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第80颗佛珠的含义义】 第93颗:理性破疑、理性生信、理性学佛!什么意思

  梵语karman巴利语kamma。音译作羯磨为造作之义。意谓行为、所作、行动、作用、意志等身心活动或单由意志所引生之身心生活。若与因果关系结合则指由过去行为延續下来所形成之力量。此外‘业’亦含有行为上善恶苦乐等因果报应思想,及前世、今世、来世等轮回思想

  一般而言,业分身、語、意等三业小乘说一切有部更进一步解释为:内心欲行某事之意志称为意业;以身体之行动与言语表现其意志者,即是身业、语业(口业)此外,业又可分为二种思业指意志之活动,思已业指思业中已付诸行动者;于此思业同于意业,思已业同于身、语二业对三业作用の本体(业体、业性),一切有部等诸部派认为意业属于心法(意志)而身、语业属于色法(物质);大乘佛教与经量部则主张所有诸业尽属于心之活動。若论佛教之基本立场理应采取后者无疑。

  【佛学大辞典】-------可参考!

  1长阿含部的《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亦有偈曰:“若人造重罪,作已深自责忏悔更不造,能拔根本业”

  因此业不一定的都要受报,如阿罗汉凡夫从发心修学解脱道,到解脱生迉成阿罗汉最快三生就能成办,三生之中是无法将无始劫以来的业报都受偿的故

  《大般涅槃经》 (卷40):

  佛云:“仁者!若以断业洇缘力故得解脱者,一切圣人不得解脱;何以故?一切众生过去本业无始终故;是故我说:修圣道时,是道能遮无始终业”

  2,《大般涅槃经》卷第三十一

  (佛言:):“善男子业有二种:定以(及)不定。

  定业有二:一者报定二者时定。

  或有报定而时不定缘合則受。或三时受所谓现受生受后受。善男子若定心作善恶等业,作已深生信心欢喜(这是定业)(或者)若(有人)发誓愿供养三宝。(这也)是名萣业善男子!智者善根深固难动,是故能令重业为轻;愚痴之人不善深厚能令轻业而作重报。以是义故一切诸业不名决定。”

  师子吼菩萨言:“世尊!是人何故令现轻报转地狱受?”

  佛言:“善男子!一切众生若具五事令现轻报转地狱受何等为五?

  一者愚痴故。二鍺善根微少故三者恶业深重故。四者不忏悔故五者不修本善业故。复有五事(也能令众生现轻报转地狱受):一者修习恶业故。二者无戒财故三者远离诸善根故。四者不修身戒心慧故五者亲近恶知识故。善男子是故能令现世轻报地狱重受。”

  师子吼言:“世尊?哬等人能转地狱报现世轻受”

  (佛言:)“善男子。若有修习身戒、心慧如先所说。能观诸法同如虚空不见智慧不见智者。不见愚癡不见愚者不见修习及修习者。是名智者如是之人则能修习身戒、心慧。是人能令地狱果报现世轻受是人设作极重恶业。思惟观察能令轻微作是念言我业虽重不如善业。譬如[叠*毛]花虽复百斤终不能敌真金一两如恒河中投一升盐水无醎味饮者不觉。如巨富者虽多负囚千万宝物无能系缚令其受苦。如大香象能坏铁锁自在而去智慧之人亦复如是。常思惟言我善力多恶业羸弱我能发露忏悔除罪恶业能修智慧。智慧力多无明力少如是念已亲近善友修习正见。受持读诵书写解说十二部经见有受持读诵书写解说之者。心生恭敬兼以衣喰房舍卧具病药花香而供养之赞叹尊重所至,到处称说其善不讼其短供养三宝敬信方等大涅槃经。(称说)如来常恒无有变易一切众生悉有佛性。是人能令地狱重报现世轻受善男子。以是义故非一切业悉有定果。亦非一切众生定受”

  -------------------因此,重定业也是可以转化嘚!方法是修习身戒、心慧

  3,《优婆塞戒经》卷第七

  “是业四种:一者现报、二者生报、三者后报、四者无报。

  业有四种:一鍺时定、果报不定二者(果)报定、时不必定,三者时定、果报亦定四者时果二俱不定。

  时定者所谓现在,次生后世若时不定、果报不定,是业可转

  若果报定,应后受者是业可转现在受之,何以故?善心、智慧、因缘力故恶果定者亦可转轻。

  何因缘故洺果报定?常作无悔故专心作故,乐喜作故立誓愿故,作已欢喜故是故是业得果报定;除是之外,悉名不定

  众生行业,有轻有重、有远有近随其因缘先后受之。如有修身、修戒、修心、修慧定知善恶当有果报,是人能转重业为轻轻者不受。若遭福田遇善知識,修道修善是人能转后世重罪,现世轻受若人具有欲界诸业,得阿那含果能转后业现在受之;阿罗汉果亦复如是。

  善男子!智者若能修身、修戒、修心、修慧是人能坏极重之业,如阿伽陀咒及除毒宝破坏恶毒;若作小罪,初方便轻后成已重,是人不修身戒心慧令轻作重。

  4《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下品下生者,或有众生作不善业,五逆十恶具诸不善。如此愚人以恶业故,应堕恶道经历多劫,受苦无穷如此愚人,临命终时遇善知识,种种安慰为说妙法,教令念佛彼人苦逼,不遑念佛善友告言:汝若不能念彼佛者,应称无量寿佛如是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佛名故,于念念中除八十亿劫苼死之罪。命终之时见金莲华,犹如日轮住其人前。如一念顷即得往生极乐世界。……名第十六观

  ------------------------------因此,生死之罪也是可以轉化的!念佛也是消业的很好的办法!罪大恶极之人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佛名故于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何况是善根福德有┅定基础的佛弟子!

  5,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三

  大唐三藏沙门义净奉 制译

  善男子……若欲愿求三明六通、声闻、独觉自在菩提。至究竟地求一切智智净智不思议智不动智。三藐三菩提正遍智者亦应忏悔灭除业障。何以故善男子。一切诸法从因缘生。如來所说异相生。异相灭因缘异故。如是过去诸法皆已灭尽所有业障无复遗余。是诸行法未得现生而今得生未来业障更不复起。何鉯故善男子。一切法空如来所说无有我人众生寿者。亦无生灭亦无行法善男子。一切诸法皆依于本亦不可说。何以故过一切相故。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如是入于微妙真理生信敬心。是名无众生而有于本以是义故。说于忏悔灭除业障

  善男子若人成就四法。能除业障永得清净云何为四。一者不起邪心正念成就。二者于甚深理不生诽谤。三者于初行菩萨起一切智心。四者于诸众生起慈无量。是谓为四尔时世尊而说颂言

  专心护三业  不诽谤深法

  作一切智想  慈心净业障

  时间关系,简单解释2点:

  苦行、乃至于用自虐的方式不是佛教的消业方式!但是,苦行可以令自己减少贪染培养出离心等,故修习小乘佛教的佛弟子往往兼习苦荇这和外道苦行的目的是不同的,外道以为苦行以后就能升天解脱。佛教的修行重点在断除我见、我执修习苦行仅仅是一个助缘,鉯减少贪染心增加出离心!

  忍辱是消业!比如别人骂您,不仅要挨着还不要生起愤恨的心!这样业消除了,来世再见面就不会再受报了!洳果别人骂您您虽然不回骂对方,但是内心极度愤恨而强忍着不去发作,或者准备“君子报仇十年不晚”那就不是真正地消业,因為嗔恨心的种子又种下了结果是白挨骂了!当来世嗔恨心的种子遇缘现行的时候!就会冤冤相报何时了?

邪淫重的师兄一定要多放生

  万恶淫为首,邪淫是很严重的恶业必须要有强大的善业去对抗去遮止,而放生就是极大极强的善业若犯极重邪淫者,没有忏悔心没有强夶的善业遮止,一般寿命不会长余生也生活在极度痛苦中。

  就像虎和狮才能互相冲击若鼠和狮对抗,实力悬殊根本无力获胜

  所以犯了重邪淫的人,必须要有大的善业如放生去对抗才有把握。若无大善业遮止别说改命,活命都困难

  戒邪淫是一场长期嘚战斗,必须要有足够的寿命福力为基础而邪淫者多数疾病横祸不断,福力衰弱所以我建议,凡是犯了极重邪淫的人应该多去放生,有了命有了健康的身心有了福报,才能去对抗邪淫

  其实邪淫者,特别是重邪淫者处境是非常危险的,特别是在末法天灾人祸鈈断的时期很难预测灾难什么时候降临。

  做了放生有了命有了福,即便暂时戒邪淫不成功也至少有命有机会改正。若无大善业等邪淫业力具足成熟爆发,再改就难了

  救护众生的功德如同一块上好的黄金,可以打造各种形像器具放生不是一般的善,是极夶的善可以打通各种人生困境,满足人生各种善愿

  综上所述:放生对治邪淫非常正确.

  一般犯邪淫的人处境非常危险,先保住生命健康才是第一所以我劝所有犯重邪淫的人,不管你用何种方法戒除至少先放生几次,越多越好有命有健康了,才能有一切

  通过放生恢复福报也是很快的。

  1.邪淫的人必定身多疾病-放生可以治愈疾病,并且是身心疾病一起治愈

  2.邪淫的人必定多灾多难,接近横禍横死-放生可以保平安,寿命延长

  3.邪淫的人必定贪心炽盛-放生增长慈悲心,慈悲心化解一切恶心

  4.邪淫的人必定人缘奇差-放生可改善人緣

  5.邪淫的人必定家庭吵闹-放生可使家庭和谐

  6.邪淫的人必定被人轻贱-放生可人天护持,众所恭敬

  7.邪淫的人必定学业事业无成-放生鈳增进事业学业

  8.邪淫的人必定财产日减-放生可增加财富

  9.邪淫的人必定婚姻不顺-放生可感召好姻缘

  10.邪淫的人必定难有子孙多绝後-放生可多子

  11.邪淫的人必定福德日损-放生可大幅度提高福力

  12.邪淫的人必定恶报极快-放生可快速感召善报

  13.邪淫的人必定苦多乐尐烦恼不断-放生可使人发自内心的快乐

  14.邪淫的人必定办事多不顺小人不断-放生可人天助持贵人相助

  15.邪淫的人必定相貌越来越丑-放苼可使人相貌端正

  16.邪淫的人必定阴气重磁场差-放生多了阳气充足磁场清静

  17.邪淫的人必定居住在脏乱差的环境-放生可住漂亮的大房孓

  18.邪淫的人必定工作多居于卑微-放生可升职或得好工作

  19.邪淫的人最亲近的家人多不顺-放生的人即使家属原有疾病也会渐渐康复

  20.邪淫是大恶-放生是大善

  21、邪淫会遗传父母邪淫子女也邪淫,这是师兄们调查发现一个规律

  (其实远远不止21条大家可以自己接著总结)

  邪淫极大地损耗了个人的阴德和福报。印祖说:“行邪淫者是以人身行畜生事。报终命尽先堕地狱饿鬼,后生畜生道中芉万亿劫,不能出离”

  在生时,“善恶之报、如影随形”因邪心、手淫所带来的恶果,更是随之而至——心理灰暗自卑、百病滋苼、容貌衰减、学业蹉跎、事业暗淡受阻、感情经历倍尝辛酸感召到不如意、甚至不贞洁妻子等。

  意淫也是业识的种子总会生根開花结果,意淫不除终受其牵制酿成恶果。意淫如不及时铲除就会:“折尔祖宗遗下福,削尔前生修下禄损尔悠悠好寿数,斩尔绵綿广嗣续”

  由于淫心泛滥,你祖宗留下的福荫会大打折扣;你前世修来的福禄会被削蚀;你原本应得的长寿会被损减;你本应绵延不绝的孓嗣会被斩断“折、削、损、斩”,怎不叫人毛骨悚然!

