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能刷机包杂牌机专用用了快一年了,反应大不如从前。音质也不如以前了,谁知道是不是耳机的事。音质真6

怎样测试你的耳机音质是好还是坏,耳机测试音乐,快打开耳机吧
怎样测试你的耳机音质是好还是坏,耳机测试音乐,快打开耳机吧 来源: ? 杜枫Ven?的日志
第一首试音曲目就是蔡琴的《渡口》,这首音乐前面的三次鼓声,这三次鼓声能够体现耳机的低频下潜程度,声音下潜越深说明耳机对于音乐表现力越好,当然也可以尝试出低频是否浑浊。后面的蔡琴的声音,也可以用来测试人声的表现,通过蔡琴的人声表现也可以体现出声音的音乐味道浓厚一点还是数码味道浓厚一点,不过这个感念比较模糊。  第二首《偏偏喜欢你》的配乐中使用的弦乐与钢琴的配乐,可以测试耳机在高频上的表现。听这首音乐应注意中高频上的表现,听听高频上是否刺耳,中高频的表现是不是互相影响。  第三首《达板城的姑娘》是一首以人声清唱为主的音乐,可以用来测试耳机在中频人声上的表现,其中从13秒以后开始的男声重唱测试的就是声音的层次感,可以感觉一下自己能听到几重的男声,层次是否分明。  第四首《加州旅馆》经典的试音曲目,这首音乐是老鹰乐队的经典歌曲,里面是一段在模拟酒吧里现场演出的录音。这首音乐主要测试的是耳机的声场表现,在开场20秒后掌声还是响起,这个时候可以感觉一下自己是否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1分20秒的时候,音乐声、掌声、欢呼声同时响起,是个不错的测试耳机声场表现的地方,大家可以在这个点详细听听。  第五首《One I Love》这首曲目小编常用来测试耳机的细节表现,从开始到1分15秒这段时间,歌曲是女声的清唱,没有配乐的干扰。通过好的耳机的表现,演唱者演唱时的换气、口水音等都会一一呈现在你的耳畔,如果耳机不好则表现不出这些来,听到的细节会很少。  & 第六首《鼓诗》是一首表现耳机对于声音控制力的歌曲,这首曲目里是中国传统鼓声的演绎。整首曲目中鼓声大多短小有力,可以用来测试耳机,看是否有发散或者浑浊的表现,当然也要感受是否有力度。低频上声音没有力度则有可能说明耳机不好,或者音源推力不足,需要添加耳放。  & 第七首《琵琶对萨克斯》这首音乐中重点听得是琵琶在高频上的表现,通过和萨克斯的对比,可以感觉出高频上的表现。高频上主要重视的是两点,一点是高频是否刺耳,第二点就是高频上是否有发散的现象。这里很多朋友对于低阻耳机有个误解,那就是关于低阻耳机的耳放问题,通过高频能表现出这个低阻耳机到底需要不需要耳放。如果低阻耳机高频发散的话,说明电流的变化对耳机影响很大,则要考虑加上低阻耳放。所以这首音乐对于低阻耳机来说,比较合适试音。
源地址:http://blog.renren.com/GetEntry.do?id=&owner
分享这篇日志的人也喜欢
新人主播,求关注!!
嘤嘤嘤小哥哥们来一场刺激的网恋吧
热门日志推荐
人人最热标签
北京千橡网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文网文[号··京公网安备号·甲测资字
文化部监督电子邮箱:wlwh@vip.sina.com··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电话: 举报邮箱:&&&&&&&&&&&&
请输入手机号,完成注册
请输入验证码
密码必须由6-20个字符组成
下载人人客户端
品评校花校草,体验校园广场查看: 5438|回复: 51
转—谁能看完本坛最长转文 - 生命不能承受之耳机
帖子太乱,重新整理,文字写图片上面。图片没有意义。
我写的东西,大耳机是值得参考的,其次是播放器。解码和耳放听的不多不少,买的不多不少,如果你跟我口味一样,恭喜你,你可以省钱了,但是口味不一样的不要尝试
塞子,我一直拿着大耳机的指标在强人(塞子)所难,你听听看看,不要当真
有烧友表示,为了回帖找了很久邀请码。好吧,我这里要说明一下,我的ID是直接从淘宝上买的,5块钱,ID的名字让我郁闷了很久,感觉是错别字呢。。
拜亚动力T1特价699美元。有余钱的,可以买一个。我买的预计要二十多天到,如果没有被税的话。到时候会写一些初步的听感,感兴趣的可以等一段时间,看看是不是合适你的口味。毕竟不便宜,不要盲目。不过总的来说,比行货还是便宜了很多。耳机的运费顶多200-250吧
多单元动圈一定前端下,可以尝试。同轴单元的天龙C300回复过很多次了,这个塞子也一直强调,只适合C4。新买的,JVC的FXZ200,目前是100小时,目前来看,搭配D50效果很好(从这个角度来看,D50还是有存在必要的,不是说D100就一定比D50效果好。当然,从使用便利和功能上来说,D100是完胜的。D50这种稳定的,中频能量强的前端,某些时候,可以“救命”)。总的来说,FXZ200非常挑前端,原因也简单,塞子本身存在一定的缺陷,很需要补救。很有必要把日系的这几个低频耳机对比写一下,FX700,FXZ200,C300。等FXZ200至少200小时之后吧
升级线推荐大家直接买欧亚德盒装线,上日本亚马逊买,现在统一七折活动。一个是便宜,比如说Q701的升级线人民币220块单晶铜。魔声,雅马哈,飞利浦这类3.5升级线也是220块,插尾做了细柱体兼容性强。舒尔535,UE900升级线是350块,HD650升级线也是350块,比市面上的DIY单晶铜都要便宜。切记,买亚马逊直营产品,第三方有可能就是山寨的假货。淘宝上也有代购的,价格一般加100多块,主要还是担心买到假货的问题。盒装线,确确实实质量好很多,并且不会有那么严重的听诊器效应,寿命也长。哪天不想要了,卖出去也很保值
有人问我用什么播放器放歌,把这个发出来“dvd-audio FOOBAR2000”,到目前为止还是很万能的。地址:
ESW9A打折,合人民币1080块。加上运费,应该是1250到手。如果运气不好被“睡”了,应该是1350。淘宝有更便宜的,但是怎么说呢,咱们不是做耳机为生的,真假真的很难分辨。亚马逊这个,也要在官营店买,第三方同样靠不住。声音是早期铁三角的声音,我觉得比现在的铁三角好多了。早期的铁三角,加上这个木头壳子,最终的声音如下:声场小(不适合古典,人声凑合),声音暗(钢琴小提琴显然不怎么样,尤其是钢琴,小提琴因为木头壳子的原因倒是还可以但是不出色),中低频有量感(加上木头的进一步优化,可以说,人声、吉他、大提琴都非常出色,这也是这个耳机粉丝多的原因)。比较而言,现在的铁三角,全尺寸耳机声场大了,高频亮了,中频远了,对于欣赏主流人声、爵士来说,是一种退步,包括顶级的樱桃木在内,都不行,甚至是刺耳,这个事情肯定又会遇到踢馆的来说“那是因为我没用XX耳放推导致的”。咱们只谈初烧,并且注意力放在砖头直推上,并且强行用XX耳放来补救,本身就说明耳机设计的有问题。这个耳机,看见了,如果还有货,建议买一个,挺不错的
天龙C400现在打折,含税是88美元(3美元税)。价格便宜的东西,直接交税更划算,因为转运每磅收1美元的转运费,这个事情不要盲目的为了减税而发到偏远的转运州。这个塞子并不适合大众,声音偏细,刺激性始终存在。花700块(含了运费),买个旗舰玩玩倒是也行。手上没有多动铁,又想700块体验一把旗舰素质的,可以考虑买一个
推荐一个歌手Eva Cassidy 伊娃·卡斯迪,声音好、不怎么需要技巧的唱腔,开声就能抓住人心,这种声音很少遇到。《American Tune》,《By Heart》母带资源里都有,正如我以前说过的,母带分三六九等,但是每七八张专辑,就能遇到一个可以听的。几十张专辑就能遇到特别经典的,这个比例比你盲目的去下载,靠谱多了
Nightwish - Wishmaster。夜愿乐队,跨界古典+美声+金属,人员来自北欧芬兰一个歌剧院。毋容置疑的是,成员有着深厚的古典功底,主唱是拿着美声在唱摇滚,伴奏是拿着摇滚乐这种高频打击、吉他、电子琴来演奏古典。总之,喜欢古典和喜欢摇滚,要试试。这跟我以前发过的黑森林有些类似。黑森林取材于民谣,夜愿之直接取材于美声+古典。好听又过瘾的专辑其实很少,我现在听的都是母带,发是真的没法发,太大了。现在换个方式,把我找到的好歌整理出来,把信息贴出来,大家自己去找MP3版本的吧
Raising Sand。跨界蓝调+民谣+摇滚,一男一女,感觉跟神秘园类似,莫名的搭配了,莫名的好评了。曲风也是跨界的,男声比较即兴,女声有着民谣的唯美。大家可能也发现了,我听歌有个冲要条件——旋律必须唯美。不管是摇滚、蓝调,音乐形式不限,但是旋律必须优美。重口味的噪音,评价再高,我也欣赏不了。我听的摇滚,说白了,都是跨界的,包括神雕在内(神雕很多歌更像民谣,不是嘛?)
