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佛教的一字心咒、一字水轮咒注音、一字火轮咒、一字吽咒正确的发音是什么?

趋吉避凶的佛门常用咒语!
1、阿弥陀佛一字心咒
唵wèng阿à弥mí爹˙diē哇wā舍shē
◎这是阿弥陀佛让众生往生净土的心咒。也叫弥陀心印,平常念可以消除灾祸、消除疾病,命终往生净土,而且保证上品上生极乐世界。
2、阿弥陀佛往生心咒
唵wèng呗bèi玛mǎ达dá列liè吽hōng
◎呗玛—就是莲花,达列—就是救度,阿弥陀佛用莲花救度一切众生,所以常念这个咒能消除一切业障,保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并能超度死亡的众生与人,得生净土。
3、阿弥陀佛大乐心咒
唵wèng阿ā弥mī得˙dē瓦wǎ阿ā依yī斯sī德dé 吽hòng舍shē
三十万遍得悉地,佛现摄于无缘中,
其后回向发心愿,消除现世非时亡,
来世极乐深捷径,是故具缘当修持。
4、阿閦佛心咒
南ná无mó薄bó伽qié伐fá帝dì阿à閦chù鞞pí牙yá莎suō哈hā
◎阿閦佛也叫救度三涂苦佛,所以帮助地狱鬼道乃至畜生道,常念这个阿閦佛心咒就能帮其超度,功德无量。
5、加持四小咒
◎净法界真言:唵wèng览lǎn姆mǔ
◎文殊护身咒:唵wèng齿chǐ林lín姆mǔ
◎大轮一字咒:唵wèng部bù林lín姆mǔ
◎净土变:唵wèng仆pú刊kān姆mǔ—变大地黄金琉璃。
6、加持念珠咒
嗡wēng噜lū西xī惹rà嘛˙mā尼ní札zhá尔ěr瓦wǎ打dǎ雅yǎ吽hōng
我们每天都要念佛,拿的念珠加念这个咒,如果念七遍,吹一口气在数珠上,不但魔不侵,你念的佛号跟咒语,变成千万遍的功德。
7、绿度母心咒
唵wèng达dá咧liè都dū达dá咧liè都dū咧liè莎suō哈hā
◎观世音菩萨帮助众生离苦,现出绿度母形象,常念绿度母心咒,能断轮回病苦之根源,免除一切魔障,也能够去除瘟疫种种病苦,消除世间一切灾难,增长寿命、福慧,凡有所求无不如愿灵应如响,所以西藏人喜欢念绿度母心咒,我们平常也应该常念。
8、白度母心咒
嗡wēng达dá咧liè都dū达dá咧liè都dū咧liè玛mǎ玛mǎ阿ā优yōu尔ěr布bù涅niè嘉jiā那nà布bù真zhēn因yīn)咕gū如rú梭suō哈hā
◎常持念白度母咒,能除病因灾劫,能增长寿命及福慧,断轮回之根,免除魔障瘟疫,凡有所求无不如愿。
唵wèng三sān拔bá惹rà三sān拔bá惹rà波bō玛mǎ纳nà萨sà惹rà
嘛˙mā哈hā藏zàng巴bā巴bā吽hōng帕pà得˙dē莎suō哈hā
◎把你所做的功德便成一亿倍,所以每天早上起来,念七遍,或是在念佛作法会前念七遍,那你今天所做的功德就变成一亿倍。
10、补阙真言
唵wèng都dōu噜dū都dōu噜dū渣zhā牙yá木mù卡kǎ嘿hēi莎suō诃hē
◎每天晚上念七遍,然后回向,那么白天所念的彿号、经、咒语,不但圆满,而且可以增加千万倍的功德,这个叫补阙咒。
11、如意轮咒—满愿轮咒
唵wèng帕pà摩mó无wú许xǔ尼ní夏xià毕bì玛mǎ雷léi吽hōng呸pēi
◎念一遍,净无间罪。每日七次,生净土。
◎常持此咒,能使忆前世,预见来世。
◎持完咒,吹气于衣服或燃香上,香气可净自己,利有情。
◎将咒放在门槛上,下面走过的人及有情得净化,不堕恶趣。
◎每日持七遍,功德等同供养恒河沙数诸佛。
◎持咒后,吹气在砂上,撤死尸,有情曾破戒或已堕恶趣,皆能转生上界。
◎持咒,吹气于香水,燃香上,闻者皆能净恶业,冶疗传染病,助成佛道。
◎供香亦可持此咒六遍,供养偈一遍,‘愿此香华,普遍十方,供养三宝,护法龙天,普薰众生,同入佛智。’
12、尊胜佛母心咒
唵wèng普pǔ隆lóng娑suō哈hā
唵wèng阿ā弥mí达dá阿ā优yōu达dá底dǐ娑suō哈hā
◎此尊胜佛母是主长寿及净障的女本尊。
◎听闻此咒之有情,永不堕恶趣。天神亦不堕畜生道。
◎洗身、穿净衣、受八戒,并持此咒一千遍。即使应命尽,亦能延长寿命,净除无明障,消除疾病。
◎在动物耳边持咒,令闻者,最后一生为畜生。
◎重病临终前,闻此咒,消病障,不堕恶趣,往生净土,不再胎生。
◎持咒二十一遍,吹气于芥菜子上,洒于重大恶业有情皮肤或骨头上,有情立即脱离恶趣,转生善道。
◎将咒放于塔内,屋内,屋顶幡旗,或身上,触影及风吹,皆除恶趣业。
13、报父母恩咒
南nán无mó密mì利lì多duō多duō婆pó曳yì娑suō诃hē
◎农历七月中,每日持诵此咒四十九遍,回向现世父母增福增寿、七世父母往生净土、可报答父母恩。
14、除障菩萨真言
唵wèng沙shā瓦wǎ尼ní瓦wǎ那nà比bǐ堪kān匹pī尼ní吽hōng吽hōng呸pēi
◎我们去帮人家助念,或是帮助舍报的动物有情,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没有障碍,那我们要加念这个除障菩萨咒,看到往生牌位,看到人家舍报,或是参加助念,加念这个咒,让对方往生净土无障碍。
15、加持足底咒
嗡wēng切qiē也yě杂zá惹rà嘎gā纳nà吽hōng西xī娑suō诃hē
◎早晨诵此咒三遍,对脚掌唾沫或吹气,则当日无意中践死于足下之虫蚁物命可得生三十三天。
16、吹肉往生咒
嗡wēng阿à比bǐ惹rà嘎gā杂zá惹rà吽hōng
◎食肉前,诵此咒七遍,吹气于肉上,可除食此肉过失,所食畜生则得生善趣。
17、净化供品咒
唵wèng班bān札zhá阿ā弥mí达dá固gù达dá利lì
哈hā那nà哈hā那nà吽hōng呸pēi
18、超渡踏死虫蚁咒、渡肉咒
唵wèng嘎gā贝bèi啰là嘎gā木mù莎suō哈hā
◎每天不小心看到自己或别人踏死虫、蚂蚁时,赶紧持此咒,它们就得到超渡,每天看到别人吃肉,或是自己不得不吃肉时,赶紧持此咒,来超渡它们广结善缘。
19、消病咒
看病人时,须默念偈云:
‘见疾病人,当愿众生,知身空寂,离乖诤法。’
唵wèng室shì哩lī多duō室shì哩lī多duō军jūn吒zhà利lì莎suō缚wá诃hē(三遍)
20、观世音菩萨六字大明咒
唵wèng嘛˙mā呢ní呗bēi美měi吽hòn
文章转载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侵权告知删!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真修行就必须打通中脉--恬碧爽的空间、学佛网个人空间
※ 与我交友
※ 法宝流通
我的友情链接
10:48:00 阅读:&&
  一、通中脉是开悟第一步中脉不通是被贪嗔痴堵住了,中脉通不一定开悟,中脉不通,一定不开悟。  注意点:  1、不能持戒,就不要妄想打通中脉。持戒是帮助打通中脉的。最好加吃素。不吃素就要再耗费加倍的精力。  2、不要想着“等到老了,闲下来了,再修行”,由于身体素质的原因,女人过43岁,男人过52岁,基本就很难打通任督二脉,更难说通中脉了。  修行的年纪,非常重要,千万不要等老了闲了再修行,迟了!到那时候,只有一心念佛,仗佛力往生。  中脉是由百会穴直透会阴穴的中央通道,也是人体命脉(命根)。  道家称“玉柱”,医家称“冲脉”,佛家称“中脉”。  佛像头上的光明,是能量往上升,从头顶出。中脉不通,就往下降,降到生殖器就是淫欲心,升上去就是仙佛道,所以叫顺则凡,逆则仙。(凡夫是神-&气-&精,圣贤是精-&气-&神)  中脉开通意味着:  1、力大无穷。  2、具备五眼六神通。  3、修者应具备九彩虹影光明体。  4、修者所有之言语,一切均为咒语般有奇效。  5、得十方诸佛之智慧灌顶。  6、对一切经论通达而无障碍。  7、通达过去,现在,未来之三世宿业智。  8、修者应大悲普周遍尘中脉开通之后刹,无时间空间之限制。  9、具无漏神通。  二、如何真正打通中脉呢?A、要打通中脉必须打坐  要证道,必须先打通中脉,要打通中脉,必须打坐。  那么如何打坐呢?  打坐形态一般是盘坐,盘坐分散盘、单盘、双盘。由于每一种形态都是一种特定的宇宙符号,能产生不同的场能和作用,因此,不同的盘坐姿势也能产生不同的场能和作用。散盘可产生二级能量,单盘可产生三级能量,双盘可产生四级能量。因此,能做到双盘的尽量双盘。  双跏趺坐,俗称双盘──先将左脚掌置于右大腿上,后再将右脚掌置于左大腿上,这种双盘的坐姿,又称“吉祥坐”。假如先将右脚掌置于左大腿上,后再将左脚掌置于右大腿上,也就是反方向,则名为“降魔坐”,或称“金刚坐”。功能不同,所以名称有异。  双盘莲花坐图解教学  对盘腿既羡慕又怨叹的朋友很多,为了帮助有心练双盘莲花坐的朋友,这次特地请来员林的Doris老师当模特儿,教大家如何在家练双盘。请注意这篇是教如何双盘,不是教静坐姿势,静坐姿势还有更多要注意的事项,下次找机会再说明。要知道练盘腿是铁杵磨成绣花针的功夫,千万急不得,但也要天天磨,才有成功的机会。看了还有问题的话请在下面回应吧。  练盘腿的诀窍在于,下半身关节紧的人绝对体会不到,这样的人请您做您能做的,凹多少算多少,然后就是撑,撑在你的限度范围内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内心e尽量想着开身体,千万不要硬拉硬扯,以免神功练成也一阕怨恕  一开始先从活动筋骨开始:  坐在垫子上把腰挺直,脚伸直,开始活动双脚。  再来先盘一b脚起来,上下左右动一动髋关节:  目标是活动髋关节,不是膝盖或脚踝。伸直的脚要摆定不要散乱。  然后身体向前压脚:  压不下去的可以两手轻抓等个一两分钟,保持放:  两脚分别都做过之后,还可以加上下面这些动作以柔软下半身:  记得做这些时要保持轻,不要硬拉硬压。  再来如下图盘一b脚,另一支横放在前,做进阶一点的柔软活动:  身体向前&放下&试着贴地,做不来的以放身体为主,  不要向前硬压,但要放个一两分钟以上。  再来就试着先单盘,在还不能双盘前,先练单盘几个月很正常,  每次尽量单盘半小时以上,半小时后再换脚,可以边看书边练习:  就算一脚翘的高高的也很正常,就是要练。  