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上海,内蒙古,究竟谁才是中国“最大”的城市

删除历史记录
 ----
相关平台红包
透过真正的中国城市格局,看穿中国经济未来 | 财经速递
作者:之家哥
摘要:网贷之家小编根据舆情频道的相关数据,精心整理的关于《透过真正的中国城市格局,看穿中国经济未来 | 财经速递》的相关文章10篇,希望对您的投资理财能有帮助。
《透过真正的中国城市格局,看穿中国经济未来 | 财经速递》 精选一中国依然处于发展大浪潮当中,城市格局是由经济结构变迁决定的,而且变化日益微妙,如果不能从深层次上分析这个问题,就永远只能停留在“数字”表面。今天我们就剥去一层层外皮,将真相呈现的一览无余!请记住:看格局不能只看数字,不是用“眼”看,而是用“心”看。你只要用“心”,那些浮华信息都会被过滤,真相就会自然呈现。省会独大现象现在我们来探讨一下中国城市格局的问题。首先,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事实:在中国,凡是沿海的经济发达省份,都会有一个“经济中心”城市,其经济发展水平要比“省会”城市高。自南向北依此为:广东的深圳VS广州、福建的厦门VS福州、江苏的苏州VS南京、山东的青岛VS济南、辽宁的大连VS沈阳。也就是说,这些省份都有一个“经济中心”和一个“政治中心”,这叫“政商分家”。只有“政治”和“商业”分家了,经济才能真正的发展,这也是中国第一阶段改革开放的成果,沿海省份经济硕果累累。其次,我们也会发现,凡是经济欠发达的内地省份,本省经济就会出现“省会独大”的经济现象,比如:湖北的武汉、湖南的长沙、四川的成都、安徽的合肥、陕西的西安、山西的太原、新疆的乌鲁木齐、云南的昆明等等。这叫“政商不分”,“政治”和“商业”纠结在一起,这些地方的经济往往是依靠“行政”手段堆砌起来的。这就是“内地”跟“沿海”的区别,经济结构不一样。“省会一家独大”和“两个城市遥相呼应”相比,很明显后者更具协调性、分工性,当然这也是改革开放的政策倾斜导致的。而我更想说的是:对于制定政策的领导而言,为什么那么多内地的省级领导依然看不到这个问题呢?比如安徽,这么多年来一直坚持举全省之力建设一个“合肥”。凡是去过合肥的人都知道,论及外表它算是富丽堂皇了。但是一个省会的富丽堂皇跟该省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是没有任何关系!更何况,合肥本地人均收入其实很低,也不能跟其外表成正比。安徽如此,四川、湖北、湖南、陕西、山西都是如此!OK,现在大家知道为什么有些省会生产很富丽堂皇,而该省的百姓却很穷了吧。所以大家看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不要看新闻、不要看数字、不要看高楼。我感叹的是:如果没有开明的思想,没有足够的大局观,这些地方会一直落后下去!最后,我们再来看看整个中国。如果把中国看成一个整体,那么其政治中心就是北京,经济中心就是上海,你看这分工多么明确,所以改革开放才30年就取得了有目共睹的经济成就。真正的一线城市首先,北京和上海到底谁才是中国第一大城市?这个大家不用再争论了,是北京。那么,北京因何成为中国第一大城市的呢?这里就必须有深层次的分析。我们知道,中国城市发展基本上都是改革开放之后才开始的。而中国上一个阶段的改革开放,其发展方式其实就是“权力经济”。北京——权力中心中国上一个阶段的改革开放,其实不是完全的开放,只是开放了一部分权力,依然有很多权力是没有外放的。因很多地方政府、企业办事都得跑到北京来审批,之前的“驻京办”就这样产生的。全国的钱都往北京送,全国的有钱人都想往里挤,北京房价能不高吗?同时,北京垄断了全国最得力的资源,包括全国最高端的教育、医院、文化等等资源,导致很多人的理想只有在北京才能实现,“北漂”就这样产生的。这种绝对的优势导致在北京的很多人心态都是“扭曲”的,随便见一个人,都说自己认识这个认识那个,这也能干那也能干。腰里不怀揣着几个亿的项目,都不好意思出来见人。当然,北京享受了全国最优质的资源,也呼吸着全国最脏的空气。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中国接下来就将解决权力的问题。李克强总理要就申明了:要把“权力”关在“制度”的笼子里。再加上反腐的强化、审批流程的缩减、政府职能的转变。中国将迎来下一个崭新的时期:今后的企业家将更加注重创新,而不是搞关系,政府更注重服务和搭建平台,而不是掌控和指挥。这就是中国上一阶段的经济体制问题,再加上发展速度之快,导致北京之大实数世界罕见,其各项隐患和大城市病,也将随着中国经济结构的再定位而减缓。上海——中心全国的钱都往北京送,然后这些钱都送到上海运作。这就是政治中心和是经济中心的区别。准确说上海应该是“金融中心”。所有的商业模式发展最后,就是钱如何生钱的问题,这就是金融的本质,它位于食物链的最高端,所以上海人均GDP永远是最高的。只要上海的“金融中心”地位不动摇,永远都是最富裕的城市,这是定位决定的。这些钱运到上海后就需要。因此上海的金融公司多如牛毛,在那里最普遍的工作是“”和“”,她们是怎么开拓客户的呢?最开始是去百度做推广,后来是微信摇一摇,最后是去跟大爷大妈一起跳广场舞。上海人眼里都是钱,所以会更加物质和现实,上海的小资情调和虚荣也是无与伦比的。是一个适合成功之后再来运作和挥霍的地方,它缺乏对成功过程的欣赏,也就是缺乏对勤奋的认可、对年轻人的包容。而这一点形成了上海最严重的诟病:太缺乏创新和创业精神了,为什么我们要提到这一点,因为这一点才决定着一个区域未来。这就是深圳和上海的区别。深圳——科技中心科技最讲究的是什么?就是创新!深圳是中国最年轻的城市。如果你想读懂中国历史就去读北京,如果你想读懂中国近代史就去读上海,如果你想读懂中国现代史就去读深圳!中国电子类、家电类、智能产品往往都分布在这里,深圳的南山,基本上聚集了中国的所有科技巨头,其实要看“中国制造”的水平和前景,就看这座城市的创新能力了。在深圳的大街上,你很少看到老头老太,整个中国正在老龄化,唯有这座城市依然是年轻人的天下,这其实也是深圳的一个优势条件。这就是北京、上海、深圳之所以能成为中国一线城市的原因,它们各有各的定位,北京代表的是权力、上海代表着资本、深圳代表的是科技,三者各司其职,各领风骚。很多人说一线城市节奏快,压力大。但是一线城市的服务性质和消费结构的完善,却是其他地方不具备的。另外,在一线城市打拼更多的是依赖你的能力,然后去碰撞各种机会。而在三四线城市,或者你的老家的那个县城,更多的看你的背景和出身,相信这一点很多人深有感触。肯定有人说了,那广州呢?广州是怎么衰落的?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重要的规律,中国近代史上,无论是开放港口、革命起义、还是改革开放,都是从广州一带开始的。这充分说明了广州的开放性,有著名的十三行、广交会等等,这里就是中国贸易的桥头堡。广州自秦朝开始,一直就是中国广东乃至整个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这种情况持续到了近代。然而到了现在,无论是从GDP总量、增速、创新还是产业格局上,广州的风光越来越暗淡,这究竟是什么原因?究其一生,广州这位武林高手一生遇到了三个对手,分别是上海、深圳、和杭州。在近代,上海是中国是对外开放的后起之秀,抢了广州商埠的风光,在中国近代迅速崛起;在现代,深圳在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和台面,抢了广州的开放政策,并且中国只有一个省份有一线城市,而且这个省份还有两个一线城市,那就是广东。所以广州和深圳必然摆脱不了兄弟相残的命运;而当下,杭州是中国电子商务的发源地,又抢了广州的对外贸易份额,并且线小交易越来越往线上集中,阿里巴巴的交易额已经超过四川省,这给传统贸易带来了巨大冲击。最重要的是,现在的广州正在失去“开放”的灵魂。看一个城市是不是足够的包容,你跟当地人交流就能看出来。你在广州跟本地人交流,听到的往往是粤语。而在深圳跟本地人交流,听到的基本是普通话。谁的包容性更强?可见一斑!大家看明白了吗?定位决定未来!杭州之所以能取代广州,就是因为它定位精准!把电子商务作为支柱产业,意味着重新制定一套交易规则,无论产品是谁生产的,我就把最合适的产品第一时间送到最合适的消费者手里,内销有淘宝、天猫,外贸有跨境电商,杭州的电子商务改写了商业格局。少年强,则中国强。今天引申一下便是:权力强,则北京强;金融强,则上海强;科技强,则深圳强;贸易强,则杭州强。那么呢?在中国权力永远最大、金融位于最顶端、科技改变未来、交易决定经济。所以未来中国城市的前四强排名分别是:北京、上海、深圳、杭州。上面探讨的是中国的一线城市,很多人说一线城市节奏快,压力大。但是一线城市的服务性质和消费结构的完善,却是其他地方所不具备的。另外,在一线城市打拼更多的是依赖你的能力,然后去碰撞各种机会。而在三四线城市,或者你老家的那个县城,更多的是看你的背景和出身,相信这一点很多人都深有感触。城市产业链也是财富产业链继续详解地域经济格局,我们就必须要弄清一个概念:产业链。中国“传统产业链”是怎么样的呢?我们以纺织服装为例做一个说明:新疆的“棉花”先运到山东,在山东做成“纱线”,山东的“纱线”再运到“江浙”做成面料,这些面料再运到广东做成“服装”,然后再贴上各大品牌的标签,我们身上的每一件衣服都是这样做出来的。从“棉花”到“纱线”是初级加工,这是劳动密集型生产,从“纱线”到“面料”是深度加工,需要染色、漂染等各项功能的检测,而从“面料”到“服装”则需要设计师的创意注入,然后才能成为一件衣服。最后就是“品牌”运作,经过品牌方不断的营销和宣传,最终成为各类人群追逐的品牌服装。大家发现没有,在这条传统的产业链中,从低到高依次是:新疆、山东、江浙、广东,这些区域的经济水平依次递增。这就是定位决定的,你所处的环节越高,所需要的技术含量就越大,以脑力劳动为主,获得的收益就越高。你所处的环节越低,所需要的技术含量就越低,以体力劳动为主,往往都是粗放型的生产。从产品角度来说,品牌运作就是产业链的最高环节,比如我们使用的苹果手机,虽然都是富士康生产的,但我们从来不会认为它是“中国制造”的,这就是品牌的神奇之处。