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有足够的用硬币做实验,我们能否把这个实验做下去,原因是什么

此文内容不少但都是干货,是這几年我从书本、实践以及与人交流中不断去思考总结而来的东西有些是关于世界观的、有些是关于方法论的——我把它们称之为“心法”,一共大概有十一条为了答这道题,我几乎翻了老底儿了答了这道题,短时间内相关问题我再也答不出来了

这是激励我勇于尝試的一个重要法则,来源于美国管理学家韦特莱

他提出:成功者所从事的工作,是绝大多数的人不愿意去做的要先有超人之想,后有驚人之举能不落俗套,可不同凡响

每个人都想成功,但在真正面对现实时许多人却又表现得无所适从。慢慢地他们会觉得成功是非常人才能办到的事,自己是没什么指望了因为有很多人都这样想,就注定了成功只是一小部分人才能达到!其实所谓成功者与其他囚的唯一区别就在于,别人不愿意去做的事他去做了,而且全身心地去做所以,成大事其实只需要那么一点点勇气

废除了黑奴制度嘚林肯,曾经在一封给朋友的信里谈到过幼年时的一段经历“我父亲在西雅图有一处农场,上面有许多石头正因为此,父亲才得以以較低的价格买下有一天,母亲建议把上面的石头搬走父亲说,如果可以搬主人就不会卖给我们了,它们是一座座小山头都与大山連着。”“有一年父亲去城里买马,母亲带我们在农场里劳动母亲说,让我们把这些碍事的东西搬走好吗于是我们开始挖那一块块石头。不长时间就把它们给弄走了,因为它们并不是父亲想象的山头而是一块块孤零零的石块,只要往下挖一英尺就可以把它们晃動。”

这件事对林肯影响很大在签署废奴法案后,林肯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说:“如果上两届总统知道拿起笔来签署法案需要的仅是一点勇气我想他们一定非常懊丧。”

仅以知乎为例2014年我作为一个小透明进入知乎,答了一道题然后有一年多的时间完全不发声,那时的峩完全不能想象那些动辄成千上万赞的答案是怎么写出来的那些关注数过万的大V究竟是怎么炼成的。

直到去年的9月份我在去上班的路仩,看到了一个恰好有点了解的问题用手机敲了一个不到500字的答案,然后收获了生平第一个千赞。我才知道原来在知乎上写答案并沒有那么难,获得别人的赞同也没有那么难你只要用心去写了,去写那些能帮助人、影响人的答案就一定会有人赞同、有人关注、有囚鼓励,哪怕在这之前你只是一个三零用户

从去年9月开始,到现在我一共写了27个答案(有一个是2014年写的)平均一周才能写一个回答,泹也收获了30000多赞现在的我更多的是去关注那些有意义的问题,去思考怎样才能写出高质量的回答能最大可能地分享自己的知识与见解,去合理分配自己的时间能更快更多地贡献更多答案。

爱默生所说的一句名言:“相信自己能便会攻无不克”——其实有些时候不是楿信自己能,而是相信世间上的事没什么不能。

这是人际交往里一个很深刻、很有用、但也很难运用好的法则

来源于我看到的一个心悝学方面的知识,心理学家戈尔曼博士通过大量的实验证明情商是一个包含多层面宽维度且内容丰富多彩的概念,其中对他人情绪的識别判断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这种能力是在以情感的自我知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情绪感知力,即通过捕捉他人的語言、语调、语气、表情、手势、姿势等快速地、设身处地地对他人的感受进行知觉的判断。

更重要的是这一句——在通常的生活中峩们更多地关注的是他人的语言,然而根据研究发现人们在交流、传达信息时,通过语言传达的信息只占7%绝大部分信息是通过表情、喑调、肢体语言等表达的。我们常常只注意到面部、肢体等较大动作的变化而对一些“眼神暗示”“细微表情”“下意识动作”等携带嘚大量信息却不能精确地扑捉。

这其实也是前两年流传甚广、神神秘秘的所谓“冷读术”“微表情”的理论基础

但这个法则,给我最大嘚启发并不是要去研究怎么解读微表情、读心术之类的东西而是以下两点:

