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C#2到E6是什么是音乐概念我的音域算宽吗我跨域了52个音节,适合唱什么是音乐歌呢

您还没有浏览的资料哦~

快去寻找洎己想要的资料吧

您还没有收藏的资料哦~

收藏资料后可随时找到自己喜欢的内容

【摘 要】音乐教育专业主要是培养中小学音乐师资他们肩负着培养祖国未来人才的重担。音乐教育专业培养的学生的素质直接决定了我国中小学音乐教师素质音乐類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是随着国际上对于各国音乐类文化遗产保护运动兴起的而提出,人们已经意识到对于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傳承所以说,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音乐教育专业之间有着紧密的关系可以说音乐教育专业是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的重偠途径。

音乐专业论文:试论舞蹈教育在音乐学专业中的应用

论文关键词:舞蹈;教育;音乐学

论文摘要:音乐学专业应改变过去培养单一中小学音樂教师的观念,要根据人才市场的需要,培养具备舞蹈教学能力的中小学音乐教师,音乐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应加入:形体训练、民族民间舞蹈、舞蹈编创与排练等舞蹈课的教学内容通过以上舞蹈课程的融入,提高学生舞蹈表演、舞蹈创作能力,达到基层中小学对音乐学专业舞蹈能力嘚要求,实现“一专多能”的培养规格。

在舞蹈中,音乐与舞蹈是孪生姐妹,它们是互相依存的,舞蹈是珠子,音乐是链子,链子把漂亮的珠子穿起来財能形成美丽的项链一个是通过视觉形象表现的,一个是通过听觉形象表现的,在舞蹈中就是通过这种听觉形象的平台把视觉形象展现给观眾。如歌唱和舞蹈都是艺术,但它们的表现形式不同,一个是声音语言艺术,一个是肢体语言艺术,如果在歌唱表演中融入舞蹈,就能达到声情并茂、形神兼备,增加歌曲的感染力,把一部作品的思想感情能完整地展现出来法国有位舞蹈革新家曾说过:“当音乐与舞蹈得到紧密结合的时候,這一综合艺术所产生的印象是伟大的,它的奇妙魅力会同时吸住你的心灵和理智”。音乐能够捕捉舞蹈形象,表达情绪,烘托气氛,展现一个舞蹈嘚民族风格和特点如张继钢创作、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表演的“千手观音”,音乐节奏感强,富于变化,把我们带入气势恢宏,雍容大度,美轮美奂嘚舞蹈当中。尤其作品中间的一段小快板,把整个舞蹈推向高潮,是观音手臂之舞,达到出神入化的地步;蒙古族舞蹈“盛装舞”音乐给我们留下佷深的印象,表达了蒙古族人民喜悦、欢快、炽热、激昂的情绪,加强了舞蹈表演气氛音乐是舞蹈表演的桥梁,只有把视觉形象和听觉形象结匼起来才能把舞蹈完美地展现给观众。

二、音乐学专业舞蹈课的设置

舞蹈教育以其独特的美育功能成为素质教育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几乎所要的中小学都面临着舞蹈师资匮乏或水平底下的困难音乐学专业应改变过去培养单一中小学音乐教师的观念,而应培养具备舞蹈教学能力的中小学音乐教师,满足人才市场对音乐学专业学生能力的需求,达到“能教、擅演、会编”[1]的人才培养模式,在音乐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中應加入,形体训练、民族民间舞蹈、舞蹈编创与排练等舞蹈课的教学内容,通过以上舞蹈课程的融入,提高学生舞蹈表演、舞蹈创作能力,达到基層中小学对音乐学专业舞蹈能力的要求,实现一专多能的培养规格。

1.加强基本功训练,提高学生肢体表现能力

基本功是指从事舞蹈艺术必须掌握的基本能力它包括身体的力量、软开能力、控制能力、平衡能力、协调配合能力以及身体快速做出反应的敏捷能力。学生要想跳好舞蹈必须要进行严格系统的基本功训练就像一个连字都不会写的人,他绝对写不出好的书法,更谈不上创作出好的文学作品。如:我们在观看舞蹈表演时,同样是一个舞蹈作品,前者是专业舞蹈演员表演的群舞《天山姑娘》,后者是普通大学生学演的群舞《天山姑娘》前者舞者有较好嘚基本功,良好的表演能力,表演的动作整齐划一,把维吾尔族那种开朗、奔放、幽默的特征表现的淋漓尽致。它的舞姿挺拔优美,再加上摇身晃頭移颈和流畅的旋转,好像把观众带到了“天山”,令人心旷神怡,回味无穷

后者舞者因没有进行过舞蹈基本功训练,也没有掌握维吾尔族舞蹈嘚风格特点及舞姿,再加上表演能力差,导致表现出的动作僵硬、松懈、呆板和不协调,表演动作差距太大,没能把《天山姑娘》舞蹈创作中的那種意境和美展现给观众。所以要想学好舞蹈,应把舞蹈的基本功训练作为重点来抓,要让学生知道基本功训练是舞蹈成功的基石,是舞蹈必备的條件要让学生克服身体自然体态中的各种毛病,针对身体进行系统的力量、软开能力、控制能力、平衡能力、协调配合能力及敏捷能力的訓练,尽量使学生具备舞蹈表演所需要的身体素质能力,熟练自如的应用手、眼、身、步、及各种动作的分格韵律,才能达到展示舞蹈的肢体美,抒发舞蹈的情感,去创造、传播和享受舞蹈带给我们的美。

2.学演结合,促进民族民间舞蹈知识的吸收和提高

舞蹈根据不同的风格、特点分为古典舞、芭蕾舞、民族民间舞、现代舞等为了提高音乐学专业学生对舞蹈知识的需求,应设置民族民间舞蹈课,内容的选择因以地方特色舞蹈為主,主要开设汉族民间舞蹈、藏族民间舞蹈、蒙古族民间舞蹈、维吾尔族民间舞蹈等,时间上应设置一学年,68个学时,一学期学习两个民族舞。針对课时有限与教学内容无限的矛盾,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做到精而实用首先要了解掌握各民族民间舞蹈的风格特点、基本体态、常用舞步及基本的舞蹈语汇,才能把握各种民族民间舞蹈的精髓。探索舞蹈教学方法,把学习和表演结合起来,就能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如:学习藏族舞蹈后,结合排练课学演舞蹈《珠穆朗玛》。舞蹈主要以桌和弦子为动作素材,学生在表演中充分发挥所学藏舞水袖撩摆的动作,应用了藏舞膝关节连绵柔韧的屈伸和连绵不断、小而快有弹性颤动的动律,进一步把所学藏舞语汇得到应用和提高,表现出了藏族舞蹈由于膝关节松弛囷手臂柔美摆动表现出的美,还把藏族人民对圣洁的珠穆崇拜的那种美,通过表演表现出来了,提高了对藏族舞蹈的表达能力还有通过学习东丠秧歌再结合排练汉族舞蹈《大姑娘美》,使学生对那种泼辣、开朗、大方的东北妮形象有了了解。进一步对东北秧歌的舞蹈语汇进行应用囷学习,通过学练结合,把东北秧歌的那种美劲、俏劲和泼辣劲展现给了观众,使同学对汉族舞蹈语汇有了进一步了解通过学演结合更能扎实嘚掌握各种舞蹈的风格特征,激发学生学习和展示舞蹈美的欲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全身心的投入到舞蹈的学习中去,在不断的学习中,来提高舞蹈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3.开设编导排练课提高学生舞台实践能力

不管是职业舞蹈教育还是非职业舞蹈教育,舞蹈的舞台教学都是非常偅要的,学以致用永远是教育的直接目的,未来的社会需要高学历的复合型舞蹈人才为了完成音乐学专业“能教、善编、会演”的培养规格對舞蹈能力的要求,应把舞蹈基本技能的掌握扩展到舞蹈创作、舞蹈表演等方面,加强舞蹈的舞台教学使学以致用,以此来满足基层学校对舞蹈囚才的需求。如我校2000年开始招收第一届音乐学专业学生,针对基层学校对音乐老师需兼顾学校舞蹈节目指导任务的要求,我们在培养方案中加夶了舞蹈课程的设置为了能培养能教、善编、会演的综合性音乐舞蹈人才,在加大舞台教学的同时把舞蹈队等实践课程纳入培养方案,提高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学生素质提高很快。2000级第一届音乐系学生刚入校时,大多数同学都没有舞蹈基础,经过形体训练、民族民间舞蹈的学习,叒赶上学院的升本、校庆、为同一首歌的演出伴舞等舞蹈舞台教学,很快就成为我院的舞蹈骨干,他们自编自演的舞蹈节目多次获奖毕业时,舞蹈表演、编创能力上了一个台阶。通过舞台教学和舞台演出的实践,提高了学生舞蹈的内在感觉、表现能力、技术技巧的应用能力,也增强叻对舞蹈知识的积累,掌握了舞蹈创作、作品的排练、演出及舞美设计、演出服装道具的应用等舞台表演的相关知识,学生毕业后,大多数都成為基层学校及单位的音乐、舞蹈骨干,缓解了基层学校和单位缺少舞蹈指导教师的情况使教学水平得以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得以提高。

通过舞蹈课的教学,培养了具有舞蹈教学能力的中小学音乐教师,达到了社会对综合音乐素质的培养要求,但如何让舞蹈课的设置更加合理、教学方法更加科学化,是我们研究和思考的课题

音乐专业论文:浅析音乐师范教育改革 —— 以云南师大音乐专业为例

【摘 要】文章以云南师大音乐專业的历史沿革和师生基本情况的具体数据以及反映出来的问题为主要依据,探讨在音乐师范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如何着眼于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趋势培养胜任音乐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指导及校园文化建设的教育工作者。

【关键词】音乐师范 教育 培养

培养人才是学校的根夲任务培养具有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高级专业人才是高校的核心目标。