这也是中国经济的瓶颈,沦为给别人代加工的地步,处于整个世界产业链的低端环节。从商业角度来说,金融才是产业链的最高环节。无论是服装这样的快消品,还是服务行业,很多品牌都把总部设立在北京,赚到了钱再送到上海运作(上海股交所)。中国区域经济格局就是这样来的:新疆—山东—江浙—广东—北京—上海。究其本质是这样的:材料—加工—成品—品牌—金融。就是这样一个过程,所以有时先天条件更容易决定一个区域的定位,比如几乎所有的“资源强势区域”都处于“经济洼陷区域”。比如内蒙、新疆、山西拥有很多优越的原材料,羊毛、矿产等等自然资源,无论你的养殖、开矿技术做到多么极致,却永远只能处于“资源”这个最低端环节。而江浙和广东往往其实都是土地的贫瘠之处,他们只有从事商业活动的才能维持生活。这就好比一个人天生拥有“坐享其成”的老本,往往“不思进取”。而一个人如果生下来“一无所有”,必然会产生强烈的创造欲望。所以,有时候真的不是我们不够努力,而是你生存的大环境造就了先天的一种 劣势。你的环节定位既跟你的区域有关,也跟你的背景、环境、学识、能力有关。无论你在某个环节做到多么极致,永远还只能停留在这个环节。比如很多人从技术员做到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特级工程师,依旧还是技术工人……其实很多道理都是如此,真正的改变现状是“跳出去”,这需要你能从更高的高度看待一系列问题。除了先天条件之外,后天政策也是一大驱动。比如中国的改革开放,其实就是把一些政策给了沿海城市,深圳、厦门、宁波、青岛、大连这五大计划单列市,就是这样产生的。它们自南向北分布,这种外力性的“政策驱动”在上一个改革开放阶段发挥着巨大作用,极大的影响了中国城市发展格局。中国城市格局的变化但是,这种“政策驱动”在接下来的格局变化中将逐渐失灵。中国的城市之前是驱动,今后必须依靠城市内生驱动力。这也就是使我们说的,中国今后的发展,行政干涉的作用会越来越弱。比如:1978年领导人在珠三角的南疆画了一个圈,后来深圳特区现代化的大都市。1990年4月,领导人在长三角的浦东画了一个圈,后来浦东后成为上海经济的引擎。2003年,我们又在曹妃甸画了一个380平方公里的圈,辅之以2万人口的首钢整体搬迁。但自2003年启动开发建设以来,累计填海造陆超过230平方公里,总投资超过3000亿元,高峰时期号称日均投资4亿元,一度被称为“中国最大的单体工地”、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它不仅承载着唐山城市和产业双重转型的“蓝色之梦”,更被视为重塑京津冀区域发展格局的战略之举。然而大规模的投入建设了十几年之后,这个“圈”却不灵了,曹妃甸陷入鬼城风险,平均每天要偿还的利息高达1000万元。直到现在,像天津和重庆这种依靠政策介入的城市,依然像“老汉拉车”一般。我们整天看到两座城市的新闻,官方给的GDP数字也很高。但是这些都是表面,其实探讨一个区域或者城市的前景,我们只要推敲一点就可以:这个城市的定位究竟是什么?它有没有内在的张力?的确,人生来就是不平等的。这一点可怕到你所在的区域也可以成为制约你发展的条件。但是,这一切都已经成为了过去。只有一种力量可以改变世界,它就是互联网!如果没有互联网,中国(包括世界)依然会按照既定的秩序运转,但是互联网的发展,将这一切规则都打乱了,新的希望又到来了。比如,杭州是中国电子商务的策源地,并且把电子商务作为支柱产业。这是一个很精准的城市定位。电子商务的本质就是重新定制一套买卖规则,无论产品是谁生产的,我就是把最合适的产品第一时间送到最合适的消费者手里,内销有淘宝、天猫,外贸有跨境电商。电子商务改写了商业格局,包括我们上面讲到的产业链。我为什么要说那是一条“传统产业链”,就是因为在互联网时代它都已经成为了过去。如今一个品牌的诞生完全是另一套逻辑。放眼四望,未来的社会财富不再只是产品,而是数据和信息。谁对接了消费者的需求、谁掌握了消费数据、谁就在书写商业规则,中国倒闭了一批又一批传统企业和传统产业,只能是一阵暂痛而已,就像新生儿即将诞生,总会有临产疼痛一样。总之,中国的未来依然充满各种变数,城市格局依然会动荡。但有一点不会变,就是定位决定未来。有很多城市定位很模糊,你提到它往往没有什么深刻的印象,这就好比一个人各方面都很平庸,属于泛泛之辈,你怎么看好的它的前程?还有很多城市摇摆不定,今天说自己领先中部崛起,明天喊着要融入长三角,这就好比当你发现一个人什么都可以干时,其实他什么都干不好。而当你发现一个什么都干不了时,却总有一方面,是什么人都比不了他的地方,只是你还没有发掘到它的潜力!所以,当我们无数次暗暗立志之时,有没有想过自己为什么而生?《透过真正的中国城市格局,看穿中国经济未来 | 财经速递》 精选二[摘要]:看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不要看新闻、不要看数字、不要看高楼。如果没有开明的思想,没有足够的大局观,这些地方会一直落后下去!中国依然处于发展大浪潮当中,城市格局是由经济结构变迁决定的,而且变化日益微妙,如果不能从深层次上分析这个问题,就永远只能停留在“数字”表面。今天我们就剥去一层层外皮,将真相呈现的一览无余!请记住:看格局不能只看数字,不是用“眼”看,而是用“心”看。你只要用“心”,那些浮华信息都会被过滤,真相就会自然呈现。1、省会独大现象现在我们来探讨一下中国城市格局的问题。首先,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事实:在中国,凡是沿海的经济发达省份,都会有一个“经济中心”城市,其经济发展水平要比“省会”城市高。自南向北依此为:广东的深圳VS广州、福建的厦门VS福州、江苏的苏州VS南京、山东的青岛VS济南、辽宁的大连VS沈阳。也就是说,这些省份都有一个“经济中心”和一个“政治中心”,这叫“政商分家”。只有“政治”和“商业”分家了,经济才能真正的发展,这也是中国第一阶段改革开放的成果,沿海省份经济硕果累累。其次,我们也会发现,凡是经济欠发达的内地省份,本省经济就会出现“省会独大”的经济现象,比如:湖北的武汉、湖南的长沙、四川的成都、安徽的合肥、陕西的西安、山西的太原、新疆的乌鲁木齐、云南的昆明等等。这叫“政商不分”,“政治”和“商业”纠结在一起,这些地方的经济往往是依靠“行政”手段堆砌起来的。这就是“内地”跟“沿海”的区别,经济结构不一样。“省会一家独大”和“两个城市遥相呼应”相比,很明显后者更具协调性、分工性,当然这也是改革开放的政策倾斜导致的。而我更想说的是:对于制定政策的领导而言,为什么那么多内地的省级领导依然看不到这个问题呢?比如安徽,这么多年来一直坚持举全省之力建设一个“合肥”。凡是去过合肥的人都知道,论及外表它算是富丽堂皇了。但是一个省会的富丽堂皇跟该省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是没有任何关系!更何况,合肥本地人均收入其实很低,也不能跟其外表成正比。安徽如此,四川、湖北、湖南、陕西、山西都是如此!OK,现在大家知道为什么有些省会生产很富丽堂皇,而该省的百姓却很穷了吧。所以大家看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不要看新闻、不要看数字、不要看高楼。我感叹的是:如果没有开明的思想,没有足够的大局观,这些地方会一直落后下去!最后,我们再来看看整个中国。如果把中国看成一个整体,那么其政治中心就是北京,经济中心就是上海,你看这分工多么明确,所以改革开放才30年就取得了有目共睹的经济成就。2、真正的一线城市首先,北京和上海到底谁才是中国第一大城市?这个大家不用再争论了,是北京。那么,北京因何成为中国第一大城市的呢?这里就必须有深层次的分析。我们知道,中国城市发展基本上都是改革开放之后才开始的。而中国上一个阶段的改革开放,其发展方式其实就是“权力经济”。北京——权力中心中国上一个阶段的改革开放,其实不是完全的开放,只是开放了一部分权力,依然有很多权力是没有外放的。因很多地方政府、企业办事都得跑到北京来审批,之前的“驻京办”就这样产生的。全国的钱都往北京送,全国的有钱人都想往里挤,北京房价能不高吗?同时,北京垄断了全国最得力的资源,包括全国最高端的教育、医院、文化等等资源,导致很多人的理想只有在北京才能实现,“北漂”就这样产生的。这种绝对的优势导致在北京的很多人心态都是“扭曲”的,随便见一个人,都说自己认识这个认识那个,这也能干那也能干。腰里不怀揣着几个亿的项目,都不好意思出来见人。当然,北京享受了全国最优质的资源,也呼吸着全国最脏的空气。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中国接下来就将解决权力的问题。李克强总理要就申明了:要把“权力”关在“制度”的笼子里。再加上反腐的强化、审批流程的缩减、政府职能的转变。中国将迎来下一个崭新的时期:今后的企业家将更加注重创新,而不是搞关系,政府更注重服务和搭建平台,而不是掌控和指挥。这就是中国上一阶段的经济体制问题,再加上发展速度之快,导致北京之大实数世界罕见,其各项隐患和大城市病,也将随着中国经济结构的再定位而减缓。上海——金融中心全国的钱都往北京送,然后这些钱都送到上海运作。这就是政治中心和是经济中心的区别。准确说上海应该是“金融中心”。所有的商业模式发展最后,就是钱如何生钱的问题,这就是金融的本质,它位于食物链的最高端,所以上海人均GDP永远是最高的。只要上海的“金融中心”地位不动摇,永远都是最富裕的城市,这是定位决定的。这些钱运到上海后就需要钱生钱。因此上海的金融公司多如牛毛,在那里最普遍的工作是“顾问”和“理财经理”,她们是怎么开拓客户的呢?最开始是去百度做推广,后来是微信摇一摇,最后是去跟大爷大妈一起跳广场舞。上海人眼里都是钱,所以会更加物质和现实,上海的小资情调和虚荣也是无与伦比的。是一个适合成功之后再来运作和挥霍的地方,它缺乏对成功过程的欣赏,也就是缺乏对勤奋的认可、对年轻人的包容。而这一点形成了上海最严重的诟病:太缺乏创新和创业精神了,为什么我们要提到这一点,因为这一点才决定着一个区域未来。这就是深圳和上海的区别。深圳——科技中心科技最讲究的是什么?就是创新!深圳是中国最年轻的城市。如果你想读懂中国历史就去读北京,如果你想读懂中国近代史就去读上海,如果你想读懂中国现代史就去读深圳!中国电子类、家电类、智能产品往往都分布在这里,深圳的南山,基本上聚集了中国的所有科技巨头,其实要看“中国制造”的水平和前景,就看这座城市的创新能力了。