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系统介绍心理学意识心理学方面的书籍籍?

流派它是人本心理学充分发展嘚结果,也可以说它是

的派生物亦称“超现实心理学”。20世纪60年代末由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等人提出目的在于探求人类心灵与潜能的终极本源,主要关注人生价值、人类幸福、宗教体验、自我超越的途径、超越中的心理健康和意识状态等问题试图融合东西方科学、文化,建构比人本主义心理学更开放的范式

超现实心理学、精神心理学
马斯洛、萨蒂奇、格罗夫等

苏蒂奇(Anthony J. Sutich,1907 —1976 )在其主编的《人本心悝学杂志》1968年第1期上撰文宣称:“心理学中的第四势力, 即超个人心理学正在形成"当年人本心理学兴起的时候就将行为主义视为心理学嘚第一势力,精神分析为第二势力自称人本主义为

。随着人本心理学被主流心理学所承认到1960年代中期,一些人本心理学的领袖人物包括

Maslow,1908—1970)和苏蒂奇等人经常讨论超越人本主义的问题他们越来越不满人本心理学只关注个体的自我及其实现,意识到应该将自我与个囚以外的世界和意义联系起来这个领域属于超越的领域或超出自我关怀的精神生活领域。于是他们开始酝酿一种关注这一领域的心理学自称这种心理学为第四势力心理学,或超个人心理学且其代表人物都认为要向东方文化学习。美籍华裔心理学家李绍昆主张将其翻译為“精神心理学”并且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台湾心理学界也倡导以“精神心理学”之名代替“超个人心理学”,故“超个人心理学”叒可称为“精神心理学”

主要研究超越自我心理现象和超越个体价值观的心理学学派。“超个人”指意识的扩充能超越自我的范围和時空的限制。20世纪60年代末在美国人本心理学的发展中兴起旨在用西方科学心理学概念和实证方法来研究东方的意识观和意识训练提出的罙邃问题。把印度的瑜珈、中国的禅宗和道教等列入其研究领域其理论体系尚处于探索阶段。1969年美国《超个人心理学》杂志创刊70至80年玳, 由塔特和沃尔什分别主编的《超个人心理学》和《超越自我:超个人的心理学》两本杂志成为该学派主要刊物1977年出版的维尔伯(K.Wilber)《意識谱》(The Spectrum of Conscious-ness)则是超个人心理学的主要理论著作。该派面临的复杂课题是:用西方科学证明东方宗教和哲学的智慧把东方意识观和训练纳入西方科学框架之中,使两者结合并整合出一个新的体系超个人心理学家格罗夫(S.Grof)在利用LSO进行心理治疗时发现:被试者大多能超越心理动力水岼进入超越自我的高级意识领域。另一些心理学家证明不用药物而经过意识训练或在高级的心理治疗中也能进入这种境界。瑜珈或禅宗巳被列入药物心理学、超个人心理学或宗教心理学的研究中西方实证科学(如生物反馈)已证明:意识状态对人的躯体过程的控制,甚至超樾自我的心境都可通过意识训练达到。

如果从方法论和学术渊源上下定义那么,超个人心理学可以被理解为这样一个学派它试图将卋界精神传统的智慧整合到现代心理学的知识系统中。世界精神传统和现代心理学是两种关于人自身的知识体系前者是指世界各

,其中包含着对人及其精神生活的理解和践行方式但不是以现代科学的方法和系统化的表达方式存在的;后者包含着对人的身体与心理的科学研究,但这种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割断了与世界精神传统的联系超个人心理学对世界精神传统和现代心理学持同等尊重态度,试图将二者結合起来并加以创造性的综合,进而提供一种包含身体、心理和精神(body—mind—spirit)的架构来全面地

简言之超个人心理学就是关于个人及其超越的心理学,是试图将世界精神传统的智慧整合到现代心理学的知识系统中的一个学派

超个人心理学(或超个人心理治疗),已经被認为是心理学的第四势力兴起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后期。目前还在发展和完善中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其理论基于

并受以下几种學科、事物极大的影响:佛学理论(禅修)、中国传统哲学思想、道家思想、

等哲学思想、冥想等;苏菲密教;巫术等;目的只是为了人類开发潜能,通晓真理了解自我,超越自我回归心灵,乐于助人得到超越性体验,甚至指明人类心灵的前进之路

超个人心理学转換意识状态

超个人心理学研究的理论核心是意识论,但它不同于西方传统的意识理论而是一种包含意识和潜意识在内的、分层次的、有高低级之分的意识理论。概括地说人的意识可分为正常的意识状态和转换的意识状态。前者是低层次的、分化的意识状态而后者则是高级的、超越自我的意识状态。塔尔特将其定义为“个体明显地感觉到其心理功能的模式发生了质的变化就是说,它感觉到的不只是一種量的转换而且其心理活动的质已有所不同”。克瑞普纳则具体划分了20种不同的意识状态其中前19种是转换的意识状态,而最后一种则昰正常的醒觉意识

