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成能灰复pylbh到正常的时辰了,是不是wwWpylbhcom转到其它网至啦

  • 型号:Q29;支援Profile:A2DP,AVRCP,HFP,HSP;蓝牙版本:蓝牙4.1;频率响应:2.4GHz;传输范围:10米;佩戴方式:双边入耳式;使用时间:3小时;充电时间:1-2小时;适用机型:通用;外形尺寸:18×25×28mm;重量:5.3克;其它性能:全新真无线蓝牙耳机手机通用,跑步跳动无需任何束缚为运动减轻负担,音乐无线享受舒适佩戴,内置收纳盒与充电盒保持能量输出。;
  • 型号:BT2046;蓝牙版本:蓝牙v2.1;佩戴方式:耳挂式;使用时间:8小时;待机时间:240小时;充电时间:2小时;外形尺団:53×16×25mm;重量:10克;配件:耳勾,耳塞,交流电源充电器,产品说明书;

住房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关于征求国家标准《钢铁企业原料场工程设计标准(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

  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6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函[号)的要求现征求由中冶赛迪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牵头起草的国家标准《钢铁企業原料场工程设计标准(征求意见稿)》(见附件)意见,请于2017年10月13日前将意见和建议反馈第一起草单位中冶赛迪集团有限公司

  联系人:刘耘畅 联系电话:

  地址及邮编:重庆市两江新区赛迪路1号,中冶赛迪大厦;邮编401122

  附件:钢铁企业原料场工程设计标准(征求意见稿)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

钢铁企业原料场工程设计标准(征求意见稿)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公告第***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6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標函[号)要求由中国冶金建设协会组织,中冶赛迪集团有限公司、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会同相关单位在原国家标准《钢铁企业原料场工艺设计规范》(GB50541—2009)基础上修订完成本标准。

  在本标准的编制过程中编制组结合我国现有钢铁企业原料场的实际情况,认真总结了各种类型原料场设计的经验广泛征求了有关科研、设计、生产等部门和单位的意见,最后经有关部门审查定稿

  本标准共分19章和2个附录,主要内容有:总则术语,基本规定设计与生产指标,总图运输受料,储存整粒,混匀输送,取制样与检化驗防冻解冻及防风与干燥,电气与自动化控制建筑和结构,采暖、通风、空调与除尘给水与排水,安全与卫生节能,环保等

  本标准修订的主要内容是:

  1、增加了设计与生产指标、总图运输、建筑与结构、暖通与除尘、给水与排水、安全与卫生、节能、环保等章节;

  2、“一般规定”章节修改为“基本规定”,“料场”章节修改为“储存”“取、制样”章节修改为“取制样与检化验”,“防风、防冻、解冻”章节修改为“防冻解冻及防风与干燥”“自动化控制”章节修改为“电气与自动化控制”;

  3、对基本规定,受料储存,防冻解冻及防风与干燥等章节的相应条款进行了修改;

  4、对整粒、混匀、输送、取制样与检化验、电气与自动化控制等章节内容进行了补充和完善

  本标准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囷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中国冶金建设协会负责日常管理由中冶赛迪集团有限公司、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负责具体内容的解釋。

  在执行本标准的过程中请各单位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并及时将有关意见和资料寄给中冶赛迪集团有限公司、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一号,邮政编码400013传真电话:023—),以便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标准主编单位、参编单位及主要起草人、主要审查人:

  主编单位:中冶赛迪集团有限公司

  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参编单位:中冶京诚工程技术囿限公司

  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中冶华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中冶东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中冶焦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中冶长天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中冶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中冶赛迪电气技术有限公司

  鞍钢集团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上海梅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唐钢国际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上海二十冶建设有限公司

  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1.0.1为使钢铁企业原料场工程设计技术先进、绿色环保、节能减排、高效低耗、经济适用、安全可靠,确保企业生产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新建和改、扩建的大、中型钢铁企业原料场的工程设计

  1.0.3钢铁企业原料场工程设计应以保障钢铁企业生产为原则,实现原料处理过程的环保、高效、低耗

  1.0.4本标准规定了钢铁企业原料场工程设计的基本技术要求。当本标准与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嘚规定相抵触时应按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

  1.0.5钢铁企业原料场工程设计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規定。2术语

  储存和处理散状原料的场所配备有相应的储运和处理设施。

  按原料品种有规则堆存物料的场地

  原料堆存形成嘚堆积体。

  某种物料在料场的有效储量与使用该物料的生产用户每天平均需求量的比值

  料场实际(有效)储量与计算储量之比徝。

  原料场各设施每天满足生产所需的运行时间在一天中所占的比例

  接受并卸下由船舶、火车、汽车、带式输送机、管道等运輸的原料的工艺过程。

  进场原料经破碎、筛分处理达到用户所需粒度组成的工艺过程

  将用户所需的多种原料按目标化学成份进荇均匀化处理的工艺过程,通常包括配料、纵向布料和横向取料三道工序

  用于堆存散状原料的具有防风和防雨作用的室内储存场所。

  采用有轨机械化堆取设备进行作业的露天料场

  采用有轨机械化堆取设备进行作业、料堆与料堆之间不设挡料隔墙的长型封闭料场。

  采用有轨机械化堆取设备进行作业、且料堆与料堆之间设有挡料隔墙的长型封闭料场

  采用环形堆取料设备作业的封闭式圓形料场。

  采用仓顶堆料、仓下出料的封闭式储料仓

  将设备的上下游联锁关系固化到控制程序的流程控制方式。

  根据起点囷终点动态优选最佳流程线路且动态生成设备上下游联锁关系的流程控制方式。

  3.0.1原料场工程设计应满足焦化、烧结、球团、石灰焙燒、炼铁、炼钢、自备电站等(厂、车间)用户的需要并应满足承担生产所需散状原料的卸、装、堆、取、储存、处理和输送任务的需偠。

  3.0.2原料场的规模宜以年进入料场的原料总量划分并应符合以下规定:

  1小型原料场:小于或等于300×104t;

  2中型原料场:大于300×104t臸小于t;

  3大型原料场:大于或等于t至小于t;

  4特大型原料场:大于或等于t。

  3.0.3钢铁企业新建的原料场应按照本期建设规模并兼顾規划分期建设或一次建成;钢铁企业扩建或改造原料场的储料系统应充分利用原有的设施和设备并与原有系统相协调。

  3.0.4在改、扩建原料场的工程设计中应在利用现有设施的基础上,进行物流分析并应提出经济合理的改、扩建方案。

  3.0.5原料场防火设计应符合国家現行标准《钢铁冶金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414的规定

  3.0.6原料场资源综合利用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钢铁工业资源综合利用设计规范》GB50405嘚规定。

  3.0.7原料场的环境保护设计应符合按国家现行标准《钢铁工业环境保护设计规范》GB50406的规定

  3.0.8原料场各系统日最大作业时间和系统日最大作业率宜符合表3.0.8的规定。

  表3.0.8各系统日最大作业时间和系统日最大作业率

  系统名称 受料 混匀 整粒 供料

  3.0.9料场操作系数除混匀料场按一堆计算应取值1.0以外,其余宜取值0.75

  3.0.10原料场所有的轨道移动设备必须设置声光报警装置,轨道两端必须设限位开关及圵挡器

  3.0.11原料场地下构筑物及地下通廊宜设置通风换气设施和排水设施,物料转运部位宜设除尘或抑尘设施

  3.0.12严寒地区冬季进入原料场的物料含水率宜不高于8%。

  3.0.13计算原料场储量时原料的物料特性宜采用本标准附录A的推荐值。

  4.1.1年受料量

  原料场设计年受料量等于每年利用船舶、火车、汽车等运输方式进入料场的各种原料量的总和物料按湿量计算,单位:t/a

  4.1.2年加工作业量

  原料场設计年加工作业量包括每年的混匀加工处理物料量、矿石整粒加工处理物料量和熔剂整粒加工处理物料量,物料按湿量计算单位:t/a。

  4.1.3年供料量

  年供料量为每年从原料场直接向各原料用户输出供应的物料总量物料按湿量计算,单位:t/a

  4.1.4年厂际供料量

  年厂際供料量为由原料场负责的钢铁厂各用户之间每年输送的物料总量,原料场向各用户的供料量除外物料按湿量计算,单位:t/a

  4.1.5原料場总面积

  原料场总面积应包括以环绕原料场周围的道路中心为界、界内包围的占地面积,单位:m2

  4.1.6料场本体面积

  料场本体面積为料场用于储存和堆取作业的区域用地面积,单位:m2不同储料工艺原料场本体面积按如下规定计算:

  1A型料场本体面积为料条和道床连续占地面积。

  2B型料场本体面积为B型料场封闭区域外形轮廓垂直地面的投影面积

  3C型料场本体面积为C型料场封闭区域外形轮廓垂直地面的投影面积。

  4D型料场本体面积为D型料场封闭区域外形垂直地面投影的外切正方形面积

  5封闭式储仓本体面积为封闭式储倉(群)外形的总长度与总宽度之乘积。

  4.1.7料堆面积

  料堆面积为设计时用于堆存物料的区域的占地面积包含料堆之间的间隔距离戓料堆之间挡料墙所用的占地面积,单位:m2

  4.1.8最大储料体积量

  料场设计时可用于储存物料的最大几何容积量,单位:m3

  4.1.9计算儲料量

  单个品种物料的计算储料量为该物料最大储料体积量对应的物料重量;料场总计算储料量为各品种物料计算储料量的总和。物料按湿量计算单位:t。

  4.1.10有效储料量

  料场有效储料量为计算储料量与料场操作系数的乘积物料按湿量计算,单位:t

  4.1.11料场儲料能力

  料场储料能力指料场本体单位面积能储存的最大储料体积量,即为料场最大储料体积量与料场本体面积之比单位:m3/m2。

  4.1.12混匀矿堆料总作业层数

  混匀堆料机往返走行堆料过程在混匀矿成品料堆上形成的堆积料作业总层数

  4.2.1原料年输入量

  钢铁企业原料场实际生产中,每年利用船舶、火车、汽车、带式输送机等运输进入料场的原料的总和单位:t/a。

  4.2.2原料年输送作业总量

  原料姩输送作业总量包括输入、输出、厂际运输、加工处理作业总量单位:t/a。

  4.2.3原料作业物流运输量

  原料场输送系统全年对各种物料嘚搬运输送物流运输量的总和单位:t·km。

  4.2.4原料吨公里电耗

  原料单位物流运输量所消耗的用电量可按下式公式计算:

  原料噸公里电耗=总用电量/作业物流运输量

  式中:原料吨公里电耗,单位:kwh/t·km;

  用电量单位:kwh;

  作业物流运输量,单位:t·km

  4.2.5原料吨物料工业水消耗

  单位原料输送作业量所消耗的工业水量,可按下式公式计算:

  原料吨物料工业水单耗=原料厂工业用水总量/原料输送作业总量×1000

  式中:原料吨物料工业水单耗单位:kg/t;

  原料厂工业用水总量,单位:t;

  原料输送作业总量单位:t。

  落矿率可按下式公式计算:

  落矿率=原料场落矿量/原料输送作业总量

  式中:落矿率(%)

  原料场落矿量(t)

  原料输送作业总量(t)

  4.2.7混匀矿成品铁份δTFe

  混匀料成品铁份波动的标准偏差

  4.2.8混匀料成品二氧化硅δSiO2

  混匀料成品铁份二氧化硅波动的标准偏差。

  4.2.9混匀矿总堆积料层数

  经混匀配料槽切出配料、混匀堆料机堆料后在混匀矿成品料堆上形成的总堆积料层数。

  4.2.10精块矿含粉率

  矿石经过整粒后筛上成品中粒度小于5mm的矿粉占筛上成品总量的比例。

  4.2.11筛下粉大块率

  矿石经过整粒后筛下成品中粒度大于8mm嘚大块占筛下成品总量的比例。

  4.2.12成品熔剂大块率

  熔剂经破碎、筛分工艺整粒后筛下成品中粒度大于3mm的大块占成品熔剂粉总量的仳例。

  4.2.13原料场区域月平均降尘量

  原料场区域月平均降尘量指原料场区域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从大气中沉降的颗粒物的质量其计量单位为(t/km2·m)。

  5.0.1原料场厂址选择、总平面布置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钢铁企业总图运输设计规范》GB50603、《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嘚相关规定

  5.0.2原料场宜布置在厂区常年最小风频风向的上风侧,其位置与朝向宜考虑夏季盛行风向、日照的影响。

  5.0.3根据场地特點总平面布置在满足工艺设计需要的条件下,应合理紧凑节省用地。

  5.0.4原料场宜与提供原料的码头、铁路车站等相关联设施就近布置

  5.0.5原料场宜与使用其原、燃料的烧结、焦化、炼铁等用户就近布置。

  5.0.6原料场竖向设计宜结合地形、地质、工艺条件,采用物鋶短捷、投资省的竖向设计方案

  5.0.7原料场办公室及生活设施应布置在原料场常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侧,并靠近主要人流出入的道路

  5.0.8原料场取样、制样及其检化验设施应靠近原、燃料入口布置。

  5.0.9原料场主要物料的运输应优先采用带式输送机运输如果采用铁蕗或公路运输,应避免与钢铁厂内特种运输平面交叉或混行

  5.0.10原料场出入口的位置和数量应根据企业的生产规模、总体规划、总平面咘置等因素综合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出入口的数量不宜少于2个

  2主要人流出入口宜与主要货流出入口分开设置,并应位于廠区主要干道通往居住区或城镇的一侧;主要货流出入口应位于主要货流方向靠近运输繁忙的仓库、堆场,并应与外部运输线路连接方便

  3铁路出入口应具备良好的瞭望条件。

  5.0.11原料场通道设计符合下列规定:

  1应满足生产、运输、安装、检修、消防、安全和施笁的需要

  2应有利于功能分区的划分,并应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3道路走向宜与区内主要建筑物、构筑物轴线平行或垂直,并宜呈環形布置

  4原料场转运站、带式输送机通廊应设置运输、检修维护的道路,料条两端应设置检修通道与料场外部道路连通

  5施工噵路宜与永久性道路相结合。

  5.0.12原料场道路、铁路设计应满足生产、运输和装卸作业的要求并应符合当地现行相关设计规范的规定。

  5.0.13料场外围应设环绕道路每个料条两端宜与道路相通,进出料场的道口宜设洗车设备

  6.1.1焦煤和其他原料的受料系统宜分开设置。

  6.1.2受料的带式输送机线应设置计量秤、除铁装置及取样设施

  6.1.3地下受料槽应设防雨棚,槽壁倾角不宜小于60°,槽斜段宜设衬板。

  6.1.4受料槽口必须设置金属格栅

  6.1.5受料槽下部宜设防堵塞装置,寒冷地区受料槽的钢箅条上宜设冻块破碎设施

  6.2.1与卸船机相连接的帶式输送机系统能力应为抓斗式卸船机公称能力的1.2~1.25倍或连续式卸船机公称能力的1.1倍。

  6.2.2码头及其栈桥的受料带式输送机的两侧(并列哆条输送机线则为最靠外两条的外侧)宜设置防尘板

  6.3.1火车受料设施宜靠近料场设置。

  6.3.2火车受料设施宜配备长度大于1列列车长度嘚卸车线

  6.3.3火车受料设备台数及其能力应满足在规定的时间内将同时进场的车辆全部卸完的要求。

  6.3.4铁路输入的原料量大于等于300×104t/a時宜采用翻车机自动作业线。

  6.3.5翻车机自动作业线设计符合以下要求:

  1应配备与翻车机能力相匹配的自动作业线

  2受料槽的囿效容量应大于2次的翻卸料量,受料槽四周宜设干雾抑尘设施

  3受料槽下部给料设备和与之相连接的带式输送机系统的最大能力应为翻车机公称卸车能力的1.2倍,对多品种物料使用的给料设备其能力应可调节。

  4翻车机作业线应设独立的操作室操作室宜设在翻车机室的进车端,进出口处应设置安全信号

  5在翻车机室地面层的适当部位,应设翻车机作业线的现场操作箱

  6翻车机操作室应设置笁业电视对翻车机、迁车台、拨车机、推车机和受料槽下部给料机等设备进行监视。

  7翻车机室和迁车台室应设置检修用起重设备

  8在寒冷地区,翻车机室进、出口部位宜设置热风幕

  9在寒冷地区,应设车辆解冻库解冻库宜靠近进车线旁侧。

  10宜设置备用卸車作业线或辅助卸车场地

  11不宜采用机车头进行车辆推送作业。

  12出牵车台处的空车线应设置清车设施清车区域长度应大于2次翻卸的车辆长度之和。

  13迁车台宜设置在室内

  14翻卸有篱笆围护设施的车辆时,宜设置拔篦间或辅助卸车场地

  6.4.1自卸汽车受料槽嘚受料侧必须加设0.3m~0.5m高的钢筋混凝土挡墙。

  6.4.2受料槽屋面梁底或其它设施底部与汽车卸车时车箱顶部的最高点之间净空距离不宜小于0.6m

  6.4.3非自卸汽车宜采用机械卸车设备卸车。

  6.4.4汽车受料槽作业区域宜设置封闭厂房汽车卸车作业区域应设置抑尘设施。

  6.4.5汽车受料設施宜靠近料场设置

  6.4.6汽车受料设施应设置检修用起重设备并留有足够的检修空间。

  6.4.7汽车受料槽的有效容量应大于可同时进行翻卸作业汽车载料量的2倍

  6.4.8根据场地及受卸量可设单排或双排汽车受料设施。

  6.4.9汽车受料槽内应设置耐磨内衬

  7.1.1储存系统宜分为煤储存、矿石储存(包括铁矿石和副原料)和其他原料储存(如落地烧结矿、落地焦炭、回收料等)。

  7.1.2原料场应采用堆料机、取料机戓堆取料机等设备进行机械化堆料和取料作业原料场面积应根据物料特性、储存时间、堆积角、平均堆积密度、堆高、操作系数等因素計算确定。

  7.1.3采用落差较大的堆存作业方式时应根据物料的特性,考虑防堵、防冲击、防磨损和防尘等措施

  7.1.4原料储存时间宜符匼表7.1.4的规定。

  表7.1.4原料储存时间

  物料名称 铁路运输(天) 公路运输(天) 水路运输(天)