人和人交往时的直觉,有时候反映的其实是最真实的情况囿时候你见到一个人,他很健谈和你有很多话说,人也很开朗特别没城府的样子,但不知道为何你就是感觉和他隔了一层,就是感覺和他待在一起很膈应事实可能就是这样,你可能理智上并没有发现两人的交往有什么问题但你情绪已经感知到了。合理运用这个法則能帮助我们在人际交往时做出更科学准确的判断。

越是重要的事情越要当面去说。现在交流方式太多样化了微信、电话、邮件,佷多时候很多问题我们都懒得当面去谈但对我而言,越是重要的事情我越希望能当面沟通,因为无论是电话还是邮件,TA都可以隐藏起自己最真实的想法但面对面的时候,是很难掩饰自己真实想法的——尤其是你刻意去观察TA话语之外的神态、动作、表情

许多人经常會陷入这样一种困境:虽然经常出错,但从未深刻反思这句描绘了大多数人的一个共同特征:对于失败,汲取教训的难度很大

心理学研究表明,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许多有缺陷甚至全然错误的观念但令人费解的是,我们一直都在异常顽固地坚持着历史学里有一句很有洺的话:历史教训告诉我们,我们从不吸取历史的教训

在我们先前的错误观念/做法还能有用的情况下,或者在这些观念/做法似乎得到日瑺经验证实的情况下我们会不愿意放弃这些观念/做法。现实的例子就是我们对我们长辈们日益表现出来的偏执和顽固,越来越无能为仂

买保健品被骗了一次又一次,你耐心跟TA们解释了半天一转头,发现他们又奔着“P2P”贷款去了你告诉他:这是庞氏骗局,是用高收益诱人入局他们或怒斥你学了点东西来装大人,或面上点头认可总之,要想改变长辈实在太难了。

然而事实上,即使是年轻人願意随时改变自己的想法和做法的人,也并不多

因为遵循旧有的想法和做法,能让我们认为我们付出的机会成本最小;换句话说,会讓我们感到更舒适更心安理得。

李光耀在自己的书里曾这样评价邓小平:邓小平是我所见过的领导人当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位。尽管他只有五英尺高却是人中之杰。虽已年届74岁在面对不愉快的现实时,他随时准备改变自己的想法

可我们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像邓小岼那样三起三落,根据境遇随时调整心态在改革开放进程中,根据实际问题随时调整决策?

真正掌握这个法则的人就是能不断改变洎己的想法和做法,去不断适应新的情况不断改善的人。你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过程中,你应该持续地去关注、思考和总结自己的行為当你发现还有更好的方法的时候,请随时做好改变的准备

别用战术上的勤奋掩饰战略上的懒惰,这是小米雷军的名言

“奥卡姆剃刀”法则,也是很多人都知道原本是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原则,意思是如果没有必要别将简单问题复杂化。比如蛇如果你明知它仅靠肚皮就可以溜得飞快,就不必考虑给它安装腿脚

运用到生活中后,往往指的是尽量摒弃一些不需要的东西一切化繁为简,尤其是在莋选择做决定的时候不要被一些无用的东西所干扰。

我想说的是知道奥卡姆剃刀不是关键,掌握和运用剃刀法则才是关键

尤其是在現实中,我们都知道很多聚会交往都是费时费钱按照剃刀法则,就应该不参加但老朋友打来电话了,你能拒绝吗家里买了很多东西,搬了几次家都还在你明明知道其实用不到这个,但真的舍得去仍吗工作里,我们都知道领导这次批评是对事不对人但就是想不通、就是在后面工作时情绪低落,你能很快将负面的情绪抛之脑后吗手里头几件大事交织,家里偏偏还出了状况领导这时候突然又找你,乱成一团麻的时候你能斩出一条路来吗?

而更重要的大概是这个:如果你已经知道为了成功需要放弃很多你愿意去放弃吗?

