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饭店业与国际接轨的世界杯各国标志图案是什么? 饭店管理

西方饭店受托管理在中国的嫁接_百度文库
您的浏览器Javascript被禁用,需开启后体验完整功能,
享专业文档下载特权
&赠共享文档下载特权
&10W篇文档免费专享
&每天抽奖多种福利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西方饭店受托管理在中国的嫁接
&&管理公司的模式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同时保存到云知识,更方便管理
加入VIP
还剩1页未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中国旅游饭店业发展的二十个问题(一)
   由于现在事情比较多,所以,本来答应了的这个讲座一直拖延到了今天。昨天晚上,冯主任在电话里把大家提出的这些问题跟我大概说了一遍,我看问题提得还是蛮有水平的,说明大家确实在研究问题,也希望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因时间紧,我没来得及准备,但是我想,有些问题非常复杂,还有很多问题没有现成的答案可循,只不过我在管理司工作了近6年,有了6年的资料积累,所以我对饭店这个行业的情况比较清楚、比较熟悉。这两年,虽然直接接触饭店业少了一点,但是,的确碰到了饭店老总们比较喜欢研究的这些问题,所以,我努力地回答一下这些问题,咱们就按这个题目讲,就是《中国旅游饭店业发展的二十个问题》,如果有一点准备时间,条理就会更强一点,权当是一个漫谈吧!在这个过程中,大家如果觉得有什么问题需要提出来可以随时提。
   我先简单地介绍一下行业总的情况。
   从1978年到现在,中国饭店行业的发展已有22年了。这22年大体上可分为五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起步阶段,是从1978年到1988年。1978年的时候,全国的饭店总数是262家,客房总数3万间;到了1988年,全国的饭店总数达到1000多家,客房总数超过了10万间,这个阶段叫做起步阶段,应该说总体的起步势头是不错的。到1989年,开始进入第二个阶段。第二个阶段是起伏阶段,就是由于1989年的政治风波引致西方发达国家对中国实行经济制裁,从1989年下半年开始到1991年,这一段时间基本上是一个起伏阶段。对我们饭店行业来说,这个阶段一个最大的益处就是使我们体会到了什么叫市场,什么叫市场风波,什么叫市场风浪,什么叫市场风暴。但是总体来说,我们还是处在一个发展的势头上。这两年半的起伏阶段,我们只是有了一个初步的体会,严格上说,这个体会还说不上特别深刻,因为当时总的态势是饭店行业供不应求。从1991年下半年市场恢复之后,就进入了第三个阶段。第三个阶段叫起飞阶段,从1992年开始到1996年下半年,这是我们旅游行业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个黄金时期体现出以下的特点:首先,就是饭店行业的总体规模急剧膨胀,增长速度比原来快。从1993年到1997年5年之内,我们行业的饭店总量平均每年以700家饭店10万间客房的速度增长;其次,总体来说,这个阶段的经济效益是不错的,在那个时候,饭店的管理差一点,效益照样很好。所以,在这个阶段也酿成了以后的一系列问题,尤其是这个总量增长过快,实际上我们的客源总量不可能同比率增长。因此,到了1996年下半年开始,饭店行业就进入了一个下滑的阶段。就我们饭店老总自己的感受来说,1996年下半年并没有下滑,可是从宏观上来看,实际上已经进入了一个下滑阶段。在1997年的时候,我曾经提醒大家:一定要留心,我们的饭店现在已经进入到了一个下滑的阶段,形势非常之严峻。当时很多饭店老总对此很不以为然,说,&魏司长,你把形势说得太严重了吧,我们怎么没有感觉到?& 提这个问题的多数是五星级饭店的老总,所以我说:&如果等到你们感觉到的时候,我们这个行业就已经活不下去了& 。到了1998年,他们统统感觉到了。所以,下滑从1997年就已经开始,1998年形成了全行业亏损。本来,我们预计到了1998年是要亏损的,但最后的统计数字出来后,我也吓了一跳,我想何以会如此严重呢?1999年全行业继续亏损,所以这个下滑阶段可以说是非常严峻的。从1999年下半年开始,我们进入到了第五个阶段,就是复苏阶段。从目前来看,饭店的情况比去年大有好转,有的地方呈现了比较乐观的局面,但是目前的形势能不能说达到了一个实质性的复苏,我现在也不敢下这个结论,我只能说由于国家的政治、经济、外交、社会方方面面的宏观形势有所好转,尤其是我们基本上已经摆脱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所以现在形势叫做复苏了。是否是实质性的复苏还要看房地产市场对我们饭店总体形势的影响因素还有多大。
