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王写周易六爻占卜六十四卦的目的并非让人去占卜,而是通过不同卦象来说明事物之间的联系,为什么大家都认为

中华易学文化促进会_杨吉德:周文王写周易毋庸置疑
中华传统《易经》文化传播交流网
杨吉德:周文王写周易毋庸置疑
  吴印之的文章《三千年来人们为何难以看懂周易文本》,提出了十七项错误概念,其中心点是由于看不懂周易卦爻辞而误认为“卦名、卦辞、爻辞是诸多圣贤们在人们长期大量的占筮实践基础上结合卦象内在规律总结确定的”,“文本使用的通假字较多”等,这也表达了许多学易者的心态。这种错误观念必须要纠正。笔者于2004年出版了学术专著《周易卦象与本义统解》,系统地解析了卦象和卦爻辞,最近计划发表周易系列讲座。看懂周易并不难,关键要弄通卦象体系、时代背景、字词原意,而周文王写周易是大前提,不承认这个前提,就永远看不懂周易。限于篇幅,本文仅举两个例证,说明《》确系周文王一人所写。    一、元亨利贞系列卦    “元亨利贞”是六十四卦卦辞中的最佳断辞,写有这种卦辞的卦自然另有深意。《周易》六十四卦中,共有六个卦辞中写有“元亨利贞”,除了《临》卦,其余五个卦有着渐次发展的卦象规律,它们是:
  屯卦随卦革卦无妄卦乾卦    可以发现,这五个卦起于屯卦,在屯卦两个阳爻的基础上依次增加,直到乾卦全阳。阳爻的依次增加代表着新兴政治势力的逐渐增强,而卦辞所表达的政治斗争策略也相应提高。(笔者认为,六十四卦原没有卦名,我们所说的卦名只是卦辞的组成部分,或是卦辞的核心。)下面我们分析一下这五个卦的递增含义:    屯卦。卦辞:“屯,元亨利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    1普遍意义。屯卦是系列卦的第一卦,其卦象为二阳四阴,阳爻居于初爻和五爻。阳爻所居之位,九五至尊,初九得民,既不势孤,又具贵气,是最为尊贵之卦,它是组成国家政权的主体和基础,也是“元亨利贞”系列卦卦象规则的主线。    2本卦主旨。从本卦组合看,二阳势弱;六爻中,五个爻皆居正位,惟六三以阴居阳,表示从静勿动,这就产生了本卦卦辞的主要思想内容——将卦辞写作“屯”。《彖》解曰:“刚柔始交而难生。”此言不确。《说文》小篆写屯作“”,笔画“一”代表地面,竖画地上短小,地下深长而曲,⑴从字的上面看,竖画短小,是因受压制而生长困难。⑵从字的下面看,笔画曲长,表示在受到客观条件限制,不能向上长时,就向下延伸。⑶屯字的现实参照物应是冬麦:在寒雪覆盖下,麦苗无法生长,但它并没有停止自己的生长过程,而是将自己的根部不断往温暖的土壤里伸展,为来年春天的生长打下坚实的基础,这应该是该笔画所蕴涵的真正意义。⑷从社会意义上讲,当现实环境不允许有所行动时,不能被动地等待,而应该积蓄力量,或主动地做些基础工作,故屯又引申为聚集、蓄积。“勿用有攸往”,是说不要动于外。“利建侯”,建侯指侯的建制。在军事上不利于向外进攻的时候,不能消极地等待,而应该积极地进行完善国家政体的工作,在政治上为建立政权做准备。本卦分别在二、四、上三个静爻位写有“乘马班如”,表示动物静用,将原本在外用于战争的马车用于内部迎婚嫁娶,即是出于从静勿动的卦象规则。卦符所显示的环境是卦爻辞写作的前提条件,解释卦辞时应把卦象意境体现出来。    本卦辞的意思是:虽然军民同心,有志于创建国家政权,但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不宜盲动,应先打好建立新政权的基础。    随卦。卦辞:“随,元亨利贞。无咎。”    随卦在屯卦二阳爻的基础上增加九四一阳,变成了三阳卦,阴、阳爻的数量虽然相等,但下卦二阴爻处在从属之位,上六之宗庙已是名存实亡;阳爻占据的位置得权得利,阳爻的发展趋势显然要强于阴爻。相比之下,《屯》贵而无势,阳弱于阴,是等待时机之卦;《随》贵而得势,形势出现转折,为创业之卦。“随”指追随光明势力,又有弃暗随明之意。论主体的话,阳爻既然有了权、利的强势,就应吸引更多各阶层人士追随自己。六爻之辞都与追随有关。    本卦辞的意思是:新生力量前程光明,观望者应追随革命力量才会有远大前程。    革卦。卦辞:“革,巳日乃孚。元亨利贞。悔亡。”    革卦在随卦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九三一阳,变成了四阳卦;这四阳爻占据着君、臣、民之位,已经拥有了实际政权;两个阴爻,上六为宗庙,六二为家主,阴爻居此二位,象征着旧的体制尚存。所以此时的任务已经由夺取政权变成了消灭旧的体制,建立新的国家体制,这是“革”的基本内涵。爻辞则根据不同地位(六爻之位)、不同形势(阴阳)提出了在不同阶段使用不同的革命手段。“巳时乃革之”是指革命要讲时机。元亨利贞前加上这几个字,说明周文王很重视革命的时机。爻辞“革言三就”,是讲建立新政权要集思广益;“大人虎变”“君子豹变”,用虎和豹的区别讲政权变革要从根本上进行。    本卦辞的意思是:在革命形势处于绝对优势时,要不失时机地建立新的国家体制。    无妄卦。卦辞:无妄,元亨利贞。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    无妄卦也是四阳卦,区别于革卦。此卦由《随》的上六变为上九,象征着阳爻已经改变了宗庙,改朝换代的政治任务已经完成,而阴爻只能蜷缩在二三爻中再也无所作为。《杂卦传》:“无妄,灾也。”此为误解。无妄所言的主体是二阴爻,指其已经处于阳爻的重重包围之中,没有力量再去扭转乾坤,不要心存妄想。“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指出旧的势力如果不能端正心态,说明眼睛有病,没有看清形势,就不要出去做事情。无妄即无灾,有妄则有灾。    本卦辞的意思是:革命已经成功,旧的残存势力不要再心存妄想。    乾卦。卦辞:乾,元亨利贞。    乾卦为全阳卦,表明阳爻一统天下,敌对势力已消灭殆尽,这是“元亨利贞”系列卦的收官之卦。全阳无阴,说明你死我活的政治斗争已经结束,面临着如何巩固和发展。“乾为天”的说法不确切。乾的本义是上升,即不断地追求更高目标。此卦以龙做比喻:“见龙在田”、“或跃在渊”、“飞龙在天”,由下而上,呼应乾义,指人君应不断上进,成为圣德之君。    以上五卦,以阳爻、阴爻代表新兴革命势力和旧的反动势力,阳爻君民同心是“元亨利贞”的基础,其主旨是要随着新旧势力力量的转化,采取不同的政治斗争策略。能够提出如此成熟的政治纲领,在中国古代史上无数次改朝换代的政治斗争中也不多见。周文王作为偏居一隅的周国国君,图谋推翻残暴的商王朝,必须要建立一套完整的政治斗争纲领,商周政权的交替之际是其产生的唯一历史时机。而为周王朝奠定八百年基业的离不开另一个伟大人物——周公旦。卦爻辞意在破旧,周公写《大象》却意在立新(笔者观点:《大象》为周公所写)。仔细分析这五个卦的《象》辞,革命的内容已转变为对新秩序的维护:    《屯·象》曰:“君子以经纶”。将卦辞积蓄力量、打好政权基础变成了做事要周密、细致。    《随·象》:“君子以嚮晦入宴息。”由卦辞的追随新兴力量变成了天黑了就应当睡觉休息,意思是不要搞阴谋诡计    《革·象》:“君子以治历明时”,将卦辞改朝换代的革命行动变成整治历法,明确四时节气。    《无妄·象》:“先王以茂对时,育万物。”卦辞讲革命已成胜局,要形成对反动势力的压迫;象辞则讲积极发展农业经济。革命成功了,应将工作重心及时地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乾·象》:“君子以自强不息”,呼应卦辞,重在个体,指出君子要自己强于自己,战胜过去的自我,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    周文王把周易写成指导周国推翻商王朝的政治纲领,周王朝建立后,周公又以象辞的形式将革命转化为建设,将对立的斗争精神转化到以建设新的政治、经济秩序这个中心上来,最终实现了周王朝的长治久安。    二、爻辞“公”的运用    《周易》爻辞共写有六个“公”字,除去《益》卦两个公(笔者认为《损》《益》两卦爻辞系后人伪作),这四个“公”所在的爻位是很有规律的:    大有卦鼎卦小过卦解卦:
    《大有》:“九三公用亨于天子,小人弗克。”    《鼎》:“九四鼎折足,覆公束,其形渥,凶。”    《小过》:“六五密云不雨,自我西郊。公弋,取彼在穴。”    《解》:“上六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获之无不利。”    四个“公”的特色:    ①他们处在四个卦的三、四、五、六爻中,没有重叠现象,带有明显的规范性;    ②三、四之公居阳爻,五、上之公居阴爻,具有系统性。    翦伯赞在《中国史纲要》中指出:商朝“封君有侯、伯两种”。也就是说,在商朝是没有“公”爵的,文王写卦爻辞时尚处在商朝末期,“公”字不应按爵位来理解。《史记·殷本纪》:“(帝辛)以西伯昌、九侯、鄂侯为三公。”这里所说的“公”应相同于爻辞所写之公,是指权柄,而非指爵位。下面就每个“公”所处的卦爻辞来探讨这个问题。    一、《大有》:“九三公用亨于天子,小人弗克。”    本卦五阳一阴,六五阴爻居尊位,象征着幼小或柔弱之人为君。卦辞“大有元亨”,“大”是指以阳爻所代表的主体,即朝中重臣。元,指六五,国君之位。卦辞的意思是在国君柔弱时,重臣代理国政有利于国运长久。与后宫乱政、宦官篡权相比,这是一个最佳执政方案。    公用亨于天子,是说行使天子之权柄。公居九三,位正主动,可以名正言顺、主动地去辅佐天子,并行使天子的职权。本爻辞有两个主体,一个是“公”,当朝权贵;一个是“小人”,身份低微之人。为什么会出现两个相反的概念?缘于九三爻的尚武含义,尚武之人即可保国政,也可乱国政。勇武之公在国君柔弱之际,能够担当保家卫国、治理朝纲的重任;而身份低微又有尚武精神的人就有可能扰乱朝纲,故不宜承担此责任。    《大象》“君子以遏恶扬善,顺天休命”,认为此公享有天子之权,就应该遏止邪恶势力,弘扬善美思想,顺应天意,完成重臣使命,其寓意与九三爻辞之主题思想是相同的。    