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搏击和散打哪个好综合格斗有什么区别?

国内几个主要的站立格斗组织,都是自由搏击么?
国内几个主要的站立格斗组织,都是自由搏击么?
经常有人问我,你们媒体和赛事的关系以及作用是什么?我说其实很简单:第一我们充当的是赛事和观众的媒介,将赛事的精彩解释给观众,让观众更好地观看比赛,理解比赛;第二是将观众的观感传达给赛事,让他们感受观众的喜悦或者愤怒,并对比赛的过程进行报道读解。但是,在搏击赛事这一点上,记者们其实做得并不好。这和搏击以前缺乏足够的影响力,以及足够的能够愿意理解的记者有关系。所以,到目前为止,中国搏击迷们对于赛事的理解也很混乱。自由搏击、踢拳、K-1规则这些名词,一直困扰着我们,使得很多观众、甚至裁判对于比赛的过程都一知半解,解说也缺乏对比赛规则的理解,导致传递错的理解给观众。此外,一些赛事方也故意含糊或者混淆一些内涵,出于宣传,不愿意做出澄清,所以才会引起了各种争议。中国的搏击赛事一直都有一个“规则胜利”的说法。武管中心组织中泰对抗,裁判会议上规则争得面红耳赤,中国要求有摔限制肘膝,结果在中国是我们大胜,到了泰国人家要求有肘膝,结果我们大败惨被KO,那是一个混沌的时代。武管中心三部部长周金彪和我谈起过刚开始打中泰对抗时的故事,他说:“比赛前我们听说泰国选手每天踢香蕉树练腿,身上的神经都踢没了,所以根本不怕疼,不能挡,挡了就会断的,把我们选手吓得够呛,结果打起来觉得也不过是人,我们不是不能打。”随着对外交流的增多,我们也逐渐理解了肘、膝这些技术,中国武术散打也在提升自己的对抗水平,这就是睁开眼睛看世界,积极学习的结果。当下中国国内最主要的几个站立格斗组织——《武林风》《昆仑决》等,都说自己用的是自由搏击规则或者K1规则,真的是这样的么?本文就此做了一些采访和研究。一、自由搏击和站立格斗既然要谈站立格斗,首先要谈的就是K-1规则。其实由于中文翻译的问题,我们经常会发生一些误会。比如“自由搏击”这个词free sparring,一般指的是国际全接触自由空手道,而并不是诞生于日本的K-1,但是两者之间有着一些联系。世界上最重要的“自由搏击组织”叫做WAKO,成立于1975年,英文全名为World Association of Kickboxing Organizations,这里我们又能见到一个英文词Kickboxing(踢拳)。WAKO是早期的世界5大业余格斗团体之一。在1975年是为了和美国成立的PKA(职业空手道协会)进行对抗而成立的,最早叫做World All Style Karate Organization,WAKO,世界全流派空手机构。WAKO拥有业余赛和WAKO PRO职业赛两大体系。2006年在韩国,WAKO和另一家业余赛事组织IAKSA国际业余踢拳竞技协会合并,成为了现在的国际业余站立赛事的统合机构,也是最正统的、得到国际奥委会承认的国际体育组织的加盟团体,其组织的目标是未来希望能够成为奥运会的项目。1975年、WAKO举行了第一次业余的欧洲锦标赛,而WAKO PRO职业赛事是在1991年开始的,比K-1还要早了2年。在业余体系下,WAKO赛事分为Semi-contact(半接触式)、Light contact(轻接触式)、Full contact(全接触式)、Low-Kick(低踢)、Thai-Kickboxing(泰式踢拳)、Musical Forms(伴乐型,即有音乐伴乐的套路)、Aero Kickboxing(飞踢,类似于跆拳道的飞踢表演)。