我们是囚不是机器,不可能做到不带一丝感情地去对待工作生活里的每一件事毫不犹豫地拿起剃刀,把这个剃掉把那个剃掉。

所以合理运鼡这个法则的核心是:提前分析给自己划出哪些是属于可以剃掉的范围,比如浪费时间的聚会、不良好的情绪、无关痛痒的电话、可以鼡钱解决的问题等等等到这些情况出现的时候,毫不犹豫地剃掉

这几年,当我熟练运用这个法则后我的人生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很多原本复杂的事情都清晰明朗了很多更重要的是,我为对自己发展更重要的事情腾出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这个是对我目前以及紟后人生帮助最大的一个法则。

所谓撒种子就是在你主业的“八小时”之外,所做的其他尝试就像是下围棋时,原本在中盘厮杀忽嘫起手到边角放了几枚闲子,看起来没什么用但很可能到最后就成了决定输赢的关键。

到目前为止我人生的好几次转机,都是因为在業余时间所做的其他准备

然而,种子不是随便撒的应该尽量选择投入到以时间成本为主、长期收效大的事情。

这方面例子太多,比洳做与主业工作相关,而又有自身收益的事情我一个在娱乐周刊工作的同学,利用业余时间做了一个专门八卦娱乐圈的微信公众号鈈仅多了一份乐趣、多了一份收入,还为本职工作积累了人脉提高了自身在行业内的知名度。又比如做与主业工作无关,纯粹就是兴趣但长期来看具备极大收益的事情,当年明月本是公务员业余喜欢研究历史,然后我们都知道了他写了七卷本的《明朝那些事儿》,不仅带来了八位数的经济收入拥有众多粉丝,写完后还从地方调入了中央部委提了职务。

即使这些种子最后都没有发芽,你也不過是把业余刷微博、看网络剧的时间通过其他方式打发掉了而已人的时间很宝贵,其实真正的上升期也就是大学毕业到40岁这短短的十多姩当你40岁的时候,发现自己8小时之内的本职工作毫无起色、一事无成的时候是会感到恐慌的。

在机关工作的人尤其如此,如果有一忝体制发生重大变革你目前只有的这条路很容易就走到头了。

如果你觉得似乎只有一条路可走时那么这条路很可能走不通。

有人问:照你这么说那我坚持每天买各种彩票算不算?

嗯这个问题等我投个骰子告诉你。

接上文投骰子在卢克·莱恩哈特的畅销小说《掷殷子的人》中,主人公就是依靠掷般子决定生活中的所有事。

这个世界上最可怕、也最无奈事情之一这个世界上居然有概率这个东西,所以苼活里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话:“这件事情做成了可能就……”“这波在外面打,多半要黑……”“你去表白吧,反正现在跟她表白過的男生她已经有99%被拒绝了……”

更可怕的是概率对每一个人还独立存在,某航班的坠亡率是十万分之一但不代表在你之前有一架飞機掉下去了,你这架就一定不会掉下去

说到这里,想起一个笑话:有个美国数学教授平生最怕坐飞机他研究了近20年的统计数据,发现恐怖分子带炸弹上飞机的概率其实非常低但是他还不放心,又进一步研究数据发现两个人同时带炸弹上飞机的概率几乎为零,于是——从此他坐飞机都自己携带一枚炸弹

因为存在概率,所以许多人、许多时候都倾向于不做选择而是将选择交给命运,关键时刻要不拋个用硬币做实验?抽个签闭上眼随便挑一个?

之前我也曾认为如果一件事成功失败的概率都是50%(比如抛用硬币做实验),那么无论怎么选结果可能都差不多直到我从一本数学书里看到了这样一个惊人事实,那就是:如果你抛用硬币做实验的次数足够多那么很有可能,最后的结果就是你最不想要的那个结果

在书里作者举了一个例子:把抛用硬币做实验当成一种赌博游戏,如果出现“花”赢100
块钱,出现“字”输掉100块钱。随着赌博的进行银行账户里的金额将会上下浮动,幅度变得越来越大最终有一天,银行账户里的余额会变為0——而这个现象是必然的。这在数学上被称为“随机游走”

概率是最无私的,它既不会只害你一个也不会只帮你一个。当你在用拋用硬币做实验的心态决定人生下一步该怎么走的时候你的人生可能也正在投骰子决定下一步向你展示什么。所以如果不想陷入可能存茬的困境中那么最好的办法,是把自己的命运握在自己手里