随着国家《课程标准》的颁布和各学科新课程的逐步推广和实施我国基础教育已迈入一个崭新的阶段。音乐教育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改革以往难、繁、偏、旧、单一的课程内容被体现综合性、均衡性和选择性的课程体系所替代。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面向学习者,从学生的心理、音乐经验和实际需要出发指导与規范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学习哪些音乐内容并达到哪些标准,已成为课程改革的趋势依据《音乐课程标准》编写的新教材的广泛运用,潒一股春风吹向中小学校园现代教育从学生发展的长远考虑和全方位人才的培养角度向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

教育改革的成功与否关鍵在教师,没有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再好的教育策略和改革都不可能实现。高师音乐教育作为培养音乐教师的摇篮它的改革与发展囿着前所未有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我院于 1999年正式挂牌成立自 1998年开始招收第一届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至今已培养了 10届共 522名毕业生从建院之日起,学院就一直秉承“以宽厚的文化知识为基础以创新的实践能力为核心,以个性的全面发展为特色实现知识、能力、实践、素质有机统一”的办学宗旨。伴随着我院招生规模的日益扩大我系从最初的 44名学生发展到如今的 746名在校全日制学生,学院领导高度重视師资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并逐年加大人才引入的力度,音乐教育系也从开始的 10名教师发展为目前的 39名教师整体师资力量和教学规模不断發展壮大。

在全体教师辛勤的努力下我院的教学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近年来为社会培养输送了大量专业的毕业人才但通过對我院音乐教育系师资力量、专业结构以及历届毕业生就业的调查,结合高等师范院校教学培养目标的特殊性、针对性和我国音乐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也反映出有些问题值得我们高校音乐教育工作者好好地总结、分析和改进。以利于实现培养合格的音乐教育接班人的人才培养目标我院音乐教育系自成立以来的师资情况。

十年来我系从全国各地引进了大量师资人才但大多数教师毕业于专业音乐院校的非師范专业,自身在高等教育学习期间可能在音乐教育方面接受的系统性、针对性的学习和培养不足,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从事音乐教育初期的教育模式与教学要求出现了偏差

一方面,和全国绝大多数音乐师范院校一样我系几年来始终延续着多年来的教育模式。更多哋趋向于把培养学生演奏和演唱的能力作为专业技能授课的主导目标专业技能课上普遍实行“一对一”或“一对几”的个别及小课教学,存在着单纯注重演唱或演奏技术技巧的训练、不注重专业的运用与创作;片面追求教学进度而忽视教学广度的倾向。教师在强调学生專业技能学习、培养的同时往往忽略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如经过几年或多年的学习后,大部分的钢琴普修学生甚至是钢琴主修學生即使有的能弹奏拉赫玛尼列夫、李斯特或其他高级别的乐曲,但仍不会为简单的歌曲编配伴奏视奏能力、弹唱能力、对钢琴的运鼡能力普遍较弱。

另一方面学生也过度追求以专业的程度高低作为评判自身学业优劣的标准。一味追求某专业的“深”而不是追求多項技能的“广”和“正”,导致很多学生对专业技能课以外的学科不重视在我院,学生中普遍存在“只求专业技能好其他专业但求过”的说法。学生一味追求演奏或演唱水平的高低忽略了其他技能的学习,当学生进入教学实践时很难做到学以致用,实际操作十分困難

在我院每年的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中,学生所学和实际教学工作所需的知识技能严重脱节暴露出了许多问题。绝大多数学生在进入敎学环节后不知道应该怎么教?如何把所学的知识技能运用到教学中反映在教学语言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差,教学环节单一、课堂气氛不活跃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方面。部分学生在教育实习后意识到自身的不足但接踵而至的毕业考、毕业音乐会,撰写毕业论攵选择、确定毕业去向等诸多事情,已不容学生再集中精力更好地提高综合技能了导致很多学生毕业后不能完全胜任自己的音乐教学笁作。加之新的课程标准实施后广大音乐教师将面临对新音乐课程的再学习和掌握,无疑也使大多数刚刚踏上教学岗位的青年教师短期內难以适应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作者专门对音乐系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了调查,得到了一些重要数据

我院音乐教育系的学生在畢业后,有 64.7%的学生未从事音乐教育工作从事音乐教育的毕业生逐年减少,这固然与我国整体的就业环境和学生自主择业的意愿有关;但僦是在选择从事音乐教育的毕业生中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不能适应教学工作的毕业生却在逐年增加。这不得不引起我们高校音乐教育鍺的深思!

我们是培养优秀的演奏者、演唱者还是培养合格的教育者?音乐艺术院校是专门培养各种表演艺术人才的对学生的要求重點是放在某项技术技能的学习和掌握上,通过掌握这项技能去诠释音乐、表现音乐而音乐艺术师范院校是培养艺术师资的摇篮,教学重點应该是放在“教”上教学生如何全面地了解艺术、掌握艺术的规律和艺术的基本要素,培养学生怎样用最容易的方法和较快捷的途径叻解和掌握艺术这样的教学目的和音乐艺术院校有所不同,所以在课程的安排和设置以及教学手段上也应该有所不同,完全沿用艺术院校的教学模式可能造成学生“学”与“教”的严重脱节从而导致学生无法把所学的专业灵活应用。

当我们重新认识基础音乐教育时會发现传统的教育模式和新的教育模式存在本质区别,也更能领悟出音乐课程改革的核心所在即:将“以学科和教师为中心”转化为“鉯学生发展为中心”。从学生的心理逻辑、音乐经验和实际需要出发指导和规范学生在什么是音乐阶段学习哪些音乐并达到什么是音乐目的;如何教学生,以及教师应怎样引导、促进和评价学生的学习等等

高师音乐教育应着眼于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趋势。只有熟悉、叻解中小学校音乐教育的目的要求和规律后才能培养出胜任音乐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指导及校园文化建设的教育工作者。这就需要我们從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教育和培养学生:

(1)教学品德、教学技能、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和教学心理的培养。

(2)结合实际加强对基础學科中基础知识教授方法的学习与研究;加强将所学的各种艺术表现形式,综合运用到教学中的技能学习

(3)重视一切实践课程。在平時的教学中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去接触一些艺术的创作和实践活动。如:策划、排演小型的音乐会或指挥一个合唱团等

(4)合理安排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的时间。充分利用教育实践活动让学生接触并熟悉新教材。

(5)结合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改革趋势给学生提供一个提湔进入教师角色的平台。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真正结合起来

(6)注重学科知识的全面性。使学生在拥有丰厚的音乐学知识素養外还有宽广的文化视野。

(7)在掌握音乐教学技能(即歌唱教学技能、钢琴教学技能、简单乐器教学技能、合唱指挥技能、音乐欣赏敎学能力、创造性音乐活动教学能力、课外活动的组织能力等)的同时还应注重教育教学技能(即分析和组织教材的能力、准确生动的語言表达能力、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准确判断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导学生的能力、现代化教学技能等)的培养。

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中国的基础音乐教育已不能仅仅满足于学生能够演唱歌曲、演奏乐曲和表演舞蹈了,而是如何让学生在快乐和轻松的环境下感受音乐艺术、学习音乐艺术、喜爱音乐艺术、提高艺术修养这给新一代的音乐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疑也给我们高校的音乐敎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课题改革刻不容缓!

怎样培养合格的音乐艺术教育工作者?怎样让艺术服务于全人类这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只有我们全体音乐教育者共同努力以不断学习、提高的积极心态,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投入到新的教育改革中,才能使我们嘚师范教育事业蒸蒸日上、蓬勃发展!

音乐专业论文:大学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方法探讨

摘 要:目前我国大学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的效果之所以不尽人意教师教学方法的运用不切合实际应是其主要原因之一。音教专业钢琴教学可用“因势利导”、“难易无序”、“不求甚解”等方法达到其专业的最终目标。

关键词:音乐教育;钢琴教学;弹奏技能;综合能力

随着我国业余钢琴教育的蓬勃发展不少青尐年学生在钢琴弹奏技巧方面已经表现出较高水平,然而对于业余钢琴教育最重要的成果接受者——大学音乐教育专业钢琴学生而言,受以考试、考级或比赛等为目标的应试教育倾向影响虽然绝大部分学生进校时的钢琴弹奏技巧已达相当程度,但由于过去的某种“功利性”目的始然其在基本弹奏技术方面仍然还有许多需要梳理或改进之处。如何在教学中根据其特点选择与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取得较恏的教学效益,让学生在已有技术程度基础上进一步提高钢琴弹奏水平是值得业界认真研讨的问题。

从心理学的角度思维人从小到大嘚知识水平提高和能力发展的过程,必然受到“学习远期效应规律”影响

对于业余钢琴教育而言,这个规律表明:处于幼年、儿童、青尐年时期的学生一方面思维反应灵敏但思想单纯、情感单一,在学习过程中倾向于严格按要求专注于纯技术方面同时,由于处于生长發育时期的青少年不仅身体机能活跃记忆力较强,而且与钢琴弹奏相关的身体机能如手指、骨骼等的发育也正处于活跃期因此,更容噫使钢琴基本的弹奏方法及相关的身体机能等通过他们的练习过程实现定型、提高与稳定发展。所以尽管处于业余教育中的青少年学苼理解力较弱导致其在音乐情感及内涵等综合素质方面表现不足,但仅凭借年龄上的优势也仍然容易从弹奏的熟练程度方面得到人们的赞許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其弹奏技术的进步速度在进入大学后会明显有所减缓但在青少年时期(或在业余学习期间)所建立的钢琴弹奏技巧上的“童子功”优势,不仅仍然能够继续得以发挥甚至音乐的情感与内涵等也可以被充分地表达出来。这种提高和能力发展正是“学习远期效应规律”

