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国家宝藏这期背景大屏幕上的背景的图片

采写:新京报记者刘玮新媒体编辑:吴奇函图源网络和节目截图最近最火的综艺是《演员的诞生》?不不不,其实是一档全新文化类综艺节目《国家宝藏》。
在《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之后,央视在今年年末推出的这档节目开播就尽获好评。尽管才播两期,豆瓣上20000多人评价,也能打出9.3的高分。
这档节目以国家九大博物馆27件“镇馆之宝”为主体,介绍国家瑰宝的前世今生。但不同于以往文博节目的沉闷,这个节目邀请张国立当“001号讲解员”,本就有丰富主持经验和深厚台词功底的张国立,在这个舞台上显得游刃有余。
张国立介绍到:“我们是一个年轻的节目,我们有多年轻呢?也就是上下五千年。”除了张国立,每期节目会介绍同一个博物馆的三件国宝,每件国宝都会找到一个艺人当“国宝守护人”。第一期的嘉宾分别是:、、梁家辉,李晨饰演了“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的宋徽宗;王凯饰演的是被调侃有“农家乐审美”的乾隆;而梁家辉则饰演了老年的司马光。
第一期播出后,王凯饰演的乾隆就上了热搜,被网友调侃说是“官方吐槽乾隆审美”。
这本就是网上的一个梗,有网友曾发了一张表情包,把乾隆和雍正时期的瓷碗放在一起做了对比。这次节目里直接演了出来,让人觉得忍俊不禁,原来央视的综艺也能这么有趣。
有人说“难得文博节目也能做到如此有趣吸引人且不沉闷”,对于大家的热议,我们采访了节目总导演于蕾,她在接受采访时并不这样认为。于蕾坚信,博物馆和国宝一点都不沉闷,“是我们没有选择好一个角度去讲好它们。每一件国宝有诞生和流传过程中的前世传奇,也有一直到今天还在影响着不同的人。这是一件活生生、从古到今,一直到现在都有生命力的东西,是活在我们身边的,到今天为止都还在发生着影响的东西。”关于大家讨论的“明星演绎部分有多少是史实?”、“为什么会选择这些国宝”之类的问题,我们也都帮大家问到了。(文末有27件国宝完整名单)故事基于史实合理猜测27件“国之重器”文物,27位明星“国宝守护人”,有网友质疑“为什么要用明星来参与到这种节目里?他们好多都不懂,还让他们在舞台上尬演。”在于蕾看来,对于大部分普通观众来说,明星担当国宝守护人是一开始触发他们前来观看节目的理由。“但是我相信最终吸引并传达给观众的,一定是我们国宝背后的故事,节目中间流露出的动人情怀和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
其实王凯说这段话的时候,我真的是起一身鸡皮疙瘩
每个明星演绎国宝前世的片段,被网友戏称为:小剧场。这些片段让节目的可看性和趣味性大大增加,虽然“前世传奇”有很多故事都是杜撰和演绎出来的,但都是基于史料的合理猜想。《国家宝藏》节目总导演于蕾曾经担任央视春晚总撰稿,对文本要求很高,希望它有趣又有营养。所以,节目中呈现的内容都是基于大量史料的查找、调研,反复讨论之后才定下来的。于蕾认为,任何一个好节目,其实都是讲故事的。比如第一期李晨扮演的宋徽宗和《千里江山图》作者王希孟的对话,王希孟在十八岁的年纪便画出了这幅中国画历史上有名的“宋朝版航拍中国”。
现场用电子大屏展示出这幅《千里江山图》,着实震撼于蕾说,《千里江山图》留给后世能够研究的,就只有图上蔡京的那段儿题拔,节目组根据这个题拔合理猜想了一个故事,于是有了王希孟书生意气顶撞了蔡京的设计。
在“前世传奇”小剧场的开头,王希孟撞上了蔡京,后一直惹得蔡京不满再比如首期中在介绍宝物石鼓时,讲述了司马光父子守护石鼓的故事。于蕾说,其实在宋史上并没有司马光跟石鼓发生关系的记载,但是节目组查了史料之后,知道他的父亲司马池是一代名士,确实受皇帝之托在四处地寻觅石鼓,而他寻找石鼓的时间,司马光大概就是七八岁的样子。“这和我们小时候都知道的司马光砸缸的传说,基本上时间相符,而且据说司马池很爱这个儿子,去到哪里都会带着他,所以我们就做了一个合理的演绎。”