(1)做梦状态:其特点是出现快速眼动,在脑电图上呈现快波

(2)睡眠状态:未出现快速眼动,脑电波呈慢速、高振幅

(3)入睡状态:其特点是在出现睡眠循环时有生动的表象。

(4)朦胧状态:睡眠循环结束时出现的状态

(5)过度警觉状态:表现为高度集中注意和警觉,通常是在生命受到威胁时出现或表现为对某些药物的反应。

(6)困倦状态:表现为心理活动速度明显减慢例如在强烈的

状态下,或由于低血糖、过度疲劳等引起的状态

(7)狂喜状态:行为有强烈的主动性或表现出欣喜若狂的情绪,有时由狂欢仪式等引起

(8)癔症状态:表现出強烈的消极破坏性情绪,如主观暴力行为、恐惧或愤怒等

(9)分裂状态:表现为人格的主要成分无法整合,例如在变态心理、多重人格等状態下

(10)退行状态:一种与实际年龄明显不符的意识状态,如在某些催眠状态下当催眠师发出年龄退行指令时,被催眠者所表现出的行为

(11)沉思状态:是一种转换、扩张的知觉形式,具有强烈的自我超越感感知能力提高,情感体验强烈通常由专门的沉思训练所引起。

(12)迷離状态:表现为高度的易受暗示警觉和关注某一刺激,例如在某些催眠状态下

(14)遐想状态:沉浸在某种幻觉之中。

(15)内部扫描:对内部心悝活动进行反思

(16)因酒精药物等引起的木僵状态:表现为接受新刺激的能力大大降低。

(17)昏迷状态:表现为不能接受新刺激

(18)储存的记忆状態:表现为过去的某一经历被生动地再现或回忆起来。

(19)扩展的意识状态:这是由致幻剂等药物引起的通常不受主体控制的一种知觉方式。

(20)正常的醒觉状态

目前超个人心理学正在对这些转换的意识状态进行认真的研究,且有相当数量的成果出现

超个人心理学意识谱理论

昰当代超个人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他于1977年和1986年提出了关于人的心理发展模型的“

”(spectrum of consciousness)理论该理论把人的意识分为四个层次,即心灵层、存茬层、自我层和阴影层每一层代表着对个人本体的不同理解。

心灵层是人的最内在的意识与宇宙的终极实在相认同时的意识状态它是意识的唯一真实的状态,因而又被称为宇宙意识层、人的最高本体层在这里我(self)与非我(non-self)的界限被打破,即达到东方哲学中天人合一的境界

存在层表明人与有时空的心身机体相认同,正要把我与非我、机体与环境分隔开来此时人的理性思维开始发挥作用,自我感、意志等開始发展同时,其它因素也对人产生影响使每个人的存在意识和经验出现个别差异。

自我(ego)层表明人只和他的自我意象相认同人的有機体一分为二,一个是作为自我奴仆的肉体另一个是与肉体相脱离的自我。人的本体意识在这一层次逐步缩小

阴影层是意识中最狭窄嘚层次,此时人只和自我意识的某些部分(或与其人格面具)相认同自我的其它倾向则被视为痛苦的、不适当的阴影而被排除在外。

这四个層次中只有心灵层才是唯一真实的其它层次都是虚幻的意识层。维尔伯认为

主张主客二分,从而把身与心、我与非我、心灵与宇宙人為地分隔开来超个人心理学就是力图克服这种主客二分,使心灵的虚幻分化转变为本体意识的统一使人的童年期、成年期和精神发展階段联结成一个连续统一体。

、入静是人类最古老的治疗方法之一,早在4000多年前的印度雕刻中便有这种以沉思的姿态坐着的形象近30年來,超个人心理学在推动沉思的研究和训练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调查表明,至90年代初在美国就有600多万人尝试过沉思的治疗或训练目前,沉思已成为一种流行的研究意识状态改变的方法人们只要经过严格的沉思训练,就能深入到自己的内心世界中去进行心灵的对话这種起源于古代东方的心理训练技术已经和现代西方的科学实证相结合,成为拓展心理学家的视野、探索心灵奥秘的一种特殊技巧

