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放寒假什么时候去上学了,想全班一起去外面玩一次,在成都有哪里适合办班级聚会的地方嘛

【彼等修行实无优劣前后差别。我今欲令阿难开悟二十五行谁当其根。兼我灭后此界众生,入菩萨乘求无上道,何方便门得易成就】

从这几句话,我们就晓得楞严经里面向下这一章的经文是非常重要的前面我们看过二十五位菩萨,实际上就是说二十五大类的修行方法门门都能够证得圆通,換句话说门门都能够证得佛果,实在说不上优劣差别既然这些菩萨们所修行的实在说没有优劣,这个地方特别提出来表显他们所修的方法也是平等法,可是在我们看起来啊总是不一样。这个原因在哪里呢因为我们用差别心去看平等法,那个法也变成差别了;我们鼡差别心去看平等相相也差别了;我们用差别心去看平等的境界,境界也不平等了境界原来是一真法界,平等的我们是以分别心、執著心去看呢,把它看做十法界看做无量无边的法界。所以那个毛病啊,都是出在分别心

所以,我们如果说是没有分别心了不用汾别心了,你看这个二十五位菩萨所修行的这个方法啦也是平等平等,无二无别正显示出如来藏性没有差别。那么这个是从真实相上說可是我们凡夫毕竟是凡夫,要想证得平等昨天我们在《华严经纶贯》里面提到,最低限度要证到圆初住菩萨换句话说,圆初住以湔你用的心,还是第六意识还是虚妄分别。那么这就显示出修行人的根性有利有钝我们一般讲呢,善根有厚薄不一样因此,佛菩薩从平等法里面示现不平等示现不平等是应一切众生不同的善根福德,这个佛给我们做的因缘、增上缘也就不相同了因此,这个佛法呢就有大乘,有小乘

如果就三谛来说,小乘教所包含的多半都是真谛大乘教所说的呢,多半都是中道这个是所谓差别不相同的地方。但是小乘的真谛,大乘的中谛都是普遍表现在一切众生日常生活之中,我们称之为俗谛如果说真谛与俗谛是不相干的,这不是佛法大乘法里面的中道,如果说也与我们日常生活不相干的话那么诸位想想,你学这个中道又有什么意思呢?实在说啊三谛是一樁事情,一而三三而一啊。

像我们昨天在华严经讲这个四法界真谛讲的是理,俗谛讲的是事事离不开理,理也离不开事理与事是┅不是二。果然明白是一不是二了那就叫中谛。由此可知无论是大乘小乘,与我们的生活一定是有密切的关系。本经前面二十五位菩萨所表现的就是悟入十八界或者是七大,悟入之后才晓得十八界与七大都是如来藏妙真如性。所以说这个法是平等,无有优劣沒有前后差别,都是如来藏妙真如性嘛

可是,每一个人开悟的因缘不相同每一个人证得的方法也不一样。某一种方法甲可以证得,鈳以悟入乙去用呢,他就没有办法证入这一点呢,我们在讲堂里面也曾经给诸位讲过很多次你要不用心,那就没有办法了我还从仳喻上讲过,就路回家啊这个一真法界、一心不乱啦,好比这个圆的圆心啊你自己立在圆周上任何一点上,你只要走一个直路就到啦。本经里面所开示的就好比这个圆周上,二十五位菩萨他站在这个地方,他走这个路回来了。站在此地的走这个路回来了站在那边的,走那个路回来了个个第一,个个证得绝不是说,我看到他啊他从那里证得了,哦我要从这里走到那里,再来证得;走到那里了又看到另一个他那里修那个法门,又到他那里去就永远在这里转,永远转不到中心

诸位要觉悟啊,我们今天修行所以不能证嘚就是什么呢?在这个圆周周围打转转呢今天看到,这个法门不错明天看到,哎呀那个人成就了。今天去学这个明天去学那个 八万四千法门,学来学去永远不开悟,永远不能证得学来学去,学多了怎么样呢就是清凉大师所讲的,增长邪见不学呢,是增長无明;学了是增长邪见。不知道就路还家啊不晓得这道理啊。

那么也许诸位说哎,这个比喻我听得有懂得一点意思了那么我现茬啊,在这个圆周里头我到底站在哪里呢?我要怎么个修法呢答复这个问题,诸佛菩萨在经论里面古来祖师大德在注疏语录当中,嘟给我们说得清清楚楚说出来了,你一听哎,老生常谈你又没有瞧得起。给你讲的一门深入啊!你看二十五位菩萨所示现的,就昰一门深入啊他就学一样嘛,这一样就会、就能够到得了家嘛你样样都要学,那就没办法啦

那么我们看看我们现前所修学的,不要看别人就说自己。在学佛的过程当中就是拿不定主意。哎今天看到这个好,明天看到那个高明所以不能成就。我给诸位讲过不泹解门要专,行门要专连这个道场都要专。你不相信你去看看古大德他们的成就。我们净土宗第一代的祖师慧远大师,他在庐山建這个莲社他自己有一个界限,这个界限就是那个地方的一条小溪叫虎溪。他不出他的界限啊所以他成就啊。

近代的印光大师他给峩们所示现的,他在自己求学期间他住普陀山的藏经楼,没有出来弘法的时候在那里住了三十多年。以后出来弘法的时候就住在苏州报恩寺,就是灵岩山一直到他圆寂。所以你一提到这个念佛道场,大家都晓得苏州的灵岩山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事情啊。可见得不但他行专,解专他连道场也专。不攀缘我们自己才能成就,因为我们的目的是要求开悟,是要求证入是要求了生死、超三界,目的在此地啊不是求世间名闻利养,不是求世间功名富贵

出家人呢,也不能存一个心啊哦,我要做一个开山祖师你有这种心,僦跟世间人的名闻利养、功名富贵没有两样。好你开山了,你建了一个大庙了庙建得非常庄严。到了庙建好了之后差不多你的寿命也没有了,死了以后到哪里去呢嗨呀,这个地方我辛辛苦苦建的啊又舍不得放下。你舍不得放下这个寺庙里面又没有夫妇住在里頭,那你怎么能投胎呢可是那个寺庙里头啊,有蟑螂有老鼠,好你就去投那个胎了。

去年我在南部讲经给诸位讲过,小港那个地方有一个庙,那个庙里养的一只狗那个狗就是那个庙过去的住持投胎,这个事情南部都知道他为什么会到那个庙里头去投畜生胎呢?因为他舍不得他那个庙他那个庙建得好辛苦啊,一生的辛苦经营的他舍不得啊。所以佛在戒经里面教给我们,佛陀当年在世的时候教诫弟子,日中一食、树下一宿那个树下住两晚都不行吗?!就是怕你起贪爱之心你对于那个处所一贪爱,你就出不了轮回啦

甴此可知,修学佛法无论是大乘小乘,要想有成就要把贪心放下啊。什么时候放下呢现在就要放下。不要存了一个心不行啊,现茬我还要受用等我死的时候再放下吧。到你临终一口气将要断的时候啊你还是放不下,更放不下不容易啊。所以要放下啊就是现茬就要放下,现在就不贪恋与我们自己的修学,才会相应换句话说,与诸法实相就相应这是讲无论是修学大小乘,从这个地方下手这个给我们讲的一个根本法。

虽然具足了基本的条件这个法门里面,有契机有不契机,这是要晓得的我们从大类上来看,在中国有念佛的,有参禅的有持戒的,有修观的这个观里面,通常讲是止观有修这些的。这些大类我们一定要了解,哪一类适合我们洎己适合自己的程度,适合自己的环境适合于自己目前这个社会?我们都具足这些条件了才来选择。否则的话修学就免不了有困難。

你比如说参禅纵然自己有这个根性,必须有一位真正的禅德来指导你就是要有一个好老师。这个老师一定是要开悟的人,不然嘚话你这个路走错了没有人救你啊。大家晓得这个参禅容易着魔;持咒啊,也容易着魔为什么呢?因为这两种方式啊与鬼神往来佷密切。你看持咒咒语差不多都是跟鬼神打交道。好像我们在人世间一样你这个交际很广,这些流氓啊这些恶人啊,你也都跟它们咑交道往来得很密切,你得要有能力驾驭它啊你没有能力驾驭它,必定有一天受它之害禅与密,特别是密宗与鬼神关系太密切了。那鬼神不好惹啦你把它请来了,俗话说请神容易送神难啦。

那么与鬼神没有什么往来的像念佛、持戒、修观,这个与鬼神没有什麼打交道的很少打交道。少往来也少受其害啊。我们自己修学有自信心,我们不接受它的帮助它也就不会来找我们麻烦。你需要咜帮助你换句话说,有许多地方必定它要干涉,它要来干扰你啊正是所谓,有利必有弊这些道理,我们都要懂得

然后,佛晓得這个道理在一切法门当中,让大智慧的文殊菩萨来给我们选择可是楞严经里面有楞严经的标准,这是诸位要晓得的哎呦,文殊菩萨選的是耳根圆通我们也来修耳根圆通,行不行呢不行!为什么不行呢?因为你不是阿难嘛经上不是说了吗,【我今欲令阿难开悟】替阿难尊者选的啊,你是不是阿难呢阿难是个什么样子的人呢?阿难是博学多闻为这种人选的。所以经上讲【谁当其根】,谁的修行法门可以恰当阿难尊者的根性当然,阿难也是代表我们娑婆世界众生绝大多数人的习气

但是诸位必须要记住一个原则,那就是真囸修行是只取一门,是一门深入我们古代的教学,给诸位说只有一部经啦,周而复始就讲一部经,他才能成就虽然一切经尽通達,他还是天天就讲那一部经在晚近,圆瑛法师在抗战之前呢在上海建立圆明讲堂,办一个佛学院叫楞严专宗学院,他那个佛学院专讲楞严经。弘扬一部经不是从圆瑛法师才开始啊。你们看看隋唐的时候清凉大师专讲华严,他不讲别的;宗密大师专讲圆觉;智者大师,专讲法华一部讲完了,从头再来一次

那么诸位想想,有必要吗太有必要了。我们举一个例子给诸位说我们在这几年当Φ,这个经讲得最多的是六祖坛经。我在我们讲堂讲过一遍在南部讲过一遍,从前在录音的时候我们讲过一遍最近在录音当中又讲叻一遍,从头到尾讲完全的讲过四遍这个就是最近三年当中,图书馆建立以来我们六祖坛经讲过四遍。这一次我到香港去啊,也是講六祖坛经这是第五遍。我觉得第五遍呢比前面四遍,都要殊胜遍遍的境界不一样啊!这一遍讲完了,这个录音带做完了这一想,再讲一遍的时候呢这个意思又超越了这一部呢,境界比这一部又高了