二、《鼎》“九四鼎折足,覆公束,其形渥,凶。”    卦辞“鼎”的含义:①六爻卦象有鼎之形,鼎象征着权力;②六爻中惟九三爻正,九三尚武,有凌上之象;③旁通卦《屯》阳爻居五、初之位,得君得民,为国之正体;《鼎》卦君民二位则被阴爻所居,为柔弱之象,写“鼎”,取其尊贵不可侵犯之义。    九四之鼎,动起于静,有动象。折足,鼎为静物,动则易足折。《周易》卦象规则,足应处初爻,不应写于九四,因此该“足”实指公,乃国君之足,是支撑国家政体的足,所以写于上卦之最下一爻。九四鼎具有两重性,对君主来说,为鼎足;对公来说,象征着权贵。《大有》的九三之公是武功之臣,本卦之公是文谋之臣。鼎赖其足而立于地,若折足,鼎必倾,而折足的危险来自下方,即九三的上侵。九三挟盛势上侵,矛头首先指向九四,九四是六五国君的一道屏障,折断了此足,鼎就难以保全,国君则难安。相对“公”而言,折足无疑使公的名誉受到玷污,利益受到损害,“其形渥”即为此意。九三有所行动时,九四之公是最危险的,所以《大象》以“正位凝命”来应对“凶”字,显得极为悲壮。    三、《小过》:“六五密云不雨,自我西郊。公弋取彼在穴。”    卦辞“小过”。“小”是指阴爻所代表的主体,过是指超过,小过是说弱小之人自己超越过去的自我。从卦象看,上卦和下卦可折而重叠,下面的二阴爻越二阳达上二阴,取意于小者由下飞跃至上,自己超越自己。    爻辞:“密云不雨,自我西郊。”在《小畜》卦辞中,也写了这八个字,说明这句话与“小”的含义是有关的。密云不雨,西北地区干旱少雨,云量难以积聚,此表示力量弱小,需积聚能量,蓄积而不发。自我西郊,是指周由西向东渐进渐强的发展史。    “公”,此公居君位,非三、四爻之公相比。“西郊”指周国,公应是周国之君,但第五爻是一卦之主,其位之尊贵不可僭越。而其时商王尚存,所以此六五之“公”断非当世之周主。周后来虽有伐商之举,也从来没有将自己凌驾于商王之上,武王号召诸侯剪商,也是以执行天命为借口:“商罪贯盈,天命诛之。予弗顺天,厥罪惟钧”(《周书·泰誓上》),说是奉“天命”而诛商王。此公若指文王的前人,从史料上看,太王古公亶父最有可能。《大雅·绵》:“绵绵瓜瓞,民之初生,自土沮漆。古公亶父,陶复陶穴,未有家室。”诗中言太王古公亶父之时,掏土穴居,还没有房屋宫室,是一种比较原始的生活方式。    “公弋取彼在穴”非常符合诗意。穴,穴居的房屋,比喻生活方式落后。弋,《古今韵会举要·职韵》:“弋,取也。”《周书·多士》:“非我小国敢弋殷命,惟天不畀。”“弋殷命”即是周取代殷命。弋取,就是将别人的拿来为自己所用。彼,《说文》“彼:往有所加也,从彳,皮声。”在,存在。彼在穴,意思是“公”学习外族先进的东西,将其加进自己落后的生活中,这样才使自己的民族渐渐变得强大起来。“公弋取,彼在穴”,追述周的发展历程,重点写学习和变革的重大作用。周族是从西到东,从山区到平原,一步步走出来的;从弱小到强大,一步步成长起来的。只有不断学习别人成熟的经验,才能使自己变得强大起来。卦辞讲超越自己,爻辞之“公”所建树的历史正是这种超越、发展的楷模。    四、《解》:“上六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获之无不利。”    “解”卦,从卦象爻位看,下面五爻中阴爻居一、三、五,阳爻居二、四,皆位反,惟上六位正;从阴阳爻的对比看,阳爻处在阴爻的包围中,阳爻势危。本卦的中心爻为上六。上六爻的特点一是上者为老,二是阴者为柔,三是居位正。阳爻处于强势时,可以用武力解决矛盾;处于弱势时,就只能用智慧化解矛盾。“解”即为解析问题、化解矛盾。以本爻之公所处之位推断:其一,上爻有家长之象,此“公”应该是城邑之主或小国之君,朝中重臣是不能居于五爻之上的;其二,六个爻中惟上六位正,显示其德高望重,经验丰富,能够居高临下正确地解决各种矛盾;其三,下面五个反爻与位正的上六形成对立之势,公虽处弱势,但能够泰然自若地化解危机,反映了其高超的应对能力。    墉,城墙。高,用为动词。高墉,加高城墙。上六柔弱,只好把城墙建得高高的,以阻止敌人的进攻。隼,一种凶猛的鸟。城墙建得高,有稳固的防御工事,外面的敌人进不来,只有天上的隼鹰能飞过此处。射隼,公周围都是敌人,出不去城,只好站在城墙上射隼来显示自己的力量。获之无不利,上六之公处于困境时,应采取守势而不要盲目出击,并可表现出一定的震慑力。    《解·象》云:“君子以赦过宥罪”。根据五个爻皆反位的卦象,可解释为:罚不责众,宽恕是化解矛盾的最好方法。周公在处理三监之乱的事件中,正是采取了“赦过宥罪”的策略,杀掉为首作恶者武庚和管叔,流放蔡叔和霍叔,最大限度地稳定了大局,巩固周王朝的统治。    这四个“公”分别写在三、四、五、上四个爻辞中,三、四爻辞之公居于阳爻,五、上爻辞之公居于阴爻。《大有》九三之公名正言顺,秉天子之权;《鼎》卦九四之公位不正,令难行,有倾覆之危;《小过》六五之公追溯周国先君由小至大,由弱到强的创业之道;《解》卦上六之公居高临下,举重若轻地化解危机。这四个“公”构思完整,层次清晰,尊卑有序,主题分明。    从以上两个系列卦看,《大有》《鼎》《小过》《解》这四个有公的卦都是阴爻居五爻之尊位,君主弱才显出“公”的价值;《屯》《随》《无妄》《革》《乾》五个“元亨利贞”卦都是阳爻居于五爻之尊位,君主强且正,才能创建盛德大业。把这两类题材的系列卦作一下比较,《》的创作倾向就不言而喻了。从时间段上说,“西伯囚羑里,演周易”是作品创作最合理的历史条件,不是旧政权的革命者不会提出这种革命理论;而武王灭商后这种作品是不可能出现的。可以说只有周文王才能写出这种具有思想性、政治性、谋略性、整体性的卦爻辞来。
《易经》学者报道
中华传统《易经》文化传播交流网&&& 版权所有1999-2018&&&&& &客服QQ:&&&&&&&&&& 投稿邮箱:@qq.om温馨提示:文章、案例、图片上网更新请将材料标注上姓名发至指定服务邮箱,以便及时更新。每周的星期一为统一更新时间。&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 京ICP备:号&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分辨率通俗解读《易经》_天涯博客_有见识的人都在此_天涯社区
通俗解读《易经》
  
《系辞》曰:“易也者,象也”,易是日月二字合成的象形字,义为天地,系阐释天地自然法则的学问。南怀瑾先生认为,“易”有四义:一为“不易”,指不变,不生不死,无始无终,即宇宙的本源。佛教认为是“本体”或叫“证得菩提”,即“成佛”;道教认为是“道”,是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基督教认为是“上帝”,宇宙乃至世间一切都由上帝主宰;《易经》认为是“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二为“变易”,即宇宙万物都在变化,有生有死,有始有终,没有一成不变的东西。三为“交易”,即在变易中有交变,交叉的,相互感应的变化,不是单独的、孤立的变化,又叫“交变感应”。四是“简易”,简易即显而易见,一切复杂的变化都是由简单明了的原因开始的。如天地的变化从人们日常所见的日月光明开始。变易、交易、简易无论怎样变化,万变不离其宗,就是“不易”。以易为万物解义析象,通天地人之理,预凶吉祸福,是为易学。
评论人: 评论日期: 9:06
二、太极
太极是宇宙的本源,是万物的基因。它不生不死,无始无终,大到无限,小到无穷,无所不在,无所不有。《系辞传》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天地的形成原始于太虚、无极、太极三个步骤。太者,极大无边也,虚者,空虚无物也。极大极虚、无天无地、黑白不分的太极,是阴阳浑沦未分之元气,是一个无穷大的浑浊之气,具有至尊性。随着气的流行变动,逐渐分化为清浊二气,轻清之气(为阳)上浮谓之天,重浊之气(为阴)下沉谓之地 ,是为太极生两仪(见“阴阳太极图”)。图中用一条阴鱼(黑色)和一条阳鱼(白色)来表示阴阳的变化,阴阳鱼代表阴阳二气,阴阳二气在阴消阳长、阴长阳消的变化中周而复始,这便是事物的普遍规律。图中两个黑白点的鱼眼代表阳中有阴,阴中有阳。太极生阴阳,阴阳构成太极,两者相互包含,互为体用。太极图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内涵 ,它是对天地万物大到宇宙宏观小到基因微观最精辟的概括,它是八卦的主导理论,是易学阐述和表达的对象。有现代易学家根据太极图原理,提出“宇宙全息统一学说”,认为宇宙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在这个整体中,包含着系统,各个子系统,各个子系统之间、子系统与系统之间、系统与宇宙之间,在时空上都存在着泛对称性,在这些泛对称关系中,凡是对应部位,都比非对应部位在物质组成、重演程度、感应程度、对应程度等特性上,更具有较大的相似性。同时还认为,在潜信息上,子系统包含系统的全部信息,系统包含着宇宙的全部信息。在显信息上,子系统是系统的缩影,系统是宇宙的缩影。这个理论是完全符合目前人类所认知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的客观存在的。诚然,人类对太极的认知还没有完结,它还蕴含哪些奥秘,将有待人类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逐步予以解密。
三、阴阳
阴阳本指日光向背的两种状态,向日为阳,背日为阴。我国古代人民经过长期对天地、自然和人类社会的观察、分析、综合、归纳,认为宇宙万物皆分阴阳,皆由阴阳组成,万物的始生、成长、鼎盛、衰亡皆因阴消阳长,阴长阳消所致。在《易经》符号中,阴以
表示,阳以
