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研究易经是研究什么的,但不知道怎么下手,求高人指点

初来论坛,想学习周易,不知从何学起,求拜师!
签到天数: 13 天连续签到: 1 天[LV.3]偶尔看看II
各位前辈:
& && &本人对《周易》兴趣颇浓,最近接触中国传统文化项目,一直以来想学习周易而又觉得非常远。最近一直想给女儿学习读经教育,故对《周易》兴趣大发,困惑无从下手,求拜师学习!忘高人指点
签到天数: 321 天连续签到: 21 天[LV.8]以坛为家I
去周易论坛看看
签到天数: 13 天连续签到: 1 天[LV.3]偶尔看看II
去周易论坛看看
谢谢!我在论坛上快一个月了
签到天数: 14 天连续签到: 1 天[LV.3]偶尔看看II
学习周易先从术开始,而传统易术有三大项目,八字、风水、六爻。
八字是最贴近实践的,可以从它开始学起。
签到天数: 34 天连续签到: 1 天[LV.5]常住居民I
站在营中望西汉,,周易博大精深
该用户从未签到
调侃谁呢?!你知道该找谁!
签到天数: 13 天连续签到: 1 天[LV.3]偶尔看看II
学习周易先从术开始,而传统易术有三大项目,八字、风水、六爻。
八字是最贴近实践的,可以从它开始学起。
谢谢前辈指点
签到天数: 13 天连续签到: 1 天[LV.3]偶尔看看II
站在营中望西汉,,周易博大精深
谢谢前辈关注
签到天数: 13 天连续签到: 1 天[LV.3]偶尔看看II
调侃谁呢?!你知道该找谁!
真不知道,谢谢前辈关注
签到天数: 1451 天连续签到: 43 天[LV.10]以坛为家III
看看孙老师写的书。
签到天数: 13 天连续签到: 1 天[LV.3]偶尔看看II
看看孙老师写的书。
谢谢前辈指点
签到天数: 1109 天连续签到: 1 天[LV.10]以坛为家III
论坛里可以看的周易知识还是不少的,你可以先看看,学习周易是一个长期的事情,先从最基础的知识学习开始,可以看看孙红增老师写的书还是很不错的。
签到天数: 13 天连续签到: 1 天[LV.3]偶尔看看II
论坛里可以看的周易知识还是不少的,你可以先看看,学习周易是一个长期的事情,先从最基础的知识学习开始, ...
谢谢前辈!
使用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Online Service怎样自学易经? - 知乎5008被浏览887877分享邀请回答56842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15124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查看更多回答2 个回答被折叠()(花开花不语)
(南山居士)
(算命大师)
(当代易坛才女,)
第三方登录:还没有帐号? 赶紧
用户版块帖子
求高人指点
UID:165179
说一件自己很困惑的事情,有时候控制不住自己的思绪,仿佛眼前一个场景,像是在演电影。但是却都是我周围的人不好的事情。这个场景出现不久之后,周围那个人过不几天果然那样,或者刚看到这个场景,过不一会周围那个人就那样了。就拿今天早晨刚一起床,眼前就出现哄邻居孩子喝水,原因是他家孩子发烧,不好好喝水,我哄他喝水。收拾完到邻居家,没看到他家娃,她说她儿子发烧了,睡觉呢,到了快中午的时候,我哄他家孩子喝水。类似的事情好多,所以拜了菩萨。但是还是控制不住走神。所以在此求解。=700) window.open('/images/post/smile/em/em18.gif');" style="max-width:700" onload="if(is_ie6&&this.offsetWidth>700)this.width=700;" >
右大脑过于发达,以至于个别思维线在时空顺序上,不受逻辑控制。这样会经常感觉疲乏,精力不够,对吧
UID:691772
八爪团级别铜牌会员
UID:530473
这个俺不能解释,等其他老师来说道一二,祝你生活开心~~~
QQ:&&&&&&QQ周易交流群: &&&&&&&&&&&&&&&&&&&&梅花班、八字班、风水班随时报名
UID:530473
午夜的野百合,这个名字的人应该是有些神通的
QQ:&&&&&&QQ周易交流群: &&&&&&&&&&&&&&&&&&&&梅花班、八字班、风水班随时报名
UID:682918
八爪团勋章:
UID:669686
有时人做梦会梦见一些未来发生的事,有的人不做梦,眼前也可能出现类似的景象,但不足为怪,贤者可以不去执着他,随来随去,如果景象吉,则吉,景象不吉,则起一吉念,切不可执而相随。
访问内容超出本站范围,不能确定是否安全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您目前还是游客,请
&回复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Powered by & Copyright Time now is:10-24 22:19 &
版权所有 Gzip disabled人生64个怎么办(1-30易经上经)待续_小宗师专辑:看小说,有激情,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比比读小说网易经启示录—人生64个怎么办-1当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了怎么办人生最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位置。因为人一生下来,就已经有了位置,你是老大,或者是老二,甚至是老三。当然还有独生子女。在人生中,人的志向,抱负,环境等等,也决定着你的位置,只不过很多因素被你忽略了而已。找不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往往会让你发挥不了自己的特长。有生活经验的人都有体验,电影开演了,你还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在没有灯光的黑暗里摸来摸去,既影响别人,也耽误了自己。这事情说明,你错过了找座位的最佳时机。位置的占有,与时机很有联系,同时,守住位置也是很重要的。《易经》说,潜龙,勿用,阳在下也。见龙在田,德施普也。终日乾乾,反复道也。或跃在渊,进无咎也。飞龙在天,大人造也。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它告诉人们,人的位置是有低到高,而且循序渐进。每个位置上,有每个位置的表现,不可逾越。人就好比龙,潜伏的龙,当然发挥不了什么作用,因为阳刚的力量还潜在地下,即力量不够用,那你动什么呢?是故‘勿用’,叫你不要逞能。龙出现在田野,正在以德行感化,普施于万物。这时候你该打基础了,自强不息,锻炼自己。反复的实践,或许你就可以从深渊中跃出,用时髦的话说,你就能脱颖而出了。这时候,你已经完成了准备,进退都难有过失和灾难。龙飞升在天,是指具备才德的伟大任务,才能达到这一地位,但飞升到极限的龙,会后悔,因为‘盈’难以持久,满则招损。用九的运用,不能过分。应当遵循法则,顺其自然而变通,刚柔相济,阴阳相辅相成,才能安全吉祥。卦中又说,是龙就要在天上,但位置太高了,往往也就不高了,因为有下面,才有上面。脱离了下,就无所谓的上了。孔子说,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上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所以,在自己的位置上,分寸感特别重要,人生最难掌握的是分寸。当你已经非常的强健,或者说取得的位置非常的刚键,那么你不要在争强好胜了,该和别人平等共处,和舟共济。这样不会招来凶险,即‘群龙无首’,吉’。 如果你非常弱小,或者所在的位置非常底微,那你也不必跪下,你一跪下,别人就显得更高了。人生在世,位置每个人都占着一个,但那一个位置是不是你应该占着的呢?那就得看你的能耐你的志趣。有了位置,但占得不好,就看你怎么刚柔相济,阴阳协调了。想得到好的位置,需要抓住好的时机。就象是集会,如早了就会孤零零,去晚了,可能就没位置了,当然,如果你的德行出众,人家可能为你让出最好的职位。如是而已!易经启示录—人生64个怎么办-2当你容易浮躁的时候怎么办当你容易浮躁的时候,想想那长苔的石头当你容易浮躁的时候,想想那沉默不语的大地大地不语,当它盛载万物。大地不语,但谁能离开大地?在我们这世界上,最有力量的是沉默,是沉着,而不是言语。浮躁来自不顺。一个人心气不顺,往往就容易浮躁。怎么办才能舒张,顺展呢?只有一个秘诀:柔顺。因为我们头顶是天。天代表着阳,代表着刚。那我们在阳在刚的面前,我们应该怎么办?没选择了,只有选择柔。不管你的出身如何,你的秉性如何,你面对的世界,是一个阳刚的世界。如果你再阳刚,可能就头破血流。明智的选择,就是柔制刚。我们所在的这个世界,不怕你强悍,不怕你刚烈;满的先亏,大的先去,硬的先碎。盛唐伟大,但那个满日不再初升;埃及文明,但金字塔成了遗迹。我们要舒展,要顺畅,我们要学习大地那样的包容。深厚才是无穷的德行。能包容,能广阔,能远大。如果你出现了浮躁,那是自己的包容不够。能像大地一样包容的人,会有什么样的浮躁呢?当然,有一些东西,尽管你包容了它,它也不会长久的。象风,象雨。如果不包容,浮躁的你就可能有危险了。就如河面上的冰味够厚,你就去履,当然可能陷进去了,但如果再忍耐忍耐,冰变的足够坚,你去履,就不会危险了。我们要不浮躁,需要学会含蓄。含蓄是人的美德《六三》。“六三”说得是个大智慧。一个人有了美丽的文采,有了本事,还得会含蓄。如果你太张扬了,你可能就不纯正了。虽然你含蓄,但美丽的文采难以长久隐藏,随着时间的推移,你还是会被发现的,或者不得不跟随君王,从事政务。但不可以只重视个人的成就,最后才能有结果。如果太看重个人的作用,那么,麻烦就等待着你。正确对待自己,能避开很多悲剧,去除浮躁,你将取得更大的成功。当然这需要你去积累。石头不语,但石头见过风霜雨雾。大地不语,但大地见过万物兴蓑。风雨都已经过了,太阳会不出来吗?急什么?