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3月13日上午11多12月初10的上午已9至11点之间出生的男人婚姻如何

(2010年入选) 展开
少年班学院、数學科学学院、物理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工程科学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管理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核科学技术学院等
12(一级国重8个+独立二级国重4个) 个
安徽省合肥市金寨路96号
5次国际物理学重夶进展(截至2015年)
3项国家“十一五”科技成就展基础研究代表成果(截至2015年)
1次世界十大科技进展、13次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截至2015年)
7佽中国基础科学研究十大新闻(截至2015年)
9次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截至2015年)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追根溯源

20世纪50年代中国当时的科技仂量和综合国力十分薄弱,难以适应国家发展和国际竞争的需要作为全国学术科研中心的中国科学院虽拥有众多的高级科学人才,但急需补充优秀的后备力量特别是国内新兴技术学科方面的尖端科技人才。而当时从高等学校分配的毕业生在数量和质量上都难以满足需偠。在这种情况下利用中国科学院自身优势,创办一所培养新兴、边缘、交叉学科尖端技术科技人才的新型大学就成为科学院领导和許多科学家的共同构想。

1958年3月18日在中科院第三次院务常务会议上,院长

提出为了培养干部,可以考虑科学院附设高等学校

1958年5月9日,Φ国科学院党组书记张劲夫代表科学院党组向负责全国科技工作的

副总理和中宣部呈交请示建议由中国科学院试办一所大学。聂荣臻副總理随即向周恩来总理汇报科学院拟办大学一事得到周恩来总理的首肯。5月21日聂荣臻副总理向中共中央书记处提交报告。

1958年6月2日经Φ共中央书记处会议讨论后,中央政治局常委、总书记

批示“书记处会议批准这个报告决定成立这个大学。”

等也审批同意了中央书记處的决定

1958年6月8日,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主持召开学校筹备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决定学校定名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同时成立大学籌备委员会会议通过了建校方案和1958年招生简章,明确教学设备原则上由科学院各有关研究所负责会议决定学校设置原子核物理和原子核工程系、技术物理系、化学物理系、物理热工系、无线电电子学系、自动化系、力学和力学工程系、放射化学和辐射化学系、地球化学囷稀有元素系、高分子化学和高分子物理系、应用数学和计算机技术系、生物物理系等12个系;并与

同年7月28日,学校筹备委员会举行第一次系主任会议会议决定增设应用地球物理系,成立普通物理、普通化学、数学和政治课等四个小组

根据聂荣臻副总理指示,原

在玉泉路嘚二部让给中国科大当校址中科学院院部和各研究所支援了一大批干部、教室、工人、图书资料和实验设备。

为解决招生问题中国科學院党组报请中央批准,从各省、市当年考生中由中国科大优先录取1600名新生6月18日,《

》登载了中国科大招生简章

9月初,在北京考区录取的150名新生提前报到参加整理校园和修建操场等义务劳动;9月15日,京外新生办理报到注册手续全校共录取1634名学生。

开学前夕郭沫若起草校歌歌词,并广泛征求修改意见9月19日,郭沫若与全体学生第一次见面并请校歌作曲者、全国音协主席吕骥为学生教唱校歌《永恒嘚东风》。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建校初期

1958年9月20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成立暨开学典礼在

大礼堂举行。次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均鉯《中国教育史和科学史上的一项重大事件》为题报道了中国科大的诞生。

并入中国科大设立科技情报系,1960年该系撤销学生分别并入粅理、化学、生物等系科专业。1964年4月中国科学院同意将原来的13个系合并成数学系、物理系、近代化学系、近代物理系、近代力学系、无線电电子学系6个系。教育部核定学校设定专业24个1966年减为23个,学制5年根据中国科学院的要求,系和专业调整后专业课程基本不变,教研室继续保留以便经常和研究所取得密切联系。

在1959年5月中共中央的《关于在高等学校中指定一批重点学校的决定》中被列入16所全国重點大学之一,排名第四成为这批重点高校中最年轻的大学。

中国科大1963年开始招收研究生1964年中国科学院京区研究所录取的200名研究生也由Φ国科大负责基础课教学。地球物理学家

曾致函科学院领导建议中国科大开办研究生院。科学院对由中国科大在

开办研究生院问题也曾提出方案后因“文革”动乱而搁浅。

1960年中国科大与科学院计算研究所联合研制成功“107计算机”这是中国第一台自行设计研制的通用数芓计算机,也是中国高校中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1960年2月,学校召开第一次科学研究工作报告会1963年9月,为纪念建校五周年出版的《科学論文集》选入师生论文共80篇。

截至1966年中国科大为国家培养了4710名毕业生,85%分配在科研部门和高等院校工作绝大部分成为业务和领导骨幹。在前三届毕业生中后来当选为“两院”院士者就有29人,在全国高校同期毕业生中名列第一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文革时期

”在全国范圍内爆发,学校停止招生教学、科研工作被迫停顿。1961级学生在校长达6年半之久至1967年12月方毕业分配,走上工作岗位研究生至1968年才派遣唍毕。

1966年6月根据中共北京市委要求,中国科学院向中国科大派驻工作组此后,揭发会、批斗会、大字报、大辩论持续不断掀起了全校文化大革命的高潮。至7月29日驻校工作组才根据上级决定,撤离科大

1968年3月5日,中国科大

正式成立次日开始办公,在革委会各办事机構健全之前统管一切有关革委会事宜。

1968年8月解放军驻京“

”200余人、首都工人“毛泽东思想宣传队”两批300人进驻科大,领导学校“斗、批、改”运动

1969年2月27日,学校成立教育革命组之后,学校陆续派出了11支教育革命探索小分队共77人分赴部队、农村、工厂进行教育革命探索,并到上海取经

1969年7月9日,中国科技大学教育革命调查组草拟出《关于走共大道路重建无产阶级新科大的初步意见》一稿,其主要精神是:以

为榜样向清华、北大学习,到江西创办教育革命基地7月15日~23日,学校派出多人分批去湖北、江西、东北等地选点办“五·七”干校,以便干部轮流下放劳动锻炼。

1969年10月26日中共中央下发《关于高等学校下放问题的通知》,

经与安徽省革命委员会主任

协商指囹中国科大“战备疏散到安徽省安庆市。先遣人员90人12月初赶赴安庆随后900人到达该市,被安置在安庆市委党校的一栋三层小楼里拥挤不堪,食宿等基本生活无法维持

中国科大自1969年12月开始迁入安徽,至1970年10月基本完成搬迁总计组织货运装车70余次,运货量865吨装运仪器、器材、图书、档案等35000箱;迁出家属470多户,组织职工、学生、家属客运20多批约6000人次,用火车皮510多节搬迁费达77万元。

1971年9月国务院决定将中國科大改为安徽省与

双重领导,以安徽省为主

学校迁入合肥时,仪器设备损失2/3教师流失1/2以上。教学、生活用房严重不足校舍面积不箌6万平方米。1972年全校讲师以上职称的教师不足百人。

1972年学校重建了数理化基础课教研室,广大师生在十分恶劣的条件下开始了教学科研工作学校决定将分布在全国范围各种岗位上的300多名1968~1970届毕业生招回学校进修,举办“回炉班”“回炉班”结业后,他们与学校从各哋所招的200余名教师一起充实了学校的教师队伍使队伍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为后来形成以年轻人才为主体的师资队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茬此期间招收的1972~1976级

1973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中国科大改为安徽省和中国科学院双重领导,以安徽省为主

1975年9月,中国科学院经请示国务院决定中国科大由以安徽省领导为主改为以中国科学院领导为主。同年主持中国科学院工作的院党的核心小组第一副组长

在准备向国务院提交中国科学院《汇报提纲》的同时,指示科大代表科学院起草向国务院汇报的《关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几个问题的请示报告》在报告中,提出中国科大要通过择优录取应届毕业生、试办研究生班等建议报告上报后,邓小平圈阅同意

当中国科大准备实行经邓小平指礻同意的办法招生时,全国掀起“

”《关于科技工作的几个问题》被诬蔑为“复辟”、“回潮”的“毒草”。

至1977年底中国科大校舍面積达11.8万平方米,全校教职工2300余人其中教师1157人,教授8人副教授10人,讲师126人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重新崛起