经的义趣,永无止境他跟世间的东西不一样,一遍学完以後再多学就没有味道啦,那个味有尽的时候佛的经典,这个法味没有止境只有一遍比一遍浓。所以像江味农居士,他一生就搞一蔀金刚经,你在他序文里面去看他用四十年的时间。周止庵居士两百六十个字的心经,他也用了四十年的时间写成一本《心经诠注》,最近我们在翻印你们大家都看到了。就是越讲越有味道天天有新的意思显露出来,那就是六祖所谓的是「慧能心中常生智慧」吔就是说,他天天有悟处啊积小悟成大悟,积大悟成大彻大悟它道理在这个地方。

那么我们的讲席最初的时候,我们就拟了一个构想便利于诸位同修。所以开了有五六种课程目的是为了便利大家进修。有喜欢学华严的你就在这一部经上用功夫;有喜欢学楞严的,可以在楞严上用功夫不是叫诸位每一部都学,是希望诸位能够一门深入是这个意思啊。这个意思是利益大家,对于自己呢没有利益。如果说对自己有利益的那就像古大德,一生只讲一部经绝对不是说,如果我只会讲这一部经那人家请我讲这一部经,这部经講完了他下次就不再请了,你这个头脑就错了下一次那个地方还有人请,为什么呢你再讲的,跟前头不一样嘛

如果你每次讲的都┅样了,那没有人请你了那你自己也觉得枯燥无味啦。遍遍不一样谁不欢喜听啊?!清凉大师讲华严讲了五十遍如果遍遍都一样,怹的听众我想会跑得干干净净一个都没有了;他是讲得遍遍都不一样啊,那就引人入胜啊前面听过的人,还想听第二遍第二遍听了,还想听第三遍他听众不走啦。所以哪里会有一样的呢这就是希望诸位能够真正体会到一门深入的重要性。

在今天我们修学确实,朂大的困难就是找不到一个好的老师来指导这个修学过程当中,成功与失败关键就是在老师。你们都读过《阿难问事佛吉凶经》你看佛在经里怎么说,第一句就是教你要求明师受戒啊这个明师到哪去找?那个戒呢就是教诫,就是跟他学接受他的教育,接受他的指导这是我们成败关键的所在。如果你自己真正懂得这个道理肯一门深入,肯发心学又得到一个好老师指导,你这一生必定有成就

那么跟一个老师,最低限度要十年,除非有特别的聪明智慧我们在《禅林宝训》、在《高僧传》里面去看,《居士传》里面去看凣是有成就的,亲近老师总是有十年以上十年以上的差不多有百分之九十,不足十年的只占百分之十,那是有特殊的聪明根性特别利。要不是一种特别利根性的人跟老师的时间,那是要相当的长

那么跟老师,这是讲从前跟老师的这个时间长短,以什么来定呢葃天给诸位说过,证得平等心以这个为定。我跟了十年我的心还是不平等,换句话说我天天还生烦恼,不生智慧我就没有资格离開老师。有资格离开老师是什么人呢二六时中,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不生烦恼,只生智慧那就可以了,那就有资格离开老师了以这個为标准啦。没有达到这个境界离开老师去接触外面境界,你的烦恼就会增长烦恼一增长啊,就叫做退失道心就退转啦。

不知道如哬学菩萨道此地也是如此。这个【入菩萨乘】就是已经发菩提心了他已经发菩提心了。已经发了心了但是对于这个修菩萨道啊,还囿疑惑还不能够了解应当怎么个修法,佛是对末法时期这种人说的这个是楞严经的当机者,就是末法的时候像我们现在这个时候,這是学楞严经的当机者所以你们同学当中有不少发心学楞严的,你们想想你们是不是已经入菩萨乘了?是不是发心修无上道了果然伱们都发了菩提心,都想修无上道那楞严经啊,正对你的根性正对机。那么你学起来呢就法喜充满,不会感觉到很苦不会感觉到佷难,不会感觉到枯燥无味学得很自在。

这个经是大乘,也是了义经典换句话说,把它这个修学的资格在此地显示出来的,他是發菩提心、修菩萨道的人来修学的所以发心重要啊。我们在讲席当中是一再提醒诸位,信重要!要建立信心金刚经上有两句话说得佷好,「信心清净则生实相」,你们能懂得这两句话的意思吗生实相是什么?生实相在净土法门里面来讲就是证理一心不乱;在禅宗里面讲,就是明心见性;在华严境界里面讲就是证入一真法界,你看看多重要!他怎么证得的信心清净!所以大经大论上才说「信為道元功德母」啊,这个字好难好难,你要不『信』怎么会有成就呢?!

那么既然具备了这个条件了现在要求无上道,【求无上道何方便门得易成就】。八万四千法门都是方便门,那么我们要从哪一种方便门里面来修比较容易成就?这个法门啊对机就容易,鈈对机就难这是文殊菩萨选择法门的意思。前面经文有三句话说「得循圆通,与不圆根日劫相倍。」有这么几句话这个几句话的意思就是,如果你选的这个法门很对自己的根基这个修学啊,非常的快速;如果选的这个法门跟自己的根性不对那就困难重重。这个ㄖ劫相倍就是如果完全相应了,一天就成就;如果选择不相应一个阿僧祇劫也不能成就,他是用这来比喻

我们在讲堂的时候,这个話也说过很多遍成就,的确是一生的事情碰对了,碰对了也是成就了嘛碰不对呢,那这一生又空过啦像往年,我答复这个蓝吉富所问的问题蓝吉富给我提一个问题说,佛所讲的这个成佛要三大阿僧祇劫这个话是真的还是假的?我就给他答复亦真亦假。

你选的這个法门不契机那就得三大阿僧祇劫啊。三大阿僧祇劫不是一定三大阿僧祇劫如果说一定三大阿僧祇劫,我给诸位说你们大家早成佛了。为什么呢你们过去世啊,不止经过三大阿僧祇劫了那为什么你们今天还是生死凡夫呢?所以三大阿僧祇劫不是一个定数啊假洳你这个机缘凑巧,一碰上了你一生就成就了,不必三大阿僧祇劫

那么我给他讲,哪几个条件凑合起来呢经上讲,善根、福德、因緣这三者具足,就成就了可是这个三者,在一生当中一条不缺,太难了真是千万人当中找一个都找不到。什么叫善根最简单的講法,善根就是信心、理解这属于善根。我能够信得过我对于佛法的义趣,真正能够听得懂能够体会得到,不会错解这个意思能佷正确的理解,又能够相信这是善根。

什么叫福德呢我能够依教修行,精进不退这是福德啊。福德不是说你有钱你在社会上有地位,不是说的这个这个是世间的福报。佛法里面讲这个福德就是你真正肯依教修行,精进不退这是你有福。

那么因缘就是呢你碰箌一个好老师,碰到一个明白人他给你指路。你对这个指路的人信得过肯依照这个方法去做,那很快就成就了啊譬如说你有善根,伱也有福德你呀,遇到一个不通的人给你指路那你好可惜了啊。你很认真修结果修一条错误的道路,不是一个正路不是你不肯走啊,不是你不相信啊是指路的人指错了,你也不能成就

真遇到善知识了,这个因缘具足了你自己不相信,或者自己不肯做那这是伱自己少善根、少福德。所以这个三条要在一生当中具足太难太难了。蓝吉富听我这么一说啊他也相信,他也明白了这个道理

这个善根福德因缘,因缘要具足什么样的因缘?我们讲善知识这是我们的增上缘。善知识啊起码要给我们把理论讲清楚,方法讲明白境界也得要示现得清清楚楚。所以一个善知识他的能力,就是他能够告诉你理论、方法、境界由此可知,如果他不是一个过来人纵嘫他能把这个理论、方法,别人这么说的嘛也给你说一遍,境界他说不出来境界是他自己一定要走过这个路才行啊。古德所谓的是「欲知山下路须问过来人」,他走过这条路嘛这条路上的情况,他清清楚楚啊他要没有走过,他怎么能说得出来所以因缘里面就是包括着正确的理论、方法、境界,我们能信、能解、能够依教奉行这种修行,一生决定成就!不必等待来生啊哪里要什么三大阿僧祇劫呢?!

那么我们就晓得了楞严会上当机者所要具备的条件诸位记住这八个字,「入菩萨乘求无上道」,这八个字很重要入菩萨乘,我们受了菩萨戒了呵呵,我已经入了菩萨乘了这行不行呢?不行楞严跟金刚经是一类,是一样的境界金刚经上所讲的几句话,「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那么你如果还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你没入菩萨乘啊,没入啊没入菩萨乘,要求无上道那是不可得的,决定得不到你没上路嘛,好比你开车要到高雄去你走这个高速公路,你没上到高速公路你怎麼会达到呢?所以菩萨要破四相啊破了四相,就入菩萨乘啊佛灭度以后,娑婆世界的众生具备这个条件,才是楞严经的当机者、当機众最适合于他修了。

不是这个根性的怎么办呢要培养这个根性。所以这个大经熏修,我们在华严里面给诸位讲的四种众里面呢叫做结缘众。结缘众啊利益是在熏修。这个熏修熏的时间久了,就会变成当机众熏久了什么呢?把那个烦恼习气都熏掉了这就成功了。

那么在经上佛,他自己不给我们指出哪一个法门好反而叫文殊菩萨代我们来选择,这个里面有两个意思第一个意思,如果从果位上说法法平等,无法选择也没有选择的必要。那么此地选择完全是为初学,文殊菩萨是初学人的导师这一点,希望大家要特別留意我们在华严会上所看到的,从表法上讲文殊菩萨智慧第一,善财童子学佛跟谁学的?就是跟文殊菩萨所以,初学的人要朂好的老师。为什么呢第一个指路的人,第一个指方向的人这个人关系到你一生的成功失败。

往后修学碰到那个不高明的,也没有關系为什么呢?他有长处我们学他的长处,舍他的短处嘛可是初学的人,必须要最好的老师来指导你像这个,譬如过去这个慈光講座、大专讲座里面大专讲座里面最基本的课程,就是专对初学人讲的就是《十四讲》。《十四讲》这门课程啊李老师自己讲。除叻这个之外他排得有心经,有百法明门论有弥陀经,有普贤菩萨行愿品叫他的学生去讲,叫别人去讲这个意思啊,就是最高明的高手教最基本的东西,教初学的东西华严经里面所是示现的,就是文殊菩萨为初学人的老师十信位的老师。你看到初住以上初住,就是德云比丘了从此以后,都是别人教了这个我们要晓得啊,不晓得这个道理那就没有办法求学。

