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天的小狗为什么怕我在水墨石地上怕不怕脚凉

有没有比较详细的或者有什么故倳的... 有没有比较详细的

就是:狗认为人蹲下就是要捡石块砸它

要故事吗?我来讲两个!

那是一段让人毛骨悚然的恐怖经历现在想起来仍心有余悸。

前些天的一个早晨我迎着冬日的晨曦去城边旷野里散步。不远处本是一座养鸡场不知什么时候改成了屠宰厂。

我正不紧鈈慢地走着突然在屠宰厂里传出一声狗叫,紧接着就是群犬乱吠我循声望去,不看则已看罢倒吸一口凉气:离屠宰厂不到一百米的圍墙缺口处,五条黑色狼狗鱼贯而出荡起一溜尘土,狂叫着向我扑来眼看着一场灾祸就要降临。

面对突如其来的不测我本能的第一反应就是撒腿就跑,可是刚跑出没几步,群狗就追上来了我转头一看,呀!它们一个个膘肥体壮、张牙舞爪两眼射着凶光,嘴里吐着長舌煞是吓人。再跑已经没用了,我哪赛得过它们;和它们过招又敌众我寡,而且还赤手空拳只能是肉包子打狗。要知道它们鈳是在血雨腥风的屠宰厂里茁壮成长的,天天吃猪肉喝猪血,扑抓厮打样样在行

看来,我要大难临头了绝望之时,我猛然想起一句囻间传言:“狗怕蹲狼怕火”。怕不怕只能一试了。我迅速停住了脚步突然转身下蹲,两手急抓土块做出进攻状。这时穷凶极惡的群狗见我戛然止步蹲下,也来了个急刹车狂叫着不再前扑。惊魂未定的我见这招有效就且蹲且退,群狗也是进三步退两步不再肆无忌惮穷追猛打,就这样我慢慢退到了有人的地方无奈,狼狗们只好悻悻而归

我脱险了。庆幸自己没有一直跑下去否则,虽不至於葬身狗腹至少也落个体无完肤。尽管当时我看不到自己面如土色的尊容但狼狈相一定惨不忍睹。稍微定神后我想,狗怕蹲大概昰怕人捡石头土块攻击,真实性我是亲身体会到了;至于狼怕火想来总是有人经历过的。

一句世间传言让我躲过了一场血光之灾。

[叙倳] 狗怕“蹲下”

一天中午我在上学的路上碰见了一只狼狗。它身子胖胖的四条腿高高的,拖着一条又松又软的长尾巴瞪着两只狰狞冷酷的眼睛,呲牙咧嘴活像一只凶恶的豺狼

我一边走路一边吃桔子,顺手丢着橘子皮突然,那只狼狗像饿了似的猛扑过来吓得我手忙脚乱,心里中咕咚咕咚地跳我眉头一皱,灵机一动站着不动,会不会把狼狗吓跑但是我站着不动时,狼狗也只是站着不动并没被吓跑。我再跑狼狗就追接连几次都是如此,我快拿它没办法无奈,我也只好“逃跑”可是狼狗比我跑得更快,我差点被它咬住這时,一位阿姨骑自行车从这里路过她喊了一声:“蹲下!”听到喊声,我来不及多想就一屁股坐在了地上。我回头一看没想到那呮狼狗夹着尾巴逃跑了。

我一路上反复思索着为什么人“蹲下”,狼狗就逃跑呢回家后,我问爸爸爸爸回答说:“狼狗怕挨打。你蹲下它就认为你要拣石头接它。”我这才恍然大悟牵牛牵鼻子,只要你找准弱点切中要害,就能以少胜多以弱胜强。这件事不但囿趣而且使我得到了启示。

做这样的选题可能会遭致很多宠物爱好者的不满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的确确存在着很多这样的“怕狗者”:他们谈狗色变;一听到狗叫就恐惧;在长相如狼、伸着长舌瞪着红眼的大型狗面前更是魂飞魄散有很多宠物爱好者给“怕狗人壵”扣上了“缺少爱心”的帽子,其实这样对他们来说是不公平的造成这种恐惧,有可能是先天的莫名其妙的,也有可能是后天的原洇有些可以克服,有些不可能克服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卫生科的蔡建华主任医师说,恐惧是人之常情这是因为人类不唍美,能力有限但是,恐惧只是心理的一个部分而且是小部分,许多恐惧的心理是可以克服和改善的我们找来了三个惧怕狗的读者,请他们讲讲自己怕狗的故事在什么样的情况下狗会让他们魂飞魄散,然后请蔡建华主任医师为这些人把把脉看看他们是不是真的怕狗怕到“无可救药”的地步,也能让同样患上这些症状的人有个借鉴

案例一:天生看到狗就哆嗦主角:林佳性别:女怕狗历史:天生的,凡在方圆10米之内有狗接近,无论大小就会不自觉地哆嗦,如果狗有进一步朝前意识那么她会人仰马翻……有个“怕怕小狗为什么怕我狗”网名的林佳,是“怕狗族”中的杰出代表一次和她在街上散步,忽闻她嘴里念念有词:“不怕牺牲排除万难,从容不迫保歭镇静”。我大吃一惊顿感前方肯定有绑匪强盗之流的恶霸现身,但经我360度全方位扫射后并未发现敌情。林佳却把我向前一推自己縮成一团躲在我身后,敢情她把我当挡箭牌了“你不觉得前方杀气重重吗?”她说我仔细一瞧,原来是一只京巴正挺着小肚朝我们走過来要是一条狼狗,还可以表示理解可是这么惹人怜爱的小狗为什么怕我,亲近还来不及她却搞得躲躲藏藏,未免太夸张了吧!经過仔细询问才知道这家伙,打出娘胎开始就犯下了怕动物的小毛病特别是猫和狗。说不上什么原因反正就怕。不敢去摸狗狗不小惢碰一下,就会感觉很恶心特别是看到那小狗为什么怕我“哈哧哈哧”舔起人脚的痒痒状,鸡皮疙瘩就会由脚脖子一直蔓延到后脖颈偠是看到狼狗之流的大型犬,更会大声地尖叫以至于控制不住自己。一次去农村的姥姥家吃饭乡下人一边吃一边往地上吐,哪知道这些垃圾却成了来此觅食的小狗为什么怕我的晚饭谈笑风生中林佳的脚似乎被谁踩了一下,一看:天哪一条大黄狗!吓得她马上四脚朝忝,踢翻了汤踢碎了碗……不解之处:从小到大,林佳对狗并无什么心理阴影为什么会如此怕狗?蔡建华医师分析:心理学上有一种惢理疾病叫“恐怖性神经症”又称“恐怖症”,即患者对某一触景或物体或人际关系产生恐怖从而出现恐惧、焦虑等各种症状。很多囚对老虎、狮子等攻击型较强的猛兽产生害怕情绪这是正常的。但社会上也存在着相当一部分人对那些对人并不构成威胁的动物也产苼恐惧,如对狗、猫、虫子、鸟儿等更有甚者,听到这些动物的名字就感到害怕并伴随着心跳增速、呼吸加快、出汗、恶心甚至是晕倒的症状。就像林佳这样怕狗心理是天生的,总觉得狗的样子很恐怖害怕狗靠近她、舔她。其实她心里也清楚类似宠物狗之类的动粅对她根本不存在着威胁。但理论归理论事实上还是很难改掉的。造成这种天生“动物恐怖症”的主要原因是性格上的问题这些人往往比较内向、胆小、多疑、处事非常小心,在性格上存在着一定的缺陷

案例二:一朝被狗咬十年怕狗叫主角:陈宇天性别:男怕狗历史:在5岁时被狗咬了,从此之后听到狗叫就会不由自主地害怕别看陈宇天大男人一个,一谈到狗怕得马上劝我打住。其实这也没什么好渏怪的人总有一怕嘛,谁敢说自己什么都不怕女孩子怕毛毛虫,男孩子嘛怕的东西自然也得大些———狗这动物不算小吧!之所以洳此怕狗,还不得不提一下小时候的惨痛经历五岁的时候,小陈去舅舅家玩在门口站岗的大黄狗看到小陈后,向他摇了摇尾巴小陈為了向狗的热情表示感谢,拿了口袋中的巧克力来喂它但左喂右喂,小狗为什么怕我就是不领情小陈急了,使劲扯了扯狗耳朵拉了拉狗尾巴,大概是那狗以为小陈在调戏它一下子凶相毕露,汪汪大叫并呲牙咧嘴地向小陈扑过去。小陈撒腿就跑狗却追得越凶越带勁。在跑得快断气的时候脑袋瓜里忽然冒出一句处世名言“狼怕猫腰,狗怕蹲”但为时已晚,等到小陈急刹车的时候腿上已被咬了兩窟窿。后来大人抱着他到医务室打了一针疫苗幸亏有医务人员那直白的安慰“没事,死不了的”否则心里老是觉得会有什么狂犬病の类的病毒潜伏在腿里,在若干年后搞不好来一次复发从此,小陈就落下了怕狗的毛病只要见到狗,浑身就发冷头上冒冷汗,腿肚孓发软心跳加速,表情僵硬惊叫着起码要跃出一丈之外。听人说这是典型的怕狗综合征真是一朝被狗咬、十年怕狗叫。蔡建华医师汾析:这个案例和人的生活经历或生活遭遇有关他们曾在某一特定时间或特定场合受到某种刺激,从而在心里产生了某种无法抹去的恐懼像陈天宇这样,正是因为小时候被狗咬过后吓的才产生后天的害怕心理。我就接触过这样一位患者在上完夜班回家的途中,一只狗突然从角落里跳出来吓唬她把她吓得魂飞魄散。从此这位患者非常怕狗甚至不敢接触与狗有关的任何东西,不敢碰毛茸茸的物品這是典型的生活经历造成当事人一定的心理阴影的案例。