其实这些小剧场里的演绎,让我们对国宝能加深记忆,既科普了历史知识,又有趣味性,我是觉得挺赞的。形式“纪录式综艺”雅俗共赏《国家宝藏》最大的亮点应该就是创新,让不会说话的传统文化“活起来”。《国家宝藏》的题材赋予它与生俱来的纪录片气质。在节目中,明星担任“国宝守护人”讲述国宝的前世,而考古学者、文博人员、讲解员作为“今生人物”讲述国宝的当下,用小品讲故事的形式串联,穿越古今,串起了国宝的前世今生。
《国家宝藏》尝试将纪录片和综艺两种创作手法融合应用,节目中既有纪录形式的讲述,也包含综艺性质的演绎。于蕾将它定义为“纪录式综艺”。在于蕾看来,纪录并不是只是这个节目的手法,而是某种气质。纯纪录片相对来讲比较阳春白雪,把纪录和综艺两者结合起来之后,希望节目能有一种“文化的、知性的贵气、系出名门的气质感,但是它又有能够跟所有人相亲近的外在”。于蕾说,这样才能够起到让更多普通人走进一个高端领域的目的。“深入浅出,雅俗共赏。”
每一件国宝背后,都会邀请到今生故事的讲解员,例如上图的张甡。他在故宫当志愿讲解员,外号“问不倒”,他这次是来讲解王凯守护的各种釉彩大瓶。在这期节目大火之后,他发现很多地方用图错误,于是自己手制了一张图发在微博供大家使用。
每一件国宝的今生故事都很感人,弹幕基本是一片泪目,反正我看的时候常常会起一身鸡皮疙瘩,佩服这些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满脑子都是四个字“ 匠人匠心”。此外,为了在视觉呈现上更吸引人,节目组也使了很多的手法,比如用大屏幕画面交织、让演播室整个的视听效果更好看。选择国宝看中背后的人文精神和情怀如今,博物馆文化已经成了年轻文化的一部分。多个博物馆馆长介绍,30岁以下的参观人群比重达到了七成左右,博物馆文化的青春化、时尚化成为大势所趋。作为文博界的超级大IP,近年来展览、文创、纪录片、电影、话剧动作不断的故宫,就已然成为年轻文化的一大“潮牌”。
故宫的周边在网上贩卖,风趣的官博,精美的周边,这几年早已红遍网络《国家宝藏》的节目形式经过了两年的研发,其中有相当长的时间就是拟定博物馆和文物。除了故宫博物院是一开始就定下的,其余8家博物馆则没有太多概念。于蕾在和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聊过后才得知,有八大国家级重点博物馆,“这八家博物馆确实也代表了我国博物馆行业发展第一梯队的水平。未来还会拓展更宽的领域。”而最让观众感兴趣的莫过于文物的选择,这同样花费了剧组大量气力。
每一件国宝都让人忍不住的想感慨古人的智慧挑选出这些文物并不简单,首先由各大博物馆提供给节目组一个备选名单,然后节目组再研究。在于蕾看来,并不一定要选一级文物,不一定是用材珍贵、工艺考究的文物,“我们想要挑选的是那些背后充满了人文精神和情怀的东西。每一个文物能够被挑选出来,都是因为它有着荡气回肠的前世传奇和今生故事。能够让所有观众觉得它一直到今天还对我们的民族发生着影响。”在最终拍摄的文物里,既有《千里江山图》这样的明星级国宝,也有此前不为人熟知的石鼓。“我们组里大部分人都不知道石鼓,但故宫专家第一反应就跟我们说,(拍摄)石鼓应该没有问题,我们当时都很惊诧。”
石鼓,其貌不扬,却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石鼓是什么?背后有什么故事?为什么叫中华第一古物?为什么历史上从宋徽宗到苏轼,再到乾隆,这么多名人都跟它发生着各种各样传奇的关系?于蕾说,节目想做的是一个文化普及的事情,所以在挑选文物时会找一些有代表性的,但也会找一些大家可能不那么熟悉,但实际它背后所代表的情怀和价值观都应该传达给观众的东西。