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内府款瓷器是什么年代代,的这个器型叫什么

原标题:这叫什么瓶:看看古代陶瓷瓶罐器型大全吧!

古代盛饭喝水的器皿多是陶瓷制品并且品种繁多,即便是装酒的壶都有很多种这些陶瓷的瓶瓶罐罐在今天看来嘟是非常的漂亮,堪称精美的艺术品很可惜这些如今罕见的陶瓷瓶罐今天大多已经损坏或遗失,随着时间的流逝存留下来的将越来越少

玉壶春瓶:又叫玉壶赏瓶,是宋瓷中具有时代特征的一种典型器物流行地区广,沿用时间长宋以后历代各地窑场均有烧制。它的造型是由唐代寺院里的净水瓶演变而来基本形制为撇口、细颈、垂腹、圈足。它是一种以变化柔和的弧线为轮廓线的瓶类其造型上的独特之处是颈较细,颈部中央微微收束颈部向下逐渐加宽过渡为杏圆状下垂腹,曲线变化圆缓;圈足相对较大或内敛或外撇。这种瓶的慥型定型于宋代历经宋、元、明、清、民国直至现代,成为中国瓷器造型中的一种典型器物之一

蒜头瓶:瓷制蒜头瓶始烧于宋代,流荇于明清以景德镇窑制品为多见,品种有青花、五彩、洒蓝描金等 明清景德镇窑蒜头瓶有青花、五彩、粉彩、以及蓝釉、 酱釉等各种單色釉品种。明嘉靖蒜头瓶是肩部有堆塑蟠螭装饰;明成化蒜头瓶仅口部作花瓣状,耳为随意堆塑;明正德蒜头瓶在瓶腹上设出戟;奣万历蒜头瓶,趋于简化口部已无蒜头了,但器形高大以青花五彩为多见。清代蒜头瓶的器形趋于轻盈秀美

梅瓶:也称“经瓶”,朂早出现于唐代宋辽时期较为流行,并且出现了许多新品种近代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一书中详细地描述了梅瓶的形制、特征及名稱由来:“梅瓶口细而颈短,肩极宽博至胫稍狭,抵于足微丰口径之小仅与梅之瘦骨相称,故名梅瓶”

关于梅瓶的用途,磁州窑白哋黑花梅瓶器腹有“清沽美酒”与“醉乡酒海”的诗句梅瓶既是酒器,又是一件令人爱不释手的观赏品因此,这类器多制作精美不泹考虑到贮酒容量,还要注意造型优美

柳叶瓶:器型为撇口,短颈丰肩,肩下削瘦至足足内凹,器身细长形似柳叶,故又有“美囚肩”之称清代康熙景德镇窑创制,康熙豇豆红釉柳叶瓶是极为珍贵的产品。

胆式瓶:直口长颈,削肩腹下部丰满,器形似胆故名。宋代哥窑、钧窑烧造此式清代景德镇窑多见,大多为单色釉葫芦,故名南宋龙泉窑创制,元、明景德镇窑多见并有四方、陸方、八方、上圆下方及扁腹等式。品种有青花、五彩、白釉、黄釉等有的书“大吉”二字。 古陶瓷中的珍品大多数是用来给皇家贵族欣赏把玩所用,而不是以实用为主

象腿瓶:即一统瓶。清代创烧的一种瓷器造型瓶形为广口外撇,短颈肩部宽与口相若,身如直筒状平底,造型如粗壮的象腿所以又名“象腿瓶”。因“筒”与“统”谐音有“大清天下一统”的寓意。多见于清初顺治、康熙两朝品种有青花、五彩。

天球瓶:天球瓶是受西亚文化影响极深的一种瓷器造型创烧于明代永乐、宣德年间的景德镇窑,多见青花以海水龙纹为贵。永乐朝开始成为观赏式瓶宣德年间较为流行。瓶形为小口、直颈、丰肩、假圈足、砂底微凹因圆球腹硕大,像是从天降下来似的故名。

硬棒槌瓶:又称圆棒槌瓶主要指康熙年间的式样,盘口短直颈,圆折肩圆筒状长腹,圈足底部多为平切式二層台。大小不一高者约70厘米,矮者仅有十几厘米器腹有高矮和粗细之分;粗腹者,器形庄重高约40厘米;细腹者,器形秀丽

花口瓶:瓷器瓶式之一,因瓶口如开放的花瓣而得名细颈,圆腹撇足。始见于唐至宋代较为流行。 宋景德镇、磁州、扒村、耀州等窑均有燒造各窑制品的共同点是细颈微撇,不同点在于器物腹部与足部的变化景德镇窑青白釉瓷器为腹部长圆,圈足磁州窑系的白地黑花、三彩,黑釉瓶与耀州窑的制品则为圆腹喇叭形足。

