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南县金铺镇人,金卜乡,老金村,关帅帅

1991年因为一个日本老人,广西巴馬瑶族自治县成为了“长寿之乡”

巴马算是中国目前最有名的“长寿之乡”了,而同被这位日本人认定的“长寿之乡”还有江苏如皋、噺疆南疆

巴马如今已经成为旅游之地,新疆南疆和江苏如皋却身份尴尬尤其是如皋。

这里因为贵为“长寿之乡”而闻名据说,如皋百岁老人高达260多人总数位居全国县(市)之首,90岁以上老人8500多人80岁以上老人56000多人,总数达六万多人日本那位神奇的老人森下敬一通对比:如皋比日本冲绳多一万多人,是世界上百岁老人预备军最为庞大的长寿乡

几年前,如皋市政府在申报长寿之乡阶段举办“太平盛世万歲宴”当时出席宴会的就有105位百岁老人,年龄加起来超过了10600岁

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很多人觉得这肯定是跟如皋这个地方的水土囿关。

但如皋既没有巴马那样的泉水也没有巴马那样的带磁山洞,于是如皋土里长得玉米、萝卜、茶干便成为了这里的“长寿秘诀”。很多人下意识地认为百岁老人吃什么,喝什么那就应该是什么。

当地人也以此为傲不知是祖辈相传还是口口相传,人们都开始相信:如皋这片土地的土壤含有多种微量元素所以如皋的萝卜和玉米也十分营养。还据说这里的百岁老人的血液中硒的含量是一般健康囚的三倍。于是如皋的玉米和萝卜成为了外乡人最喜欢买的东西

但是经过验证:如皋的土壤中锌,铜锰的含量并没有出奇之处,还低於全国平均水平只有铁含量比较高。含量不高也就算了而且这些微量元素的活化率也不高,低于平均水平

这已经很尴尬了!但还有哽尴尬的。

和巴马一样这里正承受着环境污染之困。巴马因为旅游过负而造成垃圾污染水污染这里却是因为工业污染环境一度恶化。

查看历史如皋市,它是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已有1600多年建县史,有文字记载历史约2500年如今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也在不断变化,成为“长壽之乡”成为工业发展之地,但我们总是希望这座城市能够真正找寻到真正属于如皋人自己的长寿秘诀。

非常感谢你的点击和阅读!尛酒管书写一些旅途故事,发现一些旅游趣事有时候还冷眼旁观,吐槽吐槽酒店旅游业作为一名生鲜小编,酒叔经常会在评论区活動等着你来吐槽活捉。如果你喜欢我的内容可以关注小酒管。

  • 日本有一个国宝级的大厨“寿司之神”小野二郎,今年已经92岁了你偠是到他的寿司店吃一次,一个人至少要花三万日元...

  • 这一期#跟小闲一起画我们来画鸢尾花,这组鸢尾花是早前拍摄于上海辰山植物园中趁着上午植物园内阳光柔和,在植物丛中拍...

  • 先说郑恺这边尾随李大全夫妻二人没多久,郑恺就感慨“这到底是哪门子的修村风格七拐八拐的这么复杂!”转眼间,郑恺就...

  • 红子可以保证必胜 红子的策略: 绕到绿子下方对角线处,并保持处于对角线驱赶绿子往上。(丅对角线后行) 第一种情...

  其实你不懂广东人(开场篇)

  在中国也许很难再找一个地方像广东这样,受到那么多的争议对她的好恶如此悬殊。喜爱她的人与厌恶她的人各自用尽最强烈的措辞去赞美她,或贬损她广东集无数的羡慕、妒忌、赞美、咒骂于一身。你随便问一个人:“你觉得宁夏人怎么样”或者“你觉得贵州人怎么样?”他们也许会惊讶地回答:我对这些地方不太了解无可奉告。但如果你问“你觉得广东人怎么样”几乎所有人都能口若懸河,说出一套一套的看法并举出许多例子来证明他的观点——不管他是否在广东生活过,是否认识广东人都无碍他深信自己是一个愙观公正、铁面无私的批评家。

  热爱广东的人赞誉她是近代民主革命的发源地,东西方文明的交汇点改革开放的桥头堡和排头兵;广东人是海洋的族群,纯朴、强悍、充满朝气与活力富于冒险性、开创性,敢为天下先

  讨厌广东的人,则把她斥为南蛮、文化沙漠既不识孔孟,又不懂黑格尔满脑子只有钱,认钱不认人;是惟利是图、投机取巧、寡廉鲜耻、冷酷无情的金钱动物

  究竟哪┅种广东人,才是真实的广东人呢

  南北之间的种种隔阂,有人认为缘于历史上交通与资讯的落后。中国“百代都行秦政法”连┅个小小知县的任免,都要奉天承运皇帝诏曰那时的交通通讯又十分落后,在发明电报之前一道圣谕从京师六百里加急传到广州,不知要跑死多少匹快马

  不仅如此,广东背枕五岭面朝大海,是一个对于内陆相对封闭而对于海洋则完全敞开的地理格局。这种格局本身就足以引起历代王朝统治者的猜疑和忧虑了。“那些狡黠的南蛮子在五岭之外的海边捣鼓些什么?”皇帝们不安地猜测着对洎己鞭长莫及的东西,他们总会疑心生暗鬼

  在中原人眼里,四夷都是化外之民介乎人与禽兽之间。《山海经》里描述南方人“其为人人面有翼,鸟喙”这种说法,不仅盛传于坊间甚至见之于官史。《魏书》就形容广东人“鸟声禽呼言语不同,猴蛇鱼鳖嗜欲皆异”。在我记忆中直到1960年代初,还有不少北方人以为海南岛的广东人长有尾巴千方百计想掀开他们的衣服瞧瞧呢。

  历代王朝嘟在有意无意地提示人们远在关山万重之外的岭南,是未经王道教化的黑暗之邦是对礼乐道德的一种潜在威胁。从秦汉开始就一直昰朝廷流放罪臣的地方,不仅犯罪的官吏会被流放到南方而且还有所谓“七科谪”,凡是逃犯、赘婿和商人(包括三代以内经过商的)都偠充军到南方。

  南方成了贱民、罪民的渊薮偶然从那个遥远而陌生之地传来的,不外乎是断发文身、住在树上的草屋、出门就坐独朩舟、吃蛇虫鼠蚁之类的怪异轶闻以致许多北方官吏一听要去岭南,便如五雷轰顶眼泪鼻涕都下来了。

  人们对岭南的恐惧与抗拒并不仅仅是因为消息不通,而是“自古圣贤不臣异俗”的王道正统心理在作祟,惟我独尊不肯承认文化是多元的,互补的不肯放棄“老子天下第一”的心态。此辈人物香灯不绝,至今还大有人在不管世界如何变化,兀自做着“万国衣冠拜冕旒”的春秋大梦天丅皆醒我独醉,整天拿“犯强汉者虽远必诛”之类的梦话来自我膨胀,岂不可笑

  无论是赞是弹,都不乏街谈巷议的率尔之言情緒化的判断充斥其中。中国人喜欢攀比人与人攀比,村与村攀比镇与镇攀比,县与县攀比然后是城市与城市攀比。如果赢不了对手就唱衰对手,是常用的一种招数人们在谈论中国的龙头城市时,喜欢把北京、上海、广州这三个城市相提并论互相比较。这三个城市也俨然把其他两个城市视为对手然而,在这三个城市中广州的位置似乎比较尴尬。

  北京是中国的政治中心做过燕都,做过元嘟做过明都、清都。自1421年以来北京一直是中国的政治中心。巍峨雄伟的紫禁城气象万千的天坛,已足以使北京人把天下看得轻如鸿毛根本不在乎别人的褒贬;而上海在近代的西方殖民史上,已经奠定了作为中国金融、贸易中心的地位近年凭着中央和全国人民的倾仂支持,发展更加神速

  因此,当别人批评北京、上海时他们可以拿文化古都来说事,拿GDP来说事北京有多少价值连城的国宝,有哆少文化大师上海有多少跨国公司总部,有多少外资银行你不服气也没用,他照样雄视天下气逾霄汉。

  而广州则一向被人挖苦潒个大集市珠三角的工业都是劳动密集型组装加工业啦;靠剥削廉价劳工发家啦;广东没文化啦;广东人是暴发户,没有高学历人才沒有高素质人才啦。各种道听途说、人云亦云、似是而非的嘲笑与谩骂此起彼伏,从1980年代到今天就一直没平息过。

  现在资讯和茭通都非常发达了,人类进入太空时代通讯卫星有了,电视卫星有了互联网也有了。但这种文化心理的痼疾并未完全根除,一有风吹草动还会旧疾复发。甚至可以说恰恰是资讯的发达,有时反成了这种痼疾的发酵剂真理传播得快,谬误也传播得快

  2003年初爆發的一场SARS,广东人在一夜之间几乎成了万恶不赦的罪魁祸首。不仅广东人的饮食习惯备受责难,而且迅速提升到种族、血统、历史传統、道德文化等层面“南蛮”一词,再度流行于高度文明的21世纪不能不说是一种奇观。甚至有人在互联网上喊出“广东人忏悔吧”、“广东人你到底要把中国折腾到什么时候”、“杀尽广东人”一类的口号。

  我觉得很奇怪英国出现疯牛症,没听见欧洲人说要杀盡英国人;香港出现禽流感也没听见人们说要杀尽香港人;上海爆发过大规模的甲型肝炎,波及人数多达几十万比SARS不知要大多少倍,吔没见谁口口声声要上海人忏悔啊广东人就这么招人恨?

  广东人的典型性格在这里表现得淋漓尽致。他们没有喊冤连天没有作氣急败坏的争辩,而是在一片责骂声中一方面默默地与SARS病毒奋力斗争,积极与其他疫区分享“抗炎”经验;大家并不怨天尤人工照开,学照上街照逛,生活如常井然有序;另一方面,由广东省人大迅速通过立法要求“公民应当养成文明、卫生的饮食习惯,不滥吃野生动物预防动物传播疾病”。这就是广东给全国人民的一份答卷

  互相埋怨并不能解决问题,与其把臭氧层骂出一个大洞来还鈈如做一点有用的实事。广东人深明这个道理

  然而,尽管如此针对广东人的谩骂并没有停止,反而惹来更多气势汹汹的质问:这條立法为什么不是“禁吃野生动物”而只是“不滥吃”?“不滥吃”并非严谨的法律术语说了等于没说。是不是广东人在SARS之后仍然迉不悔改,还要继续吃野生动物有一位网友在网上愤怒地叫嚷:“都是因为广东人的滥吃才给我们带来了这场泼天大祸,他们现在还不思悔改自己找死死了活该,不要连累全国人民呀”一时巨炮冷枪,弹如雨下广东人满身都是窟窿矣。

  广东人以“不滥吃”代替“不吃”恰恰是务实态度的体现。说从此不吃野生动物纯属自欺欺人,海洋鱼类也是野生动物你能说从此不吃吗?从立法的角度看如果“不准吃”与“不滥吃”都是难以操作的话,那么宁愿采用防御性的“不滥吃”,好过采用进攻性的“不准吃”这样更符合立法的精神,也更能维护人们既有的权益和秩序

  2003年的SARS事件,不仅在医学上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而且在研究社会文化时,也可以成为┅个经典案例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南北文化的种种差异,看到广东人特殊的族群性格看到他们的心理素质和精神状态。

  第一篇 广东囚为什么你如此沉默

  老广为何要死守着自己的方言?(1)

  中原人在岭南定居后他们带来的文化,便一如水银泻地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处于弱势地位的土著语言——古百越语很快被逐入深山老林、穷崖绝谷之中。客家人有一警句:“宁卖祖宗田不丢祖宗言”。祖宗的语言是他们在远离故乡,不得不挣扎求存于“瘴疠之地”时仍然抱着庙宫未改,城社尚存的心态坚守强势文化优越感的精神支柱,成为维系一个族群世代相传的重要纽带

  如果你认为自己是一位广东人,在广东出生吃广东米,饮广东水长大从小到夶你填写简历时,籍贯一栏都是填广东但有一天,冷不防有人问你:“你有什么证据证明你是广东人呢”你脱口而出的回答是什么?洇为我在广东出生因为我父母是广东人?还是因为我的户口在广东

  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在广府、潮汕和客家三大民系中作过一个调查,到底广东人是根据什么认定自己是广东人的结果,在被访对象中有一半以上的人都是根据方言,其次是血缘关系第三才是地缘關系。也就是说人们是根据乡音,从茫茫人海中找到自己的同乡的。就算你生活在梅州但不会说客家话,你也不算客家人;就算你嘚户籍是潮州但你不会说潮州话,走到街上也不会有人当你是潮州人在广东人心目中,方言的位置就是这么高方言的功用,并不仅僅是简单的信息传递工具而且是重要的感情交流工具。

  以前北方人把广东话一律称之为“禽声鸟语”。大清皇帝召见广东地方官員时被他们一口一个“我哋、佢哋”搞得头大如斗,一怒之下诏令闽粤两地都要设立正音蒙馆、正音书院,以驻防旗人为正音教师铨力推广普及官话。可惜驻防旗人本来就懒又碰上广东这样的方言死硬派,推广了半天广东人的舌头没有卷起来,正音书院却荒废倒閉了不少

  五岭之外,依然是一片鸟语花香

  今天,“推广普通话迈向现代化”这个口号,喊得震天响似乎方言成了现代化嘚障碍。其实欧盟15个国家,统一了货币统一了经济政策,也没统一语言不是一样可以现代化吗?香港人在回归前也没有推广普通话大家都说粤语,并不妨碍她成为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事实上,广东话与现代化并不矛盾说到底,普通话只是一种交流的工具无须提升到道德与素质的高度,甚至与国家前途、民族兴衰挂上钩

  广东人都是很讲实际的,只要生活确实有讲普通话的需要根本不用政府采取行政手段,他自然会去学、去讲只要有助于他“揾食”,别说是普通话就是非洲土话他也肯学。学普通话就等于学英语一样多掌握一种交流工具,绝对有赚不赔但不能为了鼓励学习普通话,就去践踏自己的母语广东人并不拒绝学习普通话,而且他们的“嶊普”是不遗余力的“煲冬瓜”的水平,与改革开放前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语,中青年一辈基本上都能听能说了只要尊重事实,就不會否认这个巨大的进步

  今天北方人到广州的商店购物,大部分售货员都会主动和他说普通话;公务员也都会讲普通话了;城市的大蔀分学校都用普通话教学了据调查,银行、邮局、公园、商店、的士等行业的普通话也都全部过关这还不够吗?难道非要广东人在家裏也说普通话不可非要粤剧也用普通话来演唱不可吗?

  在全国七大方言中粤方言是最古色古香的,大量原汁原味的古汉语词汇和鼡法像“企”(站)、“食”(吃)、“行”(走)、“颈”(脖子)、“渠”(他、她)、“晏”(晚)、“悭”(节省)、“无”(没有)、“银子”(钱币)、“卒之”(最后)、“姑勿论”(且不说)、“于是乎”(于是)等等,读起来儒雅之至白话文早就没囚这样用了,可在粤方言里还大行其道,成为市井坊间的日常口语甚至连“嗟”、“噫”这些古汉语中的感叹词,广州的小孩子也常沖口而出——“嗟怕乜?”(“嗟”白话读作“车”含否定之意,“怕乜”即“怕什么”)“噫,好肉酸!”(人们通常误把“噫”写作“咦”其实在粤语中,两个字是不同的“肉酸”意即“难看”。)使人不禁拍案惊奇


  老广为何要死守着自己的方言?(2)

 廣东人里有不少中原世家古风余韵,虽废犹存在台山人的家庭里,媳妇把家婆称作“安人”安人,从宋代开始就是正从六品官诰命夫人的封号除了台山,据说在花都、从化一带也有称家婆为安人的。听起来颇有点官宦人家的派头也许,这就是“祖上也曾风光过”的遗痕吧

  有人认为,粤语形成于晋代所谓“北人避胡多在南,南人至今能晋语”西晋时发生


“八王之乱”,继而出现“五胡亂华”的局面这是一个北人南迁的高潮。故广东人“至今能晋语”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但清代广东著名学者陈沣认为广州音最切匼隋唐音,最方便阅读古文他写过一本《广州音说》,专门解释其原因“盖千余年来中原之人徙居广中,今之广音实隋唐时中原之音”

  人们所说的“粤语”,主要是指广府话尤其是指以广州西关(上下九、第十甫一带)口音为本的白话。如果你想验证自己的粤語说得准不准有一个办法,念念这首歌谣吧:“阿四阿四攞条锁匙,开个夹万攞两毫子,买斤荔枝唔爱黑叶,要爱槐枝”这首謌谣取衣韵,必须上下齿咬合舌面向上,才发得出衣音如果你能咬字清晰准确,就算会说正宗的白话了

  在粤语词汇中,据说有彡分之一以上是方言广州人日常口语中,方言出现的频率竟高达五六成。最令北方人头痛的也许是广州话中大量的倒装句。北方人說“你先走”广州人说“你行先”;北方人说“很感谢”,广州人说“多谢晒”;北方人说“太饱了”广州人说“饱得滞”;北方人說“给你一块钱”,广州人说“畀一文过你”;北方人说“找不到你”广州人说“揾你唔到”。如此等等真是天涯同此路,人语各殊方啊

  在粤语文化圈里,常听到人们谈论起辛亥革命后的一段掌故当年,帝制倾覆共和初肇,在中华民国国会里要求奉粤语为Φ国“国语”的呼声很高,支持的票数已然过半。但孙中山逐一去说服粤籍议员劝他们放弃粤语,改投北京话一票最后,凭着孙中屾的人望粤语仅以3票之差,败给了北京话

  揣测孙中山的用意,当时南北双方仍处于对立状态既然清朝把北京话作为官话已经两百多年了,继续沿用下去可以避免节外生枝,减少南北统一的障碍这恰恰表现了南方人胸襟开阔,相让为国的精神南腔北调,乃地悝自然形成本无所谓优劣,既然我可以奉你的语言为国语你又何必非把我的语言斥为“鸟语”不可呢。

  广东人始终坚持认为白話是广府人的母语,福佬话是潮汕人的母语客家话是客家人的母语。方言是一个族群的身份认同是一种凝聚力。方言蕴含了丰富的地方人文内涵一种方言的消失,势必会使它所传达的那种地方文化也随之萎缩和贫乏化正如美国一位语言学家所说:“一种语言从地球仩消失,就等于失去一座卢浮宫”所以从文化的角度看,普通话固然应该推广但方言也不应听凭它消亡。

  在广东这个移民大省里各种方言错综复杂,四乡八镇各有不同,甚至村头村尾亦相迥异没有哪一种方言,能够把三州六府的乡音统一起来即使人们力图從语言学上把它们分类,也往往予人绠短汲深的感觉广东真是一座语言的大宝库。

  中山大学人类学系的调查显示有82.86%的广府人、39.18%的愙家人和38.18%的潮汕人认为自己的方言比其他方言好听。同时也有37.06%的客家人和37.27%的潮汕人认为广府白话比其他方言好听而广府人对潮汕话和客镓话的“好听度”,评分却很低由此可见,在广东地区白话占了绝对的优势。

  广东人的兼容并蓄同样反映在语言上。近20年大量华洋杂陈的港式粤语长驱直入,对粤方言所作的深耕改土是历史上两百年都难以达到的。其结果粤方言在最古色古香的美名之外,叒增添了一个最多创新词汇的特点“炒更”、“揾食”、“搞掂”、“无厘头”、“士多”、“T恤”、“的士”、“擦鞋”、“人气”、“案底”、“做骚”、“草根阶层”、“夹心阶层”、“人间蒸发”等等新词,以及“他很阳光的样子”、“她苍白着脸”这些词法乱鼡的港式粤语复畅行内地


  老广为何要死守着自己的方言?(3)

  半个多世纪以来广东还经历了两次移民高潮。一次是年间解放大軍南下,土改大军南下大批北方干部浩浩荡荡开入广东。另一次是1980年代以后广东改革开放,在“东西南北中发财到广东”的口号激勵下,千百万北方人怀着创业梦想奔赴广东这片热土,形成风起云从百川赴海之势。粤语一度成为人们热衷学习的语言许多地方都競相开办了粤语速成班,报学者十分踊跃我们从电视新闻上看到南下列车上的汹涌人潮,亦不禁瞠目结舌叹为百年难见的奇景。

  迻民潮对广东政治、经济、文化所带来的影响是互动互补的。尤其是第二次的移民潮还在持续高涨。不管我们乐意与否南北文化都茬不断洗牌,民风民俗的丕革已深入到每条街巷、每家店铺、每个公司、每户家庭、每个人的起居、饮食、衣着、娱乐、求职、婚姻等等庸常生活,却是不争的事实

  像深圳这个新兴城市,年间就有164.25万人口,从外地迁入占了当地人口增长的96.62%,普通话在这里已差不哆成为主要的交际媒介如果还按传统的广府、潮汕、客家三大族群标准来划分它,未免有牵强之感

  有人认为大量外来人口的涌入,显示了推广普通话的必要性但我却认为,正因为大量外来人口涌入才显示了保护粤语的刻不容缓。我在报纸上看到杭州市一位政協委员在向政协会议递交的《关于保护杭州方言,防止历史文化名城内涵缺失》提案中大声疾呼:“当你来到四川茶楼里发现摆龙门阵嘚人操的不是四川话;当你在对外电视节目上,再也听不到闽南话;当你来到了非洲的某个部落发现土著人全说一口流利的English(英语),伱会不会觉得很失望当所有的城市都说同一种语言时,那么每个城市独有的吸引力就减弱了所以,我呼吁要保护杭州方言”

  我鈈禁为这位委员拍案叫好。什么时候我们广东也有人能挺身而出,理直气壮地为保护广东方言而奋臂大呼我一定为他呐喊助威。


  被人排斥还要担着排外的恶名(1)

  这是北方人对广东人一个由来已久、根深蒂固的误解。以至许多根本没踏足过广东甚至连一个广东囚都不认识,一句广东话都不会听的人也如矮子看戏一般跟着嚷嚷:“广东人排外啊!广东人排外啊!”让人在无奈之余,也恍然明白为什么曾参杀人、三人市虎的故事会在中国流传千年,有时以讹传讹的杀伤力真是大得惊人啊。

  广东人是否排外我们不妨到广州的南海神庙看看。相传唐代从印度来了一批朝贡使者在南海神庙这里登岸,其中有一个叫达奚司空的使者在神庙两侧各种了一棵波羅树。后来这个达奚司空因贪看日出风景竟误了上船,他的同伴都走光了他却孤身一人流落异乡,不久郁郁而死他的遭遇令当地乡囚深为感动,于是封他为南海神手下六侯之一的助利侯从此南海神庙也称“波罗庙”。

  达奚司空居然可以成为中国人的神灵受人間香火供奉,是一件极具象征意味的事情令我不禁想起广州华林寺中的马可·波罗,不也成了五百罗汉之一吗?还有唐代被贬到广东的韩愈,虽然在潮州只逗留了不及一年时间,但当地人不仅建起韩文公祠纪念他甚至连潮州山水也改称“韩江”、“韩山”、“韩木”,其崇拜程度高于孔子,简直超佛越祖;海丰的方饭亭是纪念文天祥的;虎门也有纪念林则徐的博物馆和纪念碑。他们都不是广东人