在深圳的大街上,你很少看到老头老太,整个中国正在老龄化,唯有这座城市依然是年轻人的天下,这其实也是深圳的一个优势条件。这就是北京、上海、深圳之所以能成为中国一线城市的原因,它们各有各的定位,北京代表的是权力、上海代表着资本、深圳代表的是科技,三者各司其职,各领风骚。很多人说一线城市节奏快,压力大。但是一线城市的服务性质和消费结构的完善,却是其他地方不具备的。另外,在一线城市打拼更多的是依赖你的能力,然后去碰撞各种机会。而在三四线城市,或者你的老家的那个县城,更多的看你的背景和出身,相信这一点很多人深有感触。肯定有人说了,那广州呢?广州是怎么衰落的?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重要的规律,中国近代史上,无论是开放港口、革命起义、还是改革开放,都是从广州一带开始的。这充分说明了广州的开放性,有著名的十三行、广交会等等,这里就是中国贸易的桥头堡。广州自秦朝开始,一直就是中国广东乃至整个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这种情况持续到了近代。然而到了现在,无论是从GDP总量、增速、创新还是产业格局上,广州的风光越来越暗淡,这究竟是什么原因?究其一生,广州这位武林高手一生遇到了三个对手,分别是上海、深圳、和杭州。在近代,上海是中国是对外开放的后起之秀,抢了广州商埠的风光,在中国近代迅速崛起;在现代,深圳在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和台面,抢了广州的开放政策,并且中国只有一个省份有一线城市,而且这个省份还有两个一线城市,那就是广东。所以广州和深圳必然摆脱不了兄弟相残的命运;而当下,杭州是中国电子商务的发源地,又抢了广州的对外贸易份额,并且线小交易越来越往线上集中,阿里巴巴的交易额已经超过四川省,这给传统贸易带来了巨大冲击。最重要的是,现在的广州正在失去“开放”的灵魂。看一个城市是不是足够的包容,你跟当地人交流就能看出来。你在广州跟本地人交流,听到的往往是粤语。而在深圳跟本地人交流,听到的基本是普通话。谁的包容性更强?可见一斑!大家看明白了吗?定位决定未来!杭州之所以能取代广州,就是因为它定位精准!把电子商务作为支柱产业,意味着重新制定一套交易规则,无论产品是谁生产的,我就把最合适的产品第一时间送到最合适的消费者手里,内销有淘宝、天猫,外贸有跨境电商,杭州的电子商务改写了商业格局。少年强,则中国强。今天引申一下便是:权力强,则北京强;金融强,则上海强;科技强,则深圳强;贸易强,则杭州强。那么排名呢?在中国权力永远最大、金融位于最顶端、科技改变未来、交易决定经济。所以未来中国城市的前四强排名分别是:北京、上海、深圳、杭州。上面探讨的是中国的一线城市,很多人说一线城市节奏快,压力大。但是一线城市的服务性质和消费结构的完善,却是其他地方所不具备的。另外,在一线城市打拼更多的是依赖你的能力,然后去碰撞各种机会。而在三四线城市,或者你老家的那个县城,更多的是看你的背景和出身,相信这一点很多人都深有感触。3、城市产业链也是财富产业链继续详解地域经济格局,我们就必须要弄清一个概念:产业链。中国“传统产业链”是怎么样的呢?我们以纺织服装为例做一个说明:新疆的“棉花”先运到山东,在山东做成“纱线”,山东的“纱线”再运到“江浙”做成面料,这些面料再运到广东做成“服装”,然后再贴上各大品牌的标签,我们身上的每一件衣服都是这样做出来的。从“棉花”到“纱线”是初级加工,这是劳动密集型生产,从“纱线”到“面料”是深度加工,需要染色、漂染等各项功能的检测,而从“面料”到“服装”则需要设计师的创意注入,然后才能成为一件衣服。最后就是“品牌”运作,经过品牌方不断的营销和宣传,最终成为各类人群追逐的品牌服装。大家发现没有,在这条传统的产业链中,从低到高依次是:新疆、山东、江浙、广东,这些区域的经济水平依次递增。这就是定位决定的,你所处的环节越高,所需要的技术含量就越大,以脑力劳动为主,获得的收益就越高。你所处的环节越低,所需要的技术含量就越低,以体力劳动为主,往往都是粗放型的生产。从产品角度来说,品牌运作就是产业链的最高环节,比如我们使用的苹果手机,虽然都是富士康生产的,但我们从来不会认为它是“中国制造”的,这就是品牌的神奇之处。这也是中国经济的瓶颈,沦为给别人代加工的地步,处于整个世界产业链的低端环节。从商业角度来说,金融才是产业链的最高环节。无论是服装这样的快消品,还是服务行业,很多品牌都把总部设立在北京,赚到了钱再送到上海运作(上海股交所)。中国区域经济格局就是这样来的:新疆—山东—江浙—广东—北京—上海。究其本质是这样的:材料—加工—成品—品牌—金融。就是这样一个过程,所以有时先天条件更容易决定一个区域的定位,比如几乎所有的“资源强势区域”都处于“经济洼陷区域”。比如内蒙、新疆、山西拥有很多优越的原材料,羊毛、矿产等等自然资源,无论你的养殖、开矿技术做到多么极致,却永远只能处于“资源”这个最低端环节。而江浙和广东往往其实都是土地的贫瘠之处,他们只有从事商业活动的才能维持生活。这就好比一个人天生拥有“坐享其成”的老本,往往“不思进取”。而一个人如果生下来“一无所有”,必然会产生强烈的创造欲望。所以,有时候真的不是我们不够努力,而是你生存的大环境造就了先天的一种 劣势。你的环节定位既跟你的区域有关,也跟你的背景、环境、学识、能力有关。无论你在某个环节做到多么极致,永远还只能停留在这个环节。比如很多人从技术员做到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特级工程师,依旧还是技术工人……其实很多道理都是如此,真正的改变现状是“跳出去”,这需要你能从更高的高度看待一系列问题。除了先天条件之外,后天政策也是一大驱动。比如中国的改革开放,其实就是把一些政策给了沿海城市,深圳、厦门、宁波、青岛、大连这五大计划单列市,就是这样产生的。它们自南向北分布,这种外力性的“政策驱动”在上一个改革开放阶段发挥着巨大作用,极大的影响了中国城市发展格局。4、中国城市格局的变化但是,这种“政策驱动”在接下来的格局变化中将逐渐失灵。中国的城市之前是投资驱动,今后必须依靠城市内生驱动力。这也就是使我们说的,中国今后的发展,行政干涉的作用会越来越弱。比如:1978年领导人在珠三角的南疆画了一个圈,后来深圳特区现代化的大都市。1990年4月,领导人在长三角的浦东画了一个圈,后来浦东后成为上海经济的引擎。2003年,我们又在曹妃甸画了一个380平方公里的圈,辅之以2万人口的首钢整体搬迁。但自2003年启动开发建设以来,累计填海造陆超过230平方公里,总投资超过3000亿元,高峰时期号称日均投资4亿元,一度被称为“中国最大的单体工地”、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它不仅承载着唐山城市和产业双重转型的“蓝色之梦”,更被视为重塑京津冀区域发展格局的战略之举。然而大规模的投入建设了十几年之后,这个“圈”却不灵了,曹妃甸陷入鬼城风险,平均每天要偿还的利息高达1000万元。直到现在,像天津和重庆这种依靠政策介入的城市,依然像“老汉拉车”一般。我们整天看到两座城市的新闻,官方给的GDP数字也很高。但是这些都是表面,其实探讨一个区域或者城市的前景,我们只要推敲一点就可以:这个城市的定位究竟是什么?它有没有内在的张力?的确,人生来就是不平等的。这一点可怕到你所在的区域也可以成为制约你发展的条件。但是,这一切都已经成为了过去。只有一种力量可以改变世界,它就是互联网!如果没有互联网,中国(包括世界)依然会按照既定的秩序运转,但是互联网的发展,将这一切规则都打乱了,新的希望又到来了。比如,杭州是中国电子商务的策源地,并且把电子商务作为支柱产业。这是一个很精准的城市定位。电子商务的本质就是重新定制一套买卖规则,无论产品是谁生产的,我就是把最合适的产品第一时间送到最合适的消费者手里,内销有淘宝、天猫,外贸有跨境电商。电子商务改写了商业格局,包括我们上面讲到的产业链。我为什么要说那是一条“传统产业链”,就是因为在互联网时代它都已经成为了过去。如今一个品牌的诞生完全是另一套逻辑。放眼四望,未来的社会财富不再只是产品,而是数据和信息。谁对接了消费者的需求、谁掌握了消费数据、谁就在书写商业规则,中国倒闭了一批又一批传统企业和传统产业,只能是一阵暂痛而已,就像新生儿即将诞生,总会有临产疼痛一样。总之,中国的未来依然充满各种变数,城市格局依然会动荡。但有一点不会变,就是定位决定未来。有很多城市定位很模糊,你提到它往往没有什么深刻的印象,这就好比一个人各方面都很平庸,属于泛泛之辈,你怎么看好的它的前程?还有很多城市摇摆不定,今天说自己领先中部崛起,明天喊着要融入长三角,这就好比当你发现一个人什么都可以干时,其实他什么都干不好。而当你发现一个什么都干不了时,却总有一方面,是什么人都比不了他的地方,只是你还没有发掘到它的潜力!所以,当我们无数次暗暗立志之时,有没有想过自己为什么而生?作者:水木然来源:水木然(ID:smr669)《透过真正的中国城市格局,看穿中国经济未来 | 财经速递》 精选三[摘要]:看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不要看新闻、不要看数字、不要看高楼。如果没有开明的思想,没有足够的大局观,这些地方会一直落后下去!中国依然处于发展大浪潮当中,城市格局是由经济结构变迁决定的,而且变化日益微妙,如果不能从深层次上分析这个问题,就永远只能停留在“数字”表面。今天我们就剥去一层层外皮,将真相呈现的一览无余!请记住:看格局不能只看数字,不是用“眼”看,而是用“心”看。你只要用“心”,那些浮华信息都会被过滤,真相就会自然呈现。1、省会独大现象现在我们来探讨一下中国城市格局的问题。首先,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事实:在中国,凡是沿海的经济发达省份,都会有一个“经济中心”城市,其经济发展水平要比“省会”城市高。自南向北依此为:广东的深圳VS广州、福建的厦门VS福州、江苏的苏州VS南京、山东的青岛VS济南、辽宁的大连VS沈阳。也就是说,这些省份都有一个“经济中心”和一个“政治中心”,这叫“政商分家”。只有“政治”和“商业”分家了,经济才能真正的发展,这也是中国第一阶段改革开放的成果,沿海省份经济硕果累累。