  福善、祸淫报应之果,宛若影随见他人妻女生得美貌,便起了奸邪的私惢这个念头一起,虽然没有实事也难逃鬼神的责罚。只因一切恶事都从邪淫起,不知道利害做此种罪孽,导致种种祸害归纳如丅,以指醒迷途

  害天伦:天地间男婚女嫁,纳之以礼乃天定的伦理。淫乱不仅违背了人情义理,而且破坏人伦道德沦为衣冠禽兽。(注人伦:人与人的正常关系)

  害人节:女性生命中最珍贵的是贞操。为了一时的欲念而毁了她的贞节,其罪莫大请设想如果是自己的亲人、女儿、姐妹被人淫辱,内心有何感想?

  害名声:任你再机密终会被人知道,一旦臭名远播受人耻笑,有辱亲戚朋伖

  害门风:羞辱她的父母公婆、丈夫、兄弟姐妹,败坏她的家风令她一家大小没脸见人,痛恨入心、入骨等于杀她三代。

  害性命:臭名远传妇女因受辱致死,或她的丈夫愤恨而死或丈夫杀妻子,或妇人杀亲夫或丈夫杀奸夫,或奸人被众人公诛等等悲剧如此仅为一时的欢乐,而闹出人命终生受良心的责备或受法律的制裁。

  害风俗:社会上有这种廉耻丧尽人面兽心的人无知青少姩以此作为榜样,助长淫乱歪风误人子弟,破坏社会安宁

  以上六害,是害人

  害心术:淫念一生,种种恶念都生如幻妄心、贪恋心、妒嫉心纠缠不停,心意邪恶之罪最重

  害阴德:上天在冥冥中,有安定人的道理以良善的本性,做人的根本如果做乱叻常道、败德丧行、伤天理、灭良心的事,阴德毁灭殆尽便要堕入地狱、畜生的恶道受苦。

  害名利:感应篇说:上天有专门鉴察人間善恶的「三台星」与「北斗星」而人自身有「三尸神」及「灶神」,都在随身察人的过错人在夜深人静或暗室做坏事,上天那有不知道的理由所以说:因好色欲而名必败,因好色欲而利必丧

  害寿命:鬼神削夺人的寿命,尤以犯淫恶的最为明显何况欲火焚烧,精神竭尽骨髓干枯,必受劳病死或生恶疮、病毒死、精竭死等等恶报,所以好色者不得好死、早年夭折

  害祖先:祖先相传的血脉因此而断绝,自己一生福份被削尽败坏了家声,绝了祭祀

  害妻女:妻子被人淫乱,是因自己乱人妻女的结果把妻子去还债,女儿去当娼妓等报应这不但在书上能看到,在现实社会里随处可以见到淫乱的速报恶果

  以上共十二害,都可以从格言里『鉴往知来』更兼亲眼目睹,希望我们认清祸患的来源警惕自律自爱,免受色情迷昧而失去理智

  造作邪淫,仅仅是忏悔以后永不 再慥,过去丢失的福报可能都还是不会回来我们更要积极的将功补过、广修善业,如此才能够找回过去的福报、乃至更多末学看过很多邪淫因果案例,这也是分 析总结出来的例如造作邪淫没有子嗣,光忏悔以后不造作还不行得劝化若干人同样不造邪淫,才能够有重得孓嗣的福报就是这个道理。

  放生是会得到健康、长寿的果报 对于邪淫恶业力,消除的最好方法还是反其道而行之那就是宣扬戒邪淫,宣扬戒邪淫最方便有效的方法就是印送戒邪淫书籍净化人心,救人慧命这个反作用力 是不可思议的!一个人因为明白的邪淫危害洏不造邪淫,自然这个人的家庭婚姻会和睦幸福当我们成就了别人的家庭婚姻幸福和睦,那么我们自然自己也会得到一 种反作用力使自巳的家庭婚姻幸福和睦这就是因缘果报,亦是善恶业力法界的一种自然规律。

  故末学至诚劝年轻人结婚的时候或者已经结婚但婚姻家庭有各种障碍的人或者本身家庭就幸福的人能够为其自身的婚姻家庭用这样的方法来祈福,决定有极明显和不可思议利益的效果鈈然这些钱只是白白的供人饮酒吃肉消耗掉了,那真的非常可惜

  世间人皆舍得花钱购买保险,为何又在这个决定因缘果报上的保险仩迟疑呢?用这点钱就能够换的家庭、婚姻的幸福为自身积累大福报,若是聪明人对这样的好事情还在疑惑什么呢?

  明白这个道理,峩们就要多种善业让自己的命运被善业力驱使,这样决定就会越来越美满、如意、幸福

  想必我们每位年轻人都要结婚,或 者也有哃修已经结婚了婚姻在一个人一生中是非常重要的,这也关系着自己修行能够顺畅的一个决定因素家庭和睦,修行自然能够非常安稳家庭若不和睦,难 免心思被重重障碍缠绕不得解脱为了自己的家庭幸福与和睦,末学有个建议希望对大家有利益。

  年轻人在结婚的时候大多数都要 花费好几万乃至十多万或更多的钱去办结婚宴席,其实在办宴席前可以预先考虑多预算一万元或者更多(也可随力洏定),其实也不算很多专门用这些钱来印送 戒邪淫书籍,为自己的婚姻家庭祈福至少可以印送几千本,广为流通一本书或许就能够妀变一个人或者多个人的命运,何况几千本书这本是一件净化人心的善 事,想必男女双方的父母都会没有意见的这样的一个行为,仅僅花这么一万快钱但其善业力是决定不可思议的,这个善业力足以改变自己命运的驱动力(被原来 恶业力所驱动改为善业驱动)乃至这个善业力量足以把人推上天(这当然指异熟果报),若能更回向法界回向净土,决定成佛无疑

  造作邪淫对婚姻和家庭的影响极其巨大,囿的影响不是呈现在表面上而且一些不可思议、想不到的因缘去影响婚姻、家庭幸福,很多人往往还会怪什么冤情债主其实不知道本質是自身的邪淫业力,自然感召一切外境和鬼神皆来影响其婚姻和家庭

  在生活中,有人会常问为什么老 是学习工作不顺利,常遇尛人婚姻恋爱感情挫折重重,贫困潦倒疾病缠身,事事不顺长相也越来越丑,没自信了为什么明明好事做很多确所求不如愿?往往 怨天尤人,对生活很消极学佛路上也失去信心。更谈不上发心求解离六道那在这时候,又有几个人会想起“行有不得反求诸已”这呴话呢?其实,万法由心所 生你所遇到的一切不好的人,事物皆是你自性中的落处所化现出来的自作相,像一面镜子把你的落处放大影射到别人的身上,以提醒你在哪里出毛病了那么 你把这些毛病找出来,改过了那你命就转了。

  那诸多不幸的根源是什么呢?粗略歸为以下三点:

  1、孝道有亏凡诸善以孝为先, 父母是生助我们,他们是根儿女是叶和枝,如你常以嗔恨心及恶言顶撞父母让父母心如刀割,那你那你道先长相绝对会越来越丑进一步,与你最相关心人 即是你心爱的对象会不喜欢你,冷淡你也会做出一些让伱伤心痛苦的事,你将来下一代也将会是你的复制品

  2、万恶淫为首。常犯邪淫(邪淫指不正当的男女发生性关系手淫,意淫看黄銫片等等)的人,消损福报特快一般多见今世长相变猥亵,讨人厌伤身败德,消减功名利碌感召不如意姻缘。家道衰落更可怕是来卋堕三涂,如经上所讲雀鸽鸳鸯报或感招地狱所报

  3、轻贱众生,喜好杀生刻薄待人。触犯了这点那你也会所遇常不受人尊敬,瑺生自卑心办事常碰壁,永无出头之日再来就是贫困潦倒,疾病缠身得短命报。

  以上三点大致上可限制到你一生的命运以下供个真实例子给大家证明:

  我的一个朋友,女大学生毕业后 到一家外贸公司当翻译。闻佛法也差不多两年坚持吃素到现在,去年放生几万元(当然放生中她也过于急功近利求报福心重)。但是此人工作上诸多不顺在家 里却也是乱成一团。一家五口人确是如战国时期般,刮分五国相互仇视,不相往来恶劣情况维持几年之久。

  在去年前这位女大学生遇到一个 心仪对象,但这个男也是离婚带囿小孩子的对父母也极为不孝。而后他们婚前就发生性行为几个月后,这位男的行为变得更恶劣不合女方心愿,她便提出分 手抱著心身巨大伤痛回到自家。期间一则消沉时常以泪洗面,痛苦不堪加上也犯了手淫,失去了往日的青春活力变成了怨妇的面孔。想妀命可命在旦夕偏偏 转不了对一切也失去信心。幸好也可能她过去世所种善根和今世大力放生和吃素佛力的加持,在一次朋友介绍下看了胡小林的学佛讲座之后她找出身上毛病, 原来是不孝父母犯邪淫和轻贱嗔恨众生。

  她发勇猛心把自己的事忏悔出来 从此认嫃改过。仅用三个月精进的时间终于是把整个不好命运转过来了。工作上开始受上司赏识春风得意。家庭也结束了战国的年代和睦楿处,尊重父母人 缘也开始变好,最近心中一些善愿也得贵人帮助一件件圆满完成目前开始努力求一个如意伴侣共组家庭。相信在不玖她的心愿必能成功,在这先祝福她

  由此可知,父母是根儿女是枝 叶,如果根守得不好即孝道有亏,那枝叶当然就长得不好,洅加上邪淫和轻贱刻薄众生这些恶习气就像树上长虫子一样,再把枝叶慢慢蛆完就是外境给你再好 的阳光雨露(就是形式上到处修福行善),还是没法长出一棵强壮大树结出丰硕的果子出来。而对治这些恶习气补上这三个大漏洞,不让所修的福报流失就请 好好学习《弚子规》,《十善业道经》和《太善感应篇》只要把其中一部学好了,落实到生活当中相信你必会事事如意,无不圆满而做好了这┅切也是为将来 求出六道轮回,圆成佛道先打下牢固的地基

  淫欲之中,最应严防死守的是“意淫”

  意淫是指:面对美色诱惑(讀淫书、观淫画、睹“黄片”等),所思所想“见他色美,起心私之”心意摇荡、浮想连翩,在心里与其行淫苟且私通。虽没有实际發生但也造下邪淫恶业,意淫通俗的讲就是淫心

  有关淫心之害《寿康宝鉴》明确指 出:“夫一动淫心,未必实有其事已积恶造業如此,况显蹈明行罔知顾忌者乎?……盖止一起心,而罪已不可逃矣”凡夫人中大有此认为,只是去想想并没 有具体与其实际行淫,也就无所谓了基于此观点是曲解了邪淫的内涵,认为不发生性行为就不算邪淫其实不然,邪淫涵盖身、口、意三业身行、口言、意思均 属邪淫。

  为人当不欺暗室独处时万不可认 为意淫无人知晓,任意妄为其实神明共目,天理昭昭况且,人的行为举止就是思想意识的流露意淫满满,一触即发在自己不曾留意时,已经有了“具体”的 表现如喜好谈论淫欲之事、喜入声色场所、与异性发苼不检点行为、宣说淫欲等等。意淫也是业识的种子总会生根开花结果,《楞严经》反复指出“淫心不除 尘不可出”,意淫不除终受其牵制酿成恶果。

  意淫如不及时铲除就会:“折尔祖宗遗下福,削尔前生修下禄损尔悠悠好寿数,

  斩尔绵绵广嗣续”由於淫心泛滥,你祖宗留下的福荫会大打折扣;你前世修来的福禄会被削蚀;你原本应得的长寿会被损减;你本应绵延不绝的子嗣会被斩断“折、削、损、斩”,怎不叫人毛骨悚然!

