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人说河滨路二马路舌尖3水盆羊肉肉做的不错,是真的吗

  渭南  杜康美酒仓颉里,史迁故里乐天才  莫笑禹门龙鱼跃,渭北西岳壮襟怀  何须只有推敲苦,亦得渔网妙手来  雨后柳枝谁来裁,诗中乾坤为我开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白水  彭衙仓颉邑,寂寞久皙身  墓芯春秋雨,梁藏汉魏在
  白水(二)  天赐一片黄土坡  自上而下银装裹  昔日粟邑人鲜知  今日白水誉中华
  蒲城  雄踞关中地  传然结一城  夕阳苑双塔  云屏腾六龙
  渭南人的沙发  :)
  蒲城(二)  渭北洛西是蒲城,唐安双塔真威严  五陵傍山多雄峻,三环铁路通京延
  华县  南北白菜赤水葱  水泉萝卜出了明  杏林红杏候坊枣  洋芽核桃进省城
  水泉萝卜出了明  “明”别了,改“名”      合阳  山川浩气清  天地大观灵  龙泉尊容隐  神泉碧波平  
  咏韩城     东边黄河出龙门,    一泻千里壮我魂。    西边峻岭万千重,    直插云霄摘星辰。    滚滚铁流通南北,    夕发朝至天安门。    七山二水一分原,    郁郁椒香醉煞人   
  华阴-华山颂  万仞拔地出奇峰  似看绝壁镶劲松  如画如诗画不尽  若烟若云烟雨中
  韩城—龙门  遥望龙门一径开  惊涛拍岸撼山来  雪飞浪卷天涯去  无限风光次第裁  
  狗蛋的街道  ——汪伦      离西安只有50公里的渭南,给我一直缺少城市的感觉。20年前,我第一次来这里的时候,满城没有一座6层以上的楼房,脏兮兮乱哄哄的,咋看都像一个被放大了的村子。现在的情形虽然有了很大的改观,干净了,路宽了,高楼也多起来了,可在我的眼里,它依旧是个“土堡子”,很像一个没念过书的暴发户,在他别墅的草坪上,非要盖一个猪圈——总是透着那么一股子别扭!  用一句酸话说,就是没文化。没文化的城市,犹如没气质的女人,就是脸蛋再漂亮、再描眉画眼,还是缺了对男人摄魄乱心的魅力。不说环境,不说建筑风格,也不说城市布局,单说渭南街道的名字,没文化得简直愧对“三贤故里”的盛名了。  你看看这些名字起的:站北路、朝阳路、东风街、人民路、向阳街、民主路、前进路、兴陕路;一马路、二马路、三马路、四马路、五马路;西一路、西二路、西三路、西四路……要么是方位和数字的排列,要么是口号和标语的缩写,寡淡得好像没有经过脑子的处理。这些名字显然来自某个特定的年代。不光渭南,相信全国很多的地方都有类似的叫法,就像那些年代出生的人喜欢以“建国、解放、援朝、跃进、公社、社教、文革、红卫”命名一样,潮流虽然是跟上了,但特色却淹没了。  流行实在是个很可笑的玩意,它老是捉弄人云亦云的赶潮者。当初的时髦,在若干年后总是被人们当成嘲笑的对象。这样的体验,我们都有过。不信可以试着翻开家庭相册朝前翻。翻到十几二十年前。那时候照片里的绿军装、红宝书、窄裤腿、喇叭裤、大鬓角、狮子头、大裤裆、吊脚裤、火箭皮鞋……是多么的时髦啊!现在呢?再看时,连自己都羞得脸红了。照片里的我们,活生生像一个个傻子!  现在的人聪明多了,起名字不再赶潮流,就是那些大字不识几个的农民,也懂得了给儿子起名时要远远地离开“政治”,不叫“改革、开放、入世、致富和脱贫”这样的名号了。而要正儿八经地请先生查个字典,选一些好字,听着要舒服,要儒雅,要有文化味。可以说,在商品化的今天,只有人名的变化体现了对文化的绝对尊重。  而城市的街名远没有如此的觉悟。比如渭南,就是最新开辟的街道,还习惯地称之为“西几路、几马路”的。我曾开玩笑说,听到这样的名字,就像过去在农村听一些人喜欢把自己的儿子叫“狗蛋、铁蛋、牛娃子”一样。亲切是亲切了,就是不雅。假如这个儿子很出息,有一天当了县长,人前人后是个人物时,在一个正式的场合被人隆重地介绍:这是我们的狗蛋县长……我敢说,狗蛋县长肯定很不自在了,周围一定是发出了窃窃的笑声。“狗蛋”带给县长的尴尬,实际上也就是无特色的街名之于一座城市的俗气。不敢想象一座城市,如果所有的街道都以“狗蛋、铁蛋”们来命名,那是怎样的滑稽和俗不可耐!  我倒很欣赏渭南一些小街道的名字,比如“一青里、古依市巷、南塘,草市巷”等,让人听了能产生很多联想。想这个城里很早的时候,肯定有很多的池塘,很多的绿树;夏天来临的时候,街上会聚集很多草编的座墩和草帽……而现在的街名能给我们什么样的联想呢!  实际上,渭南是座很不错的城市,南靠秦岭,面对渭河;近邻西安,处在大西北进入东南沿海的东咽喉,交通便利,人口不多,物产丰富,气候宜人,是安闲生活的理想之地。境内又有司马迁、白居易、杜康、仓颉、和华山、黄河龙门等名人胜景,打造一个充满文化特色的现代化中心城市应该很有前途。在经济没有实现雄厚实力的前期,我们完全可以先在文化上做点文章。高楼不一定非得多,但要有风格;广场不一定非得大,但要有草坪和雕塑;街道不一定要笔直,但一定得有好名字!  好名字是城市的脸,就像北京的王府井、大栅栏和上海的南京路。每一座美丽的城市,都有一个个美丽的街名。我曾大胆地设想,如果渭南所有的街道都以境内各县市的景点命名,也会有一串美丽名字的——至少比现在要美丽得多!不信可以听听:潼关大道、华山大街、少华路、三贤街、迤山路、尧山路、沙苑街、古徵大街、史马大道、龙门大街、杜康路……面对这样一些的名字,我想任何一个站在渭南街上的人,都会对这座城市产生一种文化的亲近和感动。  当然了,这只是我个人的看法,顶多算是抛砖引玉吧。也许还有更美丽的名字在隐藏着。希望市长们能理解我的呼吁呐喊和良苦用心,从名字入手改变这座城市的“土气”。不敢听任“狗蛋街道”的名字再作贱渭南的名声,也不敢继续按照“解放、东风”的思路,再给渭南增加名叫“招商引资、结构调整”这样的名字
  {官方}渭南市市长曹莉莉解读渭南:大有希望 大有活力         
渭南很穷,但渭南不守旧,尤其那场洪灾过后,540万渭南人铆足了劲,渭南成了干劲十足的渭南。开放的渭南,发展的渭南,充满了希望活力的渭南。    
2003年,渭河疯了!    
洪水肆虐,102万亩农田被淹,56万人遇灾受困,直接经济损失20多亿元。    
2004年,渭南人躁了!    
水面前,540万渭南人空前团结,铆足了劲与灾难搏斗,经济发展速度创历史最高。    
2005年元旦的钟声余音未了,我们在渭河下游最后一座中心城市倾听这座城市之“长”、也是我省惟一一个地级市的女市长解读这座城市近几年的变迁。    
历史重负    
“小马拉大车”钳制城市发展的瓶颈    
”尽管渭南市2004年多项主要经济指标创历史新高,但我们渭南市委、市政府一班人,都清楚地认识到,历史的客观原因,渭南经济总量仍比较小,与兄弟市差距仍很大,比较形象地讲,渭南是小马拉大车。”面对面地采访,曹莉莉就这样直截了当。曹市长说,钳制渭南城市扩大的最大“瓶颈”是“小马拉大车”问题,即渭南中心城市对周边区域的辐射,拉动力不够,要使渭南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渭河以南区域的中心城市,必须加大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过去,渭南一直作为“农业大市”发展,没有赶上“工业化”早班车,失去很多发展机会,但现在渭南确立了“农业稳市、工业强市、旅游名市”的战略发展目标,赶上了新一轮“城市化”快速列车。我们不能再痛失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渭南要迎头赶上甚至后来居上,为时未晚。    
市长心声    
市长是一座城市的建设者    
在谈到渭南城市建设,市长曹莉莉坦言,市长首先是一个城市的建设者,她(他)应该更关心这座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曹市长说,城市建设是要投入的,但城市建设不仅是钱的问题,也是观念问题。引入经营城市理念去建设、管理城市,有些不用政府投资出钱也可以把事情办了。在这方面我们已经开始了探索和实践,效果还是不错的,比如去年渭南要更新市区路牌,这是要花一笔钱的,但通过市场运作,相关部门与一家户外广告公司联系,政府没花一分钱,街上的路牌都换成新的了。    
路牌上可以做大文章,这也是资源开发吧,再比如我们正建的两座大桥,届时准备将冠名权拍卖,得到钱又可以做好多事。观念更新了,办法也有了,今年市内基础设施建设十几个项目同期开工,总投资几个亿,大多数都是依靠市场运作取得的。这是过去渭南城市建设历史上没有的。    
东府宣言    
把渭南建成陕西的“后花园”    
谈及渭南城市扩张大发展的思路,曹莉莉告诉记者,今后5到10年内,渭南的重点应该是渭南中心城市和华阴、韩城等卫星城市的“增容”。向东,是搞好旧城改造,改变东城脏兮兮的面貌,提升城市品位,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向南,是治理南塬,解决南塬洪水冲进渭南城问题。具体说就是今年投资1000多万元,中段治理“水患”,两头植绿,把南城这片“荒滩”,建成园林式最佳人居区,通过建别墅群等,拉动土地升值,人气聚集。向北,目前已投资6个亿,修了15公里城市大道,扩展了城市轮廓,这都是为渭南城市“北扩”铺垫。渭南中心城市规划区30平方公里,目前建成区15平方公里,全部建成后,容纳人口的数量将由30万人增至50万人。那时,渭南真正无愧于中等城市的称号了。    
另外,渭南市的“卫星城”发展速度也在加快。韩城已提前一年实现“十五”计划,提前3年全面实现了建设小康社会“三步走”的第一步目标,2004年,跨进西部百强县(市)行列。华山景区目前引进了10多个亿搞西北最大的温泉度假村、军事俱乐部等项目建设,城市化步伐一年快过一年。还有临渭区辛市小区工业化、城镇化,城镇现代化建设已经起步,势头良好,目前已引进工业生产项目8个。城市大变样,对渭南来说不再是遥远的梦。说到这里,曹莉莉市长说渭南发展机遇来了,渭南城市建设是“后来者居上”,可以放开手脚大搞城市建设了。还有西康铁路已确定沿渭河大堤修建,2008年竣工,届时北京到渭南大约4个小时,郑州到渭南不过2个小时,为渭南成为陕西的“后花园”城市定位奠定了最基本的和独有的条件。    
渭南是大有希望的渭南,大有发展的渭南,大有作为的渭南!曹莉莉的巾帼豪情溢于言表。       
  为渭南的明天而开帖  ■阿文             如果说城墙是西安的标志,那么城门就是它的眼睛.在含光门和朱雀门之间有道门,我们今天称做小南门;其实它以前是叫勿幕门,是为纪念民国革命的先驱井勿幕的。经常路过西门,我都会仰望安定门那几个字,那三个字的与众不同在于它是寇遐写的.他们的共同之处是都是渭南地区的人.老乡刻在省城的眼睛上,那有我不仰慕的道理.我常去和平路西安饭庄分店去吃时晨