   房地产市场的因素可以说是一个非常根本性的因素。从宏观角度来说,这些年来旅游形势非常好,基本上都保持了每年15%的增长率,包括亚洲金融危机产生影响的1997年和亚洲金融危机影响比较严重的1998年。1997年增长率是10.4%,1998年是16%。但是,大家可能也有这种感觉,(主要原因在这儿,&&,我说的这种情况我们很多都在&&情况,就是,〔此处不清?〕)实际上现在研究饭店市场形势最重要的就是要研究房地产市场对饭店的影响。1997年的时候,全国积压闲置房地产是7千万平方米,1998年一年销售出了3千万平方米,到1998年年底,积压总数达到9008万平方米,1999年又销售出了一半,到1999年年底,积压的总量是9000万平方米,如果按三分之一是高档房地产计算,这就是3000万平方米,这是最保守的估计数字。3000万平方米是一个什么概念呢?就相当于30万间客房。截止到1999年底,旅游饭店总量是7835家,客房的总数是89万间,也就是说,在旅游饭店之外,至少还有一个相当于旅游饭店业三分之一的房地产产业在亏损,而且越是高档的房地产,闲置积压得越厉害,所以这支队伍随时准备进入旅游市场,只要市场的形势稍有好转,就有一批转过来。此外,这块市场还包括公寓、写字楼、别墅等等,随时准备纳入这支队伍。这是影响我们市场波动的根本性的因素。第二块就是培训中心。培训中心应该说对我们的影响是比较全面的,建立一个培训中心不仅利于加强教育方面的投资,而且固定投资方案条件税可以免掉,其他的一些事也都可以免掉。经营的时候,以培训中心的名义经营在税收的减免和环境方面还会享受一些优惠;而另外一方面,实际上这个培训中心又是旅游饭店,因为它进入市场的成本相应比较低,所以经营的成本相应也比较低,它可以用最低的价格来竞争。这两个因素,一个房地产市场因素,一个培训中心的因素,应该说对我们行业的总体情况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在北京还有一个特殊的因素就是&大厦& ,所有的省市,甚至县,大型企业在北京都有驻京办事处,这些驻京办事处客观地说就是一个接待基地,这几年纷纷上台阶升档次,这是北京市场的一个比较大的特殊的方面。我们说如果要分析市场潜力的话,必须首先把这些问题分析到。这里有很多东西以前判断不准,比如说,只从国家的计划形势和旅游形势来看,应该说市场前景非常的乐观,需求前景也很乐观,但是如果从这三支力量的消长变化来分析,现在还是不好判断。严格地说,这三块市场连准确的统计数字都没有。我记得在报纸上曾看过北京的一个统计数字,1997年四季度三个月之内北京有120万平方米的房地产项目上市,就是12000间房,那时候北京饭店总规模才多大?36000平方米。就不说房地产项目直接改成饭店,房地产项目上市本身就具有很大的影响。国内很多饭店就常驻着大量的外商,公寓和写字楼配套使用,对外商来说作为长驻的商舍,比租饭店的办公楼要好得多。
   这五个阶段应该说一直发展到现在,这是由供需关系引起的一个变化。
   另一个方面就是从我们行业自身的质量和管理方面来看,也有自己的阶段性的标志。第一个标志就是1984年,全国开展了饭店业学建国饭店的活动。建国饭店1982年开业,一开始是50家饭店学建国,然后是100家饭店参与到了学建国这个活动中来。这意味着我们的饭店总体上从招待所开始向饭店转型,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性的事情。当时,学&建国&是国务院颁发的文件,也定了一个政策,这些政策我们现在看是有点可笑,比如说:每天中午一顿免费的工作餐,要求员工站立服务,员工必须穿制服,必须配带胸牌。怎么会有这样的政策呢?实际上,原来我们的招待所里边就没有这些东西,这是我们从招待所转向饭店,转向企业的一个重要标志。第二个方面就是1987年,国家旅游局开始制定星级饭店标准,1988年开始正式实行。这个标准的实行,标志着中国的饭店业从由招待所事业单位向企业的转型开始进入到第二个转型,就是从传统企业向现代企业转型,与国际化接轨,这应该说是第二个标志性的东西。第三个标志性的事件其影响不如前两个大,但是,如果用长远地眼光来分析的话,意义深远。就是1993年国家旅游局发布了一个《饭店管理公司管理办法》,这标志着许多饭店向产业化、现代化方向发展。应该说有这么几个标志性的事情,也意味着国内旅游饭店这个行业一步一步地上台阶。
   所以,如果现在作一个总体判断的话,我认为中国的旅游饭店行业在国内各行各业中是最具备现代化素质的,我们讲了多年和国际接轨,我觉得现在这个说法已经不够了,现在应该说中国的旅游饭店行业已经进入了国际水平,但是还没有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如果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可以说我们已达到了国际一流水平,但从软件角度和产业组织的角度来看,我们还差得远,所以只能说我们现在已进入了国际水平,但是还没有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如果要作一个总体判断的话,我觉得现在应该这么判断,我们用不着妄自菲薄,但是也不能妄自尊大。在这个过程中很多事情是做得比较出色的,比如说饭店的星级标准。在国外,星级标准大体来说是一个概念,比如出国,你到所去的国家,去问所住的这个饭店是几星的呀,他肯定给你报出几个星来,一看还真是四星、五星,但比我们国内的四星、五星饭店可差远了,实际上是什么问题呢,对于中国来说,星级标准它不只是一个概念,还是一套完整的制度,从研究标准到按照标准进行创建,最后进行审核达标,还要组织星级饭店的复核等等,这是一套程序,我们已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制度,应该说从根本上保证了我们中国旅游饭店的基础水平,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进步。就现在来看,同世界各国比较,我们的这一套星级标准制度也是最完善的,对这一点我们应该有一个客观的评价。
   以上是一个总体的情况,下面就谈大家提出来的具体问题。  
   第一个问题:我国加入WTO以后,旅游饭店业将在哪些方面与国际接轨?对饭店业发展有何利弊?