其次,我们也会发现,凡是经济欠发达的内地省份,本省经济就会出现“省会独大”的经济现象,比如:湖北的武汉、湖南的长沙、四川的成都、安徽的合肥、陕西的西安、山西的太原、新疆的乌鲁木齐、云南的昆明等等。这叫“政商不分”,“政治”和“商业”纠结在一起,这些地方的经济往往是依靠“行政”手段堆砌起来的。这就是“内地”跟“沿海”的区别,经济结构不一样。“省会一家独大”和“两个城市遥相呼应”相比,很明显后者更具协调性、分工性,当然这也是改革开放的政策倾斜导致的。而我更想说的是:对于制定政策的领导而言,为什么那么多内地的省级领导依然看不到这个问题呢?比如安徽,这么多年来一直坚持举全省之力建设一个“合肥”。凡是去过合肥的人都知道,论及外表它算是富丽堂皇了。但是一个省会的富丽堂皇跟该省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是没有任何关系!更何况,合肥本地人均收入其实很低,也不能跟其外表成正比。安徽如此,四川、湖北、湖南、陕西、山西都是如此!OK,现在大家知道为什么有些省会生产很富丽堂皇,而该省的百姓却很穷了吧。所以大家看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不要看新闻、不要看数字、不要看高楼。我感叹的是:如果没有开明的思想,没有足够的大局观,这些地方会一直落后下去!最后,我们再来看看整个中国。如果把中国看成一个整体,那么其政治中心就是北京,经济中心就是上海,你看这分工多么明确,所以改革开放才30年就取得了有目共睹的经济成就。2、真正的一线城市首先,北京和上海到底谁才是中国第一大城市?这个大家不用再争论了,是北京。那么,北京因何成为中国第一大城市的呢?这里就必须有深层次的分析。我们知道,中国城市发展基本上都是改革开放之后才开始的。而中国上一个阶段的改革开放,其发展方式其实就是“权力经济”。北京——权力中心中国上一个阶段的改革开放,其实不是完全的开放,只是开放了一部分权力,依然有很多权力是没有外放的。因很多地方政府、企业办事都得跑到北京来审批,之前的“驻京办”就这样产生的。全国的钱都往北京送,全国的有钱人都想往里挤,北京房价能不高吗?同时,北京垄断了全国最得力的资源,包括全国最高端的教育、医院、文化等等资源,导致很多人的理想只有在北京才能实现,“北漂”就这样产生的。这种绝对的优势导致在北京的很多人心态都是“扭曲”的,随便见一个人,都说自己认识这个认识那个,这也能干那也能干。腰里不怀揣着几个亿的项目,都不好意思出来见人。当然,北京享受了全国最优质的资源,也呼吸着全国最脏的空气。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中国接下来就将解决权力的问题。李克强总理要就申明了:要把“权力”关在“制度”的笼子里。再加上反腐的强化、审批流程的缩减、政府职能的转变。中国将迎来下一个崭新的时期:今后的企业家将更加注重创新,而不是搞关系,政府更注重服务和搭建平台,而不是掌控和指挥。这就是中国上一阶段的经济体制问题,再加上发展速度之快,导致北京之大实数世界罕见,其各项隐患和大城市病,也将随着中国经济结构的再定位而减缓。上海——金融中心全国的钱都往北京送,然后这些钱都送到上海运作。这就是政治中心和是经济中心的区别。准确说上海应该是“金融中心”。所有的商业模式发展最后,就是钱如何生钱的问题,这就是金融的本质,它位于食物链的最高端,所以上海人均GDP永远是最高的。只要上海的“金融中心”地位不动摇,永远都是最富裕的城市,这是定位决定的。这些钱运到上海后就需要钱生钱。因此上海的金融公司多如牛毛,在那里最普遍的工作是“理财顾问”和“理财经理”,她们是怎么开拓客户的呢?最开始是去百度做推广,后来是微信摇一摇,最后是去跟大爷大妈一起跳广场舞。上海人眼里都是钱,所以会更加物质和现实,上海的小资情调和虚荣也是无与伦比的。是一个适合成功之后再来运作和挥霍的地方,它缺乏对成功过程的欣赏,也就是缺乏对勤奋的认可、对年轻人的包容。而这一点形成了上海最严重的诟病:太缺乏创新和创业精神了,为什么我们要提到这一点,因为这一点才决定着一个区域未来。这就是深圳和上海的区别。深圳——科技中心科技最讲究的是什么?就是创新!深圳是中国最年轻的城市。如果你想读懂中国历史就去读北京,如果你想读懂中国近代史就去读上海,如果你想读懂中国现代史就去读深圳!中国电子类、家电类、智能产品往往都分布在这里,深圳的南山,基本上聚集了中国的所有科技巨头,其实要看“中国制造”的水平和前景,就看这座城市的创新能力了。在深圳的大街上,你很少看到老头老太,整个中国正在老龄化,唯有这座城市依然是年轻人的天下,这其实也是深圳的一个优势条件。这就是北京、上海、深圳之所以能成为中国一线城市的原因,它们各有各的定位,北京代表的是权力、上海代表着资本、深圳代表的是科技,三者各司其职,各领风骚。很多人说一线城市节奏快,压力大。但是一线城市的服务性质和消费结构的完善,却是其他地方不具备的。另外,在一线城市打拼更多的是依赖你的能力,然后去碰撞各种机会。而在三四线城市,或者你的老家的那个县城,更多的看你的背景和出身,相信这一点很多人深有感触。肯定有人说了,那广州呢?广州是怎么衰落的?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重要的规律,中国近代史上,无论是开放港口、革命起义、还是改革开放,都是从广州一带开始的。这充分说明了广州的开放性,有著名的十三行、广交会等等,这里就是中国贸易的桥头堡。广州自秦朝开始,一直就是中国广东乃至整个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这种情况持续到了近代。然而到了现在,无论是从GDP总量、增速、创新还是产业格局上,广州的风光越来越暗淡,这究竟是什么原因?究其一生,广州这位武林高手一生遇到了三个对手,分别是上海、深圳、和杭州。在近代,上海是中国是对外开放的后起之秀,抢了广州商埠的风光,在中国近代迅速崛起;在现代,深圳在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和台面,抢了广州的开放政策,并且中国只有一个省份有一线城市,而且这个省份还有两个一线城市,那就是广东。所以广州和深圳必然摆脱不了兄弟相残的命运;而当下,杭州是中国电子商务的发源地,又抢了广州的对外贸易份额,并且线小交易越来越往线上集中,阿里巴巴的交易额已经超过四川省,这给传统贸易带来了巨大冲击。最重要的是,现在的广州正在失去“开放”的灵魂。看一个城市是不是足够的包容,你跟当地人交流就能看出来。你在广州跟本地人交流,听到的往往是粤语。而在深圳跟本地人交流,听到的基本是普通话。谁的包容性更强?可见一斑!大家看明白了吗?定位决定未来!杭州之所以能取代广州,就是因为它定位精准!把电子商务作为支柱产业,意味着重新制定一套交易规则,无论产品是谁生产的,我就把最合适的产品第一时间送到最合适的消费者手里,内销有淘宝、天猫,外贸有跨境电商,杭州的电子商务改写了商业格局。少年强,则中国强。今天引申一下便是:权力强,则北京强;金融强,则上海强;科技强,则深圳强;贸易强,则杭州强。那么排名呢?在中国权力永远最大、金融位于最顶端、科技改变未来、交易决定经济。所以未来中国城市的前四强排名分别是:北京、上海、深圳、杭州。上面探讨的是中国的一线城市,很多人说一线城市节奏快,压力大。但是一线城市的服务性质和消费结构的完善,却是其他地方所不具备的。另外,在一线城市打拼更多的是依赖你的能力,然后去碰撞各种机会。而在三四线城市,或者你老家的那个县城,更多的是看你的背景和出身,相信这一点很多人都深有感触。3、城市产业链也是财富产业链继续详解地域经济格局,我们就必须要弄清一个概念:产业链。中国“传统产业链”是怎么样的呢?我们以纺织服装为例做一个说明:新疆的“棉花”先运到山东,在山东做成“纱线”,山东的“纱线”再运到“江浙”做成面料,这些面料再运到广东做成“服装”,然后再贴上各大品牌的标签,我们身上的每一件衣服都是这样做出来的。从“棉花”到“纱线”是初级加工,这是劳动密集型生产,从“纱线”到“面料”是深度加工,需要染色、漂染等各项功能的检测,而从“面料”到“服装”则需要设计师的创意注入,然后才能成为一件衣服。最后就是“品牌”运作,经过品牌方不断的营销和宣传,最终成为各类人群追逐的品牌服装。大家发现没有,在这条传统的产业链中,从低到高依次是:新疆、山东、江浙、广东,这些区域的经济水平依次递增。这就是定位决定的,你所处的环节越高,所需要的技术含量就越大,以脑力劳动为主,获得的收益就越高。你所处的环节越低,所需要的技术含量就越低,以体力劳动为主,往往都是粗放型的生产。从产品角度来说,品牌运作就是产业链的最高环节,比如我们使用的苹果手机,虽然都是富士康生产的,但我们从来不会认为它是“中国制造”的,这就是品牌的神奇之处。这也是中国经济的瓶颈,沦为给别人代加工的地步,处于整个世界产业链的低端环节。从商业角度来说,金融才是产业链的最高环节。无论是服装这样的快消品,还是服务行业,很多品牌都把总部设立在北京,赚到了钱再送到上海运作(上海股交所)。中国区域经济格局就是这样来的:新疆—山东—江浙—广东—北京—上海。究其本质是这样的:材料—加工—成品—品牌—金融。就是这样一个过程,所以有时先天条件更容易决定一个区域的定位,比如几乎所有的“资源强势区域”都处于“经济洼陷区域”。比如内蒙、新疆、山西拥有很多优越的原材料,羊毛、矿产等等自然资源,无论你的养殖、开矿技术做到多么极致,却永远只能处于“资源”这个最低端环节。而江浙和广东往往其实都是土地的贫瘠之处,他们只有从事商业活动的才能维持生活。这就好比一个人天生拥有“坐享其成”的老本,往往“不思进取”。而一个人如果生下来“一无所有”,必然会产生强烈的创造欲望。所以,有时候真的不是我们不够努力,而是你生存的大环境造就了先天的一种 劣势。你的环节定位既跟你的区域有关,也跟你的背景、环境、学识、能力有关。无论你在某个环节做到多么极致,永远还只能停留在这个环节。比如很多人从技术员做到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特级工程师,依旧还是技术工人……其实很多道理都是如此,真正的改变现状是“跳出去”,这需要你能从更高的高度看待一系列问题。除了先天条件之外,后天政策也是一大驱动。