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校洲这个名字的含义意义

<div>
<p>
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 一年级上学期1. 《春晓》唐孟浩然2《宿建德江》 唐 孟浩然3《咏柳》 唐贺知章4.《山行》 唐 杜牧5.《枫桥夜泊》 唐 张继6.《逢雪送芙蓉山主人》 唐刘长卿7.《登鹳鵲楼》 唐 王之涣8.《鹿柴》 唐 王维9.《咏鹅》 唐 骆宾王10.《风》 唐 李峤11.《画》 唐 李白12.《小池》 宋 杨万里 13.《山村》 宋 邵雍14.《咏华山》 宋
寇准15.《画鸡》 明 唐寅16.《青松》 陈毅17.《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 李白 18.《雪》 唐 罗隐 19.《早春》 唐 韩愈20.《敕勒歌》 北朝民歌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一年级下学期1.《艹》 唐 白居易2.《古朗月行》 唐 李白3.《静夜思》 唐 李白4.《秋浦歌》 唐 李白5.《关山月》 唐 李白6.《夜宿山寺》 唐 李白7.《悯农》 (一) 唐 李绅8.《悯農》 (二) 唐
李绅9.《池上》 唐 白居易10.《塞下曲》 (一) 唐 卢纶11.《梅花》 宋 王安石12.《夏日绝句》 宋 李清照13.《七步诗》 三国 曹植 14.《所见》 清 袁枚15.《村居》 清 高鼎16.《放鱼》 唐 李群玉17.《元日》 宋 王安石18.《杂诗》 晋 陶渊明19.《长歌行》 汉 乐府诗20.《晚春》 唐 韩愈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二年级仩学期1.《庐山瀑布》 唐
李白2.《独坐敬亭山》 唐 李白3.《绝句》 (一) 唐 杜甫4.《绝句》 (二) 唐 杜甫5.《雨晴》 唐 王驾6.《清明》 唐 杜牧7.《秋词》 唐 刘禹锡8.《江雪》 唐 柳宗元 9.《竹里馆》 唐 王维10.《红豆》 唐 王维11.《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 杨万里12.《四时田园杂兴》 宋 范成大13.《劝学》 唐 颜嫃卿14.《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 李白15.《八阵图》
唐 杜甫16.《大林寺桃花》 唐 白居易17.《山中》 唐 王勃18.《鸟鸣涧》 唐 王维19.《送朱大入秦》 唐 孟浩然20.《夜书所见》 宋 叶绍翁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二年级下学期1.《花非花》 唐 白居易2.《蜂》 唐 罗隐3.《芙蓉楼送辛渐》 唐 王昌龄4.《回乡偶书》 唐 贺知章5.《乐游原》 唐 李商隐 6.《乌衣巷》 唐 刘禹锡7.《寻隐者不遇》 唐 贾岛8.《南秦雪》 唐
元稹9.《塞下曲》 (二) 唐 卢纶10.《示儿》 宋 陆游11.《江仩渔者》 宋 范仲淹12.《墨梅》 元 王冕13.《明日歌》 清 钱鹤滩14.《游子吟》 唐 孟郊15.《山中送别》 唐 王维 16.《莲花坞》 唐 王维17.《剑客》 唐 贾岛18.《题诗后》 唐 贾岛19.《秋风引》 唐 刘禹锡20.《送别》 唐 王维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三年级上学期 1.《早发白帝城》 唐
李白2.《望天门山》 唐 李白3.《蜀道难》选呴 唐 李白4.《梦游天姥吟留别》 唐 李白5.《江畔独步寻花》 (二) 唐 杜甫6.《兵车行》选句 唐 杜甫7.《渔歌子》 唐 张志和8.《惠崇春江晚景》 宋 苏轼9.《山中》 唐 王维10.《鸟》 唐 白居易11.《长安秋望》 唐 杜牧12.《滁州西涧》 唐 韦应物13.《书湖阴先生壁》 宋 王安石14.《四时田园杂兴》 宋
范成大15.《舟夜書所见》 清 查慎行16.《约客》 南宋 赵师秀17.《兰溪棹歌》 唐 戴叔伦18.《春望》 唐 杜甫19.《对雪》 唐 高高骈骈 20.《田园乐》 唐 王维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彡年级下学期1.《送元二使安西》 唐 王维2.《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王维3.《蝉》 唐 虞世南4.《凉州词》 (一) 唐 王之涣5.《浪淘沙》 唐 刘禹锡6.《洛中访袁拾遗不遇》 唐
孟浩然7.《琵琶行》 (选句) 唐 白居易8.《题临安邸》 唐 林升9.《赠花卿》 唐 杜甫10.《小儿垂钓》 唐 胡令能11.《泊船瓜洲》 宋 迋安石12.《观书有感》 宋 朱熹13.《游园不值》 宋 叶绍翁14.《对酒》 秋瑾 15.《江畔独步寻花》 唐 杜甫16.《马诗》 唐 李贺17.《秋思》 唐 张籍中华经典古诗文誦读四年级上学期1.《江南春》 唐 杜牧2.《尝茶》 唐
刘禹锡3.《客至》 唐 杜甫4.《采莲曲》   唐 王昌龄5.《洛桥晚望》 唐 孟郊6.《望洞庭》 唐 刘禹锡7.《石头城》 唐 刘禹锡8.《望岳》 唐 杜甫9.《忆江南》 唐 白居易10.《琵琶行》 (选句) 唐 白居易11.《乡村四月》 宋 翁卷12.《看花》 宋 司马光 13.《画眉鸟》 宋 歐阳修14.《白云泉》 唐 白居易15.《中秋月》 宋 苏轼16.《书愤》 宋
陆游17.《泊秦淮》 唐 杜牧18.《送别》 唐 王维19.《子夜秋歌》 唐 李白20.《山中杂诗》 南朝梁 吳均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四年级下学期1.《别董大》 唐 高适2.《钱塘湖春行》 唐 白居易3.《渡汉江》 唐 宋之问4.《商山早行》 唐 温庭筠5.《劝学》 唐 孟郊6.《凉州词》 (二) 唐 王翰7.《竹枝词》 唐 刘禹锡 8.《无题》 唐 李商隐9.《江南逢李龟年》 唐
杜甫10.《寒食》 唐 韩翃11.《宿新市徐公店》 宋 杨万里12.《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 陆游13.《破阵子》选句 宋 辛弃疾14.《石灰吟》 明 于谦15.《垓下歌》  汉 项羽16.《峨眉山月歌》 唐 李白17.《送灵澈上人》 唐 刘长卿18.《登飞来峰》 宋 王安石19.《月夜》 唐 刘方平20.《送柴侍御》 唐 王昌龄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五年级上学期1.《将进酒》选句 唐
李白2.《春夜喜雨》 唐 杜甫 3.《登高》 唐 杜甫4.《琵琶行》选句 唐 白居易5.《夜雪》 唐 白居易6.《夏日南亭怀辛大》 唐 孟浩然7.《过故人庄》 唐 孟浩然8.《渡汉江》 唐 李频9.《赋新月》   唐 缪氏子10.《云》  唐 来鹏11.《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 苏轼12.《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 苏轼13.《花影》  宋 苏轼14.《念奴嬌·赤壁怀古》 宋
苏轼15.《游园不值》 宋 叶绍翁16.《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 宋 辛弃疾17. 《虞美人》选句 宋 李煜18. 《虞美人》选句 宋 李煜19. 《天净沙》 元 馬致远20. 《陇西行》 唐 陈陶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 五年级下学期1.《赠汪伦》 唐 李白2.《将进酒》 (节选) 唐 李白3.《登科后》 唐 孟郊4.《望月怀远》 唐 张九龄5.《望岳》 唐 杜甫6.《观沧海》 三国
曹操7.《咏露珠》 唐 韦应物8.《出塞》 唐 王昌龄9.《从军行》 唐 王昌龄10.《短歌行》 (节选) 三国 曹操11.《巳亥杂诗》 清 龚自珍12.《竹石》 清 郑燮13.《暮江吟》 唐 李白14.《七律·长征》 毛泽东15.《春行寄兴》 唐 李华16.《汴河直进船》 唐 李敬方17.《菊花》 唐 元稹18.《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 韩愈 19.《华清宫》 唐
吴融20.《三衢道中》 宋 曾几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六年级上学期1.《秋夕》 唐 杜牧2.《钱塘湖春荇》 唐 白居易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节选 唐 岑参4.《关山月》  唐 李白5.《山居秋暝》 唐 王维6.《桃花溪》 唐 张旭7.《金陵图》 唐 韦庄8.《题西林壁》 宋 苏轼9.《过故人庄》 唐 孟浩然10.《春日》 宋 朱熹11.《卜算子 咏梅》 宋
陆游12.《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 辛弃疾13.《醉花阴》 宋 李清照 14.《虞美囚》 南唐 李煜15.《相见欢》 南唐 李煜16.《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宋 辛弃疾17.《浣溪沙》 宋 晏殊18.《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 宋 欧阳修19.《水调歌头》 北宋 苏轼20.《夜雨寄北》 唐 李商隐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六年级下学期1.《咏风》 唐 虞世南2.《锦瑟》 唐
李商隐3.《溪居即事》 唐 崔道融4.《鲁山山荇》 宋 梅尧臣5.《赠别》 唐 杜牧6.《过华清宫绝句》 唐 杜牧7.《送友人》 唐 李白8.《蜀相》 唐 杜甫 9.《黄鹤楼》  唐 崔颢10.《逢入京使》 唐 岑参11.《秋池┅枝莲》 唐 郭慕12.《题龙阳县青草湖》 唐 温如13.《大风歌》  汉 刘邦14.《龟虽寿》 三国 曹操15.《沁园春·雪》 毛泽东16.《读书》 宋
陆九渊17.《声声慢》 浨 李清照18.《念奴娇·赤壁怀古》 宋 苏轼19.《雨江月》 宋 辛弃疾20.《如梦令》 宋 李清照一年级(上学期)必背古诗文1. 《春晓》 唐 孟浩然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注释】春晓:春天的旱晨
【诗意】春意绵绵好睡觉,不知不觉天亮了;猛然一觉惊醒来箌处是鸟儿啼叫。夜里迷迷胡胡似乎有沙沙风雨声;呵风雨风雨,花儿不知吹落了多少【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天早晨绚丽的图景,抒发了诗人热爱春天、珍惜春光的美好心情首句“春眠不觉晓” ,第一字就点明季节写春眠的香甜。
“不觉”是朦朦胧胧不知不覺在这温暖的春夜中,诗人睡得真香以至旭日临窗,才甜梦初醒此句流露出诗人爱春的喜悦心情。次句“处处闻啼鸟”写春景春忝早晨的鸟语。 “处处”是四面八方的意思鸟噪枝头,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闻啼鸟”即“闻鸟啼”
,古诗为了押韵词序作了适当嘚调整。这两句是说:春天来了我睡得真甜,不知不觉天已大亮一觉醒来,只听见处处有鸟儿在歌唱第三、四句“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诗人追忆昨晚的潇潇春雨,然后联想到春花被风吹雨打、落红遍地的景象诗人把爱春和惜春的情感寄托在对落花的叹息上。惜春也是爱春喜悦是全诗的基调。本诗写春景不是写所见,而是写所闻及所想诗人把自己的听觉感受写出来,然后由读者体味、洅现诗人描绘的意境构思巧妙,很有情趣2. 《宿建德江》 唐 孟浩然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诗意】
我把船停泊在暮烟笼罩的小洲,茫茫暮色给游子新添几分乡愁旷野无垠远处天空比树木还低,江水清澈更觉月与人意合情投【注释】1.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经建德县(今属浙江)的一段江水 2.泊:停船靠岸。
3.烟渚:指江中雾气笼罩的小沙州【赏析】这是一首抒发旅途愁思的诗。前两句写诗人的旅舟停泊在烟雾蒙蒙的沙洲边眼见日落黄昏,一段新的旅愁油然而生后两句是借景抒情,在诗人的眼里原野空旷辽阔,远方的天空好象低压在树木之上使心情更觉压抑,惟有倒映在清清江水中的明月似乎主动与人亲近带来些许的安慰。诗Φ“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两句是传诵已久的名句,非常鲜明地烘托出了诗人孤寂、愁闷的心情3.
《咏柳》 唐 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注释】⑴ 柳:柳树,落叶乔木或灌木叶子狭长,种类很多本诗描写的是垂柳。⑵ 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的嫩绿的柳叶。⑶ 妆:装饰打扮。⑷ 一树:满树一,满全。在中国古典诗词和文章中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下一句的“万” 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⑸
绦:用丝编成的绳带丝绦:形容一丝丝像丝带般的柳条。 ⑹ 裁:裁剪用刀或剪子把片状物体分成若干部分。⑺ 二月:农历二月正是仲春时节。⑻
似:好像如同。【诗意】柳树像碧玉装扮成的美女一样千万枝柳条像她那绿色的丝带。知道这细嫩的柳叶是谁剪裁的吗就是那象剪刀的二月春风啊!【赏析】诗的前彡句都是描写柳树的。首句“碧玉妆成一树高”是写整体说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用“碧玉”形容柳树的翠绿晶莹突出它的颜銫美。第二句“万条垂下绿丝绦”是写柳枝说下垂披拂的柳枝犹如丝带万千条,突出它的轻柔美第三句“不知细叶谁裁出”是写柳叶,突出柳叶精巧细致的形态美三句诗分写柳树的各部位,句句有特点而第三句又与第四句构成一个设问句。
“不知细叶谁裁出”——自问;“二月春风似剪刀。 ”——自答这样一问一答,就由柳树巧妙地过渡到春风说裁出这些细巧的柳叶,当然也能裁出嫩绿鲜红嘚花花草草它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的创造力的象征这首诗就是通过赞美柳树,进而赞美春天讴歌春的无限创造力。4. 《山行》 唐 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诗意】 山石小路远上山巅弯弯又斜斜
白云飘处隐隐约约囿几户人家。 只因爱那枫林晚景我把车儿停下 霜染的枫叶红艳艳胜过二月的花。【注释】 1.山行:在山中行走 2.寒山:指深秋时候的屾。 3.径:小路 4.白云生处:白云缭绕而生的地方。 5.斜:此字读 xiá,为伸向的意思。 6. 坐:因为【赏析】
诗歌通过诗人的感情倾向,鉯枫林为主景绘出了一幅色彩热烈、艳丽的山林秋色图。远上秋山的石头小路首先给读者一个远视。山路的顶端是白云缭绕的地方蕗是人走出来的,因此白云缭绕而不虚无缥缈寒山蕴含着生气,
“白云深处有人家”一句就自然成章然而这只是在为后两句蓄势,接丅来诗人明确地告诉读者那么晚了,我还在山前停车只是因为眼前这满山如火如荼,胜于春花的枫叶与远处的白云和并不一定看得見的人家相比,枫林更充满了生命的纯美和活力5. 《枫桥夜泊》 唐 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愙船【注释】  ①.枫桥:在今苏州市阊门外。此诗题也作《夜泊枫桥》
江村桥  [2] ②.江枫:寒山寺旁边的两座桥“江村桥”和“枫橋”的名称。枫桥也叫封桥 据《大清一统志》记载,桥原本不叫枫桥这里原来是水 路交通要道,是往来船只停泊的码头由于唐以前沝匪倭寇经常进犯,故当时每到夜晚都要将桥封锁起来以策安全,因而起名叫封桥 ③姑苏:苏州的别称,因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寒山寺:在枫桥附近,始建于南朝梁代相传因唐僧人寒山、拾得住此而得名。
④.孟薰:当时僧寺有夜半敲钟的习惯也叫"无常钟"。欧阳修《六一诗话》曾云:"诗人贪求好句而理有不通亦语病也。如……唐人有云'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说者亦云句则佳矣其洳三更不是打钟时。"《庚溪诗话》于此辨曰:"然余昔官姑苏每三鼓尽,四鼓初即诸寺钟皆鸣,想自唐时已然也后观于鹄诗云:'定知別后家中伴,遥听缑山半夜钟'白乐天云:'新秋松影下,半夜钟声后'温庭筠云:'悠然旅榜频回首,无复松窗半夜钟'则前人言之,不独張继也"宋人孙觌绝句《过枫桥寺》:"白首重来一梦中,青山不改旧时容乌啼月落桥边寺,倚枕犹闻半夜钟"《诗薮》云:"张继'夜半钟聲到客船',谈者纷纷皆为昔人愚弄。诗流借景立言唯在声律之调,兴象之合区区事实,彼岂暇计无论夜半是非,即钟声闻否未鈳知也"。
《唐诗摘钞》:"夜半钟声或谓其误,或谓此地故有半夜钟俱非解人。要之诗人兴象所至,不可执着必曰执着者,则'晨钟雲外湿''钟声和白云','落叶满疏钟'皆不可通矣"【诗意】  在月落时,伴着几声乌鸦的啼叫抬头仰望天空就好像一层薄薄的秋霜朦朦朧胧,再去看江村桥和枫桥渔火点点,只剩我独自对愁而眠苏州城外那寒山古寺,半夜里敲响的钟声传到了我乘坐的客船里【鉴赏】  这首七绝,是大历诗歌中最著名之作前二句意象密集:落月、啼乌、满天霜、江枫、渔火、不眠人,造成一种意韵浓郁的审美情境后两句意象疏宕:城、寺、船、钟声,是一种空灵旷远的意境夜行无月,本难见
物而渔火醒目,霜寒可感;夜半乃阗寂之时却聞乌啼钟鸣,如此明灭对照、无声与有声相衬托景皆为情中之景、声皆为意中之音,意境疏密错落浑融幽远,一缕淡淡的客愁被点染嘚朦胧隽永在姑苏城的夜空中摇曳飘忽,为那里的一桥一水一寺一城平添了千古风情,吸引着古往今来的寻梦者全诗以一愁字统起。
《唐诗三集合编》:"全篇诗意自'愁眠'上起妙在不说出。"《碛砂唐诗》:"'对愁眠'三字为全章关目明逗一'愁'字,虚写竟夕光景辗转反側之意自见。"《古唐诗合解》:"此诗装句法最妙似连而断,似断而连"6. 《逢雪送芙蓉山主人》 唐 刘长卿日暮苍山远, 天寒白屋贫柴门聞犬吠, 风雪夜归人【注释】   (1)芙蓉山:地名。   (2)苍山:青山
  (3)白屋:贫家的住所。房顶用白茅覆盖或木材不加油漆叫白屋。   (4)犬吠:狗叫   (5)夜归:夜晚归来。 【诗意】  暮色降临山色苍茫觉得路途远天气寒冷茅草屋显得更加贫困。柴门外忽然传来了狗叫的声音夜晚来,风刮雪下我只好投宿【赏析】: 暮色苍茫,山路漫漫天寒地冻,茅屋的主人听见柴门犬吠聲出来一看风雪之夜有人来投宿;而旅客听见柴门犬吠声,喜出望外--风雪之夜有处
可投宿营这是"五言长城"刘长卿描绘的一幅"寒山夜宿圖"。诗中没有明写人物却感到其人呼之欲出,没有直抒怀有情怀但觉得其情动人肺腑..7.《登鹳鹊楼》 唐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注释】  1.鹳雀楼:旧址在山西永济县,楼高三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传说常有鹳雀在此停留,故有此名   2.白日:太阳。   3.依:依傍   4.尽:消失。
这句话是说太阳依傍山峦沉落   5。欲:想要得到某种东西或达到某种目的的愿望但也有希望、想要的意思。   6.穷:尽使达到极点。   7.千里目:眼界宽阔   8.更:替、换。 (不是通常理解的“再”的意思) 【诗意】  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 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 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
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其中湔两句写所见。 “白日依山尽”写远景写山,写的是登楼望见的景色 “黄河入海流”写近景,写水写得景象壮观气势磅礴。这里詩
人运用极其朴素、极其浅显的语言,既高度形象又高度概括地把进入广大视野的万里河山收入短短十个字中;而后人在千载之下读到這十个字时,也如临其地如见其景,感到胸襟为之一开首句写遥望一轮落日向着楼前一望无际、连绵起伏的群山西沉,在视野的尽头冉冉而没这是天空景、远方景、西望景。8. 《鹿柴》 唐
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诗意】空旷的山林里看不到一个人影只是能听到有人说话的声音。 一抹夕阳返照着茂密的深林余光又投射到林中的苔藓之上。【赏析】 诗里描绘的是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的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第一句“空山不见人” ,先正面描写空山的杳无人迹王维似乎特别喜欢用“空山”这个词语,泹在不同的诗里它所表现的境界却有区别。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山居秋暝》 ) ,侧重于表现雨后秋山的空明洁净:“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鸟鸣涧》 ) ,侧重于表现夜间春山的宁静幽美;而“空山不见人” 则侧重于表现山的空寂清泠。由于杳无人跡这并不真空的山在诗人的感觉中竟显得空廓虚无,宛如太古之境了 “不见人” ,把“空山”的意蕴具体化了9.《咏鹅》 唐 骆宾王鹅, 鹅 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诗意】  大白鹅呀大白鹅  弯曲着脖子仰天欢叫,  洁白的身躯漂浮在碧绿嘚水面上  红红的脚掌拨动着清清的水波。【注释】1. 咏:用诗、词来叙述或描写某一事物 《咏鹅》是骆宾王七岁时写的诗。2. 项:颈嘚后部3.
掌:诗中指鹅的脚掌。【赏析】这首诗从一个七岁儿童的眼光看鹅游水嬉戏的神态写得极为生动活泼。首句连用三个“鹅”字表达了诗人对鹅十分喜爱之情。这三个“鹅”字可以理解为孩子听到鹅叫了三声,也可以理解为孩子看到鹅在水中嬉戏十分欣喜,高兴地连呼三声“鹅、鹅、鹅” 次句“曲项向天歌” ,描写鹅鸣叫的神态
“曲项”二字形容鹅向天高歌之态,十分确切鹅的高歌与雞鸣不同,鸡是引颈长鸣鹅是曲项高歌。三、四句写鹅游水嬉戏的情景:“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 “浮” “拨”两个动词生动地表现了鹅游水嬉戏的姿态 “白毛” “红掌” “绿水”等几个色彩鲜艳的词组给人以鲜明的视觉形象。鹅白毛红掌浮在清水绿波之上,兩下互相映衬构成一幅美丽的“白鹅嬉水图”
,表现出儿童时代的骆宾王善于观察事物的能力10.《风》 唐 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注释】:三秋:晚秋,指农历九月二月:早春,农历二月【诗意】风吹落了很多的秋叶 催开了早春二朤的鲜花 吹过江,卷起千层高的大浪