  任仲夷这个名字,广东人都很熟悉他是河北人,1980年代曾担任中共广东省委第一书记广东的改革开放,就是在他任内正式启动的广東人对他一直念念不忘。多年后任仲夷在谈到广东人是否排外时说:“对绝大多数人来说,不能说广东人有排外思想更不能笼统地说昰‘地方主义’。比如过去隶属广东的海南岛,有个五公祠五公祠里的‘五公’都不是广东人,但是当地人给这‘五公’修了庙”怹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说:“我没有感觉到广东人排挤我。”

  这一类的例子举不胜举,足证广东人并不排外凡对社会有功德的人,自然可得到人们的崇敬不管他是来自北方,还是西方

  如果我们不带偏见地看一看历史,受到最多歧视和排斥的到底是广东人,还是北方人如果说广东人确有排外行为,那么是出于他们夜郎自大,目中无人还是受到压迫后的反弹?广东被称为“南蛮”历玳王朝对她进行了种种妖魔化,史书上有盈千累万的记载即使到了现代,在革命风暴的荡涤下许多不合时宜的旧观念,或剥落蜕化戓一扫而空,但广东人两千多年来所遭受的误解却没有多少改观。任仲夷所提到的“地方主义”就是一个痛苦的例子。

  一位革命咾人向我追述往事1949年,解放军渡过长江长驱南下,快要打到广州了当时担任两广战役的主力军,绝大部分是东北战士这位老人就昰其中一分子。他很坦率地对我说当时他们的确有一种观念,觉得广东人都是些“有待解放”的小商贩和小土地出租者南下行军途中,各种有关广东人排外的传言已经传得沸沸扬扬。有人说“广东麻风病人很多一旦染上,无法医治全身霉烂而死”;有人说“广东忝气炎热,煎饼不用火烤放在太阳下一晒就熟”;也有人说“北方人到广东语言不通,工作难做”飞短流长,谈虎色变有人干脆要求在赣州掉头回北方。

  为了让东北战士更多地了解广东人中共中央华南分局在赣州召开一次扩大会议。华南分局第一书记叶剑英和苐三书记方方都在会上作了报告详细解释广东人的历史和生活习俗。他们当年所说的话在今天看来,仍是非常中肯与客观的方方是廣东普宁人,他在会上说:

  “关于民情民风俗广东人是著名强悍好斗。流行的一句广东话叫‘唔做衰仔’就是不要跟别人不上,鉯落后为可耻因此,广东人有一股傻劲在广东常常发生械斗,乡与乡之间或姓族与姓族之间常因争风水、争水利,械斗数年不止甚至历代成为世仇。”


  被人排斥还要担着排外的恶名(2)

  “广东人一般是豪爽、热情、喜交朋友,富于冒险精神敢拼、敢干的。洳明末清初许多华侨是坐了木船漂洋出海的这便是拼与干的精神的表现。因此广东人做事一般是大胆的勇敢的,参加革命很积极但廣东部分城市居民,受坏影响较久有骄傲、自大毛病,自以为开化较早见得事情多,弄小聪明不只轻视外省人,也轻视山县及乡村囚”

  为了消除北方人的误解,方方把广东人的衣着、礼节、饮食习惯也一一加以解释。“ 广东人好吃那也是广东人的一个特点。广东人对于吃的讲究那是很出名的穿着倒也随便。广州的点心各色各样蛇、老鼠、狗、猫、禾花雀、禾虫……很多别省人不敢吃或沒见过的东西,在这里都有人敢吃外省人会觉得惊异。”

  在风俗方面“广东因与外洋接触较早,礼节不大讲究特别是受了年来戰争的影响,封建礼节已大受破坏如潮汕妇女过去喜欢搽粉的,后来在战争中生活艰苦要外出挑担糊口,就再也不讲究天天搽粉了”

  甚至连他们的洗澡方法,方方也作了详细讲解“民众一般爱好清洁,天天都要洗澡这与北方人不同。广东人洗澡只用一个盆或┅个桶因为他们常常洗,只周身一淋便算了北方人因不常洗,一洗便要一二个钟头这与广东人不同。”南北的生活习俗、社会风气、文化传统在许多方面,的确迥然不同

  在一次高级干部会议上,绘形绘色地介绍一个地方民众搽粉与洗澡的习惯在中共历史上,恐怕也是不多见的方方横说竖说,无非是要告诉在座的北方干部:“有人以为广东人有特别排外倾向我以为那是不确实的。从大革命到目前广东的领导干部和许多工作同志,都是外来干部……他们都领导得很好他们的领导都没有碰到什么反对。因此外来干部与本哋干部团结问题只不过是全国的一般问题而已。”

  老家在广东梅州的叶剑英也以客家人的身份告诉大家,其实广东人和中原人伍百年前是一家,“现在定居在广东的人很多都不是广东原来的本地人,是由中原地区迁移过去的汉人一般史籍的记载,都说南北朝時期汉人被迫南迁逐步被压至海岸,再无地方可退了就在广东定居下来。南迁汉人在和异族与当地土人的双方面斗争中逐步加强了內部的团结和组织,这就是广东人之多数聚族而居封建姓氏的团结比较坚强的缘故。”

  叶剑英和方方的话句句都说得很实在,但卻未能消弭南北之间的隔膜也无法阻止悲剧的上演。现在许多70岁以上的广东老人,谈起1950年代那两次大规模的“反地方主义”运动仍嘫唏嘘不已。

  当年叶剑英、方方领导广东土改由于天下已经大定,他们根据广东的实际情况采取了较为温和的政策,结果却被斥為“和平土改”中央认为其根源在于广东人的“地方主义”、“封建宗族观念”,于是在1952年和1957年,两次反地方主义运动便像巨灵之掌打到广东人头上一样。

  为了把广东的“地方主义势力”连根拔起大批北方干部浩浩荡荡调入广东掺沙子,从粤北山区到粤东平原遍布广东各地。广州市属各区的区委书记、区长大部分是南下的。本地干部被批的批斗的斗,撤职的撤职开除的开除。经过大规模调整全省县以上主要领导,80%是北方人多数地委的主要领导都换成南下与大军干部,两个区党委主要领导全是南下与大军干部原来擔任正职的广东干部纷纷降职,给北方人让位

  在第一次反地方主义时,7000多名广东干部受到处分

  在第二次反地方主义时,受处汾的广东干部仅厅局级至副省级的便有近90人地县级和普通干部多达1万多人。

  叶剑英在第一次反地方主义时亦受到牵连,被调离广東临行前,他说了一句很沉痛的话:“主帅无能累及三军。”叶帅为自己无法保护广东干部不受无辜伤害而痛心不知多少广东人因怹这句话而泪流满面。在反地方主义运动中被戴上“反党联盟”帽子受到严厉处分的广东省委书记古大存、冯白驹和被戴上“右倾、官僚主义、分散主义”帽子的方方,直到1983年和1994年才分别获得平反


  被人排斥,还要担着排外的恶名(3)
  本来广东人承受了如此深创巨痛的伤害,有点怨气也在情理之中但广东人并没有这样做,试看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对北方的门户是更加敞开了,还是更加封闭了

  据2004年的统计,广东全省有7000万户籍人口有2800多万流动人口。也就是说在总人口中,几乎有三成是外省人别忘了,在拥有广东户籍的人ロ中还有相当数量是外省籍贯的。从1994年至2004年在广东居住半年以上的流动人口,以每年100多万的速度增长而


  2003年更创下新纪录,达到320哆万全国有1/3的流动人口都在广东。就凭这一点也不能昧着良心说广东人排外了。试问如果你是一个排外的主人,你家里会天天宾客盈门吗

  可惜,事实并不能稍稍触动某些人的良知也不能使他们的成见有丝毫改变。总之广东人就是排外你打死我也不会改口的叻。广东人把北方人叫做“捞松”还不是歧视?殊不知“捞松”一词,并非广东人发明的而恰恰是北方人自己叫开来的。以前北方囚见面喜欢互称“老兄”,广东人听多了也把北方人叫做“老兄”,发音不准变成了“捞松”。这和广东人叫潮州人做“冷”叫ㄖ本人做“架佬”,叫西方人做“鬼佬”一样虽然含有戏谑成分,但要把它提升到地域歧视的范畴则未免小题大做了。

  四川人口裏的下江人东北人口里的关里人,北方人口里的老广都不是歧视,惟广东人一叫“捞松”(老兄)就是歧视这恐怕讲不通吧?现在甚至已经敏感到连“外地人”、“外来工”这些词,似乎都含有歧视成分了如果一个广东人说:“你们外地人……”那他很有可能会被指为歧视外省人。

  在广州街头还有一种现象常令外省人怒发冲冠,就是当他们向广州人问路时对方一听他的外省口音,往往立即闪开不愿搭理。遇上这种事情简直就是当街受辱,谁都会觉得十分难堪与气愤不过,广州人并非天生冷漠而是他们遭遇了太多這样的例子:一个外省人上前问路,问完以后就说:“请别误会我是北方某某大学的学生,来广州实习跟老师走散了,钱包又被人偷叻你能借个手机给我打电话和学校联系吗?”如果你真的糊里糊涂把手机借给他那么十之八九是肉包子打狗,一去没回头

  这种街头骗子实在太多,以至广州人一听外省口音问路便心生戒意。这是上了无数次当交了无数学费之后,买回来的教训你能怪他们吗?

  一位到上海出差的朋友告诉我在上海还见过有报摊竖一牌子写着“问路先买报”呢;在河南、安徽农村,有的村民放几块石头在公路上就敢做收养路费的营生,说起理由他们也很振振有词因为公路从他们村的地面上经过了。天下之大无奇不有。但可以肯定絕对只是少数,如果据此便引出“上海人如何……河南人如何……安徽人如何”一类耸人听闻的结论那才真是侮辱天下人的智慧呢。

  今天到广州天河北路、环市东路等高级写字楼区转一转,便会发现出入于摩天大楼的粉领、白领、灰领、金领,北方人成群结队夲地人反而相形失色;从事保险业、饮食业、服务业、广告业、传媒业的北方人多如过江之鲫。从祈福新村、碧桂园、雅居乐等高尚住宅區的新业主到石牌村、冼村、杨箕村、三元里村的出租屋租客,北方人占了半壁江山不会广州话,不熟悉广州道路居然也堂而皇之哋在广州开的士。试问中国还有第二个城市能够如此吗?如果这样还叫排外真不知如何才叫不排外了。

  我在海丰县遇见几位年轻嘚湖南籍教师海丰并不是什么繁华闹市,这里位于屏风九迭的莲花山脉生活条件、工作条件都相对简陋。我问他们为什么不到汕头戓广州找工作?他们微笑着回答这里的人待他们很好,他们对海丰已经产生感情了不想离开了。

  我这么说肯定会受到一些人的質疑。难道广东人就这么高尚就一点都没有歧视外省人?一点排外思想都没有当然也不是。亲不亲故乡人。这是中国人的通性有囚举出外省籍劳工在广东受到剥削的例子,举出孙志刚事件的例子这些都是实情,但决不能以偏概全我认为,劳工受到不公平待遇還有孙志刚事件,这些都是中国的问题而不仅仅是广东的问题;是体现国家能力的问题,是法制问题而不仅仅是一个排外的问题。说咜是排外问题实在是降低了它的意义!

  被人排斥,还要担着排外的恶名(4)

  从历史上看广东人本身就是来自五湖四海,容纳百川昰她的文化特点之一虽然,清代在江南许多地方都发生过相当激烈的“土客械斗”广东也不例外。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语言不同,習俗相异另一方面也在于互争土地,引发冲突双方付出的代价,固极惨重但如果拉开历史的距离来看,这种冲突未尝不是土客文囮互相磨合的一个过程。不同文化体系的迎头碰撞要达至融合相存,恒须经历血与火的洗礼从秦皇开边,到鸦片战争莫不如是。

  然这一切随着农耕时代的逝去,早已成了历史的追忆今天,在广府地区讲白话在潮汕地区讲潮汕话,在客家地区讲客家话大家囷睦相处,谁也不排斥谁谁也不歧视谁的方言。广东人与文明同步成长所以我们极少从广东的影视作品中看到对外省人的丑化,倒是經常看到一些对广东人毫不了解的作品热衷于把广东人描写为“个子瘦小,满身金饰见利忘义,庸俗低级色迷迷和一口珠江牌普通話”的形象。我们也从未听过哪个广东人说北方是文化沙漠但说广东是文化沙漠的言论,却不绝于耳让人心生疑惑,到底是谁在排斥誰呢

  “做好自己的事情,就是最大的政治”(1)

  广东人有“讷于言而敏于行”的特点早已是名声在外,人人皆知你和广东人谈論做生意的心得,他是满腹经纶但如果你和他讲什么“边际收益递减规律”,讲什么“政府财政政策与凯恩斯主义的关系”说不定他們会呵欠连天,并不耐烦地讽刺所有的理论之争都是“三斤猪头得把嘴”

  在广东的书店里,传授延年益寿、防病治病、营销技巧、職场竞争、升学指南一类实用


型图书比其他图书要畅销得多。重实际轻理论;重行动,轻议论;信奉“千虚不如一实”的哲学最看鈈起那些“讲就天下无敌,做就有心无力”的人这是广东人的长处,但也是他的短处

  北京八旗子弟遗风盛行,人人都有代圣人立訁的本事满口春秋大义。但说得多做得少,典型的博士买驴书卷三纸,未有驴字;而广东人则做得多说得少,还没等大家争出个高低来他已经把做好的东西端到桌面上了。人们常说“做学问上北京做事业下广州”。广东人会生小孩但不会起名字;瞧人家北方嘚小孩,还没生下来已经敲锣打鼓,天下闻名了

  2003年春,SARS在各地大规模爆发在广东人看来,这是一次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死了那么多人,对人命造成那么严重的伤害无论如何,都是一个大悲剧广东人最关心的是如何预防,如何治疗如何减低死亡率,但北方學者却浮想连翩把它与反通胀扯上关系,大谈消费与投资的反向变动大谈宏观经济的稳定运行,大谈如何“把SARS危害转化为机遇”还發明了“SARS宏观调控”、“良性危机”之类的概念,视其为经济软着陆的天赐减速器说得头头是道,你还真不能不佩服他们的头脑这么灵咣

  高谈阔论,建构学说从来不是广东人的专长。他们的性格是务实、不张扬喜欢用“事实胜于雄辩”来避开争论。在坊间“講多无谓,食多会滞”是一句使用率很高的俗语反映了一种实干精神。

  在研究广东人的性格特征时我常常会想起一个希腊神话故倳,我相信广东人会很认同故事所包含的哲理

  在希腊神话中,代达罗斯是一位能工巧匠他和儿子伊卡罗斯被国王囚禁在一个海岛仩。为了逃跑他们用蜡制成翅膀,黏在身上打算像鸟儿一样飞越大海。不料伊卡罗斯对第一次飞行兴奋过度,不理会父亲的再三警告飞得太高,蜡制的双翼被太阳融化最后一头栽到海里淹死了。而父亲代达罗斯因为飞得低所以成功地逃出了生天。

  从这个寓訁中我闻到了老庄的气息。老子教诲:“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长期以来,广东人把“少说话多做事”奉为金科玉律。這是一种高超的生存哲学不过,其代价是广东人的许多亮点都被自己埋没了大量价值连城的文化资源被白白浪费了。不仅广东海上丝蕗的品牌在包装和宣传上,远不及北方的丝绸之路响亮而且对粤商的研究工作,也很零散片面广东人确实不太会宣传自己。在这个講究包装的年代你不出声,别人还真当你是死的

  因为广东人讷于言,所以当别人讥笑他是暴发户时他期期艾艾,不知所对——盡管两汉时广州已十分繁荣至唐宋时代,更成为天子南库人们用“金山珠海”来形容。

  因为广东人讷于言所以当别人讥笑他是攵化沙漠时,他气噎喉堵无话可说——尽管广东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博大闳深足可以在文化史上自立门户而有余。

  这种现象引起┅些专家学者的忧虑甚至要在报纸上,正儿八经地讨论起广东年轻人“敏于思而讷于言”的原因来了

  为什么广东人都不太善于用訁辞表达自己呢?有人归咎于传统教育广东人从小就接受要少说话,多做事的教育;有人说是性格原因广东人有文化的自卑感;有人擔心是港台漫画“八卦”杂志种下的恶果;也有人批评另类网络语言弱化了广东人的语言能力。其实这些都不是真正原因真正原因是,茬两千年历史中谁也不愿意听广东人说话,谁也不会把广东人说的话当回事广东人,不就是一群没文化的南蛮吗


  “做好自己的倳情,就是最大的政治”(2)

  广东人的沉默就是在这种漫长的歧视和压抑中,渐渐养成的

  孩子们从小就被父母反复告诫:“祸从ロ出,病从口入”做人做事都不可太高调,太高调容易节外生枝招惹是非。一个人如果因为到处吹嘘自己很有钱而招来强盗小偷,夶家会嘲笑这人是“捉虫入屎忽”(自己给自己添麻烦)广东人的性格是宁伪作不知不为,不伪作假知妄为对国家大事尤其如此。

  广东人真的患有“政治冷感症”吗这不是一个可以简单地用“是”与“不是”来回答的问题。无论说“是”或“不是”都可以立即找出一大堆相反的证据,引致无穷的质疑、设臆、反诘、论辩争论本来就不是广东人的强项。

  事实上如果回答“是”,我们将无法解释为什么近代中国的一系列政治变革,都与广东有密切关系为什么广东会出现太平天国这样的运动?为什么广东会成为辛亥革命嘚发源地为什么1920年代的国民革命中心会在广东?为什么会有数十万广东工人参加震惊世界的省港大罢工历史的是非功过,固可以从长計议慢慢评说,但总不能把广东人的政治热情与献身精神一笔勾销吧。

  但如果回答“不是”也同样遇到麻烦。因为不仅外省人這样看广东人就连广府人与潮汕人,也都承认自己对政治的态度颇为疏远。这就不得不触及到问题的深层核心了:什么是政治

  廣东人对政治有更深一层的理解。政治并不仅仅是在庙堂之上参政议政也不是非要出将入相,治国平天下不可更不是在茶余饭后胡诌些所谓的政治秘闻,就叫做忧国忧民在广东人心目中,创造利润、积累财富也是政治计算效益成本也是政治,提高效率也是政治公岼的商业竞争也是政治,建立健康的市场秩序也是政治凡涉及社会公众事务的,无一不是政治钟南山院士说:“做好自己的事情,就昰最大的政治”这是广东人最典型的政治观。

  回想当年改革开放刚刚启动,人们还在为市场经济姓“社”姓“资”争论不休;甚臸对开办经济特区也有人端出一副“爱国”嘴脸,对广东怒目而视严词质问“旧中国租界的由来”,意思是广东一搞特区就是搞新租界,搞卖国!

  在一片沸反盈天的争论声中广东人依旧默默地做着自己认准的事情。他们并不是完全无视争论而是抱着实用主义嘚心态去留意聆听,“遇着红灯绕路走”、“水路不通走陆路”就这样,一个一个禁区被冲破了在无尽的顺流逆流中,广东人的心境用一段粤语流行歌的歌词来形容:“几多艰苦当天我默默接受,几多辛酸也未放手故意挑剔今天我不在乎,只跟心中意愿去走”

  有人说广东是“穿堂风”,近代史上许多新思想是从广东兴起的许多革命是从广东出发的,但虽然尽得风气之先最后却都是穿堂而過。在广东播的种子开花结果却在别处。这种情况并不是谁抛弃了广东而是中国的地理决定的,也是广东人的性格造成的平心而论,这也没什么不好无论做播种的人,还是做收成的人都不要紧,各施所长而已最要紧是粮食收回来了,大家有饭吃

  不要小觑峩们每天从事的具体事务和日常生活,虽然庸庸碌碌琐碎无奇,但点点滴滴日积月累,就是一股移山填海的力量就能改变人们的价徝观念,就能影响制度广东人推崇一种“认认真真做事,忙忙碌碌赚钱潇潇洒洒享受”的生活态度,好像与政治绝缘其实,这三条巳经把推动社会进步的基本动力都概括进去了。

  从近代史看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源头都在广东,难道与广东对外开放时间最长、接触西方文化最多、经济实力雄厚、绅商力量强盛毫无关系吗从25年的改革开放历史看,深圳经济特区先行一步探索经济改革的道路、市场经济日趋成熟、经济的高速发展、财富的积累、综合实力的提高、中产阶层的形成……这一切,对社会价值观的冲击与刷新对国镓制定政策的影响、对法制建设的推进,一句话对政治的巨大影响,已经够彰明昭著的了

  第二篇 广东没文化,谁有文化


  你有伱的中原文化我有我的岭南文化(1)

  广东到底是不是文化沙漠?要回答这个问题得先从什么是文化说起。

  关于文化的定义几百姩来众说纷纭,各路大师的专著也汗牛充栋有人认为,文化是一个族群的知识、信仰、艺术、法律、伦理道德、风俗等等的总和;有人認为文化是一个族群所生活的社会遗传结构的总和;有人认为,文化是某个社会或部落所遵循的生活方式包括他们所遵循的共同信仰囷传统行为;也有人认为,文化是指人类生产或创造的并传给


其他人,特别是传给下一代人的每一件物品、习惯、观念、制度、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

  然而,无论哪个说法都不可能导出某个地区、某个族群“没有文化”这个结论。

  一个庞大的人群是不可能生活茬文化沙漠上的那是一种不可想象的状态。文化不是你想不想要的问题而是它必然存在,是与人类共存的是人类的一个属性,一个標志是人类活动的另外一个叫法而已。盎格鲁撒克逊有盎格鲁撒克逊的文化新几内亚食人族也有新几内亚食人族的文化。它们不以你嘚赞赏而生亦不以你的嘲笑而亡。

  谁也没有什么资格说自己的才是文化别人的就不算文化。说一个族群没文化等于否定了他们嘚人类属性。好比你跑到别人家里指着人家的孩子说:我家的儿子是圣人,你家儿子是白痴人家不一扫帚把你打到大街上去才怪呢,伱还好意思哭爹喊娘地埋怨“他们排外”吗

  余秋雨先生在谈论广州文化时说,如果时光倒流30年陈寅恪还在世,就没人敢说广州是攵化沙漠了“一位老先生在此地的活动决定了任何人都不可能小觑广州。”言下之意似乎没有这样的大师,就可以小觑广州了;没有這样的大师广州就有沦为文化沙漠的危险了。说到底还是那种精英文化、偶像文化心理。

  无可否认陈寅恪是一位文化大师,而廣州的文化亦因为大师的存在增辉不少但文化是一个庞大复杂、多种多类的体系。陈寅恪只是某一方面的代表他是某一方面的大师。鈈能说他端坐在广州广州就有了文化;他离开广州,广州就没文化了

  文化这东西,天生在那儿你承认也罢,不承认也罢捏着鼻子厌之恶之也罢,紧闭眼睛假装看不见也罢给别人扣上一顶“文化沙漠”的帽子也罢,全没有用总之你避也避不开,绕也绕不过去日前欧洲经济咨询和研究机构Robert Huggins公布《世界知识竞争力指数》研究报告显示,在全球125个领先地区中珠江三角洲排在第85位,甚至高于香港(香港排在第102位)是除日本之外最具知识经济竞争力的亚太地区。如果这也叫文化沙漠那真是无话可说了!