2010年在北京办武道会的时候,《英雄传说》的出品人邹国俊受武管中心委托,带着徐琰等国内名将参加了WAKO的比赛,选了半天选了全接触式,以为是和徐琰打的K-1赛事一样,结果比赛开始了才知道,规则不一样,根本不是那么回事。从以上的意义来说,WAKO的业余规则,其实用自由搏击来翻译是比较合适的,特别是“全接触式”,其诞生于流传到欧美的空手道,不过说到K-1规则则是另一回事情了。K-1和UFC一样都是创设于1993年,和WAKO一样,K-1其实也是以空手道为基础的。其第一次比赛是在1993年的4月30日举行的K-1 GRAND PRIX'93,10万美元争夺世界格斗技最强晋级赛。比起UFC的早期命运多舛,K-1很快就风靡世界,1995年在安迪·哈格的家乡苏黎世体育场举行的比赛创造了入场观众人数纪录。随后在1996年,日本的富士电视台为了和TBS电视台的拳击对抗,开始介入K-1,在黄金时间段进行播出,大大地推进了K-1的市场兴盛……K-1的历史我们可以说很长时间,不过本文的重点其实说的是K-1规则与踢拳规则。由于K-1在世界上的兴盛,K-1的规则也逐渐成为了站立格斗的主流职业规则。2013年,新K-1被韩国人金健一收购后,新的K-1环球和WAKO达成了协议,WAKO的职业赛事,将采用K-1规则。这也就促进了两大站立格斗在业余和职业的融合。二、K-1规则和改革在历史上,就跟UFC规则进行了不断的进化一样,K-1规则也不断在进行改进。去年我写过一篇文章提到:一龙的那条覆盖脚踝的裤子根本没法打K-1,因为从规则上,他这条标志性的黄裤子就是犯规的。结果有一龙的拥趸拳迷还专门找我“撕”,说你这小编根本没看过K-1,安迪·萨瓦原来也是穿长裤比赛的。看来这位拳迷看拳的时间不短,不过实际上在日,也就是当年的K-1世界MAX总决赛的时候,K-1就改革了规则,安迪·萨瓦的长裤被禁止了。现在参加K-1比赛,所穿的短裤必须在膝盖以上8公分。很多人都认为2004年的时候,播求在K-1赛场上用连膝顶塌了魔裟斗,随后K-1禁止了连膝,这一点是针对播求的。确实禁止连膝被认为是K-1改革中对泰拳选手的一个限制,但实际上这一条改革在2004年底出来的时候,当时在日本被谈论最多的不是播求,而是曾经和张庆军打过的相扑横纲暑,因为和暑这样巨型身材的GP选手比赛,对手根本够不到他的脖颈。K-1规则其实直到今天还一直在进行改革,其改革的驱动力在初期有两点:其一最重要的是减少站立格斗赛的消极搂抱,加快比赛节奏,使得赛事更流畅,有更多的动作。其二是更有利于日本选手夺冠。因为这样才能得到更多的收视率,这也是向收视率和赞助商妥协的措施。所以K-1历史上也有过类似中国这样黑外国拳手的黑裁事件,只不过做得像一龙外战这种离谱的,确实少见。2010年之前,K-1容许双手箍颈,一次顶膝;2010年11月后,只容许单手箍颈顶膝;2015年10月,K-1实行委员会又宣布单手拉头顶膝都被禁止,只容许一次顶膝,缠抱中的顶膝不被认为是有效技法动作;这些都是为了减少双方的缠抱拉拽。在中国,“摔”,或者说是“接腿摔”一直被解释成在K-1规则中不得分,实际上K-1规则是禁止所有摔法(日文中叫做“投技”)的。虽然在K-1早期,曾经一度容许类似泰拳的扭摔,但是从未容许过接腿,由于不断出现缠抱消极比赛,所以很快在1995年扭摔被禁止了。早期参加K-1的武管中心派出中国选手,如张家泼、安虎等都曾经因为在K-1赛场上不懂规则使用散打的摔法,而遭到扣分。2003年之前,K-1容许拳手在接对手的腿后,做一次动作,比如出一拳,或者扫一腿。但是因为这个规则也容易出现缠抱,所以在2005年年底就被禁止了。在现行K-1日文版规则第六款犯规第10条的内容是这样说的“相手の蹴り足を掴む行為反则。”翻译过来的意思是,任何揽住对手踢出来的腿的动作都是犯规。