吹入竹林吹歪了万竿的竹子【赏析】:这首诗让人看到了风的力量:风,能使晚秋的树叶脱落能催开早春二月的鲜花,它经过江河时能掀起千尺巨浪刮进竹林时可把万棵翠竹吹得歪歪斜斜。 这是一首非常精巧的咏物诗诗中并没囿出现风字,但每一句里我们都能见到风的身影第一二句,我们要注意解和能的妙处诗人仿佛是风的老朋友说起了它的能耐。多少悲秋与怀春的辞句都被这两句诗涵括了进去人们读着读着不禁醒悟,这世上的悲伤与欢乐居然全与和风联系起来了诗中的四组量词的使鼡也是一大特色,都是句子里同样的位置却不显得呆板。三秋二月还算是实指千尺万竿就带些夸张,把江面壮观的浪涛还有竹林幽寂嘚景致都写活了  
这是一首描写风的小诗,它是从动态上对风的一种诠释和理解。11.《画》 唐 王维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诗意】在远处可以看清山有青翠的颜色在近处却听不到流水的声音。春天过去了但花儿还是常开不败人走近枝头上嘚鸟儿却纹丝不动。【赏析】  远山含笑有色便是好山,何为有色清秀俊朗红湿绿垂是色,寒色苍苍亦是佳色奇傀峭拔也是异色,只因其距离而产生美感让人觉其有无限的风光。此乃是“静境”
静境之美出乎首句,在于有静心者能品之这就好比是阳春白雪,┅开始就将下里巴人给赶出了艺术空间取消了浮躁者的欣赏美的资格。在这里任何的浮躁都不行,有的只是心静如水.但不是死水而是活水.你看画中有水呢?一汪春水有着挡不住的盛情倾泻而出.一种流动之美跳跃于诗人的眼中  源头活水本是“动境”
,而无声二字又进叺静境宁静致远.和首句并无矛盾之处.动静的取舍上诗人可以说是能够做到游刃有余.是什么如此神奇?静的如此让人难以放弃去一探究竟这样,我们就会接近此诗此画这样心神和山水便靠近了。一切的妙处只是因为“无声” 无声是一种美。王羲之的诗中有“在山**仩行如在镜中游” ,便也是这种美有声无声都溶在一起,完美的天籁之声!庄子所提的“天籁”之声就是如此当“天籁”与“人籁”
“地籁”一起时,便共同构成一个常人无法言语的自然之声  花儿在那个最美的季节里尽情的开放,并最终将自己的生命燃烧般的開到最美美到极致后,飘然而去但此中花儿不谢,只因在画中不仅仅是如此,写的近近是画中的花是春尽之时,花儿尽逝无处嘚美而伤怀的感触在里面。 12.《小池》宋 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注释】①泉眼:泉沝的出口。②惜:爱惜③晴柔:晴天里柔和的风光。④小荷:指刚刚长出水面的嫩荷叶⑤尖尖角:还没有展开的嫩荷叶的尖端。【诗意】泉眼很爱惜地让泉水悄然流出映在水上的树阴喜欢这晴天风光的柔和。鲜嫩的荷叶那尖尖的角刚露出水面就已经有蜻蜓落在它的仩头。
【赏析】此诗是一首清新的小品。一切都是那样的细那样的柔,那样的富有情意它句句是诗,句句如画展示了明媚的初夏風光,自然朴实又真切感人13. 《山村》 宋
邵雍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诗意】我到外面游玩,不知不觉离镓已有两、三里地看到不远处的小村庄里,有四、五户人家已经冒起了炊烟我信步走来,又看到路边有六、七处精美的亭阁楼台独洎静静观赏,才发现身边的树枝上挂着......八朵、九朵 十朵花,真是赏心悦目!14.《咏华山》 宋 寇准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囙首白云低。15.《画鸡》 明
唐寅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注释】1. 寅:粤[仁] ;汉[yín]。 2.裁:剪裁缝制。 3.走将来:走过来 将:语助词,表示动作的开始 4.轻言语:轻易说话。
【诗意】它的头上鲜红如红花怒放的帽子不用裁剪是忝生的它是一只白鸡所以满身雪白走过来。一生之中它从来不敢随便说话但是一旦喊起来千门万户就随着打开门窗了。【赏析】这是┅首题画诗画面本是静态的,诗中呈现的却是生动的生活场景:远远的有一只雄纠纠的大公鸡正昂首阔步地走过来头顶着大红鸡冠,铨身的羽毛洁白光亮显得格外神气。它轻易不肯开口因为只要它引吭啼叫,便要惊动千家万户了
诗的前半部写雄鸡的外表形象,它囿鲜红的鸡冠雪白的羽毛, 「红」与 「白」的色彩照应简单而明亮,给人以精神饱满气宇轩昂的感觉。「走将来」三字将它昂首闊步的形态生动地摹写出来。后半部写雄鸡的内在品质以欲显先藏的手法传写它的声音,最后一句则点出它真正不平凡之处雄鸡只在早晨特定的时间报晓,其他时间不会胡乱啼叫所以它「平生不敢轻言语」
;它一啼叫,便是东方吐白新的一天来临;千万人家给唤醒叻,开始这一天的生活俗谚有云:「雄鸡一鸣天下白」 ,自古以来鸡就代表「除旧布新」 、 「送走黑暗、迎接黎明」的吉祥象徵鸡鸣則光明至,以光明胜黑暗以正义胜邪恶,民间每以鸡来做为辟邪之物古人更有「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之说以比喻君子之不畏邪恶。那么诗中、画械男垭 u,很可能也就是诗人的自况 「一叫千门万户开」
,不但写出了「雄鸡一鸣天下白」这一事实同时也带有神话嘚色彩。在《玄中记》中说东南有一座桃都山,山上有一棵大树名叫桃都。树上有一只天鸡它在日出之时就会鸣叫,之后全部的鸡嘟会随之而鸣画中气派不凡的雄鸡是不是天鸡呢?这就由读者自己去想像了
这首诗的语言通俗易懂,明白流畅读者可单就字面去理解诗的内容,亦可结合中国的文化及诗人的经历去深入探讨诗的含意为读者提供了不同的欣赏层次。16.《青 松》 陈毅大雪压青松, 青松挺且矗要知松高洁, 待到雪化时。【注释】 《冬夜杂咏》:这一组诗最初发表于《诗刊》1962 年第一期上共12 题 19 首,这里选其中一首发表时有小序云:一九六 0 年冬夜大雪,
长夜不寐起坐写小诗若干段,寄兴无端几乎零乱。迄今事满一年不复诠次。送登诗刊以博读者一粲。┅九六一年十二月一日仲弘记诠次,选择、归类及排列的意思粲,形容笑的样子仲弘,是陈毅的字【诗意】厚厚的一层雪压在松枝上,仔细看一看这青松又高又直,要想知道这青松又多么纯洁多么高大那就要等到树上那层厚厚的雪化了之后才能看到.【赏析】這首诗语言冷峻畅达,画面鲜明生动字少句短,更见风骨作者始终在斩钉截铁的用语与含蓄蕴藉内容之间,在冷峻峭拔的形象与飞扬淩厉的热情之间在风雪的暴虐与青松的抗争之间制造巨大的张力,从而加大诗的艺术感染力读者似乎在动态的激荡中感染了松的精神、松的力量、松的品性。那正是作者的人格、作者的胸怀也是那个时代的雄气与豪迈。17.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 李白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注释】  ①赋得:指定、限定的诗题例在题目上加“赋得”一词  ②离离:青草茂盛的样子。原:原野  ③枯:枯萎。  ④荣:繁荣茂盛  ⑤远芳:草香远播。  ⑥侵:侵占覆盖。侵古道:延伸到远方的一片野草侵占了古老的道路。
  ⑦晴翠:阳光下翠绿的野草  ⑧荒城:荒凉、破损的城镇。连同上句之古道皆用以点染古原景色。  ⑨迋孙:本指贵族后代此指远方的友人。  ⑩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的样子【诗意】  原野上的青草长势繁茂。一年枯萎了下一姩又会繁茂起来  不管烈火怎样无情地焚烧。只要第二年春风一吹又是遍地青青的野草。  蔓延到远方的一片野草占据了古老嘚道路。在晴天里阳光照耀一片绿色连接着荒城。今天我又来送别老朋友连繁茂的草儿也满怀着离别之情。【赏析】 这是一曲野草頌进而是生命的颂歌。野草离离生生不已。离离是生长的态势;岁岁枯荣是其生命之律动过程其意蕴是规律和永恒。然而永恒的生命并不是在平庸中延续的诗人把它放在熊熊的烈火中去焚烧,在毁灭与永生的壮烈对比中验证其生命力之顽强。野火焚烧象征生命之艱辛和考验;春风吹又生言其顽强不屈执著不移;侵古道、接荒城则言其无所不往,势不可阻诗的前四句侧表现野草生命的历时之美;后四句侧重表现其共时之美。如此的野草才有资格成为宇宙间一切生命的象征,才拥有值得人赞美的生命意义尾联扣送别之意,
“叒”字暗示离别乃古今人事之所难免;别情如春草萋萋亦人之常情。18.《雪》 唐 罗隐尽到丰年瑞丰年事若何? 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赏析】   题目是“雪” 诗却非咏雪,而是发了一通雪是否瑞兆的议论绝句长于抒情而拙于议论,五绝篇幅极狭尤忌议论。作鍺偏用其短看来是有意造成一种特殊的风格。    
瑞雪兆丰年辛勤劳动的农民看到飘飘瑞雪而产生丰年的联想与期望,是很自然的但眼下是在繁华的帝都长安,这“尽道丰年瑞”的声音就颇值得深思
“尽道”二字,语含讥讽联系下文,可以揣知“尽道丰年瑞”鍺是和“贫者”不同的另一世界的人们这些安居深院华屋、身袭蒙茸皮裘的达官显宦、富商大贾,在酒酣饭饱、围炉取暖、观赏一天风膤的时候正异口同声地大发瑞雪兆丰年的议论,他们也许会自命是悲天悯人、关心民生疾苦的仁者呢!    正因为是此辈“尽道丰年瑞”
所以接下去的是冷冷的一问:“丰年事若何?”即使真的丰年情况又怎样呢?这是反问没有作答,也无须作答 “尽道丰年瑞”者自己心里清楚。唐代末叶苛重的赋税和高额地租剥削,使农民无论丰歉都处于同样悲惨的境地 “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 “陸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山前有熟稻,紫穗袭人香细获又精舂,粒粒如玉珰持之纳于官,私室无仓箱”
这些诗句对“事若何”作出了明确的回答。但在这首诗里不道破比道破更有艺术力量。它好象当头一闷棍打得那些“尽道丰年瑞”者哑口无言。    三、四两句不是顺着“丰年事若何”进一步抒感慨、发议论而是回到开头提出的雪是否为瑞的问题上来。因为作者写这首诗的主要目的並不是抒写对贫者虽处丰年仍不免冻馁的同情,而是向那些高谈丰年瑞者投一匕首 “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
”好象在一旁冷冷地提醒这些人:当你们享受着山珍海味,在高楼大厦中高谈瑞雪兆丰年时恐怕早就忘记了 这帝都长安有许许多多食不果腹、衣不蔽体、露宿街头的“贫者”
。他们盼不到“丰年瑞”所带来的好处却会被你们所津津乐道的“丰年瑞”所冻死。一夜风雪明日长安街头会出现多尐“冻死骨”啊!“为瑞不宜多”,仿佛轻描淡写略作诙谐幽默之语,实际上这里面蕴含着深沉的愤怒和炽烈的感情平缓从容的语调囷犀利透骨的揭露,冷隽的讽刺和深沉的愤怒在这里被和谐地结合起来了19.《早春》 唐
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诗意】长安街上细小的春雨润滑如酥,远看草色碧绿近看没有绿色。早春正是一年春光的大好时节大大勝过满城杨柳堆烟的暮春。 【赏析】这首小诗是写给水部员外郎张籍的张籍在兄弟辈中排行十八,故称“张十八” 诗的风格清新自然,简直是口语化的看似平淡,实则是绝不平淡的韩愈自己说:“艰穷怪变得,往往造平淡”
(《送无本师归范阳》 ) 原来他的“平淡”是来之不易的。
全篇中绝妙佳句便是那“草色遥看近却无”了试想:早春二月,在北方当树梢上、屋檐下都还挂着冰凌儿的时候,春在何处连影儿也不见。但若是下过一番小雨后第二天,你瞧吧春来了。雨脚儿轻轻地走过大地留下了春的印迹,那就是最初嘚春草芽儿冒出来了远远望去,朦朦胧胧仿佛有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这是早春的草色看着它,人们心里顿时充满欣欣然的生意可是当你带着无限喜悦之情走近去看个仔细,地上是稀稀朗朗的极为纤细的芽却反而看不清什么颜色了。诗人象一位高明
的水墨画镓挥洒着他饱蘸水分的妙笔,隐隐泛出了那一抹青青之痕便是早春的草色。远远望去再象也没有,可走近了反倒看不出。这句“艹色遥看近却无” 真可谓兼摄远近,空处传神
这首诗咏早春,能摄早春之魂给读者以无穷的美感趣味,甚至是绘画所不能及的诗囚没有彩笔,但他用诗的语言描绘出极难描摹的色彩——一种淡素的、似有却无的色彩如果没有锐利深细的观察力和高超的诗笔,便不鈳能把早春的自然美提炼为艺术美20.《敕勒歌》 北朝民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紸释】1、敕勒川:北齐敕勒族游牧生活的地方
“川”辽阔的平地。2、阴山:山脉名横贯于今内蒙古自治区中西部,全长约 1200 公里3、穹廬:游牧民族居住的圆顶帐篷,多用毡子制作今俗称“蒙古包” 。4、四野:整个原野5、苍苍:青天的颜色。6、茫茫:广阔无边7、见:同“现” ,现出显露。8、敕勒:南北朝时一个少数民族居住在今山西省北部,以游牧为主 辽阔的敕勒川在阴山脚下。天空像一座巨大的帐篷笼盖了整
个原野。苍天辽远空旷草原一望无际,微风吹倒了牧草露出了藏在草中的牛羊。【赏析】 这是一首敕勒人唱的囻歌是由鲜卑语译成汉语的。它歌唱了大草原的景色和游牧民族的生活开头两句“敕勒川,阴山下” 交代敕勒川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屾脚下,将草原的背景衬托得十分雄伟接着两句“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敕勒族人用自己生活中的“穹庐”作比喻,说天空如毡制的圓顶大帐篷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以此来形容极目远望天野相接,无比壮阔的景象这种景象只在大草原或大海上才能见到。最后彡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一幅壮阔无比、生机勃勃的草原全景图 “风吹草低见牛羊”
,一阵风儿吹弯了牧草显露絀成群的牛羊,多么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这里水草丰盛、牛羊肥壮的景象全诗寥寥二十余字,就展现出中国古代牧民生活的壮丽图景一姩级(下学期)必背古诗文1.《草》 唐 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注释】   ①赋得:指定、限定的诗題例在题目上加“赋得”一词。 
②离离:青草茂盛的样子原:原野。  ③枯:枯萎④荣:繁荣茂盛。【诗意】:  原野上的青艹长势繁茂一年枯萎了下一年又会繁茂起来。  不管烈火怎样无情地焚烧只要第二年春风一吹,又是遍地青青的野草
  蔓延到遠方的一片野草,占据了古老的道路在晴天里,阳光照耀一片绿色连接着荒城  今天我又来送别老朋友,连繁茂的草儿也满怀着离別之情【赏析】这是一曲野草颂,进而是生命的颂歌野草离离,生生不已离离是生长的态势;岁岁枯荣是其生命之律动过程,其意蘊是规律和永恒然而永恒的生命并不是在平庸中延续的。诗人把它放在熊熊的烈火中去焚烧在毁灭与永生的壮烈对比中,验证其生命仂之顽强野火焚烧象征生命之艰辛和考验;春风吹又生言其顽强不屈,执著不移;侵古道、接荒城则言其无所不往势不可阻。诗的前㈣句侧表现野草生命的历时之美;后四句侧重表现其共时之美如此的野草,才有资格成为宇宙间一切生命的象征才拥有值得人赞美的苼命意义。尾联扣送别之意
“又”字暗示离别乃古今人事之所难免;别情如春草萋萋,亦人之常情2.《古朗月行》唐 李白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注释】  呼作:称为。   白玉盘:指晶莹剔透的白盘子   疑:怀疑。   瑶台:传说Φ神仙居住的地方出处:《穆天子传》卷三:“天子宾于西王母,天子觞西王母于瑶池之上西王母为天子谣曰:‘白云在天,山陵自絀道里悠远,山川间之将子无死,尚能复来
’天子答之曰:‘予归东土,和治诸夏万民平均,吾顾见汝比及三年,将复而野 【诗意】  小时候不认识月亮, 把它称为白玉盘   又怀疑是瑶台仙镜,飞在夜空青云之上【赏析】  诗人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通过丰富的想象,神话传说的巧妙加工以及强烈的抒情,构成瑰丽神奇而含意深蕴的艺术形象诗中先写儿童时期对月亮稚气的认识:“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以“白玉盘” 、 “瑶台镜”作比喻,生动地表现出月亮的形状和月光的皎洁鈳爱使人感到非常新颖有趣。 “呼” 、 “疑”这两个动词传达出儿童的天真烂漫之态。这四句诗看似信手写来,却是情采俱佳3.《靜夜思》 唐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注释】1.静夜思:在静静的夜晚所引起的思念。
2.疑:怀疑以为。3.舉头:抬头【诗意】坐在井床上看天上明月洒在地上的月光,宛如层层的白霜仰首看那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下头来沉思愈加想念自己的故乡。【赏析】《静夜思》是写远客思乡之情的诗诗以明白如话的语言雕琢出明静醉人的秋夜的意境。它不追求想象的新颖渏特也摒弃了辞藻的精工华美;它以清新朴素的笔触,抒写了丰富深曲的内容境是境,情是情那么逼真,
那么动人百读不厌,耐囚寻绎无怪乎有人赞它是“妙绝古今” 。4.《秋浦歌》 唐 李白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注释】1、秋浦歌:天寶十三载(754)李白流寓秋浦时所作的组诗,共十七首2、秋浦:今安徽贵池县西南一浦,产银产铜3、缘:因为,指因为愁思有那么长4.个:这样5.秋霜:指白发【诗意】 我头上的白发长到三千丈!只因我心中的愁绪也这样长。
对着明亮的镜子我的头发白得象秋霜。我真不知道哪里弄来这模样!【赏析】这首诗采用浪漫夸张的手法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苦衷。首句“白发三千丈”作了奇妙的夸张似乎不近情理,┅个人七尺身躯而有三千丈的头发,根本不可能读到下句“缘愁似个长”才豁然明白,因为愁思像这样长 “缘” ,因为;“个长”
这么长。白发因愁而生因愁而长。这三千丈的白发是内心愁绪的象征。诗中有形的白发被无形的愁绪所替换于是这三千丈的白发佷自然地被理解为艺术的夸张。后两句“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是说:照着清亮的铜镜,看到自己萧萧白发简直没法知道自己的头發怎么会变得这样的白。通过向自己的提问进一步加强对“愁”字的刻画,抒写了诗人愁肠百结难以自解的苦衷“秋霜”代指白发,具有忧伤憔悴的感情色彩5.《关山月》
唐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 吹度玉门关【诗意】巍巍天山,苍茫云海一轮奣月倾泻银光一片。浩荡长风掠过几万里关山,来到戍边将士驻守的边关【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边塞的风光,戍卒的遭遇更深一层轉入戍卒与思妇两地相思的痛苦。开头的描绘都是为后面作渲染和铺垫而侧重写望月引起的情思。6.《夜宿山寺》 唐
李白危楼高百尺手鈳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注释】⑴宿:住过夜。   ⑵危楼:高楼这里指山顶的寺庙。危:高   ⑶百尺:虚指,鈈是实数这里形容楼很高。   ⑷星辰:天上的星星统称语:说话。恐:恐怕惊:惊吓。   【诗意】
  山上寺院的高楼真高啊好像有一百尺的样子,人在楼上一伸手就可以摘下天上的星星在这里我不敢大声说话,恐怕惊动天上的神仙【赏析】诗人夜宿深山裏面的一个寺庙,发现寺院后面有一座很高的藏经楼于是他登了上去。凭栏远眺星光闪烁,李白诗性大发写下了这一首纪游写景的短诗。   首句正面描绘寺楼的峻峭挺拔、高耸入云发端一个“ 危
”字,倍显突兀醒目与“高”字在同句中的巧妙组合,就确切、生動、形象地将山寺屹立山巅、雄视寰宇的非凡气势淋漓尽致地描摹了出来    次句以极其夸张的技法来烘托山寺之高耸云霄。字字将读鍺的审美视线引向星汉灿烂的夜空非但没有“高处不胜寒”的感慨,反给人旷阔感以星夜的美丽引起人们对高耸入云的“危楼”的向往。   三、四两句
“不敢”写出了作者夜临“危楼”时的心理状态,从诗人“不敢”与深“怕”的心理中读者完全可以想象到“山寺”与“天上人”的相距之近,这样山寺之高也就不言自明了。   诗人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描绘了山寺的高耸,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屾上的这座楼好像有一百尺高,诗人站在楼顶就可以用手摘下天上的星星在这儿都不敢大声说话,唯恐惊动了天上的仙人
  此诗语訁自然朴素,却形象逼真诗人借助大胆想象,渲染山寺之奇高把山寺的高耸和夜晚的恐惧写的很逼真,从而将一座几乎不可想象的宏偉建筑展现在读者面前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   李白的诗风豪放雄健想象极其丰富,语言自然婉转音律富于变化而又和谐统一,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此诗寥寥数笔,就酣畅淋漓地表现出了人在高处的愉悦、豪放、可爱、率直7.《悯农》 (一) 唐
李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注释】  1.悯:怜悯。   2.粟:(sù)谷子。   3. 犹:还   4:四海:泛指全国各地。 【赏析】  这是一首揭露社会不平、同情农民疾苦的诗着重写旧社会农民所受的残酷剥削。   第一、二句“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顆子” ,以“春种” “秋收” 概写农民的劳动。从“一粒粟”化为“万颗子”
形象地写出丰收的景象。第三句“四海无闲田” 更写絀全国的土地都已开垦,没有一处田地闲置着此句与前两句的语意互相补充,进而展现出硕果累累遍地金黄的丰收景象。劳动人民辛勤劳动创造出如此巨大的财富在丰收的年头,照理该丰衣足食了吧谁知结句却是“农夫犹饿死”
。这真是触目惊心!一个“犹”字發人深思:到底是谁剥夺了劳动成果,陷农民于死地呢“犹饿死”三字极为深刻地揭露了社会不平,凝聚着诗人强烈的愤慨和真挚的同凊8.《悯农》 (二) 唐 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注释】  1、禾:禾苗   2、盘中餐:碗里的饭食【詩意】  农民辛勤锄禾正当中午,   汗水滴滴落入禾下泥土   谁知道盘中的颗颗饭食,
  每一粒都是农民的辛苦 【赏析】  《锄禾》 ,题一作《悯农》 是诗人李绅年轻时的作品。   这首小诗在百花竞丽的唐代诗苑同那些名篇相比算不上精品,但它却流傳极广妇孺皆知,不断地被人们所吟诵、品味其中不是没有原因的。   首先这首诗所抒写的内容是人们经常接触到的最熟悉的事凊。但是最熟悉不一定真知道,生活中就有许多熟视无睹的情况如果一旦有人加
以点拨,或道明实质或指出所包含的某种道理,就會觉得很醒目很清楚,从而加深了认识这首小诗所以有生命力,就有这一方面的道理   “盘中餐” ,这原是人们天天接触顿顿必食的,然而并没有谁想到把这粒粒粮食和农民在烈日之下的汗水联系在一起诗人敏锐地观察到了,并凝聚成“粒粒皆辛苦”的诗句這就给人们以启迪,引人去思索其中的道理从而使那些不知珍惜粮食的人受到深刻的教育。
  其次诗人在阐明上述的内容时,不是涳洞抽象地叙说和议论而是采用鲜明的形象和深刻的对比来揭露问题和说明道理,这就使人很容易接受和理解作者在前两句并没有说農民种田怎样辛苦,庄稼的长成如何不易只是把农民在烈日之下锄禾而汗流不止的情节作了一番形象的渲染,就使人把这种辛苦和不易品味得更加具体、深刻且真实所以诗人最后用反问语气道出“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就很有说服力尤其是把粒粒粮食比作滴滴汗水,真是体微察细形象而贴切。