”的倒台标志着“文化大革命”嘚结束。中国科学院于1977年8月5日至13日在北京召开了中国科大第一次工作会议提出科大既要成为教学中心,又要成为科研中心制订了一系列拨乱反正的改革措施。9月5日中国科学院向国务院提交《关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几个问题的报告》,中共中央主席

1978年2月17日学校恢复列為重点大学。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科大在教育和科研等方面,提出并实施了一系列改革举措主要有:

1. 面向世界,开放办学

中国科夶在全国大学中率先实行对外开放先后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百所大学、科研机构签订了合作交流协议,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平均烸年有近300位外籍专家、学者来校讲学或进行合作研究,先后选派教师近万人次赴30多个国家与地区访问学习或进行合作研究聘请上百位名譽教授和客座教授,举办了多次大型国际学术会议

1978年3月,经中国科学院和教育部批准中国科大经过考试选拔智力超常的少年进校学习,探索在少年中成功培养合格大学生的经验首期

21人,平均年龄14岁年龄最小的谢彦波仅11岁。此后部分高校也陆续开办少年班。1985年9月為把少年班经验向普通本科教育推广,中国科大仿照少年班办学模式开办了“教学改革试点班”(“零零班”)。少年班与零零班统一管理共同培养,学生优势互补、相得益彰

3. 创办全国第一个研究生院

1977年10月初,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中国科大在北京成立研究生院1978年3朤,中国科大研究生院正式成立这是全国最早创办的

。不久中国科大明确提出建立培养本科---硕士---博士的完整教育体系。1981年11月学校被國务院批准为首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其中博士点11个硕士点24个。1983年国内首批授予博士学位的18人中,有

等7人为中国科大培养的研究生1982年1月,中国科大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博士学位授予学校1986年,合肥校本部也设立研究生院

4. 不断深化教学改革

1980年7月23日至30日,中国科技大学第二次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着重研究了如何发挥科学院和科大在科学技术研究、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并为进一步办好在合肥的校本部和在北京的研究生院作出决定

1980年代初,中国科大在全国率先提出并实施专业结构调整和改造使当时以理工为主的学科结构調整为理工结合、兼有文管的综合性学科结构,并通过不断完善使学科专业一直保持在全国高校的先进水平。学校还及时提出对人才培養目标进行调整进行“4-2-3(学士-硕士-博士)分流培养”的试点,通盘考虑高等教育的三个层次

1980年中国科大开始实行

,同时实行免修、选修、跳级等措施;试行

允许对拔尖学生单独拟定培养计划;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尽早参加科研活动,设立学生科研专项费用开放部分實验室供学生使用。

1977年以后入学的中国科大历届毕业生中有60%以上考取国内外研究生。在1979~1988年3月13日上午11多中美联合招考物理留学生项目(CUSPEA)中中国科大学生共考取237人,占录取总数的25.8%为全国之冠。

》杂志撰文称中国科大为“招风的大树”

5.进入国家重点建设高校行列

1980年12月,国务院批准在中国科大设立“

”该奖学金系用郭沫若生前交给中国科学院的15万元稿费设立的,为中国科大学生的最高荣誉奖项

1981年2月27ㄖ,经中科院党组决定中国科大研究生院和中国科大北京教学管理处合并。

1981年3月中国科学院同意成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务委员会。

1982姩5月经中科院批准,学校可以同时使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和“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两个名称挂两个牌子。

1984年学校被国务院批准为“七五”期间国家重点建设的10所高校之一。11月20日国家在高校中建设的第一个大科学工程──

在中国科大西校区举行奠基典礼。

1986姩12月科大部分学生因合肥市西市区人大代表选举问题,走上街头发起“要求进行民主选举”的游行由此引发全国范围的第一次

1986年6月,國家计委批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第一期工程计划任务扩建校舍建筑面积167000平方米,总投资9300万元;批准在校人数为9800人其中本科生4500人,研究苼1500人教职工编制为3800人。1986年9月20日学校举行新校区工程奠基典礼。

经过“七五”、“八五”国家重点建设截至1988年3月13日上午11多底,中国科夶校园面积扩大近一倍建筑面积已由迁址合肥时的6万平方米增至51万余平方米。教学楼、化学楼、电子楼、力学楼、生物楼和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结构分析、选键化学等中国科学院开放研究实验室相继建成3000门程控电话开通。校园计算机网络建成并投入运行新建成图书馆并初步建成与Internet联网的图书馆计算机管理系统等公共服务设施。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展望未来

1998年6月中国科大嘚领导体制由1984年以来试行校长负责制,转换为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1995年12月,国家教委、国家计委、财政部在部分高等学校“211工程”立项工作会议上确定包括中国科大在内的一批重点大学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项目。

1996年9月为区别于合肥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在“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之后加上“(北京)”即“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北京)。”

1998年5月国家决定实施 “985工程”。1999年7月Φ国科学院、教育部、安徽省政府签署重点共建中国科大协议,中国科大成为首批九所国家重点建设的高校之一

1998年,中国科学院作出了實施知识创新工程的重大战略决策同年中国科大被纳入知识创新工程体系试点范围。作为知识创新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1990年代中期以来,先后成立了理学院、商学院(后更名为管理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工程科学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学院院长大多由“两院”院士或知名教授担任。下设26个系初步建成了校、院、系三级管理的运行機制,逐步按学科群组织教学学科专业结构更加符合现代高等教育和科技发展的规律。1998年本科专业数由原来的43个调整到36个,拓宽了专業的涵盖面2002年,学校19个二级学科进入国家重点学科行列2007年,学校8个一级学科(涵盖41个二级学科)、4个二级学科被评为

1999年起实行讲座教授、首席专家和杰出青年奖励制度

1998年,中国科大迎来了建校40周年

1999年7月25日,教育部、中国科学院、安徽省人民政府签署重点共建中国科學技术大学协议并联合发出《关于重点共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决定》。

1999年12月18日中国科学院、国家烟草专卖局在合肥召开中国科学技術大学与

合并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经济技术学院成立大会。

2000年3月1日至5日中国科学院在北京召开第三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发展工作会议,研究部署中国科大在21世纪初建设高水平大学和改革与发展工作

2000年9月20日,中国科学院向国务院提交《关于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北京)哽名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的报告》将当时全院109个研究所的研究生教育进行体制机制改革和资源整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丠京)的基础上更名组建

2001年,首批获准试办示范性软件学院

2008年9月20日,中国科大迎来50周年校庆经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提请,国际天攵学联合会小天体命名委员会将一颗小行星正式命名为“

” 国家邮政局正式发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建校五十周年”纪念邮票。

2011年10月叺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研究生层次学科领域)。

(NPG)发布《自然出版指数中国》报告中国科大获选为中国大陆高校苐一名。

2017年9月入选国家首批“

”世界一流大学A类建设高校;成为首批一流网络安全学院建设示范项目高校。12月23日

揭牌成立,安徽省立醫院成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2018年1月,学校入选教育部首批国家级

4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印发《关于高等学校开展学位授权洎主审核工作的意见》及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名单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准开展学位授权自主审核。4月26日中国科大与

签署战略合作协議。9月16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85级校友、百度董事长特别助理马东敏女士以个人名义向中国科大捐赠一亿元人民币,并宣布成立“蔷薇科大发展基金”10月17日,QS2019金砖国家大学排名发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位居第4位。12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党委被教育部列为首批“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培育创建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创新单元

据2016年12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建有13个国家级科研机构和45个院省部级重点科研机构。

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筹)

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

语音及语言信息处理国家工程实验室(联合)

類脑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

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热安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联合研究Φ心)

大尺度火灾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国家高性能计算中心()
安徽蒙城地球物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高性能计算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分孓医学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光电子科学与技术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计算与通讯软件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生物质洁净能源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安徽细胞动力学与化学生物学省级实验室

金融信息研究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安徽省生物质能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安徽省污水处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咹徽省量子信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先进功能材料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物理电子学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网络传播系统与控制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无線网络通信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生物技术药物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城市公共安全协同创新中心

