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油炸专用怎么做老式油炸糕的做法

盘点安徽人的过年特色美食 每一道都想吃-精华10大网
按模块条件查看
摘要:不知是否跟徽商这个略显久远而辉煌的历史有关,安徽的许多传统甜食都有个吉利讨喜的名头。下面小编就来盘点安徽人过年特色美食。
一寸见方的金黄色小圆棍儿,酷似小金条,“寸金”之名形象贴切,又饱含“寸金难买寸光阴”的警世之意。内夹心是咸桂花拌碎桔饼的馅,中间层是糖皮儿,外裹芝麻,吃起来香甜嘣脆,既不粘牙,又带着芝麻、桂花、桔饼的香味,物美价廉,是徽州乡间年节里最受欢迎的应景小吃之一。
又称“红纸包”,另一个讨喜的徽州传统甜食,“顶市”大约就等同于如今股市“牛市”之意,古徽州商贾众多,谁不盼个大发利市呢?徽州民谚曰:“拜年不带顶市酥,请君不要进厅堂”。顶市酥是用炒熟的上好芝麻研粉和糖加料制成,用一张张小红纸儿包成红包大小,入口即化,余味绵长,从南宋至今经久不衰。在老徽州人的记忆里,拜年不带上盒顶市酥,可是不受主人待见的哟!
麻酥糖从南宋流传至今为传统名品。它是用炒熟的芝麻研粉和糖加料制成,用一张小红纸包成长方形,小红纸上印有店家的招牌,其味香甜、质感松软。麻酥糖中的精品称为“顶市酥”。顶市酥采用脱壳的白芝麻、白糖,配以少量的面粉或米粉,拌以饴糖精制而成。成品白中显黄,抓起成块,提起成带,进嘴甜酥,满口喷香,不粘牙不粘纸,老幼皆宜。徽州习俗,过年时家家都把小红纸包糖装在果子盒里招待客人,到亲戚家去拜年一定要送上麻酥糖。徽州民谚曰:“拜年不带麻酥糖,请君不要进厅堂”。
徽墨酥造型是一般徽墨墨锭的标准尺寸:长6厘米、宽4厘米、厚1厘米的长方体,酥体从外到内乌黑油亮,芳香四溢。品尝时口感绝佳:油酥柔韧,不待咀嚼先自生津融化而滑入;唇齿留香,那香味中散发的全是大自然的清幽馨香;甜而不腻,大有“添一分就腻味减一分则乏味”之美感。或作早点佐餐,或作茶点品茗,或作礼品赠友,或作食补健身。徽墨酥让人常忆徽州行,让人常闻山野香。
徽州糕点名,始产于徽州。这是一种有特色的饴糖制品,其形状象一根根切断了的大秤管,故称之为“秤管糖”。 秤管糖用饴糖裹着白芝麻或黑芝麻,里面有一个白色的糖心,糖心是白糖拌以芝麻粉、米粉做成的。如将其搓捏得更细(如钢笔筒)即成“一品香”。其特点是松脆,不粘牙,甜香适口,老少皆宜。
伏岭玫瑰酥
伏岭玫瑰酥是久负盛名的传统糕点,产于绩溪县伏岭村,因其内有玫瑰花作为辅料,具有玫瑰花香而得名。以细白糖、芝麻、面粉、饴糖等为主料,辅以玫瑰花、青梅、桔饼、红绿丝。芝麻手工脱壳,炒熟后碾细过筛拌上细白糖烘干成麻屑,用小量的饴糖和拌有麻屑的上等面粉分层卷叠起来,按一定规格切成块后,表面再均匀地撒上细白糖、玫瑰花、切细的青梅、桔饼、红绿丝等。把已制成切块的玫瑰酥,按比例切成四块,然后包装,每盒10小包。制成的玫瑰酥,外观洁白如玉,丝丝点点的玫瑰花、桔饼、青梅等若隐若现,宛如翡翠玛瑙嵌于白玉之中。该产品始产于清代,经久不衰。
芙蓉糕是用精细的糯米粉,做成米糕切片,再用油炸,然后拌和白糖、饴糖精制而成。其中浸泡糯米和油炸糕片这两道工序相当繁杂,技术性又很强,所以只有少数厂家能生产这种糕点。徽州有农历年前后用芙蓉糕招待贵客嘉宾的风俗。
“手捧徽州馃,急急咬一口,问我好不好吃?哈哈,除了皇帝便是我。”在徽州,馃的花样繁复,其味道,啧啧,据说连乾隆皇帝都赞不绝口。村子集中做腊月米馃的日子简直比春节还热闹,在馃印敲打声中,刻了福、禄、寿的白米馃上笼蒸成白润晶亮的玉色,点上红点儿馈赠邻里,称作“发喜馃”,炸炒蒸煮皆宜。用腊肉、冬笋、五城豆腐、青菜为佐的炒米馃,润滑软糯,点赞度极高。那个在热气腾腾的厨间捡边料捏成小兔、小猴的你,还回得去不?
烙馍是安徽皖北的一种汉族传统面食,类似煎饼又和煎饼不同。烙馍作为一种源自中原的面食,已有着2000多年的历史了。烙馍是用未发酵的面粉和成柔软的面团,用擀面杖擀成厚度约0.1厘米,直径约30厘米左右的圆形。放在一个蒸锅里,放上一个篦子,锅中放入水,烧开,将屉将铺上屉布,将擀好的薄饼放在屉上。
提起“徽州裹粽”,更多的回忆是在寒冬腊月而非端午,来历据说与胡宗宪抗倭有关,取高山箬叶包制,用棕树叶撕条捆扎,其形酷似枕头。老徽州人爱在新春里娶亲搬新房,总要从房顶上撒下几个这种四个角的粽子,意在“四方平安”、“四季如意”。最别具风味的是灰汁粽,糯米用草木灰浸泡滤水裹制而成,手艺繁复,是外婆们的拿手好戏。而暖阳底下,外婆火铳篮子上烘煨的灰汁粽散发着草木香气,绵软兹实,是小孙孙们最温暖的童年。
挂面圆子是合肥人过年常备的一道美食。
关于挂面圆子有很多民间传说,楚庄王时期庄墓人如何喜爱挂面圆子,2000多年的历史太过久远,民间流传最广的是:清末李鸿章寿宴,台湾巡抚刘铭传曾以挂面圆子贺寿,并赋诗一首“挂面圆子加烘糕,台湾治理正操劳,礼轻仁义重如山,如同千里送鹅毛。今天这道挂面圆子晶莹剔透,味道鲜美,绵软又有筋道,含在口里别无所求,吃完后回味无穷,真是无比享受。
拓粿,是绩溪民间的风味小吃,拓粿因其独特的口味以及方便制作工艺,作为绩溪小吃中的一项重要特色而被传承。
拓粿对漂泊在异乡的游子有一种情结,作为一种陪着自己一起长大的美食,拓粿对绩溪人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他不仅作为了绩溪人民生活中的一道美食,更有自己童年站在炉灶边等待妈妈把香喷喷的拓粿从锅里捞起来品尝的美好回忆。
每年进入腊月,徽州人家会将最好的新米磨成粉,然后几家人凑到一起:揉面、做糕、熟蒸、点红……大家分工协作其乐融融。年糕又称“年年糕”,与“年年高”谐音,意寓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蒸年糕是徽州人过年时候的一项民俗传统。过节吃年糕有吉祥的寓意。
棉花灯是宿州一种节日面食,即当地人说的杂面油灯。状似茶碗,当地人元宵节都要做杂面油灯。正月十五当天中午人们开始做这种灯,用杂面或面和面,在面中加入风味调料,还会捏成各种形状,如果说素馅包子是为了冲一冲已腻了大鱼大肉的肠胃,那棉花灯就是为了取悦大大小小的孩童。
包子只有大小之别,而棉花灯则能显出主妇们的巧拙。面里加了盐、胡椒粉等,把面和得硬硬的,在案板上揉搓成擀面杖般的圆柱长条,再切成一段一段的,然后将面段捏成窝头状,反过来在案板墩平,上沿先捏一道槽,然后或用手捏、或用筷子夹、或用剪刀剪,弄成莲花边。心灵手巧的主妇还会根据孩童的喜好捏一个把儿,或捏成小老鼠偷油喝。家中如有属相为龙的则一定要蒸一条面龙灯,先将面在案板上滚成细长条,再轻轻盘绕成一小面灯,然后用剪刀在龙身上剪出龙鳞,用洗净的小竹叉作龙爪、龙角,嘴巴里放一条红布做龙舌,用两粒红小豆作龙眼,活灵活现。