Regina Spektor蕾吉娜·史派克特 - Begin to hope。前苏联现美国人。有个严重问题,受到限制的艺术创作,一旦到了一个自由的地方,好像很能迸发出很多另类的东西。蕾吉娜·史派克特,歌很古怪,但是又很唯美,有着非美式主流的异域风情。以前发过一张另类唯美的专辑:断弦的耳朵。蕾吉娜·史派克特的歌是类似的“赶脚”。摇滚,但是曲风又跟诺拉琼斯的钢琴背景类似——伴奏通常就是单一的钢琴。很好听,用一种古怪的方式,开声就能抓住人心。另类但是开声就能感受到美,“赶脚”非常的有才华。。。。。
乐队The XX - 同名专辑XX。逛优衣库的时候,店里放的音乐很有氛围感。XX乐队的歌很原创,歌是自己写。这个乐队的歌,给我的感觉是,如果我找到一个仓库改造成自己的工作室,我就放XX的歌。这个乐队的歌就是这样,很私人,很自我,调很平,氛围很好,又比优衣库多了几分才华与个性。这个专辑跟上述其他专辑,稍微有点点差距,年轻有才华,我相信多年之后,乐队的精选集肯定会史上留名
Blue Coast Collection-蓝调选集。其实是跨界音乐,更像乡村,安静,轻缓。有些是纯吉他曲,有些是单吉他做背景的慢歌。首选,旋律优美,甚至是一首歌你听几个音节就知道,这是个好歌,不需要听第二遍(开声就知道好听的歌很少,概率比较低,难得的是整张专辑都是这个水准)。其次,很疗伤,很平静心情,什么时候听都合适。其实通常情况下,精选集,都是不错的。。。。。
雅马哈 PRO 500 头戴包耳大耳机,听感稍微写了一些,感兴趣的看一下,做个参考。强力推荐
天龙C300到手了。双11mm单元动圈,初步的感受是——非常好。好在什么地方?这是个像大耳机的塞子。之所以这么不负责任的写非常好,是因为,现在确实便宜,到手价格才590块。跟飞利浦X1一样,行货打五折之后再打七八折,才是这类耳机的真实售价。看到这个信息的,可以下手了,我看到亚马逊的存货也不多了,就几条而已。声音的声场非常非常好,低频非常非常好,这也是天龙封闭大耳机一贯以来能够赖以生存的法宝。在这个双动圈塞子上,完美的复制了,当然,要求下降了一些,也别奢望达到A100。初步的听感是,低频塞子里,听人声,声场最好的,比IE80,铜涡轮都非常明显的要好。再次强调,很便宜,如果听人声,完全超过了IE80,看到这个信息,抓紧买吧。简单写了初步听感,想买的可以看看,但是时间太短,有些东西还拿不准
飞利浦X1在打折,到手价格八百朵,接近九百。以前有人问我这个耳机怎么样,我的评价是比M1可能稍微好一点,但是肯定不如225。目前这个价格,一定程度上说明这个耳机确实只值千元。感兴趣的可以考虑买一个。我买了一个,但是你要是等我几个月之后,有把握的评测,估计打折就过了。如果手上有闲钱,又确实被X1的外观所打动,可以考虑买一个
加油D100!已经成功的降到4300块,期盼掉到3600我就买了,便携产品,超过3000就不划算,考虑到D100的特殊性,支持这么多解码,预算上扬到3600上市几个月就从5999降到4300,以后这个帖子的厚道奖全部颁给索尼了。X3,C4之类以前颁发的厚道奖全部收回了。索尼新上市的产品太给力了。惯例的,最黑奖颁给901。很多901玩家表示比D100好,好不好我就懒得说了,先把母带和DSD支持了再说。这就好像是拿着PS去跟小霸王对比是一样的,先能运行3D,再扯游戏怎么样
请注意,有些推荐的搭配已经过时了!!!今天有两个人咨询我U1的问题。我这里要置顶说一下,U1比不上索尼UDA-1,价格都是3000块,但是UDA-1好很多。第一、质量外观就不多说了。第二、调音很百搭,很中性,而U1是针对森海做的调音。第三、UDA-1支持所有格式的音频文件,包括母带,DSD等。功能非常强大。以前推荐过老版本的603,因为带了一个凑合的USB解码功能。现在觉得便携桌面解码耳放一体机,PHA-2是最好的,没有之一。以前写的东西时间太长,有些过时了,也找不到章节一一更正,非常抱歉。各位烧友,如果看了这个帖子,被毒了,请发帖问我一句,我会尽量全面的把分析和结果告诉你,这样少花冤枉钱
多看看帖子靠后面的回复,很多是烧友买了耳机之后的反馈信息,比较有借鉴意义。这个帖子害了不少人了
索尼的台式解码、耳放、功放一体机UDA-1,刚刚上市,就已经降价到3000了。我大胆的预测,半年之后我就不推荐大家买山寨A1了。等这个机器降到2600,大家就可以一步到位的弄这个一体机。我推测,这是索尼声音的台式版本——低频质高量中性,中频很好。如果现在有人急着买耳放解码之类的,我觉得这个价格也值了,更何况,这个机器支持DSD解码。我觉得非常靠谱。从图片来看,输出很多,输入支持同轴、光纤、USB、水果机。高端,全面,上档次。功率支持方面,耳放口,分三档。17mW+17mW 8Ω,55mW+55mW(32Ω),170mW+170mW(300Ω)。额定功率的失真都控制在1%,那么实际5%失真的功率会翻倍。另外,解码,耳放,功放功能可以单独使用,很人性化
索尼的便携WALKMAN NW-ZX1,价格是4300。预测,是PHA-1之类的声音,低频做了加强,高频做了提亮。只是预测,以我对WALKMAN的理解。这个机器估计降价的空间不太大。但是,看用料和功率,肯定比AK100之类的划算。也比HIFIMAN划算。拆解图就能看出来,大量成本用在供电的稳压稳流上。期待索尼降价,期待索尼带动中国国产砖头降价
索尼D100降价到4600块。这个机器估计有一定的降价空间,3600块的价格会稳定很久,退市之前可能会达到2700——这是D50的价格轨迹。如果,你会选D100还是HIFIMAN呢?我觉得还是D100靠谱,不为别的,就为支持母带+DSD解码,我觉得就值了。耳放部分,用料比D50升级了不少,电容和芯片都升级了。从一分钱一分货的角度来看,D100应该比D50好不少。另外,还是强调一下,不管是D50还是D100,稳压稳流都是典范。C4标的功率很高,实际上真正峰值功率,声音就变形发尖。功率高不算本事,难得的是一直稳定。D50标的是25MV,实际上40MV在非大动态情况下,声音非常稳定
分篇整理目录
初烧大耳机篇——前言
几个人声指标介绍——厚度、密度、响应
普及一个小知识——静电、动圈大耳机、动圈塞子
初烧大耳机篇——最佳入门歌德225i
初烧大耳机篇——重新写高斯ESP-950
初烧大耳机篇——重新写拜亚DT1350
初烧大耳机篇——几个封闭大耳机的比较天龙D600、天龙A100、极致HIF 780、裴亚通PS500
向素质致敬——重写七彩虹C4+索尼EX1000。先写EX1000
向素质致敬——重写七彩虹C4+索尼EX1000。再写C4
只针对龟毛玩家——君子台式解码,到底比D50和C4好在什么地方?
耳机海淘的步骤见23楼——这跟耳机没关系,不是评测
600块最值得推荐的塞子——天龙C300,请注意,这个塞子有些地方很难伺候
1200块最最最值得推荐的耳机——雅马哈PRO 500——仅仅用了不到一个月的初步听感
分篇整理分割线——————————————————————————————————————————————————————————————————————————————
初烧大耳机篇——前言
跟大耳机相关的一些东西:耳机、播放器、耳放、线、解码、音频文件、耳机线
里面最重要的是什么?毫无疑问——耳机
我们经常能看到一些忽悠人的说法——XX直推?不能听
这个说法,大家别信,真的,坑了很多人
一个耳机,如果D50直推,你喜欢,上放了肯定喜欢
如果直推你不喜欢,那上了放,你也不会喜欢
忽悠人的说法——直推不能听,害人在哪呢?容易让人意淫——你直推了觉得不好听,然后你意淫攒钱买了耳放就行了。结果如何?
这个结论我用事实说话——这个帖子这么多买了耳机的,如果买的是歌德225i,到目前为止,还没有遇到说不喜欢的。买了K701、HD650、K702 65TH(插一句,这个耳机是为K701的发烧友准备的,如果你喜欢K701会更喜欢65TH,如果不喜欢K701,你也不会喜欢65TH),上述这三个耳机,都在问我怎么拯救。
为什么都在问我怎么拯救?拿着播放器直推,自己不喜欢,然后意淫拿耳放去拯救。你说这多不靠谱?耳放只是个功率放大,仅此而已——很多人都把耳放当做万能药了
为什么会出现很多南辕北辙的对抗性的说法呢?因为这是网络
现实生活中,去耳机店,多跟老板,店小二,烧友交流。你会发现多数弄耳机的都是“温和”、“素质高”的,很少会吵起来,也不会爆粗口。
一个房间(背景噪声一样),同一首歌(这个很重要),同一个耳机(耳机店的一般都煲开了),最终的听感,基本上是一致的,这是现实生活中发烧的优势
可惜的是什么?多数玩耳机的是宅男。我反复说去试听去试听,有的是城市偏远,有的是确实宅,有的是比较忙。结果导致——买个耳机只能网上查评测
评测。。。。多数是不靠谱的
评测为什么不靠谱?几种典型的案例
第一呢,叫做试听评测。类似的还有开箱评测
一般情况下,一个耳机不听个几个月,你很难说拿的准。拿到手的大致方向是不会错的,但是如何优化、如何搭配使用?
拿到手就能拿得准,那得是什么耳朵?