  7.1.5原料场宜采用减少来料粒度偏析和成汾波动的堆料方式根据原料品种、粒度、品位波动,可采用定点、菱形、鳞状方式堆料

  7.1.6原料场可储存钢铁厂内产生的各种返回料。

  7.1.7原料场内的原料应按品种分别堆存不应混杂。

  7.1.8料堆的堆位应满足作业要求使原料输出工艺系统流程数量最少。大宗物料应臸少可在2个系统进行堆取

  7.1.9料场宜配备适当的辅助作业设备。

  7.1.10料堆之间未设置挡料隔墙时相邻料堆堆底间宜设3m~5m的间距。

  7.1.11葑闭料场内应设有设备检修吊装措施及检修通道

  7.1.12原料场周围应设排水设施,使场外的雨水不流入场内料场内宜设置物料渗水排水設施。

  7.1.13原料场应设置满足夜间作业的照明设施

  7.1.14原料场应根据物料性质、装卸设备和场地条件确定物料堆放高度。

  7.1.15封闭式料場宜设有车辆进出的门和通道

  7.1.16堆料、取料设备在走行、回转、俯仰等作业范围内必须设置防碰撞措施。

  7.1.17堆、取料机行走轨道两端应设置终端限位器和止挡器并应设置堆取料机锁定装置。

  7.1.18堆料、取料设备两端部运行极限位置距相邻建(构)筑物的距离应满足设备在料场两端的正常作业和检修的要求。

  7.1.19斗轮堆料、取料设备的轨道轨顶面宜高出料场地坪0.5m~2.0m

  7.1.20堆料、取料设备应设可变速赱行机构。

  7.1.21堆料、取料设备道床宜设置装机及检修平台

  7.2.1煤必须采用封闭式储煤场或者封闭式储仓储存。

  7.2.2储煤场应设置杂煤囙收场地

  7.2.3储煤场宜采用预制块地坪或下部碎石、上部煤矸石压实地坪。

  7.2.4储煤场应设洒水抑尘措施采用封闭式储仓储存煤时,宜采用干雾抑尘装置或机械除尘装置

  7.2.5煤采用封闭式储仓储存时,应设置测温和CO浓度检测及报警装置

  7.2.6储煤场宜设置防止自燃的措施。

  7.3.1矿石储存系统用于储存含铁原料(粉矿、块矿、球团矿等)和副原料(如石灰石粉、白云石粉、石灰石块和白云石块等)

  7.3.2粉矿、熔剂粉等粉状原料必须采用封闭式原料场储存。

  7.3.3块矿、球团矿、焦炭、石灰石块、白云石块等块状物料应采用封闭式原料场儲存

  7.3.4矿石料场地面可采用同类矿石压实。

  7.4其他物料储存

  7.4.1进入料场储存的落地烧结矿、干熄焦、厂内回收料等物料必须采鼡封闭式原料场储存,并采取控制扬尘措施

  7.4.2进入料场储存的厂内回收物料应根据不同特性分别储存。

  8.1.1进入料场的原料粒度组成鈈满足用户要求时宜设置破碎设施。

  8.1.2需进行破碎的原料宜设置预先筛分或检查筛分破碎筛分设备的计算生产能力应根据实际情况加以校核。

  8.1.3破碎设施的选择应符合生产实际情况

  8.1.4破碎设备的进料应连续均匀。

  8.1.5向破碎机给料的带式输送机线上应设除铁装置

  8.1.6向锤式破碎机或辊式破碎机给料的带式输送机应与破碎机转子中心线或辊子中心线垂直布置,带式输送机带宽应与辊子长度相匹配并采用平托辊。

  8.1.7当设置多台破碎机而用1条带式输送机给料时破碎机前宜设分料装置,当设置分配料仓时其储存时间不宜小于1h,仓壁倾角不应小于60°,料仓宜设置防堵塞装置。

  8.1.8大型破碎机的基础宜与厂房分开并宜直接布置在地面上。

  8.1.9应设置破碎设备的檢修场地及检修设施

  8.1.10破碎应设除尘或抑尘设施。

  8.2.1进入料场的原料粒度组成不满足用户要求时宜设置筛分设施。筛分设备的选擇应符合生产实际情况

  8.2.2筛分设备的进料应连续均匀。

  8.2.3振动筛的筛分效率可取85%~90%固定筛的筛分效率可取50%~60%。

  8.2.4振动筛排料端嘚料层厚度在筛矿石时不应大于筛孔直径的4倍;在筛煤时不应大于筛孔直径的3倍,且不宜超过0.15m

  8.2.5原料流进入筛分设备的方向宜与原料在筛分设备系统上的运动方向一致,二者不宜垂直布置

  8.2.6应设置筛分设备的检修场地及检修设施。

  8.2.7筛分应设除尘设施

  9.1.1新建的中型及以上原料场应设置烧结料混匀设施,改、扩建的中型及以上原料场宜设置相适应的烧结料混匀设施

  9.1.2新建和改扩建混匀设施应采用室内混匀料场。

  9.1.3混匀料成品铁份波动的允许偏差范围应为±0.5%二氧化硅波动的允许偏差范围应为±0.3%。

  9.2.1混匀配料槽的料仓數量不应少于5个同时参与配料的物料不宜少于4个品种。混匀配料槽宜考虑除尘灰等固废物料仓

  9.2.2混匀配料槽的单个料仓容积应根据原料日使用量确定,单一品种每天加料次数不宜超过9次

  9.2.3混匀配料槽输入系统不宜少于2个,宜在1个系统中设置大块杂物筛除设备各類原料在入配料槽前宜进行水分在线测定和计量。

  9.2.4混匀配料槽的料仓宜采用双曲线斗嘴和清堵装置

  9.2.5混匀配料槽料仓储存品种不確定时,其存量宜采用称重方式计量

  9.2.6混匀配料槽宜采用定量圆盘给料装置,其给料能力应能够根据配料要求自动调节其系统精度鈈应低于±1%。

  9.2.7混匀配料槽输出系统宜考虑与混匀料场输出系统连接

  9.3.1混匀料场应采用“纵向平铺堆料—横向全断面取料”工艺。

  9.3.2混匀料场的储存时间宜大于等于7天

  9.3.3混匀料场宜采用单条2堆制、2条2堆制,也可采用2条4堆制

  9.3.4混匀料堆宜采用人字形布料,也鈳采用众字形布料或人众字形混合布料方式

  9.3.5混匀料堆宜采用变起点—延时固定终点的堆料方式。

  9.3.6混匀料堆的机械堆积层数不宜尐于300层

  9.3.7混匀料场应设置端部料返回系统。

  9.3.8混匀取料机宜采用双斗轮式、滚筒式或刮板式

  9.3.9混匀堆料机应设置自动调整落料點的设施。

  9.3.10单个混匀料堆的长度宜不小于其宽度的5倍

  10.1.1输送机线的装载点和卸载点间宜选取最短的线路,减少倒运次数

  10.1.2带式输送机并列机线不宜超过4条,超过4条时宜按2个机群布置在2个机群间宜设1条单行道路。

  10.1.3向原料用户供料的输送机线上应设置计量秤

  10.1.4向炼铁生产供应落地烧结矿、块矿、球团矿的线路上,宜设置筛分装置向炼铁供应喷吹煤的线路上,宜设置大块筛和除铁装置

  10.1.5喷吹煤品种超过一种时应在输送线路上设置配煤槽,槽下宜设置定量给料装置给煤能力应能够根据配煤要求自动调节,其系统精度鈈应低于±1%

  10.1.6向焦化配煤槽输煤的线路上宜设置煤一次粉碎设施。

  10.1.7向自备电站输煤的线路上宜设置异物去除装置

  10.1.8原料场与各用户交接接口宜符合本标准附录B的要求。

  10.1.9带式输送机通廊工艺设计应符合以下要求:

  1带式输送机线与铁路、道路、水路、高压線等立交净空要求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带式输送机线应与各种动力和能源管线保持安全距离,如场地条件许可宜将输送機线和与其分别布置在道路两侧

  3寒冷地区带式输送机宜采用封闭式通廊,并宜有保温设施;南方地区宜采用半封闭式通廊(通廊顶蔀和底部封闭两侧部分封闭),带式输送机上应设机罩

  4长度超过100m的带式输送机,每隔70m~100m应设1个过跨梯(输送机上带有移动设备的其移动区域除外),过跨梯下部净空高度应保证带式输送机输送量最大时不挡料

  5未设置机罩的带式输送机,上托辊及承载输送带②侧应设置安全防护措施

  6设置安全栏杆的通廊走道应设踢脚板,踢脚板高度应大于或等于0.1m外侧栏杆的高度按《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咹全要求第3部分:工业防护栏杆及钢平台》GB4053.3的有关规定执行。敞开式通廊跨越设备、铁路、道路、河道、建(构)筑物段应设安全保护板

  7带式输送机通廊的净空应按照国家现行标准《带式输送机工程设计规范》GB50431的有关规定执行。

  8混凝土通廊宜采用洒水清扫输煤嘚混凝土通廊宜采用水冲洗。

  9带式输送机通廊的落灰管下宜设有单行线道路

  10.1.10带式输送机线的辅助设备配置应符合以下要求:

  1称量设备的配置应符合以下要求:

  1)电子皮带秤宜安装于靠近带式输送机尾部、距最近的受料点距离不少于10m的位置。

  2)室外安裝的电子皮带秤宜设防雨棚沿带式输送机两侧宜设防风挡板。

  3)配合取样机设置的电子皮带秤宜与取样机设在同一条带式输送机上

  2取样设备的配置应符合以下要求:

  1)全流幅取样机宜设于带式输送机线的转运站处,不宜为设置取样机而增加带式输送机线的轉运次数

  2)设于带式输送机头部漏斗处的头部取样机,在满足漏斗及取样机的性能要求下应尽量降低转运高度。

  3)设于带式輸送机中部的勺式取样机等非全流幅取样机不应妨碍带式

  输送机的正常作业。固定取样机的台架不应妨碍带式输送机的检修和机旁走道的通行。

  3除铁器的配置符合以下要求:

  1)除铁器宜设在输送系统的起点带式输送机上且宜设在地面输送机的上方。

  2)除铁器的作业宜与所在的带式输送机联锁其故障不应影响带式输送机的正常作业。

  3)除铁器宜设弃铁收集且不妨碍带式输送机嘚检修和机旁走道的通行。

  4露天带式输送机其水平段如无机罩,且无排水措施宜设除水装置。

  5带式输送机线宜设置干油集中潤滑装置对其滚筒进行润滑

  10.2.1转运站内应有足够空间安装流程所需的工艺及辅助设备。

  10.2.2转运站应设置从顶层经各层到底层的楼梯

  10.2.3转运站内设备四周应有走行通道,通道应满足通行安全要求

  10.2.4转运站宜有适当的设备检修场地。

  10.2.5转运站内移动设备走行范圍四周必须设置安全栏杆

  10.2.6转运站内宜设置检修用起重设备及检修电源,并宜设吊装门或吊装孔吊装孔应设置盖板或防护栏杆。

  10.2.7转运站各层富裕面积较多时宜取消部分无用区域楼板。

  10.2.8转运站可跨在道路或铁路上方但净空要求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萣。

  10.2.9转运站宜设置用于收集和清理撒落在转运站平台的物料的落矿管

  10.3.1料槽仓顶应设有房盖,需采暖、防潮、防雨、防尘的料槽倉顶应设置为全封闭式其他使用条件下的料槽仓顶可为半封闭式。

  10.3.2料槽仓顶应设有直达地面的楼梯

  10.3.3深料仓应设有直爬梯,并茬仓顶面设带盖人孔需要观看仓内存料情况时,还应设带盖观察孔

  10.3.4料槽仓顶移动卸料设备走行范围必须设置安全栏杆;仓顶面落料口必须设安全箅条,未被设备遮盖的孔洞必须设钢盖板

  10.3.5料槽仓顶楼板面不宜采用水冲洗,有条件时可采用吸尘器清扫

  10.3.6料槽倉顶连续设置的卸料口,应在箅条或格栅上应设置胶带密封装置

  11取制样与检化验

  11.1.1原料场应设置用于生产管理的机械取样设施。

  11.1.2机械取样设施的设计应符合以下要求:

  1在受料设施和混匀矿输出系统中应设置原料在线取样装置,且宜采用全流幅取样

  2茬铁矿石整粒系统中,整粒后合格矿入成品矿槽前宜设置全流幅取样装置筛下粉矿入粉矿槽前宜设置非全流幅定时取样装置。

  3在辅助原料产品破碎系统中宜设置非全流幅定时取样装置。

  4在焦煤输出系统中宜设置非全流幅定时取样装置。

  11.1.3设置取样设施的带式输送机上宜设料流检测装置

  11.1.4铁矿石的取样和制样方法宜按现行国家标准《铁矿石取样和制样方法》GB/T10322.1的规定执行。

  11.1.5煤的取样方法宜按现行国家标准《煤炭机械化采样第1部分:采样方法》GB/T19494.1、《商品煤样人工采取方法》GB475的规定执行煤的制样方法宜按现行国家标准《煤炭机械化采样第2部分:煤样的制备》GB/T19494.2、《煤样的制备方法》GB474的规定执行。

  11.1.6对于大型和特大型原料场采用船舶受料的,宜设置原料茬线自动取制样设施采用火车受料的,宜设置火车机械取制样设施;采用汽车受料的宜设置汽车机械取制样设施。

  11.1.7全自动取制样裝置宜设置弃料自动返回装置将制样后排弃的废料自动返回至来料系统。如不具备自动返回条件则应在取制样站室外设置废料堆场,汾类堆放定期回收利用。

  11.1.8全自动取制样装置系统设备宜采用全封闭形式取制样站应设置除尘系统。

  11.2.1在铁矿石受料设施中采用铨流幅取样的宜按现行国家标准《铁矿石取样和制样方法》GB/T10322.1、《铁矿石评定品质波动的实验方法》GB/T10322.2确定待取样的交货批、规定所需的精密度、确定交货批的品质波动级别、确定一次份样的最小个数和份样量、采取定量取样或定时取样、确定制样程序,包括缩分、破碎、混匼和干燥等

  11.2.2入厂铁矿石应进行粒度分布测定、交货批水分含量测定和化学成分分析。外购烧结矿或球团矿还应进行机械强度、还原性等冶金性能测定。

  11.2.3在煤受料设施中采用全流幅取样的宜按现行国家标准《煤炭机械化采样》GB/T19494确定待采样的交货批、规定所需的精密度、确定煤的变异性、确定采样单元数和采样单元的子样数、决定采样方式和采样基、确定制样程序,包括缩分、破碎、混合和干燥等

  11.2.4入厂煤应进行粒度分布测定、交货批水分含量测定、工业分析(灰分、挥发分、分析水分、固定碳)、元素分析(碳、氢、氮、硫)和热值测定。

  11.2.5外购焦炭应进行粒度分布测定、交货批水分含量测定、工业分析(灰分、挥发分、分析水分、固定碳)、元素分析(硫)、机械强度测定、反应性及反应后强度测定

  11.2.6参加混匀矿堆积的各类原料在入配料槽前应进行水分测定;成品混匀矿应进行化學成分测定、粒度分布测定、水分含量测定。

  11.2.7整粒设施中的精块矿和筛下粉应进行粒度分布测定、水分含量测定和化学成分分析;白雲石粉和石灰石粉应进行粒度分布测定和水分测定

  11.2.8焦煤在入配煤槽前宜进行水分含量测定。

  11.2.9落地烧结矿宜进行粒度分布测定、沝分测定和化学成分分析

  12防冻解冻及防风与干燥

  12.1防冻与解冻

  12.1.1严寒地区的非封闭式原料场应采取以下防冻措施:

  1料堆表媔可喷洒防冻剂。

  2料堆表面可覆盖低水份物料或稻草(或秸秆)帘子

  3转运站应封闭并设置采暖设施,通廊应保温

  12.1.2严寒地區进入原料场的物料采用铁路运输时,运输车箱宜采用解冻库解冻有条件的应利用工业热废气解冻。

  12.1.3解冻库的设计应符合以下要求:

  1解冻库单排车位不宜超过30节

  2机车车头不应通过解冻库。

  3解冻库内铁路轨枕及基础耐温能力应在130℃以上

  4解冻库入口應设安全信号。

  5解冻库内应设置有害气体在线检测装置

  12.1.4严寒地区封闭式原料场各进、出口部位宜设置热风幕等保温设施,原料場宜根据物料特性设计料堆表面防冻剂喷洒设施

  12.1.5严寒地区转运站、通廊应设计为封闭式,转运站设置采暖设施冬季采暖温度应不低于5℃,通廊应保温

  12.1.6严寒地区翻车机室应设置采暖设施,进、出口部位宜设置热风幕料仓箅条上部宜设置清箅机,并设蒸汽吹扫設施

  12.2防风与干燥

  12.2.1沿海及多风地区的室外原料场,料堆、大型移动设备和未设置机罩的带式输送机应采取防风措施

  12.2.2料堆防風应采用封闭式料场或设置防风抑尘网。

  12.2.3露天作业的大型设备必须设置测风仪、夹轨器和锚固装置

  12.2.4原料场的通廊宜封闭。

  12.2.5紅土镍矿参加配矿前宜进行干燥。排出的废烟气应进行除尘

  12.2.6红土镍矿干燥宜利用工业热废气进行。

  13电气与自动化控制

  13.1.1原料场供电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GB50055的规定

  13.1.2原料场各個区域设置的电气室负责所辖物理区域内用电设备的供电和控制。

  13.1.3PLC系统主机架、HMI监控系统、计算机系统、网络系统宜集中设置并采用UPS鈈间断电源供电

  13.1.4电动机功率大于或等于200kW时宜采用6kV或10kV交流中压电动机,电动机功率小于200kW时宜采用380V交流低压电动机

  13.1.5原料场建(构)筑物防雷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的规定。

  13.2自动化控制

  13.2.1原料场应根据生产工艺要求、工厂技术及管理水平正确选择经济实用、相互协调的电气、仪表及计算机系统。

  13.2.2原料场自动化控制系统应与用户单元的自动化水平以及工厂总体的技术裝备水平相适应

  13.2.3中、小型原料场应设置基础自动化(又称L1自动化)和过程自动化(又称L2自动化)的二级自动化控制系统;大型和特夶型原料场应设置基础自动化、过程自动化以及生产管理自动化(又称L3自动化)的三级自动化控制系统。

  13.2.4原料场自动化控制系统应实現集中操作、集中监视应能显示各设备的状态,并能故障报警应具备流程切换、流程合流、物料跟踪等控制功能,应具备必要的报表輸出功能

  13.2.5原料场自动化控制系统宜实现线路流程的自动优选,宜采用自由流程控制方式并将控制系统分为流程决策系统、流程控淛系统和设备控制系统三个功能控制区域,通过选择起点和终点并根据成本、能耗、时间、线路长度、生产计划等策略动态决策出最优流程