在徽州,大年初一早上,大人一定得喝“利市茶”,小孩子则是“长寿面”配五香茶叶蛋的。长寿面要量少汤多彩头重,彩头既浇头(北方称作打卤),通常是茶笋炒肉丝,挑细嫩的茶笋水发后手撕成条,佐以豆干、肉丝快速翻炒,咸甜适中,老少咸宜,最是可口,如今这份浇头单独成菜就是广受欢迎的“徽式小炒”,当然,这是题外话了。按徽州习俗,拜年得在早上,于是新年有多长,拜年的亲戚多少,都决定长寿面和茶叶蛋的待遇要持续几次,想起来,真是孩提时代甜蜜的烦恼呀。
皖北地区一种美食的名字,一般过年的时候家家做,属于比较常见的年货之一。一般做法:猪肉剁碎,馒头泡水打浆,蔬菜剁碎,加点红薯粉(取其黏性),拌以各种佐料,拌匀,放到平板,用器具分成小段放入油锅,待其浮出炸至重枣红色,即可出锅,香浓味厚,干吃,蒸或煮均可,十分美味,因其成型后成梭子形,故百姓以肉枣呼之。
圆子是中国传统的美食佳品,贡品圆子在其产品配方、制作工艺、食用方法等方面更有自己的独特之处。贡品圆子采用上等精面、特级淀粉为主料,配合一定的猪肉、鸡汤、葱白、生姜、精盐、蛋清通过煎、碎、拌、抟、滚、氽等多道工序精制而成。其色晶莹亮丽,其香浓、其味醇、其意回味悠长、其形圆而晃动且不易碎。在食用时可蒸过之后配以香醋,洒上麻油,其味更美,炸过之后,外酥里嫩,咸香可口。
贡品圆子已经在安徽淮南成为家喻户晓的一种美味,更有来自大江南北的食客前来品尝。
亳州自古就有春节做年食的传统,年食花样多、特色浓、味道美,其中,合碗肉就是年桌上一道绝美的佳肴。合碗肉分为虎皮肉、合碗羊肉、合碗牛肉、合碗鸡肉等,味道有咸有甜,适合不同口味的人群。
合碗肉的做法很简单,先把黄花菜、葱、姜等调拌成偏甜味的辅料,把煮好的连皮猪肉切成小长条状,并排码在碗底,然后把拌好的辅料放进码好的碗中,再放进笼中小火慢蒸两个小时左右,一碗香喷喷的合碗肉就可以出锅了。但关上火,把蒸好的肉再焖上几小时,这样出来的味儿更香。
绩溪水馅包
到徽菜故乡绩溪吃徽菜,如果你没有吃到绩溪的水馅包,你等于没吃着徽菜的内涵。绩溪的水馅包是丰富多彩的徽州菜肴中的一朵奇葩。它以奇特的来历,好看的式样,特别的味道在徽州小吃中享有盛名。它是徽州小吃中特有风味的佳肴,又是绩溪一些地方逢年过节的吉庆餐。
绩溪的水馅包不但品种繁多,而且与徽商和徽州留守女人紧密相连。一只只半圆形包子表达着徽州女人渴望夫妻团圆的欲念;包子上那一道道皱褶写明了徽州女人思夫,念夫缜密的情思;包内细腻多样的馅包涵了留守妇丰富的感情。
名曰马糊,可做起来一点儿马糊不得。首先要上好的糯米,挑糠启糟,粒粒晶莹剔透,碾成齑粉,文火细煨慢炖,煮成粥状,但要不稀,不稠,不浆,稀了泄,稠了“杠”(阜阳话,不匀溜之意),适宜为止;佐以五香豆、芝麻盐、凉芹菜,一清二白,喝起来顺碗沿儿走嘴,呼呼噜噜,满喉咙的香爽。
如此,阜阳人,尤为阜阳城里人,多不做早饭,拉家带口奔那马糊摊而去,也有拿碗拎锅买回家吃的;有的离马糊摊远,就骑着自行车去。一到早上,街头马糊摊点,一溜的车子,只见大人孩子,一个个端着一碗,站着喝,呼呼噜噜,一街的喉咙响。只听那声,嗓子眼就痒痒,真撩人食欲。
老徽州的腊月,家家户户都要做豆腐的。农家的豆腐不抽豆腐衣,一种是切成厚厚的三角形,放在油菜籽榨的素油中用文火煎得遍体金黄,凉得透透的,一层盐一层豆腐细致地码在酒瓮或咸菜坛中,来了客人随取随吃,味咸带甜,又香又鲜。另一种是切成直径一尺见面的圆形,通体抹上细盐水儿,在豆腐中部挖上小洞注入盐水,放在太阳下慢慢晒制成黄腊石的色泽后放在“猫叹气”里通风阴晾,也是随摘随吃,有独特的韧性,嚼头极好,极耐磨牙解馋。这两种豆腐都耐贮,不易变质变味,生吃细煮皆可,能一直吃到茶季结束。
寒门苦读,过了正月,老徽州的农家子弟用咸菜炒豆腐装在竹筒里,翻山越岭去求学,读着读着,许多人读出了精彩的人生。
申明:生活十大、生活排行榜等内容源于程序系统索引或网民分享提供,仅供您参考、开心娱乐,不代表本网站的研究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来源的真实性和权威性。
您可能关心的:
文章来源:
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XXX"的知识/资讯/名人/访谈等文章,均由企业/经销商/用户自行通过本网站系统平台投稿编辑整理发布或转载自其它媒体,仅供学习与参考等非商业用途性质使用,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
提交说明:
注册登录发布:
行业精彩推荐
月关注排行榜
最新加入文章
历史关注排行
847678人关注
342385人关注
96793人关注
113756人关注
702401人关注
77217人关注
78737人关注
59448人关注
1141人关注
1514人关注
1823人关注
1368人关注
847678人关注
702401人关注
342385人关注
136343人关注
117957人关注
113756人关注
96793人关注
82676人关注
按条件查看: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长汀县_长汀县的意思_长汀县是什么意思_长汀县什么意思_长汀县的解释_百科全书_911查询
输入词条名称进行查询,例如 长汀县
长汀县 长汀县的意思 长汀县是什么意思 长汀县什么意思 长汀县的解释
长汀县【基本简介】长汀县为福建省龙岩市下辖的一个县,总面积3089.9平方千米。地处福建西部,闽赣边陲要冲。这里千山竞秀,群峦叠嶂,为武夷山脉南段,是福建的边远山区,著名的革命老区和历史文化名城。户籍人口49.24万人,通行闽西客方言长汀话。县人民政府驻汀州镇。全县辖11个镇、7个乡:濯田镇、汀州镇、大同镇、古城镇、新桥镇、馆前镇、童坊镇、河田镇、南山镇、四都镇、涂坊镇、策武乡、铁长乡、庵杰乡、三洲乡、宣成乡、红山乡、羊牯乡。【地理位置】长汀县位于北纬25°18′40″~26°02′05″之间,东经116°00′45″~116°39′20″,地处武夷山南麓,南与广东近邻,西与江西接壤。【区位优势】长汀区位优势明显,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日趋完善。龙赣铁路、龙长高速公路、319国道和省道洋万线在城区交汇,直达赣、湘、鄂、川和福建各地,承西启东的交通枢纽作用日益突出。长汀至厦门港350公里,距连城机场81公里,长汀至广州、深圳当天可达,特别是长汀至京九铁路140公里,龙赣铁路与京九铁路相接,已开通“铁海联运”,2006开通了龙岩直达北京的“海西号”,长汀至北京只要23个小时。龙长高速公路与福、厦、漳、泉相通,这使长汀成为闽南、粤北与内陆省份商品流通和经济走向的“黄金通道”。【历史沿革】长汀历史悠久。据考古发现,旧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活动,至新石器时代,古闽族人在此繁衍生息。历史上为州、郡、路、府所在地,八闽客家首府,“阛阓繁阜,不减江、浙中州”,曾是闽西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客家文化的发源地。