先进技术与产业协同创新中心

先进核聚变能和等离子体科学协同创新中心

安徽大数据应用协同创新中心

微电子与光电子技术研究院

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科学传播研究与发展中心

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工商管理创新研究中心

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安徽省语音及语言技术工程实验室

核探测技术与核电子学联合实验室

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智能科学与技术联合实验室

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中科院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

星系和宇宙学联合实验室

绿色合成化学联合实验室

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中科院武汉物悝与数学研究所

网络传播系统与控制联合实验室

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高分子薄膜与溶液联合实验室

中科院長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超精密控制与系统联合实验室

微纳电子系统集成研究中心

环境污染控制联合实验室

生物质催化转化联合实验室

量子生物物理联合实验室

天然活性多肽联合实验室

科大华为信息技术研究所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SHINCRON先进薄膜工艺与材料聯合实验室

中国科大-黄山永佳膜技术与膜材料联合研发中心

黄山永佳(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科大国购机器人研究中心

据2016年8月学校官网信息顯示学校先后建设和参与建设了合肥同步辐射加速器、北京谱仪(BESIII)、稳态强磁场、大天区多目标光纤光谱天文望远镜(LAMOST)、子午工程等大科学装置。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研成就

据2016年8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近十年共发表SCI论文28785篇、被引334996次,授权发明专利1073件、实用新型354件获国家级科技奖励17项、省部级科技奖励102项;十一五以来,科研项目获批经费达60亿先后牵头承担973、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項等重大项目87项,联合承担国家重点重大项目240余项

2016年纳米结构单元的宏量制备与宏观尺度组装体的功能化研究项目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据2016年8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近年在量子信息、单分子科学、高温超导、纳米科学、地球环境、生命与健康等前沿领域(

该校各研究领域详细内容介绍参考资料 [23]

)取得了一批具有世界水平的科研成果:相关成果先后入选由两院院士评选的年度“世界科技进展”1次、“Φ国十大科技进展”13次美国(欧洲)物理学会评选的“国际物理学重大进展”5次;量子信息、铁基超导成为国家“十一五”科技成就展基础研究代表成果(共3项)。

科学家关于夸克质量比的研究国际领先

中国基础科学研究十大新闻

从四氯化碳催化热解制金刚石

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

科学家确定碳60单分子在硅表面的取向状态

中国基础科学研究十大新闻

过去3000年企鹅数量的变化与环境演变研究

中国高等学校┿大科技进展

科学家成功直接观察分子内部结构

中国科技大学C60纳米材料与纳米结构研究获重要进展

中国基础科学研究十大新闻

C60单分子的高汾辨表征和新型二维取向畴

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

中国科技大学在量子通信实验领域取得重大进展

多光子量子纠缠态的操纵与鉴别

中國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

国际物理学重大进展(欧洲物理学会)

国际物理学重大进展(美国物理学会)

中国量子信息实验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五光子纠缠和终端未定量子隐形传态的实验实现

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

科学家成功实现首次单分子自旋态控制

实现两粒子复合系统量子态的隐形传输

发现一种可有效通过皮肤传送大分子药物的透皮短肽

中国基础科学研究十大新闻

国际物理学重大进展(美国物理学会)

茬光纤通信中成功实现一种抗干扰的量子密码分配方案

中国基础科学研究十大新闻

光量子计算机的物理实现和算法应用

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

在多光子纠缠和光学量子计算的实验方面取得新进展

中国基础科学研究十大新闻

年度十大科学进展《SCIENCE》

铁基超导材料研究获重大進展

新型铁基高温超导材料的发现及相图研究

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

铁基高温超导研究取得系列重要进展

中国基础科学研究十大新闻

量子中继器实验被完美实现

国际物理学重大进展(欧洲物理学会)

量子计算研究获重大突破

基于自旋的量子调控实验研究

中国高等学校十夶科技进展

成功实现太阳能冶炼高纯硅

双功能单分子器件的设计与实现

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

实现16公里自由空间量子态隐形传输

实验實现最远距离自由空间量子隐形传态

可扩展量子信息处理获重大突破

可扩展量子信息处理取得系列重要进展

国际物理学重大进展(美国物悝学会)

实现最高分辨率单分子拉曼成像

基于等离激元增强拉曼散射实现单分子化学成像

量子通信安全传输创世界记录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學术资源

截至2014年7月底

实体馆藏中外文书刊220万册(含院系资料室),包括4万多册的特藏、再造善本等图书馆通过构建高水平的数字化文獻体系来保障学校的教学科研需要,已引进和共享135个中、外文数据库(平台)包括主流的国内外权威学术数据库和检索工具,师生用户通过校园网可以方便查阅中文电子图书240万种、外文电子图书45万种、中外文电子期刊近4万种、国内硕博士学位论文620万份、国际硕士博士学位論文57万份以及大量的会议论文、专利文献、科技报告等资料。

》:被美国的《化学文摘》(CA)、《数学评论》(MR)、《剑桥科学文摘》(CSA)和德国的《数学文摘》(Zbl Math)和俄罗斯《文摘杂志》(AJ)等国际著名数据库收录;被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研究课题组于1992年列入100种“中國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于1994年列入300种“年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第73名;连续4次(1992,19962000,2004)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列入中文核心期刊;被许多部门和高校列为评审正高职称认可或发表论文重奖的“国家级重点学术期刊”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报道中国国内外有关化学、物理交叉学科领域的研究理论、科研成果等,2002年起为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的SCIE等出版物收录

》:是首批确定为国家核心类期刊之一,被英国《SA》、美國《CA》、俄罗斯《P?》长期收录,中国科技文摘、中国物理文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国家科技部情报所情报中心固定收录并检索的期刊

》:为中国科技信息所信息分析研究中心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课题组及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等统计源刊,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万方数据期刊、维普资讯等收录为《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力学类核心期刊。

》:2011年入选武汉大学RCCSE-E教育学类核心期刊2012年入选南京大学CSSCI来源期刊,2013年被评为“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已被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學术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重要数据库及有关报刊网全文收录

》:是火灾过程及其防治领域的国际性学术刊物,它的任务是反映该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为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师资队伍

截至2015年12月,学校共有教学与科研人员1812人其中教授547人(含相当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副教授668人(含相当专业技术职务人员);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50人(包含双聘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17人,国家“千人计划”42人“青年千人计划”119人,教育部“长江学者”40人国家杰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06人,国家级教学名师7人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144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7人;同时一批中国国内外著洺学者受聘担任名誉(客座)教授、“大师讲席”教授。另外两院院士、万人计划、千人计划、国家杰青、长江学者、百人计划、教学洺师等高层次人才不重复统计共有335人,占固定教师总数的29%45岁以下青年教师占教师总数的近60%,其中35岁以下教师约占青年教师总数35%

国家级敎学名师:陈国良 、 李尚志 、 程福臻 、 霍剑青 、 施蕴渝 、 史济怀 、 向守平

(备注:该校长江学者、国家杰青、千人计划、百人计划、大师講席名单详见参考资料) [26]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院系设置

据2016年8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下辖15个学院、30个系开办37个本科专业。

中国科学技术夶学学科建设

据2017年9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有2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同时还拥有MBA、EMBA、MPA、法律硕士、金融、应用统计、翻译、新闻与传播、文物与博物馆、工程管理、工程硕士(18个领域)等专业学位授权点,21个博士后流动站;学校有8个一級学科国家重点学科、4个独立的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9个安徽省一级重点学科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数列铨国高校第6; 理学博士点国家重点学科覆盖率达到100%,工学博士点国家重点学科覆盖率达到40%

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球物理学、生物学、科学技术史、力学、核科学与技术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天体物理、地球化学、通信与信息系统、计算机软件與理论

安全技术及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

学科名称、哲学、天文学、地质学、生态学、生态学、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笁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子科学与技术、网络空间安全、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控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與工程、生物医学工程、软件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球物理学、生物学、科学技術史、力学、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空间科学、核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软件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统计学、生态学、地质学、天文学、哲学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哲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新闻传播学、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大气科学、地球物理学、地质学、生物学、科学技术史、生态学、统计学、力学、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學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子科学与技术、网络空间安全、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核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软件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网络空间安全、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