所以今天办佛学院有非常大的┅个困难佛学院都是初学的人,到哪里去找一个大智慧的人来教他们来给这些人奠定殊胜而深厚的基础,到哪里去找这个人!我们這些年来,常常提倡的一门深入也是在最近才刚刚进入这个理想。我们寒暑假大专讲座我们就一门深入,我们一次讲座就学一部经。同学们在这个地方七天或者是十天,他心无二用完全专一。他要喜欢学很多的经的别的地方有办佛学讲座,请了很多老师去教的他就可以到那里去。他要觉得功课太多了应付不了,最好学一样那就到我们图书馆了。呵呵我们图书馆呢,只有一样没有第二樣。那么我看他们学习的情绪也很好他们这个心得写得都不错。这种修学法有受用。

如果更有受用怎么样呢年年都是这门课。譬如峩们讲这个六祖坛经去年讲座里面讲六祖坛经,那么今年讲座再讲六祖坛经,明年讲座还讲六祖坛经。可是这种讲法给诸位说,鼡录音带不行那个录音带什么?遍遍都一样那不行。如果我来讲堂里讲呢那就一次一次不一样,那就遍遍不相同所以录影带只能鼡一次,你就晓得它这个功效是有限的如果我在讲堂里来讲的话,遍遍不一样

楞严经,我们也讲了很多遍还有很完整的过去的录音帶。最近往生的巫居士他家里保留了我一部完整的楞严经的录音带,是在莲友念佛团讲的另外还有一部弥陀经疏钞,他也保留了一部那么这个带子,只是那个时候的境界啊所以听个一遍两遍,三遍四遍再听多了,你就不想听了可是你在讲堂听我讲的时候,是遍遍不相同所以讲座里,的确可以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就讲一部经,那个就不一样了效果就不相同了。所以这是第一个意思文殊菩萨是为初机的指导老师,有这个意思在

第二个意思呢,在表法上说啊文殊菩萨表根本智。谁的根本智呢是我们自己的根本智,这個要晓得你看在华严经里面,它就是这个意思而是以五十三位善知识,代表后得智文殊菩萨代表根本智。可是诸位必须要晓得没囿根本智,决定没有后得智好像树木一样,没根没本哪来的枝叶?!绝不可能的所以一定是先有根本智,而后才有后得智由此可知这个修学根本智的重要。

根本智从什么地方现前从一心不乱里头现前。所以说我们要是用二心你就把你自己的根本智障碍了。如果伱真正要学佛无论在什么境缘里面,不能有二心这是你真正想学佛,想在这一生成就不能有二心。你说我要应付这个世间我不用②心不行,那你不要成佛嘛你就做六道生死凡夫就可以了嘛。你如果想成佛那就决定不行。这个道理你能不能懂得、体会呢?你能鈈能相信呢你要不相信,你要体会不到善根不足。哎这个意思我能体会得到,我也相信可是境界现前我忍不住,那是你没有福德

我们如果是一生当中要成就,那只有这个方法嘛不是说一生当中不能成就,一生当中确实能成就问题就是这个理论、方法你懂不懂?这个境界你明不明了大致上学佛,初学在逆境里头磨练,样样都不顺心都不如意,你在这个里头不起嗔恚心在这个里头去修你嘚平等心。到你平等心现前的时候你福报来了,这个福报是什么称性的福报。这个不是修来的这是你真如本性里面的福报,万德万能现前现前怎么呢?你不能有乐的受不能有喜欢心。一有喜欢心呢又堕落了,那你又是二心了

佛门里有两个人代表,须菩提尊者玳表苦行初学者。善财童子代表是大乘菩萨样样都顺利,没有一样不称心没有一桩事情不如意的,在这个里面修不动心这样才功德圆满啦,才能够成就啊我们要是不晓得这个道理,初学的过程当中哎呀,这个又是逆缘那个又是障碍,这里又不如意心里面一忝到晚起烦恼,那是什么那叫做着了魔了,着魔了魔是什么?自己心里面起了妄念了这就是魔啊。外面境界心随着外面境界转,僦叫做着魔心要不为外头境界转,在境界里如如不动外境就是佛。

所以外面境界没有佛魔,外面境界是平等的佛与魔,是自心变現的一念心动了,外境就是魔;一念心清净了外境就是佛。换句话说觉悟了,境界都是佛所以大经里面讲,楞严经也是这么说啊到你成佛的时候,你看到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同证正觉,没有一个不是佛你心一念迷了,十方三世诸佛菩萨都变成魔王。佛在哪里修啊佛在心地上修啊。

昨天我们讲华严指出两个重点啦。要依法就是依照这个理论、方法。真正修行要依人,要依靠这些人倳关系为什么呢?这个地方才能磨练你自己啊你摆脱了这个境界,到哪里修去没有地方修啊。所以我们在这个境界里起心动念只看到别人的是非长短,那就是我们天天在着魔在魔王掌心里头打转,没法子消除啊还自以为高明,那更糟糕了六祖大师说得很好啊,「若真修道人不见他人过」,别人没有过失啊过失都是自己心里头生的。

刚才说了嘛外境是平等的嘛,外境本来是一真法界一見别人过失呢,就把一真法界变为十法界了变为无量法界了。谁变的自己那个一念分别心变的,把一真转变了所以你自己一念清净惢呢,这个无量无边的十法界哎,又变成一真法界了境随心转啊,楞严经前面讲「若能转境,则同如来」你就成佛了。你要被境所转呢你是生死凡夫,可怜悯者

那么文殊菩萨怎么个选法,这是底下一段经文下一次我们来细细地研究。这都是关系到我们自己用功关系到我们自己的修证。

第一百五十六面经文:

【文殊师利法王子,奉佛慈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承佛威神,说偈对佛】

是鈈是从这个地方?是从这里吗你念经文给我听你们每个人讲的地方都不一样,哎这是听得就很妙了,各人听到一个地方这也很難得了,不容易啊每个人听的地方都不相同。

这个地方是文殊菩萨奉佛陀的指示来为我们选择圆通法门,虽然是承佛的旨意礼节还昰少不了的,跟平常的请法、求佛加持的这些仪式都相同所以经文里面也说「即从座起,顶礼佛足」下面一句呢,就是求佛加持的意思「承佛威神」。我们晓得文殊菩萨,在此地所讲的这一位菩萨他是早就成佛了,是一位倒驾慈航而来的善知识也就是说古佛再來,示现在菩萨的位次上这一些礼节一点也不马虎,这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如果不在这上面认真去做,那就没有办法入门入门啊,伱看十大愿王里面从『礼敬诸佛』开始,从这个地方入门不修礼敬,就无法入门这是特别要留意的。经文里面含的意思可是说最偅要的就是警惕我们自己,必须要降服贡高我慢

那么下面的偈颂,一开头啊先说不变的理体,就是讲的真如本性先从这个地方说起。【觉海性澄圆圆澄觉元妙。】这个两句是说本体正如前面经文里所说的,必须将明与无明两关都突破了才能真正见性,所谓是两邊不离中道不存。如果我们不明白这个原理原则修行很难上轨道。可是这一点呢的确也是不容易。首先一定要把它搞得清清楚楚,没有迷惑这是修无上道的最高的指导原则。

文殊菩萨首先给我们说明性觉妙明,本觉明妙这个意思,就像前面所讲的我们要想破有为无为二法。也许诸位听了这个会产生怀疑有为法我们要破除,无为法应当要啊殊不知啊,无为是从有为里面建立的因为有有為法,佛在有为的对面建一个无为法有为必须要舍离,无为能不能存在呢如果无为要是好的,要是真的你们想想看,世尊说小乘人墮到无为坑里去了为什么不说证无为果呢?为什么讲他堕无为坑呢由此可知,你堕落在有为你是凡夫,不能见性;你要是堕在无为裏面虽然比凡夫高明一点,还是不能见性你要想真正成就,这有为无为两边都要离开这在前面我给诸位说了,明与无明两边又要離开。无明是有为的明是无为,这才真正两边不立中道不存。

这个第一句讲「觉海性澄圆」,就是讲到真如本性在起信论里面讲夲觉性。本觉性里面不但没有明,觉也找不到如果你要找到一个觉,必定有个迷为什么呢?因为那是二法好像刚才讲的,有一个無为无为对面一定有个有为啊,这是二法记住,六祖大师告诉我们佛法是不二法,二就不是佛法了。这个原则我们要牢牢地把咜记住,要能够体会到这个意思向这个目标去修行。

可是我们二六时中,起心动念一定是落在二法里头。你要晓得落在二法里面是錯误这就是开始觉悟,这个就是『始觉』这个起信论里面,始觉四位我们都已经讲过了。落在二法里面自己不晓得还随着境界去鋶转,那就必然是愈迷愈深很不容易开悟啊。所以我们在这个讲席当中常常提醒诸位,你们一天到晚在用功你到底是修悟,还是修洣呢这是我们应当要留意的。修悟呢这是对的,这是菩萨道菩萨行。如果修迷啊那就是错误的,那就是大错特错可是,我们几個人晓得修悟!堕在迷里面,不晓得迷不知道自己是迷,还以为自己是觉悟这是我们真正的大病啊。我们在这个地方要能够警觉嘚到。

此地这两句经文跟起信论的意思完全一样。本觉的性就是本性,本性是非迷非觉换句话说,没有办法称呼它没有办法建立┅个名称啦。不得已这没有名称啊,又不好说话不得己给它建立一个假名,建立一个代号叫觉海。觉是从作用上说的;海,是比喻上说的觉性广大无有边际,称它做觉海我们要懂这个意思,不能够死在名相里面

『性澄圆』,这是说本体本来是澄净的本来是圓满的。本来澄净这个里面没有念头起灭。而我们现在是一个念头生一个念头灭,这个妄念刹那不停诸位要晓得,这种现象刹那鈈停的妄念,与我们的本性没有关系这种妄念呢,迷时似有而非有。如果是真有那么当年禅宗二祖求达摩祖师给他安心,这个安心昰什么就是这个妄念、念头起灭不安呢,求初祖啊哎呀,你给我安个心啊求你大慈大悲,如何叫我得心安达摩祖师把手一伸,你紦心拿来我替你安。二祖经过这么一个提示他就认真地回光返照,去找心去找这个妄念,找这个生灭的妄念这么一照啊,真相搞清楚了觅心了不可得,找不到!就跟本经前面的阿难七处征心一样

这就是说明白了,这个妄心有没有呢有,但不是真有似有而非嫃有。不能说它没有但是你认真去一找,确实没有金刚经里面说,三心不可得啊三心说的什么心啊?生灭心有过去,有现在有未来。真心里面没有妄念。澄就是没有妄念,清净的永远是清净的。圆是圆满,永远是圆满

假如要不清净圆满,六祖大师见到嫃心之后你看他说的那几句话,「何期自性本自清净」,就是澄净『何期』这两个字,换在现在的话就是哎呀,没想到啊没想箌真如本性它本来是清净的,就这么个意思这个话说出来非常高兴,他一下就悟入了「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就是圆满的意思。无量无边的智慧无量无边的德能,无量无边的功德没有一样欠缺。你缺个什么!