给点耐心,不要着急,也就不浮躁了。易经启示录—人生64个怎么办-3当你还处在幼稚的阶段怎么办幼稚,是任何生物都要经历的一个阶段。幼稚,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幼稚。《易经》说,幼稚也就是萌芽时期,充满生的艰难。但应该指出的是,幼稚是一个正常的阶段。任何人对这个阶段不必忧虑重重。重要做的,只是怎么认识幼稚;另一个是,如果幼稚怎么办。《易经》里的“屯卦”,有一句卦辞很有意思。说人或者物在幼稚时期,其实“元亨利贞”全部占有,也就是说创始、亨通、祥和、坚贞四种德性都具备,只是不能用。为什么?因为它处在一个萌芽状态,非常脆弱,什么都刚刚开始。万物之始,充满生机。但它尚幼小,处处充满艰难。在我们的生活中,如果你充满生机,你充满希望,你就同是充满艰险,充满苦难。天地的生机,隐藏在神秘莫测的旋转里。草木的萌芽,酝酿与霜雪纷飞的冬天。而人的诞生,是在血和痛的嘶喊与哭声之中。既然生的艰难,都被我们冲破了,那么我们珍惜生的幼稚就是非常当然的事情了。幼稚,需要坚定和碶而不舍。树木萌芽之后,只是小苗,但只要坚定,自信百曲总有一直。矮小会有参天之日。在这样的信念下,迎接每一天的日出日落,圆满月缺,还有雨雾风霜,冬去春来,并定茁壮。以人事比拟,只需要我们碶而不舍,奋发进取,尽管开始幼稚,凡夫俗子一个,但都有奠定伟人伟业基础的可能。“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话的意愿具有造反的气概;但从学习、磨砺、成长的角度看,“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也不是没有可能,任何高贵是可以成长而成,锻炼而成的。所以《易经》上说。“有威往,利建侯”。幼稚走向成熟,是会处处遇到危险的。《易经》里说,这个时期是“动乎险中”,因为你要成长,处在一个“动”的阶段,而你的外界是“震”。雷与雨随时可至,雷雨一旦行动,遍地大水满盈,一定会不安全。但这样的时候,杂乱无章,风风雨雨,也便于你建功立业。幼稚阶段,以便都处在最低下的阶层。前进会有阻力。但“以贵下溅,大得民也”。如果你有才能,你又正好不高高在上,周围就是民众,你可以与基层亲近,得人心也,当然也就会走向成功。但幼稚时期,往往会遇到反常现象。《易经》里有一个故事,说一女子的上方,有一个阴阳相应的男子,应该结为夫妻,但距离稍微遥远;女子的下方又有一个男子,这个男子以近的优势,时常利诱身边的女子,甚至威逼。但女子不怕下方男子的强横,坚决不下嫁。等待了10年之久,终于摆脱了下方男子的纠缠,与上方的男子结合。这个故事里的“十年不嫁”,是一个反常的现象。但只要你坚持纯正,你就会得到你应该得到的结果。幼稚阶段的前进,需要有向导,有老师,有高人。《易经》里说,如果你想到森林里去打猎逐鹿,如果没有管理山林的人给你当想到,你很有可能迷失在林中。像这样的冒险前往,不如舍弃。如果你一意孤行,你会因为无路可走而耻辱。幼稚阶段,还会有左右摇摆,拿不定主意的时候。进退两难,使你难以抉择。在这个时候,你应当“往前”,因为《易经》里说,“往吉,无不利”。前进,不会没有利。只有向追求,状况才能明朗;或者说,向前追求,才是贤明的态度。但如果你向前了,发现自己孤立无援,就应当退受自保,不可冒进。如果在此时,你硬要施展抱负,前途也未必光明。当你幼稚的时候,你要记住:大地宽广必有坎坷,前程修远必有险恶。我们从哭声中来,我们要尽量远离哭声。我们要纯正。因为纯正使我们祥和,坚定。易经启示录—人生64个怎么办-4当你疏懒的时候怎么办人生来是蒙味的。所以,古时候小孩子入学念书叫“启蒙”。但人生来的天性,是疏懒的。所以教育首先面对的不是蒙味,而是疏懒。换一句话说,如果你不疏懒,你就不会蒙味。《礼记》的“曲礼”中说:礼,闻来学,不闻往教。这说法,与《易经》蒙卦中的序卦传一样。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噬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易经》的意思也是说,在教育这个事情上,不是我去求蒙味的儿童,而是蒙味的儿童来求我。就像人家占卜,第一次告诉你,你就要认真听,如果一而再,再而三麻烦人家,就等于冒范了神灵,就不告诉你了。这说明,你在成长的过程中,在求知的路途上,疏懒是万万不可以的。求学,做事,做人,都要主动,都要勤快。你疏懒,你往往就冒犯了人家,而你还不知道。同样一个问题,人家三番五次给你说,或者嘱咐你,还让人家不放心,你不是冒犯人家又是什么呢?当你疏懒的时候,你要想起涓涓的细流怎么样流进了大海。《易经》里说,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人最初都好象山下的泉水,潺潺细流;但只要勤勉,以果敢的行动,培育品德,终将成为滔滔江河,滋养万物。当你疏懒的时候,你要想起林中的树木,哪些树才能长久于林?那些又小又曲的树木,是没有人理睬的,如果理睬就是砍回家当柴火烧了;只有那些奋发向上,又直又高的树木才能引起别人的注意,不是当栋梁材用就是留于林中成为参天大树。疏懒,往往是因为怕难。畏难的情绪致使了疏懒。山下有险,停止前进。因为不前,所以不会知道前面的情况,这就是《易经》上说的“蒙味不明”。缺乏主张,也是容易疏懒的原因之一。一个人没有明确的目标,他就会疏懒了。而没有明确目标的人,一般都见异思迁。见异思迁,一般都没有好结果。《易经》说,以女人比拟,见到刚建有财势的“金夫”就忘记了自己,失去主张,这样的女人是没有好结果的。《易经》教导我们,要使自己不疏懒,首先要对自己动刑,扼杀思想上那些散漫无为的认识。其次,要包容。一个人如果没有宽容的态度,往往因为某些人和事,就会使自己厌世和悲观,使自己对任何事情都失去兴趣,甚至疏懒起来。再一个,就是自己的目标明确,并且切实可行,有了这一点,人就不会疏懒,如果无所事事,又好高骛远,这个人一定会疏懒。疏懒的人,要学会歌唱播种。因为有了播种,才有收获。疏懒的人,要学会歌唱消融。因为有了消融,才能清澈。疏懒的人,要学会歌唱涌泉。因为有了涌泉,才有奔流.......易经启示录—人生64个怎么办- 5当时机还不成熟的时候怎么办为什么春天才有百花争艳?为什么秋天才有果实累累?为什么冬天才有毛色斑斓?一切都因为时机。没有春天就没有百花;没有秋天就没有硕果;没有冬天,就没有斑斓,一切都是时机使然。但百花的酝酿,绝不是在春天,而是在霜雪飘飞的寒冬;果实的生成,也不是在秋天,而是在花瓣飘零的夏季;老虎的斑斓,也不是冬天的换装,而是在萧瑟的秋风中.......怎样才叫时机?什么时候的时机才叫成熟?半夜里,你撬不起太阳,但早晨你可以毫不费力地站在原野上欢呼红彤彤的太阳升起;月初和月末,你画不圆月亮,但十五十六你可以尽情分享它的团圆............等待是一种智慧。等待是一种美德。从乌云密布到滂沱大雨,需要等待;从嗷嗷待哺到展翅飞翔,需要等待;从绽开嫩叶到果实累累,需要等待.....《易经》告诉你等待的秘窍:云上升到天空,只要等待阴阳调和,自然就成为雨。就像你需要等待的时候,你就等待。尽情享受饮食宴会的乐趣,以等待有利时机的来临。这个时候,无为才有为。但花开花谢也是等待;云聚云散也是等待;龟裂的土地聆听旱天雷也是等待;丰收的稻田迎来灭顶的大水也是等待.......等待有时侯适得其反。所以,《易经》告诉我们,等待需要处在一个有利的位置。可进可退。因为等待到的东西,可能是好也可能是坏。我们应当保持一定的距离。当是好结果的时候,就慢慢地靠近,像沙滩上的流水,虽然慢了一点,可能受到责怪,但最终会是吉祥。如果等待来的东西是坏的结果,那我们就要坚持纯正,不逞强,不急躁,顺应变化,方可化险为夷。正像《易经》里说的:“不速之客三人”一拥而上,主人面对三为刚强的不速之客,既无力赶走,只有以诚意恭敬相待,这样也会吉祥。其实,等待也是一种煎熬。等待也是一种悲壮!等待需要判断。等待需要选择。等待需要思危。等待需要纯正。等待需要柔顺。时机像我们渴望的恋人。她让我们激动,让我们幸福,让我们按捺不住。但时机需要等待,更需要耐心。等待时机有心灵密码。那密码是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留得青山在,何愁无柴烧?”“我是韩信,但我可以从你的胯下爬过。”易经启示录—人生64个怎么办-6当有争执的时候怎么办毛先生说,我们这个世界充满矛盾。《易经》说,我们的世界充满争论和诉讼。争执来源于方方面面。思想的,观念的,习惯的,好恶的,经济的,利益的,等等等等,不一而足。但争执的最初起端是“饮食”。《易经》的记载,“饮食必有讼,故受之以讼。”在最低生活水准的远古社会,最大的利益是饮食,所以争执表现在饮食上。现代人的生活水准大大提高,单纯的饮食争讼必然很少。但争讼的主题,从大概念来说,依然还是“饮食”--分配的利益。就事物而言,一方阳刚,一方阴险,必定产生争执。就人而言,外有才干,内心阴险,必定与人争执。世界有些遗憾—争执,不可避免;诉讼,也不可能避免。当有争执的时候怎么办?无论谁,自以为信实而逞强,就行不通了。有争执的时候,惟有反省,戒慎恐惧,把握中庸,才会吉祥。如果逞强,到头来都是凶。《易经》说,在争执的时候,“利见大人”,“不利涉大川”。利见大人,是找一个有水平的人来处理争执比较有利。亦即是谈判,和解。不利涉大川,是告诫你涉河前进不利,“涉大川”,有军队前进的意思,也有进取的意思,但都不利。这个态度,也就是我们常常看到的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态度。国与国的争端,地区与地区的冲突,应该对话,应该沟通,应该谈判解决,而不诉诸于武力。争执,我们司空见惯。丰盛与饥饿相会,刚强与阴险相见,强权与弱肉一起,野心与机会相遇........都会发生争执。遗憾的是,争执的经典,我们也烂熟于胸。荆柯辞秦王。诸葛亮舌战群儒。蚌鹬相争,渔翁得利。科索沃。葛兰高地。土地换石油..............等等,等等。地球只有一个。我们最好没有争执。我们是和平的鸽子,和平是我们的哨音。《易经》说,要没有争执,在处理事务的最初时候,就要慎重思考筹谋,以防止争执、争端、甚至争讼的发生。如果有了不同意见,要尽快处理。《易经》教导我们:只要不将争执拖得太久,虽然会小有责难,最终还会吉祥。