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英雄联盟的时候喜欢一直按空格键,这是种好习惯还是坏习惯,是坏习惯的话应该怎么改掉?

LOL- 让你知道插眼究竟有多重要, 改变你不插眼的坏习惯_高清_在线播放_最新视频高清在线观看_爱酷网(ikoo8.com)您的浏览器不支持 JavaScript ! 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 !友情提示&&&全部频道网站地图LOL- 让你知道插眼究竟有多重要, 改变你不插眼的坏习惯_高清10播放源:发布时间:分类:游戏作者:优酷用户选择打赏方式:您的赞赏是我们前进的动力,多少您随意~猜你喜欢播放:7.55万播放:2.5万播放:2.19万播放:1.09万播放:8.7千播放:7.36千播放:6.64千播放:6.42千播放:6.39千播放:6.17千播放:4.47千播放:3.55千播放:3.54千播放:3.14千播放:2.84千播放:2.7千播放:2.45千播放:2.34千播放:2.27千播放:2.27千&&&&本活动最终解释权归支付宝(Alipay.com)  你觉得自己身上的哪个坏习惯最万恶――   □闹钟响了,再睡5分钟……再5分钟……   □丢三落四:我那" />
我那万恶的坏习惯
  你觉得自己身上的哪个坏习惯最万恶――   □闹钟响了,再睡5分钟……再5分钟……   □丢三落四:我那本课本哪儿去了?还有一只袜子呢?   □缺乏勇气:要不要举手回答问题?要举手,不要举手,要举手,不要举手……   □三分钟热度:我好想学钢琴……我再也不想看见钢琴了……   □对父母不耐烦:你们烦不烦呐?唠叨够了没有啊?   □忍不住对别人评头论足:哎,你看那个人……   □贪吃零食:最后一包薯片!吃完绝对不吃了……这真的是最后一包……   有一位网名叫“熙苒”的同学,在本刊旗下的锐角网上发布了这样一个调查帖,小伙伴们看过之后惊呆了,纷纷表示:“全中!”“躺枪!”还有人说:“这些我都没有……但我的(坏习惯)更可怕!”   很多时候我们对自己身上的坏习惯过于宽容,或视而不见,或当成无伤大雅的“小缺点”。可要是哪天因此吃了苦头,摔了跟头,就会知道,原来它们真的很“万恶”。   所以,千万不能放弃“治疗”啊!   报告!我被我的习惯坑惨了   我是“毒舌”   李静柔(台州蓬街私立中学)   其实很不想承认,但身边还是有不少人反映我说话太“毒舌”。虽然最好的闺蜜的心理承受能力已经上了好几个“台阶”,但还是有被我损到一口气噎住讲不出话来的时候,好在我会赶紧打个圆场:我损你是证明我爱你好嘛?   但刚认识我的人就不同了。比如,我认识一个隔壁班的男生,他也爱好绘画。一次,他托了个同学给我看他最新画的漫画。我看完以后回了张小纸条:“你给我看是想让我知道一个故事情节吗?如果这样,你干脆去写小说算了。理解你可能是有点求成心切,再加上月考的压力画不出什么好的作品,但还是请你对每一幅漫画负责。”   后来听说那单纯的孩子被打击到了,我只好又托人带着怡口莲赔笑道歉,安慰他受伤的心。   还有一次晚自习,后桌死缠烂打向我的闺蜜借她那个兼具娱乐功能的修正带,闺蜜不肯,最后只好派我“挡驾”。于是我很鄙视地说:“人家不想借就算了嘛,非要在公众面前,把自己的面子搞得连个修正带都不如,何必呢?这么想玩,自己去买一个!”不用说,后来他见了我就跟碰到“瘟神”似的避之不及。   其实我最崇拜的人就是《小时代》里的顾里,说话精辟且攻击性十足。但前不久读了《中学生天地》2013年第10期“天地聚焦”栏目关于“小时代”的那篇文章,里面有句话说,顾里在书中是一个女王,但如果现实中像她那样说话,只会引起别人的误会和反感,“就算朋友之间也要讲尊重,生活中哪有可以永远无底线包容你的朋友”。突然想到自己这张把人都快得罪光了的嘴,要是还不知悔改,会不会最终也落得个“众叛亲离”的下场……   丢三落四的我   祝彩缘(宁波慈溪范市中学)   不知这是啥时候染上的坏习惯,经常丢东西,从小到大,我丢的钱比花的还要多,丢的东西比用的还要多。