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制品与蔬菜水果一起冷冻分离屏有风险有什么风险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食品行业知识资料网站
┆┆┆┆┆┆┆┆┆┆┆┆┆┆
&站点位置:
& 正文 【设置字号:
不同食物在冰箱放置的位置不同
时间: 13:12:00 来源:-
你是不是习惯性地把从超市买回来的东西一股脑儿地塞进冰箱,以为就此放进了保险箱,只等随取随吃冰箱食物存放的是有讲究的,不同食物放在什么位置,怎么放,放多久,都要注意的。下面,小编就与你分享一张冰箱储物分布图,看看你是否放对食物了。&
巴氏消毒牛奶:冷藏室门架
建议在48小时之内喝完,如果已经打开,最好是当天就喝完。
沙拉酱、番茄酱、果酱、芝麻酱:冷藏室门架
开罐后一定要拧紧,最好在3个月内吃完。
果汁:冷藏室门架
打开后一定要放入冰箱冷藏,48小时内喝完。
酸奶:冷藏室上层靠近门处
避免温度过低。要想最大限度地保持益生菌的活性,最好在10天之内喝完。
熟肉制品:冷藏室上层
没有打开真空包装的肉食要在保质期内吃掉。一旦打开包装,一定要在3天~5天内吃完,而且要用保鲜袋包好。吃之前最好先加热杀菌。
剩菜:冷藏室上层靠近后壁
等菜放凉,用保鲜膜包好后再放入冰箱,可以保存1天~2天,吃之前一定要彻底加热,比如让菜沸腾3分钟。
水果、绿叶蔬菜:冷藏室下层靠门处或者零度保鲜层
要想水果和蔬菜保持水灵灵的状态,最好包一层牛皮纸,能防止水分流失,但不要存放超过3天。为了防止交叉污染,建议先把附着在表面的泥土清理掉。
虾皮、虾仁等海鲜干品:冷藏室下层
一定要用保鲜袋密封好再放进冰箱。因为它们放在室温下非常容易吸潮变质,而且易产生致癌的亚硝胺。
黄油、奶酪:冷藏室下层
一定要密封好,储存不要超过一个月。
鸡蛋:冷藏室下层
不要直接放在冰箱蛋架上,因为鸡蛋表面很脏,容易发生交叉污染,最好用保鲜袋装好后再放进冰箱,储存不要超过2个星期。
豆制品:冷藏室下层靠近后壁
豆制品比肉制品更加容易发生微生物大量繁衍的情况,最好能放在冰箱冷藏室下层深处靠近内壁的地方,因为这里温度最低,而且最好先用保鲜盒装好再放入冰箱。
特别提醒:
素菜再次加热后营养成分损失严重,建议一次吃完;凉菜经过冰箱储存后也要加热杀菌后再吃。
让你远离肥胖的冰箱储物法
来自美国康奈尔大学的专家建议,把蔬菜、水果、牛奶等健康的食物放在冰箱的最外侧,并且与视线保持平行。因为当你站在冰箱前寻找零食或晚餐时,最有可能去拿第一眼看到的。把奶油蛋糕、饮料、冰淇淋等高脂肪、高热量的食品放到冰箱的里侧或者冰箱下层,远离视线,从而有利于减少肥胖、高血糖等疾病的发生。
注意,这些食物不适合放冰箱
芒果、香蕉等热带水果放进冰箱反而会加速其变质,比如出现黑斑等,一般室温保存即可,但注意要放在阴凉通风处。
蜂蜜放入冰箱会促使它结晶析出葡萄糖,虽然不影响蜂蜜的营养价值,也没有变质,但是会影响到口感。
茶叶、奶粉、咖啡这类干制品放入冰箱,如果没有密封严实,冰箱中的潮气和其他味道反而会趁隙而入,不仅味道变差,还容易发霉。
巧克力放入冰箱后会发现表面长满白霜,这其实是脂肪发生了结晶,导致巧克力口感变得粗糙。
黄瓜、青椒 黄瓜的最佳储存温度为10℃~12℃,放入冰箱反而会变黑、变软。
火腿放在阴凉通风处保存即可,放进冰箱容易出现哈喇味。
馒头、花卷、面包
放入冷藏室会影响口感,变干、变硬,如果要存藏3天以上,最好用保鲜袋装好,放入冷冻室,吃的时候取出来用微波炉解冻1分钟~2分钟即可,能最大限度地保持新鲜柔软的口感。
按一次能吃完的量用保鲜袋分别装好,解冻后不要二次冷冻。想要保持肉的鲜嫩多汁,可以把肉切成3厘米厚的片,平铺冷冻。最好在3个月之内吃完。
如果已经解冻,就不要再次放入冰箱。
特别提醒:
解冻时最好提前一天放入冰箱冷藏室下层的保鲜盒内,不要在室温解冻,更不要在凉水或热水中浸泡,这样容易滋生细菌。
冰箱使用守则
不要频繁开关冰箱,这样容易带入细菌。
食物不要放得过满,留有一定空隙才有利于冷空气的对流。
食物要用保鲜袋或保鲜盒装好,生熟分开,煮熟的食物放在上层,生鲜食品放在下层,防止交叉污染。
冷藏室6℃,冷冻室-16℃,这样设定温度保鲜又环保。
最天然的冰箱除味剂
柠檬皮或者橙子皮,建议每两天更换一次。
泡过的茶叶,建议每天更换。
咖啡渣,建议每4天更换一次。
相关搜索:
责任编辑:Techoo-5
文章相关:
提意见或评论
&热门图片新闻
孕早期孕吐难忍 孕妈妈如何缓解孕吐症状
释迦营养高好处多 释迦可以怎么吃?
秋季泡温泉的好处与注意事项
高血脂患者要少吃或者不吃月饼
糖尿病人过中秋 吃月饼要注意哪些问题?
&更多关于本文的相关文章
相关专题栏目
食品行业相关
中国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 &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热线(TEL.):63
中国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奥体阳光天地G2-1132 邮编:350028食品安全风险解析:关于“保质期”的科学解读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闻内容页面
食品安全风险解析:关于“保质期”的科学解读
  什么是食品的保质期?不同国家对食品保质期有何不同的要求?过了保质期的食品如何处理?日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2015年第13期《食品安全风险解析》,组织有关专家解读食品的“保质期”。  一、什么是食品保质期  根据《食品安全法》和有关标准规定,食品保质期是指食品在标明的贮存条件下保持品质的期限。保质期由厂家根据生产的食品特性、加速实验或测试结果进行确定,相当于企业针对产品对消费者给出的承诺——在此期限内,食品的风味、口感、安全性各方面都有保证,可以放心食用。  保质期由两个元素构成,一为贮存条件,二为期限,二者紧密相关,不可分割。贮存条件必须在食品标签中标注,通常包括:常温、避光保存、冷藏保存、冷冻保存等。如果产品存放条件不符合规定,食品的保质期很可能会缩短,甚至丧失安全性保障。  二、各国对食品保质期的规定  日本对食品的保质期规定非常严格,分“消费期限”和“赏味期限”。前者多用于容易腐烂的食品(如生鲜食品)上,表示在未开封的情况下,能够安全食用的期限;后者多用于品质不容易变坏的加工食品(冷藏或是常温下可以保存的食品),是能保证食品品质、味道的期限。  欧盟规定,保质期分为“在此前食用”和“最好在……之前食用”。前者通常是针对一些易变质食品,是指在保质期之后食用有可能威胁健康;后者则针对其他食品,指在保质期之后食用口感和味道可能会受影响。  美国食品包装上的日期分四种,一般会根据食物的性质来标明。第一种是食品外包装箱上都必须标明“销售截止日期”,指商场只能在这个日期之前销售这些食品。但并不是说过了这个日期就不能吃了,它会给消费者购买后的食用、贮存留有余地。第二种称为“最佳口味期”,是指食品味道或者质量的最佳时间。第三种是“食用期”,即食物的最后食用日期。一般这个日期是最长的,超过这个日期就必须销毁了。第四种,食物还要标明“封箱包装日期”,以便出现问题进行追究。  三、各类食品的保质期  一般来说,易腐败、易氧化的食品对保质期的要求更高,水分活度比较高、蛋白质、脂肪含量比较高的食品过了保质期更容易出现质量隐患,但不一定会产生危害,需要检验才能确定。而由于微生物、氧化或金属离子等超标或脂肪酸败引起的变质食品食用后可能会对人体产生危害。肉制品、食用油和鸡蛋这三类食品尤其应注意保质期。  肉制品营养丰富,在长期保存过程中,肉中的细菌会利用肉品充足的营养和水分增殖,分解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等,导致肉品腐败变质,同时存在致病菌增殖的安全隐患。有些细菌本身还会产生外毒素和内毒素,可能会危及人体健康。除了细菌增殖导致疾病外,蛋白质自身的腐败也会致病,如可产生胺类、吲哚、硫醇、硫化氢等小分子物质,可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过期的食用油,通常会出现油脂酸败现象,在酸败过程中会产生其他的有毒物质,比如过氧化物。油脂酸败后,加热时烟大、呛人,其中含分解物环氧丙醛等,食用后易中毒,使患者出现急性呼吸、循环功能衰竭现象。  普通鸡蛋的保质期有限,如果存放时间过久,蛋清中本来存在的杀菌素逐渐消亡,各种微生物逐渐侵入鸡蛋内生长繁殖,最后使蛋内成分完全腐败、变成流质。经过这一过程后,鸡蛋中除残存的蛋白质、脂肪外,还可能产生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致病菌。变质的鸡蛋,就算经过煮熟、油炸也不能食用。  四、过了保质期的食品绝不可以再销售  过了保质期的食品不能再销售,必须下架。但是过了保质期的食品不等同于有害食品;有些食品发生的主要变化是感官品质的变差,仍可以继续食用,比如:某些果汁、饮料以及一些脂肪含量不高的干粮谷物制品等;也可能产品品质的影响不是很大,只是过了最佳品质期限,可以降级作饲料等。而有些食品过了保质期后可能会导致安全隐患,如微生物超标、重金属超标、过氧化值超标,如一些冷藏的食品、金属罐装的食品、油炸食品等。  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回收后,一般采取两种形式处理:一是焚烧销毁或当做垃圾抛弃;二是加工成饲料,用作肥料等循环利用。  因此,专家建议要以科学的风险评估为前提,为食品制定合理的保质期限,企业制定产品保质期应依靠专业机构的技术支持,通过检测验证食品在标注的保质期内能否满足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同时重点关注销售环节是否满足了食品贮存条件的要求,综合考虑生产和销售环节的要求,为食品制定科学合理的保质期限。加强对过保质期食品的处理,严格执行回收销毁等有关规定。同时,也建议广大消费者养成购买食品看标签标注保质期的习惯,不要购买和食用过了保质期的食品。
【相关链接】东港科学技术协会|东港科协|东港区科协|日照东港科协
&&欢迎光临日照市东港区科技协会网站
站内搜索:
& 按:这个环保知识系列问答是由方舟子组织程鹗、太蔟、碧声、柯南等人,根据较专业的文献资料编写的。该问答涉及吃、穿、住、行等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也涉及到部分与食品安全有关的问答。
(一)――食品添加剂等
问:除了“苏丹红”,食品中还有其他色素对人体有害吗?