,去老蒲城吃掾头馒头,油波辣子一道菜,去南小巷同州饭店吃月牙饼加咸肉,土腐菜;还有南院门澄城食苑的水盆羊肉.渭南不仅是我的出生地,而且影响着我的思想连同我的胃.      在这块陕西地理环境最优越的版图上,我们的人口在陕西仅次于西安.在历史上,从现有的证据,也就是最少我们这片土地上最少20万年已有人类,那是因为大荔辕人的发现.在古代司马迁,郭子仪,白居易,寇隹;在清代名相王洁,王鼎,都是从这片土地 上走出;在现当代胡景翼,习仲勋,开国上将张宗逊,扬虎城,李仪址,杜鹏程等等,人文荟萃,人才济济.      现如今,我们有什么?的确,周围的地市在一天天的拉大与我们的距离,我们的发展与我们的地域不否.在经济上,有人问,渭南有什么?我们今天还会说大荔的西瓜城的,蒲城酥梨,白水的苹果,富平的大白菜吗,韩城的花椒?      单纯靠农业经济,我们不会走在前列,君不见那个太白县的蔬菜已控制了西安的高校市场,农业也要切切实实科技化.渭南的工业韩钢,陕化,钼业,几个国有厂矿外.在能拿出手的就是石羊饲料了.去年我在一家小报混,曾在大荔针对民营企业呆过一个月,大荔是渭南发展较好的一个县,八鱼油籽,景壁食品完全没有摆脱家族化管理;朝邑,两宜的纸业完全是手工作坊形式.蒲城兴镇,玻头的鞭炮生产虽然成群,但是科技含量不高,我们的规模和宝鸡那边还有很大差距.      当从朝邑天下第一仓走过时,我感到了凄凉,我的凄凉不是来自于三门峡水库让这座城的变迁,而是来自于这就是我门以前的同州府,为今天发展的叹息!在号称下第一仓不远是戴宗祠.但在这里根本谈不上有旅游的人群.其实在渭南并不是只有这里一处是这样,在渭北一线的唐十八陵;我们有八座桥陵,泰陵我们所见的报道不是在皇陵跟前挖石灰窑就是盗墓.          经济差点,文化跟上去也不错,可怕的是我们现在在陕西文化化界也没有一个拿的出手的人物。我们前多年出了两个挺有名一个是被路遥称为陕西500年才出了这么一个货的诗人鹏鸣,一个是澄城的作家亦夫以《天猎》《地猎》而出名,以崎情而出名。鹏鸣别人说是文学骗子,我无从考证;但他的确是白水的鱼讯提协的,鱼讯曾是陕文联主席,陕文化局长,让他认识了好多名人。鹏鸣,亦夫点是他们的共同点农民出身,文化程度都不高。但渭南没人啊!别说商州作家群,连同宝鸡这两年红柯,冯积歧看看人家的势头;那个扬凌残疾作家也会写出《关中匪事》那么优秀的作品。我倒是注意到合阳有个叫李宗奇的,虽不是大家,但常有文章出现在报端;还有白水那个艾涓。都没听说过,突然间和贾平凹,陈忠实,他们出了一套西部五人行的作品,他写的是《移动的城市》。      最为可怕的是我们的政府,记的那次两华水灾,中央电视台在播我们的形象工程,本来提口已堵上,但领导没来,电视台没来,本来了挖开又堵上,大搞形象政绩,我们那个刘什么书记,还有那个曹什么市长,真不知道脸红;过了几天在三秦都市报还大肆宣扬他们的功绩,我真是服,我们这些父母官,看看咱陈省长,一上台就为咱们拉资金,跑业务。你们在塑造你们的政绩时,别挡住我回家的路;陕北的高速路已从子洲往靖边修了,而我们呢?      上梁不正下梁歪,白水前两年出了个马银录,写了本驻村手记《向农民道歉》中央号召全体干部向他学
南萧湘电影厂也根据其素材拍成电影。这样的人才,为人民办事的干部在渭南留不住的,人事变动,原来的说真话的组织部长没人敢要了,只好远走他乡。我不相信腐败还有遗传,杜工部那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是当时奉先的写照,也就是今天蒲城。我相信我们那片土地上还有好干部,和一部分想干好,但由于上面的不正,只好在下面混的那些。      我国这几年是象日本60年代那样,快速的发展,我们已经和周围相比落伍了,中国在世界500强里只有中国特色,国家垄断的几个行业,陕西在中国的名牌中有两个,标准缝机和秦俑奶粉;而渭南在陕西什么都没有。中国在世界落伍了,陕西在中国落伍了;渭南在陕西落伍。和我们有关系的咋都这个样!      在快速发展的今天,一步跟不上,是很难超越别人的;渭南何时能走向正轨,何时踏上正确的可持续发展路子。我们试目以待,600万双眼睛在期待!                        
日午                  
  彭衙行     作者: 杜甫         忆昔避贼初,北走经险阻。  夜深彭衙道,月照白水山。  尽室久徒步,逢人多厚颜。  参差谷鸟吟,不见游子还。  痴女饥咬我,啼畏虎狼闻。  怀中掩其口,反侧声愈嗔。  小儿强解事,故索苦李餐。  一旬半雷雨,泥泞相牵攀。  既无御雨备,径滑衣又寒。  有时经契阔,竟日数里间。  野果充糇粮,卑枝成屋椽。  早行石上水,暮宿天边烟。  小留同家洼,欲出芦子关。  故人有孙宰,高义薄曾云。  延客已曛黑,张灯启重门。  暖汤濯我足,剪纸招我魂。  从此出妻孥,相视涕阑干。  众雏烂漫睡,唤起沾盘飨。  “誓将与夫子,永结为弟昆”。  遂空所坐堂,安居奉我欢。  谁肯艰难际,豁达露心肝!  别来岁月周,胡羯仍构患。  何当有翅翎,飞去堕尔前!     
  彭衙即今白水。奉先即今蒲城。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作者: 杜甫         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  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  居然成瓠落,白首甘契阔。  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取笑同学瓮,浩歌弥激烈。  非无江海志,潇洒送日月;  生逢尧舜君,不忍便永诀。  当今廊庙具,构厦岂云缺?  葵藿倾太阳,物性固难夺。  顾惟蝼蚁辈,但自求其穴;  胡为慕大鲸,辄拟偃溟渤?  以兹误生理,独耻事干谒。  兀兀遂至今,忍为尘埃没?  终愧巢与由,未能易其节。  沉饮聊自适,放歌破愁绝。  岁暮百草零,疾风高冈裂。  天衢阴峥嵘,客子中夜发。  霜严衣带断,指直不能结。  凌晨过骊山,御榻在嵽蹑。  蚩尤塞寒空,蹴蹋崖谷滑。  瑶池气郁律,羽林相摩戛。  君臣留欢娱,乐动殷胶葛。  赐浴皆长缨,与宴非短褐。  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  鞭挞其夫家,聚敛贡城阙。  圣人筐篚恩,实欲邦国活。  臣如忽至理,君岂弃此物?  多士盈朝廷,仁者宜战栗!  况闻内金盘,尽在卫霍室。  中堂舞神仙,烟雾蒙玉质。  暖客貂鼠裘,悲管逐清瑟。  劝客驼蹄羹,霜橙压香桔。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述。  北辕就泾渭,官渡又改辙。  群水从西下,极目高突兀。  疑是崆峒来,恐触天柱折。  河梁幸未坼,枝撑声悉索。  行旅相攀援,川广不可越。  老妻既异县,十口隔风雪。  谁能久不顾?庶往共饥渴。  入门闻号啕,幼子饥已卒!  吾宁舍一哀,里巷亦呜咽。  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  岂知秋禾登,贫穷有仓卒。  生当免租税,名不隶征伐。  抚迹犹酸辛,平人固骚屑。  默思失业徒,因念远戍卒。  忧端齐终南,鸿洞不可掇。      
  哈哈红脸了
  渭南童谣和民谣          清清乔木             渭南 地区位于平原地带,物宝风华,人杰地灵。民歌民谣也异彩纷呈,摇曳多姿。在内容上,主要有稚趣盎然的儿歌、反映时代特色和人物的民谣、反映现实生活、针贬时弊的民谣、反映婆媳关系的民谣、反映婚姻爱情的民谣、反映地方风光和物产的民谣等等,在形式上,有的简明扼要、诙谐幽默,有的针贬时弊,语言辛辣,有的充满感念,热情讴歌,有的娓娓道来,荡气回肠,有的一问一答,有的低声倾诉。在表现手法上,多采用身边的人或事、动物或植物来深刻的时代变迁的内容,             (一)稚趣盎然的儿歌       这些儿歌主要以自然景物或者动物为主体,诙谐幽默,朗朗上口,含义简明,便于传颂。例如,以动物为主体的:     猴娃搬砖头       猴娃猴娃搬砖头,砸了猴娃脚趾头。猴娃猴娃你不哭,给你娶个花媳妇。娶下媳妇阿达睡?牛槽里睡。铺啥呀?铺簸箕。盖啥呀?盖筛子。枕啥呀?枕棒槌。棒槌滚得骨碌碌,猴娃媳妇睡得呼噜噜。          屎巴牛点灯     屎巴牛点灯,点出先生。先生算卦,算出黑娃。黑娃敲锣,敲出她婆。她婆碾米,碾出她女。她女刮锅,刮出她哥。她哥上柜,上出他伯。他伯碾场,碾出黄狼。黄狼挖枣刺,挖出他嫂子。     “阿达”在陕西话中意思为:哪里。“屎巴牛”即屎克郎。上一首以广大儿童喜欢的猴子为主人公,在一问一答中憨态可掬。第二首中利用一连串的劳动动作,利用顶针的修辞方法,引出一大串人物。     再如这两首,都是以儿童们喜欢的吃食为线索展开的:     箩箩面面     箩箩,面面,杀公鸡,擀细面。婆一碗,爷一碗,两个小伙两半碗。           新年好     新年好,新年好,穿新衣,戴新帽,吃白馍,砸核桃。          还有以自然景物为题展开的:     月明夜 亮晃晃     月明夜,亮晃晃,开开城门洗衣裳。洗得干干净净的,捶得邦邦硬硬的,打发哥哥穿整齐,提上馍笼走亲戚。     此外,有些儿歌还寓教于乐,告诫孩子们不要乱跑、要孝敬老人、要有羞耻之心等等,具有传统教育色彩。如下三首:     谁跟我摇尾巴     谁跟我,摇尾巴,一脚踢到沟底下。沟底下,有狼哩,把娃吓得胡墙(藏)哩。          羞,羞,把脸抠     羞,羞,把脸抠,抠下渠渠种豌豆,人家豌豆打一石,咱(ca)的豌豆打一马牙罐。          咪咪猫,上高窑     咪咪猫,上高窑,金蹄蹄,银爪爪,上树树,逮雀雀(qiao qiao),逮下雀雀喂老猫。          (二)反映时代特色和人物的民谣     同时,民歌民谣也老百姓表达对时代变革的感知,对英雄人物的歌颂、敬仰和缅怀。短短的民谣中,既有劳动人民对英雄的礼赞,也有对坏人的唾弃、讽刺和挖苦,集中的体现了民心向背,正所谓有的人虽然倒下了,但他永远或在人们的心中,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终将被人民唾弃。此外,民歌民谣中也有描述历史事件的,具有深刻的时代特色和内涵,可以说,以小事情反映了大时代。例如以下几首:     胡宗南     胡宗南,太凶残,抓丁讹钱没个完。打日本,不上前,内战把兵都出全。特别队,清乡团,想把好人都杀完。要想免去灾和难,赶快打垮胡宗南。(流传于解放前老解放区)          刘志丹     刘志丹,智谋精,民情敌情馍得清。用计巧,设迷阵,又拔寨子又夺城。(流传于老解放区)          苜蓿花拌拌汤     苜蓿花,拌拌汤,日本鬼子死在(黄)河岸上。麦稍黄,日本亡。麦搭镰,日本完。          (三)反映现实生活,针贬时弊的民谣     民谣在人民的土壤中生生不息,广泛地流传开来,主要因为其来源于生活,并生动地再现生活场景,对坏人坏事进行讽刺,具有针贬时弊,逞恶扬善的的作用,也是老百姓切身感受的一种抒发渠道。     例如这首就以强烈的对比,生动地描述了国民党统治时期人民生活和受压榨的情况。      