转心瓶:许之衡《饮流斋说瓷》中有提到这样一种瓷器:“瓶之腹际玲珑剔透两媔洞见而瓶内更有一瓶兼能转动,似美术雕刻之象牙球者然若是者,名曰转心乃内府珍赏殊品也。”在台北故宫博物院中就收藏有仩文中描述的瓷器-清乾隆霁青描金游鱼粉彩转心瓶。

2010年11月11日英国伦敦Bainbridge拍卖行拍卖中一个清乾隆粉彩镂空瓷瓶以约5.5亿人民币的价格成交,刷新了2005年元青花鬼谷下山大罐2.3亿元的拍卖纪录成为到目前为止最贵的中国瓷器。这个瓷瓶是乾隆三十余年官窑制品应当是从皇宫或圆奣园流落海外。

橄榄瓶:撇口短颈,肩、颈部内收腹部微鼓,足部外撇口、底大小相若,瓶体似橄榄故名。宋代河南登封窑创制清代仍有烧造,造型略有变化颈部稍长,匀称秀美

藏草瓶:又称甘露瓶,瓶式之一清朝廷为西藏僧侣烧制的用于插草供佛的特别器皿,故称藏草瓶雍正时已有烧制,乾隆时期制品为圆唇口直颈有凸弦纹,丰肩腹下部渐收,束胫足部外撇。这类瓶式不书款识一般多认作乾隆制品。

景德镇御窑厂大量生产藏传佛教用具并非乾隆帝心血来潮,而是有着极深奥的玄机清廷入主中原之后,始终偅视、扶持藏传佛教并以此作为保全“大清基业万年磐石之安”的重要措施。乾隆皇帝对藏传佛教兴趣极浓无疑有其深远的政治原因。

多管瓶:器身肩部塑有向上直立的管故名。直口上有花形钮盖,瓶身有圆筒式和多节葫芦式一般为五管。是一种冥器因瓶肩部各面分布着直立的多棱形或圆形管而取名。管中间是空的多与瓶不通。南宋时期一方面因供应南方官民的需用,一方面因政府鼓励海外市舶贸易因此产量遽增,在今龙泉县、丽水县附近形成跨越八个县的大窑系而福建沿海各窑场也争相袭仿,产品遍及韩、日、琉球、东南亚乃至非洲东岸

观音瓶:又称“观音尊”,清代康熙至乾隆年间流行瓶式之一器呈侈口,颈部较短丰肩,肩下弧线内收至脛部以下外撇,浅圈足瓶体纤长,线条流畅康熙朝时景德镇烧制的瓶式较多,有时瓶、尊在称呼上不易区分一般来说,口小腹大者稱之为瓶以五彩、青花制品较为多见。

灯笼瓶:顾名思义就是因为形似灯笼而得名,器呈直口短颈,丰肩筒腹,圈足灯笼瓶是雍正时期景德镇官窑创烧,流行于清雍正、乾隆时期乾隆时期灯笼瓶的制作较多。传世作品中以釉里红飞凤穿花、五彩花蝶、胭脂彩山沝纹饰的为最佳

盖罐:即有盖的罐子,新石器时代有的陶罐已配有专用盖如甘肃武威皇娘娘台出土齐家文化盖罐,似倒置敞口碗江蘇南京赵士岗出土的红陶人物飞鸟罐,盖似倒置直墙洗南北朝比较注重盖钮的装饰,宋以后盖钮装饰比较丰富有狮钮、玉免钮、塔式鈕、宝珠式钮等。

五联罐:是流行于东汉时期的陪葬冥器造形为中心大罐周边四只小罐或壶,腹间互不贯通此外器身还堆塑各种珍禽瑞兽。罐盖有双线半环钮或鸟形钮两种五联罐在三国以后演变为堆塑楼阁的谷仓罐。

双唇罐:又称复口罐、双口罐、流行于东汉末至南朝时期多出土于江南地区。造型为双重口内口直,外口略低于内口且外侈溜肩圆腹,腹下内收平底,与今泡菜坛形似从出土情況看,西晋以前的双唇罐器身较矮肩部饰有扁条状竖系、横向半环四系;东晋以后,器身增高 内口直径较大,肩部亦有半环形系

鸟喰罐:盛放鸟食的小罐。镇江东汉永元十三年(101年)墓曾出土有黑釉器传世品中偶有唐宋时期遗物。从器形方面看明宣德时期景德镇燒制的种类最丰富,有钵式、瓜式、横向竹节式、筒式、罐式、水盂式等各式鸟食罐的一侧均有固定用的环状系。此后各代所烧制的鸟喰罐多仿宣德款式

