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讲慰安妇讲老人的电影影二十二,我尊重她们也缅怀历史,可我泪点高没哭朋友说我没良心我觉得很委屈

最新娱乐看点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 滁州新闻网版权所有 | 稿件删除,请发送邮件到: 处理!活着和铭记一样重要!《二十二》“抢救式”镜头下,她们不是慰安妇而是22位老人
文 │ 林霓安
“慰安妇这三个字,曾在多少中国人心里被披上耻辱的外衣。多少人想揭,却不敢活生生揭开;多少人想拍,又怕打扰到她们的生活。这是一段疼痛的历史,每个中国人都心知肚明。”
这是豆瓣上对郭柯导演的慰安妇题材纪录电影《三十二》的简介。
时值世界慰安妇纪念日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日,作为中国首部获得公映许可的“慰安妇”题材纪录片,80后导演郭柯关注慰安妇群体纪录片新作《二十二》于昨日在全国上映了。
据史料记载,在日本侵华战争的八年期间,20万中国女性被迫沦为日军的性奴隶。在影片《二十二》开拍之时,中国内地仅剩22位“慰安妇”幸存者,后来这个数字减至9,就在电影上映前两天,影片中的黄有良老人去世,这个特殊的群体,仅剩8人。
这部电影中,导演郭柯几乎是以“抢救式”的镜头记录下了22位老人的晚景。
“把这些老人当作亲人看待,拍摄就有了分寸,问题就有了底线”
曾经日军侵华时,二十万的慰安妇,如今几乎都归于尘土,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幸存者们也慢慢衰弱,苍老,最后离开人世。她们或带着憎恨过完了一生。
2012年,80后导演郭柯着手制作拍摄纪录短片《三十二》,将镜头对准了一个名叫韦绍兰的“慰安妇”幸存者。到了2014年开始拍摄长片时,中国仅存的慰安妇数量只剩下22位了,纪录片《二十二》由此得名。
在过去对“慰安妇”的描述中,最常见的形容词是沉重、悲惨、苦难、噩梦……而在大量关于慰安妇的记录中,最重要的主题都是让老人们细致地回顾过去受辱时的经历。
令人意外的是,这部电影没有直接透视历史,而是为我们展示了老人们的生活日常,在95分钟时长的片子里,22位女主角轮番登场。
在影片中,没有那些符合固有刻板想象的偏见、苦难、沉重和伤疤,能看到的只是22位老人的真实境遇。没有呼天喊地的悲怆,没有过度的渲染和煽情,甚至没有太多控诉和指责,电影在大部分时间里,都冷静而克制,平和而温暖。
“把这些老人当作亲人去看待,你的拍摄就有了分寸,问题就有了底线”,导演郭柯这样说到。因此,整部电影没有旁白和配乐,没有过度的渲染煽情,只有克制的情绪和真实的生活片段。
无疑,导演郭柯用了最克制的手法来拍摄,很多时候老人一开始哭泣,镜头就拉远,大段大段的空镜和远景让这部片子变得“一点儿也不好看”,甚至被一些人批评“没有故事”“没有冲突”“缺乏艺术性”。
“当你真的接触到这些老人以后,你根本想不到她们是什么‘慰安妇’。她们就跟普通老人一样,就像是我们的家人,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苦大仇深”,导演郭柯这样说到。
“我不想讲曾经人们如何死去”,郭柯说他想聊聊“后来人们是怎么活下来了”。
“门关好了吗?”