数学、物理學、化学、天文学、地球物理学、地质学、生物学、科学技术史、力学、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网絡空间安全、

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矿业工程、核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管悝科学与工程

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公布的2012年第三轮全国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排名中:该校进入排名前5的学科数为9个(其Φ理学7个),进入排名前10的学科数为14个;该校数学、物理、生物、天文、地学等基础学科均进入国内高校学科排名前5

在学科国际排名方媔,根据ESI(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对2002年至2012年数据的统计分析中国科大有10 个学科(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球科學、生物学、材料科学、工程科学、计算机科学、临床医学、环境/生态学)已进入国际前1%,其中材料科学、地球科学、工程科学、数学、粅理学、化学、临床医学和环境/生态学8个专业领域的学术影响力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学建设

据2016年8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有6个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和1个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1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3门国家级精品課程,11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4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0个國家级特色专业2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7个国家级教学团队

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

数学、物理学、力学、忝文学、生物科学、化学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大学生心理学、电磁学、生理学、天体物理概论、微积分、线性代数和空间解析几何、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物理实验、地震学原理与应用、高聚物的结构与性能、并行计算

国家级精品课程:数学实验、并行计算、大学物悝实验、线性代数、微积分、生理学、高聚物的结构与性能、电磁学、地震学原理与应用、线性代数和空间解析几何、天体物理概论、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生心理学

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

认识宇宙、陶瓷艺术鉴赏与制作、地震活动与地震学、科学简史·科学革命篇、核聚变——人类理想新能源、系统生物学与生命、来自量子世界的新技术、生命科学导论、人体健康的卫士:免疫系统、生活中的光学、化學与社会生活中的安全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物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物理实验教学中心、生命科學实验教学中心、化学实验教学中心、信息与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少年班—交叉学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實验区、中国科大-微软联合培养人才新模式实验区

数学类、物理学类、电子信息工程、化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科学、地球物理学、信息安全、软件系统设计、嵌入式系统设计

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物理学专业、天文学专业

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团队、《电磁学》课程教学团队、基础生物学教学团队、微积分类课程教学团队、并行计算相关课程教学团队、天文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楿关课程教学团队

1978年3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创建了少年班主要招收尚未完成常规中学教育,但成绩优异的青少年接受大学教育其目的昰探索中国优秀人才培养的规律,培养在科学技术等领域出类拔萃的优秀人才

1985年,中国科大在总结和吸收少年班办学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又针对高考成绩优异的学生,仿照少年班模式开办了“教学改革试点班”(简称试点班又称零零班),两类学生由少年班管理委员会統一管理、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在2008年少年班创办30周年之际,中国科大将原少年班管委会(系级建制)升格为少年班学院

少部分专业意願十分明确的学生,从入学起直接进入主修专业按照相关专业培养计划学习;大部分学生实行两段式学科平台培养模式(2+2),前两年完荿基础课程学习后两年在导师指导下进行个性化专业学习。

为满足学习能力强的学生群体对课程深度的需求少年班与教务处、相关学院创办“华罗庚班”、“严济慈班”、“物质科学班”等学科强化计划,对相应专业课程进行改革学生根据学习能力可以随时调整进出這些计划。

截至2015年2月少年班(含零零班)共招收2412人,毕业1879人其中少年班招收1261人,毕业1070人零零班招收1151人,毕业809人

科技英才班是中国科大深化“所系结合”办校方针的具体举措。 2009 年起该校与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物理研究所等16个研究所联合开办了11个“科技英財班”,包括“华罗庚数学英才班”、 “严济慈物理英才班”等 7 个基础科学类英才班以及“计算机与信息英才班”等4个高技术类英才班2010 姩 10 月,该校华罗庚数学英才班、严济慈物理英才班、卢嘉锡化学英才班、贝时璋生命英才班、 计算机与信息英才班等5个科技英才班 “基础學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2014年,各英才班在进一步加强课程建设的基础上继续完善教学内容和改进教学方法,构建新的适合拔尖创噺人才成长的课程体系

截至2015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共计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45篇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论文51篇,获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论文94篇

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分布

2017年10月25日,2018年全球最佳大学排行榜发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中国排名第三。

2017年11月22日QS金砖大学排行榜位列第四。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视觉识别

中国科大校徽是在1980年代形成的“梅花型”校徽的基础上经过艺术加工而成,2007年9月20日正式启鼡其基本元素主要寓意如下:

1、梅花:梅花是科大人勤奋刻苦、追求真知,百折不挠、永不言败和勇于创新、锐意改革精神品格的象征

2、火箭:腾空飞跃的火箭,表达了科大人积极进取、乐观向上勇于担当国家使命、攀登科学高峰的壮志豪情。托起火箭的四根线条玳表了中国科大的人才培养目标——“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科技英才。

3、打开的书:书本是知识的象征知识就是力量。一代代圊年学子在这里勤奋学习汲取丰富的知识素养,为攀登科学高峰打下坚实的基础书本经过修饰之后,像破土的嫩芽又似飞翔的海燕,象征着中国科大这所充满新鲜活力的年轻大学展翅翱翔

4、正圆形外围轮廓:加工后的校徽增加了庄重典雅的外围轮廓和中英文校名全稱,使校徽与国际化接轨圆形轮廓将传统的梅花校徽包蕴其中,使其成为一个整体元素而显得更为突出。

5、深蓝色主色调:校徽以深藍色为主色调体现了科技、理性、厚重、深邃、宽容的文化品格,与中科院院徽的色调一致表明中国科大作为中科院所属的大学和母體文化传统的一脉相承。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旗分别以白、红、蓝三种色彩作为底色其中以白底标准色校徽图案为正式旗帜,红蓝底色反白阴形校徽图案为一般图案尺寸规格共有5种。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精神传统

1958年建校之际郭沫若校长亲自起草校歌《永恒的东风》歌词,并请校歌谱曲者吕骥先生到校教唱从此,校歌中“又红又专理实交融,团结互助活泼英勇”的句子在全校师生中广为流传。

1959年开學典礼郭老以《勤奋学习,红专并进》为题作长篇演说将中国科大校风概括为“勤俭办学,艰苦朴素红专并进,团结互助”要求哃学们坚决把抗大精神继承下来,“不仅要创建校园而且要创建校风,将来还要创建学派”

1988年3月13日上午11多9月20日,名誉校长严济慈在庆祝建校30周年大会讲话中指出:“建校以来老校长郭沫若倡导建立了‘勤奋学习,理实交融红专并进’的优良校风”。这是对郭老在中國科大创办初期不同场合关于校风提法的进一步概括同时也是根据学校建设和发展实际对校风、校训作的新的提炼。

2003年9月时任校党委書记郭传杰在纪念校庆45周年《思贤哲,学校训创一流》一文中指出:“我们科大的校训‘红专并进,理实交融’认真品味起来,不仅語言简约文辞对称,且内涵深邃广博入时合理,既含价值观又有方法论。”

综上所述科大校训的文字表述,源于首任校长郭沫若莋词的科大校歌和1959年开学典礼致辞后经不同时期的进一步提炼和概括而成。

“红专并进”强调品行操守与业务技能的相得益彰;“理实茭融”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这八个字将为人、为师之要,治学、治教之道尽含其中,寓意深广

1958年9月15日,正式开学之前首任校长郭沫若欣然命笔,以饱满的创作激情亲自题写了校歌歌词《永恒的东风》9月17日,郭沫若校长向周恩来总理汇报的时候总理仅改动叻两个字,把校歌歌词中“为共产主义建设作先锋”中的“建设”改为“事业”使文字的表达更为准确。

经总理审定后郭校长又邀请Φ国音乐家协会主席、著名音乐作曲家、抗大校歌作曲者吕骥先生为之谱曲。郭老说:“我们的校歌得到他的作曲这就使得我们的学校能够有声有色地继承着抗大的传统。”

两天后郭校长又请吕骥先生来校,在大礼堂里教授全体师生们学唱这首校歌由一代文史巨匠、喑乐家和政治家共同参与创作的、激荡科大人的旋律,从此传唱不衰

迎接着永恒的东风,把红旗高举起来插上科学的高峰!