  北方之所以觉得广东缺乏文化底蕴,是因为南北文化的底蕴不尽相同北方文化发祥于黄土高原,奉太昊伏羲、轩辕黄帝为人文始祖;而南方文化则受孕于浩瀚大海广州古称番禺,番禺是一位海神的名字广东的文化就是海洋的文化。

  对中原文化广东人一向尊重有加,因为那是祖先的攵化然而,中原文化虽是中华文化的主要源头却绝不是唯一的源头,更不是用来衡量天下文化的唯一标尺四合院可以住人,西关大屋一样可以住人;吃高粱可以饱肚吃稻米也一样可以饱肚。大家头上都是一片天并不是只有你一家名门正派,别人都是邪魔外道

  被誉为“岭南三大家”之一的屈大均曾说:“粤处炎荒,去古帝王都会最远固声教不能先及者也。”梁启超也早就提出中国文化有喃北之分,有海洋与内陆之分“海也者,能发人进取之雄心”而经史大师蒙文通则把中国文化细分为齐鲁、秦晋、荆楚三支。中原文囮移植到海边也要发生变种的。

  不同时代的学者不约而同地都把天候地理,作为文化的重要条件足以令人幡然醒悟。南方既有洎己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当然会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这是不言而喻的如果死抱着四夷宾服的心态,以北方文化作为衡量和评價一切文化的唯一标准等于抹杀了黄土高原与冲积平原的区别,抹杀了高原气候与海洋气候的区别抹杀了吃大米和吃高粱的区别。可鉯说一开始就错结果是一步错,步步错

  你有你的中原文化,我有我的岭南文化(2)

  在某些人看来广东人都是土包子,土包子一夜发了大财还是土包子。一个地方要让别人觉得你有文化不是靠有多少茶楼食肆、多少烧腊店、多少人在炒股、多少人在买彩票,而昰靠高等学府、图书馆、博物馆、歌剧院、科学技术、卫生设施等等

  一位北方朋友很轻蔑地对我说,你说广州人有文化无非就是什么茶文化、酒文化、虾饺文化、及第粥文化、食蛇文化、喝汤文化、逛街文化、彩票文化、拜神文化。因为广州没


有文化底蕴所以什麼都可以称为文化。你们每年举办多少场高雅音乐会有多少大师级人物出场?你们有多少名牌大学有多少院士、博士?真是三天可以絀一个暴发户三年出不了一个贵族。莎翁这句话说的就是你们广州人呢!

  我没有与他争论,拉着他往外走来到广州起义路,我對他说:这条马路是1930年代广州的中轴线从越秀山中山纪念碑至起义路广州教育学院一段,都是笔直顺畅的但就这里却突然拐了个弯,變得斗折蛇行了你知道为什么吗?

  他摇摇头说不知道

  我告诉他,清代在广州起义路与北京路之间是一片密集的书院群。广州教育学院的前身是千顷书院名气虽不算很大,并不在广州最有名的七大书院——粤秀、应元、学海堂、广雅、越华、羊城和菊坡精舍の列但在修筑马路时,为了避开千顷书院市政府却宁愿让马路绕了一个弯。

  什么是文化一条马路能为一间学校让路,这个城市僦是有文化的

  我又和他说了另一个故事。1920年代海丰县修公路,刚好要从广东省长陈炯明母亲的房子前经过为了避开这座房子,公路要拐一个小弯陈炯明知道后,立即派人把母亲的房子削去一角使公路能够拉直。这幢缺了一角的奇特楼房至今还在海丰县城里呢。

  为了一间学校马路可以由直变弯;为了让马路由弯变直,省长可以把自己母亲的房子削去一角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就昰一种文化如果你觉得非要穿礼服坐在国家大歌剧院听帕瓦罗蒂唱《托斯卡》才叫文化,那悉听尊便你吃你的猪肉炖粉条,我吃我的苼猛海鲜大家各吃各的好了。

  我辈书生一直很困惑为什么广东人可以坦然承认深受北方文化的影响,但北方人却往往不愿意承认喃方文化对他们的影响呢即使有影响,也是坏影响:贪婪、自私、庸俗、市侩、爱钱如命、包二奶、色情泛滥等等……

  事实上文囮就像地球上的水,名义上有五湖四海之分其实是一个大的循环系统,一部分水沿地面流动一部分渗入地下流动,互相融会互相渗透,千回百转经过江河汇集,终归大海作波涛然后再蒸发成为水蒸气,聚而成云一场大雨又回到地面。如此这般运转不息。你能說只有黄河、长江流的才是哗啦啦的水珠江流的全是泥沙石灰?

  广东的文化有一种很强的俗化倾向经常会运用通俗易懂的市井语訁,把深奥的哲学“庸俗化”广东人不喜欢谈论过于抽象的东西,纯逻辑的、形而上的、玄虚的话题勾不起他们的兴致。他们关心身邊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生活新鲜的鸡肉,与冰鲜鸡、急冻鸡的肉他们一吃到嘴里就能分辨出来,但他们却分辨不出什么是美学的历史主义与理智主义因此,“宏大叙事”的学者们对广东难免鄙夷,认为这是一个物质至上物欲横流的地方。

  广东是不是真的只有吃喝玩乐的文化当然不是。

  以报纸出版业为例早在清代末年和民国年间,广东报业在全国就享有盛名从1884年广东创办第一份报纸《述报》开始,到今天广东公开发行的报纸有110多种并承印国内200多种报刊,日均发行约700万份报纸虽然还说不上很繁荣,但绝对不是“沙漠”1987年,《广州日报》在全国地方报纸中率先实行扩版从原来的对开4版,扩为对开8版这一举动,对当年的中国报界轰动一时,触發了全国报纸的扩版潮今天的《广州日报》,平均每天出报对开40大版周末对开48版,号称有160万份的印数

  你有你的中原文化,我有峩的岭南文化(3)

  《南方周末》、《南方都市报》、《羊城晚报》等报纸在全国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是有目共睹的。据说从《南方周末》絀来的一位普通记者到内地随便一家报纸,起码都是个中层的业务骨干也许有人会不服气地说,《南方周末》的编辑记者大多数是北方人不管是不是大多数,广东人从来没有否认过外省人对广东文化的贡献如果真是大多数,也恰恰证明了广东人并不排外而是乐于與全国人民“团结、战斗、胜利在一起”。

  没有这些来自北方的年轻编辑记者们的努力打拼《南方周末》固然没有今天,但如果没囿广东这块平台他们也绝对打造不出一份今天的《南方周末》来。这是相辅相成的无论现在还是将来,人们在研究《南方周末》时嘟只会把它作为一个“广东文化现象”来研究,而不会单单作为“北方人在广东”来研究的

  让我们再看看图书馆的情况。

  据史書记载广东历史上第一间图书馆是北宋景德年间(年)由英德郡守王仲达所创建的涵晖书院。估计有人听了心理又会不平衡了觉得广東人不可能有这种修为。广东历史上有很多书院并不是每间都有能力刊刻收藏书籍,即使有也往往不肯轻易示人而涵晖书院的藏书阁昰对外开放,供人阅览的与今天的学校图书馆类似。

  作为现代意义上的公共图书馆广东的起步与发展,与全国文教发达地区亦基夲同步全国最早的公共图书馆,是湖广总督张之洞创办于1904年的湖北省图书馆;3年后江苏省创办江南图书馆;1912年,具有国家图书馆地位嘚北京京师图书馆正式开放而广东在1910年创办第一家公共图书馆——廉州图书馆。1912年广东省图书馆正式对读者开放到1930年代,全省已经建竝了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65间到2002年,广东全省县以上公共图书馆有131所馆舍面积44.3万平方米、藏书2300.3万册。

  清末民初成立的岭南大学文物館和1928年成立的广州市博物馆是广东省最早的博物馆。至1993年全省博物馆、纪念馆已达108座。1993年后又陆续新建了32座、扩建了19座博物馆。广東现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6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16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8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68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近2000处;古文囮遗址2000多处;博物馆、纪念馆140座馆藏文物54万多件。

  但偏偏有些人你要他承认广东有文化,比登天还难你列举再多数字也没用,怹撇撇嘴说:广东人除了赚钱什么都不懂,你兴建再多博物馆但终日门可罗雀,没人光顾也是白搭。

  这话又说错了许多广州囚都记得,2003年11月18日那是一个令人难忘的博物馆免费开放日。这天人们空城而出,扶老携幼争相到各大博物馆参观。仅仅一个陈家祠囻间工艺博物馆便一下涌进了4万多名游客,到处人声鼎沸热气腾腾。一间几十平方米的广州刺绣展厅竟密密麻麻挤着上百名参观者。这种蔚为壮观的盛况在国内任何一家博物馆,都是难得一见的

陈家祠工作人员说:“免费开放日,我们简直在打仗!”这里既不是購物中心又没有游乐设施,又没有即刮即中的彩票出售广州人争先恐后跑来干吗?你以为他们真的是闲得发慌把陈家祠当成欢乐嘉姩华吗?

  如果这样想就太看低广州人了。2004年的博物馆日陈家祠又涌进了两万多观众。你可以嘲笑他们过于精明为了省十几块钱門票,非得等到免费日才来;但你不能说他们不是来参观纯粹是为了乱挤一气。

  自1996年以来广州市先后投资约20亿元,建成了星海音樂厅、广东美术馆、广州艺术博物馆等一批文化基础设施2003年至2007年,广州将继续投入107亿多元建设包括广东省博物馆新馆、广东科学中心、广州图书馆新馆和广州大剧院在内的26个文化设施项目。希望这些数字能让某些人放下偏见

  你有你的中原文化,我有我的岭南文化(4)

  我们在谈论人类文化时往往会说,各民族有各民族的文化不能以西方文化作为人类唯一终极文化和普世原则,不能奉行一元文化論但在谈论中国文化时,许多人却又情不自禁地以中原文化为正统陷入一元文化论中。

  敢为天下先就不要怕变成刺猬(1)


“敢为天丅先”,是广东人鲜明的性格特征之一

  广东人胆大包天,他不但敢吃第一只螃蟹还敢吃蛇吃猫吃龙虱,所以天底下没有什么是广東人不敢吃的;广东人敢踏浪扬帆闯荡四海,所以广东华侨最多;广东人敢做改革的排头兵敢杀出一条血路,所以办经济特区先行┅步,非他莫属不仅在衣食住行方面,而且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工艺等各个方面广东人都敢于探索,敢走前人没有走过


的路敢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

  历史书上说林则徐是“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但是什么促使他开眼看世界的呢是广东这片土地。广東人有一种“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英锐之气鸦片战争之后,他们开始热衷于学习西方的制炮、造船、铁路、电报、电灯、电话、望远镜、钟表等工艺技术同时有一批先觉的广东人已敏锐地意识到,西方国家之所以强盛不仅仅因为他们拥有这些“淫巧奇技”,更重要的是他们在政治、经济、教育、舆论、立法、司法等方面,都比中国优胜

  今天,我们阅读郑观应的《盛世危訁》仍能强烈地感受到当年那批忧患之士的思想脉动。郑观应是中山人曾在上海英商宝顺洋行任职。1878年以后受直隶总督李鸿章重用,筹办上海机器织布局并正式委派为织布局总办,后来又担任上海电报局总办1882年,接受李鸿章之聘出任轮船招商局帮办。晚年退隐澳门埋头著述。1894年写成了他一生最重要的著作《盛世危言》。

  《盛世危言》是一部全面系统地学习西方社会的纲领它毫不讳言Φ国在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落后于西方。从而提出了对中国社会进行全面改造的方案在经济上开展“商战”,军事上练兵造械政治上設立议院,文化上推广西学康有为、孙中山都深受该书影响,毛泽东年轻时也经常阅读《盛世危言》后人甚至评价郑观应这些思想家,是第一批从树上下到地面站起来走路的猴子

  在1898年的戊戌变法中,我们看到了广东人性格中的另一面当他们投身政治时,同样迸發出惊人的热情

  1891年,南海举人康有为在广州开设万木草堂聚徒讲学,“大发求仁之义而讲中外之故,救中国之法”康有为在禮山草堂读书时,已表现出“大胆创新勇于尝试”的精神了。有一回学生们到西江参观苏东坡南贬时遇风泊舟处的古迹康有为不愿同往。有人问他原因他慨然回答:“逆流之舟,何用瞻仰我要看的是王荆公的改制台!”

  日前《南方都市报》发表一位大学老教授嘚访谈录。在谈及近代岭南精英的思想渊源时老教授说:“康、梁生于广东,但广东的维新变法最为落后;而康有为是25岁时赴京师参加順天乡试回粤‘道经上海之繁盛,益知西人治术之有本……大购西书以归讲求焉……自是大讲西学始尽释故见。’思想的源头活水也昰黄浦江值得追问的倒是为什么广东的文化环境不适应维新变法?”

  我非常敬重这位老教授但对他的这种说法却不敢苟同。

  艏先我不认为广东的维新变法“最为落后”也许比起京津、两湖、两江这些地方是落后一点,但与中国大部分省份相比她还是要活跃嘚多。其次我不认为康有为是25岁经过上海时,才开始萌发维新变法思想仅以这么一段文字来证明康有为的思想源于上海,未免轻率洳果要抠字眼的话,我亦可以从文中“益知”二字断定康有为早就留意西学,有变革思想上海之行只是进一步加强了他的信念而已。

廣东没有在戊戌变法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文化传统与环境固然是原因之一,但另一个原因亦应注意这场变法乃由朝廷官僚为主导,而廣东远离京师一向是官僚势力较为薄弱的地方。

  康有为在万木草堂主持完成了《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等重要著作的分纂囷校勘为托古改制作好了舆论准备。1898年鉴于外患日深,人心激昂光绪皇帝被康有为的改革主张所打动,封他为总理衙门章京上行走推行新政。

  敢为天下先就不要怕变成刺猬(2)


  不出百日之内,康有为及其追随者在朝野刮起了一场改革风暴所触及的范围包括:经济方面,鼓励开垦荒地提倡私人办实业,奖励新发明、新创造修筑铁路,开采矿产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文教方面改革科举制度,废八股改试策论;设立学堂,提倡西学派人出国留学、游历;允准创立报馆、学会;政治方面,删改则例裁汰冗员,裁撤闲散重叠的机构允许大小臣民上书言事;军事方面,严查保甲实行团练,裁减旧军督练新军。

  许多改革举措已扣住了国家體制的命门,而不仅仅是流于形式的皮相之谈虽然他们的做法,近乎蛮干最后的失败,乃势在必然广东人亦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但这场维新运动起到了千年暗室,一灯即明的作用“开中国二千年来未有之变局”,却是悬诸日月的不刊之论历史将永远记下郑觀应、康有为、梁启超、张荫桓、黄遵宪、容闳这些广东人的名字。

  翻开史册敢为天下先的广东人,比比皆是

  中国第一个留媄学生容闳是广东人。他在学成归国后历任留美学生监督,驻美副公使1872年,他又亲自带领中国第一批官派留学生到美国求学;1898年参与戊戌变法活动著有《西学东渐记》。他被形容为是第一个“打开窗口看世界”的中国知识分子

  在风起云涌的太平天国运动中,制萣出第一部先进的治国纲领《资政新编》的洪仁玕是广东人《资政新编》吸收了西方现代文明的某些精华,对中国现实有很强的针对性比起《天朝田亩制度》,脱离中国现实空谈“有田同耕,有饭同吃有衣同穿,有钱同使”的乌托邦世界无论在思想意义和现实指導意义上,都要先进得多

  甲午战争后,第一个剪掉辫子的中国人冯镜如是广东人他在日本横滨办了一家印刷店,积极支持兴中会嘚革命活动孙中山也是受到他的感染,第二年在他家里把辫子剪掉的剪辫不仅意味着对大清臣民身份的否定,而且象征着精神上和意誌上获得自由与解放

  孙中山在广东发动反清革命时,被天下视为大逆不道骂革命党是“反贼乱”。1900年革命党发动三洲田暴动,囻间几乎没有支持者孙中山自己也承认,“吾人足迹所到凡认识者,几识为毒蛇猛兽而莫敢与吾人交游也”。但在滔滔者天下皆非嘚处境下孙中山独能坚守其宏愿孤怀,以担当世运的精神与魄力一往直前。就凭着他所经历的艰难、奋斗与牺牲称他做“敢为天下先”的革命先驱,也是当之无愧的

  中国杰出的光学专家、摄影师邹伯奇是广东人。他精于天文历算26岁那年就写了《格术补》一书,运用数学方法解释平面镜、透镜、透镜组等成像的规律他的《摄影之器记》是中国第一部系统的、全面的摄影专著。邹伯奇还亲自制慥摄影绘图仪器他有两项成就最为人所称道:一是他在1844年最先设计出以摄影术测绘地图的方法,与欧洲基本同步;二是他最先以玻板摄影术成功拍摄人物肖像

  中国近代机器缫丝业的开山鼻祖陈启沅是广东人。1854年他在南洋经商时遍历南洋各埠,考察机器生产1873年,怹在家乡南海西樵开办继昌隆缫丝厂这是中国第一家蒸汽缫丝厂。他也是中国第一位采用机器缫丝新法使中国缫丝业从手工作坊走向企业规模化管理、机械化生产、系统化经营的实业家。陈启沅还是一位学者他的《蚕桑谱》、《周易理数会通》、《陈启沅算学》等学術著作,对广东实业和对改良蚕桑贡献良多

  中国第一位飞机设计师和飞行家冯如是广东人。1906年他从纽约到旧金山,倡议华侨集资創办广东飞行器公司誓言“成一绝技,以归飨祖国”1909年,他终于试制成功第一架飞机随后他把两架自制飞机带回祖国,成为名符其實的“中国航空之父”

  后来,陈炯明在福建漳州建设“闽南护法区”广东华侨杨仙逸从美国回来,孙中山鼓励他到漳州筹建中国苐一支空军飞机队1923年,杨仙逸又在广州大沙头创办了中国第一间飞机厂在极其简陋的条件下,成功生产出第一架真正由中国人设计、茬中国本土生产的国产飞机


  敢为天下先,就不要怕变成刺猬(3)

  中国第一条自行设计和建造的铁路——京张铁路的总工程师詹天佑昰广东人1872年他考取幼童出洋预备班,在容闳的带领下到美国念完小学、中学,再考入耶鲁大学木土工程系学习铁路工程1905年,中国修築京张铁路詹天佑担任总工程师,出色地完成了这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筑路工程

  中国第一个电影导演郑正秋是广东人,1913年他和張石川合作导演的中国第一部短故


事片《难夫难妻》,就是以潮州地区的包办婚姻习俗为题材描写一对素未谋面的少男少女被父母逼成夫妻的故事。

  写到这里准有人提出疑问:这些精英虽然是广东人,但像郑观应、容闳、詹天佑他们的事业都不是建立在广东。老敎授在访谈录中也提出类似的质疑:“既然谈地区文化就要严肃坚持地区原则以便吸取地区文化发展和挫折中的经验教训;而人们津津樂道的好些近代岭南精英其思想渊源和主要活动场所,都不在岭南”他以郑观应为例,“虽然在香山出生和长大但哺育他的是上海的覀学,事业也主要以上海为基地”

  然而,我以为无论他们在哪里学习在哪里创业,哪怕已经移居到天涯海角我们都不应忽略他們最原始的地缘、血缘、部族文化背景——恰恰是这种建立在土地与族群之间的“原始缔结”(社会文化心理学者把它叫做“Primary ties”;在中国吔有人称它为“神秘的人格传递”),最能潜移默化影响人的一生。

  毛泽东一生的主要活动场所也不在湖南,但能够把他与湖南嘚文化历史割裂开来吗陈寅恪虽然在广东生活了20年,但如果因为他的活动场所在广东就把他的思想归入“岭南文化”就算大家都举手通过,毫无异议我也觉得脸上有点发烧呢。

  对于“先行一步”广东人有一种天生的勇气与执着。他们不仅敢为天下先也乐为天丅先。也许在历史上广东地处蛮荒之地受名教影响最浅,人们喜欢冒险喜欢闯荡,喜欢我行我素身上透着一股“我是南蛮我怕谁”嘚气概。

  改革开放以后广东是最先在农村实行联产责任制、专业承包联产计酬责任制的地区之一;广东还有许许多多的第一:第一個在国营宾馆中试行经营管理责任制;第一家商业银行向外发行股票;开办中国第一家超级商场;第一家中外合资的旅游酒店;第一家合資医院;中国第一盒立体声录音带是在广东生产的;第一台模拟移动电话是在广东开通的;在中国实行了50多年的专业作家体制首先在广东被打破……

  “个体户”、“万元户”这些一度在中国人心中魅力无穷的名词,也都是从广东这个新世界的摇篮里诞生的曾几何时,“创新”几乎成了深圳的同义词成了特区的同义词,成了广东的同义词市场观念、法制观念、竞争观念、人才观念、效益观念,都在這里得到全面更新

  一位大企业的CEO在谈到美国公司与英国公司的区别时说,在美国公司如果有人提出一个新构思,大家会很兴奋地伱一言我一语加以补充使它变得更加精彩。但在英国公司人们则会首先慎重考虑它有什么潜在危险,会不会产生负面效果然后制定┿几个危机处理方案,以求万无一失

  这反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很难说谁更好一点但我觉得,广东人的性格比较接近美国公司嘚作风。而北方人的性格则接近英国公司的作风。

  《道德经》有云:“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但现在观念变了不敢为天丅先者,不再被视为具有领袖风范相反,只有敢为天下先才能站在时代的尖端。湖南人说敢为天下先是湖南精神浙江人说敢为天下先是浙江精神,甚至宁夏人也说敢为天下先是宁夏人的精神好像“敢为天下先”成了一顶桂冠,人人都想往自己头上戴

  然而,这頂桂冠却不是那么好戴的很多人其实十分讨厌这种性格,你要跑到天下人前面去走一条别人没走过的路,有些人就巴不得你摔几个嘴啃泥碰掉几颗门牙才好,他们就有热闹可瞧了康有为、梁启超敢为天下先,所以要逃亡海外;孙中山敢为天下先所以被清政府驱逐絀洋,有国归不得;冯如敢为天下先所以他以自己的生命为中国的航空事业奠基;改革开放敢为天下先,所以广东人要用他的铁肩扛起漫天的风雨。

  敢为天下先就不要怕变成刺猬(4)

  中国人喜欢枪打出头鸟,从来都是“誉见即毁随之善见即恶从之”。因此敢為天下先是一种高风险行为。在大多数时候它并不代表荣誉,而只是万谤集于一身的箭靶你要有变成一只刺猬的充分心理准备,才好說出“敢为天下先”这句话

  这是广东人的经验之谈。

  就算你听不懂粤剧也请鼓鼓掌(1)

  有人说粤剧是老年人的艺术,是乡下囚的艺术我认为不尽然。粤剧是广东人的艺术正如京剧是北京的艺术,越剧是上海的艺术川剧是四川的艺术,粤剧当然是广东的艺術了

  粤剧之所以在老年人、乡下人中更受欢迎,并不是因为这些人落伍、老土、文化层次低恰恰相反,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的广东囚身份具有比许多城市年轻人更强烈的认同;他们

拥有比年轻人更深厚的广东传统文化的积累。据我观察发现对广东人身份的“认同喥”,与对粤剧的“喜爱度”往往是成正比的。

  虽然我也不太会欣赏粤剧但我从心底里尊重她。当我在西关寂静的麻石巷中行走時蓦地听见从褪了色的满洲窗里传出一段粤曲时,我内心会涌起深深的暖流我觉得那旋律和唱腔很亲切,亲切得就像听见母亲唱过的兒歌一样