  答:“苏丹红”是一种毒性较大的化工染料,并未被批准做为在食品中使用。允许在食品中使用的色素称为食用色素。食用色素本身并无营养价值,也不能增加食物的味道、口感,只是用以给食品染色,让它显得艳丽好看,以吸引消费者购买。食用色素普遍用于饮料、雪糕、糖果、糕点、蜜饯、果冻、果酱、调料、火腿、罐头等食品。食用色素包括天然色素和合成色素。天然色素是从植物、动物、微生物中提取的色素,稳定性差,容易退色,价格较高,使用得不多。使用较多的是合成色素。中国允许在食品中使用的合成色素较常见的有胭脂红、苋菜红、赤藓红、诱惑红、日落黄、柠檬黄、靛蓝、亮蓝等。
  合成色素大多是以煤焦油为原料制成的偶氮类染料,即使被允许当作食用色素使用,也未必就对人体无害。其中有的经动物实验发现可能是致癌物(包括胭脂红、苋菜红、赤藓红、诱惑红、日落黄),有的能加重哮喘患者的病情,有的能导致过敏,有的能引起儿童的活动过度。这些合成色素在一些国家被禁用,例如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禁止使用胭脂红、苋菜红、赤藓红,挪威则禁止使用上述所有合成色素。由于日落黄、喹啉黄、酸性红、诱惑红、柠檬黄、胭脂红这六种色素被发现能导致儿童活动过度,英国食品标准局(FSA)在2008年4月建议食品企业到2009年时自愿停止使用这些色素。
  由于色素对人体没有任何益处,反而可能有害,应该尽量避免食用含色素的食品,特别要注意那些色泽艳丽的食品,它们往往意味着色素超标。 
  问:糖精、蔗糖素等人造甜味剂是否对人体有害?
  答:糖精是邻苯甲酰磺酰亚胺的俗称,市场销售的商品糖精是其钠盐,即糖精钠。糖精是第一种人造甜味剂,甜味是蔗糖的大约300倍,但味道不如蔗糖,没有营养价值,不含热量,比蔗糖便宜很多,被普遍用于饮料、食品和牙膏等。1977年,动物实验表明老鼠摄入大量的糖精后能诱发膀胱癌,因此在这一年加拿大禁用糖精,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也提议禁用糖精,但遭到美国国会反对,通过一项议案延缓禁用,改为给含糖精的食品标明糖精可能致癌的警告。此后对糖精做了更多研究,有的发现能诱发老鼠得癌症,有的则没能发现。研究也表明在正常剂量时糖精并不能增加人类得癌症的风险。因此在1991年FDA正式撤销禁用糖精的提议。2000年美国国家环境健康科学研究所建议将糖精从人类致癌物名单中去掉,美国国会在这一年也通过决定不再要求标明糖精可能致癌的警告。世界卫生组织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认为有足够的证据表明糖精钠能使实验动物诱发癌症,但是其诱发癌症的机理不适用于人类,无足够证据表明糖精钠做为甜味剂使用时是人类致癌物,因此不把糖精钠列为人类致癌物。
  蔗糖素是一种新型的人造甜味剂(1991年首先在加拿大进入市场),是由蔗糖转化而来的,甜味是蔗糖的大约600倍,味道与蔗糖相似,但不含热量。FDA在1998年批准蔗糖素上市之前,参照了110多项实验数据,未能发现它具有诱发癌症、生殖系统和神经系统等方面的毒性,因此认为它对人类是安全的。2006年有报道称蔗糖素能诱发偏头痛。
  另外一种常用的人造甜味剂是阿斯巴甜(甜味素),参见“低热量可乐中使用的代糖是否会损害健康?”。
  问:低热量可乐中使用的代糖是否会损害健康?
  答:美国可口可乐公司生产的低热量可乐基本上都含有代糖――阿斯巴甜(甜味素)。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在1983年批准阿斯巴甜用于碳酸饮料,1993年批准可用于其他饮料、甜食和糕点,1996年批准可用于所有食物。欧盟、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也都批准阿斯巴甜的使用。FDA对阿斯巴甜的每日允许摄取量设定为每公斤体重50毫克。由于阿斯巴甜经过消化后可降解成苯丙氨酸,而苯丙酮酸尿症(一种罕见的遗传病)患者不能吃苯丙氨酸,所以FDA要求含阿斯巴甜的食物必须标明“含有苯丙氨酸”。
  阿斯巴甜的使用从一开始就有争议,这些争议到现在也没有消除。有一些动物实验表明服用阿斯巴甜能够增加白血病、淋巴癌的发病率,但FDA认为这些实验的设计、处理、解释各方面都存在缺陷。其他的研究表明阿斯巴糖无害,例如2006年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发布的对47万多人的研究结果表明,阿斯巴甜的使用与白血病、淋巴癌和脑瘤的发病率不存在显著相关性。
  从原理上看食品中的阿斯巴甜能对身体造成危害的可能性很小。阿斯巴甜在消化道内被分解成苯丙氨酸、天门冬氨酸和甲醇。其中苯丙氨酸、天门冬氨酸是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肉、鸡蛋等食品里头都有,而且其含量要比阿斯巴甜高得多,只要不是苯丙酮酸尿症患者,就无须担心。至于甲醇以及由此生成的甲醛,到一定的量是有可能对人体造成危害的,但是由阿斯巴甜摄入的甲醇、甲醛的含量极少,还比不上水果、酒中里头含有的甲醇、甲醛,而且人体代谢过程中也会产生甲醇、甲醛,微量的甲醇、甲醛人体对付得了。如果不是大量地摄入阿斯巴甜,没有必要担心。一瓶易拉罐低热量可乐大约含180毫克阿斯巴甜,对一个体重50公斤的人来说,要一天喝14瓶才会达到FDA的限量。
  问:含防腐剂的食品会有害健康吗?
  答:对于需要长久保存的食品,使用防腐剂是有必要的。防腐剂可以抑制微生物的活动,防止食物腐败变质,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如果不使用防腐剂,食物一旦腐败变质,微生物产生的毒素反而可能对身体健康造成更大的危害。常用的食品防腐剂包括亚硝酸钠、苯甲酸、山梨酸等。
  亚硝酸钠一般用作肉制品和鱼制品的防腐剂和护色剂,能抑制肉毒杆菌的生长,以免肉毒杆菌毒素中毒。但是亚硝酸钠有一定的毒性,大鼠口服亚硝酸钠,半致死量大约为每千克体重180毫克(半致死量是毒理学常用指标,指能导致一半的实验对象死亡的量,越低则毒性越强。食盐的半致死量是3600毫克/千克)。在酸性和受热的条件下,亚硝酸钠能与肉中的氨基酸反应产生致癌物亚硝酸胺。
  苯甲酸又称安息香酸,最初是从安息香树分泌的香脂提取的。它在酸性条件下能抑制霉菌、酵母菌和某些细菌的生长,它及其盐广泛用于酸性食品和饮料的防腐。苯甲酸以游离态或盐和酯等形式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许多植物(特别是浆果)、动物都有,因此苯甲酸在天然食物中也存在。苯甲酸的毒性较低,大鼠半致死量大约为1700毫克/千克。饮料中的苯甲酸能与维生素C反应产生致癌物苯,特别是在受热和光照的条件下更容易反应。苯甲酸能导致儿童活动过度。
  山梨酸又称花楸酸,最初是从欧洲花楸的浆果提取的。它能抑制霉菌、酵母菌等多种真菌和某些细菌的生长,它及其钾盐可广泛用于做食品防腐剂,防腐效果比苯甲酸强。山梨酸的毒性很低,大鼠半致死量为7360毫克/千克。山梨酸是一种不饱和脂肪酸,在人体里迅速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目前未发现山梨酸有不良反应的报道。山梨酸比苯甲酸的毒性低、防腐效果好,可取代苯甲酸,但是因为山梨酸较贵,国内企业为了降低成本仍然在普遍使用苯甲酸。
  问:味精是否会损害健康?
  答:味精是谷氨酸钠的俗称。谷氨酸是构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之一,广泛存在于食物中。谷氨酸结合在蛋白质中时是没有味道的,但是游离的谷氨酸能刺激舌蕾上的氨基酸受体,从而让我们感到了鲜味。酱油、西红柿、葡萄汁、鸡汤等食物之所以让人觉得鲜美,就是因为含有游离的谷氨酸。调味用的味精是用淀粉、蔗糖等原料发酵生产的。
  1968年4月,有人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报告说在吃了放味精的中餐后一段时间内会感到颈部麻木,由此引起了人们对味精是否会有害健康的关注。1986年,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发布的报告认定味精对一般公众不存在危险,但是对某些人可能会有短时间的反应。1987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组成的联合委员会将味精归为最安全的食品成分。1991年,欧洲共同体食物科学委员会也将味精归为最安全的食物成分,不限制可接受的日摄入量。
<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4 FONT-FAMILY: 仿宋_GB年,日本研究人员报告说,大鼠摄入大量的谷氨酸钠(在食物中加10~20%的纯谷氨酸钠)会导致眼睛玻璃体中谷氨酸含量增加和视网膜细胞的病变,但是所用的谷氨酸钠量是平常人们烹饪所用的量的十倍以上。动物实验表明,摄入味精能促使实验动物摄入更多食物,间接地导致肥胖。2008年,中美研究人员发布对752名中国农民的调查结果,发现摄入味精最多的人肥胖的几率是不吃味精的人的近3倍。
问:鸡精是不是一种天然的调味品?
  答:由于许多人担心味精对健康有害,都改用了鸡精调味,以为鸡精是一种从鸡肉提取出来的天然调味品,所以更健康。其实鸡精的成分与味精基本相同。味精是谷氨酸钠的俗称,而鸡精的成分90%以上就是谷氨酸钠,剩下的不到10%含有助鲜剂、食盐、糖、鸡肉粉、辛香料、鸡味香精等。其中鸡肉粉是从鸡中提取出的汁液加工而成的,比味精贵很多,因此鸡肉粉在鸡精中的含量非常少,有的鸡精甚至根本不含鸡肉粉,而完全用人工合成的鸡味香精取代,比如一种化学名称为双(2-甲基-3-呋喃基)二硫醚的肉香化合物就经常被用来勾兑出鸡肉味。
  味精是用淀粉、蔗糖等原料发酵生产的,其实才是“天然的调味品”,不像鸡精含有人工合成的成分。目前并无证据表明味精对一般人的健康会有危害,反之,如果味精有害的话,那么以味精为主要成分的鸡精也会是有害的。由于鸡精是一种复合调味剂,成分比味精更复杂,多了许多其他成分,对健康的风险反而更大一些。
  问:“奶精”是用牛奶制造的吗?它对身体有没有什么危害?
  答:市场上出售的奶茶(例如“珍珠奶茶”)为了降低成本,大部分并不是用鲜牛奶和奶粉制作的,其实是用“奶精”勾兑出奶香味,配上糖精或甜味剂、色素、果粉、“珍珠”(即木薯粉),再加上冰块和水,摇匀就成了奶茶。这种“奶精”和喝咖啡加的“咖啡伴侣”是同一类产品。奶精虽然有一个“奶”字,其实和牛奶无关。它又称植脂末、粉末油脂、脂肪粉,是以精炼氢化植物油和多种食品辅料为原料制造的,主要成分包括氢化植物油、糊精(淀粉水解物)、酪蛋白酸钠、奶油香精、乳化剂、抗结剂等。其中氢化植物油含量达20~75%。
  普通植物油属于不饱和脂肪酸,对人体有益,但是不稳定,不容易保存。为了便于保存,将普通植物油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给多不饱和脂肪酸加上氢原子,就变成了氢化植物油,比较稳定,可以延长保质期。但是这样获得的氢化植物油属于反式脂肪酸,反式脂肪酸的性质类似于饱和脂肪酸,但是对健康的危害比饱和脂肪酸还大,其主要危害是能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几率,据估计美国每年有3~10万人由于食用反式脂肪酸而得心脏病死亡。反式脂肪酸还可能增加患癌症、老年痴呆、糖尿病、肝功能损害、肥胖、不育等风险。通常认为反式脂肪酸摄入量一日不应超过2克,但是一杯奶茶所含的反式脂肪酸一般会超过这个量。饼干、糕点、炸薯条、炸鸡块等快餐食品、烘烤食品也都含有反式脂肪酸。
  问:喝了注射过生长激素的牛产下的牛奶会不会对身体健康有害?