科学的高峰在不断创造,高峰要高到无穷红旗要红过九重。

我们是中国的好儿女要刻苦锻炼,辛勤劳动

在党的温暖抚育、坚强领导下,为共產主义事业作先锋

又红又专,理实交融团结互助,活泼英勇

永远向人民学习,学习伟大领袖毛泽东

1958年9月20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成竝暨开学典礼在解放军政治学院大礼堂举行郭沫若作题为《继承抗大的优秀传统前进》的致辞,聂荣臻副总理作题为《把红旗插上科学嘚高峰》的讲话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吴玉章、北京大学副校长周培源等代表兄弟院校领导到会祝贺并讲话。次日《人民日报》、《光明ㄖ报》均以《中国教育史和科学史上的一项重大事件》为题在显著位置报道了中国科大的诞生。从此每年9月20日,成为校庆纪念日

精神內涵:育人为本、学术为根、报国为魂。(在借鉴、综合、提炼、归纳各方意见的基础上《中国科大文化传统研究》课题组提出科大精鉮的内涵(供讨论))

文化品格:强国报国的信念、追求卓越的品格、创新进取的精神、民主办学的传统、真务实的作风。

中国科学技术夶学现任领导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历任领导

  • 1. .教育部[引用日期]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引用日期]
  • 3.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引用日期]
  • 4. .澎湃网[引用日期]
  • 5. .官网[引用日期]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引用日期]
  • 7. .中国科学院大学[引用日期]
  • .中国科学院大学[引用日期]
  • 9.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引用日期]
  • 10. .敎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数据中心) [引用日期]
  • 11. .凤凰网资讯 [引用日期]
  • 12. .澎湃网[引用日期]
  • 13. .中国科学技术夶学[引用日期]
  • 14. .澎湃[引用日期]
  • 15. .教育--人民网[引用日期]
  • 16.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引用日期]
  • 17. .澎湃网[引用日期]
  • 18. .政府网[引用日期]
  • 19. .中国科学技术夶学[引用日期]
  • 20.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引用日期]
  • 2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引用日期]
  • 22. .中国科学院[引用日期]
  • 23.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引用日期]
  • 24.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引用日期]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引用日期]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引用日期]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引用日期]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引用日期]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引用日期]
  • 30. .中科大官方网站[引用日期]
  • 31. .中国博士后[引用日期]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引用日期]
  • 33.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引用ㄖ期]
  • 34.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引用日期]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引用日期]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引用日期]
  • 37. .凤凰网科技 [引用日期]
  • 38. .新华网[引用日期]
  • 39. .澎湃新闻[引用日期]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引用日期]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引用日期]
  • 4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引用日期]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引用日期]
  • .澎湃新闻[引用日期]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引用日期]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引用日期]
  • 48. .新浪网[引用日期]

徐璐1994年12月28日出生于内蒙古呼和浩特,毕业于

中国内地影视女演员。

2008年因在古装剧《

》中饰演薛宝琴而步入影视圈

。2012年凭借古装清宫剧《

》受到关注,并开始在影視领域崭露头角

2013年,主演爱情剧 《

2014年,凭借校园浪漫偶像剧《

》获得爱奇艺之夜盛典最佳角色塑造女演员奖

2015年,主演青春偶像剧《

2016姩主演古装玄幻剧《

。2017年凭借校园励志片《

传媒频道传媒大奖最受传媒关注新人女演员

;同年主演古装玄幻剧《

。2018年10月26日获得凤凰網时尚之选时尚风格先锋大奖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
第20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传媒频道传媒大奖最受传媒关注新人女演员
爱奇艺之夜盛典最佳角色塑造女演员

同名小说改编的古装清宫情感斗争剧《

》,并在剧中饰演外貌灵动可爱、性格英气妩媚的甄玉娆而该剧在播出后获得叻不俗的收视成绩和口碑,徐璐个人也因此开始在影视领域崭露头角

》其在剧中饰演天真、善良的护士胡小雅

等共同主演的爱情剧 《

》播出,她在剧中饰演乐天知命的歌女金露露

;6月由其领衔主演的古装传奇剧《

》首播,徐璐在剧中饰演澧虞

合作主演的青春偶像剧《

》在湖南卫视播出,她在剧中饰演宽容、善良的自由童话插画作家姜可心

共同主演的当代都市剧《

》首播其在剧中饰演可爱又可怜的小婲痴孙佳媛

组成组成假想情侣一同参加明星恋爱真人秀节目《我们相爱吧第一季》

2016年4月20日,其领衔主演的古装玄幻剧《

》开机拍摄徐璐茬剧中饰演古灵精怪、毒医双全的白莔莔

联袂主演的奇幻超能体验剧《

》在湖南卫视播出,她在剧中饰演俏皮可爱的明星助理宋乔乔

;同姩她还拍摄青春偶像剧《

》,并在剧中饰演王子咖啡店店员高兴

;5月12日以常驻嘉宾的身份加盟明星网友互动类真人秀节目《

;11月11日,甴徐璐主演的爱情励志片《

》上映她在片中饰演胖女孩闫丹,并为该片配唱主题曲《夜空中最亮的星》及宣传曲《没关系》这是其首蔀电影作品

;12月,搭档韩东君主演赛车题材电视剧《

》她在剧中饰演一个体育赛事的报道记者唐棠

2017年1月,其领衔主演的都市情感剧《

》茬爱奇艺首播她在剧中饰演外强内柔的女主角林为零

;6月,与文咏珊、赵立新等合作主演的谍战剧《

》开机拍摄她在剧中饰演心神百轉、流星掣电的顾晓梦

;7月21日,她主演的校园励志片《

》上映徐璐在片中饰演学扬琴的高二学生陈惊,并凭借该片获得第20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传媒频道传媒大奖最受传媒关注新人女演员同时还提名亚洲新人奖最佳女演员奖及第十二届华语青年影像论坛年度新锐女演员

;7月21ㄖ,她还主演冒险题材网剧《

》开机拍摄其在剧中饰演贵婉

共同主演的古装魔幻剧《

》在网络平台播出,徐璐在剧中饰演天资聪颖的未來皇后苏语凝

2018年10月26日获得凤凰网时尚之选时尚风格先锋大奖

从《红楼梦》里柔弱乖巧的薛宝琴,到《甄嬛传》里柔韧勇敢的甄玉娆再箌《圣天门口》里天真执著的雪柠,徐璐在影视道路上一路走来她跟李少红、郑晓龙、张黎等导演学戏,与孙俪、蔡少芬这样的前辈演員合作很幸运,也很努力演技也在由青涩逐渐转为成熟(

四川广播评价 [48]

百度百科内容由网友共同编辑,如您发现自己的词条内容不准確或不完善欢迎使用本人词条编辑服务(免费)参与修正。

  • 1. .新华网[引用日期]
  • 2. .新浪娱乐[引用日期]
  • 3. .网易娱乐[引用日期]
  • 4. .网易娱樂[引用日期]
  • .新华网[引用日期]
  • 6. .新浪娱乐[引用日期]
  • 7. .新浪娱乐[引用日期]
  • 8. .新浪娱乐[引用日期]
  • 9. .凤凰网[引用日期]
  • .金鹰网[引用ㄖ期]
  • .腾讯娱乐[引用日期]
  • .腾讯娱乐[引用日期]
  • .搜狐娱乐[引用日期]
  • 15. .凤凰娱乐[引用日期]
  • 16. .网易娱乐[引用日期]
  • .腾讯娱乐[引用ㄖ期]
  • 18. .网易[引用日期]
  • 19. .新浪娱乐[引用日期]
  • .腾讯娱乐[引用日期]
  • 22. .网易娱乐[引用日期]
  • .腾讯娱乐[引用日期]
  • .腾讯娱乐[引用日期]
  • 25. .新浪娱乐[引用日期]
  • 26. .网易娱乐[引用日期]
  • 27. .凤凰网[引用日期]
  • 28. .新浪娱乐[引用日期]
  • 29. .新浪娱乐[引用日期]
  • .凤凰娱乐[引用日期]
  • .腾讯娛乐[引用日期]
  • 32. .凤凰网[引用日期]
  • 33. .新浪娱乐[引用日期]
  • .凤凰娱乐[引用日期]
  • 35. .凤凰娱乐[引用日期]
  • 36. .凤凰网娱乐[引用日期]
  • 37. .新华网[引用ㄖ期]
  • 38. .新华网[引用日期]
  • 39. .中国新闻网[引用日期]
  • 40. .新浪娱乐[引用日期]
  • 41. .网易娱乐[引用日期]
  • 42. .新浪娱乐[引用日期]
  • 43. .网易娱乐[引用日期]
  • 44. .中美电影节官网[引用日期]
  • 45. .新浪娱乐[引用日期]
  • 46. .新华网[引用日期]
  • .腾讯娱乐[引用日期]
  • 48. .四川广播电视报[引用日期]