泥瓦匠住草房     泥瓦匠,住草房;纺织娘,没衣裳;卖盐老婆喝淡汤。种田的,吃米糠;炒菜的,光闻香;编席的,睡光炕;做棺材的死路上。          还有讽刺农村基层干部作风的:     队长用钱一句话,会计用钱帐上挂,出纳用钱抽屉拿,社员用钱求菩萨。          七点开会八点到,九点开始作报告。你作报告我睡觉,讲来讲去老一套。          纸上公章碗口大,不如熟人一句话。          广为流传的“四怕歌”具有多个版本,但意思基本相同,反映60-70年代少数农村干部的不良作风:          四怕歌     支书的老婆贫协的娃,槽上的马驹不敢骂;还有会计他二爸,队长他娘惹不下。          另一种版本:     集体的骡驹队长的娃,组长的媳妇比天大。会计他爸惹不下。          你给队长提意见,批斗会上再见面;你给会计提意见,算盘珠子咱再看; 你给组长提意见,天天来把重活干          (四)反映婆媳关系的民谣     家庭关系永远是剪不断、理还乱的,而家庭关系中尤以婆媳关系最难处理,俗语说:清官难断家务事。因此家务事上的纠纷和对婆媳关系的不满意也被编进了民谣中,有婆婆埋怨儿子和媳妇的,也有婆婆自己抒发感慨的,如老娘埋怨说:          取下媳妇昧良心     软枣枣树,毛毛根,吃娘奶,跟娘亲,     取下媳妇昧良心。把娘哄到沟儿畔,     踢一脚,咕噜当,打破鸡蛋流了黄,     再不得见我那亲光娘。(亲生母亲)          见了媳妇像孝子,见了老娘像豹子。年轻媳妇穿料子,老汉老婆穿套子。     (套子:陕西话中指烂、旧棉花)          媳妇娶全啦,儿子跑完啦。米汤熬粘啦,孙子围严啦。          花了两千八,娶个新邻家。见面不答话,上地撂个娃。          看着儿子也抚育后代了,老娘想起自身,不禁感慨万千:          隔窗看见儿抱孙     隔窗看见儿抱孙,我儿抱着他儿亲,等到他儿长大了,他儿忘了我儿恩。          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模式也开始变化,三口之家、四口之家成为普遍的形式。大家庭的矛盾越来越突出,面临着分崩离析,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了和父母分开住,如下面两首就生动的反映了大家庭分家的场景:          分家     一家四口人,都分家     一家四口人,都来把家分。老大胡子长,分了一间房;     老二胡子短,分了一个碗;老三没胡子,分了个驴蹄子;     老四爱喳喳,分了个烂刷刷。大家不要妈,后院把猪拉。     四个都是狼,长大忘了娘。          娃他婆     媳妇娶进三天多,紧跟就买尺八锅。     听起亲着哩,实际分着呢。     见面不说话,出门撂个娃。     叫个妈,划不着,口口声声娃他婆。    
  (五)反映婚姻爱情的民谣     千百年来,爱情婚姻永远是老百姓永不泯灭吟唱着的主题。但是在过去由于知识水平和妇女地位等原因,很多婚姻都是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也结下了不少苦果。这一点在民谣中得到了集中的体现。民谣多以女性视角出发,以牢骚和怨言的形式体现了对婚姻自主的追求和渴望。当然,在这些民谣中也不乏那些甜蜜的爱情表白。     如这几首就倾诉了主人公的悲惨命运,有嫁错地方的,有嫁错人的,有嫁得太老的,有家得太小的:     媒人真是没良心     我大(爹)爱吃山核桃,把我卖到山屹崂。     桌子擀面太得高,板凳擀面折断腰。     半截擀杖没牙刀,漏气风箱要我烧。     我妈只图把我卖,我受的难过谁知道?     天知道,地知道,剩下就是我知道。     拄擀杖骂媒人,媒人真是没良心。     说下这媒烂舌跟!          我大(爸)我妈爱银子     我大我妈爱银子,把我卖给老头子,     老头子,有胡子,差点把我能奴死,     老头子给我金戒指,就给金子都没意思。          怨大(父亲)妈     女子今年一十三,我大我妈急得给我寻老汉。     拜了地,拜了天,揭开盖脸子偷眼观,     呀呀妈!茬茬胡子一只眼,     黑得像个叫驴脸。     大、妈八辈子没见过钱,     叫你女儿死都蒙不合眼。          不给你休书你敢嫁给谁?     媳妇抱怨:“十七岁女嫁下七岁娃,     他一天只知道打耍耍,     关门不知道牢不牢,     睡觉不知道脱袄袄。”     婆婆训斥:“你嫁我娃你嫌小,     你嫁你大(爹)你嫌老,     你嫁你哥你有嫂,     牡丹不结向日葵,不给你休书你敢嫁给谁?”          但同时,也有表现仍待字闺中,对婚姻充满希冀的,也有丈夫外出在家苦苦等待的:          千万给寻个好阿家     树上的喜鹊叫喳喳,左眼跳得扑塌塌。     黄狗黄狗你卧下,媒人媒人你坐下。     叫我给咱烧茶吵芝麻,吃饱喝够再说话。          你大伯,你听着:咱娃没长下十七八。     看不了钥匙当不了家。     千万给寻个好阿家。          等女婿     手里拿着袜底底,我坐到门前等女婿。     东来的,西去的,都是扛锄下地的。     就是不见心近的。          也有告诫小两口过日子要克勤克俭,开源节流的:     男人是巴耙耙儿,女人是个匣匣儿。不怕耙耙没齿儿,只怕匣匣没底儿。          当然,婚姻离不开大的时代背景,婚姻也像一面镜子,反映了一个时代的价值取向:     恋爱歌(50-60)     手表车子加皮鞋,门上要挂军属牌;一工二干三教员,死活不跟庄稼汉。     找个农民嫌穷光,找个军人怕打仗,找个干部怕下放,找个工人刚对向。     “对向”陕西话,正合意的意思。       
  。。。。。  
  白水人留名,嘿嘿!
  富平频阳刀客老弟眼中渭南  
物华天宝,且看我东府渭南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这是一块奇迹的摇篮。    这就是周秦汉唐时期的“三秦要道,八省通衢”的京畿重地,今日西部大开发的东大门——渭南!        她南倚秦岭而相望商洛,北隔乔山而接壤延铜。她地势广阔,人口稠密,是为关中之有机构成部分。她凭黄河而眺眼山西,借潼关而雄视河南。        她物华天宝,生机昂然。她农业生产发达,是为陕西粮藏;她的苹果年产量抗鼎西北,为陕西的林果业做出了她自己最大的贡献;她矿产资源丰富,“渭北黑腰带”早已驰名全国;她拥有亚洲最大的钼精粉生产基地——金堆城;她的黄金产量居全国第三;而大荔矿泉水日出6万吨是为中国之最!        她古迹众多,地灵人杰。从大荔人头骨的发现,到禹门口洞穴的发掘,五一不昭示了渭南在古人类进化史上的应有地位;从周天子再到唐大帝,留下了多少彪炳史册的古迹名胜?!从誉满天下的西岳庙到气势恢弘的唐帝王陵,这片古老的土地给今人留下了多少历史的遐想?!        她群贤齐聚,将相毕至。字圣仓颉 、酒圣杜康、史圣司马迁、隋文帝杨坚、唐将郭子仪、诗人白居易、宋相寇准、清代状元王杰、爱国外相王鼎、爱国将领杨虎城、中共悍将习仲勋 、作家杜鹏程等等,五一不演绎了一代又一代的风流绝唱。        她风景雄奇,引人入胜。西岳华山,奇险峻秀而雄居五岳之首;黄河瀑布,一泻千里而傲视天下九州。而洽川湿地,当为北方之绝佳生态环境也!        她文化多样,底蕴深厚。从华县皮影到富平阿宫腔,从同州梆子到西北大秦腔,都用同一个声音述说着一个又一个牵动人心的千古传奇。从韩城行鼓到渭北老鼓,不同的人,用相同的鼓调敲出了一代代秦人的豪放与粗犷。        哦,渭南,你以自己宽广的胸膛,哺育了五百万勤劳的三秦儿女;你以自己美好的祝福,叫每一个离开你的游子至今未曾将你牵挂;你以自己深情的呼唤,奏响了一曲声震乾坤的世纪凯歌:渭南,祝福你!~            哈哈,一时的骚情之念,还望渭南的乡党们雄起哈!~      
  渭南万岁!
  行走在别人的城市     ■阿文  行走在别人的城市,我总会想起我的村庄与父母。在漂泊的旅途中,白天为了生活打工嫌钱,晚上为了村庄的命运加班加点。  
  行走在别人的城市,我总担心父母的健康,过不了几十分钟,我又要踏上回家路程,该来的总会来,来的让我容不得思考。去年的冬天,接到姐姐的电话,我的全身在颤抖,可恶的病怎么汇缠上父亲的身,我在天涯医院发了个《帮帮我,“父亲的病”》的帖子。医生说父亲不能吸烟,不能喝酒,过年回家,父亲的烟吸的更凶,酒喝的更猛,也许一切的一切都来自对我的不放心,在我的时代里是不是能够撑起这个家。  我在意想着,今天晚上七点回到我的村庄,我的家,躺在病床上的父亲,会不会跟我明天来到别人的城市。行走在别人的城市我总是这样来回奔波。
  一支张姓的家史族
     ■阿文   ??  ?? 一  ??  电影《我的美丽乡愁》中徐静蕾所演的主人公说“在外七年了,我是鱼儿,鱼儿没有家,我亦没有家。”但主人公还拥有美丽的乡愁,我在外七年了,每当想起这么多年父母的辛劳付出和自己的愚玩,心里背负着无法清偿的债,父母从不曾自由自在洒脱飘逸的生活过,从不曾为自己留下空间去享受生命,想起家,想起父母,我感到透彻心肺的悲凉。我一直在爱,在关注着我的家族,以及我的父母,在没有完全能力之前我无法去表达,在父母跟前我所有的语言都显的无力。  ??  ??   ?? 二  ??  在近一亿人口的张氏姓氏,很难找出自己到底是那一支,黄帝时就有了这个姓,封给一个制造弓箭的河北人,也就有了我们这个姓氏的延伸。  ??  我的家族从什么地方来到了陕西白水那个叫凉泉的村庄,在上初中时我就开始从心底不断的发问,开始看县志,问老人,直到信息发达的今天,我也没查到准确的答案。人们常去山西老槐树去寻根,家乡也有那种传说,我们是从那里过来的,我从不相信,不相信那次迁移会有那么人口,明代的《白水县志》里也有从老槐树迁移到当地的准确记录,没看到我们村庄的名字。  ??  凉泉一个现在仅有近千人的村庄,在元代时就有了村庄实体的存在,在《陕西古代遗迹图》里可看到在五万年前村南三里的地方,已有了人类的足迹。处于铜川,宜君三地接壤地理位置,那里一直呈现着一种贫穷,由于贫穷父辈很少上学,也没留下关于他们事迹的记载。辛亥革命是在陕西是由从日本留学归来的白水曹世英杀官点燃的,在民国时陕西靖国军里面六路有两路的司令是白水人,毛泽东在秋收起义时,陕西跟着发生了一次清涧起义,导火线是陕北军阀井岳秀杀了红色的旅长白水石谦,在白水李象九的带领下,部下谢子长,警卫阎红彦都参加了那次起义,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县上有几个上了北京大学,有个叫景云矜的做了中华驻外大使。在这种气候里我们家没那个和这些事迹沾边的。当丁玲,江青们全国各地的青年奔赴陕北时,按理说,我们近水楼台先得月,唯一的只有附近村庄一个叫鱼迅的小青年翻过了那座山,在抗日军政大学上了学,解放后成了陕西文联主席。  ??  ??   