27件入围国宝名单故宫博物院:石鼓、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卷、各种釉彩大瓶上海博物馆:大克鼎、商鞅方升、朱克柔缂丝莲塘乳鸭图南京博物院: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画、大报恩寺琉璃塔拱门、坤舆万国全图湖南省博物馆:皿方罍、辛追墓T形帛画、长沙窑青釉褐彩诗文执壶河南博物院:贾湖骨笛、妇好鸮尊、云纹铜禁陕西历史博物馆:杜虎符、懿德太子墓壁画《阙楼仪仗图》、葡萄花鸟纹银香囊湖北省博物馆:越王勾践剑、曾侯乙编钟、云梦睡虎地秦简浙江省博物馆:玉琮、落霞式“彩凤鸣岐”七弦琴、宁波“万工轿”辽宁省博物馆:铜鎏金木芯马镫、唐摹王羲之一门书翰卷、宋人摹顾恺之《洛神赋图》卷输入以下关键词查看更多精彩内容丨周笔畅丨丨丨丨蔡康永丨蒋欣丨陈妍希丨胡霍cp丨张天爱丨丨满江丨丨孙红雷丨黄轩丨丨宋 茜丨吴奇隆丨TFboys丨李宇春丨丨袁姗姗丨俞飞鸿丨丨金晨丨丨江疏影 丨钟汉良丨SNH48丨吴优丨丨丨丨冯绍峰丨朱茵丨刘烨丨丨赵雅芝丨丨大张伟丨范伟丨罗晋丨 丨马思纯丨陈学冬丨徐璐丨丨王鸥丨舒畅丨李荣浩丨丨关晓彤本文为新京报Fun娱乐(ID:yuleyidian)原创内容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和使用
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一键安装官方客户端
重大事件及时推送 阅读更流畅
http://spider.nosdn.127.net/efd.jpeg《国家宝藏》第一集从故宫博物院186万余件馆藏里选取《千里江山图》卷、各种釉彩大瓶和石鼓。每件文物的叙事方式是让守护人来到博物院实地参观,然后在舞台现场用小短剧的形式演绎关于文物的历史故事,最后再由专业人士进行讲解、演示文物的制作过程。从节目安排来说,这种对于文物的认知过程与观众参观博物馆时的认知过程一致,但更为生动与有趣。该如何用小短剧讲述文物故事?如何布置故事发生的现场?都怪我学的东西太多,所以看的时候觉得文物“前世今生”的环节漏洞百出。
| 饰宋徽宗、宋徽宗画像、明朝帝服在由李晨主演的《千里江山图》小短剧中,宋徽宗的衣服明显不符合宋代帝王的历史形象。看过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南薰殿旧藏历代帝后像的人,可以明显地发现宋朝皇帝都穿着红色系的衣服,且衣服上并没有刺绣团龙纹图案。节目中李晨的着装更接近清代的戏服,若是把这个小短剧视为清代人演绎宋代君臣品评《千里江山图》的场景就比较合适了。其次,蔡京为《千里江山图》提拔的时候,悬空写字不是很正式,应该放在案子上写看起来雅致一些。说到了毛笔,舞台画案上悬挂的笔也并不是北宋的。安徽北宋马绍庭夫妻合葬墓曾出土很多文房用具,北宋的毛笔制作的还是较为简单的,皇帝用的毛笔一定是在材质上较为讲究,形式上肯定和文具店里几十块钱一只的毛笔还是有差别的。
再有,整个舞台的布置也像是清代的宫廷,背景大屏幕上金灿灿的龙着实有点花哨,家居在这里就不谈了,但背景竟然还出现了明代的景泰蓝熏炉&&。我的硕士论文做的是宋代艺术,宋代对于金银着实迷恋,但是从宋代的器物、石刻、绘画等艺术综合来看应该是比较雅致且讲究格调的。冯天瑜在其《中华文化史》中说宋型文化“是一种相对封闭、内倾、色调淡雅的文化类型”。所以宋徽宗的书房布置应该符合宋代人的审美品位才是,简素并不一定意味着简朴,而是一种内敛的奢华。然后我想讲的是这个小短剧的故事叙事方式有些纠结,宋徽宗把天才少年王希孟的绝世佳作赏给了嫉妒他才华的蔡京,我到现在也没明白这是为什么,故事情节安排的有点虐。此外,海报中宋徽宗拿的折扇也明显不对。北宋《听琴图》中我们能看到文人都习惯用团扇,宋代墓葬中也出土过4把漆柄团扇。而折纸扇是日本平安时代的手工制造产品,最初只有五根扇骨。南宋《梦粱录》记载都城杭州的炭桥河下有一家青篦扇铺子,也可能节目组是“基于史实合理虚构”宋徽宗得到日本的高端产品——折扇,自己在宫里偷偷用也说不定。
最后,节目中宋徽宗拿的是奏折,还是书籍,或是经书,一点都不清楚。从唐末五代时起至宋元时期,古代图书装帧形制主要是蝴蝶装,经折装这种装帧形式历史上只在某一种特殊的书籍中得到局部的运用。各位读者,不好意思,挑了这么多刺,我真是个刺头啊!