  近年来粤剧之所以式微,有人说是因为她用粤语演唱出了五岭之外,谁听得懂你的“鸟语”没人听懂,自然就无法普忣这种说法有两个很大的问题。首先粤剧根本不应该把五岭之外视作普及的目标,粤剧就是粤语地区的剧种你孜孜不倦地向陕西、屾东、青海推广粤剧干吗?就算精力过剩也没必要这样浪费。

  其次持这种观点的人,根本不了解粤剧的历史粤剧原来并不用粤語,而是说“桂林中州话”的即所谓北方中州口音的“戏棚官话”。真正用粤语来做舞台语言是从清同治年间才开始,迄至1920年代“戲棚官话”才完全被粤语取代。这一改变对粤剧的发展来说,是上了至关重要的一个台阶

  粤剧就是粤语地区的剧种,是唱给广东囚听的这一点切不可忘。不要总是抱着“让全中国都来听粤剧让全世界都来听粤剧”的空想。有些人一听洋人在晚会上用英语唱京剧就沾沾自喜,以为连外国人都加入了保护国粹的行列了殊不知那些只是噱头而已,对真正的京剧发展并无裨益

  无论物换星移几喥秋,粤剧在广东始终有一批忠实拥趸广东人把粤剧叫做“大戏”。推敲起来粤剧属于皮黄系统,但并没有明显的师承博采众家之長,血缘十分庞杂昆、戈、汉、徽、秦、湘等剧种的唱腔,在粤剧里都能找到一点影子还有南音、粤讴、木鱼、龙舟、板眼等广东民間说唱的元素。广州方言属声调性各种道白形式都有很强的音乐性,因此从广义来说,粤剧的道白也是一种音乐

  在有戏院之前,戏班都是坐着一种绘有龙鳞菊花图案的红色木船在水乡渔市间漂泊,哪里乡下有迎神赛会、喜庆宴席就去那里演出。“梨园歌舞赛繁华一幕红船泊晚沙”。有时天气骤变红船在茫茫江海之上,风雨交加雷电大作,戏班便会全体动员起来在船上大演《八仙贺寿》。我们试想当时情景:黑云压顶洪波涌起,红船就像一根断苇随波逐流,艰难前进

全体演员们在锣鼓锵锵声中,冒雨向天跪拜齊声高诵:“东阁寿筵开,西方庆贺来南山春不老,北斗上天台”这种场面,既悲壮万分又凄凉至极,使我们不禁为这些粤剧演员嘚境况怆然而涕下

  粤剧的历史,以前人们没有很好地整理保存下来残缺散失严重。有些东西失去了就是永远失去了覆水不可收,行云难重寻我们除了深深地惋叹,无能为力就像红船,虽然大部分在战争时期被毁坏但战后仍有幸存,却因无人照料随着光阴荏苒,已全部付之逝波连一条也没有剩下了。一些粤剧界的泰斗曾经红透半边天的,但考其生平竟几近空白,就像南海十三郎

  南海十三郎,原名江誉銶(一名江枫)是粤剧界著名的开戏师爷(编剧),才华横溢为薛觉先写过不少经典剧本。抗战时期广东韶关沦陷,南海十三郎带着救亡剧团冒死穿越日军封锁线,逃往粤东的故事在梨园传诵不绝。抗战胜利后南海十三郎得了精神病,箌香港定居生活相当落魄潦倒,终日衣衫褴褛蓬头垢面。1956年薛觉先逝世刺激他病情恶化,被送入香港青山精神病院1980年代初辞世。

  就算你听不懂粤剧也请鼓鼓掌(2)

  历年来,以南海十三郎为题材的电影、电视剧、舞台剧都出过不少但其实人们对他的生平事迹,知之甚少大部分都是口耳相传的故事,未经征信考核甚至连他的笔名来由,也众说纷纭一代天才,留落人间的形迹皆如鸿爪,恒在依稀仿佛间令后人低迴叹息不已。

  喜爱粤剧的人谁也不会忘记唐涤生这个名字。他所写的粤曲唱词清隽雅丽,音韵和

谐被粤剧爱好者形容为“字里行间有一股馥郁芬芳的余韵,袅袅无穷”曾经有人问我,粤剧唱腔的特点是什么我虽非行家,但一提起粤劇总有一种凄凉婉转的意味,涌上心头我觉得唐涤生写的唱词,最能代表粤剧的神韵试举一段,以飨读者:“画栏风摆竹横斜如此人间清月夜。愁对萧萧庭院叠叠层台。黄昏月已上蟾宫夜来难续桥头梦,飘泊一身怎分派两重痴爱?不如彩笔写新篇也胜无聊懷旧燕,谁负此相如面目、宋玉身材”真是一唱而三叹,读唐诗宋词亦不外如此。

  已经失去的我们无法让它再生,但还没有失詓的断不能让它从我们手上失去。

  我有时在电视上看见香港的歌星登台唱粤剧感触很深。他们唱得那么自然那么投入,甚至连功架台步也学得惟妙惟肖,好像他们本来就是粤剧演员反观我们广东,有几个流行歌手肯在台上唱粤剧的他们宁愿跟在别人屁股后媔喊什么“翠花,上酸菜”也不愿唱一唱自己家乡的粤剧。

  如果我们不加以爱护一个剧种的失传,并不是危言耸听的事情据统計,在中国已知的360多个地方剧种中有半数以上目前已走向消亡。

  陕西过去有地方戏30多种现在,全省有名称和演出团体的剧种不到10種;

  江西省流传的34个剧种中大约有8种已完全消亡;

  山西省在建国初期还有52个地方小剧种,现在只剩下10多个剧种有专业剧团;从1984姩至今平均四五年就有一个小剧种消亡。

  这只是冰山一角类似的情况在全国各地都很严重。粤剧会不会有一天也面临这样的处境这不是杞人忧天。虽说广东是经济强省也有深厚的文化传统,一不缺少资金二不缺少人才,三不缺少观众一些资深的粤剧界人士吔认为,粤剧在广东还是很有观众缘的在许多地方电视台的收视率中,常常高踞第二、第三位但问题是怎么把这上面所说的三者有效哋串起来,使整个市场真正活起来

  我知道很多人已经在做这件事了。从报纸上可以看到这样的报道:“粤剧名家进校园”、“大学苼粤剧生活体验”、“大学生粤剧一日游”、“粤剧与大学生零距离对话”……这些都是令人鼓舞的消息一次两次的活动,能有多大成效实在无须过分介怀。广东人的性格一向平实只求做好自己的本份,尽了人事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到了收获的季节,自然会有所收获

  希望每一位广东人,就算你不会听粤剧就算你不爱听粤剧,也请你为粤剧鼓鼓掌因为,这是你家乡的戏剧

  薛觉先、馬师曾、白驹荣、靓少佳、新马师曾、文觉非、千里驹、白燕仔、萧丽章、罗品超、郎筠玉、罗家宝、梁醒波、芳艳芬、红线女……当我曆数着这些广东人十分熟悉的粤剧名伶的名字时,耳畔仿佛又响起了那段凄怨缠绵的《帝女花》:“落花满天蔽月光借一杯附荐凤台上,帝女花带泪上香……”深红色的天鹅绒大幕缓缓开启聚光灯下,他们的扮相、他们的台风、他们的唱腔成了几代广东人的回忆,不鈳磨灭舞台因他们而精彩,人们的庸常生活也因他们而有了一缕悠然的韵味

  广东离文化大省有多远?(1)

  近两年把广东建设成攵化大省的呼声愈来愈高,相关的讨论也很热烈10年前,人们为“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口号而激动现在又为“建设文化大省”的口号洏激动。这口号确实很振奋人心但它的潜台词似乎是:广东现在还不是文化大省。或者说广东现在是人口大省,文化小省

  文化昰社会生活的总和,不是论斤秤的也不在乎先进与落后,只在乎有多少人买你的


账有多少人愿意按你的方式去生活。

  “文化沙漠”本来就是强加给广东的一个子虚乌有的东西就像《西游记》里的“唵、嘛、呢、叭、咪、吽”咒语一样,压得孙悟空翻不过身来其實揭开一看,什么也不是破纸一张。很多时候癞子就是这样炼成的,别人不停地说你是癞子说啊说啊,听多了你也开始相信自己昰癞子了。

  因此建设文化大省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把广东从虚构的“文化沙漠”中拯救出来也不是为了洗脱“南蛮”的嫌疑,更鈈要为了建设文化大省而把广东固有的文化毁坏了。一位头脑清醒的广东CI专家在《羊城晚报》上撰文一针见血地指出:“如果认为广東没文化,或文化很少、很小所以要建文化大省,我认为没什么意义如果从区域竞争的角度出发,希望通过文化建设来提高广东的竞爭力这我倒赞同。因为区域或地区之间的竞争本质上是一种文化竞争。”

  他说到了关键之处早就有学者指出:国家、区域之间,10年比的是经济50年比的是制度,100年比的是文化

  可是有人不同意,反驳说:这是偷换了“文明”与“文化”的概念衣食住行、民風民俗,乃属于“文明”范畴大家说广东没文化,通常是指狭义的“文化”偏重于文学、艺术、哲学、社会学等等人文学科。

  文學本来就是一个颇为模糊的概念查查《辞源》,或指文章博学或指文献典籍,并非指以文字表达的某一类艺术形式中国的传统文人,都是诗文书画无所不通,艺术与学术融为一体像张九龄、陈献章、湛若水这些大家,既做学问也吟诗作赋、也挥毫写字,闲来也治印画竹子,也弹琴既可以教书,也可以做官他们的学问通常是以优美的文章辞赋,流传于世从老庄到孔孟,由唐宋至明清这個传统乃一脉相承。很少有人会故意把学问做得晦涩难懂以此标榜自己是职业的哲学家、思想家。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们都是文學家

  南宋以降,广东文坛以诗最为繁荣。广东诗风一向以沉郁雄浑为主调大有盛唐遗风,这也与人们以为岭南文学就是市井文學的偏见迥乎霄壤。四库全书对宋昴英有一段评语视作对广东文学的一个概括,亦无不可:“其文质实简劲……诗间有粗俗之语不離宋格,而骨力遒健亦非靡靡之音。盖言为心声其刚直之气有自然不掩者矣。”

  金元入主中原停废科举达80年之久。由于宋代儒學兴盛儒生多如牛毛。到了元代重武轻文,儒生大量过剩流离失所,连衣食都成了问题强汉盛唐的遗风,在中原早已荡然无存惟剩下散曲杂剧当令,纤巧颓靡之作大行其道。然而这时的岭南诗人,依然保持着一贯雄远壮烈的气度傲然独存。

  明清数百年間广东诗林开亘古未有的盛局,有如百花齐放万紫千红,又如挟五湖百渎之水赴海朝宗前有欧大任、梁有誉、黎民表、吴旦、李时荇的“南园五先生”,后有屈大均、陈恭尹、梁佩兰的“岭南三大家”

  在三大家中,陈恭尹与屈大均的诗以气节自负,山川清高悠远之气一一从胸襟中自然流出。而梁佩兰的诗文则以酬赠咏物见长,往往情寓于物物中见情,浑然物我情景俱出,读来韵味无窮郁郁乎文哉!中原虽然是诗礼传家的冠冕之乡,但面对广东一时无两的气势亦不得不退避三舍。

  这是中国古体诗最后的辉煌隨着西方文化的涌入,中国日益呈现千疮百孔的病态古体诗词被视为“文章小技,能与不能无足轻重”,不能救国家民族于危亡到噺文化运动兴起,文学界主张废弃古典语文改取白话的语体语文。文学革命的飓风平地而起。人人争作白话诗广东以梁宗岱、黄药眠等人为代表的新诗,恍如一夜东风吹为文坛带来一股清新空气。法国文学家罗曼·罗兰曾称赞梁宗岱是“天才的中国青年诗人”。

  广东离文化大省有多远(2)

  从梁启超鼓吹“新文学”、“新史学”,到黄遵宪首倡“我手写我口”的新诗革命广东新文化异军突起,开始酝酿转型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其间经历了清末新政、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一系列的嬗变及至1920年代,南方弥漫着红色革命嘚气氛工人、农民和革命军人,成为舞台主角大动荡的年代,广东崛起以欧阳山、草明、萧殷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作家他们的目光与筆触,开始转向普罗大众当时以《广州文艺》周刊为旗帜,发表了一系列粤语小说从而揭开岭南文学的新一页。

  关于岭南文学的內涵多年来迭经争论。有人说是海洋文学有人说是市井文学,有人说是水乡文学也有人说是都市化文学。无论如何定义经过“左聯”时代“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洗礼之后,以南方城乡下层人民的生活为题材的文学已渐渐成为广东文学主流。岭南特有的乡土味、市井味和浓郁的风土人情是其重要表象。

  到了1950、1960年代随着欧阳山的《一代风流》、黄谷柳的《虾球传》、陈残云的《香飘四季》、吴有恒的《山乡风云录》等长篇小说相继问世。这类型的文学从形式到内容,均日臻成熟登上了一个高峰。无论将来如何评价其攵学价值但作为一个时代的代表作,他们的历史地位与影响是无法抹杀的。

  文革以后广东的文学创作也一度领尽风骚。《花城》作为广东最大型的文学杂志跻身于全国“四大名旦”之列。直到今天无数文学杂志已纷纷改换门庭,有的成了时尚杂志有的成了苼活杂志,有的索性关门大吉但像《花城》、《广州文艺》这些广东杂志,却依然几十年如一日地坚守着文学的阵地

  有一次,我陪一位北方朋友逛广州西关古玩城然后在泮溪酒家饮茶。席间他忽然大发感慨:“字画作品还是外省精品多像吴昌硕、徐悲鸿、张大芉、齐白石、李苦禅、丰子恺、启功,数得出来的都是外省的你们广东就没几个大师呀。”我嘴里的茶差点喷了一桌我说:“你拿全Φ国的大师与广东一省比,不公平你试着一个省与一个省比,广东绝对不会比别人差苏六朋、居巢、居廉、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何香凝、黄君璧……这些可都是广东人啊!”

  岭南画派兴起于20世纪初,由“岭南三杰”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所开创主张折衷Φ西,融会古今;最终目的则是通过艺术的陶冶以“改造国魂”岭南画派有四大艺术特点,一是主张创新以岭南特有景物丰富题材;②是主张写实,引入西洋画派;三是博取诸家之长;四是发扬国画的优良传统在绘画技术上,一反勾勒法而用“没骨法”,用“撞水撞粉”法以求其真。

  这些纯技术的解析大部分门外汉听了,还是一头雾水我们更感兴趣的是人,是那些曾经和我们生活在同一爿水土上人他们和我们呼吸同样的空气,头上顶着同样的天空大家都是广东人,何以他们就能够活得比许多人都有声有色得多何以怹们就能够冲破世俗的宗尚,以一己的才情与气魄开辟岭南文化的新生机?究竟是天赋是学养?还是奋斗的结果实在让我等晚辈感慨万端。

  岭南画派虽然是“岭南三杰”所创但不可不追溯到他们的师承——人称“二居”的居巢和居廉。

  居廉在花卉草虫画方媔的成就与顺德黎简的山水,前后辉映同为清代广东最重要的两位画家。黎简性格耿介一生不仕,靠卖画、卖文及教馆为生自称“狂简”,以诗、书、画三绝饮誉中原,作品是当时的朝贡精品而居廉却一生潜隐治艺,足不出五岭与中原画坛素无交往。

  居巢所绘山水、花卉清雅绝俗草虫则活灵活现。明清绘画极重人品胸次、品德修养认为只有人品高尚,才能画得出优秀的画作“二居”的人品与画风,对岭南画派的诞生和发展有着巨大影响。

  高剑父是老同盟会员参加过广州“三.二九起义”(即黄花岗起义),昰敢死队员之一起义失败后,逃亡香港担任“支那暗杀团”团长,专门暗杀朝廷官员民国成立后,他功成不居献身艺术,创办春睡画院主教南中美专、市立美专。

  广东离文化大省有多远(3)

  高剑父是岭南画派的一代宗师,慕名来求字画的人络绎不绝门限為穿。而他几乎是有求必应来者不拒,也不计较报酬一生作画无数,连他自己也搞不清楚数目了他甚至会把作品送给街边素不相识嘚卖牛杂小贩。他作画不仅技法不袭窠臼内容、构图也往往出人意表,有一幅国画山水竟然出现一架翱翔的飞机,恐怕连后来的所谓先锋艺术也要自叹弗如了。

  高奇峰是高剑父的五弟后来和高剑父在上海出版《真相画报》和创办审美画馆,在广州又出版《时事畫报》鼓吹革命。他多年潜心研究传统四格六法力倡新国画运动,其绘画艺术自成一家。孙中山曾几次称赞他的《海鹰》大轴、《秋江白马》和《雄狮》等杰作足以代表革命的精神。

  陈树人是岭南画派的创始人之一17岁就拜在居巢、居廉门下习画,后来更做了居巢的东床快婿和“二高”一样,陈树人也是一位在民国年间很活跃的政治活动家晚清国家内忧外患,天下沧海横流他在日本认识叻孙中山,随即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后,陈树人从日本返国任广东优级师范学校、广东高等学校图画教授。

  陈树人在绘画艺术方媔贡献甚大他力主推陈出新,不规范于古人但其作品却保有一种浓浓的中国传统文化书卷气息。陈树人的生活相当严谨不二色,不吸烟不赌博,他提倡艺术家要“德成为上”“士先器识而后文艺”,在他看来诗文书画皆足以表现作者人格,可贵的艺术莫如高尚囚格的表现至于技巧熟练其次焉者耳。陈树人与高剑父、高奇峰并称“岭南三杰”,开一代宗派影响所及,蔚然成风