第二种、形容词流派
通篇你很难看到分指标的解读,全是形容词
形容词有哪里不好呢?大多数人都不是语言大师,用形容词,可能自己都很难说清楚
然后坑爹的在哪?形容词,每个人的观后感、理解,都是不一样的
这种评测都是有套路的,基本上一个套路能写所有的器材
第三、打分流
这种算不靠谱评测里,比较靠谱的。
打分是基础,作用是分指标,分清楚一个耳机,哪些指标强,哪些指标弱。
但是,你如果只打分,算总分,去衡量一个耳机好还是不好,那是非常扯的
打分是基础,目的是什么?是弄清楚,一个耳机各个不同指标之间的,“取舍”、“侧重点”,这个叫做声音的理念,说玄乎点,也可以叫做——听音哲学
再说说打分流怎么不靠谱,两个例子,一个七彩虹C4,一个杰士X10
C4去打分,基本上通透性、解析、透明度、声场、层次、密度,这些指标都是第一的。结果如何?总分第一,那就是最好听的?烧时间长了,从我交流的经验来看,D50认可的多,C4多数觉得是尊敬但是不喜欢
杰士X10,上述的指标,都是低人一等的,结果如何?喜欢的人还是多,不仅仅是价格原因。这是动铁里少有的,中频有厚度的塞子。就这一个,其他多数动铁都做不好,这也是动圈的优势。X10被很多人说是像动圈的动铁
基本上——打分只是手段,是一定要分指标打分的,目的是把理念弄清楚
第四种、敝帚自珍
最坑的就是这种。枪文也多数是这个流派的
枪文我们就不说了。敝帚自珍的情况是什么?听的很有限,买的更有限,听的时间还短。可能最初被什么打动了,然后说这个东西好
其实过几个月,等你沉淀一下,可能觉得开始听的是有问题的
任何器材都是取舍。既然是有舍有得,肯定是有顾及不上的地方。分指标是一定能发现这些不足的地方的。所以呢,没有完美的器材
敝帚自珍的评测是最坑的
弄大耳机的一些基础
先还是弄个D50吧。价格比较起来是非常便宜的——比C4和HIFIMAN都便宜
有了D50,就是有了个检验的标准——拿着D50直推,喜欢还是不喜欢,一目了然。不用去意淫耳放伺候下会喜欢,不要安慰自己——买了个D50直推不喜欢的耳机,基本上你就完了
这里分析下,几个砖头的优劣。
首先不管是603还是801,一路货色,都不靠谱。
一个是功率不如另外两个砖头。第二个,直推环境下,很容易出现撑不开、发闷的情况,HIFIMAN金字塔的调音,功率不够的情况下,很容易一下子把耳机的硬素质拉低到无法听的程度(250欧姆)
七彩虹C4,有些很好,因为亮丽的音色、最大的声场,配合低频多或者中频多的耳机,确实是最好的。但是,不百搭。搭配拜亚难听,歌德发尖。总的来说,很厚道,但是偏科
D50呢,索尼的旗舰塞子也好、播放器也好,调音是类似的。素质高的同时,比较注重中频的厚度(比一般的多,但是不会肥)。塞子里面,EX1000也是四动铁同素质,同时中频有厚度的代表,这是四动铁达不到的
中频厚了之后,必然的结果——很难亮起来。有人跟我纠缠了很久,我说K701高频不亮,他说亮。你倒是跟我说说,有哪个器材,中频有厚度有密度有响应,低频有一定量的同时,高频还亮的?在我听过的范围内还真的找不到
D50挑剔的会说发闷。其实呢,素质保持这么高的同时,保证了中频的厚度,已经很不错很不错了。
中频好的代价也是很清晰的——低频少(有些情况下,是因为功率足够大,所以不会觉得低频不少。其实跟自家的PHA-1相比,确实是少),有一点点发闷(初烧一般听不出来)、声场不算大(中频厚的,声场又大的很少很少)
能挑毛病的也就是类似的几个。还有一个不能算缺点的特点——声音前后层次一刀切
这个是个录音笔,一刀切能更好的检验录音的效果。弄大耳机,在功率没有喂够的情况下,一刀切能把声音分的更清晰一些
弄塞子过推的时候,这个可能有人不喜欢。但是D50的最大优点是电压电流的稳定性,就算不出彩,但是也绝对不会差。基本上多动铁,还是D50的声音最好——各单元之间声音的衔接最稳定——这是UE不如威士顿的地方
分篇整理分割线——————————————————————————————————————————————————————————————————————————————
几个人声指标介绍——厚度、密度、响应
撇开硬素质不谈,拿着听人声,最重要的是哪些指标?厚度、密度、响应。
案例一:赵晗VS张衡远
有件让我一直记得的伤心事。小学唱歌,音乐老师跟我说,我的嗓子,飙高音要降调。不然就会发尖,我唱的累,旁边人听的累。
就是说,我的嗓子,天生的厚度不够。比如说张学友,副歌厚度是10,我的副歌厚度就是8。
飙高音,张学友的声音厚度是8,我的厚度就变成了6。一下子,厚度就让人觉得不及格了
原理是什么?为了让声音达到更高的频段,人的声音厚度会降低,响度会增大。如果原始的厚度不够,为了达到更高的频段,声音自然而然的就会发尖
好声音的擂台赛,赵晗VS张衡远。不是说赵晗唱的不好,而是,他自己声音本来厚度就不够,然后KEY还比较高,最后听的就累
张衡远比较朴实,唱不上去就干脆降调,最后表现的好一些
赵晗被抢之后,唱的SHI IS GONE,也是同样的原因。声音厚度不够,唱的远不如原唱。副歌还行,到了飙高音的部分,听的人真的是太累了
案例二:张学友
歌神唱歌为什么好听?话语歌手里,厚嗓子的真的挺少。
歌神唱歌也是比较朴实的,不高的高音,直接唱。音稍微高一些,就用假声。假声的功力比较高,一点不比真声差。有那首歌是真声唱极限高音的?没有
上述两个案例说明什么呢?有厚度,容错度就高
赵晗唱歌,一到关键时刻就刺耳,就是因为缺乏厚度。歌神开演唱会,音准、节拍不可能是完全准确的,要与台下互动,最后演唱会的CD卖的很好,就是因为声音有厚度,容错度高
就是有点缺乏中频厚度。如果是细声线的砖头或者功率不够的情况下,中频就有些发尖
如果是D50或者A1,有了中频厚度,225i才算真正的好听
从回帖反馈的信息来看,从我自己试验的结果来看,M2比225i直推要好。就是因为M2中频厚度是仅次于HD650的
案例一:新闻联播的男声
大家可以注意到,因为各种大国姿态的需要,新闻联播的男声标准是比较一致的——密度非常好
政治需要,这个播报,需要很优雅——不能扯嗓子叫。同时呢,又需要,哪怕不用话筒,整个礼堂后排能听的清楚——别不信,真正是这么选的!
响度要优雅,后排又要听的清楚,怎么办?只能靠密度了
密度足够大,哪怕响度不大,一样的能传的很远,还能唤起人的注意力。密度也是高端玩家一直追求的东西,有些显摆的还说一万以下就别谈密度这个指标
案例二:黄家驹
黄家驹唱的是摇滚。背景声很大,很杂。但是呢,很少唱的轻松、优雅
一般人飙不上去的高音,黄家驹唱的依然让人产生一种错觉——声不高啊?自己去KTV就发现,根本唱不了
这就是密度。如果密度足够,你会发现,声音很优雅。这个原理跟案例一,播音员选拔标准是一致的
K701、225i、M2
这几个耳机,中频密度都可以,所以人声都还行
HD650、IE80
中频的厚度有了,但是密度一般般。这还不算致命的,致命的是响应差。也就是说,密度一般,加上响应差,听人声,真的是处在拯救状态
案例:苏菲珊曼妮的很多歌,开篇是吉他中频独奏。以及很多很多发烧人声碟
如果说中频响应好,那么这些歌的开篇,很容易听到空气在震动。请注意,这不是形容词,是真正的物理现象
前端D50+A1,225i开篇让你已经半晕了,M2让你醉,K701还行挺优雅,HD650和IE80没什么震动、木木的
应该说,响应做的如何,是,是否适合初烧的——最重要的标准
响应足,那么现场感好。就是说,你能与歌手之间有互动,请注意,这是个物理现象,不是形容词,真的
响应差,那么,声音没法唤起你的共鸣。IE80为例,歌也在放着,解析也很好,低频中频量感也不差,但是,抓耳朵吗?答案是否定的
对于初烧来说,听人声,说的直白些——要抓耳朵,要带劲,要有共鸣,不能刺耳
翻译成指标做个陈述——有厚度保证容错度,有厚度保证不发尖(张学友)。
密度保证唱的优雅,不用太响就能在复杂的背景下听的清楚(黄家驹)。
足够的响应让你在听歌的时候,有物理现象提醒你,让你产生与歌手、吉他手之间的互动
普及一个小知识——静电、动圈大耳机、动圈塞子
静电这个东西,又贵,又不方便,很多人可能觉得奇怪,这么难用的东西,怎么还有人买呢?
先说说一个现象。动圈大耳机通常情况下,很容易出现一个问题
你如果耳朵比较敏感、或者耳朵比较累,你会发现,听歌,总是在调节音量。有些歌背景已经够了,那么中高频会觉得刺耳。如果中高频响度觉得刚刚好,那背景就小了。这不是中频距离的问题,中低档民用动圈耳机最常见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可以通过耳放缓解,但是并不能做到最好
静电,我目前买的这个,是个低价位的代表。高斯ESP-950。这个耳机非常的经典。怎么个经典法呢?这个静电耳机的,动圈版本,就是个畅销了30年的大包耳耳机,不管佩戴、声音都很好
然后,950最初是动圈版本停产之后,沿用了经典外型,做的升级版本。现在也是30年停产。这个耳机呢,如果你们发现有4000块的全新的,可以买了。停产至少会回到原价的6700块
回到正题,这个低价位的静电,最大的好处是什么呢?这里不谈硬素质——大家都知道静电硬素质高
静电,可以把音量调的比较大,很过瘾的听。因为什么?这个耳机,也是静电的中高频代表——轻盈、柔和。中频有厚度
如果是动圈,为了得到响度,很多时候控制力就差了。HD650的控制力就很好,但是这个好,是做了频段整体降亮度处理的。ESP950是声音亮丽,同时不刺耳、中频有厚度、高频柔和
我也不清楚具体的原理是什么,这应该是ESP950最大的好处——当你想大音量过瘾的听歌时,这个耳机不会刺耳,比较保护听力
塞子跟大耳机差在哪?
这个跟上一段是同理的。
高素质的塞子,我买的差不多全了。哪怕是通透性最好的EX1000,同样跟大耳机没法去比
塞子听歌的音量就要调的更小一些。大耳机能让声音比较稳定的处在一定的响度范围,而塞子就不行。
具体的对比呢,以后再讲。初烧记住一点就够了,塞子听的时候要克制,如果一味的追求音量过瘾,估计50岁就聋了。大耳机稍微好一些。
最好是在家听听书架音箱。不用去追求环绕、家庭影院什么的,听歌最好的就是书架音箱。简单的说,2000+的音箱,再花4000配个稍微好点的合并功放,基本上把耳机都秒了,5000以内的耳机都秒了。再往上我没机会仔细听过,没法评判。但是5000以内的耳机,同样的资金投入,远远不如书架音箱。
在家书架音箱,出长途远门用DT1350。短途的出街用用塞子。
保护听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资金会越来越宽裕,耳机可以买的越来越多,但是耳朵只有一副。。。。。。
分篇整理分割线——————————————————————————————————————————————————————————————————————————————
初烧大耳机篇——最佳入门歌德225i
这个耳机是歌德爱丽丝里,性价比最高的,没有任何疑问。声音的缺点很少,做工的缺点比较多
225i是步入了明星耳机硬素质的,歌德最低价耳机,没有任何疑问。。。。(这个耳机,我写的太多了,很多东西,你可以完全信,其他耳机你得打问号)
这个帖子里,推荐的几种搭配方式,比如说225、HD650、K701。买了D50+225或者是台机加225的,都很满意。买了HD650和K701的,都在拯救
