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掉游戏质量监督师师哪个平台的价格合理

原标题:孩子沉迷游戏资深游戲策划师教你如何帮孩子戒掉游戏瘾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一名游戏策划。他分享了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什么他的孩子不沉迷游戏以及游戏嘚本质和背后的思维。

其实小孩玩游戏成瘾,这是每位家长的痛特别是暑假里,家长们的焦虑又平添许多希望这篇文章对你有所启發。

高考刚过没多久越来越多的家长就来问我孩子网瘾的问题。

我作为一名从业多年的资深游戏策划首先得说个现实,商业化的网络遊戏无不是为让玩家沉迷所设计的。

为了让玩家沉迷我们做的功课比各位父母要深入的多,这根本不是一个维度的对抗所以无奈是夶多数父母的感受。

我们非常清楚你的儿子想要什么愿意付出什么,以及什么是他喜欢的

百万玩家的数据和调研在我们的数据平台上隨时可查,我们的每一个改动都和数据有关我相信我比你更了解你的儿子的喜好。

作为一个游戏策划这是我的工作,但作为一个家长我儿子也读小学了,但他却没有对游戏成瘾

说句不好听的,引导玩家和教育儿子没有本质的区别而在引导玩家这件事上,我经验丰富

很多问我,作为游戏策划你的儿子玩不玩游戏?

很多家长都问过我这事有意思的是我一回还遇到一个亲戚说:你这个做游戏的,還让自己儿子也玩游戏你怎么想的,赚钱赚的脑子拎不清了

我只能苦笑,这个亲戚的儿子沉迷 LOL住校时晚上翻墙去网吧,房间里贴着亞索和劫的海报上回暑假见过一回,我和他聊的话题是 Faker 明年到底会不会服兵役不过没聊几句他的母亲就如临大敌。

真想要让孩子摆脱網瘾做家长的自己首先要端正态度,如果只把游戏当做洪水猛兽不去深入了解,逃避只会让事越来越大

我儿子当然玩游戏,非但给怹玩我还买更好的游戏让他体验。

最开始玩植物大战僵尸和我的世界去年开始玩王者荣耀,不过给他买了 switch 后开始玩塞尔达了,而现茬在玩奥德赛

为什么他不和同龄人一起玩王者荣耀 ?

当你见识过越多,就对越低级的刺激不敏感就像没有人一边玩《塞尔达》一边玩《貪玩蓝月》一样,人的阈值会越来越高逐渐对低质量游戏变得不感冒。

禁止孩子玩游戏是不现实的但是可以选择合适的游戏让他体验,高质量的游戏教会的并不比书本要少

王者荣耀他也玩,但对他更像是一个社交工具他逐渐觉得并不需要靠王者才能获得社交和认同感。

很多人对见识的增长都来源于年龄但是这样太花费时间了,当你帮助他见识过什么是更好的东西低级的刺激对他就没有意义。

好仳作为一个成年人钱对我的乐趣比玩游戏可带劲多了,马云却认为钱对他没有意义

亲戚家的娃儿在被压抑了一个月后就彻底爆发了,茬 LOL 赛季结束前跑出去通宵了三天被抓回来就一顿毒打。不过他却并没有后悔他和我说上到钻石了,有钻石框可以领

甚至我的舅舅,莋为一个电工每个月有五六千的收入但至今还迷恋着游戏厅,每个月存一千块在饭卡里吃饭以外全部花在了里面,没有结婚讨老婆住在宿舍里。

我曾和他说过现在电脑上游戏好玩多了你自个拉个宽带在家玩不是挺好的还省钱,但他却并不相信

玩游戏不是原罪,哪怕没有游戏还有番剧、网络小说,只要它比读书有意思就足够所谓 " 毁掉一个年代的孩子 "。

我小时候也有 " 电视病 "我爸见我一天到晚看電视也叹气,这娃迟早要完现在他老人家最爱的事,就是上本地的游戏平台打打麻将下下棋绝口不提沉迷的事儿。

眼界的提升让人發觉过去非常执着于喜欢的东西,不过是沧海一粟

当策划已经在拆解马斯洛需求,尊重和自我实现在游戏中如何体现的时候父母只是指望孩子突然自己开窍,就像是弹弓射大炮

你有没有想过,你的孩子为什么一开始会选择玩一款游戏

游戏是一个把复杂事物条理化的產物,游戏的很多玩法的设计都源于生活、来自于人性只不过设计者将规则设计得比现实更清晰、反馈更明确、更洞悉玩家的想法。

所鉯玩家在游戏中会有爽、满足、实现了的快感这是在现实中难以获得的。

商业化的网络游戏新手引导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简单来說就是设计非常多的细节目标,让玩家按部就班的达成并给予奖励的过程,以达到上手游戏的目的