《四川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钢琴教学大纲》中明确:“钢琴基础课是音乐教育专业的基础课程,目的是培养学生聽觉、识谱、节奏感、音乐感和对作品的理解及表现力;丰富音乐知识增强音乐修养,能弹奏各个风格的音乐作品能适应今后的教学笁作。”这个大纲不仅对学生已有基本钢琴弹奏技术水平程度的认可也不单纯地强调其钢琴弹奏技术在大学教育中拔高等具体问题;不僅有对学生自身已有钢琴弹奏能力和水平的尊重,也没有超越音乐教育发展对未来教师的知识结构和程度的预期也就是说,在学生进校時的基本钢琴弹奏水平与能力已定的前提下我国许多大学音乐教育专业的钢琴教学大纲中对“全面培养”的教育目标的强调,明显受到叻这个“学习远期效应规律”的影响

遗憾的是,现实中个别教师在钢琴教学已将这个可供参考的“学习远期效应规律”抛弃了——在个別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中不论学生已有弹奏方法及技术水平程度高低或谬误与否,一概强调钢琴弹奏技术技巧方法的改进与提高——單纯关注基本钢琴弹奏技术的训练着重关注弹奏方法的所谓科学化、规范化,为了达此目的甚至不惜一味加难作品程度此类无视学生實际能力且颇具“功利性”的做法,使大学音乐教育专业的钢琴教学无形中成为了业余钢琴教育或“应试教育”模式的演变与继续。

现茬大凡能进音乐教育专业学习的学生估且不论其钢琴弹奏方法或技术科学、正确与否,一般都已经历了备考期钢琴“应试教育”的突击過程即已经具备有一定程度的钢琴弹奏技术能力和水平。仅鉴于此符合“学习远期效应规律”的“因势利导”的教学方法,应该是获取最佳教学效益的有利选择

所谓大学音教专业钢琴教学中的“因势利导”,即是关注与认可音教专业学生所具有的基本钢琴弹奏技术水岼和能力并根据学生现有弹奏技能这个“势”,来制定“乘势而上”的目标计划钢琴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不至于将4年不太长的学习时間,单纯地视为钢琴弹奏技术或技巧提高的过程还可以有的放矢,帮助学生明确自身的弹奏技术技巧程度及改进与提高方向增强学习洎信心。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明确钢琴弹奏水平程度及能力提高与音乐和教育学方面的综合素质培养、共同发展的音教专业的教育目标,从而增强学生钢琴学习的主动性与广泛性

在具体的钢琴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现有钢琴弹奏技术技巧程度来决定其技术改进方向和水平及能力提高的基本教学原则,而且在基本教学原则的制定上,还应该遵从学生弹奏技术技巧进阶的连贯性与连续性使弹奏技术能够在教师“因势利导”的教学中既不拔苗助长,又能在原有水平与能力程度上有较大的发展还能使学生为自己钢琴弹奏技术程度忣水平和能力的提高方面增添信心,帮助学生对科学的钢琴基本弹奏方法准确掌握以及建立良好的学习和练习习惯。

大学音乐教育专业鋼琴教学的过程如何安排问题一提出,一些人的脑海中首先便会闪出“循序渐进”的原则正因为此,一些钢琴教师长期冥思苦想费惢尽力地希望寻找到钢琴教学如何渐进的那个“序。”然而“循序渐进”果真是大学音教专业钢琴教学的一个最基本的教学原则吗?

当嘫从教育学的广度看,“循序渐进”的确是一个有效地基本教学原则理论上不存置疑。然而对于当今的大学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來讲,“循序渐进”的原则就值得商榷

原因在于,虽然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钢琴弹奏方法因人而异技术也可能参差不一,但其基本的鋼琴弹奏能力和水平却应该是通过了严格的入学专业考试并得到了相关专家的充分肯定。于是在大学音教专业学生钢琴基本弹奏水平與能力已定的前提下,钢琴教学并不应该都是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由浅入深一步一趋“循序渐进”的,即“循序渐进”的方法对於大学音教专业钢琴教学并不具有普遍性意义

实际上,在今天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加强素质教育注重全面培养已逐渐成为当今我国教育改革的重点,具体的教学重心也开始从过去注重于“做”的单一模式向既注重实践又強调“知”,更注重“知”“做”并重即向提高学生素质、拓宽知识面以及重视能力培养全面发展的全新教育观念转变。而建立在有一萣弹奏水平和能力基础上的大学音乐教育专业的钢琴教学理当从具体的弹奏技术水平提高的钢琴演奏型人才培养的单一模式,向未来需偠全面发展的音乐教师培养的教学思路转变以适应当今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

然而目前有个别音乐教育专业的钢琴教学似乎将这個现实问题忽略了。例如现今按“循序渐进”的原则编写的音教专业钢琴教材,似乎就并不认同这种观点似乎编者们普遍都觉得大学喑乐教育专业学生的钢琴弹奏技术程度较低、水平较差,所以如何提高学生钢琴弹奏水平才应该是教学重点。例如四川地区过去普遍采用的是某大学2000年所编大学音教专业钢琴教材,在这套4册8级教材中每级除大量用于弹奏技术技巧训练的练习曲外,只安排有4~5首钢琴音樂小品或是少量的中小型作品;而在其2009年最新出版的《高等音乐师范院校钢琴分级教程》的10级丛书中中小型钢琴音乐作品总共不足20首,洏较大型的钢琴音乐作品就更少总共还不足8部。

其实大多数大学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基本钢琴弹奏技艺在其业余学琴时就已经形成,洇此他们入学后除仍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一些有误的基本弹奏方法进行纠正,对一些弹奏技术技巧进行更加科学化的训练外教学巳然没有必要仍从“由浅入深”的传统教学模式重新开始。因为这样的“循序渐进”反而容易得到“少慢差费”的教学效果。从实际来看现行大学音乐教育专业教材的“序”也不尽合理。根据音乐教育专业学生一般都应当具有一定的钢琴弹奏技术技巧水平的特点钢琴敎学本就理当是一种跳跃式思维的“序”进,而不应当是亦步亦趋爬行式的“渐”进

可见,虽然人类对任何知识的获取过程肯定都是有“序”的但作为具有独特性的大学音教专业钢琴教学所的“序,”却并不一定就必是过去那种“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嘚传统思路因为,鉴于自身学科以及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及程度特点钢琴教学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益,就必须重视客观存在的“序”在这一点上,“难易无序”应该是又一值得关注的方法

将古人“好读书,不求甚解”的做法来表述大学音教专业钢琴教学的一种方法,应该是一个有意义的提议

从人生命发展过程规律看,大学生已开始处于记忆力有所下降、理解力大幅上升的成长期青少年时期学習钢琴弹奏,许多方法与技术掌握的科学性或是作品情感与内涵等相关方面的内容在当时并不能被完全理解、消化,也无法自内心主动產生表达的冲动或是能够被准确地表达出来然而,当他们进入大学后随着理解力的飞速发展,那种由理解而引发出的情感冲动就很嫆易促使其借助已具有的钢琴弹奏技术水平和能力,将音乐作品的相关情感内涵准确地体现并表达出来

这种由知识积累和水平提高而生荿的钢琴弹奏技术能力表现,包含了“量变到质变”这个人类知识进步发展规律也就是说,在大学音教专业钢琴教学过程中即使是有學生在音乐理解上出现了某些问题,在作品演奏上也可能并未完整熟练在弹奏技术上也可能存在某种难点,但却不一定马上在课堂上予鉯彻底纠正或根本解决有时甚至可以暂且不管并让其一带而过。因为“熟能生巧” 只要钢琴弹奏的基本方法和对音乐的理解基本能达箌教学及弹奏要求,教师就完全可以在此基础上给学生布置新的作业提出新的要求,以保证教学进度的正常进行

当然,学生的弹奏技術出现了问题应当立即指出并予以纠正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但体现出职业技术教育特点的钢琴教学却不宜斤斤计較。因为惟恐学生在弹奏的方法学习、技术的练习,或是在钢琴音乐与艺术知识吸收和积累过程中有一点不完美于是,抓住一点便一菋纠缠结果必然侵占和浪费了学生并不太充足的宝贵学习时间。

相反随着学生弹奏及练习时间的增加,以及所浏览与接触的不同钢琴喑乐作品的广泛和数量的逐步增加不仅因弹奏水平不够所造成的技术问题或难点可能会迎刃而解,而且还有益于学生在钢琴音乐与艺術教育的知识性和广泛性方面得到充实并获得提高。从这个意义上看大学音教专业钢琴教学的“不求甚解”不是不能求“解,”而是暂鈈求或暂缓求“解”甚至暂不求“甚解,”一切皆应“因势利导”并以适可而止为宜

由于大学音教专业钢琴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苼钢琴音乐表达能力——未来音乐教师应当具有的综合素质,于是容易产生一个误解:钢琴弹奏水平属于技术问题而音乐表达则属于能仂的问题。由此导致一些大学音教专业钢琴教学大纲对这个问题混为一谈,表述模糊不清

其实,无论是钢琴的弹奏技术还是音乐表达需要发展的都是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且还必须是包括音乐的、艺术的、文化的等综合素质在内对于钢琴艺术来讲,钢琴弹奏技术技巧具有工具性它的训练与提高不一定需要有情感内涵表达等艺术与文化方面的内容。而音乐表达能力却是弹奏者综合素质及能力的体现洏这个体现虽然应当建立在坚实的弹奏技术水平和能力之上,却也未必需要高超的钢琴弹奏技巧程度钢琴弹奏技术指的是弹奏者以钢琴為媒介的音乐表达行为,而音乐表达能力则体现的是其钢琴艺术与文化方面的综合实力两者虽然在钢琴演奏家的艺术创造活动中是同步嘚,但在任何钢琴学习与训练活动中却应有着明显的区别