表示 ,阴阳分别有以下属性。一、阴阳是相互对立的统一体。我们在学习《易经》基本概念时万不可把阴阳看作两个相互独立的事物,阴阳是相互对立的处在统一体中,互为体用,阳中有阴,阴中有阳,没有无阴之阳,也没有无阳之阴。如,男人为阳,女人为阴,男性体内有雌性荷尔蒙,女性体内有雄性荷尔蒙,因此,男女结合可以生男生女,而且,女儿总偏象父亲,儿子总偏象母亲。如果男女都是纯阳纯阴,人类就不会繁衍生息。再如树,向南的方向一面为阳,它的相对的北方一面则为阴。以此类推,不胜枚举。二、阴阳相互转化。阴阳转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这个过程表现为阴长阳衰,阴极阳至;或阳长阴衰,阳极阴至。每一转化过程表现为一事物从生长到衰亡的周期。如生物类,生为阳,死为阴,生命孕育形成,不断向上生长,为阳长阴消过程,达到生命鼎盛时期,为阳极,以此为临界点,不断向下衰退,为阴长阳消过程,直至衰亡,为阴极。阴极阳至,阳极阴至,以致万物生生不息。再如,白天为阳,夜晚为阴,午夜后,阴消阳长,正午,阳极,随着太阳西下,阴长阳消,至午夜,阴极。阴阳在转化中没有明显的界限之分,不仅是此消彼长、此长彼消的过程,而且阳中有阴,阴中有阳。三、阳主刚健,阴主柔顺,阳主上升,阴主下降,阳主动,阴主静,阳主明,阴主暗。如,天为阳,为乾,天行健,恒常不息,时而阳光普照,时而风起云涌,时而电闪雷鸣,播散阳光雨露,滋润万物。表现为阳刚、在上、动、明;地为阴,为坤,大地柔顺,静谧安详,承载万物,默默无声。表现为柔顺、在下、静、暗(没有太阳大地一片黑暗)。四、阳为奇,阴为偶。阴阳符号为伏羲所创,在原始社会,人与鸟兽同生,整个社会处于纯自然状态。人们出行狩猎总是询问伏羲天气方位凶吉,问的人越来越多,无暇回答,于是伏羲就创造了阴阳代表阴晴凶吉的符号刻在树上,人们一看便知,这就是伏羲的“一画开天地”的伟大壮举。伏羲为何画出这样的符号,有学者认为,原始社会,人们没有文化,没有衣着,没有房屋,人们首先看到的是相互赤身裸体的人,伏羲从男女的生殖器受到启发,上观天象,下观地理,中考万物,以男女的生殖器形象创造了阴阳符号以通万物。凡奇数为阳,偶数为阴。如人的手,拇指为阳,余四指为阴,头为阳,两脚为阴。阳不可分开,阴可以分开,如,天为阳,天无法分开,地为阴,地有疆域界线。所有雄性不能孕育,而只有雌性才能孕育繁衍。五、阴阳同性相斥,异性相吸。阴阳相遇相应则通,则吉,阳阳、阴阴相遇则堵,则凶。六、阴阳必须相对协调平衡。事物体必须保持阴阳相对平衡,如果阴阳失衡,事物体就会加速向偏重的一方发展转化。通常情况下,事物体内部是保持阴阳相对平衡的,但如果事物体阴阳平衡机制遭到破坏或在某种外在因素的作用下,会形成阴阳失衡。如果生命体性别的阴阳机制失调,男性体内雌性荷尔蒙过旺,男性就会表现女性化特征,甚至有强烈的变性欲望,反之亦然。如果生命体五脏六腑阴阳失衡,生命体就会出现病患。阴阳平衡是相对的,是相对事物体在某一时空而言的,阴阳的不平衡性是绝对的。七、阴阳是可以认知并可以用于化利化害的。《黄帝内经》就是根据阴阳原理所著的调节人体阴阳的医学著作,阴阳是中医的基础立论,黄帝可谓中医鼻祖。黄帝、姜尚、张良、孙子、诸葛亮等都曾将阴阳原理运用于战争,对敌化害,对我化利。对阴阳的调节利用是对具体事物而言的,它的作用是相对的,是有限的,任何事物体生命都有它的周期,阴阳的调节运用只能延缓或加速事物体生命的周期,但不能改变事物体生命的周期。阴阳象征的范围无所不包,无所不含,可以分别喻示自然和人类社会一切对立的物象,如天地、男女、上下、君臣、夫妻、胜负、明暗、昼夜、正负数、阳电阴电等等。阴阳大到宇宙小到基因无不贯通。阴阳是我国古老哲学的基础,它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它是质之本,道之源,性之根,也是《易经》的重要概念。
提示:下一贴将上传八卦的形成
评论人: 评论日期: 9:23
上面说到太极生两仪,即阴阳,伏羲通过观察阴阳此消彼长此长彼消的变化,发现天有春、夏、秋、冬四时的变化,于是发现两仪生四象的规律,在阴上加一阳
,是为少阳,代表春天。春天从冬天而来,还带有阴气,所以春寒料峭,但春天是阳长阴消阴阳变化趋势,阳气不断上升,阴气不断消退,虽有春寒,但很快就会春暖花开;在阳上加一阳
,是为太阳(又名“老阳”),代表夏天。夏天从春天而来,阳气仍不断上升,逼退阴气,二阳之夏,阳刚强劲,烈日当空,所以炎热;在阳上加一阴,
是为少阴,代表秋天。秋天从夏天而来,夏天阳气上升,至夏至日某一时分阳气逼退阴气,也从这一时分开始,阴气复生,即古语所说“夏至一阴生”,从此时分开始,为阴长阳消阴阳变化趋势,到了秋天,虽有“秋老虎”炎热之称,那已是强弩之末,所以俗语说“秋后的蚂蚱蹦Q不了几天”,因为阴气逐渐逼退阳气,秋天接着就是冬天了;在阴上加一阴
,是为太阴(又名“老阴”),代表冬天。冬天从秋天而来,阴气继续上长,阳气逐渐消退,到冬至之日某一时分,阴气逼退阳气,也从这一时分开始,阳气复生,即古语所说“冬至一阳生”,从此时分开始,为阳长阴消阴阳变化趋势,此时分虽然寒冷,但种子和动物已经接收到阳气复生的信号,新的生命开始孕育,因为冬天过去就是春天,万物为春天的繁茂生长已经作好了准备。“太阳”又代表太阳,“太阴”又代表月亮。人们根据阴阳变化趋势的规律,总结出人生四不可靠:即春寒不可靠,秋暖不可靠,老健不可靠,君宠不可靠,是有一定道理的。四象不仅仅代表一年四季,它代表一切事物生命周期的阴阳变化过程。
下贴提示:八卦的形成
评论人: 评论日期: 20:29
伏羲为了进一步阐释阴阳在四象中的发展变化,在四象上分别再加上一阴一阳便演化成八卦。一、乾卦在老阳
,便是乾卦,乾为天。乾卦由三阳爻叠加组成,象性为老阳(纯阳),质刚,性健,象位在上,故不论自然事物还是社会事物,凡属阳性的、质刚、性健、在上的事物皆归入乾卦。乾卦卦象:乾为天、为君、为父、为天子、为王、为国君、为圣人、为大人、为善人、为武人、为行人、为祖考;为人、为宗、为族、为龙、为马、为金、为玉、为寒冰、为斗、为衣、为邻、为野、为门、为顶、为首、为直;为健、为敬、为威、为严、为坚、为刚、为道、为德、为良、为生、为好、为祥、为庆、为嘉、为誉、为福、为禄、为先、为始、为大、为得、为盈、为治、为高、为远、为老、为贞、为元、为荒、为包、为大谋,等等。二、兑卦在老阳
,便是兑卦,兑为泽。兑卦由下两阳爻和上一阴爻组成,内阳外阴,象性为少阴,质柔,象位在下。兑卦卦象:代表河泽,代表愉悦,代表少女;兑为泽、为娣(音dì)、为妾、为妹、为友、为巫、为口、为言说、为口舌、为视、为教、为刑、为酌、为享、为羊、为牲、为右、为下、为喜、为悦、为美、为金,等等。三、离卦在少阴
,便是离卦,离为火。离卦由上下各一阳爻和中间一阴爻组成,内阴外阳,内虚外实,象性为少阴。阳中有阴,柔中有刚,德普光明之意。火必须中空才能旺盛燃烧,离卦代表虚怀谦逊,代表光明;因燃烧火焰总是向上,离卦又代表向上之意。离卦卦象:离为火、为日、为电;为中女、为母、为女、为妹;为大腹、为角、为兵戈、为牢狱、为网罟(音gǔ,用网捕鱼)、为瓶、为灶、为刀、为斧、为矢、为飞、为鸟兽、为文采、为黄、为智、为丽、为大吉、为焚、为辉煌、为劓(音yì,为古割鼻之刑)首、为苦、为光明,为向上,等等。四、震卦在少阴
,便是震卦,震为雷。震卦由下一阳爻和上两阴爻组成,外阴内阳,象性为少阳。震卦质刚,性动,象征阳性、动性、刚性等事物。震卦卦象:震为雷、为帝、为长子、为主、为公、为诸侯、为百官、为丈夫、为行人、为草莽、为短木你、为百谷、为坦道、为缶(音fǒu)、为棺椁(音guó)、为足、为鹿、为圭(音guī)、为筐、为腓(音féi)、为趾、为拇、为履、为鼓、为出、为生、为左、为举、为征、为行、为作、为起、为奔走、为振、为戒、为惊惧、为言、为笑、为音、为告、为乐,等等。五、巽(音xùn)卦在少阳
,便是巽卦,巽为风。巽卦由下一阴爻和上两阳爻组成,外阳内阴,象性为少阴,质柔,性动,凡阴柔、柔中有刚、静中有动的事物归于巽卦。巽卦卦象:巽为风、为霜、为长女、为处女、为少妇、为妻、为官人、为商旅、为长木、为白茅、为药、为鸡、为鱼、为束帛、为床、为耒耨(音lěinòu)、为绳、为维、为股、为肱(音gōng)、为手、为视下、为舞、为歌、为解、为白、为高、为人、为伏、为不果、为号啕、为命、为号令、为风俗、为见、为资、为近利市三倍,等等。六、坎卦在少阳
,便是坎卦,坎为水。坎卦由中一阳爻和上下各一阴爻组成,外阴中阳,外虚内实,象性为少阳,凡水、雨、云、民众皆属于水象;又因为坎水有险象,故有坎坷险阻之意,因为水有向下之性,不畏险阻,一往无前,水蓄对下会形成强大势能,故有坎险之象。坎卦卦象:坎为水、为月、为沟渠、为江河、为大川、为渊、为井、为寒泉、为云、为雨、为中男、为客、为寇、为盗、为三岁、为百岁、为豕(音shǐ,即猪)、为狐、为丛棘、为弓箭、为桎梏、为法、为律、为罚、为耳、为臀、为尸、为死、为血、为劳心、为志、为恤、为疑、为心病、为险阻、为隐伏、为凶事、为欲、为毒、为归、为来、为润、为酒食,等等。七、艮(音gèn)卦在老阴
,便是艮卦,艮为山。艮卦由下两阴爻和上一阳爻组成,内阴外阳,象性为少阳,象喻高处、高贵、高德的事物;又因山巍峨,岿然不动,艮卦又喻止。艮卦卦象:艮为山、为石、为砂、为宗庙、为门庭、为宫室、为城、为庐、为舍、为巷、为经络、为丘、为幽谷、为少男、为坚人、为幽人、为弟子、为小人(孩童)、为孤、为童仆、为鼻、为指、为背、为尾、为皮、为革、为虎、为鼠、为小木、为粟、为止、为慎、为节、为求、为纳、为厚、为积德、为信、为思、为羞、为居、为防,等等。八、坤卦在老阴
,便是坤卦,坤为地。坤卦由三阴爻叠加组成,象性为老阴(纯阴),质柔性顺,象位在下,凡属性阴、象位在下之事物皆归入坤卦。坤卦卦象:坤为地、为臣、为母、为后、为妻、为妇、为妣(音bǐ)、为民、为群、为众、为小人、为邑人、为匪、为城邑、为阶、为田、为邦国、为家、为宅、为陆、为维、为泥、为闭关、为黄牛、为牝(音pìn,代表雌性)马、为大舆、为腹、为器、为厚德、为甘、为肥、为身、为安、为富、为积、为经营、为欲、为形、为丧、为夕、为十年、为朋、为财货、为方正、为光大、为顺从、为后得、为有终、为疆、为事业、为庶政,等等。
下一贴提示:八卦的另一种演绎方法
评论人: 评论日期: 10:35