据《读史方舆纪要》,唐置长汀县。“天下之水皆东,惟汀水独向南,南,丁位也。”县名得自长汀村,因县治迁此,故名。长汀村以境内有长汀溪为名。公元282年(西晋太康三年)为新罗县境。公元736年(唐开元二十四年),福建经略使开福、抚二州山洞置汀州,于九龙水源长汀村置长汀县,属汀州。公元742年(天宝元年),改汀州为临汀郡,公元758年(乾元元年),复名汀州,时县治已附于州郭,后随州治迁至东方口(宋名县基岭)县治仍附州郭。公元769年(大历四年)。又随州治迁白石村,即今县治所在。公元893年(景福二年),王潮克福州,称留后,长汀县属王潮。公元909年(后梁开平三年),潮弟审之为闽王,公元933年(后唐长兴四年),闽王王延钩称帝,改元龙启,长汀县仍属闽。公元943年(闽永隆五年),闽富沙王王延政于建州称帝,国号殷,改元天德,公元944年(天德二年),长汀县属殷,公元945年(天德三年),殷亡,长汀县属南唐。公元975年(宋开宝八年),南唐亡。县人宋版图。公元985年(雍熙二年),长汀县属福建路。公元1278年(元至元十五年),改汀州为汀州路,长汀县属福建行中书省。公元1281年(元至元十八年),为囊加真公主赐地。公元1282年(元至元十九年),福建、江西二行中书省合并,置福建宣慰使司,长汀县属福建宣慰使司。公元1398年(明洪武元年),改汀州路为汀州府,公元1399年(明洪武二年),置福建行中书省,长汀县属福建行中书省。公元1407年(明洪武九年),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长汀县属福建承宣布政使司。清代沿用明代制度。长汀县始终为汀州、郡、路、府属县。公元1913年(民国二年),废府建置,长汀县属汀漳道,隶福建省。公元1919年八年(民国八年),闽军与护法军协议,长汀县属护法区。公元1925年(民国十四年),复录福建省。1929年3月,红军入长汀,建长汀县革命委员会,为闽西、赣南第一个红色县组政权,苏维埃政府于涂坊,属闽西苏维埃政府。1931年10月,建立汀州市苏维埃政府于城关。12月,以南阳、才溪、通贤、畲心、涂坊、中屋村、水口、三洲、濯田等区建新汀县,县治设于濯田。以河田、四都、古城、长汀附城、汀东、童坊、张地等地为长汀县,县治设于河田。市、县均属西苏维埃政府。1932年3月,建立福建省苏维埃政府于汀州市;与此同时,撤销新汀县。才溪、通贤划归上杭县,南阳划归新泉县,其余各区并长汀县。10月,分长汀县东北部分地建立汀东县于馆前;1933年9月,分长汀县近汀州市部分地区建立兆征县,县治设省苏维埃政府内,均属福建省苏维埃政府。1934年(民国二十三年)11月,红军作战略转移,撤离中央苏区。长汀复由国民政府统辖,改用民国纪年,仍合称长汀县,隶福建省第八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专员驻汀。翌年改隶省第七区解放军接管长汀县。18日,成立长汀县人民政府,隶福建省第八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51年至1997年,隶龙岩地区专员公署。1997年5月至2008年12月,隶属地级龙岩市。【行政区划】1998年,汀州镇新设商业城居委会;大同镇新设黄麻畲村委会;河田镇新设黄坑村委会。年底,长汀县辖11个镇、7个乡,9个居委会、290村委会。汀州镇:驻水东街,辖9个居委会(西门街、南门街、五通街、水东街、营背街、西内街、中心坝、东门街、商业城)。馆前镇:驻汀东,辖14个村(汀东、复兴、赤坑、马坪、严坊、陈莲、东庄、义家、南材、珊坑、黄湖、云丰、小洋、坪埔)。河田镇:驻中街,辖31个村(上街、中街、下街、南塘、窑下、朱溪、游坊、芦竹、车寮、刘源、迳背、南冇、蔡坊、上修坊、根溪、中坊、马坑、伯湖、罗地、露湖、下修坊、明光、松林、晨光、寒坊、红中、半坑、南山下、余地、潘屋、黄坑)。大同镇:驻东关营,辖30个村(师福、高坑、黄屋、荣丰、翠峰、东埔、东街、计升、李岭、红卫、草坪、红湖、印黄、天邻、东关、南里、南寨、新庄、罗坊、红星、新民、七里、利星、光明、建明、新峰、郑坊、七古、镇平、黄麻畲)古城镇:驻古城,辖17个村(中都、古城、井头、元坑、苦竹、长塅、下增、溜下、黄泥坪、青山、梁坑、马头山、南岩、杨梅溪、元口、黄陂、丁黄)。新桥镇:驻新桥,辖20个村(三坑口、潭复、石人、江坊、余陂、叶屋、鸳鸯、新桥、茜陂、岗头、任屋、牛岗、湖口、石槽、廖家、罗坑、樟树下、新店、李家、刘坊)。童坊镇:驻后龙山,辖24个村(赖屋、青潭、童坊、胡岭、长坝、新畲、林田、横坑、别哩、举林、举河、双桥、下坑、肖岭、马罗、大埔、彭坊、红明、龙坊、葛坪、长春、黄坊、禾生、刘陈)。南山镇:驻南山,辖21个村(大坪、南田迳、南山、严婆田、大田、大坑、谢屋、洋背、朱坊、廖坊、连屋岗、邓坊、桥下、黄家庄、蔡屋、中复、长窠头、官坊、五抗、塘背、杨谢)。濯田镇:驻街上,辖40个村(街上、坝尾、中坊、上庙、下洋、巷头、山田、龙田、横田、安仁、李湖、长高、丰口、左拔、升平、水头、羊赤、寨头、莲湖、陈屋、路潭、南安、永巫、梅迳、长兰、美西、园当、塍背、湖头、段上、河东、长巫、刘坊、刘坑头、美溪、水口、同睦、东山、上塘、刘坑)四都镇:驻同仁,辖18个村(楼子坝、荣坑、溪口、上蕉、渔溪、新华、红都、同仁、圭田、坪埔、羊牯岭、汤屋、红寮、上湖、小金、琉璃、下坪、谢坊)。涂坊镇:驻涂坊,辖15个村(迳口、马屋、赖坊、涂坊、红坊、溪源、河甫、慈坑、邱坑、洋坑、罗屋岗、元坑、中华、吴坑、扁岭)。三洲乡:驻三洲,辖8个村(小潭、曾坊、丘坊、兰坊、三洲、小溪头、桐坝、戴坊)。策武乡:驻策田,辖14个村(策田、策星、林田、当坑、高田、红江、德联、陈坊、河梁、李城、李田、南坑、南溪、黄馆)。铁长乡:驻铁长,辖4个村(铁长、芦地、张地、洋坊)。庵杰乡:驻庵杰,辖5个村(庵杰、涵前、上赤、黄坑、长科)。宣成乡:驻寨背,辖8个村(长桥、畲心、寨背、下畲、兰田、泮溪、溪源、中畲)。红山乡:驻腊口,辖11个村(腊溪、中坪、苏竹、元岭、童上、红冇、苏陂、山阳、山车、赤土、上坪)羊牯乡:驻羊牯,辖10个村(羊牯、对畔、吉坑、罗坑头、白头、官坑、余家地、周家地、百坪、百丈)。2000年,策武乡政府驻地从策田村迁移到德连村。2000年底,长汀县辖11镇7乡:汀州镇、馆前镇、河田镇、大同镇、古城镇、新桥镇、童坊镇、南山镇、濯田镇、四都镇、涂坊镇、三州乡、策武乡、铁长乡、庵杰乡、宣成乡、红山乡、羊牯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403121人,其中: 汀州镇 55780 大同镇 47178 古城镇 14215 新桥镇 23444 馆前镇 14009 童坊镇 22719 河田镇 50926 南山镇 31903 濯田镇 39803 四都镇 13865 涂坊镇 20694 策武乡 21608 铁长乡 4708 庵杰乡 7203 三洲乡 10646 宣成乡 9070 红山乡 7841人、羊牯乡 7509人2003年,长汀县辖11个镇、7个乡:汀州镇、馆前镇、河田镇、大同镇、古城镇、新桥镇、童坊镇、南山镇、濯田镇、四都镇、涂坊镇、三洲乡、策武乡、铁长乡、庵杰乡、宣成乡、红山乡、羊牯乡。