  13.2.6在原料场控制室必须分系统或分区域设置通过硬线直接与相关PLC连接的紧急停止开关。

  13.2.7原料场宜设置自动广播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

  13.2.8原料场大型设备(如堆取料机、翻车机等)应具备一套机上独立的基础自动化控制系统,其控制水平应与原料场主控制系统相適应并与主控制系统有联锁接口或通信接口。

  13.2.9原料场宜采用三维成像和图像处理技术实现原料库存的精准化、可视化、数字化和洎动化管理。

  13.2.10堆取料机宜采用机上无人化控制技术实现远程操控、自动堆料、自动取料和自动防碰撞等功能。

  13.2.11原料场设备应通過现场操作箱选择“现场”或“远程”操作宜采用“远程”优先的控制方式。

  13.2.12原料场设备宜采用PLC控制方式

  13.2.13长距离皮带输送机宜采用地址编码检测拉绳开关,并具备HMI画面显示功能

  13.2.14原料场宜建设人、机、物、控一体化安全防护体系,保障生产安全

  14.1.1建筑設计应满足生产要求,做到安全、适用、经济并保证质量宜采用成熟可靠的新材料、新技术。

  14.1.2运煤通廊长度超过200m时中间应加设安铨出口,相邻安全出口的间距不应超过200m

  14.1.3建筑防腐蚀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GB50046的有关规定。

  14.1.4封闭料場应根据《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及《工业建筑供暖通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的要求设置自然通风设施当自然通风不能满足卫生条件戓生产工艺要求时,应设置机械通风

  14.1.5料场围护系统材料宜采用压型钢板,并应满足当地相关风荷载、雪荷载的要求在台风区应有楿应的抗风加强措施。

  14.1.6封闭料场设计时宜考虑外部造型、采光及色彩设计

  14.1.7当转运站和通廊的高度大于20米或单面邻近公路时,高於20米的楼层和邻近公路侧若设计玻璃采光窗应采用钢化玻璃。

  14.1.8原料场建筑的采光设计应按《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的规定执行主控室采光标准值不应低于Ⅱ级;一般控制室及办公室采光标准值不应低于Ⅲ级,变配电室采光标准值不应低于Ⅳ级其余采光标准值不应低於V级。

  14.1.9通廊及转运站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通廊及转运站邻近或跨越公路、铁路、人行通道、建筑物及绿化带时应采取防止物料坠落、积灰飘洒等措施,通廊走道、转运站楼板与建筑物墙面交接处应完全封闭

  2通廊应考虑巡检人员通行通道,单行通道净宽度鈈宜小于800mm双行通道净宽度不宜小于1.3m;净高度不宜小于2.4m,局部处净高度不应小于2.0m

  3带式输送机通廊倾角大于等于6°且小于12°时,走道面应设防滑条;倾角大于或等于12°时,走道面应设踏步。倾角小于6°的通廊走道面,为混凝土结构时,可采用光面;为钢结构时,宜采用花纹钢板或钢板网。

  4通廊及转运站的围护材料应采用难燃或不燃材料,并应满足《

  14.2.1结构设计应满足生产要求做到安全、适用、經济并保证质量。宜采用成熟可靠的新材料、新技术

  14.2.2结构抗震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和《构筑物抗震设计規范》GB50191的有关规定,宜采用体型规则的结构形式

  14.2.3建(构)筑物的荷载应按生产工艺要求选取,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載规范》GB50009的有关规定

  14.2.4封闭原料场风荷载体型系数取值应符合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的规定;当封闭原料场体型系数在《建築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中没有规定的,应通过风洞试验或专门研究确定

  14.2.5封闭原料场平面布置及内部空间应满足生产工艺安全操作、使用涳间及设备检修的要求。

  14.2.6转运站宜根据其高度、荷载、抗震等具体情况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或钢结构。

  14.2.7带式输送机通廊宜采用鋼结构

  14.2.8料场堆料区域地基必须能承载最大堆料高度时的物料负荷,有压密过程的必须提出压密方案

  15采暖、通风、空调与除尘

  15.1.1根据当地气候条件,结合原料生产操作、生活、管理的实际情况在严寒及寒冷地区原料场工程设置采暖,并按如下规定设置:

  1翻车机室、汽车受料槽(仓)、混匀配料槽、破碎机室、粉碎机室、筛分室、转运站、干燥室、以及中央控制室、变电所、远程站、除尘器控制室、水泵房、原料试验中心等生产及辅助设施应设置采暖

  2封闭式料仓、料场、料库、干煤棚等生产设施,可设置采暖

  3辦公楼(室)、会议室、值班室等生活设施应设置采暖。

  15.1.2生产及辅助设施的采暖温度为5℃至8℃生活设施的采暖温度为15℃至18℃;

  15.2.1葑闭料场宜采用自然通风。

  15.2.2受料设施的地下部分应设置通风设施通风宜采用机械送风、自然排风的方式,通风换气量为5次/小时寒冷地区,冬季需有加热措施

  15.2.3质量管理分析室:铁矿石分析室、熔剂分析室、粉碎机室等封闭建筑应设计排风装置。

  15.2.4还原试验室應设置换气量不小于10次/小时的通风措施

  15.2.5变电所、低压配电室一般宜采用自然通风,当自然通风不能满足要求时需设置机械送风或排风装置。

  15.2.6高压配电室应设置消除余热的通风和事故排风系统事故排风换气次数不宜小于12次/小时。

  15.3.1翻车机操作室应设置空调和囸压送风系统

  15.3.2计算机房、主机房、PC装置室、中央控制室、对讲机室、办公室等应设置恒温恒湿空调机或其它空调。

  15.3.3计算机房及其附属机房宜设计共用一个集中空调系统,以便于布置和维护管理

  15.3.4空调房间的新风量以保持房间正压1~2次/小时换气次数确定,但噺风量不应小于总风量的10%

  15.4除尘和抑尘

  15.4.1翻车机室地面层产尘部位宜设气幕式抽风罩或干雾抑尘装置。

  15.4.2翻车机室仓下给料机卸臸带式输送机上的落料处应设置机械抽风除尘或干雾抑尘设施。

  15.4.3原矿、块矿、石灰石等在破碎和筛分过程中产生粉尘需设除尘系統,并在破碎机出口、入口振动筛上部设抽风点。

  15.4.4烧结矿、球团矿、焦炭筛分时需设置除尘装置,并在除尘抽风点设局部密闭抽風罩

  15.4.5煤粉碎机、筛分机等处应设置除尘装置,并在煤粉碎机排出口、带式输送机头部卸料点等位置设置抽风除尘点

  15.4.6煤粉尘具囿爆炸的特性,煤粉除尘系统应设置防火、防爆、泄爆、防雷措施

  15.4.7原料输送系统的带式输送机转运点、落料点等处应设置除尘装置戓干雾抑尘装置。

  15.4.8原料场的各个工段尘源点多布置分散,宜设置集中除尘系统

  15.4.9除尘设备宜采用袋式除尘器。

  15.4.10除尘系统捕集的粉尘宜采用密闭罐车或气力输送至配料槽

  16.0.1连续使用量不小于2m3/h的设备间接冷却水和冲洗水应循环使用或回收利用

  16.0.2原料场除尘灑水、洗车冲洗、车间地坪冲洗、道路洒水等应优先采用本场的雨水生产废水回用水、全厂污水处理站的回用水、浓盐水等。

  16.0.3原料场抑尘洒水不宜从供水管网中直接抽水宜设置调节水池和洒水泵;单一供水管网应设置放空设施。

  16.0.4寒冷地区冲洗水管应采取防冻措施

  16.0.5原料场排水系统宜分为生活污水排水系统、生产废水排水系统和雨水排水系统。

  16.0.6生活污水排水、生产废水排水宜采用管道进行收集输送雨水排水宜采用带盖板的沟渠进行收集输送。

  16.0.7原料场生产废水及初期雨水宜设置收集池收集并经处理后回收利用;收集池容积应符合现行标准《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的有关规定。

  16.0.8原料场雨水及生产废水处理产生的污泥应回收利用

  16.0.9原料场汽车出场ロ应设置汽车冲洗设施,汽车冲洗水应循环使用

  16.0.10封闭料场的生产废水排水与屋面雨排水应分开单独设置。

  16.0.11地下构筑物及地下通廊宜设排水设施;

  16.0.12原料场给排水设施的设计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钢铁企业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721的有关规定

  17.1.1原料场工程所采用笁艺、设备选型、设备布置的安全性能必须满足国家现行有关

律、法规和部门规章及标准规范的要求。

  17.1.2原料场安全设计应包括抗震、防风、防雷、防洪、用电安全保护消防,机械传动与输送设备安全保护设备操作与检修安全设施,安全通讯等设施

  17.1.3劳动安全设施应符合国家现行规定的标准,并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使用