我丢过手机,丢过钥匙,丢过作业本,丢过书本……举个例子吧,我的笔从来没有好端端地在笔盒里待过几天,一般不是笔套丢了,就是笔杆丢了,然后笔盒里只剩一些零零碎碎不完整的东西堆着。很多时候东西掉在地上我懒得捡,想着一会儿再捡吧,可没过一会儿,东西已经不见了。其实主要的原因还是我不喜欢整理桌子,我的课桌永远是全班最乱的,每天放学收拾书包就得收拾十来分钟。   自从学校开展“阳光课堂”活动后,我的烦恼就更多了。因为阳光课堂会发一种前置性作业,是一张张的纸,尽管我有个专门用来整理前置作业的票据夹,但我还是习惯性地随手将作业夹在某本书里或塞在某叠纸里,等要用的时候,只好一边嘟哝着“我明明就放这里的啊”,一边翻箱倒柜地找。我的这个坏毛病,还总会连累我的组员们,只要东西一不见,我就像热锅上的蚂蚁,到处去问:“某某,你看见我的XX了吗?”如果别人不搭理我的话,我就会一直闹啊闹……   最大的教训还是上次弄丢U盘这件事。那次电脑课的期末考核是做一份PPT,我们在学校机房里都没做好,于是老师叫我们回家做。我把做了一半的PPT拷贝在U盘里,这时闺蜜过来,让我帮她也存一下,我当然是义不容辞啦。结果周末回家,我准备继续完成PPT的时候,发现U盘居然不见了……天哪,那可是两个人的期末分数啊!而且我还是三好学生种子选手,考砸了意味着什么,你懂的。幸运的是当时我存了一份在网盘里,但闺蜜就没这么走运了。没办法,我只好花了一个多小时帮她赶做了一份。匆匆忙忙赶工果然赶不出精品,闺蜜最后得了一个很低的分数,我一直觉得对不起她。   我一直在努力克服这坏习惯,不断提醒自己:笔用好就放进笔盒,校牌放学后就装进书包,U盘随手在口袋里捂着……但是当我昨天再次为找不到笔记本而抓狂的时候,不知道谁来了一句:“这是病,改不了了……”   无尽的拖延症   孙柳翔(宁波北仑泰河学校)   每个周五放学时,脑子里不停地翻滚这样的念头:今天晚上一定要把多少多少作业做完,这样一来,双休日就可以有一段无忧无虑的娱乐时间了。   可是事实上――心满意足地吃完晚饭后,想想现在做作业貌似太早,再休息一会儿吧,于是趿着棉拖鞋蹬蹬蹬跑到客厅,一屁股坐到沙发上,打开电视找到自己喜欢的节目津津有味地看起来。结果坐了一会儿,发现坐姿不舒服,然后身子慢慢地滑呀滑,最后整个人躺在了沙发上。人的惰性就是这么可怕,一躺居然就慢慢地坠入了梦乡,等听见一点声响然后猛地爬起来望向挂钟,发现已经晚上八九点了。揉揉眼睛走向房间拉开书包拿出作业,坐在桌子前,感觉自己还是有点睡醒之后的迷糊。嗯,得想个办法给自己提提神,于是果断拿起一旁的手机开始看空间、聊天。果然提神啊,像打了鸡血一样的兴奋!最后意识到自己的主要目的是要做作业的时候,时针已经指向晚上10点钟。显然,原来计划中的美好的双休日又这样不翼而飞了,瞬间又失望又懊恼……
  我的每一天,几乎都是在这样一次又一次的拖沓与延误中度过的。我的拖延症啊,我什么时候才能用坚定的意志把你从我身上远远地驱逐出去呢?   习惯性幻想   李琪琨(宁波慈溪范市中学)   我的习惯比较“奇葩”,一般人身上可能没有,我也不知道它算不算坏习惯,但我是确确实实地被它影响着。   我一闭上眼,就会幻想我长大会干什么事,然后我的脑海中显现出一幅我拿着教科书面对着一大堆学生讲课的画面,甚至具体到我是怎样对着上课睡觉的学生拍讲台的情景……这源于我的一个伟大梦想:考上华东师范大学、当老师!   梦想虽然伟大,但要命的是我在平时的课堂上,特别是感觉老师讲得不太好的时候,老是走神,想象自己站在讲台上侃侃而谈的样子,最后被老师高分贝的叫声、有时候甚至是下课铃声拉回现实。本来应该认真听讲的一堂课,就这么被我弄没了。   