象曰:“不永所事,讼不可长也。岁有小言,其辩明也。”争讼没有胜家。虽胜犹输。所以,遇到争执的时候,不可逞强,应当退让而反省自己。争执的时候,首先考虑的不是赢,而是要找一个心安理得。安于正理,又顺其自然,就可以得到心安理得。《易经》里说,如果一个人即使一时逞强赢得争讼,但也不会长久。赏了你“腰带”,但在一天之内也许被剥夺三次。虽胜亦可耻。和为贵。在发生争执的时候,我们要谨记的恐怕就是这三个字。易经启示录—人生64个怎么办-7当你想揍人的时候怎么办?争执和诉讼,不好的结果往往是揍人。个人行为的揍人,是揍人;集体行为的揍人,就是战争了。《易经》说,宇宙万物的演进,由诉讼终于引发战争。孙子兵法里说,武力是凶恶的工具,战争为不得已的手段。你想想,以凶恶的工具去进行凶恶的活动,会有好的结果么?禅宗公案100例中有一例叫:“坐断天下人的舌头”。佛教徒每年有一个叫“夏安居”时期,是农历的四月十六至七月十五,这三个月是佛教徒在寺内坐禅修学的时期。某一年,“夏安居”刚过一半,临济的义玄上黄綮山去看师傅希运禅师。老师正在看佛经,义玄说:我以为是何人,原来是数黑豆(即是数念珠)的老和尚。师父不语。天底下原先恐怕是没有揍人的人,是先有了一些想被人揍的人。才有揍人的人。义玄在寺里住了几天,便要辞行。老师问他:“义玄,夏安居才过一半,为什么不等夏安居结束才走?”义玄狡辩:“我是来临时参拜师父的。:老师一听,举棒便打,并叫他走。义玄辞别师父,走了数里,心里老想师父为什么打他。于是折回山上,坚持到夏安居结束。然后又去向师父辞行。老师问:“义玄,你打算到哪里去?”义玄说:“不是到河南,便是到河北。”老师举棒又打。这回义玄接住老师的棒,反而打了老师一掌。师父哈哈大笑,急忙叫人:“快将百丈怀海先师的禅板几案拿来了。”义玄说:“拿来烧了”师父说:“不必,你可将禅板拿去,以后好坐断天下人的舌头。“这个故事想说的是什么呢?尽管禅的故事只能悟,不能言传,但我们还是能感觉到一些什么。如果你做得对,那些罚人的东西,是一点用也没有的。所以那个先师的禅板烧与不烧,一点关系都没有。义玄挨打,是他做了不该做的事情。他逃功课。师父揍人,在这里不是真揍,装装样子,假装生气而已。如果师父真揍义玄,义玄一气之下,可能连和尚都不当了,那又靠谁来扬佛法呢?所以说,想揍人者,并不可以真揍,不能置人于死地。要仁慈。《易经》里说:“师众也,贞正也,能以众正,可以王矣。”如果有许多人聚集在一起,而你动用群众,或者你自己,是为了一件正义的事情,伸张正义,比如说去揍歹徒,那当然可以。你还可以成为领导者。但你动不动就发脾气,乱揍人,那就是祸了。从大的来说,战争没有赢者。从小的来说,揍人者和被揍者,永远都不会是赢家。中国有一个成语故事,叫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如果你要欺负别人,或者要算计别人的话,人家已经在一旁等候着你了,你会有什么好结果呢?《易经》里还说,如果在动武这样的事情上,能够把握中庸的原则,还算过得去;如果听从其他人的怂恿,让别人掺杂进来,就要用车来运载尸体了。如果你想没有什么争执,至少不因争执而发生争斗的话,那么你在日常生活中,应该记住《易经》里的一段话:如果小人有功,你大可以奖赏他;但千万不要重用他,重用这样的人“必乱邦也”。也就是说,争斗不停。到时候,你就要揍人了。易经启示录—之人生64个怎么办- 8当你孤独的时候怎么办孤独是一种折磨。孤独是一种苦难。但孤独也是一种享受。如果一个人对待孤独已经感觉像喝咖啡那样有味道,那么已经得道了。从孤独中品味出甘甜,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一般的情况下人应该远离孤独。远离孤独,要学会与人相亲相辅。《易经》“比卦”“彖曰”:“比,吉也,比,辅也,下顺从也。原筮元永贞,无咎,以刚中也。不宁方来,上下应也。后夫凶,其道穷也”。比其实是相亲相爱。说相亲相爱,是相互相助,是下顺从上。这一点,即使用卜筮验证,也是元始,是永远坚贞的德行。不会有灾难,因为不使硬,刚毅中正。如果心中不安,便是因为人然相亲相爱的过程中,没有坚持中正的原则,有趋炎附势的嫌疑。如果当初你不和人家互助,等到人家好了之后,你才去呼应,那就凶险了,会走投无路。这说明,与别人相亲相辅还有一个时间因素。打个不大合适的比喻,与股市差不多,股票刚上市的时候,你不去买;等到升值了,你才想到要买,那代价肯定大了。甚至,到那个时候,你想要也没有门路了。我们在生活中往往看到;地得水而柔;水得地而流。五代时期有一个高僧,写了一本《肇论》,里面有一句话:“天地与我同根”。这位禅宗大师的“悟”,告诉我们,其实天地之理,与我们生活中的理是一致的。我们应该像地,我们应该像水。相亲相辅,和平共处。孤独不是人的本质。人的眼睛都两只,耳朵也两片,手也一双,脚也一对。人本身就不可能孤独。走路蹒跚,我们需要拐杖;穿越沙漠,我们要骆驼;走进泥潭,我们需要牵引;陷入痛苦,我们需要安慰;得到快乐,我们需要分享。我们要依附,我们要帮助。然而,水流在沙上,流着流着就没有了;鱼游在浅水的泥潭里,游着游着就死了;所以,《易》说;“比之匪人,不亦伤乎!”那是说,你所亲近的人,都是不应当新近的人,怎么不令人伤心呢?人生的孤独,需要各种各样的“伴”,但这个伴是应当有所选择的。相亲相辅,应当有所选择。《史记》中有一个故事,说殷汤王在田野中,听到四面张网的人在祷告“天下四方,都进入我的网吧!“殷汤王认为,这将使天下的禽兽,被赶尽杀绝,就撤去三面网,只留一面,并且祷告说:“要往左的就往左,要往右的就往右,命中注定属于我的,就进入我的网吧!”这个故事就是后人说的“网开一面”。《易经》里有一个说法,是“舍逆取顺,失前禽也”。舍弃前方逃的,只取迎面走来的。《易经》用这个比喻来解释,当你孤独的时候,要与别人相亲相辅,要顺其自然,不要强求。幸福的根本,在于团结;相亲的原则,是和平共处。只要我们能够择善而友,远恶亲贤,而且包容而不强求,我们就不会孤独。易经启示录—人生64个怎么办-9日子老是没劲怎么办?哪个人都有日子过得没劲的感觉,甚至有人说,这日子没法过了!但日子让你感觉没劲,主要原因是什么?是“密云不雨”是“月亮不圆”,是“河流不到海”,还是“好不容易上到山顶,一会儿就要从山顶上下来”?人生有许多希望,有许多愿望,但实现起来都比较困难。俗话说,人生不如意之事常有八九。在这“八九”的时候,你就会感觉到日子没劲。由此而来我们就知道了,日子过得没劲是因为愿望或者希望得不到实现,生活让我们失望了!一件事情,你老是等待,它总不成,总是拖着。就像《易经》里说的,“密云不雨”。天老早就布满乌云,就是不下雨,你有什么办法呢?《易经》教你,“密云不雨,自我西郊。”说事情正在行进中,时机还没成熟,你的抱负还没有得到实施。你还没能进入中心,还在一个边缘的地方等待。既然云已经密了,还没有下雨,那么就是密的程度还不行,还需要积累。月亮不圆,它可以慢慢地圆起来的。正像你自己,原先不成熟,但他会慢慢成熟起来。月亮不圆,不可怕,一定会圆起来。可怕的是,月亮已经圆了!月亮圆以后的局面是什么?是不圆的开始。所以说,假如你因为自己的不成熟,不稳重,失去了一些机会,而感觉到日子没劲的话,那大可不必。你总有成熟和稳重的那一天。成熟和稳重,需要积累。所谓“吃一堑长一智”,就是这个道理。聪明,很多人说是靠学习;其实聪明靠吃亏。吃亏多了,你就变聪明了。河流不到海,流着流着,就悄无声息了。就像你做事,做着做着,就没戏了。老是感觉没有出头的日子,跟着叹息就来了。怎么日子过得这么没劲?河流不到海是力量不够,或者方向不对。如果你是浩浩荡荡,惊涛拍岸,如长江如黄河,你愁流不到大海么?如果你的目标老是达不到,你的愿望老是实现不了,多半是你自己的力量不够,千万不要怨天尤人,需要进一步积累。如果还有让你感觉日子没劲的时候,就是好事情刚刚来到,一下子又跑了。于是,你就怀疑自己的命不好,过日子老提不起劲。那是你缺乏了一点智慧。生活中处处充满阴阳,处处充满矛盾。有聚就有散,有上就有下,有来就有去。月圆了难道要它不缺么?天旱了难道它会不下雨么?上到山顶难道不下山么?上山的时候,步步高升。这在人生来说,是多么惬意的事情。下山,就一步一步走下坡路了,这在人生来说,越走越寒。教你一招:人生就如登山,让我们只选择一程,从山下到山顶.......当你日子过得没劲的时候,多半是你遇不到好的时机。《易经》说:“风行天上,小畜;君子以懿文德。&风在天上,还没有普降甘露,是在酝酿之中,对于等待者来说,那就是小的停顿了,或者说是困难。需要你积累道德和才华,只要有这一精神,机会来了你就大有作为。也就我们过去说的,机会只会青睐有准备的头脑。易经启示录—人生64个怎么办-10努力了还不成功怎么办?如果你努力了,依然不成功。我说,那也是亨通的。你会说我一派胡言乱语。但《易经》确是这样说的。理由是-----毕竟你已经努力了。努力了不成功,那是有阻碍。《易经》有一卦叫“小畜”。小畜,就是小的阻碍,小的停顿。是事物或者人生对你进行“宏观调控”和“整顿治理”。停顿的意思,是告诉你积累不够,力量不够,所以停止了;停止以后需要进一步积蓄,以利前进。所以在《易经》的排列上,与“小畜卦”互为综卦的,叫“履卦”。履,就有实践和履行的意思。很有意思的是,小畜之后再前进,却踩到了老虎的尾巴,老虎却不咬人,所以亨通。努力,不一定成功;但人一定要努力。你努力,你前进,踩到了老虎的尾巴,老虎也没有回头咬你,你是不是亨通?这个亨通是前进中的亨通,不前进就不亨通,前进了即使遇到风险,也都亨通。拿现代的语言来说,很多困难是前进中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也只是在前进中解决。要努力,许多人以为是在做事上。其实,人生的成功,在人格和修养上的努力,往往要比在做事上的努力要重要地多。《易经》的“履卦&,就是这样一个说法:天在湖上,美丽而亲近-----那是倒影。该在上的,却在了下(其实他依然在上),这引起了人们的好奇与兴致。卦中以这个现象比拟人事。有才华而又甘居下位,会永远吉祥。就像蓝天在湖上的倒影。天用永远是天,它在下面,只是一种亲近的姿态。但亲近了,人们就好奇、就有好感了。而水应该在地下,却跑到了天上---那是蒸发。而跑到天上的水,最终是要下来的。《易经》告诫你,不该到的地方,你千万不要到。假使到了,最后也还要回到原来的地方。人格的完善,是成功的基石。