伏羲从太极生两仪(阴阳)、两仪生四象到四象生八卦,就不再往下推演了,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八卦生成已经揭示了万事万物的本源、相互关系及自身运转变化的规律,已经对宇宙万物进行了解密。老子根据易理在《道德经》对此阐释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所说的“道”,即太极之根,一,即太极,二,即阴阳,三,即八卦。即道生太极,太极生阴阳,阴阳生八卦,八卦生万物。之所以说“三”是八卦,是指八卦由阴阳三爻组成。三画成卦定万物,三画卦名“经卦”,又名“单卦”。四象生八卦也可从乾坤二卦演绎开来:乾卦演绎生四卦:乾卦下阳爻变阴爻
,乾卦下动为巽卦,巽为风,因风在天下刮;乾卦中阳爻变阴爻
,乾卦中动为离卦,离为火,因日在中天;乾卦上阳爻变阴爻
,乾卦上动为兑卦,兑为泽,因天的倒影在水中,意为天在水下,人们见到这样景致会心情愉悦。
坤卦演绎四卦:坤卦下阴爻变阳爻
,坤卦下动为震卦,震为雷,雷震大地;坤卦中阴爻变阳爻
,坤卦中动为坎卦,坎为水,大地中流动的为河流;坤卦上阴爻变阳爻
,坤卦上动为艮卦,艮为山,山从大地上隆起。无论怎样演绎,其道理是一样的。
下一贴提示:先天八卦与后天八卦
评论人: 评论日期: 10:37
先天八卦与后天八卦
1、先天八卦先天八卦指伏羲八卦(见伏羲先天八卦图)。先天,哲学观点认为,即在宇宙万物没有形成之前为先天,有了宇宙万物,就是后天。对于一个事物来说,未发生之前为先天,发生之后为后天。对于一个人来说,为出生之前为先天,出生之后为后天。先天八卦有如下特点:
(1)、八卦共分四对,每一对两卦,每一对两卦卦象、卦性、方位分别相对。乾卦与坤卦为一对,乾为天,坤为地;乾为南方,坤为北方;乾为上,坤为下;乾为天子,坤为百姓;乾为夏,坤为冬;乾象性老阳,坤象性老阴;乾性强健,坤性柔顺。离卦与坎卦为一对,离为火,坎为水;离为东方,坎为西方,离为春,坎为秋;离为日出之地,坎为日落之地;离象性少阴,坎象性少阳;离性向上,坎性向下。震卦与巽卦为一对,震为雷,巽为风;震为东北方,巽为西南方;震象性少阳,巽象性少阴;震性为阳出,巽性为阴入。艮卦与兑卦为一对,艮为山,兑为泽;艮为西北方,兑为东南方;艮象性少阳,兑象性少阴;艮象位在上,兑象位在下;艮性止、肃,兑性动、悦。在伏羲八卦中,乾、坤、坎、离称为四正卦,代表东、西、南、北四个正位方位;震、艮、巽、兑称为四隅卦,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四个跨向方位。
(2)、前面所叙八经卦的序位:1乾、2兑、3离、4震、5巽、6坎、7艮、8坤,为八经卦的约定序位,这个序位走向并非顺时针或逆时针,而是从乾卦起到震卦越过太极图左半圆弧线,从太极图半圆中心线越过,再从巽卦沿右半圆弧线越过到坤卦,是一个s形走向,这是依据阴阳消长变化规律而来的,正好与太极黑白鱼图相吻合。八经卦序位数分别代表该卦,在八经卦的数理应用中会经常用到。
2、后天八卦后天八卦为文王八卦,即今天所应用的《周易》八卦(见文王后天八卦图)。后天八卦与先天八卦在卦性、卦象和相对卦等方面相同,在方位、季节及时令定位上有所不同。
(1)、在方位上,后天八卦以震、离、兑、坎分别代表东、南、西、北四个正方位,这四卦称四正卦;乾、艮、巽、坤分别代表西北、东北、东南、西南四个跨向方位,这四卦称为四隅卦。
(2)、在季节上,后天八卦因方位的不同,导致季节定位的不同。震位东,代表春天,震为雷、为木,春雷震大地,万物苏醒,木旺于春。春从冬而来,带有冬寒阴气,故震为少阳;巽位东南,季于春夏,巽为风、为木,春夏之交艳阳高照,风起云涌,草木繁茂生长,阴未退尽,故巽为少阴;离位南,代表夏天,离为火、为日,夏日炎炎,草木旺极,物极必反,阴气复生,故离为少阴;坤位西南,季于夏秋,坤为地、为土、为柔,草木归根,致养于地,地为阴,坤性老阴;兑位西,代表秋天,兑为泽、为金、为悦,秋为收获季节,人悦秋实,秋天草木枯黄,果实橙黄累累,金旺于秋,故为金秋。秋为阴长季节,故兑为少阴;乾位西北,季于秋冬,乾为天、为君、为金,性刚健,君仪威严,象征秋冬肃杀,金克木,折损草木,乾性老阳;坎位北,代表冬天,坎为水、为险、为寒,万物萧条,草木退藏,以避寒险。冬已一阳复生,坎为少阳;艮位东北,季于冬春,艮为山、为止、为终,一年终止,万物已终。艮象位在上,阳长阴消,艮为少阳。
(3)、在时令气节上,因后天八卦在方位和季节上的定位不同,导致在时令气节上的定位不同(此节内容将在后文“十二消息卦”中叙述,因一些基础知识尚未介绍,恐读者不易看懂)。后天八卦是从先天八卦发展而来的,后天八卦和先天八卦在方位和次序的排列上的不同,其含义也有所不同,伏羲八卦次序图侧重演示阴阳,而文王八卦次序图则侧重演示男女。如文王八卦人伦化比象:乾为父,坤为母;震为长男,得乾初爻,坎为中男,得乾中爻,艮为少男,得乾上爻;巽为长女,得坤初爻,离为中女,得坤中爻,兑为少女,得坤上爻。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发现和创新。而伏羲八卦则侧重阴阳属性:乾为老阳,坤为老阴;震、坎、艮为少阳;巽、离、兑为少阴。这是因为,伏羲时代人类还处在蛮荒的原始社会,当时人们面临的最大的敌人是自然,所以伏羲八卦首要的目标是揭示自然规律,使人们能够适应自然规律去生存。但文王时代人类已经进入奴隶社会,人类已经进入父系社会,男人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社会已经出现了剩余价值,人们为掠夺财产和主宰社会的权力导致战乱不息,在这样的社会实践面前,强调规范人伦关系更为重要。故文王八卦侧重阐述天子治理天下的理论,社会人伦相处的理论,人们内心向善的理论以及预测凶吉的理论,这便是“人用之位”。应该说,后天八卦是对先天八卦的发展和创新。
下一贴提示:上传六十四卦
评论人: 评论日期: 9:15
 六十四卦
六十四卦是在八单卦的基础上,将一单卦与每一单卦重叠组合,共八个单卦乘以八组,等于六十四卦。六十四卦每一卦由两个单卦共六爻组成,因两单卦重叠,六爻卦名重卦。爻、单卦、重卦在解卦中会同时应用。六十四卦总数和卦名不变,因取义不同,在排列组合上亦显不同,可以组成多种卦序,下面向大家介绍三种常用的卦序排列。
一、孔子《序卦传》排列法
孔子的卦序排列是依据六十四卦相互发展渐进的关联及因果关系而排列的,其前后卦的相互关联及因果关系在《序卦传》有详细叙述。《周易》经文卦序排列采用孔子的卦序排列法,分上下经,上经三十卦,下经三十四卦。
1、乾卦,由两个乾卦单卦重叠组成,乾为天;2、坤卦,由两个坤卦单卦重叠组成,坤为地;3、屯卦,由上坎卦和下震卦重叠组成,为水雷屯;4、蒙卦,由上艮卦和下坎卦重叠组成,为山水蒙;5、需卦,由上坎卦和下乾卦重叠组成,为水天需;6、讼卦,由上乾卦和下坎卦重叠组成,为天水讼;7、师卦,由上坤卦和下坎卦重叠组成,为地水师;8、比卦,由上坎卦和下坤卦重叠组成,为水地比;9、小畜卦,由上巽卦和下乾卦重叠组成,为风天小蓄;10、履卦,由上乾卦和下兑卦重叠组成,为天泽履;11、泰卦,由上坤卦和下乾卦重叠组成,为地天泰;12、否(音pǐ)卦,由上乾卦和下坤卦重叠组成,为天地否;13、同人卦,由上乾卦和下离卦重叠组成,为天火同人;14、大有卦,由上离卦和下乾卦重叠组成,为火天大有;15、谦卦,由上坤卦和下艮卦重叠组成,为地山谦;16、豫卦,由上震卦和下坤卦重叠组成,为雷地豫;17、随卦,由上兑卦和下震卦重叠组成,为泽雷随;18、蛊(音gǔ)卦,由上艮卦和下巽卦重叠组成,为山风蛊;19、临卦,由上坤卦和下兑卦重叠组成,为地泽临;20、观卦,由上巽卦和下坤卦重叠组成,为风地观;21、噬嗑(音shìkè)卦,由上离卦和下震卦重叠组成,为火雷噬嗑;22、贲(音bì)卦,由上艮卦和下离卦重叠组成,为山火贲;23、剥卦,由上艮卦和下坤卦重叠组成,为山地剥;24、复卦,由上坤卦和下震卦重叠组成,为地雷复;25、无妄卦,由上乾卦和下震卦重叠组成,为天雷无妄;26、大畜卦,由上艮卦和下乾卦重叠组成,为山天大蓄;27、颐卦,由上艮卦和下震卦重叠组成,为山雷颐;28、大过卦,由上兑卦和下巽卦重叠组成,为泽风大过;29、坎卦,由两个坎卦单卦重叠组成,坎为水;30、离卦,由两个离卦单卦重叠组成,离为火。下经31、咸卦,由上兑卦和下艮卦重叠组成,为泽山咸;32、恒卦,由上震卦和下巽卦重叠组成,为雷风恒;33、遁卦,由上乾卦和下艮卦重叠组成,为天山遁;34、大壮卦,由上震卦和下乾卦重叠组成,为雷天大壮;35、晋卦,由上离卦和下坤卦重叠组成,为火地晋;36、明夷卦,由上坤卦和下离卦重叠组成,为地火明夷;37、家人卦,由上巽卦和下离卦重叠组成,为风火家人;38、睽(音kuí)卦,由上离卦和下兑卦重叠组成,为火泽睽;39、蹇(音jiǎn)卦,由上坎卦和下艮卦重叠组成,为水山蹇;40、解卦,由上震卦和下坎卦重叠组成,为雷水解;41、损卦,由上艮卦和下兑卦重叠组成,为山泽损;42、益卦,由上巽卦和下震卦重叠组成,为风雷益;43,ㄒguài)卦,由上兑卦和下乾卦重叠组成,为泽天44、ィㄒgòu)卦,由上乾卦和下巽卦重叠组成,为天风ィ45、萃卦,由上兑卦和下坤卦重叠组成,为泽地萃;46、升卦,由上坤卦和下巽卦重叠组成,为地风升;47、困卦,由上兑卦和下坎卦重叠组成,为泽水困;48、井卦,由上坎卦和下巽卦重叠组成,为水风井;49、革卦,由上兑卦和下离卦重叠组成,为泽火革;50、鼎卦,由上离卦和下巽卦重叠组成,为火风鼎;51、震卦,由两个震卦单卦重叠组成,震为雷;52、艮卦,由两个艮卦单卦重叠组成,艮为山;53、渐卦,由上巽卦和下艮卦重叠组成,为风山渐;54、归妹卦,由上震卦和下兑卦重叠组成。为雷泽归妹;55、丰卦,由上震卦和下离卦重叠组成,为雷火丰;56、旅卦,由上离卦和下艮卦重叠组成,为火山旅;57、巽卦,由两个巽卦单卦重叠组成,巽为风;58、兑卦,由两个兑卦单卦重叠组成,兑为泽;59、涣卦,由上巽卦和下坎卦重叠组成,为风水涣;60、节卦,由上坎卦和下兑卦重叠组成,为水泽节;61、中孚卦,由上巽卦和下兑卦重叠组成,为风泽中孚;62、小过卦,由上震卦和下艮卦重叠组成,为雷山小过;63、既济卦,由上坎卦和下离卦重叠组成,为水火既济;64、未济卦,由上离卦和下坎卦重叠组成,为火水未济。卦序中,表示该卦在这个数字序列的序次,而数字又代表该卦的卦名,需要记熟。为方便大家的记忆,我将六十四卦卦序编成歌,也许对你有所帮助。乾坤屯蒙需讼师比小畜,履泰否同人大有谦豫随蛊临观,噬嗑贲剥复无妄大畜颐大过坎离咸恒遁大壮晋明家人睽(明,为明夷)蹇解损益ポ升困井革鼎震艮渐归妹,丰旅巽兑涣节中小既未(中为中孚,小为小过,既为既济,未为未济)