   加入WTO以后,旅游饭店业将在各个方面与国际接轨,实际上我们现在已经基本上做到了这一步,所以对旅游饭店业来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有百利而无一弊,何以这么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第一个就是从宏观的角度来看。首先,加入WTO以后,我们的国际经贸往来会增长,国际经贸往来的增加,第一个得到实惠的行业就是饭店行业。实际上,去年下半年旅游饭店行业的形势有所好转,这就是一个重要因素。法国一位大客商说:&只要中国一入世,第二天我就去中国,但在中国没入世之前我还是要等等看&。很多国家的客商都是基于这么一个判断,有一些欲望更强的客商实际上已经是处在这个过程中了。这几年,中国吸引外资的数量年年都保持在世界第二位,这也反映出了这样的趋势。所以,大量的国际经贸往来活动会扩大并增加我们饭店的客源,而且不光是经贸活动,包括将产生一系列的科技交流和会议活动,这些都将扩大客源的产生。这两年,许多城市尤其是大城市这样的趋势已经比较突出了。其次,加入WTO,将拉动国内经济的活跃和各行业活动的增加,这也给我们饭店增加了相当一部分的客源。再次,国际间的经贸活动拉动我们的旅游活动。比如,美国西北航空公司在美中航线上做了一个调查,凡是第一次到中国来的商人,一般在半年之后都要带着自己的全家到中国来旅游一次。原因何在呢,就是美国人对中国的了解实际上是有限的,出于商务活动他不得不来,来了之后发现中国的发展程度远远超过他们的想像,中国作为一个旅游目的地是非常值得来的。大体上有75%的第一次来华的美国商人,半年之内要带领全家到中国进行一次旅游活动,这已成为一个规律。所以,国际国内经贸活动的增加,会议往来的增加和其他各种活动的增加,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拉动了旅游。
   第二个方面就是世界贸易组织。世界贸易组织是一个制定国际贸易规则的机构,是仲裁国际贸易争端的场所,也是大家发表意见的一个场所。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规则就是国民待遇、市场准入、透明度。这三条基本规则的实行,对饭店业来说,有一个极大的好处就是会改善我们的经营环境。说句老实话,我们饭店行业的经营环境现在并不是很好,客观地来说,我们处在一个经营非常艰难的阶段,但是用社会一般的眼光来看,大家都认为我们这个行业是赚大钱的,是好赚钱的,谁见了都想吃一口。这是我们每天都要碰到的事情,也是每个饭店都会碰到的事情,也就是说,从总体的经营环境来说,现在对饭店实行的是一种歧视性的经济政策。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如果能够有所调整,甚至可以说如果调整的力度比较大,这对我们饭店来说是极其有利的一点。比如说,我们现在居民用的水、电、气,就是拿基础供应价格,而饭店拿到的价格比工商企业大体上要高50%以上,北京就是这样。北京居民用水一吨1.2元,工商企业用水一吨1.8元,旅游饭店用水一吨3元。我们算了一下宏观的这笔账,光就这3项,如果说我们能够和工商企业享受同等价格,那么,我们整个行业一年的经营成本就可以下降25个亿到30个亿。如果说能够下降25个亿到30个亿,就意味着我们行业整体亏损的局面马上就能解决,这就是一个经营环境的问题。现在我们还缺乏国民待遇的原则,一些政策对内对外都不公平,很多合资饭店享受的优惠政策,我们内资饭店都享受不到;很多一般工商企业能够享受的一般性的政策,我们旅游业不仅享受不到,而且还面临一些歧视性的政策。应该说在入世后,至少按照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这个问题能够得到比较好地解决,这就是国民待遇的一个基本要求。从市场化的角度来说,现在饭店市场基本上是全方位开放,基本上没有障碍,所以市场化对我们来说不会产生太大的冲击。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最主要的要求是对政府的要求,(&&?),我们也没有办法,各有各的理由。比如,街道上来了两位老太太,说我们要检查你的人防工事,按理说,人防工事和饭店经营没有什么关系,但她就必须要检查,没有办法,请吃顿饭吧。说起来,我们的街道居委会有点什么困难,那我们饭店就募捐一点吧,少找些麻烦。类似的各种各样、稀奇古怪之事,我想,我们在坐的朋友们每个人都碰到过。我们是企业,按市场经济规律从事企业经营,用不着各级衙门统统来管我。说纳税,那我就照章纳税,这是我这种人的义务,其他的义务没有;就企业来说,纳税也是最基本的一个义务,其他的社会义务要看我企业自己的经营情况,要靠我企业的理念去做。而现在呢,是所有的事情都要找饭店,他决不去找一个下岗工人多的工厂,因为他知道,这个工厂下岗工人多,只能给他添麻烦,但是,在他们的感觉中,饭店只要开着大门就能收钱,永远是条件很好。所以,我们的饭店就成为社会各个方面骚扰的一个集中目标,这可能是我们经营中最大的困难所在。我接触一些中外合资饭店、外资饭店的外方老总,(&&?),全世界的政府好像就没有这样的,一个叫中国的政府无穷地从(&&?),就说街道办事处,街道办事处也是一级政府机构,北京的街道办事处是正处级单位,相当于外地的县长;再一个就是各类政府的无穷要求,已有了各级政府,还有各级政府都有各类、各个部门,这一个各级一个各类,我们企业怎么能受得了。一位饭店老总说起这事来,他说我一共就108个包房,(这108里边旅游局算得好&&?),因为旅游局不收费,而且我们有点困难旅游局还帮我们呼吁呼吁,而旅游局也就只是呼吁呼吁而已,也解决不了什么实质性的问题,但能有人出来帮我们说句公道话,我们做饭店的也觉得心里平衡点,确实如此。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个透明度的原则,是对各级政府的一个基本要求,当然,短期内实行这个目标是不可能的,政府机构的改革也是一步一步的,政府的很多错误的东西也是一步一步地调整的,但是毕竟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发展前景。