  答:所有的牛都会天然产生牛生长激素,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各个器官、组织的生长发育,特别是,生长激素能刺激另一种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简称IGF-1)的生产,后者能刺激乳腺,对牛奶的生产至关重要。因此,如果给牛注射牛生长激素,就能提高牛奶的产量。天然的牛生长激素过于昂贵,养牛场使用的是通过基因工程方法生长的重组牛生长激素,其成分、性质与天然的牛生长激素没有区别。1994年,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批准用注射重组牛生长激素的方法来提供牛奶产量。
  牛奶中含有微量的牛生长激素,注射过重组牛生长激素的奶牛产下的牛奶,其生长激素的含量并未明显增加。生长激素不能耐热,用巴氏消毒灭菌后牛奶中90%的生长激素会失去活性。生长激素是一种蛋白质,口服它将会在消化道内被消化掉,难以完整地进入体内,因此必须通过注射才能发挥作用,口服无效。而且,牛生长激素和人生长激素有很大的区别,即使牛生长激素进入人体,也不会发挥生长激素的作用。由于以上这些原因,可以认定牛奶中的生长激素不会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
  牛奶中也含有微量的IGF-1,注射重组牛生长激素的奶牛产下的牛奶中IGF-1的含量增加了数倍。用巴氏消毒灭菌不能使IGF-1失活。牛IGF-1与人IGF-1的组成完全相同,由于有研究表明人体血液中IGF-1含量增加会诱发多种癌症,因此有人担心喝牛奶会增加患癌症的风险。其实,在人的胃肠分泌物中已含有人体分泌的IGF-1,而且量比牛奶中的IGF-1高得多。1.5升牛奶中的IGF-1含量,还不到人体每天分泌的胃肠分泌物中的IGF-1的2%,还不到人体每天自己生产的IGF-1总量的0.1%。因此即便每天喝1.5升牛奶,即便牛奶中的IGF-1都被完整地吸收进了体内,对人体的影响也微乎其微。何况,IGF-1也是一种蛋白质,在通常情况下会在消化道内被消化掉,难以完整地进入人体。
  因此,牛奶中的生长激素和微量的IGF-1对人体健康没有危害,而是会和牛奶中的其他蛋白质一样被消化掉。
  问:含“瘦肉精”的猪肉会不会对人体有害?
  答:“瘦肉精”是盐酸克伦特罗的俗称。盐酸克伦特罗原是一种平喘药,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和喘息型支气管炎。盐酸克伦特罗如果作为饲料添加剂,猪食用后在代谢过程中会促进蛋白质合成,加速脂肪的转化和分解,提高了猪肉的瘦肉率,因此被称为“瘦肉精”。但是要在饲料中大量使用(是人用药剂量的10倍以上)才能达到提高瘦肉率的效果。由于剂量大、使用的时间长、代谢慢,“瘦肉精”在猪体内的残留量很大,而且由于“瘦肉精”性质稳定,要加热至172℃才会分解,所以一般的家庭烹调无法破坏它的毒性,人食用会中毒,出现头晕、恶心、手脚颤抖、心悸及心律不齐,甚至心脏骤停致昏迷死亡。因此世界没有任何正规机构批准克伦特罗作为饲料添加剂。但是国内一些养猪户为了使猪肉不长肥膘,违法在饲料中添加“瘦肉精”。近年来国内多次发生“瘦肉精”猪肉引起的中毒事件。例如在2006年9月,上海有300多人因食用“瘦肉精”猪肉和内脏而中毒。2008年10月,广州发生三起共5人因食用含“瘦肉精”猪内脏引起的中毒病例,11月浙江嘉兴一企业有70人因吃含“瘦肉精”的红烧肉而中毒。
  近年来,一种叫做“盐酸莱克多巴胺”的药物正在成为“瘦肉精”的合法替代品。和“瘦肉精”不同,莱克多巴胺的剂量很小,每吨饲料中添加4.5~18克莱克多巴胺就能显著增加猪肉的瘦肉率。而且莱克多巴胺在猪体内的代谢很快(喂养7天后97%的莱克多巴胺已从尿、粪中排出),残留量低,对人类的毒性也非常低(在每公斤体重的摄入量不超过67微克时,未观察到对人体有不良影响)。1999年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批准盐酸莱克多巴胺做为饲料添加剂使用,在猪肉中的残余量不可超过50ppb(1ppb=10亿分之一)。目前在20几个国家允许使用盐酸莱克多巴胺,但在中国等其他国家被禁止使用。世界卫生组织建议莱克多巴胺在猪肉中的残余量不可超过40ppb。
&  问:食物中添加“蛋白精”有没有什么营养价值?有没有什么害处?
  答:“蛋白精”并非合法的食品添加剂,而是不法商人用来冒充蛋白质的化工原料或其废料,并无任何营养价值。它是利用了国家标准的漏洞:根据国家标准,在测定食物中的蛋白质含量时采用的是凯氏定氮法,这种方法通过灼烧样品释放其中的氮元素,测出氮的含量,再换算成蛋白质含量(因为在正常情况下,食物的主要成分中只有蛋白质含有氮)。因此那些含氮量高的有机物就可以骗过检测以冒充蛋白质,添加在本来应该含有较高蛋白含量的食品(例如奶制品、大豆制品)和饲料中。用得最多的“蛋白精”是化工原料三聚氰胺。三聚氰胺含有66.6%的氮,如果把它偷加到食品、饲料中,在用凯式定氮法检测蛋白质含量时,就会把三聚氰胺中的氮含量也换算成了蛋白质含量,这样就虚报了蛋白质含量。
  三聚氰胺进入体内后不能被代谢,而是从尿液中原样排出,但是,动物实验表明,长期喂食三聚氰胺能出现以三聚氰胺为主要成分的肾结石、膀胱结石,并诱发膀胱癌。2007年,从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宠物食品导致许多宠物肾衰竭死亡,调查表明可能是因为宠物食品中混入了三聚氰胺导致的。2008年中国发生“三鹿配方奶粉”导致数名婴儿因肾结石死亡的事件,其罪魁祸首也是三聚氰胺。
  三聚氰胺做为化工原料,广泛用于生产树脂、塑料、涂料,能从聚合物中微量地游离出来,因此食品在生产、包装过程中有可能从环境中受到三聚氰胺的轻微污染。据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评估,除婴儿奶粉外,人体每天摄入低于百万分之2.5的微量三聚氰胺,不会危害健康。当然,这并非意味着容许食物蓄意掺假。三聚氰胺做为一种对人体可能有害的化工物质,再微量也不能故意添加到食品中。
  问:“蛋白粉”有没有什么营养价值?值得买来吃吗?
  答:“蛋白粉”和“蛋白精”不同,它是真正的蛋白质,蛋白质是一种必需营养素,因此蛋白粉有一定的营养价值。但是没有必要靠吃蛋白粉来补充蛋白质。人体每天需要补充的蛋白质的量并不多,大约是一天一千克体重补充0.8克优质蛋白质。对饮食正常的人来说,这个量并不难达到。如果你每天都吃蛋、牛奶、肉、豆腐这些优质蛋白食品,那么是不太可能会缺乏蛋白质的。因为缺乏蛋白质导致营养不良的,一般只出现在不恰当的节食、素食和贫困人口中,吃得起保健品的人不必有这方面的顾虑。
  如果担心自己会缺乏蛋白质,那么靠吃蛋白粉来补充也划不来。按照某种著名品牌的蛋白粉的吃法,每天吃一次,每次吃10克,其蛋白质含量为80%,也就是8克,相当于喝一杯(250毫升)牛奶所含的蛋白质的量,而其价格却是牛奶的数倍。即使只吃一个鸡蛋也可补充约6克蛋白质。
  吃蛋白粉不仅在经济上划不来,在营养上也划不来。市场上的蛋白粉大多是从大豆中提取出来的,而大豆蛋白并非品质最好的蛋白质,比不上鸡蛋、牛奶的蛋白质。吃高蛋白食物除了补充蛋白质,还能同时补充其他营养素,而这些是吃蛋白粉所不可能有的。例如喝牛奶可补充钙和多种维生素,吃鸡蛋可补充多种维生素,吃鱼能补充对心血管健康很有好处的不饱和脂肪酸,吃肉能补充铁,吃大豆制品(豆腐、豆奶)能补充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矿物质和纤维素。可见即使是吃大豆制品,也要比吃蛋白粉更有益身体健康,在经济上也划算得多。
  蛋白质也不是多多益善的。摄入蛋白质过多会对肝脏、肾脏造成负担,并且还会使体内的钙流失,损害骨骼健康。
(二)――水
  问:喝瓶装水比喝自来水健康吗?
  答:瓶装水市场发展非常迅速,消费者出于口味、便捷、时尚等多种原因选择瓶装水,很多人认为瓶装水比自来水更安全,或更有益健康。事实上,各国的瓶装水标准通常都是以自来水卫生标准为基础而建立的,只要质量符合标准,瓶装水和自来水对普通人来说都是安全的。不过,免疫力严重受损或患有其他特定疾病的人可能对水中的一些杂质或微生物更加敏感,为了降低风险,可购买高纯净的瓶装水或将自来水进一步处理(例如煮开)之后再饮用。
  一些地区有饮用矿泉水的传统,人们认为特定矿物质含量较高的水可以治疗疾病,或有保健作用。世界卫生组织说,尽管某些矿泉水能帮助提供一些重要的微量营养素(如钙),但没有令人信服的证据表明饮用矿泉水有保健效果。世界卫生组织的《饮用水质量指南》对饮用水中微量营养物质含量的下限没有要求。
  也有一些瓶装水的矿物质含量特别低,例如蒸馏水和纯净水,有人担心长期饮用这种水对健康不利。世界卫生组织说,许多人习惯饮用矿物质含量同样非常低的雨水,并未发现这对健康有明显的不利影响。对于经常饮用这类瓶装水是否有益或者有害,世界卫生组织没有这方面的科学信息。
  问:听说矿泉水含有致癌物质,是真的吗?
  答:瓶装矿泉水中这个引起争议的物质是溴酸盐。天然矿泉水中其实并不含溴酸盐,但是普遍含有溴化物。瓶装矿泉水在生产过程中,用臭氧杀菌,而臭氧会与溴化物起化学反应,生成溴酸盐。加拿大卫生部的研究表明,用臭氧消毒的瓶装水中,每升含有4.3~37.3微克的溴酸盐,平均含量为18微克。自来水中也含有溴酸盐,但含量较低,每升含有0.55~4.42微克,平均含量为1.71微克。
  有不少动物实验表明,大鼠饮用含溴酸盐的水会在肾脏、甲状腺、腹膜等处长肿瘤。世界卫生组织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认定有足够的证据证明溴酸盐能使实验动物致癌,但还未有足够证据证明对人也致癌,因此将溴酸盐归为可能对人类致癌的物质。美国环境保护署、加拿大卫生部也都将溴酸盐列为可能对人类致癌的物质。
  溴酸盐以前被广泛用做面粉处理剂,由于考虑到其致癌性,自1990年起许多国家已禁止其使用。中国于2005年取消溴酸钾作为面粉处理剂在小麦粉中使用。至于饮用水中的溴酸盐的含量,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升不要超过10微克,根据动物实验的结果推算,这个数值相当于在人的一生中患癌症的风险高了不超过万分之一。
  问:水中可能存在哪些污染物?