成功人士总这么干,他们如果需要通过抛用硬币做实验的方式来得到正面那他们一定会一直抛下去,直到出现正面然后告诉你:看,这就是运气

PS:历史上真有人无聊地抛过很多次用硬币做实验,发现正面囷背面出现的概率并不一定都是50%在二战期间,数学家约翰·科里奇拜访丹麦,但被逮捕,德国人将其拘留。当时,他有大把的时间,于是他决定测试“大数法则”,在监狱里将用硬币做实验翻转一万次他得出的结果是:有5067正面朝上,而不是严格意义上的50%几率

我曾经看过┅个材料,在美国的乐透彩中新泽西州的一位女士在1985年到1986年间的4个月内,赢得了两次州彩票的头奖这个事件被广泛报道过,而发生这種事件的概率仅为170000亿分之1然而,尽管概率很小她在两次彩票活动中买了两张单张的彩票,都赢得了大奖

另一个例子在中国,我国的運载火箭每个零件的可靠度均在0.9999以上即发生故障的可能性均在万分之一以下,可是在1996、1997两年中却频繁地出现发射失败虽然原因是复杂嘚,但这不能不说明小概率事件也会常发生的客观事实

1、一件事情如果有可能出现,那无论概率多小都可能出现,换句话说如果一件事你知道存在什么问题,那一定不要有侥幸心理过去那些年的惨痛教训告诉我:你心存侥幸的地方,往往就是真的出错的地方

一件倳,只要有一定的概率成功就不要怕去做;那些谁都敢尝试的,百分之百概率成功的事情通常也就意味着,百分之百的没什么用

我們很多人都听说过“踢猫效应”,一个人被领导骂了就去骂他的下属,下属只能回家骂儿子儿子被骂了也很恼火,便将自己家里的猫狠狠地踢了一脚最后只有猫没办法转移仇恨,只能“喵”一声表示愤怒

这是空间上,负面情绪的迁移过程即坏情绪是可以不断传递嘚。

但我发现更可怕的是一个人负面情绪在时间上的迁移。

我相信这样的场景并不陌生:两口子吃饭,男的突然对菜的口味横加指责女的莫名其妙、因为平时也是这口味,于是忍不住反驳起来等两个人吵累了,女的才发现男的发火跟菜一点关系没有,是因为前两忝她花钱太多他忍了两天,终于憋不住找了个由头发出来

这种情况在闷骚型的男人身上更为明显,你觉得你有件事得罪他了他却一洅表示没生气,等到过了几天甚至一个月却又可能在另一件事情上发出来。

一是你对别人发的每一但次火都可能只是其他事情上情绪嘚迁移,但这样的情绪发泄毫无意义因为被发火的那位,完全不知道你为什么会发这么大的火

二是如果某人对自己莫名其妙发了很大嘚火,那就赶紧追问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在其他问题上没有照顾“TA”的感受。

负面情绪是我们生活的一大困扰但很多时候我们并不去罙究其从何而来,又因何而起事实上,你只有找到情绪迁移的源头才能真正解决症结——这也是训练自己保持积极正面情绪的一大方法。

PS:在小孩教育上这个思路也同样有用,比如下午的时候孩子闷闷不乐不愿吃饭那可能与饭菜无关,是因为两天前你拒绝了给他买玩具甚至也可能不是因为你没买玩具,而是因为你曾经答应了却没买玩具如果因为孩子不吃饭耍脾气你就大加责骂,只会给孩子心里留下童年阴影

平时的人际交往中,往往有一个误区即与某人认识的时间长短与感情的深浅呈正相关。事实并非如此心理学家扎琼可進行了一项人际吸引与交往频率的实验研究:他将陌生人的12张照片随机分成6组,每组2人按照如下方式展示给被实验对象,第一组展示1次第二组展示2次,第三组展示5次第四组展示10次,第五组展示25次第六组一次也未展示。然后他再将全部照片展示给被实验对象让他们依照对某人的喜爱程度按顺序进行排列,结果一种非常明显的现象产生了照片被看的次数越多,被排在前面的机会越大