守护的“各种釉色大瓶”故事情节用“穿越”的形式表现,台词与时俱进,十分有趣。但是首先这个“各种釉色大瓶”的名字听起来不大舒服,比较口语化,听起来感觉这个瓶子的釉色有点乱。这件无与伦比的瓷器在乾隆年间也是被皇帝唤为“各种釉色大瓶”吗?是不是叫做“多釉色乾隆粉彩大瓶”或“乾隆御窑多色釉大瓶”更好一些?
节目中又称这件瓷器为“瓷母”,以突显这件器物在陶瓷史上的地位。但是2014年美国波士顿SKINNER拍卖会也拍卖过一个十分相似的瓶子,如果这件瓶子是假的,那么说明后世的烧造技术已经达到了乾隆时期的烧造水平;如果这件瓶子是真的,那么故宫博物院的“瓷母”还有一个姐姐或是妹妹了。节目中我们也能看到演员太过紧张连台词也穿越了&&乾隆:“我要做一个集历代大成的瓷器。”王羲之:“什么瓷瓶?”其次,唐英最后呈给乾隆“各种釉色大瓶”的画稿竟然是画在奏折上的?这有点不科学。清宫中现在还收藏着100多年前慈禧御用画师缪素筠为慈禧绘制的、以“大雅斋”命名的瓷器小样,这些小样可以告诉我们清代御用瓷器画稿究竟是什么样子的。高86.4厘米、花纹如此复杂的大瓶画在了清代官吏向皇帝奏事的文书上,这个画工也是有点跨界合作了吧。
最后,“春梅狐狸”在传统服饰的公众号发文吐槽了乾隆带着夏朝冠却穿着吉服的“乱码现象”,也是不参照清代如此写实的画像导致的。另外,督窑官唐英应该是内务府员外郎正五品,他穿的官服也是清代五品文官官服白鹇补子, 但是貌似节目中使用的是二品锦鸡补子,罢了,舞台灯光太亮也无妨&&影帝梁家辉饰演的司马光可谓是兢兢业业,但是他头上本应戴着深色的东坡巾,但是节目中还是把他打扮的像是一个明代的老员外。故宫推荐的石鼓确实是“中华第一古物”,在故宫拥有独立的展馆——宁寿宫。石鼓也叫“陈仓石碣”或“岐阳石鼓”,是十座刻有文字的石墩,刻于先秦时期,627年发现于陕西宝鸡的荒野。由于鼓身上刻凿的文字珍贵,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石刻文字,历代都极受重视。王仁湘在微信推文《央视『国家宝藏』琐评|本体价值凭谁说》中说到“故宫这次推介石鼓,自然是信心满满,但节目中交待的时代不明晰,只是说它就是一个文字的载体,强调盛世得之,乱世失之,内容几乎没提及,这是一个不小的遗憾。”小短剧几乎是围绕石鼓真假展开的,告诉我们要实事求是的道理。除了节目中提及的乍原石鼓外,其它九面石鼓也有自己的名字:而师、马荐、吾水、吴人、吾车、汧沔、田车、銮车和霝雨。石鼓上的内容不介绍真是遗憾,我觉得围绕石鼓文,介绍中国文字的演变与发展或许有一些实际的意义。让司马池给司马光讲述文字从石鼓文到篆书、再到隶书又变为宋代木活字,展示字形的变化与物质载体的更新或许能够让大家了解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
当然这又是难为节目组了。
由于笔者自己患有严重的职业病与戴着吉林大学史吉祥老师冠以的“批评型观众”的帽子,使我不能够通过节目来放松自我。但是节目高大上的舞台效果、中央美院老师临摹讲解、颜料的现场制作绘画、故宫志愿者的奉献精神、梁金生一家三代守护故宫文物的故事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这些环节都设置的特别好。不同于直接从国外引进版权的编剧方式,《国家宝藏》是央视自主研发版权的一档节目。爱奇艺上的介绍说,《国家宝藏》是中央电视台在2017年第四季度重磅推出的一档大型文博探索节目,但是节目的定位究竟是文博节目还是综艺节目?我觉得还是把它看成是一种知识型的综艺节目比较好,也是文物宣传方式的一种尝试。