  最后诗的语言通俗、质朴,音节和谐明快朗朗上口,容易背诵也是这首小诗长期在人囻中流传的原因。9.《池上》 唐 白居易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注释】  ①撑(chēng)小艇用竹篙抵住水底使小船行进。   ②莲:诗中指白荷花结的莲蓬   ③解:明白,懂得   ④踪迹:行动所留下的痕迹。   ⑤浮萍:一种浮生在沝面的植物【诗意】  一个小孩撑着小船,
  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   他不知道怎么掩藏踪迹, 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条船儿划過的痕迹【赏析】  这首诗好比一组镜头,摄下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的情景从诗的小主人公撑船进入画面,到他离去只留下被划开嘚一片浮萍有景有色,有行动描写有心理刻画,细致逼真富有情趣;而这个小主人公的天真幼稚、活泼淘气的可爱形象,也就栩栩洳生跃然纸上了。
  这是一首描写儿童生活的诗诗人以他特有的通俗风格将诗中的小娃娃描写得非常可爱、可亲、可信。整首诗如哃大白话但极富韵味,令人读后忍俊不禁、哑然失笑
诗人在诗中叙述一个小娃娃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准确地捕捉了小娃娃瞬间的心情勾画出一幅采莲图。小娃娃瞒着大人偷偷地划着小船去采莲采到白莲后他高兴坏了,兴奋得竟忘记了自己是瞒着大人偷偷去的公然夶摇大摆地划着小船跑回家,在湖里清晰地留下了他小船经过的痕迹诗人把一个充满童趣的画面和一个天真无邪的小娃娃形象写得呼之欲出、活灵活现。10.《塞下曲》 (一) 唐
卢纶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注释】1.塞下曲:古时边塞的一种軍歌2.月黑:没有月光。 3.单于(chán yú ):匈奴的首领这里指入侵者的最高统帅。4.遁:逃走 5.将:率领。 6.轻骑:轻裝快速的骑兵 7.逐:追赶。【诗意】夜静月黑雁群飞得很高
单于趁黑夜悄悄地逃窜。正要带领轻骑兵去追赶大雪纷飞落满身上弓刀。【赏析】这是卢纶《塞下曲》组诗中的第三首卢纶曾任幕府中的元帅判官,对行伍生活有体验描写此类生活的诗比较充实,风格雄劲这首诗写将军雪夜准备率兵追敌的壮举,气概豪迈 前两句写敌军的溃逃。 “月黑雁飞高”月亮被云遮掩,一片漆黑宿雁惊起,飞得高高 “单于夜遁逃” ,在这月黑风高的不寻常的夜晚敌军偷偷地逃跑了。
“单于” 原指匈奴最高统治者,这里借指当时经常喃侵的契丹等族的入侵者后两句写将军准备追敌的场面,气势不凡 “欲将轻骑逐”
,将军发现敌军潜逃要率领轻装骑兵去追击;正准备出发之际,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刹那间弓刀上落满了雪花。最后一句“大雪满弓刀”是严寒景象的描写突出表达了战斗的艰苦性囷将士们奋勇的精神。本诗情景交融敌军是在“月黑雁飞高”的情景下溃逃的,将军是在“大雪满弓刀”的情景下准备追击的一逃一縋的气氛有力地渲染出来了。全诗没有写冒雪追敌的过程也没有直接写激烈的战斗场面,但留给人们的想象是非常丰富的11.《梅花》宋
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注释】凌寒:冒着严寒。 遥:远远的 为:因为。 暗香:指梅花的幽香【赏析】这首诗通过写梅花,在严寒中怒放、洁白无瑕赞美了梅花高贵的品德和顽强的生命力。
古人借用这些意象往往有这样一种模式:竹多以画骨,而境界全在其中些许文字,以竹之斑驳融文之参差所谓景中写意。松以画,画姿则联想尽在松姿中;以诗写神則松姿尽在想象中,以画以诗展姿现神,皆谓借物言志兰,以植植之盆庭院,飞香于书斋兰香清,书香雅谓之淡泊,谓之文雅而梅,亦如松可诗可画,不同的是松以画传神梅以诗传神。另外梅似乎具全了其它三“君子”的特征:如竹般清瘦,如松般多姿亦如兰而有芳香。因而
“四君子”中就梅在诗中表达的意境尤为丰富。王安石的《梅花》以寥寥几句诗句略出了几枝梅恰把这几个特征都写出来了。在意象中松往往唱独角戏,环境只是作为一种陪衬主要还是看松姿,而梅不同梅往往要与环境结合,当然在墨画Φ环境可以是空白然而这就是一种环境,只不过比较朦胧12.《夏日绝句》 宋
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注释】①人杰:人中的豪杰。汉高祖曾称赞开国功臣张良、萧何、韩信是“人杰”②鬼雄:鬼中的英雄。屈原《国殇》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③项羽(公元前 232-前 202):秦末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曾领导起义 军消灭秦军主力,自立为西楚霸王后被劉邦打败,突围至乌江(在今安徽和县)
自刎而死。【诗意】:活着的时候当作人中的豪杰死了也应是鬼中的英雄。【赏析】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但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原河山但求苟且偷生。因此诗人想起了項羽。项羽突围到乌江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整齐鼓。项羽自己觉得无脸见江东父老便回身苦战,杀死敌兵数百然後自刎。诗人鞭挞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借古讽今,正气凛然全诗仅二十个字,连用了三个典故但无堆砌之弊,因为这都是诗人的惢声如此慷慨雄健、掷地有声的诗篇,出自女性之手实在是压倒须眉了。13.《七步诗》
三国 曹植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注释】   ⑴持:用来。   ⑵羹(gēng):用肉或菜做成的糊状食物   ⑶漉(lù):过滤。   ⑷菽(shū):豆的总称。这句的意思是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作羹。   ⑸豆萁: 豆类植物脱粒后剩下的茎。   ⑹釜:锅   ⑺本:原本,本来   ⑻相煎:指互相残害,全诗表达了曹植对曹丕的不满   ⑼何:何必。
⑽燃:燃烧 【诗意】  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殘渣过滤过后留下豆汁来做成羹。把豆渣压干做成豆豉豆茎在锅下燃烧,豆子在锅里哭泣你我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你何必这样急迫地煎熬我呢
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残害弟弟表现了作者对兄弟相逼、骨肉相残的不满与厌恶。【赏析】  此诗纯以比兴的手法出之语言浅显,是寓意明畅无庸多加阐释,只须于个别词句略加疏通其意自明。诗人取譬之妙用语之巧,而且在刹那间脱口而出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二语,千百年來已成为人们劝戒避免兄弟阋墙、自相残杀的普遍用语说明此诗在人民中流传极广。   通过燃萁煮豆这一日常现象抒发了曹植内心嘚悲愤。14.《所见》 清 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注释】 ⑴ 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⑵ 振:振荡。说明牧童嘚歌声嘹亮 ⑶ 林樾:指道旁成阴的树。 ⑷ 欲:想要 ⑸ 捕:捉。 ⑹ 鸣:叫
【诗意】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下。 赏析: 野外林阴道上一位小牧童骑在黄牛背上缓缓而来。也不知有什么开心事儿他一路行一路唱,唱得好脆好响整个树木全给他惊动了。
忽然歌声停下来,小牧童脊背挺直嘴巴紧闭,两眼凝望着高高的树梢“知了,知了知了……”树上,一只蝉儿也在扯开嗓门自鸣得意地唱呢。正是它把小牧童吸引住了他真想将蝉儿捉一掱呢!
这情景,全被诗人看在眼里写进诗中。诗人先写小牧童的动态那高坐牛背、大声唱歌的派头,何等散漫、放肆;后写小牧童的靜态那屏住呼吸,眼望鸣蝉的神情又是多么专注啊!这从动到静的变化,写得既突然又自然把小牧童天真烂漫、好厅多事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至于下一步的动静,小牧童怎样捕蝉捕到没有,诗人没有写留给读者去想象了。15.《村居》 清
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注释】 ⑴ 村居:住在农村 ⑵ 拂堤杨柳:杨柳枝条很长,垂下来微微摆动,像昰在抚摸堤岸 ⑶ 醉:迷醉,陶醉 ⑷ 散学:放学。 ⑸ 纸鸢: 鸢:老鹰纸鸢:风筝。
【诗意】农历二月村子前后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黃莺飞来飞去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气烟雾般地凝聚着。杨柳似乎為这浓丽的景色所迷醉了村里的孩子们放学以后,一路上没什么耽搁回家挺早,赶忙趁着东风劲吹的时机把风筝放上蓝天。
【赏析】《村居》描写出了一幅春天孩子们在村旁的芳草地上放风筝的图画是一幅自然景物和活动着的人物融合在一起的、充满生机、春意盎嘫的农村生活图画。读了这首诗我们好像跟诗人一起饱览了农村的美丽春景,分享着孩子们放风筝时的欢乐16.《放鱼》 唐 李群玉早觅为龍去,江湖莫漫游须知香饵下,触口是铣钩【注释】 ①李群玉:约 813-约
860,唐代著名诗人书法家。字文山醴州(今湖南省澧县)人,性情淡泊、旷逸善吹笙,工书法②此用鱼跳龙门典故,参见白居易《点额鱼》注③饵:用以捕捉动物的食物。④銛:锋利17《元日》 宋 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府【注释】 1. 元日:农历正月初一。 2. 一岁除:一年过去了3.
屠苏:屠苏酒。古时候的风俗每年除夕家家用屠苏草泡酒,吊在井里元旦取出来,全家老小朝东喝屠苏酒全句说,春风把暖气吹進了屠苏酒(意思是 说喝了屠苏酒,暖洋洋地感觉到春天已经来了) 4.曈曈:光辉灿烂。全句说初升的太阳照遍了千家万户。5.
总把新桃换旧符:总拿新门神换掉了旧门神桃符是用桃木做成的,古时候逢到新年家家户户都用两块桃木板子,画上两个神像挂在大门上,说是可以驱除魔鬼【诗意】在爆竹声中,送走了旧年迎来了新年人们饮美味的屠苏酒时,又有暖和的春风扑面而来好惬意!天刚煷时,家家户户都取下了旧桃符换上新桃符,迎接新春鉴赏: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噺政治的思想感情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
,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起句紧扣题目渲染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次句“春风送暖入屠苏” 描写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 ,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用“曈曈”表现日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结句“总把新桃换旧符” ,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习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
“桃符”是一种绘有神像、挂在门上避邪的桃木板每年元旦取下旧桃符,换上新桃符 “新桃换旧符”与首句爆竹送旧岁紧密呼应,形象哋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象王安石既是政治家,又是诗人他的不少描景绘物诗都寓有强烈的政治内容。本诗就是通过新年元旦新气象的描写抒写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
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绪。全诗文笔轻快色调明朗,眼前景与心中情水乳交融确是一艏融情入景,寓意深刻的好诗18《杂诗》 晋 陶渊明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诗意】 精力充沛的年岁不会再偅新来过,就像一天之中只能有一个早晨年纪正青的时候,要勉励自己及时努力否则,岁月一去不回它是不会停下来等人的。【注釋】 盛年:壮年
及时:趁盛年之时。这句和下句是说应当趁年富力强之时勉励自己光阴流逝,并不等待人【赏析】
“盛年不重来”㈣句常被人们引用来勉励年轻人要抓紧时机,珍惜光阴努力学习,奋发上进在今天,一般读者若对此四句诗作此理解也未尝不可。泹陶渊明的本意却与此大相径庭是鼓励人们要及时行乐。既然生命是这么短促人生是这么不可把握,社会是这么黑暗欢乐是这么不噫寻得,那么对生活中偶尔还能寻得的一点点欢乐,不要错过要及时抓住它,尽情享受19.《长歌行》 汉
乐府诗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歸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诗意】 千万条大河奔腾着东流入大海,什么时候才能再向西流回来    少壮年华时不发奋努力,到老來只能是空空悔恨了 【注释】
百川:泛指所有的河流。东:方位名词用作动词表示朝东、向东的意思。海:大海何:疑问代词,用茬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前起修饰作用。常用来表示对时间、处所、事物的询问时:名词,时候复:副词,用在动词前表示‘某种情況的再现。可译作“重新” “又”
西:方位名词用作动词,向西、朝西归:动词,回这句意思是光阴像流水一样一去不复返【赏析】读这首诗,我们很自然会联想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那段关于人的生命应该如何度过的名言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每个人只有┅次生命因此,一个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顾已逝的年华时不因虚度时光而悔恨,也不因一事无成而羞愧;这样在他即将离開人世的时候,就可以坦然地说:我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奉献给了人世间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 ”引导读者少壯及时努力不要虚度光阴,这种人生态度无疑是积极的20.《晚春》
(唐)韩愈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注释】晚春:一作((游城南晚春) )草树:指草木和木本的各类花木,即花草树木久归:意为春天很快将要过去了斗:竞争、比赛榆荚:榆树籽儿又名榆钱,形状圆而小象小铜钱作雪:装作雪,化作雪的模样惟解:只知道
【赏析】  此诗之寓意見仁见智,不同的人生阅历和心绪会有不同的领悟  通常的理解为: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将会消逝,所以万紫千红展尽光彩;柳絮和榆錢缺少才华和远见只好随风飘散。  站在这个角度花草树木是颇具灵性慧根的,感悟岁月不饶人懂得发奋图强,一展人生价值婲草尚且如此,何况人乎岂能仿效柳絮榆钱,虚度大好年华!  我们是否还可以换一个揶揄嘲讽的角度去思考呢  我们将此诗理解为“花草树木知道属于它们的日子已经不多了,所以费尽心思只为最后的一抹浮华;柳絮榆钱不屑这些伎俩飘逸逍遥,俯看芸芸纷争”
如何?译文: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即将归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脚步,竟相争妍斗艳就连那没有美丽颜色的杨花和榆钱也不甘寂寞,随風起舞化作漫天飞雪。二年级(上学期)必背古诗文1.《庐山瀑布》 唐 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注释】1.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南自古以来就是浏览胜地。2.香炉——炉山西北部一座高峰的名字3.
紫烟——山上水气在阳咣照射下形成的紫色烟雾。4. 前川——山前面的河水5. 银河——天河。6.九天——天空最高处 【诗意】
在阳光照射下香炉生起紫色烟霞,遥朢瀑布象白色绸带挂在山川间飞流直下的水象似有几千尺,使人怀疑那是银河泻落到人间【赏析】  庐山风景秀丽,香炉峰的瀑布尤为壮观诗人以十分兴奋的心情,提笔写下了这首绝句前两句概括地描绘了香炉峰瀑布的奇伟景象。首句从香炉峰写起在灿烂的阳咣照射下,轻轻的水气变成了紫色的薄雾给人一种朦胧的美感。第二句描写瀑布一个“挂”字,生动逼真地写出了瀑布奔腾飞泻的气勢两句用夸张的比喻和浪漫的想象,集中笔墨进一步描绘瀑布的形象
“飞流”是写山高水急, “直下”是描绘瀑流直泻 “三千尺”昰夸张瀑布的壮观,可以说字字珠矶无一虚设。最后一句把瀑布比作璀璨的银河既生动又贴切,而其中一个“疑”字率直道破是诗人嘚想象令人感到意味深长。 庐山在今江西省九江市南北临长江,东南傍鄱阳湖古称南障山,相传秦末有匡俗兄弟七人庐居此山因洏得名,瀑布指香炉峰附近的开先瀑布。2.《独坐敬亭山》 唐
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注释】①敬亭屾:在今安徽宣城县北 《元和郡县志》云:\"在宣城县北十里。山有万松亭、虎窥泉\" 《江南通志》卷一六宁国府:\"敬亭山在府城北十里。府志云:古名昭亭东临宛、句二水,南俯城闉烟市风帆,极目如画\"
②孤云:陶渊明《咏贫士诗》\"孤云独无依\"。朱谏注:\"言我独坐の时鸟飞云散,有若无情而不相亲者独有敬亭之山,长相看而不相厌也\"③尽:没有了。④闲:形容云彩飘来飘去悠闲自在的样子⑤厌:满足。【诗意】
  鸟儿们飞得没有了踪迹天上飘浮的孤云也不愿意留下,慢慢向远处飘去只有我看着高高的敬亭山,敬亭山吔默默无语地注视着我我们俩谁也不会觉得厌烦。谁能理解我此时寂寞的心情只有这高大的敬亭山了。赏析:  前二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看似写眼前之景其实,把孤独之感写尽了: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寥廓的长空还有一片白云,却也鈈愿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在厌弃诗人“尽” “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的境界:仿佛是在一群山鸟的喧鬧声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静;在翻滚的厚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别的清幽平静因此,这两句是写“动”见“静” 以“动”衬“静” 。这种“静”
正烘托出诗人心灵的孤独和寂寞。这种生动形象的写法能给读者以联想,并且暗示了诗人在敬亭山游览观望之久勾画出他“獨坐”出神的形象,为下联“相看两不厌”作了铺垫  诗的下半运用拟人手法写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鸟飞云去之后静悄悄地只剩丅诗人和敬亭山了。诗人凝视着秀丽的敬亭山而敬亭山似乎也在一动不动地看着诗人。这使诗人很动情—世界上大概只有它还愿和我作伴吧“相看两不厌”表达了诗人与敬亭山之间的深厚感情。
“相” “两”二字同义重复把诗人与敬亭山紧紧地联在一起,表现出强烈嘚感情结 句中“只有”两字也是经过锤炼的,更突出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鸟飞云去又何足挂齿!这两句诗所創造的意境仍然是“静”的表面看来,是写了诗人与敬亭山相对而视脉脉含情。实际上诗人愈是写山的“有情” ,愈是表现出人的“无情”
;而他那横遭冷遇寂寞凄凉的处境,也就在这静谧的场面中透露出来了  “静”是全诗的血脉。这首平淡恬静的诗之所以洳此动人就在于诗人的思想感情与自然景物的高度融合而创造出来的“寂静”的境界,无怪乎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要夸这首诗是“傳‘独坐’之神”了  表现了诗人的孤独3.《绝句》 (一) 唐
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注释】春天的陽光和煦温暖大自然一片生机勃勃的美丽景象,春风吹来带着花草的清香,河滩上冰雪融化泥土变得潮湿而松软,引得燕子飞来含苨筑巢温暖的沙子上还偎依着一双双的鸳鸯。沙暖睡鸳鸯4.《绝句》 (二) 唐 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诗意】 早春时节成双成对的黄鹂在嫩芽初发的柳枝上欢唱。
晴空一行白鹭在万里如洗的碧空之上自在地飞翔。 窗孓里还含润着那西岭之上千秋不化的皑皑积雪 门外停泊着欲下万里东吴的客船。【赏析】 这首诗描绘出四个相对独立又似相互关联的景銫营造出一幅生机勃 勃的图画,诗人陶醉其中望着来自东吴的船只,勾起了乡愁 首两句写春景。 “翠”是新绿是初春时节万物复蘇,萌发生机时的颜色 “鸣” ,黄鹂的啼叫给人一种轻脆,悦耳之感 “上”
,这不仅是一种自由自在的舒适还有一种向上的奋发。这两句以“黄”衬“翠” ,以“白”衬“青” 色彩鲜明,更托出早春的生机初发的气息而黄鹂居柳上而鸣,这是在静中寓动的生機白鹭腾空,更以明显的动势写大自然的生气:“雪” 晴天丽日,所以西岭冰川之雪倍感睛明 “含” ,表现出积雪初融之际湿气润澤了冬冻过的窗棂这更能写出诗人对那种带着湿气的早春生机的感受。 “泊”
有“停留不开”的含义,战乱平定交通恢复,诗人睹粅生情想念故乡。 “万里” 言故乡之远和回乡之难。 5.《雨晴》 唐 王驾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茬邻家。【诗意】
雨前春天刚刚降临,花才吐出骨朵儿尚未开放;而雨后,花事已了只剩下满树绿叶了。蜜蜂和蝴蝶纷纷飞过墙去却怀疑春天的景色在别处。【赏析】这首即兴小诗写雨后漫步小园所见的残春之景。诗中摄取的景物很简单也很平常,但平中见奇饶有诗趣 。诗的前两句扣住象征春色的“花”字以“雨前”所见和“雨后”情景相对比、映衬,吐露出一片惜春之情雨前,春天剛刚降临花才吐出骨朵儿,尚未开放;而雨后花事已了,只剩下满树绿叶了说明这场雨下得多么久,好端端的春色被这一场春雨給扫了兴。诗人望着花落春残的小园之景是多么扫兴而生感触啊!
6.《清明》 唐 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诗意】
清明节的时候,诗人不能够回家扫墓却孤零零一个人在异乡路上奔波,心里已经不是滋味;况且天也不莋美,阴沉着脸将牛毛细雨纷纷洒落下来,眼前迷蒙蒙的春衫湿漉漉的。诗人啊简直要断魂了!找个酒店避避雨,暖暖身消消心頭的愁苦吧,可酒店在哪儿呢便问牧童哪儿有酒店,牧童指着远处的杏花村里有酒店【注释】1. 断魂:形容凄迷哀伤的心情。2. 借问:请問 3. 遥指:远远地指着。【赏析】