可以看看帖子,都是有据可循的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因为绝大多数看评测的,都是初烧。如果烧了很久的,基本上明星耳机都听过了,也就不用看评测了
对于初烧来说,很多东西,分不出明显的好坏,更多的时候是看“合不合口味”
歌德225会在下一段重点讲,这里简单的把HD650和K701讲一讲,为什么初烧不喜欢
HD650有一个明显的特点——硬素质及格为前提的,中低频量感最多的耳机——没有之一
还有一个隐形的特点,这个讲起来有点费劲,可能我的文字能力表达的不准确
HD650有一个类似于索尼播放器自带的——“过响保护功能”。
这个功能,主要是针对大动态古典曲子。一般的人声,很难出现复杂、突然音量剧烈变化的曲子,主要就是中频,其他的都是陪衬
古典很多时候,是会从一个很小音量,突然爆发。这个时候,歌德225就傻了
买了225的都知道,这个耳机,如果歌是黑人胖女人,并且突然叫一句的时候,这个耳机就控制不住了——歌德的耳机是外向型的,完全没有控制能力——这个时候听起来纯粹的是受罪
写到这里,HD650的隐形特点就明确了——唯一的,中低频量多的,同时声音控制力强的耳机
我们经常能看到的词——克制、控制力——通常也就是在拜亚耳机的描述中可以看到。我个人更欣赏HD650的控制方式——没有牺牲频段的量感
拜亚的克制、控制力,都是以牺牲量感为前提的。这里也有个比较扯的事情,有人争吵说,DT880量感好,我说不够。然后又会出现重复的一幕——你听过XX耳放不?听过XX不?我有,量感多
这个怎么说呢,我一直坚信——买了超过一套台式设备的烧友,是纯粹的智商上有硬伤——我自己也是这样
尽管我自己也买了几套,但是我真的不建议任何人,去做这个事情。听歌,如果一个耳机配一个耳放,那是超级蛋疼的——听几天来回的插线拔线
如果要是每个耳放都单独配线,我只想说——不要放弃治疗、要有信心
HD650跟拜亚的耳机比起来,没有牺牲量感,同时,听大动态的古典,服服帖帖。听任何嗓音刺耳的人声,也会变得好入耳。这就是HD650的隐形特点
也就是说,HD650是唯一的硬素质及格的、同时中低频量感最多的耳机。同时,中低频量感最多、同时声音控制力非常强的耳机
看了这些描述,各位也就能看出来了,我不是在黑HD650、表扬225。每个明星耳机都是有自己的声音理念的,这个理念也是有取舍的。没有缺点的耳机,在我所熟悉的价格范围内,还没找到过
就像我在大耳机开篇所说的——拿着指标去打分只是个基础,不是目的。目的是通过指标的优劣,分析声音的理念、取舍。
K701也可以参考HD650的叙述方式,写一个结论——硬素质较高(低于拜亚、歌德同价位)、中频响应足(高于森海,低于歌德)、中频有一定密度(高于森海,低于歌德)、声场最自然(没停产的、2000价位的,这个优点是K701的最大优点)、中频有一定量感(低于森海,高于拜亚,直推比歌德多、上放跟歌德基本持平)、最重视中频、低频有些频段量感可以、低频响应不足、高频保守
基本上,看了上述的描述,你可以看出来,这个耳机是非常中庸的——你能想到的指标都涉足了——速度不快不慢、声场最自然、中频响应较足、中频有量感有密度
这个描述看似完美了,其实不是的——这个耳机是优雅、从容的,但是不抓耳朵、不能让你获得量感上的满足——我一直说的是——K701只有在对比中才能产生美
关于这个耳机,也有些很扯淡的争论。也有烧友跟我争过,我也罗列一下,非常有必要给初烧打打预防针
第一、推好了。扯的很,什么叫推好?谁闲着没事干去为了一个1600块的耳机,配上一万的前端。更坑的是,小刺猬这个耳放真的不适合其他耳机
这个本身就是个诡辩的说法——前提是推好了,要是不好就是没推好
对于K701,最靠谱的方法是什么呢?拿着D50或者C4,去耳机店,拿着已经煲开(耳机店的样机都是煲开了的),直推——如果你认可这种非常保守、中庸的声音理念,那上放了你会更喜欢
如果直推不喜欢,上放了依然不会喜欢,就这么简单
切记,不要意淫,以为攒钱弄了好前端,K701会给你惊喜。
你看了这个耳机的指标,你就会发现,这本身就是个保守的耳机,面面俱到。面面俱到的东西,只能是平淡中去品味,而不会给你惊喜
切记,某些所谓的“一万以下没法听”,是纯粹的扯淡——信了你就等着拆东墙补西墙吧
第二、推好了,高频亮丽、低频量感充沛。
这还是扯淡的。你能看出来的,面面俱到的、有素质的声音,怎么上放,也是不会赶上HD650和爱丽丝M2的量感
同理的还有225。225i上了放,也就是HD650直推的量感,只是这个量感的“质”非常高而已。
砖头直推,基本上声音的8成已经定型了。
K701你可以看到,各个指标都不错。以硬素质优秀为前提的,中频有密度有厚度,然后高频亮丽、低频充沛,你觉得可能吧?反正3000以内是找不出来的
从道理上分析,K701就不可能三个频段都做到优秀,然后有的烧友又会拿出“神器”——你有XX耳放么?听过么?我有
这个事情,又进入了死循环。。。。
K701的频段,请注意,是保守的。这个耳机注定跟HD650是一样的,甚至还不如HD650(HD650至少频段的量感是非常突出的),是个不适合初烧的耳机
关于Q701、K702 65TH。
Q701其实就是把中频的响应和量感同时削弱,分配给低频和高频。这么做好处就是更均衡一些,K701是只关注中频的。缺点是,中频响应下降了,整个魅力就下降了
K702 65TH,其实是K701的加强版,在我听来,跟K702区别很大
K701是明显的中频重点、低频次之、高频再次之。K702是中频和高频并重,低频次之。K702 65TH,跟K701的声音走向是一致的,加强了中频密度和低频的一些响应
K701的低频是没有响应可言的,只有局部的鼓点频段才有响应,其他的低频很弱。K702 65TH稍微提升了一些,但是非常有限
K702 65TH,只适合K701的发烧友,其他人真的不适合。价格这么高。如果真的钱多,完全可以买个平板耳机
先说说歌德式“音染”
歌德非常有特点,以至于,很多道听途说的说法——歌德音染重。这个说法让很多人不愿意去尝试歌德
歌德的耳机,有个前提——同价位耳机里,歌德耳机基本上是综合素质最最高,没想到吧?
就拿225i说事,225是1500价位这么多耳机里,综合来说——通透性、解析、透明度、密度、响应,基本上每一项都是排到第一。偶尔有拜亚能某一两个素质稍微高于225i,但是综合都高的,只有225
所谓的歌德“音染”,分指标讲,是怎么回事呢?
歌德“音染”以225i为例——以足够高的硬素质为前提,把中频的响应做到了极致(很容易出现声音在空气中震动),声音的速度提快了(这就是热情。高素质的,提速声音,显得干净利落),中频密度做到了极致(其他耳机想达到这个密度,可能需要一万以上的设备作为补药),中频拉近了一些(这是我最终放弃225i的原因。双刃剑,但是确实适合初烧)
这就是歌德音染,而不是去做频段量感、频段偏移
中频响应、中频密度、速度感,这些指标,如果换其他牌子想达到,那补药就贵了。。。。
这些特点的最大好处是什么?救死扶伤——人人都有了一把好嗓子
为什么有的人,声音不大,说话大家都能听到?密度
很多偶像派的歌手,声音不光是没有密度,还很平、音域窄。这样的声音,你能指望去震动耳朵边上的空气?也是不可能的
歌德这些特点,一看就是阳刚的。听张学友、陈奕迅,那是最好的。如果听女声,声音会显得很一点点成熟——小鸡嗓子也能变得有韵味
1500价位,只有这个耳机能做到这一点
歌德耳机里比225i低端的,素质没有步入“明星耳机”这一档。价格比225i高的,很可惜,低频太少。225i是歌德里低频最多的
歌德和爱丽丝被妖魔化的地方
很多初烧宅男,不去试听,在网上找评测。然后呢,很多东一句西一句不懂装懂的“内行人士”,给的只鳞片爪的“建议”是,歌德音染重,难推好
音染的问题上一段已经讲过了。准确的讲,这不叫音染,频段是均衡无偏移的,没有加哪个频道的量。音染最大的点在于速度感、密度。
再说说难推这个不算个事的事——完全是些揣测人士瞎编的
大耳机开篇就已经讲了,所谓的,听感,多数是开箱评测和试听评测。
稍微不那么坑的评测最起码是怎么样的呢?我一般是买个器材,做个预告,过了一个月会上一个初步大方向的听感。过了三个月会上一个敢于肯定“下结论”。半年之后才敢说哪种搭配最好
奉劝一句,不要去大家坛,那里真的得不到真实的意见,太多装内行的,试听听感在给初烧建议
歌德和爱丽丝,你们去大家坛随便搜搜,基本上都是说挑耳放,难推好。这个事情呢,帖子有很多买了225和M2的人,回复的都是给出肯定的答案——直推效果很好
这是用事实说话,也确实这个帖子够长,有不少反馈,应该说,这些结论是靠谱的
反馈的案例说了好推,那我们再从声音的原理上分析分析,为什么好推
曾经有个比较扯的事情,我推荐A1耳放的几个原因——这是不牺牲原始素质为前提的,中低频有响应、加了一定量,能很好弥补拜亚自家耳放中频发干不圆润,又均衡、原汁原味的耳放
我称之为划时代的耳放。尤其买拜亚的童鞋可以先买个山寨的A1听着
然后呢,有人就说了,A1搭配DT880不如XX耳放,也不如XX耳放,言语之间很肯定
这个事情是这样的,中频变肥变圆润,低频多的耳放,有是有。便宜的就以牺牲素质为前提了,价格高的我目前听过的4000价位的胆放,有点偏科,至少低阻抗的耳机确实声音失真没法听了
还是回到弄耳机的初衷——你只需要一个台放,台式解码都不需要,就能很好的听歌。我也承认台式设备,确实不如大耳机那么内行,但是我还是建议初烧,买一个台机就行了
如果只买一个台机,显然,山寨A1比SOLO、4000价位胆机都好。因为后面两个耳放都有点偏科
至于说A1搭配DT880效果不好这个说法,争的就没有任何的意义。人家自家的耳机厂,生产的配套耳放,你说搭配起来效果不好,我只能说你的音乐素养已经超过这个耳机厂了
上面这一段,是为了说明这样一个事情——更拜亚类似的,歌德也出了自家耳放。然后呢,还有很多说法是歌德这个自家的耳放,推不好自家的耳机
这个事情你说多扯呢。拜亚的A1推不好,DT880.歌德自家耳放,推不好,M2
再分析一下,歌德自家的这个耳放
这个耳放,是个结构非常简单,电源很小,并且可以干电池供电的耳放。耳放的功率,取决于是什么?首先是电源,需要足够的功率储备,给耳机放大
那么,我们可以看到,干电池供电,充其量,也就是比D50大一些的推力。从何而来,耳机不好推,推不动这个说法?
再说帖子这么多反馈,多数表示直推,比如说接电脑,就已经可以了。然后,D50直推已经80分了。ZUNE也能听。A1就完全喂够了
很多玄乎的说法,我认为是炫耀、故弄玄虚在作怪
重申一下这一段的观点
第一、歌德是均衡的,不存在音染重的问题
第二、歌德是好推的。好端端的一个爱丽丝M2,整个网络搜出来都是难推。一个好耳机就这么被坑了
225i的一些特点
225i应该说,是2000价位最通透的耳机。其他耳机都是遮遮掩掩的,很不屑于歌德这种做法——耳机正反面声音一样大。应该说,歌德老大爷,退休二次创业,弄的歌德,真的是只追求声音,而放弃了所有的“矜持”。正反面声音一样大,这个事情利弊明显,双刃剑。
如果周围有环境噪音,你会发现225i听歌特别没有感觉,因为周围的声音不停往你耳朵里钻。如果周围环境安静,你的耳机会比一般的手机外放声音更大一些,这种耳机,图书馆、办公室都是没法用的。简单的说,如果你在客厅,旁边有人看电视,你没法听歌。如果你在学习或者工作,用这个耳机听歌,旁边人就没法学习工作。蛋疼吧?