下一贴提示:朱熹八卦排列法
评论人: 评论日期: 8:56
二、朱熹八宫排列法
其实,朱熹的八宫排列法并非朱熹所创,而是他根据“伏羲六十四卦方位图”(见图)所阐述的其意之一。“伏羲六十四卦方位图”亦并非伏羲所作,而是后人根据伏羲先天八卦方位所创作的(不知何人所作)。“伏羲六十四卦方位图”也称“先天六十四卦图”,简称“方圆图”或“先天图”。朱熹对此图的解释是,圆图代表天象,方图代表地理方位,图中乾卦位于午中,坤卦位于子中,离卦位于卯中,坎卦位于酉中;阳生于子而极于午,阴生于午而极于子;其阳在南,其阴在北;方图乾始于西北,,坤尽于东南,其阳在北,而其阴在南;圆图主动,代表天,方图主静,代表地。诚然,这张图远不止这些含义,推演此图,宇宙、时空、人类、文明乃至万物,全在此图中,有待后人逐渐破译。
图中乾、坤、坎、离为先天八卦四正卦,主一年四季,其余六十卦,每卦代表六日,每爻代表一日,四时八节、二十四节气及阴阳变化全部包含其中。此图可分为两个半圆,左半圈从复卦至乾卦为阳,右半圈从ヘ缘嚼へ晕酢Gブ洌灰跏忌驴撸焕じ粗洌谎羰忌旄此图极其微妙,其中方图六十四卦排列次序源于大横图(见“伏羲八卦大横图”),将六十四卦按先天经卦卦序分为八宫,即乾宫、兑宫、离宫、震宫、巽宫、坎宫、艮宫、坤宫。每宫统领八个卦,每卦下卦相同,上卦则按先天八经卦序次排列(见“六十四卦方图”)。
八宫卦依次如下。1、乾宫八卦乾卦、浴⒋笥胸浴⒋笞池浴⑿⌒筘浴⑿柝浴⒋笮筘浴⑻┴浴2、兑宫八卦履卦、兑卦、睽卦、归妹卦、中孚卦、节卦、损卦、临卦。3、离宫八卦同人卦、革卦、离卦、丰卦、家人卦、既济卦、贲卦、明夷卦。4、震宫八卦无妄卦、随卦、噬嗑卦、震卦、益卦、屯卦、颐卦、复卦。5、巽宫八卦ヘ浴⒋蠊浴⒍ω浴⒑阖浴①阖浴⒕浴⒐曝浴⑸浴6、坎宫八卦讼卦、困卦、未济卦、解卦、涣卦、坎卦、蒙卦、师卦。7、艮宫八卦遁卦、咸卦、旅卦、小过卦、渐卦、蹇卦、艮卦、谦卦。8、坤宫八卦否卦、萃卦、晋卦、豫卦、观卦、比卦、剥卦、坤卦。六十四卦方图有如下规律性特点:1、每一宫的主卦都处在本宫的序次位,如,乾卦序次为1,故乾卦处在第一卦位,而巽宫序次为5,故巽卦处在第五卦位。而且这八个主卦是处在乾卦至坤卦的对角线上。2、其余六十卦下卦是什么卦,就决定它是哪一宫,上卦是什么卦,就决定它是该宫的第几卦。如:解卦,雷水解,下卦水为坎,属坎宫,上卦雷为震,震在序次4,那么,解卦为坎宫第四卦,以此类推。3、方图中每一横排的下卦相同,每一竖排的上卦相同。4、方图从内到外可分为四个同心层次。中心巽、震、恒、益四卦为第一层次,有风雷相薄之意;以坎卦、既济卦、离卦、未济卦分别为四角为第二层次,有水火相对之意;以艮卦、咸卦、兑卦、损卦为四角为第三层次,有山泽通气之意;以坤卦、否卦、乾卦、泰卦为四角最外层为第四层次,有天地定位之意。大家掌握了这些规律,不要死背硬记,你就可以随口说出哪一卦是哪一宫的第几卦了。
下一贴提示:上传京房八卦排列法
评论人: 评论日期: 9:07
三、京房八宫排列法
京房是我国西汉时期的易学集大成者,他发明了纳甲(浑天甲子)、八宫、世应爻、用神,五星四气等学说,是运用易理占卜的理论奠基人。京房的八宫排列法与朱熹的八宫排列法有所不同,他是依据后天八卦“乾坤生六子,六子有乾坤”的原理来确定八主卦序次的,乾统震、坎、艮三男,坤统巽、离、兑三女,其序次为:乾、震、坎、艮、坤、巽、离、兑。每宫各领七卦,七卦的排列,以宫卦为体,以爻变为用,以此形成爻变之序列,确定爻变之名义。从下卦初爻开始,每变一爻,即为该宫之一卦。其排列方法为:变动初爻为一世卦;变至二爻为而世卦;变至三爻为三世卦;变至四爻为四世卦;变至五爻为五世卦;五爻变尽后返变四爻,即游徙复止于四爻位,为游魂卦;再变下体三爻,使之还复本位,即复归本宫卦,是为归魂卦。举例说明:如,乾卦
,为本宫卦,变动初爻阳为阴,则成为天风ヘ
,ヘ晕皇镭裕涫镭澄踟常槐涠诙逞粑酰虺晌焐蕉葚
,遁卦为乾宫二世卦,其世爻在二爻;变动第三爻阳为阴,则成为天地否卦
,否卦为乾宫三世卦,其世爻在三爻;变动第四爻阳为阴,则成为风地观卦 ,观卦为乾宫四世卦,其世爻在四爻;变动第五爻阳为阴则成为山地剥卦
,剥卦为乾宫五世卦,其世爻在五爻;到这里再不能往上变了,再往上变就变成坤卦了,就不是乾宫了,于是从剥卦的第四爻往下变,变第四爻阴为阳,则成为火地晋卦
,因为晋卦是从上往下变,就象人在回家的途中,人游走在外未到家之意,故晋卦为乾宫的游魂卦,因变动的是第四爻,所以其世爻在四爻;再往下变则变第三爻了,因为这一变是乾宫之末卦了,物极必反,有回归之意,于是把晋卦的下卦坤卦复归到乾卦本位,这样就变成火天大有卦
,因有复归之意,故大有卦为乾宫的归魂卦,其世爻在三爻。其他各宫变化规律皆如此,不一赘述。京房八宫排列法主要应用于占卜,通过纳甲(后文介绍)、应世爻(后文介绍)、用神(后文介绍)、五行生克(后文介绍)、方位等法则的运用预测凶吉。京房八卦排列法也不要死背硬记,只要记住后天八个主卦排列序次,掌握变爻规律,你就随心可知随口可答哪一卦属哪一宫几世卦,并可知世爻在什么爻位。为了大家便于熟记,我把京房八宫六十四卦编成歌,既掌握变爻规律,又能熟记卦位,你就会运用自如了。1乾
ザ莘窆郯校ㄓ形笥校2震
豫解恒升井过随(过为大过)3坎
节屯既革丰明师(既为既济,明为明夷)4艮
贲蓄损睽履中渐(蓄为大蓄,中为中孚)5坤
复临泰壮璞龋ㄗ澄笞常6巽
蓄家益妄噬颐蛊(蓄为小蓄,妄为无妄,噬为噬嗑)7离
旅鼎未蒙涣讼同(未为未济,同为同人)8兑
困萃咸蹇谦过归(归为归妹)
下一贴提示:上传卦爻释义
评论人: 评论日期: 10:28
一、卦1、单卦,由阴阳三爻组成,又名经卦,共有八个,即:乾、兑、离、震、巽、坎、艮、坤。2、重卦,又叫偶卦,由两个单卦重叠而成,共有六十四个。3、纯卦,由两个相同的单卦重叠而成,共八个,与八个单卦名相同,纯卦含在六十四卦之中,又是八宫卦的本宫卦。4、本卦,指问卦者占得的原卦,占卜凶吉以本挂结论为主。5、变卦,指依据本卦变动而得的卦,变动有其规定法则,其中有一爻变性后卦随之而变,变卦作为辅助完善本卦预测结论。6、上下卦(内外卦),一个重卦由两个单卦重叠组成,处在下方的单卦叫下卦,又叫内卦;处在上方的单卦叫上卦,又叫外卦。7、互卦,在一个六爻卦中,将2、3、4爻和3、4、5爻组成的一个新卦,因3、4两爻上下卦互用,故称互卦,互卦亦作为本卦断卦的辅助之用。8、覆卦,也称综卦、复卦、反卦、倒卦,是一个重卦颠倒过来的卦,如,将泽天
颠倒过来则成为天风ヘ ,院ヘ跃褪腔ノ藏浴9、当位卦,也称正卦,卦中六爻,从下而上,一、三、五爻为奇数,二、四、六为偶数,阳爻居奇数位,阴爻居偶数位,为得正当位,叫当位卦,如,既济卦 为当位卦。当位卦象征正道,符合规律。10、旁通卦,指两个六爻卦之间,六个爻阴阳均是相反的卦,如,乾卦
就是旁通卦。11、错卦,又称对卦,指两个六爻卦卦爻两两阴阳相对,并且另一卦阴阳相反的卦,如地泽临卦
和天山遁卦
即为互为错卦。12、像卦,一个重卦卦象与另一个单卦卦象有相似的地方,如中孚卦 由上两阳爻,中两阴爻,下两阳爻组成,与单卦离卦 上一阳爻,中一阴爻,下一阳爻卦象相似,称为像卦。13、包卦,六爻卦中,初爻和上爻都是阳爻,中间有阴爻的,称为阳包阴,如火雷噬嗑卦 ;初爻和上爻都是阴爻,中间有阳爻的,称为阴包阳,如水风井卦 。14、四正卦,代表东南西北四个方位的经卦称为四正卦。先天八卦四正卦为离、乾、坎、坤,后天八卦四正卦为震、离、兑、坎。15、卦象,指六爻卦的形象。这个形象是类比、象征、表意某种事物的形象。象,既是形象,又是抽象。形象,如人们观摩离卦就会看到如烈火熊熊燃烧,火有向上性,人们就会联想预示前途光明。离卦单挂竖起来就是“火”字的变形,是为形象;抽象,是一种象征的意象,如乾卦,由六阳爻组成,阳代表天,天传说有九重,六阳爻重叠代表天有多重,这是一种抽象的想象。《易》之象,凶吉者,得失之象也,悔吝者,忧虞之象也,变化者,进退之象也,刚柔者,昼夜之象也。卦象,是类象,不是单象,是动象,不是静象,是启导直觉的象,不是单纯直觉的象,是表达抽象的象。形,是事物外在的形态,它反映事物外显特征,是区别与它事物的根本标志。形显则意蕴,人们的感觉活动增强,形隐则意彰,人们的思维活动增强,显与隐,是现象与本质的直接结合体,也正是《易》之卦象奥妙无穷所在。16、卦时,六十四卦,每一卦象征某一事物,叙述这一事物在特定背景中产生、变化、发展的规律,这个卦的特定背景,称之为卦时。如,泰卦所阐释的是象征同泰之时的事理,讼卦是阐释象征争辩之时的事理,未济卦是阐释象征事未成之时的事理。这个背景时态就是卦时。17、卦数,也称易数。《易经》是符号文化,卦数是指《易经》中以数术演推揭示万事万物规律的学问。以阴阳二符号,通过变换和叠加,以形象、类比、隐喻等形式来揭示万物相互联系、生成、成长、发展、鼎盛、衰退、消亡、复生的规律,这种推演变换都是以数术为基础的,这种数术,称为卦数。由于易数牵涉很多深奥算术学问,很多数术推演过程深奥难懂,如“河图”、“洛书”初涉《易》者不易看懂,故本书不作介绍。18、义理,《易经》中阴阳变化、五行生克道理和意义,卦象及爻位的辩证关系的理论,卦辞和爻辞阐释的道理和依据等,形成了《易经》博大精深的哲学体系,统称为《易经》的义理,义理是源于对天文和地理知识的总结。19、占,《易经》有“象、数、理、占”四大功能,占,是占筮的意思,即占筮凶吉,预测未来。应该说,《易经》经文并没有占筮的内容,因为占筮术在古时属神秘术,只可秘授,不可言传,故经文没有记载,但运用易理预测凶吉古而有之。今人将这些神秘术揭示于世,不再神秘。但是,仅仅掌握了占筮方法,不能对《易经》的象、数、理、占以深刻的理解,仍然是不能正确运用的,况且通过占筮所得之卦是否就与预测之事结果吻合也未得到自然科学的验证。占卜法将在后文作介绍。
下一贴提示:上传爻的释义
评论人: 评论日期: 10:39
爻,是指表示阴、阳的符号,分阴爻和阳爻两种,是成卦的基本要素,单挂由三爻组成,重卦由六爻组成。
