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货币政策的发展如何走向

独家剖析:中国货币政策走向与举措_卫视_凤凰网
独家剖析:中国货币政策走向与举措
凤凰网专稿【
声明:独家稿件转载需经凤凰网授权
樊纲 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
高起的CPI,泛滥的流动性,中国通货膨胀有多远?
樊纲:比如说定价机制,一碗面卖多少钱哪什么,不要在这些方面有更多的干预。
紧缩银根,人民币升值,百姓财富如何保值?
樊纲:你不知道美元贬值的速度会是什么,你不知道美国国会的反应是什么。
<FONT face=楷体_GB年12月5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闭幕,这次工作会议在部署2008年经济工作时明确提出:已实施十年之久的“稳健的货币政策”将调整为“从紧的货币政策”。财经人士认为:“货币政策从‘稳健’转为‘从紧’,发出了政府强烈的政策信号。”
子墨:2007年年底的时候,中国提出了要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那么提出这种从紧的货币政策背景是什么呢?
樊纲:首先是流动性过剩吧,这么多的外汇储备的增长,这外贸顺差的增长,然后当然就是通货膨胀起来了,无论如何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它跟货币总是相关的,跟货币多了总是相关的。然后再加上确实这几年来的增长速度一直居高不下,尽管没有出现大的失衡,但是总是不可能持续很久,所以呢还是想把整体的经济的状态,压一压,把这个流动性给压一压,特别是关心通货膨胀的问题。
子墨:那在您看来从紧,紧到什么程度算是合适的?
樊纲:一个政策紧到什么程度,要取决于它跟经济的实际情况的关系,那么2007年应该说已经是相当紧的一种货币政策了,10次提高了准备金率,5次加息,今年又加了一次,然后又发了大量的央票,对冲了很多的基础货币,然后又不断地再提高汇率,然后到了去年第四季度又实行了对贷款的窗口指导,用额度的这种指导来调整整个贷款的增长。所以加在一块,应该说已经是一种相当紧的货币政策了。那么做起来之后,随着2008年经济的形势,再做出判断,看看紧到什么程度,或者是不是已经足够地紧,或者还不够紧等等,才能说这个政策到底是什么状态。
子墨:有一种观点就认为说,在货币政策的实施和效果方面,存在某些程度的脱节,最主要的原因是我们货币政策的实施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说可能现在M1M2的定义,大概有一些混淆,它不能真正地反映整个在流通领域的货币的总量,甚至是谈到说,中国的准备金率是支付利息的,这个违反了国际惯例,那么这些做法可能都不利于真正地去实施我们要实施的这种从紧的货币政策?
樊纲:这个当然有很多值得讨论的,但是我想最基本的一条就是我们不能指望货币一出台马上见效,我说中国的很多政策,它起作用,不起作用,还不在这,还有很多漏洞的地方,还有很多企业,它对这些政策不起作用的问题。比如说利率,你说这个利率的变化,究竟对多少企业起作用,这都是值得有疑问的,对吧,这也许对消费者,对按揭贷款的这些贷款人,消费者来讲,可能很起作用,但是对一些国有企业,对一些地方政府的一些企业,可能就不起作用,这个就使得你的政策的效果,大打折扣。
子墨: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全国银行家、企业家问卷调查显示,银行家们的加息预期不仅明显弱化,而且半数以上还判断下季利率水平与本季持平。大部分基金经理也认为在对CPI进行政策组合拳的调控下,未来加息预期弱化。
那您会同意这样的说法或者否定这样的说法吗,在目前中国的环境下,利率手段还相当的有限,另外控制货币供应量的手段,也还相当的有限。
&& 前一页1(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014386',
container: s,
size: '234,60',
display: 'inlay-fix'
&&|&&0次下载&&|&&总4页&&|
您的计算机尚未安装Flash,点击安装&
阅读已结束,如需下载到电脑,请使用积分()
下载:2积分
0人评价3页
0人评价2页
0人评价52页
0人评价12页
0人评价4页
所需积分:(友情提示:大部分文档均可免费预览!下载之前请务必先预览阅读,以免误下载造成积分浪费!)