  答:饮用水中的污染物可分为化学污染物和微生物污染物两大类。污染物来源包括天然污染、工农业和人类活动对水源的污染、水处理和运输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等。比较常见的污染物有:
  氟:主要来自天然过程。饮用水中含有适量的氟可以帮助预防龋齿,但过量的氟会导致氟牙症(牙齿上出现斑块,严重时牙釉质缺损)和氟骨症(骨骼硬化、畸形,严重时导致残疾)。
  砷:主要来自天然过程。长期饮用砷含量过高的水,会发生慢性砷中毒,皮肤、肺和泌尿系统等部位癌变的风险增加。
  硝酸盐:主要来自化肥。硝酸盐代谢后会降低血红素携带氧气的功能,使婴儿全身缺氧,皮肤变成蓝紫色,易发生猝死。在成年人体内,硝酸盐会增加癌症风险。
  铅:主要来自含铅的输水管道。铅中毒会导致血压升高、不育、神经系统紊乱、肌肉和关节疼痛、注意力和记忆力减退等。
  铁、锰:主要来自天然过程。它们通常不会对健康造成直接危害,但会使水的颜色和味道变差、令人厌恶,还容易造成输水管道堵塞、促使细菌在管道中生长。
  氯仿:对饮用水进行氯化消毒时,氯与水中的天然有机杂质发生反应,生成一些副产物,其中氯仿含量较高。动物实验显示氯仿可能有致癌作用。
  四氯化碳:主要来自工业和生活污染,氯化消毒过程也会生成一些。四氯化碳会损害肝脏、肾脏等器官,有致癌作用。
  大肠杆菌:来自直接或间接的粪便污染。它的出现通常意味着水中可能存在沙门氏菌、志贺氏菌等病原菌,这些病菌会引发肠道传染病。
  藻类毒素:水源受到严重的磷和氮污染后,会出现富营养化现象,导致藻类大量繁殖。藻类分泌出的毒素进入饮用水,会损害肝脏和神经系统。
  在工业污染严重的地区,水中还可能含有汞、镉、铬等重金属,引发重金属中毒。农业活动会导致水源受到农用除草剂和杀虫剂等的污染。
  问:自来水中的铅从哪来的?自己能有什么办法尽量减少饮水中的铅含量?
  答:尽管自来水出厂时水中铅的含量很低,但是流到你家里的时候,铅含量可能就变得高了。这是因为自来水中的铅主要来自于自来水管道,是管道受到水的腐蚀引起的。老式房屋的自来水管可能用的就是铅管,新式的房屋虽然可能改用了铜管,但是通常还是用含铅的焊料连接在一起的。即使是声称“无铅”的黄铜接头、水龙头实际上也含有少量的铅能泄露出来。房屋越新,自来水受铅污染的风险越大。这是因为随着时间的流逝,水中的矿物质会在管内沉淀下来,逐渐形成一层保护膜把含铅焊料和水隔开。这个时间大概需要5年。因此在房屋建好的前5年,自来水中的铅含量会比较高。水中的铅含量不应超过15ppb(1ppb=10亿分之一),即1升水中铅含量不应超过15微克。
  如果你怀疑家中自来水的含量比较高,采取这些做法可以尽量避免铅的摄入:一、如果某个水龙头已有6个小时或更长时间没有用过(比如隔夜),在取饮用水之前,先让自来水冲流数秒到两分钟(时间长短取决于是否刚刚大量用过水,例如如果刚刚冲刷过马桶,那么流数秒钟可能就够了),直到水变得尽可能冷,再取饮用水。这是因为水在管中停留的时间越长,越可能受到铅污染。每一个水龙头在用之前都需要这样处理。冲流的水可以用来洗碗、洗衣服等,不必浪费掉。二、如果房间里有热水设备,热水应只用来洗漱,不要取热水当饮用水。这是因为热水比冷水更容易溶解铅。如果需要饮用热水,应该取充分冲流过的冷水,然后用炉火加热。
  问:自来水和牙膏中添加的氟会对健康产生危害吗?
  答:研究证实,饮用水和牙膏中低浓度的氟可以预防龋齿。但过量的氟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导致氟牙症和氟骨症。
  摄入体内的氟 75%-90%会被吸收,人体内99%的氟存在于牙齿和骨骼等富含钙的硬组织中。儿童如果暴露在高氟环境里,发育中的牙釉质受到影响,表面会出现白垩色或黄褐色斑块,影响牙齿美观,严重情况下还会并发牙釉质缺损,这种疾病称为氟牙症。过量的氟还会引发骨硬化、韧带和肌腱钙化,乃至严重的骨骼畸形,导致残疾,这种疾病称为氟骨症。
  迄今的研究尚未发现接触氟会导致癌症、流产或畸胎,也没有证据表明氟会危害呼吸系统、肝脏、肾脏和造血系统健康。
  为了促进口腔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支持推广含氟牙膏,并对饮用水中的氟含量提出了指导标准。该组织提出,要最大限度地降低龋齿发病率,同时避免发生氟牙症和氟骨症,饮用水中氟含量以1.5毫克/升为宜。这并不是一个硬性标准,各地区应根据具体环境采取合适的行动,例如天然水体氟含量过低的地区可在自来水中添加氟化物,而高氟地区应降低水中的氟含量。
  对于自来水中是否加氟,各国政策不同,例如美国大部分水源都添加氟,英国则只有10%的人口中生活在供水加氟的地区。英国卫生大臣2008年提出推广在自来水中加氟,引发了新的争议。
  问:硬水是否会有害健康?是否应该用软化剂处理?
  答:硬水是指水中含有较高浓度的矿物质。这些矿物质主要由钙离子和镁离子组成,有时还包括其它的碳酸氢盐和硫化物。一般来说,硬水对人体无害。有初步研究表明,硬水中的矿物质对心血管健康有正面(尽管比较微弱)的促进作用。太软的水(含有极少的矿物质),因为在流过金属管道时会腐蚀管壁而含有铜、铅、锌等金属,从而对人体健康带来不好的影响。
  尽管硬水对人体无害,我们一般还是要对它进行软化处理。这是因为,硬水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麻烦,比如在盛水烧水的容器以及管道内壁形成水垢,以及使肥皂和洗涤剂的洗涤效果降低。软化硬水的方法有很多种。一种最简便的便是将硬水煮沸,让矿物质沉淀到壶底。另外,我们还可以使用沉淀法(用石灰和纯碱处理,使水中钙和镁离子生成沉淀后析出、过滤)、软化剂法。软化剂是一些对钙、镁等金属离子具有优异络合力的化学药品,在实际中(如纺织印染)有很广泛的应用。
  问: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做法能够帮助保护水资源?
  答:水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资源之一。我们所居住的地球有一个非常庞大的水循环的生态系统,为我们提供着似乎源源不绝的水资源。我们能利用的不仅是随着雨雪降落的水,还有江河湖中的地面水源和通过打井等措施汲取的地下水源。人们从远古时代就学会了兴建水利工程,更好地利用这一资源。
  然而,随着人口的增长、集中和工业化的发展,水资源在现代社会中反而正在遭受到各种威胁,以至于许多地方经常发生缺水危机,或因为饮用水的不健康而导致医疗卫生危机。人类生活对水资源的影响主要集中在过分开采使用、因为地球变暖的综合因素导致很多地方的水资源减少乃至消失和水污染等方面。
  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看似微小的生活习惯也可以影响到水资源的安全。比如随手把过期的药物或其它化学用品冲入下水道,就会增加水循环中不健康的化学物品和重金属元素。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污染物,比如机油、蓄电池、杀虫剂和化肥等等,如果不妥善处理而随便丢弃的话,它们最终都很可能被雨水冲刷进我们的用水系统中。
  节约用水更是一项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措施。节约用水不但直接减少对水资源的消费和开采,而且会减少自来水供应过程中对能量的消耗,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这样也能帮助我们的水资源不至于因为冰川的融化而消失。
  问:生活中有哪些方法可以节约用水?
  答:观察家里的水表,没有人用水时它是否也在走动?如果是,说明你需要检修管道,隐蔽的渗漏会浪费大量的水。
  选择节水型的水龙头和淋浴喷头,它们能够用较少的水达到更好的冲洗效果。平时注意关好水龙头,不要让它们滴水。
  在卫生间安装节水型马桶。如果不方便更换马桶,可以在马桶水箱里安装一个廉价的家用节水阀。把烟头、昆虫尸体和其他垃圾丢进垃圾桶,不要丢进马桶冲走。洗衣、洗菜或洗澡剩下的水可以收集起来冲洗马桶。
  尽量地采用淋浴而不是盆浴的方式来洗澡,并注意控制淋浴时间。涂洗发液或打肥皂/涂浴液时,把淋浴喷头关掉。刷牙时用杯子装水来沾湿牙刷和漱口,不要让水龙头一直开着。
  尽量让洗衣机和洗碗机满负荷运转。如果洗衣机具有调节水位的功能,根据衣物数量设置合适的水位。使用全自动洗衣机时,根据说明选择合适的洗衣程序,避免不必要地采用时间较长、更费水的程序。
  正确地使用洗碗机比用手洗碗更省水。在厨房安装两个台盆,手洗餐具时一个装含清洁剂的水用于清洗,另一个装净水用于漂洗。先用纸把厨具和餐具上的油污、食物残渣等擦掉再用水洗,可省水并防止下水道堵塞。吃完饭后尽快洗碗,否则食物残渣干结后要费更多的水才能洗掉。
  不要用普通水管冲洗汽车,那样非常浪费。可以用水桶盛水来擦洗汽车,或到使用节水设备的洗车店去洗。
  问:一个成人洗一次淋浴,平均需要消耗多少水和多少电?如何淋浴,才能在保证卫生的前提下省水省电?
  答:每个人洗淋浴都有自己的习惯。女性在淋浴中待的时间一般比男性长,所以也更费水。
  据统计,普通淋浴每10分钟消耗40升水。按平均每人淋浴时间为15分钟算,一个人洗一次淋浴要消耗60升水。这个水量,相当一个成人24、5天的正常饮水量。如果自来水温按14度、淋浴水温按40度算,加热这60升水理论上需要1.82度电。考虑到热水器的种类、效率和热量散失,耗电量还会高出2%到80%。如果电是火力发电,按每次淋浴耗电2度算,一次淋浴要向大气中排放1.2公斤左右的二氧化碳。
  为了节省用水和省电,我们在淋浴时可以采用以下措施:1、减少淋浴次数和每次淋浴的时间。在向头上放香波和往身上打肥皂或涂沐浴液时,可以暂时将淋浴关掉,冲洗时再打开。2、在保证舒适的前提下,尽量降低水温。3、每次刚打开淋浴时,要先放一会儿冷水。一般情况下,这些冷水也就浪费了。我们可以用桶或盆接下这水,另做它用。
  问:饮用由净水器过滤过的自来水,和饮用瓶装纯净(矿泉)水,哪个更环保?