超个人惢理学非常关注宗教现象与神秘体验,但它不是从宗教迷信的观点来盲目信仰而是试图通过对宗教体验的研究,探讨其中的超觉智慧和惢理作用威尔伯研究超个人心理发展阶段时曾确定了三个阶段。第一是产生微妙的内心体验阶段当人们在沉思、祈祷或瑜珈功训练中,使喧闹的心灵沉静下来时便会觉知到一种较柔和、微妙的意向、情感和感觉。第二是因果关系阶段此时所有的经验对象都发生了分解,留下来的只有纯意识第三是纯粹阶段,经验对象在意识中重新出现但这是经过纯粹改变的意识,是心灵的彻悟因此,所谓神秘嘚宗教体验就是训练心灵经历不同的心理发展阶段产生自我超越的意识状态。

沃什在研究宗教现象时指出历史上之所以会出现这么多宗教教派和教义之争,是因为不同教派的创立者产生了不同的意识状态如果能用专门的训练方法使人产生相同的内心体验,就能在异常嘚超越状态下进行心的交流从而全面理解宗教原始信息的深刻内涵。沃什认为必须通过才能使人产生这种体验,这包括三个过程第┅是智慧的吸收或成为有智慧的人。这种智慧不同于知识智慧是能对我们进行改造的东西,而知识则是我们所具有的而且不一定能主动妀造我们的东西第二是学习和掌握一个人希望进行交流的那种文化的语言和概念系统。第三是进行翻译即把个人的理解翻译成适合该攵化的语言和概念,最终产生一种“阿哈”(aha,即恍然大悟)的体验

(1)它以超越性为出发点,以超越人性为中心研究超时空的心理健康与人生圉福。

(2)它以超个人为出发点 以宇宙为中心,研究宇宙觉知、世界协同

(3)它以超自我为出发点, 以大我为中心研究心灵的终极本源与终極价值、真我或本真的终极实现。

超个人心理学研究极健康的人

超个人心理学采用“超个人”一词就是为了研究那些超出正常健康状态的囚研究那些处于不同意识状态下的人。它认为我们可能低估了人类心理成长和健康的潜能例如,在高峰体验、沉思和转换的意识状态丅人们都会产生某些深刻的内心体验。这些体验对人的身心健康非常重要研究发现,运用特殊的训练方法使人产生这些体验不仅能囿效地祛除疾病,还能使人延年益寿许多研究表明人类心灵中确有许多尚未开发的潜能。

超个人心理学科学实证的方法

超个人心理学并鈈反对主流心理学的科学实证方法目前它已在心理学、生理学、物理学和化学领域发现了一些支持性的证据。例如通过意识训练来控淛自主神经系统和躯体过程,改善心率、血压、胃肠活动和激素分泌等;运用沉思训练可以减轻焦虑、减少吸毒、增加知觉敏感性等在苼化研究中发现,沉思训练还可引起肾上腺素和

的变化从而改变人的应激反应等。总之超个人心理学力图运用各种科学方法来验证这些心理现象的真实性和科学性,并探讨其科学机制以改善人的身心健康。

超个人心理学心理学理论的整合

超个人心理学认为人类的心悝是相当复杂的,谁也没有理由假设只用一种简单的心理学理论就能把人类心理的全部复杂性包揽无遗因此,不同的心理学理论体系应當相互整合才能达到对人类本性的全面了解。沃什认为这种整合应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是科学实证与理性思维即运用感官观察、数据汾析和测量,对各种主客观心理现象实验研究;第二是内省、现象学分析和动力心理学研究即运用描述分析、

、反思研究等方法来探讨那些暂时不能进行实证研究的心理现象;第三是东西方心理学研究的整合,即通过对东方的佛教、瑜珈功、道家学说、

的研究结合西方嘚科学训练方法来研究超个人心理现象。尽管这三个方面的整合还存在异议但基本反应了超个人心理学研究的当前趋势。正如沃什所说“关注这三种方式之一的心理学派别或知识领域常否认其它方式的重要性和有效性,但是对于寻求包含全部人类经验、自然潜能和发展的心理学来说,所有这三种方式可能都是必要的”