比如中国的改革开放,其实就是把一些政策给了沿海城市,深圳、厦门、宁波、青岛、大连这五大计划单列市,就是这样产生的。它们自南向北分布,这种外力性的“政策驱动”在上一个改革开放阶段发挥着巨大作用,极大的影响了中国城市发展格局。4、中国城市格局的变化但是,这种“政策驱动”在接下来的格局变化中将逐渐失灵。中国的城市之前是投资驱动,今后必须依靠城市内生驱动力。这也就是使我们说的,中国今后的发展,行政干涉的作用会越来越弱。比如:1978年领导人在珠三角的南疆画了一个圈,后来深圳特区现代化的大都市。1990年4月,领导人在长三角的浦东画了一个圈,后来浦东后成为上海经济的引擎。2003年,我们又在曹妃甸画了一个380平方公里的圈,辅之以2万人口的首钢整体搬迁。但自2003年启动开发建设以来,累计填海造陆超过230平方公里,总投资超过3000亿元,高峰时期号称日均投资4亿元,一度被称为“中国最大的单体工地”、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它不仅承载着唐山城市和产业双重转型的“蓝色之梦”,更被视为重塑京津冀区域发展格局的战略之举。然而大规模的投入建设了十几年之后,这个“圈”却不灵了,曹妃甸陷入鬼城风险,平均每天要偿还的利息高达1000万元。直到现在,像天津和重庆这种依靠政策介入的城市,依然像“老汉拉车”一般。我们整天看到两座城市的新闻,官方给的GDP数字也很高。但是这些都是表面,其实探讨一个区域或者城市的前景,我们只要推敲一点就可以:这个城市的定位究竟是什么?它有没有内在的张力?的确,人生来就是不平等的。这一点可怕到你所在的区域也可以成为制约你发展的条件。但是,这一切都已经成为了过去。只有一种力量可以改变世界,它就是互联网!如果没有互联网,中国(包括世界)依然会按照既定的秩序运转,但是互联网的发展,将这一切规则都打乱了,新的希望又到来了。比如,杭州是中国电子商务的策源地,并且把电子商务作为支柱产业。这是一个很精准的城市定位。电子商务的本质就是重新定制一套买卖规则,无论产品是谁生产的,我就是把最合适的产品第一时间送到最合适的消费者手里,内销有淘宝、天猫,外贸有跨境电商。电子商务改写了商业格局,包括我们上面讲到的产业链。我为什么要说那是一条“传统产业链”,就是因为在互联网时代它都已经成为了过去。如今一个品牌的诞生完全是另一套逻辑。放眼四望,未来的社会财富不再只是产品,而是数据和信息。谁对接了消费者的需求、谁掌握了消费数据、谁就在书写商业规则,中国倒闭了一批又一批传统企业和传统产业,只能是一阵暂痛而已,就像新生儿即将诞生,总会有临产疼痛一样。总之,中国的未来依然充满各种变数,城市格局依然会动荡。但有一点不会变,就是定位决定未来。有很多城市定位很模糊,你提到它往往没有什么深刻的印象,这就好比一个人各方面都很平庸,属于泛泛之辈,你怎么看好的它的前程?还有很多城市摇摆不定,今天说自己领先中部崛起,明天喊着要融入长三角,这就好比当你发现一个人什么都可以干时,其实他什么都干不好。而当你发现一个什么都干不了时,却总有一方面,是什么人都比不了他的地方,只是你还没有发掘到它的潜力!所以,当我们无数次暗暗立志之时,有没有想过自己为什么而生?作者:水木然来源:水木然(ID:smr669)《透过真正的中国城市格局,看穿中国经济未来 | 财经速递》 精选四中国依然处于发展大浪潮当中,城市格局是由经济结构变迁决定的,而且变化日益微妙,如果不能从深层次上分析这个问题,就永远只能停留在“数字”表面。今天我们就剥去一层层外皮,将真相呈现的一览无余!看格局不能只看数字,不是用“眼”看,而是用“心”看。你只要用“心”,那些浮华信息都会被过滤,真相就会自然呈现。省会独大现象现在我们来探讨一下中国城市格局的问题。首先,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事实:在中国,凡是沿海的经济发达省份,都会有一个“经济中心”城市,其经济发展水平要比“省会”城市高。自南向北依此为:广东的深圳VS广州、福建的厦门VS福州、江苏的苏州VS南京、山东的青岛VS济南、辽宁的大连VS沈阳。也就是说,这些省份都有一个“经济中心”和一个“政治中心”,这叫“政商分家”。只有“政治”和“商业”分家了,经济才能真正的发展,这也是中国第一阶段改革开放的成果,沿海省份经济硕果累累。其次,我们也会发现,凡是经济欠发达的内地省份,本省经济就会出现“省会独大”的经济现象,比如:湖北的武汉、湖南的长沙、四川的成都、安徽的合肥、陕西的西安、山西的太原、新疆的乌鲁木齐、云南的昆明等等。这叫“政商不分”,“政治”和“商业”纠结在一起,这些地方的经济往往是依靠“行政”手段堆砌起来的。这就是“内地”跟“沿海”的区别,经济结构不一样。“省会一家独大”和“两个城市遥相呼应”相比,很明显后者更具协调性、分工性,当然这也是改革开放的政策倾斜导致的。而我更想说的是:对于制定政策的领导而言,为什么那么多内地的省级领导依然看不到这个问题呢?比如安徽,这么多年来一直坚持举全省之力建设一个“合肥”。凡是去过合肥的人都知道,论及外表它算是富丽堂皇了。但是一个省会的富丽堂皇跟该省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是没有任何关系!更何况,合肥本地人均收入其实很低,也不能跟其外表成正比。安徽如此,四川、湖北、湖南、陕西、山西都是如此!OK,现在大家知道为什么有些省会生产很富丽堂皇,而该省的百姓却很穷了吧。所以大家看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不要看新闻、不要看数字、不要看高楼。我感叹的是:如果没有开明的思想,没有足够的大局观,这些地方会一直落后下去!最后,我们再来看看整个中国。如果把中国看成一个整体,那么其政治中心就是北京,经济中心就是上海,你看这分工多么明确,所以改革开放才30年就取得了有目共睹的经济成就。真正的一线城市首先,北京和上海到底谁才是中国第一大城市?这个大家不用再争论了,是北京。那么,北京因何成为中国第一大城市的呢?这里就必须有深层次的分析。我们知道,中国城市发展基本上都是改革开放之后才开始的。而中国上一个阶段的改革开放,其发展方式其实就是“权力经济”。北京——权力中心中国上一个阶段的改革开放,其实不是完全的开放,只是开放了一部分权力,依然有很多权力是没有外放的。因很多地方政府、企业办事都得跑到北京来审批,之前的“驻京办”就这样产生的。全国的钱都往北京送,全国的有钱人都想往里挤,北京房价能不高吗?同时,北京垄断了全国最得力的资源,包括全国最高端的教育、医院、文化等等资源,导致很多人的理想只有在北京才能实现,“北漂”就这样产生的。这种绝对的优势导致在北京的很多人心态都是“扭曲”的,随便见一个人,都说自己认识这个认识那个,这也能干那也能干。腰里不怀揣着几个亿的项目,都不好意思出来见人。当然,北京享受了全国最优质的资源,也呼吸着全国最脏的空气。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中国接下来就将解决权力的问题。李克强总理要就申明了:要把“权力”关在“制度”的笼子里。再加上反腐的强化、审批流程的缩减、政府职能的转变。中国将迎来下一个崭新的时期:今后的企业家将更加注重创新,而不是搞关系,政府更注重服务和搭建平台,而不是掌控和指挥。这就是中国上一阶段的经济体制问题,再加上发展速度之快,导致北京之大实数世界罕见,其各项隐患和大城市病,也将随着中国经济结构的再定位而减缓。上海——金融中心全国的钱都往北京送,然后这些钱都送到上海运作。这就是政治中心和是经济中心的区别。准确说上海应该是“金融中心”。所有的商业模式发展最后,就是钱如何生钱的问题,这就是金融的本质,它位于食物链的最高端,所以上海人均GDP永远是最高的。只要上海的“金融中心”地位不动摇,永远都是最富裕的城市,这是定位决定的。这些钱运到上海后就需要钱生钱。因此上海的金融公司多如牛毛,在那里最普遍的工作是“理财顾问”和“理财经理”,她们是怎么开拓客户的呢?最开始是去百度做推广,后来是微信摇一摇,最后是去跟大爷大妈一起跳广场舞。上海人眼里都是钱,所以会更加物质和现实,上海的小资情调和虚荣也是无与伦比的。是一个适合成功之后再来运作和挥霍的地方,它缺乏对成功过程的欣赏,也就是缺乏对勤奋的认可、对年轻人的包容。而这一点形成了上海最严重的诟病:太缺乏创新和创业精神了,为什么我们要提到这一点,因为这一点才决定着一个区域未来。这就是深圳和上海的区别。深圳——科技中心科技最讲究的是什么?就是创新!深圳是中国最年轻的城市。如果你想读懂中国历史就去读北京,如果你想读懂中国近代史就去读上海,如果你想读懂中国现代史就去读深圳!中国电子类、家电类、智能产品往往都分布在这里,深圳的南山,基本上聚集了中国的所有科技巨头,其实要看“中国制造”的水平和前景,就看这座城市的创新能力了。在深圳的大街上,你很少看到老头老太,整个中国正在老龄化,唯有这座城市依然是年轻人的天下,这其实也是深圳的一个优势条件。这就是北京、上海、深圳之所以能成为中国一线城市的原因,它们各有各的定位,北京代表的是权力、上海代表着资本、深圳代表的是科技,三者各司其职,各领风骚。很多人说一线城市节奏快,压力大。但是一线城市的服务性质和消费结构的完善,却是其他地方不具备的。另外,在一线城市打拼更多的是依赖你的能力,然后去碰撞各种机会。而在三四线城市,或者你的老家的那个县城,更多的看你的背景和出身,相信这一点很多人深有感触。肯定有人说了,那广州呢?广州是怎么衰落的?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重要的规律,中国近代史上,无论是开放港口、革命起义、还是改革开放,都是从广州一带开始的。这充分说明了广州的开放性,有著名的十三行、广交会等等,这里就是中国贸易的桥头堡。广州自秦朝开始,一直就是中国广东乃至整个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这种情况持续到了近代。然而到了现在,无论是从GDP总量、增速、创新还是产业格局上,广州的风光越来越暗淡,这究竟是什么原因?究其一生,广州这位武林高手一生遇到了三个对手,分别是上海、深圳、和杭州。在近代,上海是中国是对外开放的后起之秀,抢了广州商埠的风光,在中国近代迅速崛起;在现代,深圳在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和台面,抢了广州的开放政策,并且中国只有一个省份有一线城市,而且这个省份还有两个一线城市,那就是广东。