请注意不要如下图为了把脚放平变成压脚踝,这样会把脚踝关节拉了:  盘起来脚踝脚掌要能活动才可以。  两b脚都要练,腿一边紧一边也是很正常的,不可偏废。  双盘是放来的,不是硬盘,虽然如此,刚开始练时任何人都是咬牙慢慢凹,但只要心情放轻不要急,总有一天你就会体验到忽然开的成就感,而不是把关节拉坏的挫折感。  最后再提醒,双盘莲花坐是体位法之一也是静坐姿势之一,不等同静坐,两者有关连而不相等。以我受教的流派而言,莲花坐是非常重要的,对身心双方面都有非常大的影响力,但要如何坐的久、该怎麽坐?这不是本文要讨论的,这篇就是教大家练腿而已,虽然如此,能一练一两小时而安心自在,静坐功夫也就有了。  B、在打坐的基础上,必须学会三密相应修炼法  摘自妙善老师的《成佛之道》  三密相应是密宗修炼方法,即身密、口密、意密。密宗修炼方法得能量较快,功效也非常明显,无论是何等根器,都能在短时期内明显见效。  虽说能量不分好坏,但心却各异,如果心性躁而不稳,急功近利,道德基础不坚实,一旦贪功求利,心起_恚,如同引爆炸药,伤人害已,后果严重。因此,要想修密,需先修显,要在显宗修行中取得一定的磨性和道德基础。最起码也要达到做人的标准,如果分别心及_恚心太大,不可直接修密。要修出一定的心胸和忍辱,在此基础上进入密法,可快速提高修行进程。  1、身密  身密包括打坐形态姿势和结手印。打坐形态一般是盘坐,盘坐分散盘、单盘、双盘。由于每一种形态都是一种特定的宇宙符号,能产生不同的场能和作用,因此,不同的盘坐姿势也能产生不同的场能和作用。散盘可产生二级能量,单盘可产生三级能量,双盘可产生四级能量。因此,能做到双盘的尽量双盘。盘坐时臀下可垫一1寸多高的垫子,软硬适当,打坐时要坐在垫子的前三分之一处,不要压住会阴穴。不要坐在过厚过软的垫子上,以免压迫会阴穴。身体正直,眉心舒展,面带微笑,全身放松,下颚微收,含胸拔背。  手印也是各种不同的宇宙符号,可产生不同的作用,打坐时不同的修炼阶段可采用不同的手印,不懂的可以请教自己的指导老师。  2、口密  口密主要是念咒语。咒语也是特定的宇宙音符,是宇宙“、啊、恕比舻谋浠刹煌奶囟ǖ淖饔茫缃鸶杖宸鸬闹溆锸牵骸、班、则(儿)、萨、垛、恕保凼酪羝腥牧执竺髦涫牵骸(嗡)、嘛、呢、呗、美、恕薄D钪涫笨沙錾睿部捎谩敖鸶粘帧蹦罘ā齑蕉怀錾T诓煌慕锥文钍裁粗洌筛葑约旱闹傅祭鲜蛏鲜Φ慕痰冀小(注:还可诵愣严咒、甚至道德经全文、大悲咒、波若波罗密多心经等!)  3、意密  意密是指意念和观想。在打坐念咒的同时,意念观守在某个部位。一般情况下应从海底轮(尾骨尖平行)守起,依次是生殖轮(与下丹田平行)、脐轮(与肚脐平行)、心轮(与中丹田平行)、喉轮(与咽喉平行)、眉间轮(与眉毛平行)、顶轮(与前发际平行),由下至上逐一守开。念咒的同时,意守在各轮的中脉部位,以咒音震开中脉和各轮。打通中脉后才能进入正式修炼。  在打坐念咒时,也可观想自己的尊师或某尊佛,你与谁比较相应,就观想谁,并同时念谁的咒。比如,你与观音菩萨比较相应,就念“、嘛、呢、呗、美、恕保惫巯牍垡粝瘛9巯牍垡粝翊油范ソ肷硖澹鸾シ糯螅妥陨砣谖惶濉  在打坐念咒时,也可观想明点,先在下丹处观想出一轮明月,当明月越来越清晰时,然后用意念把它移至上丹田,再观想太阳。并加上“亮”的意念,使其越来越亮。这种观明点的意密修法,实际上也是在修性光,密宗称其谓“摩尼珠”。  C、在双盘打坐及三密相应的基础上,再以咒音震通中脉  我之前一直都是念佛就念佛,坐禅就坐禅,完全不懂什么叫禅净双修。一直到去年底,大约是昌臻老法师往生前十天左右,我突然梦见地震,地震后一个老法师身放紫光,在光明中往生了。  我看见,心想:“那我也给那老法师念念佛吧!”就在我梦中给老法师念佛的一刹那间,突然醒了。有一人突然在耳边教我如何禅净双修念佛法,他使我明白一个很重要的禅机:  念佛是妄想,但不念佛又不乘阿弥陀佛的愿力。出声念佛散元气,不出声念佛声波无法震通中脉(这个很重要)。  那个位大德我当时只能感知他在我身边,但我又看不到他。想必是昌臻法师的意生身,因为活人给活人托梦,没有出意生身根本就办不到。也有可能是其他的护法菩萨提醒我应去亲近昌臻老法师,顺便指点我。  在说此种禅净双修的念佛方法前,必须先明白这个禅净双修的禅与净是什么意思。  这里的禅,是意指用此念佛方法是可以证入禅定、五蕴解脱的禅定境界的,不是指口头禅的禅。口头禅打口水战,没完没了,于实修无益。  净是指用此念佛方法,不单可以证到禅定境界,将来还可以乘阿弥陀佛愿力,往生极乐净土,一举二得,禅净双修。  在坐禅念佛前,先了解五个坐禅的关键要领:  一:形正则气顺。  单盘双盘皆可。盘腿要稳,用力下压,腰要用力向上拔,使腰骨节节笔直。中脉通不通,身体健康不健康,与腰骨直不直有很大关系的。坐禅的秘诀之一便是下压上拔,这四个字,你花千金去供养,去拜访高人,你不一定能知道这个千金难买的秘诀。  二:收肚挺胸。  坐禅就不能成就的秘诀之二就是,如果你想得定与得胎息,生起暖相,肚子必须收起来,帖到背后,挺起胸膛。  三:吃饭不可吃太饱,  如果你打算晚上坐禅,我建议你下午不要吃饭或者吃个半饱。因为吃饱饭后,肚子帖不到背后了。我从未试过吃饭太饱入定的。说实话,我几次偶然入定都是饿得发头晕时入定的。虚云老和尚几次入大定都是饿肚子时入定的,不信的话,可以去查。  四:如果不出念佛,单纯的坐禅,舌头应收起,向上顶,因为舌为心苗。  不上顶收起,不止心散乱,还出会造成任脉不流通。  五:坐禅念佛时不要强行闭上眼,要心渐静渐闭眼。  眼先定住不动,眼为心之窗,眼动则心动。眼定住后,让它慢慢自然闭上。入静前先定眼,是入静的要领中很重要的要领。  念佛的禅净双修法:  盘腿上座(单盘双盘皆可),帖肚挺胸拔背,双手恭敬合十而念佛号。  要领一:  双手合十的指尖在下巴以上,鼻子以下。两腋松开,手合十时手臂要与肩近乎平行。出声念佛时,以香来计时,不用算珠计佛号数量。计时以一柱香半柱香来计。为什么不用算珠计佛号数量?因为我们不是做买卖,念得愈多愈快好,这是贪心的表现,更重要的是如果手拿算珠就没有办法合十了。  这个合十有什么用?你诚心恭敬念佛的同时,这个合十的动作还有开心轮化三毒灭我执的作用,这个动作便是念佛的秘诀之一。  记住,双手合十时,手不要垂下,要抬起来,近于与肩平行。手不抬起来,心轮难开,心轮不开,我执没法去,我执不去,三毒难灭,三毒不灭,证果无望,轮回难出。同时不双手合十举起,这样念佛本身就不够诚心,不够恭敬。  要领二:念佛声拉长,唇动齿不动。  念佛本身就是妄念,念佛本身就是耗元气。但不念佛不乘佛的愿力,不出声念佛中脉又难震通,这个度在哪里?这个要领有三:  一:声音要梵唱念,声要拉长,这个字与字之间拉长的地方其实就是三际托空,其实就是修禅。  二:声音不要太大,仅能听见就好,声音太大耗元气。  三:声音要拉长下沉,唇与舌微动,牙齿上下对齐,不要松开,不要动。这样念佛声波会震动中脉,元气声声归元,不论念多久也不会耗元气,不会口干。  为什么要牙齿上下对齐?因为如果牙齿不上下对齐,而象平时一样,上外内下,这样会造成口腔空间不够,舌头动不了。如果牙齿松开,则元气外泄,久念口必干,而且元气没法归元,声波无法下震中脉。  如果你念佛时,感觉声波一声声向丹田震动,说明你的声音掌握对了。如果没有感觉到声波阵阵向丹田震动,说明你还没有掌握好发音的度,必须调整。这个发音的度掌握好后,念佛愈念口水愈多,背后或海底或丹田或涌泉发暖,说明掌握对了,应当精进,保持这个状态念下去,不要轻易下座,因为暖相难生。刚有点火星就下座,实在是浪费时间。  当口水多后,分三小口咽下。口水多的同时,一般都会发起初步的暖相,看见有相性光。这有相性光就是子光明,道之用。见到有相子光明便是修证的开始。这有相光明若成明月状,便是密宗所云的明点,这个东西不要小看他,在中阴境界是很有用的。  见有相子光明便是进入色蕴区宅。能进入色蕴区宅就是真正修证的开始。如此用功精进念佛下去,会色受想行识,五个坚固妄念层层破下去,会得菩萨意生身,三明六通,现证果位,了生脱死,成佛得道。  人体中脉  为蓝色,似乎是在脊髓的中间,由顶下至海底。海底即肛门前的一片三角形地带;密宗又称之为生法宫,如果是女性的话,海底就是子宫。  因为它是众生脱离苦海的捷径,成佛涅磐的唯一路径。修持密法的第一大成就即是开通中脉。中脉开通后,行者不光是神通具足,而且生死涅磐已无差别,故而《协巴多杰根本续》中有偈云:“气不入中脉者,妄想证菩提,如若手捻沙,欲得酥油者。”那么怎样才能算是真正打通中脉呢?现在将中脉开通之后的一些现象介绍出来,让大家自己去了解是否开通了中脉。  一、力大无穷。  二、具备五眼六神通。  三、修者应具备九彩虹影光明体。  四、修者所有之言语,一切均为咒语般有奇效。  五、得十方诸佛之智慧灌顶。  六、对一切经论通达而无障碍。  七、通达过去,现在,未来之三世宿业智。  八、中脉开通之后,修者应大悲普周遍尘中脉开通之后刹,无时空间之限制。  九、具无漏神通。  D、持咒心得与用气要诀  注:持咒的基础在于一字咒,高手过招,一招制敌,再复杂的招式,最终有用的就是一招。越直接,越简单的就是越好的。不断的练习这最简单的一招,力度就出来了,功力就出来了。一字心咒,一字水轮咒,一字火轮咒,一字酥洌艹帧6际亲罨镜闹洌彩峭蛑渲尽K猿侄讨洌谟诹废肮Ψ颍αΑ(为持长咒打基础)  咒音三力:  1. 振动力。咒音靠的就是振动,振开气脉。从头到脚贯穿。  2. 穿透力。声音不在高,而有穿透力,穿透耳膜,穿透身体,进入内心。同时也穿透墙壁房间。  3. 摄受力。咒音直接进入人心,摄人心魄,断思绝虑。当下平静。  用气要诀  2009年,一段时间,几个月来给人催眠念咒加持,不知不觉,损耗真气,导致气息衰竭,之后慢慢体悟持咒念佛之用气之法。通过一字水轮咒来领悟一字心咒,通过一字心咒来开启中脉中气,慢慢的完善用气方法,于是有以下几点体验:  1. 中脉中气--中气。  持咒念佛诵经,其实都可以是当作是持咒。关键在于开启中脉中气,这样一字一句皆震荡中脉,震荡全身,既消除自身业障,也加持听闻众生,功德无量。  婴儿啼哭用的是先天之气,彻夜啼哭而不衰竭;成人说话用的是后天之气,不能持久,很快就唇干舌燥,咽喉如烟熏火燎。日久天长,很快就气息衰竭。  