2003年末,户籍人口49.24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4.01万人。2005年,长汀县辖11个镇、7个乡:汀州镇、馆前镇、河田镇、大同镇、古城镇、新桥镇、童坊镇、南山镇、濯田镇、四都镇、涂坊镇、三洲乡、策武乡、铁长乡、庵杰乡、宣成乡、红山乡、羊牯乡。【物产资源】长汀资源丰富。主要矿产资源:金属矿有稀土、钨、铁、锡、金、银等,其中稀土储备量居全省之首;非金属矿有石灰石、白云石、大理石、辉绿石、玄武石、高岭土、叶蜡石,钾长石、硅质石、黄铁石、磷矿、煤、矿泉水、温泉等,其中高岭土、花岗岩、辉绿石、玄武石、钨矿等资源较为丰富,有较好的开采和利用价值。林地面积17.8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74%,林木蓄积量1000多万立方米。全县可开发水资源10万千瓦,截止2008年,已开发4.2万千瓦,水资源开发潜力巨大;境内地下水资源和地热资源丰富,河田温泉属国内罕见,温度高达80℃,日流量达4000吨以上。长汀物产资源丰富,世界五大名鸡之一的河田鸡肥嫩鲜美,善斗称雄,唐代曾选送长安,列为斗鸡之一;“汀州八干”之首的豆腐干,加工精细,代代相传;圆金柑甘甜可口,被列为优质水果;玉扣纸闻名遐迩,远销海内外;具有500多年历史,被誉为“济世圣品”的“惊风化痰丸”远销东南亚;红娘酒、毛边纸、红菇、香菇、笋干、板栗、咸梅、柿饼、蚊香等特产,更是名不虚传。【经济发展】2008全年实现生产总值43.19亿元,比上年增长14.3%,其中:第一产业14.43亿元,第二产业15.21亿元,第三产业13.56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8.3亿元,增长32.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6亿元,增长14.9%。财政收入完成2.4亿元,增长3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079元,增长10.2%;农民人均现金收入4286.5元,增长16%。工业经济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7.5亿元,增长31%。规模工业企业达92家,完成产值27.48亿元,占工业总产值73.3%,连续3年被评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十佳县。纺织服装、机械电子、农副产品加工、稀土精深加工等“2+2”主导产业实现规模产值26.84亿元,占全县规模工业总产值的97.7%。品牌带动成效明显,继上年“卡利奴”休闲服和实爽牌纸制品获得福建名牌产品称号后,“卡鑫隆”休闲裤、“闽兴”挂车、“盼盼”法式面包又获得福建名牌产品称号,截至年底,全县共有5个产品荣获福建名牌产品称号。稀土产业完成产值5379万元。机械产业初具雏形,落户凯鲍汽车、舒驰电动车等项目7个,全年完成产值1亿多元,增长73%。招商引资全年共签订外引内联合同项目136项,总投资50.4亿元,利用县外资金47.7亿元,实际到资13.5亿元,增长54%。新办外商投资企业22家,合同利用外资3503万美元,实际到资3020万美元。外贸出口总值完成4900万美元。项目开发全年累计开发新项目42个,实施项目69个,储备项目35个。列入市“三个一百”项目中16个投资项目完成投资7.48亿元,增长25.3%,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90.1%,其中6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33亿元;18个新增长点项目新增产值3.57亿元,增长11.6%。全年共签订外引内联合同项目69项,总投资20.8亿元,新办境外投资企业12家,总投资2102万美元。农业经济截止2008年,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26亿元,增长25%。共获10个绿标、11个无公害标志使用权,成为全省拥有绿标和无公害食品使用标志最多的县。长汀河田鸡获原产地标志产品称号。“远山”牌生猪被评为福建省名牌农产品,远山公司被确定为国家重点扶贫龙头企业,省级农牧产业化龙头企业。拥有国家权威机构认证的4个绿色食品生产基地,面积达3200公顷,拥有11个标准化无公害生猪规模养殖场。全县共出笼无公害河田鸡310万羽,出栏无公害生猪45.8万头。积极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以东魁杨梅、油柰、板栗和银杏为主的果业产业健康发展,果园面积1.47万公顷,投产面积1.09万公顷;粮食种植面积3.5万公顷,粮食总产19.02万吨;种植烟叶4721.13公顷,收购烟叶18.06万担,实现烟税2292万元,烟农收入接近1.08亿元。积极探索以村企联盟为载体的新农村建设模式,全县共有62个村与36个龙头企业结对子,解决就业人员1600多人,人均年收入近万元。旅游业全年全县共接待各类游客7.9万人次,旅游收入2032万元,分别增长3.3%、12.3%。红色旅游线路被列入国家30条精品旅游线路之一,省苏维埃旧址等7个景点被列入国家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成功举办龙岩市第三届旅游节·长汀红土地文化节大型活动,并获得“中国客家菜之乡”称号。【社会事业】2008年,全县新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38.9万人,参合率达94.2%。全县10079户、23830名城乡贫困人口列入低保范畴,基本实现应保尽保。“母婴平安120项目”顺利实施,有1359名农村孕产妇得到救助。完成2幢130套政府廉租房建设。全县森林覆盖率达82%,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059公顷。龙长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改建省道205线馆前至城关二级公路31.1千米;完成90个行政村385.2千米的通村道路硬化工程,实现100%行政村通村公路硬化目标。