  答:饮用由净水器过滤过的自来水,比饮用瓶装纯净(矿泉)水要更环保一些。
  这主要是因为在瓶装水中塑料的大量使用。如果饮用由净水器过滤过的自来水,我们可以重复使用同一个不锈钢杯或铝杯。净水器也可以选用陶瓷的,以进一步减少塑料的使用。如果饮用瓶装水,我们会产生大量一次性的塑料瓶垃圾。即便这些塑料瓶被回收并被重复利用,我们也要消耗许多能源来运输、处理和生产它们。这些过程除了消耗能源外,还会产生污染。另外,许多空塑料瓶并没有得到回收,直接对环境造成了白色污染。
  用净水器过滤自来水,并用可重复使用的不锈钢杯或铝杯来带水,会帮助我们减少对瓶装水的过度依赖,从而减少白色污染。
(三)――餐具和食品容
  问:我家厨房里有一口不粘锅,用它炒菜的效果很好,但是我也听到过一些关于不粘锅的争议。那么使用不粘锅炒菜会产生有毒物质吗?
  答:不粘锅的锅底不粘食物是因为它的表面涂敷了一层聚四氟乙烯。聚四氟乙烯是把聚乙烯(熔点较低的塑料,常用于食品塑料袋)的氢原子全部用氟原子取代之后制成的一种塑料。20世纪30年代一家美国公司首先合成了这种材料并把它的商标名定为“特氟隆”(Teflon)。聚四氟乙烯具有很优良的电气绝缘性能、它能耐强酸强碱的腐蚀,耐高温,而且其他物质很难粘在它的表面上。
  由于这些优异的特性,聚四氟乙烯被用于制造不粘锅。它本身是一种化学性质不活泼的塑料,而且没有证据显示它对人体有毒。正常食用不粘锅炒菜应该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聚四氟乙烯在260摄氏度以上会变得不稳定,达到 350摄氏度的时候会分解放出有害产物,因此不粘锅要避免干烧。
  不过,在生产聚四氟乙烯的时候需要一种称为全氟辛酸(PFOA)的原料,有一些证据显示全氟辛酸“可能”致癌。美国生产全氟辛酸的杜邦公司已经同意在未来数年时间内减少生产厂对环境排放的全氟辛酸。在聚四氟乙烯中含有非常少量的全氟辛酸,但是目前还没有证据证明这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问:使用微波炉加热食品是否会对健康造成危害?
  答:微波是通过电场变化让食品中的水分子高速旋转、相互摩擦产生热量来加热食品的,微波本身的能量极低,不足以使分子结构发生变化。在这个过程中,微波被吸收,全部转化成了热能,一旦关掉微波炉,磁控管停止产生微波,微波也就立即消失了,不可能“储存”在食物之中。因此用微波炉加热食品并不会产生特殊的有害物质。如果说用微波炉加热有什么坏处的话,那也是由于受热不均匀导致的局部过热可能破坏了某些营养成分。但是总体上来说,微波食品是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什么特殊危害的,与一般加热方式相比,它甚至可能还有某些益处。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发布的资料说:“微波烹饪与普通烹饪相比,并不会降低食物的营养价值。事实上,用微波炉烹调的食物可能保留了更多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因为微波炉的烹饪速度更快,而且不必加水。”
  微波辐射能够加热食物,当然也能够加热人体组织。高强度的微波辐射能烧伤皮肤,眼睛对之更敏感,有可能导致白内障。但是从微波炉泄漏的微波的强度,远远达不到这个水平。微波炉有多重保险防止微波泄漏。国际和国家标准规定,在离微波炉5厘米处,微波炉的微波泄漏必须控制在每平方厘米5毫瓦之内,这个强度不足以对人体造成任何损伤,而事实上目前生产的微波炉的微波泄漏比国家标准还要低。而且,微波强度是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而衰减的,在离微波炉50厘米处的微波强度只有离微波炉5厘米处的一百分之一。微波炉在正常使用过程中是不可能出现超标泄漏的,万一由于微波炉损坏而出现大量微波泄漏,最可能的后果之一是让你觉得皮肤发热。
  问:我习惯用塑料盒带午餐上班,在微波炉里热饭菜,这样做安全吗?
  答:用塑料盒盛饭菜在微波炉里加热时,要注意两个问题:一、塑料盒是否能耐高温?会不会熔化、变形?如果会,是不能用来加热的。这一点很容易自己判断。二、塑料盒是否会在加热过程中泄漏有毒物质?用来制造塑料盒的材料有的并不稳定,在受热时有可能会泄漏到食物中,特别是食物中的脂肪会促进这个泄漏过程。
  不过,如果你用的塑料盒标明了“微波炉适用”或“可微波”,那就表明它可以用微波炉加热。一种塑料盒如果是“微波炉适用”的,根据要求在上市之前应该做过试验,证明了在长期加热使用过程中,释放到食物中的物质的量极少,不足以对健康造成危害。这种塑料盒一般用聚丙烯(PP)制造。
  如果塑料盒没有标明“微波炉适用”或“可微波”,那么最好不要用微波炉来加热。例如,餐馆打包用的快餐盒一般是不能加热的。
  在微波加热时,如果用保鲜膜遮盖,保鲜膜不应该接触到食物,以免熔化。保鲜膜与食物之间应留有一定空间,并且不要密封,以便让热气散发走。不要用微波炉加热塑料袋、塑料膜包裹的食物。有的塑料膜含有己二酸二乙基己酯(DEHA),这是一种增塑剂,能让塑料变得柔软。如果食物(特别是油腻的食物)用这种塑料膜包裹,其中的DEHA会泄漏到食物中,不过量非常低,比用动物实验测得的中毒量低得多。
  有人声称塑料盒用微波加热时会形成致癌物二恶英,这没有任何道理。所有的塑料盒都不含二恶英。在微波加热食物时也不会形成二恶英,因为要形成二恶英一般需要加热到370°C以上。
  如果你不清楚你所用的塑料盒是否能用微波炉加热,最保险的做法是把食物转移到可微波的陶瓷、玻璃器皿加热。
  问:如果要用塑料盒存放剩菜,用什么样的塑料盒比较安全?
  答:用来存放食物的塑料盒、塑料袋必须是用“食品用塑料”制造的。食品用塑料的纯度比非食品用塑料要高,不能含有有害健康的染料和再生塑料,不能释放出有毒物质,要能耐盐、酸、酒精等。规范生产的塑料容器的底部有一个小小的“身份证”,告诉你是什么样的塑料。这是一个三角形回收符号,三角形里有一个数字编号表明塑料类型,有的则直接注明塑料类型的英文缩写。几乎所有的塑料容器都可分成7个类型,用1~7的编号表示:
  1号为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用于矿泉水瓶、碳酸饮料瓶,不能受热。
  2号为HDPE(高密度聚乙烯),用于装牛奶、果汁。也用于装清洁、沐浴产品。
  3号为PVC(聚氯乙烯),受热时容易产生有毒物质,目前较少用于食品包装。如果用于食品包装,接触食品的内衬面必须复合聚乙烯等食品用塑料。
  4号为LDPE(低密度聚乙烯),用于保鲜膜、塑料膜等。
  5号为PP(聚丙烯),能耐高温,微波炉餐盒、食品储藏盒一般都用它制造。
  6号为PS(聚苯乙烯),用于快餐盒、碗装泡面盒、一次性杯子、塑料泡沫等,受热会产生有害物质。
  7号为其他类,例如PC(聚碳酸酯),用于水壶、水杯、奶瓶。
  三聚氰胺树脂主要用于仿陶瓷的杯子、盘子等。
  食品塑料容器一般是用“食品用”级的HDPE,PP或PC制造的,其中又以PP比较安全。
  商场上有一些颜色深重的食品容器,大多是回收废旧塑料加工的再生塑料,为了掩盖废旧塑料的老化变色,加工时加入了有毒染料,不能用于盛装食品。
  问:有人说重复使用塑料瓶会致癌,真的吗?
  答:有的塑料瓶可以很安全地重复使用,有的则不适合反复使用,这取决于塑料瓶是用什么样的材料制造的。
  许多塑料瓶,特别是水壶、水杯、奶瓶,其材料是聚碳酸酯(PC)树脂,这种树脂由双酚A(BPA)聚合而成。这种塑料瓶在使用过程中会释放出微量的BPA到瓶内水或食物中。PC塑料瓶在反复使用、磨损后,会增加BPA的释放量。BPA能干扰人体激素信号系统,有研究表明BPA能增加患乳腺癌和子宫癌的风险,并有其他健康危害。但是小剂量的BPA是否对健康有危害,仍有争议。
  瓶装水、软饮料的塑料瓶采用的材料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如果只用一次是安全的。有一项研究表明,PET塑料瓶如果反复使用,会释放出己二酸二辛酯(DEHA)。也有研究表明PET塑料瓶会释放邻苯二甲酸盐DEHP。动物实验表明DEHP是一种致癌物质。不过,这些研究有争议。DEHA和DEHP通常用来作为塑料的增塑剂,但并不用于PET制品,PET塑料瓶检测到的DEHA和DEHP可能是外源污染。另有研究表明,PET塑料瓶释放的DEHA和DEHP含量太低,远低于世界卫生组织的饮用水标准的限量。
  至于聚氯乙烯(PVC)、聚苯乙烯(PS)等塑料更容易释放有毒物质,不能用来装饮用水或食品。
  相反地,用聚丙烯(PP)、低密度聚乙烯(LDPE)、高密度聚乙烯(HDPE)制造的塑料瓶比较安全,可以反复使用。
   问:奶瓶是否会释放有害婴儿健康的物质?
  答:有些婴儿奶瓶以及塑料水瓶是用坚硬透明的聚碳酸酯(PC)树脂制造的,这种树脂由双酚A(BPA)聚合而成。此外,用于罐头、奶粉罐的内壁的环氧树脂也含有BPA。少量的BPA会渗透到瓶内食物中。有许多项研究(主要是动物实验)显示,孕妇及婴幼儿即使接触到低剂量的BPA,也可能影响到婴幼儿的大脑和内分泌系统的发育。低剂量的BPA也可能对成年人的健康有影响,增加了心脏病、糖尿病和肝损害的风险。《美国医学联合会杂志》在2008年9月发表的一份报告称,英国和美国的研究人员分析了1455位美国成年人的尿液,在90%的样本中均发现低含量的BPA,含量都低于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设定的标准。即便如此,那些尿中BPA含量较高的成年人患心脏病的风险是BPA含量较低的成年人的近3倍,患糖尿病的风险是2.4倍。小剂量的BPA是否对健康有危害,仍有争议,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有的国家(例如加拿大)已禁止使用含有BPA的奶瓶。做为消费者,为保险起见,可采取一些办法尽量减少BPA的摄入。给婴儿选奶瓶时,选用不含BPA的。那些坚硬、透明的奶瓶通常含BPA,而较软、半透明的奶瓶通常不含BPA。在遇酸、遇热时,BPA更容易释放出来。因此,在选购番茄汁、果汁、碳酸饮料等食品时,不要选有树脂内壁的罐头包装,选择玻璃瓶、纸盒、聚乙烯包装会更安全些,也不要加热聚碳酸酯制造的食物容器。
  问:为什么要避免用一次性塑料泡沫杯子?