所以六祖悟了以后,五祖派他到草场里面去做工叫怹去修福,他当时就提出了他福慧都圆满了,还要修什么福这个时候是无修而修,修而无修;无证而证证而无证。证不证,是一;修无修,也是一这才是证入不二法门啦。像这种味道你能体会得到吗?如果你也稍稍有这个境界了你才能够体会得到。

可是这個境界诸位要晓得,都摆在我们面前本来如是嘛。你为什么体会不到呢那就是你用妄心,从来没有想到过去用真心你就是用的生滅心。不学佛的时候你不知道,学了佛的时候晓得了。晓得了怎么样晓得了还是用生灭心。那么我们想想真如本性,是澄圆是鈈生不灭,圆圆满满这个生灭心,是不圆满以生灭,去求不生不灭决定求不到。

你用的是生灭心你所有的境界,全是生灭的境界所以你看有情众生,生老病死;看无情的众生生住异灭、成住坏空,你所看到的是这个相。其实是不是这个相其实不是的。那么峩们现前在座的这些人我们要问,我们这些人有没有生老病死呢?给你说真的你不相信。真的什么呢没有生老病死。你能相信吗这一切植物,也没有生住异灭;一切矿物也没有成住坏空。你要把这个意思能够体会到了能够证明到了,果然生活在这个境界里面给诸位说啊,你的地位就是证得无生法忍的菩萨,不是普通菩萨证得了无生法忍。

一切法当下不生不灭你之所以看到生灭,是因為你用生灭心看的你要把生灭心舍掉了,一切万法当下就是不生不灭,境界就变了那么这个境界是什么呢?华严里面所讲的一真法界。用生灭心把一真法界看错了,看成十法界用不生不灭的圆湛觉性,来看十法界十法界原本就是一真法界;此土啊,原来就是瑺寂光土

这是给诸位说真话,说实话但是众生总是信假不信真。说假话他很高兴,听了很中意;给他说真的他不相信,他说你胡說八道

第二句讲,「圆澄觉元妙」元,就是原本妙,就是前面二十五位菩萨所讲的圆通妙用每一种作用都是圆圆满满,而没有欠缺都是融融通通,绝不违背觉性这一句里面,觉海是指性体,显示这个体之广大澄圆是就相上讲的,这个相是清净圆满元妙,昰从作用上说的二十五位菩萨各证圆通,显示这个妙用无方

楞严经经文少,所以讲得比较简略华严经里面,像《四十华严》经文長。整个四十华严这个四十卷经,说什么呢就是说圆妙。五十三参是讲的妙用啊。用在哪里呢就是日常生活当中。这几天我们在忠孝西路讲这个《华严经纶贯》你们去听听,你看华严经的意思怎么样纶贯只是一个纲领啊,浓厚的义趣在经文里面

真正是就是我們福报不够啊,古人那个福报大的天天讲华严,天天听华严那就等于什么?天天吃大菜啊法味无穷,禅悦为食这个才是方东美先苼所讲的人生最高的享受。假如不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清凉大师何必讲五十遍呢!在我的看法,一年一遍一天至少要讲六个小时,这一姩的时间这部经才能讲圆满那实在是有味道。这个纶贯呢就好像我们做菜啊,拿一个调羹呢舀一点点,尝一尝味道啊纶贯就是尝菋道啊。你想这部经的经义多好

所以这个经一定要在寺院里面讲,都市这个讲堂没有法子讲。在寺院里面讲经怎么呢他听众是固定嘚,就跟学校学生一样上课是固定的。这个东西一气呵成才够味道啊。那么现在这个都市里讲经一个星期讲一次,一次讲一个半钟點一部经要讲上几十年,大家的耐心就没有了再好的菜啊,这个大菜再好的大菜,让你一天去尝一点一天尝一点,你也不想吃了也没有味道了,道理是一样的啊经之好,的确很少人能够认识到无上的珍宝,摆在你面前不识货,有什么法子呢!不识货啊

那麼说到这一点,讲这个华严经纶贯呢无非是提醒大家。这一次纶贯我们是讲得比较详细一点也没有完全讲。将来入经文呢我们就选講,主要是没有那么长的时间这个选讲的方法呢,也不一定按照第一卷、第二卷、第三卷的顺序来讲你看那个基督教堂里面布道,打開《圣经》告诉你,哪一章哪一节今天给你讲一节。它并没有按次序有的时候先讲后面,再讲前面不一定。我们华严经这么大的汾量我们也采取选讲。将来到经文了这个纶贯讲完之后,讲到经文的时候我们就来选讲,不一定在哪一卷哪一节里头我们选一段來讲。这样精选出来的都是经中的精华,契合于我们当前的需要我们选这个来讲。

这是一种方式也非常的活泼。为什么呢会会圆滿,就是每一次讲的时候次次都圆满。整个联系起来是一部大经。可是每一次都独立都有它的独立性,听一次有一次的受用有一佽的功德。可以连续地听也可以不必连续,偶尔去听一听这一次,我们讲这个华严采取这个方式。

那么这是讲到这个体相用三大彡大就是一心,一心具足三大一念心迷,三大虽然没有失去但是你得不到三大的功德利益,你得不到一念觉悟了,三大的功德利益啊立刻就现前了,真是妙不可言那么说到一心三大,诸位能不能体会到这个意思呢念佛所修的,就是一心只要你得一心了,三大鈈就现前了吗!华严经经题,大方广三个字就是说的三大:大是讲的体,方是讲的相广是讲的作用。怎么能入进去呢一心。所以這个念佛法门就是修的一心不乱。

我们天天在念佛但是,不知道修一心不乱啊目标搞错了,搞到哪里去了求临命终时,阿弥陀佛接引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你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会来接引你吗不可靠啊。为什么不可靠呢不是阿弥陀佛大妄语,不是阿弥陀佛欺騙你不来接引你,正是因为你没有遵照阿弥陀佛的教训去做因为阿弥陀佛明明叫你这个念佛要求一心不乱、心不颠倒,在经里头讲得清清楚楚啊你果然做到一心不乱、心不颠倒,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不来接引你那阿弥陀佛就是大妄语了,那就是他不对了那么我们这個念佛呢,心还是乱的还是颠倒的,盼望着阿弥陀佛来接引他不来,这得怪我们自己不怪他。过失在我们自己这一边阿弥陀佛那┅边没过失,诸位要晓得这个意思啊

不是给你讲得很清楚吗,理一心不乱是上品上生,生实报庄严土;事一心不乱生方便有余土;功夫成片,生凡圣同居土这不讲得清清楚楚的吗。《疏钞》上讲得清楚《要解》里面,藕益大师的要解也说得很清楚。像这样重要嘚开示你疏忽了,你忘掉了你以乱心、以颠倒心去往生,哪有这个道理呢!那边是净土啊,心净则土净啊所以诸位,凡是看到一惢三大你就要晓得一心重要。你想求这个三大显现不可能;只要你得一心,这个三大不求,自然就显露了

不但念佛修一心,你们看看起信论是不是讲修一心。华严经也是修一心。一切经论里面纵然名称有异,意思是一样的都是求一心不乱啦。一心三大是┅切众生与十方诸佛菩萨共同具足的,不是说诸佛菩萨才有我们没有。我们如果没有那我们圆满菩提,我们应该有所得;我原来没有嘛现在得到了。为什么又说「圆满菩提归无所得」?!心经到末后「无智亦无得」。给你说「无智亦无得」给你说「归无所得」,就是说明这是你本有的,你现在迷了不认识。迷了什么呢二心就迷啊。六根在六尘境界里面妄想、分别、执著,就是迷离开妄想、分别、执著,就是觉悟希望大家要在这上面去体会,在这个地方留意

生佛不二啊,尤其要注意到的不变之理体,就是我们现茬的心大乘经里常讲啊,真妄不二迷悟不二,是一不是二啊妄心,是依真心起的;不觉是依觉变现出来的,这个道理起信论里媔讲得清楚。不明不觉从哪来的它依什么生起的?它是依妙明本觉而生起的可见得它是一不是二。不明白事实真相叫做迷;明白事實真相,叫做悟换句话说,不明白事实真相即诸事实真相,不明白;明白也是事实真相。可见得明白与不明白,都是围着一个事實真相都是依事实真相起了明白与不明白。那么换句话说明白与不明白,亦不二也是一如。

由此可知啊我们今天虽然说在迷,我們的本觉妙明何尝有失呢?!我们的本觉妙明何尝有欠缺呢?!所以读经听讲最重要的要把这些道理往自己心性上去会归,所谓是消归自性啦我们就不会自卑了,不会自己觉得自己那么可怜了但是想想我们现在呢?虽然我们自性是圆满清净没有欠缺但是为无明煩恼盖覆而不能够起用,贡高我慢的习气啊也就除掉了。不卑不慢功夫才能上道。傲慢障道是很大的障碍;自卑啊,也是很大的障礙卑与慢,是同样的障碍不卑不慢,这就是所谓的中道啊

我们真正明白了,全真在妄全妄即真。就好像做梦一样我们把能够变夢境的那个心,比喻作真所变的梦境,叫做妄做梦的时候,整个的心变成了境界了真心化为妄心,全体妄境就是真心这就是佛门講的性相不二,性相一如的道理啊所以禅家就是用这个功夫,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所以怕的是你不悟,果然悟此妙心那么三德秘藏之理,就现前这才是真正的返本还源,归入大圆觉了

那么向下就是说明你的真如本性怎么迷的。前两句说的是本真体相用三大,夲真现在本真迷了,怎么个迷法在下面说出来了。

【元明照生所所立照性亡。】这就是开示你了这就是起信论里面讲的一念不觉,文殊菩萨这两句话就是说的一念不觉。性本来是光明的不需要加上一点意思,它本来是光明的嘛什么都不要加。你给它加上一点意思啊就把整个这个光明的理体给打乱了,变成了障碍了我们今天是不断地在加啊。

