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见自己在给黄陵丁酉祭祖亮点祭嗣是什么意思

DOI:10.ki.cn43-1160/d.
2008年第1期(总第118期)
No.1,2008GeneralNo.118
HUXIANGFORUM
?党史党建?
抗战前夕中国共产党民族主义思想略探
———从毛泽东的《祭黄帝陵文》说起
(中共中央党校,北京海淀100091)
摘要:1937年4月5日,中共中央派代表林伯渠参加国共两党的公祭黄帝仪式,参加黄帝陵扫墓礼,这在历史上第一次以中国共产党中央的名义祭祖。毛泽东亲写祭文,远绍先祖功绩,号召国人建立民族统一战线,以抗击日寇。这表明中国共产党已经明确地使用民族主义的旗帜来整合人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民族主义政策逐步走向成熟。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抗战前夕;民族主义中图分类号:D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160(2008)01-0023-02
族”、“列祖”等词汇,在文中较多地使用关于祖先、民族等词汇,并且明显地以追溯祖先丰功伟绩来整合人心,而不像此前一贯强调的阶级、阶级斗争等口号。考虑到当时国际国内形势,中国共产党对于民族象征的“始祖”等符号的运用已经十分重视,而不像此前在国人面前表现得过分强调阶级、意识形态面目出现。这显示中国共产党开始以民族主义来整合社会力量,开始以“始祖”、“吾华”等民族符号来增强民族认同感,以抗击外来强敌。
联想到此前在西安事变中中国共产党的态度,我们对于中国共产党这种民族主义态度的特别强调就可以理解了。尽管海内外学者、政治家对“西安事变”中的人物形象及其作用的观点有着很大的分歧,卷帙浩繁的文献对研究者的观点也提供了很大的支持。但他们的观点无论怎样,却几乎都认同这次事变在中国历史上举足轻重的地位。
《新中华报》发表了中央苏维埃代表林伯1937年4月6日
渠“参加民族扫墓礼”的消息,全文如下:
维中华民国二十六年四月五日,苏维埃政府主席毛泽东、人民抗日红军总司令朱德敬派代表林祖涵,以鲜花时果之仪致祭于我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之陵。而致词曰:赫赫始祖,吾华肇造;宵衍祀绵,岳峨河浩。聪明睿智,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世变沧桑,中更磋跌;越文千年,强邻蔑德;琉台不守,三韩为墟;辽海燕冀,汉奸何多!以地事敌,敌欲岂足;人执笞绳,我为奴辱。懿维我祖,命世之英。涿鹿奋战,区宇以宁。岂其苗裔,不武如斯,泱泱大国,让其沦胥!东等不才,剑履俱奋。万里崎岖,为国效命。频年苦斗,备历险夷。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各党各界,团结坚固.不论军民,不分贫富。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抵抗。民主共和,改革内政,亿兆一心,战则必胜。还我河山,卫我国权。此物此志,永尚飨!矢勿谖。经武整军,昭告列祖,实鉴临之,皇天后土。
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次拜祭黄帝,也是历史上第一次以中共中央的名义拜祭始祖。考虑到以前中国共产党没有拜祭黄帝、远绍先祖的机会,人们可能对这次拜祭并不太重视,后人对这次拜祭的研究当然也不十分注意。20世纪90年代以来海内外掀起“寻根”热潮,西方学者提出“民族认同”、“历史认同”、“文化认同”等危机,人们才重新开始注意对地处偏远的黄帝陵及其拜祭文献予以重视。但往往其中的宣传性质重于学术研究,并且对这种拜祭以及文本后面所蕴含的深刻的文化、政治内涵缺乏深度的分析。
毛泽东饱含深情的祭文,不仅仅是远绍先祖功绩,更重要的是要以维护先祖“黄帝”之业绩为号召,以凝聚民心,誓死与日寇决战。其文辞中无不透露出维护国土、挽救民族的决心与民族自信心。
我们注意到,这篇祭文中提出了“始祖”、“吾华”、“民
收稿日期:2007-10-16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在举世闻名的西安事