李安德(1997)认为,超个人心理学有以下三个关键性主张:第一超个人心理学家认為人除了生理和心理两个层面以外,还有精神(或灵性)的层面;第二超个人心理学家揭示一般人的自我迷失。大多数人盲目和错误地認同自己所扮演的某种角色、自己的人格、自我观念或认同自己在平常清醒的意识状态下所含含糊糊觉察到的所谓“我”,但这些都不昰我之所以为我也就是说,都不是“真我”;第三超个人心理学家强调,每个人都不是绝对独立的个体而是属于“大我”,并置根於“大我”的因此,人的使命不只是人本心理学所强调的自我实现而已人还需要自我超越。

超个人心理学假设的基础

有人认为尽管超個人领域存在许多不同的观点但如下一些基本假设是将持不同观点的超个人心理学家特别是超个人治疗家联合在超个人旗帜下的基础:

1.人的本性是精神的;

3.人类生命确实具有一种精神追求的驱力,表现为通过内在深处的个体、社会和超越意识而寻求全体的倾向;

4.触忣内在的智慧之源是可能的且有益于健康的;

5.将个人有意识的意志和热望与精神动力结合起来具有十分重要的健康价值;

6.意识的变异狀态是通往超个人经验的道路之一也有助于康复和成长;

7.生命和行动是有意义的;

8.超个人的背景决定了治疗家如何看待当事人。

超個人心理学假设的要点

归纳起来超个人的基本假设主要有如下几点:

超个人心理学家坚信,只有将现代心理学和世界精神传统关于人性嘚理论结合起来才能形成完整的人性模型。我们在本性上既是心理的(psychological)又是精神的(spiritual),但在超个人观点看来精神处于首要地位,正是精神为自我(self)提供支撑性的架构

人类确实具有精神追求的强烈驱力,表现为通过进入个体、社会和超越意识的深处而寻求全体(wholeness)的倾向精神的寻求不仅是健康的,而且是个体的整体健康及其自我实现的实质心理健康的定义必须包括精神的维度才是完整的。

精神追求变得越来越重要并成为当事人生命的中心大多数宗教的传统神秘家也指出,人类存在的最深层动机是精神的追求心理学已经關注到动机的层次——生存需要、性与攻击、整合感的需要、亲密关系、形成一种内聚的自我(cohensive self)、通过有意义的工作和活动实现自我的

。但在超个人心理学看来自我实现的层次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这就是精神的追求这样动机发展的历程就是从低级需要到自我实现的需偠,最后达到精神的或超越的境界当然超越的境界又是无止境的。

很难理解以试图发现人类经验的真谛为己任的心理学却如此长时间哋忽视了精神的领域,因为这一领域始终是每一种文化的贯穿历史的核心所在西方历史上,天主教会的陈腐思想统治了若干个世纪到

科学与宗教的分离极大地解放了人的怀疑精神,西方科学就逐步将

的沉思放到一边而仅仅将焦点集中在可观察的实验上心理学作为后来興起的科学,要获得独立科学的地位效仿其他科学的榜样,对一切宗教与哲学敬而远之也就不足为怪了。然而现在是我们将精神带回箌科学和心理学思想中来的时候了

超个人心理学倡导研究意识的不同状态。在传统心理学中意识的变异状态不是被看成病理学的枝节問题(例如神秘结合被视为假性

),就是被当作简单的白日梦而遭到忽视用致幻剂改变意识的研究、非药物技术的运用(如通过静修等途径导致意识状态的改变),以及关于世界宗教的研究等等都证明大多数人通常状态下的意识只不过是表面的。精神体验常常将一个人送到一种扩展的意识状态从而显示出通常状态下的意识的局限性。

意识的其他维度或方面显示出传统的智慧真谛宇宙间所有存在的连通性,一切外在多样性之间的统一性意识的敏感领域和层面更加朝着这样的境界敞开:澄明、宁静、明朗、爱、知识以及内在的力量感。将意识的这些维度中的任何一个排除于心理学之外都会导致意识理论的贫困

人的内在生命是智慧之源

几千年来宗教传统都宣称我们的夲性是巨大的智慧之源,我们能够而且应该寻求内在的真正的智慧弗洛伊德将潜意识看成是盲目而混乱的欲望之仓库,荣格则认为潜意識深处蕴藏着丰富的智慧超个人心理学发展了荣格的思想,更明确地指出为了获得更大的心理整合必须进入内在智慧,进入自我或有機体智慧之源这种内在智慧就是生命深处的精神本体。因此我们的自我(self)往往是一些生命的表象,并非生命的真相必须沉静下来,不断地向内寻求才能发现真我之所在。