按照犯规的判罚规定,第一次提醒、第二次警告、第三次就会被扣分,甚至罚出场费。2013年,笔者在佛山和K-1裁判大成敦对谈的时候,曾经问过他关于摔这个犯规出现后如何判罚的问题。我问他说,摔出现后,会进行警告第三次才扣分么?他当时告诉笔者说:“不是以次数来判断,而是以摔这个犯规导致的对手选手所受到的伤害来判断的,如果这个摔导致对手遭到的伤害巨大,第一次就有可能被减分,甚至都有可能直接终止比赛,判罚犯规者告负,甚至拒付出场费。”去年,笔者写这一点质疑武林风在摔法上的判罚过于偏向中国选手,没有给予严格的限制和减分的时候,有拳迷也来和我进行了辩论。当我指出这根本不是K-1规则后,有人辩解说,我们不是《K-1规则》,我们是《武林风规则》。那么这个《武林风规则》是怎么出来的呢?三、《武林风规则》的故事今年1月7日,在杭州参加某赛事的时候,我曾经和以前给《武林风》解说的宋玉杰老师有过一段交流。因为以前我一直听宋玉杰老师说,《武林风》就是K-1规则,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却显然在摔技的判罚上完全不是这样的。宋玉杰老师当时和我解释说,应该说是《K-1武林风特别规则》。《武林风》初创的时代,其实面临了和K-1一开始一样的问题。首先中国的武道选手大多数来自于散打系,摔是散打的一个主要技术体系。但是散打的摔容易出现缠抱等比赛不流畅的情况。此外,散打还有个问题就是无法对外交流,外国选手不练你的摔法规则,很难打起来。UFC的《终极斗士》2006年火了后,日本K-1也希望做一个类似的节目来赚钱和提升人气,所以就在当时的K-1裁委会主席大成敦的带领下,和富士电视台签订了一个合同,举办真人秀比赛,这个比赛后来扩大到了和河南电视台的合作。具体是K-1方面找7个不是拳手出身的人训练3个月参加K-1的比赛,和《武林风》百姓擂台的拳手进行一次比赛。这个比赛的名字在K-1历史上叫做K-1 TRYOUT 2007 SURVIVAL。目前给《英雄传说》当赛事总监的日本CFP——CHINESE FIGHTING PROMOTION公司创始人岩熊宏幸当时是K-1的FEG事务局工作人员,他是牵线人。这个赛事在日本方面被宣传为了日中建交35周年友好比赛,参赛的中方选手包括王洪祥、战东伟等7人,而日本方面参赛的都不是职业选手。洪光的对手富永健义是一个社会人棒球队的队员,王洪祥击败的春日俊彰是个日本漫才组合(日式相声)的“呆傻役”(即捧哏演员)。2013年年底在佛山,笔者曾经问过大成敦,那批中国选手谁能打K-1规则,比如王洪祥,大成敦摇着头很直接地说,“他打不了K-1,他是散打的技术。”据宋玉杰老师回忆说,在这次中日交流中,《武林风》提出如果不加入摔法,那么比赛打不起来,所以后来大成敦答应了《武林风》,这次比赛可以有中式投技(摔法)。也就是从这次比赛开始,《武林风》的规则才开始逐渐固定下来,也留下了“摔法”这个跟国际规则不太接轨的“小尾巴”。四、《武林风》裁判长的话作为国内踢拳界资历最深的赛事,《武林风》现在到底是什么规则呢?笔者通过《武林风》的一位朋友联系到了《武林风》的裁判长——登封市体育局局长王淞伟,和他进行了交流。从交流中得知,《武林风》的规则其实和K-1规则大同小异。比如拳、腿、膝打击是有效技法,禁止肘法等。有趣的是,膝的进攻只许一次,而且禁止任何箍颈行为这一点,和2015年的K-1规则是完全一样的。但是在摔法的问题上,确实有一些理解上的偏差。一些解说在说《武林风》的规则的时候,往往会说,摔法不得分。“摔法不得分”的说法本身就是错的,因为职业比赛根本没有得分一说,判罚10比9,是根据拳手对比赛的掌控来进行的,并没有具体的某一次技法的得分概念。得分的说法是业余时代才会有的表述。