洞察人间的微妙,你可以得到人生的“天机”---洪水刚烈,没拥有寸土;渠水和缓,却拥有田庄。铁锤坚硬,没能穿石;滴水柔弱,却要石板生洞。木质柔和的,却偏要用强,不会有好的结果;木质刚强的,不会用柔,也不会有好结果。在人生之旅中,我们需要记取的是,能缚住生龙活虎的都是柔软的东西。你努力了,你比别人强,但你没有成功。你气愤,你不平;但你没有思索。高山出平湖,能灌溉良田万亩。然而,平湖如果缺提,偏会满目沧痍。。。。汹涌澎湃的积累,加之一泻千里的地位,足以毁灭世界,也毁灭自己。有才华,居尊位,而又不懂收敛,永远隐藏着危险。许多时候,人们喜欢没有危险的小水沟,而不敢动用一泄千里的平湖。马跑得快,春风得意,但往往容易走失前蹄;鹰飞得高,万里在胸,但往往容易被猎枪瞄准;狼走得巧,出奇制胜,但往往容易掉进陷阱。。。。。。朋友呵,在你没有成功之前,有必要重温一下东方的智慧------“聪明反被聪明误”。成功总是在前方。总是离我们有一段距离。要成功,总是要前行。前行,要执着,但忌一意孤行。路上有花,但要甘于寂寞。要大胆穿越,但不忘有老虎尾巴......《易经》说记性好的,就不用前功尽弃。易经启示录—人生64个怎么办- 11当别人不理解你怎么办现代人说:理解万岁!古代人说:亨通泰平!通,就泰。泰,就小往大来。会得到意想不到的福。一个人,无论他职位多高,荣誉多大,如果他不能走进别人的内心,他都是失败的。别人走不进他的内心,他也是孤独的,痛苦的。所以古代有名言:人生得一知己足。知己,就是理解你的人。理解,是人生的糖,是快乐的酵母,是痛苦的解药。痛苦与痛苦,沟通了,痛苦会变淡。欢乐与欢乐,沟通了,欢乐会变浓。欢乐与痛苦,沟通了,欢乐和痛苦都不会变得极端。天与地,需要沟通。沟通了才有雾雨雷电,才有春夏秋冬,才有繁华硕果。地与地,也需要沟通。沟通了才知东西南北,才产酸甜苦辣,才有物华人杰。人与人之间,我们能不沟通么?如果你不被人理解,那是你与别人沟通还不够。你的脸笑了么?你心的围墙拆了么?你对别人的祝福与问题传递了么?美好的世界,欢乐的人生,歌唱的是------笑脸相迎。心心相印。绿衣信使。万国邮票。热线电话。全球电视......还有拆了围墙的皇宫!拿出你的自信,领着你的朋友去浏览你的家园,参观你的事业,甚至展览你的失败,播放你的苦衷。这样,你将会得到朋友的信任。朋友走进你的人生,你走进了朋友的心。没有自信,没有气魄,你的人生肯定围住篱笆,还养着一条狗。每天都怕别人对你的窥视,甚至怀疑别人要算计你,或者加害于你.......如果是这样,你是一个家人的话,那么你的家是一个可怜的家;如果你是一个君主,你的国家是一个可怜的国家。要别人理解,首先自己理解自己。从头到脚理出自己的诚实。哲人说,一个人首先要诚实。诚实起码有两个好处:一是使朋友相信,二是自己心里坦荡。《易经》的“泰卦”里有一辞说,要想理解别人,或者让别人理解你,都要具备这样的性格与素质:应当包容,果断,光明磊落,刚柔并济,把握中庸。易经启示录—人生64个怎么办-12当你心情坏透了怎么办?汉字有一个“否”,它是“不,不是”的意思。“否定”与“肯定”,是反义词。否定,即得不到肯定,被人说了“不”,或者“不是”。《易经》里也有一个卦叫“否”。它的解释是黑暗、闭塞。人处在黑暗和闭塞之中,肯定心情坏透了。从《易经》的思想中,我们知道:心情不好,源于不顺。不顺心,所以心情不好。不顺,源于不通。在你的身边,样样都不通,样样都不顺,你就感到心情确实坏透了。但不通和不顺,都来源于通和顺。因为物不可以终通,故受之以否。物极必反,畅通以后,接着就是闭塞了。泰极而否。所以说,当你不顺或者不通的时候,你应该高兴了。既然物不可以终通,也当然不可以终不通。假如不顺和不通都出现了,那么,离顺和通已经不远了。否极而泰。正如文学家所说的:黑暗已经来临,离光明还会远吗?同样道理,不好的心情已经到来,离好心情还会远吗?这个时候,你去洗一个澡,或者去换一套新衣服,或者出游几天,只要你再迈出一步,心情就会好了。烦恼是常有。佛教也认为人生有108种烦恼,为了去掉这些烦恼,因此念珠为108颗,念佛108遍,敲钟108下。有烦恼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认识烦恼的思想和去掉烦恼的方法。在你心情不好的时候,其实是人生反常的一个时候。这个时候,也许对正直不利。即或你坚守正道,也得不到任何利益。但你必须坚守正道,等待转机。以人事比拟,这个时候,也许是小人得势,君子被斥。天地闭塞,畅流断,鸟音绝。冰河底层的鱼儿不再浮头,凛冽大地上的鸟儿不再飞翔,正直善良的人们噤若寒蝉......这个时候,不透明的空间里,罂粟花也许开了,玫瑰也许调谢了,荆棘也许长高了,乔木也许枯萎了...这个时候,你可要记住-------------鱼儿最好不浮头。鸟儿最好不不飞翔。《易经》说得更加直白,君子在闭塞的状态之下,应当收敛自己的才华,不可炫耀,以避免小人陷害的灾难。不可追求荣华富贵,以避免遭小人嫉妒。当你心情不好的时候,是你回顾自己,检查自己最好的时机。黑夜来临,你要把灯捻亮;风雨过后,你要把羽翼梳理;身处低迷,你要检点你的真诚,你的包容,以及你的果断;大度,是你走进别人心里的通行证;能在别人心里做客的人,无论顺境逆境,你都会得到抚慰的。这样,便会少有心情糟糕的时候。已经是黑夜,白天就在眼前。谁没有辗转过黑夜,谁没有度过冬天?只要我们宽容,只要我们耐心。好心情与欢乐人生,就像朝阳,在我们新的一天出现........易经启示录—人生64个怎么办-13当你感觉不合群怎么办曲高和寡。这是古人说的。你把调子搞得太雅太纯,喜欢的人就不多了。孤芳自赏,也是古人说的(并不适合于现在)。一朵花,如果融入万绿丛中,那真是众绿棒红。如果你孤零零开在那里,没有陪衬,那不是自讨孤寂吗??人生如曲,也似花。有一个笑话。说一新上任的领导,就职时他演说,要起用有能力的人,有水平者上,没有水平者下。其实,新领导一点都没有错误,但他当不了几天就下台了。原因是他得罪了一大批。因为在人群中间,拔尖的人只是一小部分,他得罪了大多数。这说明不合群是多么的可怕。哪怕你是正确的,不合群恐怕也行不通。《易经》强调,人需要“会同”,“和同”。突破闭塞的世界,建设美好的世界,都需要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但怎么样才能与别人“和同”呢?聪明与刻苦,或者说聪明与恪守职能,是第一重要的。唐代禅师慧能,当初他还是一个贫穷的以打柴卖柴为生的农家少年。他因听了别人念《金刚经》,有所感,偏出家去湖北黄梅县东山参褐五祖弘忍禅师,弘忍问:你从何处来?慧能说:岭南。弘忍又问:打算到此做什么?慧能说:目的是求作佛。弘忍说:岭南人都是蛮夷没有佛性,怎么能作佛呢?慧能反问到:人虽有南北之分,佛性岂有南北之别?弘忍听此,知道慧能的聪慧非同一般。大声说道:带他到磨房去!慧能恭敬施礼,后而退出。慧能到磨房后,蹈米磨面,挑水运柴,十分勤奋,后来终成一代大师。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慧能如果不聪慧,他进不了门。你连门都进不了,哪能谈什么与人“和同”呢?进了门,如果不刻苦,不恪守职能,日后顶多也是一个打杂的小和尚,成不了气候。但他努力,身体力行,不仅融入了佛门,突破了原来一偶之闭塞,而且成了一代宗师。交友也是一样。首先你要有一定的资质,人家喜欢和你做朋友;你成为别人的朋友之后,能像慧能那样从最低贱做起,并且卖力,最终你会成为朋友中间的主轴。你有什么不合群呢?小至个人私交,大到世界聚会,哪一个场合不是努力地“合群”,努力地“会同”?从原始部落在原始森林中燃起熊熊大火吓跑野兽开始,到风流倜傥开启当代都市的华尔兹的舞灯,从长久切磋的“以巴和谈”,到联合国的圆桌会议,善良的人们,都想走出闭塞,走出黑暗,都想跳一曲世界的圆舞曲...------光明,温暖,友爱,是人类的境界。人类在集结。人类在和同。人类在前进。人类相认的标志是人-----不看肤色,不辨黄黑白;不问来自哪一宗,哪一派,不问来自哪一方。信息全球化,经济一体化,是人类已经踩着的梦!抚今忆昔,你有什么不合群?诚然,人以群分物以类聚。择善而友,又是古训。合群是有选择的。《易经》说:“同人于门,无咎。出门同人,又谁咎也。”与同门之内的亲戚和同,当然没什么不妥。出了家门,还能与人和同,又有什么可追究的呢?意思是他已经打破了“门户之见”。但人仅仅是“同人于宗”,停留在宗族或宗派团体的和同上,虽然没有什么错,但也不值得赞扬。因为这与天下大同的理想世界还相去甚远。《易经》还说,和同是要有基础的。这个基础就是道义、正义和友爱,没有这个,和同无从谈起。至于个人,始终是要合群的。《易经》说,有些人远离人群,是因为不愿同流合污。这是他自己的觉悟,他不后悔。但这种孤独清高的人,在别人看来,并不能说是真正的得志。《论语》中有一个故事。说孔子为显示自己的抱负,流浪天下,四处讲学。途中被一个耕田的隐士嘲笑这时候,孔子说:“人不可以与禽兽住在一起,采取逃避现实的态度;但我不与人在一起,又能跟谁在一起呢?”这个故事说明,人不可以逃避,也不应逃避。应该积极与别人“和同”,以积极的态度对待人生,对待世界。不合群,自我清高,脱离人群的态度,并不值得赞扬。易经启示录—人生64个怎么办-14当你要做大事的时候怎么办未来世界是什么样子?我要做些什么事情?这很可能是每一个年青人都已经思考过的问题。中国儒家文化的研究家们宣称:21世纪,世界走向将是以儒家文化为中心的世纪。而美国的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在其《未来的冲击》一书中说:由于加快了变化的速度,我们已经无可挽回地和过去决裂。我们已经和旧的思想方法、思想感情,适应方式决裂。我们已经认定了一个崭新的社会阶段,朝着它迅跑。英国的社会家则告诫人们:变化速度不断加快,而能够做出响应的速度却不能相应加快,这就使我们接近或跨过那道门槛的时候,失去控制。纵观世界大家们的宏论,21世纪给人们带来的迷失感、身心失控、以及精神病态,将比任何时候都严重得多。在这个时代,要做的大事,首先是改变自己。学会化躁动宁静,化紧张为松弛,化执迷为开悟,化愚笨为敏锐,求得自己的身心平衡与健康。以一个健康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面对人与事,是做大事的基点。