所以广州和深圳必然摆脱不了兄弟相残的命运;而当下,杭州是中国电子商务的发源地,又抢了广州的对外贸易份额,并且线小交易越来越往线上集中,阿里巴巴的交易额已经超过四川省,这给传统贸易带来了巨大冲击。最重要的是,现在的广州正在失去“开放”的灵魂。看一个城市是不是足够的包容,你跟当地人交流就能看出来。你在广州跟本地人交流,听到的往往是粤语。而在深圳跟本地人交流,听到的基本是普通话。谁的包容性更强?可见一斑!大家看明白了吗?定位决定未来!杭州之所以能取代广州,就是因为它定位精准!把电子商务作为支柱产业,意味着重新制定一套交易规则,无论产品是谁生产的,我就把最合适的产品第一时间送到最合适的消费者手里,内销有淘宝、天猫,外贸有跨境电商,杭州的电子商务改写了商业格局。少年强,则中国强。今天引申一下便是:权力强,则北京强;金融强,则上海强;科技强,则深圳强;贸易强,则杭州强。那么排名呢?在中国权力永远最大、金融位于最顶端、科技改变未来、交易决定经济。所以未来中国城市的前四强排名分别是:北京、上海、深圳、杭州。上面探讨的是中国的一线城市,很多人说一线城市节奏快,压力大。但是一线城市的服务性质和消费结构的完善,却是其他地方所不具备的。另外,在一线城市打拼更多的是依赖你的能力,然后去碰撞各种机会。而在三四线城市,或者你老家的那个县城,更多的是看你的背景和出身,相信这一点很多人都深有感触。城市产业链也是财富产业链继续详解地域经济格局,我们就必须要弄清一个概念:产业链。中国“传统产业链”是怎么样的呢?我们以纺织服装为例做一个说明:新疆的“棉花”先运到山东,在山东做成“纱线”,山东的“纱线”再运到“江浙”做成面料,这些面料再运到广东做成“服装”,然后再贴上各大品牌的标签,我们身上的每一件衣服都是这样做出来的。从“棉花”到“纱线”是初级加工,这是劳动密集型生产,从“纱线”到“面料”是深度加工,需要染色、漂染等各项功能的检测,而从“面料”到“服装”则需要设计师的创意注入,然后才能成为一件衣服。最后就是“品牌”运作,经过品牌方不断的营销和宣传,最终成为各类人群追逐的品牌服装。大家发现没有,在这条传统的产业链中,从低到高依次是:新疆、山东、江浙、广东,这些区域的经济水平依次递增。这就是定位决定的,你所处的环节越高,所需要的技术含量就越大,以脑力劳动为主,获得的收益就越高。你所处的环节越低,所需要的技术含量就越低,以体力劳动为主,往往都是粗放型的生产。从产品角度来说,品牌运作就是产业链的最高环节,比如我们使用的苹果手机,虽然都是富士康生产的,但我们从来不会认为它是“中国制造”的,这就是品牌的神奇之处。这也是中国经济的瓶颈,沦为给别人代加工的地步,处于整个世界产业链的低端环节。从商业角度来说,金融才是产业链的最高环节。无论是服装这样的快消品,还是服务行业,很多品牌都把总部设立在北京,赚到了钱再送到上海运作(上海股交所)。中国区域经济格局就是这样来的:新疆—山东—江浙—广东—北京—上海。究其本质是这样的:材料—加工—成品—品牌—金融。就是这样一个过程,所以有时先天条件更容易决定一个区域的定位,比如几乎所有的“资源强势区域”都处于“经济洼陷区域”。比如内蒙、新疆、山西拥有很多优越的原材料,羊毛、矿产等等自然资源,无论你的养殖、开矿技术做到多么极致,却永远只能处于“资源”这个最低端环节。而江浙和广东往往其实都是土地的贫瘠之处,他们只有从事商业活动的才能维持生活。这就好比一个人天生拥有“坐享其成”的老本,往往“不思进取”。而一个人如果生下来“一无所有”,必然会产生强烈的创造欲望。所以,有时候真的不是我们不够努力,而是你生存的大环境造就了先天的一种 劣势。你的环节定位既跟你的区域有关,也跟你的背景、环境、学识、能力有关。无论你在某个环节做到多么极致,永远还只能停留在这个环节。比如很多人从技术员做到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特级工程师,依旧还是技术工人……其实很多道理都是如此,真正的改变现状是“跳出去”,这需要你能从更高的高度看待一系列问题。除了先天条件之外,后天政策也是一大驱动。比如中国的改革开放,其实就是把一些政策给了沿海城市,深圳、厦门、宁波、青岛、大连这五大计划单列市,就是这样产生的。它们自南向北分布,这种外力性的“政策驱动”在上一个改革开放阶段发挥着巨大作用,极大的影响了中国城市发展格局。中国城市格局的变化但是,这种“政策驱动”在接下来的格局变化中将逐渐失灵。中国的城市之前是投资驱动,今后必须依靠城市内生驱动力。这也就是使我们说的,中国今后的发展,行政干涉的作用会越来越弱。比如:1978年领导人在珠三角的南疆画了一个圈,后来深圳特区现代化的大都市。1990年4月,领导人在长三角的浦东画了一个圈,后来浦东后成为上海经济的引擎。2003年,我们又在曹妃甸画了一个380平方公里的圈,辅之以2万人口的首钢整体搬迁。但自2003年启动开发建设以来,累计填海造陆超过230平方公里,总投资超过3000亿元,高峰时期号称日均投资4亿元,一度被称为“中国最大的单体工地”、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它不仅承载着唐山城市和产业双重转型的“蓝色之梦”,更被视为重塑京津冀区域发展格局的战略之举。然而大规模的投入建设了十几年之后,这个“圈”却不灵了,曹妃甸陷入鬼城风险,平均每天要偿还的利息高达1000万元。直到现在,像天津和重庆这种依靠政策介入的城市,依然像“老汉拉车”一般。我们整天看到两座城市的新闻,官方给的GDP数字也很高。但是这些都是表面,其实探讨一个区域或者城市的前景,我们只要推敲一点就可以:这个城市的定位究竟是什么?它有没有内在的张力?的确,人生来就是不平等的。这一点可怕到你所在的区域也可以成为制约你发展的条件。但是,这一切都已经成为了过去。只有一种力量可以改变世界,它就是互联网!如果没有互联网,中国(包括世界)依然会按照既定的秩序运转,但是互联网的发展,将这一切规则都打乱了,新的希望又到来了。比如,杭州是中国电子商务的策源地,并且把电子商务作为支柱产业。这是一个很精准的城市定位。电子商务的本质就是重新定制一套买卖规则,无论产品是谁生产的,我就是把最合适的产品第一时间送到最合适的消费者手里,内销有淘宝、天猫,外贸有跨境电商。电子商务改写了商业格局,包括我们上面讲到的产业链。我为什么要说那是一条“传统产业链”,就是因为在互联网时代它都已经成为了过去。如今一个品牌的诞生完全是另一套逻辑。放眼四望,未来的社会财富不再只是产品,而是数据和信息。谁对接了消费者的需求、谁掌握了消费数据、谁就在书写商业规则,中国倒闭了一批又一批传统企业和传统产业,只能是一阵暂痛而已,就像新生儿即将诞生,总会有临产疼痛一样。总之,中国的未来依然充满各种变数,城市格局依然会动荡。但有一点不会变,就是定位决定未来。有很多城市定位很模糊,你提到它往往没有什么深刻的印象,这就好比一个人各方面都很平庸,属于泛泛之辈,你怎么看好的它的前程?还有很多城市摇摆不定,今天说自己领先中部崛起,明天喊着要融入长三角,这就好比当你发现一个人什么都可以干时,其实他什么都干不好。而当你发现一个什么都干不了时,却总有一方面,是什么人都比不了他的地方,只是你还没有发掘到它的潜力!所以,当我们无数次暗暗立志之时,有没有想过自己为什么而生?《透过真正的中国城市格局,看穿中国经济未来 | 财经速递》 精选五原标题:广州杭州“一线城市”之争,一场意外的概念游戏 | 大会·大趋势之六智谷君语:日前,一张大会邮票在广州与杭州之间引爆了一场“一线城市”的争论。讨论这个问题之前,不妨先想想,你是如何定义“一线城市”,是从质量、城市规模还是房价?在作者看来,广州曾经的光芒为时势造就,杭州是平地而起的全新选择,但这场概念游戏并非要争出高下。中国之大,足以容下广杭两座一线城市。◎作者 | 元淦恭◎来源 | 元淦恭说(yuangg173) 已获授权全代会邮票日前发行,在体现过去五年成就的小型张上,除了北京之外,选取了上海、深圳、杭州这三个元素。(你能看出那个是上海、哪个是深圳、哪个是杭州吗?)若就邮票本身就事论事的说,要反映“砥砺奋进的五年”,杭州当然比广州更有资格和上海深圳比肩,过去五年,上海启动了第一个自贸试验区,深圳是最高领导人首次离京视察之地,杭州举办了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聚集全球主要领导人的G20,而广州在过去五年,的确没有什么可以和G20在同等量级上比较的大事盛事。当然,在邮票背后,人们热议的话题还是,是不是杭州已经取代广州成为“一线城市”?在笔者看来,这个问题,归根结底,并非讨论杭州和广州这两个城市在同一层面上的比较,不同人得出不同的结论,不过是“一线城市”这四个字理解不同罢了。01其实,虽然说大家通常说“北上广深”是四大一线城市,但是从来没有人给过“一线城市”的准确定义,什么样的城市算“一线城市”,什么样的城市不算“一线城市”?为什么一线城市是四个,天津的GDP总量和广州、深圳差不多,过去苏州的GDP一度也和深圳很接近,为什么过去没人说京沪穗深苏,现在没人说京沪穗深津?概而言之,对于区分“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的标准,大体上有三个流派,第一是“规模派”,第二是“质量派”,第三是“房价派”。“规模派”的核心指标很多,最重要的,一是GDP总量,二是城区人口,当然有些“规模派”还会计算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工业总产值、存、乃至航空铁路吞吐量等等,总而言之,“规模派”的核心观点是,一个城市的规模大小,反映了这个城市到底是“几线城市”。第二是“质量派”,“质量派”和“规模派”针锋相对,“质量派”的核心逻辑是,什么是“一线城市”,就是别的省份哪怕是二线城市的居民也愿意“背井离乡”涌入的城市。那么什么样的城市最大限度地吸引中高端的外地人涌入呢?那一定是赚钱机会多、高收入工作机会多的城市,进一步说,就是老板多、上市公司多、金领岗位多的城市。所以“质量派”看的指标,可能重点就是上市公司的数量、质量,乃至是高收入行业(在过去五年尤其是金融、IT)的就业机会的数量。“房价派”当然更简单,逻辑是“一线城市”这个提法,官方也只有在房价统计时用,所以当然房价高就是“一线”,房价低就是“二线”。