以前电视节目中关于文物的节目主要是各种卫视播出的鉴宝节目,虽然是讲述了一些文化与鉴定的知识,但是最终要对文物进行估价,导致鉴宝节目还是导向了金钱市场。而小说和电影就是盗墓类题材的天下:1989年电影《夜盗珍妃墓》在国内公映,电影中很多“恐怖镜头”又给古代墓葬蒙上了神秘的面纱。21世纪初的《刺陵》开始讲述两个目的不同群体的寻宝探险故事,一群人努力保护古迹不被破坏,另一群人企图探古寻宝谋得私利。近几年上映的《寻龙诀》中胡八一得到祖父胡国华家传《十六字风水阴阳秘术》和摸金符,下地道遇到彼岸花后开始大战日本鬼子。《盗墓笔记》中“老九门”世家的吴邪去西王母陵中把盗墓当做游戏,看到棺材就撬开找金银财宝。综艺节目“跑男”在杭州博物馆撕名牌着实有对历史文物有些不尊重,但我还是觉得这档综艺节目挺好的,应该继续做下去。专业观众可以不必拘于《国家宝藏》中的历史细节,可以关注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推出的《国宝档案》节目。在《消费社会》一书中,鲍德里亚认为在消费社会中,人们消费的已经不再是物的价值本身,消费的实质其实是“符号消费”。我原来在陕西历史博物馆中主要讲解青铜器,后来发现我给观众讲的青铜器的名字复杂,观众记不住在生活中也用不到。所以后来我就开始将美学、娱乐与历史结合,为观众讲解所有的基本陈列展览,效果还是比较好的。所以很多观众看《国家宝藏》也不排除为赶个时髦做个“文化人”,讲的太专业、太复杂、太全面反而不好,但是讲准确、讲事实还是应该作为一个基本准则的。
其实这些节目中的文物与他们生活的关系已经变的很微弱了,节目本身的形式加强了观众与文物的联系。美国有一种3S理论,其中的一个S就是Star(明星)。所以说我不能想象没有这些明星的《国家宝藏》收视率能达到多少,但这也是以“娱乐至死”为目标的当下社会的真实写照。《国家宝藏》的目的在于增强民族自豪感,弘扬民族文化、民族自信,让青少年关注博物馆历史文化,我觉得这一点应该已经做到了。相信接下来的节目一定会更加精彩,我也要嘱咐我爸妈按时收看。也希望这档节目还有第二季和第三季,故宫博物院与8家央地共建国家级重点博物馆组成的“九博联盟”只是中华文化的一角。
希望下一季国家博物馆能够携手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博物馆培育对象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首都博物馆和山西博物院组成新的“四博联盟”,河北省博物院、吉林省博物院、安徽省博物院、福建省博物院与四川省博物院等省级博物馆也都有精品,也可以同黑博、内博和广博等组建一个联盟,少数民族自治区的博物馆也和云博、贵博一起组个队参与进来。也希望明星演员能像故宫的志愿者那样加入到中国的文博事业中,让承载了中国几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的文物再放光彩。「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去哪儿攻略APP体验更流畅,还能赢积分换大奖马上下载探访六朝古都南京城 寻找璀璨的国家宝藏《探访六朝古都南京城 寻找璀璨的国家宝藏》中提到的 大报恩寺遗址公园 攻略为了展呈这批宝贝,大报恩寺遗址公园内特别辟出了一个非常大的展厅,展厅名为《瞻礼圣物》。精致的木雕艺术长干桥位于南京城南,从中华门城堡出来,迈上了凌空越阻的长干古桥。步上桥面,宽阔开朗,气度不凡,长干桥始建于南唐,为南唐宫殴御街直达城外长干里的必经之道。在南京,长干桥一带仍以祖祖辈辈世居于此的老市民为主,街巷、房屋乃至风土人情都相对固执地保留着旧时代的流风遗韵。最近痴迷于看国家宝藏,这个节目真是让我大开眼界,最近一期关于大报恩寺的故事更让我好奇心满满想要去一探究竟,正好这次来到南京有幸目睹到它的真容。