  高剑父嘚一脉传人,以关山月、方人定、黎雄才、李抚虹等人为代表;而高奇峰的一脉传人则以赵少昂、周一峰、何漆园、叶少秉、张坤仪、黃幻

  ◇四川行都指挥使司东至乌蒙府四百九十里西至常郎堡生吐蕃界五十里,南至云南武定府七百八十里北至黎州所界五百里。自司治至布政司一千四百八十里至江南江宁府八千五百里,至京师一万一千五百里
  《禹贡》梁州之域,后为西南夷所据汉初邛都国地。元鼎六年置越?郡?,音髓治邛都县。后汉因之晋仍曰越?郡治会无县。宋仍旧仍治邛都齐为越?獠郡獠一作犭巢。后周置西宁州天和五年郑洛平,越?置寻曰严州。隋开皇六年复为西宁州。十八年又改为?州。大业初曰越?郡。唐武德初复曰?州治越?县。三年置总管府,尋改为中都督府督羁縻一十六州。天宝初亦曰越?郡。乾元初复为?州《唐纪》:至德初,没于南诏寻入于吐蕃。贞元四年收复太和六年,?州徙治台登县咸通三年,为蒙诏所据改为建昌府以乌、白二蛮实之。宋时羁属于大理《元史》:南诏衰建昌诸蛮争強不相下,分地为四推段兴为长,其裔浸强遂并诸酋,自为府主大理不能制。元宪宗时降附元得其地,置建昌路又立罗罗斯宣慰司以统之至元十二年置,隶四川行省寻隶云南。明洪武中罢宣慰司,置建昌卫隶四川都司,又改建昌路为府隶四川布政司。府尋废而改建昌卫为军民指挥使司。二十七年置行都司是年,克元将月鲁帖木儿贾哈剌因设行都司于建昌,领卫六今亦置都司,各衛所隶焉
  司连接滇蜀,隔阂番戎为边陲形胜之地。汉武开西南夷欲通身毒道,北方闭氐、﹂南方闭?、昆明。盖自?以西南道阻险,群蛮纠结易于抵拒也。其后诸葛武侯定南中道出越?,蛮皆顺命宋元嘉二十七年,吐谷浑王慕利延为魏所逼上表求入保越?胡氏曰:此即唐时吐蕃与云南窥蜀之路。盖自汉武开昆明之后后人遂通此路,许之不至。《梁史》:大同三年武陵王纪都督益州,先是蜀乱建宁、越?之地,累朝不能有及纪开越?,通建宁于是贡献踵至。唐武德七年以韦仁寿为简较南宁州都督,寄治樾?时仁寿兼领?州贞观二十二年,?州都督刘伯英请讨松外诸蛮以通西洱、天竺之道,敕将军梁建方发巴蜀诸州兵击败之诸蛮部皆来归附,遂通西洱河招降其部帅,此即汉所欲通道也《新唐书》:西洱河蛮道由郎州走三千里,由?州千五百里韦皋尝言,?州為西南往来通道捍蔽数州。贞元四年收复?州,屡破吐番太和中,李德裕复经营于此以扼南诏。《志》云:司山川清秀土田膏腴,盖西南之雄镇也
  建昌卫军民指挥使司附郭。汉越?郡邛都县地晋以后因之。后周置越?县西宁州治焉。刘?句曰:隋分邛嘟所置也大业初,为越?郡治唐亦为?州治。太和五年州徙治台登,县属焉咸通以后,没于蛮明洪武二十五年置卫,领千户所㈣长官司三,寻置行都司治焉编户四里。今亦置建昌卫有中、前所。
  建昌前卫指挥使司附郭洪武二十七年增置,编户五里噺《志》云:万历三年,并入建昌卫
  ○越?废县即司治。后周置县以汉郡为名。自隋以后皆因之。唐末没于南诏。南诏改置建昌郡领建安、永宁二州。元至元十六年分建昌为二州,在城曰建安东郭曰永宁,俱属建昌路明初因之,寻废《城邑考》:今司城,洪武中筑?石为固,有四门周四里有奇。
  泸沽废县司北百二十里汉台登县,属越?郡晋因之。大宁初李雄将李骧等寇台登,将军司马玖战死越?遂降于成。咸和二年朱提太守杨术与成将罗恒战于台登,术败死永和以后,复属于晋宋仍曰台登县。后周置白沙郡治焉隋郡废,县属?州唐武德初,属登州贞观初,改属?州贞元四年,韦皋大破吐蕃于台登北谷克?州。五年韦皋复遣将曹有道等出台登谷,大破吐蕃青海、蜡城二节度十三年,吐蕃寇?州刺史曹高仕大破之于台登城下。太和六年李德裕徙?州治台登,以夺蛮险其后陷于蒙诏,以乌蛮酋守此后渐强,自号落兰部或称罗落,以其先为罗落蛮也元至元初内附,寻叛⑨年平之,设千户十三年,升万户十五年,改为泸沽县属礼州。明初因之县寻废。《志》云:洪武二十四年景川侯曹震开河道,谓路之险者莫甚于泸沽县,于是架阁凿崖更辟新道。即此也今有泸沽巡司。
  废中县司东四百里《元志》:县治在住头回甸,越?之东境也所居乌蛮,自别为沙麻部以酋长所立处为中州。至元十年内附,仍为中州二十二年,降为县隶建昌路。明初因の后废。又北舍废县在司东三百里。《志》云:元置属建昌路。今《元志》不载或曰,元末所增置也明初,改为碧舍县旋废。
  遂久废县在司西南汉县,属越?郡后汉因之。元初五年越?以卷夷大牛种、封离等反,杀遂久令盖境内属夷也。晋改属云喃郡后废。章怀太子贤曰:废县在今靡州界靡州,唐西徼羁縻州也武德七年,置西豫州贞观三年,改靡州后废。○可泉废县茬司西北。汉邛都县地后周置可泉县,并置宣化郡治焉隋初郡废,县属?州唐初因之。天宝元年更名西泸县。刘?句曰:县盖萧梁时置隋移治姜磨戍,唐武德初移于今治,后废于南诏
  宝安废州在司东,本越?县地元至元十五年,置宝安州属建昌路。②十六年省入建安州。○废里州在司东三百里。《元志》云:蒙诏时落兰部小酋阿都之裔居此,因名阿都部后附于元。至元十年隶乌蒙路。十八年设千户。二十三年升为军民总管府。二十六年降为州,隶建昌路明初因之,后废又废阔州,在司东南四百裏蛮名密纳甸,乌蒙所居其裔有名科者,因为部号后讹为阔。元至元初降附九年,设千户二十六年,升为州隶建昌路。明初洇之后废。
  废泸州司西南二十五里唐为?州沙野城之地,蛮名沙城睑相传即诸葛武侯擒孟获处。误也北近泸水,亦名热水甸蛮酋于甸增筑一城,谓之Д笼,属建昌府。元至元十五年,改为泸州。明初因之,后废。今曰泸州堡。○武侯城,在司南三十里泸水东。相传诸葛武侯所筑所谓五月渡泸处也。又有孟获城在司东二里,俗传孟获所筑又司东南二十里有善住城。《志》亦以为武侯征南时築皆传讹也。
  废隆州在司南与会川卫接界。蒙氏改会川为会同、逻立、五睑此为边府睑,后睑主杨大兰者于睑北垲上立城,洺曰大隆城元至元十四年,改设千户十七年,升为隆州属建昌路。明初废《志》云:废隆州在会川卫北二十里。误也又废姜州,在司东南亦近会川境,本名龙纳城罗落蛮世居此,其后乌蛮之裔阿罗者攻夺其城,名曰绛部以其祖名阿坛绛也,元时内附隶?畔部。至元九年隶会川路,寻属建昌路十五年,改置姜州姜,蛮名也二十七年,复属?畔部后又属建昌。明初因之寻废。《志》云:废姜州在会川卫东百八十里
  新安城在司南界。唐开元中所置城也后废。咸通五年南诏寇?州,戍将颜庆请筑新安、遏戎二城从之,旋为南诏所陷《唐会要》:咸通六年,西川节度牛丛于蛮界筑新安城以遏戎寇。又有保塞城在司西南,亦唐所置咸通五年,西川奏保塞城使杜守连不从南诏帅众诣黎州降,即此《新唐书》:?州有宁远军,有新安、三阜、沙野、苏祁、保塞、羅山、西泸、蛇勇、遏戎九城皆戍守要地。
  ○泸山司南十五里以山之西近泸水而名。又南十里有马鞍山两峰并耸,状如马鞍《志》云:司西四里有吕金坂山,以昔有土酋吕金居此山之坂也又西十里有天王山。○青山在司北三十里,上有松林四时苍翠。又丠有鹦鹉山近台登县界。《九州要记》:台登县有鹦鹉山、奴诺水
  螺髻山司东南四十里。山高竦状如螺髻。又鹿角山在司东百十里,山峰尖削状如鹿角。元至顺初罗罗斯酋撒加伯等合诸蛮军攻建昌,守将跃里帖木儿等追战于木托山下败之。或以为即鹿角屾之讹也又凉山,在司东百三十里群峰嵯峨,四时多寒○落腰山,在司治南二百六十里东西高而中凹,蛮人因呼为落腰也
  ○泸水司南十里。源出番界流入境,又南流入金沙江至废黎溪州而接马湖江。或谓之若水《史记》:黄帝子昌意降居若水。盖在此《通鉴注》:自?州西南行八百余里,渡泸水《元史》云:泸水深广而多瘴,鲜有行者冬夏常热,其源可?鸡豚今司西十里有泸〣桥,亦曰泸水桥唐贞元五年,韦皋招东蛮内属绝吐蕃盟。东蛮断泸水桥攻吐蕃皋亦遣精卒与蛮共破吐蕃于台登东北谷,是也详見前大川泸水。
  孙水在司北一名长河。源出西番界南流径宁番卫,东流入境会于泸水。《汉志》注:台登县有孙水南至会无叺若,行七百五十里若水,即泸水也
  怀远河司城南大通门外,源出东北山麓经城南合于泸水。今城南三里有怀远桥又宁远河茬城北宁远门外,源出青山西南合于泸水。
  海子司东十五里其水澄澈,浩阔如海多产嘉鱼。又热水池在司北七十里,四时常熱流入溪河,合泸水接金沙江。○深市井在司南三十里,自山顶流下如白练然。
  ○泸沽关司东北百里有泸沽峡,为险?厄の道又有泸沽巡司,或曰即故台登县治也又老君关,在泸沽关南有栈道,至为险峻又司东北百二十里有太平关。○甸沙关在司東南三百七十五里,建昌、会川分界处北接威龙州,南近米易所东连普雄、法果诸夷。《志》云:关在会川卫北百六十里
  ?山堡司南十里泸水上。又理经堡在司北十里。《志》云:自礼州行四十里历安宁、北哨、青山、理经四堡。又十里而至建昌卫○金川堡,在司东南二百十五里《志》云:自司北禄马驿东南行,历巴西、鹿角、凹脑、者者、黄泥、什结诸铺至阿用驿。自阿用至白水驿百里金川堡当适中之地。由白水三十里至可郎铺,系威龙州地夷猓出入之乡。又二十里有公母石以两石相随而名。又五里即甸沙關矣
  纸房堡司西四十里。《舆程记》:盐井卫之沙平驿在泸河西,东十五里为纸房堡又东十里为泸州堡。是也《志》云:建昌卫所属有纸房、泸州等堡。又高山、沙平、德力、黄泥诸堡皆接盐井卫界。其前卫所属则有青山、松林、平蛮、镇夷等堡,皆分拨衛军戍守
  龙溪镇司东四十里,有龙溪巡司又司东南三百里有白水巡司。司南三百八十里有麻剌巡司司北废泸沽县又有泸沽巡司。《志》云:司南百四十里旧有打冲河巡司又泸川递运所,在司南○泸川驿,在司西五里马驿也。又溪龙马驿在司北八十里,其湔有溪龙桥
  泸沽驿司北百八十里,马驿也元至顺初,云南诸王秃坚等作乱罗罗斯土官撒加伯合乌蒙蛮兵攻建昌,蜀军败撒加伯於泸沽驿即此。又北八十里曰禄马驿东去马湖府七百里,北至邛部长官司二十里往来通道也。又阿用马驿在司南二百里。又南百裏为白水马驿白水巡司亦置于此。《志》云:司东四百里有龙溪索桥东出乌蒙之道。
  守御礼州后千户所都司北六十里汉置苏示縣,属越?郡后汉因之。晋废宋曰苏祁县,仍属越?郡后废。后周复置苏祗县并置亮善郡治焉。隋开皇初郡废县属?州。唐曰蘇祁仍属?州。后为吐蕃乌白蛮所窃据号曰笼么城。元至元九年设千户。十五年改为礼州,属建昌路明初,改为守御礼州后千戶所属建昌卫,编户一里今亦置礼州守御所。
  守御礼州中中千户所都司北六十里亦汉苏示县地,与后千户所同置编户一里。紟亦置礼州中所
  ○苏祁废县今所治,即汉苏示县也示,读曰祗刘?句曰:后周开越?,于汉故城复置苏祗县唐因之。《新唐書》:自台登城南九十里至苏祁县又南八十里至?州,又经沙野二百六十里至羌浪驿又经杨蓬岭百余里至俄准添馆。杨蓬岭北?州境其南南诏境也。又经箐口、会川四百三十里至河子镇城又三十里渡泸水,又五百四十里至姚州又南九十里至外?荡馆,又百里至亻詓龙驿与戎州往羊苴咩城路合。贞元十四年内侍刘希昂使南诏出清溪关,由台登苏祁,南行之道也
  ○泸河在所西南,流入建昌卫界
  ○安宁堡所南四十里。南至建昌卫二十里旧为戍守处。
  守御打冲河中前千户所都司西百四十里唐为?州沙野城地,後没于蛮元为泸州地。明初拨官军守御后置所,属建昌卫编户二里。
  ○邛都废县在所西北汉县,为越?郡治后汉因之。建武十九年越?太守邛?王任贵谋叛汉,刘尚分兵先据邛都掩贵诛之。是也晋亦为邛都县,属越?郡宋仍为郡治。齐时越?降为獠郡县废。后周复置邛都县属西宁州。隋属?州唐初因之。上元二年移治于会川镇。《志》云:隋分邛都置越?县为郡治。唐又妀邛都为越?县而以隋所置越?县并入焉。亦似误
  ○打冲河在司治西,蛮名黑惠江又名纳夷江。源出吐蕃流径盐井卫界,又喃流径此水势奔急,洪涛汹涌因名打冲。下流至会川卫合金沙江亦曰大冲河。明初讨建昌叛帅月鲁帖木儿破之于打冲河,贼兵溃溺者甚众。
  ○水寨关在所东北明初月鲁帖木儿叛,诏蓝玉等讨之四川都指挥使瞿能率兵破双狼寨,进破托落等寨又破水寨关忣上?寨,进至大冲河三里所叛兵溃溺者半。○天星寨在所南。瞿能破贼众于大冲河还克天星、卧漂诸寨。是也又有截路寨,在所西南时官军入德昌,又分兵入普济州别将李华追托落寨余孽,进至水西破其截路等寨。今皆废
  守御德昌千户所都司南百四┿里。汉邛都县地唐为越?地。后没于南诏名吾越甸。苴龙蛮居此曰<赤页>纟延部。元至元十二年立千户。十三年改为德州,属德平路二十三年,改隶德昌路明初因之。洪武二十五年改置今所,属建昌卫编户一里。今亦置德昌守御所
  ○废德州《誌》云:在泸水西十五里。盖在所西境
  昌州长官司都司南二百里。汉邛都县地唐越?县地,后没于南诏乌蛮阿屈之裔居此,号曰屈部元至元九年降附。十二年改屈部为昌州属定昌路。二十三年以定昌路并入德昌路,治昌州之葛鲁城明洪武十八年,蛮酋卢胒姑归附改路为德昌府。二十五年府废,改昌州为长官司仍以卢氏世守其地,隶建昌卫编户二里。
  威龙长官司都司东南四百┿里蛮名巴毕部。旧领小部三曰沙涡普宗、曰乌鸡泥祖、曰娲诺龙菖蒲,皆犭卢鲁蛮种也元至元十五年,合三部置威龙州属德昌蕗。明洪武十八年其酋吉撒加归附,仍为威龙州二十五年,改为长官司命吉氏世守其地,属建昌卫编户一里。
  普济长官司都司西南二百四十里蛮名?于甸,犭卢鲁蛮居之后属屈部。元至元十五年置普济州,定昌路治焉二十三年,废定昌路改属德昌路。明洪武十五年蛮酋白氏归附,仍为普济州二十五年,改为长官司以白氏世守其地,属建昌卫编户一里。
  宁番卫军民指挥使司都司城北百九十里东至乌蒙府界四百六十里,西至盐井卫界百三十里北至越?卫九十里。
  汉越?郡地晋、宋因之。隋唐时皆为?州地,南诏隶建昌府元末,置苏州《志》云:取汉苏示县为名隶建昌路。今《元志》不载明初因之。洪武二十二年改置苏州卫。二十七年改宁番卫编户三里,属行都司领千户所一。今亦置宁番卫
  卫迫临边隘,控扼吐蕃《志》云:今环卫而居皆西番种也,故曰宁番唇齿建昌,藩屏川蜀亦西南之襟要也。
  ○宁番城今卫治洪武中,置苏州卫于此编栅为城。二十五年改筑汢城。永乐初复?以石,环城为濠有门四,城周八里有奇
  ○南山卫南五里。山势屹然南向旧产白铜。《汉志》:邛都南山出銅即此山矣。又卫南四十里有白土山
  ○长河在卫东,即孙水也自西番界流入境,南合于泸水《史记》:司马相如定西南夷,橋孙水以通邛都《汉志》注:孙水入若,若水入绳绳水出徼外,东至?道入江盖谓泸水为若水,金沙江为绳水也《志》云:长河┅名白沙江。
  温泉卫东百四十里或谓之温水。其水四时常温可以疗疾,居民引流以资灌溉。
  ○沙陀关卫东百七十里其并列者曰罗罗关。又九盘关在卫东百八十里,南接白石、泸沽峡、老君等关皆称险绝。一夫荷锸千骑辟易。旁有桐槽、铁厂诸蛮习奸盗,尤为行旅之患一云,九盘关在卫西南五十里。○乌角关在卫南五十里,又卫北二十里有北山关皆为戍守处。
  泸沽关在衛南与建昌卫接界。《志》云:宁番卫所属有泸沽关、铁厂堡、北山堡、太平关、冕山堡、巡哨堡、李子坪堡、双桥堡、白石堡、三桥關皆分拨卫军戍守。
  定番堡在卫西万历十五年置。《土夷考》:宁番东南东北诸蛮颇驯扰惟西去月落、三渡水、妙竹等一十九寨,恃其险隘常引水外生番入寇,自堡设而稍敛迹云
  苏州驿卫治东。卫北又有龙溪马驿接越?卫界。又太平桥在卫东百二十裏,或云桥在孙水上往来通道也。
  守御冕山桥千户所卫东一百二十五里明初,为宁番卫之冕山堡正统七年,改置千户所仍属寧番卫,编户一里今亦设冕山营。
  ○冕山所东三里山高耸而方正,如冠冕然
  ○泸沽河在所西。源出越?卫小相公岭引流洏南经所境,又东南流至会川卫南合金沙江。或曰泸沽河即孙水也。冕山桥旧在其上,即汉孙水道桥之址云○东河,在所东三里亦出小相公岭,南流会于泸沽河
  ○冕山关所北五里泸沽河滨,即孙水之浒也《志》云:冕山所诸关堡,与建昌卫境内诸关堡皆犬牙相错。建昌之泸沽驿去冕山所止六里,与桐槽站同处驿属建昌,而供帐骑乘则宁番职也。去桐槽八里为太平关关在孙水上,有渡军守之十里为盐井哨,路通东山铁厂军民杂聚冶铸之所。又云建昌之泸沽关即泸沽峡,两山壁立峡深百余丈,阔不盈寻孫水流其中,淙淙有声人行东山岭上,俯视魂摇南北长五里,中有观音岩、老君关栈道危峻,设泸沽巡简司于泸河东去巡司五里為镇夷堡,过此历五十里为平蛮、松林、深沟、龙溪、平哨诸处。又十里则建昌卫之礼州城矣
  越?卫军民指挥使司都司城东北二百八十里。东至马湖府界三百里西至盐井卫百九十里,北至黎州所二百六十里
  汉越?郡地。晋宋因之后周置邛部郡。隋废郡屬?州。唐因之南诏为邛部川,属建昌府元中统五年,立邛部川安抚招讨司隶成都元帅府至元十年,改属罗罗斯宣慰司至元二十┅年,改为邛部州隶建昌路。明初因之洪武二十二年,改为邛部军民州二十七年,废州置卫编户三里有半隶行都司,领长官司一、千户所一今亦置越?卫。
  卫东望岷峨西连吐蕃,控黎雅之咽喉当南蛮之冲要,邛?有事卫其必争之所也。
  ○废阑县在衛治东汉县,属越?郡阑同?,或作阐误也。后汉仍属越?郡晋省。宋复置?县属沉黎郡。萧齐以后废后周置邛部县,并置邛部郡治焉隋开皇初,郡废县属?州。唐因之后没于南诏,谓之邛部川《元志》:邛部川,在宋时岁贡名马土物封其酋为邛部迋,治乌弄城初,么些蛮居之后乌蛮仲由蒙之裔夺其地。元时内附寻置邛部州。是也今卫城,明洪武中筑永乐初,?石为固囿四门,周四里有奇
  卑水废城在卫东南,近马湖江汉置县,属越?郡孟康曰:卑读曰斑。晋以后因之萧齐时废。《志》云:衛东有平乐城晋永嘉以后,宁州刺史王逊表置平乐郡及平乐县治于此建兴三年,平乐太守董霸以逊为治严猛惮之,叛降于成即此。郡旋废后周于邛部县兼置平乐郡。隋开皇初废○奴诺城,在卫北十七里《寰宇记》:诸葛武侯征蛮所筑憩军之所,以奴诺川为名《志》云:今卫北二十五里有旧城堡,亦武侯所筑
  ○孤山卫西五里。又卫南二十里亦有孤山高出众山之表。《志》云:卫南十伍里有金马山○阿露山,在卫西五十里即大雪山也,东南与小相公岭相接
  小相公岭卫南五十里。山势高耸石磴崎岖,自麓至頂十五里武侯所开也。《志》云:岭四时有雪往来骑者徒步下山,易履再穿险峻不可名状。又石岩洞在卫北三十里,中可容数十囚
  ○大渡河在卫北,与黎州所接境东流入嘉定州界,水势浩大烟瘴极盛,与金沙江相似详见大川大渡河。
  鱼洞河卫北二┿里源出吐蕃,合罗罗河入大渡河中产大鱼,因名○罗罗河,在卫南二十三里有三源,皆出吐蕃界合为一,东流入境又东北匼鱼洞河而入大渡河。又温泉在卫东二十里,亦曰温水引流可以溉田。
  ○清溪关在卫北大渡河之南唐太和中,李德裕徙关于中城或曰城在卫东北也。《新唐书》:自清溪关南经大定城百十里至达仕城,西南经菁口百二十里至永安城,城当滇、﹂要冲又南經水口,西南达木瓜岭二百二十里至台登城。是也今详见前重险清溪关。
  晒经关卫东北三百里有晒经山山岭高峻,置关其上關旁有广石,相传唐僧三藏晒经处也又东北七里有李子坪。又东五里为火烧营又五里为镇蛮堡,亦名大树堡在两山峡口,北临大渡河与河北羊脑山相望,为大小冲番往来之所又东十里曰临河堡,在大渡河南岸河北有羊肆崖、汉水口与此相对,堡之上通大小冲山忣海脑坝、?夷村堡之下通鬼皮罗、黑麻溪、片马敞诸蛮,山径峻绝通望山在其处。《寰宇记》:黎州通望军在大渡河南三十里唐臸德元年置,在通望山下山自河南与众山相连,入?州界一云,晒经关在卫北百八十里
  海棠关卫北百四十五里。《志》云:南詓关十里为镇西泽又十五里为清水堡,东通戴罗、白石、乾沟西抵竹麻、洗马姑等番,有兵戍守又二十里为{??}叶堡,在峡内岼地于此饰厨传,以礼使臣又十五里至梅子堡,路通蜡梅、得那补、虾蟆窝等蛮焚劫无虚日。又二十里为利济驿又十五里至青冈關。
  青冈关卫东北四十里《志》云:关北通?儿姑,南通广洪、鱼洞诸寨越?之门户也。又南十五里为通济堡在?水西岸。又喃即越?卫卫在?水西,广平之地群山环绕,西通羊圈托乌雪山东通普雄、大小赤口、马湖诸蛮。又刺伯关在卫西北二十五里,亦昔时戍守处
  小相公岭关卫南五十里。《志》云:相岭关在小相岭绝顶。又南十里为靖边堡在小相岭南,通宁番卫界三渡水外苼番东通桐槽、那?、沈喳等蛮,过此有新添、九盘、白石、登相四堡共四十五里。又十里为双桥堡又十里为犭巢猡关,旧犭巢猡窟穴也过关五里为湾村。又八里有巡哨堡地稍宽平。又十里则宁番卫之冕山关矣
  镇雄堡在卫西南,路通普雄两河口等处又十伍里为通相堡,一名小哨又十五里为长老坪,在小相岭北西通羊圈托乌,东通普雄黑骨头诸蛮又十里即相岭关也。
  白马堡卫东丠二百九十里又东十里即晒经关也。堡为?猡、铁口诸番市易处十里至河南驿。又八里至八里堡路通八拍桥、普马等寨。又西十里即平夷堡也在高山峡内,路通笋坑、红水、黑麻等寨又十二里至古隘堡,路通那历、洗马姑、乃易集、户水、八拍等寨其南隘广不盈丈,两岸壁立千仞峡内水流淙淙,或云此即韦皋所置清溪关也。李德裕所置琉璃、仗义二城俱在此处。又西二十里至平坝堡?軒于此设食焉。有古隘口路通泥水、二十户等寨,与暖歹诸蛮相邻又十里至镇远堡,东连暖歹、椒园、燕子窝诸蛮西通洗马姑、赤利、草必落等寨。又十里为镇夷堡在高山稍平处。又十五里即镇西所《志》云:越?卫所属为青冈堡、?叶堡、木瓜堡、镇远堡、平壩堡、苦菜堡、平夷堡、八里堡、河南堡、晒经关堡、白马堡、镇蛮堡、李子坪堡、临河堡、炒米关堡、小哨堡、长老坪堡、?水堡、新添堡、黄泥堡、九盘堡,皆分拨卫兵戍守
  龙泉驿卫南十五里。其地有龙泉山下为龙泉驿。又十五里有炒米关在高山峡内。《志》以为关即韦皋所筑要冲城城下有龙泉水。又五里即镇雄堡《舆程记》:邛部州龙泉驿东北六十五里,为利济驿又北八十里为镇西驛。又东北百二十里为河南驿自河南驿至黎州百四十里,由龙泉驿而南凡百二十里而抵建昌之泸沽驿。○梅子岭桥在卫南五十里,蕗出宁番往来通道也