《易经》说,你要成就大事业,要做大事,要有一个迹象。这个“象”,是内心光明,兼备刚健与光明的德性;二要心怀群众,有相互呼应的理念结构。从个人的修养而言,得意不可以忘形,不可骄傲。《易经》说,一个人在起步阶段,不会大有收获,不至于产生因骄傲而造成的过失;但小得成功也会得意,得意就会忘形。得意忘形以后,个人的东西就外露,好东西不装在车厢里面,前进起来,就会出事。《易经》崇尚收敛,不崇尚张扬。要把自己的智慧装在肚子里面,像没事的人一样轻装前进。同时,你要善于礼贤下士,还要有一双明亮的眼睛。比如说,公侯朝见君王,君王赐予饮食,得到待遇,这是常礼。但一个小人,就不应该得到这种恩寵,如果得到了,就是一种灾难了。要做大事,还要有一种聪明。这种聪明叫“自我抑制”。没有能力的人,想不到要做大事。想要做大事的人,势必已经有一定的能量,如果这个时候不够谦虚,盛气凌人的话,就会酝酿危机。因为“盛极必危”。做大事的人,应当有明辨这一道理聪明。要做大事情,还要“恩威并施”的准确含义。《易经》的思想,一贯都强调柔顺谦逊,取不偏不激的态度。说如果你在一个尊贵的位置,又有这种品质和态度,你一定会大成功。温柔和给予,是拥有的前提。太阳温暖了地球,太阳最拥有:拥有庞大的太阳系和太阳系里的万千变异。月亮温柔着地球,月亮最拥有:拥有世人的慨叹和圆满的颂词。篝火温馨着人类,篝火也拥有:拥有人类的渴望与光明。母亲抚爱儿女,母亲也拥有:拥有人间的亲情与尊敬。惟有在要做大事这个立场上,《易经》一反常态,强调不能缺少刚毅的一面。过于柔顺,难免纪律松懈,甚至败坏;必须以威严来维持秩序,恩威并济,才会吉祥。所谓威严,并不是以冷酷的态度,使部下经常提心吊胆,而是以平易的态度,使人在不戒惧之中自然而然产生的威严。如果能这样,以谦虚克制自大,以诚信沟通同志,以威信确保纪律,以善意对待部下,不亏不满,使人心悦诚服,那你就可以做大事了易经启示录—人生64个怎么办-15当你特别得意的时候怎么办当月亮不圆的时候,它可以慢慢地圆起来。但圆起来之后,它就要开始亏了,最后甚至亏损得看不见。当太阳没有升起来的时候,大地没有光明。当太阳升到中天的时候,就开始西斜了,最后还要跌入地平线。未圆满的东西可以圆满,但圆满之后又开始不圆满了;没有出现的事情可以出现,但出现了,等到他日到中天的时候,又开始走下坡路了。世间都是这个样子,你说你得意什么?当你最顺利的时候,你应该想到------天的法则,月满则损;地的法则,以高填低;人的法则,损骄益谦。当然,你如果是母鸡,你下了蛋,你可以“咯咯咯”地叫几声。但人们却赞美无花果,说无花果没有扬花就悄悄的结果了。《易经》认为,谦是一种美德。它说:有伟大的成就的人,不可以自满,必须谦虚。所以《易经》里安排一个“谦”卦。人得意,容易把自己的路走尽。因为得意的人,内心不知道抑制,外表自然就趾高气扬。既然你已经凸现出来了,不是要“以高填低”吗?社会自然抑制你,你的路不就到头了吗?你不得意的时候,人家会想到要给你一些得意,你的路自然就畅通;如果你得意,人家就要给你一些失意,让你的路越走越坎坷。你为什么一定要得意呢?再者,人一得意,就会自满。满招损,对事业百害而无一益。有个一故事。说一个很自负的青年和尚,听说一位高僧如何如何了不起,他心里不服气。一日,他到高僧那里去,说要拜他为师。高僧听了什么也不说,只是一个劲地为他斟茶,茶水溢出来了。还继续斟。青年和尚说,大师,茶水溢出来了。大师说,是啊,杯子满了,什么也装不下了。青年和尚听了,羞愧不已。自满,亏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就像一个杯子,你已经装满了东西,不把杯里的东西倒掉,再好的东西你也装不进下了。自满和骄傲,就是一个已经装满的杯子,认为自己很了不起了,你还能学到新的知识吗?《易经》上说,如果你是一座山,你说你是平地。别人不可能相信你说的,依然认为你是一座山。当代著名作家李国文在一次会议上说:他的成功,他得出名,是时代使然,并不是自己有什么了不起。因为文革之后百废待兴,文学成了人民最关注的精神食粮。那个时代,是一个文学复兴时代,他写了所以也就成名了。如果说这也算名的话。作家李国文的这一段话,可以说是推心置腹的,明白的,谦虚的。那个时候有那么多人,为什么都不出名李国文就出名了呢?当然是他自己了不起。他不说别人会替他说。相反,如果李国文在会上拍胸脯说,我李某人怎样了不起,所以我出名了。那听的人就会认为你没有什么了不起,那是时代造就了你。这就是为人,这就是处事。你得意的时候,是不是也想想李国文的这一段话?《易经》上说,人在具备了得意的才华的资本之后,却又不得意,这才是吉祥的。在能得意的时候,我谦逊了。强调谦虚不是消极的退让,而是我能在上位,而甘居下位,这才叫谦虚。谦虚是一种美德,适合隐藏在心中,而不能形诸于外。谦虚不能写在脸上。因为它需要共鸣。人家从你的内心中感觉你这个人很谦虚,所以往往感叹:这个人真谦虚。这才是成功的谦虚。如果把谦虚写在脸上,人家就感觉到你这个人在“装”,用广东话说是“扮野”;于是,你个人家的印象是虚伪而不是谦虚了。需要指出的是,当你得意的时候,你谦让了,不是没有作为,而是有更大的出息。如果一个人,没有地位,没有力量,尽管你有谦虚的名望,仍然不能得志。如果你有了作为,你谦虚,那才是本质,但也是一种策略,是兵法的极致,是以退为进。《老子》上说,大国对小国谦卑,就能取得小国的服从;小国对大国谦卑,就能取得大国的包容。谦卑,使你无往不利。当你特别得意的时候,你也可想想------花儿,是不是含苞欲放之时最美;脸儿,是不是笑出敦厚之时最美;蜂儿,是不是来回采蜜之时最美;人儿,是不是谦虚柔顺之时最美。易经启示录—人生64个怎么办-16当你需要快乐的时候怎么办古人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我们说---给人欢乐,自己欢乐。不给人家添麻烦,自己不麻烦。没有麻烦的人生,虽然说不上欢乐,但离欢乐还远么?《易经》说,有作为的人,有成就的人,能够谦虚待人,须得快乐。而愉快人生,容易事业有成。要想得到快乐,顺应时机是关键。《易经》说,人的行为,像日月那样运行,不会有错误;如四季循环,不会有偏差。比如说,下雨种菜,旱天修路,是顺应时机。收效肯定大。你的心情由此而高兴。如果你旱天种菜,下雨修路,肯定事倍功半。你不是自讨烦恼么?感悟田地,进行创造,也是快乐的源泉。古代人认为,雷在天空爆发,产生雷鸣使大地震颤,这是天地(也是阴阳)最和乐的现象。古代圣明效仿这一现象,创造了音乐。而古代的音乐,除了人间和乐之外,最主要的是用来敬“盛德”,献给天帝,以此祭祀亡灵。祖先认为,祭祀中使用音乐,是为了使人、神喜悦,有将神召到地上的效用。自从有了音乐,就有了欢乐的形式。当然,古往今来,创造的不只是音乐。创造,使人类进步也使自己进步,这是无疑的。创造本身就隐含着无比的喜悦。人是在忧患中渴望欢乐的,但一旦沉溺于欢乐,那欢乐就杀人了。《易经》告诫人们,惟有在欢乐中保持清醒,像石头一般坚定不移,随时慎思明辩,坚持纯正,才会吉祥。要在欢乐之中有警惕,有忧虑。在《大学》中,古人也说,“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人生还不能不可选择地追求一时的欢乐。迎合别人的心意,使自己得到欢乐,这种态度,不久就会后悔。《易经》的原话是这样说的:“吁豫,悔。迟有悔。”迎合别人的势力,随行所欲,得意洋洋,还不知不觉地高唱起来,这种自鸣得意的态度,就凶恶了。真正的欢乐,是真诚的,是诚信的。欢乐是与人的一种心灵的呼应,一种信任,一种默契。就像一支乐队,二重奏,三重奏,四重奏......人人都在弹奏,但合拍和乐。欢乐与爱相依相存。要得到欢乐,就要献出自己的爱心。被马克思称之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的英国思想家培根曾经说过:“其实在没有爱心的地方,熙攘的人群并非伴侣,如流的面孔无非是条画廊。”人类如果没有爱心,世界那将是一片荒野。要心情舒畅,必须要有友谊。友谊的一个主要作用是宣泄积压的感情,使你心情舒畅。培根说:除真正的朋友之外,世界上无任何灵丹妙药可以舒心;只有面对知心的朋友,人才可能倾吐其忧伤、欢乐、恐惧、希望、猜疑、忠告,以及积压在心头的任何感情,这就像一种教门外的世俗忏悔。过去的帝王也懂得:要有分享者,也要有分忧者。快乐和胜利,需要人来分享,让快乐和胜利更加隆重;痛苦和悲伤,也要人来分忧,让痛苦和悲伤不致深重。对于我们老百姓来说------春种夏收。夜息日作。我们因应时势,我们才欢乐。择善而和。择祥而居。我们全是朋友,我们才欢乐。一年四季,雨雾风霜。岁月风云,我们知变而乐。我们深知----乐一时,才时时乐。时时乐,就终不乐。乐中知不乐,才是常乐。易经启示录—人生64个怎么办-17当你固执的时候怎么办人生中的正确与谬误,其实有时只隔着一张纸。比如说,顽强与顽固,坚持与固执,夸张与吹牛等等。纸的这一边是正确,纸的那一边就不正确了。固执,最初的成份也许是好的;但发展到最后,就不好了。固执给人的印象是,一条巷子走到头,不懂转弯,钻牛角尖。一般来说,钻牛角尖已经是固执的轻微症状。钻牛角尖,在佛家弟子中的例子颇多。有一僧问洞山良价禅师:“什么是佛?”洞山良价禅师回答说:“麻三斤!”问话的僧人就有些固执,因为他已经是佛门子弟了,但还不懂得什么是佛,所以要问。但师傅说了一句毫无相关的话,“麻三斤!”后人评说,良价禅师正在库里称麻,弟子一问,他就顺口说了。也有人说,道本无言,因言显道,见道忘言。道都是言语说不清楚的,你应该自己去悟。还有一个僧人因问“什么是佛法大意”而挨打。临济义玄禅师有一次登上法堂,有一僧问:‘什么是佛法大意?’临济禅师将拂子竖起,大喝一声,那僧便也大喝一声,临济义玄禅师举棒便打。这个僧人挨打的原因是,一是钻牛角尖,二是问了该挨打的问题,三是不懂装懂学样子。按照禅师义玄的说法:”所谓法者,不避丧身失命。“他三次在黄劈希运先师处问法,三次挨打。而义玄禅师竖子时大喝一声,以擎起了大千,梵音嘹亮。那弟子僧人也跟着大叫,不明其义,后来挨打了。固执的根源,是不肯随和人家,不肯与大众和同。固执己见的人,往往都是一孔之见的人,于己于人于事都不利。而随和、随从,是安乐社会的需要,是发展自己的需要。人都是要摒弃己见,随和众人的。我们生活中的一条公里“少数服从多数”,就是这个道理。