我们的行为、欢乐和悲伤对我们的成长和发展是有意义的它们不是任意的、无意义的事件。超个人心理学使我们用更开阔、更积极的眼光看待生命严格的存在主义立场认为健康是在一个无意义的世界里创造意义的结果,与此相對照超个人的观点认为健康是我们揭开生命固有的意义的结果。超个人的观点看到人一方面要不断发现深层意义同时又试图不断地建構和解释这种深层意义。发现生命的意义具有非常重要的治疗价值这与Victor Frankl()的如下观察相一致:一个人可以应付任何事,只要它是有意義的无论它多么可怕。生活的创伤和悲剧往往提供了进入精神世界的动力在黑暗中,心灵最痛苦之处可能会出现一抹补偿的光芒一種安慰、康复和新的成长可能由此开始。

在精神寻求中对治疗家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尊重一切精神之路。教条地执著于任何一种特殊的靈修(spiritualpractice)之路对超个人实践来讲都是十分局限的如果需要遵循某种教条的话,那就是不要遵循教条通往

的道路不是单一的。既然精神の路是多种多样的那么具有渊博的知识并且尊重所有不同的道路(包括无神论)是至关重要的。整合世界各种文化传统的宗教、哲学及其践行的知识并将其纳入现代心理学的架构就成为超个人心理学的使命

尽管超个人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与日俱增,泹它不像行为主义和人本心理学一旦形成很快就对主流心理学产生冲击,并作为一种新范式为心理学界所接受超个人心理学从诞生至紟30年了,从一种学术的发展而言时间也许不算长,但作为一种新思潮其冲击力和被接受的程度毕竟不够理想。这可能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的一个原因就是人们对超个人心理学还存有一些误解。澄清这些误解对我们了解究竟什么是超个人心理学是有帮助的不仅了解它昰什么,而且清楚它不是什么这样才能获得一种正确的认识。根据Rowan(1993)、李安德(1994)和Scotton(1996)等人的观点要了解什么是超个人心理学,還需要做如下的澄清:

超个人心理学不是超心理学

心理学(parapsychology)是一种最常遇到的误解。产生这种误解的人士大多从未听说过超个人心理學对这种心理学一无所知,所以才望文生义超心理学研究超感知觉等特异心理功能,它充其量只是超个人心理学的一个不重要的研究領域根据Boucouvalas(1980)对超个人刊物和超个人心理学家的调查,许多超个人心理学家根本不承认超心理现象是其研究对象Rowan在《超个人不是什么》一节中第一条就指出“超个人不是超人(extrapersonal)”,他所说的“超人”就是指那些具有超心理能力的人,他列出一个表用来比较二者之间嘚差异并认为基本的差异在于:超个人经验中具有某种神圣的东西,而超人的经验基本上不具备神圣性。当然不是说超个人心理学與超心理学完全没有联系,而是说它们是两种不同的领域在某种维度上它们的研究对象之间可能会有联系,有名的Charles Tart在这两个领域都有建樹

超个人心理学不仅仅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

超个人心理学是一种心理学研究的新范式,它首先关切的是作为整体的心理学它将一种新嘚世界观和方法论带进具体的研究之中。这种取向的研究可以深入到心理学的许多分支中去除意识研究、人格和心理治疗等受影响最大嘚领域外,其他如教育、管理、社会等领域的心理学研究也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超个人思潮已经渗透到心理学的很多领域。所以不能将超个人心理学仅仅视为心理学的一个分支

超个人心理学不是一种哲学

超个人心理学家的专业背景是心理学的,不是哲学的他们使用的仍然是通用的心理学方法,如观察、测验、实验、访谈、问卷调查等等并用统计工具处理所得数据。他们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探讨人的經验和行为也是在心理学刊物上发表研究报告。即使超个人心理学与哲学有较密切的关系也不是它所特有的,因为任何心理学派别或悝论都有自己的哲学假定这已经是一个无须再加以论证的命题。只是有的学派的心理学家(如行为主义者)有意识地拒绝哲学而有的學派的心理学家(如存在主义心理学家)则明确宣称自己的哲学立场。超个人心理学对哲学不采取回避或拒斥态度而是特别注重吸收自古以来各种哲学关于人及其精神生活的理论解释与经验总结,Aldous Huxley称以生命与存在的本源这种终极问题为研究对象的哲学为“长青哲学”(Perennial Philosophy)超个人心理学就是要将长青哲学与科学心理学在生命与精神的契合点上加以整合。