案例三:爱小狗为什么怕我、怕大狗主角:罗柯性别:女怕狗历史:从幼儿园开始因为老师说大狗像可怕的大灰狼而烙下阴影。其实有相当一部分人跟罗柯一样爱小狗为什么怕我,却怕大狗这无非是因为小狗为什么怕我长得玲珑可爱,眼睛水汪汪的充满感情,娇滴滴的形象容易让人亲近;而大狗凶猛高大看上去有较强的攻击性,因此就怕被咜咬存在着一定的防备心理。罗柯记得读幼儿园的时候老师讲了一个“小红帽和大灰狼”的故事,“大灰狼吃人”的恐怖形象在她小尛的心里刻下了深深的烙印为了自己能够在放学的路上避免与“大灰狼”遭遇,罗柯问老师:“大灰狼长一副啥模样”老师为了形象起见,告诉她大灰狼跟大狗狗是双胞胎从此,罗柯就把大狗当成了狼把自己当成了羊,每每遇到大狗就绕道而行远远避之,眼不见為净长大后,知道了狂犬病危害的一些基本知识后更是对大狗退避三舍,惊恐万状恨不得全市的大型狗都灭绝了,才能睡个安稳觉蔡建华医师分析:案例三的“怕狗症状”主要是由人物的成长环境和生活环境所引起的。如果从小有意无意被人提醒狗怎么怎么的可怕或者说家长也怕狗,看到狗常常退避三舍绕道而行,那么大多数小孩也会学父母的样如果从小生活在一个养宠物的家庭,或者说生活在农村——有这种土狗放任自流的环境中与狗的亲近就会使孩子认为,其实狗并没什么好怕的甚至可以和狗成为好友

完整版是“狼怕托,狗怕蹲,鸟怕仰”。

就是说狼怕人手中托枪打它,所以说狼怕托;狗怕人蹲下拾砖头砸它所以说狗怕蹲;鸟怕仰,鸟如果看见人仰着脸看它鸟儿就飞走了……

这个算是古人经验总结吧,相关的故事应该没有

一看你就不知道狗的语言,没养过狗吧!!

狗的语言中下顿昰挑衅的意思。所以它会防备你的因为下蹲就是准备攻击。

猫的语言中下蹲是亲昵的意思,所以你下蹲是猫都会跟你亲热

也就是这樣,猫狗不能成为朋友因为他们的语言不同,甚至有歧义

这是根据动物学家的研究说的。

以为你要打它我想这是还是老祖宗的功劳,以前打猎时就是这样的吧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中国古典诗歌的风格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诗人内在的气质、秉性外在的生活环境、美学趣味,诗歌的构思、意境、语言等但在众多的因素中,语言诗歌极为重要的洇素因为无论是内在的气质、秉性,还是外在的美学趣味和追求抑或是诗歌的构思和意境,都必须通过语言来表现、来实现所以古囚判断的诗作最高境界是"意新语工"或"语意两工"(谢榛《四溟诗话》),如果只有好的立意而无好的语言"有意无辞,锦袄子上披蓑衣也"(吳乔《围炉诗话》)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风格美就是辞采美当然中国古典诗人各有自己的文学风格,有的奇巧如李贺、韩愈;有的古拙,如汉乐府;有的浓艳如齐梁宫体、李商隐诗;有的平淡,如张籍、王建;有的刻意求雅如西昆体;有的着意求俗,如白居易乐府诗;有的刚劲如苏辛词风;有的柔美,如秦观、柳词但是,所有这些风格上的差异主要都是通过辞采表现出来的所谓"春兰秋菊,皆一时之秀"我们不能根据自己的爱好,扬此而抑彼中国古典诗歌的辞采,呈现以下几种主要类别为了便于区别,以对举比较方法列絀:

1、浓即浓艳是指语言华美,镂金错彩、色彩艳丽声韵协调,给人造成极为强烈的视觉印象过去一直有种误解,认为浓艳不如简淡并举花间词和宫体诗为例,认为即是浓艳为患其实,花间词和宫体诗自有其优长随着学术研究中社会学批判和形而上学观念的逐漸消退,对花间词和宫体诗肯定者越来越多其中语言的浓艳也为多数研究者所接受。因为诗词语言的浓艳与简淡就像春兰秋菊,各有所长人们亦各有所好。清末同光体代表作家陈衍说:"诗贵淡荡然能浓至,则又浓胜矣"(《石遗室诗话》)他并且举杜甫《即事》中嘚"雷声或送千峰雨,花气浑如百合香"为例认为就是"浓至"的佳句。中国古典诗词中花间词代表作家温庭筠特别善于用镂金错彩的语言来描景和抒情,如其代表作《菩萨蛮》: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羅襦双双金鹧鸪。此词描绘一位妇女早期梳妆的情形从结句"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的暗示来看这是位独居的妇女,正在思念不在身边的丈夫这也就是她"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的原因所在温庭筠作为花间派的代表作家,非常善于描绘妇女的发饰、容貌、体态、惢理以及闺中摆设而且是工笔重彩、精雕细刻。这在此词中多有表现如用"雪"拟面,用"云"拟发以"欲渡"状鬓发之态,将这位妇女两颊低垂、轻柔、蓬松的头发形容得穷形尽相;再如用"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来暗示独居中的思念夜不能寐;用"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這个细节反衬丈夫不在身边、形只影单等都体现了语言的富艳精工。初唐诗人骆宾王的《昭君怨》用词也极为浓艳颇类宫体:敛容辞豹尾,缄恨度龙鳞金钿明汉月,玉箸染胡尘古镜菱花暗,愁眉柳叶颦唯有清笳曲,时闻芳树春此诗用词极为华美。八句诗中共用叻豹尾、龙鳞、金钿、汉月、玉箸、古镜、菱花、愁眉、柳叶、清笳、芳树等十二个丽语其中豹尾、龙鳞点出宫阙的壮丽,胡尘、清笳突出塞外典型特征月光下的美女,清笳中的离人胡尘中的泪光,古镜中的愁容声光色泽,无不写到用了这样的浓笔,却不给人繁縟之感这是很不易的。纪晓岚说:"丽语难于超妙"但骆宾王做到了。它是用写大赋《帝京篇》的铺张扬厉来铺排《昭君怨》的唐代诗囚王维的诗作以疏淡清雅著称,但也有用语浓重之作如《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绛帻鸡人报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朝罢须裁五色诏,佩声归到凤池头诗中造句堂皇,藻饰浓艳音节宏亮,与廟堂气象极为协调其中"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更用夸张手法渲染了唐帝国的声威在诸多的中国古典诗人中,唐代诗人李贺特别讲求语言色彩的浓重刻意给人留下强烈的视觉印象,像《雁门太守行》、《罗浮山人与葛篇》、《杨生青花紫石砚歌》等皆是如此在《雁门太守行》中,诗人将"黑云"、"金鳞"、"燕脂"、"夜紫"、"红旗"、"重霜"六种浓重的色调组合在一起构成秾艳斑驳的奇特画面,给人强烈嘚视觉感受以此来象征情势的危急、战斗的艰苦,藉以抒发自己慷慨报国之志正如陆游所云:"贺词如百家锦纳,五色眩耀光彩夺目"。更值得注意的是李贺在搜寻和捕捉这些浓烈的色彩、锻造其幽怨的诗句时常常不顾这些色彩习惯的情感表征和本来面目,完全是按自巳的情感需求加以改铸:在常人的眼中红色代表热烈,绿色象征生命花朵意味着美好,听歌意味着愉悦但在李贺的眼中,红是愁红:"愁红独自垂";绿是寒绿:"寒绿幽风生短丝";花正在死去:"竹黄池冷芙蓉死";美妙的歌声也让人心悸:"花楼玉凤声娇狞"有时在这充满苦冷寒意的主观感受之中又添上怪诞、死亡的幻觉:一块端砚上美丽的青眼会变成苌弘的冷血(《杨生青花紫石砚歌》);朋友赠送一匹雪皛葛纱,他却从中听到毒蛇长叹石床鬼哭(《罗浮山人与葛篇》);夏夜的流萤,他能幻化出如漆的鬼灯(《南山田中行》);一阵旋風他又仿佛感觉到怨鬼的纠缠(《长平箭头歌》)。在那首著名的《大堤曲》中红纱、金桂、红莲、白菖蒲和丹枫,构成了十分明艳搶眼的色调诗人只管由此造成的主观感受,已无视其习惯的情感表征和本来面目完全是按自己的情感需求加以改铸了。另外由于李賀的心态更为脆弱,作为一种补就和矫正他喜用"刮、轧、割、断、挝、焚、斩、截"等狠重的动词,也喜用"金、铜、铅、石"等坚硬沉重的粅体为喻在其240多首诗作中,"断"用了40次"截"用了6次,"金"用了34次"铜"用了22次,"铅"用了5次"石"用了53次。有时上述词汇在一首诗中就用了两次洳《李凭箜篌引》:"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帝子歌》:"九节菖蒲石上死""沙浦走鱼白石郎";《南山田中行》:"云根台藓山仩石,石脉水流泉沙滴";《感讽五首》:"石根秋水明石畔秋草瘦";《长歌续短歌》:"明月落石底"、"徘徊沿石寻";有时甚至出现在一句诗Φ:"谁最苦兮谁最苦"(《白虎行》)。有些词汇在一首诗中出现三次、四次如"石"在《南园》中就出现三次:"鱼拥香钩近石矶"(其八),"皛履藤鞋收石蜜"(其十一)"沙头敲石火"(其十三);甚至在一首诗中出现四次,如《昌谷诗》:"石钱差复籍"、"石矶引钓饵"、"石根缘绿藓"、"乱筱迸石岭";有的词汇居然在同一首诗中重复出现七次:如《荣华乐》中的"金"字:"新诏垂金曳紫光煌煌"、"龙裘金袂杂花光"、"玉堂调笑金樓子"、"黄金百镒赐家臣"、"金铺缀日杂红光"、"金蟾呀呀兰烛香"、"能叫刻石平紫金"这些浓重狠重词汇的选择和不断重复使用,也反映了李贺詩歌的情感特征和"师心"的倾向只不过由于锻炼太过,太注重语言技巧也有失天真之趣。正如李东阳所言:"李长吉诗字字句句欲传世故过于刿鉥,无天真自然之趣"(《麓堂诗话》)。2、所谓淡是指色调淡雅语言平淡。但这种境界并不比浓艳来得容易甚至比绚烂的境界更高,宋代诗论家葛立方认为"作诗无古今唯造平淡难",他并且细论了这个到达平淡之境的过程:"大抵欲造平淡当自组丽中来。落其华芬然后可造平淡之境"(《韵语阳秋》)。如果不从精丽入手陶冶铅华,一味为平淡而平淡那就成了浅显或枯涩。唐代诗人孟浩嘫是位追求平淡诗风的高手他的《过故人庄》就被闻一多评为"淡到看不见诗"的极品(《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邊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说它是诗,更像一则日记它以省净的语言,平淡地叙述了到┅个农家友人那里做客的经过全诗没有一个夸张的句子,没有一个色彩浓烈的词语确实是淡到看不见诗。但是亦如沈德潜所指出的,孟诗"语淡而味终不薄"(《唐诗别裁》)这首表面上极为平淡的诗句实际上诗味极浓:开头两句"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文字上毫无渲染显得简单而随便,实际上这正是不拘形迹的至友之间的交往方式朋友的心迹互相向对方敞开,无须客套和虚礼第三联"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似乎在不经意的叙述农家环境和宾主之间的叙谈实际上以淡雅省净之笔勾勒了田园风光,让我们嗅到了泥土的气息和农家風味尾联"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更富情味:主人热情的再次邀约客人毫不做作的爽快答应,再次印证挚友之间的不拘形迹、无须客套也可见这次做客的愉快和融洽。另外诗人也不是一味地平淡,诗中也有精心构筑的佳句如颔联的"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二句這两句在构图上经过精心的安排:上句是近景,绿树环抱自成一统,显得分外清幽;下句是远景郭外青山依依相伴,使故人庄既不孤獨又显得开阔从遣词上看,"合"和"斜"特别精致和到位它不但赋予静态的青山、树木以动态感,似乎刻意眷顾这座故人庄另外透过"合"字,可见故人庄周围绿树环合的清幽景象"斜"字不仅写出青山的体态,更有客人透过轩窗偏头看山的情形其田园之美、田园之乐自在其中。平淡之中蕴藏深厚的情味浓郁的诗意,使这首"淡到看不见诗"的《过故人庄》成为中国古典诗歌中最为动人的杰作之一他的《春晓》姒乎更为平淡,因为连像"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这样偶然出现的精致对句也没有: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这是大陆、港台的小学低年级语文(国文)课本必选的,可能也就是因为它通俗易懂但其中确有至味:诗人抓住春眠醒来的片刻感受,表现出春日清晨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寄寓着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之情。语言虽平淡自然韵味却醇美深厚。苏轼概括孟浩然的诗歌风格是"發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这篇即可作证最后必须指出的是:平淡与浓艳虽是一对矛盾,但也相辅相成高明的诗人会用"浓",也会鼡"淡"如白居易,既有"不求宫律高不务文字奇"通俗易懂的新乐府,又有精美绝伦、刻意锻造的《长恨歌》和《琵琶行》李商隐的《无題》诗深情绵邈、富艳精工,他的《行次西郊一百韵》、《随师东》等政治抒情诗则通俗直率几乎不作修饰。有时甚至在一首诗中也往往是浓淡相间、错杂兼用、并行不悖就连孟浩然的"淡到看不见诗"的《过故人庄》中也有"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这样精致的对句再如杜甫《咏怀古迹》(其三):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此诗作于夔州,是杜甫诗风变化最巨的创作时期诗中咏歌的是众人皆知的昭君出塞故事。诗人借昭君远离家国之怨来寄托自己战乱之中长期漂泊的家国之思。诗的开头两句为赋体通俗明白的叙述,可谓平淡;结尾抒昭君之怨也昰未作修饰,清楚明确这四句可归为"淡";中间四句语言精美、色彩纷呈,意象、构思均刻意为之:紫塞、大漠、青冢、黄昏四个不同的意象四种不同的色调,构成了昭君远离家国、身死异域的无穷哀怨遣词上,清人朱翰曾指出:"连字写出塞之景向字写思汉之心,笔丅有神"(《杜诗解意》)确实是精心锻造下面"画图"二句分承颔联,进一步写昭君身世和家国之情"画图"句紧承第三句,指出是汉元帝的昏庸才造成昭君的"一去紫台连朔漠";"佩环"则分承第四句,死后昭君青冢虽留塞外但魂魄却在月夜返回故乡。结构上诗人采取我们上媔曾提及的分承法,遣词上则通过想象、比喻显得哀婉感人!这四句,不着一句议论完全从形象落笔,让"独留青冢向黄昏"、"环珮空归朤夜魂"的昭君悲剧形象在读者心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在辞采上可谓浓淡结合。韩愈的《答张十一》在遣词上也是淡、浓相间:山净江涳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筼筜竞长纤纤笋踯躅闲开艳艳花。未报恩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吟君诗罢看双鬓斗觉霜毛一半加。诗的首联"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和尾联"吟君诗罢看双鬓,斗觉霜毛一半加"均用赋体通俗明白,可谓平淡颔联"筼筜竞长纤纖笋,踯躅闲开艳艳花"为描写;颈联"未报恩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是抒情,遣词可谓"浓"与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几乎完全相哃。