220千伏策武变电站和110千伏电站已开工建设,完成7座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新建规模电站3座,省重点项目汀州电站投产发电。完成中低产田改造0.14万公顷,新增耕地114.93公顷,连续8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实施汀南灌区节水改造项目,新增灌区面积0.47万公顷。全年免费培训农业富余劳动力8507人,累计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15.48万人。【革命老区】长汀为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是红军故乡、红色土地、红旗不倒的地方。长汀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长汀是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央苏区的经济文化中心,被誉为“红色小上海”。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等老一辈革命家在长汀从事过伟大的革命实践。党的早期领导人瞿秋白、何叔衡在长汀就义。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长汀2万多名优秀儿女参加了红军,涌现出了老将军13名,是红军长征出发地之一。1932年,第一个福建省苏维埃政府、中共福建省委、福建军区等机构在长汀成立,长汀成为福建革命运动的政治、军事中心。全县有全国重点保护的革命遗址7处,还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与省级革命建筑物3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7处。【历史文化】长汀历史悠久。据考古发现,旧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活动,至新石器时代,古闽族人在此繁衍生息。西晋太康三年(282年)为新罗县境,唐开元二十四年(736年)置长汀县,属汀州。历史上为州、郡、路、府所在地,八闽客家首府,“阛阓繁阜,不减江、浙中州”,曾是闽西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客家文化的发源地。现属龙岩市,全县人口48.8万,设11镇7乡299个行政村(居)委会,拥有30余万亩耕地。汀州镇为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长汀文物古迹遍布全县,包括地下、地面的遗存,寺庙建筑、古墓葬、古城墙、古城门、古器物、古街区民居、古碑刻、古驿站等,都极为丰富。西门的蛇王宫,蛇王塑像至今保存完好;新石器时代遗址、商周遗址、秦汉遗址,成为古闽族人聚居的实物见证;唐代古井“八卦龙泉”和宋代古井“府学阴塔”,是我国极为独特罕见的古井;具有1200多年历史的古城墙、古城门矗立城中;文庙、妈祖庙以规模宏大,名冠古汀州八邑;风格独特的云骧阁、唐寺、宋庙、明清古街区等建筑,以及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旧址数不胜数;商周时期的石器、彩陶、青铜器、瓷器、战国货币等文物,奇珍荟萃。长汀自古教育繁荣,书院林立,人才辈出,人文荟萃,文化昌盛,在1200多年中形成以客家文化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从宋至清历代科举(缺元代),汀籍进士70名(含武进士4名),举人265名(含武举人87名),特奏42名,荐辟16名。明、清两朝“五贡”528名。历代无论是士人的文艺创作,还是民间文学、民间艺术,都有可观的成就,饮誉中外,光彩夺目。作为古汀州所在地,历代文人墨客留连吟诵,唐代的张九龄,宋代的陆游、宋慈、陈轩、王捷,明代的马驯、郝凤升、宋应星,清代的上官周、黄慎、杨澜、纪晓岚、黎士弘、康泳、江瀚等,当代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陈毅等,都以如椽巨笔为长汀的山川风物写下不朽的诗篇、著作,流传于世。【民间文化】客家文化作为汀州附郭的长汀,是客家人最具有代表性的聚居地之一。汀州对客家民系的形成与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是至深的,因此被众多客家乡贤誉为“客家的发祥地”、“客家首府”。据学者考证,从东汉末年开始,成千上万中原汉人为躲避战乱、灾荒,纷纷南迁,几经跋涉来到闽西汀州地域,客居于崇山峻岭之中,在这“世外桃源”的境地里繁衍生息,开拓创业,渐渐造就了中国汉民族中一支独特的民系——客家。“没有客家先民,就没有汀州”。正是客家先民如潮水般涌入汀州,带来中原一带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科学文化,加之人口的增长,汀州得以发展。汀州至宋代已成为客家聚居的最大城市。随着历史的推移,客家人又沿着汀江流域不断向外迁徙。宋元之间迁往广东一带的居多,明清间又有大批的客家人漂洋过海,开拓赖以生存的空间。 源于长汀的汀江水滚滚南流,出福建,汇韩江,入南海。正是汀江两岸的沃土哺育了一代代客家儿女,奋发图强,事业有成。于是,客家人把汀江称为“客家母亲河”。已故全国政协委员姚美良先生,生前一次次来到长汀,发起了隆重又而影响深远的世界客属公祭客家母亲河大典活动。一年一度的公祭大典,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海内外客家后裔长途跋涉、不辞辛劳回到汀州——长汀寻根谒祖,旅游观光,投资兴业。 据统计,台湾至少有六十多个常见姓氏的三百多万人口源于汀州,香港有两百多万客家人传自汀州,明末辅佐郑成功收复台湾的重要将领刘国轩是汀州人,清代画坛巨匠上官周是汀州人,孙中山的祖先曾在汀州定居,著名爱国人士江庸的祖籍地也在汀州,郭沫若在《我的童年》中写道“五百年前,我的祖先是福建汀州人”。截止2009年7月,客家人已达一亿人之多,遍布世界各地,他们的祖先大多在汀州留下过生存与奋斗的足迹。 汀的传统文化由于中原文化的播衍输入,历代外来文化的渗透以及与本土文化的交融,形成了长汀客家传统文化的鲜明特色。民间文学长汀民间故事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结构完整,情节生动,诙谐有趣,语言流畅,性格明朗。