(多个标签用逗号分隔)
文不对题,内容与标题介绍不符
广告内容或内容过于简单
文档乱码或无法正常显示
文档内容侵权
已存在相同文档
不属于经济管理类文档
源文档损坏或加密
若此文档涉嫌侵害了您的权利,请参照说明。
我要评价:
价格:2积分VIP价:您对一系列货币政策的评价? *
很正确,有效抑制通胀太频繁,待加强前瞻性不好说
当前货币政策下出牛市? *
能不能尚待观察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中国货币政策框架走向新常态.PDF 15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xe600;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中国货币政策框架走向新常态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本中金公司报告仅授权给 xiangrong..cn 阅读。
本中金公司报告仅授权给 xiangrong..cn 阅读。
请仔细阅读在本报告尾部的重要法律声明
宏观经济研究
2017 年 3 月 13 日
中国宏观专题报告
中国货币政策框架:走向新常态
我们在 2015 年 3 月 9 日发布《寻找中国货币投放的新常态》专题报告,
较早分析了中国货币政策框架转型的路径与影响。两年过去,未来已来。
货币政策框架调到哪了?相关影响有何体现?
我们曾用“奇葩”来形容中国央行资产负债表,而“奇葩”之处主要在
两方面:1)资产规模急剧扩张。自加入 WTO 到 2014 年底,央行资产
负债表规模扩张了 6.5 倍,年化增速 16.7%。常规货币操作下中国央行
的扩表速度并不比非常规操作下美联储的慢多少。2)国外资产绝对主
导。至 2014 年底,国外资产占中国央行总资产 82.4%,而无论危机前
后,国外资产占美联储总资产份额都不到 3%。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中国一度是以美元信用而非国家信用为基础来发行货币的。
这背后的成因是此前持续的外汇流入以及缺乏弹性的汇率机制,但在过
去两年情况发生了显著变化:中国在 2015~16 年出现了巨额外汇净流
出;同时,为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央行从 2014 年重启货币宽松,需要
保持货币总量合理增长。央行资产负债表相应发生了深刻调整:
? 资产负债表规模扩张减速。从 2014 到 2016 年底,央行总资产仅
扩张了 1.6%,其中 2015 年萎缩了 6.0%。
? 国外资产规模和份额显著下降。央行所持国外资产从 2014 到 2016
年底下降了 17.5%,占总资产份额从 82.4%降至 66.9%。
? 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迅速扩张。央行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从
年底扩张了2.4倍,占总资产份额从7.4%升至24.7%。
央行资产负债表的演变反映了货币供给方式的变化。随着外汇占款成为
基础货币回笼而非投放的主渠道,央行主要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和各类再
贷款便利操作抵补流动性。同时,央行连续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提
高了货币乘数。具体地,广义货币扩张动能在 2015 年主要来自准备金
率降低而在 2016 年为公开市场和再贷款操作。
新货币供给方式也为利率调控提供了一个契机,一个利率走廊机制趋于
形成。而且随着央行操作规模加大,政策利率的影响正进一步增强。
新货币供给方式为国内需求和经济增长提供了更直接的支撑。过去两年
货币总量扩张总体不算太快,但对经济刺激的效果超出人们预期。我们
认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货币背后基础资产的重大变化。过去以国外
资产为基础发行货币等于借钱给国外资产的发行人,如美国政府;而现
在以国内资产为基础发行货币是为中央和地方政府等主体提供融资,有
助于直接扩大内需。这曾被一些人称为中国式“QE”,但不失为中国重
组公共部门资产负债表、降低财政负担和提振经济活动的明智选择。
往前看,走向货币政策新常态还有哪些要做?特别地,如果人民币汇率
企稳、外汇流出转为流入,央行货币操作又将如何应对?