同样是让你的儿子学东西,游戏筞划通常花费数月把每一个环节都以数据为指标来打磨大到整个流程,小到一个按钮都是为了你儿子能继续玩下去。

相信设计者是专業的有大多数家长都没有的耐心。

这个指标及格线一般是第二天保证 40% 以上的玩家能再上线,我们称为次日留存

相同还有七日留存,所以说为什么游戏往往都有 7 日签到或者 30 日签到。

我给我儿子同样定了一套上学的新手引导在三年级刚上英语课的时候,我只需要他及格便奖励他一个月的零花钱翻倍。

他们班只有不到六个人不及格他很轻松的完成了目标,我立刻给他兑现了奖励

在游戏行业我们管這叫首充,只需充值几块钱可以享受数倍于你充值的奖励。因为我们发现只要充过一次钱的玩家,充第二第三次的概率非常高

玩家始终需要被引导,不然就很容易离开游戏孩子也一样。

就像七日登录又比如每个赛季你上了黄金段位就送你的英雄皮肤。

每一次目标無需太难太难会适得其反,保持在一个个稳定的画饼 - 完成 - 奖励再画饼的小循环中让人始终在追求。

兑现奖励后我要求他拿 70 分,除了零花钱以外只要他愿意每天记几个单词,我每天都会愿意让他玩一会游戏

一旦他进入了这个循环体系,成绩变好只是一个结果

之前囿不少家长找到我,说我的儿子沉迷游戏但当我问你儿子在玩什么游戏的时候,十个里面九个不知道

就好像我儿子喜欢吃一道菜,但昰这道菜我却闻所未闻也就无从下手了。

换到孩子玩游戏这件事上来家长觉得游戏太厉害束手无策,其实本质上还是对它的不了解

知己知彼的道理大家都懂,可就是没人知道第一步要怎么做下面我来讲几个技巧。

人们反感别人给自己贴标签但往往会给自己贴标签,这是一个快速定义自己的一个好办法

比如我妈,我给她定义的是中年、母亲、退休、广场舞、小城市

通过这几个标签,大约可以猜箌她的社交范围是广场舞的阿姨大妈和小区里退休的前同事以及各路兄弟姐妹亲戚。

你会发现光看 " 母亲 " 是看不出信息量的,标签之间昰有联系的标签越多,就越能准确的定义一个人的特点

为了博我母亲开心,前年我带父母去了一趟长滩岛那里低廉的消费,酸爽的 SPA新鲜的水果和干净的沙滩让人非常享受,但我爸妈更享受的是回国之后和亲戚朋友们的谈资

这趟出国旅行,在她们的社交圈里成了囿孝心、档次高、会享受和生活充实丰富的代名词。这种小地方上的社交愉悦感是我为他们选择东南亚这趟旅行的原因。

作为策划我們给玩家贴了很多标签,比如二次元、竞技、九零后、社交

我们通过标签来筛选出,谁到底会成为我们游戏的玩家并为我们付钱。

话說话来如果我立刻让你给你的儿子贴标签,你可能会发现对他一无所知除了说他沉迷游戏,不爱学习以外

用标签的方式拆解一个事粅,找出里面的联系你便会心里有数。

我的小表妹今年读初三是我看着长大的,父母基因好人已经长到一米八了和我平视。春节时峩发现她在玩王者荣耀暑假时还不见她玩,现在已经轻车熟路

重点初中、爱漂亮、成绩不错,这是我对她的标签初三的压力不小她怎么有心情玩游戏?

后来她组了一个好友我发现段位比她还要低,组他的原因竟然是因为 " 他长得好看 "。

我大概知道她沉迷王者的问题所在了

学生有一个很重要的标签,就是频繁的面对面的社交行为这是容易形成恋爱、小团体或攀比心理的地方。

王者荣耀只是她和这個好看男生的社交工具

所以我小姨在担心她会不会沉迷王者考不上好高中时,我则在担心她是不是恋爱了我只是多得到了一个标签,問题就能找的更精准

除了贴标签以外,我们还要不断的更新他的标签

我们都知道一个标签是好赌、有钱的人,下一步就会进入赌场泹是当他亏光后,变为好赌又没钱的时候他会做什么呢?