  17.1.4原料场各生产单元建筑物和构筑物的结构强喥、耐火等级、抗震设防烈度、通风、采光、照明及防雷接地等,均应按其使用特点和地区环境条件符合有关标准规定。

  17.1.5运输、储存、转运等环节的生产作业设备及其零部件必须有足够的强度、刚度、稳定性和可靠性。在按规定条件使用时不得对人员造成危险及傷害。

  17.1.6运输系统各设备启动时应发出声光信号堆取料机、电动卸料车、可逆配仓带式输送机等地面移动设备,移动时应发出声光信號

  17.1.7以操作人员的操作位置,能触碰到的所有转轴、传动链、带轮、齿轮、飞轮、链轮、联轴器等外露危险零部件及危险部位必须設有安全防护装置。

  17.1.8带式输送机两侧应设有紧急事故拉线开关确保工作人员在设备两侧整机长度的任何部位进行操作。

  17.1.9带式输送机通廊与铁路、公路和河道等交通线立交时其立交部位必须确保无任何物件向下抛落,以维护线下行车和行人的绝对安全运输设备通廊倾角大于或等于6°且小于12°时,走道面应设有防滑条;倾角大于或等于12°时,走道面应设踏步,敞开式通廊的外侧和组装式通廊的内外侧应设踢脚板,外侧设有栏杆。

  17.1.10设备吊装孔、人行梯孔、检修平台周围应设有安全围栏,地面设有踢脚板

  17.1.11具有火灾爆炸危险嘚生产过程,可燃固体物质的粉碎、研磨、筛分、混合以及粉状物的输送应综合考虑防火防爆措施和报警系统。

  17.1.12控制室、计算机室、高低压电气室等,应设有火灾自动报警装置并备有手提式干粉灭火器。

  17.2.1原料场工程设计应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卫生工作方针保证建设项目的设计符合卫生要求。

  17.2.2工业卫生设计应包括防尘、防高噪声、采光与照明、防暑、防寒、生产区的生活卫生等

  17.2.3建设项目的设计应优先采用有利于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限制使用或者淘汰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工艺、技术、材料对于生产过程中尚不能完全消除的生产性粉尘、生产性噪声,应采取综合措施使工作场所职业性有害因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要求,防止职业性有害因素对劳动者的健康损害

  17.2.4原料场宜位于钢铁厂相邻车间当地全年最小频率風向的上风侧,拟建建筑物位置、道路、卫生防护、绿化等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

  17.2.5露天料场内部宜设洒水或干雾抑尘设施,周围應设挡风抑尘墙阻止料堆粉尘扩散,改善周围环境质量有条件的料场宜采用室内储存原料的方式,解决料场污染问题

  17.2.6料场内部雨水排放应首先经过沉淀池沉淀,水质达标后方可对外排放

  17.2.7厂房建筑方位应能使室内有良好的自然通风和自然采光,产生噪声、振動的厂房设计和设备布局应采取降噪声和减震设施地下建筑物的通风条件,应保证作业环境空气的危险和有害物质浓度不超过国家卫生標准和防爆规定

  17.2.8对于逸散粉尘的生产过程,应对产尘设备采取密闭措施;设置适宜的局部抽风除尘设施对粉尘源进行控制生产工藝和粉尘性质可采取湿式作业的,应采取湿法抑尘

  17.2.9根据原料场生产作业分散的特点,实际需要和使用方便的原则设置卫生用室(浴室、更衣室)、生活室(休息室、就餐场所、厕所)、妇女卫生室并应符合相应的卫生标准要求。

  18.0.1钢铁企业宜设置全厂各工序用料集中处理的原料场按原料进厂条件,选择高效处理装备减少分散重复设备,高效率节能降成本

  18.0.2原料场按进厂条件和用料需要建設全功能原料处理设施,宜具有受卸、储存、配料、混匀、固废物利用、块矿筛分、原料取样、输送计量等设施

  18.0.3原料场位置应靠近主要用户,紧凑布置宜采用节能环保设备,采用高效节能电动机

  18.0.4原料场应根据当地环境条件和地区要求,选择原料储存方式原、燃料储存需按用料条件设置防风、防雨和防冻设施,控制原料水分条件具备时宜优先设置封闭环保储运设施。

  18.0.5原料场应采用低库存连续高效储运工艺减少重复储存,减少倒运次数减小物料转载落差。

  18.0.6原料场按各工序用料需要设置料场直接供料、配料后直接供料、混匀后直接供料、在线筛分等不同工艺路线,宜设置功能替代或互备措施条件具备时宜采用卸料后直供,提高储运效率

  18.0.7原料输送尽可能建立公共线路,宜采用原料分段间隔输送减少输送系统启动、停机次数,条件具备时宜采用输送系统正向启动减少空運行时间。

  18.0.8原料场应设置烧结原料混匀设施根据烧结原料配比和原料进厂质量条件,选择参加混匀料的品种条件具备时可选择某料种直接供给烧结,减小混匀品种重复储存比例满足烧结用料要求。

  18.0.9原料场设计应合理配置带式输送机的驱动单元数量和电动机功率当电动机功率大于或等于55kW时,应采用软启动措施具有多种输送速度的带式输送机宜设置变频调速驱动装置。

  18.0.10封闭料场、封闭转運站及封闭通廊应设置自然采光,减少白天照明用电料场照明及建(构)筑物照明应选用节能灯具。

  18.0.11原料场采用机械除尘时除塵系统应与除尘点工作区域的工作联动,除尘风机宜采用变频调速驱动

  18.0.12解冻库的能源宜采用钢厂内的剩余煤气或余热。

  19.0.1原料场嘚环境保护设计应严格遵守国家、行业和地方现行的有关环保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规定符合国家标准《钢铁工业环境保护设计规范》GB50406的规定,颗粒物排放限值参照《炼铁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28663对原料系统的要求执行

  19.0.2原料、辅助原料及燃料等堆场应采取防圵扬尘的措施,如洒水抑尘、喷洒覆盖剂、设置防尘网、堆场加盖等易扬尘物料应采用封闭式料场或料仓储存。

  19.0.3物料的装卸、储运、破碎、筛分等生产过程应采取有效的防止扬尘和除尘措施减少粉尘外逸。

  19.0.4除尘设施应设置完善的卸灰、排气装置除尘灰外运时應采取密闭、加湿等措施,防止二次扬尘

  19.0.5大宗散状物料应采用自动控制的连续输送方式并设置防落料措施,易起尘物料应采用带式輸送机运输或采取其他密闭运输方式

  19.0.5料场区域初期雨排水应收集处理,处理后的雨水宜回收利用

  19.0.7原料场进出口应设置车辆清洗设施,原料场地坪、车辆、设备等冲洗水应收集处理后重复利用生活污水应送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处理。

  19.0.8破碎筛分设备、风机等高噪声源应采取消声、隔声、减振等降噪措施设有破碎、筛分等高噪声源的设备层应封闭。

  19.0.9除尘设施收集的粉尘和废水处理产生嘚尘泥应分类回收予以利用不得造成二次污染。

  19.0.10原料场设计宜根据全厂含铁尘泥的产生及利用情况设置全厂含铁尘泥的储存、加笁、综合利用等设施。

  1.常用散状物料特性

  2.原料场与各用户交接界面

  散状物料名称 堆密度(t/m3) 静止堆积角(°) 荐用静止堆积角(°) 荐用堆密度(t/m3)

  注:表中荐用堆积角和荐用堆密度为原料场设计计算时推荐选用值

原料场与各用户交接界面

  序号 用户名称 输送物料名称 堺面交接点 备注

  1 烧结 铁料、混匀矿、高炉返矿 烧结配料槽 不包括配料槽

  煤、高炉返焦、熔剂 燃料、熔剂缓冲仓或配料槽 不包括燃料、熔剂缓冲仓或配料槽

  2 炼铁 烧结矿、球团矿、块矿、熔剂 高炉储矿槽 不包括储矿槽

  焦炭 高炉储焦槽 不包括储焦槽

  喷吹煤 喷吹站原煤仓,干煤棚或喷吹煤槽 不包括原煤仓

  3 焦化 炼焦煤 焦化配煤槽 不包括配煤槽

  4 焙烧 石灰石、白云石 石灰车间储料仓 不包括储料仓

  5 炼钢 块矿 炼钢矿石槽 不包括矿石槽

  6 自备电站 动力煤 电厂煤场或电厂煤仓 不包括电厂煤场或电厂煤仓

  7 球团 粉矿 预配料室 不包括预配料室

  注:交接点在转运站也可采用

  1为便于在执行本规范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囸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用词,采用“可”

  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引用标准名录

  《钢铁冶金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414

  《钢铁工业资源综合利用设计規范》GB50405

  《钢铁工业环境保护设计规范》GB50406

  《钢铁企业总图运输设计规范》GB50603

  《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

  《带式输送机工程設计规范》GB50431

  《钢铁企业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721

  《铁矿石取样和制样方法》GB/T10322.1

  《煤样的制备方法》GB/T474

  《商品煤样采取方法》GB/T475

  《铁矿石评定品质波动的实验方法》GB/T10322.2

  《煤炭机械化采样》GB/T19494

  《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GB50046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

  《构筑物忼震设计规范》GB50191

  《建筑物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

  《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GB50055

  《钢铁企业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721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6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函[号)要求由中国冶金建设协会组织,中冶赛迪集团有限公司、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会同相关单位在原国家标准《钢铁企业原料场工艺设计规范》(GB50541—2009)基础上完成了本标准的修订编制工作。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X年XX月XX日第XXX号公告批准发布自201X年XX月XX日开始实施。为便于使用者正确理解和实施本标准特按章、节、条编制了本标准条文说明,供使用者参考在使用过程Φ如发现本条文说明有修改或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函告中冶赛迪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1.0.2钢铁企业原料场主偠用户包括炼铁、焦化、烧结、球团、炼钢、石灰焙烧、自备电站等(厂、车间),钢铁企业如需新建或改、扩建与这些用户配套的原料場应执行本标准。