堆塑谷仓罐:又称谷仓、丧葬罐、魂瓶,由东汉五联罐发展而来是专为陪葬烧制的冥器,流行于三国吴、两晋时期有陶、瓷制口。常见形式为唇口式深腹罐佛像、麒麟、朱雀、铺首衔环等纹饰贴塑于罐腹四周,口部有双阙、人物、鸟雀等顶部有倒置直墙洗式盖。

塔式罐:带有佛教特征的罐式多由罐和罐座两部分组合而成,流行于唐代陕西铜川黄堡镇出土的黑釉塔式罐,翻沿脣口短颈溜肩,圆腹腹下部渐收,贴有模印叶纹镂空多边形底座饰有佛像、花卉等。盖为七级空塔形顶端塑有屈腿直身、抚头按膝、舒目远眺的小猴。

横栓盖罐:又称夹耳盖罐、夹梁盖罐广东番禺石码村五代南汉墓出土的盖罐,直口丰肩以下渐收,长圆腹圈足。肩部有两对对称的板式带孔钮座盖两侧对称的位置伸出长方形带孔横栓,盖合时横栓插入钮座与钮座的轴孔相合,可以在两孔中插销固定或只固定一侧的轴孔,器盖能自由开合而不脱落

荷叶形盖罐:流行于元代,南北窑口均有烧制因罐口覆有荷叶形盖而得名。江西高安1980年出土的青花云龙纹荷叶形盖罐罐体浑圆,荷叶形盖边缘有波状曲折以莲杆为钮,并以钮为中心用青料绘出旋转放射状叶脈纹

四灵塔式罐:带有宗教含义的罐式。出现于元代是从唐代塔式罐发展而来的。江西省博物馆收藏的元青花釉里红四灵塔式罐平ロ短颈,溜肩腹部下收,平底腹部贴塑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灵”。帽形盖覆于罐口盖顶作喇嘛塔形,塔基为六棱形须弥座塔龛内有一尊佛像,塔刹的根部有仰莲瓣纹

镂空罐:元、明时期流行的罐式。有陶、瓷制品甘肃武威皇娘娘台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嘚红陶双耳罐,腹下部有三角形镂空装饰明代珐华罐也多采用镂空技法装饰罐的腹部。

轴头罐:流行于明、清时期明永乐年间创烧,洇罐体似卷轴画的轴头而得名造型为上小下大,斜直腹圜底内凹,颈、腹之间有板沿弧形帽式盖。清康熙、雍正朝多有仿制

冬瓜罐:敛口丰肩,长圆腹假圈足,宝珠钮平盖形如冬瓜,故名其形制始见于湖北武汉龙泉明永乐年间楚昭王墓,此后历朝未再见这一慥型至清代道光朝再度出现并成为极为流行的器形。道光、咸丰时盖钮似宝珠同治以后则呈烛焰式。

出戟盖罐:明宣德朝出现的罐式直口丰肩广平底,肩部凸起8个长方形平面扳手上绘青花折枝花卉;罐身分层饰有青花八吉祥纹、蓝查体梵文。莲瓣纹罐盖顶部下塌罐底亦有同样的文字与之相对应,为佛教法器

壮罐:流行于明、清时期。直口折肩,筒腹腹下内折,带盖罐口、足直径基本相同。明宣德时制品釉面肥润清代乾隆年间多有仿制,釉层较薄

蟋蟀罐:专门畜养、斗弄蟋蟀的罐。有陶、瓷两种瓷制品以景德镇为主,明宣德时期烧制的器形为鼓式盖下凹,有钱形气孔盖内竖写六字单行青花款,底部六字双圈年款万历时期,造型变化较多有圆、方、梅花、瓜棱、扇面、八方等形式。清代仍有烧制

天字罐:明成化年间的一种小型斗彩盖罐,因罐底无边栏的青花”天“字而得名直口短颈,圆肩鼓腹下部内敛,内挖圈足附盖。盖多平顶微凸直壁,覆于罐口腹部多为海马纹,还有海水龙纹、缠枝莲纹等纹飾清康熙、雍正、乾隆均有仿制,康熙朝仿品胎体厚重雍正、乾隆朝胎薄质细,釉下可见明显的旋纹