更进一步地,“房价派”认为,一个城市的房价就是一个城市的估值,本身就是本地和外地居民“用脚投票”的结果,房价综合性地反映了一个城市的规模和质量。现在,几乎没有人去讨论京沪深三个城市是不是“一线城市”,广州站在“老一线城市”的位置上守擂,杭州站在“准一线城市”的位置上攻擂,但在笔者看来,广州和杭州的所谓“一线城市”之争,纯属“张飞打岳飞”。02“质量派”公认京沪深的“一线城市”地位,但是对广州的地位是存疑的。那我们首先要看,上海和深圳到底比广州强在哪里?影响城市发展的因素,一看政策,二看企业,看企业的时候我们再分别看国资、外资、民资。上海和深圳都有证券交易所,这是全国性的资源配置场所,广州没有。上海是直辖市,深圳是第一个经济特区,上海和深圳的政策优势,广州没有。相较上海,广州有一些“老本”,它起跑比较早,在半封闭时代。“广交会”是中国对外通商的半个窗口,广东又是对外开放的桥头堡省份,所以广州起步得比较早,大多数外资最早进中国内地,把总部放在广州而不是上海;另一方面,相较于深圳,它是华南地区固有的政治经济交通文教中心,比如南方电网、南方航空乃至于文教医疗、机场铁路系统等等,都远强于深圳。(广州塔)总的来看,广州是大国企、大外资、散民资。广州国企规模比较大,外企至今仍然比较多,但相对而言除房地产外缺少深圳、杭州那样的大型民营企业。从这个意义上看,广州和上海是比较相似的,广州的本质是阉割了上海金融中心功能且政策优势远逊于上海的一个“低配版上海”。深圳和上海广州完全不同,深圳的央国企资源也不少,整体上并不弱于广州,但这主要源于中央政府的政策支持,中央政府对深圳的政策,除了给钱更重要的当然是给了深圳于广州不可想象的空间。另一方面,因为深圳被香港和广州夹在中间,深圳从来不是外资的桥头堡,外资在深圳从事的主要行业是制造业,雇佣的并非香港、广州、上海这种外企总部所雇佣的中高端人士,所以在深圳的中高端产业就业人口绝大多数在中资企业(尤其是华为等中资民营企业和金融机构),所以深圳是大民资、小外资的结构。从这个视角上,再来看杭州,杭州的定位就非常清楚,杭州是一个没有交易所的华东深圳。大国资也好,大外资也好,全部在上海扎堆了,杭州的外资和国资,和上海广州绝不在一个量级上,然而杭州经济的活力,上海和广州也很难望其项背。(杭州西湖)杭州的A股上市民营公司数量几乎是广州的两倍,在上海、深圳、香港和纽约四个主要的中国企业上市地中,在纽交所上市的阿里巴巴是中国市值最大的企业,在深交所上市的海康威视(其实这家企业还是家国企)是深交所市值最大的企业。深交所现在市值最大的企业都是一家杭州公司,即算这个现象是偶然,也足以说明杭州经济的实力。03广州和杭州,历来就有不同的发展路径。具体到改革开放以后的时空环境,广州的基础条件要比杭州好得多。广州本来就有“广交会”的基础,又得开放风气之先,早在八十年代就“计划单列”。杭州在华东地区并不起眼,只是作为上海的附庸存在。直至1990年,杭州城区人口还不到100万,甚至于在1993年国务院取消各省会计划单列设置副省级省会城市之时,杭州和济南是仅有的两个从非“计划单列市”升格为副省级省会的。换句话说,当时武汉、成都、西安和东三省省会都已经“计划单列”,杭州还没“计划单列”,在当时的中央政府眼中,杭州不过是和济南一个档次的城市罢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广州人均收入远远高于北京上海。那时候“到广东去”这个口号的响亮程度,不是现在任何向北上深进军的号召可比的。时光回拨二十年,广州是香港的内地镜像,又是上海的华南翻版。内陆省份学习广府话蔚然成风,从传媒到文娱,广州都是中国内地的绝对中心,李海鹰、杨钰莹,那时候出国语流行歌,都是广州出品的最好卖,那是广州的黄金时代。(杨钰莹毛宁90年代广州走穴演出旧照)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广州在中国城市中的相对地位,其实一直处在一个缓慢下降的通道里。大量中资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崛起,广州的明星企业逐渐被深圳甩开;长三角全面开放启动,许多原来布局在广州的外企纷纷迁到上海;资本市场的逐渐兴起,商业中心地位光环被金融中心逐渐夺走;至于过去在广州出唱片、出报纸的人,也因为种种原因渐次选择北上。广州曾经辉煌的高点,本来就是时势造就的结果,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必然弱化广州的既有地位,这本来就无可厚非。反观杭州,比起上海、广州和深圳,除了艳冠天下的西湖,她几乎一无所有。她不是直辖市,没有多少央企。她不是经济特区,没有什么政策。她也不是区域中心,华东地区的所有网络都是围绕上海而不是围绕着她铺的。杭州有什么?杭州的身后,是全中国最富有商业头脑的浙江人。当今中国,几乎已经没有人怀疑“浙商”天下第一商帮的地位。相较于国资和外资林立环伺的上海,杭州无疑是一个更适合浙商开展本地创业的地方。周围的大金主太多,新创的企业就难免遇到人才的瓶颈,反而是没那么大央企伟大外企的地方,大家一起创业的气氛更好。(浙商“商帮”)马云从未回避过,阿里巴巴最初创业时都是一帮没有光鲜学历也没法跳槽到大外企的人,但是这些人干成了那些看起来简历比他们光鲜得多的人都没有干成的事。如今,在阿里的杭州总部,有许多掌握标准京腔或上海话的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和上海人,这就是杭州或者深圳与广州最大的不同。我们可能看到相当的北京籍和上海籍居民为了自己的职业理想选择杭州或深圳,就像他们选择香港或硅谷一样,但很少听说他们去广州。反观广东,广东并无统一的“粤商”概念。潮汕商人、广府商人、客家商人,对于他们而言,投资兴业有很多选择,早年去香港的自不必说,即在广东省内,深圳对潮汕和客家商人创业而言的环境,也明显优于广州。(潮汕“商帮”)在大国企和大外企的蓊郁大树下,广州民企相对颓唐,早已是广州朝野公认的问题,华南和商业力量向深圳的集聚,真可谓是顺理成章。这就是广州和杭州的根本区别。作为上海的模仿者,广州无法超越上海,甚至她根本不可能拥有华南金融和民资第一城的地位;然而作为上海和广州的差异化竞争者,在杭州的浙商以筚路蓝缕的精神开辟出道路,给出了不同于“上海模式”的全新选择。04“房价派”的问题,今天按下不表。我们回归到“规模派”和“质量派”这个原点,就能理解广州和杭州之争的实质。一个人如果认为广州是“一线城市”,他选取的那些规模指标,对杭州而言可能是永远无法企及的,能够在人口、GDP总量、客货吞吐量这些指标上挑战广州的,不会是杭州,可能是武汉、重庆或成都。然而一个人如果认为杭州是“一线城市”,他选取的那些质量指标,对广州而言也是永远不可能企及的。抛开别的宏大叙事不论,广州是个极其市井的城市,这个城市可以给许多人平等的参与机会,给许多个体户以空间(这也是前文所述的“散民资”的体现),给很多收入不太高的白领远高于京沪深的生活质量的城市。她可能有些杂乱,可能有些“Low”,但它就像“淘宝”,以一种云淡风轻的包容,服务你最微观最个性化的需要。杭州则不然,她自古就是个士大夫经营起来的城市,她拥有远远超过广州的逼格。杭州的城市Slogan叫“品质生活之城”,“理想生活上天猫”与之异曲同工。杭州比广州富有秩序,也比广州更适合做大生意,所以杭州有比广州多得多的大型民营企业和大老板,也有比广州更多的金领工作机会,她更像“天猫”。“天猫”和“淘宝”的定位是不一样的,“天猫”是一线电商网站,“淘宝”就沦为“二线”了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中国之大,容得下杭州和广州都是“一线城市”,就像阿里巴巴之大,容得下天猫和淘宝一样。返回搜狐,查看更多责任编辑:《透过真正的中国城市格局,看穿中国经济未来 | 财经速递》 精选六点击金融行业网,金融大拿、业内人士都在这里今日微信号力荐理财头条licaitt(长按红色字复制)作者:宁南山来源:宁南山(ID:ningnanshan2017)原题:2020年,人均GDP赶超西欧和日本时代来临作为普通的中国人,中国和世界发展的大势是要看清的,普通人的行为绝对不能逆大势而行,不然只会粉身碎骨。典型的例子,我就有认识的人在2015年初把深圳的房子卖掉了,没想到房价大涨,现在追悔莫及,不过好歹收入高底子厚,现在还是重新买了房,不过损失就大了。到今天,由于国家政策的严厉管控,深圳的房市已经趋于稳定将近一年了,媒体说什么房价连续多少个月下降,我看了下,下降不过区区几十元,几百元,这叫什么下降,应该说是房价处于稳定。在深圳这样的一线城市,经常有人在上问这样的问题:我由于在深圳觉得生存压力比较大,不想过的太辛苦,想把房子卖了,拿着三四百万的现金回老家,在老家市中心本来就有120平米的大房子,三四百万做个理财,一年也有个20万的收入,日子可以过的很轻松,各位网友怎么看?今天我们就来简单的聊聊未来几年中国城市的发展走向。Part.1从深圳人均GDP 2020年超西欧和日本开始,中国各个地区人均GDP将陆续超过西欧和日本,到2025年中国将有20个以上大城市人均GDP超过西欧和日本。不知道什么时候起,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称之为中国的一线城市。中国的一线城市,也即是这四个。为什么刚好是这四个?网上的分析很多了,但是我们还是从最简单最直接的指标GDP来看:2016年上海是中国第一 27466亿,北京是中国第二24899亿。可以看出上海和北京是遥遥领先的两个巨型城市,也是仅有的两座GDP超过两万亿人民币的城市,两个城市的人口都超过了2000万。无怪乎你问外国人中国的城市,十有八九能说出来的就是北京和上海。上海的经济总量在中国是什么地位呢?大家都知道我国的西北地区绿化很严重,很担心我国西北要是绿化了,西北经济受到影响了,会不会对中国经济总体形成很大负面影响啊?答案是不会,我国西北地区的经济弱小到什么地步?2016年一个上海的GDP比甘肃省+新疆自治区+青海省+宁夏自治区加起来还要多,事实上如果这西北两省两区再加上一个海南省,经济总量才等于上海一个市。所以你要知道,在你的公司里面,上海地区销售总监和西北地区销售总监,尽管西北地区听起来是个大区域,而上海听起来只是个城市,两个总监的地位是不一样的。北京和上海下来,就是祖国南边的两个大城市了,广州和深圳。