变中扣押了蒋介石及其随从。在此之前,毛泽东领导的红军已经与张、杨达成实际上的停火,周恩来在更早的时候与张学良会晤过,提议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并且在西北军、东北军中有一些共产党地下工作者及其同情者,进行了大量深入细致的统一战线宣传与鼓动工作。但这次事变还是让中国共产党出乎意料,甚至有些措手不及,以至于在蒋介石刚被“杀蒋”的声音。毛泽东等人仔细分扣押时,红军中确实存在
析了时局,指出如果蒋介石被杀或被无限期扣押,南京与西安之间很有可能发生一场严重的内战。届时中国脆弱的政治经济体制与国防系统极有可能崩溃,至少失去南京政府支持的宋哲元可能投向日本人。这无疑正中日本人惟恐中国不乱的下怀。日本人将是这一次事变的最大受益者,而中华民族极有可能遭遇灭顶之灾。
毛泽东意识到当时中国唯一的希望在于国共两党再次
作者简介:张治江,男,湖南洞口人,中共中央党校《理论动态》编辑部编辑,主要研究方向:中共党史。
携手,共赴国难,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于是他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5项条件,并派出周恩来等人赴西安调解争端,从而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铺平了道路。毛泽东的态度与周恩来的作用在争取民族与国家利益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在民族利益与两党恩怨之间,毛泽东等共产党人选择的是民族大义。
芦沟桥事变发生以后,中华民族在抵抗外辱,争取民族生存的斗争中,空前地团结在中国共产党倡导、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民族主义的旗帜上凝集了中华民族“中华民族”的认同,在维护民族独优秀儿女的鲜血,人们对
立与生存的严酷斗争中进一步深化。蒋介石也在此时表示:要“与全国同胞一致奋斗,以完成革命之使命。总之,中国立国原则为总理创制之三民主义,此为无可动摇无可移易者。中国民族既已一致觉醒,绝对团结,自必坚守不偏不倚之国。[1]策,集中整个民族之力量,以抵暴敌,挽救危亡”
国共两党之所以能抛开意识形态的分歧走到一起,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应该是民族主义的粘合。国共双方共祭黄帝陵,表明双方都暂时抛开意识形态而采用民族主义的符号来整合民众力量,如以“中华民族”、“黄帝”、“始祖”为号召,以为“抗日救亡”。
当然,中国共产党对民族主义的认识是渐进的,在每个时代也是不同的,它随着中国外部环境和内部社会条件的改变而重新认识与不断修订。但总体上呈现出一个“与时俱进”的发展进程,并且现在仍在发展之中。
从共产党成立到大革命失败,其政策、活动更多的还是限定在共产国际的指导之下,其反帝运动还不具有明显的民族主义性质,而是站在被压迫民族国家共同反帝的国际主义立场上的。出现这种观点与中国共产党本身不成熟、当时的国际形势以及中国共产党与共产国际之间上下级关系等因素有很大关系。
但随着中国共产党的不断成熟,中国共产党对民族主义的认识开始摆脱苏联的阴影,并逐渐认识到民族主义在整合民众方面的重要作用。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坚决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1931年9月20日,中国共产党发表《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号召“全中国工农兵士劳苦民众,必须坚决一致地在争取工农革命胜利自求解放的利益之下,实行反帝国主义反国民党的斗争,只有广大群众的革命铁拳,才能制止帝国主义的暴行,驱逐帝国主义滚出中国”。[2]“一?二八”事变后,又发出《中国共产党关于上海事件的斗争纲领》,号召“总同盟罢工,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强占上海”。[3]这一系列决议、通电、宣言,从全民族利益出发,号召和领导全中国人民抗日,救亡图存。
这时,中国共产党开始由“武装保卫苏联”转向“争取中华民族的独立与解放”。1932年初,毛泽东在瑞金主持召开苏区中央局会议,有代表提出“武装保卫苏联”,毛泽东一言不发,会议不得不中途更换主持人。1932年1月28日,日军进攻上海,上海守军与市民奋起反抗。毛泽东发表《关于动员对日宣战的训令》,号召“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反对帝国主义瓜分中国,彻底争得中华民族独立与解放”,也没有提“武装保卫苏联”。[4]