  三  ??爷爷  ??爷爷与奶奶都是1972年去世的,我是1978年出生的,对于他们的认识我都是在与别人谈话中感性的认识。  ??在西安上学时,我常和二哥在一起,他常给我谈起爷爷,二哥是大伯的二儿子,是老三届那届,后来在吉林大学上了个地球物理专业,往往一个人的爱好也反映了他的性格,二哥很少说话,和我们家以说而著称乡里有些格格不入,但二哥说起爷爷,两眼发光,对没读过书的爷爷处于崇拜的态度。爷爷有弟兄五个,有两个是在民国时被别人打死的,后来还找我家的事,爷爷让他的弟弟拿个查刀站在门口,从那以后再没人找事,关于爷爷两个哥哥的死,连80岁的大伯也不能说清到底是怎么回事,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那些人手中都有枪。  ??我们那地方是土匪常出没的地方,最有名的,流传最广的是杨谋子。村后有二十多里是白水最高峰庙山,在历史上被称为大神山,以前没现在那么多条公路,在古代常常有诗人从次经过,去陕北参军打仗,去逃难,留下不少诗篇;1482米是庙山的高度,在渭北高原上显的不是很高,但放在山东,它与泰山就差几十米。杨谋子是住在庙山的,常常以此为根据地去烧杀枪掠,从不会枪农民的东西,在《刘志丹传》里我看到关于他被刘志丹收编的记述,去山西西征要了刘志丹的命,也要了杨谋子,刘志丹是被敌人打死的,杨谋子是被刘志丹枪决的,是他带兵不好好打仗。在蓝田县城我看到过一本《黄龙开垦史》的书,说的那段事,也有杨谋子的记载,有一段红军想收编黄龙山的土匪,土匪土子说,“杨谋子比我厉害十倍落的什么下场,对红军很怀疑,其实我也在怀疑那段时期扩充军队有点向左化。后来有意思的事杨谋子儿子的媳妇成了我的十三妈,我爸那辈在大家族里面有十八个,我爸是十八,我也有十七个家族妈。  ??爷爷思想很先进,是我从他与父亲在西安照的那张照片上看出来的,一副绅士的派头,戴副老化镜,怎么看也不像农民,倒像周作人,林语堂的样子,但要比周作人看起有风度多了,帅多了。站在身后的父亲只有十一二岁,在年龄上说父亲不像是爷爷的儿子,爷爷三个儿子,父亲最小,和大伯相差22岁,与二伯相差17岁,倒和大伯的大女儿只差一岁。爷爷那次带父亲去西安是去走亲访有,他是方圆有名的凉泉老八,也是我们大家族拿事的,在那动乱的年代认识了许多走江湖的朋友,解放后都在西安挂了职,现在二哥还和爷爷朋友的儿子们交往。父亲记的最清的是他们在易俗园看了几次秦腔戏。  ??解放后爷爷先是带大伯他们去富平寻求发展,现在想来可能是爷爷有种欲望的驱动,在60年全国都闹讥慌,爷爷又把家搬到在庙山下面开垦了半个山,当在平原上的母亲还给上学的舅舅捡野菜蒸麦饭时,父亲家却有吃不完的粮食,直接导致了母亲从平原上嫁到凉泉残原上,饥饿有时是很害怕的事,在当时西安食品厂当经理的舅舅因为回到白水的一顿饺子的招待,而永远的留在了老家。  ??爷爷  
  白水县      http://www.xzqh.org  更新时间日         【拼音】 Baishui Xian   【位置】 位于陕西省东北部。东经109°16’-109°45’,北纬35°4’-35°27’。东隔洛河与澄城县相望,南接蒲城县有五龙山相隔,西接铜川市郊区与渭北黑腰带相连,北以黄龙山、雁门山为界,与宜君、黄龙、洛川三县毗邻。   【面积】 920平方千米/986.6平方公里   【人口】 28万(2002年)   【代码】 610527   【邮编】 715600   【驻地】 城关镇   【区划】 辖5镇9乡,194个行政村   【沿革】 因境内白水河而得名。     
  中华文化始祖与白水民间信仰         作者:阿文故事
提交日期: 22:22:40
                      ——仓颉故里考察随记      作者:马 德      内容摘要:仓颉是创造了汉字的人文始祖,仓颉崇拜是仓颉故里——陕西省白水县独特的民间信仰;仓颉的传说和仓颉信仰都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智慧、创造、奉献和奋进精神的生动体现。    关键词:仓颉造字 仓颉崇拜 民族精神          从认识第一个汉字的时候起,就知道传说中国古代有个叫仓颉的人,汉字就是他创造的。而且,汉字一直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文字。今天,全世界有几十亿人都在用它,因此,知道仓颉的人与使用汉字的人应该是相等的。国内官方和民间都公认仓颉是创造汉字的始祖。2004年9月和2005年1月,笔者怀着崇敬的心情,两次踏上陕西省白水县这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拜谒苍颉庙并考察相关的遗迹。现借这次盛会的机会,向各位专家汇报一下考察学习的情况和自己的一些感受,诚心求教并望引起注意。     (一)     据传说,仓颉原姓侯冈,名颉,号史皇氏,陕西白水县阳武村人,原为一部落首领,后率全部落归并轩辕黄帝部落,自己则做了黄帝的左史官。传说他仰观天象,俯察万物,首创了“鸟迹书”震惊尘寰,堪称人文始祖。黄帝感他功绩过人,乃赐以“仓”(倉)姓,意为君上一人,人下一君。由于仓颉造字功德感天,玉皇大帝也便赐给人间一场谷子雨,以慰劳圣功。仓颉享年110岁,去世后,黄帝亲赐墓地厚葬,当地百姓在其墓葬处修建庙宇,并将这里的村庄取名为“史官村”,这一带被称为史官塬。 这就是陕西省白水县的仓颉墓和庙,是国内唯一仅存的纪念仓颉的庙宇,为国务院公布的第五批全国重点废弃物保护单位。    据东汉桓帝延熹五年(162)的《仓颉墓冢碑》记载,仓颉庙当时已具一定规模。今仓颉庙占地17亩,高垣厚墙,格局完整:主体有山门、东西戏楼、前殿、报厅、中殿、寝殿、钟鼓楼、东西厢房等。庙内原有碑石多块,今存碑16通,以立于清乾隆十九年(1754)的《仓圣鸟迹书碑》最为珍贵,碑面所镌28字,相传为仓颉当年所造象形文字之本形。紧贴后殿(寝殿)为仓颉墓,圆锥形,围以六角形砖砌花墙,墓顶原有一株千年古柏,后被锯伐,现留遗迹。庙内现存建筑的年代多为元明清三朝代,装饰华丽,地方色彩浓厚。仓颉庙的三门为庙内唯一的叠式建筑,下层内涵四窑洞,外开明三门;上层是门楼、南北两面为雕花木制檐屏通风采光。紧贴三门建有两座戏楼,为中国众多祠庙建筑所独有。仓颉庙里有48棵古柏树,树龄均已上了千年,长寿于山东曲阜孔庙、黄帝陵的古柏群而居我国三大古柏群之首。48珠古柏都有漂亮的名字和动人的传说,都是一曲曲关于仓颉高尚人品、丰功伟绩的颂歌。庙内前殿匾额题 “文字始祖”四个金字,是对仓颉历史功绩的高度概括,也包含了人们对这位“万代文字之宗、千古士儒之师”的崇敬之情。     在有关创造汉字的传说中,仓颉造字说,是一种有价值且比较可信的传说。这种传说最早出现在战国时代的文献里。《吕氏春秋·君守》说:“奚仲作车,仓颉作书,后稷作稼,皋陶作刑,昆吾作陶,夏鲧作城,此六人者,所作当矣。”《荀子》、《韩非子》也有关于仓颉造字之说。到了秦汉时代,仓颉造字说流传更广,影响更深。《淮南子·本经训》有“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的传说。李斯统一文字时所用的课本,第一句就是“仓颉作书”,所以称作《仓颉篇》。东汉许慎把前人传说吸收后加以整理,正式写入早期汉字史:“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庶业其繁,饰伪萌生。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爪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说文解字·叙》)。《文心雕龙·练字》沿袭许慎的说法,才有了“文象立而结绳移,鸟迹明而书契作”的名句。综述各家论断,仓颉造字说的可取之处,主要在于它说出了汉字起源的一些道理,如结绳史官记事的需要,记事与传递信息的需求,“依类象形”、“分理别异”的启示,等等。仓颉是史官,因集中使用原始文字,得以对群众自发产生的字符加以规整。《荀子·解蔽篇》说:“故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壹也。”指出了仓颉总结和运用了汉字的规律。荀子认为,后稷之于稼,夔之于乐,舜之于义,和仓颉之于书一样,都是因为专门从事某方面的工作,从而掌握了正确的规律,才能独传。仓颉是一个因为集中使用文字而摸着了它的规律从而整理了文字的专家,在汉字从原始文字过渡到较为规范的文字的过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可以推断,这样的一个人,在汉字起源阶段的晚期,一定会存在的。     因此,尽管是传说中的“文字始祖”,仓颉应该看作是中华文化的奠基人。因为文字是文化的基础的基础。仓颉是一位真正的圣哲,他对中华民族和世界人类的贡献无论如何评价都不会高。白水民间一直有这样一个传说:被中华民族尊为圣人的孔子,当年周游列国时,路过史官塬,此地,因仰慕仓颉,特前去拜祭,在仓颉墓前,在痛哭不绝,长跪不起。在白水县内仓颉庙以东,就有一条小溪,据当地老百姓讲,孔子祭拜完仓颉墓后,曾来到这条河饮马,并在河边的村庄留宿,这条小河因此被称为或“孔走河”,该村庄也称“孔走河村”。孔圣人尚且如此,其他所有的认识汉字、使用汉字的人,应该如何对待仓颉,便不言而喻了。    (二)    中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一方神圣。陕西省白水县的方神为四圣:为首者仓颉,尊称 “仓圣”,是一个妇孺皆知的人物,是白水祖祖辈辈的老百姓心目中的至神至圣。对于白水人对仓颉的崇拜和信仰,不是来自于历史文献的传说记载,而是来自于仓颉留在白水的遗迹遗物和白水人民祖祖辈辈的口头传说。白水人民对仓颉倾注了他们的全部的情感,他们不信鬼神,就信仓圣。白水劳动人民很早就为仓颉演绎了口传着许多颂扬其丰富动人的传说故事。这些故事多姿多彩,土香土色,深得当地人民喜爱。传说包括造字用字、降妖伏龙、斗智斗勇、解释地名、节气名称由来、仓颉显圣、木石变形等等。下面选介一部分这些传说,及其所展示的仓颉信仰与崇拜作一简单的分类综述。     一、对仓颉造字的丰功伟绩的崇拜    对仓颉造字,传说远比文献的记载要详细和具体。     传说远古时候,蒙昧未开,人们都用结绳的办法录史记事。那时候,仓颉还姓侯冈,是黄帝的史官。由于记录史实的结绳形状奇异,年久月深难以辨识,有一次,仓颉就是从这些绳结记录的史书给黄帝提供的史实出了差错,致使黄帝在和炎帝的作战中失利。事后,仓颉愧而辞官云游天下,遍访录史记事的好办法。三年后他回到故乡白水杨武村,独居深沟,“观奎星圜曲之式,察鸟兽蹄爪之迹”,历尽千辛万苦,饱受饥寒,多少次与野兽搏斗,与恶劣的天气抗争,在黄帝的大力支持和广大百姓的全力配合下,终于搜集整理得到的各种素材,把天下的山川日月,飞禽走兽,都按照象形画出来,创造出了代表世间万物的各种符号。他给这些符号起了个名字,就叫做字。?一天,有个人在河边捉住一只大龟,前来请仓颉给它造字。仓颉把龟细看了一遍,发现龟背上有排列整齐的方格子,便照龟的象形,造了个“龟”字。然后又把字刻在龟背上的方格子里,龟由于背上刻字感到疼痛,乘人不防时,爬进河里去了。  