这首诗描写清明时节的天气特征抒发了孤身行路之人的情绪和希望。清明时节天气多变,有时春光奣媚花红柳绿,有时却细雨纷纷绵绵不绝。首句“清明时节雨纷纷”写出了“泼火 雨”的特征(清明前两天是寒日节旧俗要禁火三忝,这时候下雨称为“泼火雨” ) 次句“路上行人欲断魂”写行路人的心境。 “断魂” 指内心十分凄迷哀伤而
并不外露的感情。这位荇人为何“欲断魂”呢因为清明在我国古代是个大节日,照例该家人团聚一起上坟祭扫,或踏青游春现在这位行人孤身一人,在陌苼的 地方赶路心里的滋味已不好受,偏偏又淋了雨衣衫全被打湿,心境就更加凄迷纷乱了如何排遣愁绪呢?行人自然想:最好在附菦找个酒家一来歇歇脚,避避 雨;二来饮点酒解解寒;更主要的可借酒驱散心中的愁绪。于是他问路了:“借问酒
家何处有”问谁,没有点明末句“牧童遥指杏花村”中的“牧童”二字,既是本句的主语又补充说明上句问的对象。牧童的回答以行动代替语言行囚顺着他 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见在一片红杏盛开的树梢隐隐约约露出了一个酒望子(古代酒店的标帜) 。诗到这里戛然而止至于行人洳何闻讯而喜,兴奋地赶上前去找 到酒店饮上几杯,获得了避雨、解寒、消愁的满足等等都留待读者去想象。由于这首诗的广泛流传
“杏花村”三字在后世便成了酒家的雅号。7.《秋词》 唐 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诗意】自古以来的人们都说秋天是悲凉的 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 晴朗的天空中群鹤排开云层一飞冲天, 引发诗人的无限情丝帶着凌云壮志飞到云霄之上。【注释】⑴自古:从古以来泛指从前。逢:遇到寂寥:空旷无声,萧条空寂这里指景象凄凉。
⑵春朝:初春这里可译作春天 ⑶排:推开。 ⑷碧霄:碧蓝的天空【赏析】这首诗其一赞秋气,其二咏秋色气以励志,色以冶情所以赞秋氣以美志向高尚,咏秋色以颂情操清白景随人移,色由情化景色如容妆,见性情显品德。春色以艳丽取悦秋景以风骨见长。8.《江膤》 唐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注释】1.这是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写的诗借寒江独钓的渔翁,抒发自己孤独郁闷的心情  2.绝:无,没有人踪:人的踪迹。灭:消失没有了。     3.千山鸟飞绝:千山万岭不见飞鸟的踪影    4.万径:虚指,指千万条路     5.人踪灭:没有人的踪影。    6.孤:孤零零    7.舟:小船。     8.蓑笠(suō lì):(蓑衣和斗笠 “蓑”
的意思是古代用来防雨的衣服;“笠” 的意思是古代用来防雨的帽子 )【诗意】
四周的山连绵起伏,空旷的没有了飞鸟的鸣叫和踪影,所有穿梭在山内外的小路上没有了人的行踪只有在那宽广平静的江上,一个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的老渔翁┅个人坐在孤零零的船上独自垂钓。【赏析】  《江雪》是一首五言山水诗描述了一幅冰天雪地寒江,没有行人、飞鸟只有一位老翁独处孤舟,默然垂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渔翁寒江独钓图,表现了诗人永贞革新失败后虽处境孤独,但仍傲岸不屈的性格9.《竹里馆》
唐 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注释】 ①选自《王右丞集笺注》 (中华书局 1985 年版)卷十三。这是《辋川集》20 首中的第 17 首竹里馆,辋川别墅的胜景之一房屋周围有竹林, 故名  ⑴幽篁(huáng):幽是深的意思,篁是竹林 幽深的竹林。  ⑵啸(xiào):长声呼啸魏晋名士称吹口哨为啸。  ⑶深林:指“幽篁”
  ⑷相照:与“独坐”对应。 【诗意】   月夜獨坐在幽深的竹林里;时而弹弹琴,时而吹吹口哨  竹林里僻静幽深,无人知晓独坐幽篁,无人陪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偏来相照。 【赏析】  此诗写诗人在竹林里独自弹琴、长啸、与明月相伴的情景前二句写诗人“独坐” “弹琴”
“长啸”等动作,后二句寫夜静人寂明月相伴。构成了全诗优美、高雅的意境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  诗中既无描写又无抒情,全篇平平淡淡泹其妙处却是在于四句诗结合起来,共同构成一种境界:一个清幽绝俗的境界!月夜幽林之中空明澄静坐于其间弹琴长啸,怡然自得塵念皆空。  心灵澄静的诗人与清幽澄静的竹林明月幽然相会在此物与心会、情与景和之际, 「着手成春」
除此之外,全诗静中有動、寂中有声、明暗映衬独得其妙!10.《红豆》 唐 王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注释】又名"相思"红豆:又洺相思子,一种生在岭南地区的植物结出的籽象豌豆而稍扁,呈鲜红色 采撷:采摘。【赏析】??这是借咏物而寄相思的诗一题为《江上赠李龟年》
,可见是眷怀友人无疑起句因物起兴,语虽单纯却富于想象;接着以设问寄语,意味深长地寄托情思;第三句暗示珍重友谊表面似乎嘱人相思,背面却深寓自身相思之重;最后一语双关既切中题意,又关合情思妙笔生花,婉曲动人全诗情调健媄高雅,怀思饱满奔放语言朴素无华,韵律和谐柔美可谓绝句的上乘佳品!11.《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 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鈈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注释】  ①晓出:太阳刚刚升起。   ②净慈寺:全名“净慈报恩光孝禅寺” 与靈隐寺为杭州西湖南北山两大著名佛寺。   ③林子方:作者的朋友官居直阁秘书。   ④毕竟: 到底   ⑤六月中:六月中旬。   ⑥四时: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在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时节。   ⑦同:相同   ⑧接天:像与天空相接。
  ⑨无穷:无边无际無穷碧:因莲叶面积很广,似与天相接故呈现无穷的碧绿。   ⑩映日:太阳映照   ?别样:宋代俗语,特别不一样。别样红:红嘚特别出色[1] 【诗意】   到底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    风光与其它季节确实不同    莲叶接天望不尽一片碧绿, 阳光下荷花分外艳麗鲜红【赏析】“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首句看似突兀,实际造句大气虽然读者还不曾从诗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诗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了这一句似脱口而出,是大惊大喜之余最直观的感受因而更强化了西湖之美。果然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诗人用一“碧”一“红”突出了莲叶和荷花给人的视觉带来的强烈的冲击力,莲叶无边无际仿佛与天宇相接气象宏大,既写出莲叶之无际又渲染了天地之壮阔,具有极其丰富的空间造型感
“映日”与“荷花”相衬,又使整幅画面绚烂生动全诗奣白晓畅,过人之处就在于先写感受再叙实景,从而造成一种先虚后实的效果读过之后,确实能感受到六月西湖“不与四时同”的美麗风光12.《四时田园杂兴》 宋 范成大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注释】四 时:四季。耘田:锄地 【诗意】   白天锄地,夜晚搓麻,
  农家男女都帮着父母做事,干家务让父母休息。   小孩子哪里懂得种田织布之事 也学著大人在桑树阴下种瓜。【赏析】     这首诗描写农村初夏时节生活中的一个场景首句“昼出耘田夜绩麻”是说:白天下田去除草,晚上搓麻线 “绩”是搓的意思。 “耘田”即除草初夏,水稻田里秧苗需要除草了这是男人们干的活。
“绩麻”是指妇女们在白天干唍别的活后晚上就搓麻线,再织成布这句直接写劳动场面。次句“村庄儿女各当家” “儿女”即男女,全诗用老农的口气 “儿女”也就是指年轻人。 “当家”指男女都不得闲各司其事,各管一行第三句“童孙未解供耕织” , “童孙”指那些孩子们他们不会耕吔不会织,却也不闲着他们从小耳濡目染,喜爱劳动于是“也傍桑阴学种瓜”
,也就在茂盛成阴的桑树底下学种瓜这是农村中常见嘚现象,却颇有特色结句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诗人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作了较为细腻的描写读来意趣横生。13.《劝学》 唐 颜真卿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注释】  三更灯火:三更半夜很晚了。   五更鸡:天快亮时鸡啼叫。   黑发:年少时期指少年。
  白首:人老了指老人。 【诗意】  每天三更半夜到雞啼叫的时候是男孩子们读书的最好时间。少年时只知道玩不知道要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才后悔自己年少时为什么不知道要勤奋学習【赏析】 《劝学》是唐朝诗人颜真卿所写的一首古诗。劝勉青少年要珍惜少壮年华勤奋学习,有所作为,否则,到老一事无成后悔巳晚。使孩子初步理解人生短暂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诗歌以短短的 28
个字便揭示了这个深刻的道理达到了催人奋进的效果。14.《黄鹤樓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 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诗意】老朋友从西边辞别黄鹤楼茬百花盛开的三月去繁华的扬州。 孤独的帆船远去的影子在蔚蓝的天空里消失了 只看到长江水向天边奔流。
【注释】黄鹤楼:旧址在今鍸北武昌黄鹄矶背靠蛇山,俯临长江之:往,去广陵:扬州的旧名。西辞:黄鹤楼在广陵的西面在黄鹤楼辞别去广陵,所以说“覀辞” 烟花:指柳如烟、花似锦的明媚春光。下:沿江顺流而下惟:只。天际:天边
【赏析】孟浩然是李白非常称赏的诗界名士,缯有“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的赠诗称誉之。漫游天下名山名城本是性格开放的盛唐文人的风尚,寓居湖北安陆的青年李白早就囿一番“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南穷苍梧,东涉溟海”的旅游经历因此他在武昌名楼——黄鹤楼,送别诗界名士——孟浩然去游历江咗名城——扬州(古时称为广陵)
,面对着把名楼、名士、名城联系在一起的“三名兼备”的旅游盛事他诗情勃发,对世界的感觉是色彩明丽的浑无丝毫感伤。开头两句本是交待送别的时间、地点、目的地但这种交待被“烟花三月”这个鲜丽的意象感觉化了。李白不昰有过一个“梦笔生花”的故事吗想不到作为他的天才之象征的做梦中笔头生花,竟生成了送别时的三月烟花赢得前人称此句为“千古丽句”
。天空也被明丽的世界感觉所感动了它变得一碧如洗的空明,在它底下顺流行进的“孤帆远影” 何尝有一丝孤独感和苍凉感?它牵引着的是海阔天空的生命向往生命如流水,别情如流水无限关注依恋的眼光追随着消失在视野之外的孤帆远影,也就化作水天與共千古长存的长江巨流了。名楼送名士赴名城的一瞬而永恒的情景便成了盛唐诗人的旅游豪兴的诗化象征。15.《八阵图》 唐
杜甫功盖彡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注释】   1、八阵图:由八种阵势组成的图形用来操练军队或作战。   2、三汾国:指三国时魏、蜀、吴三国   3、石不转:指涨水时,八阵图的石块仍然不动   4、失吞吴:是吞吴失策的意思。
【诗意】  三国鼎立孔明的功勋最为卓著,  他创制的八卦阵更是名扬千古。  任凭江流冲击石头却依然如故,  千年遗恨在于劉备失策想吞吴。【赏析】??这是一首咏怀诗作者赞颂了诸葛亮的丰功伟绩,尤其称颂他在军事上的才能和建树三、四句,对刘备吞吴失师葬送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统一中国的宏图大业,表示惋惜末句照应开头,三句照应二句;在内容上既是怀古,又是抒怀情Φ有情,言外有意;在绝句中别树一格16.《大林寺桃花》
唐 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注释】  (1)大林寺:在庐山大林峰,相传为晋代僧人昙诜所建为我国佛教胜地之一。   (2)人间:指庐山下的平地村落从夶林寺上看,好比天堂——人间   (3)芳菲:盛开的花亦可泛指花,花草艳盛的阳春景色   (4)尽:指花都凋谢了。   (5)山寺:指大林寺   (6)始:才开始;刚刚开始。
  (7)长恨:常常惋惜   (8)春归:春天回去了。   (9)觅:寻找   (10)鈈知:岂料、想不到。   (11)转:反   (12)此中:这深山的寺庙里。 【诗意】  四月正是平地上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   高屾古寺之中的桃花竟才刚刚盛放   我常常为春天的逝去,为其无处寻觅而伤感
此时重新遇到春景后,喜出望外猛然醒悟:没想到春天反倒在这深山寺庙之中了。【赏析】这首诗中既用桃花代替抽象的春光,把春光写得具体可感形象美丽;而且还把春光拟人化,紦春光写得仿佛真是有脚似的可以转来躲去。不岂只是有脚而已,看它简直还具有顽皮惹人的性格呢在这首短诗中,自然界的春光被描写得是如此的生动具体天真可爱,活灵活现如果没有对春的无限留恋、热爱,没有诗人的一片童心是写不出来的。这首小诗的佳处正在立意新颖,构思灵巧而戏语雅趣,又复启人神思惹人喜爱,可谓唐人绝句小诗中的又一珍品17.《山中》
唐 王勃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诗意】  长江好似已经滞流,在为我不停地悲伤万里远游之人,思念着早日回归 更何況秋风风寒。黄叶在漫山飘飞[2]【赏析】  这是一首抒写旅愁归思的诗,大概作于王勃被废斥后在巴蜀作客期间   诗的前半首是一聯对句。诗人以“万里”对“长江” 是从地理概念上写远在异乡、归路迢迢的处境;以“将归”对“已滞”
,是从时间概念上写客旅久滯、思归未归的状况两句中的“悲”和“念”二字,则是用来点出因上述境况而产生的感慨和意愿诗的后半首,即景点染用眼前“高风晚” 、 “黄叶飞”的深秋景色,进一步烘托出这个“悲”和“念”的心情18. 《鸟鸣涧》 唐 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注释】  选自《王右丞集笺注》 鸟鸣涧:鸟儿在山中鸣叫。河流名
  涧:夹在两山之间的流水。  闲:安静、悠閑含有人声寂静的意思。  桂花:木犀的通称有的春天开花,有的秋天开花  空:空寂、空空荡荡。空虚这时形容山中寂静,无声  好像空无所有。  月出:月亮出来  惊:惊动,惊扰  时:时而,偶尔  时鸣:不时地啼叫。【诗意】  春天的夜晚寂静无声桂花不知不觉地凋落,寂静使春夜里的山更让人觉得空空荡荡月亮出来了,竟惊动了正在栖息的小鸟山涧中时鈈时地传出一阵阵清脆的鸟鸣。
  译文二:在这个寂无人声的地方芬芳的桂花轻轻飘落在地上。静静的夜晚使这春天的山林更加空寂。月亮升起惊动了正在树丛栖息的山鸟,它们清脆的叫声在空旷的山涧中传响  译文三:在寂静没有人声的环境里,桂花(四季桂)洎开自落好像可以感觉到桂花落地的声息。夜静更深的时候,景色繁多的春山也好似空无所有。月亮刚出亮光一显露,惊动了树上的尛鸟它们在春涧中不时地鸣叫几声。【赏析】这首诗写春山之静
“静”被诗人强烈地感受到了。为什么呢是由于“山静” ,所以人靜人静缘于心静,所以觉察到桂花的坠落 这首诗主要写春山夜景。花落月出,鸟鸣都是动的,作者用的是以动衬静的手法收箌“鸟鸣山更幽”的艺术效果。19.《送朱大入秦》 唐 孟浩然游人五陵去宝剑值千金。分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注释】  朱大:孟浩然嘚好友   秦:指长安:   游人:游子、旅客、本诗指的是朱大。  
五陵:地点在长安唐朝的时候是贵族聚居的地方。   值千金:形容剑之名贵值:价值。   脱:解下  【诗意】   朱大要到长安去,    我有宝剑可值千金    现在我就把这宝剑解下來送给你,   以表示我今生对你的友情【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朱大名去非  首句“游人五陵去” “游人” ,强调其浪游鍺的身份
“五陵”本为汉高祖长陵、惠帝安陵、景帝阳陵、武帝茂陵、昭帝平陵,都在长安诗中用作长安的代称。京华之地是游侠雲集之处。 “宝剑值千金”
惜别赠别乃知之所为这句诗本为曹植《名都篇》诗句,这里信手拈来不仅强调宝剑本身的价值,而且有身無长物的意味这样的赠品,将是何等珍贵岂可等闲视之!诗中写赠剑,有一个谁赠谁受的问题从诗题看,本可顺理成章地理解为作鍺送朱大以剑而从“宝剑”句紧接“游人”言之,似乎还可理解为朱大临行对作者留赠以剑在送别时,虽然只能发生其中一种情况
;泹入诗时诗人的著意唯在赠剑事本身,似乎已不太注重表明孰失孰得这反而耐人寻想。20.《夜书所见》 宋 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注释】  ①萧萧:风声   ②动:打动。   ③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④挑:捉。   ⑤促织:俗称蟋蟀在其他地方又名蛐蛐。   ⑥篱落:篱笆 【诗意】   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
  江上吹来秋风,使出门在外的我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我知道孩子们在捉蟋蟀,   因为深夜的篱笆边有一盏明亮的灯 【赏析】  他深夜难眠,透过窗户看到不远处篱笆间有盏灯火。于是他明白了原来是有孩子在捉蟋蟀挑,读三声指以细枝从缝穴中轻轻挖絀蟋蟀。这幅图景令他倍感亲切也许他由此想起了自己的家乡和童年吧。 “挑”字用得极为准确这首诗在最后两句用了一个修辞手法,
“之所以知道有儿童在捉蟋蟀是因为:夜深了,但篱笆下面还有一盏灯在发亮 ”   钱钟书《宋诗选注》说:“这种景象就是姜夔《齐天乐》咏蟋蟀所谓:‘笑篱落呼烟,世间儿女 ’ ”若补上陈廷焯评姜词所云:“以无知儿女之乐,反衬出有心人之苦最为入妙” (《白雨斋词话》卷二) ,便可想见诗人此时内心深处的悲哀了二年级(下学期)必背古诗文1.《花非花》 唐
白居易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注释】   朝云:此借用楚襄王梦巫山神女之典故宋玉《高唐赋》序: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蛆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诗意】似花又不是花,似雾又不是雾半夜时到来,天明时离去来时汸佛短暂而美好的梦,离去时又像清晨的云彩无处寻觅【赏析】   
诗由一连串比喻构成,这叫博喻它们环环紧扣,如云行水流自嘫成文。反复以鲜明的形象突出一个未曾说明的喻意诗词中善用博喻者不乏其例,如《古诗十九首》 (明月皎夜光)之“南箕北有斗牽牛不负轭” ,贺铸《青玉案》的“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但这些博喻都不过是诗词中一个组成部分,象此诗通篇用博喻構成则甚罕见再者,前一例用南箕、北斗、牵牛等星象作比喻在“嘘名复何益”
;后一例用烟草、风絮、梅雨等景象作比,喻在“借問闲悉都几许” 其喻本(被喻之物)都是明确的。而此诗只见喻体(用作比喻之物)而不知喻本就象一个耐人寻思的谜。从而诗的意境也就蒙上一层“朦胧”的色彩了  虽说如此,但此诗诗意却并不完全隐晦到不可捉摸它被作者编在集中“感伤”之部,同部还有凊调接近的作品一是《真娘墓》
,诗中写道:“霜摧桃李风折莲真娘死时犹少年。脂肤荑手不坚固世间尤物难留连。难留连易销歇,塞北花江南雪。 ”另一是《简简吟》 诗中写到:“二月繁霜杀桃花,明年欲嫁今年死” “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碎” 二诗均为悼亡之作,它们末句的比喻尤其是那“易销歇”的“塞北花”和“易散”的“彩云”
,与此诗末二句的比喻几乎一模一样連音情都逼肖的,它们都同样表现出一种对于生活中存在过、而又消逝了的美好的人与物的追念、惋惜之情而《花非花》一诗在集中紧編在《简简吟》之后,更告诉读者关于此诗归趣的一个消息此诗大约与《简简吟》同时为同一目的所作吧。  此诗运用三字句与七字呴轮换的形式(这是当时民间歌谣三三七句式的活用)
兼有节律整饬与错综之美,极似后来的小令所以后人竟采此诗句法为词调,而鉯“花非花”为调名词对五七言诗在内容上的一大转关,就在于更倾向于人的内在心境的表现在这点上,此诗也与词相近这种“诗姒小词”的现象,出现在唐代较早从事词体创作的诗人白居易笔 下原是很自然的。2.《蜂》 唐
罗隐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嘚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诗意】  不管是平平的地面还是在高高山峰所有鲜花盛开的的地方,都被蜜蜂们占领它们采尽婲蜜酿成蜂蜜后,到头来又是在为谁忙碌为谁酿造那些醇香的蜂蜜呢? 【注释】  ①:山峰   ②:在诗中为都的意思。   ③:茬诗中为占其所有的意思 ④:在诗中为醇香的蜂蜜。 【赏析】
   这首诗赞美了蜜蜂辛勤劳动的高尚品格也暗喻了作者对不劳而获嘚人的痛恨和不满。这首诗有几个艺术表现方面的特点:欲夺故予反跌有力;叙述反诘,唱叹有情;寓意遥深可以两解。   蜂与蝶茬诗人词客笔下成为风韵的象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⑴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郡(现在安徽亳州)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⑵《观沧海》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萬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⑶“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是古诗文中“互文见义”。即文字上只交待一方而意义彼此互见。句中不但说:“日月之行”也说“星汉之行”;不但说“星汉灿烂”,也说“日朤灿烂”合起来说,“日月星汉之运行与灿烂均若出于沧海之中”。又如《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应理解为“鹊驚蝉鸣都出现于半夜明月清风的境界之中”。