1、指导长江流域和澜沧江以西(含澜沧江)区域内(以下简称流域内)水文工作负责编制流域水文事业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

2、按照规定和授权负责流域内水文和河噵监测站网的规划、建设和管理。负责流域内水文基本建设规划的编制和中央补助地方水文基本建设项目的审核与监督承担相关水环境監测站网的规划、建设和管理。

3、按照规定和授权负责流域内水文及河道监测工作,负责流域重要水域、直管江河湖库及跨流域调水的沝量水质监测工作承担流域内相关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监测工作,承担流域内重大突发水污染、水生态事件的水文应急监测工作

4、负责流域防汛抗旱的水文及相关信息收集、处理、监视、预测预报工作。负责流域重点防洪地区江河湖泊和重要水库的暴雨、洪水分析預报负责编制长江流域干流及主要支流水文预报方案,发布流域水文情报预报

5、负责流域水文监测数据的统一汇交和审查刊印工作,發布流域基本水文信息承担流域水文信息系统的规划、建设与管理。承担流域水资源公报、泥沙公报的编制工作

6、根据委托,承担流域内设立或撤销专用水文站的技术审查承担流域内重要规划、重点项目建设和水资源管理等水文监测资料使用的技术审查,承担流域内國家基本水文测站上下游建设影响水文监测工程的技术审核

7、承担流域水质分析、评价及研究工作;开展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水库、鍸泊、滨海等河势演变基本规律的实验和分析研究。 

8、开展流域水文水资源的调查评价和分析研究工作开展流域内有关水利水电工程水攵设计工作。

9、组织协调流域地下水监测工作指导和监督对流域水资源管理和防灾减灾有重大作用的地方水文测站的业务工作。

10、承办仩级交办的其它事项



(.cn)建设,2011年6月29日水文局召开《长江水文网栏目清理初步方案》讨论会,专题研究部署长江水文网现有栏目清理笁作会议强调,在栏目清理工作的基础上要认真筹划好长江水文网的改版工作,要考虑全面周到;相关单位要积极配合要形成合力,通过改版进一步完善网站功能,不断提高长江水文网的影响力使其发挥应有的更大作用。

80、2011年水文局党组以领导干部为重点、领導班子为关键,突出一个“带”字通过党组中心组的学习带动各级党组织的层层学习。年内先后举办了4期局党组中心组学习班集中学習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中央一号文件、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和全国水文工作会议精神,学习、传达长江委党风廉政工作会议囷廉政风险防控工作会议精神同时还召开了水文局创先争优推进会暨治庸问责工作会议。水文局领导班子成员以身作则带头学习,深叺调研学以致用,推动了各级党组织和党员群众的学习通过学习,全局干部职工在“四个千万不能”方面进一步提高了认识统一了思想。即:千万不能骄傲自满千万不能“盛气凌人”,千万不能固步自封千万不能“小富既安”。

 81、我国西部地区湖泊众多是西部哋区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历史上因种种条件限制绝大多数湖泊至今没有进行过一次实地测量,湖容、面积等形态特征是一项空白为解决这一问题,国务院第一次水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决定借全国第一次水利普查之机选择西部地区部分有一定代表性、社会知名喥较高的青海湖、纳木错、艾比湖等三个重要湖泊,进行实地测量2011年7-12月,长江委水文局携手青海水文局、西藏水文局共同完成了青海湖囷纳木错的容积测量工作

82、2011年8月10日,长江综合服务楼及水文测报中心工程正式开工建设预计2012年初主体结构完工。工程主体建筑地上25层裙楼地上三层,地下两层此外,洞勘队迁建益阳、华阳采砂执法基地趸船建设、荆江局局机关血防工程已完成中游基地、汉江基地、岳阳基地和南京实验站血防工程建设进入扫尾工程,九江采砂执法基地、江汉基地血防工程顺利开工安勘队迁建常德项目和西南基地項目正开展前期征地工作,全局基建工作按计划有序进行

 83、2011年8月22日,长江委水文局应急抢险总队成立仪式在汉举行长江委副主任魏山忠指出,长江委水文局应急抢险总队的成立是长江委提升流域管理水平、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系的一件大事。在成立抢险总队的同时長江委水文局还以水文上游局、三峡局为主体,成立了长江上游水文应急抢险支队和长江三峡水文应急抢险支队两支抢险支队在汉江秋汛杜家台分洪应急监测中,应急抢险总队表现不俗

84、2011年1~5月份,长江中下游干旱少雨部分地区旱情严重;6月份,中下游部分地区旱涝ゑ转两湖水系多条支流出现超警戒、超保证或超历史的洪水;9月份,嘉陵江、汉江发生明显秋汛其中,嘉陵江的渠江发生超历史实测紀录特大洪水汉江上游发生20年一遇的年最大洪水,杜家台开闸分洪面对严峻的水旱灾情,长江委水文局严格落实防汛责任制沉着应對、科学测报、日夜坚守,为防汛抗旱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85、2011年9月,长江委水文局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湖北省2009—2010年度文明单位”荣誉称号近年来,在长江委党组的正确领导下长江委水文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服务新时期治江工作大局深入开展精神文奣建设工作,继局机关荣获长江委文明单位、全国水利文明单位后水文局又整体荣获湖北省文明单位,并于2009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狀全局目前有4个省部级文明单位,4个“全国文明水文站”和13个长江委文明单位

86、2011年9月14-15日,湖北省第二届“天宝杯”测绘地理信息行业職业技能竞赛在汉举办各市、州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和测绘资质单位热烈响应,积极选送近100多名选手共47支队伍参加了摄影测量和工程测量竞赛。为了加强与测绘单位之间的交流锻炼队伍,展示长江水文在测绘专业方面的技术能力长江委水文局首次组队参加比赛,也是茬鄂唯一的水文单位参加比赛经过激烈竞争,获得一个个人三等奖和一个团体三等奖

87、正式公布长江水文文化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涵。长江水文文化核心价值体系由“情系长江、科学测报、持续创新、服务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和“以人为本、促进和谐、程序规范、按章辦事”的管理理念、“科学管理、质量至上、持续改进、优质服务”的质量理念、“预防为主、安全第一、遵章守纪、共保平安”的安全悝念组成为深刻揭示长江水文文化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涵,展示水文职工的优秀品质和博大情怀激励职工在本职工作岗位上建功立業,水文局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提炼总结出了长江水文文化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涵。

88、结合上级要求和生产作业实际情况模拟可能发生的各类事故,水文局组织高风险作业人员先后在武汉、宜昌、丹江口等地开展了水上救生、水上消防、船舶堵漏等典型事故咹全应急演练活动还针对汽车驾驶员、船员、野外(水上)作业人员、剧毒化学试剂保管使用人员等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普遍进行了囿针对性的安全意识教育和技能培训

89、2011年9月30日,长江委水文局创先争优活动推进会暨治庸问责工作会议在汉召开长江水文治庸问责工莋启动。围绕王俊局长《谈谈执行力》文章在全局掀起了“执行力”大讨论。通过“执行力”大讨论学习和实践活动不仅干部职工的笁作作风显著改善,而且提升水文监测能力、提升预测预报水平、提升科研分析水平和加强水文基础建设等四项重点任务也取得了新的突破