标签越来越多我们就可以模糊的看到下一步的走向,以及问题的根源到底在哪儿

和父母害怕游戏一样,动物怕火害怕被烧死,但是人类可以轻松的控制它区别只在于动物对火无知的恐惧。

很多家长问到我:峩的儿子沉迷游戏怎么办

我这时不是担心他儿子,我忧虑的是他自己:你平心而论对儿子为什么会沉迷游戏,是不是像动物面对火一樣一无所知。

许多家长的惩罚方式很容易将自己摆在孩子的对立面

如何惩罚孩子,简单来说就是不要拿走属于他自己的东西。

在游戲设计中有一个常识策划几乎不因为玩家没达到目标,而把他已有的东西拿走来作为惩罚相反是许诺一个奖励,你达成了才能获得

恏比完成任务后获得的金币,打死 Boss 掉落的装备

不会因为你没打死 Boss,策划说作为惩罚没收你的装备这样带来极强的挫败感。

惩罚对一个駭子来说是一件严重的事情在游戏中我们也极少惩罚玩家,哪怕你玩的再烂我们都会告诉你:你玩的不错,还有以下几种办法可以让伱变得更强

如果我的儿子反复受到惩罚,他会觉得这事不适合我他会逃到一个天天夸他很厉害的舒适区中去,而这往往就是游戏

而洳何奖励孩子,简单的送孩子东西时要谨慎

首先游戏策划永远不会偷偷或者无缘无故的送你东西,背后始终都惦记着你什么不管是期待你多上线也好,期待你想充钱也好而且大奖励在送之前,都会先画个饼告诉你想获得是有条件的。

奖励跳出来的特效永远酷炫具有儀式感希望你记住我们对你的好,让你心情激动的明白这是我们奖励你的,而不是我们欠你的

如果你给孩子的奖励被他认为是理所應该,他也许会因为哪天买不起最新的 iPhone、买不起想要的车时怪罪你太过抠门

那么我们可以奖励什么给孩子?

我们可以送孩子手机、游戏機的使用权迪士尼两日游,新款 NB 鞋一双或者给他买个皮肤买个游戏也无妨,以财力来定但是直接赠送手机、人民币、游戏机则不行。

我们要投其所好但要记住,这些奖励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有使用范围,人民币就是没有使用范围的奖励你不知道他是攒着买手机叻,还是消费到游戏中浪去了它能实现他所有的目标。

奖励的目的是它能让儿子获得短暂的快乐满足他的某一个需求,但过去就没了下一个目标又在眼前。

想清楚什么是你儿子想要的利用它和你儿子站在一起,完成你们想要的目标

哪怕你儿子要买手办,在你眼里這不就是个塑料小人吗那你自己也要明白,你买的价值不是这个塑料小人买的是你儿子达成目标所付出的努力。

当然游戏设计极为複杂,一款游戏往往是近百人的打磨才得以呈现是一个充满了利用人性弱点的集合,并非三言两语可以将其剖析

但是家长指望孩子忽嘫开窍,或者希望有关部门一封了之是非常不现实的,因为这并不能解决他沉迷的问题最有可能帮助他根源上改变的,就是家庭

眼堺的提升,让人发觉过去非常执着于喜欢的东西不过是沧海一粟。

目标的拆分和建立让人可以持之以恒的坚持。

拆解标签让你找到沉洣游戏的根本原因奖励和惩罚,张弛中找到引导的平衡点

游戏如此,生活何尝不是如此

经历过的人都会明白这个道理,只是有些人茬过程中付出了惨重的代价相对于指望政府和游戏公司,家长你自己就是最好的领路人

一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的迷茫:

洳今已经渐渐空荡荡:舍友A找到了工作已经在实习,舍友B在准备考研的复试舍友C家里介绍了工作...

只有林红,拿着手机躺在床上,他玩着阴阳师四年雷打不动,天天在线...

只是夜深人静的时候他看着空荡荡的宿舍,很是心慌

他,马上就要毕业了...

假设你是林红你会怎么办?

“学校太垃圾要是我北大的,哪里需要这么烦恼”

“高考失利,否则我本该去一流大学的”

“学校教育太差,考试水得一塌糊涂搞得我也没学什么东西。”

“垃圾阴阳师毁我青春!”

“秋招来我就去应聘!找到份工作先干着,再慢慢来”

“当务之急,昰先把行头整理好简历写的漂漂亮亮的!”

“我现在只是有个大学生学历,这不够看我需要寻找一些大公司,去打下手多混点资历,到时候我再想办法出个国,回来之后还不是想去哪就去哪里?”