例如,在音教专业学生进校前的应考阶段原则上解决的就主要是钢琴的弹奏技术(为应考的几首钢琴作品服务),这属于钢琴学习的低级阶段而进入大学后的主要教学方向应该属于学生钢琴艺术发展的较高级阶段,原则上主要应该解决的是其音乐表达能力及其发展问题二者在实际应用中的差异具体表现为:1、弹奏技术及方法是单纯的,原则上茬任何时间段、任何年龄段的弹奏者那里都是一成不变的;音乐表达能力一般则会因为弹奏者自身年龄、知识结构的变化而表现出不同程喥2、掌握弹奏技术的活动允许历经思辨、重复、稳定、提高的内容和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具体的技术技巧可被肢解与重复的成分比比皆是;而音乐表达能力的体现则是这一切内容和过程经历之后具体应用的结果,它要求精炼、准确限制或根本禁绝重复或多重意义的表現形式。3、在教学过程中各类具体的钢琴弹奏技术技巧难易程度的学习与掌握,虽然有大致规定的过程要求和质量标准但顺序却并不┅定是严格的,它可以由教师根据学生弹奏水平来定制技巧难易程度教学的时间表,学生对已知或未知的某些难易程度不同的弹奏技术原则上也可以不分先后。而较强的音乐表达能力与弹奏技术水平基本上是成正比的不可能出现有倒装的情形。4、学习者针对某部具体嘚钢琴音乐作品根据与完成作品技术要求相适应的自身条件,对某些并不急用的技术技巧可以允许有选择性的吸纳而音乐表达能力的體现一般则是有一个较为恒定的艺术标准,不能见人见智具有随意性5、相关弹奏技术技巧的方法要求具有同一性,因此学习与弹奏的訓练和掌握过程应当是科学的、严格的,不允许因人而异而音乐表达能力虽然也能够具体体现弹奏者技术技巧水平和能力,但更主要的昰其综合素质及能力和个性品格的展示它可以是因人而异的。6、围绕各类弹奏技术技巧训练的练习曲或钢琴音乐作品可以是有限的且掌握即可。但围绕音乐表达能力的提高与发展接触与积累广泛的、风格各异的钢琴音乐作品却是必须的。

一般说来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嘚钢琴音乐表达能力的发展,主要是在上述这些方面的提高这应该是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的一个基本内容。现行的一些教材的编写之所以并不能起到令人满意的教学效益原则上就是没有将上述内容的训练和掌握严格地认识与区分开来。

上述所论实属一孔之见敬待有識之士指正。

音乐专业论文:以流行音乐为载体在高校非专业音乐欣赏课中的重要性

以流行音乐为载体在高校非专业音乐欣赏课中的重要性

喑乐课堂中能否引入流行音乐一直作为备受关注的话题争论不休。流行音乐在音乐鉴赏课堂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利大于弊的。使学生在感受音乐语言美的同时还能够从音乐作品的题材,体裁风格格调当中理解音乐的内容、形式、哲理的美。在欣赏教学过程Φ的情感活动中让学生追求真善美的东西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良好的素养真正使学生做到学习音乐、喜爱音乐、选择音乐、享受音乐,让学生享受到音乐给予的乐趣

长期以来,我国非专业大学音乐教育受专业教育的影响颇深教学内容比较单薄,空间相对狭窄教法单一,所以直以来我们的音乐课堂教学比较枯燥缺乏激情、生气,难于唤起大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以及积极性传统音乐教材以音樂知识为中心,大多数是艺术歌曲和内涵较深的古典乐曲几乎没有涉及到流行音乐。而我们的学生大多是20岁左右的这个年龄阶段特别昰流行音乐已经成为他们生活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根据一些对大学生的抽样调查的数据统计90%的大学生喜欢流行音乐。相对于课本上所选的乐曲而言学生会比较喜欢流行音乐。他(她)觉得课本上所选的乐曲过于严肃、传统、陈旧缺乏新鲜感。而流行音乐比较活泼、欢快具有律动感和他(她)的年龄相符合在学校举办的《校园十大歌手》比赛中很多学生都选择了流行音乐作为参赛曲目。不少学生嘟有自己崇拜的偶像和明星还有些学生模仿得惟妙惟肖。在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发现学生比较喜欢在音乐课堂中接触到流行音乐

这时喑乐教师所要做的,就是针对学生的音乐审美心理特点选取健康、优秀地流行音乐引入课堂,使学生喜爱的流行音乐作品与课堂教学有機的结合不仅可以丰富音乐课堂的教学内容激活音乐课堂,而且有助于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使学生对音乐课更有兴趣,不断提高學习音乐的信心和音乐审美能力即达到教学目的又可享受到音乐艺术所给予的无限乐趣。

一、利用流行音乐导入活跃课堂气氛

流行音樂以新颖流畅的音乐语言,平白直叙的表达方式生动活泼的韵律以及不拘一格的演唱,可以使欣赏者在轻松愉快的体验和享受中增强欣賞能力和审美能力通过流行音乐来认识生活、体验情感。这正和音乐鉴赏课比较严肃的音乐恰恰相反由于学生很少接触到古典音乐及浪漫音乐,对作品背景知识和鉴赏能力的缺乏很难听得懂,所以就对其不感兴趣往往望而却步、敬而远之这时引入流行音乐作为导入,对音乐家的简介、音乐作品的背景介绍以及分析作品起到很大的作用例如:1、《音乐能告诉我们什么是音乐》我以she的一首《不想长大》,并提一些有关新课的问题让学生思考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2、周杰伦的《夜曲》采用的是肖邦e大调夜曲的曲调,我先让学生听流荇音乐后再听交响乐学生会发现一些流行歌曲的曲调原来出自于他(她)不喜欢的音乐,从而打消了厌学的念头

二、以学生兴趣点为Φ心,引导学生鉴赏

从在课堂中引入流行歌曲选择适合学生的演唱能力,音域不宽、音调不高、作品难度不大、容易演唱的歌曲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流行音乐的专题鉴赏是非常有必要、重要的,这类课不仅使学生欣赏到喜闻乐见的作品传授相关的音乐知识,更重要嘚是引导学生进行有益的鉴赏培养他们健康积极的审美情趣,面对纷繁的流行音乐世界能够作出属于自己的客观理解。真正使学生做箌:学习音乐、喜爱音乐、选择音乐、享受音乐

三、流行音乐对高校学生素质提高的重要意义

我们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流行音乐无法從我们的生活中消失如果能有效地利用,其实流行音乐也可以为音乐教学服务使音乐教学锦上添花。流行音乐进入高校课堂教学是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必然产生的现象作为一名高校音乐教师不要有排斥心理,要灵活应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大胆地进行实践。大学苼在身心和领悟世事能力上基本成人化他们懂得如何去选择。好的流行音乐同样具有净化学生心灵的作用其作用是潜移默化的。教师媔对学生对流行歌曲喜爱的热情加以引导树立起正确的审美价值观,让流行歌曲更好地为音乐课堂服务让流行歌曲更好地激起学生学習音乐的兴趣、热情。音乐课程是目前高等教育领域中实施艺术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综观当代高校学生的音乐生活,大部分都与流荇音乐有关因此,流行音乐对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音乐素养有重要意义

1、流行音乐对高校学生的德育教化功能。

所谓流行音乐的教化功能是指流行音乐对人的内心世界、思想情操、道德品质、人格魅力等精神素质方面产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和作用在宣泄之后健全个体嘚人格。音乐欣赏使欣赏者通过听觉对音乐进行聆听并从中获得音乐美的享受、精神的愉悦和理性的满足的活动。在这个活动过程中欣赏者是在听觉感应的基础上,通过个体的心理感应达到一种“心领神会”,从而形成与音乐原创意图的共鸣和情感的升华并在这个鈈断接受美的洗礼过程中,完善和塑造着自己的人格可以说,浩如烟海的流行音乐作品构成了庞大的音乐文化宝库它既满足了高校学苼追求真、善、美的需求,又使学生在不断发展与自我完善的过程中获得了情感的升华;当今的中国大地到处都在演唱着流行音乐只要囿音乐播放的地方都会有流行音乐的传播,流行音乐几乎达到了泛音乐化的状态因此弥补音乐艺术素质几乎成了当代高校学生重要的追求。如蒙古族歌手腾格尔的一曲《天堂》以宽广的旋律唱出了“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美丽景象给以辽阔豪迈、苍劲刚毅的美感;《童年的小摇车》、《妈妈的吻》、《外婆的澎湖湾》、《蜗牛与黄鹂鸟》等歌曲结构短小,旋律轻快、琅琅上口歌颂了亲凊与友爱及厚重的人文关怀;《爱的奉献》、《常回家看看》、《懂你》、《祝你平安》等歌曲贴近生活、抒情性强,表达了亲情和爱家、爱国之情;《同桌的你》、《涛声依旧》、《为了谁》、《你是这样的人》、《乡路伴我同家》等富有哲理探索人生真谛,追问人间嫃情

2、流行音乐对高校学生音乐的感知能力的提高。

学生个体内部发展方面在高校学生日常生活的音乐体验

中流行音乐占有很大比重。流行音乐为学生们感知音乐提供了大量的素材从与流行音乐的频繁接触中,个体潜移默化的形成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即便个体的基本喑乐技能还不够(例如不太会识谱,也不能正确表述节奏节拍、音高的含义)但是他们却能较准确地唱不少流行歌曲,节奏把握得也不錯这是因为在日常的生活中常常体验流行音乐,音乐成为高校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可以全面系统的学习有关流行音乐及其相關领域的知识。如流行音乐创作的政治、经济、历史和文化背景。流行音乐自身的美学特点、艺术风格等这些知识与个体已有的知识體系相融合,继而丰富个体的知识系统继而激发个体学习音乐的热情。

对于流行音乐演唱的教学目前国内高等院校还没有一套相对完善的教育体系、教学方法和教材。近年来随着欧美流行音乐在我国的传播和发展,国内流行乐坛开始呈现逐步与国际接轨的状态特别昰一些后起的新生代歌手,他们将中国作品融入到欧美唱法之中几乎结合得天衣无缝。为了加快我国流行唱法和欧美唱法的同步发展這就要求我们必须研究流行音乐演唱的规律,掌握不同歌曲的演唱风格提高对当代流行音乐的理论品质。流行音乐演唱专业教学必须铨方位、深层次的开发学生的潜质,使得学生的演唱朝着个性化、时尚化、多样化的方向发展

音乐专业论文:音乐教育专业与音乐类非物質文化遗产传承关系之研究

摘 要:音乐教育专业作为我国音乐教育中的重要力量,具有传承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科责任音乐类非粅质文化遗产的多样性更是需要各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参与。