  答:一次性泡沫塑料杯子、盘子、饭盒等物品由泡沫聚苯乙烯制造,其原料来自石油,后者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泡沫塑料生产过程中会造成多种污染(如低层大气的臭氧污染),生成大量固态和液态垃圾。
  废弃的泡沫塑料非常难处理,尽管存在回收利用技术,但由于泡沫塑料很轻,少量泡沫塑料就要占据很大空间,回收利用的成本太高。即使在资源回收产业相当发达的地方,泡沫塑料也往往不被回收商所接受。回收利用的泡沫塑料不会再被用于制造餐具,而是用于生产填充物、包装物等。也就是说,为了生产新的一次性泡沫塑料杯子,总是需要新的资源,产生新的污染。
  泡沫塑料无法生物降解,它们进入垃圾填埋场后,在地下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也不会消失。焚烧泡沫塑料会释放出多种有害物质,导致空气污染。在一些城市、旅游区和道路附近,大量被丢弃的泡沫塑料餐具形成严重的“白色污染”,既影响景观,也降低土壤质量、危害生态环境。处在地面环境中的废弃泡沫塑料容易碎裂成微小颗粒,被动物误食会导致动物生病和死亡。
  问:有人说一次性筷子不环保,可重复利用的环保。你同意这个观点么?试着算算总账,会不会换想法?
  答:如果不做一番科学的探讨,我们很容易被“一次性筷子不环保,可重复利用的环保”的论调所迷惑,从而学习一些环保人士,自带筷子去饭店。
  但是,细究起来,这个论调并不是天然正确。即便是可重复使用的筷子,还是要对环境带来负面影响的。我们每次使用完可重复使用的筷子,还要用洗涤剂和温水对它进行清洗,洗完我们一般还要用干手机或纸巾令筷子及手干燥。这一切,可重复使用筷子的倡导者一般是不会主动告诉我们的。他们说一次性筷子不环保,主要理由是一次性筷子的生产要耗掉大量木材,从而破坏森林和环境。但真相是,用于生产一次性筷子的木材,有的来自木材加工的边角料,更主要的来自专门用于生产一次性筷子的速生杨和生长迅速的竹子。有了经济利益的驱动,人们可以主动种植可再生的速生杨和竹子,并不会去采伐宝贵的森林。
  如果细算起来,一次性筷子不一定就比可重复使用的筷子不环保。
  问:买饮料、食品时,应该选择玻璃瓶、塑料瓶、金属瓶还是纸包装?哪一种更环保?
  答:用这些包装材料各有利弊。
  玻璃瓶的好处是适合于重复使用和回收利用,不容易因为多次使用而出现磨损,次数可以不受限制地反复利用,容易清洗;回收玻璃瓶已有较长的历史,有较完善的回收渠道;玻璃即使破碎,其碎渣也可以被回收利用,在制造玻璃瓶时通常都会用到回收的材料(碎玻璃);玻璃非常稳定,不会泄露有毒物质到食品中。但是玻璃要比其他包装材料笨重,因此就要耗费更多的能源用于运输和再加工。
  塑料瓶的好处是既轻便又结实,而且可塑性强;原料便宜;能够利用回收材料生产,特别是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1号塑料材料)和HDPE(高密度聚乙烯,2号塑料材料)。但是塑料的原料是不可再生的石油资源;难以多次使用;和玻璃瓶的回收不同,消费者不习惯回收塑料瓶;某些类型的塑料瓶,特别是混合材料的塑料瓶,无法被重新利用。
  金属罐(铝或钢制)的好处是适于回收利用,能够被回收利用很多次而不会降低质量;比玻璃轻便,特别是铝罐更为轻便;由于原料较贵重,回收利用较受重视;用钢罐装的食物有较长的保质期。但是金属原料的开采和生产要用到较多的能量和资源;金属罐开封后通常只能使用一次,无法重复使用。
  纸(包括纸板)包装的好处是可被回收利用;原料是可再生资源;轻便,可塑性强;垃圾可以做为肥料利用。但是纸无法被多次回收利用,每回收利用一次纸纤维就变短、变弱;用废纸生产的纸板通常不够坚固,能污染食品;纸做为垃圾填埋后,可被生物降解,有释放甲烷的危险。
  因此,很难笼统地说哪种包装材料更环保,关键在于做好回收利用。
  问:从环保的角度看,罐头食品是好是坏?
  答:因为便于携带和长期保存,以及对食物味道和水分的保持,罐头食品有它不可替代的一面,在军事和探险等人类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我们一般所指的罐头,是指用马口铁或铝制造的容器。生产这些金属容器,需要采矿、冶金、加工等过程,会因消耗能源和排放有害气体而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如果随处乱扔空罐头盒,罐头食品总得来说对环境是有坏处的。
  但如果有全面完善的回收措施,罐头食品对环保是有好处的。因为技术的进步,现代的金属罐头容器,比30年前的要轻40%。回收一个铝罐,仅需要从头生产一个新铝罐所耗能量的5%。如果是马口铁,回收可以比生产新罐节省62-47%的能量。相比保存新鲜水果,用罐头保存更节省能量。
(四)――食品(上)
  问:为什么不要吃鱼翅?
  答:鱼翅是鲨鱼鳍中的细丝状软骨。鱼翅本身并没有什么味道,鱼翅汤的美味主要来自它的配料。从营养学的角度看,鱼翅并不具有特殊的营养价值,它的主要成分是胶原蛋白质,胶原蛋白质缺少色氨酸和半胱氨酸,是不完全蛋白质,营养价值并不高,还比不上含有完全蛋白质的鲨鱼肉。相反地,吃鱼翅反而对健康有害。鱼翅中水银和其他重金属的含量都比其他鱼类高很多。这是因为工业废水不断地排入海洋,使得海水中重金属含量较高,并进入海洋生物体内,而鲨鱼处于海洋食物链的顶端,吞食了其他鱼类后,食物中的重金属也随之进入鲨鱼体内,积累下来,因此鲨鱼体内的重金属的含量会越来越多。吃了鱼翅后,水银和其他重金属进入人体,能损害中枢神经系统、肾脏、生殖系统等。
  捕杀鱼翅的过程非常残忍。因为鲨鱼肉价值很低,渔民捕捉到鲨鱼后,只割下鲨鱼的鳍部分而舍去鲨鱼肉,把鲨鱼身体抛回海里以便留下船上空间存放鱼翅,使渔民能捕杀更多的鲨鱼。这些没有鱼鳍的鲨鱼在海里无法游动,要么窒息而死,要么成为其他鲨鱼或别的动物的食物。供应鱼翅市场需求是捕杀鲨鱼的主要原因。联合国曾估计每年有一千万条鲨鱼被捕杀。实际情形可能比这严重得多。据2006年英国伦敦帝国学院的一项研究,每年有3千8百万条鲨鱼因为鱼翅市场的需要而被捕杀。而且鱼翅市场在不断扩大,据估计每年增长5%。
  问:为什么不要吃燕窝?
  答:这里的燕窝,是指金丝燕的巢。金丝燕是一种候鸟,每年(北半球的)冬天从寒冷的北方飞往热带、亚热带沿海,在那里的天然岩洞壁上筑巢产卵,繁殖后代。燕窝的主要成分是风干的金丝燕的唾液,再加上一些海藻、绒羽及植物纤维。风干的金丝燕的唾液成分主要有酶、粘液蛋白、碳水化合物及一些盐。这些东西,在其它动物的唾液中也可以找到,根本没有任何神奇之处。
  在中国文化中,燕窝被看成是一种滋补的珍品。由于这个无稽的认识,燕窝变成了一种昂贵的商品,并支撑了一条从采集、加工到消费的产业链。因为这个错误的认识,东南亚沿海自然生态中的金丝燕受到了人为毁灭性的打击。
  其实,燕窝做为一种食物,并没有给我们人类带来任何独特的东西。它提供的那点营养价值,完全可以被价格低很多很多的鸡蛋、牛奶和肉取代。
  无论是从经济的角度,还是从生态的角度,我们都不应该吃燕窝。
  问:为什么为了环保不要吃发菜?
  答:发菜本身并没有特别之处,它的学名是发状念珠藻,由于它的名字的发音和“发财”相近而常被人们以讨口彩为由食用。它是一种在陆地上生活的蓝藻,在我国西部的青海、宁夏、甘肃和内蒙古等地区分布。
  肉眼可见的发菜由多股藻丝缠绕而成,这种植物贴着地表生长,可以起到固定土壤的作用。此外,发菜还具有固氮(把空气中的氮气转化成含氮的肥料)能力,可以给土壤增加肥力。
  然而,由于它生长缓慢,大规模地采集发菜已经造成这种藻类资源的逐渐枯竭。而且,由于采集发菜通常使用钉耙“搂”的方式,在采集的同时也对地表的植被造成了毁灭性的破坏,这让本来就十分脆弱的草原和荒漠生态环境更加恶化,失去了植被保护的土壤容易被侵蚀。过度采集发菜已经对中国西部地区的生态造成了破坏,受影响面积甚广。2000年,中国已经宣布禁止发菜的采集和销售。
  另外,食用发菜还有可能对身体造成伤害。包括发菜在内的一批念珠藻植物含有β-甲氨基-L-丙氨酸(BMAA),这是一种神经毒素。
  问:为什么不要把虎骨当药物?
  答:中国传统医学和民间传说虎骨“温肾补阳、强筋健骨、填精益髓、通筋活络”,对治疗陈年风湿、臂胫疼痛、腰腿不遂等病症有奇效。这些说法没有任何科学依据。从理论上说,虎骨的成分与其他哺乳动物的骨骼不会有实质的区别,并不含有独特的活性物质。认为吃骨就能治疗骨骼疾病的“吃什么补什么”的观念是荒唐的,也没有严谨的临床研究表明吃虎骨对任何疾病有治疗效果。传统医学和民间之所以相信虎骨(以及虎鞭、熊胆、犀角等)是良药,是因为这些动物凶猛、强壮引起的联想,以为吃了它们的身体部位就能将其神奇威力转移到自己身上,类似感应巫术,是一种迷信。
  虎是最濒危的物种之一。华南虎已在野外消失,其他虎亚种在野外也都岌岌可危。数量最少的苏门答腊虎和东北虎野生的都分别只有400~500只,数量最多的孟加拉虎野生的也不足2000只。另外还有大约600~800只野生马来虎和只野生印支虎。一个群体要避免近亲繁殖,能够长期健康地繁衍下去,至少需要几百头个体,而目前没有一个虎的亚群体有超过250只具有繁殖能力的个体。
  虎没有天敌。虎的唯一敌人是人类。一百年间世界上野生虎的数量从10万只减少到只有几千只,完全是人类导致的:破坏了其栖息地,消灭了其猎物,以及直接的捕杀。即使是在保护区,偷猎仍然是个严重的问题。中国政府早在1981年就加入了《国际濒危野生动植物种贸易(CITES)公约》。虎做为国际上最濒危的物种之一被列入《公约附录1》的名单中。根据《公约》规定,该名单中的所有动物在全球(成员国家、地区)禁止利用和贸易。1993年,中国政府发布了《关于禁止犀牛角和虎骨贸易的通知》,不允许任何企业和个人生产、出售与虎有关的产品。虽然虎制品的交易已被世界各国禁止,我国也早已取消虎制品的用药标准,但是在市场上仍然可以见到虎骨酒等虎制品。华人对虎制品的神奇药效的迷信,使虎制品国际黑市屡禁不绝,价格攀升,促使众多老虎死于偷猎者的枪下。
  问:许多人相信冬虫夏草对人体大补,这种观念对环境造成了什么危害?