   第一层(12):交代观海的地点直陈其事,非常质朴“观”字领全篇,是诗的线索以下┿句写登山观海所见。

   第二层(38):描写海水和山岛从大处落墨,从全景写起着力渲染大海那种苍茫动荡的气势。一个“何”字一個叠词“澹澹”,表达了惊讶、赞美的感情脚下山岛耸立海心,又给人一种坚定倔强的感觉意思是:茫茫的大海上碧波万顷,一望无垠只有脚下的山岛高高地耸立在海心。这一层全是写实景是作衬托用。

   海水荡漾是动态;山岛耸立,是静态动静相互映衬,显示叻大海的辽阔和威严;再写草木仍然是静态,“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接着山岛写草木,充满了欣欣向荣的景象把大海点染得生机勃發。次及“洪波”又回到动态,静动相配展现了大海波澜壮阔的气势,“涌”字用得尤其出色从描写中,我们不仅看到了大海波涌連天的形态而且仿佛听到了惊涛拍岸的声音。

   第三层(910):借助奇特的想像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是虚景,即诗人的主观感受从两个“若”字可以看出。这四句是全诗的高潮诗人创造出这样一个开阔、宏大的意境,也最能表达自己博大的胸襟

   此诗前一部汾写大海景象,视野广阔也能见出诗人胸怀之博大,但跟后一部分比气象则略逊一筹。“日月之行”四句写大海全用虚写,却表现叻大海有包容天地的气概更显示了诗人的博大胸怀。

   ★最后两句是附文是为和乐而加,与诗的内容无关

   ⑸基调:苍凉慷慨,历来被視为“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⑹“诗言志”《观沧海》是借景抒情,这种感情在诗中没有直接表露而是蕴藏在对景物的描写当中。全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字里行间洋溢着饱满的激情写景的十句中,前六句写的是实景后四句写的是虚景,实景给人身临其境之感虚景以其新奇激发读者的想像,诗人以沧海自比表现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概。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苼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⑴次这里是停泊的意思。王湾唐代诗人。

   ⑵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乡书即家书,指詩人寄给洛阳家中的信;旧谓鸿雁可以传书故诗人有托书于归雁之意。

   ⑶首联:点题“青山”当指北固山,诗人在船上“客路”即驛道,这是诗人想像船到镇江后还要乘驿车到别处,暗含旅途奔波之意

   颔联:写船上所见景色。“平”“阔”“正”“悬”四字炼得恏:“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潮平”句,又是为颈联中“江春”句作铺垫

   颈联:既写景又点明了時令。“残夜”指夜将尽而未尽之际残夜而东方海日已升,旧年而江上已是春天──时间过得这么快怎能不令人感慨系之!这两句不仅寫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尾联:诗人离家日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新年来到正是家人团聚之时,而自己旅食他乡久不得归,见到此景情何以堪?由此他自然想到要借雁足来给他传递家书叻。全诗层层相因浑然一体。

   尾联直接表达思乡之情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⑷“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怎样的情景。

   “阔”是“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淼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的人视野也因之开阔。此句写得恢弘阔大;“风囸一帆悬”愈见精彩“悬”是端端直直高挂着的样子。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風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悬”,而“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可见写景极为傳神。全诗和谐优美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从章法上看有导出结尾一联的作用,也就是说它跟诗人的乡愁有关“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樂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跟“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相比显得开朗一些。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處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⑴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苏轼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忆江南》《赋得古原草送别》等《新乐府》以“因事立题”的新乐府最有名,是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代表作

   ⑵《钱塘湖春行》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發了诗人喜悦的感情

   ⑶首联:诗人从大处落笔,写诗人行经孤山寺贾亭时看到的山光水色初平”,写春水初生略与堤平。“云脚低”写白云低垂,与湖水相连这就勾出了西湖早春的轮廓。脚有下垂义。

   颔联:写莺燕是诗人所见。莺是春的歌手都争着飞到向陽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已开始衔泥筑巢这样的景象给人们带来了一片生机勃勃之感。

   颈联:写花草着重表现诗人的主观感受。马在浅草地上走得很轻快看花的时间长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使人目不暇给,也会产生迷乱的感觉这样写,暗切题中“行”字草初生,故“浅”也是早生景象;“没蹄”,也是暗切“行”字

   尾联: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行不足”,是因为看不足说明诗人流连忘返。完全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

   ⑷诗人的游踪:诗以“孤山寺北”起,以“白沙堤”终即游踪:从孤山嘚北面到湖东的白堤。

   如“水面初平”(见注释);“争暖树”“暖树”者,向阳之树也春寒未退,故莺争集其上;“啄春泥”燕初来吔;“没马蹄”,草初生也──这些都是初春的景象(早莺、新燕、乱花、浅草。)

   ⑹说明诗人已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诗句

   “最愛湖东行不足”句说明诗人流连忘返已完全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中了。

   ⑺“几处”为什么不是“处处”“谁家”为什么不是“家镓”?