机进一步加深,国内主要矛盾发生新的变化。8月1日,中国共产党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号召和呼吁各党派、各界同胞、各军队“停止内战,以便集中一切国力(人力、物力、财力、武力等)去为抗日救国的神圣事业而奋斗”,“组织全中国统一的国防政府”和“全中国统一的抗日联军总司令部”,全体同胞“有钱的出钱,有枪的出枪,有粮的出粮,有力的出力,有专门技能的贡献专门技能”,实行全体同胞总动员,以战胜日本帝国主义。[5]这一宣言获得了全国广大人民的拥护。
在《八一宣言》中,中国共产党首次提出为了不致“亡国灭种”而“救亡图存”。在文献中首次以“种”的概念与口号来代替一贯宣扬的阶级口号,这就表明中国共产党开始自觉地运用民族主义的常用符号,诸如“种”、“国”、“民族”等符号来整合社会力量,从而有力地实现自己的策略。虽然,《八一宣言》与共产国际以及莫斯科的关系十分密切,它与“武装保卫苏联”也有很大联系。但这时毕竟已经没有提”武装保卫苏联”的口号,中国共产党已经注意到爱国主义、民族主义与国际主义的协调。
为了进一步从理论上说明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毛泽东于1935年12月7日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提出以“人民共和国”口号代替“工农共和国”的口号:“我们的政府不但是代表工农的,而且是代表民族的。……不但代表了工农的利益,同时也代表了民族的利益”。[6]这就表明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危机面前开始政策重心的转移,开始以“民族”为旗帜号召国人。他又指出,“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并不是反资本主义。今后一个相当长时期中的革命还是如此。革命的动力,基本上依然是工人、农民和城市小
资产阶级,现在则可能增加一个民族资产阶级。”中国共产
党开始自觉地以“民族”、“民族利益”“中华民族”等符号将民族资产阶级拉入抗日统一战线的旗帜下。
从成立到抗战前夕,中国共产党在谋求民族独立与民族进步的路上进行了艰苦的探索和实践,逐步形成并实践无产阶级领导的几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国家政权思想。面对民族危机,中国共产党及时地为争取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做出调整,开始以民族主义的意识形态整合社会力量,走自己革命的特色之路。参考文献:
中央档案馆.中国共产党中央抗日民族统[1]中央统战部、
(下册)[M].北京:档案出版社,1984.一战线文件选编
中央档案馆.中国共产党中央抗日民族统[2]中央统战部、
一战线文件选编(上册)[M].北京:档案出版社,1984.2.(第8册)[M].北京:中共中央[3]中国共产党中央文件选集
党校出版社,1991.100.
[4]王桧林.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两种趋向:融入
世界与转向民族传统[J].抗日战争研究,2001,(1).(第10册)[M].北京:中共中央[5]中国共产党中央文件选集
党校出版社,1991.522~524.
(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58~[6][7]毛泽东选集
责任编辑:黄有泰
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华北事变,中华民族的民族危24
看过本文章的还看过。。。
■ 24小时热门信息
■ 相关热门内容
■ 热门推荐信息公告:
★   ★   ★   ★  
|&&|&&| &&&
华夏之始祖 万世之先驱:历朝历代黄帝陵祭文精粹
清世宗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祭文
维雍正元年,岁次癸卯,二月辛亥朔,越十五日丙寅,皇帝遣通政使司右通政钱以禧致祭於黄帝轩辕氏曰:自古帝王,继天出治,建极绥猷,莫不泽被生民,仁周海宇。惟我皇考,峻德鸿勋,媲美前古;显谟承烈,垂裕後昆。朕以渺躬,缵膺大宝,当兹嗣位之始,宜修享祀之仪。特遣专官,虔申昭告,惟冀时和岁稔,物阜民安;淳风遍洽乎寰区,厚德常敷於率土。尚其歆格,鉴此精诚!