还有很多类似的事情:画画的时候会幻想,如果我画坏了要不要重新画,然后就画坏了;写作业的时候会幻想,老师批改我作业的情形,然后作业做错了;喝水的时候会幻想,如果这时我听到笑话会不会把水喷出来,想想那样的情景真是好笑啊,于是就真的喷出来了……唉,我总是有无数突如其来的小幻想,虽然也带给我一些小快乐,但总这样不能精力集中地专注于眼前正在做的事情上怎么行,我担心总有一天会出“大事”的,呜……   属蜗牛的人   陈冰瑶(乐清国际外国语学校)   我做事情动作慢在学校是出了名的。   每天早上起床时,全寝室的人都起来了,唯独我一个人还在床上暖和着,当同学们快刷完牙的时候,我才慢吞吞地爬起来。然后――当她们把洗脸台擦干净时,我去刷牙洗脸;当她们把卫生间冲干净时,我进去上厕所;当她们把地拖干净时,我又踩进去……她们只好把这些活重新再干一遍,为此总是遭到生活老师的批评:你们怎么又是最后!   吃饭时,同学们围在一张桌子旁吃饭,每次到最后,大家的动作只有一个,那便是看着我一粒一粒地嚼着饭。写作业也是这样,每次最后交的几个同学中间,肯定有一个是我。唯一“动作快”的时候,是飞奔在去往教室的路上,因为再不跑肯定就要迟到了……   老班总是提醒我:你动作一定要学得快一点,否则以后的学习越来越忙,日子会很不好过的。我知道老师说得对,但就是怎么都改不掉。   我养成这么个坏习惯是有原因的。小时候有一次吃饭,老师对我说,慢慢吃,小心噎到,时间还早呢。听了老师的话,我就开始慢慢地嚼,头一次发现,原来慢慢地吃,味道这么好啊,而且还很好玩呢……许多次我都想要加快速度去做手头的事情,但干着干着就入了迷,好像很享受这样慢慢做的乐趣,早把“时间”这个东西忘记了。   有时我会想,不是我慢,而是中国人现在的生活节奏太快了……好吧,我承认,这只是我给自己找的借口。   F i g h t!与坏习惯大作战   摆脱手机依赖症   筱 柠   我曾经有严重的“手机依赖症”。走路、坐车、吃饭……只要手上没东西,心里就空落落的,总是下意识地把手机掏出来玩。看书、做作业的时候也常常忍不住去看两眼手机。睡觉前即使已经很困了,还是会习惯性地拿着手机看几篇帖子刷几条微博,一弄就弄到零点以后。中考后的暑假,本来还有许多美好计划的,但现在回过头去,好像能记起来的只有宅在家里疯狂玩手机,偶尔出门时忘了带手机,浑身那个难受啊……   现在我已经不再受手机的控制了。要问我是如何做到的,想来想去,发现一切改变其实都是在“不经意”中发生的。   第一次有所触动,正是在上高中前的那个夏天。当时快到新生报到和军训的时候了,初中时最要好的几个朋友相约出来聊聊天。坐在一起,姐妹几个却几乎都在自顾自地低头看着手机。结果,我们的“大姐大”怒了:“你们就知道玩手机玩手机,知不知道我们以后见面的时间很少了!不想聊天就回家,想聊天的话就把手机都装回兜里,除非有电话进来,谁第一个看手机这顿饭就谁买单!”   这番话立马让我们老实了。我心里还有一些微微的触动。果然大家各自去了新的学校后,见面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情。而那个没有手机的下午,就成了夏天里唯一美好的记忆――似乎好久都没这么美好过了。   高中开学后,社团招新,身无长项的我出于对那几个帅哥学长的好奇,加入了“骑行社”。爱上骑行这项活动一点也不难:酷酷的山地车,风掠过耳畔的速度感,和朝气蓬勃的小伙伴们一起奋力前行,一路好风景,还有“将来骑车去远方城市里的大学报到”的美好约定与梦想……我居然不知不觉地就不再对手机有瘾了。本来嘛,骑自行车的时候是不大可能玩手机的……   其实,现实生活里的情谊与快乐远比电子设备里的更加真实和强烈,当你能够找到它们的时候,从手机里获得的那一点小满足,早就微不足道了。你说呢?   一个决心和一个同伴   陈 峰   我以前喜欢睡懒觉,因此早上常常赖床。结果可想而知:拿着早点匆匆忙忙踩着铃声进教室上早自修,上课的效率也不高,很容易打瞌睡,学习成绩忽高忽低。因此我决心改掉“睡懒觉”这个顽固的坏习惯。   要想早起,需要一个决心和一个帮助你的同伴。我对自己说:是男人,就要对自己狠一点!又跟同寝室一个早起的同学说,让他起来以后就叫我起床,如果我赖着不起,就干脆把我的被子一把掀掉。