  答:根据中医,冬虫夏草是一种神奇的中药,能“补肺益肾,化痰止咳”。事实上,冬虫夏草不过是被真菌感染的蝙蝠蛾的幼虫。说直白些,就是虫子身上长了一个小蘑菇,是自然现象,并没有任何神奇之处。冬虫夏草的营养价值不过是幼虫和真菌营养价值的一个组合。我们吃一顿蘑菇炖小鸡,就可以得到同样的营养(而且价格便宜得多)。中医所说的冬虫夏草的神奇药效,是出于一种对传统文化的信仰,并没有真正的科学根据。
  许多人因为信仰中医,认为冬虫夏草有神奇药效,愿意出高价购买冬虫夏草。为了牟利,在适合冬虫夏草生长的西藏、云南、青海等地,有人为了采集野生的冬虫夏草,给当地的植被带来了毁灭性的破坏。为了争夺有限的冬虫夏草,采集者还互相争斗,造成了不好的社会影响。
  问:为什么要尽量避免食用甘草?
  答:甘草是一种生长在干旱荒漠区豆科植物,它的根及根茎是中药中最常用的药材之一,因甘草含有甜素,还广泛用于食品、烟草、化工等领域,例如许多零食是用甘草调制或混有甘草。近年来,由于市场需求量大,甘草价格不断攀升,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我国出现了采挖甘草的狂潮,严重破坏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
  甘草地下根状茎发达,在地表以下数米处呈水平状向四周延伸,耐旱、寒、热和盐碱性,是一种良好的防风固沙植物。它的地上部分的茎叶可作为优质的牧草。一颗大拇指粗的甘草要生长4~5年,其根状茎纵横密布,必须向下垂直挖将近一米多深、向周围挖一平方米才能将一株甘草完全挖出。因此挖甘草对草原造成了严重的破坏。据估算,每挖2.5公斤鲜甘草就要破坏掉一亩草原。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宁夏因采挖甘草直接破坏草原面积17.83万公顷,间接破坏35.7万公顷,造成大面积草场沙化。
  长期或大量食用甘草能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甘草的主要成分甘草甜素具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的生物活性,可引起假性醛固酮增多症和肥胖,可影响水、电解质代谢,引起血钾降低、血压升高、心律失常及浮肿等诸多症状。甘草的糖皮质激素样作用可兴奋中枢神经,可引起神经、精神系统不良反应。甘草含雌二醇,有雌激素样作用,可影响男性生殖系统的功能。
  问:吃野生动物应不应该?
  答:并不是所有的野生动物都不应该吃,例如从海里捕捞起来的野生鱼虾就是合理合法的食物。我们主张不要吃野生动物,指的是那些珍稀的、濒危的野生动物。由于栖息地破坏、环境污染、非法捕猎和气候变化等原因,一些野生动物物种已经灭绝,而且灭绝的速度正在加快。另有许多动物虽然尚未灭绝,但数量已严重减少,生存面临极大威胁。每一个物种的灭绝都是一项无可挽回的损失,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大家应当拒吃珍稀野生动物,使非法捕猎行为失去市场。
  一些人相信吃珍稀动物有特别的滋补作用,但没有科学证据支持这一点。吃非法捕猎的野生动物还可能被传染寄生虫或病菌,因为非法捕猎的动物不通过正常渠道流通,缺乏食品卫生部门的监管。不过,有一些野生动物还是可以吃的,保护野生动物与吃野生动物也并不矛盾。一些有经济价值的野生动物不是濒危物种,密切监测其种群数量,进行科学管理和适度开发,既可以保障动物的生存与繁衍,又可以满足人们在美食、休闲等方面的爱好,还可以防止某种动物因数量太多而给当地生态环境造成过重的负担。
  问:吃有机食物是否有益健康?
  答:许多人都有一些错误的认识,比如说认为纯天然的的东西(例如药物和食物)就是好的,而用了现代农业和生物技术生产出的相对就不好些。这种观点是很幼稚的,因为比如说蛇毒便是纯天然的,而没有人会因为它是纯天然的就让毒蛇咬上一口。有机食物运动的一个倡导者英国的查尔斯王子夸大所谓“传统”或“有机”农业的纯天然,全不顾农业本身完全是人为、根本不“天然”这个事实。农业是人类的发明,是对植物和动物按人类利益的利用和改造,在1万5千年左右才开始出现。在此之前,人类靠狩猎和采集获得食物。如果没有非天然的农业,就没有人类后来灿烂的文明史,也当然就没有我们赖以生存的现代文明。
  有机食物,一般是指用传统的农业方法生产出的动物和植物产品。在传统农业里,没有化肥、杀虫剂,也没有抗生素、生长荷尔蒙以及转基因技术。有机运动的倡导者极力夸大这些科技手段对环境和人体带来的危害,同时也不客观地夸大所谓有机食物的健康与环保。他们忽略了这样的事实,比如说他们喜欢用作肥料的动物粪便携带寄生虫和病菌,对环境(比如水源)也会造成污染。另外,一些蔬菜和水果含有“天然”杀虫剂,来对抗害虫,而这些纯天然的东西也可能会对人体有害,但我们不会因为这就不吃蔬菜和水果。另外,现代畜牧业饲养的动物(如肉鸡)生长周期短,被有机运动分子指责为使用了生长荷尔蒙。这也不是事实。这些动物生长快,是因为它们是人类经过长时间筛选下来的特殊品种,就如我们熟悉的金鱼和种类繁多的狗一样。另外,没有证据表明转基因食物对人体有害,正面的对人类有益的证据倒是有许多。
  一句话,有机食物基本是一种人类善意的信仰。并没有令人信服的科学证据表明有机食物比现代农业产品对健康和环保有更多的好处。有的更多的是有机食物高昂的价格,和一些不道德的有机食物提供商利用人们迷信有机食物的心理造假欺骗。
  问:天然保健品、天然药物是不是就很“绿色”,不会有副作用?
  答:国内所谓天然保健品、天然药物一般指的是中草药。虽然经常见到“中药是天然药物,没有毒副作用”的宣传,但是自古以来人们就已认识到某些中药是有毒副作用,甚至是很强的毒性的。这些毒性中药因为毒性较大,是早就被认识的,但是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对那些毒性较慢、较弱的中药,就更难被认识和重视了。有的药物毒性,特别是毒性较慢、中毒症状不那么明显,例如要经过几年、十几年才会出现症状的慢性毒,能导致癌症、畸胎、肝肾损伤的药物毒性,是很难通过经验摸索出来的,而必须经过动物试验、严格的临床试验或流行病学调查才能发现。许多历来被认为无毒的中药,现在都被发现有严重的毒副作用。
  许多常见中成药含有朱砂、雄黄,其化学成分分别是汞和砷,长期服用能导致慢性重金属中毒。许多中药能导致肾脏损害,其中最著名的是同仁堂生产的用以“去火”的龙胆泻肝丸,它含有马兜铃酸,能使肾脏间质纤维化,并造成皮层肾小管大量丧失,是典型的“中草药肾病”。光是北京至少就有数百人因为服用龙胆泻肝丸而导致肾衰竭。还有不少中草药能对肝脏造成损害。根据不同医院的报道,中药所致的肝损伤占临床药物性肝损伤总病例的4.8~32.6%。此外,有很多中草药有致癌性,例如“妇科良药”益母草会刺激与怀孕有关的乳腺癌的增长。
  目前对中草药的毒副作用还缺乏系统的研究,毒副作用还未被发现的中草药不知还有多少。不能因为目前还没有深入研究过某种中药的毒副作用就想当然地认为它没有副作用,也不能想当然地以为有毒中药对人体无害,甚至还能“以毒攻毒”。这种情形当然有可能,许多毒物也能被用以治疗疾病,但是,这同样也是必须经过体外实验、动物试验和临床试验之后,针对某种特定的毒物特定的疾病下结论,而不能泛泛而论,由于理论上有此可能,就可以不对药物的毒性做具体的研究,而随意下毒。
  问:转基因食品是否会危害健康?
  答: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吃了转基因食品不会把你的基因给转掉了。转基因食品是用转基因作物生产的,转基因作物是用遗传工程的技术,把某个特定的外源基因转入到作物中,让作物获得抗虫害、抗除草剂等优良性状。这段外源基因会和食物中的其他基因一样,在消化道内被消化掉,而不会直接进入人体发挥其转基因作用。如果你担心人体会吸收、利用了被用来做转基因的那个基因,那么你更应该担心人体会吸收、利用了食物中成千上万个其他的基因。既然我们在吃其他食品时从来就不担心里面的基因会跑到我们体内,为什么偏偏要担心转基因食品呢?
  转基因作物往往是过量地制造某种外源的蛋白质,这种蛋白质是否会有毒,是否能导致食用者过敏?研究人员在研究转基因作物时,已充分考虑到这个问题。转基因食品都要先做一系列的检测、化验,确保它们对人体是无毒无害的,才会被批准上市。并不是说一切转基因都是安全的,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上市或准备上市的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因为这些食品都按要求做过实验检测其安全性。目前市场上的食品大约70%含有转基因成分,自1994年第一种转基因食品上市以来,至今还没有发现因为吃转基因食品出现健康问题的案例。
  事实上,转基因食品不仅是安全的,而且往往要比同类非转基因食品更安全。种植抗虫害转基因作物能不用或少用农药,因而减少或消除农药对食品的污染,而大家都知道,农药残余过高一直是现在食品安全的大问题。抗病害转基因作物能抵抗病菌的感染,从而减少了食物中病菌毒素的含量。
  欧洲委员会的报告指出:转基因作物并未显示出给人体健康和环境带来任何新的风险;由于采用了更精确的技术和受到更严格的管理,它们可能甚至比常规作物和食品更安全。
  问:种植转基因作物是否会破坏环境?
  答:种植转基因作物对环境的可能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抗虫害转基因作物分泌的毒性蛋白,除了毒死特定的害虫,有没有可能也毒死其他生物?曾经有生物学家提出,抗虫害转基因玉米散布的花粉能毒害大斑蝶幼虫,是大斑蝶数量减少的罪魁祸首。但是几项田间试验都表明,抗虫害转基因玉米的花粉并没有威胁到大斑蝶的生存,在实验室里用这类花粉喂大斑蝶的幼虫,也没有发现影响其生长发育。大斑蝶数量减少的原因,更可能是过度使用农药和破坏了它的生态环境。二、转基因作物的基因是否会“污染”其同种非转基因作物,特别是其野生的亲缘物种?如果转基因作物的花粉被风或昆虫带到其野生的亲缘物种的花中,是有这种可能。虽然目前并无证据表明已出现了这种“基因污染”,但是为慎重起见,许多专家建议对转基因作物的栽种范围做出一定限制,例如不要在有野生的亲缘物种的地区种植相应的转基因作物。
  另一方面,种植转基因作物反而有助于保护环境。化学农药的过度使用,是当前破坏环境的主要因素。推广抗虫害转基因作物,可以大大减少甚至避免化学农药的使用,既减轻了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又减少了用于生产、运输、喷洒农药所耗费的原料、能源和排出的废料。<st1:chsdate w:st="on" IsROCDate="False" IsLunarDate="False" Day="29" Month="4" Year="年4月29日,《科学》杂志发表中美科学家合作完成的论文《转基因抗虫水稻对中国水稻生产和农民健康的影响》指出,转基因抗虫水稻比非转基因水稻产量高出6%,农药施用量减少80%,节省了相当大的开支,同时还降低了农药对农民健康的不良影响。中国每年有大约五万农民因为使用农药而中毒,其中大约有五百人死亡。
  从总体上来说,转基因技术仍是传统的育种方法的延伸,只不过比传统育种技术更为精确,更有目的性,更容易控制而已。转基因作物所面临的健康、环保问题,传统作物同样也有,在某些方面要比传统的育种方法更安全可靠。
(五)――食品(下)
  问:为什么要少吃糖?食糖生产会对环境造成什么影响?