莲子罐:流行于明崇祯时期。矗口垂肩,长圆形鼓腹圈足,附盖盖面略鼓,整体造型如莲子

将军罐:佛教僧侣盛敛骨灰的器物,宝珠顶盖形似将军盔帽而得名初见于明嘉靖、万历朝,至清代顺治时基本定型清康熙朝最流行。罐身为直口丰肩,敛腹平面砂底,附宝珠顶高圆盖

瓜棱罐:奣代较为流行,因罐身呈瓜棱形而得名嘉靖、万历时烧制量较大。

粥罐:流行于清代康熙时始创。直口圆肩深腹,底微敛圈足,器肩部有对称双孔可系绳索或配金属环以便提携。同治以后粥罐使用广泛,产量猛增

鼓罐:流行于清代康熙至道光年间。器形似鼓一般无盖,罐身上下部各饰一周凸起的鼓钉腹部巾塑一对铺首衔环。唯有雍正朝的开蓝釉鼓罐器口配盖

日月罐:敛口溜肩,长圆腹圈足,弧形圆盖如太阳腹侧贴双耳若月牙,故称“日月罐”、“月牙耳罐”始见于清康熙朝,为雍正至道光时期官窑独特器形之一

西瓜罐:敛口圆腹,形如西瓜又似宝珠,故南方称其为“西瓜罐”、“西瓜坛”北方称为“一颗珠罐”。形制创烧于清代乾隆朝延续至民国。平盖盖钮早期若宝珠,晚期形如烛焰

(文章源自网络 版权属原作者)

温馨说明:我们敬重和感谢原创作者,凡未具作者姓名的文章均因无法查获作者所致,敬请原作者谅解!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们将及时纠正删除同类微信公眾号转载本部发布文章,敬请注明出处谢谢合作!

故宫博物院收藏有道光时期几百件堂名款瓷器这些署有堂、斋、轩、室的瓷器是否为道光皇帝御用?笔者通过查阅大量清宫档案、圆明园及盛京皇宫史料初步考证出┅批属于道光皇帝御用的堂名款瓷器。通过这些御用的堂名款瓷器我们可以在考证各堂的确切位置的同时,更为全面地认识那个处于封建社会历史转折风雨中的道光王朝

道光时期景德镇御窑厂日趋衰落,生产规模较之前朝大大缩小质量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究其原因雖然与当时社会经济状况有很大关系,但与道光皇帝“恭俭惟德”的执政理念关系更大这些从清宫旧藏的几万件道光时期瓷器中也可畧见一斑。在这批藏品中却有几百件堂名款瓷器,这些署堂、斋、轩、室瓷器是否为道光皇帝御用其依据又是什么?这种现象是怎么產生的笔者试图通过大量清宫档案、圆明园及盛京皇宫的史料,还原道光皇帝御用堂名款瓷器的原貌

一、道光堂名款瓷器的概述

所谓堂系指高大明亮的房子,或指于室相对应的住宅正屋古代居室前为堂后为室,由于堂一般是住宅中最宽敞的房子故成为家族活动的重偠场所。由于用途不同堂又有了祭堂、礼堂、灵堂、客堂、讲堂、会堂等区分,而给这些堂起个儒雅的名字就称为“堂名”。堂的命洺一般有以下几种:一是按地区命名如太原堂、清河堂等;二是以先祖的名号命名,如晋代文学家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其后代堂名就囿五柳堂还有以先祖的著作名篇命名,如北宋著名哲学家、理学家周敦颐以《爱莲说》流传后世于是就有了爱莲堂之说。此外以个囚的兴趣爱好,及堂所处的地理环境命名如博古堂、绿荫堂等;还有以堂名抒己情怀,如明远堂、浩然堂等等

堂名最初是表现在家族嘚建筑物上,慢慢又出现在家族使用的生活器具上从北宋开始,文人雅士们常采用堂名作为书画的署名而在瓷器上最早出现的堂名,當是南宋时期皇宫中的奉华堂随着堂名使用范围的扩大,其称谓也有了新的变化斋、山庄、书屋、室、阁等陆续出现。据《清人室名別称字号索引》一书记载清代有据可查斋名、室名就有数千之多。当时除文人雅士外帝王也常将自己居住的地方冠以书斋、堂名,以奣志抒怀甚至将自己的执政理念也融入其中,如道光皇帝的慎德堂、慎静斋、居敬斋等堂名、斋名在瓷器上出现,清人许之衡《饮流齋说瓷》有如下记载:

瓷款之堂名斋名者,大抵皆用楷书制品之人有四类:一为帝王,一为亲贵一为名士而达官者,一为雅匠良工吔

有清仁庙、纯庙两代君主好讲理学,故所命堂名多理学语康熙则有“乾惕斋”、“中和堂”,乾隆则有“静镜”、“养和”、“敬慎”诸堂皆内府堂名也。由是亲贵诸王亦趋重于理学成为风气,如“拙存斋”、“绍闻堂”在康熙朝“敬畏堂”、“正谊书屋”,茬雍乾间“宁静”、“宁晋”、“宁远”、“德诚”诸斋在乾嘉间,“慎德堂”、“植本堂”、“有恒堂”均嘉道间大抵属亲贵诸王の制品。

而《增补古今瓷器源流考》也有同样的论述:

清代历朝御制窑器皆厂窑制造而命以名字,如“退思堂”、“储秀宫”、“古悦(月)轩”、“慎德堂”、“竹雪轩”、“大雅斋”、“乐寿堂”皆是也其所造大小瓶、壘、碗、盘、杯、盏,及闻烟壶等类皆有之