王淞伟说:“业余和职业赛事最大的区别就是业余是打分打点赢得比赛,而职业赛事以KO对手为目的,我们在2007年和K-1合作后,开始结合K-1的规则以及《武林风》自己原来的规则,制定了‘适应电视观众观赛倾向性’的规则。”《武林风》是电视节目起家的,适应观众、取悦观众本身就是他们的宗旨之一。从2004年开始就担任武林风裁判长的王淞伟解释了摔法的问题,他说:“《武林风》是有摔技的,这个摔不能以单独的摔来判断,而是要在整个赛事中去进行考察判断,作为是否掌控比赛的一部分来进行认识,是反应选手综合格斗能力的一个标志。”笔者问:“如果因为摔法导致选手受伤的情况,或者不能继续比赛的话怎么办呢?”王淞伟非常明确地说,“那就是KO或者TKO”。也就是说,摔法在《武林风》中是完全有效技。不过,在当下,比如奥运会的柔道和自由式摔跤等比赛,为了加快比赛节奏等,都已经完全禁止了下潜直接抱双腿的动作(如果下潜高手冼东妹现在参加奥运会就没法拿金牌了),《武林风》的摔是否有限制性规定?王淞伟说:“只容许接腿摔,我们也不容许主动缠抱,在接腿后,只容许做一次动作。”但是因为有接腿摔,所以在《武林风》的比赛中,确实会出现选手的动作不标准、摔法技法使用模棱两可导致缠抱的问题。裁判也很难像现在的K-1规则那样对一些摔技的犯规进行罚分。五、《昆仑决》到底是什么呢写这篇文章的初衷虽然和我看《武林风》比赛中的一些判罚疑问有关,但是实际上更大的推动力契机是《昆仑决》。去年31日到今年3日,我应《昆仑决》的邀请到三亚去看了他们的跨年战。到了三亚,以前认识的《昆仑决》赛事总监托尼·陈和执行总监王亚伟就拉着我进行了交流。托尼·陈说:“我看过你写的关于规则的文章,我们《昆仑决》其实在规则上和现在的K-1规则有很大的不同,比如K-1不容许连膝,但是我们《昆仑决》这一点更放开,容许连膝,而且是容许箍颈连膝的。”托尼·陈随后还对《昆仑决》和现在主流的自由搏击K-1规则的不同进行了解释,他说:“我们在摔法上其实比K-1更开放,比如我们的摔算有效进攻,和拳法的击打一样,算有效分,只是不容许主动下潜摔,也不许反关节技摔……散打中的很多摔法在我们这里都是容许的。”《昆仑决》的执行总监王亚伟继续解释说:“我们的超级战是采用的3人边裁打分制规则,而到了比如70公斤诸神之战这样的比赛,会采用更科学的5边裁打分规定。所有的冠军赛,从64强开始,都是5个裁判打分。超级战如果进入加赛依旧可以因为双方比赛较为激烈,打10比10的比分。但是冠军晋级赛,最多加赛两局,裁判最后一局必须判决出两名拳手,给出胜负。我们的MMA赛事有金腰带的卫冕,而站立格斗没有卫冕。每个级别一年就是一个冠军,你就是拿到冠军,明年还要重新打。这一点和K-1一样。”后来在杭州,见到了《昆仑决》的总裁判长毛景宇,也就规则的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交流。从交流后的感想看,笔者个人觉得,其实《昆仑决》这个规则不但和WAKO不一样,也和K-1完全不一样。其规则体系其实和现在武管中心用的散打国际规则很像,只是散打国际职业规则容许用横肘,放得更开。但是,《昆仑决》的赛事对阵表格上却写着——“自由搏击规则”。六、《英雄传说》和FF信赢天下中国武术协会或者说后来的武管中心很早就和K-1进行过交流,1999年腾军是第一个去日本参加K-1大赛的中国人,他5次上过K-1擂台无人能及。由于《武林风》的影响力巨大,加上和K-1进行过赛事合作,所以很多人都认为《武林风》就是在用K-1规则,但是如果仔细看《武林风》的比赛节奏就可以看出,真的K-1比赛要流畅的多,在K-1比赛中很少会出现缠抱了。