  三年以后,这只背上刻字的龟,在另一个地方又被人捉住,刻在龟背字的字不但没有被水冲掉,而且还长大了,字迹也更明显。?从此以后,仓颉就命人捉到龟把龟壳都取下来,他把自己造出的所有象形字都刻在龟壳的方格子里,然后用绳子串起来,送给黄帝。黄帝看了很高兴,命人好好收藏,并给仓颉记了一大功。传说从这时起,我们中华民族就有了最早的象形文字和甲骨文。     文字这个人类“秘密武器”的创造,弄得“天雨粟,鬼夜哭,龙亦潜藏”。传说,字不仅能记事,还能避邪。仓颉创造了文字,就能把世间所有善德恶行统统记录下来,传至后世,以至千秋万代。山鬼闻之心发慌,恐自己丑行被记录传世,便勾结妖龙欲加害仓颉、毁掉文字。仓颉得到玉皇大帝有护佑,使山鬼妖龙的阴谋未能得逞。后山鬼就作村姑,以求教字这名诱骗仓颉至深山密林,受到毒蛇猛兽及妖魔鬼怪的袭击,山鬼亦现出原开,张开血盆大口欲吞掉仓颉,抢去仓颉背上的书捆,却不料书捆中突然飞出一团火球,烧得山鬼钻回山洞,书捆却完好夫损。随后有山神带仓颉平安归家。这就是字能镇邪的来历。后来妖龙又兴风作浪,将所有书页卷上天窟,又卷进黄河;仓颉得神仙相助,顺利找回书页。随后妖龙藏匿,且天下多年未遭水灾。这就是字的威力。    二、仓颉的形象崇拜与祭祀     史称仓颉“龙颜四目”,“声有睿德”(《论衡》,《吕氏春秋》)。仓颉庙寝殿内原供泥胎粉身的仓颉像,四目灵光,有“雕塑史上一杰作”之誉,惜毁于“文革”,1991年民间聚资重塑。      白水人民对这位心目中的至神至圣倾注了全部的爱戴的崇敬:     1、中国历史上的“君上一人”。     《黄帝赐姓》传说中说:仓颉造字,国民得福,黄帝深感其能,为表彰仓颉对人类的重大贡献,乃赐仓为姓。“仓”字意为是君上一人,人下一君。黄帝认为仓颉的神智和贡献都超过了他,把仓颉看得比自己更高更伟大,是君王上边独一无二的圣人。中国历史上,历代帝王也都表现出对仓颉的尊敬。仓颉墓的所在地,北依黄龙山,南傍洛河水,东有凤凰山,西有丰乐塬,南边再往前面就是奔腾的渭河和广阔的关中平原,可谓是绝好的风水宝地。但历代帝王都没有把自己的陵墓选在这里,最近的就是白水南邻的蒲城县境内的几座唐代帝王陵,位置在仓颉墓以南,地势要比仓颉墓低百米以上。还有一个传说证明到:白水以南的五龙山,是大禹王的五个儿子的长眠之处,他们五兄弟是上天安排、也是自愿来为仓颉守墓的;后来有些帝王曾经想将陵墓往白水土地上建,但都在五龙山遭到了拦截。看得出来,历代帝王们都遵循黄帝的古训,把仓颉看成是“君上一人”。     2、谷雨祭祀     谷雨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节气。传说仓颉造字之后,天帝受了感动,特下谷子雨以示酬劳,《淮南子.本经训》中记有“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的记载,故有“谷雨”一节。谷雨庙会则是白水人长期传承为纪念仓颉而在仓圣举办的庙会。年年谷雨起会,历时七至十天。谷雨大典结束,各学校师生集齐列队于殿前致祭。他们先脱帽三鞠躬,再唱纪念仓颉丰功伟绩的赞歌。谷雨庙会时,周围农户每家要蒸三个馍,其中有一个很大的献馍,上饰五颜六色的面花,摆在贡物中间,煞是好看;献毕,主人拔几枝花插在女儿头上,拿来没插花的馍给儿子分食;然后将自家姓名报于管事人,管事人把饰花大馍写上主人姓名,以供游人观赏,谁家的馍花被众人夸为最好,谁家的主妇就分外荣耀。    在仓颉出生地杨武,村民为其建有一庙。起自何时,无从查考,庙为一座大殿,内塑四目粉身座像。庙会开始于三月二十八日,会期三天,目的是纪念仓颉的生日,似有祭祖的性质。规模较小,无执事进庙等壮观场面,但祭礼贡物与谷雨庙会无异。杨武庙会在谷雨庙会之后,史官一带村民跋涉五.六十里路,亦前去祭拜。不去,心里过不去,怕对仓圣不恭。     3、蒿木担子     元代修建的寝殿,以蒿木为前殿大檩,长16米,粗55厘米,径匀体直,世所罕见。据传说,很早以前,有一只鸟在玉皇大帝的宫殿前的一棵树上衔了一粒树籽去玩,它飞过仓颉故乡时,树籽突然从嘴里掉下去,落到仓颉住过的窑洞前,后来就长成一棵蒿树,由玉帝亲自派仙童养护,后来小蒿树长成参天大树,百姓为知道此树上上天专为仓颉而刚,便伐取中间一截用于仓颉庙的寝殿的大檩,欲称蒿木担子。蒿本为草,长不成树木,后世植物学家曾对此多方化验研究,至今未能明确“蒿木”为何木质,遂成为千古之迷。但它衬托出仓颉的伟大和神圣。    
  三、无所不能的仓圣     苍圣关心着人世间的生存发展和人的教育,作为一方神圣,他频频显灵,继续为故乡做着贡献。仓颉庙内墓冢西北有一古柏名“转枝柏”,四方枝叶轮流枯荣,那方枯了,兆示哪方干旱,哪方荣了,兆示哪方雨水充沛,丰收可望,群众对死虽有迷信的观念,但确在一定程度上是事实。因此,白水人民一遇困难,首先想到的这位仓圣爷。    祈雨。外地祈雨求龙王,白水祈雨找仓圣。时逢干旱。村民推举四个或八个年轻人到仓圣庙抬请仓圣神楼。因怕别家抬走,进庙后不参拜神像,只给住庙和尚打个招呼,然后抬起便走。有时几个村的人同时进庙,为谁先谁后,常常争吵。神楼进村,置于巷中敞阔处,村妇及儿童惧戴事先编好的柳条帽,跪于神楼之前,求雨声嚷成一片。此时,小伙子担来清水,用大盆盛了向人群头上猛泼,祈雨者也不躲避,虽浑身湿透,心里却高兴异常。祈雨毕,送神楼归庙。     求子。关中各地求子多拜观音和送子娘娘。白水的妇女是向仓圣爷烧香叩拜,口祈求子之情,答应得子还愿。得子后决不失言,有送钱财的,有祭猪祭羊的。未曾得子,自认命运不好,神不予福,内心自省,修养品性,却不道于外人。     祈福禳灾。范围更广,有医要药的,有请安住宅的。认为吃了神药,自会除病,埋药于院屋四角,可镇一切恶煞。如不见效,必小心谨慎,修德行善,求仓圣降福。    民间还广泛传颂着仓颉显灵惩治邪恶、为民除害、惩治贪官、惩治悍妇、惩治盗贼小偷、教化乡野、救助贫困书生等等故事。     惩治贪官。讲的是不知哪个朝代,有位贪官来到仓圣庙里祭祀。他洗净手脸,点燃香草熏身,又把猪羊牛三牲礼品祭上贡桌,然后焚香叩首,样子十分谦恭。知底细的仆役们暗暗祈祷仓圣爷惩治这个贪官,贪官却在心里默默祈祷仓圣爷保护自己。祈祷完毕后打轿回府。轿夫中有一个彪壮小伙,一直把贪官的所做所为看在眼里,记在心中,想找机会为老百姓出气,却一直没有找到机会。就在这次去仓圣庙的路上,小伙子看中了路窄崖深的洛河坡是下手的好地方,他心里盘算好下手的办法,把自己的生死存亡置之度外,才轻松地舒了一口气。回来的路上,轿子抬到洛河南坡最窄的路段,小伙子把轿杆向崖下猛的一掀,轿子轱辘辘地滚向深沟,轿内的贪官早被抛出轿外,在乱石棘刺窝翻着跟头向下滚;其他轿夫们跌倒在路上,那个小伙子却跃身跳下悬崖,他本想和那贪官一同去死,不料滚到沟底后全身完好无损;他站起来用石头砸死了还在喘气的贪官后,便远逃他乡。州府来人查案,没有抓到案犯,却从贪官家搜得白银万两、金条千根,又接到不少喊冤的状子。就在办案人员一筹莫展之时,街巷村野却传出一个惊人的消息:说那贪官是仓圣爷显灵处死的,还说这是仓圣爷给某村某人托了梦说的。办案人员经过一番商量,编出一个瞒骗州府的谎言,又着重把贪官的劣迹和仓圣爷显灵惩处的传言渲染了一番,便回州府省复命;州府亦不再追查此案。以后新派来的官员听到这些传说,慑于仓圣爷的威力,只好规规矩矩的做官,不敢妄生坑害百姓的邪念。再说那个小伙子逃到一个很远的地方,隐姓埋名,做了个上门的女婿,过起了太平的日子。他的儿子长大后,当了个带兵的大官,回乡祭祖时气势非凡,州县的官员都前来给他叩头。这件事直到今天还在流传,而且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惩治悍妇。一个守寡的老太太给儿子娶了个媳妇。儿子憨厚老实,媳妇蛮悍刁野。老太太和儿子常常受气。有一年谷雨庙会,老太太蒸好花馍,买上香表,提上竹篮子要到庙里去敬祭仓圣爷,想求他老人家护佑全家平安,媳妇变好。可媳妇蛮横地抢走竹篮,扬言要用祭馍喂狗。随后媳妇呵令婆婆看门,自己去庙会玩。第二天晚上,媳妇在梦里爱到仓圣爷派来的使臣的严厉教训,忙活是魂飞魄散,此后变得言语温和,孝敬婆婆,疼爱丈夫,全村人都感到奇怪。后来,另一少妇不贤,这媳妇现身说法,少妇亦怕,便说给她要好的姐妹们。这事一传十,十传百,传得全村人都知道了。人们说,这是仓圣爷显灵,谁要胡来,就会遭到仓圣爷得惩罚。     惩治盗贼。仓颉庙的大门口有一棵古柏树,叫惊贼柏。据说从前有个好吃懒做的青年男子,有一天半夜想偷庙内仓颉像闪的祭器卖钱,由于大门无法进去,庙墙又高,当他费了好大劲爬上墙头的那一刻,这棵柏枝发出了巨大的吼叫声,并从树枝间喷出无数条火蛇奖他团团围住;青年男子吓得跌下墙头,连滚带爬一逃回家里,大病不起;家里人知道事情原委后,明白是仓圣爷显灵,忙杀猪宰羊,祭祀仓圣爷并祈求饶恕,这青年男子的请帖才慢慢好起来,后来变成一个勤劳吃苦、乐于助人的好人。人们都说,惊贼柏是仓圣爷的门卫,也是人们行为准则的一道防线。它巍然屹立在仓颉庙前,使得人们心中警钟长鸣,永以为戒。     救助贫困书生。有个年轻人聪明好学,因为家贫,常在月光底下背书,没有月亮时就到客店里给店主人拉火借光,回去时已经很晚了,在摸黑的路上还背书不止。这事儿被仓圣爷知道了。他派仙童把香客上贡的油天天给书生送去,并命一位仙童天天给书生搭灯笼照明。从此,这位穷书生的灯油天天点,天天满,夜晚行路见前边有个灯笼照明。他不知这是仓圣爷暗中救助他,却知道有神仙为他保驾。得意之中,他认为自己不是凡胎肉体,金榜高中没有麻达。因此,他变得有些轻飘飘的,啃书的劲头也不大了,每逢学子聚会,还爱出风头,争高下,弄得名声也不好了。仓圣爷知道这件事后,停止供给灯油,叫回打灯笼的仙童,还给他警了一梦,留下四句话语:自轻毁前程,扯去灯和油。歧路若知返,助尔不用求。书生一觉醒来,觉得梦得奇怪,便去看油灯,只见灯碗里的油全干了,到了晚上,他出门时再也看不见灯笼了。他是个聪明人,知道这是神仙对自己的惩罚,便悔恨不己,歧路回头,又老老实实地下苦读书,谦虚谨慎地为人处事了。这样过了月余,他家的灯碗里又天天有油,行夜路也有灯笼了。后来,书生赶考,秀才、举人、进士一路通,当了官,也能勤政为民,干了不少好事.    