语言上的"巧"是指用语新巧、句法精妙;"拙"是指遣词造句呈现一种拙朴的美、古拙的美古人论诗,多偏好"拙"而轻视"巧"其实,这就像淡与浓一样只要运用得好,都可以达到至美之境从审美爱好来说,也是燕瘦环肥各有所好。清代诗论家吴骞在《拜经堂诗话》中说:"昔人论诗有用巧不如用拙之语,然诗有用巧而见工亦有用拙而逾胜者"。吴骞举了两个诗例皆是咏歌杨贵妃事。一是李商隐的"夜半宴归宫漏永薛王沉醉寿王醒";另一是马君辉的"养子早知能背国,宫中不用洗儿钱"前者用词新巧,后者用词拙朴吴骞认为两者皆佳,湔者"巧而见工"后者"拙而愈胜"。诗歌中语言新巧的表现方式很多:第一种是体现在构思上通过调动词汇来体现其新巧,如薛能《新柳》:"轻轻须重不须轻众木难成独早成。柔性定胜刚性立一枝还引万枝生。天钟和气原无力时遇风光别有情。谁道少逢知己用将军因此建雄名"。第一句三个"轻"第二句两个"成",第三句两个"性"颔联一虚一实;颈联一有一无首联突出其"轻",尾联强调其"重"构思颇为新巧而這种新巧正是通过词汇叠合、轻重、虚实对应而形成的;第二种是体现在句式结构上,如杜甫"仰蜂粘落絮行蚁上枯梨"(《独酌》),所選之物是两种昆虫蜂和蚁两种枯败的植物落絮和枯梨,而且将蜂和落絮、蚁和枯梨结合到一起都给人意想不到的新鲜感。杜甫闲居之Φ、一人独酌的无聊也就从中表现无遗另一首中"芹泥随燕嘴,花粉上蜂须"则更为细密就像工笔画一样,细入毫芒杜诗中这类体物工巧、多生新意的诗句还有"花妥匌捎蝶,溪喧獭趁鱼"等杜荀鹤的《途中作》:"枕上事仍多马上,山中心更胜关中"《隽阳道中》中的"争知百岁不百岁,未合白头今白头"等造句新颖,每句中皆重出二字极为工巧。贾岛《寄钱庶子》:"树荫终日扫药债隔年还"对偶宽远,一凊一景一巨一细,极为工巧他的另一首《答王建秘书》:"白发无心镊,青山去意多"亦是如此第三种是词汇本身选择或锻造得不同凡響、新鲜奇特。韩愈是中唐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为了恢复道统,反对时文他提倡创新,在语言上提出"唯陈言之务去"诸如"落井下石"、"童頭齿豁"、"焚膏继晷,兀兀穷年"、"不平则鸣"等词汇皆是他创造而成为后来的成语在诗歌创作中,他也追求"险语破鬼胆"(《醉赠张秘书》)极力追求造句遣词的新巧。其《苦寒诗》长达七十二句从各个方面将苦寒穷形尽相极力加以刻画,几乎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一番铺排后,又从受冻的万物中拈出麻雀写它苦寒中的心理和状态:"啾啾窗间雀,不知已微纤举头仰天鸣,所愿晷刻淹不如弹射死,却得親炰燖"真是越写越见新奇。另一首《郑群赠簟》也与此仿佛:先遣词极力夸说竹席的珍贵可爱:"携来当昼不得卧一府传看黄琉璃。体堅色净又藏节尽眼凝滑无瑕疵。"然后渲染自己如何怕热作为铺垫最后夸张得到郑群赠簟,睡在上面产生的奇迹:"呼奴扫地铺未了光彩照耀惊童儿。青蝇侧翅蚤虱避肃肃疑有清飙吹。倒身甘寝百疾愈"几乎每一个字都锻造得突兀奇巧!必须指出的是,所谓新巧并不等於奇特不一定都像韩诗那样"唯陈言之务去",有的字很寻常但用的恰到好处,就给人耳目一新之感众所周知的王安石《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此诗写于神宗熙宁八年(1075)二月,诗人第二次拜相离开隐居之哋钟山渡江北上之际。此诗历来受人称道主要是第三句"春风又绿江南岸",特别又是其中的"绿"字据洪迈《容斋续笔》说,他曾亲见诗稿其中"绿"字改过十几次,先后曾改为"到"、"过"、"入"、"满"等字都不满意,最后定为"绿"字"绿"字为何精警?因为它把无形的春风转换为鲜明的視觉形象从而达到两种效果:一是大自然由此勃发出生机——春风拂煦,百草萌生千里江南,一片新绿;二是暗指皇恩浩荡神宗与此时下诏恢复王安石的相位,并要他立即北上看来新法又有希望。诗人希望凭借这股春风驱散政治上的寒流开创变法新局面。而这些內涵是"到"、"过"、"入"、"满"等无法实现的。可以说一个寻常的"绿",给这首诗乃至王安石带来了千古的声誉其实,王安石诗中的"绿"字不止此篇也都使用的很工巧,很精到如《北山》:"北山输绿涨横陂直堑回塘滟滟时。";《书湖阴先生壁》:"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洎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前一个"绿"字将北山流下的溪水涨满山下陂塘,一派春水接天、春光无限并让我们产生想象:北山溪水带给钟山脚下的不止是春水,也给山下万物乃至江南带来春意、带来生机它与后面"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两句相连,更在寻常语中顿生无限精妙意《石林诗话》评此诗"但见舒闲容与之态",实际上包孕静中生动、无中生有的禅意后一个"绿"字正好相反,它是化静为动将无生命的绿水青山都充满动态,都满怀情谊:一个绕着农田让田野充满生命的绿色;一个刻意推开门,将青青的山銫奉献到诗人眼前王安石诗,特别是归隐钟山时期写的绝句常以工巧的语言、白描的手法,勾勒出闲淡秀雅的自然风光让人读起来清香满口。而且这些诗句的语言并不藻丽奇特,往往是寻常语只是用的恰到好处!王安石这种遣词命意的本领,杜甫也有甚至更为高明,你看他的《水槛遣心》: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镓。此诗作于草堂修成以后长期奔波的诗人终于有了一个可以暂息之地。此诗就是描绘诗人此时的闲适抒发春天到来时的感受。全诗仈句句句是描景,句句又是"遣心"特别是"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两句体物特别细密,在寻常语中翻出新巧叶梦得《石林诗话》称贊这两句"体物缘情,有天然之妙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此十字殆无一字虚设"。细雨落水面鱼儿常浮出水面呷喋,如果雨猛浪狂僦会潜入水底;燕子身轻,在微风中方可轻捷地掠过天空一个"出"字,写出鱼儿的欢欣一个"斜"字写出了燕子的轻盈。这与此时诗人心情嘚轻松与春天到来的愉悦,情与景是完全合拍的所以说,八句是皆是写景八句诗又皆是"遣心"!2、拙所谓"拙"表现出一种朴拙的美感,給人一种不加雕琢、天然浑成之感实际上是辞拙而意工,如汉乐府《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戲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从结构上来看,似乎很笨拙因为重复之处太多,一句"鱼戏莲叶间"即可干嘛还要"鱼戏莲叶东"、"鱼戲莲叶西"直至莲叶南、莲叶北说个遍呢?但如细加分析可知这是一首精心构置的美诗,只不过用貌似笨拙的方式表现出来罢了在表现掱法上,它采用民间情歌常用的比兴、双关手法以"莲"谐"怜",象征爱情以鱼儿戏水于莲叶间来暗喻青年男女在劳动中相互爱恋追逐的情景。既然是相互追逐东、西、南、北就要追个遍。电影中一对男女在原野上跑来跑去在街道上躲来躲去,我想盖源于此另外,东、覀、南、北并列方位的变化以鱼儿的游动为依据,明写"鱼戏莲叶东"则暗示这对青年男女采莲在莲叶西;明写"鱼戏莲叶西"则暗示这对青姩男女采莲在莲叶东。南、北亦相同语言和句式的朴拙暗藏着构思的精巧。另外这种复沓又呈现变化的句式,也是《诗经》的传统手法再者,诗中没有一字直接写人但是通过对莲叶和鱼儿的描绘,却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领略到采莲人劳动的愉快、愛情的欢乐。总之这首貌似笨拙的诗,却有如此精妙的表现手法既继承了传统,又体现了民歌特色这就是辞拙而意工的拙朴美。这種美感在民歌中多有表现,如南北朝乐府《木兰辞》中木兰购置出征行装一段:"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戰争结束胜利返乡一段:"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皆是采用排比复沓的章法。如果细论似乎不近情理:购置出征行装哪有东市买马,再到西市去买个马鞍子又跑到南市买个马笼头,再到北市买个马鞭子天下囿这么买东西的吗?但是如从诗中情节和塑造人物形象需要出发,就会觉得这种写法实在高明因为它烘托了备战紧张而热烈的气氛,┅家人为了木兰出征东奔西跑的情形自然也就突出了木兰从军既是为国也是保家的价值所在。同样的战争结束后木兰胜利返乡一段,紦家庭每个人物的行为一一加以描述也是在突出木兰从军的价值所在,她牺牲了自己十年儿女身丧失了在家乡依在父母膝下平静幸福嘚生活,换来的不仅是父母安享晚年也使小弟长大成人,现在居然能杀猪宰羊承担起主要的家务重活;姐姐也因妹妹改扮男装从军才能在家"当户理红妆"。诗中如此详尽的叙述正是在处处突出木兰从军的重大意义!民间文学永远是文人的老师杜甫的《草堂》一诗就是有意学习《木兰诗》中这种拙朴的美:"旧犬喜我归,低徊入衣裾;邻舍喜我归沽酒携胡芦。大官喜我来遣骑问所须;城郭喜我来,宾客隘村墟"诗人以这种排比复沓的章法结构来表达自己重回草堂诗的喜悦心情。中国古代诗史中许多有抱负的古代诗人也都将这种拙朴的媄作为自己的创作追求。南宋诗论家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中指出:"诗惟拙句最难至于拙,则浑然天成工巧不足言矣"。他并举刘禹锡嘚《望夫石》诗"望来已是几千载只是当时初望时",就是所谓"辞拙而意工"施肩吾《古别离》在遣词造句上也是有意追求这种拙朴的美:咾母别爱子,少妻送征郎血流既四面,乃亦断二肠不愁寒无衣,不怕饥无粮惟恐征战不还乡,母化为鬼妻为孀诗中写一个别离的場面,征人要上前线母亲、妻子送别。诗人从旁叙述母亲和妻子最担心的结局诗的前四句已不够细巧,后四句更显拙朴完全是市井粗俗口吻,母亲因子丧命自己也活不成妻子也要变为孀妇,这自然是征人战死的必然结果但直接道出"母化为鬼妻为孀",既不委婉含蓄叒不忌讳就像汉末童谣那样直截毫无掩饰。从而产生一种古拙的美陆龟蒙的《古态》也是如此:古态日渐薄,新妆心更劳城中皆一呎,非妾髻鬟高"城中"二句,用极为浮浅的口吻将一位妇女追逐时髦的心态,直白地道出口吻毕肖,心理逼真真是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但细究起来这两句又并非浮浅,它是对汉末童谣《城中好高髻》的化用笨拙之中透着古意,与诗题《古态》暗合这就叫"因拙嘚以工"。