清世宗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祭文
维雍正二年,岁次甲辰,正月丙子朔,越二十二日丁酉,皇帝遣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江珠祭於黄帝轩辕氏曰:自古帝王,体天立极,表正万邦,恺泽遍於寰区,仁风及於奕祀。朕丕承大统,遥契曩徽,兹於雍正元年十一月二十五日,恭奉圣祖,合天弘运,文武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王配享圜丘的礼成,特遣专官,虔申昭告,维冀永赞,修和之治;并昭安阜之庥,鉴此精诚,尚其歆格!
清高宗乾隆二年(公元1737年)为世宗配享圜丘礼成祭告祭文
维乾隆二年,岁次丁巳,戊申月,丁亥朔,越辛亥日,皇帝遣翰林院侍读学士世臣致祭於轩辕帝曰:自古帝王,宪天出治,建极绥猷.德泽洽於万方,轨范昭於百世。朕慕承鸿绪,景仰前徽,兹於乾隆二年四月十六日,世宗宪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大孝至诚。宪皇帝主配享圜丘礼成,特遣专官,虔申昭告。惟冀永佑熙雍之盛。血昭安阜之隆。俯鉴精诚,尚其歆格!
清高宗乾隆十四年(公元1749年)为平金川等事祭告祭文
维乾隆十四年,岁次己巳,六月丁丑朔,越二十有三日己亥,皇帝遣太常寺少卿锺衡致祭於黄帝轩辕氏曰:惟帝王继天建极,抚世绥猷,教孝莫先於事亲,治内必兼於安外,典型在望,缅怀正德要道之归,景慕维殷,心希武烈文谟之盛。兹以边檄敉宁,中宫摄位,兹宁晋号,庆洽神人。敬遗专官,用申殷荐。仰维歆格,永锡鸿禧!
清高宗乾隆十七年(公元1752年)为慈宁太后万寿晋号祭告祭文
维乾隆十七年,岁次壬申,二月初一日癸巳朔,越日,皇帝遣大常寺少卿?逢震致祭於黄帝轩辕氏之陵曰:惟帝王宪天依极,受绿承庥;教孝莫先於事亲,敛福用光乎继治。是彝是训,缅维至德要道之归.寿国寿人,允怀锡类推恩之盛。兹以慈宁万寿,懋举鸿仪;敬晋徽称,神人庆洽。爰申殷荐,特遣专官。冀鉴兹忱,永绥多福!
清高宗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为荡平准部太后晋号祭告祭文
维乾隆二十年,岁次乙亥,八月王寅朔,二十有七日己巳,皇帝遣大常寺卿熊学鹏致祭於黄帝轩辕氏曰:朕惟帝王建极,乘时绥猷。制临无外,德盛而服远者神口教化原,教孝道以尊亲为大。兹以平定准葛尔大功告成,加上皇太后徽号。神人洽庆,中外蒙庥。敬遣专官,用申?祀,伏惟鉴格!
清高宗乾隆三十七年(公元1772年)为太后万寿晋号祭告祭文
维乾隆三十七年,岁次壬辰,正月丁酉朔,越七日戊午,皇帝遣宗人府府丞李友棠致祭於黄帝轩辕氏之陵曰:惟帝王体元财大,抚世诚民;勋被寰区,德昭往古。羹墙匪隔,累朝之统绪相承、俎豆维新,百代之英灵如在。兹以慈?万寿,懋举鸿仪.敬晋徽称,神人洽庆。孝道以尊亲为大,式仰前型;母仪之锡类有宏,永绥厚福。彝章载举,祀典斯崇。布胖蛮以告虔,庶灵明之来格。
央视网综合
········
地 址:西安市新城大院省政府办公厅   
电 话:029- 邮箱:zhengji@ 历代祭祀黄帝陵活动_陕西黄陵县历史文化大全_延安市历史_陕西历史文化介绍_三秦游网
您的位置:
历代祭祀黄帝陵活动(1)
& 15:27:42&&
来源:三秦游综合&&
&&&&一、公祭:&&&&1、上古到宋元&&&&《后汉书?郊祀志》曰:“祭祀之道,自生民以来则有之矣”。春秋秦文公时代对轩辕黄帝以神进行祭祀。战国后作为华夏族的先祖进行祭奠。&&&&史学家司马迁考察黄陵后,在《史记?五帝本纪》中首先称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崩,葬桥山”,表示对黄帝的悼念和敬意,肯定黄帝陵寝地所在。各地祭祀按各种不同方式举行,史载刘邦颁诏书:“我极重祠而敬祭,从现在开始,祭上帝以下当奉祀者。各按定时,沿贯例进行”。&&&&公元25年,刘秀称帝后,建武二年(26)“为圆坛入,中又为重坛,天地位其上,皆南向西上。其外坛上为五帝位”,“黄帝位在丁未之地”。