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这请问箜篌是什么乐器器?

  十分古老的弹最初称“坎侯”或“空侯”,文献中有“卧、竖箜篌、凤首箜篌”三种形制箜篌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音域宽广、音色柔美清澈表现力强。古代除宫廷雅乐使用外在民间也广泛流传。现常用于独奏、重奏和为歌舞伴奏并在大型民族管弦乐队中应用。箜篌在古代有卧箜篌、竖箜篌、凤首箜篌三种形制《史记.封神书》:“於是塞南越祷祠太一,后土始用乐舞,益召歌儿作二十五弦及空侯琴瑟自此起。”唐代杜佑《通典》:“汉武帝使乐人侯调所作……今按其形似瑟而小,七弦用拨弹之如也。”此属琴瑟类的卧箜篌从甘肃省嘉峪关魏晋墓砖书看,其面板上没有品柱竖箜篌,汉代自西域传入后被称为“胡箜篌”。《隋书音乐志》记载:“今曲项琵琶、竖头箜篌之徒並出自西域,非华夏之乐器”

  从古代大量演奏图像中所绘的竖箜篌和日本奈良正庵院保存的我国唐代漆箜篌和螺箜篌残件看,它的喑箱设在向上弯曲的曲木上凤首箜篌形制似与竖箜

埙琵琶,编钟龠,排箫阮,柳琴马头琴,忽雷尺八,火不思筚篥等等,很多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埙,大元唢呐,二胡杨琴,排箫

热瓦甫,伽耶琴火不思,磬钟鼎,洞箫绿绮,九霄环佩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应该没有你可以上淘宝看看。

  箜篌:古老的弹弦乐器最初称“坎侯”或“空侯”,文献中有“卧箜篌、竖箜篌、凤首箜篌”三种形制箜篌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音域宽广、音色柔美清澈表现力强。古代除宫廷雅乐使用外在民间也广泛流传。现常用于独奏、重奏和为歌舞伴奏并在大型民族管弦乐队中应用。

  东汉之时由波斯(今伊朗)传入我国一种角形竖琴,也称箜篌为避免与汉族的箜篌混同,称竖箜篌或“胡箜篌”。

  文献记载:东晋时有天竺(今印度)送给前凉政权的一部伎乐中有这种竖箜篌

  竖箜篌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亚述、巴仳伦以及埃及、希腊等十分流行的一种叫做竖琴的乐器。现在古代的箜篌实物虽已不存,但汉魏壁画上多见到弹奏箜篌的人像如敦煌莫高窟431窟弹奏的就是竖箜篌,它们完全与亚述浮雕上所见的竖琴相同

  竖箜篌状如半截弓背,曲形共鸣槽设在向上弯曲的曲木上,並有脚柱和肋木张着20多条弦,竖抱于怀从两面用双手的拇指和食指同时弹奏,因此唐代人称演奏箜篌又叫“擎箜篌”《通典》记载:“竖箜篌,胡乐也汉灵帝好之,体曲而长二十二弦,竖抱于怀中而两手齐奏,俗谓‘擘箜篌’”根据古代壁画和文献记载,竖箜篌的弦有23根、22根、16根、7根等数种

  在古代皇室乐中,箜篌是不可缺少的而且在演奏中还是主要的乐器之一。由于它有弦数组不僅能演奏旋律,也能奏出和弦在独奏或伴奏方面,都较其他乐器理想

  远在春秋战国时楚国就已经有和琴、瑟相像的卧箜篌了。汉玳卧箜篌被作为“华夏正声”的代表乐器列入《清商乐》中当时有五弦十余柱,以竹为槽用水拔弹奏,不仅流行于中原和南方一带還流传到东北和朝鲜。汉代流行这种乐器在诗词中亦经常用到,如汉乐府《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中即有“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伍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史记.封禅书》:“于是塞南越,祷祠太一、后土始用乐舞,益诏歌儿作二十五弦及空候琴瑟自此起。”唐代杜佑《通典》载箜篌是“汉武帝使乐人候调所作以祠太一。或云候晖所作其声坎坎应节,谓之坎侯……旧说一依琴制。今按其形似瑟而小,七弦用拨弹之,如琵琶也”说的就是种属于琴瑟类的卧箜篌,卧箜篌虽然与琴瑟形似但其长形共鸣体音箱面板仩却有像琵琶一样的品位,这是它与琴瑟在形制上相异的主要特异辽宁辑安(今吉林集安)高句丽壁画所弹之乐器即是卧箜篌。

  卧箜篌曾用于隋唐的高丽乐中以后在我国日渐销迹,至宋代后失传但卧箜篌在朝鲜却得以传承,经过历代的流传和改进成为今日的玄琴在日本卧箜篌因由当时的百济国(高丽、百济都为朝鲜古称)传入,称为百济琴

  凤首箜篌东晋初由印度经中亚传入我国,晋曹毗《箜篌赋》描绘为“龙身凤形连翻窈窕,缨以金彩络以翠藻”。可知其是以凤首为饰而得名

  凤首箜篌形制与竖箜篌相近,其音箱设在下方横木的部位呈船形,向上的曲木则设有轸或起轸的作用用以紧弦。曲颈项端雕有凤头正如《乐唐书》所载:凤首箜篌,囿项如轸杜佑《通典》:凤首箜篌,头有轸有轸或无轸的图像在敦煌壁书中均有所见。今新疆克孜尔古窟38窟晋代思维菩萨伎乐所奏乐器即为凤首箜篌

  凤首箜篌在隋唐用于天竺乐、骠国乐和高丽乐中。唐德宗(78O~805)时从骠国(今缅甸)也传进了凤首箜篌。这是项囿绦轸的一种凤首箜篌至今还在缅甸流传,称“桑柯”或“弯琴”也叫作“缅甸竖琴”。而在国内凤首箜篌在明代后失传。

  20世紀80年代初由沈阳音乐学院张琨设计、苏州民族乐器一厂承制了箜篌新品种--雁柱箜篌1981~1984年又先后设计并制成可转7个调的雁柱箜篌和全轉调雁柱箜篌。

  雁柱箜篌借鉴了竖琴的弦列设计吸收了韩其华(沈阳乐器厂)的“双排弦压颤”结构原理,共鸣箱为立体式双面琵琶形采用筝式柱马,琴弦有72根(两弦同音)按C大调音阶排列,音域由A1~a3达 5个八度,音色明亮、与古筝相似泛音效果犹如古琴,表現力十分丰富可演奏琶音、和弦及复调旋律,演奏揉、滑、按、颤音效果更佳从而形成雁柱箜篌特有的音响效果与民族风格。最适于獨奏、重奏、为歌舞和其他乐器伴奏或加入民族管弦乐队演奏雁柱箜篌是我国民族乐器改革中的成功之作,它标志着我国古代乐器箜篌鈈但复苏而且有了突破性的发展。

  1981~1984年又先后设计并制成可转7个调的雁柱箜篌和全转调雁柱箜篌全转调雁柱箜篌是一架大型弹弦樂器,高2米宽90厘米、重42公斤,双排尼龙琴弦共有88条音域由bB2~“#C4,达六个八度零两个音转调后各音阶、音程关系准确,性能优越既可演奏古今民族乐曲,又可演奏一切竖琴曲由于左右两排弦同度,等于两架竖琴弹奏泛音效果尤其显著,它的揉、滑、压、颤等音響可完美表现我国民族音乐的特点和风格,这是古代箜篌和现代竖琴所无法解决的它还可以左右手同时在音色最美的中音区弹奏出旋律和伴奏,这也是其它乐器在目前还未能达到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请问箜篌是什么乐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