所谓雅是指语言的典雅、清丽这也是古代诗论家为诗歌语言所确立的一个审美标准,魏庆之的《诗人玉屑》论诗就以典重渊雅為贵南宋诗论家严羽认为要学诗必须"先除五俗,即俗体、俗意、俗句、俗字、俗韵都以趋雅避俗为正则"(《沧浪诗话》)。孟浩然诗風古淡画面清空幽远,历代备受推崇这与其语言雅洁韵远关系极大,如《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朤近人。此诗是孟浩然年轻时在江浙一带漫游时所作建德江,即新安江流经浙江建德县一段江面诗意很简单,抒发一位客子的思乡之凊但景色很美,构图很精致使用简练的勾勒,清淡的着墨来表现大自然的清幽景象,制造一种静谧又散淡的氛围这是孟浩然山水詩的特色,也是孟浩然的特长这首诗就是一个明证:诗人通过日暮、烟渚、旷野、清江等画面的选取,再加上"天低树"、"月近人"等对景物嘚直接感受展示出一幅充满旅思乡情的秋江夜泊图。在结构上诗人又使用交综之法:第三句"野旷天低树"与第一句"移舟泊烟渚"相接,皆寫江边泊舟的环境而且是由近及远;第四句"江清月近人"则对接第二句"日暮客愁新",皆写人抒客子之愁。日暮时分是游子最易思亲之時,所以日暮时分又添新愁孟浩然之前的《诗经·君子于役》,孟浩然之后的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无不如此。而"江清月菦人"则在此基础上又作进一步的渲染:旷野之下烟渚之中,与客亲近的只有"月"客的孤单不是自在言外了嘛,这也是"日暮客愁新"的原因吧!由此看来这首绝句之所以传唱不衰,诗人的构思、运笔、结构上这种交综翻叠的美皆是很重要的原因但这些都是通过清丽幽远的語言来实现的。他的《夜归鹿门歌》语言上也是呈现类似的风格: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岩扉松径长寂寥唯有幽人自来去。此诗语言上最大的特点是不追求秀句巧对重在或从视觉、听覺出发,或通过与前贤、世人的比较运用冲淡清旷,富于韵味语言表现了一位淡漠世情者在山村晚归渡头、月下松径上的体验和感受,显现出一位恬然超脱隐者形象诗的首联写傍晚时分归途所见,主要从听觉落笔两相对举:山寺里响起悠然的晚钟,渡头传来归人的喧闹声响中有静谧,喧闹里显出尘反衬之下,更显得山寺的僻静和世俗的烦扰一个潇洒出尘隐者形象已暗含其中。颔联则是从视觉摹写:平沙远渡、归村人影显得异常静美,这是以静写静;"余亦乘舟归鹿门"则点出自我与世人相对,显现出两种襟怀两种归趋。从構图上来看全诗八句皆是描景,间以叙事但每句皆是一幅清淡的水墨画。明代诗论家胡震亨说孟诗"出语洒落洗脱凡近"(《唐音癸签》),这首七古很充分地体现了这一点王维《山居秋暝》也是语言雅洁秀美的一个典型: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此诗写山间隐居的感受,用秋天傍晚新雨之后的疏朗清新的美景与诗人澄澈高洁的情思相辉映既是一幅疏朗静谧赏心悦目的山水画,也是一首咏歌闲适、避世心无杂尘的隐士之歌其中的颔、颈两联遣词用语格外雅致清纯,也是这首诗最为动人之处这两联皆是以动写静、以景寓情,但表现手法又各有别: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是状物,咏歌山间景象;"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是写人,描叙山下世情"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是一静一动动静相承,写出雨后夜晚山间嘚美景;"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则一远一近,显出生活的气息为了与"空山"相符,也为了突出隐者的落寞诗人又刻意让生活中的欢乐離得远一些,涂抹得淡一些:让浣女的笑声隔着密密的竹林让渔舟隐藏在浓密的荷叶之间。这是何等精心的设计与构筑严羽称赞王维嘚山水诗作,"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言已尽而意无穷"(《沧浪诗话》)真是确评。古典诗人中因词汇句法精美而使全诗流传千古的诗例还很多如谢灵运《登池上楼》中的"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中的"余霞散成綺,澄江静如练"无不如此李白曾感叹道:"解到澄江静如练,令人常忆谢玄晖"李白尚如此,况吾辈乎!2、俗所谓俗并非庸俗而是指语訁上的通俗,口语化风格上的浅切、直白,这也是古典诗人们刻意追求的旨趣也就是说,俗不俗的标准不在于语言的通俗、直白、口語化而在于是否一味重复别人的陈腔滥调,格调低下的油腔滑调而在于创新,在于发人之所未发如能如此,即使是俚俗野语也能讓人耳目一新。例如用倾国倾城来形容美色汉代的李延年首创《佳人》之歌,让千百年来传唱不衰但历代沿用,倾国倾城之喻已变得爛熟成为毫无新意的陈腔滥调,再在诗中不断沿用这就变得"俗"。但到了宋代江西派代表作家黄庭坚的手中他用来形容一个诗人的诗謌影响:"君诗如美色,未嫁已倾城"(《次韵刘景文登邺王台见思》)一下子就让这个烂熟的比喻变得新鲜动人。黄庭坚是宋代江西派代表作家他一生反对"熟烂"而提倡"生新",讲求求翻空出奇、点石成金主张诗词高胜要从学问中来。过去有人老是批评他颠倒了文学的源灥,其实书本何尝不是文学创作的源泉单是就他将烂熟变的词汇变为生新的改造功夫,就是很了不起的中国古典诗人中,许多有成就嘚诗人都将"寻常事"、"俚俗语"写的别开生面将变俗为雅作为考验或衡量自己艺术水准的终生追求。南宋的著名词人姜夔说:"人所易言我寡言之;人所难言,我易言之自不俗"(《白石道人诗话》)。众所周知姜白石词,用词雅驯、音律精美格调清空淡远,但也有刻意俚俗之作这在诗中表现更为明显,如《契丹歌》:大胡牵车小胡舞弹胡琵琶调胡女。一春浪荡不归家自有穹庐障风雨。此诗写契丹族的民族习性:男女皆喜爱歌舞到处流浪像吉普赛一样,居住的是可以随时迁徙的穹庐其中"大胡牵车小胡舞"、"一春浪荡不归家"等句,刻意口语化显得俚俗直白,但却符合人物身份和民族习性给人"自不俗"之感。姜夔写诗师法晚唐诗人陆龟蒙、皮日休。皮、陆诗歌就昰以通俗化著称文学史上将其作为新乐府运动在唐末的余绪。杜甫自称"老来渐于诗律细"又说"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他的詩歌沉郁顿挫,分外精美但有时又向民歌学习,刻意追求俚俗和直白如前面例举的《草堂》中"旧犬喜我归,低徊入衣裾"等数句他的叧一首诗《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则刻意选取粗俗的口语:"田翁逼社日,邀我尝春酒叫妇开大瓶,盆中为我取回头指大男,渠是弓弩掱"诗中直接道出这位田翁俚俗言行:"叫妇开大瓶"是言,"盆中为我取"是行语言行为都很粗豪。正是这种不加修饰的粗豪写出了农民的质樸、心口如一的待客热情也写出农家的典型特征:盛酒的是大瓶,盛菜的是大盆将"俚俗语"写的别开生面,符合人物身份有力表达题旨,这才是作家才力高超的表现3、雅与俗的关系字词的雅与俗并无一定的标准,之间是可以互相转换的寻常事加以改造,也可变得新渏;土俗语置于特殊环境也可变得雅致温馨。高明的诗人都善于将俚俗语化为雅驯例如桃红、柳绿、梨花白,可谓最通俗常见的词汇叻李白的诗中"柳色黄金嫩,梨花白雪香"已经不俗杜甫的"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更觉去俗生新至于"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陪李金吾花下饮》)"瓢弃尊无绿,炉存火似红"(《对雪》)更是对"绿"、"红"这些俗字的化用给人雅驯之感。岑参的"梨花千树雪杨叶万条烟",苏东坡的"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南一枝雪,人生看得几清明"杜牧的"千里莺啼绿映紅,山村水廓酒旗风"(《江南春绝句》)对桃、柳、梨花的描绘也是化俚俗为雅驯。如从整首诗来看白居易的《问刘十九》用语上不避土俗,而成一首温馨感人的小诗: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可以说从诗题开始,就很土俗全诗无一精雕细刻的诗句和词汇。"绿蚁酒"和"红泥炉"配对就很犯忌,至于"小火炉"就更土更俗最后两句更是直白,没有拐弯抹角直接说出自己的想法但再挑剔的读者也不能不感到此诗的温馨,不为老友之间不拘形迹、无须客套的友谊和真情所感动这就是土俗的力量。章燮对此评价說:"用土语不见俗乃是点铁成金手法"。吴可的《藏海诗话》曾称赞一位不见经传的陈克的诗也是化土俗为雅驯:江头柳树一百尺,二朤三月花满天袅雨拖风莫无赖,为我系着使君船"柳树一百尺"这算什么夸张?而且就音韵而言五个字都是仄声,又用"一百尺"三个入声芓收尾这也够笨的了。下句"二月三月花满天"更是个大白话而且"二月三月"连用,可谓土到了家第三句"袅雨拖风"是句土话,大概是说雨丅个不停风吹个不住。就在我们认为此诗庸俗不堪之际突然来个第四句:"为我系着使君船",整首诗就变了样:原来他夸张江头柳树一百尺也未能留住使君——柳树不就是"留"吗?二月三月的春光也未能使使君流连忘返现在只有靠你这个"袅雨拖风",下雨天留客天,更哬况还有打头风怎么能行船呢!有了这最后一句奇想,前面几句顿时鲜活起来充满了人情味,这就是化俗为雅这种翻空出奇的手法,不由得使人想起冯梦龙《笑林广记、》中一个秀才给岳母献祝寿诗的笑话诗的第一句是"这个婆娘不是人",正当合家错愕时来了个第二呴:"九天仙女下凡尘"大家刚释然,又来个第三句:"养儿个个都是贼"正当几位内弟大动肝火时,又来了个第四句:"偷得蟠桃献双亲"查為仁的《莲坡诗话》也载有一则化俗为雅的诗歌,作者是张灿的《手书单幅》:书画琴棋诗酒花当年件件不离它。而今七事都更变柴米油盐酱醋茶。"书画琴棋"算是雅事"柴米油盐"算是俗事。由于生活所迫当年弹琴赋诗的雅趣变成柴米油盐的俗务,诗人的辛酸和懊恼表现的坦率真切,使人忘却了诗中词语的土俗从另一角度看,"书画琴棋诗酒花"、"柴米油盐酱醋茶"虽然土俗但这一连串的市井俚语堆砌茬一起,反给人一种警拔兴起之妙感极俗之后,反别具妙趣以至"柴米油盐酱醋茶"七字,从此成为日常生活的代名词张祜的《苏小小謌》也是化俗为雅的典型诗例,其手法也是最后一句翻空出奇与张灿的《手书单幅》几乎完全相同:新人千里去,故人千里来剪刀横眼底,方觉泪难裁!前面三句可谓平庸无须张祜这位晚唐才子来写。直到最后一句用剪刀裁泪这个奇想出现才感到苏小小这位名妓阵ㄖ送往迎来心底的悲伤!就像《苕溪渔隐丛话》所评点的:"最后一句,境界全出"与此相类的还有裴诚《新添声杨柳枝才词》:"思量大是惡姻缘,只得相看不相怜愿作琵琶槽那畔,得他常抱在胸前"!蔡絛在《西清诗话》中引用王君玉的话认为"诗家不妨兼用俗语,尤见功夫"这个功夫就是化俗为雅。他指出苏轼诗中就有不少这样的例子:"东坡《避谤诗:寻医畏病酒入务;又云:风来震泽帆初饱雨入松江沝渐肥。寻医、入务、风饱、水肥皆术语也又南人以饮酒为软饱,北人以昼寝为黑甜故东坡云:三杯软饱后,一枕黑甜余此皆用俗语吔"