上述这个事情,是所有,稍微有点底线的耳机厂,都不屑于去做的事情。谁都知道全开放会比半开放,通透性好,但是歌德这么拉的下脸面去做“打扰他人”的开放方式,还真找不出来
有点底蕴的耳机厂,研发一个耳机,会再做一个监听版本的。毕竟高端耳机,主要都是专业人士在买。比如说K701、DT990,这些耳机,都不会是这么“手机外放”的通透方式
黑完了,咱们说说这么做的好处
我分析一个器材,先看结构(开放、封闭),再看用料(发音单元的大小、PCB用料、芯片等等),这些东西决定了“玻璃天花板”的高度——开放同价位就是比封闭要好
歌德这种全开放的处理方式,得到一个什么好处呢?同价位耳机里,歌德的通透性是最好的,并且这种通透性的自然程度是最好的
分篇整理分割线——————————————————————————————————————————————————————————————————————————————
初烧大耳机篇——重新写高斯ESP-950
这个耳机,买的时候写了一点点兔子尾巴,写的不深。因为什么呢?这个耳机想写清楚有点难度——第一听的时间少、第二确实跟动圈不同
买了有11个月了,真正听估计三个月都不到,原因是用起来很麻烦。另外我自己也在想办法搭配,多方面试验,到今天,我觉得可以稍微下点结论了
高斯这个静电,有着比较高的地位——穷烧中间
前身是A250,是个生产了很多年的经典耳机。ESP950是升级版
950这个耳机的声场,有两个特点
第一、声场大小跟K501的大小相当,甚至超过。
第一次听950就是跟K501、HD650、225i、DT880对比听的。当时用C4直推K501,惊为天人,声场太华丽了,直观的比其他耳机上了放还要大。换了950,发现,比K501还要大一圈
感慨的不行了,真没想到静电这么牛。后来才了解到,高斯的这个静电,是个性价比产品,貌似6000的价格有些指标比万元的丝毫不差。比4000的入门静电,有明显的优势。
之后在圣诞就买了一个,4000+。今天查了一下价格,发现起步价就是6000了。
这个耳机外包装上印着,终生保修。应该说,从各个方面来看,这是静电最具性价比的入门耳机
声场很大,很直观。请注意,这个声场,丝毫没有牺牲频段的量感,因此,从这一点来讲,950比K501确实要好一些
第二、声场是无边界的。跟K701上放之后类似
分开说有点矫情。其实就一句,声场很自然——又大又无边界
从哪一点可以证明呢?以前说过,DT1350为什么可以替代塞子。
渡口开篇,DT1350可以感觉到鼓点从右边远处开始,传到左边耳朵远处结束。这个特征,小单元便携的旗舰DT1350有一些,塞子完全没有。
950这个特征特别特别明显,而且自然。比我听过的其他耳机都要自然。从右边很远开始,到左边很远结束
其实试音碟,去听咳嗽和青蛙意义不大
中频响应很足
中频响应很足,跟225i持平。动圈耳机的中频响应——225》M2》K701,其他的多数都是木木的。很明显的,天空开篇的吉他,225是一直用物理现象在震动你耳朵周边的空气
950的中频响应跟225是持平的。请注意,这是个很高的评价
低频响应不足
这里有个容易混淆的地方。多数人讲到950都会讲到,低频少一些
其实这个说法有点歧义。准确的讲,950的低频量比K701多,比M2少。但是,950的低频响应机制,跟K701差不多——掐头去尾!
听渡口,低频很多。但是听背景、响度不大的、非鼓点频段的低频,感觉很弱。这就是低频响应,只对鼓点频段有反应,其他接近中频和低频下限部分,都弱化了——这就是掐头去尾的低频响应机制
这是950能挑出来的,最大的毛病——除了使用麻烦之外
通透的同时,背景够黑
以前讲过,225是2000价位大耳机,综合硬素质数一数二的。
如果跟950比,是个什么情况?
225用了大耳机厂不屑于做方式——全开放。结果是什么?很通透,但是背景不够黑。很容易受到干扰,旁边丝毫的声音,旁边站了个人,都会影响音质。简单的试验一下,用手蒙住耳机,你会发现声音完全不能听
950也是全开放的,但是,背景够黑。我没弄清楚机制是什么,但是这是试验出来的结果。手蒙住耳机,声音有变化,但是还是好听的。
950的通透性跟225持平,甚至更高(我这么写就是说,两者能听出高下,但是不影响整体评价。非要打这种分来计算总分,就失去了重点),同时,背景黑——这个显然对透明度是很有利的
通透性、透明度、解析,这三点,是950的强项。我都不想分开写,但是不分开又怕讲不清楚。还是拿案例说事吧
上面一段说了,通透的同时背景黑。225通透在动圈里是非常好的,DT990的透明度是很好的
950是上述两者优点的结合,并且还具备了K701的背景较黑的优点。已经说了,非要分开讲,就好像是很矫情的在写枪文一样。但是事实上,950最大的优势就是硬素质高,其他频道的量感,真的很一般
950我一直觉得拿着听钢琴是最好的。两个原因——解析、残响
动圈的解析是不平均的,重点在哪个频道,那么就是哪个频道解析最强。比如说HD650和M2,高频的解析显然就不如中频。这种金字塔分布的频段,高频注定就是要做牺牲的
950的解析,单单每个频段去比,好像也没比别人高到哪去。难得的是什么?每个频段的解析很平均的高——所以这个耳机听钢琴真的有点点惊艳——钢琴确实对每个频段都要求高
再说说残响。这个也是950的强项,基于平均高解析为基础的,细腻的残响
还是拿着渡口说事。咚咚咚~~~从右边很远传到左边很远,比其他2000价位的动圈耳机明显的自然、传播的时间长,并且音节拆分的明显。这就是残响丰富,并且是高解析的丰富残响才能模拟出的,声音自然传播,一点点逐步衰减的效果
中频有厚度,低频一般般,高频还行
上面几段,主要讲的是硬素质。950就是硬素质,样样都拔尖了,所以这个耳机初听是惊艳的
频段呢?一般般。真正要类比,是225i上A1之后的高频加强版
中频很优秀。低频只能说达标吧。高频下一段会讲,这个高频其实是非常优秀的
频段没太多要讲的。只需要知道中频很优秀,跟225差不多就行了
稳定的响度
上面讲了硬素质高,中频优秀,低频很一般,高频很“优秀”
其实大家看了我写的东西,都知道的,我对高频理解的很浅。我通常评价高频好不好,就拿着耐听不耐听说事,至于说小提琴表现的如何,我是真的很少听这个东西。而高频在人声里,压根就很少出现
950讲高频,我还是从其他角度来分析。至于说小提琴表现的如何,我只能说,神秘园专辑,950表现的好
非常稳定的响度
950看了上述的分指标描述,相信大家有个直观的了解了。我给总结一下,950是225i的硬素质稍微加强版,高频加强版。950是K701的中频响应加强版,硬素质加强版。950是M2的硬素质加强版,低频阉割版
上面说的这些东西,是表现,关于950的评测都在夸这些东西。接下来要说的,是我觉得950真正值得尊敬的地方
不管是225还是K701,你们买了的,都会发现一个问题。如果用A1推,效果可能还比较稳定。如果换其他耳放,你会发现一个问题!
225,想背景丝滑,中频肯定压迫你了。K701中频虽然距离没那么近,但是背景声明显小了,如果想背景声过瘾,中高频肯定过响了
HD650大声音听没问题,但是中频密度少了
950是个什么情况呢?非常均衡,每个频段表现的都很稳定
低频的响应虽然弱了一些,但是低频量感一点都不少,直观的比225和K701都要多,并且密度是充足的
中频是强项,不多说了。厚度,响应,密度都很好
重点在高频。很多时候,高频如果想嘹亮,是要付出代价的。通常是低频少或者中频少(DT990),K701用了纯甲类耳放,变亮的同时也变刺耳了
950是背景清晰,中频过瘾,高频嘹亮且响度不大(密度和厚度的综合作用)
简单的说,950不管是硬素质还是频段,始终稳定、均衡。发力平均,哪怕是低频响应差一些,但还是有密度有量感的。最终,这个耳机表现的很稳定,很耐听,不刺耳
950可以一直维持一个中等偏大的音量,听的过瘾,并且响度很稳定
毛病不少,使用不方便我就不说了
D50做解码表现一般——不仅仅指声音。D50的LO接950,底噪明显。D50明显声音粗糙了。请注意,950是个真正的前端检测器,EX1000都没有950这么敏感
小黑条跟D50的底噪是一路货色。并且小黑条声音明显细了。
用台式解码,其实我就一个君子拿到出手。幸好,这个解码是均衡为基础,中频稍微加厚处理的调音,跟950这种类歌德声是合拍的。
换了一个超线性电源,比自带的适配器确实要好一些。感觉整个撑大了一些,但是不确定
建议,大家还是别用DIY的电源。尽管950是终生保修的。。。。。。有风险,不要轻易尝试
超线性电源,用了好的电源线之后,声音会大一些。很多人说电源线如何影响声音,我觉得能听出来的就是,声音大一些、稳一些,调音什么的真的听不出来
为了这个耳机,真的,RCA线折腾死了
买了古河的单晶铜镀银,QED的无氧铜,雅堡的铜银混编(最贵的),雅堡的单晶铜(最贵的)
最后发现,雅堡的单晶铜最合适。。。。。
950的频段分布真的挺少见的,三频都不少,但是低频响应少了。用纯银显然是最不靠谱的
古河的单晶铜镀银,屏蔽层少了。雅堡的单晶铜貌似是五芯还是六芯。每芯单独屏蔽,之后还有三层屏蔽
我感觉雅堡的这个单晶铜,最后效果最好,但是不确定
给初烧的建议——烧到这一步,可以吃药了,别放弃治疗。我把试验结果告诉你了,你如果信我,就直接按照我的试验结果买。。。。。
最后的建议
950适合什么人呢?适合不正常的人——耳朵比较敏感、内心比较骚动,缺一不可
有的人耳朵是非常耐操的,细声线、大响度可以一直用中等偏大的音量听。并且耳朵疲劳的时间少
有的人耳朵是脆弱的,比如说我,如果用其他耳机听歌(包括塞子),听的稍微久一些,歌突然按赞停,耳朵会需要的一秒适应时间。我听歌很痛苦,经常调音量,有的歌背景小了,要调大。有的人唱歌响度比较大(不是厚度。你就想想你去KTV,跟你同唱一首歌的哥们,嗓子比较大,把你的声音全盖住了。这种叫响度大,张学友的演唱会叫做有厚度),需要要声音调小
如果耳朵比较敏感脆弱,950是合适的。怎么说呢,花钱买个保护听力吧
如果你总是不满足,总想买这个耳机,那个耳机,每天在纠结。我觉得还是一步到位吧,950就是个退烧耳机。什么类型都能胜任
古典能控制住响度,人声有中频,钢琴、小提琴表现可能是最好的
不适合什么人?不适合初烧。对于初烧来说,M2比950明显靠谱些。初烧多数都是听人声的、口水歌的,M2弄古典有点控制不住,高频也暗了
但是,中低频这么带劲,有量感,有响应,硬素质高,这就够了。950按照现在的价格,可以买三个M2。。。。。
分篇整理分割线——————————————————————————————————————————————————————————————————————————————
初烧大耳机篇——重新写拜亚DT1350
之前这个耳机写了一些,从帖子反馈的来看,写的是有问题的。。。。。隔三差五,我就不得不大篇幅“澄清”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一会罗列一下
想想,还是一步到位,重新整理整理思路。不然每个人我回复一次,吃不消。。。。
典型的问题:
DT1350,与HD650、K701、DT990、225相比,谁好?这还用问吗?DT1350最差
DT1350听着很憋,很素,太骨感。这是没煲开,并且推力不够。1350这个耳机很蛋疼,推力小了不行
DT1350控制力不行,声音有问题。这是过推了。1350这个耳机很蛋疼,上了大功率台放,会出现过推的情况,跟动铁塞子上台放的结果一样
上述问题还必须加上一条,同等价格下,1350有没有性价比?1350这个耳机很贵,行货要1800块,值不值这个价格呢?答案有两个
这段文字,是重复的,本来我不想这么拖沓,但是呢,事实证明,有些真正共性的东西,我还是多念叨几遍,不然总是会有误解。也就是说,这段话,写的全部都是案例。。。经常看帖子的请跳过
拜亚的响应和歌德的响应区别在哪里?