大轮一字咒  所以需要开启中脉中气,最有直接开启中脉中气的咒语就是“一字心咒:om,bhrum bhrum, bhrum bhrum bhrum..”  一开始修此咒语,容易感觉咽喉疼痒,慢慢的把握诀窍,感觉喉咙中间有个气球,发音不在鼻孔,不在嘴巴,而在这个气球。自然的声若洪钟,气息雄浑。  一字水轮咒:om,mam mam,mam mam mam.  一字火轮咒:om,ram ram, ram ram ram.  一字酥洌om, hum hum, hum hum hum.  三总持:om, ah, hum.  脊柱中正,颔首,口腔内张,嘴唇内含而不泄气。用气不用力。或静坐中正,或站桩,行桩,气气贯脚底。  2.含气不吐--吞气。  呼吸都是用鼻孔,不是用嘴巴。持咒念佛念经,要注意,不要用嘴巴吐气。嘴巴吐气容易伤真气。  所以念咒念佛,到了尾音,都是闭合嘴巴,用鼻子呼气,呼尽尾气后,再用鼻子吸气。  中脉中气,好像气球含于喉咙,却从不吐出,而是上下运行。呼气时,还可意想,把此气球吞入丹田。鼻子呼气,嘴巴吞气,防止真气外泄。开始念咒时,此气球则上升至喉咙。  3.下腹呼吸--底气。  人有三种呼吸方式,胸部呼吸,上腹呼吸,下腹呼吸。胸部呼吸很浅,上腹较深,下腹最深。真气衰弱时,用胸部和上腹呼吸很难恢复。只有用下腹呼吸,也就是丹田呼吸。  丹田呼吸的要诀就是“先呼后吸”。要先把余气,尾气呼出殆尽,这样气息会很紧张;然后才吸气,一吸气,即是全然的极深呼吸,直接进入下腹丹田,丹田充实。  好比杯子,要装满一杯水,必先倒尽自己已有的半杯水,然后才能吸入满满的一整杯水。“先排空,后吸满。”  持咒念佛:从头部震动,到胸部震动,到腹部丹田震动,到会阴震动,到脚底震动,层层深入。一句佛号,一字咒语,要能震动到丹田,震到会阴,震到脚底。全身贯通。  E、法界法师:持咒的方法,尤其是药师咒的方法  在念药师心咒之前,我们先要念七遍大的咒语,就是完整的咒语。这个咒语是:那谟薄伽筏帝,裨杀社窭噜,薛琉璃钵剌婆喝^也,怛陀揭多耶,阿罗诃帝,三藐三勃陀耶。怛侄他:,@杀逝,@杀逝,@杀社,三没揭帝娑诃。七遍之后再要念这个咒语的心咒,这个咒语的心咒是:,@杀逝,@杀逝,@杀社,三没揭帝娑诃。念药师大咒,也不一定非要记这个数字,可以随自己的心性来念,念到你不想念这大咒了,就念短咒。  念大咒的时候要慢不要快,尤其头七遍,一定要念出那种韵律,那种梵天的那种韵律,好像你一念的时候佛菩萨就跟你合和,药师佛就跟你合和。因为我刚才念的时候,我马上感觉到那种道冲,那种力量,一浪一浪从天上下来,从身内上来,两下正负电在天轮上,q……像打闪电一样,抨击在一起。我的天轮整个像一个漩涡一样,那种感觉非常舒服。只有修行人才能把这个东西用语言描述,没有修过的人,他不懂该怎么描述,因为他没有经历,所以这个东西大家自己要去体悟,道德经已经告诉我们了,自己去体验。我也只能带你们走到独木桥边,过独木桥需要自己来过,我自己都站不稳,如何牵着你呢?对不对?所以大家要自己走过独木桥,所以念咒修法一定要慢不要太快。  现在讲讲换气,关于换气,这是密法了。应该是一口气念完一遍两遍或三遍,然后再深吸一口气,进入海底穴然后再往外念。念的时候,体内的那种光就会出来了,所以一口气要念几遍,如果刚开始的时候,你一口气只念半句就要换气,没事的,根据自己的肺活量慢慢的去积累,让你的能量慢慢的去扩大,肺活量会越来越大。我一口气可能能念七、八遍,念的时候外面的宇宙的气,吸入体内进入海底的时候,它会储存,它会有反冲力,所以叫道冲,反冲力要往出冲,这个时候道德经里的道冲你就懂了,这是海底轮生出的一种力量,叫负电。要和我们身体外的宇宙正电去撞击,也就是“恕币糇渤龅囊舨ā恕 ”。  “嗡”是吸收,“啊”是沉入体内,“恕笔钦旱缱不鞑舜蟊āS钪娲蟊ㄒ彩钦饷蠢吹模颐侨颂宓拇蟊ㄒ惨饷蠢础:绻庖换趺醋叩?就是“恕弊肿叩摹L泼芾镉凶ㄐ拚飧觥恕弊址诺模ㄐ拚旱纭!恕保旱绮欢系夭鸹ǎ獗突岷绻庖坏雷呷肆恕P廾茏诘囊惶投耍尴宰诘娜艘膊慌拢喽坏愣骰故呛玫模蛭飧龆魇俏颐翘迥谕耆嬖诘模皇敲孕牛旧砭途弑傅模徊还挥腥烁憬步舛选  念这个咒一定要念出自己心中的欢喜劲儿,不要越念越像花没有阳光没有水分枯萎一样,要越念越澎湃,越念越欢喜,而且你嘴里的津液(就是甘露)越来越多,你会感觉越念越快乐,而且精气神完全集中在我们的天轮上,一道一道佛光打入你的体内,一直贯穿你的中脉,一直达到你的底轮,这时候我们的业习气就慢慢地给撵出来了。这是打坐时念的。  平时上班、走路,此时外界的声音很大,你的声音就要大一点,别人不知道还以为你在唱的什么歌呢。在单位很安静,那你就在心里念“嗡,@杀逝,@杀逝,@杀社,三没揭帝娑诃”。声音小一点,念到最后呢?声音没有了,只是我们的喉咙动――这叫金刚念。  念佛也有方法,在这里大家了解一下。念佛有四种念法:开口念、莲花念、金刚念、瑜伽念。  首先是开口念。出声音念。通过都摄六根的净念方法来打通三个脉。开口念可以生气合一,生理和气合为一起的时候身心两忘,就达到了开口念的最高境界。两眼睁着和闭着都会隐隐约约感应到佛、菩萨在面前,这是开口念最高的境界。  莲花念。开口念达到最高境界身心两忘的时候,就进入了第二阶段莲花念。从心轮和月轮出来一个莲花,里面有一个迦陵频伽鸟,叫的声音非常好听。这个时候就能感觉到自己的舌头里,有个出污泥而不染的莲花,种种香味可以从口中喷出来,换气呼吸的时候,出来的气是香的,里面好像有一个鸟在念阿弥陀佛或咒语。  金刚念。莲花念达到最高境界的时候不出声音了,这个时候就进入了金刚念,嘴唇是闭着的,舌头是不动了,只是风轮在动,风轮还有声音,金刚念是用舌根(风轮)。这个念到最高境界的时候,心轮就开了。很多人说,天门很好开,地门也好开,但心门不好开,就通过修这个金刚念能打开心门。  瑜伽念。最后风轮都没有声音了,完全是瑜伽念了。瑜伽翻译成中文叫相应念,似念似不念,无念而念,不念而念,念而无念的念,就为真正的无心而念了,无相而念了,这就达到了净土宗的念佛法门,一念代万念。  念佛和修法,都要通过这四种达到最高――无相而念。  感应好的,可以体验到法界不可思议的力量。我们要用无分别的心体悟世界,最后达到凡圣两忘,尽性体露。只有这样才可以明白: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你在念咒语或者念经文的时候,你的头顶、心轮、底轮三个轮会同时共振,这就是说天地人合一了。要不然大家说念佛念佛,如何念佛,光嘴上念南无阿弥陀佛吗?不对,那是形式。  真正念是在哪儿念?是我们身体七轮中的这三个主轮在念,天地人合一的时候才叫真正的念。那时候念是不出声舌不动,但是你的音流已经和宇宙融为一体,这叫一念代万念,念念不断的念南无阿弥陀佛。  很多人念一辈子佛,不知道怎么念法,就以为用嘴念叨,那种念法是形式上的是名念佛。我们念佛是从自性本来上念,从本来面目上启动,这样体和用才能相继不断的念佛,所以念佛一定要真正的入到门里头。  不管念佛还是念咒,法门是不二的,只不过念的东西不一样,一个是念的佛号,一个是念的是诸佛菩萨的咒语。其实都是同功的东西,运用的方法都是一样,只不过外观显示的形式不一样,一个是号一个是咒语。  我给大家简单地讲一点修法,因为修法对大家非常重要,不管修净土的也好,修其它宗派的也好,都是相通的。只不过起步的形式不一样,跟咱们开汽车一样,解放车用一挡,桑塔纳用二档,再好的宝马、奔驰没有档,一脚油门就跑了,起步的方式不一样而已,但最终要导归到中脉上去修行。  气不入中脉,业习气是出不来的。中脉不通,就只能种点善根福报。有人说不相信,说那个老头念佛已经往生了,天上都七彩云了。那是他前世修行多少劫了,到这一世是要功德圆满了。如果今世成功的话,那可能是佛菩萨再来。  如果是正常人投胎的话,得经过多少劫最后功德圆满,罗汉修成佛还得十个劫呀,你要修成罗汉还需要几个劫哪。大家要看到以前,要看到你没出生以前的事情,光看到你出生后的这段时间叫眼光短浅。  修行一定要回到以前,以前是什么业障,这一世有什么因果,大家心里清楚之后,修行就非常快。真正修行的人,首先要把因果关系弄得非常清楚,然后找一个相应的法门开动自己的脉,把自己的脉打通。其实念诵经文、念佛号、修咒语,按唐密最原始的教理来说,都是共通的。只要你用心用到位的时候,都能把中脉炸开。  为什么寺庙里都是站着念经呀?没有坐着念的吧。站着是天地成一条线,人体中脉是直的,所以念的时候,天上的气流和地下的气流整个交合在你的身体里头,天为阳,地为阴,在你体内形成阴阳二气。人体本身就有阴阳气。体内和体外的阴阳气形成一个爆炸,就可以把中脉炸开,把奇经八脉炸开。  气功是在十二经络上用功,佛家的定功和道家的高层次气功(息功),都是在中脉上走,最后都落于中脉上,药师法给我们把这个讲得非常清楚。  汉地庙里的念经基本上都是站着,除非是密教的是在那坐着,密教里给弟子从灌顶到修法,师父就一直看着他修法,他可以不用站着念,基本上是坐着念。汉地没有师父灌顶,你的脉打不开,又没有很好的师父来教,只好站着的时候自己来通这个中脉。所以念经念到最殊胜的时候,达到人我两忘。庙里的很多人都能感应到,念经念到最高兴的时候最欢乐的时候,人我两忘了,一刹那间整个虚空现前,这个就是法身。法身就是虚空,一刹那间身心和宇宙融为一体,这就是法身现前。很多人把法身想象成一个固定的东西。  F、打通中脉的几种简单方法--妙善老师  双盘坐敲木鱼持咒=通中脉法  中脉是由百会直透会阴的中央通道,是能量向上升华的最佳捷径。也是人体命脉(命根)。道家称“玉柱”,医家称“冲脉”,佛家称“中脉”。本人通过临床验证,中脉如果堵塞,百脉不通。心理又是直接控制中脉的总闸门,心理稍不平衡,中脉则堵。要想使下丹田储备的能量向上升华,必须把中脉守开,否则,能量上升时则会受堵。要想守开中脉,可以从海底轮、生殖轮、脐轮、心轮、喉轮、眉间轮、顶轮依次守开,为能量的升华修好通道。为使修炼者便于掌握,在短时间内打通中脉,在此,为大家介绍几种简单易行通中脉的方法:  1、观想聚能法。观想自己从百会至会阴有一条明亮的光柱,此光柱上下一致,整体快速旋转,男顺时针,女逆时针,产生向心力,带动宇宙四面八方的光能向光柱旋聚。  2、观想通透法。