1、爻题爻题是指对处在卦中不同位置之爻的约定的名称。重卦六爻分阴阳,阳爻代表奇数,九是个位奇数中最大的数,以九代称阳爻;阴爻代表偶数,六是十以内各个偶数的平均数,以六代称阴爻。六爻从下至上数,爻位序分别为:最下一爻称之为初,第二爻称之为二,第三爻称之为三,第四爻称之为四,第五爻称之为五,第六爻(最上爻)称之为上。这样把爻的性质(阴或阳)和位序合在一起,即成爻题。例:水雷屯卦 。的爻题自下而上分别为:初九、六二、六三、六四、九五、上六。
六十四卦每卦各有六爻,分别处在高低不同等次,象征事物发展过程中所处的不同环节和阶段,以及在不同阶段的身份、条件、地位、凶吉、贵贱等。六爻分别处的六级等次,称之为爻位。六爻位由下而上的排列,表明事物从低级向高级渐次进展的生长变化规律。其基本特点为:初位象征事物发端萌芽,主于潜藏勿用;二位象征事物崭露头角,主于适当进取;三位象征事物功业小成,主于慎行防凶;四位象征事物新进高层,主于警惧审时;五位象征事物圆满成功,主于处盛戒盈;上位象征事物发展终尽,主于物极必反。由于事物的具体性和复杂性,各卦各爻因象征事物的不同和阴阳爻位不同,诸爻又有错综复杂的变化。如,六爻在卦中象征人的等次:初爻象征士民;二爻象征卿大夫;三爻象征诸侯;四爻象征王公、近臣、五爻象征天子、君王;上爻象征太上皇、宗庙。
3、爻位之间的关系
正:六爻初、三、五为奇数,属阳位,二、四、上为偶数,属阴位。凡阳爻居阳位,阴爻居阴位,称之谓正(亦称得正、当位、得位);凡阳爻居阴位,阴爻居阳位,称之谓失正(亦称失位、不当位、不得位)。得正之爻,象征事物的发展遵循正道,符合规律;失正之爻,象征背逆正道,违反规律。但此非绝对,在一定的条件下,得正之爻可能向失正转化,失正之爻也可能向得正转化。
中:六爻卦由上下卦重叠组成,二爻居下卦中位,五爻居上卦中位,故二、五爻称之谓中。中,象征事物守持中道,行为不偏。凡阳爻居中位,象征刚中之德,凡阴阳居中位,象征柔中之德,中与正比较,中德优于正位,这是因为二爻和五爻处于卦体的佳位,尤其五爻处于卦体最佳位置(尊位),所以,中比正更为可贵。
中正:凡阴阳处二位,阳爻处五位,则是又中又正,称之谓中正。尤其是阳爻处五位,是又中又正的至尊位置,即天子、君王之位,阳爻处五位为九五,所以有“九五之尊”之说。
应:指上卦与下卦中相对应的两爻之间的呼应关系,即下卦的初、二、三爻分别与上卦的四、五、上爻为相呼应关系。但凡一阴一阳为相应。否则为不相应。例:屯卦 ,初九与六四相应,六二与九五相应,六三与上六为不相应。两爻相应,表明两爻之间的和谐,统一,反之则为相斥,但也不是绝对,要具体看上下卦之间及各爻之间的整体相互作用而论。相应,也称正应;相斥,也称敌应。
比:是相邻两爻之间的比邻关系。即初与二、二与三、三与四、四与五、五与上各爻相比。相比两爻阴阳交错,显协调亲密,也称比应。相邻同性之爻,身近心远,刚者相敌,柔者志异。
《周易折中.义例》强调,比、应之义,惟四与五比、二与五应最为重要。这是因为五系尊位,所以四近而承之,二远而应之。近而承之贵在恭顺小心,故刚不如柔;远而应者,贵在刚毅有为,故柔不如刚。
承:在相邻两爻中,下方之爻对上方之爻称之为承,下对上,有承托之意。《周易折中.义例》强调,阴承阳为顺,即卑微、柔弱者顺承尊高、刚强者,求获援助。《易经》中以六四爻承九五爻共16处,断语皆吉;而以九四爻承六五爻的亦16处,断语则凶多吉少。一般来说,以阴阳当位相承为吉,不当位的相承多凶。
乘:相邻的两爻中,上方之爻对下方之爻称之为乘。《周易折中.义例》认为:阴爻乘阳爻为乘刚,象征弱者乘凌强者,义为“小人”乘凌“君子”,爻义多为不吉、不善。而阳爻居阴爻之上则不言乘,认为是理之所常。
卦主:每卦六爻中为主之爻,称之谓卦主。卦主有两种类型:一是“主卦之主”,必须道正德善,得位当时之爻当之,故取九五之爻者为多。如乾卦 之九五爻位正得中,刚健中正,为君主之位,即为主卦之主;二是“成卦之主”,即卦由此爻而成者,不论爻位高低,其德善否,只要卦义因之而起,皆为卦主。如
,一阴居卦之终,有决断之义,跃褪蔷龆现澹陨狭灾髫浴
各卦《彖传》之义,往往反映出卦主所在。
三才:把六爻的位序由上而下每两位为一个层次,则体现三个层次。古人认为,初、二象征地位,三、四象征人位,五、上象征天位。因为天在上,地在下,人在中,合天、地、人而言,谓之“三才”,《三字经》说“三才者,天地人”。用以表明六个爻位的高低等级区别。“三才”亦称“三道”,即:天道、地道、人道。人道取于中,谓“中庸”之义,过之和不及则有失偏颇,不为人道。人下近乎地,上远乎天,而三爻近乎二爻,即下近乎地,故三爻才是真正人道,而四爻近乎天,而远乎地,乃王公、近臣之位,非常人所居,故四爻虽为人道,实非常人所道,即实非人道。
通、阻:凡阳爻之行,遇阴爻则通,遇阳爻则阻。如大畜卦 初、二两阳爻皆不进,因前临九三阳爻受阻,而九三利往,前行遇六四阴爻则通。这是断卦的基础,也是《易经》之精髓。
对爻义的理解
因各爻所处位置和层次不同,对同一爻在不同位置和层次的理解意义有所不同。一般认为,上爻的意义较容易理解,因为上爻是事物发展的终结,事物完结卦义已最终形成,对已成为事实的东西具有直观性,故容易理解;五爻处尊位,君临天下之势,多见功业垂成;四爻居上卦之下位,临近五爻君位,多含惕惧敬畏,因为四爻位属阴性,如阴爻处四爻之位,阴能守静,阴承阳,则顺,如阳爻处四爻位,则位不正,多为不测,故有“伴君如伴虎”之险。因此,四爻其功用在于柔和守中,旨在慎求无咎,不利于有远大作为;三爻处下卦之极,爻位属阳性,性好动,如是阴爻处三爻位,则位不正,如阳爻处三爻位,则刚烈冲动,故三爻多有凶危;二爻处下卦之中,得中,如阴爻处二爻位,当位得中,中正,如阳爻处二爻位,则柔中有刚,为吉位,多有美誉;初爻处下卦之始,是事物发生的初端,主潜藏勿用,因为将来如何发展还有很多不确定因素,故较难预知。综上所述,对各爻义的基本理解可简要概之:初难知,二多誉,三多凶,四多惧,五多功,上易知。
下一贴提示:卦辞释义
评论人: 评论日期: 9:29
一、大、小、往、来
《易经》中的大和小是和阴、阳相对应的,阳刚为大,阴柔为小。从时间静态说,往,指以往,来,指未来。从空间动态说,往,指从卦位由下而上、由内向外谓之往,来,从卦位由上而下、由外向内谓之来,即上往(去)下来。如泰卦 卦辞说“小往大来”,指地坤由下向上,由内向外而往,成为上卦,而天乾由上而下,由外向内而来,成为下卦,谓通泰之时阳者盛(大)而来,阴者衰(小)而往。在上阴气下沉,在下阳气上升,天地阴阳交合,谓之泰,为大吉。又如否卦 卦辞说“大往小来”,这里“大往”为表意之往,实为不往,因为阳气具上升之性,它不会向下。而“小来”亦为表意之来,实为不来,因为阴气具下沉之性,它不能向上。故否卦天地阴阳之气不能交合,谓之否,否,即否难,为凶。当然,泰、否两卦均为极卦,物极必反,谓之“泰极否至”、“否极泰来”,凶吉不是绝对的,不是一成不变的。显然,“小往大来”比“大往小来”要好。
二、元、亨、利、贞
元,始也。元者,事物始生之初也。天地之德美先于此,有纯、正之义。于时,谓之春,于人,谓之仁,于物,谓之纯,为众美之长也。
亨,通也。亨者,畅通,顺利,生物之通,物至于此,莫不佳美。于时,谓之夏,于人,谓之礼,于物,谓之通,为众美之会也。
利,和也。利者,有益,适宜,生物之遂,物各得宜,和谐共处,不相妨害。于时,谓之秋,于人,谓之义,于物,谓之得,为众美之和也。
贞,正也。贞者,纯正守道也,生物之成,行事之规,成事之道,为人之本也。于时,谓之冬,于人,谓之智,于物,谓之立,为众美之魂也。贞,出现在当位之爻,为继续保持正固,出现在失位之爻,为努力守贞固正。
三、吉、凶、无咎、悔、吝、厉
吉:吉祥,嘉好,是最佳的结果。经文中言“吉”有144处。
凶:凶险,有危难,是最坏的结果。经文中言“凶”有57处。
无咎:咎,是过失或灾难,无咎,即没有过失或灾难。
悔:是反悔、懊悔、后悔、悔恨、忧悔。经文中言“悔”有2处,言“有悔”有4处,言“悔亡”有19处,言“无悔”有7处。
吝(音lìn):是困辱、羞辱、难行。经文中言“吝”有13处。
厉:是危难的意思。经文中涉及“厉”有22处。
《系辞传》说到,吉、凶说明处事或得或失;无咎说明善于或可以补救过失;悔、吝说明处事稍有弊病。辨别吉、凶的象征在于卦、爻辞;忧念悔、吝的象征在于因疏忽而出现的弊端或瑕疵;震惧无咎的象征在于内心悔悟。经文中吉、凶等预测未来结果的判断,大都是有条件的,一定要注意所限条件,方能作出正确的断卦。
道:道是中国哲学史上的一个重要范畴,泛指宇宙万物的本源、本体或规律、原理。经文言“道”共有4处:“反复其道”、“复自道”、“履道坦坦”、“有孚在道”。《系辞传》进一步明确指出:一阴一阳的矛盾变化叫做“道”,从而提纲挈领地把“道”摆上了关乎宇宙万物运动、变化、发展的根本规律的位置。《h卦传》指出:“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这就将天道、地道、人道一以贯之地串合起来,并赋予《周易》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司马迁语)的特殊的哲学色彩。
德:德是行道的品质和功能,据道而行便是德。《礼经》指出:“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周易》对“德”有一系列的论述,极力提倡“君子进德修业”及“君子以成德为行”。认为天之德为健:“刚健中正”;地之德为顺:“承天而时行”;而对人来说,“与天地合其德”者,才能成“大人”。《文言传》首先将元、亨、利、贞定为四德,使之与体仁、合礼、干事贯通起来。《系辞传》还提出了人德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履,德之基也;谦,德之柄也;复,德之本也;恒,德之固也;损,德之修也;益,德之裕也;困,德之辨也;井,德之地也;巽,德之制也”。即,履卦(小心履行)是树立道德的初基;谦卦(行为谦虚)是施行道德的柯柄;复卦(回复正道)是遵循道德的根本;恒卦(恒守正道)是巩固道德的前提;损卦(舍损自己)是修美道德的途径;益卦(施益于人)是充裕道德的方法;困卦(遭困守操)是检验道德的准绳;井卦(井养不穷)是居守道德的处所;巽卦(因顺申命)是展示道德的规范。
下一贴提示:上传消息卦。