  2.0.4原料储存时间的确定受诸多因素(如运输方式、运输条件、运输距离以及生产条件)的影响在进行原料场的设計计算时,一般根据钢铁企业本身的具体情况分析确定储存时间之后再按照各种物料的用户需求量,计算料场所需占地面积的大小

  2.0.5料场的进料、出料一般是同时进行的,并且料场的实际(有效)储存量难以达到全部堆满后的理论几何形状计算的储存量因此料场的實际(有效)储存量是一个波动值。

  2.0.6系统作业率为该系统在保证设备安全运行前提下的作业率是计算系统作业线的重要数据。系统莋业率包括了系统设备顺序起停的时间

  2.0.9混匀分为全料混匀和全铁料混匀,其中全料混匀是把一个用户的全部原料做混匀处理全铁料混匀是把一个用户的全部含铁原料做混匀处理。

  2.0.10封闭料场是用于堆存煤、矿、熔剂等各种原、燃料储存和堆、取作业的室内场所粅料的堆存和堆、取料作业都在室内进行。顶部设有屋盖可以防止雨、雪进入室内;四周除了满足生产设备进出、检修机具进出以及消防安全需要设置进出通道和门洞外,对其余位置进行封闭并与屋顶连接。长型封闭料场两端山墙应进行封闭以达到料堆防风作用。根據通风设计需要四周墙面可采用带有一定开孔率的覆盖材料进行封闭。

  2.0.11随着对原料储存的环保、高效生产需求原料储存工艺和技術得到了广泛发展,涌现出了各种采用不同储存工艺和堆取作业设备的储存工艺和技术根据各自不同的技术特点,对不同原料储存工艺技术进行规范化分类和统一术语有利于在业内开展技术交流,并促进各种储存工艺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工业化推广和应用

  A型料场囿两个主要特点,一是采用有轨机械化堆取设备作业例如悬臂式堆料机、悬臂式斗轮取料机、悬臂式斗轮堆取料机、桥式双斗轮取料机、滚筒取料机、刮板取料机、圆形堆取料机等;二是采用敞开式露天堆存方式。A型料场占地可以是长条形、圆形或者其他不规则形状

  2.0.12B型料场有四个主要特点,一是采用有轨机械化堆取设备作业;二是料堆与料堆之间没有设置挡料隔墙可以根据生产需要在料条内灵活確定每个料堆的长度;三是对物料采用封闭式室内储存;四是其投影占地面积形状为长条形。

  2.0.13C型料场有四个主要特点:一是采用有轨機械化堆取设备作业;二是料堆与料堆之间需设置挡料隔墙通过挡料隔墙把料堆堆位分成独立的料格,通常一个料格用于一种品种物料嘚堆存;三是对物料采用封闭式室内储存;四是其投影占地面积形状为长条形

  2.0.14D型料场采用环形堆取料机进行堆料、取料作业,料场采用封闭式结构物料在室内堆存。

  2.0.15封闭式储料仓通常以多个仓组成储料仓群共同承担物料储存和装卸任务储料仓一般有圆形、方形或多边形等多种形式。通常物料由仓顶输入并通过装卸设备把物料装入仓中仓下采用各种出料设备把物料从仓中取出,通常一个储料倉用于一种物料的储存

  3.0.2为了区分原料场装备水平的层次,原料场分为小型、中型、大型和特大型四个档次由于输入量的概念比较清楚,也能代表原料场的规模所以以年输入量的数值来划分。原料场主要是满足炼铁冶炼的需要年产铁100万t的规模,所需各类原燃料约300萬t以此类推,按年产铁100万t~300万t的规模年产铁300万t~1000万t的规模,年产铁1000万t以上的规模换算成年需原燃料的输入量,从而划分原料场的小、中、大和特大四个档次不同大小层次的原料场,其组成、布局、装备水平等的要求有所区别

  3.0.4本条是根据钢铁企业生产要求而提絀的。改、扩建工程为节省投资首先应挖潜利用现有设施,在物流分析基础上提出改、扩建方案

  3.0.7在《钢铁工业环境保护设计规范》GB50406中,不仅规定了钢铁工业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还特别在6.3节中规定了原料场应采取的环保措施。

  3.0.8本条根据各厂实际生产的经验对各系统日最大作业时间做了规定,从而得出系统日最大作业率这是计算系统作业线的重要数据。

  3.0.9本条的数据是生产实践总结的数据由于混匀料场是一堆一取制(不论两堆制、四堆制),所以其操作系数为1.0

  3.0.10本条是强制性条文,主要是防止移动设备在走行过程中慥成人身伤害或因操作失误使设备脱轨倾覆,造成财产损失

  3.0.12严寒地区冬季进入原料场的物料,采用汽车或火车长途运输后进入原料场堆存时容易冻结而不便于卸车和堆存作业,降低物料水分可有效防止物料冻结降低解冻作业难度和解冻成本。

  4.1.2原料场设计年加工作业量是混匀加工处理量、矿石整粒加工作业量和熔剂整粒加工处理量的总量。

  4.1.3年供料量只包含料场向炼铁、烧结、焦化等用戶输出供料量不包含原料场内部各工序之间的转运供料量、用户之间供料和返料量,也不包含炼铁等向料场返回输送量

  4.1.4年厂际供料量包含各用户单元之间的供料、返料量,也包含各用户单元向原料场的返料量

  4.1.5原料场总面积除了包括料条占地面积(即料场有效媔积)以外,还包括料条之间堆、取料设备的道床占地面积道床与料堆之间留下的必要通道占地面积,料条周围的带式输送机通廊、转運站占地面积其它辅助设施占地面积,以及道路的占地面积等一般计算以道路中心线为界,界内所围所有设施的占地面积即为原料场總面积;对于没有围绕道路的建、构筑物的部分以建、构筑物或设备外沿与相邻车间的建、构筑物或设备外沿的中心线作为料场边线,計算原料场总面积

  4.1.6料场本体面积是原料场用于储存物料及其堆、取料作业所用占地面积,用于衡量原料场工程中储存和堆、取料作業占用的土地面积大小为便于开展不同储料工艺的技术对比以及业内对标工作,此条明确了不同储料工艺技术的料场本体面积的计算标准和方法

  由于D型料场通常占地为圆形,周围环形不规则地带在工程设计和总图布置时很难布置其他设施而因布置料场被实质性占用因此在计算D型料场本体面积时,按D型料场外形投影圆的外切正方形面积计算

  以多个封闭式储仓形成储仓群布置时,仓与仓之间虽囿空隙也不能用作其他用途圆形筒仓四周不规则区域同样难以用作其他用途,因此采用封闭式储仓或者储仓群储存物料时,料场本体媔积按所占总长度和总宽度的乘积计算

  4.1.11料场储料能力是用于衡量料场本体单位面积能储存物料体积量的能力,也反映料场本体土地利用效率相同储量需求下,料场储料能力越大所使用的土地面积越小。

  4.1.12混匀矿堆料总作业层数是混匀堆料机往返走行堆料过程在混匀矿成品料堆上形成的自然堆料作业层数与混匀堆料作业往返走行的次数有关,混匀堆料作业往返走行一次对应完成2个混匀堆料作業层。

  4.2.3原料作业物流运输量是衡量钢铁企业原料场总图布置、物流运输的重要指标提高原料场的集中度,减少物料输送距离降低苼产物流运输量,可有效降低原料工序能源消耗和生产成本

  4.2.9混匀矿总堆积料层数是描述混匀矿生产作业的物料堆积实际总层数,适當的混匀矿总堆积料层数有助于提高混匀矿质量。混匀矿堆积料层数是混匀料堆堆料全过程中所有参与配料切出料在混匀堆料过程中所形成的总堆料层数。其数值等于该料堆堆料全过程中所有配料槽给料作业时间总和与混匀堆料机单程作业走行时间之比。

  5.0.2原料场嘚位置和朝向应尽可能使料场纵轴向与夏季盛行风向平行布置,以改善通风条件;北方寒冷地区为了冬季充分利用日照提高料堆或者封閉料场室内温度有条件时料场长度方向尽量呈东西向布置。

  6.1.1炼焦用煤的受料及输送设施宜与矿石及其他物料分设防止焦煤中混入礦物杂质,增加煤的灰分降低焦炭质量。

  6.1.2受料的带式输送机线上设置计量秤其信息用于控制和管理,但其称量值一般不作为商务結算的依据

  6.1.4受料槽口必须设置金属格栅,是为了防止人员和设备落入造成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本条为强制性条文应严格执行。

  6.3.2卸车线长度取决于进厂列车总长度通常宜大于1列列车的长度,可减少机车的占用时间或不使用机车

  6.3.5翻车机自动作业线设计偠求。

  1翻车机自动作业线包括重车拨车机、翻车机、迁车台和空车推车机等翻车机作业线的各个工作环节不应采用自然溜放车辆的運行作业,以避免出现溜放运行不到位或过位等事故直接影响卸车作业,从而降低卸车能力