但并不是说少数就没有道理,有时候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的手里。要想不固执,先要学会响应别人。在生活中,自己先要虚心随和他人,然后他人也会来随和自己,能够互相随和,那么做任何事情都可以说成功了一大半,但这种随和,要有一个条件,就是坚贞、纯正。如果没有这一条,那就不是随和,而是同流合污了。《左传》襄公九年的记载中,有一贵妇人穆姜,想要嫁人,前去问卜,得到“随卦“。卜者说:”随卦有出含义,元、亨、利、贞,四德齐备,吉祥:可以出嫁。”但穆姜说:“这四德我一项也没有,与随卦的条件不相当。:”这个穆姜后来好象是自杀了。这个故事说明坚贞、纯正的重要。当然贵妇人重嫁,在当时是不纯正不贞,但现在是非常应该的事情了。不固执,也表现在因应时势。阐述这个道理,古人用最简单、最常见的大自然法则。宇宙万物,都有一个阴长阳消,或阴消阳长的问题。阳长你就动,阴长你就歇。也就是说,白天你就勤奋工作,晚上你就回到家中好好休息。李光耀提倡的新加坡精神,就表现出因应时势的智慧。他提倡新加坡国民在下班以后,回到家中好好休息,以利第二天的工作。因此,心加坡的夜生活一直不是很繁荣。以至泰国人说,新加坡是老年人的社会,不适合青年人居住。在《易经》的概念里,阴阳都是广义的。阴阳也是互为转变的。这个时势的把握,全靠自己的内在与灵动。固执多是封闭的产物。改变自己的固执,要在动中完成。应当走出家门,与他人交往,扩大接触面。这样才利于破除己见,以群众为依归,随从大众的利益。因为,随和是一种美德。做到了随和,自己的固执也就没有了。这种随和应该是-----可以变通而不违法原则;择善而固而不是同流合污。为了大众与大众的利益-----我们像向日葵跟随着太阳......易经启示录—人生64个怎么办-18当你遇到了麻烦怎么办《易经》里有一卦,叫“蛊卦”。蛊,旧时的传说,是在一个器皿里放很多的毒虫让它们互相吞食,最后剩下来的毒虫叫蛊,用来放在食物里害人。现代汉语,蛊,是毒害的意思;蛊惑,即迷惑。《易经》里的“蛊”,是事,即“有事”了,也就是“麻烦”了。但麻烦来了,《易经》认为是亨通了,是有利于行动的。也许你感到奇怪,有麻烦了,为什么还要说亨通了?先不说《易经》。我们说说西方的《圣经》。《圣经》的《旧约》说信仰上帝,顺境,没有麻烦就是幸福;而《新约》则启示人们,战胜逆境,解决麻烦,去争取幸福。有麻烦,并不是不幸福。解决了麻烦,你的人生更精彩。说过“知识就是力量”的那个培根,有一个绝妙的比喻:最美的刺绣,是以明丽的花朵映衬于暗淡的背景,而决不是以暗淡的花朵去映衬明丽的背景。你有麻烦,解决了,就好比绣了一多明丽的花朵;那段有麻烦的人生就相当于暗淡的背景。两者融会在一起,不就是一幅美丽的人生图画么?幸福并非没有麻烦;有了麻烦并非没有希望和幸福。麻烦与生具来。狂风包围了果园,暴雨淹没了山川,甚至你的车在途上抛锚,---预想不到的麻烦来了!晒谷日没落,相会月残缺,春游花凋零,待客果腐烂,--无可奈何的麻烦来了!但瑞雪兆丰年,霜后果更甜,雨后稻谷香......有事之后,又没事了。旭日升,弯月满。嫩花开,鲜果脆.....原先不好的东西,又好了。对于勇者和智者来说,麻烦只是一个过程,并不是结果。《易经》在解决麻烦中指点迷津的原话,是有些玄妙的。它说,解决麻烦重在一个“柔”。柔是什么?《礼记》中说,宗庙内的祭祀,在柔日。柔是偶数。由此而来可见,孤独,孤单,想要解决麻烦是不可以的。解决麻烦的办法,还另有一个说法。事情都是物盛必衰,事情刚刚出现不好苗头的时候,就要有革新的精神,要想到即将发生的事端,防患于未然;二是要在事情还不严重之时,静观其变,极力挽救。样做。会减少麻烦的出现,就能把麻烦扼杀在萌芽状态之中。麻烦在眼前,致力于解决,必定艰苦,要不辞万难。在处理麻烦的过程中,不要过于谴责过去,过分了会于是无补。解决麻烦,是一项修补工程,或者说是一项补救措施。不可能要求过度,也不能刚强过度。麻烦,是生活中的一结。要揭开这个结,需要虚怀若谷,起用能人、贤士。尼采有一句诗:看出去/不要往里看/如果老是往深处看/他就陷入深处而完蛋。麻烦也是一样,你不能老是往麻烦中看,你一旦陷入了麻烦,也就完蛋了。要跳出麻烦看麻烦,然后设法解决它。易经启示录—人生64个怎么办-19当你面临人和事纠纷的时候怎么办中国有一个成语叫“兵临城下”。意思是说,面临的形式已经非常危急,连命都难保了。中国老百姓抱怨事前准备不足以至被动,说的最多的一个短语是“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在中国历史上,面临人和事最智慧的故事是《三过演义》里面描述诸葛亮的“空城记”。说明大事临头,要沉着,要机智,要知己知彼,方能反败为胜。人生在世,作为人,他要面临的人和事肯定纷纭复杂。在上者,他要居高临下;在下者,他要仰视青天;危难时,有人英勇搏击,有人临阵脱逃;情急之中,有人临阵磨枪,有人临时变卦.....古往今来,天必临地,人必临事。形形色色,对对错错。《易经》的思想认为,临者大也。“有事而后可大,古受之以临,临者大也。”凡是有事,说明情况已经出现,或前进或后退,或变大或变小,或好或坏。我们世界都是处在事情当中的,有事端,就有变化发展的可能,所以不能等待,应积极参与。我们现代人有一句时髦的话:忙就说明你畅销。也是这个道理,忙就是有事,有事就可以发展。一个人到了没有事了,也就意味他也差不多玩完了。从这个立场上说,有事不可怕。不管好事坏事,只要我们知变、应变和善变。《易经》对临事临人,有五大教诲首先是“咸临”。大事当前,应以自己的道德去感化人家,用诚信去感召人家,这样事情才可以成功。其次是“甘临”。如果大事当前,你以甜言蜜语以及和悦的态度作为诱饵,去沽名钓誉,一定不利。如果你认识了这种行为的危险性,慎戒于此,那还可以避免灾祸。第三是“至临”。大事当前,如果你能作出决定,你一定要用贤,要团结一批人,这样做就会没有灾祸。第四是“知临”。大事当前,你要知人善任,出事要未雨绸缪。这样的智慧来处理事情,必然无碍。第五是“敦临”。大事当前,宽厚包容,于事于人不过分苛求,这样反而会促使事情的成功,或者转化。“临”字面前---历史上留下了秦皇汉武,岳飞秦桧,林则徐康有为;也留下了孔夫子,庄子老子,屈原大夫,还有司马迁;当然,还有董永,杜十娘,和雷峰塔下的白蛇娘子等;......从古到今,多少遗憾,多少后悔,多少春风,多少得意,都来自这个“临”字。人呵,我们不可逃避。我们也别无选择。我们面临21世纪。我们面临着后悔与遗憾,我们也面临着春风与得意.....至此,我镶嵌佛禅的一个大智慧“芭蕉柱杖”。古代有个叫芭蕉慧清的禅师有个著名的说法:你有柱杖子,我与你柱杖子,你无柱杖子,我夺你柱杖子。这是说,你如果已经真心,有了觉悟,到了需要柱杖的时候,我就给你一个开窍的机会,给你一根拐杖;如果你无心得,不知自己的性情重要,不注意修炼,而一味向外求佛,我就夺了你的柱杖,打掉你求佛的念头。如果人有自性,有了心真,有了觉悟,那么就等于有了一根柱杖。在临事临人的过程中,就会走过断了桥的河流,穿过没有月光的黑夜...易经启示录—人生64个怎么办-20当你要批评别人和评价自己的时候怎么办如何评价别人和自己,肯定是一个难题。西方有一位哲学家曾经说过,任何评论,一旦形成,就有失公允。就是说,客观的存在,由主观来进行评判,就不是完完全全的原来的客观存在了。鲁迅也说过大致是这样的话,当我沉默的时候,我感到充实,当我想开口的时候,我又感到空虚。鲁迅的这段话也表达了这样一个意思,要对自我以外的人和事发表意见或者看法,还是困难的,让人犹疑不决,底气不足。无论评价别人,还是评价自己,都离不开审视和观察。有了审视和观察之后,才有评价《易经》认为,“物大然后可观,故受之以观”。也就是说,事情细微之时,也许还不引人注意。但一旦成了气候,就会引起注意和审视了。人亦如此。当你还没有成器,没有成绩的时候,聚集的目光也许还少;如果成为了人物或者大人物,或有了成绩的时候,你就成为了社会的焦点。如何审视和观察世界上的人和事呢?《易经》教我们两种途径。一是“观我生”;二是“观其生”。观我生,就是观察自己的生存途径,审视自己的主张是否正确,有否趋炎附势,是否择善或偏执,对事和人是否有主见或盲从,等等。但如何坚持自己的主张,有一个“度”的问题。西方佛禅智慧认为,如果一个人只考虑自己的事情,不将时宜固执自己的主张,则在一生中把自己与社会对立起来。禅学智慧说,自己贬责自己,自己或许在;自己褒扬自己,自己就灭自己了。所谓的“我淡则我浓,我浓则我淡”,也是这个道理。你假如认为自己没有什么,很“淡”的,别人就认为你很浓,很深刻,很突出;如果你认为你自己很“浓”,别人就认为你不知天高地厚,很牛,很冲,结果认为你不过如此,淡的很。“我是块黑色的玉,我在黑暗中飘飞。”这是人的最高境界。有才,有作为,但不愿意露声色。默默地干,默默地奉献,不追求显赫。另一方面,是“观其生”。观其生,就是观察别人。观察别人,不能用幼稚的阳光而要高瞻远瞩;也不能“窥视”,在门缝里看人。古人说,门缝里看人,那是女人的事(因为古代妇女人不出门,不参加社会活动,所以只能从门缝里看出去)。但对于今人来说,那不是光明磊落和心胸开阔的做法,那简直是太丑陋了。我们现在到别的国家去,或者到别的地方去考察学习,往往叫观光团。这个“观光”,最初就出自《易经》《易经》上说,“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古时候,有德行的知识份子,往往利用国君宴请他们的机会,在朝庭观察君王的言行。他们认为,看一个国家的风俗民情,就知道君王是否尊重贤士,然后决定是否倾心辅佐。这是观国之光,也是“观其生”的一个层面的理解。观其生,还有一层意思。就是说,君王或者隐士,已经在最高的位置,必定被注目。不可掉以轻心,要刚毅无欲,不能自满,不可自满。人的一生,都生活在目光织成的一张网里。不是你观人就是人观你。从门缝里看人,是观;从外面往门缝里看,也是观。从井底望天,是观;从天上看井,也是观。笼里的狮子看人,是观;人看笼里的狮子也是观。生前的言语,是你对世界的看法,是观;死后的悼词,是世界对你的看法,也是观。我们从诞生到结束,都在一片观望之中。我们自观,观自己的言行作为。我们外观,观社会的人情世态。----自观,使我们反省。----外观,使我们明智。懂得了这些道理后,我们再去评价他人和自己,只要谨慎和负责,就不会出什么大问题了。易经启示录—人生64个怎么办-21当事情有了阻梗的时候怎么办凡是不能亨通,中间必有阻梗。