观想自己体内中脉为一条明亮、透明的空管道,如手指粗细。观想一明亮刺眼的太阳,从百会进入中脉,停留一分钟,沿中脉下行至会阴,再停留一分钟,然后沿中脉上行至百会,如此返复进行。  3、百会呼吸法。观想头顶百会穴处如漏斗状,吸气时,意念真气由此漏斗进入,沿中脉行至会阴,呼气时,由会阴上升至百会。如此反复,久之可感到神行遍体,有返老还童之快感,还可使大脑尚未开发使用的90%的潜在功能得以开发。  4、中黄直透法。于阳升之时,活子时已到(男无欲自举,女无欲自开之时),身体正直,两眼微闭,从内直视会阴,配合呼吸,吸气时自会阴沿中脉上升至百会,停留片刻,呼气时沿中脉下至会阴,如此反复,待活子时过后收功。  5、真言开通法。此法简易,不用苦思冥想地观想,只需意守中脉,念动观世音“六字大明咒”:(嗡)、嘛、呢、呗、美、(轰),用鼻音震动,声音似从中脉发出,可整体震动中脉,也可在某一脉轮上震动,长期震动,不仅可震开和扩宽中脉,还可治疗体内顽疾。念时需注意意守中脉,并口念耳听,字字分明,方能不走神。长期依此法念咒,可消旧业,使心清净下来,还可出现性光。  三、必须了解打通中脉过程中的各种境象才能不着魔  初禅前的八触十功德长久以来,我们自己在进修、在用功,有什么标准可以证明自己的行法是对的呢?  不管任何的禅定训练、数息、念佛、白骨观、参话头……。在经过一定程度后,都会有身体和心理的变化。前者主要有八种,称为八触。后者则为十功德。所谓八触是:动、痒、轻、重、冷、暖、涩、滑。  一、动:一个修行人在经过置心一处的训练后,心念渐能专一,气也会加强。加强的气会带动身体、调整身体,使之进入健康的状态。进入禅定后,色身便不会再动了。  二、痒:身体好像有几百只蚂蚁在爬。  三、轻;身体感觉轻飘飘的,甚至有浮上来的感觉,很舒服。  四、重:有时候像被钉在十字架上,非常沉重,甚至把心情都拉了下来。  五、冷:有时候会觉得冷,越来越冷……。  六、热:有时会热,一直不停的冒汗。  七、涩:有时会感觉皮肤涩涩的。  八、滑:有时候会感觉很滑,像曼鱼一样滑溜溜的。  这些境界相,每个人的状况、感受会不一样。有时几种状况同时出现,有舒服的,也有不舒服的,对于这些我们只要把它观照清楚就好了,不要理会它,看着它出现,增长、消失,而我们的身心也在这生灭的过程中,得到成长跟超越。八触是过程,不要执着  心理上的变化,是学佛人的主要目标,也是工程面主要的一个标的。不过当心理产生变化时,色身也会跟着起变化,而这部份是附带的,不是主要的,但是,却有很多人会在这个地方去寻求发展。  在色身上的变化,主要就是八触,是每一个修行禅定的人都会经历的;而刚开始最常见的,就是自己的心会摇动,这个叫「动感」。心里的动,你常常会误以为是色身的动。透过你一再的观照色身以后,就会产生色身的变化。这个色身的变化,就会带动我们,你就误以为这是真的。是没有错,透过这个再训练,你的色身会有很多变化。其中最明显的就是气动,透过气动的引导,你可以练气功、可能飞檐走壁、也可能有轻功、有内功,但是,这些脱离不了生死轮回。  那些在跳蛇舞、天女散花的,如果透过气动来表演,你不要把它当作目标,它只是一个过程。  一个修行者,进入初禅定之前,这些状况会先调整好;进入禅定以后,就不会再动了。假如,你一直动、动不停,没有办法调整好的话,那自己就要要求自己,不是要求你的色身不能动,而是要去掌握你的内心。  你的内心为什么一直要去观、去看、去想「这个色身怎么动的?」那是错误的。没有错!心会动、身也会动。色身单独在动,而心都没动的,那更多。这个动是真的在动,但不是好的动。透过这个动的调整,身体会进入健康的状态,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但不是修行的目标。假如,你这个动不会停止,那你要多去拜忏「为何修行,总是不得要领?」  各位在外面接受了很多修行的噪声,现在我来告诉各位真正正确的是什么。很明确的告诉你,『气动』确实,但气动是不好的动,你必须放下它!  好多人执着「磁场很强」,什么叫磁场很强?又,「磁场很不好」,什么叫磁场很不好?我告诉你:磁场,是你的语言名称,换一个名称它叫作气氛。当你感到很好的气氛,就说「磁场很强」,而感到不喜欢的气氛,就说「磁场很差」,只是这个样子。但是很多人想法转不过来。  要记得,修行为求『了生死脱轮回』。八触只是修行过程中必然的现象,各位了解就好,不应看重也不必在意。若是沉溺于追求色身变化、想修得神通,那就远远背离你修行的初衷了。  十功德  所谓「十功德」就是「空、明、定、智、善心、柔软、喜、乐、解脱、境界相应」,皆是心理上的变化。  在入初禅定之前,在心理上会有几种应有的变化:  第一个是「空」。还没有入禅定前没有真正的空--也就是这并非般若空性的空,但是,内心里头会比较干净、比较空灵,不会很复杂、不会有很多的烦恼,能够放下那些没有必要的、夹杂的信息;换句话说,可以很容易舍弃很多东西,如名、利、财、食、睡,这些通通可以放下。一个行者端身正坐,假如还夹杂着这些东西,你怎么有可能修行?看起来在这里坐着,蛮像一回事,其实心理正在百般计较,那不叫行者了。  所以,我们自己可以检讨得到,是不是把这些放下了?这当中,难免还有一点淡淡的习气在,因为还不是真正的成就;但是粗的、粗中细的、细中粗的这些部份,要通通把它放下才对,这是第一个。  我们可以检视自己,如果还有一些莫名其妙的挂在心头,那就是在参话头的过程中,没有进入状况。参话头是让我们停心,把心停住;心一停,那些杂思杂念,应该不再染着上来才对。既然没有那些杂思杂念,舍的功用就发挥了,空灵的现象就现前了。那么,我们看看,心理的这一相,第一相,你有没有现前?这是我们在抽象中来讲的心中相貌,行者入初禅定前,心中应有的相貌。这是第一相叫作「空」,当然,它跟般若空性的空,是不一样的。明  第二个相貌是「明」。明是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在作什么,你很清楚。你把那些杂思杂念舍弃以后,那么在体上,心理的作用应该很明白。虽然这些还是凡夫的心理作用,但是,身为一个行者,对于凡夫的心理作用是很清楚的;凡夫自己本身是不清楚,那行者是很清楚的。所以,凡夫的心怎么动?行者可以看得很清楚;这个看不清楚,就表示你还是凡夫。行者对于这个基本的部份,应该要掌握得很好,你不应该掌握不到,这个是很重要的一个关键。  所以,我们跟各位讲心王、心的存在、那个意识形态,你自己要知道。别人的意识形态不知道怎么样,但是,心的作用受到意识形态的影响,你可以看得很清楚。若自己的意识形态是什么样子你都搞不清楚,你怎么知道人家的意识形态是什么样子。所以,自己的心的作用,一定要弄得很清楚。这个叫「明」,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定  第三个相貌是「定」。这个定是世间人讲的定,也不是禅定的定;定字是一样,但意义不同,因为还没有到达初禅定,哪会现禅『定』的相?但是,像世间人讲的,他一辈子只上一个班,从毕业到退休一直在那里,心也从来没有波动过,这个就是世间所讲的定。  我们的心,经过这样的停心训练,参话头、看话头、守住这个话头,那么现在,你是不是安住在这里,而不会起烦恼?这个就是定。参这个话头,结果又在看那个话头,望着那边一个话头;跟同修讲一讲「啊!你参『念佛是谁?』那我在参『拖死尸者谁?』到最后,我会不会拖个尸体?我看我还是参『念佛是谁?』好。」这样根本没有定啊!你管人家怎么样?你只要管好你自己,管到别人头上去干嘛?  每天进禅堂,坐、跑、站,在心里会不会想「耶!今天天气这么好,出去溜一溜不知道多好。」会的话就是没定!还有这种情况,表示我们的法在行法上,你还不得力,你还没进入状况。我们需要进入状况,大家要想一想,怎么排除其它的、闪动的妄念,这些都是行者要具备的心中相貌。你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吃饭的时候,还有挑选这个菜、挑选那个菜,心中不定。我们训练停心,不作余思余觉,安住在这个话头上,所以,定是入初禅定前的一个心中相貌,这是第三个。智  第四个相貌是「智」。这个智不是我们般若智慧的智慧,因为你还没开智慧。这个智叫作「聪敏」。你很灵敏、敏捷、明利,对于事情、对于你心理的那种运作,你能够觉知到;不再像以前老是搞不清楚。  为什么禅修以后,人会变聪明了?为什么禅修以后,你会觉得比较有智慧了?假如,你现在脑子里头,还有那种感觉,好像一个馒头塞在你脑壳里头,那你就是一直没有进入状况。一个脑筋好像一块糕,说它硬硬的,又是软软的;说它软软的,又好像嚼不动。「你讲,我听」可以,那么,换你来讲,我想就僵住了;就好像船搁在那个岸上,划也划不动,那就没有智。  这个地方的智慧,不是要你显神通的那个智能,这个智能只是把你那种僵化、惯性的那个部份给抖落掉。好像被卡住很久生锈的镙丝,你现在要把那些铁锈,先把它抖落掉,才有办法转得动,这个智就类似那个状况。  原来你那个心,一直卡在那个地方「就是这样、就是那样。禅坐不是什么都不能想吗?」一直有一些旧有的噪声,一直带在心上,放也放不下,自己一直在那边想「我这样对吗?我那个对吗?」这就没有智。当你把那些旧有的放下以后,自然就会灵巧起来;否则那些旧有的,就像那个锈一样,会把你给卡住了,你整部机器都动弹不得。  你能不能把那一些先给抖落掉?那你就会明利、会很清明,看事、处事、反应,那都会很灵巧,那就是我们讲的聪敏、伶俐;你的脑筋会有一种很清爽的感觉;脑筋一清爽,身体就会跟着清爽。一个脑筋好像甜糕一样,那你的身体就会像麻薯一样,动不得啦。经过这样的训练以后,我们的心应该会有这样的变化,这个是行者入初禅定前,心中应有的相貌。  以上四个叫「空、明、定、智」,第一个是空、第二个是明、第三个是定、第四个是智;这四个现在各位先用来检定一下:这段期间来的用功,现在你得力了多少?假如,你说「我不会检讨,你讲的那些我搞不懂。」那你的脑筋是石头作的。也代表整个禅修过程,你的心根本没有锤炼到;在停心的过程当中,你根本不是停心就是睡心,睡着了。善心、柔软  当你产生前面的「空」、「明」、「定」、「智」后,我们内心就会出现变化,「善心、柔软」就一起都来了。  