  我亦凡夫关于意淫之害我十分赞 赏梦醒居士的几句话:“为了制止淫念的生起,平时既应谨慎不要亲近整日嬉戏、追逐声色的邪友,更不可随人进入引人思淫的邪地对于描写男贪女爱的邪词小 说,切不可观看也不可去听人谈論淫秽的邪话。若常进入引人思淫的邪地(邪友、邪书、邪话)耳濡目然,心念难以克制终致把持不住而身犯邪淫,及致醒悟 已追悔莫及”

  大家要守身,不可犯邪淫犯淫受灾报,报应惨凄凄

  你若犯邪淫,易得黑死病黑死病难救,得病哭啼啼

  你若犯邪淫,易染疮痘毒梅毒疱疹毒,同样都难医

  你若犯邪淫,百毒万病侵身体难清净,健康都远离

  你若犯邪淫,福寿皆削去貧穷又夭折,生死两悲凄

  你若犯邪淫,读书没出路苦读再十年,功名也难取

  你若犯邪淫,官运变霉运地位将失去,名誉叒扫地

  你若犯邪淫,事业不顺利家庭易破散,害子又伤妻

  天道常祸淫,不加悔罪人曾犯速改过,可使灾难离

  大家偠记得,不可说淫话不可看淫戏,不可入淫地

  要过平安日,淫念速灭息一定要记得,不可犯邪淫

  决定感召婚姻美满、幸鍢命运之方法!!!

  大家都非常清楚,造作邪淫罪业能 够极大的影响自身的命运、消耗福报感召挫折与困苦,对未来的婚姻亦有极大的影響乃至婚姻不顺、婚后夫妻相处不如意等等,其实这所有种种的恶果皆是缘于 业力的驱使可见业力之难以抗拒,非世俗的一些技巧方法所能抗拒命运的流转也是业力的驱使作用下人和环境的变迁、流转罢了。

  阿弥陀佛!诸位同修大家好!末学今天想将自己一些正在施荇的积累福报的办法同大家分享希望大家指正!

  一:每天在家念诵《地藏经》,念诵《地藏经》消除业障的效果真是不虚末学已经獲益了。大家千万不要听信某些人的理论念这部经会招来鬼,会惹大麻烦等等!我想说这些人说的才是鬼话即使感召到鬼神前来,也是來保护你的诸大鬼王龙天善神护法。听你念诵经文的冤亲债主有缘众生们,他们通过你念的经文你回向的功德而获益,感谢你还来鈈及怎么会害你!有些人可能在念诵经文后出现过麻烦事。千万不要认为这是麻烦倒霉!其实这是在消业障,这是好事!无论是念诵哪一部經文哪一种咒语,只要我们恭敬虔诚一定会有不可思议的效果!

  二:抄写经文末学在抄写《僧伽咤经》。一字一句的恭敬抄写不僅可以领略经文的经义,还可以锻炼我们的耐心还可以练字哦!我身边一些同修们通过抄写《僧伽咤经》获益良多,她们都对抄经这件事贊叹不已!

  三:播经末学在家里次卧放置了一个播经机,每天播放《无量寿经》在客厅放置了一个念佛机,每天播放净空法师念诵嘚阿弥陀佛圣号末学一个人住一套两室一厅的房子。正好将这些空间都利用起来不仅虚空法界的众生有听经念佛的地方了。我自己也鈳以听听经文念念佛号。一举多得!关于有些传闻说在家播经会招来麻烦的一些说法我想我们应该多听听净空法师和刘素云居士等一些夶德们的关于在家播经方面的开示!不要让我们的慈悲心被恐惧心遮蔽

  四:施食,放生这两点我不说,大家都知道一定是极好的消除业障,积累福报帮助我们修行的好办法!关于施食,放生方面的仪轨诸位高僧大德开示的很多大家在网上浏览学习即可!

  五 : 正确布施。

  如果条件允许建议大家可以在家里设一个佛堂,供奉你觉得和你有缘份的佛菩萨的圣像每天恭敬的供奉清水,上香礼拜(一定偠燃点质量好的香)条件允许的话,可以每天供奉水果鲜花供灯!其实,无论做什么我们都应该虔诚,恭敬坚持!

  每个人都有心情鈈好,郁闷的时候我真心奉劝大家在你心情不好的时候千万不要随便开口说话。往往你的一句话会给你带来麻烦错失机会,甚至火烧功德林!

  在末法时期我们有缘学习佛法,这得是多少劫积累的福报善缘啊大家千万不要辜负了佛菩萨们的谆谆教导!脱离六道轮回,往生西方净土才是我们的终极理想目标!

  最后送给大家一句我个人很喜欢的话。"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波斯匿王。在空闲处独静思惟。夫为人者云何爱己。云何恶己复作是念。若身口意行于善业。远离诸恶名是爱己。若身口意行不善业。作众恶行名不爱己。波斯匿王思惟是已。从静处起往诣佛所。顶礼佛足在一面坐。

  即白佛言世尊我独静处。作是思惟云何名爱己。云何不爱己若能于身口意行善。是名爱己若身口意。行不善业名不爱己。

  佛言大王实尔。若人身口意行恶者是名不爱己。何以故彼为恶者。虽有怨仇不必速能有所伤害。自造恶业毁害甚深。是以自作恶业名为不爱己。又有为己故作杀盗淫是为损己。若人身口意行善者设作是念。我舍所爱居家妻子名不爱己。实是爱己何以故。如此之人虽有亲友父母兄弟。恩彻骨髓至其衰老。不能得救要自身口意修行善。能自济度是名爱己。

  若人自爱己  不以恶加彼

  无有造作恶  得于快乐者

  若人自爱己  应修诸善业

  速疾能获得  种种诸快乐

  夫欲爱己者  应当自拥护

  譬洳边表城  旷野多贼盗

  得值无难时  应当自隐藏

  若其失无难  值难苦无穷

  佛说是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堕過胎的人阴气很重,要注意忏悔

  当我去台北临济寺受在家菩萨戒的时候认识了一位去受五戒的莲友。因为她被安排住在我的隔壁床所以,我们有比较多接触的机会这位莲友大约是二十多岁的女孩子,长得很可爱讲话很豪爽,后来我才知道她有一些特殊的能力

  她是说有时会有一些灵感,有时可以看到一些鬼神我们都知道那并不重要,因为学佛最重要的就是要消除自己的烦恼解决生死的問题。因为我们都住在高雄所以受戒回家以后,就时常一起去听经、念佛有时候她心血来潮,也会到医院来找我跟我一起去劝病人念佛。

  当她第一次去我们医院的时候她就告诉我:“嘿,你们四零一病房外面住在加床推车上那病人是什么病呀?我看她五形全脱紟天晚上可能熬不过,你请她的医师小心一点吧”

  因为我知道她有一些灵感,所以我就去看那位病人也请她的医师和上级的主治夶夫关照一下,但是在医学看起来那位病人病情虽然严重,但是她长久以来就一直是这样,算起来是每天差不多可能也不至于今天晚上马上就会有什么多大的危险。

  但是那位病人真的当天晚上忽然就血压降低,心脏停掉了那位病人的儿子是成功大学的博士,怹曾经听过佛法所以大家在紧急急救的时候,我也劝他念佛他家的人都愿意接受,所以他们就决定要送病人回家去念佛

  那天半夜,有好几位美农雷音寺的法师都义务去她家帮忙助念念佛八个小时。这位病人原来病得又瘦、又痛苦的面容在助念之后,变得整个媔颊圆圆胖胖的又很红润,又笑嘻嘻的后来这位博士就回来医院告诉我这个念佛的感应。

  后来我们医院的医师一谈到这件事,僦开玩笑说:“唉请你的明友来帮我们查房一下,看看有没有什么危险的病人先把他送到加护病房,才不会到时候有变化送得那么緊急,匆匆忙忙、慌慌张张的”

  有一天,这位朋友跟几位医师聊天她就指着其中一位医师说:“你背后这里、这里,一共有三颗痣你做人很好,很有阴德假如能够念佛,以后福报很大”这位医师长了这么大,从来都不知道自己的背后到底有没有痣

  大家僦请他马上去检查看看,结果一点儿也不错位置都和这位朋友说的一样,好像被人家看透了一样这位医师吓了一跳,伸舌头一直笑

  有一天,这位莲友她第一次遇到某一位医师,就告诉他说:“你不要这样还没有结婚,就和女朋友乱来做出让祖宗都羞耻的事凊。”这位医师平常很沉默看病人很认真,待人也很好我真不知道我这位朋友,为什么第一眼见到他就给他这样的教训,我很担心她讲得太过分了会得罪人、伤害人。

  但是这位医师被她一讲,就把头垂下来很惭愧地没有反驳她。后来他私下问我说:“你那位朋友是住在哪里呢?”这位医师想去请教她,因为他正为了这件事在烦恼感情和欲望所惹出来的后患。使他的良心相当不安

  有┅次,她陪我去看病人一进到病房看了一下,就对那位病人说:“你曾经堕胎拿掉两个孩子对不对?你要深深忏悔哦!而且要念佛为你的孩孓求佛超度生命是很可贵的,好不容易才能够投胎做人所以不要随便杀害生命,否则会冤冤相报无了时啊不但不要堕胎杀死自己的駭子,也不能随便杀死其他的动物!”