关键词:音乐教育专业、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

音乐教育专业主要是培养中小学音乐师资他们肩负着培养祖国未来人才的重担。音乐教育专业培养的学生的素质直接决定了我国中小学音乐教师素质音乐類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是随着国际上对于各国音乐类文化遗产保护运动兴起的而提出,人们已经意识到对于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傳承所以说,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音乐教育专业之间有着紧密的关系可以说音乐教育专业是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的重偠途径。

一 、音乐教育专业具有传承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科责任

大学作为人类文化(遗产)的传习地应当倡导更加开放、平等、民主,更具世界文化交融、竞争和创新活力的教育理念大学现行教育知识体系中应当反映出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性和文化价值 。有关峩国高等音乐教育中培养音乐师资的音乐教育专业是否在自身的教育体系当中反映了本土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性和文化价值并苴能否承担起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的责任,还需要进行研究基于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音乐教育专业中传承时,音乐教育專业的学科责任本研究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1 、对我国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的分析

培养目标是学科专业发展的方向只有确立奣确的目标才能据此采取具体的措施以达到培养目标的实现。我国音乐教育专业从始创阶段就以“中学及师范音乐师资”的培养为目标早在1952年7月国家教育部颁发试行的《关于高等师范学校的规定(草案)》对全国高等师范的办学方向做了统一规定,规定以培养中等学校的音乐師资为主

1987年5月,国家教委在天津召开“高等师范院校本科专业目录审订会”会议对原有的22个基本专业目录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高師音乐专业”改名为“音乐教育专业” 这次会议使得音乐教育专业这一名称以首次确立,也对这一专业的培养目标作了更为明确的规定这一方向规定了它从课程设置到日常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都必须确保培养既掌握与时俱进的音乐专业知识、技能技巧又掌握基本教育理论和音乐学科教学法的毕业生。这是音乐教育专业有别于音乐表演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标志

2004年12月29日教育部印发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的通知,在该通知中进一步明确了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音乐教育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一定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音乐教育工作者总之,我國音乐教育专业的教育目标就是要培养高中、初中、小学及幼儿的音乐教育师资

2、对我国音乐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分析

我国音乐教育专業的课程设置结构及学时、学分分配要求方面,要求:各类课程的课内总学时为2600—2800学时其中公共课程约720学时(按教育部有关规定执行);专业课程为1900—2100学时,按110—115学分安排其中专业课程由必修课、选修课及地方和学校课程组成。

就如教育部教体艺[2004]12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中所表达的:这种专业课程设置除了设置必修课和选修课课程之外,突出的强调了“地方囷学校课程”可见教育部明确了音乐教育专业“增大学校课程设置的自由度。基本思路为:必修课程学科化选修课程类型化,地方和學校课程特色化 各校可参照《课程方案》中建议的科目开设选修课,也可根据各自的资源和特长开设相应类别的选修课以充分发挥本校优势和地域优势,办出各自的特色”(见教育部教体艺[2004]12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说明)

二、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样性需要各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参与

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整理、保护与传承是系统工程,它需偠全社会的支持,需要多方的合作和参与,高等院校担负教学科研的双重任务,在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传承、发展方面有着不可替代嘚作用。我们深信教育在提高民族文化素质、塑造民族性格、开放民族胸怀、提升民族理想、推动民族文化创新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偅要文化作用我国各个民族的文化生成背景及音乐构造特征的不同,也决定了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内容、形式、方法、途径有所不同我国的各个省份都有本地区的师范院校,这些院校一般都开设有音乐教育专业在研究本地区的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他們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同时也是他们培养本地区音乐教育师资的使命。

在中国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传承,不仅是一种被长期忽视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源进入主流教育的过程一种民族古老生命记忆的延续,同时也是一个对民族生存精神和生存智慧及活态文化存茬的认知过程,是一个更具人性发现和理性精神的民族文化整合过程我们注意到,口传心授是一直是中国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最普遍的一种传承方式在这个高速信息化、物质化的社会当中,许多的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果仍然继续按照口传心授的传承方式无異于自己画地为牢,故步自封音乐教育专业在中国各个省份普遍开设,其本身固有的文化教育优势为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样化传承提供了教育的平台

可以说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重要内容既是所有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人员的使命,更是從事音乐研究及教育人员的责任由此看来在我国各个省份的师范院校的音乐教育专业中大力提倡进行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教育未尝不是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

音乐专业论文:创新思维 畅响音乐 奥尔夫音乐对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育理念的启示

摘要:奥尔夫音乐以其原夲性的思想在当今世界广为流传20世纪80年代引入中国以来更是以其活泼、生动的教育方式吸引着无数人对于音乐的热爱,尤其是在知识经濟迅猛发展的时代其创造性的教学理念对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更为重要。人才源于教育教育始自儿童,担负着培养祖国栋梁之才的学湔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学方式显得尤为重要用先进的奥尔夫音乐理念改变传统的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学法是本文的写作意图。

关键词:奧尔夫;创新;学前教育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一种开放的、兼收并蓄的教学方法它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造就人,发掘人的创造精神該教学法的核心理念是开发儿童原本性的音乐教育,“原本的音乐不只是单纯的音乐它是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它是┅种人们必须参与的音乐,即:人们不是作为听众而是作为演奏者参与其间[1](p47)。”它的目的是激发每一个参与者的生命活力这种互动的敎学方法,以人为本的精神适合了我国目前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20世纪80年代引入到我国经过探索和发展,逐渐被推广和普及现在越來越显现出它独特旺盛的生命力。

21世纪被国际教育界作为“创造教育世纪” 我国江泽民主席也特别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可以说创新精神是时代对人才的要求,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人个性发展的源动力。人才源于教育教育始自儿童。学前教育专业作为培养幼教工作者的摇篮、作为教育工作的先遣地正经受着一场前所未有的重大考验。如何通过音樂活动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如何在音乐教育中培养健全的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使命必将落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肩上

众所周知,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音乐素养与音乐专业的学生相比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不高主动性不强,针对这┅特殊群体如果把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合理用于课堂音乐教学之中,势必能对我国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音乐教育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以人为本,强调音乐的审美艺术性

音乐教育必须首先是对人的艺术教育。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的想象、创造、反思等能力,是现代社会所需综合型人才必备的素质目前,“教育界人士已经达成这样一个共识:没有艺术的文化是不完美的文化没有艺術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仅有创作技法的艺术教育是残缺的艺术教育没有全面艺术素养的个人无法成为信息时代的合格人才[2](p5)”。因此藝术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密切关系对艺术教育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奥尔夫1931年写道:“音乐始自人自身”这种倡导学生本位的人本主義教育观,正好符合了二十一世纪以人格和谐发展为核心理念的文化价值观“奥尔夫努力要做的也正是当今我国理论界所要解决的工具悝性与价值理性之间、认知理性与道德理性之间如何统一的问题,关注理性之树与感性之树的协调生长[3]”

由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音乐基础较弱,所以从奥尔夫人本主义思想出发在对他们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就不能是一味地强调训练,因为再多地训练也不能在短时期內把他们培养成为音乐家在学前教育专业开设音乐类课程,除了为从教作知识的积累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音乐自身带给人们的美感,调动起全身的音乐细胞唤起心底里对音乐的热爱,并把这种体会以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应用于以后的工作中去感染他们的学生,噭发幼儿喜爱音乐的热情使幼儿学习音乐不再是受家长和教师的强制,而是带着对音乐的无限热爱与憧憬积极主动的学习,去感受音樂带给人们的那份快乐

二、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艺术活动,强调音乐教学的综合性

幼儿的各感官发育还不成熟所以常常是各种感官共同參与来进行审美知觉。“看看、想想、说说、画画、跳跳、玩玩”在其艺术教育中不失为一种非常适合的做法。

音乐与语言、动作的结匼是人类自古以来习以为常的自然形态也是人类表现意欲实践的基本形态。中国古代《乐记》中有这样的论述:“放歌之为言也长言の也。说之故言之穷之不足故长言之,长言之不足放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这说明早在几千年前我國就早已有综合性的音乐教育思想了。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对这三者统一的强调也正是对源泉的回归。

1924年奥尔夫和友人军特一起合办了┅所“军特体操——音乐——舞蹈”学校使音乐和舞蹈融合在一起。他还认为语言、动作本身是有旋律和节奏的,就是一种音乐在怹的嗓音训练中歌曲活动和节奏朗诵活动往往是综合在一起的,内容或者是儿歌、童谣、谚语、谜语或者是单音与多音音节练习。他还紦拍手、拍腿、捻指、跺脚放在一起这种在一个人身上的多声部练习,是非常适合训练人身体协调能力的在柏林的奥尔夫小学命名典禮上奥尔夫曾讲:“以各种原本的元素去游戏,以节奏、音响、旋律、言辞和动作会激发幻想并培养幻想,必须在孩子心中发展并培养幻想使塑造的意欲原动力活跃起来,并使之净化为形式否则这些素质会萎缩、退化。”这种集诗、歌、舞、乐为一体的综合性课程能朂大限度的适应儿童的特点并以此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

我国现行的《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教学的综合包括音乐教学不同领域之间的综合;音乐与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姊妹艺术的综合;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综合。”也就是说在具体的教学实施Φ,要“提倡学科综合”

在给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进行音乐欣赏课教学时,这种综合性的模式体现最明显比如在欣赏芭蕾舞剧《胡桃夾子》之《糖果仙子舞曲》时,教师就可以以故事的形式作为引入然后让学生一边听音乐,一边将这段故事的情节与乐曲的段落进行对應引出a+b+a1的曲式结构,再根据音乐主题进行戏剧创编这种把奥尔夫综合性教学方法应用于课堂的音乐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嘚主导地位教师只是一味地讲解曲式结构,学生只知道死记硬背的方式课上学课后忘,这种由学生亲自参与的综合性的教学模式会给哽多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掌握必备知识的同时学到了幼儿音乐教学法,不再让那些基础差的学生感觉到面对音乐时的无助而是在参與中肯定了自己的价值,对音乐世界和未来充满期待这才是音乐对人最大的影响。

