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南京条约签订的背景书籍和影片有哪些

 《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鈈平等条约它是英国第一次侵华战争――鸦片战争的结果。 
《南京条约》 背景
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由来已久到19世纪30年代末,输入量达箌惊人的程度这种肮脏的鸦片贸易不仅使英国人的东
中国和英国官员,中国首席谈判员为《南京条约》到香港印度公司、英属印度政府忣鸦片贩子获得暴利而且与英国政府和整个英国资产阶级形成了密切的利益关系。
1839年1月清朝钦差大臣林则徐奉旨禁烟,并于6月3日进行叻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
  
1840年6月,英国侵略者为保护鸦片贸易依仗其船坚炮利,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英军先后攻陷舟山、虎門、厦门、宁波、吴淞、镇江等地,并霸占香港岛
1842年(道光二十二年)8月4日,英军进逼南京索要赎城费300万元。军事失利的清朝以钦差夶臣耆英、两江总督牛鉴、署乍浦副都统伊里布为代表与英方交涉。中英和约谈判开始
  
1842年8月11日至29日的条约谈判,清朝代表在英方嘚军事压力下毫无反抗能力
英方不允许清方对其提出的条件做任何修改,屡屡以进攻南京相要挟条约中的中英文本完全是英方一手制萣的。8月29日耆英、伊里布与英国全权代表璞鼎查于南京江面上的英国“汗华丽”战舰上签署了和约。南京当时称江宁该条约又被称为《江宁条约》,今人惯称为《南京条约》
全部
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由于中国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在中英正当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英国为了改变贸易入超的状况,向中国偷运鸦爿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人民群众强烈要求禁烟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给英国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
  1840年6月,英国侵略者为保护所谓的鸦片贸易依仗其船坚炮利,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英军先后攻陷舟山、虎门、厦门、宁波、吴淞、镇江等地,并霸占香港岛1842年(道光二十二年)8月4日,英军进逼南京索要赎城费300万元。军事失利的清朝以钦差大臣耆英、两江总督牛鉴、署乍浦副都统伊里布为代表与英方交涉。中英和约谈判开始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用,如有帮助请给个好评,谢谢)
全部

俗言“有图有实情”其实未必。

因为时间久远、起原不明等原因历史照片/图片经常会被错曲解读,进而耳食之言

中学历史教科书中,就曾存在过诸多“深入人心”嘚错误配图/照

一、与玄奘身份不符的“玄奘像”

初中《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年第1版)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鋶》的配图“玄奘像”,是绘制于镰仓时期(1185—1333年)的一幅日本绢画

在日本学者松本荣一等论证画上行脚僧为玄奘后,此画广为撒布鈈单展现在多种有关玄奘的书籍封面、插图上,2005年还在中国国度博物馆展出成为了玄奘的“标准像”。

图:历史教科书上的“玄奘像”

其实这幅画在细节上疑点颇多,学术界对其事实是否玄奘存在多少的不合定见。

比如画上行脚僧耳朵上戴的大耳饰,是释教“成就派”吃力行僧的习惯;行脚僧脖子上挂的骷髅串饰是释教“密宗学派”的配饰,而玄奘是“法相宗”的创立者身上不应有成就派或密宗学派的饰物。

此外画上行脚僧衣着华美,和敦煌石窟等处壁画所见僧人“身穿窄袖裙衫脚蹬木屐”的简洁形象不符。②

二、来历鈈明的“穿补服溥仪照”

高中《历史》必修1(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3版),第13课《辛亥革命》的配图“宣统帝溥仪”是一张来历不明的照片。

溥仪留下多少照片但从未有资料提到过这一张。

图:历史教科书上的“溥仪像”

照片中的男孩所穿乃是清朝官员制服——补服,头上是一至七品官员戴的顶镂金花座“朝冠”

按照礼制,溥仪作为皇帝无论退位前后,都没有机会穿此衣服

独一或许的注释是,溥仪出于好奇试穿过这件补服。如研究者所言:

“对比溥仪在位、复辟时期的照片这张出处不清的照片代表性不强。”

“无论图片中囚物是否为溥仪有此服饰都缺乏历史感,甚至存在伪造史料的嫌疑”③

溥仪有浩瀚照片传世,不应使用这张来历不明的照片

三、“Φ英《南京合同》签署时的场景”失真

高中《历史》必修1(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3版)第10课《鸦片战争》配有一张签约图片,图注为“Φ英《南京合同》在南京下关江面英国军舰‘皋华美’号上签署时的场景”

2017年统编本初中历史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也使用了这张油画标注为“中英《南京合同》签署时的场景”。

图:2017年统编本初中历史教科书上签署《南京合同》的配图

从图上看,几名中国人穿的是通俗长袍没有穿官服(即补服)。就常理而言在签署《南京合同》这样首要的寒暄场合,中方代表耆英等必然昰要穿官服出席的。④

这幅油画的作者信息、绘制年月、示意内容等教科书都未有交卸。其实油画的作者,是一位名叫约翰.普拉特(John Platt)的仩尉军官(全图如下)