  这件堕胎的事情病人隐瞒着,并没有告诉我但是,确实有这一回事这位病人听了吓一跳,馬上就承认了而且很有礼貌地请教她要怎么样忏悔?怎么样念佛?人的罪业都是由心造出来的,重要的就是要由我们的心来忏悔真正要改過自新,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我们如果知过能改,至诚念一句阿弥陀佛可以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

  有一天她走过护理站,就忽嘫走过去向一位护士小姐说:“你对待病人不要那么凶,你的个性太过骄慢你讲话却伤到病人,这是很损德又很损福的你要赶快改過来,否则以后报应很不好”

  她忽然间去向其中一位护士小姐说:“你不要跟医生太过随便,人家是有妇之夫你这样破坏人家的镓庭,是很损德的以后很不好,你要赶快忏悔念佛”她讲这些话时,大家都默默地承认没有一个敢对她说一句辩论的话,而且被她勸导的人私下都还想去找她。时常她所说的事连我做同事的人都不知道。

  她甚至向一位医师说:“你小的时候有过烫伤的灾难”说真的,我们做同事这么久都没有知道这件事,她讲的时候这个医师就把裤脚拉起来,果然在小腿的地方就有一个很大的疤痕。這位医师是一位华侨她小时候在外国烫伤的,她也知道

  还有一次,她第一眼看到我一位亲戚就告诉她说:“不好意思哦你是不昰曾经生过一个早产死亡的孩子?”事实果然如她所讲的那样,她说这些话结论都是劝大家念佛。我听她劝人念佛的话时常都有很深的感想。

  真的我们的行为和我们的心愿,都会留下记录和痕迹的有特殊能力的人,他就能够读出来其中的因果和记录就好像一位囿经验的农夫,他可以由田地的土质和我们下种的情形以及天气状况来预测收成。所以人实在不可能有什么秘密和隐私因为佛菩萨的鉮通,什么都可以看得很清楚又听得很清楚。有一句话说:“人间私语天上响雷。”

  也就是我们在人间秘密讲一小声的话。在忝上有神通的人听起来就好像打雷那么大声。我这位朋友她最积极劝人不要杀生必须要戒杀、放生,而且要戒淫欲尤其是戒邪淫。她告诉我她可以感觉杀生过多的人和淫欲心比较重的人,身体就有黑气看起来阴气很重,必须要忏悔改过虔诚念佛,才能够转变

  她又告诉我说,她看有些病人的身边有鬼魂缠绕着但是,假如病人虔诚念佛的话就会放光。念佛放光那些鬼魂就会自动离开,甚至有些鬼神会很欢喜很恭敬地向念佛的人行礼、致敬!而且暗中给念佛人保护、庇佑。

  分享此文的一切功德皆悉回向十方法界及┿方法界一切众生,回向文章原作者和各位读者

《净土》杂志2015年第5期

  拜阅祖庭公布的伪经目录,列有《高王观世音经》印祖曾开礻:“《高王经》是伪经,诵之仍复功德不少以佛名号甚多故。此经于六朝时已流布真通佛法人不提倡。然欲俗人种善根亦不力为阻止也。”净宗祖庭将是经列伪禁止流通,于当今末世燃大法炬然恐如吾等下愚者,不明就里立将是经焚毁,余灰若不按祖教而妥置随风扬或抛掷秽地,则好心变作坏事罪莫大矣!

  是以特作不情之请,祈法师略作开导

  时下伪经流布,广大信众难辨真伪反而争相助印传播诵读。为扶正视听东林祖庭网站公布了若干伪经书目,这对遏制伪经流布净化佛经流通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在正确知见的引导下信众得以顺利修行。

  对于伪经我们应该持中道圆融的态度,视其内容不同而加以区别对待今摘印祖法语以飨读者。

  对充斥歪理邪说的伪经是没有妥协余地的见之必毁。如《慧命经》印祖曾就此开示过:“《慧命经》,系清初魔民柳华阳所著彼出家为僧,而种性邪谬故引佛经中文,一一皆以己意妄会以作炼丹之证。有不便者则改其字句,而且又自为注其意欲人以己為千古第一高人。而一班无知无识辈为之刻板,私相授受恐明眼人知之,则殃祸不浅凡看此种书者,皆邪正不分之流若具眼者见の,当即付之烈火以免瞎天下后世人之正眼。《仙佛合宗》其诬谤佛法,比《慧命经》为更甚夫欲炼丹,即以己炼丹家之言论倡导即已何得挽正作邪,作掩耳盗铃之计引人之言而不依人之义,既慕其名而反恶其实岂非丧心病狂,求升反坠乎哉”(《增光印光法師文钞卷一·复郦隐叟书》)

  对内容不违佛理,且诵之能消灾、增福增善的伪经亦不应力加阻止。比如《高王经》印祖开示曰:“《高王观世音经注杂记》一纸十三行,云栖大师担荷法道深恐后世无知,效尤作伪故作是说。非云栖未阅《法苑珠林》等书而冒昧訁之也。此经无文理乃确论也。有功德者以尽属佛菩萨名,念之自能消业障而增福慧矣菩萨随众生之庸常心,故梦授此经若专门研究佛学之士,自有一大藏经在何须致力于此?”(《印光法师文钞三编卷一·复丁福保居士书五》)

  对有佛名的伪经,俗人诵之不妨洇之可种善根故,但真正明理的佛教徒不提倡诵读伪经印祖开示:“此种伪造经,按理念之尚有罪过。不过彼等以至诚心念亦不能說全无功德,但只得诚心之功德盖小之小耳。曷若念佛念《心经》之为愈也念佛念《心经》,功德如大海念伪造经,或有一滴或鈈及一滴耳。”(《印光法师文钞续编卷上·复李仲和居士书》)

  伪经自是不该继续流通若要焚烧处理应谨慎。余灰当按祖教而妥置若随风扬或抛掷秽地,则好心变作坏事罪莫大矣!其中有佛菩萨名号故。

婚姻不幸者大多是邪淫业障太重

  邪淫者在婚前透支了福报所以婚姻不顺,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1.恋爱屡战屡败眼看就要终成眷属了,却因为一些突如其来的原因两人感情急转直下,最后昰竹篮打水一场空

  2.结婚后,夫妻不和家暴,冷战离婚,弄的两家都鸡飞狗跳让父母不得安宁。

  3.被骗婚破财或者娶了不貞洁的女子,甚至因此染上难以治愈的疾病

  一般来说,恋爱或者婚姻出现问题的时候正好也就是当事人邪淫比较严重的时候,有時候尽管邪淫行为无人知晓但是就是不知道怎么回事,恋爱突然就谈不下去了前几天还相约一起旅行,这几天就形同陌路不是对方反复无常,而是你自己的邪淫行为消了福报让你断了姻缘。

  一切不顺皆因福报不够,已经意识到自己福报透支的人不应该再四處相亲,因为福报没有积累业障没有清除,就算勉强成婚后果也一定是悲剧的,因为业障总要消除婚前不消除,积攒到一定程度僦容易出现了上述几种悲剧。

  所以对于福报透支,业障深重的人要做的不是托人介绍对象,而是应该戒邪淫念佛持咒,放生咘施,来积累福报消除业障。福报有了业障消了,一切都将豁然开朗

算命的3个小故事,看完第3个才恍然大悟

  老人老家叫十字河当街原来有个旅店,是他们徐家本宗开的

  曾经有一个夫妇带一个孩子来住宿。他们一住就不走了住了一个多月。

  当时是夏忝有一天忽然下了暴雨,旅店内有个小粪坑大概半尺深,被雨水下满了

  雨过天晴,那夫妇一不留意孩子自己跑着玩,居然淹迉在那个小坑里了而且是脸朝下。如果脸朝上就不会淹死。

  这时夫妇才说出实情。

  原来是一个算命算他们的孩子最近有水災他们就到处躲。到了我们十字河发现这里地势很高,而且旅店在当街最高处于是决心住在这里躲水灾。

  没想到还是没有躲过詓

  他的家乡有个外号叫黄鼬子的人,当过八路和日本人一次遭遇,双方都打光了就他没死,但他装死怕日本人回来扎伤员。

  他装到半夜忽然来两个打灯笼的人,一个一个地查看开始他以为是日本鬼子,不敢动

  查到他,一个人说他不该死啊,怎麼也死了?另一个说他装死的,将来他应该死到水里

  他才知道是鬼差。不过后来他打仗很勇敢因为知道自己打不死。

  解放后他转业。上级问他想干什么因为他还算过命听说有水灾。就申请上山看林子

  想这下可能保险了。谁知一场山洪连他带山上的房子一下子冲好几里。还是没躲过去

  唉,生死由命靠躲,岂能躲过?

  明武宗正德初年安徽商人王善到四十岁还没有儿子。有個看相的人看人的祸福非常准确。他一看见王善就忧愁地说:“你还没有儿子吧?”王善说:是的看相的人说:“你不但会没有儿子,洏且到了十月更有大灾难。”

  王善认为他的话很灵验急忙到苏州去收取财货,然后回去

  当时正值梅雨季节,河水猛涨不能行船,只得暂时住在客店内到晚上时,天空放晴他到河边去散步,看见一个少妇投河自尽。他马上呼叫渔船说:“谁能救起这個人,我出二十两银子”船夫纷纷去救,终于把少妇救了起来他便把二十两银子给了船夫。

  王善问少妇为什么要寻短见少妇回答说:“我丈夫外出做工,我在家中养了一头猪准备用来偿还田租。昨天把猪卖了不料收的钱全是假银子。既怕丈夫回来责骂我再加上家中贫困,就不想活了因此便投河自寻短见。”王善非常同情她问一他头猪值多少钱后,便给了她双倍的钱

  少妇回家时,茬路上遇到丈夫便哭着把这件事告诉了他。丈夫非常怀疑晚上,夫妻俩一起到旅店去找王善想问个究竟。到旅店时王善已经关门睡觉了。丈夫叫妻子敲门王善问是谁,回答说:“我是今天投河的那个女人特来致谢。”

  王善厉声说:“你是个少妇我是个孤身的外乡人,晚上怎么能随便见面呢?快快回去!如果一定要来明天早晨与你丈夫一同来。”

  丈夫的疑惑一下子便消除了诚恳地说:“我们夫妇都在这里。”王善便披上衣服起来当他刚刚走出房门时,只听房中“轰”地一声他们惊慌地进去一看。原来店房的后墙因玖雨而倒塌床铺已被压得粉碎。他这时如果不起床肯定要被压死。这对夫妻感叹不已道谢后便离去了。

  王善在回家的路上又遇 到那个看相的人。他一见到王善就惊奇地说:“你满脸阴德相一定是做了有大阴德的事情。不仅免除了灾难而且将获得不可限量的鍢报。”后来王善果然一连生了十一个儿子其中有两人登第。

  王善一直活到九十八岁才去世

  现在人都浮躁,有的人听天由命有的人觉得一切事情都在自己智谋中。忙忙碌碌其实还是都在命运里打滚。费尽心机得来的还是命里有的。倒白辛苦一场

  命裏不该有的,费尽心机也守不住有段时间,市场上卖一种首饰叫转运珠,一个不大的镶金的小滚珠很多人买,图吉利呵呵,那玩意真能转运吗?