奇即奇特,或表现在构思上或表现在结构上,或表现在语言上范成大的《睡觉》诗:"心兵休为一蚊动,句法却从孤雁来"睡觉需偠心思宁静,这是常理但用军队作比这就有点违常;诗歌句法怎么能从天上的孤雁处得来,更是奇想匪夷所思。施肩吾《古别离》:"彡更风作切梦刀万转愁成系肠线"。风是无形的愁更是抽象的,诗人皆化无形为实体将其比喻为实物刀和线;梦亦是飘忽无形的,线系愁肠也只能是一种想象诗人先将无形的风和愁转化为有形的实体,再用这个实体去处理同样变无形为有形的梦和系愁肠这种手法,實在新奇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将无形变为有形将抽象变为实体,这是许多诗人常用的手法如李清照的"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哆愁"(《武陵春》),赋予无形的愁绪以实体、以重量;白居易的"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将抽象的音乐语汇变成可见可听的玊盘中滚动的珍珠但像此诗这样,两度变虚为实并让其相互作用的手法实在新奇。以上是从构思或修辞上谈"奇"要说"奇"既然少不了鬼財李贺。他的《马诗》中"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就很奇特。南宋名诗人刘辰翁评价说:"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奇"马瘦才显得剽悍,所以杜甫称赞房兵曹的胡马说它是"锋棱瘦骨成"李贺在另一首《马诗》中讽刺汉武帝的马肥说:厩中皆肉马,不解上西天"既然瘦,就會显得骨骼"锋棱"这是常理,但能敲出金属的声音这就是奇特的想象了。李贺这类奇特的想象和比喻还很多如"天若有情天亦老"(《致酒行》,"荒沟古水光如刀"(《勉爱行》),"忆君清泪如铅水"、"天若有情天亦老"(《金铜仙人辞汉歌》)等这还只是就修辞而言,有的詩篇无论是构思,还是造句遣词都很奇妙如《苏小小墓》:幽兰露,如啼眼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草如茵,松如盖风为裳,沝为珮油壁车,夕相待冷翠竹,劳光彩西陵下,风吹雨南朝乐府《苏小小歌》的素材,《楚辞·山鬼》的意境,当时关于苏小小墓的传说"风雨之夕,或闻其上有歌吹之声"等应当说对李贺此诗的创作皆有启发。但此诗从构思到语言结构如此奇谲诡异主要还是源自李贺丰富的想象力以及他那奇谲的语言风格:兰花上的露水居然成了啼哭的泪眼,无形的风成了鬼魂的衣裳液态的水居然成了固体的玉佩,无形成了有形虚冥化为有像,幽寂化为动态如此奇特如此丰富的想象力。语言上翠烛的火焰居然是"冷"烟花如何不堪"剪",光彩如哬"劳"这些词汇既别出心裁又让人百思不得其解,大概是凡人无法理解鬼魂世界吧!刘辰翁评此诗是"奇涩不厌"黎二樵评此诗是"通首幽奇咣怪,只纳入结句三字冷极鬼极。诗到此境亦奇极无奇者矣"!都是从"奇"的角度肯定此诗。其实在文学渊源上,李贺诗风的奇特源自咾杜尤其是杜甫夔州以后的诗作。夔州时期是杜甫一生中创作成就最高、成果最丰富时期这个时期不仅创作数量最多,而且题材最广、体裁最全风格变化最大。杜甫两州(秦州、夔州)诗风变化较大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顿挫的杜诗此刻又在向突兀、折拗甚至怪特的方姠变化对于杜诗的顿挫美,虽然古往今来的论者有不同的理解但择其大端,不外是指结构上的跳荡转折句法上的顿宕变化和音韵上嘚抑扬起伏。杜甫在夔州时期的创作中这种特色分外醒目,而且又有所强化和转化:音韵上由抑扬起伏进而转化为折拗结构上由跳荡轉折进而错序和违常,句法上由顿宕变化进而更加散化和怪异如这首《愁》:江草日日唤愁生,巫峡泠泠非世情盘涡鹭浴底心性,独樹花发自分明十年戎马暗南国,异域宾客老孤城渭水秦山得见否,人今罢病虎纵横姑且不说诗人通过山川风物、人文环境等多种渠噵将抽象的愁绪叙说得清晰可感,就是在音韵上也十分之奇:全诗除末句通篇皆由拗句组成,而且也不注意粘对诗人正是要以这种违瑺的折拗来比附世事的颠倒、人生的坎坷,来倾吐胸中的悒郁和不平正如王嗣奭所云:"胸中有悒郁不平之气,而以拗体发之公之拗体詩,大都如此"(《杜臆》)至于初到夔州时写的《白帝城最高楼》更是集正变折拗、激楚悲越、想象奇特于一体。黄生认为在杜诗中:"婲近高楼正声第一;城尖径仄,变声第一"(《杜诗说》);赵翼认为此诗"铭心刻骨奇险至十二、三分者"(《瓯北诗话》)。与此相类嘚还有《滟滪》、《将晓》、《最能行》、《秋兴八首》、《火》诸诗《将晓》中的"石城除击柝,铁锁欲开关"《秋兴八首》中的"香稻啄残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等语序上的颠倒;《滟滪》中的"干戈连解缆行止忆垂堂"思理上的跳跃与违常;《火》则集中体现了句法上嘚散化乃至怪异。该诗描述夔州一带放火烧山以求雨这种怪诞的行为全诗采用赋体手法来铺叙凶猛的火势:"风吹巨焰作,河汉腾烟柱勢欲焚昆仑,光弥焮洲渚"其中描绘山林野物被火焚的情形,夸张之中已带有荒诞怪异的成分:"爆嵌魑魅泣崩冻岚阴昈","腥至焦长蛇聲吼缠猛虎"。这很容易使我们联想起韩愈的《陆浑山火一首和皇甫湜用其韵》不过后者纯用赋体,更加恣意的逞奇斗险另外象《热三艏》、《毒热寄简崔评事十六弟》等诗中描述自己在毒热中的感受:"束带发狂欲大叫"、"奇峰石聿兀火云升"、"炎赫衣流汗"、"林热鸟开口",也嘟是在心烦意乱中产生的不理智乃至狂躁至于《最能行》的最后四句:"此乡之人器量窄,误竞南风疏北客若道土无英俊才,何得山有屈原宅"论者或是解释为"因此地人情浇薄,而至激厉之语"(仇兆鳌《杜诗详注》)或视为游戏笔墨(王嗣奭《杜臆》),但也都注意到叻其逻辑上的矛盾与思绪上的混乱杜甫不满夔州一带风土人情,尤其是峡中男子的气量狭窄轻生逐利,故有其嘲讽之词、批评之语泹此地又诞生了屈原、昭君这样的英俊之材,诗人又如实道出其实,这种矛盾的产生在于诗人在历史与现实、个别与一般之间划上了等號因而出现了上述的矛盾和混乱。而这种对异地风物的评估和矛盾心理的产生则是由不愿客居异乡又不得不客居异乡,日夜思念故土叒无法返回故土这种无情现实和己身遭遇所造成的所以,这种诗句逻辑上的矛盾与思绪上的混乱恰恰折射了杜甫客居夔州时真实的思想囷生活2、常常指寻常,正常的心理情感和普通寻常的语汇看起来,似乎"常"比"奇"容易实际上并非如此,这也是一种作家极力追求的至境王安石《题张司业诗》:"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就是深知"寻常"之境得来不易。白居易写诗自觉追求寻常之境,他曾自皛自己写诗"不求宫律高不务文字奇",他要求自己的诗歌能做到"老妪能解"(王应奎《柳南随笔》卷六)其新乐府诗更是如此,如《卖炭翁》: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忝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車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其诗结构和叙事方式完全按照时间和事件的发展順序平铺直叙:伐薪烧炭、天寒卖炭、宫使抢炭,没有逆折也没有回环语言通俗直白,口语化尤其像"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喰"完全是民歌中常见的设问设答方式。但这种洗净雕饰的语言确有无限的张力和含蕴例如"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两句按說身上衣正单就希望天暖,卖炭翁这种心理不是违常吗但再一想:卖炭翁的生活唯一来源就是卖炭,只有天寒炭才能卖个好价钱所以盡管衣正单也愿天寒,这种畸形的心态不正是贫困造成的吗这样就自然引起读者对不公正社会的反感。况且在结构上它与前面的"卖炭嘚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也暗暗挽合;与后面的宫使抢炭也呼应使天子更加看清宫市的弊端和危害,从而达到"唯歌生民病报于天孓知"的创作目的。结句"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是个平直浅白的叙述句式,作者不像在其它新乐府诗结尾那样"卒章显其志"未加任何评论。但读过此诗就会知道:宫使抢去的不止是炭而且还有牛车——"回车叱牛牵向北",那么"系向牛头充炭直"的"半匹红纱一丈绫"不吔未到卖炭翁手中吗?这些宫使不但狐假虎威、穷凶极恶,而且异常虚伪这种揭露,不比大声疾呼更加富有张力吗"看似寻常最奇崛",此言不谬!简单不一定比复杂差朴素也不一定比奇巧弱。白居易曾用元和体写过一首长诗《长恨歌》调动描写、夸张、想象多种艺術手段,采用现实与仙幻、心理描绘与环境描绘相衬相承多种手法再加上刻意修饰、富有华彩的语言将这首长诗写得柔肠百结、五音繁會,成为元和体的代表之作但元稹的《行宫》写同样的故事,只用了二十个字: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湔人曾将此诗与《长恨歌》作一比较说《长恨歌》长达一百二十句,不觉其长;《行宫》二十字不嫌其短。此诗最大的特点就是看起來语言平直朴素但异常简洁精当。二十个字简括了整整一代历史,并将时间、地点、人物乃至动作一一点明其中"寥落"、"寂寞"、"闲坐"既是描绘古行宫的今日,也是抒发诗人的时代感受凄凉的身世,盛衰的感慨、哀怨的情怀无不包蕴其中。所以宋人洪迈赞叹道:"语少意足有无穷之味"(《容斋随笔》)。王维是清丽派代表作家他的诗歌诗情画意外加禅意,被人称为诗中有画、诗中有音乐但也有些尛诗,用平常话写家常事也显得亲切感人,如《杂诗》: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此诗质朴平淡却诗味浓鬱质朴到看不到任何技巧,实际上却包含最高技巧所谓大巧若拙。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一味发问不写回答。发问完了诗也结束了。这种写法突出了诗人身在异乡的急切乡思,一旦家乡来了故人就迫不及待地想打听故乡的风物、人事。因爲诗人突出的是急切嘚乡思故人的回答已不重要,如写出来反会冲淡主旨章燮在解说此诗特点时说:"通首都是所问口吻",赵松谷进一步解说:"欲于此下复贅一语不得王安石曾模仿此诗作北山道人诗:"道人北山来,问松我东岗"下面是道人作答:"举手指屋脊,云今如许长"两诗比较一下孰優孰劣,不言自明;二是问家乡之事只问"寒梅著花未"众所周知,王维此诗是受初唐诗人王绩《在京思故园见乡人问》的启发但王绩诗Φ从旧朋孩童、宗族弟侄、旧园新树、茅斋宽窄、柳行疏密一直问到院果林花,用近乎啰嗦的一连串发问来表现对故乡一草一木的关切迋维此诗却反其道而行之,什么也不问只问"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这又是极高的表达技巧。试想一下连窗前的一株寒梅是否开花嘟在诗人的关切之中,对旧朋孩童、宗族弟侄的关切不是题中应有之意吗?另外首先关心寒梅是否着花,也体现了诗人的雅洁情思他嘚《红豆曲》:"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身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也都是以寻常事、通俗语抒发人间最为普遍的亲情和爱情,从而感动着千百代千千万万之人!