喜  前面已经介绍了行者入初禅前十种相貌中之六种,接下来要讲「喜」。  行者内心安住、使心停住,叫作「停心」。用我们的道场来讲,行者安住话头,深参话头的同时,你逐渐会产生一种「喜悦」。没有这个喜悦,那你当然不会再想参话头。当你参到枯寂的时候,你会觉得无聊,无聊就不会再参下去了,你会想尽种种办法跑掉。所以,喜,必须产生。用世间人的话来讲叫作「食髓知味」,我们叫作「法喜充满」。你有没有在这里产生这种喜悦?假如没有的话,那是弄错了。弄错了、用心不力,才不会产生喜悦。所以这一相,大家很容易作为一种检验。  有些人枯寂了,像枯木一样,没有喜、没有乐、也没有抗性,捡一句口头禅「佛来佛斩、魔来魔斩」,没有来就乱斩,坐在那里也不知道怎么样,「反正无聊嘛!今天没事再坐嘛!」那这样的话,没有「喜」,这个也不算修行。已经养成那种惯性,吃饱饭没事,两腿一盘,就坐在那里,跟木雕的像一样,这个不算修行、不算用功,这个下辈子会像狐狸精,就叫作野狐禅。  我们应该要避开这个缺点,这个很重要。所以「喜」是自己检验自己工夫的一个方法。你有这种喜悦,那你坐着会充满活力。乐  第八个是「乐」。乐比较微细,这个比较微细的乐,你不一定在坐中感受到。跑香或者其它生活中,乃至洗脸、用餐,你都可以感受到那一种欢喜,你讲不出来。而且呢!你会经常的流露出来。眼神也好、脸相也好、身体的动作也好,你自己可以感受到,你成天非常的高兴,不知道高兴什么,好像每个细胞,乃至耳朵都在跳舞。这是获得大利益,内心里头,应该要到达这样的境界。假如没有这种感觉,你说有大成就,那都假的。假如,你一坐就有这种感觉,没有坐,就没有这种感觉,这表示还没有入禅定,因为你坐的时候才有,没有坐的时候没有。告诉各位:你有坐的时候,有;没有坐的时候,也要有。尤其是只要你想摄心,就有。那这个时候,你就接近禅定了。  所以修行是一个非常踏实的功夫,它不是虚幻、不是乱讲的。喜是比较粗的喜悦,乐是比较微细的喜悦,当这两个产生现象的时候,你就接近初禅定了。所以,这种喜乐,它不是世间的那种狂欢、中奖的高兴、或者结婚的高兴。不是!它是内心里头一种泉源,内心里头有一种很温暖的感觉,像一团火球在全身跑,全身发热的那种情况一样。解脱  第三个叫作「解脱」。这个解脱也不是我们讲的真解脱,而是我们讲的「你内心的一些束缚完全放下了」,意识形态对你的束缚当然也减低了。因为你法执还没破,所以不可能说没有意识形态,但是,世间的妄想、执着、攀缘,这些你已经渐渐放下了。应该这个时候,你会有这样的经验:平日当妄念一起,你会想「啊!算了!不要想!啊!算了!」;有烦恼也会很快地想「啊!算了!别再烦了。」那这个就差不多了。「差不多」不是说你已经解脱,而是一种瑞相。  有烦恼,但能当下止住:「啊!不要想它。」,当你能够把困扰身心的妄想放下,那才叫作这里的「解脱」。这个解脱,不是了生死的解脱;这个是我们讲的粗中粗、粗中细、细中粗的这个阶段,那你要能够放得下。  我们刚开始坐着的时候,一坐下来别的没有,家里的大事、心中的仇恨窜起来的时候,在那边猛烦恼、妄想一堆、团团转,那你到现在「啊!算了!想那没意思,我到这里来又不是要烦那些的。」逐渐、逐渐这些会放下,这个叫作解脱。  随着这一种境界的来临,我们讲的「空、明、定、智、善心、柔软、喜、乐、解脱」的现前,你的相貌就开始转变。这些情况不一定来至于禅修,从人生中的修养,或者其它法门也可以获得,但是,禅修中的这一种经验,是最明显的,因为在坐禅的时候,这种境界你感受得最清楚,你自己比别人那么来的快、来的直接,这个叫作「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因为你就在这当中,所以你会知道。  其它的行法,有这样的状况,你自己未必知道,但是别人会先看到。因为你的改变,你自己没有留意到,但是外人一看,他可以看得到。但是禅修,你自己会比别人更清楚、更了解。一个真正的行者,自己有什么变化,自己是清清楚楚的,你有没有进展到这个地方,那你应该要能够掌握得到。到这里一共有九个,这九个当中,它已经逐渐让我们具足了要进入初禅定的一些条件。我们知道初禅定,五禅支:寻、伺、喜、乐、心一境性。  那么「寻、伺」就是「定、智」再加上刚才讲的「喜、乐」。这个时候,我们内心的变化,「善心、柔软」就一起都来了。境界相应  心一境性也就是第十个「境界相应」,一般人喜欢讨论的是最后一个,境界相应。我告诉你,没有前面这九个,就没有后面那一个。没有前面这九个,只有后面那一个,告诉你:百分之百「魔!」你不用操心,百分之百就是魔。就像一个人格不完整的人,他修行的功夫很高,一定是魔。人格不完整,他有什么功夫?还不是那些飞天走壁、穿墙透壁,他学那些要干嘛?要不然,透过修行,他的人格一定会矫正过来。人格不能矫正过来,那么一切成就的是:上品魔王、中品魔子魔孙、下品魔女。所以,基本人格一定要先具足。  那么前面这九个,正好告诉我们,是人格养成当中的完美阶段,你只有把这些妄想、欲望给放下,那你才有可能随着境界而进入禅定。假如没有这种状况,内心的疙瘩一直那么严重,你想要进入禅定,那是不可能的。  所以各位在这个地方,要能够有相当的认识。你不要冒进、不要急躁。社会上有很多人,口口声声、空口白话,讲大话很多,无有是处,对你没有好处,死后下拔舌地狱。你讲那么多,根本没有那个境界,那就大妄语啊。看起来好像头头是道,事实上,不是那么一回事。有没有呢?  所以「十功德」是修行人一个非常好的指标。从十功德的介绍,各位可以了解到,修行人为什么那么内敛,而不是很放射的,因为他是真实的走上来。我们在整个奋斗修行的过程当中,希望大家经常的以这个来作自我勘定。  行者要入住初禅之前的十种相貌:十种心中的相貌,你自己要懂得检验自己,至少要以这个作为标竿,往这边去靠拢,修行不要盲目,这是很好的一种检定的方法。  至于一坐下来,不用功则已,一用功就打瞌睡,那是太累或营养不良,自己要去调整。或者,一坐下来,就猛打妄想,眼睛张很大,那是精神太旺盛。学习的整个过程中,会有这些现象。  把这些昏沈、掉举、加上八触十功德,算一算,一共就有二十几种状况。这二十几种状况,在整个过程中会交互的出现。这在基础的时候,都跟各位讲了,你必须去分辨清楚。然后,那些境界现前,我们叫作「不相应行法」,它与法不相应,你就随它过去,不要理它。  一、八触的特征  八触,即动、痒、凉、暖、轻、重、涩、滑八种以生理为主的感觉现象;加上接近的八触,即十六触。后八触是:掉、猗、冷、热、浮、沉、坚、软,其中重、沉、坚、涩属于地大性;凉、冷、软、滑属于水大性;暖、热、猗、痒属于火大性;动、掉、轻、浮属于风大性。由于练功者的认识、锻炼方法以及入静程度不同,使四大性质出现粗细散定及和合的差异,这些气态的变化、感觉的领受,便有触相的出现。  二、禅定胜妙触相修练者调身调息调心当深入定境〔所谓“欲界定”以及“未到地定”),身心虚寂,不见内外,定心安稳。适当地调养保护这定境,使之不退不坏,则心理无大变化,定力不断增长。在定境中,忽觉身心凝寂而动,此时的运动。如云如影,没有粗重感与节奏感,是身心内在的微妙运动。有从上身先发,有从下身始发,也有从身体中部开始的,但一般都渐渐遍于全身。上部先发的易于退坏,下部先发的较易进功。其中最关键的是身形一般是不动或动的极微,如果出现手脚头的动作,即不属于禅定之功了。动触发生时,具备了无量的功德,简略地归纳为十种“善法眷属”:  1.定:心神凝止,没有散乱妄想。  2.空:内心如秋日晴空一般,一切无碍。  3.明净:内心明觉,不昏昧,心中没有恶念与烦恼。  4.喜悦:身心处在虚豁轻安的喜悦中。  5.乐:每―毛孔及每一刹那间心者在禅乐中。  6.善心生:心中自然产生有利他人的善心。  7.知见明了:能在定中善观人生万物,明了不昧。  8.无累解脱:对于不良的作用,不好的思想,均能一一解脱。  9.境界现前,心中出现光明、智慧等美好安详的境界。  10.心调柔软:内心变得非常慈悲,没有粗暴,直心行事,常念正道。  在动触发生后,可能要延续半年一年,然后再发生其余的十五触相,其中有次第发生与不次第发生二种可能性。一切触相发完后,就进入了根本初禅定,开发了更深一层的功能。  触相的发生,据佛家理论说,这是练功者由欲界粗四大向色界细四大转换产生微妙变化时的反应。  二、治病触及除盖触治病触与除盖触是由两种情况产生,一是在禅定过程中,由于真气的运行,不自觉地产生生理变化,因此出现触相;二是专修气功治病法,由于气机发动,在转变病体的过程中,自然地出现触相。这二种触相都是好现象,能够治病及消除贪心、嗔心、昏睡、掉举(身心散动不安)、疑(对功法及师傅与本人的不相信)的五盖,但不能入定,没有如上所举的功德善法,因此对这类触相不能有妄执心。如果病已治愈,则应同时消除触相,否则即在精神上产生一种不良的执着,易入偏差而导致失常。  治病触产生过程中,有以下三点须注意辨别:一是在动等触发生,心神更加明净安稳,没有紧张与不安。二是触发产生后能自由控制,如果哭笑及大动等不能自主,则已入偏差。三是触发相结束及收功后,心情异常愉悦,身体轻安,对生活充满美好之感。反之则为偏差。  对触相还须明白,它虽能健身治病,但却是最易入于偏差的。人们往往对于一些较为粗显的感觉易于执着,而这些恰恰是练功过程中最初步的一个反应,许多低级气功师用此来迷惑一般的练功者,借此招摇过市。因此练功者对触相应该进行自细的辨别,不妄生执着。当妄执不生后,真气便通畅无碍,身心轻快。以后触感消失,练功者才进入深一层的禅境。  三、生病触与生盖触在静坐发生触相时,如果身心有不正常感.没有轻安愉悦,且比不练功时更差些,这便属于生病触与生盖触,其发生的病因有以下八种。  1.所修的功法不正确。  2.认识有问题,过份执着触相,或心情紧张、恐怖。  3.带功人本身附有不洁之气,或同修人中有病气干扰,于是受到不良的触相反应。  4.练功者本来就潜伏着某种病根,练功时气息鼓盈,诱发疾病。  5.练功时没有调和好身、息、心、气机逆乱。  6.练功时动机不纯,求名利、求境界,或急于求效果等。  7.烦恼,业障较重,习气较深。  8.练功者修法杂,经常改变,不同的功法在他身心上产生互相干扰,气机逆乱。  