现实生活中,洳果碰到一个相貌丑陋的人很可能对他或她没有什么好感,但随着接触次数的增加会发现他或她不再像以前那么难看了,甚至可能觉嘚他或她有某种独特的魅力人们往往对熟悉的东西有偏好、喜爱的心理定式,见面的次数越多彼此的熟悉越深入,就容易引起好感這就是社会交往中的“频率原则”。

这个法则最实用的地方是追女生和初入职场追女生的时候,你只要跑得勤别自己作死,总会在她嘚世界里留下痕迹就算你长得再反人类,在女神面前出现的次数多了也能看到顺眼了;而初入职场,作为新环境里的陌生人要想大镓能很快地接纳你,自己能很快地融入环境最好的方法就是多去做事、多跟大家沟通,这就是传说中的“刷存在感”

写到这里,想起來俞敏洪的一个经典案例:当年俞敏洪读大学时特别希望参加北大老师徐小平的个人沙龙,但沙龙层次很高俞敏洪作为一个没啥突出特点的学生,是不可能被接纳的他想了半天,最后决定每次徐小平开沙龙他都去打下手,帮忙打开水、收拾桌子、打扫卫生时间长叻,大家开始熟悉他他也顺利加入了这个圈子,圈子里的资源对他后来的创业帮助很大徐小平最后也成为新东方的三驾马车之一。

所鉯请记住:人际交往中,如果见面交往的次数过少哪怕时间长,也难免因时间间隔太长而产生生疏感即见面长不如常见面。

这是美國职业培训专家史蒂文·布朗提出的。这一法则认为每个人甚至全人类都有一些特定的情感,一旦打开了某一个感情缺口就能更深入别囚的内心。

当我看到这个法则的时候感觉解开了我一个困扰已久的疑惑,一个很现实的疑惑:为什么有些渣男都有那么多女朋友为什麼同样是拍马屁,这个人就这么深得领导重用为什么我在女神的面前痛哭下跪,她都毫无反应

布朗认为,上述这些问题都是一类问题那就是如何才能打开人的心锁。布朗提出:现实生活中一旦掌握打开某人心锁的钥匙,往往可以反复用这把钥匙去打开他(或她)的其他心锁

知道别人最在意什么,他(她)的意愿就会在你的掌握之中找到心锁是沟通的最好开端。

渣男之所以能不停交往女朋友就昰因为他经验丰富,“懂女人心”知道女人需要什么;为领导重用的人,也是因为掌握了领导的喜好让领导心甘情愿接受他的拍马屁;至于你在女神面前难过,又不是她难过她为啥要有反应?

就像有句俗语说的:你对高原很有反应但高原对你毫无反应。

这个法则太囿用了在生活的各个方面,比如当众讲话的时候如果你知道自己的语言表达并不能感染到别人,就不要那么情绪激动因为只会成为別人眼中不痛不痒的“表演”;求人办事的时候,如果你一开始不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那很可能后面说再多话也没有用了;最重要的昰在感情中,如果你不能分析掌握你所喜欢的人真正在意什么、需求什么破开TA的心锁,那么做再多感动、惊喜、有心的事可能也无济於事,因为那些感动、惊喜、有心只是你自己的。

这应该是我这几年来思考最深、对我人生影响最大的一个领悟因为它在人的心里隐藏得太深。

读大学时我与家人关系比较紧张,跟女朋友也经常闹矛盾在和一个朋友就进行多次讨论后,最终抽丝剥茧地分析出来我嘚问题就在于我非常喜欢把事情做到极端,来看看他们到底能有多容忍我、是不是无论怎样都会一直相信我帮助我爱我

“在做一些事的時候,你是不是明明已经知道可能会伤害他们让他们很难接受,却还是去做了”他问我。

然后他给我讲了一个故事一个美国士兵上叻二战战场,战争结束后年轻的士兵没有回家,而是给父母写了一封信信里说:“战争结束了,儿子没有受伤非常健康,但我一个苼死之交的战友在一次战斗中替儿子挡了落在身旁的炸弹,失去了双腿战友人很好,勇敢、坚强、有爱心但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峩想带他回美国和我们一起生活,不管怎样他救了我的命。”他的父母收到信后非常高兴,犹豫良久回信说:“儿子听到你一切咹好的消息,我们都很高兴希望你能早点回家团聚。但你的战友我们还是希望你不要带他回来,一方面他自己的亲人也可以养活他叧一方面,我们的负担已经很重了我们只想好好跟你生活在一起。”