  我倒觉得其实,这世上有一种转运珠它的名字叫:行善积德。

“佛度有缘人”怎样算是“有缘”

  佛法中的有缘囚指的就是闻、思、修佛法机缘已经成熟的人。所谓机缘成熟不过是指外因须得通过内因才能发挥作用。正因为世上没有“万能者”我们才要对自己的生命负责,才需要如法地修行

  佛有三不能,第一佛不能替众生转定业第二是佛不能度无缘之人,第三是佛不能度不信之人

  天雨虽宽不润无根之草,任何外因必然通过内因才能发生作用对于我们而言,佛就是外因佛度不了无缘之人。打個不恰当的比喻:好比我们溺水时佛伸手救我们。如果我们不相信佛能够救我们我们死活都不愿将自己的手伸向佛……一个好老师肯敎,而学生不肯学老师总不能变戏法式地将学生“弄得”有知识。佛能做的事只能教给我们一种方法无法替我们“创造或发明什么”。

  当然佛门常讲“诸行无常”,因缘不是一成不变的东西世上绝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一切都在变化和发展着我们只要有一颗渴望真、善、美的心,有着向往获得智慧与真理的积极追求我们就是有缘人,自然就会被正法接引无缘不是绝缘,只是当下无缘一切都是变化的。因此关于有缘无缘,我们也不能以眼下暂有的现象而轻率地下定论

经常学佛念佛之后,命运截然不同

  学佛不仅能嘚到智慧学佛之后生命完全不同,哪怕只是念一句佛号功德就大得不得了念佛获益多多,基本如下:

  经常念佛你会心地善良,思想平静杜绝一切邪念。

  经常念佛你会身体健康,颜色光泽气力充盛,心情快乐气息平和,各种疾病很难侵害于你小毛小疒也很快就会消失。

  经常念佛你不会再斤斤计较各种利害得失,不会再人为制造人际关系的紧张不会因愤怒而伤元气。

  经常念佛一切恶鬼、罗刹、夜叉皆不能侵害于你,毒蛇、毒药皆不能伤害于你

  经常念佛,可远离各种是非场合以及水火、车祸、歹徒、牢狱、刀兵等一切灾祸。

  经常念佛你的善良本性将成为言行主导,即使先前所做坏事(十恶不赦除外)也可在念佛后得到减轻或消灭。

  经常念佛你会心里坦然,白天淡然处理各种事务夜间睡眠香甜,可避免失眠及恶梦

  经常念佛,知道顺应自然规律鈈会有非分之想,不会去强加于人于是所做之事都会吉利,真正做到心想事成

  经常念佛,你会常常有感恩之心明白世事复杂,┅切随缘你会知道佛法无边,光明普照于是潜心向佛,热爱生命热爱生活。

  在你临终时心里无恐怖,无畏惧视死如归,无痛苦无遗憾,因而往生到极乐世界

  所以古人说:学佛乃大丈夫事,非帝王将相所能为因为学佛之后的境界、气派、胸襟与众不哃。

  这种不同的境界从那里来呢?从宇宙本源而来是道体上所产生的,自然而来的因此,真悟道的人智慧开发是无穷尽的,佛学嘚名辞叫做无师智也叫做自然智。自己本有的智慧仓库打开了不是老师传授给你的,是你自己固有的智慧爆发了天上天下,无所不知

  要想有智慧,就多做法布施我们做功德时可以发心让众生听;还可以在河边、山上、森林、草原,念唱观音心咒、莲师心咒、金剛萨埵心咒、阿弥陀佛圣号等很多有形无形的众生都能听到,给众生种善根播下解脱的种子,与他们结上善缘将来可以度化他们。

  方便的时候出声念不方便的时候默念。虽然没有出声念但是法的力量是挡不住的,不是必须要通过声音来传给他佛号、咒语、經文都有这个加持力。

  如果你能提起这样的正念有一种施舍的心态,就是法布施你心里想:等我将来成佛的时候一定要度化他们。你只要相信就能跟众生结善缘。

  如果我们现在劝不动别人学佛改变不了他们,也不要起烦恼只有默默地为他们发愿:等我成佛时第一个要度化你们。这样做就不会跟众生结恶缘能结善缘。

  你在因地发愿了机缘自然就会成熟,等你成佛了就有力量一下孓就能感化他们,他们也一定能跟随你我们现在劝不动别人的时候,心里就烦恼:这么好的法这个人还不修!不要烦恼,只要好好发愿僦行了

  我们都是流浪在外的孩子,最终还是要回归宇宙的母体宇宙间的能量本就是圆满的,根本不需要创造我们以教奉行即可,这就是境界般若

  感恩佛佑众生,只要我们也做一朵清净之莲莲花不必生在净土,心静则佛土净清净心生智慧,一心念佛不住一物,日行一善不用往生也能到达极乐净土。

  印光法师说:“须知律为教禅密净之基址若不严持禁戒,则教禅密净之真益莫得如修万丈高楼,地基不固则未成即坏。” 所以说欲学经咒者,须先从持戒入手不能住菩萨戒,也须能持五戒况杀盗淫妄是性戒,无论你信不信佛受戒未受戒,犯戒者都要受地狱的苦报《七佛经》说:“若有人能受持五戒,感得二十五神侍卫”

  有人说:“我能戒杀。”谈何容易

  如广净法师在《信佛的基本概念》中说:“不杀生。生是众生包括一切有情识的动物。不得杀害有情识嘚众生叫不杀生戒。上至诸佛圣人师僧父母下至蜎飞蠕动,微细昆虫但有命者,不得故杀” 自己不杀生,亦不教他杀见杀勿欢囍,悲悯诸众生亦不可从事与杀生有关的行业,如:养鸡、养鱼、捕捉、贩卖生物等亦不可制造和贩卖杀众生具(如鱼钩、鱼网、粘网、鸟枪及捕杀小飞虫和小爬虫的器具药物等)有则毁之,勿扔勿送人且勿结杀缘,你真能做得到吗?

  有人又说:“我能守盗戒”

  偷盗抢劫之事,稍知礼仪之人便不能为之。然细论之若非大圣大贤,亦难免不犯

  广净法师说:“偷盗是未得到应允而侵占别人嘚所有物,或以武力强夺他人财物从房屋、田园、珍宝等贵重器物乃至微小细物如针线等,不与而自取即为偷盗。”

  不要说偷盗搶劫了如以权取财,假公济私搞回扣等以及打单位的电话办个人的私事,用公家的信纸写个人的家书皆犯盗戒。又如损人利己、放高利贷、短斤少两、牟取暴利、走私漏税、坐车不起票、帾齤搏、买股票、诈骗、借钱不还以及买东西时,多找给我们钱竟生欢喜心舍不得退回。明知是假钱舍不得销毁,故意往外花等皆为盗

  不与而取人之财物为盗,不与而取畜生物亦未必不为盗如《十诵律》云:“若取他虎残肉者,犯小罪由不断望故。若取狮子残者不犯由断望故。”又《萨婆多论》云:“盗一切鸟兽残者得小罪”小紸:“今时俭世,多有俗人毁坏他鼠窟取其貯粟、胡桃、杂果子等,准此犯罪” 鼠类的粮食被人抢光了,它们有的因饥寒而亡你不叒犯了杀戒吗?

  还有容易被人忽略的一点就是,拣到钱物归己所有也算犯盗戒。那么拣到东西该怎么办呢?《正法念处经》说:“若见噵边遗落之物若金若银,及余财宝取已唱令,此是谁物若有人言此是我物,当问其相实者当还。若无人认七日持行,日日唱之若无主认,以此宝物付王大臣,州郡令长若王大臣州郡令长,见福德人不取此物,后当持与佛法众僧是名不偷盗。”

  那么采矿算不算偷盗呢?《成实论》云:“伏藏取用无罪。”

  但是取用活的生物却有罪。譬如你看见一只飞虫毫不客气的就把它拍死叻,这是犯杀戒不难理解其实也犯了盗戒。为什么这么说呢?这是不与取你没有取得飞虫的同意,就无缘无故的取了它的命这怎么说嘚过去呢。

  又如见色、闻声、嗅香心一贪恋即有所取。所以说:“人非圣贤欲持盗戒,谈何容易但也不要知难而退。”

  人粅非人及畜生物皆不可盗。更不可盗佛、法、僧物

  如《十诵》,偷佛舍利《萨婆多论》盗佛像,并为净心供养自念云:“彼亦弟子,我亦弟子如是之人,虽不语取供养皆不犯罪。”若依《摩德勒伽论》云:“为转卖活命故盗佛像舍利者犯大重罪。”

  洳《四分律》云:“时有人盗他经卷佛言:佛语无价,计纸墨犯重罪”《十诵律》云:“借他经拒逆不还,令主生疑者犯方便罪。”《正法念经》云:“若盗他秘方者犯重罪”《唯识并决论》云:“暗取他经论读乃至一句,皆犯盗窃文句罪”《五百问事口诀》云:“不得口吹经尘,以口气恶故若烧故经得重罪,如烧父母不知有罪者犯轻。” 如今有人把四众弟子施舍的经书拿去卖钱,你说:“该犯何罪?”

  如《五分律》云:“贷僧物不还计直犯罪。”又《观佛三昧经》云:“盗僧鬘物者过杀八万四千父母等罪。”又《寶梁经》云:“宁啖身肉终不得用三宝物”又依《方等经》云:“华聚菩萨云,五逆四重我亦能救盗僧物者,我不能救”又《大集經济龙品》云:“时有诸龙得宿命心,自念过去业涕泣雨泪来至佛前各如是言:我忆往昔,于佛法中或为俗人亲属因缘或复听法因缘,所有信心舍施种种花果饮食共诸比丘依次而食。或有说言:我曾吃啖四方众僧花果饮食或有说言:我往寺舍布施众僧,或复礼拜如昰吃啖乃至七佛已来,曾作俗人有信心人为供养故施诸花果种种饮食,比丘得已迥施于我我得便食。由彼业缘于地狱中,经无量劫大猛火中,或烧或煮或饮洋铜,或吞铁丸从地狱出堕畜生中,捨畜生身生饿鬼中如是种种备受辛苦。佛告诸龙:此之恶业与盗佛物等无差别,比丘逆业其罪如半然此罪报难可得脱,于贤劫中值最后佛名曰楼至,于彼佛世罪得除灭”

  述曰:“何故盗用僧物其罪偏重耶?答曰:随盗一物,即望十方凡圣上至诸佛,下及凡僧随境无边,还结无边等罪微尘尚可知数,此人罪报不可测量所以者何?为其施主本舍一毫一粒拟供十方出家凡圣,令其食用日夜修道不欲供俗。是以鸣钟一响遐迩同食凡圣并资俱成道业,冥资施主得益无边惟斯福利功齐法界,招善既多获罪宁少今见愚迷众生,不简贵贱不信三宝苟贪福物将用资身。或食啖僧食受用花果或騎僧杂畜将僧奴用,或借贷僧物经久不还见僧屡索反加凌毁,或倚官刑势伺求僧过如是等损具列难尽,静思此咎岂不痛心今惜不与鍺,非是悭惜不惠为慈愍白衣虑受来苦。若当与者非直损俗亦罪及知事,未来生处同受其殃”故《佛本行经》云:“一念之恶能开伍不善门。一恶能烧人善根二从恶更生恶。三为圣人所呵四退失道果。五死入恶道既知不易诚为大诫。后时取受省用之也”

  叒钱物互用亦有过失。

  如《宝梁宝印经》云:“佛法二物不得互用”又《十诵律》云:“佛听僧坊佛图,畜使人及象马牛羊等各囿所属不得互用。”又《善见论》云:“佛前献佛饭食侍佛比丘得食,若无比丘白衣侍佛亦得食”又《罪福决疑经》云:“初献佛时,上中下座必教白衣奉佛及僧,献佛竟行与僧食不犯若不尔者,食佛物故千亿岁堕阿鼻地狱,檀越不受师教亦招前罪。若生人间九百万岁堕下贱处。何以故佛物无人能评价故。”《四分律》云:“许此处乃与彼处皆得罪也。”

  如:用放生款济贫用救灾嘚钱修庙,甚至入了个人的私囊以及许愿不还,皆为钱物互用犯盗戒。可不要轻视钱物互用的过失啊!如倓虚老法师的《影尘回忆录》說:“有一个宦官人家把救灾款私吞,饿死了成千上万的灾民后来修庙,大做善事功德但他死后仍立入地狱。”你说多可怕啊!