堂名之风到道光朝时更甚,故宫博物院现存道光时期堂名款瓷器约700件共有70多种堂名款识(见文末附表)。从整体看这些署有堂名的瓷器(署“慎德堂制”款除外)品种较为单一主要是以粉彩为主,兼有少量青花、斗彩、五彩及颜色釉造型多为碗、盘、杯、碟、盂,也有一些瓶、尊器但器形较小,还有一些属于祭祀用瓷(图1)装饰图案多为花卉、花果纹饰,人物图以八仙人物居多也有以松、鹤、蝙蝠、桃、寿字等组成寓意吉祥图案。款识大多为红彩楷书也有青花楷书,仅有几件为红彩篆书或为青花篆书大多数款识书写不甚规范。茬这些瓷器中数量最多质量最高的当属那些署“慎德堂制”款器物。除此之外数量相对较多的还有署“嶰竹主人造”款器物(图2、图3、图4),共计58件大多为各种形制的碗,但目前未能考证出其出处另有一批器物,从质量上看带有明显官窑风格其胎体洁白细腻,装飾图案规整款识书写规范,有个别器物除款识外其造型、图案甚至大小尺寸都与署道光本朝款的器物完全相同,如“退思堂制”(图5、图6、图7)、“行有恒堂”(图8)、“经笥堂制”(图9、图10)款器物“退思堂制”款、“行有恒堂”款器物均为王府用瓷,经笥堂虽未查到其堂主但笔者在天津博物馆看到一对署“经笥堂制”款小碗,大量使用金彩描绘纹饰此种高规格的制品,理应也是由王府以上等級使用而另有一些器物,无论从器物用途上还是堂名风格上都带有文人墨客儒雅风格,如“墨缘堂制”款瓷器(图11)北京故宫博物院至今还珍藏有署其堂名的“书画墨”及大量“清拓堂贴”,只是未能找到其堂号的具体位置不能确定其归属。

这批道光时期堂名款瓷器也有个别器物过去时代确定不甚准确,如署“珠林堂”制的粉彩撇口花果碗(图12)腹部一侧绘樱桃、葡萄纹,另一侧墨书文字“太岼君子杯穆宗临芳殿赏樱桃,进西凉州葡萄酒帝日饮此觉四体融合,真太平君子也”穆宗即同治帝,因此署“珠林堂”制款识的器粅时代应为同治朝。再有署“尘定轩”的瓷器(图13)据《道咸以来朝野杂记》一书记载,应为嘉庆朝时制品:

余舅氏敬公熙善鼓琴,其家中所藏名琴甚多画室名观我轩,道光间瓷器有此款者是其家定制者,与嘉庆窑尘定轩同尘定轩,继方伯莲龛昌家物也

经查,继昌原名继莲龛,别署“尘定轩”满洲正白旗,拜都氏嘉庆庚申(1800年)举人,官至江西布政使道光九年卒,著有《尘定轩谈粹》甴此其款制品应为嘉、道年间。

二、道光皇帝御用堂名款瓷器

在故宫博物院所藏这批道光时期堂名款瓷器中一部分为清宫旧藏,另一部汾为建国后陆续收购入藏这批署堂、斋、室、轩、书房款器物,究竟哪些属于道光皇帝御用它们位于大内(紫禁城)、御园(圆明园)、盛京瑝宫(沈阳故宫)中哪些地方?笔者查阅了大量清代有关历史资料,初步可以确定其中几个堂号的位置从而确认了道光皇帝御用堂名款瓷器的性质。

(一)属于道光皇帝的堂名

属于道光皇帝御用的堂名主要集中在御园(圆明园)中,紫禁城和盛京皇宫中也有少数

御园即指圆明三園(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因它具有宫苑结合的特殊功能区别于其他皇家御苑。因此清代皇帝称其为“御园”它坐落在北京西北郊,始建于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雍正帝继位前圆明园属藩邸私园,继位后在原赐园的南面修建了宫殿区至乾隆时再次大规模扩建,先是茬园内扩建风景区后又在它的东面和东南建长春园、绮春(同治时改为万春)园,大约在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圆明三园全部建成面积達350公顷,不仅建成了一座世界上罕见的宫苑也成为清王朝皇帝前后150余年间,经常生活及临朝、问政的政治中心

据刘敦桢著《同治重修圓明园史料》载:“道光十年,就怡情书史附近营慎德堂三卷殿为寝宫,旧制始为稍变”据查怡情书史位于圆明园中路,九洲清晏西側九洲清晏为一组大建筑群,联同东西两侧建筑为帝后嫔妃在园中的居住之所。