当中间的阻梗被咬碎,自然就通畅了。从这个意思去理解阻梗,它没有什么特别的不好。生命的繁衍和连续,首先要战胜阻梗。没有战胜阻梗的本事,食物根本到达不了肠胃,生命何以维持?因此人类有牙齿,有上下鄂,且可以运动,咬碎一切人体所需要的东西。其他动物也如此。后来社会的进步,工业的发达,机器的制造,有相当成分是要战胜阻梗的。诸如碎石机,粉碎机,切割机,刨床、机床、钻头等等。这些发明,都是要消灭人类认为是阻梗和多余的东西。由此看来,阻梗不可避免,也没有什么可怕。阻梗一般都是由不交合所形成。人不沟通,就会形成隔阂;事不沟通,就会造成阻梗。如果有了隔阂,或者阻梗,就要尽快解决。将其消灭于萌芽状态。这是现代人的说法《易经》上说,“履校灭趾,无咎。”它的意思是,如果你有小小的错误,那么让你的脚指来受刑,不至于让事态扩大,到伤筋骨的地步。这样,无大的阻碍。对一般人为的阻隔,《易经》的思想是,以雷的威力,以电的光明,来使刑罚明显,法律端正。如果我们在人事上出现了阻梗,又优柔寡断,让阻梗扩大,那么我们就象吃到味道浓烈的干肉,又硬又难吞咽。这是《易经》上的比喻。古人大概都是吃那种晒干的肉。如果味道不整,而且又浓烈,你说又臭又硬的干肉怎么吃?所以《易经》上用“吃干肉”来比拟阻梗扩大的辣手。但即使这样,如果我们有信心有毅力的话,还可以处理,经过咬碎,就能排除障碍,不至于有太大的过失。假如阻梗在高位,在要害的地方,那事情就更难办。要消除这样的阻梗。必须冷静果断,不可轻率。就象骨头上的肉,要把它删除,一不小心就会伤到筋骨。消除阻梗,整个&的意思是,越快越好.它用干肉来作比喻,开始时,只是味道不好,还是小事;到后来,就愈益严重,一不小心就会伤到骨头。古代江西洪州有一位和尚叫法达,据说7岁即爱修习《妙法莲华经》。大成之后,亲自走访六祖慧能。第一次见面时向六祖礼拜,头未触及地。六祖苛责他说,礼拜而额头不触地,不如不要礼拜,因为那表示你心中必有一物。这心中一物,就是芥蒂,就是阻梗。按照例规,禅僧的正式礼仪叫“五体投地”,即双膝、双肘和额头等五处地方触及地面,以掌心向上,让对方的脚踏在手上,如同要将之顶戴在自己头上的模样。然后站里礼拜,并重复做三次。法达有可能不认真,有些敷衍了,被慧能大师责骂。但这骂有道理。当人的心中存有芥蒂,或者不是心悦诚服时,头便无法低下来。年轻人在寒喧的时候,他们有的不但不低头,甚至还趾高气扬,那是他们心中感到拘束。就如有一篇文章,说领导在办公室里坐着,在小汽车里坐着,在主席台上坐着,照相坐着,连走进特困户问“今年收成怎么样”也是坐着。这样的领导“心中也有一物”了,那就是千百年来的“坐天下”的思想。但行礼额头没有触地,就称不上行礼。一样的道理,如果向别人道歉而不低头,亦不算道歉,因为内心没有诚意。心里不坦然,心中有芥蒂,连叩头都叩不好。你还奢想什么呢?由此可见,对人对事,“心无一物”,是何等的重要。老鼠屎掉进美味的汤,砂砾飞进明亮的眼睛,霜雪打蔫开放的花朵,台风掀翻远航的船,这些都是阻梗。我们灭鼠,我们植树,我们防冻,我们预测台风......我们在咬碎阻梗。但我们捕杀田野上的老鼠,狡猾之鼠却打了地洞;我们广植树木,预防了风沙,却又有人偷偷地砍伐;我们预测了常规的台风,却还有来去匆匆的龙卷风.....世界充满阻梗。世界需要我们充满信心,坚韧不拔。易经启示录—人生64个怎么办-22当你要向别人推荐自己的时候怎么办人的头脑是芜杂的一大堆的词,堆放在那里。有时候想用这个有时候想用那个,都没有个准,看心情。比如,谦虚、谦逊、谦卑、勇敢、果断、武断、坚强、顽强、顽固、自信、自负、自傲.....还有,王婆卖瓜自卖自夸。谎谬说一百遍就是真理。老实人吃亏。难得糊涂。傻人有傻福。假的就是假的,伪装应该剥去。等等汉语那么丰富,社会那么诡异,人心那么不测。你该怎么说你自己?正确与谬误,伟大与渺小,往往是一纸之隔。纸的这边是果断,纸的那一边是武断。要说好自己,首先要了解社会。因为你是向社会说你自己。我们这个社会,是有装饰的。或者说是有粉饰的,用《易经》的话说是文饰。没有文饰,太原形,可能不美。但装饰太重,像刮灰刮厚了,就容易剥落。所以,聪明的女子,总是淡妆轻抹,这样宜人;太浓了,人家会说你脂粉太重,适得其反。其实,文饰是一种文明的表现,是人类行为的分际。一直争论不休的“长官骑马,士兵走路”就是一种文饰;还有警车开道,警车殿后,都是一种文饰。也就是说,社会是有规矩的。你在哪该怎样说怎样做,应该心里有数。你要改变这种文饰,得有力量。人类的装饰,是礼法。当礼法达到极致时,又恢复到朴素,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返朴归真”。所以,当你向别人说你自己,最好成绩还是“实话实说”,和盘端出本来面目。西方有一位名人说过,真诚起码还两个好处,一是使自己的心胸坦荡,二是容易得到帮助。过分修饰,或者掩饰,最终都会被摒弃。就像现在的国际家具市场,明朝的红木家具特别走红而清代的家具不受欢迎一样。明朝的家具,除了做工精之外,它的风格简练、简朴,明快;到了清代,装饰味越来越重,越来越讲究奢,讲究表面工夫。而人和物都一样,最终的极致不是浮华,而是朴实和真。无论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情,以真的面目出现,不会吃亏。即使吃亏,也是暂时的。《易经》也承认,必要的装饰、修饰是可以的,也是应该的。但有一个原则,一切人为的文饰,都应该恰如其分,重内涵的实质,不可被外表的形式迷惑。不可因一时的得失而去过分修饰自己,更不能因虚荣而铺张。《易经》里说,如果是一间住家,你不去装饰人人注目的外表,而去装饰内在的花园绿地,小桥流水,那是正确的。如果你给心爱的人送礼,你不是大肆渲染,而是量力而行,送了一朵绢花,虽然有时会被讥为吝啬,最后还是会吉祥喜悦的。因为你送去的是心意,而不是用财去博取你所想的东西。在一个铺张浮华的社会里,在一个需要文饰的时代,如果你要向别人介绍你自己,你应该如何把握呢?三分人七分妆。于是靓女化妆,丑女也化妆。马要鞍配。于是,好马配金鞍,劣马也配金鞍。---可是,妆厚了,容易脱落;鞍重了,容易累马。当爱迪生初到纽约的时候,朋友说,你是一个发明家,穿着要好一些。爱迪生耸耸肩膀,说没关系,没有人认识我。当他事业更上一层楼,声誉日隆的时候,朋友又提醒他,这回你该注意一下自己的衣着了。爱迪生说,不用了,大家都认识我了,穿好穿赖没所谓。一代大师就是这样向别人展示自己。你呢?有人说过,一个农民穿了西装,他依然是农民。一个教授没穿西装,他依然是教授。但也有人说,坐了轿子的是老爷,戴了领带的是太爷,检了长袍的是三爷.....看来如何向别人推介自己,还是要费点思量。易经启示录—人生64个怎么办-23当你遇到了衰败怎么办高山出在平地上。有平地才显高山,有地的平才显楼的高。高楼也在平地上。有平地才有高楼,有矮屋才显楼高。但日月风烛,星移斗转。许多高山成为了平地,许多高楼也陷入了地表。赵州桥,滕王阁,无字碑……哪座基础深厚,哪座久存于世。但终归还是:有建终有拆,有立终有破。世尘间的一切,似乎都要消声匿迹,未来总有一天是它们最后的日子。衰败是不可抗拒的。但衰败也可以延缓,可以转移。在《易经》里,说衰败的这一卦是消息卦。衰败在九月,秋风起,可见,衰败与外因有很大的关系。如果就人事来说,阴盛阳衰,小人得势,君子困顿的时候,衰败就开始了。如果衰败是大势所趋,那只有顺其自然,谨慎隐忍,这样可以延缓衰败。如果采取积极的行动可能不利,会加速灭亡。顺而止之,观象也。这是面对衰败的金言玉语。因为小人得势,阴在伸长,君子不宜行动,应当顺应时势,坐观变化。我们应该领悟这一精神,既然世间一切事物,必须有消长盈虚的现象,这是自然的法则,那我们不必惊慌。《易经》说,地基坚实了,上面的房子才能安稳。所以希望一切的“在上者”,都懂得这样一个道理:以敦厚对待下属,本身的地位才能安泰。当事物走向衰败,我们不可以做权宜之计的考虑,与小人同流合污,也不能铤而走险。《易经》说,那种脱落已经到了床面上了,你还不赶快走人,等着你的就是灾难了。佛学有两句智慧语录。一句是:事难方见丈夫心,“意思是说,在难行的事的面前,才显大丈夫的本色,好人物要在烈火中锻炼。另一句是”与天下人做阴凉“,意思是说,为天下人造福,顶烈日,遮风雨,无怨无悔,这才是大丈夫。像佛学智慧语录那样做,才是坚持纯正,才可以改变衰败。对待衰败,还有一个信心和智慧的问题。即使说全部都是阴,只有一个阳,这叫硕果仅存。如果这个阳,是一个君子,那么事情就可以重新兴旺;如果这个阳是一个小人,那就像房子倒塌了。即使是这样,也不能说阳就完全消失了。只是阳还未出现而已。就像一幅辽阔的大地,太阳总是要升起来的。易经启示录—人生64个怎么办-24当你厌倦了日子怎么办日子如何。滚滚滔滔,一去不复。今天的钟声,已不是昨天的钟声;今天的白云,已不是昨天的白云。你厌倦什么呢?也许,你感到世道太不公平,困难一古脑儿给你了。这个时候,你最想的是有一位高人给你指点迷津,给你释惑解疑。而这位高人肯定是这样给你说的:“世路风霜,吾人炼心之境业,世情冷暖,吾人忍性之地也,世事颠倒,吾人修行之资也。”也就是说,人世间的艰难险阻,是炼心的环境,世间的人情冷暖,是炼忍性的好地方,世间事多颠倒,正是修行的资本,假如没有颠倒,你何必要修炼呢?这种境界,套用一句时髦的话来说,没有困难,要我们共产党员干什么呢?我们共产党员是专门为了克服困难而来的。我们不能厌倦日子,还有一个最充分的理由,就是人有五难,不可不察。而“五难”的第一难是“人身难得”。人身再得最难。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珍惜自己的生命呢?不热爱自己的生活呢?我们不但要珍惜自己的生命,我们还要为人民谋福利,这才不枉此生。如果说,你已经不能忍受那烦心的日子了,在这时候,烦心的日子已经差不多到了尽头。凶必定返回吉,危必定转为安。旧的日子一经死去,新的日子就回来临。你厌倦什么呢?如果是阴气多了,晦气多了,那么阳必定回来,顺畅必定再现。日子将再度生气蓬勃。孔子说,生生不息是天地之心。日子长得很哩,你犯什么愁?而老子说,田地之循环,千变万化,一切的动,都由静发生,你不妨静观其变。一个人,只有回归到宁静的、一无所有的、无牵无挂的状态,才能看清一切。古时候,人们为了以后更加生动,在阳刚不足的时候,就要静待。不顺心的时候,都是阴多阳少,所以没有好心情。这个时候宜静不宜动。