   第三个方面,就是对我们整个行业秩序的影响。说句老实话,我们现在存在的很多问题,说到根本点,是源于我们这个行业产业发展的程度还不成熟。我们现在产业规模很大,饭店的总的资产额已经是3000个亿了,但是总体来说,产业发展还不成熟。打个比喻,就是孩子长到十三四岁了,个子很高,一米七八了,看着魁魁梧梧的,但一说话,还是奶声奶气。我们还有这么一个情况,一说90万间客房,这在全世界同其他各个国家相比,我们这是一个大的行业,但是总体的行业秩序不成熟,我们很多的行业要求也不成熟。有时候碰到很多饭店老总,我就对他们说,你们的问题提得都不对,比如说,能不能给我一点优惠政策啊,市场经济最基本的规则就是公平竞争,对某一个企业的优惠就意味着对其他企业的歧视,对某一个行业的优惠就意味着对其他行业的歧视。你们如果搞到优惠政策,那是你们的本事,但从根本上来说,这种要求是不公平的,因为这种要求是违背市场经济规则的。按道理来说,政府缺乏市场意识,这在现在是正常现象,而企业应该强化市场意识,这就说明我们相当一部分饭店现在还把希望寄托在吃政府的偏饭上,这种希望本身就不成熟,所以入世之后,如果我们整个行业强化市场意识,就能够对新的市场经营秩序的冲击有所适应,只不过在这个冲击的过程之中,比较适应、比较有远见的饭店就能抓住发展的机遇;不适应、没有远见的饭店可能就会垮台。但是,饭店业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倒闭不转向。有时候听到有些老总说:&倒闭一些饭店就好了,这样市场的恶性竞争就会减少,市场经营秩序也会好转& ,像这种说法本身不能说错,但这种说法是一种不符合事实的说法。工业企业倒闭了可以转向,我可以再上新的生产线开发其他的新产品;即使转不了向,开发不了新产品,我可以把它转变成房地产资源,我拿它来搞房地产。饭店倒闭了能转成什么,饭店倒闭还是饭店,即使我们现在7835家饭店统统倒闭,我们7835家饭店仍然存在。一个饭店倒闭,只是转移了它的资产所有关系,重新进行一个资产的重组,但对整个行业来说,没有意义,因为它对行业总量的增减没有意义,但饭店通过这种强迫倒闭破产的方式,可能会进行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造,从这一点来说是有意义的。所以,我们不能把行业发展的希望寄托在一些饭店的倒闭上。这些年,应该说加入世界旅游组织之后,饭店的资产购并和资产重组情况十分突出,给我们创造了许多重大的发展机遇。很多外国的饭店管理集团和外国的大银行、大财团联系在一起,对国内一些饭店进行收购。但是尽管这样,这两年还是没有形成突出的大银行、大财团和大饭店联合在一起的集团,(&&?)到我的办公室来商谈收购饭店的事,我就问他:&你们是怎么考虑的,有什么想法?& ,他们说:&我们准备在中国收购100家饭店,我背后有银行的支持&,我问他:&你们为什么不早干这件事儿呢?&,他说:&时机不成熟&。现在我研究了两点,第一就是中国的饭店现在经营情况很差,所以这个时候,饭店的出售价格相对来说是比较低的;第二就是中国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大家都有了与国际接轨的要求,而对于我们某一个饭店来说,仅就这单个饭店来说,与国际接轨还有相当一段距离,于是就去&卖身投靠&了吧!这是个贬义词,实际上不仅实物资产是资产,价值资产也是资产,不能说把这个饭店卖了,换钱了,国有资产就流失了,这个看法是不对的。我把实物资产卖出去,得到一些相应的利润,然后回收了后续资产,我再重新投资,再干别的,这是完全正常的事情。所以在未来的几年,外资大规模进军饭店行业,形成资产重组,对于我们很多饭店来说,这可能是一个很重要的发展机遇。  
   第二个问题:请阐述我国旅游饭店业的发展前景,并对2001年旅游市场进行分析。
   这个题目有些偏大,但是也可以试着回答。简单地说,饭店业的发展还会持续。对此我有一个看法,我研究了1999年一年的饭店经营的数字,感觉到1999年饭店业至少是规模的增长势头应该是停下来了,减缓了。因为从1993年开始,每年增加700家饭店,10万间客房;到1998年时,这个势头有所减缓,增加了大概400家饭店,6万间客房;到了1999年,我们饭店的总量又增加了将近1000家,客房增加了12万间,超出了1993年变成了最高的一年,这就说明,外资、社会资金以及房地产项目、培育中心项目、大厦项目大量进入饭店市场,这个势头并没有停止。所以,发展是还将会继续发展,从前景来说,恐怕还是需要一个比较艰难、比较漫长的过程。我再冒昧地说一句吧,像现在这个态势,至少三年之内,(&&?),现在已进入复苏阶段。从1999年到2000年嘛,应该说我们现在喘过一口气来了,可是并没有翻过身来,2000年的统计情况还没有出来,如果2000年还按照1000家饭店、10多万间客房这样的速度增长,那我看,(我还是&&?)。现在不是需求总量的问题,应该说我们的需求总量增长得不错,整个市场的前景是非常乐观的,但是我们这个供给的增长速度更快,意味着我们至少在短期之内很难讲翻身,只能讲复苏,但能不能达到实质性的复苏,这个判断我还不敢下。
   我在1999年下了一个判断,应该说判断得还是比较准确的,就是大家问什么时候市场能够恢复啊?我就写在《?》一书里了,写的时候还很犹豫,这种预测是需要冒风险的,写在书里就白纸黑字落下来了。我写的就是:&综合以上因素,我们可以看出,中国旅游饭店现在既处于(&&?)滑行的艰难阶段,又处于(短期&&?)因素十分活跃的时期,同时又面对着一个即将攀升的新的周期的来临,这三个方面的判断叠加在一起,可以形成一个总体的判断,即是1999年下半年,市场将有所复苏& 。现在看起来,从2000年开始,市场应该说已经进入到实质性的复苏阶段,这种实质性的复苏,为我们更多的企业创造了发展的机遇。但是,这个话要现在看,我觉得还是说得有点过了,我是指所说的那个&实质性的复苏& ,我希望能够达到实质性的复苏,我当时写这段话的时候,还是有所顾虑的,真的是反复地想了又想,我想,说错了顶多不就是一个判断不准吗,要是判断不准的话,就让人家骂你好了,但这是大家都很关心的问题啊,所以,我还是回答了这个问题,答案就是饭店行业至少在三年之内还看不到一个非常乐观的蓬勃发展的前景,就是说还是处在这个复苏的阶段,这里的关键还是受我们前面提到的那些因素的影响,实际上我们饭店行业现在的形势,取决于市场上闲置的房地产的消化度,而且现在还有一系列新的东西在产生,这一系列新的东西将来对我们还会发生比较大的影响,这个问题我一会儿还会谈到。