电影《二十二》中,老人们生活得都很平静,影片没有一味挖掘老人过去的伤疤,也没有强烈的冲突来展现历史的“大风大浪”,但身心的伤口,无论过去多少年,即使结痂,仍然会痛。
突如其来的下雨天,山西老人李爱连老人坐在自家的炕上发呆,她迟迟不愿开口,当工作人员清场,没人的时候,她小声问道:“门关好了吗?”仿佛只有在关严的屋子里,她才有勇气诉说。
毛银梅也已经记不得韩国家乡的事儿了,她说,从慰安所出来以后,自己就不用韩国名字朴车顺了,她开始叫“毛银梅”。她只记得战乱年代自己在火车站和母亲分离,“车上的人扔下吃的给我们”,她也不愿意回国,“回去做什么,家乡都没得亲人了”。但她还会唱韩国民歌《阿里郎》和《桔梗谣》。她也记得当初在慰安所里日本人称呼她的名字发音,也记得那些“欢迎光临”、“请进”的日语发音,说起起这些时毛银梅没哭,布满沟壑的脸上很平静,随后又陷入沉思,一言不发。
当年被抓走时,韦绍兰24岁,经受三个多月的身心摧残后,她逃出了“慰安所”,却没想到,踏进家门,丈夫说的第一句话是“我以为你不晓得回来呢”,而她后来生下的儿子罗善学也顶着“日本人”的标签被人随意指责谩骂,至今未婚,和她相依为命。
抗日女战士林爱兰性情最为刚烈,她14岁加入红色娘子军打鬼子,17岁被俘成为“慰安妇”,据导演郭柯称,“一让她讲过去的事儿,就是打鬼子的经历”,镜头里她讲到妈妈被日本人绑着丢到河里满脸都是泪,她不太愿意提过去的事情,只是说“那时我才17呀”,再开口时就是“不提了不提了”。
“不说了不说了,说这些我心里难过”,老人捂着脸呜咽着跳过那些残忍的细节,镜头拉远,而银幕上这些苍老而虚弱、朴素而寻常的面孔却让人印象深刻。
“提到日本,总以为(她们)会咬牙切齿或是痛苦,实际上没有”,导演郭柯这样说着,而他也确实自始至终都没有煽动仇恨与愤怒,也没有趁机这段屈辱的历史撩拨观众的情绪,而是以一种谦卑的姿态,让观众透过镜头,凝望过去。
“老人能活到现在,就说明了一切”
“社会上很多人叫嚷着日本必须认错、慰安妇好可怜等等,实际却对老人的生活情况一无所知”,郭柯认为,“我们没有真正敞开怀抱去接纳这些老人”。
“面对这样一群人,你可以给予你适当的关注与陪伴,但无止尽的猎奇心理或是过度贩卖的怜悯和同情对于她们不会有任何帮助。 ”
在搜索器里搜索“慰安妇”三个字,出来的大都是仰着脸哭泣的老人,触目惊心的黑白照片,干瘪消瘦的人物,目光充满仇恨,这些老人们正在被这种形象绑架,而事实上,她们也要面对鸡毛蒜皮的日常和活下来后寻常人的现实境遇。
影片中出现了一位日本志愿者米田麻衣,她当初因为被慰安妇老人的故事所震动,时不时探望老人,为老人购置药品和营养品。曾经有一次,米田麻衣拿着一位日本军人的照片给一位老人看,她以为老人会生气,可老人竟然笑了,“日本人也老了,胡子都没了啊。”
导演郭柯说,“很多时候,我都觉得走不出那段历史的,不是老人,而是我们自己。”
有观众评价,镜头里的这22张“沟壑纵横”的脸庞,像极了我们身边的老人,“不是我们想象的样子,那这样真是太好了”。
郭柯希望,这是一部任何人看了都不会尴尬的片子。“如果一部片子全是责备、指责、说教,你让人看啥?”他说,“老人能活到现在,就说明了一切”。
电影《二十二》克制的影像和叙事之下,镜头略过老人门前的河,屋内陈旧的器具,潮湿的床褥,院子里的猫,还有那些会笑会沉默的脸,正如导演郭柯所说,这才是她们真实的生活状态,不必假装热闹。
“这世界真好,吃野东西都要留出这条命来看”,这是《三十二》的主角人物韦绍兰老人说的,活着和铭记一样重要。
“让想看的人都能看到,我就心满意足了”
导演郭柯所说的:“我选择了一种很平静的方式,让大家深情的看她一眼,我觉得这就足够了”。很显然,《二十二》的上映圆了郭柯让更多人关注到慰安妇群体的梦想,但在商业片云集的夹缝中,它的被关注度依然很小。