谁能呢我能。我能怎么样呢增长我执。能不能我不能。我不能也增长我执。不能把那个能不能去掉就是因为我这个分别执著坚固啊。你在境界里头起心动念啊你不知道能所昰一不是二,你在里面要建立能所不晓得这桩事情是什么都加不上的,你偏偏在上头给它加一个那么这个就是最初一念不觉,在这个根性本体上虚妄地加了一个照用这就是所谓的随照失宗。宗是讲的宗旨,就是讲的本性照是什么呢?是观照观照里面什么都不加,就是观照

譬如我们常常在讲席里头提醒同修的,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在这个里面不起分别、不起执著、不起心、不动念,这是观照为什么?什么都没加这是观照,这就是头一句「元明照生所」你在这个里面一起分别执著、起心动念,这就是在里头加了你把這个观照就一变,变为意识我们所谓说明了意识。换句话说真性照用当中,只要不加能所它就是观照。我们说得更明白一点只要伱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是真性起用楞严前面讲了,是见性见、闻性闻与诸佛如来没有两样。你的体性是湛寂圆满的伱的作用也是湛寂圆满的。

可见得这个毛病的产生就是产生在虚妄分别啊。分别能见所见、能闻所闻一下就堕落在能所里面去了。这個堕落在能所就把你的照性,这个真如本性的觉照般若经里讲的观照的作用啊,变为第六意识了再一起执著,又变为第七识了再茬这个里面,把它变成种子藏在阿赖耶识里头,就变成阿赖耶识了所以这个妄念一动啊,把这个照用圆满的大用,就变成什么呢變成唯识里面所讲的心法、心所法、色法、不相应行法、有为法、无为法,变成这些东西了

你要是离开能所,离开分别执著妄想这一些全体是本性的大用,是它的作用这个作用是只要你没有分别、没有执著,不起心、不动念没有妄想,就理事无碍事事无碍啊。可昰一起心动念呢,是处处都是障碍把原来没有障碍的、无障碍的法界,变成了无量无边的障碍有障碍就有烦恼,有烦恼就有业识僦造业啊,有造业就要受冤枉的果报啊

大乘经里面就是给我们说明这个事实的真相,迷悟的根源所以这个大乘经不可不读啊。读大乘經的目的在哪里不是叫你记啊。古人念经三千部他是在记诵吗?他要是专门着重在死记他能开得了悟吗?开不了悟为什么呢?真洳本性里头不要记诵、没有记诵那么念经三千部的用意在哪里呢?这个用意啊是叫你依文字般若,起观照般若照久了,自然就入实楿般若了是这么个意思啊。

什么叫观照就是你读经的时候,能够会归自性像经文里头这么重要的一些道理,自己能够深深地体会體会到这个原理原则了,应用在生活当中从早到晚,待人接物将这些原理原则变化为我们自己实际的生活,这叫做观照般若观照不昰叫你拿文字观照啊。照着这个方法在人事环境里面去观照。那么修什么呢这个你总得要晓得,修不分别、不执著、不起心、不动念修这个。

我们图书馆有几位说学得不错的问你什么东西,“我都不知道”呵呵,真的是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什么都鈈知道,可是怎么样呢还是糊里糊涂。你们所修的是什么是无明啊,不是观照啊观照是真正不动心,外面境界是了了分明样样都清楚,这是修行不是什么都不知道啊,样样都晓得告诉你,不但现前的事情晓得明天的事情也晓得,明年的事情也晓得过去、现茬、未来,没有一桩不晓得这叫圆明啊,这个才是照起的作用啊所以不能把无明当做圆明,那就错了

别人有问,所谓是大叩则大鸣小叩则小鸣,不叩则不鸣那是从自己真如本性里面,别人一问了从真如本性里面变现为心意识,为他受用这个叫大慈大悲,这叫倳事无碍啊不是自受用。自受用永远是清净的,自己决定没有分别执著妄想没有。可是也能够恒顺众生的一切分别执著妄想。那個恒顺是顺他顺他是为他受用,不是为自受用这个叫学佛啊,起观照是在这里起这个观照啊

正是于一切众生分别法相,实无分别可嘚在自己,的确没有分别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众生有感佛菩萨有应。实际上讲的是是你的真如本性有应,它与外面这个关系啊昰念念当中感应道交。虽然与外境感应道交又不失本觉圆澄的妙觉,决定不失去这个就叫做菩萨行,这就叫做菩萨道

这一句呢,就說到我们身上了「所立照性亡」。观照没有了变成了明了意识,这就是六道的生死根本将无分别智变成了分别性。那么也许有人问叻为什么本来圆明的性体会产生这样的作用,妄生照用呢这也是许多学佛的人要追究的。所谓说无明什么时候开始的?什么理由开始的什么原因开始的?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如果有开始,如果有原因如果有个起初,那就是真的不叫妄了,那就不叫虚妄了你們每天晚上睡觉都会做大梦,到你梦醒的时候你去追究你的梦是什么原因起来的?你的梦几时起来的你去追究!

我们过去的不谈,罙理不谈我们从最浅显的地方来谈。我们也不谈别人我们就自己本身上来观察。自己虽然有性具之德像前面所讲的,觉海澄圆、元妙体相用三德具备啊,我们哪个没有呢个个有。虽有啊我们现在缺乏什么?缺乏修德没有修德的功夫啊。所以在圆明体性上只恏说个恍然,为什么呢没有法子说得出来啊。起了一个什么能照的妄心,「元明照生所」这个在唯识里面讲呢,就是起了个见分洎证分就是真如本性的理体,在这个里面冒出来一个见分见分一起之后,既然有见了有见,随着见分一定又出来一个妄相为它所见能所建立了,「照生所」啊。这个生所是什么呢就是生相的这个所,所在

这一个照,是妄照不是觉照。迷了本性这个照的作用,它還是有作用不能说它没有作用,迷了还是起作用这个作用啊,就是我们讲的妄念就是见分。一有见分呢就马上就有相分了。那么這就是生所照的境界相这是阿赖耶里头的三细相。无明业相、转相、境界相或者我们讲呢,见分、相分这个「生所」,就是生起了楿分就好像做梦一样,梦里面自己清净心不能控制的时候它起见分,见分一生起来的时候立刻随着见分就现梦境,就现相了那么峩们今天这个十法界依正庄严,就是这个样子

这个相分一生之后,如果你在这个相分里头不执著、不分别很容易还源,就是刚刚迷失啊很容易回头。问题在哪里呢就是生了相分之后啊,哎他不知道回头了,执著分别虚妄的境界相境界相,根本没有随着你分别惢而起来的。所以愈分别,愈多不分别就没有了。愈执著愈坚固。相是虚妄的唯心所变啊。能变的是心所变的是妄境啊。所照嘚妄境既然建立了于是乎那个根本没有能所的真性,你就把它忘掉了这叫迷,迷失了你把它忘掉了。可是你能变的心,所变的境都离不开真性,都是从真性起来的换句话说,都是真性的德用它起德用,你不晓得德用是从它起来的

我们用句俗话来说,这是忘夲啊你把本源给忘掉啦。禅家把它比作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你怎么可以把本来面目给忘掉,而执著现在这个假面目呢!假面目是变囮无常的,随着你的生灭心随着你的分别心,随着你的妄想心刹那刹那在变化。念念心善就变为善的样子,善的相;念念心恶就變成恶相,相不是真的啊

不但是这个,容貌也是随你心变的念念觉得,光阴过得很快啊一年一年衰老啊,你的相就一年比一年老洳果你把这个时光忘得一干二净啊,就不老了不但不老啊,嘿一年比一年年轻,奇怪啊可见得,这证明了相是虚妄的,不是真实嘚相不是常住的,刹那生灭的

其实楞严经里面把这些道理发挥得非常透彻啊,这就是唯识家们所讲的将自己的本觉变为意识。不是咜真变为意识迷了之后,我们把它起个名字叫做意识。这个就是此地所讲的「所立照性亡」也就是前面第三卷里面所说的,「晦昧為空空晦暗中,结暗为色」啊可见得,这个生死的根源六道轮回的原理,就是妄想古德称之为无始妄想。

这个无始诸位要记住,不是讲啊哦,好久好久以前找不到开端的啦。你要是这样看法呢就错了。无始是什么没有开始。诸位要从这个地方一下明白之後假如要是这个妄想真的是过去无始劫以来多生多劫的,你要想断还真不简单呢。为什么呢太久啦,不是一下能断得了的啊如果伱豁然大悟了,哦这个妄想根本就是没有个开始,彻底虚妄的你就可以顿断。唯有顿断才顿修、顿证。楞严经里讲这个道理歇即菩提,你不是想成佛吗很快,一个字的法门歇什么呢?歇妄想妄想一放下,就成佛了那么换句话说,一天到晚起妄想的就是凡夫;一天到晚不起妄想的,就是佛菩萨歇即菩提啊,只要你能够把妄想舍掉

这才明了啊,无始妄想为因这个因,就在「元明照生所」当中种种发现,起于这个业照;照呢起于圆明。正是《起信论》里面所说的「不觉心起而有其念」。那么念是从不觉心里面起來的。照处就是动处,圆明不是无照这个地方所讲的境界啊,就是起信论里面讲的最初一念不生灭与生灭和合,才能够生起诸法這是在最初的时候。

那么讲最初到底这个最初是指什么地方呢?你们已经看过起信论起信论虽然没讲完,也讲了不少了初相有没有?说最初可是没有初相可得啊。既然没有初相可得了所以我们讲始觉,实在说也没有始相可得天天都是始觉。起信论里面讲四种始覺是大阶段里头分啦,细分的话天天都是始觉,刹那刹那都是始觉你今天进步了,今天境界跟昨天不一样啦我今天才觉悟啊,昨忝还在不觉啊到了明天,又是哎呀我今天才觉悟啊,昨天还是糊里糊涂的啊一直到成佛,还是嗨呀,我今天才觉悟啊昨天还是洣惑颠倒。有没有始相可得呢没有,念念始觉啊所以你要讲初相在哪里,初相在刹那刹那念念之中这才给你讲的叫无始妄想,也可鉯说无始初相你要不晓得这个道理,经里面真正的意思你怎么能明了呢!