评论人: 评论日期: 8:46
消息卦,又称十二消息卦,十二辟卦、十二月卦,十二侯卦。是汉代阴阳灾异说大师孟喜根据《周易》阴阳消长的规律,提出的八卦与一年四季十二个月二十四节气阴阳相合规律的学说。他取乾坤二宫各前六卦(京房八宫排列法)共十二卦,分别对应一年十二个月的每一个月,并代表这个月,以阐释八卦与一年四季十二个月二十四节气阴阳消长向吻合的关系,从而揭示消息卦与天候节气、与事理与人生相对应的规律。是占卜预测灾异、吉凶不可或缺的重要依据之一。
孟喜首先取后天八卦中的四正卦:震、离、兑、坎分别代表春、夏、秋、冬四时二十四节气的阴阳消长,震卦 主春,六爻主春分到芒种六个节气,初九春分、六二清明、六三谷雨、九四立夏、六五小满、上六芒种。离卦 主夏,六爻主夏至到白露六个节气,初九夏至、六二小暑、九三大暑、九四立秋、六五处暑、上九白露。兑卦 主秋,六爻主秋分到大雪六个节气,初九秋分、九二寒露、六三霜降、九四立冬、九五小雪、上六大雪。坎卦 主冬,六爻主冬至到惊蛰六个节气,初六冬至、九二小寒、六三大寒、六四立春、九五雨水、上六惊蛰。
孟喜接着以乾坤二宫阴阳消长的十二卦分别代表一年寒暑变化,将十二卦共七十二爻代表七十二侯,五天为一侯,一爻为五天。易理强调“天人合一”,人生存于天地之间,是天地自然的产物,人从生到死如同其它事物生命周期一样,不可避免地携带天地阴阳讯息,并与天地相应相依,不可违背。如,冬天,阴气沉积,天气寒冷,人为了适应冬天,就要穿衣戴帽,自然界动物为了适应冬季,要进入冬眠。到了夏天,阳气积聚,天气炎热,人为了适应夏天,只着单衣遮羞,并采用各种清凉的办法消暑,动物也一样,也多找阴凉的处所避暑。依据消息卦原理,利用事理人生所处相对应的消息卦讯息,进行预测未来发展趋势,应该说是有一定的道理的。消息卦以阴阳喻示一年十二个月二十四节气阴阳消长的规律如下:十二个月中阳爻递生共六个卦:复卦、临卦、泰卦、大壮卦、浴⑶裕灰踟车萆擦鲐裕ヘ浴⒍葚浴⒎褙浴⒐圬浴浴⒗へ浴
复卦 代表阴历十一月,即子月。十一月为冬至节气,复卦六爻代表大雪至小寒三十天。冬至一阳生,复卦初爻为阳,虽然这个阳爻所处爻位低下,被上五阴所压,但它毕竟标志阳气已至,气候从此为阴消阳长。故十一月建子,表示生命的种子已经接受到一阳复回的讯息,新的生命开始孕育。时处复卦,生存环境严酷,且事物还未发端,宜藏匿,保存好生命的种子。
临卦 代表十二月,即丑月。十二月为大寒节气,临卦代表小寒至立春的三十天。十二月虽有二阳已至,但仍有四阴在上,阴气为了阻止阳气的上升,与阳气展开激烈奋搏,阴气仍处在强盛的态势,表现为最后的疯狂,故表现为一年最寒冷的时节。此时新的生命已经在母体孕育,种子的内核正在向萌芽发育。时处临卦,生存环境更加严酷,事物正在孕育发端,更宜深藏,含而不露。
泰卦 代表正月,即寅月。正月为立春节气,泰卦代表立春到惊蛰的三十天。正月已有三阳而至,阴阳二气处均衡状态,所谓“三阳开泰”天地均衡交合,且阳气处上升态势,犹如一场大的战役,战局从此逆转,阳盛阴衰已成定局趋势。但此时阴气仍有三爻在上,所以,初春仍然寒冷。此时生命已经出土萌芽,生命体处在非常脆弱状态。时处泰卦,千万不可掉以轻心,故乾卦说“潜龙勿用”,即生命还处在幼小的时候,即使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也是不可有大的作为的,需要低调为人行事,积蓄力量,以图成长壮大。
大壮卦 代表二月,即卯月。二月为春分节气,大壮卦代表惊蛰至清明的三十天。二月已有四阳而至,阳气占强盛优势,阴气居消退趋势。此时草木蓬勃生长,动物已经苏醒,人们开始忙于春耕劳作,天地一派生机。喻人处青年时期,喻事处小成阶段。时处大壮卦,主抓取机遇,锐意进取,以图壮大。
代表三月,即辰月。三月为谷雨节气,源砬迕髦亮⑾牡娜臁H乱延形逖舳粒羝季杂攀疲跗挥嘁回场4耸贝号莩ぽ悍桑菽敬杏簦嗣羌漓胱嫦茸诿恚砬笠荒攴崾铡⒘笮送丶移桨病4耸庇魅舜ψ衬晔逼冢魇麓Υ蟪山锥危檬谴蟪傻木龆鲜被杂芯龆现澹贝裕θ√焓薄⒌乩⑷撕椭鼻蟠蟮姆⒄埂5耸比杂幸灰跣∪烁河缤缈梗圆挥胛形耍蛞灰跣∪艘咽乔垮笾徽浇孕邢觥
乾卦 代表四月,即巳月。四月为小满节气,乾卦代表立夏至芒种的三十天。四月已六阳全至,阴气退尽,天气已经没有一丝寒意,草木生长已至鼎盛,四月是农忙季节,是谓“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午季农作物已丰收在望,植物已经结籽。此时喻人为中年时期,喻事为鼎盛阶段。时处乾卦,应效法天之刚健恒常,大功告成不可有贪念,要知道自损益于他人,方对自身有利,因为时值日在中天,即将西下,要顺时而行。
代表五月,即午月。五月为夏至节气,ヘ源砻⒅种列∈畹娜臁N逶乱呀胍醭さ钠鹗冀锥危韵闹林眨羝帘仆艘跗泊哟巳湛迹跗瓷础跋闹烈灰跎薄4耸毖羝η看笾疲溆幸灰醺瓷炱疵挥幸凰苛挂猓蛭镎诠坛墒旃怠4耸庇魅宋心晗蚶夏曜锥危魇挛晒蟮墓探锥巍ヘ载源窃唬骸ィ常鹩萌∨保蜓舸砟校醮砼ィ讼嘤觥⑴加鲋澹ヘ晕迥杏胍慌ブ础U饫锏摹芭场笔侵敢醭さ那魇疲淙淮耸币灰踟炒υ诔踟橙跣∏也坏蔽唬站恳〈糌场!拔鹩萌∨保。慈伺凑卟簧疲康牟皇怯肽阆ィ且〈恪T傺灾腥酥抵心旰笃冢乙狄殉桑耸痹儆肫渌讼ィ诘烙诶斫圆幌嘁恕J敝ヘ裕吕砣松砸私魃餍⌒模虿豢梢蛐∈Т蟆
遁卦 代表六月,即未月。六月为大暑节气,遁卦代表小暑至立秋的三十天。六月二阴已至,但阳气为了保证自己的强势,与阴气奋力搏击,仍处强劲时期,故此时天气酷热难耐。万物果实已经成熟,生长已进入衰退期。此时喻人初入老年时期,喻事进入成功后衰退期。遁,乃隐退、逃遁之义,时至遁卦,于时,宜避暑躲藏,于人,宜功成身退。
否卦 代表七月,即申月。七月为处暑节气,否卦代表立秋至白露的三十天。七月三阴已至,阴阳势均力敌,但趋于阴逼阳退之势。否卦乾卦在上,乾阳具上升之性,坤卦在下,坤阴具下沉之性,阴阳二气相背,天地之气不能交合。诸象皆显不顺,草木被太阳烤灼焦黄枯死,人在夏秋之交容易生病。为了避免否难,古人有在七月十五日祭祀鬼神,祈求保佑之习俗。此时喻人为更年期阶段,喻事进入不可言状的不顺阶段。否,有危难之义,时至否卦,要静心静气,找出症结所在,细心调理,方能免难。要树立信心,因为会“否极泰来”,切不可鲁莽从事。
代表八月,即酉(音yǒu)月。八月为秋分节气,观卦代表白露至寒露的三十天。八月四阴已至,阴气处上升态势,阳气已退剩二爻,随着阳消,秋寒已至,草木枯黄,枫叶已红,果实橙黄,秋高气爽,一片金色,为收获的季节。喻人,为老年持重阶段,喻事,为总结善后阶段。观,为观察、观望、三思而行之义。时至观卦,要总结得失,启示后人。
剥卦 代表九月,即戌(音xū)月。九月为霜降节气,剥卦代表寒露至立冬的三十天。九月已是五阴而至,阴气处上升绝对优势,阳气已退余一爻。随着阴长,天气已值深秋,万物生机锐减,草木凋零,落叶纷飞,秋风肃杀,万物的生气被剥夺。剥卦喻人为终老,喻事为终结。戌,为灭、息之义。时至剥卦,喻气数已尽,无力回天,以求善终为上。
坤卦 代表十月,即亥(音hài)月。十月为小雪节气,坤卦代表立冬至大雪的三十天。十月阳气退尽,卦象六爻纯阴,为阴气鼎盛时节,地表草以枯死,树木叶已落尽,种子已归土深藏,动物已进入洞穴冬眠。天地从春、夏、秋的荣枯喧闹回归到一片萧瑟安宁。坤卦喻人为一生终了,回归大地,喻事为旧事已了新事未端。亥,即核、骸,喻种子入核归土,人终老入土归安之义。坤,代表柔、顺,坤卦在消息卦中虽代表终了,但又代表为新生命的孕育准备好了一切。因为阴阳总是相随的,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气鼎盛至极之日就是阳气复归之时,孕育着无限希望的未来。这里所要提醒大家的是,消息卦所说的正月到十二月,并非完全与阴历十二个月日期吻合,而是指与每一消息卦所指的两个节气的大约三十天相吻合。
下一贴提示:上传五行。
评论人: 评论日期: 8:45
五行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物质观,是人们在生产和社会实践中,通过对自然现象长期的观察与体验,概括总结出来的对自然认知的理论,是我国古老哲学的基本范畴,在哲学、中医学、占卜学等领域都占有重要地位,也是解读《易经》的重要辅助学科。
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五行学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的运行、运动和变化所构成的,随着这五个要素的盛、衰、生、克、合、害等制化关系,致使宇宙万物的生成、发展、鼎盛、衰退、消亡以致循环往复、变化无穷。《左传》曰:“水火者,百姓之所饮食也。金木者,百姓之所兴作也。土者,万物之所资生也,是为人用”。即:水与火,是人们的生活资料,金、木、土是人们的生产资料,五行是人们所必须的物质资源。
一、五行的属性五行属性是指根据自然界物质相类性特点,将自然界形形色色多样多种事物分属归类到木、火、土、金、水五行基本物质要素上去。
木的属性:木代表树木等植物一类的物质。因树木具有向上、向空间升发的特性,树干粗大而直立向上,树干又生出众多枝桠,枝桠又生出众多枝叶向上、向周围空间延伸,越生越多,越发越细,从而形成枝繁叶茂、曲直不等、条理疏畅通达的“木”的形象。凡向上、向空间延伸特性的事物皆属木性,也就是说,木,代表这一类物质或事物。
火的属性:火具有炎热、光亮、动态向上的特性。《黄帝内经.素问》曰:“其性速,其用燔(音fán)灼,其化蕃茂,其类火,其政明耀”。火具有附着性,火必须附着燃烧物才能燃烧,没有无名之火。凡发热、发光特性的物质皆属火,皆归类于火。
土的属性:土有滋养万物的功能,“万物土中生”。土具有藏水湿润的功能,湿郁之久,则雾雨霜露施布,而万物始化、始长、始成也。土具有在下承载的功能,具有柔顺可塑的特性,由土构成地。凡类似土的特性、功能的物质或事物,皆属土性,皆归类于土。
金的属性:金具有坚敛、清肃、收杀、平定之性。应秋燥之气,金气郁久之发,则天洁地明,风轻气澈,燥气以行。所谓秋风肃杀,黄叶飘零,雁鸣凄凄,天清地明,水落石出。凡属清凉干燥,枯萎、萧条,坚敛肃杀一类的物质或事物皆属金性,皆归类于金。