不过曾经流光溢彩的大报恩寺塔已不复存在,现在看到的已是重建后的,遗址更融合了现代科技的元素,把佛教文化表现的淋漓尽致。大报恩寺位于江苏南京中华门外雨花路东侧秦淮河畔长干里。是明朝永乐皇帝(朱棣)传说是为纪念其惨死的生母碽妃,在1412年到1431年期间兴建的一组规模庞大,有如宫殿般金碧辉煌的建筑群。大报恩寺施工极其考究,完全按照皇宫的标准来营建。地基上先钉入粗大木桩,然后纵火焚烧,使之变成木炭,再用铁轮滚石碾压夯实,木炭上加铺一层朱砂,以防潮、杀虫。作为秦淮灯会的重要展区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亦会在灯会春节期间举办以“感恩·祈福”为特色的新春祈福游园灯会、流光溢彩的大报恩塔、 极具特色的灯组,势必让夜间博物馆更具魅力。大报恩寺遗址公园的西门入口所在。一左一右两个省级文保御碑都已经“入住”碑亭中,碑亭的正中间,是香水河桥和香水河。这是如今大报恩寺遗址公园的起点,也是600多年前,大报恩寺的入口。由一块块青石板铺就的香水河桥,是目前中轴线上的第一座建筑。这座单跨石拱桥,早已没有了桥栏,只剩下桥面上斑驳的痕迹。桥的两侧连接着御道。据介绍,佛教寺庙一般有香水河相伴,“香水”不同于我们所理解的香水,佛教中“香水”是指含有香气的净水,混合各种香而成,可以用于沐浴身体,或用于洒净等。值得一提的是,现在,这条中轴线依旧明朗。只是,天王殿、大殿、观音殿只剩下了当年建筑用的石柱础。不过,这三大殿遗址被誉为“规格最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中国古代寺庙遗址”,位列“2010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塔下,便是神秘的“千年地宫”,被一层玻璃罩住,透过玻璃罩,可以隐约看到地宫口。事实上,千年地宫是“双地宫”,一大一小。在进门处的北过厅入口,不少前来瞻礼的市民稍一低头,都会看到有一道金色光脉投射在脚下的砖面上,这些光脉汇聚成“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等佛教六度,从这里走过,是一道正式的“光浴”进门仪式,相当于与外界隔离开来,而穿过光脉,两处莲叶形的琉璃流水云台则象征着“洗手净心”。珍贵画廊遗址, 四周飞流水柱支撑起的巨石浮岛“千年佛脉”,大屏幕上反复重播着这段惊心动魄的历史。走过“千年佛脉”映入眼帘的便是“千年对望”的时空长廊,踏上步道,脚下七步生莲,立柱摇铃轻响,空气中还有熏香的味道。而长廊尽头,是玄奘法师的清瘦背影面对着佛陀微笑。佛陀的头像是立体的,上方垂下很多带有LED灯的线条,在头像各个位置亮的灯,描绘出佛陀的头像。这里将出土的砖瓦片以这样的形式展示给大家也颇有创意。烧制琉璃构件的官窑。一个大型的模型将当时被毁又重建的大报恩寺生动逼真的还原出来。这个是仿造当时被毁之前的琉璃门,上面精致的花纹和雕像都刻画的入目三分。2008年,地宫出土的文物,这次也都重新回到了大报恩寺遗址公园内展出。为了展呈这批宝贝,大报恩寺遗址公园内特别辟出了一个非常大的展厅,展厅名为《瞻礼圣物》。2008年,从地宫出土的石函、铁函、七宝阿育王塔、两套金棺银椁等一共66件套宝贝都在展出之列。其中不乏首次露面的文物。出土的琉璃,琉璃构件出自大报恩寺遗址以及窑岗村。2008年,从大报恩寺前身的长干寺地宫出土了震惊世界和佛教界的世界唯一一枚&佛顶真骨&,&感应舍利&以及&七宝阿育王塔&等一大批世界级文物与圣物,是中国规模最大,规格最高,保存最完整的寺庙遗址。佛教文化的元素无处不在。佛教法会的莲池海会。 “莲池海会,弥陀如来,观音势至坐莲台,接引上金阶,大誓弘开,普愿离尘埃”。