古代君王,认为阳再生的那一天是冬至日。这一天,国家将边关口岸关闭,不使行商通行;皇上也不巡视四方,静待守阳。这一天的安静,就是为了国家以后更加生动活泼。这样做,现在看来,没有多少依据。但我们可以从中理解,有时候,静比动好。“做客不如归家,多虚不如少实”。这里的客,是指社会繁杂之俗,家是指人的本性。与其让俗礼烦缠,不如求归自性,求得本来。再多的虚幻也不如一点真实可贵。如果烦心的日子是自己一手造成,那么我们要反省。《易经》的卦象说:不要走远就返回,及早改过,不会有什么后悔,大吉大利。如果是频频犯错,又频频改过,屡屡失败,虽然无大的过失,但已经很危险。人应该守原则,走正道,这样才不会后悔。日子不必烦。今天没有,并不肯定明天没有。而今天有的,也不意味着明天再有。有中已经潜伏着无,无中已经萌生着有。我们烦什么呢?我们看应该看的天。我们踩应该踩的地。我们做应该做的事。悄悄地,不等明天因为,总有一天明天不属于我们。易经启示录—人生64个怎么办-25当你想虚伪的时候怎么办虚伪,是想给自己穿上好看的“衣裳”。但最终是皇帝的新衣,其结果是“一丝不挂”展示在众人面前。《易经》说,不虚伪,有意外的福。不虚伪,是一种实心实意。不问收获,只管耕耘,便是。我们劳心,劳力,流汗....我们就有意外的福。没有过高的期望,没有排场,没有“摆款”,我们抑制着希望,我们也抑制了失望。内心活动,外表刚健,但不虚伪,那么你会四德具备:伟大、亨通、祥和、坚贞。因应天时,顺应天理,没有分外的欲望,悠然自得,不强求,这样的态度就是不虚伪。《易经》说,刚开垦一年的田,已经不长草;开垦后二年的田,地质已经酥松;开垦后三年的田,才是能够收获的熟田。我们不期望不耕耘就有收获,不期望刚开垦的田地就能丰收,人的想法,如果期望过高就是虚伪了。耕耘并非期望富有,只求一饱。这样的期望,永远让你有意外的惊喜。不虚伪,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品质。不虚伪,不是就一定得到好报。《易经》说,拴在村里的牛,被路人顺手牵走了,住在附近的人家,往往被怀疑是偷牛的贼,蒙受不白之冤。你诚实,不一定就顺利。但人一定要诚实,不虚伪。不病呻吟,有病不呻吟;无病乱吃药,有病不吃药。在古代,都被视为造作,不是固守正道的德性。那是虚伪,所以,人不应该造作。如果逞强,明知前进遭遇穷困,你也要前进,那也是虚伪。世人常说,有条件要上,无条件也要上,如果是一种决心的表示,那还可以理解;如果是一种行动,那就是虚伪了。当你想虚伪的时候,你要想到虚伪是有百害而无一益。虚伪像雾,一时间可以遮住一些东西,但太阳出来,一切都真相大白。虚伪像掩耳盗铃。从你一开始就清楚地看到,只有你自己在骗自己而已。虚伪是傻瓜的玩艺儿易经启示录---人生64个怎么办--26当你前进的路上遇到障碍怎么办遇到障碍,在我们一般人看来,是不好的事情。但《易经》认为,障碍是有两层意思的,一是停止,一是积蓄。你遇到了障碍,你肯定得停下来;停下来是为了想办法去克服困难,越过这个障碍。而停下来的期间,就是一个积蓄的期间。积蓄。酝酿。回顾。礼贤下士。将贤人抬举到自己的上方,来超越障碍。这期间,既积蓄了力量,更重要的是积蓄了道德,也开阔了胸怀。障碍越大,积蓄就得越大。所以,《易经》把障碍看成是机遇。我们曾经把障碍当围墙,自己围住自己,自己歌唱自己。我们被阻止,不是我们不刚健;我们不前进,不是我们没有力量。我们往往画地为牢。我们在那里追撵披着羊皮的狼,狼没有逮住,却逮住了我们自己的荒诞.我们读山中的书,我们看山中的云和天,我们曾不知道天外有天,山外有山.把障碍当关着的大门,我们吃尽苦头.当然,应该停止的时候,我们停止,那是智慧.《易经》说,应该停止的时候停止,是笃实。这样,具备刚健笃实的美德,所以光辉。但在这个时候,不是自我陶醉,更不是自欺欺人,而是坚持至大的正理的定力,崇尚贤能,扩大自己的知识领域,多体认前贤的言论与以往的行为,使自己的道德学问有大的蓄积。这才是障碍面前所取的应有的态度。应当指出的是,得意也是一种障碍。这种障碍来自自己,来自扬眉吐气,来自盛气凌人。《易经》上说,“得意不可再往”。在前进的道路上,人应该懂得适可而止的道理。我们再说克服障碍的三种方法。先说自动停止法。《易经》上说,为了舆的安全,用革绳绑着车身和车轴,但后来又解脱了革绳,让车身与车轮分开。表面上好象不吉祥,可是,《易经》的“象”说,有危险就自动停止,没有灾难。这是自动停止法,多半凭直觉。第二是防范于未然法。《礼记》说,还没有发生,就要预先禁止.就像一头小公牛,角才是一点点,就用横木把角架起来,它就不能伤人,也不能莽撞了.当恶行还未形成气势的时候来阻止它那是很容易的事情,所以说,最有效的阻止,是止于未然.第三是正本清源法.这个也叫釜底抽薪法.当障碍很大,你想纠正它,恐怕很难.这个时候,只能做转化的工作.就像一头长着利牙的猪,要去割掉它的长牙很难,只是让猪的猛势减掉,它就不再伤人了.也就是说,把猪的关键的东西去掉,而不是去掉它的长牙.这个方法是吉,《易经》上没有说大吉.因为,这样的工作比起防范于未然困难得多了.如果再上者,要想没有或者少有障碍,还有一招高招.&何天之衢,道大行也.&意思是,像天空一样,道路畅通无阻.人人各尽所能,各取所需.这样的方法就可以大行于天下了。壮观:道路如高天.智者如流云.对待障碍,还说一下人的智.也就是说,人抱着什么样的心态,才少遇障碍.有一位高僧说过一段智慧的语言:高高山上云,自卷自舒,何亲何疏;深深涧底水,遇曲遇直,无彼无此.像云在青天自由自在,像涧底清水任其流畅.在天地间,人不与别人论彼此,不就是最快乐自在的人了嘛!易经启示录---人生64个怎么办--27当你要养家糊口的时候怎么办你凭什么来养家,来糊口?你养的是一些什么样的人?这两点,都是极其重要的。可以看出一个人正当或者不正当,吉祥或者不吉祥。《易经》说,养人养己必须正当,才能吉祥。要看养育的是些什么人,观察他如何养育。天地养万物,圣人养贤能,甚至万民。大养小,强养弱。《易经》说,这个道理太伟大了。《易经》告诫我们:未养身,要先知养德。《易经》捕捉了一个自然现象来启发我们,问我们:草木是怎样生长的。《易经》说,草木的萌芽生长是在春雷震动的山上。我们应该效法这一精神,谨言慎行,节制饮食,以求修身养性。也就是说,未养身之前,首先要懂如何养心和养德。我们最原始的,又特别熟悉的俚语:“饭可以乱吃,话却不能乱讲”,也许出自这个原则。吃,是需要。想吃,就是贪欲了。假如一个人,摒弃了自己“灵龟”般的智慧,呆呆地张着口,望着他人的食物,那就凶险了。《易经》说,只羡慕他人的富贵,不知道用自己的智慧去创造,所以凶险。我们有一句成语:临渊慕鱼,不如退而结网。《易经》说,违反常理的养,必定凶险。依赖别人。上搜下刮。手段不正当。……诸如此类,那是违反常理。君不见,多少贪官被毙倒在正义的枪口上。而这些贪官的来钱,无不是手段不正当。《易经》说,不惜采取任何手段,违反了养的道理,即使养的目的正当,但手段不正当,也会凶险。以至在十年的漫长期间,得不到供养,没有任何利益。因为这完全违背了道理。在上者,如果求养于刚强的在下者,就会有被下者轻视要胁的可能。所以,要慎之又慎,格外严格,才能确保无咎。在上者如果是为了施予广大人民,为养天下而委屈,那当然无咎。像我们今天所说的,花纳税人的钱,只要你取之于民,用之于民,那官就没有灾难。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一个世界清净了,那么世间所有的世界都清净。这“一个世界“便是我们自己。只有我们心中清净,世界才能清净。只有我们的心中不贪,世界才能没贪。但贤能为什么要靠圣上来养呢?贤能,首先应该学会自己养活自己。不要依附在上者,也不要依附在下者。贤能犹如一片乔木,郁郁葱葱,挺拔于天地之间。“我们不靠神仙皇帝,我们要靠我们自己。”巴士底狱外,愤怒的人们都懂得这样长,嘹亮的歌声会使枪声蒙上沙哑。靠我们自己养活自己,养家糊口。这样,才没有焚书坑儒。才没有儒需要坑。易经启示录---人生64个怎么办--28当你面临大的过渡怎么办木头应该浮在水面上,木头却沉到水中去了。柱子应该直挺,柱子的两头却弯曲了。水应该流畅,水却凝固了。――这是一个大的过渡。非常时期。人,不可能一帆风顺。人,需要跨越。跨越,其实就是一个大的过渡。《易经》对大的过渡的分析是有一个原则的。写在大过卦的“象”中。象曰:“泽灭木,大过;君子以独立不惧怕,遁世无闷。“什么叫大的过渡?水将木淹了,而水应该浮木的。“大过“是一个不寻常的象征。而在这样的非常时期,人应当无所畏惧,特立独行,即使是隐姓埋名,也不会烦恼。大的过渡,需要呼唤伟大的力量,和完善的德性。伟大的力量,并非一定阳刚。就像一根梁柱,中间挺直,但两头弯了,并不一定恶劣;凡是在不得不过渡时,必然会处在一种非常状态。例如,古代的尧帝让位给平民;殷汤王、周武王革命,都是大过渡时的行为,但都是不得不采取的行动。表面上的软弱,也许是内在的刚强。外表上的刚烈,也许是逼不得已。但不过分,顺从,使人喜悦。这样的德性,才是完善的德性。可以胜任大的过渡。就像一支军队,完全胜任穿越炮火密集的开阔地带。大的过渡,不能拘泥常规,应当集结力量,采取非常手段。《易经》里说了两个非常有趣的例子,一个是“枯杨生弟,老夫得其女妻,无不利“,说为了呼应,即使是老夫娶到了年轻的妻子,可以生子;像枯了的杨柳,由下方的阴性,得到了生气,重新长出了新芽,都没有所谓,没有不利。另一个是“枯杨生华,老妇得士夫,无咎无誉“。说老妇嫁给壮男,像已经枯萎的杨树开花,哪里长久呢?这样的事情,虽然无咎,也没有光荣。《易经》上的比喻,有点重男轻女。但它主要是想说明非常时期,要有非常的手段,不能过多的拘泥和计较。在大的过渡时期,像穿越开阔的地带,趟过不知深浅的河流,结果是灭顶之灾。但这个也是没有办法,舍身成仁,依然是壮举。往往明知不可为,而不得不有所为,以至覆灭,也是无奈。从水底之木到浮上水面;从弯曲之柱到复原挺直;从结冰凝固到清澈溪流;这都是一个大的过渡。需要我们期待,需要我们进取。而期待和进取,就意味着积累,意味着准备,意味着行动。这期间,你要去会三位朋友,一个是耐心、一个是慎重、一个是突破。易经启示录---人生64个怎么办--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易经研究学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