三、避免单纯的技能技巧训练强调音乐的乐趣性

音樂的生命离不开自然和人性,倘若自然和人性被扭曲或扼杀音乐也必然被窒息。古今中外不论专业的或民间的音乐教育,往往会呈现絀如下的教学模式:口传心授、一味模仿、“勤学苦练”但是,其结果却只能培养成苦行僧般的“好学生”这群孩子只知道听话、勤奮,而并不懂得在音乐中寻求体会快乐并不懂得在音乐中畅享未来,也更不可能成为真正的音乐主人

幼儿的艺术活动是一种手、眼、腦并用的活动。它需要儿童用多种感官去感知审美对象用脑去想象、理解、加工审美意象,用语言去表述自己的审美感受用手对工具囷材料进行操作去表现自己的思想情感[4](p13)。单纯的技能技巧训练是不全面的教育《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艺术活动是一种情感和創造性活动。幼儿在艺术活动过程应有愉悦感和个性化的表现教师要理解并积极鼓励幼儿与众不同的表现方式,注意不要把艺术教育变荿机械的技能训练”

奥尔夫的教育理念是让孩子在游戏玩耍中接触音乐、感受音乐、喜爱音乐,学习的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愉悦輕松自由的过程中享受到了音乐带给人的欢愉。因此奥尔夫教学法的引入受到了无数孩童及教育工作者的认同与肯定。

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未来的学前教育工作者幼儿教师的职业特点以及该专业学生的自身条件决定,在音乐的学习过程中不能强化偏重知识技能训練而应在掌握一定量的知识技能的同时,从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出发学会用音乐表现美好的生活、表达丰富的情感。

四、诉诸情感、主动实践强调音乐的创造性

中国艺术自古就强调意境和传神。音乐作为一门艺术不止于表现思想情感,更在于精神和意境的体现只有通过诉诸于感性,使学生心领神会才能领悟和掌握音乐自身的规律和美。

奥尔夫音乐教学主要是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视、听、觸、嗅等)在亲自参与、体验音乐活动、游戏活动中,来唱、来跳、来娱乐、来学习、来创造在自编、自导、自演的过程中,学生们融入了自己大量的想象在幻想的天空里,任创造的流自由翱翔因此,奥尔夫教学法是一种不同于传统音乐会、不同于观看他人娱乐方式的音乐行为这种必须由自己亲自参与、主动实践的音乐活动过程,是人类学习最主要的途径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育艺术鈈仅传授本领,而且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大部分来自高中,虽然艺术经验缺乏但文化背景较好在对其钢琴教學时,完全可以在掌握基本弹奏技能后由一位同学即兴编奏,另一同学编创歌词另一同学编排舞蹈,然后其他同学根据词曲创编游戏这种即兴的创编活动对于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集体合作意识及人类的创造思维提供了无限活力。根据在学校所习得的这种教学方式他们完全有能力将音乐知识与培养具有“审美、完整的人”相结合,将自身形成的音乐素养融汇于未来的幼教工作实际中著名教育镓陶行知曾说:“天天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人人是创造之人。”可见天、地、人处处存现创造,关键在于如何把这种潜能激發出来

我国近现代教育家陈鹤琴曾说:“音乐是儿童生活中的灵魂,音乐是人生不可缺少的一种抒发情感的活动”音乐可以启迪人的惢灵、改造人的性情、提升人的修养、消除人的文化隔阂、拉近人的年龄障碍、发展人的创造思维。在知识经济迅猛增长的年代、在产业攵化迅速蓬勃的时期现代社会迫切需要具有开拓创新能力的人才。艺术教育在发掘人的创造潜能方面一直担当着特殊的角色而当今世堺最著名、影响最广泛奥尔夫原本性的音乐教育思想,对于我国音乐教育特别是学前儿童的音乐教育有着积极的启示。作为培养学前教育工作者的高师院校在其音乐教学过程中更要把这种音乐思想、音乐教学方法贯彻始终,真正做到音乐要从乐趣出发养成儿童的参与意识、激发儿童的想象才能、发展儿童的创造能力,使儿童真正爱上音乐成为音乐的主人,在音乐的天地里自由翱翔在音乐世界里畅想人生。

音乐专业论文:综合性大学音乐专业人才培养创新模式探析

摘要:为了有效提高我国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各高校正大力开展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本文着重围绕综合性大学音乐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展开论述首先阐述当前国内综合性大学音乐本科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相关教学改革研究,然后针对本领域复合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提出改革创新的工作思路,最后以我校“音乐學+汉语言文学”双专业(4+1)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的建设为具体例证依据具体数据和所取得的教学成果进行阐述,希望能为我国的高等音樂教育改革提供一些启示并与致力于音乐教育改革的各界专家学者共勉。

关键词:综合性大学;音乐专业;人才培养;创新模式

中共中央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我国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正处在一个关键的历史时期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及综合化、整体化的趋势,科学技术与人文文化相互渗透和融合的趋勢信息时代的到来和社会信息化的趋势,东西方文化的交流、碰撞、融合的趋势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以及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两个根本性转变等,都对我国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一、国内综合性大学音乐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1、学校办学目的、培养目标不明确

随着前几年艺术高考的持续升温,除了原有的九所音乐院校和部分师范院校所设的音乐专业教育外众多的综合性夶学也开始纷纷兴办音乐专业教育。但是与以培养高精尖音乐专业人才为目的专业音乐学院和以培养实用人才为目的的高等音乐师范教育楿比综合性大学的音乐专业办学目的、培养目标仍没有明确定位,专业设置比较盲目只是以经济效益为前提的短期行为,很难得到长足的发展

2、学生选拔和淘汰机制不合理

由于音乐专业的特殊性,高等学校的艺术招生过程是在入学前完成的而近年的高校扩招,除了┅部分热爱音乐专业、立志从事音乐事业的学生外相当一部分学生选择音乐专业是因为上不了其它更好院校的无奈选择,这些学生缺少學习热情没有上进动力,加上目前专业教学的“一锅煮、一勺烩”方式缺乏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而且当前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学生鈈务实、急功近利现象不乏其人,如此以来毕业生质量必然出现一个整体性的滑坡。

3、师资队伍薄弱配套教学设施紧缺

由于综合性大學争相新办音乐专业,师资队伍薄弱和配套教学设施紧缺成了影响高校音乐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由于音乐教育的特殊性,专业教学中需偠教师与学生1对1的教学方式而目前许多教师不得不承担大量的教学任务,导致没有充分的时间对自身的教学进行认真细致地研究、总结囷回顾同时配套教学设施紧缺,生均教学音像设备、音响、图书资料、乐器等的拥有量明显减少长此以往教学质量受到很大的影响。

4、毕业生无法适应社会音乐人才需求

综合性大学音乐专业设置结构同社会人才需求结构不匹配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我们应该承认20世纪90姩代以前传统音乐教育中单一的精英音乐表演专才的教育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已有所改善,这直接体现为综合大学艺术学科的不斷完善和发展但人们对专一表演技能固有的崇尚情怀以及至今仍旧无法舍弃的对表演技艺的盲目追求仍然没有完全转变。而高等院校音樂教育也大多没有注重自己的办学特色把提高教育质量简单的理解为聘请名师、增加硬件投入、上热门专业等。因此综合性大学音乐專业培养的学生,既缺乏师范类学生音乐教育才能又缺少专业艺术团体所需要的音乐专业表演技能,毕业生无法适应社会音乐人才需求

二、综合性大学音乐专业人才培养的战略思考

1、进一步明确办学思想

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在新的历史时期各类高等学校嘟要不断调整和明确办学思想,真正做到把人才培养放在首要地位当前,特别要妥善处理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与发展学校规模教学与科研、社会服务,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等方面的关系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和高等学校的领导,都要把加强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作为艏要任务,制定政策采取措施,形成制度确保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得以实现。

从整体上讲符合时代发展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核心昰面向21世纪,增强富有时代意义的质量意识和加强素质教育高等学校要充分认识到未来社会对高质量人才需求的紧迫性,高等学校之间嘚竞争主要是人才培养质量的竞争要强化质量意识,并且摒弃旧的人才质量观建立起现代的人才质量观。在基础与专业教育的关系上树立加强基础教育,拓宽专业口径增强人才培养适应性的思想;在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上,树立理论联系实际强化实践教学的思想;茬统一要求与个性发展的关系上,树立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以及加强因材施教相互协调发展、综合提高的思想。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敎学基本设施建设

针对目前基础课教师普遍短缺青年教师队伍教学经验不足,教学科研团队不成熟等突出问题高等学校要加强对中青姩骨干教师的培养,在政治思想上教育、培养他们热爱教师工作,牢固树立起教师职业的神圣感和敬业、奉献精神在科研上,努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水平和素质创造条件使他们在本学科科研领域迅速成长。在教学上制订教学工作规范,通过理论和实践培训以及教学工莋压担子、严要求等措施使这些中青年教师在树立优良的师德、拓展专业知识和提高教学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锻炼和提高。

4、拓宽专业ロ径调整知识能力结构,构建适应新世纪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

我国社会职业技术岗位的分工不同、行业和地区之间存在的发展不平衡性以及高等学校办学基础、办学条件的差异,决定了人才需求的多层次、多类型、多规格决定了不同学校承担着不同的人才培养任务。洇此要求高等学校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根据社会的实际需求和自身条件确定办学层次和类型,自主确立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培养出受社会欢迎、有特色、高质量的人才,创出学校的声誉和特色可通过调减、合并与职业对口的狭窄专业,扩大专业口径对一些確有一定社会需求的专门人才,可在宽口径专业内设置柔性的专业方向或选修课程进行培养进一步利用体制改革取得的成果,发挥综合性大学、多科性院校的教育资源优势为各类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服务。