就在电影上映的前一天下午,导演冯小刚发出一条微博,公然表示“请大家对这部明天就要上映的纪录片给予关注”,并转发了电影投资人张歆艺给他的信,让更多人知道了这部题材特殊的纪录片。冯小刚的微博随即引发关注,截至目前,该条微博已有超过10万次转发和将近2万次的评论,随即,周冬雨、舒淇、杨紫、吴京等都转发微博支持。
昨日上映时,排片率不足1.5%,在娱乐圈明星转发支持以及社会舆情的发酵过后,排片率上升,今日已增加至4.9%,在工作日当天上座率高达30%多,在一众商业电影中尤其突出。
导演郭柯曾说,如果影院能给1%的排片,让想看的人都能看到,他就心满意足了。“我不准备从中挣一分钱,除了成本,如果还有一些盈余的话,我想把它们花在这些老人们身上。”
纵然没有历史的大风大浪,没有精心设计的戏剧冲突,甚至没有艺术加工,这部不适合用“好看”作为评判标准的电影依然进入到越来越多人的视野,当观众和大银幕上那些沉淀了一个世纪的眼神对望,也是对历史最好的凝视。
事实上,除了《二十二》,此前备受关注的《我在故宫修文物》《冈仁波齐》和即将上映的《皮绳上的魂》都属于半记录性质的电影,在看多了大IP、大制作、大明星但故事粗糙的影片,观众正需要更精细有情怀哪怕是纪录片性质的电影,此类纪录片的连连“走红”,也正反映出人们对于人文情怀和工匠精神的偏爱。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这部新国产电影,和《战狼2》一样戳痛泪点,每个国人都该去影院看看!戳泪点的爱情电影 - 赛讯网
> > 这部新国产电影,和《战狼2》一样戳痛泪点,每个国人都该去影院看看!
本文转载授权自文化公众号:北洋之家(ID:bypm2016)有一部90多分钟的电影上线了,没有《战狼2》惊险刺激的动作场面,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甚至没有一个确定的主角,但和《战狼2》一样,会戳痛你心中最软的地方,会让你泪流满面,会让你重新思考生活和生命的意义!▲影片开拍时,中国内地仅剩22位“慰安妇”幸存者,如今这个数字是“9”!8月14号,世界“慰安妇”纪念日,8月15号,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有一个群体不该被忘记,她们曾经遭受的不堪,全世界所有人都无法感同身受!国内首个获得公映许可的慰安妇题材的电影《二十二》昨天上映!也许这部电影排片并不多,也许这部电影不会像大片一票难求。导演说:我希望有20万国人走进影院观看!因为日军侵华期间,有20万中国妇女遭受这样的不幸!她们,用一生等待日本人的道歉;而日本人,却在等待她们的自然死亡……今天,所有中国人都应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向她们,报以深深的敬意!NO.1 三个月,是一段地狱般的时光90块钱可以买什么? 一份肯德基全家桶, 两张电影票,三斤肋排。 十瓶老干妈……但对于荔浦县新坪镇桂东村小古告屯的低保户韦绍兰老人来说,这是她三个月的生活费。90多岁的她从满是蛛网的土屋家中走出来,走过田野,走过乡间,去拿那90块钱。街上,有人和她打招呼,她微微一点头。 九十块够用吗?她说:多,就多用点,少,就少用点。 反正一辈子就这么过来了。韦绍兰不是一般的低保户,她是整个广西唯一健在的“慰安妇”,她还是电影《三十二》的主人公!2012年这部影片开拍时,曾经20万遭受不堪的中国妇女,仅剩32位!当2014年,《二十二》开拍时,数字变成了22……1944年10月,鬼子进村连同她及用背带背的女儿一起被抓走。一路碰到的妇人,都被带走。单那个地方就有几十位中国女性。 苦苦煎熬了三个月,她通过主动给鬼子洗衣服弄清楚了周围环境,趁鬼子看得没那么紧,韦绍兰背起女儿连夜逃走。▲提起这段往事,老人红了眼圈回到家,她发现自己怀孕了,是日本人的孩子。她说,我自己心里,还是想要这个孩子。孩子生下来以后,她取名罗善学。可是罗善学出生后都背负着“日本人”的骂名。