我们认为,中国需要建立起以国家信用为基础的货币发行机制。即便未
来外汇转为净流入,中国不应或许也不会重拾过去的货币供给方式。外
汇压力缓解之后,中国应适时推进人民币汇率改革,减轻央行干预和对
冲的压力。同时,央行需要继续完善货币投放工具,包括再贷款操作规
则及抵押品管理框架。我们认为,央行应该增加对政府债券的现券购买
和长期持有,包括对现在持有的即将到期的特别国债进行转期。我们预
计 2017 年不会降准,但中期看,中国终究需要一个合理且稳定的准备
金率——我们认为应回到 10%左右。准备金率正常化有助于减轻银行隐
性负担,释放增长潜力。央行之外,财政和货币政策应加强协调,包括
建立以定额管理为基础的国库经营体系、继续完善地方财政制度等。
分析员 余向荣
SAC 执证编号:S1
SFC CE Ref:BFA907
xiangrong..cn
分析员 梁红
SAC 执证编号:S5
SFC CE Ref:AJD293
近期研究报告
? 宏观经济
| 内需增长强劲,CPI 走势温和
? 宏观经济 | 美国 2 月总 CPI 同比增速可能进一步
? 宏观经济 | 新增非农就业人数再超预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经济观察:全球央行相继出手 中国货币政策走向受关注-中新网
经济观察:全球央行相继出手 中国货币政策走向受关注
日 14:52 来源:  
&#160;&#160;来源:央视新闻
  北京12月19日电 (夏宾)近10天内,全球数个重要经济体的央行召开了年底前的最后一次有关货币政策的会议。其中,最受关注的美联储加息25个基点,欧洲央行、英国央行、澳联储按兵不动,俄罗斯意外减息。
  中国货币政策怎么走?时值年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为明年货币政策定调,引外界关注。此间,多位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明年货币政策走向给出了预测。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研究员王有鑫指出,进入2017年,决定全球货币政策走向的经济基本面和金融稳定因素发生了变化,发达经济体的货币政策均存在转向举动和预期,经济复苏力度不同决定了各国货币政策正常化节奏存在差异,但全球整体货币政策正逐渐由宽松周期进入紧缩周期。
  “在全球同步紧缩背景下,中国货币政策制定也很难独善其身。”王有鑫预计,明年中国货币政策将主要采取“隐性加息+扩表(扩大资产负债表)+严监管”的操作手段。
  具体来看,首先,价格工具趋于紧缩,MLF(中期借贷便利)、逆回购等操作利率整体将继续波动上行,既符合国际利率中枢上移趋势,又能缩窄操作利率和货币市场利率间的差距,理顺价格信号,抑制市场过度投机和套利行为。
  其次,数量工具保持适度宽松,既满足市场流动性需求,又可控制市场利率过度上行,损害实体经济发展。
  第三,继续保持严监管和金融去杠杆,可防控因市场环境变化对金融系统的冲击,避免影子银行和资产价格调整风险造成跨市场跨机构的蔓延和传染,防范“明斯基时刻”发生。
  中国人民银行参事盛松成亦指出,中国货币政策不会与全球主要经济体的货币政策相悖,加之中国经济基本面向好和金融去杠杆的需要,明年货币政策不太可能宽松。
  “但是货币政策也不会再收得更紧。”盛松成表示,目前的货币政策已是稳健中性偏紧,预计2018年将延续今年的稳健货币政策,不松不紧,继续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银行研究中心主任曾刚认为,决定明年中国货币政策的因素要从国内外两方面来看,预计货币政策将和今年基本保持一致,呈现中性偏紧状态。
  从内部看,中国金融去杠杆仍未结束,未来1至2年,甚至更长时间内都处在消解杠杆的过程中,要保证稳步去杠杆,货币政策中性偏紧是重要前提。
  从外部看,美联储等经济体步入货币政策正常化的趋势较为明显,其外溢效应对中国资本流动的影响在逐渐降低,但仍无法忽视,若明年中国出现了明显的通胀压力,叠加外部影响的话,亦会促使中国官方保持中性偏紧的货币政策,也不排除会有加息的可能。
  曾刚还预计,随着市场和监管当局的充分沟通以及市场对于强监管环境的适应,明年市场对于货币政策会有一个较为合理稳定的预期,中国央行也正完善对于流动性调控的精准性,因此,明年市场利率可能不会出现大幅波动的情况。(完)
【编辑:罗攀】
>相关新闻:
>经济新闻精选:
 |  |  |  |  |  |  |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 [京公网安备:-1] [] 总机:86-10-
Copyright &1999-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货币政策的发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