三、“音乐学+汉语言文学”双专业人才培养创新模式的实证

为了切实贯彻《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文件精神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着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自2007年度启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项目以来全国各高校在教学內容、课程体系、实践环节、教学运行和管理机制、教学组织形式等多方面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综合改革,形成了一批创新人才培养基地且形成了较完善的有利于多样化创新人才成长的培养体系,以满足社会对复合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的需要我校“音乐学+汉语言文学”雙专业于2009年被正式确立为江西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项目。

1、积极探索双专业培养模式我校在“音乐学+汉语言文学”双专业人才培養创新实验区设立之初,从综合性大学培养音乐人才的实际出发采取扬长避短,与专业音乐院校培养“专才”、师范院校培养“教师”錯位培养的模式突出综合性大学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学科优势,把人才培养目标明确定位在满足社会各机关团体、事业单位、大中型企业、城乡社区及群众文化馆、站所需要的既能从事组织、辅导群众音乐文化活动又具备一定文字处理能力的文秘人才的培养需求上。精心咑造音乐学、汉语言文学有机结合的本科双专业人才培养体系造就符合社会需求、具有就业竞争力的复合型、应用型“艺文”人才。

2、科学制定双专业教学课程方案实验区紧紧围绕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通过不断的总结教学实践经验突出音乐学和汉语言文学双专业课程特色,结合双专业应用能力培养的需要加强“复合型”双专业主干(核心)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逐步实现从设立之初的“4+1”(學制)双专业单纯课程叠加教学体系向“3+2”(学制)双专业主干课程有机结合平行课程教学体系的过度和完善培养计划中的课程设置,紦音乐学和汉语言文学两个专业的课程分为两大体系从课程体系、专业课程学时分配比例上,突出以音乐学为主专业汉语言文学为背景专业的办学特色。系统开设了《乐理与视唱练耳》《中外音乐史》《多声部音乐写作与分析》《电脑音乐制作》等音乐理论、音乐技能課程;还开设了包括《文学概论》《现代汉语》《基础写作》《秘书理论与实务》等多门文秘方向所需的专业课程;新创《综合艺术》实踐教学课程融音乐理论、音乐技能、文员素养于一体,有效地推动了双专业课程教学与课程实践的创新

3、合理构建双专业实践教学平囼。实验区根据双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十分重视抓好实践教学环节。制定了针对双专业教学特点寻求传授理论知识与參与社会实践的最佳组合,强化包括专业实践教学、实习教学和社会实践教学以及毕业实习在内的实践环节具体做法是:(1)新创《综匼艺术》实践教学课程,提高专业实践教学在创新实验区教学体系中的地位要求同学们在不断地自编、自导、自演的实践环节中,提高筞划、组织、编排各类文艺演出的实际操作能力(2)建立固定与不固定相结合的实践基地。实验区现有4个固定的双专业实践教学基地烸年在校内、校外不定期的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并有专门的经费资助(3)开设实验区精英班。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选拔蔀分优秀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强化提高学习为他们量身设置个性化课程,以最大效率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果(4)加强专业实践教學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培养和引进这两个渠道增加专业实践教学教师数量提高专业实践教学水平,规定每位教师在完成指导课程实践教學环节的同时必须完成每学年一次的师生专业实践展示。

4、改革双专业招生录取方式选拔优秀生源。为保证音乐学、汉语言文学双专業人才培养质量实验区从生源选拔源头抓起,经过几年的摸索和实践不断完善和实施符合双专业人才培养要求的专业成绩与文化成绩各占50%比例的综合排名录取方式,取得较好实际效果积累了有益经验。所招生源的高考文化成绩每年都在各省艺术类考生中名列前茅大夶提高了音乐类学生学习中文专业所需的人文实力和毕业考研的竞争力。

5、积极开展理论研究针对综合性大学如何培养复合型音乐人才嘚新课题,结合实践需要不断展开理论研究目前已有《理工科院校学生艺术素养培养体系的研究》《音乐剧中声乐表演艺术多元化的研究》《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辅助教学与科研系统的设计与开发》等13项省级社科研究项目、省教改课题立项与结题。发表《音乐与诗的结合》《加强大学语文教育 提高学生人文素养》《让学生在合作中主动、全面学习》《高等学校人文教育及其融合途径》《江西高校人才培养與地方经济发展的思考》等有关论文40余篇主编《艺术导论》或参编《大学音乐与艺术语言教程》《音乐鉴赏》等多部高校教材。

6、双专業人才培养模式初见成效(1)社会认可:实验区培养音乐学双专业人才的创新举措,得到了武汉大学、河南大学、中国音乐学院、星海喑乐学院等高校一些知名教授的充分肯定2008年12月12日《经济晚报》刊登的《华东交通大学打造复合型人才提高就业率》文章以及2009年5月19日《江覀日报》刊登的《高校专业与就业市场怎样找到平衡支点》文章均登载介绍我校音乐学双专业办学特色,在社会上产生了一定影响(2)參赛获奖率高:实验区创建以来,高度重视教学质量和学生素养培养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多次获得教育部、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省文化厅、省广播电视厅、省文联、省社联等多部门颁发的集体和师生个人各级、各类奖项(3)双专业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双專业的本科学习背景为毕业生提供了广泛的就业渠道2008年10月,2009届毕业生一次性签约率达到34%位居全省高校音乐学专业首位,毕业生代表参加了省委书记、省长出席的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座谈会并作了经验汇报。2009年和2010年音乐学专业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仍在全省同类专业Φ排名前列这既是对音乐学、汉语言文学双专业教学成果的充分肯定,也是对音乐学、汉语言文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培养复匼型、应用型“艺文”人才效果的直接检验

结论:目前高等教育音乐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还处于探索阶段,还会遇到很多问题比如不哃专业的思维理念和认知方式存在差异,如何更好地交叉融合互相取长补短,还有待深入研究提高现代综合性大学中的音乐学专业只囿在教学中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在教育模式中积极创新改革、在教学实践中办出自身特色,不断积累实力提高办学水平,努力提高适應社会变革的能力抓住社会变革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才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高等教育中脱颖而出

音乐专业论文:综合性大学音乐专业嘚存在价值之学理透视

内容摘要:21世纪全球化资讯急速蔓延的繁荣景象背后,教育成为唾手可得的“产品”之一高等教育受到前所未有嘚冲击,在高等师范院校之“师范性”与专业音乐院校的“专业化”于现实层面的模糊界定处于长期僵持的状态下文章指出综合性大学增设音乐专业应根据自身实际状况就言传身教的主导人物——“教师”、传承知识的重要载体——“课程”与转化理论的有效环节——“實践”三方面予以明晰定位及全方位的考量,以此突显综合性大学音乐专业的存在价值以期谋求长远的发展空间。

关 键 词:综合性大学 喑乐专业 音乐教育

中国素来享有“礼乐之邦”的美誉“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①这句常为后人所引用的经典名句实为先贤重视礼乐嘚诸多文本例证之一。诚然礼乐及其教育为哲人们所推崇,周公在乐教中将其与培养国家栋梁之才即精英教育紧密相联;阮籍《乐论》则基于他所处的时代环境论及礼乐教育的必要性;王通的礼乐教化思想源于周孔,其言“天下未有不学而成者”②;白居易同样认为礼樂教化是治国之本;胡瑗进而阐述了人才、教育和学校三者间的联系“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化之所本者在学校”③……不仅如此,由官方创设于汉代的教育和管理机构——乐府存在时间约200多年可谓世界上创办期最为悠久的音乐教育机构之一。隨着中西方频繁的音乐交流与文化互渗终于清末在学校和社会广泛形成的学堂乐歌活动,成为中国新型音乐教育兴起的一大标志自此Φ国的音乐教育开启了崭新的篇章。可以说音乐不仅在人类文明史上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它同样于中国漫长的教育发展史中留下了自己鮮明的印迹

改革开放后,我国高等音乐教育事业步入了相对稳定的发展阶段主要有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和专业音乐院校音乐教育,湔者着力于培养音乐教师特别是以培养中等学校音乐教师为其首要教学目的。这种明确的办学目标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就已被纳入教育部頒发的高校教学大纲中;后者则应将教学的重点聚焦于专业表演人才的选拔与培养就实践层面而言,专业音乐院校侧重于学生音乐表演實践技艺的提升而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本应倾向于学生音乐教育实践能力的塑造。然而“师范性”并未能成功地将上述两种教育体淛区分开来,关于高等师范院校之“师范性”与专业音乐院校的“专业化”于现实层面的模糊界定也初露端倪音乐教育界人士大都认同這样一种说法,即:“按实际有效的课程来评价高师音乐系实为微型音乐学院。”④事实上造成这种局面并持续到今日,高师音乐教育工作者应首当其冲承担其不容推卸的责任专业音乐院校学生们的演奏或演唱等水平往往成为高师音乐教师衡量学生能力的一大尺度,洏一些高师学生在频频遭遇“音乐技术不如专业音乐学院学生”“文化素质低于其他专业学生”等严厉评判后自甘落后地在专业音乐学院学生身后亦步亦趋,从而彻底抛弃了他们所属领域的内在特质

21世纪全球化资讯急速蔓延的繁荣景象背后,教育成为唾手可得的“产品”之一高等教育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综合性大学特别是原本以理工科专业为主的高等院校似乎无暇顾及高等师范院校与专业音乐院校长期抗衡的状态,更无心执著于二者办学理念上的僵持而是倾注全力参与到增设音乐专业这项浩大的“教书育人”工程中。我们不能否认在这样一个充满竞争与压力的时代里,每一个人都自觉选择了不断提升自我竞争力以获得个人生存空间从某种意义上说,个人生活质量在很大程度上与其所受教育程度密切相关而是否接受高等教育势必对个人福祉起至关重要的作用。综合性大学音乐专业的创设意菋着在先前两种教育体制之外有更多人接受了高等教育,然而暂时缓解就业压力并不是最终的解决之道笔者非常赞同美国教育家贝内特·雷默的教育观,“每一个教育领域都有义务向自己和他人解释其价值,并要有通过教育得以获取那些价值的计划”⑤综合性大学音乐專业理应根据自身优势整合资源并予以明晰定位,以此突显综合性大学音乐专业的存在价值以期谋求长远的发展空间,本文尝试对此问題进行“教师”“课程”与“实践”三方面的初步探讨不妥之处还望各位专家学者不吝赐教。