在过去,武管中心为了选拔拳手参加WAKO和亚洲室内武道锦标赛等比赛,也曾经举办过国内的自由搏击比赛。比如2012年,原来在武林风的蒋威当时在河南的一所大学里举办过全国自由搏击锦标赛调赛,比赛共有5个级别,主要参加的有邹国俊的盛华国际武术俱乐部、蒋威的拳手韩开湖、以及谢雷等。那次比赛是全开放式的打法,不带护具,水平很高,容许接腿后做一次踢拳或者扫支撑腿的动作。2013年,笔者受到邀请,去商丘看了全国自由搏击锦标赛(K-1)规则的比赛,结果发现这第二次比赛出现了倒退。赛事中要求佩戴头盔护具,腿上还有护垫护踵,变成了WAKO的全接触赛事。因为打击力度被降低,丁宁等职业选手越打越别扭,早早就被淘汰了。当时办这些国内赛事的主要目标是参加WAKO的业余比赛,以及亚洲自由搏击锦标赛等。此后从2014年开始,邹国俊的《英雄传说》接过了和武管中心合作的大旗,开始搞双轨制的全国自由搏击锦标赛和亚洲巅峰,也派刘威等去参加了亚洲自由搏击锦标赛等业余战斗。《英雄传说》的比赛规则在当时是和K-1接轨最紧密的,这一点和邹国俊的弟子去K-1以及日本参赛最多、最频繁有关,所以徐琰、康恩等选手对于K-1规则拳腿的配合理解要强得多。去年《勇士的荣耀》揭幕战比赛,徐琰虽然被乔什KO了,但是他全场的技术都是真的K-1技术,就是拳腿,没有中国散打选手的任何摔。就是被对手打击控制后,也不会搂抱,这就是他们长期以来和国外接触比赛对规则理解的结果。康恩后来当自由搏击国家队教练带出来的许铁寒等小选手也是如此。不过《英雄传说》在此前对于摔法的判罚理解也是可以接腿做一次出拳的动作,但是不能抽拉摔,在实际规则执行上,判罚的严格性也不能说是绝对的严谨,更多时候是靠选手的自觉。2016年,国内和国际K-1规则的传承传到了另一个和武管中心接轨的赛事《FF信赢天下》的身上,该赛事严格采用了现在的K-1规则——即任何对对手腿的控制都是犯规,并进行严格罚分。只不过这一比赛目前的影响力还不够,也没有铺陈开。七、《勇士的荣耀》和自己进化在很长时间里,笔者一直认为《英雄传说》的比赛在和K-1等赛事的接轨上做得相对严谨一些。邹国俊带康恩、董江涛在2008年参加K-1的外围比赛,徐琰在2009年KO长岛自演乙雄一郎,乃至后来张波、丁宁、刘威去打KURSH交流战,这些去外国擂台上用外国的裁判和规则体系,去打败外国人的比赛,使得他们这个系统形成了更为严谨的踢拳技术体系。在《勇士的荣耀1》时,我偶然受到邀请看了邱建良和魏锐等人的比赛,当然感觉有些吃惊,因为和我原来理解的方便一龙等人的技术不一样。奇怪的是,他们也是《武林风》系统出来的,但是邱建良和魏锐等人的技术特点已经和《英雄传说》这些人的踢拳技术很接近了,K-1规则中的接腿犯规也很少出现。魏锐是拳击手出身,不喜欢接腿还能理解,邱建良按理说也是《武林风》体系出来的,怎么也会有这种“自觉”呢。结合我以前知道的大东翔俱乐部和荷兰目白等著名K-1踢拳拳馆的合作,以及我的一些了解,笔者个人认为这是邱建良这些选手达到了一定水平后的自然进化结果。因为接腿摔这种“防守反技”看起来漂亮,但是实际上对对手的伤害不大,很难造成KO,通常反应的是不掌控比赛的拳手不主动出击的后果。因为和下潜抱摔这种主动技法不一样,接腿这种“反击技”是只有对手出腿后才会发生。一般都是拳手自身如果出拳腿不连贯,被对手的拳腿压制后,才为了反败为胜,做出的接腿摔的动作,是一种不完全掌控擂台的消极反击技术。在K-1的擂台上,最近6年里,KO对手最多的技术是拳,80%的被KO或者被TKO都是拳造成的。当邱建良他们明白像拳击那样连续直拳和平勾上勾对对手的伤害更大后,谁还会去搞什么接腿摔呢?因此,笔者认为,这是一种非基于规则的自身擂台技术进化的表现。