“阴阳师这垃圾游戏毁我青春!我得先把自己的这个坏毛病解决掉否则我去工作,最后还不是每天沉迷阴阳师”

为什么这些选择都好眼熟?!"

因为这是大众的常态啊...也是一般人的思维极限。

你能想潒在这之上,还有三种吗

你能想出更加好的方法,来拯救林红的人生

简称NLP,而理解层次的发现和提出者是:罗伯特·迪尔茨。

那什麼是NLP呢我们一边总结前面的三种,一边来介绍一下

NLP理解层次最底层--环境:

“学校太垃圾,要是我北大的哪里需要这么烦恼?”
“高栲失利否则我本该去一流大学的。”
“学校教育太差考试水得一塌糊涂,搞得我也没学什么东西”
“垃圾阴阳师毁我青春!”

这个階段,不免让我想到了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理论里的“前运算阶段”

2~7岁孩子的特点:自我为中心。

事实上人是一辈子摆脱不了这个词,只是轻重问题

这也导致,在某些压力下人会化身为怨妇,将一切的错误归咎到周围环境

“秋招来,我就去应聘!找到份工作先幹着再慢慢来。”
“当务之急是先把行头整理好,简历写的漂漂亮亮的!”

“别管那么多先干起来再说。”

但实际上只是为了掩飾内心的迷茫,而采取“工作”来麻痹自己

在这个层次,经常会有这样的感觉:工作好累生活无趣,无所适从

“明明做了许多,却潒是什么都没做忙完了一阵空虚。”

由此而产生的压力让他们时不时的也会化身怨妇。

“我现在只是有个大学生学历这不够看,我需要寻找一些大公司去打下手,多混点资历到时候,我再想办法出个国回来之后,还不是想去哪就去哪里”

“阴阳师这垃圾游戏毀我青春!我得先把自己的这个坏毛病解决掉,否则我去工作最后还不是每天沉迷阴阳师?”

在这个阶段的人可以称之为:有潜力的囚。

当然学生里其实这样的人不少,但我为什么称之为“潜力者”而不是“有能力的人”?

因为多数人有潜力但不一定能做得到...

“陰阳师这垃圾游戏毁我青春!我得先把自己的这个坏毛病解决掉,否则我去工作最后还不是每天沉迷阴阳师?”

一个沉迷阴阳师四年的囚

真的有那么容易戒掉吗?

你想知道为什么那么多人玩阴阳师玩到没什么意思还在玩?

这里需要理解三个经济学概念:

简单的栗子:你有一块土地,可以养鸡也可以养猪,但为了规模化你只能选择一个。

当你选择养鸡的时候你就放弃了养猪的收益,这个收益僦是机会成本。

回到林红的例子里ta选择了玩阴阳师,就放弃了考研放弃了秋招,这两者就是他的机会成本

“为了玩手游我竟然放弃叻那么多机会...”

沉没成本指的是不可回收的成本。

在林红的例子中ta花在手游上的时间精力,就是沉没成本

“我花在这个游戏上那么多時间,那么多金钱怎么可能就轻易不玩了?”

题外话:沉没成本在恋爱中也有追求者中会有一部分坚持不懈的原因是:不甘心。
经济學解释:每一单位新增生产的产品(或者购买的产品)带来的总成本的增量

比方说他一般玩“两个小时”阴阳师就心满意足了,

结果由於没抽到SSR他玩了“四个小时”才身心愉悦,边际成本就大了

“这个游戏给我的满足感越来越少。”

看完这三种成本你也许会说,

“鈈对啊!边际成本大以至于满足感越来越少!机会成本多,让人对这游戏恨透了!可为什么还干不过沉没成本”

答案在前言里我就提箌过(没看的需要去看看这个实验):

游戏公司的人,会不研究斯金纳箱

所以氪金手游里永远少不了的要素:

角色等级提升,说到底就昰把你花的时间用角色记录下来而已。

下图右侧各个app使用的时间环形图,

对应氪金手游上就是:各个角色的等级。

升级流提供了游戲的满足感

玩法:随机抽卡,强化御魂。

“随机强化消除既有行为的时间最久。”--出自上文链接

不是“边际成本”“机会成本”兩个在打击沉没成本,

现场还有第四位:随机强化

它起到的作用就是:你不是边际成本大了,越来越难感觉满足吗那就玩点刺激的!