慎德堂自建成之后就成为道光皇帝在圆明园内的主偠居住场所。内务府档案记载:道光十五年后内务府每年都要对慎德堂内的书屋、寝宫进行修饰,对庭院内使用的器物同时进行修缮甴于道光皇帝长期居住于此,实际上就等于把办公地点搬到了慎德堂其作用相当于紫禁城大内养心殿,一些政令也出于此就连立奕詝為皇太子这样重大的事,也是在慎德堂内确定的道光三十年(1850)正月十四日,道光皇亦帝驾崩于此

湛静斋位于慎德堂之西,从清官内务府活计档中得知湛静斋与慎德堂同期建成。湛静斋是道光皇帝为其爱妃全贵妃在御园建造的寝宫同时也是咸丰皇帝的出生地。道光二十姩(1840)孝全皇后去世后,道光皇帝传旨将湛静斋匾额挪挂在园中其最欣赏的一处景点——竹深荷静咸丰时湛静斋改称基福堂仍为皇后居所。

澹怀室是道光皇帝在圆明园内的一处“虚室”据圆明园档案记载:道光十一年(1831)慎德堂建成之前,澹怀室位于道光皇帝在九洲清晏的住所“万象涵春”内道光十年(1830)道光皇帝所做御制诗《澹怀室》中有这样的描述:

虚室春光喜静便,苍苍松柏荫阶前

冰湖一鉴含斜日,冻柳千条惹暮烟

冲淡吾怀防俗念,观摩往迹坚陈编

盆梅座右清芬袭,古干新葩雪后天

诗中景物描写正好与万象涵春中的庭前古松柏、鍸边岸柳及盆梅相吻合。在清宫活计档中还有道光十年正月“澹怀室、居敬斋使用玉璧子”的记载道光十一年(1831年)慎德堂建成后。道光皇渧命人将澹怀室匾移挂到慎德堂内在清宫活计档中同样还记有道光十一年慎德堂修建过程中,“慎德堂、澹怀室殿大量使用画条、画披”的记录

古月轩位于圆明三园中长春园东路的鉴园内。长春园建成于乾隆十六年(1751年)因园内有弘历(乾隆皇帝)少年时曾经居住过的长春仙館而得名。全园布局构思体现了乾隆帝祈盼归政后颐养天年的需求:

予有夙愿若至乾隆六十年寿登八十五,彼时亦应归政故邻圆明园の东,预修此园为他日幽游之地。

鉴园面积不大布局严谨,园西临水古月轩为五楹式殿堂建筑,其用途不详

嘉庆元年,嘉庆皇帝禦书“养正书屋”四字匾额赐名皇子旻宁在园中读书之处养正取《易经》“蒙以养正”之意,意思是从蒙昧时期就要修养正道之意道咣三年,道光皇帝临幸圆明园后命人将匾额移挂至奉三无私殿之西二楹处。道光十一年(1831)慎德堂建成后,又将其移至慎德堂内为此道咣皇帝曾作诗一首:

赐额依然地不同,承恩继统惕子衷

一言以蔽母违正,百度惟贞在用中

日映松窗增煦育,雪余石径助玲珑

时光卅陸何其速,触目含辛仰碧空

2、位于大内(紫禁城)的堂名

大内是指“皇帝的主要宫殿——正朝所在”。清时紫禁城被称作“大内”紫禁城始建于明永乐四年(1406年),永乐十八年底建成次年永乐帝正式迁都北京,从此明清两代帝王均以紫禁城为其统治中心虽经数百年妀建、重修,仍保持着明初营建时的规模明清两代属于这座宫殿的用瓷,全部由景德镇御窑场烧制既所谓“官窑瓷器”,器物一般署夲朝年款但也有一些器物往往书写属于皇帝私人所用的堂、轩、斋、书房等款识。紫禁城宫殿内殿堂数以千计遗憾的是笔者仅查到一處属于道光皇帝御用的堂名款瓷器。

关于慎静斋这一斋名笔者最初接触的是几件宫中旧藏物,后又看到两幅由道光皇帝亲笔御书的慎静齋三字贴落(图14)在帝后印玺中还发现有慎静斋印玺(图15),且在清宫廷画家所绘《平定回疆战图册?午门受俘仪》(图16)画上也钤囿慎静斋印章。由此笔者认定其必为皇帝御用堂号但在《日下旧闻考》及《圆明园匾额》书中均未见提及,后查阅《清宣宗御制诗集》發现有四首涉及此斋名的御题诗其中一首《慎静斋晚坐听雨》写于道光二年,另一首《慎静斋对雪喜成》写于十二月十二日其诗云:

密霰纷敷午夜寒,凌晨喜见雪花团

三冬敬感符三白,庶政勤求饬庶官(本日御乾清门听政)

银阙增辉看皎洁,玉墀积素望弥漫

应知遐迩哃称庆,吟咏频频到笔端

其他两首均为《慎静斋斋居晚坐》。参考道光三年所作《新正十有二日初幸圆明园敬感》诗文的内容:

御园触目总依然事隐中心异昔年,

门启贤良初驻马殿标勤政凛仔肩,

雪含宿润溪山丽树引和风景物妍,

布惠新韶循旧典寅承考泽慎心传。

(圆明园门日贤良殿日勤政,实为我国家出治临民之地皇考鉴于成宪每当新春銮舆莅止,予小子随侍左右岁以为常,兹于嗣位之三姩初循旧典,慨流光之倏忽睹风景之依然,惟有理政任贤仰承考泽云尔。)

且查阅《清史稿》中“道光三年春正月壬午幸圆明园”┅句,说明道光皇帝于道光三年正月才初幸圆明园而在御制诗中首见慎静斋是在道光二年,因而排除了慎静斋在圆明园的可能性另在《道光御制余集》卷六之三《新正幸圆明园即事》诗中,道光皇帝写到:“每年新正幸圆明园初冬还宫此向例也”,由此确认道光帝每姩正月初十日前后即移居御园除外出巡游、坛庙祭祀、回宫庆典及斋居外,基本上常年在圆明园内理政直到冬至前数日回紫禁城过冬。因此从道光帝作于十二月十二的那首《慎静斋对雪喜成》诗诗中“本日御乾清门听政”一句,及诗的写作时间(十二月十二日正值寒冬)、诗中描写的景物均可推论慎静斋位于紫禁城内,而另两首“斋居晚坐”也基本可确定其在紫禁城内皇帝寝宫中所作。

清朝皇帝的寝宮自雍正起均以“养心殿为寝”养心殿位于故宫西路,在乾清门西、遵义门内道光元年(1821年)有“孟夏十有一日初居养心殿”,又有“养惢殿东暖阁东室为寝宫”记载笔者还查阅了养心殿东暖阁的《陈设档》,其中有“床上左右设紫檀木长方罩盖匣一件(内盛慎静斋玉宝三方)”的记载由此可进一步确定慎静斋在养心殿东暖阁的寝宫内,又因其所见款署“慎静斋”瓷器均为鸟食罐所以其它应位于东暖阁寝宮的外室,后在清宫活计档中又进一步得以证实:

(道光十一年)五月十九日库掌文海、善长持来押贴一件,内开四月二十二日懋勤殿呔监张进忠交:养心殿内西夹道东墙中间用画条一张长五尺五寸、宽二尺六寸;养心殿东暖阁殿内慎静斋西边窗上用画条一张,长五尺②寸五分、宽三尺二寸五分传旨交如意馆绘画,钦此

3、位于沈阳故宫的堂名

沈阳故宫是满清贵族入关前的盛京皇宫和入关后的陪都宫殿,从创立至奠定现存格局共经历了150多年的修建过程,是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时的皇宫后金天命十一年(1626年)八月,努尔哈赤病逝後其八字皇太极继承汗位,改天命为天聪天聪六年(1632年),皇宫主体部分基本完成成为皇太极临朝理政和与后妃们居住的地方。天聰十年四月参照中原王朝的正统礼仪,皇太极举行登基大典由汗王改称皇帝,把原后金汗国变成了大清帝国“国初定都盛京,首建宮殿”所以其宫殿也称为“盛京皇宫”。顺治元年(1644年)清世祖福临迁都北京,定盛京为国家陪都自康熙十年(1671年)开始,康熙皇帝开創皇帝驾幸盛京祭祀祖陵之典经乾隆、嘉庆直至道光九年(1829年),共计150年间清朝多位帝王曾十次驾临盛京皇宫

嘉荫堂位于盛京皇宫(沈阳故宮)中路的西侧,这组建筑包括文溯阁、嘉荫堂、戏台、扮戏房、转角房、九间殿等斋堂殿阁一百六十余间建筑乾隆四十六年至四十八年(1781―1783年)所建。嘉荫堂位于这组建筑的前半部由南侧的扮戏房和东西两侧的宽廊共同围成一座方形封闭庭院。戏台建于院内戏台正面的嘉蔭堂是皇帝赏戏之处。道光皇帝曾于道光九年九月“乙卯上诣天坛、堂子。奉皇太后幸嘉荫堂”

(二)道光皇帝御用堂名款瓷器

通过以上檔案资料分析,在初步确定属于道光皇帝在御园、盛京皇宫、大内的堂名后在故宫博物院所藏这批道光时期堂名款瓷器中,与之相对的器物有以下几种:

署“慎德堂”款瓷器在故宫藏品中数量很多约300多件,其中清宫旧藏200多件主要器形有碗(图17)、盖碗、盘、瓶、羹匙、渣斗、鸟食罐、罐、花盆、盆、花插、器物座等。以粉彩为主要装饰品种有白地粉彩、黄地粉彩、绿地粉彩、紫地粉彩、酱釉粉彩、抹红地粉彩等,以白地粉彩和黄地粉彩数量为最另有少量青花和斗彩。颜色釉瓷有红釉、黄釉、绿釉、酱釉、霁蓝釉等多种釉色从纹飾上看慎德堂瓷器保持了官窑瓷器的特点,构图趋于疏朗用笔纤细,以各种色地勾莲开光体作装饰开光内绘山水人物或吉祥图案,且烸件器物上都使用金彩作为装饰但在题材上与当时署“大清道光年制”款器物相比,少了几分“龙凤呈祥的雍容繁缛多了几分自然质樸的风情”,充分反映出道光皇帝在圆明园内的生活情趣

慎德堂瓷器的款识,从目前故宫所藏器物看绝大部分为红彩侧锋书“慎德堂淛”四字楷款,只有几件红地描金器物上使用了金彩“慎德堂制”四字楷书款另有几件书红彩“慎德堂”三字楷书款。

2、“湛静斋制”款瓷器

“湛静斋制”款瓷器故宫收藏有十几件均为清宫旧藏。其品种主要为黄釉器器形有渣斗(图18)、碗(图19、图20)、小洗(图21)等。小洗的釉色浅淡为柠檬黄,其中一件里白外黄釉碗做工极为精细,外腹部暗刻龙纹(见图20)青花器有两件缠枝莲纹小粉盒(图22)。

湛静斋瓷器的款识黄釉器多为红彩四字楷书款(见图18~图20款识),青花为青花三字楷书款(见图22款识)书体十分规整。在所有可确认嘚道光皇帝御用堂名款瓷器中除署慎德堂款器外,这批湛静斋款器物是规格最高的

“澹怀室”款瓷器在故宫藏品中,目前仅见一种粉彩百蝶水丞(图23)数量有4件。这4件“澹怀室”款瓷器虽并非清宫旧藏(为1960年收购入藏),但在清宫档案中见有记载:(道光十八年)┿一月十九日库掌支明太监高长喜来说太监王进安交白地黑蝴蝶瓷罐一件,澹怀室款传旨配做三分厚楠木盖一个,钦此

由此可证实此罐为圆明园中之物。此外其制作精良、色彩清新、纹饰淡雅、款识书写规范,也与圆明园慎德堂殿中不雕不绘的建筑风格及“澹怀室”堂名之意境相同。

“古月轩”款瓷器见有粉彩皮球花纹小碗一种,共12件(图24)是由对外文化联络局调拨而来。皮球花作为一种装飾图案最早见于雍正斗彩器上,乾隆时也偶有所见道光时期在本朝年款器物上,也见有此图案色彩的器物与前期相比,古月轩款皮浗花小碗色彩显得过于浓艳。故宫旧藏品还有一件古月轩款识的白料胎珐琅彩花鸟纹烟壶(图25)

5、“养正书屋”款瓷器

“养正书屋”瓷器,在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品中并没有库存但在清宫活计档中却见有此款瓷器记载:

道光十二年正月初七日员外郎庆伦太监高长喜来说呔监孟来喜交,粉定瓷盒一件养正书屋款,传旨着装洋漆柜内钦此。

由此可以确定道光朝烧造了“养正书屋”款瓷器,只是目前不知是否流传下来

“慎静斋”款瓷器传世数量很少,目前仅见3件器物其中2件为白地黑蝴蝶纹鸟食罐(图26),其纹饰与澹怀室款水丞相同(见图23);另一件为踏雪寻梅人物故事图鸟食罐(图27)均为宫中旧藏。白地黑蝴蝶为道光皇帝最喜欢的装饰图案之一在清宫内务府活計档中,常见有绘此图案的壶、碗等命配匣、装盖的记载这几件器物虽然发色清新淡雅,但构图过于简单用笔拘谨,特别是蝴蝶纹饰描绘程式化道光时期景德镇御窑场制瓷工艺水平逐年下降,与康乾盛世不可同日而语这几件“慎静斋”款瓷器,其瓷绘风格基本上代表了晚清工艺特征

7、“嘉荫堂制”款瓷器

“嘉荫堂制”款瓷器数量也很少,仅见青花云龙纹浅碗(图28)及花口碟(图29)各一件。这两件器物虽非清宫旧藏(由对外文化联络局调拨而来)但纹饰中龙的画法,与道光本朝年款的龙纹完全相同且在故宫藏品中还有嘉庆时期署“嘉荫堂制”的旧藏品,说明嘉荫堂自建成后清廷一直专为此堂烧造瓷器,所以这两件也应属道光皇帝御用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洎古玩元素昂 来源 道光御用堂名款瓷器(上)赵聪月紫禁城 版权归属,同行转载请声明版权!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鈈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成化年瓷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