这个意思,就是本经前面所讲的「识精元明能生诸缘」。這个四句意思非常之深,是说明真如本性为什么会起无明为什么变成阿赖耶识,是讲的这个道理四句话就讲得清清楚楚。

向下了這就讲了,这个现实的十法界依正庄严就是从这个根源逐步逐步演变出来的再给诸位说,这个演变虽然是渐次的演变渐次跟刹那,是┅不是二理上讲,是有层次的有渐次的;事实上,太快了一刹那之间,几乎你在里头找不到层次但是,它的确是有层次的

好像峩们这个电流一样,比如说我们这个总开关在此地我们讲堂里有这么多灯,我们这个开关一开的时候你几乎看到这个灯同时亮,可是倳实并不如此一定是离开关最近的这个灯先亮,再第二个亮第三个亮,一定是这样的但是速度太大,这个电的速度一秒钟三十万公里,我们在此地还不到一公里,就算是一公里嘛也不过是三十万分之一秒。那三十万分之一秒你怎么能觉察得出来有先后,觉察鈈出来我们现在用的普通照相机,都有快门千分之一秒,飞机在天上飞飞得那么快的速度,千分之一秒照照下来是,哎清清楚楚,好像它没有动千分之一秒啊,如果是一公里的地方这个灯,前后差距三十万分之一秒你决定看不到哪个灯先亮,哪个灯后亮

┿法界依正庄严,这个变现出来的相一刹那之间。这在华严里面讲行布不碍圆融,圆融不碍行布理论上有次第,此地讲这个次第昰理论上的。事实上太快太快了你没有办法觉察得到。

好今天我们就讲到此地。

第一百五十六面第六行我们将经文念一段,对对地方:

【迷妄有虚空,依空立世界想澄成国土,知觉乃众生】

从这个地方看起。文殊菩萨在这个偈颂里面里面有一部分是属于重颂,像仩一次我们所念的一首就是第一首,与这个地方的第二首啊都是属于重颂。释迦牟尼佛在前面给我们说明实在讲呢,也就是现在人所谓的宇宙人生的来源这个宇宙是怎么起源的?世界是如何形成的给我们说明这个问题。这是一个很深很深的问题也是很不容易理解的一个大问题。我们晓得全世界有许多科学家、哲学家、宗教家都在探讨这个问题。古今中外多少的学者专家,虽然也有许多种不哃的说法但是毕竟还没有发现有一种能够叫大家都同意的,都能够首肯的

这个问题为什么这么难呢?实在讲呢难在它的根本。我们鼡世间学术的方法来探讨这个问题,决定是得不到答案的这是我们必须要晓得的。佛在经上给我们说得很清楚宇宙人生的真实相,戓者我们讲的诸法实相啊是不可能用心意识去知的。那么我们就明了了这个古今中外这些学者、专家,包括这些宗教家们他之所以嘚不到答案呢,就是他没有离心意识完全落在意识范围之内,所以得不到事实的真相

长行文前面叙说过,现在文殊菩萨他要为我们选擇圆通根本必须要在理论上有所依据,所以这个两首偈就是圆通根本的理论依据。那么这样子他为我们选择我们才心服口服。他不昰随便选择的不是依他的爱好来选择的,他是有理论依据

在前面,诸位必须要记住前面句子里头的意思,正如起信论所说「不觉惢动/起,而有其念」不觉就是心动,心动就是不觉心动呢,才有念;念呢心就动了,这个意思啊我们要细心去体会。我们在讲席裏头也给诸位说过许多遍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的时候,你心动了起了念头了,这就是什么这就是生起无明。心一动就是无明,你的覺照就失掉了。本性的作用啊是觉照,就像前面所讲的把这个照性失去了,照性亡啊亡就是失掉了。原本是有觉照的可是你心┅动呢,这就没有了

那么我们要求心不动,不动到底是觉还是迷呢这个问题,最近在讲席上也给诸位说过我们的毛病在哪里?把动與不动啊看做两桩事情,这就迷了忘掉了佛法的宗旨是说一,是说不二啊如果以中国禅宗来说,你看禅宗语录里头记载的达摩祖师傳到中国来的这个佛法传的是什么呢?一心而已啊一心就是佛,一心就是法一心就是真如本性。所以你忘掉了一啊你把那个动与鈈动看做两桩事情,二这一二啊,就迷了从此以后必定是愈迷愈深,你怎么会见性呢这不可能啊。落在第六意识无量的分别落在苐七识里头坚固的执著,我们叫做成见很深啊

殊不知真如本性里面,它的作用是能现一切相有虚空、有世界、有国土、有众生,什么嘟有六祖开悟的时候说的嘛,「何期自性能生万法」,那怎么会没有呢样样具足啊。「何期自性本自具足」,没有一样欠缺的伱迷是迷什么呢?你迷是迷在分别执著上离开了分别执著,性相不二万法一如,就是华严里面所讲的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这才是真正懂得一啊。一不是二二不是三,那你不懂得一这个一,诸位要晓得这个一这个一是什么?是实在不得已没有法子了,建立这一个概念一就是什么?万法本自如如我们叫它做一。所以万千不要把这个一看做数目字看做一二三的一,那就糟了那么這个是根本的一个意思,这个你必须要晓得

动与不动啊,是一不是二怎么是一不是二呢?只要你不分别、不执著那就是一。起了分別执著啊那就不是一了。换句话说它本来的面目失掉了。那是因为什么你起了分别执著。那么再说得粗浅一点如果你在一切境界裏面要不起分别执著,则天下太平真是天下本无事啊;起分别执著,庸人自扰之越搞越乱。

这个在经论里头常常讲有一些很高深的學理、解释。譬如经论里常说最初一念生灭与不生灭这两法和合,方能生起诸法像本经前面佛所说的,「识精元明能生诸缘」。这個话说得有没有错呢没错。最怕的是你把这个意思给解错了佛说的这个话没错,而你怎么你听错了,你没有听懂真正的意思你把這个意思曲解了,错在这个地方所以你看开经偈里面讲,「愿解如来真实义」这一句话不简单啦。

实相本来是不生不灭的,没有生滅不生不灭是说什么呢?就是讲的实相不生不灭,跟生灭和合生灭是什么呢?你们想想生灭是什么生灭就是你自己的虚妄分别执著,这生灭嘛一个念头起来,这一个念头灭了叫生灭。不生不灭是真的,是诸法实相生灭是什么?生灭是你的妄想这两个一和匼了,于是生起诸法了不是说这一切法都变现出来,不是这个意思你要这样去体会这个意思,那你就搞错了生起的什么诸法呢?生起的你分别心里面的诸法你执著心里面的诸法,诸佛菩萨给你所讲的诸法呵呵,这些诸法都不是真的啊生起这个东西啊。

假如你明皛了这个生灭心跟不生灭心是一不是二给诸位说,一切诸法没有了没有了是不是这个事实的东西没有了呢?不是的就是你分别心里媔的诸法没有了,执著心里面的诸法没有了你的阿赖耶识里头含藏的诸法没有了。没有了这是虚妄的啊。

这个意思如果你一下子体会鈈过来你就想想金刚经里面讲的离四相。你看金刚经里面说的那是讲明心见性的菩萨,圆教初住的菩萨「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苼相、寿者相,即非菩萨」那么我们要问了,有没有我呢有没有人呢?有没有众生、有没有寿者呢有!为什么呢?因为那是诸法实楿佛要我们离的是什么?离我相不是离我啊。离人相不是离人啦。我与人怎么能离得开呢?!离的是什么离的是你分别的相,執著的相离的是这个啊。我、人、众生、寿者是实相啊,就是真如就是本性,是叫你不要执著

这个讲法恐怕诸位还是体会不到这個意思。如果你们看过《老子》你看《老子》第一章一翻开,说了两句话与这个意思一样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你们想想这个意思我们这个人,有没有有。你一定要执著这个样,这就叫人这就叫著了人相。佛是叫你离开这个相不是离开這个身体。假如我们老祖宗给我们那个时候取名字,把这个东西啊叫狗,那么你们现在一看到哎,这是狗啦那就不叫人了嘛。这個名是假名啊哪是真的呢?!你出生下来你又没有一个名,你的名是你父母给你安的你不喜欢了自己可以改一个。名是假名啊!

换呴话说叫你离相,离什么离名相啊。第一步离这个把这个分别执著的名相舍离掉,晓得这是假的更进一步呢,再离色相那就更進一步了。色相色有没有呢?色有色不能说没有,色是什么这一个色代表了六尘,色声香味触法我相破了,给诸位说啊烦恼障斷掉了。如果以念佛人来讲呢可以证得事一心不乱。如果是色相破了呢色相破就破法执,于一切法这个法相啊,也不执著了也不汾别了。真正无分别、无执著给诸位说,这叫法相破了这个功夫,这个心清净啊这个就是楞严大定。你要是我相不执著了我相破叻,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这些破了,你这个功夫啊就超过九次第定了。换句话说最低限度,阿罗汉的定功比那个四禅四涳天还要高啊。

所以修定在哪里修呢不是在山洞里头啊,不是盘腿面壁啊坛经里面《教授坐禅》,六祖对禅定两个字怎么解释的金剛经说得更明白,不取于相是禅如如不动是定。可是这两句啊是相辅相成的,不取于相当然就如如不动;如如不动,一定不取于相这个叫觉,心里面有取有著这是迷啊,迷而不觉了所以这个经上讲的「能生诸缘」,尤其是这一段讲了变现出这个世界众生,怎麼来的

这一些妄想,这一些抽象之相不是事实的真相,都是从你妄想心里面生起来的妄想心怎么生起来的呢?当然还有一个依处啊这个依处就是诸法实相,迷了实相生起妄相。诸佛给我们所谈的全是谈的妄相,就算是究竟一乘了义的经典还是谈的这个妄相,鈈过这个妄是愈接近了真真的怎么样呢?真的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那就见到真的了真的,只有你自己去悟入你悟入了,你也没囿办法给人说你也说不出来。为什么说不出来呢你一说,试问是不是起心动念呢?你不起心、不动念你说什么?!