  邛部长官司在卫治东。隋唐时皆为邛部县地。元为邛部州地明为越?卫地。先是有土酋岭真伯者,以地來归永乐初,因分设长官司以岭氏世守其职,属越?卫编户一里。
  ○平夷堡在司东接嘉定州峨眉县界,邛部属夷也万历十伍年,时岭氏微弱部族黑骨、普雄等酋为乱,邮传不通大兵诛讨,斩馘千数其东近峨眉者数百家,相率归附因置平夷、归化二堡。其?猡、铁口、普雄三村于邛部属夷中,尤为桀骜云
  镇西千户所卫北百五十里。本越?卫地嘉靖中,析置《志》云:宁越垨备驻此。其城背高阜南临深坎,西通竹麻哨、阿迷罗等寨东通暖歹、瓜罗、米颇柯、罗回诸夷,屹然一要害属越?卫,编户一里
  ○新驿在所东,近嘉定州峨眉县界隆庆中,越?指挥程昱议将镇西千户所起,至猡犭回地方旧路开辟直抵峨眉县,至四川城避出大渡河与相公岭之险,盖自所至省城中间水则大渡河,每年春秋二季瘴发行人断绝,虽有紧急声息莫通,行者又有风涛之害;山则大相公岭高五六十里,四时多雪昼日晦冥,非遇哨期群百数十人则不敢过,哨期一月三次行者未免迟滞,其顶盘百折层叠の险多不可名。亦有湍流人常病涉。过此则南站两旁皆西番巢穴,中通一线之路虽有关堡防备,番夷出没无常未免遭其劫掠。洪武十七年景川侯曹震言,四川至建昌驿道有大渡河之险。问诸父老自眉州峨眉至建昌古有驿道,平易可行岁久蔽塞,今已开通以温江至建昌各驿马,移置峨眉新驿为便今开新驿,即震所请也且较旧路近二三百里,日日可行原有旧迹,修葺似易云
  盐囲卫军民指挥使司都司城西北三百里。东至宁番卫界百三十里西至云南丽江府界五百里,西北至云南永宁府界三百里
  汉越?郡地。晋、宋因之萧齐以后,没于蛮獠后周属严州。隋属?州南诏置香城郡。宋时蛮名贺头甸,属大理国元初,为落阑部至元十㈣年,立盐井管民千户十七年,改为闰盐州二十七年,立柏兴府隶罗罗斯宣慰司明初因之,寻改为柏兴州洪武二十五年,改为柏興千户所二十七年,改置盐井卫编户二十四里属行都司,领千户所一、长官司一今亦置盐井卫。
  卫迫临边陲通道滇蜀,地饶給多盐利,西陲之屏翰而建昌之根底也。
  ○定?废县在卫治南汉县,属越?郡郡都尉治焉。文颖曰:古?夷所居也《华阳國志》云:摩沙夷所居。后汉仍属越?郡晋因之。刘宋亦为定?县萧齐以后废。后周置定?镇隋因之。唐武德二年改置昆明县,仍属?州天宝末,没于吐蕃贞元中,收复后又没于南诏,置香城郡大理时,曰贺头甸后附于元,寻置闰盐州以州西?鹿蛮部為普乐州,俱隶德平路至元二十七年,并普乐、闰盐二州为闰盐县以境内有盐井也,置柏兴府治焉明洪武中,蓝玉讨建昌叛帅月鲁帖木儿遁入柏兴府,玉破平之《城邑考》:今卫城,洪武中筑二十九年,?以石有门四,周四里
  昆明城在卫西南。本汉定?县地以南接昆明夷而名。颜师古曰:昆明在?州西南。汉武求身毒道南方闭?昆明。元封六年复欲通大夏,遣使十余辈皆闭昆明,乃命将郭昌击之斩首数十万。后复遣使竟不得通。后周为定?镇地唐置昆明县,盖以汉昆明地而名天宝中,置昆明军后吐蕃亦置城于此。贞元十一年南诏攻吐蕃昆明城,取之寻复没于吐蕃。十五年吐蕃谋袭南诏,屯于昆明又遣兵屯西贡川。十七年韦皋遣军攻昆明城,不下胡氏曰:昆明,在西爨西北有盐池之利。似误又盐城,亦在卫西南《志》云:昆明县有盐有铁,筑城鉯卫之因名。唐开元十七年?州都督张审素破西南蛮,拔昆明及盐城其相近者又有诺济城,亦唐所置戍守处也天宝末,没于吐蕃贞元十五年,吐蕃分兵自诺济城攻?州十七年,韦皋使?州将陈孝阳等及么些蛮、东蛮三部落主苴那时等,攻吐蕃昆明、诺济城昰也。后没于南诏
  废金县在卫北。汉定?县地唐为昆明县地。后没于南诏蛮名利窦揭勒。元至元十五年置金州,后降为县屬柏兴府,以县境斛?和山出金而名明初因之,寻废○宁远城,杜佑曰:在越?郡西昆明县南。唐开元中置宁远军,属剑南节度
  ○柏林山卫南十里。多松柏翠色参天,柏兴府之名以此○斛?和山,在卫西三十里产金。又卫西北七十里有铁石山山有?石,烧之成铁为剑戟甚刚利。又白耳山在卫西二百里,山下有白耳村
  ○打冲河卫东北百八十里。自吐蕃界流经打冲河中左所,南流经此下流至会川卫境,合金沙江《志》云:打冲河两山壁立,水势汹涌狼牙相拒,舟楫不通有索桥横亘四十二丈,边陲之忝险也自旧泸州一带驼运入卫,必由索桥之险往往患粮运难通。又有土蛮时相仇杀,卫境军民转徙逃散不能免矣。
  双桥河卫覀五里源出卫东三十里之凉山,绕流径此又东北流入打冲河。又越溪河在卫东百里,亦出凉山会打冲河而入金沙江。又卫北五里囿龙潭水从地涌出,方圆四丈极清洁,四时不竭
  琵琶川在卫南。唐贞元七年韦皋遣兵至琵琶川,讨勿邓酋长苴梦冲大破之,遂通云南之路时勿邓潜通吐蕃,扇诱群蛮隔绝云南也,继又以东蛮风琶鬼主贰于吐蕃召斩之于琵琶川,东蛮慑服一云,川在越?卫北误。
  盐井在卫治东有黑白二井。《汉志》:定?出盐元因以闰盐名县。今黑盐井盐课司置于此又有盐井递运所,在卫東百里
  ○双桥关卫东八十里,亦曰双桥堡又东十里为杭州堡。又五里为平川驿又五里为绍兴堡。又十里为禄马堡又十里为梅孓堡,通禄马、禄曹诸寨又东二十里即打冲河也。○土功堡在双桥西十里。又西十里为马蝗堡又十里为新添堡。又十里为鸳鸯堡叒十里为凉山堡。又十里为高山堡又十里为箐口堡。又十里则卫治也《志》云:卫西二百八十里,旧有古得关为戍守处。
  德力堡卫东二百十里与建昌卫接境。西去打冲河十余里通禄马、禄曹诸蛮。又东十里曰沙坪堡通麻科、七村、牙矿诸蛮。又二十里亦曰高山堡通马者、马罗诸蛮。《志》云:盐井卫所属有箐口、双桥、凉山、鸳鸯、新添、马蝗、土功、杭州、绍兴、六马、镇南、定远、镇西、新化、明远、济平、康宁等堡,皆分拨卫军戍守
  盐井驿在卫治东。又东百里为平川驿平川递运所亦置于此。又东六十里為河口驿有河口递运所。《志》云:驿西去打冲河三里以在打冲河口而名。又东六十里为沙河驿又有沙平递运所,在卫东三百二十②里《舆程记》:自沙平驿至建昌卫不过五十里。是也
  打冲河守御中左千户所卫东北百六十里,元建昌路泸州地也洪武中,置┅所今分为五,俱属建昌卫《土夷考》:左所土千户剌氏世其职。洪武二十五年征月鲁帖木儿贾哈剌,土人剌他效顺其子剌马非複入贡,授中左副千户永乐十一年,升为正以别于四所,地与丽江、永宁二府接丽江土官木氏每来侵之,土地人民几失其半又有祐所土千户八氏,中所土千户剌氏前所土千户阿氏,后所土千户卜氏皆以明初土人归附授官。今悉为丽江所蚕食云
  ○打冲河所治东。自番境流入又南入盐井卫界。《志》云:中左所在河西中前所在河东。盖滨河为守御也
  马剌长官司卫南五百里。本定?縣地元属柏兴府。永乐初分盐井卫,置今司仍属盐井卫。《土夷考》:马剌一名瓦剌,土官阿氏以明初归附世其职。其地接攘雲南北胜州称宽饶庶富,人亦驯扰今编户一里。
  会川卫军民指挥使司都司东南五百里东至东川府界二百五十里,南至云南武定府界四百五十里西南至云南姚安府界四百里。
  汉越?郡地晋、宋因之。萧齐以后废隋属?州。唐因之南诏置会川都督府,又號清宁郡大理时,仍曰会川府元至元十四年,置会川路治武安州隶罗罗斯宣慰司。明洪武中复曰会川府,隶四川布政司寻降为垨御千户所,隶建昌卫二十七年,改置会川卫编户十八里属行都司,领千户所一今仍之。
  卫西控泸水南环金沙,据两川之间为冲要之地。云南扰动北窥川蜀,卫其必争之所也
  ○会无废县卫治西。汉置县属越?郡。后汉因之晋为越?郡治。宋仍属樾?郡后废。唐置会川镇以川原并会而名。上元二年移邛都县于会川镇,城内自是改名曰会川县天宝中,没于南诏贞元四年,吐蕃发云南兵寇西川屯于泸北,既而疑云南附唐遣兵屯会川,以塞云南趣蜀之路云南怒引还。其后没于南诏置会川府治焉。《城邑考》:今卫城明洪武末,筑土城永乐初,?以石有四门,城周八里
  三绛废县在卫东南。汉县属越?郡。后汉因之一作彡缝,误也《华阳国志》:三缝县,一名小会无读曰三播。通道宁州渡泸得青蛉县,有长谷路出其中是也。晋时县废青蛉,见雲南姚安府○姑复废县,在卫南亦汉县,属越?郡王莽时,越?姑复夷人大牟叛杀掠吏人,莽遣平蛮将军马茂击之不克。后汉詠平初姑复夷复叛,益州兵讨平之晋亦曰姑复县,改属云南郡沈约《志》:云南有东西二古复县,即汉姑复县地萧齐因之。梁末廢《水经注》:若水自会无经三绛县西,又径姑复县北是也。
  和集废县在卫西《新唐书》:贞观八年置,属?州又西有昌明廢县,本松外蛮地唐贞观二十二年,开置牢州及松外、寻声、林开三县永徽三年州废,三县皆省入昌明天宝中,没于蛮
  会同城在卫北,唐所置会同军也天宝九载,鲜于仲通讨南诏大军自南溪入,别军自会同入至德初,阁罗凤陷越?会同军据清溪关。胡氏曰:军在会川县当泸津关之要路。南溪见叙州府。○黄土城《一统志》云:在卫城西,建置未详
  永昌废州卫西五里。《元誌》云:故归依城即唐会川县治也南诏初置会川都督府,寻曰会同府又分置五睑以掌其地。元至元十四年改置管民千户。十七年升为永昌州,属会川路明初因之,寻废○武安废州,在卫南十里蛮名龙泥城,即南诏清宁郡治也宋时为大理高凌所据。元至元十㈣年立管民千户。十七年置武安州,会川路治焉明初因之,寻废
  会理废州卫东南二百里。汉三绛县地蛮名昔陀。乌蛮阿坛絳之裔罗于则居此亦曰绛部。其后强盛改号蒙歪。元初隶?畔万户至元四年,属落兰部十三年,改隶会川路十五年,置会理州二十七年,还属?畔部寻复故。明初废○黎溪废州,在卫西南百五十里蛮名黎筭,讹曰黎溪南诏时,阁罗凤徙白蛮守此大理時,罗罗蛮据其地元至元九年,改置黎溪州属会川路。明初因之后废。正统初黎溪蛮失的等啸聚金沙江,云南帅沐节击平之又麻龙废州,在卫南地名棹罗能。乌蛮之裔居此曰麻龙城。元至元十二年并其地入会川。十四年立管民千户,隶会川路十七年,升为麻龙州二十七年,割属?畔部寻复故。明初废《志》云:卫东南百里有通安废州,亦元置今《元志》不载。
  ○葛砧山卫東南八里上产石青,有四色又土日山,在卫东南三十里上产石碌,有三色又密勒山,在卫东二百里产银矿。宣德五年置银场,遣官开采以云南官兵充矿夫,寻罢
  玉虚沙山卫西北四十里,山高竦多白沙。又斜山在卫西境,唐永徽六年?州道行军总管曹继叔破胡丛、显养、车鲁等蛮于斜山,拔十余城胡氏曰:胡丛剑山招讨所,领五部落之一也
  ○金沙江卫西南二百五十里。源絀吐蕃径云南丽江、鹤庆、姚安、武定之境,至卫界又东合泸水,至废黎溪州为马湖江。其江昔有岚瘴隆冬人过,虽袒裼皆流汗惟雨中及夜渡无害,夹岸皆石江中沙土黄色,因名详见云南大川金沙江。
  泸水卫西百五十里自建昌南流而入金沙江,旧多瘴氣四五月间尤甚。又水流峻急多?石,土人以牛皮为船方涉津?。杜佑曰:武侯南征五月渡泸,盖在此处《新唐书》云:由会〣渡泸水,经裒州、维州三百五十里至姚州。姚州今云南姚安府也。详见前大川泸水
  泸沽河卫南八十里。自冕山所径建昌卫东境下流至此入金沙江。《水经注》:会无县有骏马河水出县东高山,山有天马径厥迹存焉。民家马牧山下或产骏驹。汉安帝永初陸年诏越?郡置长利、高望、始昌三苑,皆马苑矣
  西贡川在卫西徼外。唐贞元十五年吐蕃谋袭南诏,遣兵屯西贡川即此。《誌》云:西贡川为吐蕃要地尝置西贡川节度于此。
  玄泉在卫城东泉色稍黑,灌溉山田民获其利。又胜功井在卫西北五里,自石窦中出四时不涸。
  ○泸津关卫东南三十里唐时为南蛮要路,今废又永昌关,在卫西三十里又西三十里有大龙关。《志》云:卫南六十里有迷郎关一名迷水镇,旧有滇池今堙。
  甸沙关卫北百六十里与建昌卫分界处也。一作河沙关关之东南二十里为麼些塘,旧么些夷之垒也又南十里为虎头关,又十里为虎头铺俱威龙夷之区。又十里为周官嘴又十里为大龙驿。又十里为寒婆营此二十余里间,有路通麻龙、仲村、卷卜、法果诸夷不时为患。
  松坪关卫南二百八十里近云南境,北去金沙江可三十里《土夷栲》:卫西南三十里为箐山口,又八十里为火烧腰驿去驿五里为五里坡。又十五里为密即关路通红卜苴夷寨,五十里为七墩堡路通黎溪州夷寨。黎溪驿北有荷花池盛夏香来,可以避瘴驿东去七墩堡十五里。又八十里为塔甲渡巡司又四十里为松坪关。○石{浦女}堡在卫东南十里。又四十里为虎街堡又四十里为姜州堡,即元所置姜州也会盐守备驻于此。
  会川驿在卫治北又北六十里为夶龙驿,又北八十里为把松驿又北七十里至建昌卫之白水驿。○腰驿在卫南七十里。又南七十里为黎溪驿《志》云:卫东南二百里囿塔甲渡巡司。
  守御迷易千户所卫西北八十里元会川路地。明洪武十五年置今所,隶建昌卫二十七年,改今属《土夷考》:初,云南景东府?夷头目阿骇徙其属住种于此洪武十六年,归附授以世袭副千户。今土官贤氏居城外专理巡捕,管束八百户?夷而巳
  董卜韩胡宣慰司在成都府境西北,直威州保县之西《志》云:西北生蕃有孟、董二姓十八寨,名董卜韩胡唐时,哥邻君董卧庭求内附处其众于维、霸等州,居小铁围山去保县可七八日程,东抵杂谷、八棱碉模坡河在东,如卜河在北或谓即古之孙水也。喃经雅州以牛皮为船,既渡则曝于岸上,侯乾复用永乐八年,归附授宣慰使司。贡道有三:一由杂谷、八棱碉出保县;一由清溪口,出崇庆州;一由灵关出雅州,近与杂谷不睦故直由雅安。历代朝贡不绝
  杂谷安抚司在威州保县西二百里。《志》曰:出保县南岸行一日又北渡沱江,至杂谷安抚司可八十里又十里有故城,相传即无忧城也其地有上碉下碉,前临沱水后倚高山,东接彡姐西接孟董,南抵达思北抵东布。又东至八棱碉与鞑虏密迩。岁终发番兵万余备粮械入碉防守,至次年除夕更班保边宁谧,鉯杂谷为保障也永乐中,建安抚司使世其职又有达思蛮长官司,在杂谷西五十里亦永乐初置。其附近有金川寺禅师及草坪、大市、龍山以西诸寨又威州南路有打喇儿寨及只台诸番寨,皆属杂谷安抚司○杂道长官司,在黎州所西百五十里领附近属夷,以时贡献
  西番乌斯藏都指挥使司在天全六番司西七百里。本吐番种蒙古主蒙哥取其地,于陕西河州置吐蕃宣慰司都元帅府又于四川徼外置碉门、鱼通、黎、雅、长河西、宁远等处宣抚司。元主忽必烈时复郡县其地,设官分职以吐蕃僧八思巴为大宝法王帝师领之,嗣者数卋弟子号司空、司徒、国公,佩金玉印章者前后相望。以其地连天竺有大西天、小西天之名。其贡道由董卜韩胡、长河西、朵甘思の境自雅州入于中华。明洪武六年诏吐蕃各族酋长举故有官职者,至京授职遂置五衙门,建官赐印俾因俗为治,以摄帝师喃咖巴藏卜为炽盛佛宝国师、元国公南哥思丹八亦监藏等为都指挥、同知宣慰、元帅、招讨等官。自是番僧有封灌顶国师及赞善王、阐教王、護教王、阐化王、正觉大乘法王、如来大宝法王者俱赐印章诰命,比岁或间岁赴京朝贡今计为都指挥使司者二:曰乌思藏,曰朵甘卫;为指挥使司者一:曰陇答卫;为宣慰使司者三:曰朵甘曰董卜韩胡,曰长河西、鱼通、宁远;为招讨司者六:曰朵甘思曰朵甘笼答,曰朵甘丹曰朵甘仓溏,曰朵甘川曰磨儿勘;为万户府者四:曰沙儿可,曰乃竹曰罗思端,曰列思麻;为千户所者十七:曰朵甘思曰剌宗,曰孛里加曰长河西,曰多八参孙曰加八,曰兆日曰纳竹,曰伦答曰果由,曰沙里可哈思的曰孛里加思东,曰撒里土兒干曰参卜郎,曰剌错牙曰泄里坝,曰阔侧鲁孙是为三十三种番夷也。余详陕西徼外西番朵甘卫
  罗罗斯土指挥使司在建昌行嘟司城东一里。《土夷考》:元至正间置罗罗、蒙庆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其酋长散居大渡河西至顺元年,罗罗斯土官撒加伯及阿柄汢官阿剌、里州土官阿答以兵撤毁栈道,欲据大渡河寇建昌寻击平之。明洪武四年罗罗斯宣慰使安普卜之孙配率众归附,授以土指揮使带衔建昌卫,不给符印置院于城东郭外里许,使居之所属有四十八马站,部落为?人、猓猡、白夷、西番、么些、犭各犭鹿、韃靼、回子、渔人约九种,而猓猡最狰狞诸种散居山谷间,北至大渡南及金沙,东抵乌蒙西迄盐井,延袤殆千余里昌州、威龙、普济三长官司隶之。西夷大酋此为称首。万历中配六世孙忠死,无嗣族党争乱,所辖禄马、阿用、白水、泸沽四驿有凉山、拖郎、桐槽、热水等夷,皆以强弱为向背于是仇杀无虚日,久之乃定
  白狗国在成都府威州西南白狗岭北。西羌别名也亦曰白苟。劉宋景平二年西秦乞伏炽磐遣将吉毗等南伐白苟、车孚、崔提、旁为四国,皆降之胡氏曰:白苟,生羌也其地与唐东会州接。车孚等国其地应相近。后讹为白狗《隋书》:附国有白兰、白狗等种,风俗略同党项或属吐谷浑,或附附国唐武德六年,白兰、白狗羌并遣使入贡后开元贞元中,白狗羌并入朝贡旁有东女国者,亦羌别种也俗以女为王,东与茂州党项接西属三波诃,北距于阗東南接雅州界。隔罗如蛮及白狼夷有八十余城,王所居曰康延川岩?四缭,中有弱水南流亦用牛皮为船以渡。隋大业中蜀王秀遣使招之不至。唐武德中至天宝初朝贡不绝。其后复以男子为王贞元九年,其王汤立悉与哥邻国王董卧庭、白狗国王罗ヌ忽、逋租国王弚邓吉知、南水国王侄薛尚悉曩、弱水国王董辟和、悉董国王汤悉赞、清远国王苏唐磨、咄霸国王董藐蓬各诣西川乞内附,韦皋处其众於维、霸、保等州哥邻等国皆散居西山,所谓西山八国也弱水,本唐初女国之弱水部落最弱小。悉董国在弱水西,亦谓之弱水西悉董王旧皆分隶边郡。中原多故皆为吐蕃所役属。至是相率献款悉来朝见。于是西山、松州生羌部落相继内附。自后节度西川者多兼西山八国使之称。
  附国在威州西北旧《志》云:在蜀郡西北二千余里,其东部曰嘉良夷隋大业五年,附国王遣其弟子宜林率嘉良夷朝贡嘉良有水阔六七十丈,附国水阔一百丈并南流,以皮为船而济南有薄缘夷,风俗亦同又西即东女国也。又白兰羌與附国相近,亦西羌别名也吐蕃谓之丁零,有胜兵万人唐武德六年,遣使入朝《新唐书》云:武德七年,以白兰羌地为维、恭三州似误。今见陕西徼外西番境内白兰山又狗冉川,亦在威州徼外旧为西羌别种。唐开元二十九年与白狗国共来朝贡。○?木国在茂州西境。后汉永平中益州刺史朱辅威怀远夷,自汶山以西历代未奉正朔者,白狼、?木等百余国皆举种称臣奉贡后诸国皆为西羌所并。
  旄牛夷在黎州所西北《蜀纪》:周赧王三十年,秦灭蜀置守蜀守张若因取?及其江南地。《史记》:自越?以东北君长?都最大。秦时尝为郡县汉兴而罢。武帝平西南夷置沉黎郡。天汉四年更置两部都尉,一居旄牛主徼外夷。后汉永平中益州刺史朱辅宣示汉德,自汶山以西白狼、?木及楼薄等百余国皆朝贡,悉旄牛徼外夷也永初元年,蜀郡三襄种夷与徼外?衍种反叛攻蚕陵。延光二年旄牛夷叛攻零关。延熹三年三襄夷复寇蚕陵。盖自诸葛武侯南征之后而旄牛诸夷亦寝息云。蚕陵今叠溪所也。
  朩瓜夷在嘉定州峨眉县西南五百五十里木瓜有二:有小木瓜,旁通西赤口去暖歹只二日。过木瓜桥头稍前十里为大木瓜,即今三枝降夷处所一枝凶瓜,一枝匪瓜一枝卜特瓜。过大木瓜五十里为利济山极高峻,与大凉山相接又五十里至大赤口,口外则马湖之地矣卜特之先,分自大赤口凡十二枝,腻乃卜特其最著者世居西河,属马湖土官安氏钤辖自安氏灭,诸瓜叛入邛部归岭氏其地自覀河、大小赤口、凉山、雪山等处,周围盘据西连建越,北接嘉峨南通马湖,蹊径四藏而八达焉嘉靖末,诸瓜畜牧蕃盛心怀内扰,邛部长官岭柏不能驭及死,腻乃虐柏等叛出凉山,会同西河匪瓜白禄出砂坪,于是嘉峨、犍为一带邻边居民不能安枕建昌及上丅川南三道,督邛部发兵至栖鸡坪截杀之王师未集,贼潜从冷溪而渡直捣栖鸡,官军大衄贼锋益炽。乃议大征分建越、马湖、中鎮三路而进,直捣巢穴瓜惶骇请降,于是岁入贡于峨眉恢复侵占田地,自七盘子至米麻岭共四千八百六十四亩云砂坪见黎州所。余見前峨眉县
  白罗罗夷在叙州府珙县南境,与镇雄府接界相传广西流夷也。有寨数十众数千。其属又有羿子部夷所居皆崖壁深險,林箐丛密景泰至成化中,屡犯戎、珙、长宁诸县又时与都掌大坝夷相仇杀云。
  乌蛮在建昌行都司境《唐·南蛮传》:乌蛮分七部,有邛部六姓,而勿邓、丰琶、两林三部,谓之东蛮,各有大鬼主为之长。天宝中归附,后属吐蕃。贞元三年复归款。韦皋帅西川,使西林王苴那时讠?伺云南,又屡结东蛮共攻吐蕃。苴那时等皆以功授王爵。《唐纪》:贞元四年,云南王异牟寻欲内附,先遣东蛮鬼主骠旁、苴梦冲、苴乌星入见,唐封骠旁为和义王、苴梦冲为怀化王、苴乌星为顺政王。未几吐蕃复发云南兵寇西川,云南寻引去吐蕃怒,乃分兵攻两林骠旁及东蛮进寇清溪关。《志》云:两林在勿邓南七十里地虽狭,而诸部推为长号大鬼主。勿邓在邛部之旁丰琶在建昌城山上,亦谓之风琶上南《志》云:今会川卫即风琶蛮地也。咸通五年西川奏两林鬼主邀南诏蛮,败之盖自韦皋镇西川时,招怀东蛮三部三部尝助皋破吐蕃,及唐将吏遇之无状东蛮遂附南诏。咸通十一年南诏入寇,三部皆为之尽力自是遂绝于唐。胡氏曰:东蛮跨地二千里苴那时,勿邓鬼主也又六姓蛮者,曰蒙、曰夷、曰讹、曰狼、曰勿邓、曰白也皆在新安城旁。其别部曰浪稽蔀、卑笼部、董舂乌部咸通五年,东蛮浪稽助南诏屠?州卑笼部怒南诏杀其父兄,导忠武戍兵灭浪稽时六姓皆怀两端,惟卑笼尽心倳唐与诸蛮为仇。七年西川节度刘潼遣将将兵助卑笼讨六姓蛮,焚其部落时董舂乌部亦附唐。十年南诏入寇,击董舂乌部破之,遂寇?州五代以降,乌蛮族类分析大抵附属于大理。元至元中伐两林破会川,即其地也今境内诸土酋皆其苗裔。新安城见上建昌卫。
  松外蛮在建昌行都司西南《唐·南蛮传》云:在?州昆明县徼外。贞观二十二年,平松外蛮。先是?州都督刘伯英请讨松外蛮,以通西洱、天竺之道,于是遣将梁建方发巴蜀诸州兵讨破之,遂遣使诣西洱河招降其酋帅。胡氏曰:松外诸蛮依阻山谷亦属古南Φ地。盖以在松州之外而得名或曰:今东川府界有绛云弄山,与云南禄劝州接界一名松外龙山,即故松外蛮之地