病触出现后,应立即停止修练,辨析错在何处,或请教有真正成就的气功师,然后找出症结所在,逐渐解决,从四大的角度分析病触:轻动是风大生病触;热痒是火大生病触。根据四大的病相与病源,寻找治疗病法。生盖触的现象一般:暖热痒生贪欲盖;重滑沉生昏睡盖;动浮冷生掉悔盖;强涩生疑善盖;重坚涩生嗔盖。盖触出现是需要对治的,但总以呵弃与觉照为要,平时的修养也十分重要,练功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人修养向上的过程  四、邪法触相的辨识在根本初禅以前、如发生八触时,随其所发的触相,附有邪法、邪功等作用在里边,即属于邪相之触,会造成身心极大的损害,以致入魔,邪法的种类与出现的特征有很多,今仅就动触中简略归纳出10对邪法,以说明邪相。  1.触体增减:动触发生时,身动手起,脚也随之而动,旁人见他兀兀如昏睡,或如着鬼一般,其身心的纷动,完全不由自主,或在此时见到许多怪异的景象,这一类属于触体邪增相。如果在动触初发时,或先从上部,或先从下部,还没有产生大动遍身时,就慢慢地消失不动,此时完全失去了原有境界与气感,心中索然无味,无法持身,这一类是触体邪减相。以上二类情况,大部由某些教功者带功不当所引起,因为邪法有一定功能,变化较大。一旦失去这外界作用,则比没用功时更差,不但毫无功力,而且身心空虚,元神大耗,因此要注意外力的正邪,尽量以自己用功成就为善德。  2.定乱:动触发生时,身心被定所缚,不能自在地停功出定,此时如有邪功加入,可能保持一至七日不出定,一般无知者往往认为是上乘功夫了,其实不然,这仅仅是由邪功所加的邪定,是不自在的定缚,而且不是自心的真定,不能开智慧,所以久后产生突变,入于邪魔。如在动触发生时,心意撩乱,攀缘不停,内心极不安宁,乱心不止,这就是邪功外力的扰乱了。  3.空有:动触发生时,身体感觉消失,不知自身在何处,不见动相及世界,于是往往认为是证了空定,其实这是落于邪空,因为内心并不净寂灵明,而是虚无飘忽的空感,如在触发时,体感坚韧,犹如木头石头―般,感觉紧张而不舒畅,这便是被邪有的力量所缚。  4.明暗:动触发生时,见到身外有种种光明,甚至在屋内看到日月星辰的光明,以及青黄赤白等种种光环与光闭或射点、射线,这些光均在有觉的情况下看到的,因此都是邪明所现之光。如在触发时,内心暗暝,如同进入暗室一般,眼前一无所见,或如黑桷所罩,只是一片黑暗,这是邪暗所盖。 5.忧喜:动触发生时,内心热恼烦躁,或神情变得憔悴,内心不悦,这是由于邪忧所乱。如触发之时,内心非常快活高兴,不能自安,这是邪喜的干扰。  6.苦乐:动触发生时,身心处处感到苦恼难受,体感异常不舒服,这是由于邪苦的逼迫。反之如果异常快乐,在感受这快乐时,内心贪着缠绵,不愿舍去,内心不能平静,这便是邪乐的干扰。  7.善恶:动触发生时,内心思惟善事,感情波动不停,可以破坏三昧正定,这是由于邪善的覆蔽。反之如在动触时,产生一切恶念,思惟不正当的行为与事情,有种种不良的心理反应,这便是邪恶所扰。  8.愚智:动触发生时,心识变得愚昧,迷惑无知,糊涂昏沉。心智颠倒,这是由于邪愚所覆。反之,如思惟迅速,知见极利.心生邪觉,破坏三昧正定,这便是邪智所扰。  9.缚脱;动触发生时,五盖等诸烦恼,覆蔽心识,无法解脱束缚,这是邪缚所盖。如在触发时,心中产生一种已证空无相定的邪觉,认为自己已得道果,已断一切烦恼,获得解脱,内心产生骄慢之情。这便是乃邪脱所扰。  10.强软:动触发生时,其心刚强,出功入功,意念不得自在,犹如瓦石一般,难以回转,不顺善道,这是邪强所覆。如在触发时,心志软弱,无法支撑自己,觉得自身无力,容易败坏,犹如软泥―般,不能成为形器,这便是邪软的心理反应。  以上二十种邪触发生时,均能扰乱静定的心理,破坏正定,能使练功人心情邪辟。如果不加辨别,心生爱着,便会失心狂逸,或大哭大笑,精神出现失常,甚至导致死亡。  如果在邪法发生时,没有正见或明师排除障碍,便容易与鬼神、精灵相应,得邪的神通。邪的神通能迷惑无知之徒,于是破坏正道,影响人们的生活与健康。  以上有关八触正邪等问题的讨论,源出于中国隋代的智者大师,历代佛教徒练功者都有体会。我们如能深入研究,可以解决当前气功境界的许多问题。气功要走上正路,必须远离神奇与邪伪,把混乱的局面改变过来。还须深入研究佛教有关禅定的典籍,以寻求一条真正通向光明智慧、有利人生社会的康庄大道!  一、练功的“八触”现象及处理办法  练功过程中出现“八触”现象是指动、痒、轻、重、冷、暖(热)、涩、滑等。这些现象是练功的正常反应,不必顾虑。其出现的先后,因人而异,一般人出现的先后顺序是动、痒、轻、重、冷、暖(热)、涩、滑。  (1)动触:身体不由自主地动或局部肌肉跳动。排浊练神功的基本功法着重于内气发动,适中意守下丹田使真气运行。真气运行后,有时会使身体某部位跳动或全身摆动,经过一段时间摆动后,逐渐转入静止状态,静止一段时间后,又会产生摆动,这就是练功中“静极生动,动极生静”的表现。每经过一次动静交替后,人体经络就会相应通达,真气也会相应得到进一步的运行,从而提高功力。但必须牢记循序渐进的原则,这个原则要在一生的气功修炼中遵守。真气运行和身体摆动可以通过意念和调节呼吸速度来控制。练功中,还会出现各种手印,这是练功达到一定程度后,内气运动反映在手上,应记住它。  (2)痒触:全身或局部发痒。发痒时,要忍下来,不要管它,尽量不要用手抓,采用慢速呼吸。  (3)轻触:身体如云,有飘浮感。在练功中,有时会感到自己像飘在水中、空中、光中等。这时,心情要保持平静,始终不要紧张,也不要兴奋,一无所念,顺其自然。一般不要睁开眼看。用慢速呼吸。  (4)重触:身体重如沉石,不能移动。出现这种情况,仍应心平气和,不要有意加重或减轻,不要加某种意念,如“我定住了”等。采用慢速呼吸。  (5)冷触:身体有凉冷的感觉。出现这种情况,仍应心平气和,适当意念“白光(阳光)照耀,真气贯通”,同时真气内收,很快就会回暖。  (6)暖触:身有温暖的感觉,温暖升高就是发热,出现暖热是由于精、气、神“三味真火”产生的。发热时把这热引到肾脏(下丹田)比较好。如果太热时,可轻微意念:“真气贯通,温度适中”,或者一心不乱减轻意守深度,调节平衡。  (7)涩触:手或全身有如树皮的粗糙感觉。出现这种情况,不要管它,采用慢速呼吸就会由涩到滑,由不能动到慢慢能活动,转为正常情况。  (8)滑触:身体有洁滑的感觉,有时还会在皮肤上出现一层油一样的物质。出现这种情况亦不要管它,继续练功。在出现“八触”现象的同时,通常带有麻胀产生,有时是局部的,有时是全身的,有时会出现难受的感觉,这是因内气运动,引起身体发生某种正常的变化。这时一定要解除思想负担,保持身心轻松,意志坚强渡过难关。  初学者采用盘膝坐式练功时,脚容易出现麻胀痛感。一般情况下,先从脚、踝开始麻痛,再到小腿、膝盖及大腿。这种麻痛现象主要是由于人们平时没有盘坐的习惯,盘坐改变了以前身体的习惯姿势,自身的血气运行没有与之相适应,因此,时间稍长就会有麻痛的感觉。  在麻痛时,要保持心平意静,不要被麻痛的感觉干扰心脏部位,即用“浊气自终”的意念将痛感往下排出,还可以适当地运用深呼吸进行疏通。如果能坚持下去,待麻痛过后,就会变得轻松舒适了。经过一次麻痛后,经络就通一次,相应也会提高一点功力。实在坚持不下去时,可以改变一下姿势。在改变姿势后,同时会出现短时难受的感觉。这时,不管你如何变换姿势都是这种感觉。因此,在变换姿势后出现短时麻痛时,一定要心平意静,坚持忍耐过去(可用“除扰五法”的第五法处理)。如果全身或某部位麻痛十分难忍时,更要保持一心不乱,千万不要被麻胀痛感干扰心脏部位,要意志坚强地忍耐过去。盘坐练功要循序渐进,可先从练功10分钟开始,以后逐渐延长时间。如果腰部因坐的时间长而发酸时,可以顺、逆时针转动腰部。为了充分利用时间,练功者可以选在中午或晚上睡觉前练功。  在练功过程或日常生活中,处理小腹内(其他部位亦同)气机串动的方法如下:  方法一,减轻意念,静坐,不理会也不控制内气的运行,让内气自由活动,但要注意保护自己的大脑和心脏,即不要心惊、不要恐惧,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让大的内气冲击大脑。  方法二,减轻意念,静坐,把内气引入下丹田,用轻微的意念,类似收功的方法按逆时针旋转,再按顺时针旋转,圈数随意。  现将“八触”现象的处理办法归纳如下:  八触现象自然来,动静结合适当摆;  身痒轻重或涩滑,顺其自然不理睬;  二、情志干扰的处理办法  对浊气处理最重要的内容是七情干扰。什么是情志?《辞海》对情志的解释是:冲突激起人行动起来的仍谝蟆9槟善鹄矗橹局饕ㄏ病⑴⒂恰⑺肌⒈⒖帧⒕咧智楦谢疃(简称为七情)。这些情志都是人受到外界的影响或是自己体内的刺激,而自然产生的心理反应。情志干扰就是七情变化对人身体和心灵产生的干扰,简称七情干扰。控制好情志干扰,就能及时地调节自己的情绪变化,从而能理智地对待各种问题,能正确地处理各种问题。  情志干扰假说:人产生的各种情志变化是以人体生物电和内分泌物的形式传递,情志干扰反映在大脑形成意识,作用在心脏及其周围部位干扰自我识。  人的心脏部位(即左胸部位)是人体对情志干扰最敏感的地方,也是最脆弱的地方。人们在日常的各种活动中,通过眼、耳、鼻、舌、身、意六种途径接触外界事物和自己的身体,各种情志活动通常是反应在大脑,作用在心脏部位,其特点是:七情干扰心先动,心动一切皆动摇!为了便于克服情志干扰,我们先来了解七情的特点:  (1)喜。喜是指内心喜悦或欢喜等。对事物或自身感到十分欢喜,就容易产生贪心或不正常的追求,这些过分的心理活动会对自身不利。喜再进一步发展就是乐,人难以长乐,快乐过后会有其他的情志活动,如果不适当调节和控制,可能会乐极生悲。愉快和快乐的心情是要保持的,但情绪是要平静的,思想是要活跃的,无节制的“快乐”是不可取的。  男女之间产生的爱情,是“喜”这种情志活动一系列发展和变化的结果。香港有部电视剧,表达男女之间的恋情时,有句台词: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其实,从初恋发展到“生死相许”的爱情,有这样的过程:男女之间相互好感(动情)── 相互喜欢(动心)── 爱情相互交融(动心和动身)── 爱情相互依赖和珍惜(从动心和动身,发展到思想融合,最后发展到两人自我意识相互牵引等)。