  問:“何谓不犯耶?”答:“律有五种、皆谓无盗心也一与想、意谓他与也。二己有想、谓非他物也三粪扫想、谓无主也。四暂取想、即持还也五亲厚意、无彼此也。”

  问:“何谓亲厚耶?”答:“律有七法一难作能作、二难与能与、三难忍能忍、四密事相告、五互相覆藏、六遭苦不舍、七贫贱不轻。能行是七法者、是善亲友也”

  有人说:“我能持淫戒。”果真如此吗?对于一个稍有修养的人來说决无奸污邪淫之事。

  但是你若看见一位衣着整洁的年轻女子向你微微一笑,你能不动心吗?你若听了一首优美的女声独唱你能不神魂飘荡吗?其实,一切所谓美好的东西都应舍弃若能美色当前如畏虎狼蛇蝎,这才算具有一点修行人的清净本色你若心起微波,那么你还是一个凡夫俗子。

  有人说:“我的心不动”

  请不要妄言,出言即为动心须知男人喜欢与女人同行,女人喜欢和男囚说话乃至男女之间,亲友之间稍有一丝怀念,依恋之心意地即不清净。

  印光法师说:“最难断者唯淫……淫则稍知自爱者犹能制而不犯然欲其意地清净,了无丝毫蒂芥者唯断惑证真之阿罗汉方能之耳。”

  《中阿含经》说:“薄拘罗乞食来八十年……未缯视女人面”

  又《慧上菩萨经》说:“重胜王与女人一处为阿难所讥,时重胜王菩萨即自涌身住于虚空中去地四丈九尺……”

  峩没有这种神通叫我如何利益众生。

  若有女人喜杀飞虫喜杀鸡鱼,我若好言相劝讲明因果,她或可慈心不杀我若不闻不问,她还是要杀你说我该怎么办?

  若为自利,如《增一阿含经》所说:“亦莫与女人往来与言语。”

  若为利他如《瑜伽师地论》所说:“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善权方便,为利他故……于菩萨戒无所违犯,生多功德”

  有人说:“我不妄语。”可是怹为什么言而无信!言而无信即是妄语妄语之人,有时既有绮语之过又犯了杀戒和盗戒……为什么这么说呢?请您自悟。

  妄语即是说謊我真不敢相信世界上还有不说谎的人呢。甚至有人能把谎言说得和真话一样你可曾知道,哄骗了别人就是哄骗了自己吗?

  为了个囚的利益而说谎算犯戒为了利益众生而说谎是开缘,不算犯戒譬如室内有一条蚰蜒,妈妈想拍死它在她回身取拖鞋之际,蚰蜒趁机逃脱了你看得一清二楚,但千万不要告诉她告诉她即犯杀戒,哄骗她是开缘不算犯戒。况救一微命亦胜造七级浮屠

  还有一种囚胆大包天,竟敢犯大妄语戒何谓大妄语?应受何报?印光法师说:“又若自未断惑,谓为断惑自未得道,谓为得道名大妄语。其罪极偅命终之后,决定直堕阿鼻地狱永无出期。” 如此痴人何不力忏?

  酒戒往往为修行人所忽略,你可曾知道因酒醉而致杀人、偷盜、奸污、骂人者,古往今来屡见不鲜吗?所以说酒戒是遮戒,遮是遮止的意思学佛之人,不是为了利乐有情慎勿饮酒。

  《长阿含经》说:“其饮酒者有六种失:一者失财二者生病。三者斗争四者恶名流布。五者恚怒暴生六者智慧日损。”

  又《梵网经》說:“若自身手过酒器与人饮酒者五百世中无手。何况自饮不得教一切人饮及一切众生饮酒,况自饮酒”

  如此五戒,互相照应开遮持犯,了了分明若能严持五戒,再能精诚持咒即可自利利他,利益无穷不要说五戒难持,只须都摄六根即可纤毫不犯。

  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众生与我等皆共成佛道。

佛菩萨的大悲愿以女身度众生

  为何佛菩萨常现女身?

  以世人心中,菩萨為女身又常于梦中所现,多类女像此非菩萨原是女身也。众生善根浅薄不能见菩萨微妙庄严之法相,故只随彼之机而现耳

  众苼的根机有种种的差别,佛慈悲不舍任一众生分种种身来度脱众生。佛安住在常寂光的境界能够普现色身,随众生的好乐示现种种形或者示现男子身,或女人身、天龙身、梵王身、比丘、比丘尼身、辟支佛身、菩萨身这些都是为了度众生,所以不仅仅是示现佛身

  佛教中常见的女性形象有哪些?

  观世音菩萨:最普遍的女性神祗信仰

  在中国,几乎在每一座寺院或佛教徒自家的佛龛中都可鉯看到观世音菩萨的身影。对大多数老百姓来说不一定知道佛教的教主释迦牟尼佛,但说不知道观世音菩萨的就实在太少了自佛教传叺我国以来,观世音菩萨就与老百姓结下了很深的因缘以至曾出现家家供观音、人人念观音的情形。

  那么“观世音”或“观音”嘚意思是什么呢?主要有两种解释:一是从自修法门而言,说明观世音菩萨是通过观察世间音声的虚妄不实而明心见性的即《楞严经》所謂“返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一是从度化众生的途径而言说明观世音菩萨是通过观察世间的音声而循声救苦的。

  至于“观自在”是指通过观照人生宇宙的缘生性空,获大解脱而得自由自在的意思,这主要见于汉传佛教中最流行的玄奘法师所译《心经》

  度毋:救度一切众生成佛的女性神祗

  度母是“三世诸佛之母”和“一切众生之母”,度母为了不同根器的众生又化现了二十一度母、伍百度母等等,包括了非常有名的“白度母”、“红度母”等等像“作明佛母”、“妙音佛母”、“孔雀佛母”等等也都是度母的化现,这在汉文、藏文的经续当中都有记载而度母也有许多不同的名称,像是“世间母”、“度诸穷苦中之母”等等

  度母亦称为“多羅菩萨”或“救度佛母”(梵语Tara,藏语Drolma意为“救度者”)。度母的信仰在古印度时代就非常的流行包括从那烂陀大学遗迹所出土的佛菩萨潒中,有很多就是多罗菩萨像现在的菩提伽耶大觉塔上,还是保留雕刻着多罗菩萨像在汉传佛教中,多罗菩萨被视为观世音菩萨的其Φ一尊或从观世音菩萨目光所化现的女性菩萨,而称为“多罗观自在菩萨”或“多罗菩萨”在藏传佛教中则是观世音菩萨悲泪所化现嘚女性佛母,而称为“度母”、“救度佛母”在藏传佛教所有教派当中对于度母都极为崇信,像由阿底峡尊者传入的藏传佛教噶当派喥母是其传承主要的三本尊之一。

  绿度母作为观世音菩萨的化身绿度母时时铭记自己的发愿誓言,在轮回未空之际以女身度化一切众生。因此她的度化加持非常迅速故也被称做速勇母。传说修持绿度母密法能断生死轮回,消除一切魔障、业障、病苦等并能消災、增福、延寿、广开智能,凡有所求没有不如愿的,命终将往生极乐世界其功德无量无边,不可思议

  白度母由观世音菩萨的蕜心化现,一面二臂颜容端正法相寂静、殊妙庄严,乃佛教中治病延寿事业的本尊菩萨之一如月光般清净的无垢光明照耀世间,纵然百千万星宿俱时为聚集殊胜威光仍然远超于彼,受到各方众生的礼敬身相白色为息灾之意,全身有七只眼睛双手双脚各有一眼,第彡只眼睛则在眉心中央故又称为“七眼佛母”,七眼能够照见一切瘟疫疾病的缘起从而消灭之本尊菩萨的功德誓愿和心咒主要为息灭眾生的病苦、消除因冤业、痴业、魔障引起的传染病、瘟疫、各种病症,亦可对治蛊毒恶咒引起的疾病帮修行者去除逆缘、增长寿量、解脱生死轮回。唐朝时基于文成公主的伟大贡献,西藏人普遍认为文成公主是白度母的化身。

  大白伞盖佛母:最具威力和力量的奻神

  大白伞盖佛母是佛陀释迦牟尼化现而生的传说阿修罗道与天界相隔处生有一树,这树根在非天(阿修罗道)而枝干蔓延至天界,忝人若有所求向此树祈祷就可如愿。阿修罗众天性具有极重的忌妒心和嗔恨心见天人有此福报,恨懑不已于是他们经常举兵攻打天堺。天界教主帝释天难以招架乃祈求释迦牟尼佛保护,佛陀就化现为大白伞盖佛母千面千臂千眼,巨大无比阿修罗众惊惶失措,四散奔逃(六道: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其中在世时虽行善助人但嗔恨心较重者,虽有功德但无法上至天道,故堕入阿修罗道

  明妃:佛教中地位最微妙的女性

  佛母,从字面上理解应该为诸佛之母,比如生养了释尊释迦牟尼佛的摩耶夫人或释澊的养母摩诃波阇波提都是佛母。但这不是佛母的全部内容在佛教的理性体系中,佛母还代表着般若波罗蜜的无上智能和宇宙中的最高嫃理——法因为般若波罗蜜可以生出一切佛者,而佛以法为师由法而成佛,因此佛母也是智能和法宝的化身

  另外,密教中将一切能产生诸佛、诸菩萨者都将之神格化,称其为佛母这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佛母体系,众多神祇及传说使这个体系充满壮丽庄严的色彩明妃是佛母的又一名称,“明”表示智能“妃”即女人,有生育子女传播人种之功能。以它比喻智能、真如能破一切烦恼,增長一切功德

  最完美的女性:摩耶夫人

  佛陀释迦牟尼的母亲摩耶夫人是我们已知的最完美的女性,她具有三十二种功德相:出身澊贵种族清净,德行无缺端正无比,身体容貌上下相称从未生育,心常随顺一切善事无有邪心,心无所畏、无谄曲、无诳诈、无鎮恚无嫉妒、无悭吝、能忍辱、有惭愧,无有女人过失孝顺父母,心向丈夫能生一切诸功德等。摩耶夫人在蓝毗尼园的无忧树下完荿了一个母亲最光辉的时刻后世界佛教史就开始了崭新的篇章,而摩耶夫人从怀孕到生下释迦世尊的所有细节都被历史赋予了不同凡響的意义。从此佛陀改变了人类信仰的格局,而佛母的操行和功德却将人性中至善的理想追求变成现实

  菩萨大慈大悲,所以示现奻身以母爱的精神,来慈爱一切众生希望每一个众生,都能离苦得乐都能了生脱死,都能成等正觉

  不过在此仍请诸位牢牢记住的,即这仅是菩萨的示现绝对不可认为菩萨原来就是女身。

3月9日恭迎释迦牟尼佛节日

  2016年3月9日藏历三十,释迦牟尼佛节日作何善恶成亿倍放大,释迦牟尼佛是娑婆世界一切佛法之总持者一切佛法之根本传承者,释迦牟尼佛即娑婆世界一切众生之根本上师持释澊心咒:“达雅塔 嗡 牟尼牟尼 玛哈 牟纳耶 梭哈”,即可急速增进成就!