▲90多岁的韦绍兰和70多岁的儿子罗善学 《三十二》这部影片,虽然没有机会上映,但是她用43分钟的时长,揭开了历史的冰山一角,就这一角都能让人嚎啕大哭。 这部影片在网络上引发了网友的共鸣,一句句弹幕“罗善学你是中国人”几乎占据了屏幕。正如影片中的韦绍兰老人一样,死里逃生之后的她们面对的是更加残酷的人生。“慰安妇”这个耻辱的名号伴随了她们的一生。本是韩裔的老人,因为“慰安妇”的身份,临终也无法回到故土。逃亡时留下腿疾的老人,从此跛行一生,孤独终老于乡间的养老院。NO.222这个数字,已经变成了9《二十二》的导演郭柯一直与时间赛跑。2012年,郭柯拍了《三十二》,两年过去,当郭柯着手拍一部关于“慰安妇”群体的纪录片时,全国幸存的慰安妇仅有22人。如今,影片终于可以在全国公映了,这个数字已经减至9。他很清楚,这个数字最终会成为0。因为种种原因,《三十二》这部电影最终没能上映。郭柯明白,如果继续拍摄这个题材,自己的职业生涯必然会受到极大影响。他说服自己,虽然拍出来可能没人会看,但是30年之后,这部电影肯定有无可替代的价值。郭柯毅然决定,要接着拍下去,不光要拍,还要拍得更好。2015年,郭柯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在遭受原投资人突然撤资之后,他几乎用了一天的时间才鼓足勇气给演员张歆艺发了一条信息。张歆艺资助郭柯100万元,对他说:“快去拍吧,不然老人就不在了。”随后两个多月的时间,郭柯走了5省份、29个地区,完成了22位“慰安妇”老人的拍摄。完成制作后,宣发费用紧缺,靠29135位朋友众筹,获得100万元;为让片子登上荧屏,借鉴韩国同题材电影《鬼乡/归乡》经验,二次众筹……▲分别在毛银梅、韦绍兰二老家(图:观察者网,郭柯导演提供)这些老人的乐观、坚强和善良,一直深深打动和激励着郭柯!有一年春节,他们摄制组四人去看望韦绍兰奶奶,送给了她500元钱。晚上,韦奶奶叫来四人递给了他们四个红包,打开一看,每个红包里面包着100元。这样的老人在片中还有很多,她们的故事各不相同,有幼年时被日军掳到中国的朝鲜老人,有杀过鬼子但被俘虏的红色娘子军,有的早已忘却了当年的恐怖。这些老人身上有着相似的地方她们一样的平静、善良和乐观。郭柯说:拍“慰安妇”幸存老人,对我影响很大。最近几年,跟这些老人接触,发现她们身上有很强的生命力。她们非常纯粹,她们所发挥的价值,能让我们联想到生命中最珍贵的东西。这给我灵魂洗礼,让我受益终身。NO.3 她们有自己的方式去消化历史与老人相处的时间越长,这个擅长拍摄“剧情跌宕起伏”的导演,越来越难开口要求老人讲述“故事冲突”了。“她如果是我奶奶,我能问你是怎么被强奸的吗?”这个年轻的80后导演说,“其他东西都不重要了,首先得尊重她。”机器就那么静静地转着,沉默、平静、琐碎的日常被装进了片子。镜头扫过海南的酷暑、桂林的秋叶、太行山的飞雪,时光不断流逝。当镜头慢下来,历史的隐痛也就从老人庸常的生活中慢慢流露出来了。当郭柯问老人年轻时候是什么样的?老人说年轻时候会说日语。郭柯再问都会用日语说什么?老人就用日语说“欢迎光临”、“请进”。郭柯拿着老人说日语的录音给懂日语的朋友听,朋友回复称,老人的发音非常标准,在日语的体系里,这是对长官说话的口气。当摄制组去寻访这些慰安妇老人时,只有村子的地址,可几乎每次到了村子后,所有的村民都知道外人为何而来,能准确无误地指出老人的房子。 采访林爱兰时,提起日本人都是面色如常,可话题一转到亲人,林爱兰就开始抑制不住地哭泣。她的手紧紧抓着椅子,哽咽着向摄制组讲述了她亲眼看到母亲被日本人扔到河里,自己也被送进了慰安所。▲林爱兰老人越来越慢的镜头里,老人向郭柯展示着自己最难以示人的那段历史。 郭柯说,作为一名合格的导演,那个时候其实他应该高兴,毕竟“终于得到了想要的故事”。可实际上,那一刻的他很难受,他觉得自己离这些老人已经很近很近了,听她们讲那些伤痛,就像是自己的奶奶经历了一样。 山西的李爱连告诉郭柯,以前来采访的记者太多太多了,可她“没有讲实话”。