《后汉书?礼仪志》专列“黄郊”仪式,规定每年“立秋”前十八天,“郊黄帝,是日夜漏未尽五刻,京都百官皆衣黄。至立秋,迎气于黄郊,乐奏黄钟之宫,歌《帝临》,冕而执干戚,舞《云翘》、《育命》”。后历代除帝王祭祀外,各祭祀及赞颂佳作广为流传,经久不衰。&&&&《魏书?礼志》载,北魏拓跋嗣“泰常三年,为五精帝兆于四郊,远近依五行数,各为方坛四陛埒遗三重,通四门,以太□等及诸位随配,侑祭黄帝,常以立秋前十八日。余四帝,各以四立之日”。《魏书?世祖纪》:神元年(428)八月,“东幸广宁,临观温泉,以太牢祭黄帝”。《魏书?礼志》和平元年(460)。“帝东巡,历桥山,祀黄帝”。&&&&魏晋到元,祭祀活动一直在该地延续进行。&&&&2、明清&&&&朱元璋始,祭祀固定在黄陵延续至今。&&&&明洪武四年(1371),朝廷遣中书管勾甘赴黄帝陵致祭,以文赞颂轩辕黄帝的功德永垂万世,为今存祭文之首。后各帝王祭祀,均书祭文,歌颂黄帝开物成务,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的丰功伟绩。清时,或为某帝即位、祝寿,或因欠收祈福,或因皇太子废立,或为工程告成,或为战功,均遣专官祭祀黄帝陵。光绪三十四年(1908)九月,陕西同盟会决定重阳节祭扫轩辕黄帝陵,在先祖陵前宣誓,表示复兴中华民族的决心。祭文由郭希仁和张赞元起草,参加祭祀的人有陕西同盟会会长李仲特等16人,四川7人,甘肃山西各2人,广东1人,祭祀仪式隆重而朴素,整个过程有严格的保密纪律。誓言“共赴国难,艰苦不辞”。同时还通过“驱除鞑虏,光复旧物,扫除专制政体,建立共和国体”的奋斗纲领。&&&&3、中华民国时期&&&&中华民国时祭陵9次,其中国共合作祭2次。&&&&1911年中华民国成立,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建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同年3月孙中山委派由15人组成的代表团,赴陕西中部县桥山致祭轩辕黄帝陵,孙中山写了《祭黄帝陵文》,本文虽佚失,但其中名句“中华开国”一词,却作为名句传颂至今。&&&&24年(日,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监察委员会、推举委员会张继、元冲,国民政府敬派邓家彦,陕西省党务指导委员会、陕西省政府、西安绥靖公署公推邵力子、郭英夫、马钦哉、雷宝华、李志纲、宋志先等,致祭轩辕黄帝陵。并确定清明日为“民族扫墓节”,岁岁举行仪式。&&&&日清明节,上午10时,中国国民党特派委员张继、顾祝同;国民政府主席林森特派陕西省政府主席孙蔚如;中国共产党、苏维埃政府主席毛泽东和中国人民抗日红军总司令朱德派代表林祖涵(林伯渠);各自携带祭文来到桥山列队致祭,并各自宣读祭文。为实现全国人民团结抗日,起到巨大推动作用。&&&&日,国共两党又一次共祭黄帝陵。国民政府西北行营主任蒋鼎文,陕西省政府主席孙蔚如,陕甘宁边区政府副主席张国焘同到黄帝陵祭奠。嗣后,程潜写了“人文初祖”,蒋鼎文写了“轩辕庙”门匾,分别嵌挂在大殿与庙门至今尚存。&&&&1939年至1943年的清明节,国民党政府、陕西省政府均特派官员到黄帝陵祭祀,主祭人有张继、蒋鼎文、王陆一、熊斌等。&&&&4、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日,黄陵和平解放。日清明节,中国共产党派陕甘宁边区教育厅何厅长和黄龙专区专员黑志德亲赴黄帝陵祭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1989年共组织祭祀活动24次。日开始至1961年,先后有陕西省政府副省长成柏仁、韩兆鹗、杨玉亭、孙蔚如、任谦、李启明等代表全省人民公祭始祖轩辕,担任主祭人,陪祭人则有省、地、县等有关方面的领导和群众代表。&&&&1979年,清明节祭祀活动重新恢复,县级组织,规模较小,无祭文。