  总体来说,2001年的市场形势可以保持在2000年的水平,至少从需求这一点来说,2001年的市场需求会超过2000年的市场需求水平;而且经过2000年假日旅游的推动,应该说2001年的假日旅游相应地来说会比较成熟,所以说2001年的市场需求会超过2000年,形势会更好一些。但是从总供给来说,还是要取决于上述房地产等因素的状况。这样来看,如果能够保持在2000年的这个水平,应该说就算不错了。因为从1994年开始,我们饭店全行业的平均出租率是在不断下滑的,到1998年跌到了谷底,达到50.1%。90年代,饭店平均出租率最高的时候是67%,基本上是一年跌两个百分点,但是1999年的出租率比上一年提高了两个百分点,达到了52%,总算有一个上升,而且是在一年之内增加了12万间客房、1000家饭店这么一个大规模增长的情况之下还能上升两个百分点。假设说没有饭店数量的这个大规模的增长,那么1999年我们的平均出租率很可能会达到60%左右。如果说能维持1999年的这个态势,假设说2000年的平均出租率能够达到53%、54%,那饭店行业真的是喘过一口气来。目前,2000年的总体情况还没有出来,但按照动态的情况来分析,总的情况要比1999年好,所以2001年的市场应该说比2000年要乐观。  
   第三个问题,请谈谈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这个题目更大。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简单地来说就是四个&绿色&。
  第一就是进行绿色开发。这主要是指我们的旅游目的地和旅游区(点)的开发要进行绿色开发。绿色开发的内涵,就是从开发之初,就要按照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在各个方面进行(&&?)。我们现在正在全国进行的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评定就很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比如说,同样是停车场,如果是生态停车场,就给你这个景点加10分;同样是建筑,如果你的建筑符合当地的环境,有独特的特色,就这一条可以加20分。实际上这就是一个导向,就是希望我们的旅游目的地和旅游区(点)的开发总体来说能够实现绿色开发,能够形成文化特色。
   第二就是开发绿色产品。开发绿色产品主要体现在旅行社,旅行社开发绿色产品实际上分3类,第一类就是面向大自然的生态旅游产品,比如说海洋旅游、森林旅游等等,概括起来叫生态旅游;第二类就是在经营的过程中形成绿色概念,比如说吃农家饭、山野菜这些东西,这也是一个绿色概念;第三类就是对特殊自然产品的利用,这实际上也是一个产品的概念。比如说&商贸旅游& ,从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来看,可以说商贸只有负面作用,没有正面作用(?),但从旅游经营的角度来说,商贸就将产生多种用途:组织商贸观光是一个用途,组织商贸探险是第二个用途,考察人类改造沙漠的成就是第三个用途,所以对于其他各行各业没有任何意义的商贸活动,对于旅游经营者来说可以派上三个用场,而且在实际中还蛮有意思。一次,我去宁夏,宁夏组织沙漠观光团,让大家骑骆驼,晚上在沙漠上点篝火狂欢,大家都很高兴,很来劲,后来我们去了,有人问:&你们从哪儿冒出来的& ,我说:&很简单& ,后来那位导游赶紧拉我,让我别说。为什么不说,因为沙漠旅游团,实际上他们就在离公路两公里的地方,就在那儿走,可是这个旅游团的团员自己觉得很冒险,很刺激,我们是开着汽车去的,他们已经走了1天了,我们开着汽车1小时就赶上了,导游说:&你一说露了馅了,大家就会觉得没有意思了& ,我一想也是,然后也就跟其他人说我们昨天就到了,很辛苦,跟他们聊了一通。为什么会这样?因为这种活动适应了人们的心理尤其是适应了城市人的心理,这是开发绿色产品的一个概念。
  第三就是开展绿色经营。开展绿色经营应该说更主要的体现在我们的饭店。浙江省率先提出&创建绿色饭店,实行绿色消费&,也形成了一套标准,应该说在实践中已经见到了比较充分的效果。
  第四,培育绿色体系。&绿色&不仅涵盖我们的景区开发,旅行社产品开发和饭店的经营,我们要形成一个绿色的体系,就是从头到尾全都是这么一个体系,这个综合性的体系,一是需要有比较聪明的管理者,就是作为管理者来说一定要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二是要有比较敏锐的经营者,就是经营者得跟上这个形势,三是要有比较成熟的旅游者,旅游者的可持续发展的意识、环境保护的意识很强,就会提升我们旅游业的总体水平,所以这3个方面,就是绿色的管理、绿色的经营和绿色的消费,在一起构成一个绿色体系。所以,讲中国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归纳起来就是这四个方面的&绿色&,而且,从旅游业的角度来看,应该说我们和环境保护有一种天然的偶合关系,旅游销售很重要的一个卖点就是卖环境,没有好的环境你的旅游产品就卖不出去,破坏环境就等于破坏旅游业自身的发展,应该说这个观念在我们全行业已经基本树立起来了。80年代,我去贵州安顺,安顺有个龙宫景区,当时我见到一个乡长,这个乡长就说:&我原来是带着村里的人上山砍树,后来旅游逐渐搞起来了,我就觉得奇怪,城里人跑到我们这个地方来干什么?看来看去,看明白了,城里人看中的就是我们当地的风景,没有树哪儿来的风景?从那以后,我带着村里的人上山种树,树越种越多,而且规定得很清楚,谁要砍树就罚谁&。他当时说了一句话:&砍树是一种(&&?)性的效益,看树是一辈子的效益&。这就是一种非常朴素、非常生动的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他还归纳了四句话,叫:&搞旅游好,修大路,见大官,宰大鼻子,赚大钱。我们这穷乡僻壤要不搞旅游,哪儿来的这条公路啊?要是没有我们这个旅游区,像你这样的官也不会来啊&。我就对他说:&你这话说得很生动,但是这宰大鼻子还是不合适,你不能上来就宰。一个好的旅游目的地,一个真正可持续发展的旅游目的地,应该是友好的目的地& 。这就是旅游和环境之间的关系,两者之间有一种内生的利益机制,这种内生的利益机制本身就可以促使以发展旅游来促进对环境的保护。当然这里边也有一些破坏性的因素,只不过这种破坏相应地来说,力度要小一点,因为我们旅游业没有生产性的污染,都是生活性的污染。不注意的地方,破坏会比较厉害一点,但是在多数地区,旅游并不会对环境构成不可逆转的破坏。这与我们开矿山、建工厂的概念完全不同。从这个角度来说,对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具有充分的信心。  
  第四个问题:入世后,外资的先进管理理念及高薪将吸引我们业内的优秀管理人才,请问我们应采取什么措施留住人才,以进行公平竞争?