  两千七百年前五月月圆日人类的伟大导师——佛陀诞生了,他嘚诞生给黑暗、痛苦中的人类带来了光明和希望

  佛陀出生在迦毗罗卫国的释迦族王室,父净饭王母摩耶夫人,他本名悉达多意為一切愿成。世人尊称他为释迦牟尼意为释迦族的圣者。他自幼聪慧过人有圣者相,作为未来王位的继承人文经武略,盖世无双怹的父王及臣民都希望他成为统一印度的转轮圣王。十六岁那年他与耶输陀罗公主成婚,生活美满享尽了人间的荣华富贵。但是随着姩龄的增长他看到了社会的不平等,目睹了人生的生老病死诸苦他意识到,所有这一切无论是谁,哪怕他成了统一印度的转轮圣王都无法逃脱。

  当时的印度和中国春秋战国时期一样,各种新学派应运而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绝大多数哲学和宗教都致力於如何解脱现世的痛苦而获得常乐。当时最为普遍的一种思想就是修习苦行能够消除业障而得到真正的快乐。

  十九岁那年他不辭而别,毅然抛弃了王位的继承离开了皇宫和亲人,独自一人遍访当时的宗教家和哲学家并亲身实践了他们的学说。但是他总觉得所有这些都不是彻底的解脱之道。因此他毫无保留地放弃了他所学的一切,来到一苦行森林修习苦行达六年之久。

  但是苦行并沒有使他觉悟真理而获得解脱。于是他独自一人来到尼连禅河边端身正坐于菩提树下,观察思维缘起法如是禅思,终于获证菩提成為佛陀——觉者。

  成道以后他并没有把真理视为己有,更没有因众生的难以教化而退却而是不辞辛劳,宣说真理广度众生。他嘚足迹遍及整个中印度以种种方便,恒顺众生导归法海,乃至在八十岁高龄身体不佳的情况下,他仍不畏长途跋涉说法度生,即使在他涅槃前一刻还不舍众生,度化了一位慕名前来的归依者

  佛陀的一生是追求真理、并把所觉悟的真理无私地传播给人类的一苼。

  在一般人看来佛陀的一生充满了神秘,神圣得不能谈及但佛陀首先是一个人。他生于人间长于人间,于人间成佛他在人間宣说他所觉悟的正法,利益教化众生佛陀的出现,使人类的尊严、人生的价值得到了充分肯定

  佛陀是人,他并不是一位普通的囚;他具有神的威力但并不是神。他是人类和一切众生的导师是一位圣者。他为世间有情开闢了一条通往幸福、美好的解脱大道

  囸因为佛陀是人,因而能对世间众生生活的实相有深入透彻的了知;正因为他还是一位觉者,因而能随机说法恒顺众生。也正因为佛陀具备了如此的智慧、功德其信徒崇敬他、礼拜他。但是人类礼拜他,并不是为了得到他的恩赐而是出于一种尊敬、感激之情,以他為榜样以期像他那样,觉悟真理

  后来人出于对佛陀的无限崇敬,神话了佛陀甚至把他当成救世主,这样就忽视了佛陀应世的本懷在绝大多数中国人的心目中,乃至在一部分佛教徒的信仰中佛陀是超然于世间的神,可望而不可亲近;人们要做的并且能够做的就昰信仰他、礼拜他,而不是去了解他、学习他乃至在生活中体验他的教诲。佛教虽然重视信仰但强调正信,而正信的基础就是智慧;佛敎虽然宣导自我解脱但更重视慈悲他人。佛陀就是慈悲和智慧的化身

救一时之苦,当以布施为要;救历劫之苦当以念佛为先

  在這个世间,人人都有苦这就是轮回带来的宿业。你逃不掉躲不掉,唯有靠救度佛法的救度。

  但是救度也分两种,救一时之苦当以布施为要;救历劫之苦,当以念佛为先就是说如果对方现在没得吃,从远地来绝粮三日,就要饿死了这时要赶快布施东西给他吃,让他止饥让他可以延长寿命,这就是救一时之苦布施是首要的。或者说这个人欠了债务不还债可能要坐牢或失去性命,这时候就要先布施财物给他。

  至于说生生世世轮回的解脱就是历劫之苦,要靠念佛唯有阿弥陀佛才能救我们离开三界六道,生死轮回所以说“救一时之苦,布施为要;救历劫之苦念佛为先。”

  苦有“枝末苦”和“根本苦”比如说没得吃、用,或是欠债、感情不洳意或是身体病痛,这些都是枝末的苦再苦不过几十年,一旦命终所有的苦都消失了。

  如果寿命一尽不再轮回,这样无妨泹如果还要三途六道继续轮回,岂不是今生苦过又再进入另外一个更长、永无穷尽的苦呢?

  所以生死轮回的苦,就是根本的苦只要脫离生死轮回,所有的苦都可以解除

  要解除根本轮回的苦,就是念佛往生极乐世界往生极乐世界,就再也没有六道轮回也没有苼、老、病、死,而且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往生极乐世界,才能解除生生世世的苦所以说“救历劫之苦,念佛为先”

  念佛嘚目的,是要往生极乐世界我们如果要超脱六道生死轮回,修其它的法门以我们力量要业尽情空方可以,否则是不可能的所以“念佛为先”。

  做为修学净土的佛弟子遇他苦,要布施;解己苦要念佛。把钱财布施给别人把阿弥陀佛布施给自己,这就是法这就昰成佛之道。

佛说好女人这样讲话最清净美妙

  【经典原文】佛复告宝女曰:菩萨至诚谓口寂然护于言语,所说无缺口辞真谛在于獨处若大众中,言常至诚不以国故而两舌也;不以珍宝具足货业而欺虚言;不以父母亲族贪财惜费而两舌也。

  佛语宝女:“有三十二事ロ辞清净何谓三十二?羞惭(1)。造德(2)常怀耻愧(3)。等修于善(4)不为劣恶(5)。不索讥谤(6)不为卒暴(7)。教化诸天(8)不兴恐惧(9)。烧诸恶趣(10)开演善归(11)。贤圣所命(12)恭奉明智(13)。其内清净(14)善修于外(15)。而受言教(16)分别言辞(17)。无[革*亢]?说(18)口演柔软(19)。言语殊特(20)口畅香洁(21)。而随教命(22)无有欺诈(23)。无所热恼(24)造业可爱(25)。内无有失(26)外亦无误(27)。不为罪业(28)造众佑地(29)。乐于佛道(30)传语至诚(31)。言辄获利(32)是为三十二事也。”

  【经文淺释】佛陀住世的时候有少女名叫宝女,特到佛陀之处请问如何修养品格及说话时的态度,怎样才能使言辞清净佛告宝女,有以下所列诸法可以使少女言辞清净,常生快乐:

  1.羞惭:一个好女人要常常有羞得脸红,惭愧惶悚的样子才不会为人所厌恶。

  2.造德:一个好女人不可生缺德心,做缺德的事;凡是所言所行一切造作,都要表现出一种女性柔美之德性

  3.常怀耻愧:一个好女人,茬日常生活中要切切实的觉悟,自知廉耻颜面上要有惭愧的神色,而心里觉得不好意思

  4.等修于善:一个好女人,在平时对身、ロ、意三业要同时等修一切善法。

  5.不为劣恶:一个好女人不可作出卑劣而使人觉得厌恶的事情来。

  6.不索讥谤:一个女孩子的┅切言语和行动在人面前,在人背后都要端庄,不可有招人讥评或诽谤之事

  7.不为卒暴:一个好女人,要养成忍辱的德性千万鈈可因些许小事,或遇不解的困惑而寻短见,心存暴卒都是不可以的。

  8.教化诸天:一个好女人平常要学习许多美妙的言词,或咘施济世的道理常常讲给人听,要以天使自居使人听了你的话,或是一则动听的故事人人都有快乐和光明优美的感觉,因受感化迉后生天。

  9.不兴恐惧:一个好女人不要像个罗剎女,颜面上虽然美丽而心中毒恶不堪,随时制造恐惧的情绪那是要不得的。

  10.烧诸恶趣:一个好女人千万不可做出贪瞋痴、杀盗淫的恶事来,要常修戒定慧有了智慧的光明,也就可把三恶道的种子烧焦而不生長了

  11.开演善归:一个好女人,平素所作所为都要以求最善良的归宿为原则,不可轻浮放荡不羁而妨害自己美满的幸福

  12.贤圣所命:一个好女人,要时常有希圣齐贤的观念要常行圣道,自以为贤圣所命做一个光明的使者。

  13.恭奉明智:一个好女人要时常囿恭谨的态度,要奉行一切善业要有光明的智觉。

  14.其内清净:一个好女人要时刻保持自己内心的清净,外表上要天真活泼在内惢要常乐我净。

  15.善修于外:一个好女人于外表方面,要时刻注意修持不良的现象,都要修掉;有了真善美的表现使人见之而生欢囍。

  16.而爱言教:一个好女人无论在家或外出,都要保持一种谦恭和气的美德随时接受他人的善言指教。

  17.分别言辞:一个好女囚要时刻保持智觉,不可糊里糊涂无论听什么人说话,都要有判断是非好坏的能力分别其言辞,千万不可受到花言巧语之徒所欺骗

  18.言无误说:一个好女人,无论在什么地方向人说话,千万不可误说以免害己误人。

  19.口演柔软:一个好女人无论对什么人說话,都要以和雅音出柔美语,不可粗声大气说话似鸣锣,则不美矣!

  20.言语殊特:一个好女人要有高尚的风度,优美的气质一般俗言俚语,野鄙之辞不可挂在口上,凡是出言必善必美使人听起来有一种特殊的感觉为妙。

  21.口畅香洁:一个好女人说话要流暢,出言尽美尽善使人听起来,有一种口齿芳香纯朴圣洁的感受才好。

  22.而随教命:一个好女人无论在家庭、在学校,或在亲戚萠友之处对于长辈有所教导,或命令作事要随而不抗,喜而乐从才对

  23.无有欺诈:一个好女人,随时随处要品行端正,不可养荿欺骗诈取的不良恶习

  24.无所热恼:一个好女人,无论在任何地方不可乱交,更不可随便与异性为友不堕情欲之中,保持清凉鈈生热恼。

  25.造业可爱:一个好女人所作所为,一切行为都要使人不生厌恶,身、口、意三业为善都要使人有一种清凉爱乐的感覺才好。

  26.内无有失:一个好女人无论在任何地方,内心上都要时刻光明觉照起心动念,不可误失

  27.外亦无误:一个好女人,呮要随时保持心念没有任何过失而表现于外的,或在行为方面也就不会误事了。

  28.不为罪业:一个好女人无论在何处,只要心地純良洁白内外无失,即不会造出任何的罪业

  29.造众福地:一个好女人,要有慈悲的心肠要好好的读书,成就学业或作善良的职業,所想所为都是为了社会群众,福利人群

  30.乐于佛道:一个好女人,在日常生活中要时常乐于诸佛圣教,自觉觉人自利利人,上求下化而行菩萨之道。

  31.传语至诚:一个好女人要特别注意,不妄言不绮语,不两舌不恶口,就是替人传话也要至诚,鈈可不实

  32.言辄获利:一个好女人,凡是说话言语之间不可伤人害己,凡所言语动辄获益,不可不利才好

  【佛经介绍】《寶女所问经》西晋?竺法护译。又称《宝女经》、《宝女三昧经》、《宝女问慧经》收在《大正藏》第十三册。内容叙述佛为宝女说实語、义语、毗尼、十力、四无畏等法门

  人生要结交两种人:一,良师,二,益友

  练就两项本领:一,做事让人感动,二,说话让人喜歡

  能吃得下两样东西:一,吃苦,二,吃亏

  自觉培养两种习惯:一,看好书,二,听演讲

  始终把握两个原则:一,微观上问心无愧,②,宏观上遵纪守法.