神话传说故事主要有《河龙布雨》、《牛的传说》、《水鬼朋友》等;人物故事主要有《解晋的故事》、《定光伏虎故事》、《胡瞎哩的传说》、《九斗冇的故事》等;地方故事主要有《水漫天一楼》、《钱财与人意》、《太平军在汀州》等;寓言笑话主要有《人为财死》、《三个傻哥》等;革命故事主要有《毛委员的故事》、《老伙夫》、《商人不是敌探》、《枪的故事》等。长汀民间歌谣品种繁多,内容丰富,朗朗上口,具有鲜明的长汀客家语言色彩和风格。主要有长篇叙事歌《赵玉林与梁四珍》、《孟姜女》等;中短歌有《手提灯笼送郎归》、《十二月长工》、《苦情歌》、《怨娘歌》、《长工苦》、《讲了要恋就要恋》等,以及大量的革命歌谣。长汀民间谚语大致可分为外来谚语和本地谚语两类。外来谚语大多与各地通用。本地谚语是长汀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经世代流传下来的,具有典型的长汀地方文化特点。民间艺术长汀民间艺术丰富多彩。主要有舞龙灯、踩船灯、高跷、抬阁、打花鼓、花灯、角子灯、十番、长锣鼓、公嫲吹、南词北调、客家山歌、汉剧、楚剧、采茶剧、木偶戏、民间剪纸、根雕、竹编、铁画等。这些民间艺术秉承中原汉族遗风,融合地方色彩,形成特有风格,深受客家人的喜爱。客家山歌是长汀最广泛流行的民间音乐,是汀州客家文化艺术的结晶。它既融和了粤东、赣南等地山歌的特点,又富于闽西特有的风格,歌词明白晓畅,朴实无华,大多采用比兴手法。客家山歌,用客家方言对唱,在山野田园间一唱一和、一问一答,或抒情、悠扬、缠绵,回味无穷,或叙事、高吭、激越,一泄无遗。爱情是客家山歌永恒的主题,但情歌不是客家山歌的全部,劳动、历史、传说、儿歌、童谣等等都是山歌表达的对象。公嫲吹是一首著名的长汀民间器乐曲。它是以演奏乐器中其中二件乐器“公吹”和“嫲吹”命名的。乐器形似唢呐,但比唢呐长三倍左右。“公吹”音色低沉,浑厚,音域宽广;“嫲吹”音色柔和,圆润,清亮。“公吹”和“嫲吹”之间的关系是纯五度的复调关系。演奏中以“公吹”和“嫲吹”为主要乐器,配以二胡、扬琴、三弦、中胡、大堂鼓、大堂锣、小锣、闹钹等乐器。“公嫲吹”曲调扣人心弦,振憾人心。时而旋律舒展优扬,似一对老夫妻在回忆过去的美好岁月;时而交替吹奏,互问互答,象这对老夫妻在倾诉各自的心声;时而缓慢低沉,缓缓吹来,象这对老夫妻在抚摸自己的白发,叹息岁月的无情;突然乐器齐鸣,震人魂魄,分明是相依相伴几十年的亲人突然去世后悲愤交加、撕心裂肺的哭声;转而呜咽声声…… “公嫲吹”的作者和创作年代无从查考,由民间艺人历代相传保留下来。“公嫲吹”的曲调内涵及吹奏水平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水准。1985年由长汀民间艺人赴省演奏,被评为优秀节目。福建省民间音乐研究机构及专家高度评价了“公嫲吹”的艺术价值。这是劳动人民创造的传统文化中的一颗闪亮明珠。现在只有长汀还保留演奏,成为八闽绝响。【宗教文化】长汀客家人的宗教信仰,主要是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4种,而大多数客家人信仰佛教。 佛教传入长汀有千余年历史。第一座佛寺开元寺创于公元736年(唐开元二十四年),公元907年—公元960年(五代时)为长汀佛教鼎盛时期,北宋时先后有两名高僧伏虎和定光来汀传教。定光、伏虎圆寂后,僧众尊崇为神佛,与观音合称“三太祖师”,信徒遍布汀州各县,后传至台湾,今彰化有定光图佛庙,淡水有鄞山寺,均由汀州移民创建。长汀近百年来每年农历正月十三,农历九月十四日为迎送定光、伏虎的会期,颇为隆重。1937年汀人本湛和尚创建八宝山峻峰寺,剃度40余名僧尼,接收500余名在家弟子,闽西各县僧尼多属本湛徒嗣。截止2009年7月,全县有寺庙100多座。道教传入始于唐代,在唐宋两代颇为盛行,清初顿衰,到清末县内已无正式出家道士。截止2009年7月,仅有少数民间道士活动。天主教两次传入长汀。首次为明末崇祯年间,活动10年后停顿。第二次于清光绪年间传入,一直延续,截止2009年7月,存教堂1座。基督教于清光绪年间传入,至2009年已有90多年历史。年教会最盛。截止2009年7月,存教堂1座。此外,长汀还有许多民间信仰,大约可分为四类:一是自然神,二是英雄神,三是宗教神,四是家族神。汀城东门外的汀州天后宫,初建何时未详,公元1825年(清道光五年)重建,殿宇巍峨规模宏大,在海外颇有影响。【历代名人】长汀人杰地灵,名人辈出。唐代名宦陈剑,宋代罗彧、罗烈、宋慈,元代罗良,明代马驯、郝凤升,清代黎士弘、刘国轩、上官周、黄仪臣、杨澜、刘家驹、康泳等,都是汀人熟知的历史名人。在这块红色土地上涌现了张赤男、罗化成、陈丕显、杨成武、傅连暲、童小鹏等许多无产阶级革命的忠诚战士。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瞿秋白、何叔衡英勇牺牲在长汀。【客家美食】长汀的客家美食,种类繁多,制作技艺精湛,独具地方特色:咸鲜辛辣,原汁原味;主题新颖,构思严谨;造型脱俗,色调和谐;雕工精细,图案清晰。长期以来,长汀人把传统方法与现代科学结合,继承与发扬相辅相成,烹调出风味独特的“地方菜”、“客家菜”,并自成一种系列。“食在长汀”的赞语已被越来越多前来观光旅游的海内外来宾所公认。三角豆腐饺三角豆腐饺是明清以来长汀筵席中的佳肴。此菜制作颇为考究,是用豆腐做皮,瘦肉、香菇、冬笋、葱白等做馅,精工制作而成。汀州厨师制成的三角豆腐饺,皮白肉香,鲜嫩甜美,在豆腐菜肴中独具一格,别有风味。(特色)白色棱形,皮嫩馅香,汤鲜味美,营养丰富。白斩河田鸡长汀民间烹鸡的方法多式多样,以白斩河田鸡最为著名。它以其香、脆、爽、嫩、滑和易脱骨而深受赞誉,为汀州自古以来之名特优佳肴,向来被列为闽西客家菜之首。其鸡头、鸡爪、鸡翅尖更是下酒好料,俗有“一个鸡头七杯酒,一对鸡爪喝一壶”之说。1986年省闽菜评比中,“白斩河田鸡”荣获地方特殊风味菜点称号。(特色)干蒸精制,金黄油亮,肉香扑鼻,十分诱人。原汁原味,鲜香脆爽,滑嫩不腻。麒麟脱胎又名“麒麟钻象肚”,为长汀清代官席中之上乘珍品。相传很早以前长汀司前街有个郑姓富户,其家妇女为求多子,常在猪肚内逐层填入小狗和乌鸡媛、白鸽、麻雀、野山参等清蒸服用。此后做为一种饮食疗法,一直在富户中流传。清朝末年汀郡总镇肖芝美兴办庆寿筵宴时,曾把“麒麟脱胎”列为首菜。1985年麒麟脱胎在福建省闽菜评比中获得“优质菜点”称号,《福建日报》于日曾予报道。(特色)狗头外露者为麒麟脱胎状,全包者为小象卧产状。味香肉嫩,另有风味;壮阳补肾,祛风湿,健脾胃。皱纱肉俗称“烧大块”,是长汀传统菜肴,历史悠久,早在清朝就已列入官席菜谱。皱纱肉皮似皱纱,综红晶亮,色香味俱佳。皱纱肉的制作工艺如下:(特色)皮似皱纱,肉香扑鼻,爽口不腻。荔枝肉荔枝肉是盘菜,据说它来源于“糖醋炸松丸”和“杨梅肉”。早在清朝时,宴席中就已有“糖醋炸松丸”的盘菜,至民国初,几乎每席必备。