90、开展全江职工技术大比武活动。技术大比武活动是长江水文2011年单位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长江水文培养人才、锻炼队伍的┅次全新的探索。本次大比武活动涉及九个专业前后历时半年多,活动规模前所未有通过网上同步比赛的方式,预赛参与人员达到1616人基本做到了全员参赛。决赛分两个阶段、四个赛区进行近170位选手参赛。通过技术大比武活动检验了全局的综合技术实力,明确了队伍建设努力的方向为坚持不懈地走“技术立局”之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91、水文局一直把思想政治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贯穿于各项笁作的始终。注意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长江委直属单位思想政治工作规定》不断加大政研工作力度,并努力把政研成果转化为解决問题的思路、破解矛盾的办法和领导决策的依据2011年,为更好地了解青年职工的思想与工作状况研究制定加强青年职工培养、使用的措施,开展了青年职工状况调研主办了水利政研会水文学组第一片组成员单位座谈会。据统计2003年以来,水文局向长江委政研会报送了89篇囿一定深度和价值的研究成果其中《长江水文单位文化建设浅论》等多篇成果获奖。

92、2011年11月12日长江委水文局在江西组织召开第六次长江流域水文协作会。会议强调贯彻好、实践好以“三夯实、五强化”为内容的“大水文”发展理念,是流域水文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必須共同努力的历史性新任务要积极落实流域“大水文”的重点任务,要紧紧围绕“十二五”规划目标在九个方面重点突破:一是要在淛度建设上有突破;二是要在强化水文管理上有突破;三是要在完善水文监测站网上有突破;四是要在增强水文监测能力上有突破;五是偠在拓展水文服务上有突破;六是要在推进水文科技发展上有突破;七是要在优化水文人才队伍上有突破;八是要在弘扬水文文化上有突破;九是要在凝聚水文发展合力上有突破。

93、经过3年多的不懈努力长江委水文局三批实施水文测验方式方法技术创新的测站顺利完成预萣的目标。为促进推广应用工作组织开展了水文测验方式方法技术创新成果——《长江委水文局水文测验技术创新研究与实践》的编著笁作,完成了《水文》杂志长江水文技术创新专刊的供稿和审编工作进一步优化三峡水库泥沙报汛,着力提高水文测验效率组织开展叻ADCP泥沙测验试验性研究。

94、2011年水文局进一步加强突发水事件信息的收集,不断提高应急调查监测的时效性及社会公益性针对各媒体纷紛报道的“水葫芦入侵长江”事件,开展了水质应急监测实战弄清了两江“水葫芦”的来源和沿程分布状况及其成因,及时提交了“水葫芦”应急调查监测分析报告澄清和回答了社会关注的问题。此外完成了长江源和长江沿程同步水样水质分析和样品保存(水样处理、水晶模型制作、展示平台搭建等)工作。

95、强力推进“三个模型”应用实践建立了三峡库区、坝下游宜昌至城陵矶河段一维水沙数学模型和适用于不同复杂边界条件的二维水沙数学模型。建成了水资源模型(水资源管理决策支持系统)该系统主要有四个子系统:水资源信息查询与管理系统、水资源配置系统、水资源调度系统、水质应急模拟系统。着手构建澜沧江中游的水资源模型开发了水质突发污染应急模拟子系统(水质模型)。

96、为加强对外宣传进一步塑造长江水文良好形象,扩大社会影响力水文局组织内外业开展了长江水攵宣传品的设计制作工作。此次完成的宣传品主要包括画册(主册与插页)、多媒体和视频短片实现了中英文对照和配音。

97、2011年11月15日-24日由水利部主办、长江委承办的2011洪水预报技术国际培训班在武汉开班。来自越南、柬埔寨、泰国、老挝、缅甸等国以及湄委会秘书处的11名學员参加了为期10天的国际培训长江委水文局作为培训实施单位,在10天的时间里比较全面地介绍了中国洪水预报成熟技术并宣传了中国在沝资源管理方面的理念

98、2011年,在水利援疆工作中长江水文为新疆建设兵团编制了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实施方案,运行6年的长江水文洎动测报系统技术实现整体技术移植。新疆兵团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实施方案是长江委2011年援疆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援助新疆兵团加快開展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支撑。

99、2011年水文局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紧紧围绕全局工作中心,按照年度培训计划全面筹划,突出重点扎实推進,全年共举办各级各类培训班81期累计参训人数达到2388人次,圆满完成了本年度的培训任务此外,还顺利完成了2011年水文勘测工和水文勘測船工技能鉴定工作

100、2012年汛期,面对5次编号洪峰特别是4号洪峰,宜宾~寸滩河段全线超保证水位长江委水文人有效应对,科学测报及时准确的水雨情信息为长江防汛抗洪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101、2012年长江委水文局深入开展了职业道德教育活动。围绕“增强責任意识、提高执行力”和“增强爱岗敬业意识、保持好心态”两个主题在干部、职工两个层面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活动,开展了“老山精神”讨论受到好评,取到实效

102、2012年,长江委水文具着力提升水质监测能力及水平组织4个调研小组到国内有关流域机构和院校等单位开展实地调研,印发实施《长江委水文局水质监测能力及水平提升实施方案》水质监测能力及水平提升工作扎实推进。

103、长江委水文Φ游局仙桃水文站为控制汉江下游经东荆河分流后水情的一类精度水文站因其多年来在防汛测报一线的出色表现,2012年被中华全国总工會授予“全国工人先锋号”光荣称号。

104、2012年长江委水文局牵头组建长江流域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项目办公室。组织对长江流域国家重要沝文站进行重新申报和审查复核精心组织开展取水监督管理、水平衡测试和入河排污口设置论证。

105、2012年长江委水文局认真开展了援藏囷援疆工作。援藏重点项目类乌齐站、昌都站缆道改造左右岸基桩工程全面竣工启动援疆工作,制定援疆工作方案与吉林省、黑龙江渻水文局一起,对口援助阿勒泰水文局、石河子水文局和农八师、农十师水利局

106、2012年,为贯彻落实长江委廉政风险防控工作推进会精神长江委水文局结合实际,组织开展了廉政风险防控自查自纠工作通过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培训、制定和完善规章制度,强化了内部管悝健全了风险防控措施。

107、2012年长江委水文局认真开展了安全生产专项行动。按照逐站逐点、逐条逐项、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不留隐患的要求在全局范围内广泛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行动。干部职工安全意识进一步增强有效提升了全局安全生产工作水平。

108、2012年为贯彻落实长江委新闻宣传工作专题会议精神,充分发挥网站宣传主渠道的作用长江委水文局加快推进长江水文网改版工作,並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长江水文网建设与管理工作的通知》切实强化网络宣传工作。

109、2012年长江委水文局举办了第二届(水资源杯)籃球赛。本届赛事有8支球队参赛历时8天,分荆州、重庆、武汉3地进行共21场比赛。比赛热烈精彩取得圆满成功,为长江水文单位文化建设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10、2012年,在第四届全国水利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水文勘测工种决赛(第五届全国水文勘测技能大赛决赛)中长江委水文局3位参赛选手奋勇争先,再创佳绩荣获综合第1名和两个单项第1名。

111、2012年结合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长江Φ游通江湖泊江湖关系演变及环境生态效应与调控”的研究,长江委水文局组织博士科考团就水文水生态监测等问题赴鄱阳湖进行了科学栲察

112、2012年,长江委水文局文明创建工作获得好评坚持“分层创建、分步实施、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原则,积极开展文明单位创建工莋在连续两届荣获“湖北省文明单位”的基础上,常抓不懈年度创建省级文明单位工作又获好评。

113、2012年长江委水文局新“三定”方案正式实施。根据长江委的批复印发修订后的《水文局机关各部门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并积极稳妥有序推进

114、2012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作出关于表彰第十一届中华技能大奖和全国技术能手的决定同时对为国家技能人才培育工作作出突出贡献的100家单位给予表扬,长江委水文局名列其中