精致的木雕艺术。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在他的童话《天国花园》描写到南京大报恩寺,称之为瓷塔。当时南京大报恩寺被列入世界中古七大奇迹:意大利的罗马大斗兽场 、亚历山大地下陵墓 、中国的万里长城、 英格兰巨石阵、中国南京的大报恩寺琉璃宝塔 、意大利的比萨斜塔、 土耳其的索菲亚大教堂 。诗句出自唐朝诗人杜牧诗。杜氏江南之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盖极言南朝寺庙之多。南朝由于佛法兴盛,帝王提倡佛教而造寺塔者颇多,其后妃、公主兴造寺塔之风尤盛,故南朝寺院林立,且以木材构筑者居多,绝大部分佛寺皆在都城建康(今南京)。菩萨皇帝“梁武帝”与达摩祖师在此论道。这里暗合舍利七次放光的记载,展厅内会不定时幻化七色光芒。舍利佛光:4.2盏LED灯展现七色光芒,通过镜子的映照,共有8.4万盏,象征着佛法84000法门。“菩提树”上挂着“八吉祥”,穹顶下面是一尊涅槃造型的释迦牟尼佛……走进“舍利佛光”展区,仿佛进入了一个神奇的圣地。走出这里进入地宫瞻礼舍利圣物,墙上有七色鹿的彩绘,用中国古代佛教绘画的风格讲述了九色鹿经常帮助遇到困难的人,在帮助过弄蛇人后,弄蛇人向国王告密出卖九色鹿,九色鹿用神力化险,弄蛇人受到应有报应的故事。参天的生命之树垂下数万条犹如柳枝般的光纤,整面墙壁变成了一个巨型屏幕,播放宇宙、沧海、山川等幻境,让人们仿佛置身浩瀚星河。菩提树是佛门圣树,见菩提树如见佛。此处为冥想空间,“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助你静心冥想,寻找本真。在这里用整整一天也是看不完享受不尽各种视觉效果带来的冲击力,身处模拟的梵宫佛国,耳边响着美妙无比的佛乐,五光十色的灯光营造神秘莫测场景,真是让人心生敬仰和感动,不知不觉中一个上午的时间就消磨殆尽。穿过南画廊,明代曾有记载说大报恩寺画廊“壮丽甲天下”。遗址公园中备受瞩目的琉璃宝塔并未按照历史原样复建,而是以轻质钢架玻璃保护塔的形式重现,在完整保护遗址的前提下加入现代科技元素,结合巧妙设计的灯光,尤其在晚上效果最好,流光溢彩。赋予其象征意义与内涵,留给每个人对于这已逝的宏构和盛景无限的想象。于2008年发现的千年长干寺地宫,是佛门至宝“佛顶骨舍利”历经千年浩劫而保存完好的地方。感应舍利被供奉在地宫内。2010年,“佛顶真骨”“感应舍利”“诸圣舍利”从阿育王塔塔身内被迎“请”出来。这次,“感应舍利”重回地宫,被供奉在按1:1复制的阿育王塔的塔身中,观众可以看到一个水晶瓶,瓶中就是“感应舍利”了。为了保护“感应舍利”,感应舍利被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和氧气隔离,以确保恒温恒湿。报恩塔中设有电梯,如果人少时都可以乘坐,但如果排队人多时,仅限老人、残疾人、孕妇小孩子使用。乘坐电梯到达8层,进入云中佛殿,每层塔壁都有四幅金属雕刻的壁画,并设置了佛龛。纵览江南烟雨,一饱金陵风韵。在这里可以俯瞰整个中华门城墙以及繁华的大南京城。游览完大报恩塔景区基本就算游览完了,在出口处的沐心印象可以买到与报恩寺相关的纪念品。半天的游览让我对这里有了新的认识,大报恩寺采用很多现代高科技来展示中国古代的灿烂文明和佛教文化,使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来自游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晚会大屏幕背景视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