日,陕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主任张汉武为主祭人,陪祭人有陕西省人民政府、政协陕西省委员会、延安行政公署、黄陵县以及省、地、县各界代表。&&&&日清明节,风和日丽,春光明媚,陕西省人大常委会、陕西省人民政府、陕西省政协、延安地区行政公署、黄陵县人大常委会、黄陵县人民政府暨各界群众代表2000多人在黄帝陵园祭扫中华民族的始祖―轩辕黄帝之陵。上午10时,祭扫仪式开始,省、地、县代表分别向黄帝陵墓敬献花篮和花圈。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孙作宾主祭、副省长谈维煦、省政协副主席范明、胡景通等陪祭,知名人士、台胞、归国华侨以及黄陵县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机关干部、学生等各界群众代表参加了祭扫活动,延安地区行署专员李森桂在祭扫仪式上恭读祭文,谈维煦副省长讲了话,尤其对一水之隔的台湾骨肉同胞表示深切怀念,希望华夏子孙“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实现四化和祖国统一大业,立民族之志、树一代新风,振奋精神,团结战斗,同心同德,并肩前进”。各界人士在祭扫活动中,瞻仰了轩辕陵庙,祭扫结束后,在陵园植松留念。&&&&日清明节,陕西省暨黄陵县各界群众2000余人,怀着崇敬的心情隆重祭扫黄帝陵,深切缅怀中华民族的始祖轩辕黄帝。上午10时,祭扫仪式在陵园开始,省人大常委会、省人民政府、省政协、延安地区行政公署等分别向黄帝陵墓敬献花篮和花圈。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汉武主祭,副省长白纪年、省政协副主席范明、刘聚奎、胡景通、傅道伸,以及各民主党派和延安地区黄陵县的负责同志等陪祭。来自全省各地的30多名台湾同胞,去台人员亲属、归侨、侨眷参加了祭扫仪式,范明在祭扫仪式上恭读祭文,白纪年、傅道伸和台湾代表杨素玲先后讲话,讲话完毕鞭炮齐鸣,各界人士绕陵一周,并在园内植百株松树。&&&&日清明节,陕西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省政协、延安地区行署、黄陵县人大常委会、黄陵县政府及台胞、台属、港澳同胞共3000多人,敬备鲜花雅乐,隆重公祭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之陵。上午10时,古乐低,肃立在陵前翠柏中的海内外同胞,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一齐向中华始祖三鞠躬。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毅忱主祭,陕西省副省长李连壁,省政协主席、九三学社副主任委员沈尚贤、北京人民出版社社长、总编缉陆元炽,陕西省台胞台属、归侨青年代表团团长粟建国,香港旅游团杨全,延安地区行署专员阴汝平,黄陵县县长杨海潮等50多人陪祭。张毅忱副主任恭读祭文,李连壁、沈尚贤讲了话。沈尚贤主席在讲话中,深切怀念台湾同胞,热诚地希望台湾当局以民族大义为重,顺应民心,早日实现统一祖国的大业,香港旅游团一行18人及港澳人员参观团一行24人,怀着赤诚之心,专程来黄陵参加祭扫活动,受到省、地、县负责同志及广大群众的热情欢迎。同时,邮电部为纪念黄帝,从清明起发行一套特种邮票《黄帝陵》。(邮票画面为黄帝陵、人文初祖、轩辕柏,面值分别为八分、十分、十二分)。首日封、明信片,在黄帝陵庙的首次发行,受到海内外祭扫黄帝陵者的欢迎,争相购买。&&&&日清明节,陕西省暨黄陵县各界群众代表3000余人,怀着极其崇敬的心情祭扫中华民族的始祖轩辕黄帝之陵。早晨小雨,11时许,祭扫仪式在黄帝庙举行。陕西省省长李庆伟、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张策、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熊应栋、省政协副主席胡景儒等陪祭。