   人家是高薪,我们用什么措施,也是高薪?实际上做不到。应该说我们中国的饭店业已经完成了这个人才的自由流动过程。
   80年代,中外合资饭店开始进入中国,那时候形成的态势,不光是我们业内的管理人才,而是整个社会的优秀管理人才都向中外合资饭店倾斜。北京的京广大厦,招1000个服务员,有3万人报名,而且3万人里面,有大学生、研究生。那个时候旅游饭店,尤其是中外合资的饭店可以说是人才最集中的地方,也是我们漂亮的姑娘最集中的地方。但是,90年代这个形势变了,尤其到了90年代的后半期,一个原因是合资饭店本身的容量有限,另一个原因是合资饭店它也有一套非常严格的管理的提升制度,很多人进了合资饭店之后,觉得自己的本事学得差不多了,但就是老升不了职,这是一个很普遍的问题,所以到了90年代后半期,应该说从中外合资饭店流出了大量的人才。对此,我打了个比喻,80年代,我们的国有饭店是合资饭店的人才培训班,90年代,合资饭店是我们国有饭店的人才提高班;我们给他们输送大学生,他们给我们输回研究生。这个人才流动的过程应该说我们已经完成了,所以入世以后,这个问题不会对我们有过大的影响,入世以后也还是这样。说句老实话,该进来的也进得差不多了,该流动的也流动得差不多了,这里实际上反映了一个什么问题呢?反映了一个行业由于有比较高的开放性,使它有一个自然而然的市场过程,对于我们来说,这个过程基本上完结了,所以我认为这个问题基本上不存在了。这种现象当然还会发生,但是不会对我们产生根本性的影响,因为对我们来说,目前旅游饭店如果从体制的角度来说,最好的还是中外合资的体制,因为它从成立之始实行的就是现代企业制度,它的根就是这个,第二类就是现在正进行现代企业制度改造,改制的这一部分企业,第三类就是现在基本上来说是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或者企业的牌子,事业的实质的企业,还是那种大锅饭体制,这种大锅饭体制的企业也会留住一部分人,就是会留住一部分希望稳定,不愿意变动的人,但是总体来说,这一部分企业是适应不了竞争的。这3部分现在在我们行业里,大体上的比例是第一类大概占了五分之一,第二类大概占了五分之二,第三类大体上占了五分之二。所以最优秀的人才已经流动完了,现在人才流动的趋势是什么?是饭店行业里的优秀人才在向其他行业里转型,这是现在真正的(?)趋势。因为综合比较起来,饭店行业从业人员的管理素质、现代观念,包括语言水平和基础训练都高于其他行业,所以我们饭店的漂亮姑娘现在基本上都跑到其他行业去了,也有一部分已经衍化成洋太太了,这是一类;我们饭店里素质比较高的一批管理人才现在实际上已经衍化到其他的行业去了,比如说大量的物业管理公司,吸引了很多我们饭店的人才,很多的外资企业,也吸引了很多我们饭店的人才。这种趋势是好事,实际上也可以说,由于饭店业发展的速度比较快,饭店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水平比较高,这是我们饭店行业对整个社会发展的一个贡献。  
   第五个问题:加入WTO以后,我国旅游饭店业如何采用标准化和联号经营战略,以形成规模效益型的竞争优势。
   这个问题提得比较好。实际上不完全是加入WTO以后,这就是我一开始说的基本观点,加入WTO对我们来说是有百利而无一弊,而且采用标准化和联号经营战略以形成规模效益并增强竞争优势的问题在目前也存在。这个问题如果从理论化的角度来说,叫做我们旅游饭店行业由于整个产业发育的不成熟,所以产业组织结构不合理,这是我们的一个总体情况。
   就目前来看,世界大的饭店管理公司基本上都已经进入了中国,目前规模最大的假日集团在中国已有30多家饭店,排在第二位的是香格里拉,在中国已经有了24家饭店,喜来登在中国现在好像是有7、8家,希尔顿有4家,最顶尖的比滋卡尔顿在上海也开了1家,就是原来那个波特曼,波特曼管理退出之后,现在就是比滋卡尔顿管理。尽管如我刚才说的中国饭店业面临产业组织结构不合理的形势,但世界大的饭店管理公司进入中国也是有一个过程的,也不是说想进就进得来的。比如说,1993年时,假日集团提出的目标就是到本世纪末,要在中国管理100家饭店,后来他们找我谈收购的事,我说:&你们不可能达到,你们这是在冒叫&,他们就问:&我们为什么不能达到,中国有这么大的市场& ,我说:&你们对中国国情的把握还不够,这里边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我们的企业改制没有完成,就是多数投资饭店的业主没有把饭店完全当作一个企业来看,而是把它当成单位的接待基地、公关基地,所以他们对管理的基本要求就是满足他们领导的要求和公关的要求。你们再套什么国际管理不灵!适应不了我们这个市场的实质性的需求,所以,按你们的设想,本世纪末达到管理100家饭店的目标是不可能实现的&,他说:&那你估计估计,我们什么时候能达到这个目标&,我说:&按照中国体制改革进展的速度,我估计你们到本世纪末差不多能达到30家&。现在假日集团管理的饭店刚刚超过30家。当时还有另外一家饭店管理集团――雅高集团,要在本世纪末在中国发展100家饭店,我对他们说:&你们更不可能&,他们问:&你说不可能原因何在&,我说&很简单,因为雅高这个品牌,基本上不是个大的品牌&。