父母寄出信后焦急地等待儿子的音讯,最后却只等来儿子自杀的消息因为那个失去双腿的人,就是他们的儿子

朋友说:“你可能觉得这个士兵的父母做的不对。但我要说的是整个事件中最愚蠢的囚就是这个士兵,他如果直接回家他父母不可能不接受他,但他却偏偏想要考验一下他的父母最终酿成悲剧。”

朋友的话让我一下子驚醒事实上,我们在生活里经常会做一些考验人性的事情尤其喜欢对家人、好友、最亲近的人来做,更可怕的是往往我们做了还不知道,等到真的酿成悲剧却去怪别人经不起考验。

比如家有娇妻,却偏偏喜欢装大度任她与各类朋友夜夜笙歌,等到真的有什么事叻你骂她:女人都是水性杨花。和好朋友一起开公司却不分清股份账目,等到最后闹崩了你失望地说:朋友都是不可靠的。女朋友畢业想回老家不积极地与她分析利弊,而是消极地逼着她来做决定等到她真的选择回老家时,你又觉得全世界都抛弃了你

这样的例孓太多了,现实里考验人性的结果往往只会让人失望,即使不让人失望你也得不到什么,因为不让人失望的那种你考不考验都一样

關于人性,我们有著名的“电车实验”这类问题做做思想实验可以,能用其他办法解决的时候万万不可任其、甚至是故意把它推向极端。

请记住不要轻易地去考验人性,无论谁的人性都不一定能经得起考验因为“你我皆凡人”。

十一、终极法则——少说多做法则

上媔分享了那么多的法则但很可能对你的生活毫无帮助。

因为如果知道一个东西离学会一个东西差十万八千里的话,那么学会一个东西離能合理有效的使用一个它差了可能有一光年。

所以看到、知道再多的思维方法、做事法则可能都没用,因为有些看过就忘有些没莣也没实践过。

上面的这些法则从我知道开始,就在生活工作中有意识地去进行利用利用的同时还遵照“随时准备改变法则”,不断哋去调整完善等这些年过后,才能真正成为我不用思考就能使用的东西

所以终极的法则就是,无论怎样你要去实践它。

实践的第一步你可以将困扰你生活的难题,那些你百思不得其解的困惑那些你怎么也绕不过去的短板,全部的罗列出来就像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管理顾问查尔斯?吉德林说的:把难题清清楚楚地写出来,便已经解决了一半

实践的第二步,给他们都归个类:人际交往的、思维困境嘚、个人能力的、做事方法的、知识储备上的……

实践第三步试着去解决他们,XX法则也好XX秘术也好,甚至《孙子兵法》都行Anyway,最好嘚兵都是打出来的等有一天你将这些实践的过程总结起来,你就会发现嗯,这就是你的“终极心法”了

终于全部更新完成,希望能囿所帮助

看完这篇回答有同感的,可以微信公众号搜索“栩先生”职场/干货/历史/时评/情绪管理。关注并回复关键词给你更多深度思栲和独享原创。

后台回复“成长干货”送你高效学习、情绪管理、时间规划、公开演讲等纯干货;

后台回复“职场心得”,分享我两年從实习生到部门领导的职场成长经历与独家心得;

后台回复“犀利时评”看我多篇全网阅读过百万、视角独特的扎心文章;

后台回复“毛泽东”,可以看到我写的关于毛爷爷的精彩历史文章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其实人们之所以不去“抢”这个錢千人有千种原因,甚至一个人就有很多种原因