古乐声中,李庆伟、黄陵县人大常委会、县政府、县政协的负责人、省台胞、台属和省青联的代表先后向黄帝灵位敬献了花篮、花圈,向中华民族的始祖三鞠躬后,延安行署专员高树歧恭读祭文,李庆伟、胡景儒先后讲话。&&&&日清明节黎明,乡民们扶老携幼,络绎不绝,从四面八方涌向山顶。人们提着供品,捧着烧酒,拿着纸花,在黄帝陵前鸣炮、上贡、敬酒、献花,用古老淳朴的方式祭奠人文初祖,10时许,陕西省各界公祭黄帝仪式在一片庄严、肃穆妁气氛中开始,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省政协、省台胞联谊会、省归国华侨联谊会,以及延安地区、黄陵县等有关单位献了花篮、花圈。主祭人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明恭读了祭文。陪祭人副省长林季周,陪祭人省政协副主席胡景儒先后讲话,主祭人和陪祭人在黄帝陵前植了树。&&&&日清明节,陕西省暨延安地区、黄陵县各界群众6000余人公祭黄帝陵。上午9时,公祭典礼在古乐声中开始,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协、省台湾同胞联谊会和延安地区、黄陵县的领导机关等,分别向黄帝陵墓敬献花篮和花圈,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何承华主祭,副省长徐山林、省政协副主席魏明中、孙天义,延安地区、黄陵县的负责同志等陪祭。应邀专程来陕的20多位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陕西省各民主党派、群众团体和台胞、归侨、侨眷的代表,参加了公祭典礼。何承华在公祭典礼上恭读祭文,徐山林、魏明中先后讲话之后,鞭炮齐鸣,各界人士绕陵一周,并在陵前栽植百株柏树。
编辑:秦人
黄陵县周边旅游景点
黄陵县美食
黄陵县特产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合作电话:马英九为祭黄帝陵碑文揭碑 驳斥台湾人未抗日之说-涟源新闻网 - 涟源唯一的新闻门户网站
马英九为祭黄帝陵碑文揭碑 驳斥台湾人未抗日之说
  马英九(前右3)25日与朱立伦(前右2 ),一起为“台湾光复致敬团祭黄帝陵”碑文复刻版揭碑。(台湾“中央社”/黄旭升 摄)  中新网10月25日电  据台湾“中央社”报道,前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25日与新北市长朱立伦,参加纪念台湾光复71周年“烈日忠魂”特展,为“台湾光复致敬团祭黄帝陵”碑文,复刻版揭碑。他强调,有人说,台湾人没有抗日、没有抗战,这是胡说八道。  纪念台湾光复71周年,中华两岸和平发展联合会等3个单位,25日在新北市芦洲李宅“李友邦将军纪念馆”举办“烈日忠魂”特展。  马英九与朱立伦、当年追随李友邦在大陆抗日的台湾少年义勇队员一起出席、致词并揭碑。  马英九说,“非常严正的反驳,有人说,台湾人没有抗日、没有抗战,这是胡说八道。”
(责任编辑:齐贺 UN656)
? ? ? ? ? ? ? ? ? ?
&&?&&&&?&&&&?&&当前位置:
发布时间: 来源: 延安文明网
延安文明网(网页打印)
主管单位:中共延安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延安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办公地址:延安市宝塔区西环路人防楼四楼
联系方式:
技术支持:029-
本站有些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建议使用IE8以上浏览器访问,获得好的体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祭黄陵诗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