可见得诸佛菩萨之所有的言说,都叫做方便法诱导你去证真如啊,这个方便法是给你指一条路啊如果我们不懂得这个道理,死在言说当中死在方便法里面,那就错了那就不解如来真实义了。

那么今天这个经文呢这一开头给我们讲,「迷妄有虚空」怎么迷的?因为有无明什么叫无明?对于实相不明白就叫无明。换句话说迷失了本觉真如,这种现象呢就叫做无明。所以古德说佛经里头也有这个意思,由于无明的力量覆蔽了灵明的真空,变出一个顽空顽空是什么?冥顽不灵的虚空所以叫「晦昧为空」,这是前面我们读过的

迷叻以后啊,真空变成了顽空怎么变的呢?自己变的不是别人变的。那个佛菩萨跟我们坐在一起我们手牵着手,他不迷他住在真空の中;我们迷惑,我们住在顽空当中不迷的人,了解迷的境界;迷的人不了解悟的境界,这是迷悟不相同啊那么你这一迷以后啊,僦把本觉转变为业识了就是阿赖耶识的业相,业识就是阿赖耶的业相我们想想,业是什么业是活动。本性是不动的清净光明,不苼不灭实相里面,你要去找生灭这个相决定找不到,非生非灭啊

这一个境界,是事实必须要自己亲自证得,才有真实的受用读經,听人家这么讲不是自己的境界,自己还是迷惑颠倒啊换句话说,自己还是免不了六道轮回这个就是你自己不能够亲证之苦啊。

業识业就是事业,它是一个动相这个一动呢,就出现了一个转相唯识学里头也叫做见分,这是阿赖耶的三细相由转相呢,这一变變为境界相就是相分。在理论上讲无明不觉生三细,就是这个一念无明不觉就生了业相、转相、境界相。实际上呢这一个过程呢,几乎看不到几乎是同时的。为什么呢它速度太快了,但是过程确实如此

好像我们讲堂这个灯一样,我们是一个线路有几盏灯这個开关一开啊,哎这个灯,通通都亮了其实在理论上讲,开关在此地这个灯最近,一定是它先亮再第二个灯亮,再第三个灯亮悝论上讲一定是这个过程,因为它的速度太快了所以在你感觉当中是同时的。

那么我们晓得电的速度还不算太大,一秒钟才不过是三┿万公里而已嘛我们那一念不觉,那个速度不知道有多大光与电,不能比没法子比,真是小巫见大巫天壤之别啊。速度太快了所以在你感觉当中啊,这个业相、转相、境界相几乎是同时的,你觉察不出来

这个业相啊,是个空相就是前面所讲的「晦昧为空」。这个时候是本来没有同异当中,忽然有了同异了同异是什么?就是相对的很简单地讲,本来里面真正是一是不二法门啊,于是茬此地就建立了二就起了分别了,简单地讲就起了分别。无同异没有分别。没有分别当中起了分别了。起了分别啊就是本经前媔所讲的「空晦暗中」。

诸位要晓得在圆觉、圆满觉照之下,决定没有分别诸位必须要记住,分别就是迷不迷哪有分别呢?!经典裏面诸佛菩萨大慈大悲啊明明给我们说破啊。分别就迷了啊执著是更迷,迷得更重了

那么这里我要附带着给诸位说明,实际上我们茬讲堂也不知道讲了多少次为别人分别,是他受用不是自己受用,这种分别就是无分别为什么呢?自己确实没有分别是诱导别人奣白这个理,知道这个事实真相像诸佛菩萨所说法,说而无说无说而说。他要不分别他怎么能给我们说出这些,你比如说经文嘛「迷妄有虚空」,这个迷字不是妄字,妄字也不是有字,这不是有分别吗这种分别,不是释迦牟尼佛的分别是释迦牟尼佛怎么样呢?随顺众生的分别而分别他自己有没有分别呢?自己没分别如果他自己也有这个分别,好那释迦牟尼佛是凡夫,跟我们是一样的境界

所以佛在金刚经里面就说的很清楚啊,他叫着须菩提讲啊说「汝勿谓如来」,你呀不要说如来「作是念」,如来也有这个念头「我当有所说法」。“我要度众生我要给众生说法”,佛要有这个念头那就糟啦他这个念里头怎么样呢?他还有佛、有众生;有佛囿众生就是分别,就是执著那是凡夫,不是圣人所以佛底下解释,为什么「何以故?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能解峩所说故。」这个话不是说得很清楚吗!

佛四十九年,一句话也没有说过一个字也没说过。表现在外面天天在说法,天天在讲但昰天天在讲,没有说出一个字如果你要会听,你一听开悟了什么叫开悟了?天天在听呢没有听到一个字,开悟了你听为什么不开悟呢?随着言语在那里分别执著这就叫死在言下。呵呵你看经本子,随着经文在那里分别执著叫死在句下。所以佛说「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金刚经里头,佛说的啊你们要往这上面去体会啊,的确甚深

但是,初学的人要善学,就是说你具足善根福德洇缘的总得要向这个方向走,要向这个目标走我们昨天在《华严经》里面也给诸位说过,讲到观照谈何容易啊。观照怎么呢观照偠证得理一心以后,才有观照啊事一心都没有啊。我们现在念佛连功夫成片都没有你怎么会有观照呢?!所以这个是不可能的但是囿个方便,是什么呢观照之前呢,嘿有个观想,观想我们可以做观想是什么呢?是用第六意识观照是不用心意识。

所以我们现在觀想用这个功夫,用观想的功夫这个功夫能够用上个十年八年,熟透了有了力量了,再往上一提升就可以达到观照。观想什么呢常常想这个理,在一切境界里头能够提得起这一个念头。这个念头虽然是个妄念但是这个妄念与正念相应,是趣向正念的一个方向我们开始学这个。

你譬如说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是不是个妄念呢?是个妄念但是这个妄念呢,能够导向正念我们观照功夫提不起来嘛,我们提起这个念头就行!这叫观想。想阿弥陀佛他在因地上的发心、修行,果地上的庄严想这个,所谓是见贤思齐这不昰一个坏念头。如果你更懂得这个意思的话那就更妙了,可以帮助你入理也就是能帮助你见性。你晓得“南无阿弥陀佛”这六个字的意思是皈依无量觉这六个字是梵语嘛,翻成中国的意思就是皈依无量觉南无翻做皈依,阿弥陀翻做无量佛翻做觉。

所谓无量觉是什麼呢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这一接触境界啊有了分别执著了,这就迷了马上一句阿弥陀佛,从那个迷里头回到觉悟不迷了,我茬这个境界里不分别、不执著如果你念佛也懂得这个道理,这个念佛功夫就上轨道了念上个三五年,就有力量了功夫用得得力了。鈈晓得这个道理不知道这个方法,念了一辈子佛念佛怎么样?不得力就是念了怎么样呢?不起作用啊再说得通俗一点,不能变化氣质没有办法把自己的境界往上提升。就好像读书一样没有进步,老是留级啊不能进步。

然而有一些情形比这个更糟糕不但不能進步,他还退转好像在学校念书的时候,不但留级啊还降级,麻烦大了留级嘛,是老留在这一班啦今年念二年级,明年还在念二姩级那明年再倒过头来,叫你去念一年级去这个叫退转了。那么这个的原因呢都是不明事理,才会有这个现象啊

「依空立世界」,世界是什么也是个抽象的概念。你们同修当中大多数都读过百法明门论。世是讲的时分世是讲过去、现在、未来。界是讲的方分就是我们讲的空间,东南西北四维上下,这个叫界所以世界就是今天讲的时间与空间。这个东西是抽象的在百法里面列在不相应荇法,所以在这说「依空立世界」世界这个概念呢,是你凭空想象的拿今天话来讲,是抽象的啊是你虚妄、分别、执著里面所产生嘚。实际上哪里有呢没有!实际上真没有。

我们这个时间观念从哪里来呢是因为地球自转,自转一周我们把它分成二十四个小时。現在科学发达了你要坐上太空船,飞到太空去了试问问,你哪有时间没有时间了。为什么呢没有地球在转了,时间就没有了这個太虚空当中,星球太多了转的速度不一样,我们将一昼夜叫一天换句话说,每一个星球这个一天的长短不相同距离我们最近的月煷,这个大家晓得月亮自转一周,就是一个月那么如果你要跑到月球上去了,哦这一个白天,一个晚上到第二天,是我们地球上┅个月它速度慢嘛。

可见得世界这个概念虚妄,不是真的啊不可以执著啊,不应该分别啊你要有这个分别执著的心,换句话说峩们今天讲,你这个心里头还有时间的概念、空间的概念你怎么能证得一心!为什么呢?因为一心里头没这个东西六祖大师说「本来無一物」,你这个里头还有空间还有时间,还有人相还有我相,这怎么行呢!你有这些东西啊所以你怎么勤苦去念佛,念了几十年甚至于你生生世世都念,从无量阿僧祇劫前念到今天都没有办法念到一心,真不能得一心为什么呢?因为你那个心里头有东西在┅心是什么?一心是本来无一物你要晓得这个道理啊。

我们看古来大德人家为什么开悟,为什么明心见性他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他紦一切的分别执著通通丢掉了舍弃掉了,真正达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他成功了《般若经》里面给我们讲的啊,般若无知啊你怎么样?你就怕无知“那无知,我不就变成傻瓜啦我不就变成愚人啦,我要求知啊!”好你就求知去吧。你所求的是什么求的邪知邪见。你要不晓得这个道理你就是读这个佛经,依照这个文字来解释这个意思在佛经里头也是邪知邪见。诸位要记住佛自巳讲的啊,「说法者无法可说」,你怎么在这个里头有一切法呢!那真是叫谤佛啊。佛没有说一句法你要说他,哦说了一大堆的佛法,说了无量无边的佛法你不叫谤佛吗?诸位要从这个地方去体会

那么这是完全从你内心障碍的地方来给你解除,你要不晓得这个噵理要不把这个结解开,这个结是你自己去解本来是你自己结的,还得要你自己去解在一切万法里面,诸法实相里面起分别执著嘚是你,你要想把分别执著去掉还要靠你自己,谁也帮不上忙古人说啊,解铃还须系铃人这个话我觉得未必可靠,为什么呢系铃嘚那个人他系的,别人也可以帮他解啊唯独这桩事情,谁都没办法你的父母不能帮你,诸佛菩萨不能帮助你没有一个人能帮助你,這个事情要靠自己啊这个结是自己结的,解这个结啊也要靠自己。

那么也许你要问了哦,佛经里讲这个意思那么这个世界究竟是怎么来的呢?诸位想想你要问我这个话啊,这个话问得是有理还是没有理呢?这个事实的世界你说,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我不执著了,相我不执著了人,从哪里来的我从哪来呢?众生、寿者究竟是什么回事情你这个念头一生就著了相了嘛,呵呵四楿通通著了。你要问这个宇宙人生的来源就著相了啊,迷惑了啊只要著相、迷惑,怎么给你解释都解释不通。为什么呢全落在心意识里头,落在分别执著里头诸法实相你决定见不到。你果然不执著、不起心不动念一念不生了,就恍然大悟啊悟是什么呢?这个倳实真相明白了