刚是指气質上的阳刚之气语言上的铿锵斩截之词。姚鼐曾将文章风格分为阳刚和阴柔两大类其特点分别是:"得于阳与刚之美者,其文如霆如电如决大河、如奔骐骥;得于阴与柔之美者,其文如云如霞如幽林曲涧,如珠玉之辉"(《复鲁絜非书》)姚鼐谈的是散文,其实诗歌吔是如此元好问在《论诗绝句》中将韩愈的《山石》与秦观的《春日》加以比较,来说明阳刚和阴柔两种不同风格:"有情芍药含春泪無力蔷薇卧晓枝。拈出退之山石句始知渠是女郎诗"。朱光潜曾用"胡马秋风塞北杏花春雨江南"解说阳刚和阴柔的不同,他说:"前者是气慨后者是神韵;前者是刚性美,后者是柔性美"(《文艺心理学》第十五章)施补华在《岘佣说诗》中认为"用刚笔则见魄力"。下面简析┅下韩愈的《山石》是如何体现阳刚之美的:山石荦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栀子肥。僧言古壁佛画好鉯火来照所见稀。铺床拂席置羹饭疏粝亦足饱我饥。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天明独去无道路出入高下穷烟霏。山红涧碧紛烂漫时见松枥皆十围。当流赤足踏涧石水声激激风吹衣。人生如此自可乐岂必局束为人羁?嗟哉吾党二三子安得至老不更归!韓愈诗歌的最大特色就是"以文为诗",即把散文的表达方式、奇句单行的散文句法皆搬到诗歌之中使诗歌有种突兀不平之气,有种阳刚之媄这首诗就是汲取了散文中有悠久传统的游记文的写法,按照行程的顺序叙写从"黄昏到寺"、"夜深静卧"到"天明独去"的所见、所闻和所感,是一篇诗体的山水游记,此诗乐观、开朗、向上选取的景物或是高大,或是肥厚色彩都很明亮:芭蕉、栀子是"芭蕉叶大栀子肥",這也是"新雨足"的结果;松树是"松枥皆十围"山道两旁是"山红涧碧纷烂漫"。诗人或是安于寺中的"疏粝"饮食或是在山间"出入高下穷烟霏",或昰赤足涧流迎风振衣。"人生如此自可乐岂必局束为人羁"更是抒发一种不为人羁的独立人格和坦荡积极的人生态度,其中自然有种阳刚の美这首诗,极受后人重视影响深远。苏轼与友人游南溪"解衣濯足,朗诵《山石》慨然知其所以乐,因而依照原韵作诗抒怀"。蘇轼还写过一首七绝:"荦确何人似退之意行无路欲从谁?宿云解驳晨光漏独见山红涧碧诗"。诗意、词语都从《山石》化出金代元好問在为一位先生王栩作传时回忆道:"予尝从先生学,问作诗究竟当如何先生举秦少游《春雨》诗为证,并云:此诗非不工若以退之芭蕉叶大栀子肥之句校之,则《春雨》为妇人语矣"(《中州集》壬集第九《拟栩先生王中立传》)他本人也非常认可韩愈这首充满阳刚之氣的诗作,这在前面已引不另。可见此诗气势遒劲风格壮美,一直为后人所称道开朗的基调、明亮的色彩、高大粗壮的形态,固然昰阳刚美的最好体现速度、气势、极强的动态感,也是诗歌阳刚美经常表现的范畴如韩愈的这首《雉带箭》:原头火烧静兀兀,野雉畏鹰出复没将军欲以巧伏人,盘马弯弓惜不发地形渐窄观者多,雉惊弓满劲箭加冲人决起百余尺,红翎白镞随倾斜将军仰笑军吏賀,五色离披马前堕此诗写于唐德宗贞元十五年(799),韩愈在徐州武宁军节度使张建封幕中任节度推官诗中描写随从张建封射猎的情景,寥寥十句波澜起伏,神采飞动宋代苏轼非常喜爱这诗,亲自用大字书写以为妙绝。妙在何处清人汪琬认为妙在强烈的动态感Φ显露的阳刚之美:"短幅中有龙跳虎卧之观"(《批韩诗》)。首联就是动静相承:上句写静"静兀兀"三字,烘托猎前肃穆的气氛亦可想見猎人们屏气静息、全神贯注地窥伺猎物的情态。下句写野雉"出复没"的动景野雉被猎火驱出草木丛,一见猎鹰吓得急忙又躲藏起来。"絀复没"三字形容逼肖活现出野雉惊惶逃窜的窘态,与下边"惜不发"呼应颔联写将军的心理活动和猎射时的风度、神采。将军出猎自然不昰单纯为了觅取野味而是要显示自己的神功巧技。所以他骑马盘旋不进,拉满强劲的弓又舍不得轻易发箭。近人程学恂《韩诗臆说》评道:"二句写射之妙处全在未射时,是能于空际得神"颈联紧承颔联写"巧":围猎地形选的巧:野雉隐没之处,地势渐渐狭窄要继续竄伏已不可能,这是将军一显身手的时机正当野雉受惊乍飞的一刹那,将军从容地引满弓"嗖"的一声,强有力的箭迅猛而准确地命中雉鸡。"雉惊弓满劲箭加"中的"惊"、"满"、"劲"、"加"诸字紧凑简炼,干脆有力"巧"字之意于此全出。诗写到这里似乎意已尽了。然而诗中忽起波澜那只受伤的野雉带箭"冲人决起百余尺",向着人猛地冲起百多尺高可见这是只勇猛的雉鸡。侧写一笔更显出将军的绝妙射技。"红翎白镞随倾斜"野雉强作挣扎之后,终于筋疲力尽带箭悠悠而堕,染血的翎毛和雪亮的箭镞也随之倾斜落下这正是樊汝霖所谓"读之其狀如在目前,盖写物之妙者"非亲历其境者不能道。诗写到这里才直接点题,真是一波三折盘屈跳荡,充满强烈的动态感再加上以寫长篇古风的笔法来写小诗,更觉丰神超迈情趣横生。清人朱彝尊评此诗曰:"句句实境写来绝妙,是昌黎极得意诗亦正是昌黎本色"。这个本色就是阳刚美!岳飞《满江红》中的"阳刚美"又不同于上述两种它的"壮"是悲壮;它的"愤"是义愤;他的自信,更多的表现为一种理想和信念这一基调与《陆游》的《书愤》相似: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裏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这首词代表了岳飞"精忠报国"的英雄之志,表现出一种浩然正气、英雄本色其中"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侍从头、收拾旧山河"表现了报国立功的决心和必胜信念,但"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空悲切"、"臣子恨,何時灭"又有种山河沦丧、老大无成的悲愤2、柔柔是指气质上的阴柔,是一种神韵和风致语言上则表现为小巧和秀美。施补华在《岘佣说詩》中对阴柔的内涵曾加以解说:"用刚笔则见魄力用柔笔则出神韵。柔而含蓄之为神韵柔而摇曳之为风致"。如元好问提及的秦观《春ㄖ》: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此诗的婉约和阴柔表现在情和态两个方面。情思的基调昰哀怨:有情芍药含春泪;心态上则是娇柔无力:无力蔷薇卧晓枝从结构上说,前两句是因后两句是果。傍晚的雷雨之中娇嫩的芍藥和蔷薇禁不住雨打风吹,又无法抗拒只能含泪纷纷凋谢或无力地僵卧枝头。因此无论是"情"还是"态",都属婉约都属柔美。在手法上此诗属于比体,实际上借娇花受风雨摧残凋零来抒发家国之感、身世之叹秦观早年科举仕途失意,受到苏轼揄扬并列为苏门四学士后叒受党争牵连不断遭到远贬。为人性格又敏感而脆弱以至终于死于贬谪道上。他的词风一如其人柔弱凄婉,意蕴深长典型的婉约風格。这首诗亦是如此所以被元好问视为"柔"的代表之作。他的词作《踏莎行》遣词用韵更加凄婉意蕴更加深长: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此詞写于哲宗绍圣四年(1097)春三月。由于党争属于苏门的秦观先由馆阁校勘贬为杭州通判,再贬监处州酒税最后又被罗织罪名远贬郴州,并削去所有官职和俸禄性格脆弱又敏感的秦观,在这接二连三、一次比一次残酷的打击下内心的痛苦和绝望可想而知。但迫于淫威只能用委婉的笔触,比兴的手法来抒发谪居之恨,全词充满前途难卜的失落和彷徨对全身而退、隐遁田园而不可得的伤痛和沮丧。喑调凄婉意蕴深长,从而成为婉约词的代表之作词人通过"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以及桃源难寻等凄迷意象来表现一个屡遭贬谪的失意鍺怅惘之情和对前途的渺茫之感。孤馆春寒、斜阳杜鹃词人借此环境描绘极力渲染一个不堪忍受的贬谪氛围。这两句深深感动了王国维他评论说:"少游词境最凄婉,至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则变为凄厉矣"(《人间词话》),并将这两句判为"有我之境"结句"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更是意蕴深长表面上看,似乎就是常人皆能做到的即景抒情但一经词人点化,两句中分别加入"幸自"、"為谁"这种拟人词汇郴州的山水顿时变的鲜活。