他半信半疑地说,如果我这么做了,你确定不会对我发飙?我拍拍胸脯:绝对不会,您别客气!   但当他真开始这么做了的时候,我还是很不适应。那时正是冬天,一个正沉浸在暖烘烘美梦中的人突然被暴露在冷空气中,你想想这是什么感觉?刚想爆粗口的时候,突然想起自己的话,于是便乖乖起床。   度过百般难过的十几天后,我发现我居然不需要同学提醒就能自己醒来了。我想我的身体已经慢慢适应了新的“生物钟”。   不过,有一段时间作业多,晚上寝室熄灯后我还得开着小台灯继续做,经常过了零点才睡觉。这样一来,早起之后总觉得很累,上课时也昏昏沉沉,结果错过了课堂上老师讲授的内容。赖床的恶习眼看着又有反扑之势……幸好,寝室的兄弟们以“影响他们休息”为由,禁止我挑灯夜战,这逼得我不得不在白天和晚自习的时候抓紧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努力看书做作业,尽量不把作业带回寝室。“被迫”的按时休息,帮我把刚刚建立起来的早起好习惯坚持了下来,而且我发现这样神清气爽的精神状态让我的学习效率更高了。
  克服坏习惯的过程中不免会有痛苦,但一切都是值得的。   我的战“拖”记   张贺余   我曾经被著名的“拖延症”困扰过好久,拖拉似乎一直是我的生活状态,立下目标无数,但在各种事情上都是处在“不急,时间还早呢”和“完了完了,没时间了”两种状态的反复交替中……我知道我的“病友”不少,光看回校以后和我一起赶作业的人就有半个教室呢!瞬间感觉自己并不孤单呀!   改变是从看到一句话开始的:与其被坏习惯改变,不如努力变成自己喜欢的模样。突然觉得,不该这么没出息地轻易就被坏习惯打败。于是,我开始了与拖延症的八百回合大战!   第一回合,就是建立一张待办事项的时间表!比如,周末回家后,先用几分钟整理一下自己要办的事情,做一个简易的时间表,类似于购物清单那样的schedule,然后按照顺序开始去做,完成一项删掉一项。看着待办事项越来越少,一种成就感油然而生。甚至在划下删除线的时候,我还会恶狠狠地说一句:哼,小爷终于把你干掉了!这感觉,怎一个爽字了得!   但拖延症怎么可能就这样被我一击而溃?没多久,我发现自己也开始慢慢拖延时间表里计划的事情,然后像多米诺骨牌一样连锁反应,最后让整张时间表变得形同虚设。难道这是要旧病复发的“节奏”?我冷静分析了一下,发现拖延往往发生在一些需要较长时间去做的事项上,例如写作业,时间一长,专注度就急剧下降。于是,第二回合较量开始――分解任务!也就是把一个大目标分解为一个个小目标,比如把“做作业”分解成“做英语作业”“做数学作业”……再比如把“背20个单词”分解成四小段,每小段背5个单词。每个小目标做到后,给自己一个小小的犒赏。虽然总量没变,但完成任务感觉轻松多了。   当然还有第三回合。当又一次出现大面积不能按时完成任务的情况时,我几乎要丧失信心了。但朋友一句抱怨点醒了我:这么短时间里要做那么多事,你是神吗?先把要紧的做了好不好!对哦,这话有道理。于是,我把所有待办事项分成了四类:先完成“紧急而重要的事”,然后再做“紧急但不重要的事”,接下去做“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最后如果有时间再做“不紧急也不重要的事”。原来,制订时间表也是有学问的!   这样一直坚持下来……你肯定会觉得我的拖延症已经痊愈了对吧?坦白地说,没有,它依然会时而发作。根治拖延症任重道远!但至少,我的“病情”已经明显减轻了许多,而且我觉得自己身上也慢慢多了一些以前比较稀缺的品质――耐心和毅力。战“拖”,亦是人生的一种修炼。   用好习惯代替坏习惯   吴梦静   贪吃零食绝对是我的第一大坏习惯!   对于女生来说,喜欢吃零食是很普遍的事情。零食虽好吃,但不能贪。经常在网上看到某某食品被曝光含有某种有害物质之类的新闻,看的时候会害怕一下,可第二天就忘了,照旧吃各种“垃圾”食品。