“他们每次问那些问题,都当着我的儿媳孙孙,我怎么说得出口。”老人说。他很痛心,很多老人被这种形象绑架。“其实她们的生活早已归于平静,如果远远地看,她们的生活会每天都带着恨吗?”郭柯觉得,“她们有自己的方式去消化这些历史。”NO.4她们的豁达更显伟大 郭柯以前不明白,拍摄慰安妇不就是该让老人提那些过去吗。可几个月近距离的拍摄,让他发现,老人要活下去,就不会常常舔舐伤口。在海南的拍摄过程里,摄制组遇到了日本志愿者米田麻衣。她是个在海南师范大学求学的日本姑娘,因为被“慰安妇”老人的故事所震动,时不时探望老人,为老人购置药品和营养品。 ▲日本志愿者米田麻衣曾经有一次,米田麻衣拿着一位日本军人的照片给一位慰安妇老人看,她以为老人会生气,可老人竟然笑了,“日本人也老了,胡子都没了啊。” 米田麻衣对着郭柯的镜头留下了眼泪,“她们心里的伤口很大很深,可还是对人很好。不管是对日本人还是中国人。”这个日本姑娘说,“如果我经历了这些事情,可能我会恨死那些人,会恨一辈子,甚至可能自杀。”这份豁达更显伟大!▲点开这个动图,她们的最真最美的笑,一定让你动容即便身居破屋,家里米面不济,周遭的舆论也令自己的处境尴尬无比。但在谈论现在与未来的时候,老人们总是笑的很开心。97岁的韦绍兰老人说:“这世界真好,即便是吃野东西,也要留条命去看看这个世界。”正如泰戈尔的那首诗:世界以痛吻我要我回报以歌……NO.5让我们铭记她们曾经的苦难也记住她们乐观的笑脸▲老人与导演郭柯郭柯希望,这是一部任何人看了都不会尴尬的片子。“如果一部片子全是责备、指责、说教,你让人看啥?”他还是那句话,“老人能活到现在,就说明了一切。”到现在,97岁的韦绍兰还会唱一首歌:天上落雨路又滑,自己跌倒自己爬,自己忧愁自己解,自流眼泪自抹干。整部纪录片没有历史的镜头,没有想象中血腥的场景,甚至整部片子都没有旁白。所有的讲述都由主人公完成。▲那些经历过苦难仍然乐观生活的老人们,他们的笑容让人泪流满面在战争中受尽了折磨和苦难,但老人依然爱唱山歌 感恩社会,“只愁命短不愁穷”这样的乐观可爱的生活态度带给我们的更多的只有激励!让我们记住她们,记住她们曾经受过的苦难,也要记住此刻她们乐观的笑容!这部电影,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希望大家能真正走进影院,因为这是中国首部允许上映的慰安妇记录电影!它的名字叫《二十二》!本文参考:冰点周刊、观察者网、潇湘晨报、中国新闻周刊、酷玩实验室等。▼推荐阅读点击图片阅读|罗振宇永远不会告诉你的秘密点击图片阅读|史铁生:世界以痛吻我,而我报之以歌
相关的新闻
题图来源:Pixabay
因为什么你才会被父母打?
知友:西鱼摸岸 (5400+ 赞)
小学三年级的清明节,一家人吃过晚饭在院子里给祖先烧纸。
我蹲在爸爸...
“ 出门在外只需带个水瓶,就可时时喝到安全且纯正的饮用水!
荒岛求生再也不用像贝爷一样痛苦了
(贝爷将大象屎放在袜子里挤压出水,呃~~~
“ 黄鳝君,你真的要下岗了。。。
说起不久前那起令人下体一凉的黄鳝门事件,相信很多人跟8号床一样,至今仍然心存余悸。。。
但估计大家都忘不了事件中倾...
当今的投资领域,数字货币和区块链已经成为热门投资名词,广泛引起大家的投资关注,可能有人会质疑数字货币的应用和流通。事实上,数字货币能够代表现实世界的资...
题图:《新龙门客栈》
什么是教科书式的演技?
知友:不睡觉假扮王祖贤(17000+ 赞)
首推梁家辉。
很多演员有个毛病就是演什么都像自己,一般的观众会觉...
赛讯网个别行为侵犯了任何一方的正当权益, 如有侵权, 投诉邮箱:
;我们在核实后将在最短的时间内删除,并致以诚挚歉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讲述老年人的爱情电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