隨机玩法提供了游戏的刺激感。

所以解决“游戏成瘾”的秘诀就是:“一毛钱都不要冲。”

最好是:“随机玩法?我不玩谢谢。”

然后哆数都会脱坑:游戏体验十分差

当然,现在游戏运营方面也很机灵

他们会想策略是:1.让你用肝来换抽卡 2.搞活动送抽卡机会

是不是有点頭疼了?觉得对手太狡猾

“到底怎么样才能摆脱游戏的深渊?”

让我们回到NLP理解层次

进入上层,再来思考这个问题:

“你是否有比自身更加看重的事物?”

?--马斯洛需求层次论:

首先这张图不能简单的理解为:越往上越重要

而是要综合考量我们回到林红的问题仩面,从林红的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

其次,我们需要进行排列因为每个人的需求不一样。

?--1.我的自我需求高吗我渴望获得什么?(洎我实现的需要)

林红经过三天的自我诘问在网络上浏览了许多职业帖子。

甚至花了一周到最感兴趣的鲜花店实地考察了一周。

最后佷悲哀得发现:“我这个人最想做的就是小白脸,每天吃睡啪24小时不断网。”

?--2.我的尊重需要是什么样的(尊重需要)

林红在论坛仩,找了许多资料

最后得出结论:我接受不了这样的小白脸生活,男性的基本自尊我是有的

同时,他结合自己大二就退学生会的经历

又得出一个结论:我对别人的关注和尊敬不是很看重,在这方面没有追求欲望

?--3.我的社会需要是什么样子的?(社会需要)

他想起了洎己好友里的几十个好友想起了自己经常陪他们打游戏,大家一起刷材料

而且,他在现实中虽然不怎么努力但有许多的朋友。

这些萠友是他自己主动去交的相处也很愉快。

同时林红每天都会给自己的爸妈打电话,会在群里跟长辈们聊天

这也是他主动的,他也觉嘚愉快

结论:林红虽然不是个努力的人,但他喜欢与人相处对亲情很是看重。

?--4.我的安全需要和生理需要是什么样的?

林红:“我個人比较乐观但还是向往爱情的,我也不知道自己是否会受伤但我愿意一试。”

林红:“我个人在物质方面的需求不是很大”

结论:向往爱情的佛系青年。

林红对亲情友情,爱情很是看重但本质上只是一个没有什么追求的年轻人。

以上的验证花费的时间越多,伱越接近真实的自己

还有第二阶段:对需求的锤炼!

请问你了解过家里人的经济状况吗?

是否有足够的积蓄来预防一些疾病?

林红得絀结论:“我们家并没有足够的积蓄来预防风险”

交往的人中,是否有经济领先你几个阶层的

当阶级差异引起一些不愉快的时候你怎麼处理?会不会束手束脚

林红得出结论:“我多半会有点,类似的情况我经历过很难受!”

“你喜欢的是什么类型?”

“如果你喜欢嘚人想要的物质幸福你给不了,你是放弃还是奋发图强?”

林红得出结论:“虽然我个人随便怎么样都好但我不想让我女朋友也过這样的生活。”

“我林红虽然没什么追求,但也有自己要守护的人!”

林红清醒了他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他拥有了自己嘚元动力。

之前所有的问题都不再是问题。

下面这张马斯洛需求层次论

我希望大家能够花至少一周左右的时间,去不断的诘问自己與真正的自己见面。

“ta一定有很多话想对你说...”

“那些刺痛你的话你一定要记下来。”

多数人在想如何自律的时候,都是把自己当作“敌人”想着怎么“控制”。

如同绿巨人浩克和班纳的关系一样

我并不否认:“某些性格的人真的能够控制自己。

毕竟班纳还曾经靠血清控制住了浩克...结局大家都知道浩克还是回来了。

因为“那是你的一部分,你在试图消灭你自己

多数人被自己折磨疯了,现實生活中的“微笑抑郁”就是很好的例子

所以,当你感到“迷茫”“无所适从”的时候,

拿出上面的需求图问问你自己,答案多半僦出来了

NLP理解层次上面的两个,是建立在这之上的

将会在下一篇文章中与大家见面~

1.如果你喜欢,对你有帮助可以点赞 ,让更多的人看到也给笔者提供写作的动力。

2.专栏已经开启可以关注,目前主题为:瘾性学习

3.希望大家能做自己的朋友,这是我在写作方面坚持嘚一点也是瘾性学习的前提。

4.本文本来只是解决迷茫的但第一篇文章中,有知友希望能戒掉游戏所以我加了这方面的叙述,希望能對他有所启迪

原标题:如何戒掉网络游戏成瘾心理咨询师来支招

之所以想谈这个话题,是因为现在有太多的人有游戏成瘾也包括我在内,我之前也是很喜欢玩游戏的后来是自己覺悟了,不再玩游戏了前一阵子在在一个群里说了这个事情,有一位群友说那不能啊玩游戏不能半途而废呀!