但是去年,我真正意识到了零食带来的危害,因为我的体重飙升到了惨不忍睹的发福境地,几个月没见面的朋友看到我都会说:“天,你怎么会胖成这样?!”这让我的自尊心倍受打击。从此我发誓,要戒掉零食。   爱吃零食不是一天两天了,所以要戒掉谈何容易。刚开始时,我让自己先按时吃好一日三餐,毕竟胃的容量有限,吃饱了对零食的“惦记”也少了。但我发现即使这样还是管不住自己的嘴,如此下去肯定不是办法,于是我给自己定下了一条规矩:一星期不准吃零食,如果表现好,那么就在周日奖励自己一瓶最爱的AD钙奶,如果失败了那就罚自己在接下来的一星期每天跑步1000米。   头几个星期还是会忍不住贪吃,所以也就免不了要去跑步。以前我最讨厌跑步了,可没想到半年下来,我居然体会到了跑步的乐趣。现在不仅体重下来了,而且零食也不爱吃了,最重要的是我爱上了跑步。   自己给自己定规矩,自己监督自己,坏习惯没了,好习惯也多了一个,这感觉真好!   戒掉口头禅   汤沐洋   班里有个女生要转学回老家了,虽然和她不是很熟,但毕竟也做过同桌,就买了个礼物送给她。后来,我收到她的信。她在信中怀念了一番同窗时光的美好后,给我提了一个忠告:改掉你的口头禅吧,这样大家一定会更喜欢你。   我有口头禅?我去问唯一的死党阿呆,阿呆说:“有啊,你老是爱说‘是不是’‘对不对’,难道你自己不知道?”可是我自己真的没感觉。我又问:“这样很让人讨厌吗?”阿呆想了想,说:“有点,因为这让人觉得你在打官腔,居高临下,盛气凌人。”“那你也觉得讨厌吗?”“我啊,我早就‘入鲍鱼之肆,久而不觉其臭’啦。”“去你的……”   不久,我和阿呆一起去书店买学习辅导材料,买好以后就坐在书店的咖啡吧里聊了一会儿。临走时,阿呆突然神秘兮兮地说:“我给你听个东西。”原来,这小子在我们聊天的时候偷偷地用手机录了音:“……现在看课外书都有罪恶感了,是不是?其实我们学校还好啦,对不对?我的一个邻居考进XX中学,XX中学啊,对不对?那里才叫‘人间地狱’,我们算幸福的了,对不对?……”天哪,我额头立刻冒出汗来。短短一段录音里,一大堆毫无意义的“是不是”“对不对”,很讨厌对不对?对!那一刻,我下定决心要戒掉口头禅。   我让阿呆帮忙,只要他听到我说“是不是”“对不对”,就立马打断我。那要是阿呆不在场呢?恰好我有一支用来纠正英语发音的录音笔,我就有意地用它录下我说的话,每次听到里面传来的口头禅,我都一头瀑布汗……“汗”得多了,原先脱口而出却不自知的字眼再出现时,自己也感觉别扭了。   同时我还做了另一件事:看书时把默读改成朗读,如果一个人在家,干脆就大声朗读。也许是潜移默化,读得多了,自己说话也开始变得有条理起来。   你说话的时候也有不好的口头禅吗?向我学习,改了吧。
【相关论文推荐】为什么坏习惯总是改不掉?五大原因,来看看你中枪了吗?
本文经作者授权发布
你痛苦的来源是什么?
没钱?没对象?欲求不满?
有很多痛苦,其实我们是可以接受的,对么?
我们每天最痛苦的事情,其实应该是对抗自己。
即: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
明明自己改变一下就可以做到的事情,却一直没有改掉,然后自己痛苦,纠结,其实我们面对的最大的障碍,是自己的习惯。
很多时候,遇到的问题让自己难受,痛苦,我们也知道是自己的原因,也一直在挣扎,但就是无法摆脱。
懒惰、拖延症、社交恐惧、自私自利、易怒……会给我们带来无穷无尽的痛苦,我们自己也知道这是有害的,但就是因为自己搞不定,做不到,所以痛苦。
但是啊,你的懒惰是别人的事情吗?你社恐是因为别人吗?你拖延症是因为别人吗?你的习惯是别人的事情吗?这是别人的问题吗?难受的核心原因也在此,我们最大的痛苦来源于自己,自己的习惯,并且,要改它,好难受。
一下子改不过来,好难受。立志要改变,过了两天之后,又来说:“我不敢,我改不掉。”
为什么改不掉?
还不是因为“习惯”嘛。
习惯都是自己养成的。旁观者说“你改不就行了?”多轻松,但问题是“臣妾做不到啊!”所以难受啊。做得到还难受什么?