  答:食糖摄入过多,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危害。最明显的是对牙齿的损害。生活在牙斑上的细菌能把食糖代谢成乳酸,酸能导致牙齿脱钙,细菌继续破坏就产生龋齿。食糖的另一个危害是增加肥胖的风险。食糖本身就含有热量,而且研究表明,喝含糖饮料能刺激胃口,导致摄入更多的热量,从而导致体重持续增加,对儿童来说尤其如此。因此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于2003年联合建议,膳食中食糖的量应低于膳食总能量的10%。
  全世界食糖产量每年超过1亿4500万吨,其中60~70%产自甘蔗,其余产自甜菜。根据世界野生动物保护基金会在2004年发布的报告,食糖生产对生物多样性的破坏可能要比其他任何作物都严重,这是由于几方面的原因:毁坏生物栖息地用以种植甘蔗、甜菜;食糖种植导致的水土流失,例如,欧洲因为种植甜菜每年流失300万吨土壤;种植时用了大量的水进行灌溉,例如,在印度马哈拉施特拉省,甘蔗种植只占了3%的土地,却用掉了大约60%的灌溉水;使用大量的农药、化肥;食糖提炼时排出大量污染物,污染物包括重金属、酒精、油脂等,如果不进行处理就会污染水源、水道,不仅会导致水中生物的死亡,而且使得水不能被饮用、灌溉。
  问:我喜欢喝咖啡,吃巧克力,但听说它们会破坏环境,是真的吗?
  答:咖啡是一种在西方很流行的饮料,近年来在中国也逐渐普及。很多人喜欢泡咖啡馆消闲会友,或自己早上喝上一杯提神。巧克力更是世界上到处都受欢迎的零食。研究表明,吃没有加糖的纯巧克力对身体健康还有积极的作用。
  咖啡和巧克力都是来自热带植物的果实:咖啡豆和可可果。它们都是低矮的植物,原本生长在森林大树的庇荫之下,基本上不需要附加资源。但是,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和生产的批量化,这种原始的生产模式已经无法满足需要而代之为大规模的农村式的种植。为此,大片的原始森林被砍伐成空地,然后种下成排成行的咖啡或可可树。这样,咖啡和可可树能得到更多的阳光照射,其生产周期和产量都得到很大的提高。但失去森林大树的庇护,这样的种植方式需要使用大量的化肥和杀虫剂。无疑,这样的耕作方式会造成很大的环境污染。
  中国咖啡的产量很少。咖啡的主要出产国是南美的巴西、哥伦比亚,东南亚的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巧克力则集中在西非诸国。在中国消费的咖啡和巧克力需要从这些国家进口,因此还会在长途运输过程中消耗很多的能源并造成环境污染。
  现在很多国际组织试图改变咖啡和巧克力的生产方式,恢复传统的树荫下种植,因此可以大大减少树林砍伐和化肥杀虫剂的使用。但这种对环境有利的生产方式不利于产量的提高,会影响其销售价格。所以,这些返祖的产品会带有“有机”或“树荫”的标签供关心环境的顾客选用。
  问:我们喝的碳酸饮料中的二氧化碳是不是也会对全球变暖有影响?
  答:我们平常熟悉的一罐可乐或苏打水,大概含有6克左右的二氧化碳。这些二氧化碳,一部分在我们打开可乐罐的时候逃逸到大气中,一部分在我们将饮料喝到肚子里去之后从我们口中排出。比较而言,我们每次开车上班,一般会排出700倍于此的二氧化碳。如果只是局域地看问题,这点二氧化碳似乎对全球变暖影响甚微。
  但如果我们仔细思考一下碳酸饮料的生产、运输和销售链条(也就是所谓的供应链),一罐可乐给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可就不止6克的二氧化碳了。碳酸饮料的生产和运输过程会排放出数百万吨的二氧化碳和其它有害气体,同时还消耗掉大量的淡水资源。碳酸饮料的包装(金属或塑料)也最终会变成垃圾,给环境带来进一步的负面影响。
  当然,我们许多人都喜欢碳酸饮料。一种比较环保的消费方法,是买大罐大筒的碳酸饮料,然后在饮用时把它们倒到玻璃或金属杯中去。
  问:糙米和精白米相比,对健康和环境有什么好处吗?
  答:稻米在收割后,要经过加工才能变成我们吃的大米。用脱壳机将稻米脱去谷壳,就成了糙米。糙米覆盖着一层棕色的种皮,将种皮去除就成了胚芽米。将胚芽也去除,就成了我们常吃的精白米了。但是,在糙米的种皮与胚芽中含有多种营养素,变成精白米后这部分营养就失去了。和糙米相比,精白米的B族维生素、维生素E、铁、镁等成分都要少得多,食用纤维素也只有大约三分之一。下面是美国农业部测定的100克糙米和精白米主要营养成分的比较:
  【糙& 米】蛋白质:7.94克;脂肪:2.92克;碳水化合物:77.24克;食用纤维素:3.5克;钙:23毫克;铁:1.47毫克;镁:143毫克;锌:2.02毫克;维生素B1:0.401毫克;核黄素:0.093毫克;烟酸:5.091毫克;维生素B6:0.509毫克;叶酸:20毫克;维生素E:1.20毫克。
  【精白米】蛋白质:7.13克;脂肪:0.66克;碳水化合物:79.95克;食用纤维素:1.3克;钙:28毫克;铁:0.80毫克;镁:25毫克;锌:1.09毫克;维生素B1:0.070毫克;核黄素:0.049毫克;烟酸:1.600毫克;维生素B6:0.164毫克;叶酸:8毫克;维生素E:0.11毫克。
  可见糙米的营养价值要比精白米高得多。在把糙米加工成精白米的过程中,要多几道工序,也就要多耗费能源,对环境有不利影响。糙米比精白米较不容易煮熟,为了减少煮时的能源消费,在煮之前可先用水浸泡。
  问:鱼类食物含水银份量有多大?
  答:鱼是大家都很爱吃的食物,也是富含蛋白质以及人体极其需要的Omega-3脂肪酸的健康食品。经常吃鱼是一个好习惯。然而美中不足的是,由于环境污染,在江河湖海里生存的鱼类,已经不可避免地接触到各种残余的重金属污染物并吸收进体内。这里最严重的是水银,也就是汞,污染。人如果吃多了含水银的食物,有可能会发生水银中毒。
  可以说,现在几乎所有的鱼类都含有一定的水银污染。但不同的鱼中含量有所不同。因为“大鱼吃小鱼”的关系,处于这个食物链高层的大鱼,如鲨鱼、剑鱼、鲭鱼等等,其含水银量就远比其他小鱼多。美国食物药物管理局和环境保护局都专门建议大家不要吃这几类鱼。
  食物中的水银含量通常以“百万分率”作单位来衡量,也就是水银在食物中占有百万分之多少。上述的几种鱼类水银含量接近于1,也就是其鱼肉中几乎有百万分之一的水银。但幸运的是我们通常所吃的鱼中水银含量远没有那么高。例如,螃蟹中的水银含量大约是0.06,龙虾0.1,鳟鱼0.07,鲤鱼0.14,石斑鱼 0.3,鲑鱼0.014等等。
  但因为鱼类的营养作用的好处仍然大大超过其水银污染的坏处,吃鱼还是值得鼓励的。美国食物药物管理局建议避免水银含量过高的那些鱼类,同时每星期大约吃两次鱼,不要过多。孕妇、哺乳期母亲还有小孩更应该注意不要多吃水银含量高的鱼类。
  上面所引用的水银含量数据是现在世界市场上比较普遍的鱼类供应测量而得的,所以大部分是海味。淡水鱼类生活环境的地区性差别极大,很难一概而论,要看原产地的污染形势决定。
  问:有人说,流过主要城市的江河中钓或捕上来的鱼不能吃。你同意么?为什么?
  答:如果你所在的城市有一条河流通过,你可能看到过有人在桥上或岸边垂钓,他们身边的桶或盆里装有钓上来的大大小小的鱼。如果你动了吃鱼的心思,那也不怪你,因为鱼是很鲜美有营养的食物。但无论在桶中跳跃的鱼多么诱人,你都不应该吃在流过城市的河里钓上来的鱼。
  理由很简单:在当今,在流过城市的河流中,没有一条没被污染过的。河水掺杂的,有上游工厂排出的工业废水和城市排出的(一般为处理后)的生活废水。这样的河水里,有各种各样的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在这河水中生存的鱼,体内也存有这样那样的有害物质,比如汞(水银)。鱼一旦吃进或通过腮吸进含有汞的食物,汞就在它们体内集聚起来。越靠近食物链上方(即以别的动物为食的鱼),体内集聚的汞就越多。我们吃了含汞的鱼,汞也会在我们体内集聚起来,一直到我们汞中毒。
  总之,远离从流过主要城市的江河中钓或捕上来的鱼。
  问:我们吃的海鲜,有的是养殖的,有的是野生的,哪一种对环境的影响大?
  答:海鲜是大家都爱吃的食品,而且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由于近些年来,海洋里的鱼类有被过份捕捞的趋势,远洋捕鱼越来越困难,收获越来越小。因此,一种新型的鱼类养殖场在海边兴起。这些养殖场是在近海区的海面下设置大量的笼子,在笼子里就像池塘里一样放养各种鱼类供应市场。这样,我们买的海鲜也就有两种不同的来源:野生鱼或养殖鱼。这两种鱼,哪种对环境影响大呢?
  人们往往会以为养殖场能控制养鱼过程的各种因素,应该能生产更健康的鱼,而且不会污染环境。其实正相反。在笼子里养大的鱼,没有在海洋里捕食各类食品的条件而依赖于人工投放的单一饲料,也不像野生鱼那样可以在大洋中畅游,其营养价值与野生鱼相比大打折扣。比如在北美市场上常见的鲑鱼,养殖的品种在对人身体极为有利的Omega-3脂肪酸含量上远远不如野生的品种。因为同样的原因,养殖的鱼很容易得病,因此需要经常人工喂养抗生素,其残余会寄存在鱼肉中。有时候,因为养殖鱼肉的色泽不想野生鱼那样鲜明,还会人工喂养染色剂。
  在养殖场投放的饲料不会全部被养殖的鱼吃掉,它们会随着海水进入外海。因此饲料中的抗生素、染色剂和其他的化学成分也会污染海洋里的自然生态。
  当然,野生鱼虽然更健康一些,但捕捉野生鱼的远洋船队在捕捉过程中需要消耗很多柴油和其他能源。他们也会对海洋环境带来污染。
  问:烟草会对环境造成什么影响?
  答:烟草对环境的危害,主要是二手烟(即被动地吸入别人吐出的烟)。被二手烟影响,可以发生在家里,也可能发生在公共场所或设施上,如会议室、封闭的火车上、餐馆、酒吧等。据联合国统计,世界有50%以上的儿童在家里受到二手烟的危害。
  在 2002年,一个由12个国家的29名科学家组成的专家组,对当时的关于吸烟对健康危害的科学研究报告做了认真的研究,得出了吸烟(不论主动与被动)会引发癌症的结论。科学家们还发现,吸烟会增加急性冠心病的风险,还会造成慢性呼吸道疾病。还有研究表明,吸烟会加剧哮喘病,以及导致肺功能减退。对幼儿,有证据表明烟草会增加婴儿突死亡的概率。
  问:食品污染主要有什么?
  答:食品污染根据其来源,主要有五种:有的是食品本身就存在的天然有害物;有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冷冻分离屏有风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