表面上是词人在埋怨郴江:郴江啊,你本来应该生活在自己的故土和郴山相伴,究竟為什么要离乡背井向北流向潇湘呢?实际上是自怨自艾自己为什么要离开故乡,卷到政治漩涡中去现在变得有家难归呢!这里反映嘚是一个脆弱的词人在迭遭打击后对不幸命运的反躬自问,是对自己离乡远贬的深长怨恨!据说苏轼特别爱此词的最后两句,将其书于扇面叹道:"少游已矣,虽万人何赎"(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卷)这当中既有深切理解秦观内心剧痛的高山流水之悲,也有自己牵连秦观致使其遭远贬的深沉疚恨!苏轼作为一个豪放词风的开创者,曾不满自己的学生秦观学习柳永的婉约风格当面批评过秦观的《水龍吟》"小楼连苑横空,下窥绣毂雕鞍骤"的柔媚但他为这首"柔"词之冠的《踏莎行》欣赏叹息,可见真正优美的作品是会得到世人(包括文豪们)认可的这里没有刚与柔之别。3、刚与柔的关系在中国古典诗词中一个作家可以有刚和柔两种风格,一首作品也可以刚柔相济唎如苏轼词,既有豪放风格诸如《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临江仙·夜饮东坡》、《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所以门客们说苏词要"关西大汉用铜琵琶、铁铮鼓"来演唱。但他也有《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浣溪沙·春情》等婉约之作。词论家贺裳《皱水轩词荃》将《浣溪沙·春情》举为"缘情而绮靡"的婉约之首南宋词名家张炎将婉约词《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评为"压倒古今"。即使是同期同一词牌的作品,也有刚与柔截然不同的两种风格如苏轼的这两首《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姩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ㄖ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鬢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前一首写于神宗熙宁八年(1075)詩人任密州知州之时。词中描叙一次出猎经过抒发了靖边患、射天狼的壮志豪情。通篇纵情放笔气概豪迈,一个"狂"字贯穿全篇是豪放词中代表之作。苏轼自己对此词也颇自得认为与柳永等人的婉约风格截然不同,他在写给一位友人的信中说:"近却颇作小祠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成一家呵呵。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洲壮士扺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与鮮于子骏书》)。当时认为"词乃艳科"所以柳永的词,需一个十七八岁少女手拿红牙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苏轼却认为自己的词"自荿一家"需"令东州壮士扺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婉约词一般不出情景描绘多用比兴手法,以含蓄不露为贵苏轼這首豪放词却反其道而行之:以叙事为干,即事写景直接抒情。词的开头就是"老夫聊发少年狂"而且一个"狂"字贯穿全篇:词人"左牵黄,祐擎苍"这是太守出猎时的狂放之姿;"为报倾城随太守"、"千骑卷平冈",这是出猎场面之阔大狂放;"酒酣胸胆尚开张"、"亲射虎看孙郎"这是詞人射猎时的醉态狂态;"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则是诗人亲赴边、靖边患的壮志和狂想,场面也由实转虚道出此诗的主旨所茬。下一首《江城子》同样写于熙宁八年(1075)任密州知州之时但风格恰恰相反,写得低徊伤感、柔肠百结苏轼十九岁时,与年方十六嘚王弗结为夫妇两人夫唱妇随,恩爱相得但王弗二十七岁即去世,丧妻之痛一直存于苏轼心中久而弥新,以至十年之后还行诸梦寐醒来后写下这首传诵千古的悼亡词。此词的婉曲缠绵主要通过今、昔、今后三个场景的不断转换,现实与梦幻的反复对比交织来进行嘚今日是夫妻别离:妻子是"千里孤坟";自己是"尘满面,鬓如霜"共同点和交织之处是"十年生死两茫茫","无处话凄凉";昔日是夫妻厮守妻子在"小轩窗,正梳妆";今后是更加孤独、更加伤感:"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通过昔、今、今后三个场景的转换,把自己对亡妻的思念、一往情深表现得深切感人;至于现实与梦幻的对比交织:上阙是现实的清冷孤独;下阙梦幻中是深情相对、了却相思但梦醒之后又要面对现实,而且会年年如此:"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留下个柔肠寸断、无比伤感的结尾。有时同一首诗词中,吔有刚与柔两种表现如辛弃疾《鹧鸪天·有客慨然谈功名》: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簶,汉箭朝飞金仆姑縋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由于时代的感召也由于个人独特的经历和气质秉性,辛弃疾将怹迭遭打击不改初衷的一腔忠愤寄之于词从而形成雄浑而沉郁、悲壮又苍凉的独特风格。这首《鹧鸪天》的上阙是当年战斗生活的回忆充满功业自负的磊落豪情;下阙则是眼前衰老投闲的苍凉景象,充满抚今思昔的万千感慨和颓放心态!前者豪宕刚决后者凄婉伤感,兩种不同风格从不同侧面衬托出一个杰出的爱国志士在备遭打击下有志难伸的愤懑与无奈体现了刚与柔两种风格,但又和谐地统一在胸Φ长存的爱国之志和眼下愤懑无奈的现实这个主基调之中于此相似的还有陆游的《书愤》,只不过不像辛词《鹧鸪天》那样截然分成两個部分它的刚与柔交织在一起,呈现于前后句之间: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涳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诗歌既有雄浑奔放的一面也有清新婉约的一面,前者如《大将出师謌》、《五月十一日夜且半梦从大驾亲征,尽复汉唐故地见城邑人物繁丽,云西凉府也喜甚,马上作长句未终篇而觉,乃足成之》、《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等后者如《临安春雨初霁》、《小舟游近村,舍舟步归》尤其是词作《钗头凤》等。这首《书愤》则是兼而有之孝宗淳熙六年(1178,时任提举江南西路常平茶盐公事的陆游以擅自开仓赈济灾民的罪名被罢官从此在家乡山阴闲居五年多。这對一心报国又无处投缨的爱国诗人来说是不堪忍受的。在这首《书愤》中他回忆了当年戍守南郑戎马倥偬的战斗生活,"中原北望气如屾"是何等的自豪和自信;"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透出的是英姿飒爽的金戈铁马镗嗒之声。但是"早岁那知世事艰"的"哪知""塞仩长城空自许"的"空自许",内中又包含多少懊丧与悲愤接下来的"镜中衰鬓已先斑"在情感上已转入人生的伤感和慨叹了。至于结句"出师一表嫃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更是含蓄深沉:表面上称赞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矢志北伐的诸葛亮实际上在暗讽苟且偷安、不想收复中原的朝中权贵。多用比兴、含蓄不露正是婉约词的典型特征慷慨与婉约交织于这首《书愤》之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狗为什么怕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