水的属性:水具有寒凉润下、沉静柔顺之性,具有顺势而下、被承载之性,具有一泻千里、不可回逆之性,具有被热蒸发为气、被冷凝结为冰之性。水具有滋养万物之能,具有灭火之能,具有清污之能,被裂变可提取氢气和氧气之能。《黄帝内经.素问》曰:“万物收藏无害,其气明,其性下,其化坚凝,其类水,其侯凝肃,其令寒冬”。凡类水之性的物质或事物皆属水性,皆归类于水。
五行是多种事物属性的符号,是论述事物相互联系、相互滋生、相互制约的理论工具。天地万象、自然万物、人间万事以五行取类比象,皆可归属之。《黄帝内经.素问》曰:“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化收藏,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从自然到人体,无不可归属五行。
木:在季节上代表春,在方位上代表东,在生命或事物的发展上,代表始生,在气候上代表风,在颜色上代表青,在味道上代表酸,在时间上代表平旦(早晨),在五音上代表角(音jué),在人体五脏上代表肝、在五腑上代表胆、在五官上代表目、在五体上代表筋、在五情上代表怒、在五志上代表魂、在五声上代表呼、在五变上代表握。
火:在季节上代表夏,在方位上代表南,在生命或事物的发展上代表成长,在气候上代表署,在颜色上代表赤,在味道上代表苦,在时间上代表日中(中午),在五音上代表徵(音zhì),在人体五脏上代表心、在五腑上代表小肠、在五官上代表舌、在五体上代表脉、在五情上代表喜、在五志上代表神、在五声上代表笑、在五变上代表扰。
土:在季节上代表长夏(约阴历四至八月),在方位上代表中(中央),在生命或事物发展上代表化(鼎盛时期),在气候上代表湿,在颜色上代表黄,在味道上代表甘,在时间上代表日酉(太阳西下),在五音上代表宫,在人体五脏上代表脾、在五腑上代表胃、在五官上代表口、在五体上代表肉、在五情上代表悲、在五志上代表意、在五声上代表歌、在五变上代表哕(音yuě)。
金:在季节上代表秋,在方位上代表西,在生命或事物发展上代表收(从鼎盛走向衰退),在气候上代表燥,在颜色上代表白,在味道上代表辛,在时间上代表日入(日暮),在五音上代表商,在人体五脏上代表肺、在五腑上代表大肠、在五官上代表鼻、在五体上代表皮、在五情上代表忧、在五志上代表魄、在五声上代表哭、在五变上代表咳。
水:在季节上代表冬,在方位上代表北,在生命或事物发展上代表藏(衰亡),在气候上代表寒,在颜色上代表黑,在味道上代表咸,在时间上代表夜半,在五音上代表羽,在人体五脏上代表肾、在五腑上代表膀胱、在五官上代表耳、在五体上代表骨、在五情上代表恐、在五志上代表志、在五声上代表呻、在五变上代表
下一贴提示:五行生克制化。
评论人: 评论日期: 10:25
二、五行生克制化
五行的生克制化关系,是指事物间的相互资生、相互制约的正常关系。张仲景曰:“造化之机,不可无生,亦不可无制,无生则发育无由,五制则亢而为害,必须生中有制,制中有生,才能运转不息,相反相成”。生克是维持事物阴阳协调平衡的重要机制,失去生克制约机制,事物则化害,人体则化病。
1、五行相生相生,就是五行之间相互资生助长关系,一行对另外一行有资助生养的作用。其相生关系如以上所列的五行顺序:木、火、土、金、水。
木生火,木性温暖,火伏其中,故木能生火。
火生土,木化为灰烬,灰即土也,故火能生土。
土生金,金属矿类居于土石之中,金来自土中,故土生金。
金生水,金属之类质地坚硬,不能吸收水分,遇潮湿水则结珠附着表面,故金能生水。
水生木,草木得水润泽才能生长,失水则会枯死,故水能生木。
2、五行相克相克,乃克制约束之意,一行对另一行有克服抑制作用,才能维持五行之间的相对平衡。五行相克的顺序为金、木、土、水、火。金克木,木为金所克,如锯、斧、凿、刨等皆为金,它们可以伐木,截、裁木头,故金能克木。
木克土,木生于土,木必须破土而出,立于地上,故木能克土。
土克水,土能筑坝拦截水,故土能克水。
水克火,水能灭火,故水能克火。
火克金,火能融化金属,故火能克金。在五行相生相克之间,均有生我我生、克我我克、真生假生、胜克与不胜克、表克实生、表生实克、吉克、凶克、阴克、阳克等复杂辨证关系。同类相合中也有吉、无咎、吝、凶等辨证关系。略述如下。
木,生我者水,我生者火;克我者金,我克者土。
火,生我者木,我生者土;克我者水,我克者金。
土,生我者火,我生者金;克我者木,我克者水。
金,生我者土,我生者水;克我者火,我克者木。
水,生我者金,我生者木;克我者土,我克者火。
木生火为真生,金克木为胜克(亦称全克),一般视为吉克,因为木不克不成才。如若上级对下级、上辈对下辈为金克木视为大吉克,表示上级对下级的栽培、父辈对子辈的教育。如若反之,你自己为金,你的上级为木,则表示你和上级的关系微妙,说明你的上级有瑕疵,你不能容忍,这种状态下的金克木则不为吉克。木克土为大吉克,表为木克土,实为土生木,无论什么状态下的木克土,对木都有利,对土无大害,因为土具有奉献精神。
火生土为真生,水克火为胜克;火克金为不胜克,因为火只能融化金,而不能把金化为灰烬。所谓“水克火灭,火克金缺”。
土生金为真生,土克水为胜克,即“土克水绝”;木克土为胜克,为吉克,即“土得木而达”。
金生水为假生,金生水只是水在金属表面附着,而水并非是金生出来的,所以,金生水虽为相生,但它的相生作用是有限的,不可作大吉而论;金克木为胜克,火克金为不胜克。
水生木为真生,水克火为胜克,土克水为胜克。除了胜克与不胜克、真生与假生之外,还要看阴阳。一般说,阳克阳为胜克,阳克阴为胜克,阴克阳或阴克阴为不胜克。如阴土克阳水为不胜克,虽为相克,但无咎;又如,阴水克阴火,也为不胜克,虽为不胜克,但却有咎,因为阴水阴火皆为阴暗不吉之物,胜克才为有利;再如,阳土克阴水,为胜克,虽为全克,但却是吉克,因为阴水乃为祸水,为消祸祛灾。
凡同一行相遇为合,合者也有吉凶之分,如金金相合,如是亲友父母的关系,则吉,如遇敌对一方金金相合则凶,意味刀兵相见,喻有争讼;木木相合为吉,与亲友木木相合,表示合作共事人缘相投,与敌木木相合,则表示化干戈为玉帛;水水相合为凶,水为坎,为险,二水向合则水多为患,水水相合者多为没有原则是非,如父母与子女为水水相合,多为父母对子女放任自流,管教无方。如阴水与阴水相合更为不吉;火火相合亦有吉凶之分,如与祖宗火火相合,则意味大吉,为光宗耀祖,夫妻火火相合,要看具体情况,如夫妻双方火气旺盛,则会有争讼冲突,如双方火气适中则相照光明,吉;土土相合为吉,无论与什么身份的对象土土相合,都为吉。
五行的相生、相克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即使是全克,也只是暂时的、局部的,而且也是变化的,不能以偏盖全,不能以局部对全局断性。所以大家在遇到某一方面相克时不要如临大敌、闷闷不乐,生克是化变的,化不利为有利,化干戈为玉帛也是五行学倡导的积极的一面。对五行相生、相克、相合的判断和应用,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既不能死搬硬套,又不能信口雌黄,准确地理解和运用五行生克制化理论,需要对五行学说深刻的理解和全面的把握。
下一贴提示:上传天干。
评论人: 评论日期: 10:29
天干即十天干,传说是我国古代黄帝时期大挠氏发明的,他通过测天观象总结出来的描述太阳运行周期的十个位序符号,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它实际上是对事物发展衰亡规律的揭示,它的用途很广,主要用于纪年、纪月、纪日、纪时和代表年、月、日、时阴阳气候的变化。干者,也,比喻草木立而枝叶分,以十干为骨来说明事物愈分愈细的变化发展规律。
一、天干的意义
甲:即物体的外壳,对物体内部的精气起保护作用为甲。如龟类动物外面的甲壳、昆虫外面的甲壳、植物种子的果核等外部的保护层,皆为甲。受动植物甲壳的启示,古代武士作战为保护身体不受伤害而穿的衣冠,称之为盔甲。《史记.律书》曰:“万物剖符甲而出也”。符甲即种子的外壳,生命的种子精气在适宜的气候条件下,剖符甲而出,故甲代表阳气始生,谓万物始生之意。所以,一切事物始初皆谓之“甲”,故甲代表元、代表第一位。
乙:《汉书.律历志》曰:“奋轧于乙”。在甲的基础上,种子幼芽虽剖甲而出,但萌芽尚未伸展,而呈屈曲轧抑成“乙”字之状。故乙代表事物发展的第二阶段,在顺序上列为第二位。
丙:《汉书.律历志》曰:“明炳于丙”,丙乃显著、茂盛之意。表示由乙屈曲的幼芽,明显出土成苗,逐渐向上发展之状态,说明阳气由内向外生发,表现为可见之物,标志着春阳之温向盛阳之夏转变。代表事物发展的第三阶段,在顺序上列为第三位。
丁:丁者,壮也。标志着出土幼苗已成长壮大,阳气壮盛可与阴气相衡。丁,也是对青壮年男性的称呼。标志事物正在成长壮大,并预示有好的发展前景。代表事物发展的第四阶段,在顺序上列为第四位。
戊(音wù):戊与茂同,表示阳气越发茂盛,繁荣壮实,标志事物发展趋向成熟,阳刚健硕。代表事物发展第五阶段,在顺序上列为第五位。
己:己,乃止而不进之意,标志事物发展已至鼎盛,果实成熟,进入收获季节。代表事物发展第六阶段,在顺序上列为第六位。
庚:庚与更同,表示事物发展至极而走向新的更变,植物已停止成长,进入阳消阴长时期,又复归到种子形态。标志事物周期性生命已经结束,代表事物发展的第七阶段,在顺序上列为第七位。
辛:辛与新同,表示生命的精气深藏于果实内核之中,等待适宜的气候孕育生命,标志新生事物的酝酿阶段,代表事物发展的第八阶段,在顺序上列为第八位。
壬(音rén):壬与妊同,为妊娠、妊养之意。标志新一代生命开始孕育。代表事物发展的第九阶段,在顺序上列为第九位。
癸(音guǐ):癸与揆(音kuí)同,揆乃测量、揣度(音duó)、等待之意,等待新的一年春风化雨,新苗破土而出。代表新事物的起始阶段,在顺序上列为第十位。
从以上对天干的解义可以看出,十天干的顺序关系实际上是代表着事物由小到大、由少到壮、由壮到盛、由盛到衰、由衰到终、再由终复始的发展、循环往复的规律。
二、天干分阴阳
天干十个数分阳干和阴干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周易占卜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