  当代传奇故事:离仓圣庙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叫贾仁义的人,小时候读不好书,多次留级,20岁才小学毕业,可凭着溜须拍马的本领,混进了教师队伍,实际上他根本就不是这块料,特别是在白水,是对仓圣爷的亵渎,他因此受到奚落,对正直而有能力的人仇恨在心。“文革”中他扯旗造反,投机钻营,当了小头目,整惨了很多好人。他后来奉命带人到仓圣庙伐柏树、作柏木棺材厚葬他的难兄难弟,看中了仓颉墓塚西侧的转枝柏,伐倒后解成木板;他又趁着夜深人静,偷偷拉走四块木板回家,想用这些柏木板给母亲做一副四独棺材,也想凭仓圣庙的灵气给自己和子孙后代带来好运。谁知当晚他母亲病倒,名医无术,第三天中午就死掉了。村里知情的好心人对他说这怕是仓圣爷显灵,人常说的“吃了仓颉一粒米,祖祖辈辈还不起”,他便将柏木板处理掉,但一直胆战心惊,常做恶梦,便偷偷给仓圣爷烧了好多次香。人们认为他是罪有应得,还以他为反面教员教训小孩学好。村民谓仓颉庙内古柏为神柏,并云此柏有灵,不能去数,谁若不听,招大祸,贾仁义即是一例。      四、悠悠古柏寄深情      仓颉庙的48株古柏,以年龄最大的仓颉手植柏“奎星点元”为首,从庙门口的“惊贼柏”,西北角围墙外的“不进柏”,到庙里面的喜鹊柏、柏抱槐、青龙柏、白虎柏、猴头柏、蛇身柏、凤鸣柏、孔雀开屏、二龙戏珠、干枝梅、宝莲灯等,千姿百态,妙趣横生,它们为我们诉说着逝去的沧桑岁月,也是仓颉丰功伟绩和高尚人品的见证。     喜鹊柏。从前,有一只喜鹊苦练成仙之道。它从不伤生啄虫,也不与群鸟比羽毛的华美,歌声的婉转,而是春食落英,夏饮珠露,秋餐谷香,冬嚼雪韵,练得羽毛黑亮,神隽气清,不幸被一个小孩用石块打断双腿,跌落在地上,哀哀鸣叫不已。叫声惊动了仓颉。他放下正在刻字的龟壳,抱起鸟儿,找来止痛疗伤的野草嚼成蛋儿敷在喜鹊的伤腿上,又拣来绒毛裹住扎好,拾回百花的落扮喂食,勺来山泉的清水喂饮。半月后喜鹊伤腿痊愈,仓颉就把它放走了。这喜鹊又去苦修苦练,八百多年后终于变成了一只仙鸟,它展翅一飞,翅膀下便会生出五彩祥云;张嘴一叫,清丽的鸣声可达千里;它要是唱起歌来,能把仙女引来,把百鸟听呆。正因为这样,玉帝才把它留在天宫,封它为歌舞大仙,让它用美歌妙舞为群仙聚会时助兴。过了不久,它神情抑郁,玉帝察觉后询问,它说昔日蒙仓颉救命,至今大恩未报。玉帝答应了它的请求。喜鹊一展翅就飞到了仓圣庙中,站在庙西南角的柏树上高兴的歌唱,引来了白鸟相和的鸣声。这情景可把仓圣爷乐坏了。他一手拿着书本,一手抚摸着胡须,仰头看着正在昂首翘尾的喜鹊,心想要是能经常有喜鹊站在那儿伴他读书该多好啊。俗话说,心动神知。仓圣爷这么一想,仙鸟立即知道了。于是奏请玉帝,希望恩准常伴伴仓颉。得到准许后,便一直站在那儿,既伴仓颉读书,又为仓颉迎送来客。从此,仓圣庙西南角的那棵柏树上有了一枝状似喜鹊的干树枝。几千年来,那树枝任凭风吹雨打,雷轰电击,却纹丝不动,好像铁铸的一般。于是,人们便把这棵柏树叫做喜鹊柏。     宝莲灯柏。仓颉庙内仓颉墓的西侧有棵柏树,每当夜幕降临,这棵柏树的下部就会出现一个莲花状的肿块,随着夜色渐深逐渐变成竹笼一样大,继而发出一道亮光,不但照亮整个庙院,还朝西一直照到仓颉的故乡杨武村,村里的夜晚变得一片明亮,使得盗贼不敢进村,野兽远远逃遁,保持了杨武村的安宁。村民们都知道这是老祖宗显灵,便每逢初一、十五都要到仓颉庙进香拜树,并给这个发光的肿块起了个漂亮的名字——宝莲灯。宝莲灯拍的神奇故事传播了神州各地,也传到西藏;有几位西藏的喇嘛结伴爬山涉水半年后来到这里,虔诚地祭拜了49天以后离开的当晚开始,宝莲灯就再没有亮过。看守仓颉庙的老和尚知道是被人偷了,想以死谢故乡父老,经村民们劝说才自杀未遂。村民们说这可能也是天意,让仓圣爷的恩泽遍布天下也是一件好事。现在宝莲灯虽然不再发光,但古柏树上的肿块依然如故。     苍颉手植柏。在这些古柏中,最引人注目的当然还是具有五千年树龄的仓颉手植柏。它的树杆犹如飞流直下,卷起浪花无数,因此又称为瀑布柏;而这奔腾不息的瀑布,流淌着仓颉对全人类的滔滔不绝的贡献!    特别有意义的是,我们这一次在这株五千年古柏的东北角上方,在茂密的树叶遮盖之下,看到有一只长颈鹿,嘴里衔着一株小草,伸着长长有脖子,睁着圆圆的大眼睛,遥望西方——这正是仓颉高尚人品的展现!这是一个妇孺皆知、脍炙人口的传说:黄帝赐姓后,仓颉给自己的仓字加上草字头,写成“苍颉”,以示己为草民;他在自己亲手载植的柏树上,变作长颈鹿,口衔小草,朝着黄帝长眠的西方,永久地感谢和报答黄帝的知遇之恩。这就是我们新发现的神柏奇景“衔草谢恩”!仓颉手植柏是仓颉庙古柏群之首,展示仓颉伟大贡献的树身所托起的表现仓颉高尚品德的树干“衔草谢恩,”应当列为仓颉手植柏的主题景观,也是仓颉庙的主题景观。它让一代圣哲仓颉的丰功伟绩和谦恭美德万世永垂,也传颂着仓颉作为一介草民感谢黄帝知遇之恩的千古佳话    
  五、仓颉风物遗址崇拜     白水有大量的仓颉风物遗址,不少地名、沟名与仓颉传说紧密关联。如三条沟、楼子沟、渡母桥、晒书台、蹲石、红豆礓等。     1、蹲石。传说黄帝不仅赐姓给仓颉,而且还赐给仓颉一块墓地。墓地所在的史官村,传说是因仓颉任黄帝的史官之职时,曾在此设衙理事而名。仓颉的舅舅黄郎是个不受大家欢迎的恶人,他看中了黄帝赐给仓颉的这块墓地,欲设计霸占,仓颉亦用计挫败了黄郎的阴谋;仓颉和他的舅舅踩墓地时,在现在的墓冢那儿,甥舅俩斗了一夜智,谁也没有睡好。第二天甥舅俩又到黄龙山去踩墓地,走到刘家那坡北边的半山坡,两个人都累的不得了,便各找地方坐下休息。仓颉看路边有块石头,一屁股蹲下去,便在石头上蹲出了一个深窝,起来一看,那深窝的样子很象一个巨人的屁股,便趣笑地将那块石头叫做蹲石。附近的人看到了这件怪事,有意将那块石头保护起来,久儿久之,人们便认为是仓颉用过的物件,有灵气,向上一坐,能消灾避难。这样以来,一块很平常的石头就变成稀石宝物。每逢初一十五,总有人要来烧香叩拜,求吉禳灾。随着时间的推移,传说的远播,蹲石的名字就越来越响亮了。?     后来,黄郎勾结雷公雨师兴风作浪破坏仓颉墓的建设,也没有得逞——仓颉用三根手指划出三道深沟排洪除涝,导水入河,保住墓地;这就是三条沟的传说,     再后来仓颉唤来风伯毁了黄郎大兴土木为自己建造豪华阴宅的工程。二人入土为安后,仓颉得到万人景仰,墓地周围又建成高大的庙堂,世代香火鼎盛不绝;而黄郎以洞穴为墓,与山雀狐兔为伴,冷清至极。     2、列石桥(渡母桥)。楼子沟底有一条小河,河里摆着许多石头。这些石头横河床摆成一行,供人过河踩踏,人们叫它列石桥。相传当年仓颉住在楼子沟造字时,他母亲一日三餐前来送饭,每顿饭都要从河里送过去,无论春夏秋冬、水大水小、水热水凉,母亲都得趟。仓颉一门心思造字,没想到母亲竟受了这么大的苦。直到有一天,仓颉在河畔休息,这才发现母亲送饭的情景,心里十分难受。为了使母亲再不受趟水的苦处,他决心要造一座桥。但是,造字正在节骨眼上,他没有时间造更好的桥,就从半山上抱来许多石头,一字儿横摆在河床里,供母亲过河踩踏。母亲踏着石头过河,又稳当,又省劲,心里有说不完的高兴;为了夸奖儿子的孝心,她给石头起了个名字,叫列石桥。打这以后,这列石桥就永远不动地摆在那儿,河水再大冲不走,千年万年踩不烂。人们说,那是仓颉的灵气保护着它,龙王没有胆量把那些石头搬走      3、晒书台。楼子沟畔,有一块高高的台田,年年庄稼长势好,歉年不歉收,丰年更增产,人们说这是一块宝地,它的名字更怪,叫晒书台。传说仓颉造了许多字。他把这些字抄成厚厚的两卷字书。天天反复看,看毕了就用绸子包好。放在楠木箱子里保管起来,生怕弄脏了。有一天,村里突然发了洪水,洪水把窑冲塌了,把书箱冲走了,仓颉经过一番生死搏斗,终于从洪水中抢出书箱,运回家中,把被水浸湿的字书拿到高台上去晒。晒的时候,把书一页一页拆开,铺在地上,书页上的水都渗进地里去了。他又小心装订好,放进箱子里保管起来了。打这以后,这块地就叫晒书台。由于书上的水渗到这块地里,这块地才旱涝保收,再加上箱子上的泥落在地里,土质很肥,才保住千年万年能长出好庄稼。      六、日常生活与仓颉信仰     在白水,对仓颉的信仰,已经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敬惜字纸。在老一辈人的心目中,字纸是带有仓颉圣灵的神物。一小片字纸,不管多么破烂无用,绝不乱扔,也不用来揩擦污物,而是收藏起来,装入干净的瓷瓮之中。等积累多了,于晴天无风之日,洗净手脸,取出来携到荒郊野外,焚香叩头,点火化焚,用净物将灰包裹,埋于地下,或弃灰与河水中,名为“清水祭”,取意万古长流。谁要不这么办,那就成了对仓圣不尊的造孽行为,人人都会指责。严重者,全族对其惩罚。小孩因不懂而有违此忌时,家长一面大加教训,同时又忙烧香叩头许愿求仓圣爷饶恕。敬惜字纸对学生要求更严。学生于每早上学前必要洗净手脸,脏手不能摸书提笔。推及学校,每校都有化纸炉,化都的纸灰必埋于净土之中。直到现在,儿童上学时必须洗净手脸。     