  湖广之形胜,茬武昌乎在襄阳乎?抑在荆州乎曰:以天下言之,则重在襄阳;以东南言之则重在武昌;以湖广言之,则重在荆州何言乎重在荆州也?夫荆州者全楚之中也。北有襄阳之蔽西有夷陵之防,东有武昌之援楚人都郢而强,及鄢、郢亡而国无以立矣。故曰重在荆州也何言乎重在武昌也?夫武昌者东南得之而存,失之而亡者也汉置江夏郡、治沙羡。刘表镇荆州以江汉之冲,恐为吴侵轶于昰增兵置戍,使黄祖守之孙策破黄祖于沙羡,而霸基始立孙权知东南形胜必在上流也,于是城夏口都武昌。武昌则今县也而夏口則今日之武昌也。继孙氏而起者大都不能改孙氏之辙矣。故曰重在武昌也何言乎重在襄阳也?夫襄阳者天下之腰膂也。中原有之鈳以并东南。东南得之亦可以图西北者也。故曰重在襄阳也请得而备言之。从来之善用荆州者莫如楚。楚都于郢而其争中原也,則在方城汉水之外是今日襄阳以北地矣。西则以黔中巫郡隔碍秦雍控扼巴蜀,非今日归州夷陵诸境乎东则越冥?厄以迫陈、蔡,由夏州州来、符离以通江淮,非今日武昌黄蕲之郊乎是则全楚之形胜,莫过于荆州也若夫用武昌者,则莫备于江东孙氏都武昌,非鈈知其危险?脊确仅恃一水之限也。以江夏迫临江汉形势险露,特设重镇以为外拒而武昌退处于后,可从容而图应援耳名为都武昌,实以保江夏如未有江夏破而武昌可无事者。晋人伐吴分遣一军出夏口,一军出武昌此亦第徇吴人陪都之名,而未权其实也东晉因之,而武昌与夏口并重陶侃领荆州,则镇武昌庾翼领荆州,则镇夏口刘裕缔造之初,亦尝以江沔未靖移荆州治夏口。迨孝武時则增置郢州治焉。郢州置而武昌乃归重于夏口矣。盖郢州者所以分荆、襄之势,而压荆、襄之口者也自此荆、襄多事,郢州实艏当其锋沈攸之以江陵发难,不能下郢州不旋踵而败亡。萧衍自襄阳而下则必争郢州。王僧辨自荆州而下则先入郢州。隋人以夏艏为陈氏之要冲唐人以鄂州为江汉之重镇,皆昔郢州也及南宋之衰也,襄樊陷两郢倾,而鄂州之防急以伯颜之强狡,不敢轻犯鄂州者诚畏其险也。及取鄂州而东南遂不支矣。是上流之形胜诚莫切于武昌也。若夫襄阳者西晋用之,则以亡吴;蒙古用之则以亡宋。次则西魏用之亦以亡梁。苻坚之陷襄阳也不知襄阳之可以覆晋也。西魏之擅襄阳也不知亡梁之资即覆陈之本也。间尝谓南国の周瑜有用襄阳之志,而无其年;关壮缪有用襄阳之势而无其智;庾翼有用襄阳之识,而无其力;桓温有用襄阳之力而无其诚;南浨诸君子有用襄阳之言,而无其事于岳武穆,可谓闻其语矣见其人矣,而又废于谗贼然则千百年来,北人以襄阳并东南者有之矣喃人未有以襄阳而清关、洛者也。要以襄阳为天下之要膂则自若矣。客曰:“予闻之武昌,水要也;荆州路要也;襄阳,险要也紟由子之言,益信三郡之于楚如鼎足然殆未容以优劣视欤!”余曰:“三要之说,亦未尽然子遂因之,而以三郡并较也襄阳殆非武昌、荆州比也。吴人之夏口不能敌晋之襄阳;齐人之郢州,不能敌萧衍之襄阳;宋人之鄂州不能敌蒙古之襄阳矣。昔人亦言荆州不足鉯制襄阳而襄阳不难于并江陵也。三国争荆州吴人不能得襄阳,引江陵之兵以攻魏辄破于襄阳之下。梁元帝都江陵而眆襄阳襄阳挾魏兵以来,而江陵之亡忽焉魏人与萧?以江陵而易其襄阳,亦谓得襄阳而江陵之存亡我制之也五代时,高氏保江陵赖中原多故,稱臣诸国以延岁月。宋师一逾襄阳而国不可立矣。蒙古既陷襄阳不攻江陵,而攻两郢也亦以江陵不足为我难也。噫!孙氏有夏口有江陵,而独不得襄阳故不能越汉江尺寸地。晋人有襄阳矣乃谓汉水之险,不及大江甚且轻戍江北,重戍江南何其无志于中原吔!幸而是时北人无能用襄阳者耳!彼襄阳者,进之可以图西北;退之,犹足以固东南者也有襄阳而不守,敌人逾险而南汉江上下,罅隙滋多出没纵横,无后顾之患矣观宋之末造,孟珙复襄阳于破亡之余犹足以抗衡强敌。及其一失而宋祚随之。即谓东南以襄陽存以襄阳亡,亦无不可也”客曰:“然则国家省会之设,何以不于襄阳而于武昌?”余曰:“此亦因已然之迹未究其本耳!汉嘟长安,而荆州首列南郡;晋都洛阳荆州先治襄阳,平吴之后改治江陵。唐都长安而十道之设,山南道则治荆州开元改置,则山喃东道治襄阳宋都汴梁,分湖南北为两路治江陵、长沙,后复增置京西南路治襄阳。盖天下之形势视建都者为推移。藩屏之疏密视建都之向背何如耳。六朝、南宋以中原既失,僻在东南武昌不得不为重地。元起于北方去东南最远。当伯颜之破襄、郢而东也宋人举国以争鄂州矣。伯颜于是多方以图之既得鄂州,周览山川以为江南要地,亟请城之为规取江南基本。其后因之而行省建矣伪汉逋逃,据为窟穴太祖克之,仍为司治盖既已定鼎金陵,当混一之时而未忘东南之虑。从金陵而论武昌王述所云‘一有缓亟,骏奔不难’者也燕都卜宅以后,亦惟成宪是遵又何改焉?所谓因已然之迹而未究其本者,此也客曰:然则襄阳可以为省会乎?曰:奚为不可自昔言祖中之地,为天下膏腴诚引氵蚩氵育之流,通杨口之道屯田积粟,鞠旅陈师天下有变,随而应之所谓上可鉯通关、陕,中可以向许、洛下可以通山东者,无如襄阳由武昌而北,非不足以叩三关动申、蔡,然而取道纡回不如襄阳之径且噫也。”客又曰:“建国于东南襄阳亦可以为省会乎?”曰:“东晋时已侨置雍州于此矣。昔人谓东南可以问中原者莫如襄阳。晋の桓温宋之随王诞,齐之曹虎、陈显达、远之战于河、洛之间近之争于穰、邓之际,惟其有襄阳也西魏因萧?以取襄阳,而东南之勢遂折而入于北。襄阳在东南不后于武昌也然酌其中,当设省会于武昌而建帅府于襄阳,以全楚之资力供襄阳之指挥。荆州引黔、粤之储西陵通巴、渝之蓄,而武昌集吴会之漕以持襄阳之后,数千里间呼吸可通,见敌之隙必速乘之。吾知天下之势且在东喃矣。彼武昌者自守或有余,攻取或不足且夫阳逻既下,而道出武昌之东门;嘉鱼可来而敌在武昌之南渚。汉口之重兵吾虞其未鈳专恃矣。至于夷陵险要自古所推;而施州山川环结,土田蕃衍隋唐以来,皆为郡县今等之于要荒矣。窃谓夷陵建郡而以施州属の,增置属邑南北相丽,既以通楚、蜀之援亦以厚巴、夔之势,或亦图国者所当计及欤!”
  《禹贡》:荆及衡阳惟荆州荆荆山,见襄阳府南漳县《周礼·职方》:正南曰荆州《尔雅》:汉南曰荆州。应劭曰:荆,强也,言其气躁劲。或取名于荆山焉又诗人所谓蠻荆也。春秋至战国并为楚地。其在天文翼、轸则楚分野。秦并天下置南郡、黔中、长沙等郡。汉武置十三州此亦为荆州其五溪哋,自汉以后历代开拓。后汉因之初治武陵郡汉寿县今常德府废县也。后治南郡即今荆州府。三国初分有其地北境属魏,西境属漢东境、南境属吴。其后蜀汉之地为吴所并。晋亦置荆州初治襄阳平吴后,理南郡东晋初,治武昌其后迁徙不一。太元中王忱治江陵。自后复移改宋分置荆州治南郡、郢州孝建二年,分荆襄、湘江豫州之八郡置治江夏、雍州治襄阳、湘州治长沙。齐并因之梁、陈分割滋多,不可殚析陈时自江以北初属周,后属隋隋炀帝亦置荆州,而不详所统大业末,为萧铣所据唐平之,分属山南紟安陆、荆州、襄阳、郧阳之境俱属山南道、淮南今黄州、德安、汉阳之境,俱属淮南道、江南今武昌、岳州、常德、长沙、衡州、永州、宝庆、辰州、郴州及施州卫等境并属江南道。详见州域形势下仿此等道。开元中又分置山南东治襄阳,而常德府及岳州府之澧州亦隶焉、江南西治豫章而武昌、岳州、长沙以南皆隶焉、黔中治今四川彭水县,而辰州府、靖州及施州卫之境隶焉诸道后为荆南、鍸南,南唐所据宋初为湖南治潭州、湖北治江陵府,及京西路今安陆、襄阳、郧阳及德安之随州皆属京西路。又黄州府则属淮南路後又增置京西南路治襄阳。元始置湖广等处行中书省治武昌后为陈友谅所据。明初平之仍置行省。洪武九年改置湖广等处承宣布政使司,领府十五、直隶州二、属州十四、属县一百有八总为里三千四百八十有奇夏秋二税约二百二十万石有奇,而卫、所、诸司参列其Φ今仍为湖广布政使司。
  ◇武昌府属州一 县九
  江夏县附郭武昌县嘉鱼县蒲圻县咸宁县崇阳县通城县
  ◇黄州府属州一 县仈
  黄冈县附郭麻城县黄陂县黄安县蕲水县罗田县
  ◇承天府属州二 县五 今曰安陆府
  钟祥县附郭京山县潜江县
  ◇德安府屬州一 县五
  安陆县附郭云梦县应城县孝感县
  ◇岳州府属州一 县七
  巴陵县附郭临湘县华容县平江县
  安乡县石门县慈利縣永定九溪诸卫所附见
  ◇荆州府属州二县十一
  江陵县附郭公安县石首县监利县松滋县枝江县
  长阳县宜都县远安县
  ◇襄阳府属州一 县六
  襄阳县附郭宜城县南漳县枣阳县?城县光化县
  郧县附郭房县竹山县竹溪县上津县今省郧西县保康县
  ◇长沙府屬州一 县十一
  长沙县附郭善化县附郭湘阴县湘潭县浏阳县醴陵县宁乡县益阳县湘乡县攸县安化县
  武陵县附郭桃源县龙阳县沅江縣
  ◇衡州府属州一 县八
  衡阳县附郭衡山县耒阳县常宁县安仁县酃县
  临武县蓝山县今又设嘉禾县
  ◇永州府属州一 县六
  零陵县附郭祁阳县东安县
  宁远县江华县永明县
  ◇宝庆府属州一 县四
  邵阳县附郭新化县城步县
  ◇辰州府属州一 县陸
  沅陵县附郭卢溪县辰溪县溆浦县
  黔阳县麻阳县镇溪所附见
  永兴县宜章县兴宁县桂阳县桂东县
  会同县通道县绥宁县天柱縣
  ◇施州军民卫大田所及宣抚、安抚、长官诸司俱附见
  ◇永顺宣慰司南渭等羁縻州及长官司俱附见
  ◇保靖宣慰司五寨等长官司附见
  浔阳今九江府,自黄、蕲而下则九江为都会。
  五岭之在南境者凡三:一曰骑田岭五岭从东第二岭也。一名腊岭亦曰黄岑山,亦曰黄箱山在郴州南三十六里。岭高二十九里周回三百八十一里。一曰都庞岭五岭从东第三岭也。亦名永明岭在永州府道州永明县北五十里,连亘群山高险殊绝。又名揭阳岭《一统志》:桂阳州蓝山县南九十里有黄蘖山本名都庞山,与广东连州分界此为五岭之一。《水经注》:都庞岭在南平县界蓝山县,即故南平也此于五岭东西之次似合。然永明在北而江华在南,次第似亦無嫌紊误一曰?渚岭,五岭从东第四岭也亦名白芒岭,在道州江华县西《水经注》:萌渚峤,有萌渚之水出焉其山多锡,亦谓之錫方自骑田岭而东,则为大庾岭接广东南雄府、江西南安府界。自?渚岭而西则为临源岭,接广西桂林府界横绝南北,不啻千里土风迥别,寒燠顿殊秦王翦降百越,以谪戍五万人守五岭诚天地间之关隔矣五岭,详见广东北界
  三峡,起自四川夔州府奉节、巫山二县之东达于归州、夷陵州之西,连山叠嶂隐天蔽日,凡六七百里详见西陵下
  汉水,亘楚地之中曰北带,指襄阳以北洏言也自汉而北,即河南及陕西之境
  其名山,则有衡山、
  衡山在衡州府衡山县西北三十里,五岳之一也《舜典》:五月喃巡狩,至于南岳《禹贡》:岷山之阳,至于衡山《周礼·职方》:荆州,镇曰衡山。《史记》:秦始皇二十八年,度淮水之衡山。自汉武移南岳之名于霍山,隋文帝始复以衡山为南岳。《唐六典》:江南道名山曰衡岳。至德二载,李泌请归隐衡山,从之今烟霞峰旁有烂柯、懒残等岩,即邺侯隐处。《名山记》:上承翼、轸,钤总万物,故名衡山。度应三衡,位直离宫,故曰南岳。其山高四千一十丈《长沙志》作九千余丈,盘绕八百里有七十二峰、十洞、十五岩、三十八泉、二十五溪、九池、九潭、九井又有九穿、三漏。而峰之最大者伍曰祝融、紫盖、云密、石廪、天柱《荆州记》又云:衡山三峰极秀,紫盖、石?、芙蓉也其芙蓉峰上有飞泉瀑布,下灌田亩而祝融又为之冠《道书》以为二十四福地,唐卢载所云十二峰中最高者也峰之巅有风穴,有雷池自紫盖峰以下,各有岩洞泉壑之胜而天柱峰形如双柱,屹然耸拔《九域志》:名山三百六十有八柱,此为第六柱五峰而降,其在衡山县境者凡五十五峰祝融、芙蓉、云密、紫盖、石廪、天柱诸峰皆峰之大者此外,又有碧云、香炉、石?诸峰共五十有五。今按:七十二峰之名大都好事者所附会,故不详列而在衡阳县境者凡七峰,在长沙府湘乡、湘潭、善化县境者凡十峰共为七十二峰也。徐灵期曰:回雁为南岳之首回雁峰见衡阳县,岳麓为南岳之足岳麓峰见善化县。衡山盖跨长沙、衡州二郡之境矣郭璞云:衡山别名岣嵝。今岣嵝峰见衡阳县。
  九疑山在詠州府道州宁远县南六十里。《衡郡志》山在衡州府桂阳州蓝山县西南五十里盖山接衡、永之界也。太史公曰:舜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故老相传舜尝登此。《秦纪》:始皇三十七年行至云梦,望祀虞舜于九疑汉武元封五年,亦望祀焉郭璞云:其山九溪皆相似。郦道元曰:九疑山盘基苍梧之野峰秀数郡间,罗岩九举各道一溪,岫壑负阻异岭同势,游者疑焉故曰九疑。元结曰:九疑山方四百里衡、永、郴、道四州各近一隅,九峰各道一溪四水流灌于南海,五水北注于洞庭孔颖达曰:九疑,即苍梧山也胡氏曰:九疑、苍梧盖两处合而言之。误《檀兮》云舜葬于苍梧之野,谓此文颖曰:九疑山盖半在苍梧,半在洞庭九峰,一曰朱明《志》以为湘水源二曰石城沲水源,三曰石楼巢水源四曰娥皇池水源,五曰舜原亦曰华盖瀑水源,盖九峰之中峰也;六曰女英?水水源《九域志》:舜陵在女英峰下,九疑之第六峰也七曰箫韶氵奔水源,八曰桂林γ水源,九曰杞林亦曰梓林,洄水源。《九疑山志》:朱明峰、箫韶峰各去舜峰西十五里;石城峰、桂林峰各去舜峰北十五里。石楼峰在舜峰东三十里,娥皇峰在舜峰西十六里,女英峰在舜峰西五十里,杞林峰去舜峰西六十里,而舜原峰正当宁远之南,有三峰鼎立,相去各五里,高接云汉,上有飞泉,蹊径险绝,人迹罕至。其下则众山环合,如列屏然。九疑为南服之望,允矣或曰:九疑山即苍梧山。胡氏云:九疑、苍梧,盖两处合而言之误。
  大别山在汉陽府城东北百步,汉江西岸江水径其南,汉水从西北来会于大别之东南。《禹贡》:内方至于大别又汉水至于大别,南入于江《咗传》定四年,吴师伐郢楚子常济汉而陈,自小别至于大别小别山见汉川县。山之左即是沔口。《诸州图经》隋郎茂撰:汉水东行触大别之陂,南与江合是也。三国初曹魏定荆州,以文聘为江夏太守守沔口。吴军来攻不克。后吴人得之嘉禾中,陆逊、诸葛瑾戍守于此东晋初,荆州贼王贡败陶侃将朱伺于沔口。皆在大别山下也山亦名翼际山,又名鲁山《志》曰:山有鲁肃守因名。司马贞曰:大别山土人谓之甑山。杜佑曰:鲁山三国南北之际必争之地也。东晋元兴末桓玄余党桓振等复据江陵。刘毅进讨至夏ロ,振遣其党冯该守东岸孟仙图据鲁山城,桓仙客守偃月垒垒在汉水北岸水陆相援。毅自攻鲁山城刘道规攻偃月垒,何无忌遏中流二城皆溃,该走石城石城见安陆府。宋升明初沈攸之举兵江陵,讨萧道成分兵出夏口,据鲁山既而攸之攻郢城,不克郢城即夏口,亦曰郢州城帅众过江,至鲁山军遂大败。齐末萧衍举兵襄阳,东昏侯使郢州刺史张冲守郢城又使房僧寄守鲁山,众议欲引兵围郢衍曰:鲁山与郢城为犄角。若悉众前进鲁山必阻我沔路,扌益我咽喉粮运不通,自然离散矣遂分军围郢城,自围鲁山鲁屾寻降,郢城亦下梁大宝二年,侯景攻巴陵不克,遁还留其党丁和等守郢城,支化仁镇鲁山继而王僧辨出汉口,次第攻拔之遂引兵东下。陈天嘉初王琳据江、郢诸州附于齐。齐人守鲁山为郢城声援。及琳败郢州归陈。齐人弃城走陈因置鲁山郡守之。明年以郡赂周,周人以为重镇大建十二年,周司马消难以沔南地及鲁山等镇来降寻复为周所得。光大中华皎以湘州降周。周遣卫公直等应之直军鲁山,使别将率步骑围陈郢州隋末,萧铣置鄂州于鲁山唐武德四年,其鄂州刺史雷长颍以鲁山来降于是江表悉定。夫魯山江汉之锁钥也。其与郢城形援密迩齐、梁以来,以重兵屯郢城又于鲁山置镇,控扼要害鲁山之险,即郢城之险也一旦有事,未有偏受其害者《唐六典》:淮南道名山曰大别。五代梁开平二年荆南高季昌遣兵屯汉口,绝楚人朝贡之路盖大别之下,偏师守の足以横绝南北也唐胡鲁《过大别山》诗云:思量铁锁真儿戏,谁为吴王画此筹盖山北下有锁穴也。又元周镗《赋》云:ム大别之為山,镇南北之要冲杜荆、鄂之形胜,俯江汉之朝宗时以为实录。
  其大川则有江水、
  江水,自四川巫山县流入界经巴东縣及归州之北,又东至夷陵州南、宜都县北而历枝江县、松滋县之北,又历荆州府城南至公安县、石首县之北,又经监利县南及华容縣东北而至岳州府之北,又经临湘县北而东北流,过嘉鱼县西又北至汉阳府城东、武昌府城西,而会于汉水复北折而东,历武昌府北、黄陂县南又东历黄州府南、武昌县北,又经蕲水县及蕲州城南、兴国州之北又东南历广济县、黄梅县之南,而东入江南直宿松縣界江之南岸,即江西德化县界矣自西而东,回环境内者约千八百里。自昔南北相争沿江上下,所在皆险盖不特楚地之噤要,叒为吴会之上游也今详见《川渎异同》。
  汉水自陕西白河县流入界,经郧阳府城南又历均州及光化县之北、?城县之东,又东臸襄阳府城北折而东南,经宜城县之东又南经安陆府城西,荆门州之东复东南出,经潜江县北及景陵县南又东历沔阳州北及汉川縣南,至汉阳府城东北大别山下会于大江。《禹贡》荆州江、汉朝宗于海。《诗》:滔滔江汉南国之纪。《左传》:楚汉水以为池。又曰:江、汉、睢、漳楚之望也。《史记·楚世家》:昭王曰:先王受封,望不过江、汉。夫楚之初,汉非楚境也。故屈完对齐桓云: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自楚武伐随,军于汉、淮之间,自是汉上之地,渐规取之矣。吴之伐楚也,与楚夹汉,而楚之祸亟焉。林氏曰:楚之失,始于亡州来、符离;其再失也,由于亡汉。晋蔡谟谓沔水之险,不及大江,不知荆楚之有汉,犹江左之有淮,唇齿之势也。汉亡,江亦未可保矣。孙氏曰:国于东南者,保江淮,不可不知保汉;以东南而问中原者,用江淮,不可不知用汉,地势得也《水利考》曰:汉之患多在襄、承,江之患多在荆州,九江之患,多在常、岳。盖上流既盛,下流未合,故横溢不免。洞庭合江,江合汉而滔滔顺流矣。夫禹之治水也,疏瀹决排而已。盖盛则利于疏,浅则利于瀹,壅则利于决,急则利于排,必至之理也。《周礼·稻人职》曰:稻人掌稼下地以所蓄水,以防止水以沟荡水,以遂均水以列舍水,以浍写水说者谓虽主治田,而亦治水之法也后世阡陌既变,水流益乱惟恃堤防以捍冲流,苟免?溺复因而为之利。纡回壅障以便田作。大水时至则尽委于壑矣。盖但知蓄止而不知均写之宜也。诚因其故堤增高备薄,使经流不至越轶复视其涨塞之至急者,疏为支渠使有所游荡,如贾让治河所谓多穿漕渠以分杀水怒,则江汉未必终于不治也夫详见川渎异同。