爱情相互依赖和珍惜就到了“生死相许”的阶段了。在现实生活中,经历过失恋考验或者爱情不专一的人,是不会轻易与恋人“生死相许”的。人生的恋爱过程大多是情志复杂变化的过程:开始相爱是喜;如果恋爱一方猜疑,就会变喜为忧或悲;如果恋爱一方思念对方,就会变喜为思;如果恋爱一方害怕失去对方,就会变喜为忧或恐或惊;……  (2)怒。怒是指生气或愤怒等情志变化。人们在愤怒时,心气发动,气往上涌,对许多事情都会因怒而产生不满和厌恶等情绪,怒也最容易使人失去理智。在现实生活中,因敌我矛盾产生怒火或仇恨时,也要及时地调节和控制,冷静地和机智地采取正确的办法处理问题,只靠满腔的怒火是不能彻底战胜敌人的。  (3)忧。忧是指忧虑或愁苦等,愁苦是忧虑的进一步发展。出现忧虑和愁苦的人,会精神不振、心神不定、愁眉苦脸、闷闷不乐等。  (4)思。思是指思虑或胡思乱想等。人们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对问题进行思考和反思是正常的。但由于情志干扰而导致胡思乱想或者想入非非,甚至神志错乱,则是一种心病。  (5)悲。悲是指伤心、悲伤或悲哀等。悲通常是因感情或自尊心受到较大的打击,而引起的情志反应。悲伤严重时,如果没有及时处理,就会在心脏部位感到有一种无形的压力,经常在干扰自己。有时会不由自主地哭泣或叹息,进行自我调节。  (6)恐。恐是指害怕、恐惧或畏惧等。被“恐”严重干扰的人,会出现胆小怕事、无上进心、心神不定或精神不振等。  (7)惊。惊是指惊吓或惊骇等。人如果被突然惊吓,会产生一股浊气涌向心脏部位,使自己心惊肉跳,以及产生其他的情志变化,例如恐。惊吓十分严重时,会造成小便失禁,心跳加快。  七情干扰如此严重地影响人的心理和思想,我们怎样才能最有效地调整心情呢?怎样才能根除这些影响呢?我抓住了“七情干扰反映在大脑形成意识,作用在心脏部位干扰自我识”这一关键起因,总结出五种处理方法(统称为“除扰五法”):  第一种方法:护心下排。当七情干扰反映在大脑,产生浊气正要干扰(但还没有干扰)心脏部位时,就立即用意念(即默想着这股浊气)往下排,保护心脏部位不受干扰。七情干扰来得快,意念处理要更快!要想达到运用自如的境界,就必须多次练习(下同)。惊吓对人的干扰来得最突然,而人对惊吓的不良反应也最敏感,只要训练自己能对付突然而来的惊吓,就能处理好其他情志的干扰。此法归纳为:护心下排。  第二种方法:护心下排深呼气。当七情干扰严重,用“护心下排”的方法不能彻底清除干扰时,可用意念下排,同时配合深呼吸的“呼气”向下排浊气。一次排不干净,可以多排几次,直至心情平静和舒畅为止。此法归纳为:护心下排深呼气。  第三种方法:护心下排呼转移。当干扰严重,并且有源源不断的干扰产生时,例如被别人无理批评或被冤枉等,自己又处于被动地位。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运用“护心下排深呼气”的方法不能清除干扰时,就要立即转移意念,想一些平静的事或者愉快的事(例如想日出日落、难忘的一笑等),或者默念“一”字。在这种情况下,自己要主动地跳出痛苦情思的束缚,同时继续用“护心下排深呼气”的方法处理。此法归纳为:护心下排呼转移。  第四种方法:护心下排深呼气,唉声破压强意志。此法适用于心灵受到创伤或者未能从创伤中解脱的人。这种人通常是七情干扰日积月累,根深蒂固,并且在心脏部位会有一种无形的压迫感。自我治疗心病时,除了运用“护心下排深呼气”的方法外,还要在呼气时发出“唉”字的叹气声音(即用唉声叹气的声音和感觉),用声音配合意念和呼气,振破压迫在自己心脏部位的无形压力。一次不能清除时,可以多做几次;一天不能根除时,可以多做几天!  清除根深蒂固的严重七情干扰,只从生理和心理上排除,往往不能根除,还必须从思想上和问题的根源上找原因,主动地培养自己的坚强意志、良好品德和高尚情操,及时地自我调节,并保持良好的心态。例如,负心人对自己感情的伤害,你可以用“你伤害了我,我一笑而过”的心态对付。因为事情已经发生了,伤心难过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只会加深痛苦。与其伤心流泪,不如一笑了之!自己振作起来,吸取教训,展望未来,这才是明智的做法。  再如,自己的心灵受到创伤后,治疗心病除了运用“护心下排深呼气”的方法外,可以用一些警言增强自己的意志:过去事情永远过去,低落消沉对己无益!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忍得一时之气,免得百日之忧!打击报复为下策,宽仁大度是上计!……。此法归纳为:护心下排深呼气,唉声破压强意志。  第五种方法:明心见性,根除烦恼。人的情志变化特点是:人受到外界的影响或是自己体内的刺激,会自然产生干扰心脏部位的情志反应。外面来的干扰可以用排除等方法处理,内部产生的干扰就要从心脏部位入手,消除其产生的根源。这种方法是处理情志干扰的最高境界,与六祖惠能领悟的相同。  冷热过度意调和,难受之极要忍耐。由于六祖领悟的道理比我以前的见解要高深,所以就用六祖明心见性的顿悟方法。运用这种方法有两个要点:  (1)真正明白和领悟惠能作的偈。就是: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2)从心脏部位着手,除去情志干扰产生的根源。就是:心胸广阔,明心见性;心胸能容天下事,正确处理各问题。具体做法是:从心而发,万缘放下,心胸广阔,无牵无挂。此法归纳为:万缘放下,无牵无挂。  对许多人来说,真正做到&明心见性,根除烦恼&比较困难,但我们可以用如下方法补充:遇到不顺心的事,或者重大的困难,或者挫折,心情难受之时千万不能心慌着急,要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要从心而发万缘放下,主动地跳出情志的干扰和束缚,先作好事情最坏结果的思想准备,然后再从多个方面冷静地思考问题,寻找最佳的方法解决问题,把事情做到最好。这也就是《孙子兵法》&九地篇&中所说的:&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此方法简言之:万缘放下,死而后生。  对普通人来说,要想成为情志的真正主人,除了掌握上述“除扰五法”外,还要经常保持“真自我”和“微笑”。“真自我”是指心情愉快、轻松自然和开朗活泼的共同心理感受。明白“真自我”能让自己有一个良好的心情状态标准,以便于把握和保持。“心情愉快”是要自己做一个快乐的人;“轻松自然”是使自己没有压力,自由自在地思考;“开朗活泼”是打开自己的心胸,更好地接受外界事物,同时做到思维活跃。“微笑”是发自内心,能保持“微笑”的人,对自己及周围的人都会产生良好的影响。对修行较高的人来说,运用好第五种方法“心胸广阔容天地,明心见性无一物”,就能成为情志的真正主人。  四、南怀瑾:中脉通了才能证入初禅的真正禅定  南怀瑾:“中脉不通而言得定者,绝无是处。中脉通了,才能证入初禅的真正禅定――大乘道的初禅境界。 色身没有绝对的健康,即不能得定。 不能去掉身体的障碍,想进入定境,是绝对不可能的事。 能做到身心健康,求证道业就比较容易了。”  你说四大皆空,我打你一巴掌为什么会痛?你说色即是空,那你隐个身给我看看!为什么隐不了?因为你的四大五行五蕴没有转。很多大德往生的时候为什么不能发起三昧真火,化一道光走了?因为他的四大五行五蕴没有转。你若真想证道证果,先发愿坐三千五百座。  十方三世,一切法门,一切修行人修行都离不开禅定。  何名禅定?身心不执不迷不住即为禅定。又名三昧定境,三摩地。不入四禅八定,三昧定境,难以成就。但欲入四禅八定,八万四千种三昧定境,必须先打通气脉。但气脉怎么样才能通呢?  只有六根清静,不逐六尘,不散乱不昏沉,正念坚定,人身的元气才能生机不绝,旺盛圆满。当心静久不动,元气一步一步的积累,到在一定的量后,气脉自动会被旺盛的元气打开。  世上有很多奇奇怪怪的功法,教人直接修气脉,转河车。此类功法万不可学,很容易走火入魔。为什么?因为元气就如电视机的电源,气脉就如电线。你不充电接电发电,(你心不能真清静,体表梵穴不能真打开,则先天元气就不能充分进入肉身,则七轮中的元气不是真充足)直接修气脉,那很容易弄坏“电线”(经脉),造成“电线”错乱而短路。更何况,如果元气不足,“电源”不足,就算打通气脉也没多大用处。  世上只有一种真正打通气脉的方法:那就是心静,六根静,不求不迷不急,静静等候,等到精足气足神足时,气脉自然会通,三昧定境自然会入,丝毫强求不了。世上不管什么法门,离开了心去修,离开静去修,都是邪法。一直心无所住,心无所求,心无所迷地坐禅,要坐多久才能打能打通气脉?可不可以计算出来?  绝对准确的时间是算不出来的,但大致的时间可以算出来。那如何计算?要计算要坐多久才能打通气脉怎么算?这有密法,我公开也无防。  要知道要坐多久才能打通气脉,得先了解人身的结构。人身有365个大穴,对应地球公转太阳一周。地球公转太阳一周是365天,易数以9为最大,以9归真,所以人身每个穴位应填满9口真气。  一天十二时辰,一时辰六刻钟,每刻钟二十分钟,即每二十分钟为一座。人坐禅时,六根清静,心志既不散乱也不昏沉时,每一刻钟能化一口真气。当真气化生时,由督脉上行百会再下行到口腔时,会化成一口玉液(清且甜的口水),把这口玉渡咽下去,胜过服一支人参,补益身之四大五行五脏六腑,推动百脉千经。  (此时应用吞律法将津液吞入腹内。即舌顶上腭不动,将津液吮至舌根,待欲喷呛时引颈吞下。这样引吞,可直接入任脉,化为阴精,是造精之捷径,健身之妙法。)  所以,人坐禅时,心不可动,心动则气动,气动则气散,真气元气散乱了,不能上行督脉化为玉液。当心昏沉欲睡时,真气元气也化不出来。所以,如果你不懂自己坐禅时妄想有没有,多或少,你看你化的真气元气多少就知道了。如果化生的玉液多,说明你这一座是有效的,如果玉液没有,说明你不是散乱就是昏沉,白坐了,四大五行一丝也没有转,只不过是练练腿,休息休息而已。