在白水,孩子到了上学念书的年龄,父母给孩子洗净手脸,穿上新衣长袍,戴顶礼帽,持香纸贡物,到仓颉庙内给仓圣爷烧香,祈求仓圣爷保佑,让孩子读书长进,步步高升。之后,大人带孩子到寝殿东廊的神碑(仓圣碑),抱孩子用手抚摸碑顶。据说,这样日后便能心能手巧,读书时过目不忘,写的字龙飞凤舞。读书人不论何时进庙,都要到碑上磨一磨手,谷雨庙会时尤其。此碑于1971年运往西安碑林,光滑的顶端即是白水人手磨的结果。     枕书辟邪。字能辟邪除病,这是过去白水人的普遍说法。认为谁要中了邪魔,就让枕书睡觉,说是邪魔害怕字书,用以驱除,病就会好。推而广之,枕头上绣字,就成了一种风俗。尤其是结婚用的枕头,字绣得如何,成了人们对新媳妇手艺品评的一个内容。现在的年轻人虽不信枕书辟邪之说,却对枕头上的绣字仍很讲究。     写字治病。仓圣庙内有两棵古柏,从仓颉座像向外看,好象两个卫士,左叫“青龙柏”右叫“白虎柏”。据说这青龙白虎,忠于职守,曾杀败过无数邪魔的来犯。因此,附近的人们一旦身上起了“风疹”或者患了什么病,就在前心写上“青龙”,后心写上“白虎”,借此除邪治病。此习流传陕西各地,至今仍广泛的保留。     吃住不忘仓圣。白水人早晚喜欢喝红豆稀饭,认为这种习惯来源于仓颉。据说仓颉特别爱喝这种稀饭,他在深沟造字时,母亲早晚给他送这种饭。有一次,他正在吃饭时猛然想起一个字的造法,想着想着,竟把吃饭忘了,饭洒了一地。红豆落地后,变成了红色礓石。名叫红豆礓。这就是白水洛河以北仓颉家乡和仓圣庙附近为什么会有红色礓石的来历,也是白水人对吃红豆稀饭的一种解释。     白水洛河以北的人喜欢住窑洞。窑洞冬暖夏凉,省料省钱。但由于习惯,即使有了大房,也不愿住,只是放置杂物。姑娘找对象,讲究谁家有砖窑面子的一院庄子。住窑洞的讲究,据说也是从仓圣爷当年传先来的。有些后生晚辈在外跑了几年,回到家里想盖房子改变住宿条件,老辈人便坚持阻拦,说是仓圣爷留下的传统,谁也不能忘本去改变它。     儿童礼俗及其他崇敬禁忌? 孩子周岁,“抓岁”习俗各地皆有。白水独有仓圣相联系,届时,家长备好书、笔、刀等物。书名“仓颉书”,刀名“将军剑”。等宾客到齐入席,抱孩子取玩三样东西。孩子若先抓到书,预兆长大后文运畅盛,若先抓到笔,预兆长大后知书达礼,若先抓到刀,预兆将成为武将,若一次抓到两样,谓为奇才     仓圣庙内的仓颉塑像,泥胎粉身,面丰体大,四木灵光,慈善祥和,身着百样树叶缀成的衣裳,古朴典雅,乡民谓为“百叶衣”。见衣思古,缅怀仓圣当年创业的艰难。村妇仿此,生下孩子,向百家求碎布,连缀缝成“百家衣”,等孩子百天穿在身上,以示仓颉遗风。祈求仓圣保佑,长大成器,为百家办事出力。    
      白水是一块神奇而古老的圣地。历史源远流长,人文灿烂辉煌,形成了白水人的独特精神风貌和心理素质。白水的四圣一贤,是以仓颉为代表的四位古代神话传说和历史上的伟大创造发明家。首圣仓颉造字,终结了“结绳记事”的愚昧,开启了华夏文明的先河;杜康造酒,奠定了我国酒文化的基础;雷祥造碗,揭开了人类使用陶器的纪元;蔡伦造字,使中国乃至世界文明发生了巨大的跨越。还有,黄帝的妃子丽娱是白水人,妙手制作了天下第一套衣裳,被誉为“天下一贤”。这“四圣一贤”,在白水这块古土上的劳动与创造,推动了历史的前进,可谓功泽满神州。五人之中只有蔡伦乃湖南耒阳人,但他造纸是在白水开始,至今有门公乡槐沟河的造纸池为证。因此,白水人不信宗教,不信鬼神,信仰的是自己本土的“四圣一贤”。白水人为四圣建庙塑像、立碑表功,充分反映了他们崇尚创造,追慕文明的思想,这就是白水民间仓颉信仰的内涵之一。在这种思想影响下,白水推崇文化和能工巧匠,不求名利,不求官禄,而注重实干,注重奉献。      如前所述,仓颉也写为苍颉,但是,白水人一直写成仓颉,因为仓颉在白水人的心目中永远是“君上一人”,他对中华民族和人类的贡献,是任何一个帝王都无法比拟的。连鬼神鬼神也怕仓颉信仓颉。仓颉是一个真正的神圣:“仓颉代表着先人的智慧和创造力,代表着中国的“文脉”,哪怕他是一位虚拟的文化英雄。”(方石《千秋仓颉庙》,载《中国文物报》日)。白水人的衣食住行,言谈举止,道德伦理,都带有浓厚的仓颉遗风。民间常以仓颉重干实事、为民族献身的精神,教育子女种田不忘读书,希望儿孙为民出力;仓颉独居深沟造字,备尝艰辛,有非凡的韧性和毅力,白水人“敦尚俭朴”,不怕困难,赤诚厚道;仓颉造字,开了文明先河,白水人敬惜字纸,爱美求善;仓颉不谋名利,四处教人写字,白水人重义薄利,乐于助弱扶困;仓颉敬母,白水人孝亲;仓颉蔑视邪恶,白水人刚直豪放,爱抱打不平;仓颉虚心求教,白水人不耻下问,尊敬师长……人们事事处处以仓圣精神为规范,几千年以来,仓颉精神成了白水人最高的文化精神支柱。这一切都充分说明白水民间深深蕴涵着含着淳朴古老的仓颉遗风,它是对中华民族的民族的才能智慧、创造精神、奉献精神及百折不挠的奋进精神的继承的发扬。这就是白水民间仓颉信仰的更深层次的内涵。     因为仓颉是文化始祖,信仰和崇拜仓颉的白水人很自然地也就表现出对文化的崇尚。白水人特别喜好书法.美术.文艺.戏曲等文化活动,农家妇女也喜在门帘、腰带、荷包等饰物上描字绣花,无论衣食住行都富有浓郁的文化色彩。节庆期间的各类文化活动也十分活跃,内容丰富多彩。崇尚文化的另一表现是尊师重教。即使是在旧社会,尽管人们生活十分困难,但对孩子读书却都非成重视,只要孩子有志气读到底,父母乞讨或借贷也不让孩子缀学。村人更有资助优秀学生和贫困学生的习尚。人们对于老师更是尊重,家有红白喜事都要请老师出席,孩子入学或毕业必设家宴招待老师。人们把这些事情都和仓颉崇拜联系在一起。     还有一个特别令人深思的现象:在白水仓颉庙附近的北塬、纵目、史官三个乡,人们从不信仰任何宗教,人人心中只有一个仓圣,也只敬一个仓圣爷。他们认为仓圣是除过玉帝以外最尊贵的神圣。所以时时敬仓圣,事事求仓圣。每月初一,十五,都要到仓颉庙为仓圣进香添油,尤其大年初一,谁家烧了头炉香,那是万分荣耀的事。     仓颉崇拜反映出白水民间文化独具一格的显著特点,它始终保持着一种质朴、文明的古老气息,地灵人杰的地域性和自豪感,形成了白水人独特的文化结构,也衬托出白水民间仓颉崇拜的多元性文化特点。仓颉信仰的多元化特点是以民族精神为主体,渗透到祖祖辈辈白水劳动人民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带动着白水历史的发展和进步,同时又具有宗教的神秘色彩的祖宗崇拜。     白水民间有关仓颉的传说及其所展示的仓颉崇拜与信仰,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她所展示的,是一种永远不灭的民族精神。仓颉创造方块象形文字,是中华民族的一大发明,是中国古人智慧、创造、奉献与奋斗精神的伟大成就,也是世界华人的光荣和骄傲。因此,仓颉不光属于白水,而是属于全中国,属于全中华民族,也属于全人类。仓颉这样一位民族英雄,应该得到极大的尊崇;仓颉故里白水的仓颉崇拜与信仰,也应当引起了各界足够的重视。  
  康造酒说     --------------------------------------------------------    还有一种说法是杜康“有饭不尽,委之空桑,郁结成味,久蓄气芳,本出于代,不由奇方。“是说杜康将未吃完的剩饭,放置在桑园的树洞里,剩饭在洞中发酵后,有芳香的气味传出。这就是酒的作法,并无什么奇异的办法。由一点生活中的偶尔的机会作契机,启发创造发明之灵感,这是很合乎一些发明创造的规律的,这段记载在后世流传,杜康便成了很能够留心周围的小事,并能及时启动创作灵感之发明家了。    魏武帝乐府曰:“何以解忧,惟有杜康“。自此之后,认为酒就是杜康所创的说法似乎更多了。窦苹考据了“杜“姓的起源及沿革,认为“杜氏本出于刘,累在商为豕韦氏,武王封之于杜,传至杜伯,为宣王所诛,子孙奔晋,遂有杜氏者,士会和言其后也。“杜姓到杜康的时候,已经是禹之后很久的事情了,在此上古时期,就已经有“尧酒千钟“之说了。如果说酒是杜康所创,那么尧喝的是什么人创造的酒呢?     历史上杜康确有其人。古籍中如《世本》、《吕氏春秋》、《战国策》、《说文解字》等书,对杜康都有过记载自不必说。清乾隆十九年重修的《白水县志》中,对杜康也有过较详的记载。白水县,位于陕北高原南缘与关中平原交接处。因流经县治的一条河水底多白色头而得名。白水县,系“古雍州之城,周末为彭戏,春秋为彭衙“,“汉景帝建粟邑衙县“,“唐建白水县于今治“,可谓历史悠久了。白水因有所谓“四大贤人“遗址而名蜚中外:一是相传为黄帝的史官、创造文字的仓颉,,出生于本县阳武村;一是死后被封为彭衙土神的雷祥,生前善制瓷器;一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发明者东汉人蔡伦,不知缘何因由也在此地留有坟墓;此外就是相传为酿酒的鼻祖杜康的遗址了。一个黄土高原上的小小县城,一下子拥有仓颉、雷祥、蔡伦、杜康这四大贤人的遗址,那显赫程度可就不言而喻了。    “杜康,字仲宁,相传为县康家卫人,善造酒。“康家卫是一个至今还有的小村庄,西距县城七八公里。村边有一道大沟,长约十公里,最宽处一百多米,最深处也近百米,人们叫它“杜康沟“。沟的起源处有一眼泉,四周绿树环绕,草木丛生,名“杜康泉“。县志上说“俗传杜康取此水造酒“,“乡民谓此水至今有酒味“。有酒味故然不确,但此泉水质清冽甘爽却是事实。清流从泉眼中汩汩涌出,沿着沟底流淌,最后汇入白水河,人们称它为“杜康河“。杜康泉旁边的土坡上,有个直径五六米的大土包,以砖墙围护着,传说是杜康埋骸之所。杜康庙就在坟墓左侧,凿壁为室,供奉杜康造像。可惜庙与像均毁于“十年浩劫“了。据县志记载,往日,乡民每逢正月二十一日,都要带上供品,到这里来祭祀,组织“赛享“活动。这一天热闹非常,搭台演戏,商贩云集,熙熙攘攘,直至日落西山人们方尽兴而散。如今,杜康墓和杜康庙均在修整,杜康泉上已建好一座凉亭。亭呈六角形,红柱绿瓦,五彩飞檐,楣上绘着“杜康醉刘伶“、“青梅煮酒论英雄“故事图画。尽管杜康的出生地等均系“相传“,但据古工作者在此一带发现的残砖断瓦考定,商、之时,此地确有建筑物。这里产酒的历史也颇为悠久。唐代大诗人杜甫于安史之乱时,曾挈家来此依其舅区崔少府,写下了《白水舅宅喜雨》等诗多首,诗句中有“今日醉弦歌“、“生开桑落酒“等饮酒的记载。酿酒专家们对杜康泉水也作过化验,认为水质适于造酒。1976年,白水县人杜康泉附近建立了一家现代化酒厂,定名为“杜康酒厂“,用该泉之水酿酒,产品名“杜康酒“,曾获得国家轻工作部全国酒类大赛的铜杯奖。    无独有偶,清道光十八年重修的《伊阳县志》和道光二十年修的《汝州全志》中,也都有过关于杜康遗址的记载。《伊阳县志》中《水》条里,有“杜水河“一语,释曰“俗传杜康造酒于此“。《汝州全志》中说:“杜康叭“,“在城北五十里“处的地方。今天,这里倒是有一个叫“杜康仙庄“的小村,人们说这里就是杜康叭。“叭“,本义是指石头的破裂声,而杜康仙庄一带的土壤又正是山石风化而成的。从地隙中涌出许多股清冽的泉水,汇入旁村流过的一小河中,人们说这段河就是杜水河。令人感到有趣的是在傍村这段河道中,生长着一种长约一厘米的小虾,全身澄黄,蜷腰横行,为别处所罕见。此外,生长在这段河套上的鸭子生的蛋,蛋黄泛红,远较他处的颜色深。此地村民由于饮用这段河水,竟没有患胃病的人。在距杜康仙庄北约十多公里的伊川县境内,有一眼名叫“上皇古泉“的泉眼,相传也是杜康取过水的泉子。如今在伊川县和汝阳县,已分别建立了颇具规模的杜康酒厂,产品都叫杜康酒。伊川的产品、汝阳的产品连同白水的产品合在一起,年产量达一万多吨,这恐怕是杜康当年所无法想象的。    史籍中还有少康造酒的记载。少康即杜康,不过是年代不同的称谓罢了。那么,酒之源究竟在哪里呢?窦苹认为“予谓智者作之,天下后世循之而莫能废“这是很有道理的。劳动人民在经年累月的劳动实践中,积累下了制造酒的方法,经过有知识、有远见的“智者“归纳总结,后代人按照先祖传下来的办法一代一代地相袭相循,流传至今。这个说法是比较接近实际,也是合乎唯物主义的认识论的。    
  支持,严重支持,反复支持!!!!!!  
  麻食VS猫耳朵    ■阿文     老陕爱吃面食。听说面食里含的主要是碳水化合物,营养不怎么全面。惟独麻食,炒的,烩的 ,倒营养全面,别有一番喜爱。麻食在老家称之为“捻捻”,听起来是俗点,但倒也形象的比喻了其成型过程。    “麻食”是一种古老的面食,元代忽思慧的《饮膳正要》第一卷中记载有“秃秃麻失(系手擀面)”。注解中说,“秃秃麻失”又称“秃秃么思”,是由中亚和南亚的回族祖先从其祖居地带来的一种面食。元代《居家必用事类全集》中也收有此食,制法上说到“手掌按作小薄饼儿”。可见这种手擀面食元代已盛行,能延续至今,可见其生命力之顽强。它还从西北向外扩张,甚至到达了浙中。      香港才女李碧华的《水云散发》是本散文集,写的是美食。榨菜、大蒜、月饼、花生酱、茴香豆、油饼、马兰头,信手拈来,不加选择,都能借题发挥,借物抒情,跟通常的美食文章风格迥然不同。有一篇《没有伤痕的“猫耳朵”》,写的是杭州的一种面食。她认为此食类似吃过的“面疙瘩”——“主角,由面粉摊薄了,切成小块,轻轻一扭一捏,便成就了一片片小猫的白耳朵,驯服乖巧,不带伤痕。”     贾平凹在《陕西小吃小识录》中说到它,叫它“圪坨”,那是陕北语;关中称“麻食”或“猴耳朵”。以荞面为料,掐指蛋大面团,煮出,干盛半碗,浇羊肉汤。吃“圪坨”要与羊肉汤为伴,所以陕西民歌中有“荞面圪坨羊腥汤,死死活活紧跟上”。羊肉汤中有羊肉,讲究些还可放黄花、木耳、豆腐、栗子等。按李碧华的说法,杭州“猫耳朵”的浇头很丰富,计有虾仁、火腿粒、冬菇粒、青豆、蘑菇、蔬菜、玉米、胜瓜、笋粒、珧柱等。我看,这与杭州的富庶以及讲究吃有关。在陕西吃的“麻食”,浇头是肉丁、西红柿、香菜、蘑菇和青菜等,没有虾仁、火腿,一碗也得3-5元。我知道它就是“猫耳朵”,只是地区不同,名称也就有异。我仔细看过卷曲的面片,上面是否有纹路(按李碧华的说法叫“伤痕”),因为麻食是将和好的面揉成条,掰成小块,一个个地搓成小鱼形状,若需花样,则用辅助材料如草帽、簸箕等带有纹状的工具,加工出所需的花样。贾平凹告诉我们,在净草帽上搓之为精吃;切厚块以手揉搓为懒吃。我读一篇谈麻食的文章,“精吃”指“勤麻食”;“懒吃”指“懒麻食”。我所吃的按李碧华所写是“白耳朵”,这图的是省事。     有人写《鲁迅赴曹聚仁家宴》,说到鲁迅曾写信给曹先生,对赐盛宴事表示谢意。1939年9月间曹家宴请鲁迅入厨操作的是曹夫人,所做的菜是浦江(曹先生为浙江浦江人)土产风肉、火腿,还有萝卜丝鲫鱼汤及面点“小麦铃”。“小麦铃”是什么面点?从资料上看,鲁迅先生很欣赏它,还详细询问它是怎么制作的。主人告诉他,是用面粉揉成面团,捏成一小粒一小粒放在竹制的米筛上,用拇指一摁一卷,一个如同雕刻出的井形花纹便出现了。由于它卷成空心如小铃,故名“小麦铃”。“小麦铃”以鸡汁烧,其味最为鲜美,浦江人至今犹以这一面食待客。一看便知,“小麦铃”就是麻食.     北方除陕西外,别处也有“猫耳朵”,如山西,有用面粉制作,也可以用荞面制作。我的一位朋友去山西五台山曾品尝过:枣般大小面丁,用拇指搓捻成凹型,配料为西红柿、肉丝、菜叶,调料用辣椒卤。     杭州与西安是我呆的最久的两个城市。杭州猫耳朵相传清乾隆皇帝巡视江南时,多次来杭州,并在外微服私访,一次乘坐淦翁舟,游山玩水,中午船刚靠岸,突然下起大雨,渔翁请客人入船舱避雨。这时雨依旧不止,乾隆又饥又饿,向老翁提出:“我是北方人,爱吃面条,是否给做碗面条吃。”渔翁说:“我们江南人吃大米,船上没有做面条的擀面杖,做不成面条。”这时渔翁的孙女与心爱的小花猫卧在床上,她听后灵机一动说:“没有擀面杖用手捻。”于是她动手和面,将面搓成长条,揪成小面疙瘩,用大拇指在手心中一个个捻成小窝窝。煮熟后,浇上鱼虾卤汁,面美汤鲜,爽滑可口,乾隆问:“小姑娘,这叫什么面?”小姑娘说:“猫耳朵。”乾隆回京后,念念不忘吃过的猫耳朵,于是下了一道圣旨将小姑娘召入御膳房,专做“猫耳朵”供宫内人们享用。猫耳朵从此在杭州民间流传开来.传说归传说,无论怎么说,猫耳朵与麻食都是兄弟俩。   
  [杂论]渭南方言串串烧         作者:阿文故事
提交日期: 21:12:02
                       唉,这瓜松一看将来就是打牛后半截的    l    八牛牛,曳碌蹰,一下曳到城背后    l    白日游四方,黑来熬油补裤裆    l    梆子梆,纽子纽,要个媳妇还没有,我大我妈不言传,把我羞的难张口。    l    吃饱拉净,点点不剩    l    吃不穷,喝不穷,不会计划一世穷    l    吃得多,拉得多,上到地里打得多    l    吃饭照影影,睡觉看星星    l    吃挂面不调盐——有言(盐)在先    l    吃面喝面汤,强过问单方    l    吃一斗,拉十升    l    吹仙嘹仙,出门不拿孝衫    l    从前过去老早里,我跟我大卖枣哩    l    从小卖蒸馍,啥事都经过!    l    葱辣鼻子蒜辣心,只有辣子辣的深,先辣嘴唇子后辣肛门子    l    打人甭(bao3)挖脸,骂人甭接短    l    戴手表的爱呼口号穿皮鞋的爱过街道补金牙的爱笑留洋楼(头发)的不爱戴帽    l    点点都都,洋马咳嗽,金花银花,揭起扣下。扣住谁?扣住拉梅!    l    碟碟碗碗,夹肉片片,你一碗,我一碗,把你吃死我不管!    l    该戳(chuo2)处不戳,不戳处搂两勺(音shuo2)    l    干的干哩,转的转哩,转的还给干的提意见哩    l     高灯低明    l    疙瘩疙瘩散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澄城水盆羊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