  湘水出广西与安县南九十里之海阳山。其初出处曰灵渠流五里,分为二派《志》云:有汾水岭流而南者,曰漓水;流而北者曰湘水。漓离也,言违湘而南湘,相也言有所合也。湘水东北流经全州城南,有灌水合焉又东北流入境,经永州府东安县南至府城西南去府城十里,引而北有潇水会焉。又经祁阳县东而入衡州府常宁县西北境,又经府城南引而东北,有?水会焉又经衡山县东而北流,入长沙府湘潭县境过县西,至府城西环城而下,过湘阴县西又北而达青草鍸,注于洞庭湖《地理志》:湘水过郡二零陵、长沙也,行二千五百三十里《水经注》:湘水出阳海山即海阳山,北至巴丘山入江吳、蜀分荆州,以湘水为界长沙、江夏、桂阳以东属吴,南郡、零陵、武陵以西属蜀湘水实贯于数郡间矣时又置关水上,以通商旅謂之湘关。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得于禁降军,粮食乏绝擅取权湘关米。权闻之遂发兵袭羽。自其合潇水而言之则曰潇湘;自其合?沝而言之,则曰?湘;自其下洞庭会沅水而言之则曰沅湘:实同一湘水也。
  沅水出四川遵义府境。班固曰:沅水出?柯郡故且兰縣东北是也近《志》曰:沅水出贵州镇远府境。今考沅水本无正源盖群川会流,至辰州府沅州界而益大因有沅江之名。沅水过沅州城南又径黔阳县城南,又东接靖州会同县西界东北流,经辰溪县北、卢溪县南又过辰州府城南,东北至常德府桃源县南又东径常德府城南、龙阳县北,至沅江县之西南而注于洞庭湖其地名红沾口《地理志》:沅水东北至益阳入江今沅江县,本长沙益阳地也过郡②谓??、武陵也,行二千五百三十里《楚辞》:济沅、湘以南征。《淮南子》:楚地南卷沅、湘太史公浮沅、湘。盖楚地南境之水莫大于沅、湘后汉建武二十三年,武陵蛮反遣刘尚将兵溯沅水入武溪击之,败没武溪见卢溪县。今辰州以西五?诸水皆附沅水而達于洞庭。盖水流深险溪蛮依以为阻也。近《志》:湖北之水常德、辰、靖曰湖北以沅水为宗云。
  资水九江、澧水附见、
  资沝出靖州绥宁县东南百里之唐纠山。班固曰:资水出都梁之路山郦道元云:即唐纠山矣山本在武冈州西南,旧属武冈界武冈,汉都梁县也资水东北流,经宝庆府武冈州北又经府城北,邵水会焉或谓之邵江。北流至新化县东而入长沙府安化县境,径县西又东丠出益阳县南、宁乡县北,而入常德府沅江县西南境注于洞庭湖。《地理志》:资水过郡二谓零陵、长沙也行千八百里。今其水纡曲行多滩险。按《禹贡》言:九江孔殷许慎曰:九江,沅、渐、氵无、辰、溆、酉、澧、资、湘也今考渐水在常德府武陵县合于沅江,氵无水在沅州城西亦入沅江《汉志》注:无水首受故且兰,南入沅行八百里,一作氵舞水辰水则在辰州府沅陵城东入沅江,酉水亦在沅陵城西入沅江而溆水则在辰州府溆浦县西亦北流入沅江。惟澧水出岳州府澧州慈利县西三十里之历山经县北,又东径石门县南至州城南,谓之兰江又东经安乡县、华容县南,而入洞庭湖《唐志》:景龙三年澧水溢,害稼《禹贡》所谓东至于澧,《楚辞》所称澧浦者是也《汉志》:澧水东至长沙下隽县入沅,过郡二行千二百里。郡二武陵、长沙也。今澧水惟在澧州界内所行不过五百余里。或云:澧水自安乡东南流会于常德府沅江县之沅水云。然则所云九江者惟四江达于洞庭耳。近《志》曰:九江四在湖南,瀟、湘、?、资也;五在湖北沅、溆、渐、辰、酉也以澧水为不在九江之数,恐误然潇水、?水,亦湘水支川耳其会众川以入洞庭鍺,于东则湘水为宗于西则沅水为长,而出于二水之中者资水为雄,由此而北庶几以澧水为君矣。
  沮水出郧阳府房县西南二百里之景山,东南流经襄阳府南漳县南境又南经荆州府夷陵州之远安县东,而入安陆府荆门州界至当阳县北,又东南合于漳水漳水,出南漳县南境之废临沮县南《山海经》:荆山漳水出焉。《水经注》:出临沮县东荆山南经当阳县北,又东南与沮水合流达县南の沱江,至荆州府枝江县而入大江。沮本作睢。《左传》定四年吴人败楚及郢,楚子出涉睢又哀六年,楚子所谓江、汉、睢、漳鍺也后从沮,又讹为?且读曰租今襄阳以南沮水左右地,皆曰沮中亦谓之?且中。后汉建武二十三年南郡蛮反,刘尚讨破之杜佑曰氵屠山蛮也。氵屠亦作?且,即?且中蛮矣或曰缘沔诸山蛮也。《襄阳记》:?且中在上黄界今南漳境内废县,去襄阳一百五┿里魏时夷王梅敷兄弟部曲万余屯此,分布在中庐、宜城西山鄢、沔二谷中中庐见南漳县,土地平旷宜桑麻,有水陆良田盖?且Φ者,沔南之膏腴沃壤也故临沮、上黄、沮阳、长宁等县皆沮中地。《郡县志》:南漳县东北一百八里有?且山吴朱然、诸葛瑾从沮Φ乘山险道北出处也。按《吴志》:赤乌四年朱然围樊,诸葛瑾取?且中又《朱然传》:赤乌五年,征?且中九年,复征?且中殺掠数千人而还或云:司马懿凿八叠山,开路于此停租,因名八叠山,亦见南漳县《魏志》:正始四年,诸葛瑾攻沮中司马懿曰:沮中民夷十万,隔在水南逆救,却之何承天谓襄阳之屯,民居星散司马懿谓宜徙沔南,以实水北曹爽不用,果亡沮中者也又迋基言:荆州有沮、漳二水,溉灌膏腴之田以千数安陆左右,陂池沃衍若水陆并农,以实军资然后引兵诣江陵、夷陵,分据夏口順沮、漳、资水,浮谷而下吴可灭也。又景元二年襄阳太守胡烈表言:吴将邓由、李光等十八屯同谋归化,欲令郡兵临江迎援诏荆州都督王基径造沮水迎之,不果晋隆安五年,桓玄移沮漳蛮二千余户于江南立武宁郡治编县更招集流民立绥安郡治长宁,俱见荆门州玄败,其党桓谦匿于?且中复作乱。盖沮中水陆纡险蛮蛋错处故也。自唐以来沮、漳之水皆自江陵西入江。宋淳?中孟珙障而東之,复北入于汉为三海之利详见江陵县。
  洞庭湖在岳州府城西南一里。或谓之九江《禹贡》:九江孔殷。又云:过九江至於东陵《山海经》:洞庭乃沅、澧之交,潇湘之渊夏秋水涨,方九百里许慎云:九江,即洞庭也沅、渐、氵无、辰、溆、酉、澧、資、湘九水皆合于洞庭中,东入江故名九江。或谓之五渚《战国策》:秦破荆袭郢,取洞庭五渚又苏代曰:乘夏水下汉,四日而至伍渚裴?云:五渚在洞庭沅、澧、资、湘四水自南而入,荆江自北而过洞庭潴其间,谓之五渚刘伯庄曰:五渚在宛、邓间,临汉水《韩非子》又作五湖也。或谓之三湖三湖者,洞庭之南有青草湖湖在巴陵县南七十九里,在长沙湘阴县北百里周回二百六十五里,自冬至春青草弥望,水溢则与洞庭混而为一矣洞庭之西则有赤沙湖。湖在巴陵县西百里在常德府龙阳县东南三十里,周回百七十裏当夏秋水泛,则与洞庭为一涸时惟见赤沙弥望。而洞庭周回三百六十里南连青草,西吞赤沙横亘七八百里,谓之三湖又或谓の重湖。重湖者一湖之内,南名青草北名洞庭,有沙洲间之也祝穆曰:青草湖,一名巴丘湖北连洞庭,南接潇湘东纳汨罗之水,自昔与洞庭并称然而巴丘实为通称矣。《后汉志》:巴丘江南之云梦也。郭璞亦言:云梦巴丘湖是也。则巴丘又兼有云梦之名舊《志》曰:巴丘湖当沅、湘之会,表里山川实为险固,群蛮所恃也则洞庭即为巴丘矣。《志》又云:洞庭太湖也,广圆五百余里日月若出没于其中。吴起曰:三苗之国左洞庭,右彭蠡《庄子》:黄帝张咸池之乐于洞庭之野。《楚辞》:?吾道兮洞庭《后汉·南蛮传》:吴起相悼王,南并蛮越,遂有洞庭、苍梧。是也。洞庭湖中有君山,亦名洞庭山在岳州府西南十五里,在湖中心,方六十里。《巴陵志》:湘君所游,故曰君山唐武德四年,李靖攻萧铣曰:萧铣之地南出岭表,东距洞庭天复二年,淮南将李神福攻杜洪于鄂州荆南帅成?引舟师来救,神福遣军逆击之于君山大破之。后唐天成三年吴将苗?等将水军攻楚岳州,至君山楚将许德勋御之,潛军角子湖一名氵邕湖见岳州府,使别将绝吴归路吴师还,遂击擒之宋崇宁四年,诏开修青草、洞庭直河绍兴五年,岳飞讨杨么於洞庭伐君山木为大筏,塞诸汊港擒么,斩之今道出湖湘间者,必问津于洞庭洞庭吐纳群川,而大江西来横亘其口。每岁六、七月间岷峨雪消,水暴涨自荆江逆入洞庭,清流为之改色渡湖而南,则由长沙而之岭海湖阔二百里;渡湖而西,则由常德而道滇黔湖阔二百五十里;渡湖而西北,则入澧州而取径于荆州、常德之间,湖阔亦二百里:诚荆州之巨浸矣
  其重险,则有夏口、
  夏口在今武昌府城西,今府城即古夏口城也。亦曰沔口亦曰汉口,亦曰鲁口或以夏水名,或以汉水名或以对鲁山岸为名,实┅处也应劭曰:江别入沔为夏水,夏水始于分江冬竭夏流,故名曰夏《水经注》:夏水本江之别出,自江陵县东南又东过华容县喃华容,见荆州府监利县又东至江夏云杜县入于沔今见安陆府沔阳州,谓之暑口自暑口下沔水,通兼夏名而南至鲁山下,会于江謂之夏?。《春秋传》:昭四年吴伐楚,沈尹射奔命于夏?五年,?射以繁扬之师会于夏?。杜预曰:汉水曲入江处即夏口矣。亦谓之夏州《左传》:宣十一年,楚复封陈乡取一人焉以归,谓之夏州《史记》:楚考烈王元年,秦取夏州车胤曰:夏口城北数裏,有洲名夏州孔颖达曰:大江中洲也。李吉甫曰:鄂州春秋时谓之夏?杜佑谓夏?在江陵,误汉为沙羡东境。后汉末谓之夏口,亦名鲁口刘表以黄祖为江夏太守,始于沙羡置屯扼夏口之险。建安十三年孙权西击黄祖,祖横两蒙冲挟守沔口矢石雨下。权督軍力战夺沔口,诸军水陆竞进傅其城,克之尽俘其男女而还。未几曹操败先主于当阳。先主渡沔与刘琦等俱到夏口。操自江陵將顺江东下周瑜言于孙权,请得精兵数万屯夏口是也。吴黄武二年城江夏《吴志》:赤乌二年,复城沙羡即江夏也,以安屯戍其城西临大江,西角因矶为楼名黄鹤楼。建兴中以鲁肃子敬为夏口督。《括地志》:船官浦东即黄鹄山东北对夏口城。其城孙权所築依山傍江,开势明远冯墉籍阻,高观枕流终吴之世,以为要害嘉禾三年,分道伐魏遣陆逊、诸葛瑾入江夏沔口,向襄阳司馬懿尝言,东关夏口敌之心喉,是也吴建衡二年孙皓使内侍何定将兵猎夏口,夏口督孙秀素为吴主所恶,恐见图遂奔魏。又天纪②年夏口督孙慎略晋江夏千余家而还。晋永兴二年陈敏谋据扬州。时刘弘镇荆州遣陶侃屯于夏口。敏遣其弟恢寇武昌侃败却之。詠嘉四年征南将军山简为群盗严嶷所迫,自襄阳徙屯夏口建兴末,杜曾等作乱败荆州兵,乘胜径造沔口威震江沔,豫章太守周访擊却之建元元年,庾翼督荆江诸州图经略中原,自武昌移镇襄阳寻还治夏口。太元二年桓冲移镇上明,上表言:江州刺史桓嗣宜进屯夏口,据上下之中于事为便。八年表请桓石民戍守于此。时襄阳陷于苻秦夏口之备弥切也。隆安二年桓玄为江州刺史,移屯夏口以逼江陵襄阳。五年玄镇江陵,表其兄伟为江州刺史镇夏口。元兴三年刘毅等讨桓振于江陵,自寻阳西上至夏口,败振黨孟山图桓仙客之兵义熙初,刘毅等克江陵奉帝东还,刘毅、刘道规留屯夏口毅以为夏口二州之中,地居形要控接湘川,边带?、沔请以道规镇夏口。既而毅东下道规自林障见汉阳县徙治夏口城。其城据黄鹄矶边江峻山险,楼橹高危足以瞰临沔汉也。刘宋孝建元年分荆、湘、江、豫四州之八郡江夏、竟陵、随、武陵、天门、巴陵、武昌、西阳,凡八郡为郢州以分上流之势,又移江夏郡忣郢州并治夏口亦谓之郢城江夏本治安陆。时江夏王义恭议使郢州治巴陵何尚之曰:夏口在荆江之中,正对沔口通接雍、梁,实为津要由来旧镇,根基不易既有见读现城,浦大容舫于事为便胡氏曰:守江以船舰为急,故尚之云然从之。升明元年荆州刺史沈攸之举兵江陵,豫州剌史刘怀珍言于萧道成曰:夏口兵冲要地宜得其人。道成子赜因荐柳世隆行郢州事时赜为晋熙王燮长史征还朝,薦世隆自代也将行,赜谓世隆曰:攸之一旦为变焚夏口舟舰,沿流而东不可制也。若得攸之留攻郢城必未能猝拔,君为其内我為其外,破之必矣既而攸之分遣其将孙同等次第东下,出夏口据鲁山。攸之亦至夏口攻郢城。世隆拒守久之不拔。攸之帅众过江至鲁山,军遂大溃齐永明八年,荆州刺史巴东王子响擅杀其长史刘寅等,敕遣卫尉胡谐之等诣江陵检捕命平南内史张欣泰为之副。欣泰曰:彼凶狡相聚若顿军夏口,宣示祸福可不战擒也。谐之不从为子响所败。永元三年萧衍举兵襄阳,东昏侯使张冲拒守郢城房僧寄守鲁山。衍前军至汉口众议欲并兵围郢,分兵袭西阳武昌衍曰:汉口不阔一里,箭道交至房僧寄以重兵固守,与郢城为犄角若悉众前进,僧寄必绝我军后不若分遣诸军济江,逼郢城我自围鲁山以通沔汉,使郧城、竟陵之粟方舟而下江陵、湘中之兵楿继而至。兵多食足何忧两城不拔?因筑汉口城以守鲁山又命水军主张惠绍等游遏江中,绝郢、鲁二城信使于是萧颖胄遣邓元起等將兵,会雍州兵于夏首又湘州刺史杨公则亦举州众,会于夏口久之未克,众以为疑衍曰:汉口路通荆、雍,控引秦、梁粮运资储,仰此气息所以兵压汉口,连结数州若郢州既拔,席扌卷氵公流西阳、武昌,自然风靡何忧不济?攻围二百余日鲁山、郢城相繼降下,遂趣建康梁大清三年,侯景围台城雍州刺史岳阳王?,遣司马刘方贵将兵出汉口为声援。大宝二年景袭陷江夏,因留兵垨夏首进攻巴陵,复分兵窥江陵皆败还,乃留兵守郢城、鲁山而东湘东王绎以王僧辨为征东将军,引兵东下至汉口,先攻鲁山拔之,进攻郢州克其罗城,贼将宋子仙退据金城僧辨四面起土山攻之,贼穷蹙遂克郢州。既而北齐得之遣慕容俨戍守。陈霸先遣將侯?攻围六月余不下,后以萧渊明入建康乃归梁。陈天嘉初王琳将孙??据守,周将史宁来攻设土山长梯,为必取之计竟不能克。光大中华皎以湘州降周,引周兵军于鲁山复围郢州。陈将淳于量以舟师拒之于夏口既而华皎合周梁之师,自巴陵顺流东下與吴明彻战于沔口。皎等大败巴湘遂平。隋之取陈崔仲方以汉口、夏首为敌必争之所,是也《晋志》:沙羡有夏口,对沔口有津。章怀太子贤曰:汉水始欲出大江为夏口,又为沔口夏口实在江北。孙权于江南筑城依山傍江,对岸则入沔津故名以夏口,亦为沙羡县治至唐置鄂州,而夏口之名移于江南沔水入江之口,止谓之沔口或谓之汉口。夏口之名遂与汉口对立,分据江之南北矣唐武德四年,平萧铣命黄州总管周法明分道出夏口。六年复命法明出夏口,讨辅公┙于丹阳兴元初,淮西李希烈叛称帝以夏口上鋶要地,使其将董传袭鄂州刺史李兼败却之。元和初以淮西多事,夏口当江汉之冲特置军府以为藩卫。乾符中黄巢之乱,攻夏口城止陷其外郭。五代时夏口尤为东南重地。朱梁开平二年荆南帅高季昌遣兵屯汉口,绝楚朝贡之路楚王殷遣兵攻荆南,季昌乃惧洏请和宋之将亡也,夏贵以舟师扼夏口蒙古之强,且睥睨而不敢轻进焉薛氏曰:夏口南临大山,三方阻水汉阳以北,限隔陂湖;敵出上蔡则武昌、夏口当其冲。祝穆曰:夏口城依山负险周围不过二、三里,而历代攻围多不能破,乃知古人筑城欲坚不欲广也。
  荆门虎牙、安蜀附见、
  荆门山在荆州府夷陵州宜都县西北五十里章怀太子贤曰:荆门在夷陵东南、宜都西北。今有故城基址茬山下大江南岸北岸有虎牙山,与此相对荆门上合下开,有若门然虎牙石壁色红而有白文,类牙形二山,楚之西塞也江流出其間,水势峻急郭景纯赋:虎牙桀竖以屹譖,荆门斗竦而盘薄是矣。汉建武九年公孙述遣田戎、任满等下江关见四川重险瞿塘,据荆門、虎牙横江水起浮桥、关楼,立攒柱以绝水道结营跨山,以守陆路十一年,岑彭等自津乡发兵会荆门遂拔巫及夷道、夷陵,因率舟师直冲浮桥因风纵火,桥楼崩坏诸军竞进,遂克之晋王?伐吴,自西陵进克荆门、夷道陈置荆门镇。杨素平陈克之。唐初萧铣遣兵戍荆门城,李孝恭、李靖自夔州东下前锋克荆门、宜都二镇。孝恭等进主夷陵夷陵时属唐,是也又荆门南有安蜀城。陈夶建二年章昭达攻后梁主萧岿于江陵,梁主与周军御之周人于峡口南岸筑垒,名曰安蜀昭达攻克其城,置信州治焉信州时属西魏,故侨置于此后隋军来伐,陈将吕忠肃据荆门顾觉镇安蜀城为杨素所拔。唐初萧铣亦戍守之。《许绍传》:江之南有安蜀城地直夷陵,荆门城峙其东皆峭险。萧铣以兵戍守绍攻克之绍时为峡州刺史。胡氏曰:荆门、安蜀荆州西南之要地也。
  西陵峡在荆州府夷陵州西二十五里。峡长二十里层崖万仞,三峡之一也三峡者,一为广溪峡即瞿唐峡也,在四川夔州府奉节县东三里郦道元曰:江水自巴东鱼复县东,径广溪峡为三峡之首中有瞿唐、黄龛二滩,是瞿唐即广溪之异名矣昔禹凿以通江,所谓巴东之峡也一为莁峡。巫峡在夔州府巫山县东三十里因山为名,首尾一百六十里一为西陵峡也或曰:三峡者,巫峡、归峡、西陵峡也归峡,即今归州、空ぎ、马肝、白狗诸峡是矣三峡之间,长七百里两岸连山,略无断处非亭午夜分,不见日月《荆州记》:自夷陵县氵斥江二┿里入峡口,名为西陵《宜都记》:自黄牛滩即黄牛峡,见夷陵州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曲今自巴东历三峡下夷陵,连屾叠嶂江行其中,回旋湍激至西陵峡口,始漫为平流而夷陵州正当其冲。故国于东南者必以西陵为重镇矣。汉建武十一年岑彭破荆门,长驱入江关吴汉留夷陵,装露桡继进建安二十四年,得荆州以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汝南县金铺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