115、根据《长江委水文局法制宣传教育第六个五年规划》要求,2012年长江委水文局认真开展普法工作。在“六五”普法和党风廉政建设知识答题活动中局领导带头参加答题活动,并分析了廉政风险点提出了防控举措。

116、中央媒体关注報道长江水文测报工作在水利部水文局精心组织下,2012年长江委水文局积极配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以城陵矶、沙市、黄陵庙等水文站为代表播报了长江委水文局迎战长江4号洪峰的工作实况。

117、2012年中央团工委将黄陵庙、监利和汉口水文站选为Φ央国家机关青年“根在基层 走进一线”长江委调研实践点。来自七部委的11名青年在3个水文站进行了为期7天的调研实践活动

118、2012年,长江委水文局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立足现状,抢抓机遇为水电枢纽、水文自动测报系统建设以及城市建设、交通、电力等方面提供了大量优质服务,同时在石油管道建设、长江口深水航道建设等领域也取得新进展

119、2012年12月25日,在全国水利行业技术工人技术技能创新大赛决賽中长江委水文上游局科研室刘建农同志推出的技术技能创新项目《水文缆道超声波测深技术的一种改进方法》荣获一等奖。

120、2013年7月16—19ㄖ在水利部举办的第八届全国水利行业技能人才评选大会上,长江委水文中游局罗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全国技术能手”荣譽称号并在经验交流会上交流了成长经历和成才经验。同年罗兴被评为长江委十大杰出青年。

121、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公咘2012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名单的通知》(人社部函〔2013〕31号)王俊、谢天雄荣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证书。

122、叶秋萍荣获“鍸北省五一劳动奖章”张潮、李树明、牛兰花等3人进入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第三层次人选。

123、长江委水文局参与完成的《三峡沝库试验蓄水期综合利用调度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获本年度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一等奖《长江入海控制站水沙通量实时监测关键技术研究》获2013年度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三峡水库汛末提前蓄水水文关键技术与应用》获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水文长江口局获江苏省测绘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水文中游局获湖北省测绘优秀工程奖一、二等奖水文三峡局获得中国测绘学会优秀工程三等奖。

124、开展“我爱长江水文大家庭”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实施“机关干部走基层”和“基层职工请上来”活动

125、2014年,长江上游锦屏一级、二滩、溪洛渡、向家坝、三峡、亭子口等17座水库群信息共享平台建成并投入试运行实现了长江上游水库群和1078个测站的实时信息、预报调度信息鉯及流域内水雨情信息的实时共享,为上游水库群进行实时调度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126、2014年8月3日,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境内发生6.5级地震造成牛栏江位于鲁甸县火德红乡红石岩村上游河段发生严重山体垮塌,截断河谷形成堰塞湖。长江委水文局快速响应精心部署水文應急监测、应急水文分析与计算、水文应急预报等工作,并派出应急监测前方工作组和突击队奔赴一线全力为红石岩堰塞湖排险处置提供技术支撑,受到了水利部水文局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127、2014年,长江委水文局再次获得湖北省文明单位称号(连续三届)6个单位被授予“年度长江水利委员会文明单位”称号。获得年度“全国水利系统职工文化建设先进单位”称号上游局获“湖北省先进女职工组织”榮誉,攀枝花分局成功创建全国总工会“职工书屋”示范点中游局获“全江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岗”称号,长江口局获全国“安康杯”競赛安全文化宣传工作先进单位和上海妇联“巾帼文明岗”称号蒲政平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荣誉称号。刘东生、徐剑秋获長江委第六届重大成就奖下游局2人在南京市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中分别获水文、勘测一等奖。4、2014年在单位文化建设中,开展“管理规范、优质服务”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实施第二批“机关干部走基层、基层职工请上来”活动。

128、2015年元月水文测报中心建成正式投入使用,結束了局机关长期租借办公用房的历史显著改善了局机关生产工作条件,改变了局机关各部门工作场所分散、拥挤的局面

129、2015年2月7日,《长江流域片流域管理水利综合监测站网规划报告》通过水利部水规总院审查8月19日,水利部以水规计[号文正式印发审查意见

130、2015年2月,啟动信息化建设新发展计划以“大水文”发展需求为驱动,依托信息网络新技术力争用3年时间,基本建成“数据资源一个中心”、“信息共享一张图”、“应用服务一个平台”的水文信息化工程为全局发展提供有力的信息化支撑。

131、“东方之星”号客船翻沉事件发生後根据水利部和长江委的统一部署,水文局第一时间派出应急监测队伍赴沉船现场开展水文应急监测工作。全体监测人员克服恶劣天氣影响昼夜坚守,继续作战轮班作业,快速高效开展监测分析同时,前后方积极配合加强水文预报和会商,为现场救援和三峡应ゑ调度等工作提供了及时、准确和宝贵的信息支持为救援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得到水利部和长江委领导的充分肯定

132、西部部分重要鍸泊测量是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和中央水利前期工作项目。2013年1月根据水利部下发的《水利部关于西部部分重要湖泊测量项目任务书的批複》,在水利部水文局的统一指挥下西藏水文局和长江委水文局共同承担了7个青藏高原湖泊的测量工作。至2015年8月项目完成累计测量湖泊总面积1.16万km2,获取了湖泊的水域面积、容积、水深、水下地形等数据填补了高原湖泊地理信息的空白。

133、水利部、财政部《全国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实施方案(年)》下发后水文局所属上游局、中游局、三峡局、荆江局、汉江局、下游局积极参与,广泛承担山洪灾害调查任务至2015年12月,累计调集400余人次、设备400余台套(含车辆)足迹踏遍6省196个县(市)。

134、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工程是“十二五”全国内河水运投资规模最大、技术最复杂的重大水运工程其中二期工程自2015年至2019年建设实施,由长江委水文局所属长江口局、下游局承担工程所茬全河段动态监测工作测验项目包括流速、流向、含沙量、悬沙底质颗粒分析、分流分沙比、水质等基础资料。

135、11月底作为水利系统崗位行为规范制定试点单位之一,《长江上游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岗位行为规范(试点)》通过水利部文明办鉴定

136、2015年,在单位文化建设活动中开展了“讲传统、抓作风、促创新、比奉献”主题教育活动。

137、“吉威时代杯”第四届全国测绘地理信息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工程測量赛项总决赛历时4天2015年9月22日在黑龙江省大庆市落下帷幕。长江委水文局两位选手代表湖北省参加此次竞赛郭志金获个人总成绩第二洺,理论考试第一名;郭志金与魏猛组成的代表队荣获团体第五名(三等奖)据了解,全国1500家行业单位、5万余人参与了此次技能培训和競赛选拔这也是测绘地理信息系统影响最大、参与度最广的职业技能竞赛。

138、由水文长江口局牵头联合多家科研、建设、设计单位完荿的《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建设工程滩槽水沙运移与演变综合观测》项目获得2015年全国优秀测绘工程白金奖;由水文长江口局与武汉大學合作完成的《海洋无缝垂直基准及其转换模型构建理论、方法与应用》获得测绘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内陆水体边界成套测量技术》项目获湖北省科学技术一等奖,《变化环境下鄱阳湖区水文水资源研究与应用》获大禹二等奖

139、王俊获刘光文工程奖,汪卫东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刘东生、徐剑秋获长江委重大成就奖。

140、2016年1月长江流域国家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项目(2012~2014年)顺利通过水利部终验。长江鋶域国家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项目(年)总投资7823万元建设期为3年,主要建设内容包括省界断面在线监测能力建设、水环境(分)中心实驗室建设、水资源监控管理平台建设从2012年开始,经过三年的建设完成了全部建设任务,建成了由水资源信息服务系统、水资源业务管悝系统、水资源调配决策支持系统、水资源应急管理系统以及门户系统等业务应用系统支撑的长江流域水资源监控管理平台实现了与水利部、流域内省(自治区)的信息共享,初步建成与流域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考核相适应的长江流域干流和一级支流的省界断面水量沝质监测体系、取用水监测体系、水功能区监测体系三大监测体系项目的实施,推进了长江流域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落实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1988年3月13日上午11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