雅高一共有四个品牌,四个品牌里,一个(?),一个(?),这算是比较高档的,但是这种比较高档的品牌,在中国,充其量也只能说是四星品牌,(&&?),在我们看来就是个一星、二星的品牌,还有一个(& ?),这倒是个三星品牌。我说:&雅高总体的品牌形象不是一个高档饭店的品牌形象,中国之所以需要老外,看中的就是你这个品牌所代表的形象,达不到这个形象,你就没戏&。现在,雅高在全国大概也就是10来家。我们当时比较积极地和雅高合作的目的是想引进他的(&&?)品牌和他的那一套管理模式,想把我们国内一、二星级饭店的基础水平提上来。如果说一、二星级饭店的基础水平提升起来的话,我们三、四、五星饭店的水准就掉不下来了,当时是出于这么一个考虑,所以还很认真地和他们研究了一个工作方案。我当时跟他们说:&你们这100家的目标,我们努力来帮你们促成,但有个前提,你们得出钱,你光管理,没门儿!中国人还不接受这个纯粹专业管理的待遇,你们要是出点钱,合资管理这还可以&。后来他们在中国专门组建了一个合资公司,合资公司组建注册资本金500万美元,一年花完了,业务也没开拓起来,琢磨了半天,决定退出,咱们还是自然发展吧。另外,你像那个(&&?)集团,从规模来说,在全世界是第三大的饭店管理集团,品牌也不错,他进入中国市场所采取的方式就是另外一种方式,他觉得他直接进入有困难,所以他在香港收购了万豪国际管理集团,用万豪这个品牌进入中国,因为万豪这个品牌原来在中国就有一些基础,所以现在万豪在中国的管理规模也不小了,大概也有20~30家。总之是各有各的路数(&&?),从这个角度来说,包括香港的品牌管理,台湾的品牌管理等等,目前我们国内都已有了一批。
   规模化经营的问题应该说我们很早就意识到了。1993年,国家旅游局就发布了《饭店管理公司管理办法》,发布这个《饭店管理公司管理办法》的时候,我们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我们这个饭店管理的市场是全方位的、全开放的,没有任何障碍,不需要任何审批程序就能进入,我们研究来研究去,觉得是不是应该设立一点障碍呀?想来想去,考虑到一开始就没有障碍,现在来设立障碍,实际操作起来实在太困难了!所以当时就提出一个目标,叫&先发展,后规范& ,而且我们希望以此来扶植我们自己的饭店管理公司。实际上这个政策1988年就已经颁布了,1988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一个17号文件,题目就是《对饭店管理公司的支持政策》,一共8条,其中有一条就是饭店管理公司所管饭店可以享受中外合资企业的待遇。可是这个政策下来之后,基本上没有起什么作用。对此我感到很奇怪,这么好的政策,这么大的含金量,怎么饭店管理公司意识不到呢?后来我就问一些饭店管理公司:&你们研究过这个文件吗?&,有的说:&没听说过&,有的是看完了不相信,认为不可能有这么好的政策。实际上1988年那个文件之后,海关总署还专门下发了一个518号文件配套国办这个文件。1994年我们在大连召开有关饭店管理公司的会议的时候,我们向大家重申了一下这个文件是有效的。在那之后,我们办了两批饭店管理公司所管饭店的进口减免税,这就是中外合资饭店的政策,一批是给上海锦江办的,还有一批是给(?)办的。这两批办下来,减免税的总额是3亿多元人民币。饭店管理公司尝到了甜头,可是甜头刚刚尝试,号,国家调整了这项政策,进口减免税一律取消,要重新审批。所以,我说饭店管理公司赶上的只是一个末班车,这个末班车搭上也就搭上了,搭不上再想搭也搭不上了。此后我们想再争取点政策,感觉也争取不下来了。后来,我说这个事情没有其他的办法了,只能依靠市场自然发展吧。这之后我们审批了40家我们自己的饭店管理公司,从现在的发展情况来说,都是勉勉强强,就管理公司自身来说,效益不错,因为它主要是负责管理;但是就其所形成的规模来说,远没有达到。现在国内最好的饭店管理集团就是锦江饭店管理集团了,锦江在国内管理到50多家饭店了,(?)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了,就是只要有管理项目就拿,包括什么度假村啊,娱乐城啊,这种项目都拿,他们连个餐馆都会去管。我看这恐怕不是个路子,但是这也反映出我们现在这个国情,就是大家对专业性管理的概念还是不能完全接受。锦江还是有优势的,第一,&锦江&的品牌很好,在国际200家大的饭店管理集团中,锦江排名第75位,规模也算不错;第二就是由于它的规模比较大,他可以成片调配管理地产,这是我们一般的饭店管理公司做不到的;第三,它也有一部分投资,所以有一些项目它是带资管理的。锦江这样的条件发展都如此困难,也就可看出我们这个市场现在从总体上来说,大家对专业性管理这个概念还不能完全接受,很多投资者还是把饭店老总当个官来看,要任命后边还要加个括号,哪一级别,还是这种方式的。如果把饭店总经理当个官来看,这个官我怎么能放手给别人呢?这就不可思议了,所以只有到市场化程度比较高的时候,我们的联号经营才可能真正地具备了需求、具备了土壤,短期内这一点我还看不出来。从1988年国务院下发《对饭店管理公司的支持政策》的文件到现在已有12年了,当初国务院形成这个文件也非常不容易,1993年2月份我调到管理司,去了我就研究这个文件,一研究我就发现不对,这么好的政策,为什么就没有人用,当然里边也有多种原因,很多饭店通过中外合资、合作的方式,已经解决了减免税的问题。我还为此专门找到局里一位起草过这个文件的老同志,问了一下当时起草的过程,他说:&对呀,我们当时的目的就是想扶植自己的管理公司,而且政策的含金量确实就是这么大,但是大家就是不相信,所以等于错过了一段黄金的发展时期,就是从1988年到1995年这7年时间&。