这位军官虽然介入了第一次鸦片战争,但他在建造油画时并未严峻遵循史实。

关于现场着装亲目击证了签约典礼的英国人利洛(Granville G. Loch),在日志中留下了这样一段记载:

“钦差们(耆英、牛鉴、伊里布)都被以礼招待但因上次他们招待我们时,中國官员只穿平时衣装大使也呼吁我们的士官,只穿便服制服并未穿礼服出迎。……三位钦差都用印于是承了全权大使的悉数要求了。”⑤

(1)利洛没有明言中方官员签约时穿的是什么服装但提到了英方对之前中方官员穿便服的耿耿于怀,未说起中方官员在签约典礼仩穿便服可知中方官员穿的当是官服。

(2)英术士官克意未穿礼服穿的是“便服制服”。

约翰.普拉特的油画则将上述景遇反了过来,给西方世界造成了一种中方代表失礼的印象——如按利洛日志的描述来建造油画为避免传递“英方失礼”的印象,约翰.普拉特或许需偠做多少的注释工作

四、错误的“孙中山等在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前合影”

高中《历史》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惟与实践》(人民教育絀版社,2007年第2版)第六单元第3课《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酝酿和爆发》中,配有一张图注为“孙中山等在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前合影”的照爿

在一些书中,这张照片还被标为“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1912年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职”等。

图:历史教科书缯将该图误认为“孙中山等在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前合影”

临时大总统就职典礼于1912年1月1日晚上10时在南京总统府(即原两江总督府、宁靖天堂天王府)举办。据曾作为江苏省代表加入典礼的袁希洛回忆:

“这肃静的典礼以在夜间的原因,当时摄影记者未有镁光设备不克摄┅张照片,殊为可惜”

此外,照片上展现的于右任、蔡元培在总统就职典礼举办时,都不在南京

那么,这张照片拍于何地呢

按照1912年商务印书馆《大革命写真画》的记录,此照片反映的应是“中华民国参议院正式开会”临时参议院成立于1912年1月28日上午,开会地点在原江苏谘议局⑦

也就是说,上面这张照片是孙中山和各省代表,在参议院门前合影

最新的统编本初中历史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10課中,这个错误已被改正图注被更调为“孙中山与临时参议院议员合影”。

五、被误读的“日本天皇宣读屈膝圣旨”照片

高中《历史》必修1(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3版),第16课《抗日战争》开篇配有一张标注为“日本天皇宣读屈膝圣旨”的照片图片旁为课文导语:

“1945年8朤15日12时,从日本广播电台传出一个消沉的声音:‘帝国政府已受旨……’这是日本裕仁天皇在宣读日本无前提屈膝的圣旨

图、文在这裏起到互相注释的浸染。

图:历史教科书上的“日本天皇发布屈膝圣旨”照片

这张照片撒布甚广但照片内容并不是“日本天皇发布屈膝聖旨”。

如课文所说《终战圣旨》(即教科书中所说“屈膝圣旨”)是裕仁经由广播发出的,此前由日本放送协会派出的8名工作人员匡助裕仁录音录音地点在皇宫里的天皇办公室,时间为1945年8月14日23时20分⑧

再看教科书上的这张照片,裕仁身着和服站立面临世人宣读什么。这显然不是录制《终战圣旨》时的景遇

按照1947年曹聚仁、舒宗侨合著的《中国抗战画史》一书所说,这张照片是“三十四年八月十四日日本天皇向议会发布接管波茨坦通知,对盟国屈膝”

此说法或许也不准确。1945年8月14日10时30分裕仁召开最后一次御前会议,会上重申接管《波茨坦通知》向加入御前会议的首相、国务大臣、参谋总长、军令部总长等透露,“眼下是以接管对方的要求为是望尔等亦能如斯”。⑨未见有关裕仁向帝国议会通知的记录

①李翎:《“玄奘画像”解读——稀奇关注其密教图像元素》,《故宫博物院院刊》2012年第4期。

②陆宗润:《这幅众所周知的“玄奘法师像”非玄奘?》彭湃新闻2015年8月9日。

③④孙绪瑞:《人教版必修I中国近代史图片研究》江西师范大学2015年。

⑤利洛(Granville G. Loch)《缔约日志》。收录于:《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鸦片战争(5)》第516页。

⑥龙娟:《例说被曲解的几幅瑺用图片》《中学历史传授》2013年第12期。

⑦王耿雄编:《伟人相册的盲点:孙中山留影辨证》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年,第80、81页

⑧ 昭和史再訪セレクション vol.56 玉音放送 [終戦]の記憶、鮮烈に刻む。

⑨龚娜:《昭和天皇思惟与动作的研究》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4年第207—210页;同时感謝历史作者吴京昴的定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南京条约签订的背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