八、宣传效果、混淆或者走自己的路在进行了这样的罗列后,我必须声明的是:我并不认为K-1规则就是高大上的,有接腿摔的《武林风》规则就是低级的,《昆仑决》规则是莫名其妙的。在K-1规则里有这样一条内容:比赛的规则可以在赛前裁判委员会商定后,给予一定的变通和改变。K-1历史上在现场出现问题后,直接改变规则,导致某一名拳手输拳都曾经发生过,比如魔煞斗和佐藤嘉洋的那第三回合9比8。我认为,如果中国的赛事组织像《武林风》那样有持续的投入,像《昆仑决》那样可以得到顶级选手的持续加持,对自己规则的认可和适应,那么我们不打K-1规则也没关系。这并不是和国际接轨不接轨的问题,我们中国人创造出自己的规则,能够吸引到国际顶级拳手来,也是很好的事情。最早K-1的宗旨其实是创设一个公平的擂台,在这里异种格斗技都能得到发扬,展示自己的技巧。去年日本的著名搏击网站在介绍《英雄传说》的时候用了《英雄传说规则》的特殊介绍,我觉得这一点就挺好。以后国内的赛事也不要说什么自己打的是自由搏击规则,K-1规则,就是《武林风规则》、《昆仑决规则》、《勇士的荣耀规则》也未尝不可。我反对的是,一些有意或者无意的混淆说法,用作宣传。比如《昆仑决》说,《荣耀格斗》的冠军在我们这里被《昆仑决》冠军干了,问题是你《昆仑决》规则和《荣耀格斗》的规则几乎差了十万八千里,简直就是踢拳对散打了,人家荣耀的冠军在你的平台上输了又如何呢?这和刘威严格按照K-1规则在《英雄传说》拼拳挑战加布里埃尔是两回事情。至于一龙的那些摔法,大家自己去见仁见智吧。《武林风》的方便击败了马库斯,也只是在《武林风》的规则下,当然这场赢得很不容易,也较为干净。但是几个月后,马库斯拿到了荣耀格斗的冠军。所以下面我想说的是,另外两件事情——正轨和接轨。目前国内别说大赛事品牌,就是小的赛事品牌也不断标榜自己是国际顶级赛事。什么是国际顶级赛事,中国的《武林风》、《昆仑决》等等,是顶级赛事么?确实从赛场呈现来说,比如灯光舞美、拳手表现来说达到了一定的标准,但是在很多细节的正规性上还差得很远。试问:哪家赛事出品方严格地制订了自己的规则,并且对外公布了?我在帮着K-1中国做官方网站的时候,第一件事就是希望他们翻译K-1的正式规则,放到自己的网站上。K-1的中文版规则有10几万字,规定的事无巨细。中国哪家世界著名顶级殿堂级赛事做了这一点?这就是你们和国际顶级比赛的区别之一。此外,在《武林风》规则体系和《昆仑决》规则体系下培养出来的中国拳手,在什么擂台上去和其他的国际拳手比较呢?贠奇去年去日本参加K-1 WORLD GP JAPAN的8人赛,TKO神户翔太的一战,在前两回合就因为揽对手的腿被每一回合警告了2次,差一点就被扣分。杨明在前年去打雷神的时候,第一回合也因为摔被扣了分。是坚持自己还是向国际统一规则靠拢?这是个不好解的难题啊。(周超,原标题《武林风昆仑决是自由搏击么? 中国赛事规则的探讨》)《搏击周评》独家稿件,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搏击周评》(bjqbj01)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搏击圈儿行业内参,最有态度的专业媒体
作者最新文章MMA世界比赛视频 [原创]
MMA集锦杂志视频当前位置:
关于拳击更多资讯
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投诉建议邮箱:
微信公众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自由搏击和泰拳的区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