拜亚的素质高这是公认的,歌德的素质高,很多被网上的“不懂装懂、乱给意见”的老烧们曲解了。拜亚和歌德的综合素质是持平的,拜亚个别指标更高一些,但是歌德的响应挣回去了不少
歌德的中低频响应很积极。那么,拜亚的呢?答案是,很积极。
拜亚,应该说,三频响应都积极。但是,响应这个东西,是跟随在量感后面的指标。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拜亚从来就不以量感作为诉求,尽管响应很积极,最终得到的结果是什么?
拜亚的积极,有点可有可无。这就是拜亚为什么,各个指标都高,最终,喜欢的人很少的原因
响应路线和量感路线
HD650的中低频量感,和歌德225的中低频量感区别在哪?
量感,你可以理解为振膜震动的最大幅度,可以达到的低频最大的响度。
显然,225这个是没法跟HD650比的。
但是呢,HD650是掐头去尾的量感。什么意思呢?就是说,鼓点这个频段很好,并且仅限于本身达到一定响度的背景鼓点
如果说背景的鼓点很远,很小,HD650就当它不存在了。反观225,不管响度大还是小,一直是有反应的。
如果听人声,225i的低频,显然更有环绕感——声音很立体
如果听古典,遇到大动态的时候,225就破音了
两种方式各有利弊。HD650是,没有牺牲量感为前提的,做到了控制力强
225是不追求控制力,追求人声歌,不管中频还是低频,面面俱到的立体感
说说拜亚的响应和量感
DT990是我一直黑的。但是有个事实,DT990是拜亚大耳机里,试听效果最好,出货量最大的耳机。有些耳机店就不进DT880的货,但是990卖的很好
为什么会这样?
DT990是低频响应足,量感多,声音控制力好的耳机。并且音色亮丽,声场大而且通透。
上述这个描述你就可以看出来了,听古典真的不错。不像HD650那么木木的,闷闷的。有响应,又亮丽,硬素质又高。
取舍在什么地方?硬素质、响应,低频,高频都做好了。肯定
缺点在什么地方?这个耳机我一直说的是,听人声,头几首歌是惊喜的。但是听一阵子,就觉得不耐听了。
因为什么呢?一个是我主听人声,第二个我口味有点偏重。我需要的是中频有响应,有量感,有密度。
分篇整理分割线——————————————————————————————————————————————————————————————————————————————
初烧大耳机篇——几个封闭大耳机的比较天龙D600、天龙A100、极致HIF 780、裴亚通PS500
这篇要重写。几个耳机都到手了。天龙D600价格1950日行,天龙A100价格3200港行,极致780价格900块国行,裴亚通PS500价格700美行官翻。音质的比较,D600》A100》HIF 780(或者是=,780是新机,不好评判)》PS500。要买封闭耳机的烧友,要等一等,起码三个新的封闭耳机要过一段时间才好有结论。初步的鉴定是,780比PS500要好,但是不确定
我买的是官翻。99美元,合人民币610块。1磅的快递费是180块,心急了。如果走慢渠道,快递费是75块。加在一起800块。
这个价格,应该说,完完全全的没有敌手。声音初步的听感,比拜亚的770,880,990都要更适合初烧。
素质非常的高,已经跟1500块的990和225持平了
虽然是官翻,成色非常新,完全没有划痕。不管是头梁的皮,耳罩外面的皮,皮耳罩本身,都看不出磨损,跟全新是一样的。
做工、外观、佩戴
裴亚通,或者说日韩耳机,一贯的精致
耳机体积不小,但是重量较轻。这是个在家听的耳机,带出门不太现实,体积确确实实不小
多处蒙皮,让我有点不爽。现在天气冷,倒是没所谓。等到夏天。。。。。这么多蒙皮,反正那个滋味,你自己想象一下吧
佩戴非常舒适,可能是仅次于K701的佩戴了,轻巧,牢靠,大面积的海绵蒙皮,反正很舒服——但是夏天就悲剧了
总体的感觉
我还真的挺佩服裴亚通的。。。。。
看了帖子的知道,我买了很多器材,绝大多数都在1500往上。这里,我非常佩服裴亚通——PS210和PS500——让我能够克服低廉价格的心理暗示,真正觉得是好耳机,真是很不容易的
大家看了很多评测,就会发现,通常情况下,一分钱一分货。当你旗舰买了不少,回头去听350块的PS210,听800块的PS500,你很难做到客观
这两个器材,一个塞子,一个耳机,已经好到了,完全让你忘了价格因素
裴亚通的塞子和耳机,最适合的,就是D50直推。直推这个领域里,这两个器材,听人声,真的是没什么可挑剔的,尤其考虑到价格因素的话
这里说一说PS210
这个塞子我抽空真的要重写一下!很不错很不错
毛病很多,优点也很多。合理的搭配,听人声,效果很好
缺点一,破音
裴亚通比较清楚自己能吃几碗干饭,PS210做了很极端的取舍——频响范围较窄
210把高音和低频的极限部分,全部掐掉了,这是缺点,导致的结果是什么?当遇到比较极限的,响度不小的,低频或者高频,会破音。
一个会破音的塞子,估计很多人已经怂了。
但是呢,如果不听古典,这个缺点很少会暴露。
塞子不比耳机,可以做到频响宽,又响应足。
塞子的响应,是怎么都比不上大耳机的。比如说,EX1000响应已经够足了,但是跟225去比,那就没法比。歌德自家的GR8,跟225比,那也是完全没有可比性。
多数塞子频响是宽的,响应是弱的。PS210反过来了,频响窄,响应跟EX1000持平了——有个前提,挑前端
缺点二,中频不稳定
我手上的播放器比较多,我最终得出的结论是,这个塞子只适合D50和A1耳放
D50和A1有一点是类似的——以不牺牲耳机原始素质为前提的,加强了中频厚度和响应。A1更出色,还加强了低频。这两个机器是非常纯粹的,就这么一个设计理念
这个简单的设计理念,我听了这么些器材,很难找出替代品。通常情况下,器材的素质跟中低频的量感是成反比的
比如说,HD650,在同价位明星产品里,素质最差。同理的,魔声咱就不多黑了。同理的,同价位的播放器里,HIFIMAN是素质最差的
所以,假如你是主听人声,你就别嫌弃D50和A1麻烦,这两个机器,很大程度上可以作为中频的补药——能一定程度上补救某些耳机中频不稳的问题
请再看一次上一句话,我说的是“某些耳机”。这里说的某些耳机,指的是,素质比较高的耳机或者塞子。
PS210我就给个结论性的东西,这里不多说了,回到PS500
PS500的硬素质指标
封闭耳机,声场,绕不开,是最重要的指标,是前提。为什么这么多黑魔声的?就是声场问题比较大
PS500在封闭耳机里,声场算及格的。声场大小比天龙和拜亚要差一些,但是有自己的优点
大小,及格了。重点在下一段
通透性和透明度
PS500声场其实也是假的,只是这个作假,比较适合人声
天龙A100的声场比较大,但是总感觉到一丝闷。PS500的声场比A100小一点,但是,声音非常亮丽
总结来说,就是在一个中等的声场里,把三频的声音都做的比较纤细,量感都一般,中高频都做了亮丽处理,中频的距离适中
这种做法不值得敬佩,值得敬佩的地方在于——纤细亮丽的声音,很柔和,稳定,细节清晰
很直观的,这个耳机素质很高。直观的就比天龙清晰很多
天龙的木头耳机,素质受到大下潜、多量感的低频影响,中频和高频确确实实有一点糊。因为木头的特殊性,这个糊并不让人讨厌
两者对比起来,我目前在不熟悉的阶段,更倾向于PS500。很耐听
及格偏良的响应
响应接近K701,或者稍微超出。并且是中频和低频同时达到了,K701的中频响应程度
这个已经很不错了,不能要求每个耳机都去跟225和M2比响应。多数明星耳机,能做到一个频段的响应充足就已经不错了。
PS500尽管响应没有拔尖,但是难得是发力均匀。还可以
低频有,最大幅度跟K701持平,但是响应达到了K701中频的响应程度,已经不错了。初步的感受是,超过了K701和HD650的低频,素质跟225持平或者稍差
作为封闭耳机,低频是最好做的指标。PS500显然比较克制,追求了一个合理的量感,合理的质。我认为很不错
中频和高频都是纤细,同时圆润的。做到这一点很难。当然,也挑前端
我发现,这个耳机,D50直推,感觉最好。上了A1,说不好,拿不准,感觉上有点怪。有点跟DT1350上了放,声音下降的那种感觉类似
这一点我还拿不准,如果你买了这个便宜耳机,我还是建议D50直推最好。上了放,可能一旦低频多了,中频就被掩盖了。
这个问题先放一放,等实验出结果了,我会重新修改一下
非常中庸,优点需要搭配,需要体会。不是歌德,魔声的张扬类型,也不是森海的厚重类型。中频也达不到K701的标准
裴亚通作为一个小厂,敢于做素质,不去向量感妥协,值得尊敬
初步的听感,我把声音的特点总结一下:
虽然是封闭耳机,但是声场不算小,难得可贵的是自然程度超过了天龙。能感受到做了纤细处理,所以D50直推通透性透明度都不错,真的不错。如果上了放,我自己的感觉是通透性这个指标下降了。
音色亮丽,同时不刺耳,很难得。有个形容词叫轻盈。PS500有点这个意思了。纤细声线的东西,通常很难做好,PS500做好了。我现在分析不出原理是什么,但是这个结论不会有问题
响应和量感,结合的算及格。再少,我觉得就不及格。综合低频和中频,应该说,比K701更适合初烧。
因为量感的纤细,又有一定的响应,最终耳机的解析很好,同时层次不错(声音之间的空隙感及格偏良了)
用短刺总结的话,PS500:圆润耐听,纤细有层次,量感不多但是响应还行(就是说,比拜亚的三剑客抓耳),是个直推的好耳机
是不是适合初烧?