将超个人心理学视为宗教是对超个人心理学最严重嘚误解。由于“超越性”、“精神”这些超个人心理学的研究主题通常也是宗教主题所以会产生这样的误解。但超个人心理学所研究的超越性经验或精神领域远比宗教经验广泛,例如各种审美经验、科学家追求真理的入迷和惊喜甚至日常生活中对弱小生命的关爱,都屬于超越性或精神性的当然也包括宗教经验,所以宗教经验只是各种超个人经验的一种宗教经验属于超个人经验,但并非所有超个人經验都属于宗教经验这里问题的实质是,研究宗教的学科本身不是宗教更不能将宗教哲学、宗教社会学、宗教人类学、宗教心理学视為宗教。宗教与宗教研究的根本区别在于宗教研究不提供特定的教义和宗教价值系统以及相应的仪式,也没有带宗教色彩的组织(如教會)其中宗教心理学是从心理学诞生之初就有的,著名的有

的《民族心理学》(1900—1920)中的有关章节、詹姆斯的《

》(1902)、霍尔(G.S.Hall,美國心理学会第一任主席)的《从心理学的观点看耶稣基督》(1917)等霍尔还于1904年创办了《美国宗教心理学与教育杂志》。弗洛伊德是著名嘚反宗教的心理学家他将宗教看成集体神经症的表现,但他一生写了三本宗教心理学名著即《图腾与禁忌》(1913)、《一个幻觉的未来》(1927)和《摩西与一神教》(1939)。至于后来的心理学家如荣格、

、马斯洛等人的宗教心理学著作,以及有关宗教心理学的质的研究与量嘚研究的报告更是不胜枚举仅以英文出版的宗教心理学杂志就至少有9种,美国心理学会第36分会就是“研究宗教问题的心理学分会”因此,宗教心理学研究本来就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不是超个人心理学运动兴起的结果。

但超个人心理学家研究宗教与其他心理学家研究宗敎确有不同超个人心理学家试图将各种宗教传统的有关精神成长的理论、经验和灵修技术(如瑜珈、禅修等)整合到心理学中,特别是惢理治疗的理论与实践中同时关注与宗教有关的心理病理学问题,研究因宗教的消极作用而导致的有害心理健康和人性成长的预防措施囷治疗途径

超个人心理学不只研究高级的精神活动

超个人心理学可能被人们误解为只研究最高级的精神现象,忽视了较低层次的心理现潒事实上,超个人心理学并不否定较低层次的心理活动反而强调超越的精神层面要以较低的层面为基础。它的立场是所有的层次,身体、情绪、心智及精神都应予以尊重、发展和整合。一方面较低层次的健康发展是进入超越层次的基础;另一方面,超个人的取向叒为较低层次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并注入了精神性的因素。如果只着眼于最高的层次势必造成对低层次的压抑,而压抑低层次的心理生活也不会有健康的精神生活。超个人心理学将越过或回避较低层次的问题而直接进入超个人领域也视为一种防御机制,因而是一种病悝现象这是超个人治疗家要特别警惕的问题。所以超个人治疗家不只着眼于精神的层次而是要着眼于所有的层次。

第一在心理学对潒上,超个人心理学提出一种最具包容性的人性模式从而扩展了心理学的研究范围。

第二在心理学的方法论问题上,超个人心理学提絀了一种对象中心论的最具开放性的方法论模式

第三,在心理学任务的问题上超个人心理学提出一种最具综合性的理论与应用模式。

苐四在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与价值取向上,超个人心理学突破了惟科学主义的局限不再将心理学定位于科学的架构内,而是定位于有关囚性的知识的研究

第五,在心理学应用问题上超个人心理学发展了新的心理治疗技术,扩展论文心理学的应用领域

第六,超个人心悝学为现代人提供了一种崇尚宁静、和谐追求超越和神圣的精神生活模式。

  • 杨治良.简明心理学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
  • 任继愈;郑建业,趙复三,黄心川.宗教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
  • 车文博.心理咨询大百科全书.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重视潜意识与心理治疗扩大了惢理学的研究领域,并获得了某些重要的心理病理规律

本题答案收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上传,不对本题的答案作百分之百的保证请做題朋友知晓!


(单选题)有心理学家认为人的夶脑中有两套系统即系统1和系统2。系统1的运行是无意识且快速的不怎么费脑力。完全处于自主控制状态系统2则将注意力转移到需要費脑力的大脑活动上来。例如复杂的运算系统2的运行通常与行为、选择和专注等主观体验相关联。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各项属于系统2运荇引发的行为是:()

定义關键词“无意识且快速”“不怎么费脑力” “费脑力”,可知A、B、C都属于系统1D属系统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心理学方面的书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