广州2016年GDP总量为19611亿元排第三,深圳为19493亿元排第四,今年两座城市双双突破两万亿人民币肯定没有问题。看到广州和深圳的GDP数字,2016年已经非常接近了,深圳是广州的99.4%。大家可能会产生一个印象,那就是深圳肯定是从一路落后逐渐赶超广州的,事实上不然,早在2004年,深圳GDP就达到了广州的96.22%,当时所有人都认为深圳超越广州的时代马上要来了,但是没有想到,深圳在搞制造业腾笼换鸟的同时,广州却开始了逆袭,GDP一路上扬增速超过深圳,到了2010年深圳GDP占广州的总量反而下降到了89.69%,这充分表现了广州这种百年老牌经济强市的韧性。举个例子,广州的汽车制造业在中国南方地区遥遥领先,广汽是中国成长最快的汽车企业之一。广州制药和食品产业也很强,典型的广药集团下面的王老吉,大多数中国人都喝过。再比如说交通运输,相信大多数深圳人都有到广州坐火车,坐高铁,坐飞机,尤其是坐出国旅游的国际航班的经历吧?再进一步,深圳人办签证都要跑广州的领事馆吧,无形中贡献了不少GDP。从2011年开始,产业结构经过调整的深圳又开始逐渐发力,经济又开始逐渐赶超广州,到2016年已经达到广州99.4%,今年上半年,深圳增长8.8%,广州增长了8.2%。所以预计深圳今年或者明年就会超过广州。四个一线城市的经济地位将会改变,广州经济总量将会排在最末。当然这并不是因为广州发展慢,而是深圳发展太快。广州这几年的经济增速,比北京和上海不知道到高到哪里去了。所以四大一线城市,北京上海GDP遥遥领先短时间不可动摇,而GDP总量稍微落后的广州和深圳都保持着8%上的高增长速度,所以四大一线城市地位是稳固的。四大一线城市,深圳势头最强大,在过去的几年,一线城市中都是深圳增速最快,深圳的地位在稳步上升。2014年增长率,北京7.3%,上海6.8%,广州8.6%,深圳8.8%2015年增长率,北京6.9%,上海6.9%,广州8.4%,深圳8.9%2016年增长率,北京6.7%,上海6.7%,广州8.2%,而深圳是9%2017年上半年增长率,北京6.8%,上海6.7%,广州8.2%,深圳8.8%可看出,最近三四年,深圳一直增速最快,当然广州也很快,但是同样在被深圳赶超。深圳弱小在哪里呢?在于深圳的面积小,才2000平方公里多点,这限制了深圳人口总量的扩张。不过最近几年,深圳常住人口在快速增加,深圳在补齐人口总量这个短板。以上海为例,常住人口近两年在减少,2014年末为2426万人,2016年末是2420万人,少了6万人。北京2016年常住人口仅仅增加了2万人,达到2173万人,也几乎没有变化。而深圳2015年常住人口增长5.56%,2016年增长4.66%,增加了53万人,达到1190.8万人,换句话说,即使深圳市劳动生产率一点不增加,单靠人口增长也能支撑GDP增长4—5%。如果对中国城市之间人口迁徙的数据比较了解的话,就知道深圳一年增加53万人是非常惊人的数字。这代表什么意思呢,中国2016年人口增加为809万人。深圳一个城市增加的人口是全国增加人口的6.55%。当然深圳的常住人口统计数字的增加也跟政府统计手段更加精准有关系,一般认为从手机号码,小学入学数量来看,深圳统计的常住人口数字一直大大低于实际值,但是人口快速增长这个趋势毋庸置疑,这个不展开分析。所以回到文章开头的问题,凡是有想卖掉深圳房子回老家的,非常简单,回老家可以,深圳的房子千万不要卖,把深圳的房子租出去,带着存下的现金回老家就可以了,深圳的未来十年将会继续快速发展,地位将会持续上升,深圳的房子将给你带来超过你在老家收入的财富。以人均GDP为例子,2016年深圳为2.52万美元,远远高于广州的2.1万美元,北京的1.73万美元和上海的1.71万美元,而深圳在四个一线城市中经济增速最快。中国一线城市的人均GDP什么时候赶超发达国家?可能让我们意想不到,也就是四五年的时间,远比我们想象的快。在这里我说的发达国家,显然不是希腊,葡萄牙这种人均GDP不到2万美元的下限型发达国家,中国一线城市早就超过他们了。希腊,葡萄牙这种落后发达国家的国民,人均只有一万多美元,普遍拿1000欧元左右的月薪,7000多元人民币,甚至只有几百欧元的月薪,还不如在中国大城市当外教收入高,所以在中国遇到白人老外,你问下where are you from,在中国做什么工作?他只要回答我来自西班牙,葡萄牙,希腊等等之类的国家,来中国当英语外教,你对他的经济收入状况基本就有数了。我们要赶超的目标也不是韩国这种2万+美金的发达地区,我说的是要赶超发达国家的中上水平,也就是人均四万美元,一线城市嘛,目标当然要高点。人均四万美元是什么概念呢?远远超过了韩国,希腊,西班牙,葡萄牙这些发达地区,比香港的人均GDP还要高。2016年日本人均GDP 3.89万美元,德国人均GDP 4.19万美元,法国人均GDP 3.69万美元,英国人均GDP 3.99万美元,美国人均GDP 5.75万美元。所以四万美元就已经超过了日本,英国,法国,也就是离西方大国中最高水平的美国和德国还有点距离。有人说了,你不公平啊,拿中国的城市跟别人一个国家比人均,嗯我想说的是中国城市的人口体量,跟欧洲国家比毫无压力,四大一线城市的人口加起来有7200万,比英国,法国人口都多,例如英国人口6450万,法国人口6600万。另外,大型国家的人均GDP一样可以通过体量优势超过小型经济体,我们可以看到,三亿人口的美国人均GDP 5.75万美元,居然远远超过欧洲和日本三四万美元的水平,这是欧洲和日本持续衰落的结果。事实上,美国的人均GDP在2016年排在世界第五位,比新加坡,香港这种城市地区都要高。那么一线城市的人均GDP什么时候达到发达国家中上水平的四万美元呢?我们以人均的排头兵深圳为例,在官方统计的常住人口比2010年增长15%的情况下,2016年深圳人均名义GDP比2010年增长了77.5%,平均每年增长9%以上。2016年深圳GDP总量的名义增幅为11.37%,达到了1.94万亿人民币,但是由于官方统计的常住人口大大增加了53万人,增幅达到4.66%,达到了1190.8万人。因此2016年深圳人均GDP名义增幅只有5.96%。我们就低不就高,按照人均GDP 6%的名义增幅计算,考虑到人民币对美元升值10%,到2020年,深圳人均GDP将达到3.5万美元,到2023年将达到4.16万美元。也就是还有6年的时间超过西欧和日本。这是非常保守的算法,因为深圳的人口统计数字不可能一直像去年那样保持4%--5%的超高速增长。也就是人均GDP名义值增长不会一直才6%;未来四五年人民币对美元升值也有可能高于10%,因为2016年人民币对美元平均汇率是6.6423的低点。以2017年上半年为例,深圳市经济总量名义值就增长了12.76%,人均美元GDP的名义增幅至少在8%-10%以上,和过去6年9%的平均水平差不多。所以如果乐观一点,2020年深圳人均GDP就将超过日本,英国和法国。到2025年,广州,北京,上海人均GDP也都会陆续超过日本,英国和法国。以上海为例,2016年虽然经济实际增长只有6.7%,但是名义值增长更快啊,加上常住人口数量下降,人均GDP名义增速为9.3%以上。很明显,在2025年超过西欧和日本之后,中国四大一线城市的增速还是会比他们快,所以之后会大幅的超越他们。又有人说了,你这是报喜不报忧,四大一线城市就算超过日本和西欧发达国家了,总共加起来才7200万人口,占中国人口比例才5%多一点,其他95%的中国人被你忽略了,这才是中国的主流。事实上,很多人忽略了一个事实,正如我在文章开头强调的,一线城市之所以是一线城市,是因为他们的经济总量排在中国前四位,说白了还是人多,要是看人均,除了深圳明显领先以外,其他三个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并没有距离。以2016年的人均GDP为例,华北地区的天津就比北京高;在华东地区,不要说江苏省省会南京,浙江省省会杭州人均比上海高,连江苏苏州,常州,无锡,镇江都比上海高;广东的珠海人均也接近广州和深圳的水平。你以为就完了吗,中部的武汉,长沙人均GDP都比北京和上海要高。另外青岛,烟台,威海,中山,宁波,佛山这些城市人均GDP都和北京上海差不多。是不是觉得不可思议?另外就说辽宁大连市,我们都知道辽宁GDP造假注水,结果大连市发狠进行治理,把2016年GDP大幅从超过8000亿压缩到了6730亿人民币,结果压缩完一看,人均GDP仍然有1.45万美元,离北京上海的1.7万美元也并没有差太多。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感觉这些城市和北京上海发展差距很大呢?首先人口是很大一个因素,举个例子,大连,长沙人均GDP都和北京上海在一个水平线上,但是这两个城市常住人口都只有700万左右,只有北京上海的30%甚至不到。再比如说武汉,中部大城市是吧,人口1076.6万人,只有北京上海的40%左右。我们都知道一线城市居民的收入和资产很大一部分是来自房价上涨和房租,人口是城市经济发展的核心推动力之一。其次产业结构差异也是一个很大的原因,以大连,武汉为例,人均GDP虽然高,但是直到今天重工业仍然占很大比例。北京和上海早就第三产业主导了。另外北京和上海还占了总部经济的便宜,大公司全国总部,北京和上海天然占优势。不同的产业对收入分配的差距很大。另外还有个重要原因,北京和上海都很大,面积非常大。我们说的北京和上海,都是说他们的市区,你如果到上海的崇明县,宝山区,松江区这些地方,你看到的是一个和静安,黄浦,浦东,徐汇,长宁区不一样的上海。北京同理,同样在北京,东城区,西城区,朝阳区,海淀区和门头沟,昌平,平谷,通州,延庆不是一个概念。所以到2025年,不只是四个一线城市,2025年二线的南京,苏州,杭州,无锡,常州,天津,珠海,长沙,武汉等大约20个城市人均GDP也将超过日本,英国,法国,觉得不可思议?就以苏州为例,2016年人口1061.6万人,人均GDP2.2万美元。苏州2017年上半年GDP总量名义增速为9.7%,而常住人口变化不大,即使汇率不变,苏州2025年人均破4万美元毫无压力,更不要说人民币对美元还在升值,苏州2025年的人均GDP是奔着五万美元去的。有人会问,难道发达国家不会发展吗?答案是肯定的,大多数发达国家的人均GDP基本不会有太大变化。发达国家过去几十年增速一直停留在1.5%左右的水平,我在之前的文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