有点拿不准。我自我感觉口味算重的,但是我发现有超过一半的人比我口味重
这个耳机显然不是重口味的耳机
但是又比K701口味稍微重一些。
我是这么看的,这个耳机,适合想直推,觉得K701不过瘾,又觉得歌德森海口味太重的人。追求素质,对量感要求不高,但是又要求比拜亚多。
在家或者在寝室想要一个封闭大耳机,不影响旁边人,又不会被旁边的声音干扰。
耳机本身可以戴着欣赏音乐,又不会太抢导致没法静心工作
反正呢,我看初烧,有点玄。多数初烧不会喜欢,退烧的多数会喜欢
最终的结果,还不确定。。。。。这跟PS210是一样的,这种中庸的耳机,可能需要半年以上的时间,才敢说,真正的理解了
分篇整理分割线——————————————————————————————————————————————————————————————————————————————
向素质致敬——重写七彩虹C4+索尼EX1000。先写EX1000
EX1000的一些误区
第一、EX1000的市场现状
先不说EX1000好不好,我们先说说EX1000的一些市场现状
大家如果买塞子,买耳机,换线,我可以给些比较全面、经过自己多线实验之后的建议。但是EX1000给不了,因为EX1000买的人少,导致升级线很难买
插针如果要开模,需要一万对的订单。IE80和IE8通用,威士顿全系通用,UE900和舒尔全系通用,AKG全系通用,所以这些升级线很好买
EX1000,如果谁下一万对订单,很难吃下来,只有真正有实力的店铺才敢下订单。从升级线的角度,你就能推断出来,EX1000是个小众产品。
小众产品,是非多,比如说M2,去查一下,大多数跟我说的都不一样——小众产品多数都是试听评测
还有一个市场现状
IE80水货1700,W4R水货2070,W4水货再便宜两百,UE900行货1650,舒尔535行货2200,水货更便宜。
EX1000,基本上就是之间,购买周期还比较长,你如果买的是日行,你会发现,有的时候要等几天。因为什么呢?你搜搜亚马逊(非中国的),经常遇到Only X left的字样
这还是市场现状——不降价。IE80之类的,基本上1700搞定了,铜涡轮1350水货。要是资金紧一点的,我都建议UE900和铜涡轮了,再紧的我建议PS210价格350含海淘运费,加上FA1,最终效果是最好的
两个市场现状决定了,这是个小众的塞子。比如说升级线,只有塞子卖出去5万条,才能很凑合的满足1万条插针的开模费用,所以EX1000的升级线很难买
两个市场现状决定了,这个塞子的评测,很多是试听评测
第二、老烧说,人声不好
这句话说的很含糊。人声不好,是哪些指标不好呢?人声不好,那古典是不是好?
这就是形容词评测。分指标不是目的,但是是重要的基础。人声好不好,暖不暖,冷不冷,柔不柔,圆不圆等等等等,都是形容词。可能你内心想表达的东西,和观众看到后的观后感,完全是两码事
人声在前面说了几个指标,当然,前提还是硬素质。硬素质达标之后,有几个重要的指标——密度,响应,厚度。就这几个指标,不用去管冷不冷,暖不暖。跟那些没有关系
密度+厚度,这就是EX1000牛逼的地方。
这里也有个争论,吵的也厉害,UE900和W4比EX1000厚。请注意,大功率下面出来的量感,有些称为厚,有些只能称为散的量感,有些速度慢的可以叫做肥。褒义、中性、贬义,对号入座
也不用争吵,用实验证明。
UE900和W4接上C4,很刺耳。EX1000很好听。请注意,前提是,都200小时之后。多动铁不太需要煲,可能50小时开声,100小时稳定。EX1000是确确实实需要200小时,还得正儿八经的用煲机碟多煲,才能打磨齿音
这个实验,如果手上没有C4,就去耳机店,上述几个器材都有。实验一下,这是网络,咱们再吵再争都没有。实验之后,自己再判断一下,哪个厚?
动铁出量感可能不太难,加功率就是了。但是这个量感,一旦遇到细声线前端,就刺耳了
实验的结果说明,EX1000是同级别里,唯一做好了中频厚度的塞子。这跟D50是类似的,都是硬素质做好了,做了中频厚度,仅此而已。就这一个理念,就可以了。A1我一直说是划时代的耳放,也就是因为,没有牺牲硬素质为前提的,做好了中频厚度,低频响应,仅此而已
厚度说完了,说密度。EX1000三频密度都很好,单独拎出去不见得最好,但是中频是最好的,同时三频都做好的,唯一的塞子
响应。EX1000低频的振幅不大,但是低频,不会感觉少,也就是因为响应。因为低频一直有,再小的音节,也做出了响应。响应也没有争议了
三个指标说完了之后,为什么说人声不好呢?很奇怪。要么是试听评测,要么是形容词评测,要么就是没仔细考虑过搭配的问题
第三、EX1000高频华丽
华丽的情况有,但是挑前端。说这个华丽之前,还是把EX1000集中的,点评一下
EX1000分指标点评
EX1000是开放结构,有两个明显的出气孔。好处是明显的,这是开放结构,那么这个塞子能达到的高度——玻璃天花板明显高于封闭塞子。原理跟大耳机是一样的。同价位,封闭耳机声音就要打八折。天龙D600打了6.6折之后,就是M2和HD650的声音——如果听人声,D600是完全不弱于前两个耳机的,但是听古典,这个事情等我实验最终结果了再说。
开放结构的最大好处有两个,一个是通透感好。第二个,功率越大,潜力越大!这一点非常重要。简单的多,上放,多动铁就过推了,而EX1000,不管是砖头还是小功率的放,效果的提升明显。如果不考虑功率问题,EX1000可以轻易的,比多动铁声音高出一块
开放结构的佩戴都很好,不管是PS210,还是EX1000
一个,没有听诊器效应。听诊器效应是什么情况呢?是声音的低频存在的时间长,传到耳朵里,然后还反复的震荡,排不出去。
原理是什么?鼓面敲一下,是咚咚咚~~~~~~,比如我经常用渡口的第一声,来黑塞子。渡口第一声,大耳机,如果响应做的好,可以从一边耳朵最远端,传到对面耳朵的最远端。塞子里只有PS210上A1可以做到。
EX1000我推测是可以的,但是没舍得实验。
开放结构的好处就是这个,听诊器效应没有。
不光是塞子的听诊器效应。只要是封闭的大耳机,比如说极致HIF 780,裴亚通PS500,听诊器效应很明显。尤其PS500的,细的尼龙线,太明显了。D600的线,外层多层包裹,加上粗度仅次于家电线,最终听诊器效应不明显。但是如果你换线了,一样明显。这说明什么?听诊器效应,跟封闭结构是并存的
EX1000不存在这个问题
第二个,负压
开放结构也不存在这个问题。这个负压,很多时候,会影响最终的自然程度。你实验一下就会发现,同样是用哥伦比亚索尼的硅胶套,UE900佩戴就难受。UE900也是做了人体工程学的,但是为什么难受?负压
密度,厚度,响应
在上一段已经讲了,这里就带一下。
请注意,这是这个价位,唯一做到了厚度的塞子。IE80是慢肥,不是厚。UE900和W4如果上了大功率,是可以把中频量感做出来,但是那更多的是过推了,搭配D50的效果最好
这三个指标做好了,人声就好了。
但是,这么做是有代价的,下面讲讲EX1000哪里不好——任何民用器材都是妥协的,我没一味的说EX1000好
一个耳机或者塞子,做到了密度,厚度,响应,那么声场就必然是小的。比如说,225,比如说M2,这是开放结构的
塞子跟开放大耳机去比,有点不自量力,我们说说封闭大耳机。
做到了响应,密度的,厚度咱们就不扯了,封闭大耳机厚度这个指标太高端。做好了响应和密度,的封闭小耳机DT1350,声场是小的。大耳机HIF 780声场是小的
新天龙D600,真正的做到了封闭大耳机里,密度,厚度,响应,速度都比较好——结果是什么?新天龙比老天龙,同级别的耳机,声场小了明显一圈
上述都是案例。透过这些案例,说明了什么?
厚度通常情况下,跟声场的大小成反比。这个原理放在播放器和台式设备里,同样通用
同级别情况下,D50声场不如C4,A1不如SOLO,君子解码不如傲立解码。前者都是有中频厚度的,后者都是走声场华丽路线的
EX1000,自己去试听,比较,我也不争了,根据我自己的实验和案例分析,EX1000的声场是小的
加上,这还是入耳塞子,更不能跟大耳机比,声场是小的
声场做不好,那么没办法,想成为明星产品,层次就必须做好了
D50前后层次一刀切。君子喜欢的人说人声有味道,不喜欢的人说中频抢了
EX1000的层次是很好的。因为什么?
因为解析非常高,三频密度足,响应足
所以说,密度是个宝。中频密度好,就已经跻身值得推荐的行列了,三频密度好,同级别里肯定是独树一帜开山立派的。
同理的还有DT1350,压耳式,折叠耳机里,我认为是最好——请注意,别再问我跟65TH 225 M2 HD650比是什么情况——不能比——塞子跟大耳机不能比——折叠耳机跟大耳机一样不能比
开放结构,三频密度好,响应好,有厚度,这是EX1000最大的特点。层次那属于水到渠成的,不用单独写
上述指标,也是潜力的最重要指标——结构,密度,厚度,响应
开放结构——能上更大的功率而不会过推。反面例子,A100上大功率极限低频会破音,这是封闭结构
厚度——可以接C4,可以接SOLO。简单的说,SOLO硬是比A1,更提升HD650。同理的,C4确确实实跟EX1000互补,同时还耐听,就是因为厚度做了缓冲、润滑、容错,如果换成UE900你试试跟C4是个什么效果
密度——这个不是说潜力的问题,密度放在任何时候都是好的。有玄乎的说法是,密度是高投入低产出。如果你龟毛,资金又没有动辄上万的预算,我建议,耳机弄歌德爱丽丝,塞子弄EX1000。这是最省的
说说结果,EX1000搭配,C4,直逼封闭大耳机!声场大,声音传播的自然程度非常高,厚度可以接受,低频响应足,高频被C4补救的也亮丽起来。
原来EX1000声场小,中频厚导致的整体亮度一般的,两个缺点,都被弥补了
不是说C4好,而是EX1000容错度好。常见的说法——EX1000不出恶声,翻译过来就是说,EX1000的声音容错度高。前端随意换,不用刻意去搭配
其他的不敢说,但是EX1000是一个,我真正试听很多次,买了之后非常满意的塞子。
题外话——音频文件检测器
这是网络,没法放同一首歌歌
如果说EX1000效果不好,首先你可以检查一下,播放器推力是不是够——这是动圈的缺点,动圈明显比动铁吃推力
第二呢,你检查一下,播放器是不是暗,糊的调音。比如说M10和603
第三呢,你检查一下音频文件。你别拿着周杰伦,SHE来试听。这两哥们,也出了母带,我很佩服,多余的我就不说了
你可以买一套无损资源。里面有老虎鱼94——2008年的历年精选,德国音响10CD咱就不多说了,我发了的,自己去下载,国外版的音乐天堂25CD
够你听一年了。拿着这些歌,自己再筛选筛选。都是好歌,但是不一定都合你胃口。再怎么筛选,也能留下个300首歌。拿着这些靠谱的歌去试听,这是题外话
分篇整理分割线——————————————————————————————————————————————————————————————————————————————
只针对龟毛玩家——君子台式解码到底比D50、C4好在什么地方?如果你是PC玩家,我更建议索尼UDA-1一体机
一直都不想写解码,两个原因
第一、我听过的解码非常有限,无非就是国产爱诗的几个,外加傲立和君子。买的很遗憾,手上就剩下了君子和小黑条。就是说,积累的少,写的东西就没有什么参考价值
第二、我一直建议初烧就拿着D50直接弄耳放,就行了,这么弄最方便
为什么现在又写了呢?我这么想
第一、我少写调音,音质,更多的我把台式解码和便携解码,差距在什么地方,把这些技术稍微普及一下。这个是没问题的,听的少就不写调音了
第二、有人感叹,M2,M1,225,很少的一部分人说有刺激感。既然被我坑了,买了这些耳机,外加上,你非常悲剧的耳朵天生敏感。
我想想还是写一写,至少龟毛耳朵玩家知道一个拯救的方向。既然是被我害了,我就把我自己实验的结果介绍一下,送佛送到西,管杀再管埋,你就再出一次血吧
第三、君子解码现在很便宜,3000块。可以说,3000君子解码+900的山寨A1,出来的效果,真的比转头播放器,好很多。
大耳机玩家,可以考虑考虑,很多烧友表示没办法弄入耳塞子,也就对便携没追求了。这么情况下,可以用一个相对合理的价格得到一个,退烧的节奏
案例——耳放需要的放大倍数
FA1的初始音量在6.5点钟方向
君子解码,接FA1,大功率口,低阻抗的几个耳机,歌德爱丽丝天龙D600极致等等,音量在九点钟方向
C4的磨机3.5口改LO口,音量在14点方向
D50的LO口,音量在13点方向
从这个案例你可能就有所感悟了,君子这个解码,是厚道的代表,用的是环牛,供电是左右声道单独线路,机器很沉重。最终,解码信号的功率很大。耳放只需要3格音量的放大,就可以应付绝大多数耳机
这个耳放还有一个现象,只要到10点钟方向,250欧姆的耳机,响度都很稳且大。说明功率储备很够,耳放的放大倍数一直控制的很低
放大倍数低,意味着失真低。意味着,大音量变化的音节,因为功率储备不够,而去声频,发尖
君子这个解码,一直是人声厚、声场不小、通透的代表,什么原因呢?你拿着砖头和便携播放器去比较,最大的区别在什么地方?