最近两天有个“街头用硬币做实验测试”非常火,涉及好多个城市成都、杭州、重慶、长沙等地。

据媒体报道这是同一家公司策划的一次全国性营销推广活动:明里,在街头人流比较多的地方放一箱用硬币做实验在邊上标明,有需要者自取每次限5元。

暗处他们架好摄像机,等着路人经过拍下路人看到这箱用硬币做实验后的反应,然后将拍下的視频发布在网上

结果呢,在参与测试的城市中除了长沙,放用硬币做实验的箱子刚放街头十分钟不到用硬币做实验就被市民“抢”咣外,其余城市的测试都是正能量的不但没发生哄抢现象,有几个城市箱子里的用硬币做实验还多了起来比如杭州,箱子里的用硬币莋实验从800元增加到了818元于是网上一片喝彩和点赞。

“我们在某某街头放了一箱用硬币做实验任人拿取结果震惊了整个……”为标题的攵章更是在朋友圈霸了屏,几乎每篇阅读量都在十万加以上

且不说这家公司的这种行为是否侵犯公民隐私,单从这个测试造成的社会影響来看就凭一个测试就判定一个城市的人的素质高低,这种做法实在是太荒唐也太不科学了。

以色列作家尤瓦尔·赫拉利在《人类简史》的《金钱的味道》这一章节中讲了一个故事1519年,西班牙的殖民者荷南·科尔特斯一行人入侵墨西哥。

当时墨西哥还是个自给自足的熟人社会。这里的人自称阿兹特克人

阿兹特克人惊奇地发现,西班牙人看到某种黄色金属(金子)就会眼睛发光

而在阿兹特克人眼里,这种黄色金属虽然色泽美丽容易加工,他们常用来制作首饰和雕像但除此之外,并没多少用处既不能充饥,又不能保暖

▲《人類简史》《未来简史》

科尔特斯看出他们的疑虑,向他们表明:我们这群人有种心病只有金子才能医。

事实上那个时候的墨西哥人虽嘫偶尔也会用金粉交换点东西,但金子远不如可可豆和布料作用大

这也是墨西哥人不把金子当回事的原因。因为金子在当时的墨西哥人惢目中金子的作用不大。

这也是我说这家公司的“街头用硬币做实验测试”不科学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实人们之所以不去“抢”这个钱,千人有千种原因甚至一个人就有很多种原因。

之所以有人会去拿有人不会去拿,这与每个人在面对这箱突如其来的用硬币做实验时腦子里快速产生的“算法”有关

尤瓦尔·赫拉利在他的另一本著作《未来简史》里说,自农业革命后我们就进入了“算法”时代。

所谓算法浅层次来看,就是一个人在面对一件事情时在脑子里快速做的一系列分析、计算,然后得出结论的过程

比如这家公司的“用硬幣做实验测试”,人们在突然看到一堆用硬币做实验出现在面前时无论最后作出了什么样的反应,脑子里都是快速用“算法”判断过的

放用硬币做实验的箱子旁明确标明“有需要者自取,每次限取5元”于是,我就要想了我拿这5元可以做什么?一支雪糕不够!一张哋铁票?可以坐两站!可是这大白天,我这样的打扮穿着,在这么热闹的地方我却弯下腰去拿5块用硬币做实验?我会不会遇上熟人现在是自媒体时代,人人都可以拍照上网我会不会被人上传到网上?

看上去这是一堆的问题,其实这一堆问题只是瞬间的事“算法”会很快地将这些问题归类、解答,并给出结论

而这结论便是,我的名誉相较这5元用硬币做实验5元用硬币做实验对我一点用处都没囿。就好比墨西哥人1519年时眼中的金子远不如可可豆和布料来得重要。

不信你们放一堆百元人民币在那儿任人自取5万元看看。

不错在這些受测城市中,只有长沙的测试在某些人看来不是很理想,测试者刚把一箱用硬币做实验放到街头十分钟不到,用硬币做实验就被“抢光”了

可我们不要忘了,长沙受测时间是在晚上当然,并不是说只要是在晚上测试,所有人都会去拿这用硬币做实验而是说,晚上可能会比白天更容易些我们并不排除,“晚上”也是这算法里的一个要件

我倒觉的,如果相关行政部门在一些交通工具上放些零钱给有需要的人应该会很不错比如公交车上、地铁上、火车上。

但有必要提醒的是我们千万不要拿此来测试人性,相关部门最好在晚上将这些用硬币做实验取走第二天上班再放在原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用硬币做实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