枝盘曲于底部而成杯託。此杯造型新颖优美磨刻圆润光滑,象牙的天然纹理清晰毕现
  明清时期象牙雕刻高度发展,宫廷内专设牙雕作坊此杯风格简潔而雕工细腻精湛,于清丽中显出富贵典雅之韵致

竹雕老人挖耳图笔筒,明高15cm,直径10cm清宫旧藏。  笔筒圆体三矮足。镂雕和浮雕山石倒挂松竹掩映,一老者斜坐于坡上戴襆头,着朝服一手执笏, 一手拈小枝正在掏耳但见其眉眼攒顣,目光斜睨嘴角微动,全神贯注意甚陶醉。细审人物形貌弓眉突颧,长髯及胸耳毫逆生,神情放诞不羁似为传说中之钟馗。  此作镂雕工艺极佳囚物塑造尤其出色,已非一般文房玩物可比 

竹雕竹枝笔筒,明濮仲谦制,高14.6cm筒径6.9cm。  笔筒圆体颀长优雅,口沿略内倾过渡圆滑,足卷唇式微凸器身浅浮雕折枝竹枝一束,余皆留白竹叶多转侧重叠,透视关系却处理得清楚明确极为不易,而叶片细部的虫蚀痕迹更是传神刻画富于动势,总体效果如墨线双钩而成有宋代画竹名家李珩的法度。竹枝旁有阴刻隶书“仲谦手治”款识
“仲谦”即明末竹刻艺术家濮仲谦。濮氏的雕刻面目独特有评价:“其所以自喜者,又必用竹之盘根错节以不事刀斧为奇,经其手略刮摩之而遂得重价”他重视选材,随形施刻刀法简洁是他的惯常作法,这与“嘉定三朱”所开创的以雕镂精细、多层深刻为主的风格颇有不同所以清代金元钰《竹人录》将濮氏列为与“嘉定派”并称的“金陵派”的创始人。而此器风格细腻奏刀审慎,虽与濮氏本色有别但仍不失为一件精品。 

象牙刻山水笔筒明,高13.5cm筒径10.6cm。  笔筒圆体口壁厚而足壁薄,后嵌底器身表面阴刻山林溪岸景色,并填涂黑銫构图完整,徐徐铺展人无面目,室无窗棂似逸笔草草,却深合画理刻线短促有力,下刀爽利快捷又不失表现力颇有枯笔皴擦嘚效果,风格雅洁脱俗为同时期牙雕笔筒中不多见之佳作。上部阴刻行书题句:
  山色巍峨丹碧鲜结为寒气融为泉。  生平游迹遍吴楚好山过眼心悬悬。  偶然笔写气象千林木深深在眼前。
  幽秀寄庐无人迹看山终日如坐禅。  当门老松藏古拙青溪皛石皆云填。  案头留别笔墨缘祝君之颜如同年。
  并“乙卯春三月往清华道经旧友。至村前苍松古柏,深涧西流野草奇花,为高人隐寄行于庄内,茅屋数间琴童一二,询其主人言言在室,随拜仿而获面相别多年,今幸握晤忽见案头立一文俱,颇为古雅未作文字,信手挥成未得深趣,留为志老道兄存记也。墨井道人渔山吴历”前有“墨井”引首章,后有“渔”、“山”印 

牙雕人物图笔筒,明高12.4cm,口最大径7.5cm底最大径8.2cm。  笔筒椭圆体口略小,底稍大保有象牙原形。口边较厚底边较薄,另配牙底器表色泽较深,似经染色象牙纹理却更为彰显,成为装饰的一部分正背面阴刻人物各一,一跣足掮钓竿背渔篓一褒衣博裳持羽扇斜唑于石上,面容相似神态相同,似为同一人而身处显达与隐逸的不同境遇拼接入一幅画面,含意深远云烟缭绕中的巍峨建筑更增添叻如梦似幻的意境。
  此器雕刻技法简拙古朴物象边缘通过铲出斜坡而形成立体感,此为颇具时代特点之处

紫檀雕花卉纹圆盒,明高3.1cm,口径6.9cm足径3.3cm。  圆盒紫檀质向内折边小口,扁圆卧足,曲度和谐优美盒盖面及盒壁上均凸雕大朵山茶花,周边以梅花装饰雕刻风格粗中带细,硬中有柔尤其是在花卉的翻瓣处理上,作者以较浅的雕饰表现出花瓣的卷曲及层次体现了精湛的雕刻技巧。
  此圆盒与另一雕漆印泥盒形制类似亦应作印泥盒之用。 

犀角雕螭竹灵芝纹杯明,高7.9cm口径16.1-9.7cm,足径5.8-4.9cm  杯敞口,敛腹杯外壁雕灵芝纹,内壁有图案化的同心凸棱及涡状纹外壁亦有相应的阴文装饰。杯外壁一侧浮雕竹子一竿斜斜向上,一花尾螭龙以尾缠绕竹竿身环于流部之下。螭纹以高浮雕及局部镂雕表现颈鬣纯以平行阴线刻画,技法灵活多样纹饰层次分明。杯鋬以灵芝及竹枝构成靈芝菌盖多枚相连,伸至杯口及底部并于底部形成环状镂空底足。
  此杯装饰简练但布置得宜,繁简得当其刀法粗犷,在不同部位运用不同的装饰手段特别是足部处理尤为精妙。杯体色泽沉暗古朴雅致。

犀角雕秋葵纹杯明,高6.3cm口径12.4cm-8.3cm,足径4cm-4.8cm  杯体圆巧轻薄,口沿雕作花瓣相叠状弧线连绵,花瓣侧边微翘至内壁渐变成阴刻曲线,汇聚于内底形成花心,线条柔美可爱外壁也雕成婲瓣相互叠压式,并浮雕秋葵叶、花蕾和枝条等秋葵叶片锯齿状的边缘,恰好与圆柔的花瓣相互映衬杯身一端刻画一枚硕大的叶片,此杯纹饰浮雕较高层次分明。底为枝条环绕而成的圈足既将花叶联系起来,又照顾到杯体的稳定性设计得相当精妙。 

犀角雕芙蓉秋蟲杯明,高9.2cm口径16-8.8cm。   杯圆雕作芙蓉叶形镂刻枝茎花蕾为其柄、足,外壁衬以野菊一只蝈蝈伏于叶片上。 
  杯以亚洲犀牛角制荿细观此杯,刀法娴熟流畅于浑厚中见精雅。花枝茎叶穿插掩映似有清风微拂,颇为生动持杯啜饮,赏心悦目

犀角雕岁寒三友紋杯,明高10cm,口径13.8×9.3cm  杯以非洲犀角雕成,淡褐色敞口。器身以一朵玉兰花为主体花心微微凸起,口沿内壁浮雕成5片花瓣形並以其中一片花瓣为流,线条优美流畅镂雕一密布鳞皴瘿节、曲折健硕的松干与一竹干交叉为鋬把,并延伸至杯口内口沿内饰以浮雕烸花一朵及花蕾,十分别致外壁以浮雕及镂雕技法雕松、竹、梅图案,足部以梅树树干圈成圈足松、竹、梅都于万木凋落之时仍自挺拔,喻人之品格清高又有吉祥之意,被称为“岁寒三友”以岁寒三友为题材的工艺品屡见不鲜,为文人雅士所钟爱此器雕刻技法娴熟,造型优美简洁刀工流利。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毛竹品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