声场大小、通透性(尤其封闭耳机最明显)、声音厚度(尤其歌德最明显)
不管是随身,还是台式,都说明一个问题——功率储备很重要
君子这个解码,用料很厚道,功率储备,应该说同价位,非常足,比国产爱诗3000价位的解码也不落下风。
当国产机器和有底蕴的外国机器,用料一致,售价一致,我觉得还是买牌子货吧,至少寿命摆在那。
同理的还有D100和901,用料D100更好,寿命更长,价格更便宜。因此,很多帖子在黑D100。不黑不行啊,不黑就必须降价了
初始功率更大的好处
其实上一段已经讲过了,君子解码比D50的LO口,功率大了不是一点点。
按照砖头和便携播放器的规律来分析呢,功率大了三倍之后呢,很多东西就从容了
下面讲讲D50的LO口接耳放存在哪些问题。C4我就不说了,3.5口功率更小
D50的LO口接耳放
失真厉害了。
听外国厚嗓,大嗓门的人声,你会发现,很多大响度的人声音节,中频响度大,声音死。
就是说,这种声音是一个黑团。正常自然生活中,人声随着音调的变化,在细小音量变化中,声音是有变化的,是细腻自然的。
D50因为功率不够,细节已经顾不上了,自然会升频,走的是峰值功率,而不是额定功率。数据贴我找找,发链接出来,用测量的图表显示的是,大响度情况下,D50的输出功率是100MV,平时是25MV
就是说,额定功率满足不了特殊情况的功率储备,就会出现明显的失真。这个失真,为了获得足够的响度,会丢弃掉细节
这个失真,再经过耳放的多倍数放大,最终失真传到耳机里,细小音量的变化就完全丢失了,最终得到的就是一个黑团
越是阻抗高,就越明显
越是音量剧烈变化,就越明显
这篇就是个小普及,无非就是想对一部分,被我坑害的烧友说,你天生就是龟毛耳朵,实在不行就买个君子解码。难得的英国堆料解码
因为功率储备特别的足,耳放只需要三格音量。耳放满载是12格
因为功率储备特别足,人声哪怕是厚嗓,大嗓门,得到的声音依然是通透的。
大功率,得到一个更大的声场,那么人声厚嗓的细节变化显得更从容,你会发现这些大响度的音节是有细腻变化的
大功率,大声场,得到一个更加立体的,前后声音层次。原因简单,就是声场大了得到的水到渠成的结果
大声场,厚中频,最终声音也就不差了,跟同样调音的D50,声场不再是一刀切,中频厚的更自然
以前,君子解码是4000,现在是3000。国外合人民币要5000。如果实在觉得刺耳的,又喜欢歌德天龙的调音,可以试试这个招
最后的忠告
如果你是PC玩家,请你理智一点,还是老老实实买索尼UDA-1
一步到位,省了很多钱
否则,你要想想预算问题。
方案一、C4或者D50,加君子解码,加山寨A1,最终的价格也7000了。但是这仅仅是机器的价格,N根线是个巨大的投入
方案二、而UDA-1价格3000,声音肯定是持平甚至超出的。因为中间转换的少!!要知道,方案一有很多线要买,线差了,中间信号损失了,最终的声音肯定不如一体机!
正如我开篇所说的,索尼的一体机,可能要改变市场格局了。
分篇整理分割线——————————————————————————————————————————————————————————————————————————————
600块最值得推荐的塞子,天龙C300——双单元动圈塞子
题外话——苦逼
飞利浦X1行货2600块,海淘含运费900块。天龙C300行货1900块,海淘含运费590块。歌德225行货1600块,水货含运费1350块
这个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呢?
第一个是天朝发烧是件挺苦逼的事情。实际上海淘原价是不到三折的,运费要花120块到150块之间。塞子轻一些,但是盒子也不轻。大耳机非常重,运费肯定是达到150块的。
就是说,买的这个耳机,有一部分是运费,最终是行货不到三折的价格。不知道各位看官觉得是不是苦逼,反正我是觉得非常苦逼
第二个,上市越久的耳机,价格越稳定。该降的早降了,比如说Q701、HD650,最终售价是打了对折的
还有一些器材比较牛逼的,比如说EX1000,就一直不见打折,我每年都在等,实在是等不了才买的原价日行。还有些牌子牛逼,歌德和爱丽丝,做工佩戴我就不说了,耳机也很少,一个价位一个,最终还就是不打折
这个问题见仁见智。2000价位的大耳机,我是觉得飞利浦X1不如225,起码硬素质整体素质,225的解析、通透、响应、密度是标杆,无法被超越。单独拎出来也是第一,综合起来还是第一
就是说,明星产品一直不打折,肯定是有道理的。说225不好,仅仅是因为不能接受这种,强迫式的,引起注意力的,人声表现,仅此而已。
调音不多说,硬素质,肯定225综合排在第一阶梯,有几个单项肯定是第一。(这个价位DT990可能是硬素质综合最高的,但是225也就是差了一线,并不明显)
音质之外的一些东西,很难伺候
入耳塞子,佩戴难用排名,这个塞子排第一第二问题不大
塞子很大,跟手机蓝牙耳机的大小相当,并且非绕耳的佩戴方式。塞子越大,那么越不容易固定住,这么大的塞子非绕耳很容易松,走在路上稍微活动,左右两边声音就不一样大了
塞子的硅胶套比较短,塞子出声口非常非常短,两者叠加会发现,塞子入耳很浅,这种方式声音好坏不提,塞子进一步难以古典
自带的鲨鱼鳍古典方式,有点不好的地方,不是固定位置的。还是同样的问题,本身塞子跟硅胶套之间衔接的部分特别少,这个衔接部分再加入一个鲨鱼鳍。。。。鲨鱼鳍因为是非固定的,左右两边耳朵调整好之后,稍微一动,不管是硅胶套还是鲨鱼鳍都会挪动,对于我的耳朵来说,马上就听出左右声音不一样,调整不好。
解决方案——歌德GR8较长圆柱硅胶套,稍微古典了一些,但是不能活动厉害,还是会掉
这个问题,近似解决了。但是出门显然是不行的,依然松动,加上塞子也确实太大了一些,有点另类。当然,为了获得好的声场,腔体越大就越从容,从声音角度来说,这么大是要表扬的
目前来看,搭配C4非常好。不光是这个塞子,只要是封闭低频多的耳机、塞子,搭配C4和SOLO总是好的。IE80、HD650、天龙A100、天龙C300、天龙D600
其他前端,因为声音没有完全煲开,不好下结论。C4是确实效果可以
适合歌的类型有限
D600我就说过,声音暗到一定程度了。C300刺激性比D600稍微多一些(C300比IE80稍微刺激一点点,比FX700稍微好一些。这几个塞子都是刺激性非常小的塞子)
C300因为是塞子,虽然没有D600那么暗,但是D600是大耳机占了便宜。
D600是可以胜任多种歌类型的,都表现的不差,最佳的还是人声、不复杂的纯音乐、古典都可以,小提琴一般般,钢琴一般般
反观,C300听小提琴一丁点感觉都没有,钢琴也比较差。人声,尤其欧美的表现可以。其他的类型有待进一步熟悉,现在还说不好
天龙的声场
天龙的声场很值得讲一讲。可能你看了还是迷糊,但是我已经尽力了——我在讲指标,不是形容词。形容词我更讲不好。但是我知道这个问题肯定很多人会问我,我等着要大量回复了
声场其实是几个指标的综合叙述,声场不等于大小。
很多时候,一讲声场,就默认去讲大小。所以我一直把大小、通透分开来讲
A100、D5000的声场是非常明显的老天龙声场,C300很让人惊奇,塞子做出了天龙的老声场。D600,单独讲声场这个指标,是比不上A100和D5000的,风格变了
老的天龙声场
老的天龙声场大小很大。通透性,仅仅能察觉到一丝闷。
用形容词来说,就是媲美全声场较大的开放结构大耳机。这句话比较绕,没看懂可以单独问我
就是说,老天龙的声场,比开放结构的明星大耳机稍微差一线。
这句话的隐藏含义是什么呢?老天龙木头耳机,声场远远高出其他封闭耳机
继续讲老天龙的优点,细腻的细小背景声音,细腻的低频中频
这个细腻,是完全依托于上一段的两个指标——大声场、一丝闷的通透性(这是封闭耳机很高的境界,在这里是褒义词。如果封闭耳机为了做到不闷,我见过的只有削减量感,没其他途径)
通常情况下,低频多的耳机,我们都注意到,响应是弱的。为了达到幅度,不得不降低速度。为了声音得到足够的幅度,抓大放小。典型的就是HD650、IE80
还有一种情况,是我最认可的低频。爱丽丝M2。
M2的低频跟HD650完全是两个方向。M2的幅度比不上HD650,控制力不如HD650,但是响应和密度超过了HD650
所以M2虽然幅度不大,但是低频量感等同于HD650,因为M2的低频细节多,每个细小的低频音量都在震动空气——随便找个伴奏鼓点离得远的流行歌就能试出来,M2会比HD650现场感强很多——请注意,越是制作普通的流行歌越明显——不要天天用那几首试音碟来听歌
老天龙木头耳机的低频,介于M2和HD650之间。幅度比HD650更大,速度比HD650更慢,但是呢,因为是封闭结构,细节停留时间长,最终会觉得细节的响应比HD650好一些
也可能是一种错觉,其实老天龙的响应一般,但是因为停留时间长,变相的觉得细节比HD650丰富,但是肯定达不到M2的水准
这么评价老天龙木头耳机的低频,应该是客观的。
这个低频,其实很难做到。原因在这一段开头就讲了——大声场、一丝闷的通透性
因为天龙老木头耳机,做到了封闭耳机里最大的声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铂典耳机是杂牌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