   可以说,我们和旅游发达国家最大的一个差别,就是我们的饭店并没有形成真正的规模优势。
   &规模&是一个什么概念,是一个网络化的概念。旅游企业的规模必须通过网络体现出来,如果没有网络,等于就没有规模。现在应该说也有一些大集团,比如说,北京旅游集团,现在有130多个亿的资产,120多家企业,这也是一个大集团,但是1998年2月组建北京旅游集团的时候我就说:&你们现在还不叫北京旅游集团,严格地说,你们叫北京旅游资产联合体,在北京一个地方,23家饭店,12家旅行社,自己跟自己打内战,没有网络,这叫什么旅游集团?&。世界上大的联号饭店,它的最大的优势,就是形成世界性的网络,这个网络本身就形成了一个有效的资源配置系统,而且工作效率比较高,成本比较低,自身既是客源网络,又是经营网络,同时配送成本也比较低。它的物品配送中心就能大幅度降低成本,这种品牌和管理的优势也越来越突出。相比之下,应该说我们现在还差得很远,虽然说锦江名列第75位,凯莱名列世界200个饭店集团里的第114位,首都旅游集团组建的一个金钟饭店管理公司名列第100位左右,但是严格地比较起来,他们在国内都没有形成网络,更何况在世界的范围。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比起国际上大的饭店管理集团要差得多得多。世界排名在前10位的大的饭店管理集团基本上占据了市场总额的60%。所以一说进入200强,这200强的最后一位和第一位相比差出千倍,我们不笼笼统统说是200强,基本上是被前10位垄断,这就是一个规模星级的概念。
   从这个角度来说,要真正适应发展,应该说我们整个行业的结构要形成一个金字塔形的结构,高踞塔尖的应该说是少数的大集团,这种集团更多的是通过网络体现出来;居于塔中央的是专业化的饭店、专业化的产品、专业化的市场;居于塔基的应该是形成大集团的网络,这是我们行业的一个比较合理的产业组织状况,我们现在的情况距离这个合理的状况要差得很多。举个旅行社的例子吧,现在,世界第一大的旅行社是美国的运通集团,运通旅游公司是运通集团下属的一个旅游公司,1999年的营业额是160亿美元,我们全国7222家旅行社,1999年的营业额是320亿人民币,相当于40亿美元,我们7000家旅行社的总营业额只相当于美国运通这1家旅行社营业额的四分之一,这就是一个规模的概念。美国运通的总部只有48个人,在全国有2000多分设机构,形成遍布世界的巨大网络,这才应该叫做一个大旅行社的概念。同样,大的饭店集团也是这样,一说&雅高&就是3500家,&假日&就是2700家。网络化企业遍布全世界,与他们相比,我们在这方面的差,差的是一个本质。判断一个大的饭店集团有没有真正的竞争实力,实际上就看这一点,就是说你有多少网络化企业。国际上网络化的企业也是有几种方式,比较主要的方式有:其一,品牌输出,特许权经营,这是比较主要的方式;其二,是自己直接进行投资;其三,是投资带管理。大规模扩张主要采用的还是特许权经营,品牌输出这个战略。就目前我们的情况来说,这个土壤还没有形成,包括外国饭店管理集团管理的饭店在中国能不能大规模地发展,我看也不可能。我们这个市场没有任何障碍、全方位地开放到现在已经有20多年了,外国饭店管理集团也不过就发展到这个程度,再发展恐怕也就是这么个程度了,只不过很可能外国饭店管理集团的发展速度会比我们更快,尤其是在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之下。
   目前,我们相当一部分饭店都和主管单位进行了政企脱钩,企业化的色彩越来越强,官的色彩越来越淡,这意味着饭店管理集团的市场需求会越来越大,从这个角度来说,今后的市场,会比以前要大得多,而且这种专业化管理的市场需求的增长,也会引起(&&?)膨胀,所以,对于我们相当一批大的饭店管理集团来说,现在应该培育力量,努力来达到这个管理的(&&?)。不光是要培育力量,此外,还要完善一些管理的问题。我们现在有些管理公司输出的是没有自己特色的管理模式,只不过是我这些人在饭店管理方面比你那个饭店的人要熟一点,所以我给你管理。没有自己的管理模式,就意味着一个饭店管理公司没有自己的知识产权,没有在市场上真正可以经营的东西。饭店管理公司首先经营的是自己的管理模式,严格地说,我们现在形成自己管理模式的饭店不多,以管理模式进行扩张的饭店更不多。所以,比较起来,这可能是我们和外国饭店管理公司更大的差距所在。  
&&最后修改于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世界杯各国标志图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