像人的思想散乱一天,那一天口都是干的。人睡觉睡一天,口也是干的。只有心既不散乱又不昏沉时,真气元气才能化生。初坐禅时,未入真定前,如果心处于不散乱又不昏沉时,一刻钟能化满满一口玉液。  要计算要坐多少座才能气脉初通,即365×9=3289,把这个数字去零为整,即三千五百座左右。也就是说:百日筑基,至少要坐三千五百座,这是个基数。这个基数是对十六岁童身未破,身体健康,每一座都是正念坚定的人的数字。  如果是大于十六岁十年左右,则365×10。如果大于十六岁二十年,则365×11。如果大于三十年、四十年者,以此类推。如果身体处于亚健康,则再加一倍。如果身体体弱多病,则再乘一倍。如果你是下根人士,坐十座只有一座坐得好,那就再乘十。  每泄一次精,当补9口真气。每遗一次精,也要补9口真气。每见色心起三回,就要再补一口真气。为什么?因为人见色心动真气元气则散。每微动三回嗔心,就要补一口真气,为什么?因为真气所化的玉液加邪火就变成痰,没有用了,所以人万不可动嗔心。因为大动嗔心,伤元气更大,要补一口到九口真气。如以上加减,即能算出你要坐禅多少座,坐多久才能完成百日筑基,才能气脉初通,打开任督二脉或奇经八脉。  如果要气脉大通,转身上四大五行,破五蕴,就不是这样算的了。这样算是算最基本的修道基础,先行功德的。这个修道基础,先行功德,是一切修行人都应该完成的。连这个最本的基础,都没有完成,你现在才坐不到百座,就急于打通气脉,证六神通,出菩萨意生身,是不是太急了?  三千五百座是最基本的!很多人一听,可能想:那我不是要坐十年八年?其实,如果精进的话,并不用多久。如果你每天精进,一天用功十二小时,二个七七四十九天即可完成。二个七七四十九天,也就是一百天左右,故名百日筑基。  你要知道:佛法修行在于心,心静即是坐禅,心无所求即是坐禅,六根不随境转即是坐禅,心中无我执即是坐禅。修坐禅者,当如是修禅。如果是上根利器,日夜用功,行住坐卧心皆定,那二个七七减半,即一个七七即可成就。  世尊当年在菩提树下坐了七七四十九天。过去也有很多高僧大德,闭关打七七,专念一句佛号或一个咒,专参一个话头或专坐禅,于七七四十九天内气脉大通,并悟道证果的很多,在书上可查出一大堆。但世上上根利器极少,也没有这么大的道心。象闭百天关,一天用功十二小时,另十二小时吃饭睡觉,刚好完成三千多座。如果象世尊一样日夜禅定,日夜用功,刚好七七四十九天左右完成。365×9=3289刻钟(每刻二十分钟,以一刻为一座。),而七七四十九天日夜用功就是3528刻钟。去零为整,七七四十九天就能完成三千五百座,填满身上365个大穴每穴9口真气。  如果没有这么大的决心,那就二个七七,一百天完成。再不行,就每天六小时,二百天完成。再不就行,就每天三小时,这三百天左右,一年完成。如果你能完全三千五百座,不能悟道证果,气脉大通,一般来说,至少都可打通任督二脉。然后再这三千五百的基础上,再精进,就不会象初修行一样了,虽然不能入大定,但入个欲界定,未到地定,是不难的。  如果你心不能静,真气元气化不了,四大五行转不了,那(还)可以专念一句佛号,专持一个咒。但如果想念佛持咒的同时,还能转化四大,那宜金刚诵,不宜过于大声,或则气散体外。如果真气化不出,可试念大悲咒,专心念一遍大悲咒就能化一小口真气,如果专心念一刻钟大悲咒,能化满满一口玉液。当然其他咒语也可以,我个人的体验,持过很多咒,以大悲咒及宝生陀罗尼化真气元气神速。楞严咒行不行?好不好?当然行!当然好!只是我不会念楞严咒,因为太长,没有体验过。但效果必定是好的,因为关键是心专不专一,对修的佛号或念的咒信心够不够。  修行,就是修心修身修行为。修心,断惑证真,断意识流,见不生不灭法身,是智慧,是见地。修身,转四大五行,破身见身障,破五蕴,是功夫,是定力,急不来,非一步一步脚印不可。  修行为即修一切心口意善,修六度万行,磨习气,积福德资粮。修心修身修行为,就是法报化三身。  若说悟道难,那转身之四大五蕴更难。君不见历史上很多祖师悟道了,住茅屋专修十几年,二三十年的很多,谓悟后起修。若说转身四大五蕴难,那布道行道更难,什么是布道行道?就化身千百亿,度千百亿众生,要把正法传开,建教团,建道场,还要看众生的根基,因机设教,比转身四大五蕴更难千百倍。  南怀瑾: &真正成佛要在色界。欲界不能成佛,无色界也不能成佛。必须要在色界才能成就报身佛。色界身就是这个肉身转了(转四大五蕴),我们现在这个肉身是在欲界里,要把他转化变成色界身,成就光明之身(即由无数明点构成的身体,功态看即是透明身!肉都被气化了!但普通人肉眼凡胎看不出)。&  我之前曾说,三千五百座是筑基功夫,是修一切法门的人都应该完成的。闭关日修夜睡,一百天刚好可以完成。如果日夜用功,七七四十九天可完成。上根人可在此七七四十九天内成就。那筑基之后,再进一步修持,若破四大五蕴,气脉大通,那要坐多久?如何计算?  这个简单,说出来只怕你坚持不了。转四大破五蕴通气脉当如下计算:  人身365大穴,对应地球公围太阳一周365天,易数以9为最大,以9归真,故当以365大穴乘最大数9,人身有五行五大五蕴,人身如果除了五行五大,身上不会留一滴水一丝毛,故应当再乘以5,即365大穴乘大数9乘5大,即是转四大破五蕴通气脉的数。然后五行五大的五,乘之前再加一,再乘,就是破四大五蕴的基数了。为什么要加一再乘?因为未成道前,难免偶尔会泄精漏丹,动嗔伤丹,所以要加一倍补之。即365×9×(5+1)=19710座。如果你闭关三年,每天坐禅六小时,刚刚是19710座,一座一刻也不多不少。  古人提出百日筑基,七七四十天关,三年关,其实是根据人体的四大五行,五脏六腑,三脉七轮来定的,不是乱定闭关时间的。  你如果说:“那不过外道之说!”那你生病后,吃药或推拿按摩针灸为什么会病好?如果你修行,忽略了转四大五蕴身障的重要性,那是浪费时间,做表面功夫而已。如果你否定人体结构对修行的重要性,科学性,那是愚昧愚痴,法执太重,应该清醒了。  你说四大皆空,我打你一巴掌为什么会痛?你说色即是空,那你隐个身给我看看!为什么隐不了?因为你的四大五行五蕴没有转。很多大德往生的时候为什么不能发起三昧真火,化一道光走了?因为他的四大五行五蕴没有转。你若真想证道证果,先发愿坐三千五百座。至于是心静无求无执地保任还是专念佛号或是念经持咒,看各人根基及因缘。  如果道心更大,那就闭关三年再说,就算没有证果,没有大彻大悟,至少都炼出了定力,不可能毫无发获的。  佛教徒都知道,道教修行比较注重身体,实际上佛教修行也要修身体,而道教的修炼最后也是归到修心态上来。可是因为许多人在修身体这一阶段都没有办法完成,所以往往会误以为道教一直在修身体,根本没有在心态上修。  佛教是以修心态为主,附带修身体,因为从佛教的观点来说,我们的身体是不究竟的,是个躯壳、是四大假合,百年之内必须把它扔掉。道教比较偏重修长生,所以在修身体这一方面,下的功夫比佛教要多一些。  今天我们就讲一讲身体的精、气、神与修道的关系。至于这个话题在去年的十月份讲过一堂类似这样的课,那时候没有录像、有录音,我不知道道基整理出来没有(道基今天晚上来了没有?……)  藏传佛教也是比较注重修炼身体,尤其是对精、气、神这方面论述得比较多。人们往往一听到“精、气、神”,总误以为是后天的精、气、神,尤其是练气功的人。实际上密宗以及道教所讲的精、气、神,指的是先天的精、气、神,并非指后天能生育的精子,也非“呼吸之气”。后天的精、气、神,对修道而言,没有多大帮助。即便是要强身健体,修炼的也是先天的精、气、神。  如果一个人体内的精、气、神充足的话,平时的手脚(尤其是冬天)都是暖融融的。在夏天呢,手脚是一种清凉,绝对不是手脚出汗!也有许多人在修到某个阶段的时候,手脚都出汗,实际上这也是一种好的现象,是体内的湿气排出来了。  当一个人体内的气脉畅通以后,手脚都软得很!即便你是一个老人家,做一些高难度的动作,都可以做到。一般认为老人家的手脚不灵活是骨头硬了,实际上这只是现象,根本原因是精、气、神没有了,失去得太多了,身体里面筋骨的生命力不足了,肾水不足了,没办法滋润筋骨了,所以它就老化了,变得比较僵硬了。  我们佛教里面有句话叫做“皮包血肉筋缠骨”,当一个人的生理机能衰老了以后缠着骨头的这条筋就萎缩了,所以一些高难度的动作都做不出来了。摔一个跟头,几个月过去了身体还在痛,甚至容易摔坏。而一个小孩儿呢?天天都摔跟头,爬起来就跑,什么问题也没有!  因为一个小孩子的精、气、神,一点也没有漏失掉。也就是说他保持着先天的、最原始的精、气、神。当我们修炼到一定的程度,返老还童了以后,摔在地上也像小孩子一样,爬起来照样走,不容易被摔伤。  为什么有的人的关节、脖子、腰很容易扭伤、很容易脱臼呢?就是体内的精、气、神不足了。缠着骨头的这条筋,犹如松弛了的弹簧一样,没有弹性了。所以动不动就把脖子扭了,“落枕了”,腰扭伤了。  为什么小孩子没有这种情况呢?因为小孩子的筋骨就像弹簧一样,非常有弹性。我们通过修炼,体内的精、气、神充足了以后,首先是身体里面的暖流自然就会产生。当这股暖流产生以后,传遍了全身,身体得到滋润了,我们身体的弹簧,也就是连接肌肉和骨头的这条筋得到滋润了,又回复弹性了。  如果你修炼得好的话,即便你是八十岁,身体的元气――精、气、神,仍然如同青少年一样!为什么过去那些大修行的人,他有超乎常人的精力,一直用不完?他一个人的工作量可以相当于十个人、甚至一百个人的工作量,他根本就不知道疲劳!因为他本身的精、气、神比较充足,再加上他对事业的专注,把身体的能量全部用到事业上去了,没有被身体的欲望消耗掉。  昨天来了几位道教的居士,向我提了几个问题,他说:三十岁以前,没结婚的时候,精力那么充沛,也没有夫妻生活释放掉,精力都到哪里去了?等到结婚以后,夫妻生活很频繁,精力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他问的这个问题很现实,我们在座的有一部分是出家人;有一部分是在家人,而且有过家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念一字水轮真言的好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