没人愿意自己一直这样下去的,但问题是做不到啊……
生活中,你有没有这样的坏习惯?
1.凡事不动脑思考,凭感觉
其实很多问题只要自己多想想,多动脑筋都可以解决的,都不会有太多麻烦,但是就因为不爱动脑思考,做事凭感觉,一开口就是问别人“怎么办?”只会去问别人寻求结果,寻找答案。
2.容易冲动,情绪化解决问题
平时经常看到一些人这样标榜自己:“老娘今天心情不好,所以不去了,不干了……”
所有事情,不想做的理由就是心情不好,所以“状态不佳”,心情不好的原因又是什么呢?——今天出门被老妈骂了/被领导训了/跟同事吵架……等等这些问题,其实跟你现在要处理的事情没有一点关系,都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但是有的人却把这两件事强行联系到一起,就是因为处理不好情绪,习惯情绪化解决问题。
把这件事带来的“心情不好”带入下一件事情,然后心情永远都不好。
3.懒惰,不愿意付出行动
一个人懒不懒,看他的坐姿就知道了,有的人还说出口不嫌丢人的“能坐着绝不站着,能躺着绝不坐着”,一坐下来,有条件就葛优躺,没条件就弓着背,你要去跟他谈理想,谈事业,谈冲劲,绝不可能的,我不信一个一坐下来就葛优瘫的人会是一个积极向上的人,因为人的心理和形体语言是匹配的。
懒,不可怕,可怕的是你还有要求。你懒,不想干,可以,但是别提要求啊。一个自己有劳动力能工作的人,凭什么啥都不干张口就喊“我要吃饭”?
说“我就是懒,我就是不想干”的人,相当于在说自己蠢,说自己是个loser。
你现在每一刻的懒,都是以你将来翻倍的痛苦为代价的。
4.自私自利,心里只有自己
自私自利就是一种习惯,也是养成的,是家庭教育和社会结构使然。注意观察,你会发现那些家里六个大人对一个独生小孩儿的家庭,因为大人宠爱,什么都让给小孩儿,所以小孩儿的心里意识里就只有自己,不愿意跟人分享,不懂分享,还只会关心自己有没有得到。
这只是小孩儿的自私,大人的自私就很奇葩了,一个男生来咨询我们,说自己社恐,不会跟人交流,交流起来也不自然,所以没有朋友,不知道该怎么办,然后问他“为什么会这样?”他说“因为每次约女孩儿出去都是吃到自己不喜欢吃的,又因为不是自己买单,所以不敢点自己喜欢吃的东西……”“那你跟别人相处呢?”“跟别人相处也是一样啊。”“你就没有想过要请别人吃吗?”“请别人要花钱啊,我现在还是学生,用的都是家里的钱,能省一点是一点。”(……此处应有一万只草泥马奔过)他从来没有意识到自己自私的问题,只是来说自己无法融入人群,我觉得这已经不能说是社恐了,也不是自闭,也不是自私,就是个脑残。
这就是自私的代价。
5.混乱无序,生活中缺乏条理
平时做事感觉迷茫、慌乱,其实跟一个人自身的生活秩序缺乏条理有关。
在学生时代,有的人做完作业就喜欢把笔和书随手一扔,养成了坏习惯之后,对思维也形成了影响,带到工作上,就会出现随意性,做事马虎,按照无条理的习惯解决问题,所以工作效率不高,做事混乱。
6.三分钟热度,不能坚持
大家都喜欢给自己喊口号,然后进入三分钟热度状态,给自己定立的目标从来都没有实现,因为这些口号本身从来就不具备实现的条件。
我们都知道:做事,只有做完了才知道结果。而三分钟热度就是每件事才刚刚起步,你就“想着要结果”或者“中途就要看到结果”那肯定是不现实的,然后就容易放弃,半途而废,然后在做其他事情的时候也是这样,做事情没结果,从来没有做成过一件事,必定会打击你的自信心。
很多人就是因为三分钟热度,刚开始就不坚持,到后面就是自暴自弃,于是就会说这样的话:“反正都这样了……反正没有结果的……我也做不好,干脆别做了……”做事情得不到好的结果,所以自暴自弃,丧失自信,这也是三分钟热度的危害。
7.缺乏自信,遇到问题退缩
除了三分钟热度之外,还有一个坏习惯会阻碍我们的坚持——没有让自己感受成功一刻的幸福喜悦。所以一遇到问题就只会退缩、逃避,像鸵鸟一样把头埋起来。
当你养成了这个习惯之后,对所有事情都会找借口,最后养成遇事退缩和放弃的习惯。
8.缺乏责任心,不懂把事情做好
缺乏责任心,说这个人做事应付了事还算好的,有的人却能拖就拖,能放就放,能不做就不做……这不是什么拖延症,有的人就算知道事情很重要,还是会特别的不在意,特别是对别人的事情,特别不在意,甚至对自己的事情,有的人也是十分缺乏责任心。
从来没有想过把事情做好,没有所谓的结果,没有责任心,生活里也会过得特别的将就,其自身也不会有向上的动力。
为什么如此多的坏习惯,我们都知道它们不好,却总也改不掉?