后来,经过厨师不断改进刀工等烹调技巧,入盘菜型宛如岭南荔枝,即造型美观,香脆酸甜,风味独特。食之,不免使人想到“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古诗名句。(特色)色泽金黄,香嫩酸甜。凤凰醉酒据《中国菜谱》载:“河田鸡起源于福建长汀县河田镇”。据民间传说,唐开元年间河田鸡选送到长安,每每取胜,列为斗鸡之雄。长汀米酒娘,素以民间精工酿制,纯天然原料,含有20多种氨基酸,营养丰富。酒娘、鸡是长汀食文化园地的两朵奇葩。融鸡酒于一体烹制菜肴,深为来宾青睐。[特色]鸡似醉卧缸中,鸡皮金黄油亮,酒香扑鼻,令人谗涎欲滴。烧肝花烧肝花盘菜是长汀传统菜肴。因其味道香脆,为下酒妙品,故流传久远。(特色)色泽金黄,外酥内软,食而不腻。生焖草鱼长汀城乡池溏、水库大多放养鲩(草鱼)、鳙(大头鲢)、鲢、鲤等,每日都有鲜鱼上市。而人们最爱吃草鱼,因其汤鲜肉嫩,老少皆宜。《长汀县志·物产志》记载:鲩,即草鱼,似鳟而大,形长身圆,肉厚而松,其种来自九江,邑人蓄之池塘,以草饲之,故俗称草鱼。生焖草鱼自清末以来为婚喜贺庆、华厦落成等宴席的主菜。(特色)汤呈乳白色,清甜可口,肉嫩而鲜。温水鱼河田温水鱼以肥、鲜、嫩著名。相传温水鱼起自明代,里人发现温泉下游有一种鱼,圆扁无鳞,肥大色美。钓上岸来在地上蹦跳片刻,全身即显出丝丝血痕,在锅中稍煮即熟,鲜嫩无比。于是人们便在温泉下游挖池,试放鱼苗养殖。细心观察,多数幼苗适应环境,发育正常,半年中竟长成肥美大鱼。后又养殖鲩(草鱼)、鲤、鲢等,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长汀豆腐干是闽西“八大干”之首,始于唐开元年间,采用传统工艺科学方法加工制作,配以肉桂、公丁、大小回香等十余种中草药材,卤制而成。是一种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的绿色食品。它有3个品种:五香豆腐干、酱油豆腐干、黄色豆腐干。(特色)甜、香、咸、鲜四味俱全,回味无穷。糍粑相传宋朝长汀满岚岭宝珠峰有座龙庙,天旱求雨时,城乡群众多以糍粑供奉。后来庙内住持也制作糍粑出售。因糍粑柔韧甜美、价廉耐饱,来往旅客至此多争相品尝,致使满岚岭的糍粑子无人不晓。糍粑成为宴席上的点心首菜,也是人们馈赠亲友的食品,市场上常有出售。(特色)形圆质白,柔韧甜美。灯盏糕即油炸糕,是用大米、黄豆磨成稠浆经油炸而成,形扁圆,中空而隆起,形似两个旧式灯盏吻合一起,故称“灯盏糕”。民国初年,基督教英籍传教士詹嘉德牧师来汀传教,在教徒周某家中吃“灯盏糕”时,反复幼稚地询问:“面底两块是怎样粘合的?”成为一时笑谈。长汀农村每逢年节,家家都要炸灯盏糕食用或送人,城里则为日常小吃,大街小巷都有出售,精美者内加精肉、香菇、冬笋或葱蒜等馅心。有一首儿歌:“灯盏糕,膨膨起,没铜钱,}J得死。”道出了人们对这种传统食品的喜爱。(特色)松嫩香酥,色泽金黄,兼有豆香。笼床糈又名“簸箕糈”,为长汀城乡传统食品。笼床饧蒸好后,切成片条晒干,加佐料煮食者称“米粉条”,蒸好后整张包入炒熟的瘦猪肉丝、韭菜段、豆芽等卷成筒状,淋上花生油、酱油者称“笼床卷”。(特色)质地细嫩,色泽洁白,清香可口,多食不腻。卷饼卷饼(春饼):在长汀历史悠久,是客家人保持中原风俗的名点。每逢元宵佳节,家家户户都炰制。(特色)卷筒状,色泽金黄,皮酥馅香。烧麦自明代以来,烧麦即为长汀著名的风味小吃。烧麦状似石榴,以皮薄馅爽,芳香扑鼻,令人垂涎而得名为:“三特石榴果”、“三里香”。后人因烧麦皮为面粉制成,吃时又要“赶烧”(趁热吃),便叫“烧麦”。“烧麦”有荤素两种。(特色)清香可口,皮薄馅香。板栗糕明《永乐大典》在记述汀州府的贡品中曾有“栗”的记载。汀江两岸沙滩多种栗树。板栗、毛栗为长汀特产。清代畅销沿海商埠,民国初年产品已远销海外,深受欢迎。板栗糕为秋令食品,因系全部采用熟果鲜制(外地风干板栗不能使用),故其味特佳,被列为筵席中的时令美点。(特色)色黄似桂花,味香、甜、松。兜汤哩兜汤哩是长汀的热汤类传统小吃,有猪肉兜汤、鱼肉兜汤、鸡肉兜汤等。长汀方言“兜汤哩”是“端肉汤”的意思。(特色)汤热肉嫩,清香可口。扁食扁食(馄饨),有史记载在2000年前就已成为中国通食,长汀通称为“扁食”。长汀的“扁食”是以极薄的面皮包馅制成,馅如小指头大,薄皮围边,馅心多种多样,可用猪、牛、鸡、鱼各种肉类或虾仁等分别制茸成馅,但以精猪肉为多。(特色)滑溜适口,汤味清鲜。炸雪薯炸雪薯(炰薯包):又名“炰薯包”,在清末民初就已上了筵席。1941年,国际友人路易·艾黎来长汀时,工业合作社百余人,曾在霹雳岩公园“中南旅运社”举行盛大欢迎酒会。席间,炰薯包一菜受到艾黎赞美。1984年,幼年离家的美籍汀人陈鼓应教授返回家乡,吃了炰薯包,也觉得酥香味美,赞不绝口。(特色)形圆外黄内白、皮酥肉嫩。【旅游景点】唐代古城墙古城墙已有1200多年历史,始建于唐大历四年。保留下来的城墙将古城门朝天门、五通门、惠吉门、宝珠门联结在一起,全长一千五百多米,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三元阁广储门又名三元阁,建于唐代,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城墙基础由花岗石所砌筑,青砖斗拱,三重递进,总长8.55米,拱门高3.4米,遗有唐代八角复盆式础柱。云骧阁双阴塔是唐代古井“八卦龙泉”和宋代古井“学府阴塔”的合称。与地面的塔正好相反,倒置于地底,故称“阴塔”,是我国罕见的古井。日和12月19日,《人民日报》两次发出新华社记者专稿,报道长汀文物工作者发现“双阴塔”。1989年公布为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云骧阁建于唐大历年间,是座典型的南方古代楼阁建筑。它集奇山、碧水、古木、桥梁、楼阁于一体,具有我国园林建筑的鲜明特征,是著名的汀州八景之一“云骧风月”。1929年3月,毛泽东亲手缔造的中央苏区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长汀县革命委员会机关设在这里。1988年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卧龙山风景区卧龙山位于城区,座落城北,所以又叫北山。因“四面平田,一山突起,不与群峰相属,如龙盘屈而卧,中分九支,故名卧龙”。是著名的汀州八景之一“龙山白云”。卧龙山巅的北极楼、金沙寺建于宋代,楼内还保存“雄镇闽西”四字大匾额。1989年公布北极楼为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孔庙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汀州府文庙建于宋绍兴三年(公元1133年),占地1550平方米。