  2受料槽四周宜设干雾除尘设施,防止翻卸时粉尘外溢

  3翻车机受料槽下给料设备的能力应不小于翻车机最大翻卸能力,且宜设计成可调速以满足翻卸不同单位体积质量粅料时能定量给料的要求。

  4翻车机作业线设置独立的操作室可对翻车机作业线系统进行控制。操作室应布置在重车线进翻车机室端瞭望条件好的一侧

  5应在翻车机室进重车端设置翻车机作业线的现场操作箱,便于安装检修翻车机或试车时操作必要时也可以进行僦地控制。

  7翻车机室起重设备一般按照检修、安装及处理车辆脱轨的需要配备宜选用起重量为16/3.2t、20/5t的起重机。迁车台室起重设备一般選用5t电动葫芦

  9寒冷地区,冬季含水的物料(洗精煤、精矿粉等)在运输途中容易冻结冻结一般发生在车辆的底部、侧帮和顶部,慥成卸车困难为了提高卸车效率,加快车辆周转宜设车辆解冻库。

  10备用卸车作业线包括卸车设备、受料槽、给料设备及带式输送機等有条件时可将备用卸车线的受料槽与汽车受料槽合一配置,使受料区布置更紧凑

  11企业通常使用内燃机车,不采用机车头进行車辆推送作业是为了减少投资和节约能源。

  12出牵车台处的空车线应设置清车设施包括受料槽、给料设备及带式输送机等,可将翻卸后车辆内的剩余物料清除

  6.4.1汽车受料槽的受料侧加设0.3m~0.5m高的挡墙,是为了防止卸料时汽车退入受料槽口的钢格栅面上造成汽车倾覆和料槽格栅及槽口的损坏。本条为强制性条文应严格执行。

  6.4.7当一个汽车受料槽同时满足两辆或者多辆汽车翻卸作业时受料槽的囿效容量应能满足不小于同时翻卸作业量的2倍。

  7.1.4原料储存时间一般结合钢铁企业自身实际情况根据厂区地理气象条件、物料用量、粅料来源、厂外运输距离、运输方式综合分析后确定,设计选取原料储存时间宜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用量大的物料储存时间取小值;

  2运距远的物料储存时间取大值;

  3水陆联运时储存时间取大值;

  4公路季节中断、水路季节断航时可适当增加储存时间;

  5有港口中转料场时储存时间取小值;

  6物料由国内供应时取小值由国外进口时取大值。

  7.1.6一些含铁成份高的高炉、转炉及轧钢的副产品如高炉煤气重力除尘灰、钢渣、氧化铁皮等可作为烧结原料,送到原料场替代部分精矿粉参加混匀配料,促进资源回收

  7.1.7焦煤Φ每种牌号煤的煤质不同,混煤后会影响配合煤指标及焦炭质量;参加混匀的含铁原料混杂后会影响混匀大堆计划实施并影响混匀大堆质量所以原料应分品种分别堆存,不应混杂

  7.1.10料堆之间没有设置挡料隔墙时,料堆的堆底间保持足够的距离是为了防止料堆塌堆产苼混料。

  7.1.16本条为强制性条文主要是防止堆料、取料设备在走行、回转和俯仰等作业过程中,设备与邻近的设备、料堆、挡料墙、封閉料场厂房以及其他建构筑物等设施发生碰撞导致相关设施破坏甚至引起更大的安全事故,必须设有防碰撞检测、预警和防碰撞强制措施

  7.2.1钢铁厂使用的煤因容易造成风力扬尘,雨雪天气物料受雨水冲击造成周边环境污染并造成物料损耗,必须进行室内堆存和作业新建原料场工程,封闭煤场顶部、两侧和两端山墙都必须进行封闭;现有料场原地改造工程如果实际改造条件允许,封闭式煤场两端屾墙也应进行封闭封闭式煤场可采用具有一定透风的材料进行封闭,但需满足防雨、防风和通风要求条件

  7.2.4储煤场设置洒水抑尘措施是为了防止煤含水率很低,料场内进行堆、取作业过程中造成扬尘影响封闭式煤场室内环境和工作岗位环境,封闭式储煤场内的洒水鈳以根据室内作业需要进行洒水增加煤堆表面湿度减少作业扬尘。采用封闭式储仓储存时可能导致水流入储仓内,引起仓内堵料或者倉下污水流出造成仓下及周边环境污染因此建议采用干雾抑尘或机械除尘。

  7.2.6因煤堆存时间较长时容易引起自燃设计时除了按照有關规定进行消防设计外,根据煤的特性以及堆存时间周期等条件判断设计时宜考虑设置温度检测预警,煤堆倒堆等降低煤自燃可能性的措施

  7.3.2粉矿、石灰石粉、白云石粉等粒度很小的原料,在料场堆、取、装卸作业过程中容易扬尘雨雪天气下,受到雨水冲击容易造荿料堆垮堆影响操作矿粉被雨水冲击带走,对料场周围造成地面环境污染并造成原料流失增加企业生产损耗。因此从环保要求和企業降本增效角度,都需要进行封闭式储存露天堆存或者室内堆存的物料,因料堆表面风干后在堆、取料生产操作过程中也容易引起二次揚尘影响周围环境和工作岗位环境,因此也同时需要采取洒水、干雾等抑尘措施。

  7.3.3块矿、球团矿、焦炭、石灰石块、白云石块等塊状物料露天堆存时在堆、取作业时容易产生二次扬尘雨雪天气增加物料含水量,会增加高炉等用户生产能耗因此,在条件允许时应采用封闭式料场储存

  7.4其他物料储存

  7.4.1落地烧结矿和落地焦炭通常是企业自产进入料场缓冲堆存,对于焦炭也有外购焦炭进入料场進行堆存自产烧结矿和干熄焦干燥,在储存运输过程中容易扬尘露天堆存在风力作用下堆、取作业时非常容易引起二次扬尘造成空气粉尘污染,雨雪天气还会增加烧结矿和焦炭的含水率影响烧结矿和焦炭质量,水分提高还会影响高炉稳定生产并增加高炉燃料消耗。鋼铁厂厂内回收料包括除尘灰、转炉OG泥、氧化铁皮等容易污染环境。因此落地烧结矿、焦炭和厂内回收料必须采用封闭式储存方式堆存。

  8.1.2当原料含粉较多时预先筛分能减少进入破碎机的原料量,提高破碎筛分的生产能力还能防止原料过粉碎。

  当原料含水分囷含粉较多时采用大孔筛预先筛分可避免堵塞破碎机(含水分较多的原料难以通过细筛孔,不宜用细孔筛进行筛分)

  当原料含粉較少时,检查筛分比预先筛分效率高相同设备组成的破碎筛分系统产量较大。

  8.1.3同型号规格破碎机的生产能力因内部结构和原料物理性能不同而不同所以在进行破碎机生产能力计算时,宜用选定制造厂提供的设备样本的处理能力乘以原料的硬度、密度、给料粒度和含沝量等修正系数来校核采用经验公式进行破碎机生产能力计算后,还应根据生产条件以及类似的原料或类似的工艺流程的生产实践数据加以校正

  8.1.4设置连续给料设备,保证给料均匀才能够保证破碎设备正常工作和充分发挥生产能力。

  8.1.5在破碎机前的带式输送机上設置除铁器除去物料中夹杂的铁件,可以避免破碎机受到损坏

  8.1.6按本条规定布置,可以使进入破碎机的物料沿转子或辊子长度均匀汾布使转子上锤头或辊面在长度方向上磨损比较均匀,从而提高破碎效率

  设计时,带式输送机的宽度宜大于破碎机转子长度或辊孓长度带式输送机靠近破碎机的一端宜设置平型托辊,使带式输送机上物料宽度与破碎机转子长度或辊子长度相近

  8.1.8大型破碎机的基础与厂房分开,直接布置在地面上可避免厂房振动。

  8.2.2设置连续给料设备保证给料均匀,才能够保证筛分设备正常工作和充分发揮生产能力

  8.2.3选择筛分设备,除应考虑设备的筛分效率及生产率还应考虑影响筛分能力的因素,即被筛分物料的粒度组成、含水量、含泥量、处理量及筛分性质(预先筛分、检查筛分或分级筛分)等筛分效率由被筛分原料的上述特性和产品允许的含粉率决定,宜参栲实际生产数据合理确定

  8.2.4筛分设备的筛分效率,筛下物料的产量都与筛面上料层厚度有关筛面上料层厚度超过本条规定,会降低篩下物料的产量和筛分效率

  8.2.5料流进入筛分设备的方向与原料在筛分设备系统上的运行方向保持一致,可以使原料沿筛分设备宽度方姠较均匀地给料提高筛分效率,避免落差大的料流直接冲击筛网延长筛网使用寿命。

  9.1.1目前我国新建的钢铁企业均采用建设混匀设施取代烧结精矿仓库对稳定原料成分,提高烧结矿质量有很好的效果。因此新建的中型及以上原料场应设置混匀设施。但考虑到企業生产规模、原料来源不同如果企业进厂原料品种少、成分波动小,改、扩建的中型及以上原料场也可以采用配料方式均化原料成分

  9.1.2混匀料露天储存和作业对四周环境有较大影响,因此新建和改扩建的混匀料场应采用室内混匀料场

  9.1.3混匀料含铁品位波动和SiO2含量嘚波动,是影响炼铁生产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实现混匀料含铁品位和碱度控制,可以有效降低焦比和能耗为保证混匀料质量,入槽原料含铁品位波动的允许偏差应为±2%粒度为0~10mm。原料含铁品位波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py2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