1.在根本上,缺乏目标体系
其实无论对习惯还是对生活其他事,你是不是觉得自己对“目标”这一块儿十分迷茫?没有具体方向?
平时养成坏习惯,就是因为缺乏目标体系。当你心中有具体的目标体系的时候,你是懒不下来的,也不会随随便便放弃,责任心也会随之而来,因为你知道你的目标没有达成。
比如你说“吃完饭后要多运动”,这是口号,但是具体到“今天吃完饭之后下楼走100米”,这就是目标。再扩展到其他方面,当你不断的强调这个目标一定要达成的时候,给自己具体量化的指标,最后这件事会很容易达成。目标体系会更直接有效地指导我们的行为。
2.建立了错误的自我舒适区
“懒”,多容易啊。懒下来舒服吗?舒服。因为“懒”就可以少干活儿啊~
“自私”,多容易啊。自私就就可以得到,总是感觉自己可以窃喜……
“放弃”,多容易啊,放弃就可以不坚持了,不坚持就不用那么辛苦了,多好啊。
但是,这些舒适区的直接反应就是——不可持续。
一旦懒下来,接着就是被骂。私自,就没人跟人玩。容易放弃,就会被人鄙夷。但是在生活里,你就是这样的,而这种错误的自我舒适区往往都是不舒适的。
3.缺乏有效的生物奖励机制
做事的时候习惯于懒、三分钟热度,是因为做这些事之后你没有得到好处,所以容易半途而废或在一开始就干脆不做。你觉得“锻炼好辛苦”,“要不自私就要花钱”,在这个过程会很难受,最后却没有得到,这就是缺乏有效的生物奖励机制,这些缺乏也是让你没有动力去改变自己的坏习惯的祸根,你一直在给自己喊口号,最后发现自己还是站在原点,在同一个地方来回折腾。
4.对事物本身的关键分析不够
很多人就是因为不知道事情最后会如何发展,所以懈怠,将就。
懒,很容易,第一天懒,第二天懒,接下来好多天都懒,所以每天都挨骂,最后还完不成任务,如果是在公司里面,绝对会被炒。你知道懒是有害的,有这样的危害,你还敢懒吗?
5.整体精神世界空洞
这是一定要提的,很多人精神世界很空洞,所以对很多事都不明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跟人相处,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友善,不知道为什么一定要不自私才有人喜欢……
但是当你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告诉你这个世界是如何变化的,你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也知道自己该如何改正并且因改变而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的时候,你的精神世界便不会空虚,因为你有自己的目标,也知道该怎么做事,知道如何与人相处……
坏习惯就是这么来的,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
改变,从微习惯开始:
改变的目标和坚持的过程都是在跟自己以往的习惯作斗争。
其实,习惯是很容易养成的,不论是好的习惯还是坏的习惯,都很容易养成。
比如你在住进一个新的地方的时候,比如换宿舍,你第一次摆放东西的位置,就是你以后会一直放的位置。这就很容易变成自己的习惯,只要我们利用好这个原理,改变就会很容易,从微习惯开始。
微习惯,不是一开始就建立好习惯,而是破除坏习惯。
坏习惯要一下子破除是不现实的,因为人的心理会有一种情感依赖纽带,一下子切断的话,人的心理体系反而会无所适从甚至一下子崩塌,找不到新的秩序,陷入新的迷茫和混乱。
改变坏习惯不能一刀切,但是可以蚕食。
微习惯就是一种蚕食,从小处着手,把坏习惯一点一点啃掉。“微”,即轻而易举就可以做到,别把目标定的太高,太高的目标会让人容易半途而废,微习惯,即可量化和可持续,每天一点小改变,不断累积叠加,紧密相连,久而久之,你且看看结果如何。
1.重新建立自己的舒适区
我们都知道,如果舒适区不正确,我们就会陷入坏习惯的节奏里,这个节奏往往是不舒服的,与其如此,我们不如重建自己的舒适区,通过一些小事情让自己得到新的舒适区。