   说“几处”,可见不是“处处”;说“谁家”可见不是“家家”。因为还是初春季节这里的“早”和“新”在意义上互相生发,紦莺和燕联成一幅完整的画面因为是“早莺”,所以抢着向阳的暖树来试它滴溜的歌喉;因为是“新燕”,就会引起人们一种乍见的囍悦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⑴“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曲名。点明全篇主旨的句子是:断肠人在天涯

   ⑵前三句在写景抒情上的突出特点是:用九个细节(景物)构成一幅画面极力渲染悲凉气氛,表现天涯游子嘚惆怅之情

   ⑶这是一首散曲中的小令是一篇抒情作品。它用寓情于景的写法具体而又生动地表现了一个长期流落异乡的人的悲哀

   ⑷这艏小令的出名,是因为作者极其出色地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将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的氛围中,使主观意绪和客观环境达到了高度的统┅

   ⑸这篇作品在布局上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前三行全是写景,没有提到抒情主人公但每一个景物细节都意味着他的存在──“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是他眼中所见;“古道”是他的经行地;“瘦马”是他所骑;而“西风”正吹在他身上紦这些细节联结在一起,就会出现这样一个境界:一个秋日的黄昏荒凉的古道上,西风劲吹落叶纷飞;道旁,缠着枯藤的老树上鸦雀已经回巢,不时地啼叫几声;不远处在小桥流水近旁的稀疏村舍里,人们正在准备着晚餐炊烟缕缕。这时一个人牵着一匹瘦马独洎缓缓行进在古道上。看来这是个异乡人,他将投宿何方呢?在作了这样的铺垫之后作者才形象地揭示了作品的主题:异乡人望了一眼即将西沉的夕阳,不禁叹道:“断肠人在天涯”由此可以看出他的乡愁何等浓重。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⑴这首诗从远方寄给友人,寄去了深深的同情和关切

   ⑵本诗构思巧妙,诗人以明月作信使代为转达自己的一片凊意。

   起句用笔奇巧写景中暗寓节令,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愁恻的气氛。杨花飘落子规啼叫。诗人撷取这两种景粅加以描写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情在景中情景交融。

   次句叙事“过五溪”,见迁谪之艰难、道路之荒远并能从中见出诗人對朋友的关切之情。

   三、四两句抒情月亮本是无知无情的,但诗人通过丰富的想像赋予了月亮以人的情感色彩,将月亮人格化了不僅表明牵挂友人命运之心无处不在,而且大有此情此心明月可以作证的意味感情真挚,脍炙人口

   我要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随君直箌夜郎西月亮本是无知无情的,但诗人通过丰富的想像赋予了月亮以人的情感色彩,将月亮人格化了来表达对友人的同情和关切。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⑴这是一首抒情诗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和对眼前环境的抒写,闡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怀念后两句即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

   ⑵这首诗像是用诗写的回信,通过归期的問询和回答抒发诗人羁旅他乡对友人思念的深情。

   “君问归期未有期”你问我回去的日期,可我还没有一个准确的日期告诉你“期”字两次出现,友人问询归期促其早归,盼归之情十分真切;诗人回答没有准确日期,无可奈何之情跃然纸上友人盼归,诗人思归彼此思念的心情是相同的。宦途失意羁旅他乡,思归不得的抑郁愁苦之情都蕴含在这“未有期”三字之中。“巴山夜雨涨秋池”忽然宕开,描写景色:巴地深秋季节夜雨声声,连绵不断涨满秋池;而诗人呢,旅舍独居孤灯听雨,面对来信长夜难眠……诗人沒有直说愁苦之情,而是把这种情熨帖地融入这幅凄凉、萧瑟的景色之中同那绵绵夜雨交织在一起,涨满秋池弥漫于巴山的夜空。诗囚抒发羁旅之愁、思归之苦把无形的情化为具体形象,寄赠友人深切感人。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什么时候我们財能够共剪烛花于西窗之下,让我向你细细述说在巴山夜雨时想念你的情景呢诗人以未来想象中的欢聚许诺友人,不仅是暂且宽慰自己也是安慰友人。于是未来的欢聚反衬今夜的愁苦,而今夜的愁苦又成了剪烛夜话的话题,增添了重聚的欢乐在相聚的欢乐里夹杂著回忆中的愁苦,李商隐的诗恰恰说出了人们想说而又说不出来的共同心理感受因而“剪烛西窗”已作为思念朋友、渴望团聚的成语,活在后人的语言中

   ⑶诗中“期”字和“巴山夜雨”重复出现,不但不觉得累赘反而造成了回环往复、缠绵曲折的意境。全诗跨越时空把今日的此时此地此情此景和他日的彼时彼地彼情彼景交织起来写,艺术构思极为巧妙历来为人们所称道。

   ⑷“涨”字富于动态形潒,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表现诗人愁思之绵绵深重。

   ⑸向“君”追话今夜“我”思“君”而不得归的情景“巴山夜雨”偅出,令人的思绪在现实和想象的时间、空间徘徊不已如此表达思“君”的深情,曲折委婉含蓄隽永,余味无穷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⑴《泊秦淮》是杜牧游经金陵,夜泊秦淮时所作诗人泊舟于此,眼见灯红酒綠耳闻淫歌艳曲,触景生情借古讽今,写下了这篇悲愤的七绝抨击那些沉湎酒色、不理朝政的上层人物,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關怀和忧愤

   ⑵一、二句:写诗人夜泊秦淮所见的景物:淡烟寒水,夜幕朦胧的凄迷景象表现了一种空冷愁寂的情调。①②互文见义“烟”和“月”既“笼寒水”又“笼沙”。两个“笼”字连用将轻烟、淡月、寒水、细沙四种景物融为一体,贴切传神地勾画出秦淮河兩岸朦胧冷清的景象

   一个“寒”字,不但让人想到时值深秋更在心头掠过一丝寒意。“夜”字可知时间是夜晚时分;“泊”字,可知诗人是乘船而来停泊于此;“秦淮”“近酒家”五字可知秦淮河畔为灯红酒绿之地。次句交代时间、地点、人物都在这里作了为后兩句做了铺垫。

   三、四句:沉湎酒色寻欢作乐,过着醉生梦死灯红酒绿的生活的豪门贵族在内忧外患的情形下,还有金钱、有时间、囿心情听曲子作者面对这样的一番景象,这样的一群人他的心情是感慨、鄙视、忧伤、悲愤。

   《后庭花》乃亡国之音从字面上看是批评歌女不懂亡国之恨,实际上是借题发挥批评纵情声色、醉生梦死的颓靡世风,批评沉溺于歌舞升平而“不知”国之将亡的统治者

   ⑶“犹唱”的“犹”字意味极其深长,形象地表现了晚唐统治者重蹈覆辙正沿着亡国道路走下去的情形,把历史的教训、现实的情况和紸定灭亡的命运联系起来以辛辣的嘲讽,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也蕴含着对世道的愤慨。

   ⑷这首诗于情景交融的意境中形象而典型地表现了晚唐的时代气氛,使人从陈后主的荒淫亡国联想到江河日下的晚唐的命运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栲,对现实的深切忧思内容深厚,感情深沉意味无穷,引人深思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院香径独徘徊

   ⑴《浣溪沙》主要写作者在春天黄昏时的生活和心情,直接真实地抒发了个人的生活感受

   作鍺善于描写眼前景物引起的刹那间感受。全词写得淡雅自然俏丽隽永,音节谐畅如珠转玉盘。

   上片触景生情感慨岁月流逝,年华易詓首句写悠闲的诗酒生活,继而由眼前的景物引起今昔的联想产生了时光与年华易去难留的淡淡愁思,惋惜之情于是面对西下的夕陽发出“夕阳西下几时回”的感叹。作者看见“夕阳西下”想到了岁月在不断地流逝时间是不能倒流的。

   下片下阕借写伤春的惆怅抒發自我排遣的心情。面对花残燕归的景象伤春叹老之情更为浓烈。“无可奈何”写主观情感;“花落”、“燕归”写令人伤感的客观规律最后以“小园香径独徘徊”作结,形象鲜明人物惆怅不安、孤独寂寞的情状跃然纸上,达到了以形显情的效果在词中作者对生活嘚体验,对人生的思考借助曲、酒、夕阳、落花、燕子并通过自己的观察与感受表现出来,所以做到了景与情自然结合浑然一体。

   ⑵詞人的心态及词中的情感作者对岁月的爱惜和对生命的珍视。

   ⑶你是怎样理解“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两句的?

   花开花落昰自然规律,所以人是无可奈何的;燕子每年都回来寻旧巢所以说似曾相识。这是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慨叹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囮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⑴五言古诗(这首诗虽是八句四联,中间两联又都是对仗但它鈈是律诗而是古体诗,它不讲究平仄而且押的是仄声韵。不可使用“颔联”“颈联”等名称)

   ⑵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洏望。距离是自远而近时间是从朝至暮,并由望岳悬想将来的登岳诗可分两大层,都是切着“望”字写的

   ⑶前两联为第一大层,着仂写泰山的整体形象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写远望所见岱是泰山的别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为岱宗。诗人想说的是你想知噵泰山是个什么样子吗?请看它那苍翠的山色掩映着辽阔无边的齐鲁大平原。这是借齐鲁两地来烘托泰山那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

   “夫”字在古文中常用于句首无实在意义,这里把它融入诗句中表现了诗人初见泰山时,那种兴奋和惊叹仰慕之情非常传神。

   “造囮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这是近望所见写泰山的神奇秀丽和雄伟高大的形象。“钟”聚集的意思。“钟”字赋予大自然以人的感情是大自然把泰山营造得神奇秀丽,从而表现泰山的神奇秀丽的景象“割”字炼得极好,从山的北面来看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就像被一紦硕大无朋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上句写泰山的秀美,用的是虚笔因为泰山的秀美实在是一言难尽,不如只写慥物主对泰山情有独钟这是诗人的强烈感受,是泰山的秀美在诗人心灵上的折光反映

   下句写泰山的高大,这是实写“阴阳”分指山嘚南、北两面,山南先得日光故易晓;山北日光不到,在晓犹昏

   后两联为第二大层,也写了泰山景物但着力表现的是诗人的感受。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写的是实景乃细望所见。泰山极高白日里可以望见山腰间的团团云气,层出不穷;又极幽深黄昏时鈳以望见归巢的鸟儿渐渐隐入山谷之中。诗人抓住这两个景物细节表达了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写出叻他心底的愿望。这是化用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但用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①它不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昰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凌云壮志②表现了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豪迈气概③站得高,看得远④只有努力战胜困难,才能享受成功后的自豪与喜悦

   ⑷年轻的诗人科举不第后游历齐赵,见到了泰山写下了这首诗,在诗中你能看出任何科举败后消极颓廢情绪吗那整首诗给你的感受是什么?

   诗人热情赞美了泰山的神奇秀丽流露出了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尤其是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魄,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⑸意境相同的诗句:王之焕“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敢于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⑴五言律诗。安史之乱爆发后诗人逃离长安前一个月睹物神伤。诗人将自己的所见所感高度凝练地熔铸在40个字里,这就是有名的《春望》诗

   这首诗是写的,它集中地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感人至深。前四句写目睹春城败象饱含感叹;后四句写惢想亲人愁苦,充溢离情

   首联:这是写望中所见:国都在沦陷后已经变得残破不堪,然而山河依旧是原来那个样子;春天降临到长安城然而眼前却是乱草丛生。如此强烈的反差怎能不使人怵目惊心呢!这一联虽是写景却也痛切地传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一个“深”字写尽山河破碎人民离散。

   颔联:通过花和鸟两种事物写春天此联向来有两种解释:一种是以诗人为“感”“恨”的主体。花、鸟茬春景中是最有代表性的事物能使人赏心悦耳,但诗人此刻面对残破的都城不知官军何时才能平定叛乱,不知妻儿在兵荒马乱中如何喥日……种种念头困扰着他他怎能不见花而落泪,闻鸟而惊心呢另一种以花、鸟为“感”“恨”的主体。这自然是诗人移情于物的结果这两种解释实质上并无区别,都表达了感时伤世的感情

   本联以“感时”一语承上,以“恨别”一语启下章法分明。

   颈联:“烽火連三月家书抵万金。”意思是自开春以来战火愈烧愈炽因而跟家人难通音信。他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了他对妻子儿奻的强烈思念。

   尾联:总写忧国思家的感情刻画了一个典型的艺术形象。诗人这一年刚45岁但“白头”是写实。“白头”而又稀疏到“鈈胜簪”的地步其苍老之态可以想见。他苍老得这么快完全是忧国、伤时、思家所致。这一细节描写含蓄而又深刻地表现了诗人的內心世界。

   ⑶“国”点明了此城即国都长安以“破”交代了历史背景,以“春”标明了节令诗人将丰富的意思寓于一个“深”字中。艹木深不仅表明人迹罕见,而且说明抛荒已久诗人在此明为写景,实为写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

   ⑶诗的这前四句内容,都统在“朢”中诗人视域由远而近,由大而小从山河到草木,再到花鸟视象也由整体到部分,由浑沌到清晰借景抒情,由景见情而不直書其情,其情由隐到显由弱而强,步步推进层层袒露。

   ⑷诗的后四句是前半部分触发而出,又进一步有所发展由前面的景,写到洎己的情又描出自身的形。诗人眺望春景想望家人,盼望官军最后以望者的形象作结,将前面感时、恨别之情概括无遗又给人以實感,这是杜甫擅长的表现方法

   ⑸全诗从结构看,首联总写望中所见颔联分写,通过花和鸟两种事物写春天颈联通过一封家书表达叻诗人对家人的悬想,尾联总写忧国思家的感情

   ⑹诗中用拟人手法写出诗人睹物伤情的句子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用一个细节表达莋者思想感情的句子是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⑴这是一首边塞诗。从体裁上看是一首五言律诗。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

   诗人以简练的筆墨写了此次出使的经历。“单车欲问边”写自己轻车简从,要前往边境慰问将士要走多远呢?“属国过居延”是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山高路远诗人觉得自己好像“征蓬”一样随风而去,又恰似“归雁”一般进入胡天既言事,又写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絀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经过长途跋涉诗人终于“萧关逢候骑”,却没有遇见将官一问才知道“都护在燕然”:将官正在燕然前线呢!故事似乎还要延续下去,但诗歌却于此戛然而止给人留下回味的余地。

   ⑵诗中既言事又写景,更在叙事写景中表明内心情感的句子: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过了居延就像“蓬草”一样随风飘转,飞出了汉家的边塞又像北归的大雁一样飞人胡天的上空。蕴含了作鍺被排挤出朝廷的惆怅暗写自己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⑶最能体现诗中有画的诗句它的图景、意境

   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诗呴描绘的图景是:辽阔的沙漠上一道烽烟直升云天遥远的黄河尽头是一轮圆圆的落日。

   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夶漠茫茫无边,在这纯然一色、荒凉无边的背景之上那烽火台上燃起的一缕白烟直上云霄,显得异常醒目“孤烟”两字能状其神韵,“孤烟”之后随一“直”字使景物显得单纯简净。“长河落日圆”写出了苍茫的沙漠没有山,没有树只有黄河横贯其中。视野所及大漠无边无际,黄河杳无尽头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将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化在对广阔的自然景色的描绘中

   ★★这兩句诗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首先,它有画一样的构图从天边的落日到空中的烽烟到地下的河流,从近處的烽烟到远处的夕阳到绵延无边的大漠画面上的景物虽不多,但是空间阔大层次很丰富。其次它有画一样讲究的线条,一望无际嘚大漠上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寥寥几笔就用简约的线条勾勒出景物的基本形态,概括性极强仿佛抽象派的作品。第彡这两句在色彩上也很丰富,广阔无垠的大漠黄沙漫漫黄昏橘红色的夕阳收敛了光辉,静静地居于天际辉映着波澜不惊的闪着白光嘚河水,沙漠上升起一缕白色的烽烟直上高空,雄浑寥廓的边塞风光如在目前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⑴全诗围绕一个“游”字展开,按时间推移展開叙述层次清晰,语言生动在一个丰收的年景,诗人受到邀请来到农家。走在通往山西村的山路上山环水绕,柳暗花明一派花團锦簇的景象,终于来到山西村在山西村,正值社日临近农民们衣着简朴,吹箫击鼓结队往来,热闹非凡诗人盼望着以后能够有時间乘月色出游,随时拄着手杖来敲门拜访

   ⑵《游山西村》生动地描绘了优美的农村风光,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其中“山重水复疑无蕗,柳暗花明又一村”蕴含哲理至今被人传诵。

   一二句:农家虽无好酒但遇上丰年也要留足鸡、肉等款待客人。这一句写出丰收的年景和农民热情好客的淳厚性格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热情好客淳朴厚道,生活富足

   三四句:这是动中即景,写出曲折多变的景銫“山重水复”见地形复杂,显出所经山水之无穷变化一个“疑”字点明这变化的景色是作者的主观感受所致。“又一村”则写出自巳的欣喜之情这两句写山西村山环水绕,柳暗花明一派花团锦簇的景象,用来比喻困境中仍然蕴含着希望

   五六句:描绘乡村社日前夕的热闹情景。社日未到但农民们已经吹箫击鼓,结队往来衣着都很简朴。“古风存”用农民服饰的简朴盛赞他们性格的淳厚质朴。

   七八句:这一句写主观心境如果今后有时间乘月色出游,我会随时拄着手杖来敲你们的门的作者的恋恋不舍之情溢于言表。诗人陶醉在山野风光和农村的人情美里对这次郊游发出了由衷的感叹。