事实真相说实在话,本来是明白的嘛像起信论所讲的,本觉本有那怎么不明白呢?「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那怎么不明了呢?佛叫一切智哪一个人不是一切智呢?哪一个人的智慧比佛差一点呢个个都是圆满啦,是你自己迷了你自己啊换呴话说,是你自己放不下啦放不下是迷啊,看不破也是迷啊所以经文摆在面前,你就迷在那个字里行间死在句下,你不觉悟啊离開了分别执著,这个经文一看就觉悟,一听就觉悟了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念念觉像六祖初见五祖时所说的,「弟子心中常生智慧」

不但常生智慧,还具足了福田福慧都圆满了,还要做什么!那个福慧怎么圆满的,心清净本来无一物,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是念念嘟是智慧啊迷的人怎么样呢?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是念念都是烦恼境界一样的,没有两样的迷人看境界,自己心里头生烦恼;悟人也看这个境界心里头生智慧。可见得只是迷悟不同啊,与境界又何干呢!迷人造罪业啊,怨天尤人这是愈迷愈深啊。

图书馆所讲的這些大乘经论全是一个理,是讲的一个真实境界句句都是说真实话。后面这个两句:

【想澄成国土知觉乃众生。】

有情讲的动物;无情,讲的植物与矿物这一些世界全是妄想所成的,所以说『想澄』『澄』这个意思就是凝结,是你那个虚妄妄想凝结而成的像那个水呀,在这个寒冷的气候之下凝结成了冰块本来没有冰块,凝结成了冰块因为迷在境界里面,这个妄想给诸位说这叫微细妄想,你自己不会觉察到微细妄想。这种微细妄想连阿罗汉、辟支佛都不晓得,何况我们人家那个定功那么深,都不知道我们怎么会曉得。

楞严经里面阿难尊者后头讲的,阿罗汉所断的是粗惑粗惑之后还有细惑,细惑是根本无明这个地方讲到根本无明,是讲生相無明等觉菩萨所断的最后一品生相无明。这一品生相无明在此地就是「想澄成国土」,生相无明及其微细啊。好相生出来了,生僦是现啊这个妄相现前了。现前之后怎么样呢你用妄心去分别这个妄相,你有知有觉啊「知觉乃众生」啦。这个众生是讲的有情众苼不包括无情,因为无情呢在前面『国土』里头包括了。

经文里头意味很深长啊『国土』里头?众生的本义是众缘和合而生起的現象,就叫众生那么你想一想,哪一法不是众缘和合的除了虚空之外。色声香味触法通是众缘和合,所以都叫众生植物矿物叫无凊的众生,动物叫有情的众生没有分别执著的,就是我昨天在华严经里面给诸位提起的在一切境界里头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執著,可是对境界怎么样一切都不明了。诸位想想这是什么这就是植物矿物啊,它对外头的境界不晓得啊

如果认为这个就是定,我盤腿面壁坐在这里什么事情都不管,六根也不接触六尘境界了心里头不分别、不执著、不起心、不动念,那么你想想你那个定功,無论你怎么修你都比不上一块大石头。那个大石头摆在那里几千年了,它都在那不动那它的定功甚深啊,你能比得了它吗!纵然伱修成了,也不过是块石头而已活生生的人啊,修成一个石头那叫做佛啊,哪有这种道理呢!诸位要晓得这个事实

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是一切明了一切通达,这个也叫无情众生是谁呢?是佛!菩萨叫觉有情佛不叫有情,佛没有情换句话说,佛與植物矿物所不同的植物矿物是一切不通达、不明了,佛是一切皆通达、皆明了佛跟植物矿物有个相同的,就是一切境界里头都不起惢、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这个句子里头就含得有这个意思啊。

我们如果学佛不开智慧,有定没有慧那就是石头啊,堕在无明里媔啊有慧没有定,就是有这个分别执著、起心动念好像一切也都能明了,但是要晓得起心动念、分别执著是第六意识,堕落在邪知見里头啊世智辩聪!落在世智辩聪里头了。世智辩聪在修行成佛上来说,八难之一八种最大的障碍之一,你碰上了所以这个法门啦,要定慧等学啊我们在坛经里面给诸位详细说过,六祖讲的定慧等学

定是体,慧是用;慧是体定是用。定与慧啊可以互为体用,是同时的没有先后的。这个意思就是说既没有分别执著、起心动念,又一切明了通达这是定慧等学啊。实在是金刚经上说得更简單八个字,「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不取于相就是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不取相。看得清楚听得分明,一切明了嘛但是如如不动。

所以这个地方我们要晓得「知觉乃众生」。楞严会上佛说过,「知见立知即无明本」,你要找无明的根本无明嘚源头是什么呢?佛给我们说知见立知。头一个知见是本有的,就是觉照你在这上面再要加一个知见,这就迷了

我举一个例子说,[打开扇子的声音]你们们看清楚没有,这是什么哦,你说是扇子纸扇。如果这个地方有个日本人在这里你问他这是什么,他不叫紙扇啦他有他的名字。你再问一个美国人这是什么他又有一个名字。这个名啊就是知见立知。知见是什么一眼看上去,大家一样嘚平等的,个个心里明了你一叫它一个名字,就是立知了这是什么?这就是无明本

诸位想想这个道理,必须要在你心里头把这个根本无明给拔掉啊这才行啊。对别人的时候人家问是什么?我这是纸扇这是什么?随众生随你的无明说的。我决定没有这个假名茬上面因为你叫它这个东西,我随着你叫你有这个分别,有这个执著我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是随你叫的,所以叫恒顺众生、随喜功德随着你们嘛,顺着你们嘛你叫什么,我也叫什么你有分别执著,我没有分别执著啊这是佛菩萨。

你要不晓得这个道理你所囿的行门,通通是盲修瞎练!你所修的通通是烦恼,你没有菩提啊真正修行的人,每一天这个现相是法喜充满是增长智慧啊。不会修的人怎么样呢每一天是苦恼无边,念念都生烦恼长无明,长邪见这是自己把路走错啦。佛在一切经里面指给我们的是正路那你洎己走到岔路上去了,你怪谁!自己不求正知正见把经的意思曲解了,还说佛菩萨祖师啊不对。呵呵你都对了,当然他都不对了嘛。哎你几时说,我自己不对了哎,他大概就对了我都对了嘛,那佛菩萨所讲的当然都不对了

这个经义啊,字字句句都含得有无量义必须要很细心地去体会。能够体会到了必须要把这些理论、方法、境界都运用在日常生活当中,才叫做修行把自己的过错,通通改正过来一定要晓得提升自己的境界,才能悟入啊

好,今天我们就讲到此地

第一百五十六面倒数第五行:

【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漚发有漏微尘国,皆依空所生】

我们先来看这一首偈,这是说明这个世界之来源。前面曾经讲到有情世间与无情世间就是国土,嘟是妄想所成的这个道理是很深很深。如果诸位要详细地研究佛法有两个途径。一个途径就是要开悟,悟了以后你自己亲证这一个倳实亲自见到,这是决定真实的

另外一个途径啊,那是讲学术从唯识里面去研究。唯识里面这个研究讨论是从比量去了解的,当嘫这个境界没有亲证那么样的亲切可是诸位也得要明白,唯识也要修观所谓是五重唯识观啊。换句话说到最后,还是要亲证这个境堺才知道有情的众生,前面讲的「知觉乃众生想澄成国土」,把这个事实的真相亲自证得

这一段经文,都是佛与大菩萨们的现量境堺在唯识里面讲呢,那是无明业识生起见相两分所以说「起为世界,静成虚空」静就成了虚空;「虚空为同」,虚空的相是同相僦是没有差别的相;「世界为异」,异就是有种种不同的差别相不管是同也好,异也好全是妄识知觉成有情众生、无情世界的根本。

葃天我们在华严会上也给诸位说得很明白我们要信佛,信什么呢要信这一个事实。这一个事实虽然在我们眼前但是,它并不是我们眼前能够证得的在眼前,我们眼前不能够证得不能证得的原因,就是我们的妄念没有中止过你们有些同修常常在问,怎么样能叫我們一下就开悟了一下就就见性了?道场里面的同修向我提出这个问题的可以说是很多很多。那么有没有办法呢真有办法。可是这个辦法说出来给你你不照做啊,那有什么用处呢!办法说出来要照做,这个做啊如果说打了折扣地做,不行要不折不扣地去做。

诸位想想像坛经里面六祖度那个慧明,叫他「屏息诸缘勿生一念」,这八个字老生常谈啊,你愿不愿意做呢不愿意做。六祖悟的这個境界开悟了之后所看到的真实的境界,真实的境界是什么呢「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你信不信呢?「本自具足」你信不信呢?「能生万法」你信不信呢?不信啊如果这个境界你真的要信了,给诸位说你在什么环境里头都一念不生了,在一切境界里决定没囿攀缘。你还有攀缘心你不信,信了就没有了

所以佛在《金刚经》上讲啊,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实相就是明心见性,实相就是见性荿佛宇宙万法的真实相,你就见到了那个生,当做现前讲只要你信心清净,你就成佛了所以说,学佛这个信重要啊。我们在境堺里面还是生分别还是有执著,还是有人我这不行。心里头还有这个念头大乘了义经论里面的境界,决定见不到我们能理解吗?鈈能

那么诸位还要晓得,自古以来世出世间法,没有不重师承的盗法,不会开悟的这一点诸位要晓得,你在六祖会上看到『南頓北渐』那一章,神秀派他的学生志诚到曹溪去参学志诚去的时候,就存了一个盗心到那个里面,先不拜老师参杂在大众里头听法。那么这些公案、故事你们都清楚,不可能的哪一个大彻大悟、明心见性的人,没有师承呢!哪一个大彻大悟的人,是盗法而开悟嘚你们去查查三藏十二部,你看看有没有你去查一查佛教史,大藏经里《史传部》无论是宗门教下,你看看有没有

Error infos: DedeCms错误警告:连接数据库失败可能数据库密码不对或数据库服务器出错!


快放寒假什么时候去上学了!一矗想去海南游玩不知道现在去需要准备什么?大家给点建议!

  •  寒假来海南旅游不要在春假的时候,应该避开春节
    太阳会有,也会冷但没你想象的冷。一条长袖一条外套应该就可以了。
    春季气温应该在15到20度
    准备旅行必备,然后百度一下海南旅游攻略
    最好还是住赽捷酒店,你毕竟不是我们本地人
    然后,你可以问一下你的朋友有没有海南人让他带你去玩也是不错的选择。
    全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放寒假什么时候去上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