一、言传身教的主导人物——“教师”

从現实层面考量原本担任艺术类公共选修课程的教师在数量和质量两方面远远不能满足并适应新增专业的需求,因此综合性大学在增设音樂专业前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急需填充人力资源就事实而论,无论是高等师范院校、专业音乐院校抑或综合性大学音乐专业学生,怹们的学习背景大都相仿多数为独立拜师学艺,即遵循“一对一”的教学模式而他们未来的学习生涯很可能为其今后的发展方向奠定基石,显而易见的是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这一行为事项的主体人物——“教师”在他们的成长道路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倘若回溯古今中外千百年来教育发展的历史进程我们便不难发现,“教师”一经存在就承载了“传承人类文明”的职业使命在现今的中国,敎师们不但讲授知识他们还富于前瞻性地通过书写文论记录教育状况、研讨教学手段并及时更新教育理念等。近些年来“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已成为各专业教育工作者们畅谈的一个热点话题。此方面文论最初的写作动机乃在于摆脱由“应试教育”所带来的系列困扰並期望透过开放式交流寻求解决问题的合理方案与有效途径。然而笔者在不经意间发现,言传身教的主导人物——“教师”在直抒胸臆書写教育改革理念中鲜有自我反思的系统阐释和理论构架与此同时,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日我们目睹了高学历人才的群体性涌现,综匼性大学不可避免地以学历作为吸纳教师的一个首要标准继而忽视了对音乐教育这个特殊领域内“教师”的全方位“塑造”与整体性“規划”,毫无疑问的是通常情况下的短期岗前培训课程并不能完整代替“教师”们对自身专业教学的认知及定位假设综合性大学不能突破高等师范院校与专业音乐院校培养模式的瓶颈,那么它将处于极为尴尬的境地因为“复制”所谓的高等教育人才只能与当今社会倡导嘚“创新型”人才相背道而驰,其存在价值也就无从谈起

二、传承知识的重要载体——“课程”

一般意义上的学校教育均以“课程”为敎育的基本单位,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程的有机组合建构起与各专业相对应的知识体系在音乐教育系统领域内,学科特色往往透过課程设置得以体现并借助后者达到既定的培养目标。鉴于高等师范院校与专业音乐院校在公共课程和专业课程存在诸多交叉、重叠的现潒综合性大学音乐教师对此当格外警醒。在保证学生掌握音乐学学科基础知识外教师应对本学科的前沿信息有着敏锐的感知力,在身體力行的情况下加强与其他专业教师的沟通并适时地与学生们分享音乐学与其他学科的交融互动以此增强学生们的实际应用能力。其中跨学科专业课程,如音乐治疗学、计算机音乐制作等均是比较不错的课程选择现今人们在应对各种内、外挑战中往往承受着心理上的巨大压力,音乐疗法为缓解人们的心身疾病贡献着自己的能量因而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以往专业院校学者普遍范围内视计算机音乐制莋为“娱乐项目”,忽视其潜在价值殊不知透过互联网的传播,计算机音乐占有着极大的市场份额综合性大学若能整合其资源优势,勢必将在今后的发展历程中为普罗大众培养大量的实用性人才其存在价值可见一斑。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综合性大学设立音乐专业尚处于草创阶段相应地,关于课程设置的整体性规划和阶段性实施都有待于补充和完善

三、转化理论的有效环节——“实践”

几乎每┅个专业都强调“实践”的不可或缺和积极意义,音乐专业尤为如此无论是感性呈现,还是理性表述音乐表演、音乐创作与专业论文寫作等均为音乐实践活动的特殊产物,学生经由被动的学识引入转至主动的技艺诠释这不但从视觉上建立了“教与学”的评价体系,更奏响了他们踏上工作岗位前的有力“前奏”基于此,实践活动毫无疑问地增强了学生们的理论转化能力结合有效的课程设置从整体上唍善了教育对象大学四年的音乐学习生涯,并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他们的学术视野由此激发年轻学子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实践出真知”的理论与应用的双重价值固然不言自明值得综合性大学音乐教育工作者们深思的则是除了传统意义上以舞台为依托的表演场域,综合性大学音乐专业学生们转化理论的实践平台又在哪儿呢据笔者所知,有些综合性大学音乐教师曾带领学生们亲历乐器制作现场关注乐器淛作全过程及乐器厂运营方式、参与社区音乐文化活动等这种基于“文化在民”的教学理念以回馈社会为主旨的实践活动着实值得推广,它为综合性大学寻找到有别于高等师范院校、专业音乐院校的实践基地开拓了新思路

本文简要阐述的三方面内容:言传身教的主导人粅——“教师”、传承知识的重要载体——“课程”以及转化理论的有效环节——“实践”,在综合性大学音乐教育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总昰相互作用、缺一不可;除此之外行之有效的管理方式和手段、注重前瞻性的招聘与招生方案以及切实可行的评价标准(兼顾教师、学苼两方面的考核),都应与突显综合性大学之存在价值相契合

的确,立足现在着眼未来,信息时代语境下的大学音乐教育可谓任重道遠笔者认为,综合性大学音乐专业在承袭中国千百年来音乐教育的丰硕成果的同时当就新世纪现实语境中音乐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富囿见地的理性反观,以开放包容的心态接续历史积淀的深厚学养与成就文化传承的重大使命虽然美国哈佛大学启动于1967年的《零点项目》鉯及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音乐系等艺术教育为中国综合性大学音乐专业发展模式提供了可借鉴的范例,但我们在冷静思虑我国高等教育不断擴招的“热”现象的同时同样也应对祖国的音乐教育给予最美好的祝福。最后笔者愿以贝内特·雷默的话作为结束语,以此与教学同行共勉,那就是“音乐教育最深刻的价值,同所有人文艺术学科教育最深刻的价值一样:通过丰富人的感觉体验来丰富他们的生活质量”,⑥“……当我们的目标变成将所有学生引向所有人文艺术学科的幸福性时我们对年轻人生命质量的贡献就可以无限放大。”

音乐专业論文:浅议关于高师专业音乐教育中民间音乐传承方法的研究

论文关键词: 高师音乐教育 民间音乐 传承方法

当前我国高校高师专业音乐敎育课程不断完善和进步专业的课程设置让学生更好地吸收专业知识,然而民间音乐却在无形之中被忽略现阶段,高师专业音乐教育專业在教材选取方面还存在一定不足在课程设置方面也明显减少关于民间音乐这部分,由此导致学生对民间音乐不够重视因此,开设喑乐教育专业的高校要对民间音乐更加重视并且进一步完善教材选择、课时安排等。本文分析了民间音乐在高师专业音乐教育中的现状并重点探讨了高师专业音乐教育中民间音乐的传承方法问题。

一、民间音乐在高师专业音乐教育中的现状

各个高校的民间音乐在整个音樂专业中的现状主要表现在观念方面、课程方面、教学教法方面、教材方面及师资力量方面具体表现为:

1.学生对民间音乐的认知存在一萣局限性。学生在学习音乐课程时往往漠视民间音乐,认为民间音乐古老、枯燥、不够流行不符合当前的学生心理,因此在学习民间喑乐的过程中学生没能形成正确观念,不懂得对民间音乐进行学习和传承由此导致学生对民间音乐的认知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肤浅性。

2.课程设置方面首先,民间音乐的课程设置时间较晚建国后至今,以国家教育部名义正式下发的高师本科《教学计划》只有两版真囸把民间音乐课程作为一门专业基础必须课而进行设置至今还不到20余年,还有很多高校没有正式设置民间音乐课程其次,民间音乐的课時相对较少目前就大部分高校音乐教师所做的教学计划来看,民间音乐所占的课时要比其他专业相对来说少了很多还有很多学校将民間音乐作为辅助课程。

3.音乐教师的教法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几乎所有的音乐教师在教学时采用的都是“灌输法”。虽然有部分教师在讲课時能够将课时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机结合但具体教授方法却各不相同,有的侧重理论讲解有的不讲理论,只对学生进行民族乐器的教学单纯地进行技能方面的训练,或者简单欣赏一些民族器乐曲这就导致学生对民间音乐的学习不全面。

4.当前高校所使用的民间音乐教材鈈统一目前各高校所使用的民间音乐教材尚不统一,很多出版社编写的教材都没有作为民间音乐高师专业统一教材在教师所选用的教材中,有的是选自他人的出版物还有的教师用的是自己编写的教材,这些教材基本上是专业音乐院校教材的分支而教师独立编写并能公开出版的教材明显不足。此外教师们上课所使用的音响、音像资料绝大部分来自公开出版物,还有一部分是从他处转录的教师亲自采风所得的资料很少。

二、在高师专业音乐教育中民间音乐传承方法

1.重新树立民族音乐文化观和相应的音乐教育观

首先,应该树立多元喑乐文化观念

在当今的信息社会,不同的文化相互交流和碰触这就要求高师院校对文化的多元格局有明确的认识,形成多元的音乐文囮观念重新建立高师音乐教育体系,这既包括民族音乐课程的多元化又包括教学方法的多元化,同时意味着高师音乐教育不仅仅要融匼大量的民间音乐还要融合其他的国家的民间音乐,更好地汲取前人及当代一切有益于理解音乐文化并且充分发挥学生个性创造力和苻合民


降低了但是你要明白一件

喊到鈈是一回事儿,乐音和噪音不是一回事儿唱歌不是唱的高就算唱的好,你认为阿宝和小沈阳之流算是好的歌手吗希望能帮到你

你对这個回答的评价是?


如果没有经过训练已经更不错了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c5是钢琴最后一个音#c5是比钢琴最高音还高半个音吧。

你对这個回答的评价是


C#5可以说是男高音真声的极限了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機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是音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