比如早起,原来你喜欢睡懒觉,结果要么是被老妈骂,要么是被领导批评,这个舒适区必然是不好的,但是你跟自己说,“明天8点起床,然后去那家新开的店试试上次小吴吃的那个套餐”(这对吃货来说挺可行的),或者是“明早7点起,然后去南湖跑半个钟头,再做几组深蹲和俯卧撑”(对于喜欢运动的童鞋的建议),这些新的舒适区会给人新的动力,可以具体操作实施,不再是模棱两可的方案。
2.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节奏,你不能要求慢性子的人按照急性子的方式办事,也不能要求急性子的人按照慢性子的方式生活,这都不现实,我们要尊重人性,尊重每个人的性格特点及其区别,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吃货早起就是为了迟到美味的早餐,运动达人就是为了运动过后的神清气爽,找到自己的舒适区,有自己的节奏,这是微习惯建立的第二步。
3.清晰明确的目标
“我要吃一顿好吃的早餐”,这不是目标。
“我要吃那家店的早餐套餐四”,这才是目标。
清晰且明确。
4.具体可量化的行为
“我要早起运动”,这不是目标。
“我要跑30分钟之后做三组深蹲,每组20个,间隔休息三分钟”,这才是目标。
具体、可量化。
5.完整的生物奖励
做完这件事之后,你要给自己完整的生物奖励,你才能稳固新的习惯。
“今早这个套餐还不错,明天再来试试另一个套餐。”
“今天运动过后很精神,明天继续晨练。”
前面四个还只是计划步骤,而建立稳固的习惯才是核心,你得到了你想要的,达到了自己的目的,过程非常舒服,很有成就感,就可以稳固下来。
6.“7天提升计划”
人总是习惯新鲜事物的,一个动作做久了必然会有烦闷和无聊甚至抵触感。
从小处入手,一点点改变自己的计划,给自己加码,保持自己的兴趣和兴奋所在,也防止坏习惯“反攻”,不会做着做着感觉“没意思,还不如原来那样”。
七天计划,每次做一点调整,试验,不断调整以知道适合自己的节奏。
Ps:建立微习惯的4个关键:
1.行动开始时只想奖励
奖励,这是人冲动的源头。
那就顺应人性,让自己有冲动。在行动开始的时候,最主要只想着奖励,只想着自己做这件事之后会如何的开心,结果会如何的好……
如果没有这些奖励,可能连开始行动都有困难。
2.不要在意坏习惯的介入
很多人之所以不能建立好习惯,就是因为特别在意坏习惯的介入,比如早起,坚持了几天之后又起不来了,睡了个懒觉,醒过来的时候情绪就来了,“哎,怎么又睡懒觉?”自己跟自己发脾气,然后自暴自弃,“反正也改不过来了,算了,就这样吧……”
这是很可惜的。因为坏习惯会介入是必然的。
坏习惯是必然存在的,所以我们应该允许它偶尔介入,对自己说“那没事啊,明天继续早起就好了~”
坏习惯介入的时候,不必介意,更不要自暴自弃,别因为这么一次“失败”就自责、伤心、难过,没必要的,放轻松,跟自己说“明天继续~”
这样说了之后,你会发现你的心情会轻松,行动力也会加强。
3.用新的舒适区代替难受
我们非常反对那种强迫自己或者压迫自己的做法,因为这不尊重人性,它只能让你短期内收到效果,最后会受不了而放弃,只有建立自己的舒适区,用新的舒适区代替难受,才能让自己坚持下去。
4.行动上要给自己明确的点
也就是可量化。“在什么时间,在什么地点,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效果……”给自己十分明确的点,这样,目标才不会变成口号。
就像坏习惯的养成,微习惯的建立也不是一时半会儿的,建立过程一定会有障碍,别着急,给自己一点时间,让自己慢慢的变优秀,迎来崭新的生活。
凡事都有解课程组,学员遍布世界各地,总人数10万+ 。如果你想改变自己,提高自己,欢迎加入我们,我们和你一起成长。
本文整理自
-一思立体思维公开课-
原文来自公众号:
凡事都有解(gz-evolution)
欢迎来公众号留言和提问题
如果所提问题有借鉴意义
我们会撰文分析解答哦~
想听更多精彩公开课的朋友欢迎加群:
凡事都有解直播群B
https://jq.qq.com/?_wv=1027&k=4A4OJ1F
○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文为·凡事都有解·原创,转载请注明
长摁上图关注 ○凡事都有解○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