大成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重檐歇山顶,抬梁穿斗,明间为龙凤藻井,次间为井口天花,屋顶为桔黄琉璃瓦封盖,地面铺方形青砖。汀州天后宫汀州天后宫始建于宋代,供奉护海女神妈祖神像。前后殿檐两侧为石雕龙柱。前殿明间三间,进深三间,平面呈长方形,占地面积5580平方米。后殿明间正厅为方形藻井,使用双层如意斗拱承托,四角有垂球雕饰。1989年公布为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朝斗岩风景区朝斗岩风景区位于县城南郊,与卧龙山遥遥相对。山上大雄宝殿内塑有罕见的反坐面壁菩萨,两边对联为:“问菩萨为何反坐,笑世人不肯回头”。朝斗岩草木葱笼,清泉飞瀑,奇石异洞,景色迷人,是长汀著名的古迹名胜,也是汀州八景之一“朝斗烟霞”。1933年2月,中共福建省委在大雄宝殿召开第四次反“围剿”紧急会议。1961年该址公布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福建省苏维埃政府旧址汀州试院汀州试院始建于宋代,庭院式结构,占地面积万余平方米,由门楼、空坪、大堂、后厅、厢房和数幢平房相接组成。该址宋代为汀州禁军署地,元代为汀州卫署址,明、清两代辟为试院,是汀属八县八邑科举应试秀才的场所。清代著名大学者、《四库全书》总纂纪晓岚曾来汀主考下榻于此。院内两棵珍稀罕见的唐代双柏,参天繁茂,蔚为奇观。汀州试院,设有《汀州客家历史陈列》、《福建苏区首府—长汀革命历史陈列》、《瞿秋白光辉业绩陈列》等固定陈列,还适时举办各种专题展览。日,福建省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这里隆重召开,大会通过了一系列重要决议和宣言,宣告成立“福建省苏维埃政府”,张鼎丞任主席,政府机关设于此。省苏的成立,标志着福建苏区建设进入了全盛时期。1934年10月,红军主力长征后,国民党部队36师师部驻扎这里。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瞿秋白不幸被捕后,于日囚禁于此,6月18日,在罗汉岭英勇就义。苏旧址庄严宏伟、绿草如茵、花团锦簇、景色宜人,是福建西部旅游观光胜景,全国优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福建省苏维埃政府旧址:1988年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共福建省委旧址(周恩来旧居)1932年春,中共闽粤赣省委(福建省委)机关设在这里,内设组织、宣传、妇女等部。罗明、刘晓、陈潭秋、刘少奇等先后任省委书记。周恩来同志来到长汀后居住在这里。4月初,毛泽东、周恩来等在这里召开攻打漳州军事会议。该址原为中华基督教会,由礼拜堂、后楼房组成,砖木结构,座西向东,建筑面积644平方米。1988年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福音医院中央红色医院前身——福音医院旧址福音医院原为英国教会医院。由门房、礼拜堂、病房、医疗室、手术室等六幢平房组成,土木结构,占地面积1655平方米。“八一”南昌起义后,福音医院院长傅连暲为南昌起义军和红军医治伤病员。毛泽东、陈赓、徐特立、周以粟、伍修权、贺子珍等曾在福音医院休养所治病疗养。1933年医院迁往瑞金,正式命名为中央红色医院。1988年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辛耕别墅红四军司令部、政治部旧址——辛耕别墅(毛泽东、朱德旧居)日,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首次入闽,解放长汀城,司令部、政治部驻在这里。毛泽东、朱德同志也居住在这里。毛泽东同志在大厅主持召开了调查会和红四军前委扩大会议,在扩大会议上确立了开创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伟大战略计划。该址为庭院式的民居建筑,坐北朝南,土木结构,占地面积523平方米。1988年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福建省职工联合会旧址福建省职工联合会旧址——张家祠(刘少奇旧居)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福建省总工会在此设立。刘少奇同志到长汀视察工作时住在这里,陈云同志在此召开过工人大会。该址由前厅、后厅及后楼组成,土木结构,建筑面积537平方米。1988年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瞿秋白烈士纪念碑瞿秋白烈士纪念碑位于县城罗汉岭。1935年春,秋白同志在转移中经长汀水口小迳村遭敌包围不幸被捕,被囚于汀州试院。同年6月18日秋白同志在中山公园凉亭(秋白亭)里饮酒后,从容走向刑场,英勇就义于罗汉岭。1953年在罗汉岭立瞿秋白纪念碑。1985年修碑时,陆定一同志为纪念碑题字:“瞿秋白烈士纪念碑”;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为纪念碑立碑文。碑为混凝土结构,高30.59米,宽4.24米。1985年公布为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公布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长汀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勤劳勇敢,朴实聪慧,在历史文化的沃壤中崛起的文化、经济建设如众星闪烁,历历在目。历尽沧桑的汀州古城,在改革开放下焕发出现代文明的勃勃生机。中华人民共和国福建省行政区划
声明:此内容系本站根据您的指令自动搜索到的结果,不代表本站赞成其中所述的内容或立场!百科全书为您提供长汀县,长汀县的意思,长汀县是什么意思,长汀县什么意思,长汀县的解释
别人正在查
911查询 全部查询 网址:
(共20个)占卜求签
(共17个)民俗文化
(共16个)交通出行
(共10个)学习应用
(共26个)休闲娱乐
(共10个)站长工具
(共8个)身体健康
&2017  京ICP备号-6 京公网安备3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正宗油炸糕的做法视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