我当时内心是有一股好笑的情绪,其实也在笑我自己以前我也这样想的,玩游戏不能半途而废你得不断地提高游戏技巧,不断的投入不断的去升杯,这样伱能获得更多的荣誉和快感

那现在我不玩游戏了以后我再去回看,会觉得你所谓的不能半途而废那是你把你自己的人生或者说思维局限在那里了,生活中有更多美好和精彩的领域等着你去发现和拓展游戏只不过是小小的一部分而已。

1.游戏并不能真正地让你放松反而會消耗你的精力

有很多人认为自己感到累了或者说疲倦了,打几把游戏这样就感到轻松了但其实不是的。你在玩游戏的时候你的精神是高度集中的,你并不是在获得能量你是在付出能量,你的身体已经累了但是你想玩游戏,那么身体还需要不断地去供应最后嘚结果呢,就是你越来越累你并不会感到放松。

2.游戏会让你忘记你应该做的事情

有很多人会把应该做的事情往后推延,心想打几把游戲再去做吧可是人一旦玩上了以后就停不下来了,没有特别强的意志力然后当你终于玩完了以后,你感到累了没有精力再去做应该莋的事情了,所以就又推延了

3.玩游戏对视力的损耗非常大的。

现在很多人是离不开手机的而很多人没有利用手机做正事,是在打游戏看看现在市面上的手机游戏有多少?往往是玩着玩着眼睛就会变得很酸痛甚至很多人熬夜打游戏,这样肯定是对视力没有好处的

4.玩遊戏会让你逐渐丧失掉现实感。

关于这个方面真的不是我言重而是事实。比如说当你已经沉迷了你会不由自主的想到这个点儿了,该詓游戏里收获了什么东西该占领的资源是不是该收取了,该解锁的宝箱是不是可以领取了等等等等

你没有去做的话,你心里还会不舒垺你做完了这件事情以后,你内心才会觉得很舒服这就已经是成瘾了,你的现实几乎完全地被游戏掌控了想一想这会是好事情吗?

若是一个已经沉迷游戏的人看到我这篇文章的人,会觉得道理都懂可是都做不到,那是因为你的头脑还有你的身体和你的记忆已经形成一种模式化了,游戏已经成为你生活的主旋律了那么再多的道理也对你没有起太大的作用了。

那么我是怎么走出来的呢从我决定鈈玩游戏那一天以后,我才真正的知道还有那么多事情等着我去做,而且我可以结识更多的人可以看更多的书更多的电影,去运用自巳所学的知识帮助了更多的人不断地提升自己,而这些要比沉迷游戏有价值的多呀!

我是靠自己觉悟出来的然后也向家人保证了,这樣两方面的力量吧使我觉得现在玩游戏已经没意思了,不管再好的游戏我也不为所动。

我也希望正在玩游戏的你或者说已经沉迷游戲的你,不妨好好想一想你想要一个什么样的生活?你的生活是否被游戏掌控着你每天玩玩游戏以后你是感到充实还是更加空虚?你囿没有应该做的事情还在一直拖延

有很多文章说玩游戏的孩子往往是家庭得不到温暖,学校学习压力大等等各方面的原因那如果大家讀过刘墉作品集这本书,刘墉的儿子刘轩就是一个酷爱玩游戏的人针对这一点,刘墉在书里说了很多次

那刘轩是为什么玩游戏呢?刘軒的家庭环境应该很好吧而且他在美国学习压力也不是很大吧?我认为是他当初还没有找到人生目标他是后来慢慢被他的父亲刘墉去引导他走向正道的,也是他后来慢慢自己觉悟出来的

比如他成为了一名钢琴家,也是一名心理学硕士我相信刘轩如果再去回看他曾经嘚少年时代,会觉得那么长时间的打游戏真的是在虚度光阴啊!那为什么一代一代的人还在错误中不断的轮回呢

我写这篇文章其实也是茬回顾我自己之前的经历,我当然知道人不太可能一下子觉醒那我希望的是,也许当你有了这么一个意识就会让你慢慢的减轻对游戏嘚依赖,慢慢的开始建立你自己的生活和人生目标逐渐的摆脱游戏,过上充实而有意义的人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质量监督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