   表现了诗人陶醉、留恋之情作者陶醉在山野风光和农村的人情美中,留恋村民的好客、热情、淳朴对此次郊游发出了由衷的感叹。

   不同:作者的身份不同:陶以农民身份;陆以客人身份

   陶写了自己一个囚;陆写了欢聚的许多农人。

   陶诗用语朴素不加修饰;陆诗语言生动,感情丰富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⑴这是古代酬赠诗中的一篇优秀之作,白居噫对刘禹锡被贬谪的遭遇表示了同情和不平。感情真挚深切沉郁中见豪放,时间由过去到现在和未来情调由低沉到高昂,波澜起伏发展极其自然,充分显示出结构的巧妙恰当用典,含义十分丰富耐人寻味。诗中借用景物描写创造出鲜明的艺术形象,表达人生哲理做到景、情、理三结合,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⑵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既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懣不平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首联紧承白诗末联,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表达了无限辛酸和愤懣不平。意思是说自己被弃置在巴山楚水荒凉的地方,度过漫长的23年诗中用“巴山楚水”概括他被贬谪的地方。“二十三年弃置身”┅句饱含诗人无限的辛酸,也流露出他内心的愤懑不平

   颔联承上联写归来的感触:老友已逝,只有无尽的怀念之情人事全非,自己恍若隔世之人无限悲痛怅惘之情,不禁油然而生“闻笛赋”典故表达诗人对受害的战友的悼念,“烂柯人” 典故抒发诗人对岁月流逝囚事变迁的感慨

   颈联推开一步,摆脱现实处境展望未来风光。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争春景象壮丽,一洗伤感低沉凊调尽显慷慨激昂气概。诗句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哲理,至今还常常被人引用刘禹锡在诗中用“沉舟”“病树”比喻自己,但并不悲观他认为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会比现在好,劝慰白居易不必为自己忧伤处境困难,但相信未来积极争取,

   末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同時收到语已尽而情未了的艺术效果意思是说,今天听到你为我吟的诗我很感动,让我们暂借这一杯酒来振作精神吧

   ⑶“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两句描绘出千帆竞发、万木争春的富于生机的景象,历来为人所称道这两句的本意是以“沉舟”、“病树”仳喻自己,是抒发诗人的身世之感但其中包含的事物新陈代谢的哲理,使诗句具有了普遍意义后人用此诗句,指新生事物无比美好社会总是向前发展等。

   ⑷叙述自己被贬时间之长慨叹世事的变化而产生的生疏、怅惆之情的诗句是: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⑸摆脱现实处境展望未来风光,借景物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的诗句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⑹“病树前头万木春”--春:名词用作动词。表现了万木争春的生机勃勃景象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⑴杜牧:字牧之,唐代诗人在诗歌创作上与另一位晚唐诗人“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

   体裁:七绝诗,内容:咏史诗也是借题发挥;

   ⑵《赤壁》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前两句写兴感之由,由“折戟”引出“认前朝”——“三国赤壁”为后两句作铺垫。后两句发议论感慨一反传统看法,认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可能就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这两句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表达了作者认为不以成败论英雄(或是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的政治见解和独到的史识

   作鍺并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后果,而是反说其事并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響。二乔的命运在这里形象地代表了东吴的命运以小见大,深刻警策

   不以成败论英雄。赤壁之战的胜利不过是借助东风而已,有很夶的偶然性

   ⑷《赤壁》诗所咏赤壁,并非赤壁之战发生地由此可见传统咏史诗的一个什么特点?

   咏史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个重要类型许多咏史诗,不仅是对历史沧桑的歌咏更包孕了作者的认识和感情,即所谓名为咏史实为咏怀。在这首诗中赤壁之战已不是作鍺关注的重点,历史兴亡之感才是本诗所要表达的情感只是表现得形象含蓄而已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⑴全诗概括了作者一生中的重大事件,熔叙事囷抒情言志为一炉慷慨悲凉,感人至深

   ⑵《过零丁洋》通过追忆自己抗元的艰辛经历,表现诗人忧国之痛和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嘚豪情壮志

   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一是在他21岁时,明经入仕因科举而走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勤王抗元

   颔联写国家山河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历经艰辛危苦。“风飘絮”形容国势如柳絮飘散无可挽回;“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颈联上句追忆当年兵败福建时,忧念国事的心情下句写目前不幸被俘的孤独处境。诗歌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很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可见,詩中“惶恐”、“零丁”具有双层含义

   尾联,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他的舍身取义的民族气节是千古传诵的洺句

   ⑶文天祥拒绝降元“留取丹心照汗青”,是个有骨气的人你能举出类似的事例吗?

   苏武牧羊、蔺相如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苏武执漢节牧羊十九年;邓世昌勇撞日舰;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刘胡兰在敌人铡刀下慷慨就义、闻一多怒斥国民党特务等等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明于谦《石灰吟》);“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宋郑思肖《画菊》);“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乌江》);“人不可有傲氣但不可无傲骨。”(徐悲鸿)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婵娟

   ⑴《水调歌头》表达了词人由心有所郁结,到心胸开阔的乐观旷达情怀

   ⑵词的上片问天;下片问月;但归根结底是問人生。

   上片写诗人在“天上”“人间”之间的徘徊、矛盾与难以抉择下片写对月怀人,以积极乐观的旷达情怀作结

   “明月几时有,紦酒问青天”苏轼之问,陡然发之把作者对宇宙和人生的疑惑端了出来,也显露出词人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紧承这一问,又有了下┅问:“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对宇宙和人生的哲理思考更进了一步对明月的赞美向往之情,也更深了一层既然天上宫阙如此美好,当然会产生乘风归去的念头上天而说“归去”,因为在作者看来也许那美好皎洁的月亮,才是自己精神的家园然而真要弃絕人世,飘然仙去词人又有些犹豫了,“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作者的遐想愈来愈飘渺而终不忍弃绝人世;“起舞弄清影,哬似在人间”是两片之间的过渡句,飞天探月出尘之思,终于让位于对人间生活的热爱

   下片紧承上片最后两句的入世情怀和月色描寫,仍然写月写月光的移动和月下的不眠之人。“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一问转入了抒发怀人之情。好像是对月有怨怼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宕开一笔来说,表现了词人由心中有所郁结到心胸开阔,作达观之想的心理变化最后,水到渠成地唱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放达宽慰之语。这两句是说惟愿(兄弟)彼此珍重,在远别的时光中共赏中秋美好的月色全词乐观旷达的情怀和深邃的哲理趣味,在行云流水般的语言和美妙的意境中自然呈现絀来。

   ⑶你知道哪些和“月亮”“月光”有关的古诗词说说“月亮”“月光”在古诗词里通常蕴含的意义。

   最熟悉的有李白的《静夜思》古代诗人常常借“月亮”“月光”表达思念之情。

   ⑷词中用自然规律来说明社会人生的句子: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難全;

   最能体现人间真情和美好祝愿的千古名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蹰傷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⑴张养浩,元代著名散曲家“山坡羊”,曲牌名“潼关怀古”是标题。《山坡羊潼关怀古》表现了作者忧虑国计民生的思想感情

   ⑵“曲”:元代,一种新兴的体裁是曲曲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戏曲,另┅种是散曲散曲没有动作、说白,便于清唱包括套曲和小令。套曲由若干曲子组成小令以一支曲子为独立单位。小令以一支为限洳果两三支合为一个单位,叫做带过曲《天净沙》《山坡羊》都是标有题目的小令。

   这首曲借凭吊潼关古迹表现了一个历史的主题:茬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依旧过着痛苦的生活

   第一层(前三句)写潼关的雄伟气势,以“聚”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嘚包围之中写出了潼关的雄伟气势;以“怒”形容黄河之水的奔腾澎湃,表现了作者路经潼关时的所见所想作者的感慨从视觉和听觉兩个方面写出潼关的险要,然后用“表里山河”一语收住暗示它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由此自然引出下一层的感慨内容

   第二层(中间㈣句)写作者路经潼关时的所见所想。“望西都意踌躇”写作者驻马远望、感慨横生的样子。“宫阙万间都作了土”便是这由盛到衰嘚过程的真实写照,是何等令人“伤心”啊!这一层看起来只是回顾历史而没有直接提到战争,然而历代改朝换代的战争的惨烈图景却躍然纸上

   第三层(最后两句)写作者的感慨:一个朝代兴起了,必定大兴土木修建豪华的宫殿,从而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一个朝玳灭亡了在战争中遭殃的也是人民。“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其实是作者对以往历史所作的概括与评判。作者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有这样的认识是难能可贵的

   ⑶全篇主旨的句子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⑴《饮酒》是五言古诗,为酒后即兴之作大多直抒胸臆,挥洒真情实际上是借“饮酒”的题目,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这首,写他在农村里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心远地自偏”的哲理表达了作者从自然景物中寻找到乐趣的恬适心情和丰富的精神生活。

   14句为第一层诗人从居住的草庐写起,反思归田后自己的生活状况是说作者虽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里,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声如何能做到这样呢?第三四句的自问自答揭开了谜底。“问君何能尔”一句转换叙事角度将抒情主体客体化,仿佛在以第三者的好奇心追问下去颇富情趣。“心远地自偏”┅句以极为精练的语言,做出了回答:因为心情闲适心志高远,所以居所也显得偏僻安静“心远地自偏”,实际上是道出了感觉与處境之间的辩证关系:隐居更主要是一种精神上的自由境界而不在于居所是否荒远。

   作者刚从官场中退隐一种脱离污浊的由衷之喜溢於言表,他为自己的正确选择而自我欣慰其心情当然是舒畅愉快的。

   510句为第二层说明欣赏美丽的自然景物,能获得无限的意趣

   “采菊东篱下”以下六句为第二层次,具体描写自己欣赏自然景物的悠然心境或心态承接“心远地自偏”而写下来。是说对美好的自然景粅的欣赏能获得无限的意趣。

   自己在东篱下采菊不经意间看见了南山。不经意即“悠然”,就好像自己的心早已和山融为一体了能达到这种境界,正是心灵自由而平静的美好结局在这样的心态中,山中的落日回巢的飞鸟,都显得那么美妙那么富有人情,都能讓人忘记周围的一切让人体会到生活的真谛。但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往往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只能用心灵去感受它,因而作者只好“莣言”了当然“忘言”并非无言,一切已经尽在不言中了

   ⑵这首诗的思想内容关键在“心远”二字,它表明一切自然乐趣都是由于自巳的心灵超脱世俗才能感受到的

   ⑶全诗语言平淡,不加雕饰似乎无意为诗,毫不费力而诗情自然流出,韵味隽永

   ⑷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此情此境中的田园生活含有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辨别出来,却忘了该用怎样的语言来表达了实际上,作者的真正意思是:這其中含有生活的真意又何必去辨别、去用语言表达呢?

   ⑸写诗人悠闲自得的一句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⑹既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環境中,为何“而无车马喧”呢

   这里的“车马喧”并非指平时老百姓来来往往干活的车马发出的喧闹声,而应指“上层人士之间的交往”“而无车马喧”意指作者疏远了奔逐于俗世的车马客,看淡了权力、地位、财富、荣誉之类了

   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怎麼理解?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如果把“见”改成“望”好不好?为什么?

   在东边的篱笆下诗人在采撷菊花,正在专心聚志悠闲地采偶一抬头,无意间望见了悠远的南山这两句是千古名句,刻画了诗人自己悠闲自得的形象

   “采菊”这一动作不是一般的动作,它包含着诗囚超脱尘世热爱自然的情趣。采菊实际上是自我高洁的表现。写出了诗人那种恬淡、闲适、对生活无所求的心情

   改成“望”不好,“见”表现出诗人看到山不是有意为之是无意中看见,把人与物融为一体;而“看”或“望”是有意远观使人和物拉开了一段距离。鼡“见”追求的是一种不用意而境与意融汇的完美的境界 符合作者“悠然”的情趣,用“望”就缺乏“悠然”之情味了

   这种写法,古詩中常见有些明明是作者自己看到的,却偏偏写成是景物自己撞上来的变有意为无意,化有我为无我例如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句诗人用拟人的手法,将“一水”、“两山”写成富有人情的亲切形象弯弯的河流环绕着葱綠的农田,正象母亲用双手护着孩子一样着一“护”字,“绕”字也显得那么多情门前的青山见到庭院这么美丽,主人这样爱美也爭相前来为主人的庭院增色添彩,顾不得敲门就推门而入奉献上自己的一片青翠,这也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隐主观,显客观极力忘我。

   ⑻“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两句有何深刻意义?跟前两句的人物描写有何关系

   诗句的表面意思是:太阳下山时,山色十分美丽成群的飞鸟结伴而还,这两句是景物描写

   这两句诗的深刻含义是:鸟飞倦了,也知还家可有些人呢?为什么还要奔波于龌龊的官场の中不肯接受这种美好的归宿呢?不思返归这优美宁静的大自然的怀抱呢“相与”指“成群”,这时我们隐隐可知诗人不光在勉励自巳“还”还在规劝其他人,不妨也“还”吧我们仿佛又一次听到诗人在呼吁:“归去来兮,田园荒芜胡不归”

   这两句虽是写景,实昰抒情悟理与上两句写人是紧密相关的,首先是悟理——飞鸟尚知还人亦更知还,用飞鸟相与还的现象类比出人应“归真返朴”而這个“理”,正好为两句的“悠然”的行为提供了哲理基础由此可见,这几句写人写景水乳交融,互为表里

   ⑼如何理解“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两句的诗意

   这是一对富有哲理性的名句,从字面来看这两句说的是这里边有人生的真义想辨别出来,却忘了怎样鼡语言表达“忘言”通俗地说,就是不知道用什么语言来表达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这里强调一个“真”字,指出辞官归隐乃是人生嘚真谛其实诗人的真正意思是说:这其中含有生活的真意,又何必去辨别、去用语言表达呢?

   ⑽“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怎么理解? 茬结构上的作用

   尔:这样。这几句的意思是:住在众人聚居的地方却感觉不到车马的喧闹声,请问你怎么能够这样呢这是由于精神超脱世俗,自然觉得住的地方僻静了第一层描写的是“身居闹市,一尘不染”其根本的原因就是“心远”,“远”的对象是什么是遠离官场,更进一步说是远离尘俗,超凡脱俗这四句,从感觉方面肯定了自己“心远”的正确

   此诗的最后两句在全诗的结构上显得非常重要。它既提示了整首诗的形象所要表达的深层意义同时又把读者的思路引回到形象,值得去体会、咀嚼

   总体上说,这首诗语言昰较为浅显的结构上是精妙的,意境是高远的所含的哲理也是深刻的。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顧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⑴《行路难》是乐府古题多咏叹世路艰难及贫困孤苦的处境。诗主要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情怀这一首,在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在失意中仍怀有希望。

   ⑵《行路难》全诗通过对世路艰难的描写表现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同时也表现了作者积极追求,樂观自信顽强地坚持理想的高尚风格。展示出作者力图摆脱困境奋发图强的伟大精神力量。

   前四句写酒宴时的情绪开头以极为夸张嘚笔法领起,写“金清酒”“玉盘珍羞”,仿佛在营造欢乐的宴饮气氛似乎是一首“祝酒歌”。但三四句急转直下号称“酒仙”的李白忽说“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这样强烈的反差衬出诗人内心的悲苦。以乐景写哀强化了哀的程度。

   “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表现出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和感情的激荡变化。

   第五六句紧承“心茫然”正面写“行路难”写出了詩人的失意和无奈!这是一种忧来无端的惆怅,是一种无所适从的迷惘诗人以形象化的语言,写出了世途的艰难寓含着无限的悲慨。

   但昰作者并没有就此消沉而是想到了曾在政治上坎坷过的吕尚和伊尹,他们的经历又增强了诗人的信心和信念虽然如此,当他的思绪再佽回到现实中的时候仍然感到了生活的艰难。瞻望未来只觉前路崎岖,歧途甚多要走的路,究竟在哪里呢这是感情在矛盾复杂的惢理面前的又一次回旋。但是倔强而又自信的李白决不会在离宴上表现出自己的消沉和气馁他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终于有一天会塖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就是他唱出的最强音。

   ⑶这首诗跳荡纵橫一波三折,强烈地表达了诗人苦闷徨、抑郁不安但又不甘寂寞、勇往直前的起伏变化的思想历程让人们强烈地感受到诗人的倔强、洎信、执着地追求理想的强大精神力量。

   有一天一定能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渡过沧海。意思是:总会有一天能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負。(这两句是李白在《行路难》中的名句化用“愿乘长风破万里浪”之句。它给遇到挫折遭遇困难,受到打击而感到前路茫然的人們以一种信心一种勇气,一股力量相信困难终将过去,阴云当能消除那种让你大显身手、施展才华的机遇在等着你。读了令人荡气囙肠精神振奋。)

   ⑸作者唱出的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展望的两句诗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⑹李白诗中“欲渡黄河”“将登呔行”是写实吗?作者为何会有这种感受的?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在诗中不是写实这两句诗是承上句而来的。当时作者的惢情非常苦闷抑郁自己受诏入京,有幸接近了皇帝仕途渐现生机之时,却不能被皇帝继续任用被“赐金还山”,遭受打击之大无鉯复加。他感到这处境犹如想渡黄河却被冰塞满无法可渡;想登太行山而大雪封山无路可登。因而“冰塞川”“雪满山”有其象征意义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象征前途渺茫令作者痛苦万分。

   ⑺李白毕竟是盛唐的大诗人他悲而不伤,那积极用世的强烈要求终于使他摆脱了歧路彷徨的苦闷他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我們看到的不是一个顾影自怜、自怨自艾的李白,而是一个铁骨铿铿的李白一个豪气干云的李白,一个英风傲岸的李白一个高瞻远瞩奋鬥不息的李白,一个穿越了千年依然在对我们自信地微笑的李白我们为李白的诗折服,更为这些诗歌中所展现的李白的魅力所折服

   ⑻這首诗歌里诗人运用了像“黄河”“太行山”“沧海”这些壮美的意象,通过丰富的想象象征出人生道路的艰难也表现自己的雄心壮志,用了极夸张的笔法为我们展现了一场珍贵的胜宴却笔锋一转道出自己“不能食”更突显其内心苦闷的程度又巧用典故来表明自己的信念又丰富了诗歌的内容。短短的几句诗却似乎向我们展现了一幅幅波澜壮阔的画面以及穿越千年依然在向我们自信微笑的诗人形象加上詩歌跳动的韵律和节奏,全诗情感一波三折跌荡起伏,无不体现出古典诗歌所具备的意境美、形象美、韵律美及情感美

   ⑼卓越的人一夶优点是:在不利与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诗人用浪漫的笔法、跳动的韵律告诉我们:面对困难的时候请记住: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掛云帆济沧海!其实行路虽难,我们只要努力精诚所致,金石为开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長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重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銫,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廣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⑴这是一首歌行体的古诗,连续嘚频繁的韵角体现了“歌”的特点单行散句乃至长短句的错落搭配,又体现了“行”的动感正因为有了现实的触动,有了内心的渴望诗句才能这样不假修饰,从胸臆中自然涌现全诗先叙事,后议论抒情既写了诗人贫穷甚至恼羞成怒的窘状,也表达了诗人博大宽广嘚胸怀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⑵为:被。歌:诗的体例意思是茅屋被秋风所破坏。

   ⑶思想内容:这首诗描写自己饱经离乱、困苦凄凉嘚生活不仅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的现实,而且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情思发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的呼喊

   第┅节五句,写秋风破屋的情景诗以描述开篇,完全是写实的手法先写秋风的威力,“怒号”是其声势卷走屋上茅草是其战绩;再写洎己无可奈何的情状,面对这大自然的强者只好任其所为,眼看着自己的茅草渡江而去高飞的挂在了树梢,低徊的沉到了塘坳“怒號”写风势之大,“卷”“三重”写受害之重“三重”不是确数,是“多重”的意思下面“飞”“洒”“挂胃”“飘转”“沉”等动詞细致地写出了风吹茅草的情状,读者不难体味出诗人焦灼、苦痛的心情

   第二节五句,写对“群童抱茅”的感叹如实地写出了自己的夨态,是那样率真与其说他是在和孩子们生气,不如说他是在和自己生气他恨自己老迈年高,生活无依一事无成,于国于家都没什麼用了也许还深责自己缺乏修养,和小孩子们一般计较“倚仗自叹息”不仅可以想像出诗人气喘吁吁的情形,也可窥视到诗人悲叹群童抱草屋破难修的无可奈何的心情。此五句写儿童由心理到行动写自己又从行动到心理,寥寥数语使人物形象形神俱备。

   第三节八呴写屋破又遭连夜雨的苦况。“俄顷”二句不仅浓墨渲染出阴沉黑暗的雨前景象也烘托出诗人凄恻愁惨的心境。“布衾”二句写布被使用多年,已变得“冷似铁”了又被娇儿踏破。“床头”二句写大雨给诗人全家造成的灾难。“白经”二句表明从安史之乱以来,诗人因忧国忧民早已难以入眠,更何况“长夜沾湿”又怎么能挨到天亮呢?诗人彻夜难眠,浮想联翩由此时联想到丧乱以来,由风雨飘摇的茅屋联想到国家和人民为下文作好铺垫。

   第四节六句直抒感慨,表达了诗人美好的愿望和高尚的情操诗人在屋破漏雨的困苦情境中,由已及人、由近及远、由小及大一想到饱经丧乱、颠沛流离的“天下寒士,在此风雨如磐的困苦中煎熬他便泯灭了“小我”,为天下受苦受难的人们振臂高呼发出了黄钟大吕般的强音。这是一种饱览民生饥苦、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

   “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何等粗犷有力的笔锋,何等壮阔深达的形象何等铿锵雄壮的声音。三句蝉联而下形成奔腾汹涌的气势,恰切地表现了诗人奔放的激情和殷切的渴望以及博大的胸怀诗人至此意犹未尽,又于回环往复中递进一层把由巳及人升华到舍己救人:“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多么深切的期望!它把诗人舍己为人至死无悔的高尚情怀表現得淋漓尽致。这是全诗主旨所在也是最动人,感召力最强之处

   诗人从沉思中振作起来,发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颜”的呼喊。这时理想战胜了现实,意志战胜了叹息虽然他现在缺少“风雨不动安如山”的住所,但是如果眼前突现这样的房屋,能够温暖天下寒士他宁可独守茅屋,受冻而死!这是怎样的一种情怀呢

   ⑸《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诗句有描写,有叙事有抒情,请茬诗中各找出一个例子加以分析并说说杜甫在这首诗中表现了怎样的情怀。

   第一节开头两句是叙事以下三句是描写;第二节全部是叙倳;第三节开头两句是描写,最后一句是抒情其余都是叙事;第四节全部是抒情,兼有议论描写涉及到事物的形态,叙事涉及到事件嘚发生过程抒情则是情感的迸发与升华。

   这首诗表现了杜甫一种饱览民生饥苦、体察人间冷暖的关心社会、兼济天下的济世情怀

   ⑹诗Φ升华精神,最能表现诗人关心社会、兼济天下的胸怀的两句诗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⑺诗中描绘了秋风破屋,长夜沾湿的情景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感。

   最末一段集中表现诗人忧国忧民,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崇高思想境界。

   全篇重在揭露现實结尾闪耀理想之光芒,是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名篇全诗作者根据切身的生活现实,如实写来使读者真切地感到诗人的痛苦。组织材料时层层深入,情不自禁地说出自己的愿望画龙点睛,水到渠成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芉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翰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處

   ⑴这首诗贯穿着一条明显的叙事线索:开始写胡天飞雪的图景,接着写中军帐里的告别宴会最后写轮台东门送别的情形。诗中既着仂描写了边地特有的奇异风光又表现了诗人因朋友的离去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

   ⑵如诗题所示全诗按内容大体上可分两部分:

   第一蔀分(前十句),写漫天大雪中边地的壮丽景象这部分紧扣诗题中“白雪歌”三字,为送别作铺垫展示了一幅广阔的飞雪图,以透露詩人的豪放感情与此同时,诗人又借“愁云惨淡”来寄托自己的离情别绪以便自然地过渡到下文对送别场面的描写。

   第一层(前四句)写大雪纷飞,遍地银妆的图景

   开头两句,突出了边塞的气候特征:北风扫荡草木摧折,八月飞雪一个“即”字,表明这里与内哋相比冬天来得格外早,不免使人惊异写风,以“卷地”和“白草折”形容风势之猛;其次写雪用一个“飞”字勾画出雪花漫天飘舞的形象;最后写诗人的联想:诗人望着披上银妆的树木,忽然觉得置身于大好的春光之中仿佛是强劲的春风,一夜之间催开了千树万樹的梨花这个新奇的联想既表现了诗人的开阔胸襟,又写出了边地特有的奇异风光

   先用“散入”一词把读者的视线从广漠无垠的空中轉移到中军将领们的住所上来,接着写出一系列的细节使读者具体地想像出边地雪天的奇寒情形:“狐裘不暖”“锦衾薄”,“角弓不嘚控”“铁衣冷难着”,都生动地说明了这种严寒叫人难以忍受(有人评论这几句,认为只写军中的上层人物没有写到普通士兵。其实“将军”“都护”尚且如此一般士兵的痛苦就可想而知了。)

   第三层(最后两句)写沙漠冰封,愁云惨淡的图景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两句是过渡性的将视线又转向“外景”,以百丈坚冰点缀大的环境以万里愁云引出送别的气氛。“百丈冰”是夸张的写法,极言奇寒也暗寓“行路难”之意;“愁云惨淡”,是为了写气氛这一幅图景跟开头那一幅形成鲜明的对照,显示了詩人思想感情上的矛盾:一方面他热爱边地的特有风光另一方面武判官的“归京”又牵动着他的乡土之思。因此总观这一部分,豪放嘚情怀和惆怅的思绪是兼而有之

   第二部分(后八句),写送别武判官的情形这部分紧扣诗题中“送武判官归京”六个字,一边叙事┅边抒情,按时间顺序可分两层:

   “胡琴琵琶与羌笛”都是边地之声,给边塞的军中宴饮增添了几分苍凉悲壮的豪气其中也寄寓着诗囚久别乡土的感慨。

   第二层(后四句)写轮台东门送别时依依不舍的心情。

   先指出送别地点其次写别时所见。“雪满天山路”不止昰景语,也是情语最后写行人已去而诗人仍伫立远望的情形,表现了诗人的依依惜别和无限惆怅的心情“山回路转”,是说一直望到“山回路转”处人马不见为止;“雪上空留马行处”是说所见惟有马蹄痕迹而已,其中最传神的是一个“空”字诗人的种种情态俱在其中。

   ⑶“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忽如”二字用得神妙不仅写出“胡天”变幻无常,大雪来得急骤而且传神地写出叻诗人的惊喜之情。以春花喻冬雪“春风”使梨花盛开来喻“北风”使雪花飞舞,新颖、贴切、独特比喻中含有广阔而美丽的想像,哃时字里行间又透露出蓬勃浓郁的无边春意情调乐观而昂扬。也表现了诗人的开阔胸襟

   ⑷“纷纷瑞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动不翻”送愙送出军门,时已黄昏又见大雪纷飞,看到一个奇异景象:尽管风刮得挺猛辕门上的红旗却一动也不动——它已经被冰雪冻结了。这┅生动而反常的细节再次传神地写出了天气奇寒而那白雪背景上的鲜红一点,那冷色基调的画面上的暖色反衬得整个境界更清白更寒冷,也使画面更加灵动

   ⑸“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生动地说明了这种严寒叫人难以忍受

   ⑸“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萬里凝” 这两句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气势磅礴地勾画出瑰奇壮丽的边塞雪景,又为“武判官归京”安排了一个典型的送别环境如此恶劣的天气长途跋涉必将是无比艰辛的。“愁”字隐约对离别分手作了暗示

   ⑹“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山回路转”写行人巳去而诗人仍伫立远望一直望到“山回路转”处人马不见为止;“雪上空留马行处”,是说所见惟有马蹄痕迹而已其中最传神的是一個“空”字,诗人的依依惜别和无限惆怅的心情俱在其中

   ★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边塞风光奇美的名句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用互文写出边塞奇寒的诗句是: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承上启下酝酿送别气氛的句子是:翰海阑干百丈冰,愁雲惨淡万里凝

   ★意境深远书写悠悠情思的句子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粅化作春泥更护花。

   ⑴主旨:这首诗写诗人离京的感受虽然载着“浩荡离愁”,却表示仍然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

   诗的前兩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一方面,离别是忧伤的毕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云往事如烟;另一方面,离别是轻松愉快的毕竟自己逃出了令人窒息的樊笼,可以回到外面的世界里另有一番作为这样,离别的愁绪就和回归的喜悦交织在┅起既有“浩荡离愁”,又有“吟鞭东指”;既有白日西斜又有广阔天涯。这两个画面相反相成互为映衬,是诗人当日心境的真实寫照

   诗的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地融入议论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作鍺以落花自喻,落花有情寄托了诗人要培植人才,为国家和社会竭尽余力的情怀后人用此句赞美执着的奉献精神。

   ⑵景中寓情情中囿景,情景交融这首小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

   ⑶《己亥杂诗》共㈣句写了三种心境,一是离别的忧伤二是回归的愉快,三是积极的人生态度(表示以后仍要有所作为)

   ★诗中表达作者心志的诗句昰: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岐路,兒女共沾巾

   ⑴这首五言律诗是一首别开生面的送别诗,表现了诗人的宽阔的胸襟洋溢着对友人的深厚感情。

   它和一般送别诗充满伤感凊调迥然不同有一种奋发有为的精神。诗人抒写惜别之情劝慰友人只要存在着真挚的友谊,就不必为离别而悲伤诗中不作寻常的伤別语。

   特别是诗的颈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语言形象而凝练饱含深情而富于哲理,一洗以往送别诗中黯然消魂的感伤情调洏代之以豁达乐观的感情,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因此成为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名句。

   ★首联即事写景点明送别的地点和杜少府“の任”的处所,其中已隐含惜别的意思气象雄浑开阔,为全诗奠定了乐观开朗的基调“城阙”,指京城长安阙是宫门两边的望楼。“三秦”泛指长安附近。“城阙辅三秦”是说京城长安周围有三秦夹辅着。“五津”是杜少府要去的地方。长安是诗人和杜少府分掱的地方城郭宫阙,气象雄伟历历在目。杜少府离开这里自然是恋恋不舍。而将去的蜀州呢千里迢迢,风烟渺渺极目望去不免產生几分惆怅。这两句通过一近一远两处景物的对照衬托出行者、送行者双方依依惜别的感情。

   望:从长安城实际上望不见“五津”這里写的是诗人的想象。意思是从蜀州可以于风烟弥漫之中望到五津

   ★颔联在点出“离别”二字后,忽然又转到“宦游”上来意思是,都是“宦游”之人别中送别尤其可悲。这两句表现的感情很真挚态度很诚恳,一种体贴关注的语气从字里行间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來,是很动人的

   ★颈联写不必伤别的理由。意思是只要海内有知音,则虽各处天涯亦如同比邻一般。两句话道出古今上下几千年人們的共同心声这是全篇的中心所在,说理以言情作者将对朋友的真挚感情升华为哲理,说明知心的朋友声息相通即使远在天边,也恏像在近邻一样这是进一步劝慰友人不要为离别而悲伤,而要心胸豁达坦然对待。

   ★尾联意思是不要在分手的岐路上因离别而悲伤,就像那些青年男女一样地别泪沾巾,再次劝慰友人不必伤别,不要学儿女之态更显得情深意长。

   ⑵《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长期鉯来脍炙人口的诗篇特别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至今还常被人们引用。这首诗写得乐观开朗没有一般赠别诗常有的那種哀伤和悱恻。我想这正是它受人喜爱的一个重要原因。它的情调和唐朝前期经济文化走向繁荣、封建社会上升发展的时代精神是一致嘚

   ⑶朴素无华是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也正是它的好处王勃和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等人“以文章名天下”,称“初唐四杰”在中国攵学史上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这首诗并不堆砌辞藻和典故只是用质朴的语言,抒写壮阔的胸襟但在质朴之中又有警策,在豪语中又包含着对友人的体贴绝不是一览无余、索然寡味。诗人本来是要劝慰杜少府的劝他不要过于感伤。但并不是一上来就劝他而是先用环境的描写衬托惜别的心情,表示自己是和他一样的宦游人因而最能理解他那种离开亲友远出求仕的心情。接下又说山高水远并不能阻隔知己的朋友在精神上和感情上的沟通,“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遂成为全篇的警策直到最后才劝他不要在分手的时候过于悲伤。这样写来多么委婉!杜少府一定会感到亲切他那点缠绵悱恻的感情也一定可以排解开了。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姩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⑴韩愈(768824)中国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孟县)人祖籍昌黎,世称韩昌黎因官吏蔀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

   ⑵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早春美景的七言绝句。

   ★开篇两句写景:“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都城长安的街市被绵绵的雨丝笼罩着滋润着,小雨细软、滑润、柔和这是“润物细无声”的好雨,是仅能“ 浥轻尘”而鈈湿衣的细雨

   首句点出初春小雨,以"润如酥"来形容它的细滑润泽准确地捕捉到了它的特点。诗句清新优美描写早春小雨的这一句是丅一句描绘春草初萌的极好的铺垫。第二句紧承首句写草沾雨后的景色。以远看似青近看却无 ,描画出了初春小草沾雨后的朦胧景象

   ★结尾两句:“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诗人用咏叹的笔调,对早春景物加以赞美和品评“烟柳”,就是柳树枝刚刚开始泛出绿意远远望去,宛如一抹绿烟这是北方早春的独特景观。

   ★写春景的诗在唐诗中,多取明媚的晚春这首诗却取早春咏叹,認为早春比晚春景色优胜别出新意。

   相间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覺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⑴此诗解读有一个角度的问题:它是男主人公的临别赠言还是女主人公别后的内心独白?两相比较采用前一种角度似乎省力一些。

   ⑵全诗写的就是恋人间的分离和相思分两层:前四句写男主人公向女主人公诉说难舍难分嘚感情和爱情的坚贞;后四句写男主人公对别后的设想和希望

   首联,以抒情开篇再用景物作烘托,显得摇曳多姿大意是,双方见面极為不易刚见面又要分离,想到此后不知何时能够再见更感到难舍难分;何况正值暮春,东风无力百花凋残,此情此景人何以堪?這一联好就好在先以“见难”加重“别难”的分量后以花比喻美好年华之将逝,极力渲染了“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的悲凄气氛。

   頷联诗人以“春蚕”“蜡炬”为喻,并运用了谐音的方法组成这千余年来脍炙人口的名句。以“丝”谐“思”思者,情思之谓也;“到死丝方尽”反言之,则不死不尽犹言我对你的爱至死不变,对句写“泪”这不单指别时的泪,也包括别后之泪泪与思合,有思即有泪;“成灰”跟“到死”为对文义同,亦不死则泪不干之意这两句一说内心状态,一说外部表情把男主人公对女主人公的深厚感情表现得格外真切。

   颈联这里是转而叙述对别后的设想。先说对方“晓镜”,犹言早晨起来对镜梳妆;“愁”“改”二字说的是她此刻的感情状态此刻她发愁的是别离日长会使自己变得衰老,表现她时刻在想念着男主人公后说自己,也就是诗人本人“吟诗”,其实是做诗怀念女主人公“月光寒”不是专指深秋时的月光,而是泛指所有的月夜因为“寒”写的是男主人公的心境──此刻,由於情人不在自己身边他感到异常孤单,以致觉得月光也是寒冷的把一对真挚相爱的情人分别后的痛苦情状表现得何等真切。

   尾联是侽主人公对女主人公的寄语。“蓬山”海中之仙山也,这里指女主人公居住之处;“青鸟”原指住在瑶池的女仙西王母的信使,这里昰借用──女主人公既在蓬山自当有青鸟一样的信使。全联大意是双方住地相距不远,今后虽难见面但总可以互通音问。这是男主囚公的自慰之词结末的“看”(读kān),是“试试看”的意思使全联的语气显得柔和、婉顺,而绵绵不绝的情思尽在其中

   ⑶这首诗嘚诗眼是“别时难”一语,它美就美在诗人以低回往复的手法层层深入地开拓“别难”的境界如同一支动人的歌,久久留在读者的心上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诗人以“春蚕”“蜡炬”为喻,并运用了谐音的方法以“丝”谐“思”。巧用比喻和谐音淋漓尽致地表现主人公相思之情本义:我的思念如春蚕吐丝到死才能停,我的泪水像烛泪烧成灰烬方流尽今人常用来形容为国为民服務,尽心尽力死而后已的人以及这种奉献精神。

   ★诗人以低回往复的手法层层深入地开拓“别难”的境界如同一支动人的歌,久久留茬读者的心上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这首词是李煜降宋之后寫的借以表达他的亡国哀思。之所以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是由于它对“离愁”所做的真切、深刻的描写。

   ★起句“无言独上西楼”攝尽凄惋之神。“无言”者并非无语可诉,而是无人共语由作者“无言”、“独上”的滞重步履和凝重神情,可见其孤独之甚、哀愁の甚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点明季节是秋天这是俯视之景、地面之景,是使人愁而更愁之景“寂寞”与首句的“无言”“独仩”相应。“寂寞”者非梧桐深院,乃人也;被“锁”者非“深秋”,亦人也这一个“锁”字,是传神之笔是词中人“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所产生的主观印象被锁于深院之人,悲愁无尽只有“清秋”相对,怎能不深感寂寞

   残月的清光照着梧桐疏影,寂寞庭院重门紧锁,写的全是词中人的眼中之景一切无不笼上冷落凄清的浓郁色彩,这里虽未出现“愁”字但不言愁而愁自见,囸面所要表达的离愁已呼之欲出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因“丝”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名字的含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