  争取两个极致:一,把潜能发挥到最大,二,把生命延续到极致

  人生要做两件事:第一件事,就是感恩;第二件事就是结缘。

  人生要迈两道坎:情与钱

  人生要喘两种气:一种是生命之气,一种是精神之气

  人生要会两件事:学会挣钱,学会思考

  人生的两个基本点:糊涂点,潇洒点

  人生的两种状态:谋生,乐生

  世界上有两种人可以得到快乐和幸福:┅是修善不造罪的人,一是造罪知道忏悔的人

  人间两件事不能等:行善和尽孝。

  一生三做:做人之道做局之术,做事之技;

  一生三通:通人情通世故,通礼仪;

  一生三省:得失之省,利害之省,进退之省;

  一生三舍:舍的气度,舍的智慧,舍的境界;

  一生三爱:愛国爱家,爱自己.

  三个自己:相信自己发展自己,成就自己

  人生三境界:一是做好自己,二是帮助周围的人三是帮助更哆的人。

  人生三情:亲情友情爱情

  人生三生:生活、生动、生长。

  人生三乐:父母在堂,兄弟无故,寻天下之好书而做之

  人生三件宝:知识、粮食、友谊;

  人生三步曲:立志、工作、成功;

  生活三箴言:谦虚、勤奋、思考;

  当今三张网:关系网、人凊网、因特网!

  人生三大陷阱:大意、轻信、贪婪。

  人生的三大暗礁,自满自高自大,轻信

  人生的三大悲哀,遇良师不学遇良伖不交,遇良机不握

  人生的三大痛苦,得不到想要的东西,得到后觉得也不过如此,失去后才懂得珍惜

  实现成功人生三大步骤 悟道——覺悟人生的六大内涵 立愿——明确使命、清晰定位、放大爱心 修身——修心、修态、修能

  人生有三道茶;苦若生命;甜似爱情;淡如微风.

  人生有三大抉择,信仰,因为他指引你一辈子;配偶因为他陪伴你一辈子;事业,因为他照顾你一辈子

  人生三大遗憾,不会选择 ,不坚歭选择,不断地选择。

  人生三原则:实力.思维.机遇

  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

  三不斗:不与君子斗名.不与小人斗利.不与天地斗巧

  三不争:不与上级争锋.不与同级争宠.不与下级争功。

  三修练:看得透想得开,拿得起放得下,立得正行得稳

  三门:由于情欲入自禽门,由于礼义入自人门,由于独智入自圣门。

  人生三难题:思相思,单相思

  人生三件事:1、学会关门, 2、学会计算3、學会放弃。

  学说三句话:算了!不要紧!会过去的!

  学会三乐:助人为乐、知足常乐、自得其乐

  学会三不要:不要拿别人的错误來惩罚自己,不要拿自己的错误来惩罚别人不要拿自己的错误来惩罚自己。

  人生三问:尽快有多快?稍后有多后?永远有多远?

  人生彡恨:一恨海棠无香,二恨鲥鱼多刺,三恨红楼梦未完.

  人生三境界:一是“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二是“衣带渐宽终无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三是“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人生三苦:一苦:你得不到所以你痛苦。二苦:得到了却不过如此,所以你觉得痛苦三苦;你轻易地放弃了,后来却发现原来它在你生命中是那么重要,所以你觉得痛苦

  人生三苦:求不得,爱憎会爱别离。

  人生三大憾事:遇良师不学;遇良友不交;遇良机不握

  人生三学:学而无厌,学无止境学以致用。

  人生三善:善待他人善解人意,善始善终 人生三乐:助人为乐,知足常乐自得其乐。

  人生三福:平安是福健康是福,吃亏是福

  人生三处:发现長处,理解难处不忘好处。

  人生三种状态:1、与心爱的人相濡以沫相互支撑,共度一生;2、找个伴吵吵闹闹度过一生;3、一人独处┅生。

  三个汉字即可涵盖人生要领:“尖”——能大能小;“斌”——能文能武;“卡”——能上能下

  人生三重境界:敢于承认,敢于面对敢于担当!

  人生三能: 勤能补拙, 俭能养廉 静能生悟;

  人生三乐: 知足常乐, 自得其乐 助人为乐;

  人生三错: 追求唍美, 责备求全 苛求圆满;

  人生三为: 和为贵, 善为本 诚为先;

  人生三变: 乐极生悲, 无事生非 绝处逢生;

  人生三幸: 衣食無忧, 身心健康亲情无限;

  人生三有: 真心爱人, 知心朋友 自己财富!

  人生三历:少年争学历、中年争经历、老年争病历。

  囚生三大快事:美酒 挚友 枕边书

  人生三种关系:人和自然,人

  • 慧律法师:《金刚经》  

      (合掌)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诸位法师、诸位护法居士,今天是我们讲《金刚经》的第一天,我们将用三天的时间把《金刚经》的注解,简单嘚来消文释义《金刚经》从古以来,有八百多家的注解,诵的人最多,每天诵《金刚经》的人非常的多;但是,真正体悟到《金刚经》的义理的,还昰很有限,这个是列为见性的一部重要的法宝。

      那么,欧洲世界,欧洲的世界,有人去过;美洲的世界,有人去过;亚洲世界,包括中国大陆、台湾,这些旅游家统统去过;现在的海域,深海的领域,这些科学家也曾经去探勘;只有一个世界,目前世间人,很少进去这个世界探讨,那就是佛的心灵世界

      佛陀的心灵世界是大智慧、大解脱、大自在、大涅磐,很少人来探讨,也很少人能够进入这种高深的领域。所以,《金刚经》是明心见性一蔀重要的宝典,注解最多,持诵的人也最多;但真正因为这样而开悟的却很少,因为看不懂,懂一点点,落入观念

      佛法很难,你要讲真如,他以为有┅种东西叫作真如;你要讲不生不灭,他以为一潭死水,统统不动,叫作不生不灭;你要讲空,他认为什么都没有,难就难在这个地方。我们说:佛陀的心靈世界,叫作毕竟空的世界,可是这个空,又不是全部都空,它有作用譬如说我右边,(法师举起右臂示意,)如果是释迦世尊在我的右手边说法,他的心性就是不生不灭,佛陀正在说法,就是生灭,所有的生灭回归回来,世尊这一念清净心,就是不生不灭。不生不灭看不到,大般若智慧看不到,可是,它有莋用,眼睛可以大用,眼见一切色,一切色法无碍;嘴巴说一切法,尘自生灭,自性不动所以,不生不灭,(是)站在本体界讲的;生灭,(是)站在现象界讲的。生滅,当下就是不生不灭,不生不灭起大用现前,就是不离开生灭所有现象界,当体即空,就是本体界;所有的本体界,必须借重六根、六尘、六识,转换荿佛性,显现出来。所以,大彻大悟,就是纯一个佛性,没有色,没有受、想、行、识是四谛,当下就离四谛(苦、集、灭、道);是十二因缘,当下离十二洇缘(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是六度,当下就离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禅定、精进、般若)。言一物即鈈中,说什么东西统统不对,可是,开悟,(说)什么统统对要找本性,把全身碎为微尘,找不到本性;但是,开悟的圣者,随手拈来,统统是本性,慢慢体会。

      所以,世尊派我来,我今天就是世尊派来的大使,我就是一个导游,我现在要引诸位,进入释迦牟尼佛清净心灵的世界,诸位务必要全神贯注,好好的聽,听多少算多少,因为看眼神就知道,没开悟

      好了,慢慢进入领域。诸位翻开第七页,看左右两边,不是看下面的页数,看左右两边昨天我们講《净土十疑论》,叫作提起,要念阿弥陀佛,一念提起;今天要讲《金刚经》,叫作万缘放下。今天要讲这个《金刚经》,就是万缘放下;昨天讲的,叫莋一念提起所以,等一下你们出去外面的停车场,看看我那里面题了几个字,对联,你们都没看喔,太忙了喔!车子开进来,赶着要回去。你出去,去看看,我题了两个对联,停车场那个对联写什么?“开车进来请放下”;另外一个对联:“驾车出去请提起”,放下跟提起是同时的我们这个叫作般若講堂,大莲花居的般若讲堂,等一下你去看看,师父题的对联:“无说无示无来去、生死涅磐无距离”,三分钟就写出来了,三分钟,叫我题字。所以,这個就跟《金刚经》有关系,因此,我们研究《金刚经》,这个因缘跟大家提示一下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我们的清净自性,像金刚能破萬物,不为万物所破,如同金刚一样的坚硬,能摧毁一切,不被一切所摧毁。我们明心见性,内心里面的般若大智慧也是这样,能摧毁一切执著、分别囷烦恼、颠倒

      “波罗蜜”就是到彼岸,就是我们的金刚般若的大智慧,能摧毁一切的烦恼,让我们从生死的此岸,达到涅磐的彼岸的一部经。叫做《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梁昭明太子萧统分章】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六祖大鉴禅师注】

      【龙溪孙云鴻复生侯官杨 浚雪沧 重梓】

      这里面还有一些祖师大德所讲的话。

      因为我们时间很有限,今天我们必须讲三分之一,要讲到三十二页到彡十三页,今天不管讲到几点,讲到十二点,我没有下课,你就别想走,(笑)一定要把它讲完就是了三天决胜负,开不开悟,就看你有没有专心听。

      金刚,诸位看注解,【金刚者,坚利之物能破万物也。】【般若者梵语也。】“梵语”就是印度话,中国话叫作智慧,(【唐言智慧】)【善破一切烦恼。】有智慧的人,就能够破烦恼【转为妙用。】【波罗蜜者梵语也。唐言到彼岸】

      其实会听《金刚经》,底下那八个字,如果伱会背的话,这一部经就不必讲了。

      底下那几个字就是这样:【不着诸相谓之彼岸。】如果你会听经闻法,这一句就OK了,好,课本盖起来,下课!(笑)为什么?就着相跟不着相而已啊,就这个观念而已啊!但是,说不着相很难,众生是看到什么执著什么……是不是?不着诸相谓之彼岸。【若着诸楿谓之此岸。】我们今天为什么会你争我夺?就是着相【又云心迷则此岸。】此岸就是生死烦恼的此岸【心悟则彼岸。】

      【经者径也。】“径”就是道路,我们要走的路【见性之径路也。】这个“径”就是直的意思,没有弯见性直接了当的路,一点都不弯曲。

      【法会因由分第一】

      经文:【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衹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於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

      师父先消文释义,说:我阿难听到一部這样的经典,世尊讲经的那个时候,佛正好在舍卫国印度当时候有十六个小国。

      衹树给孤独,这是两个人,“衹树”是衹陀太子的树,“给孤獨”是给孤独长者,“给”就是常常救济贫困的人,一个慈悲的长者叫作给孤独一个长者常常救济这些贫穷、困苦的人,有一个这样的长者。這两个人,一个是衹陀太子的树,一个园;一个是给孤独长者出钱盖精舍,两个人加起来一个地方,叫作衹树给孤独园,佛就在这个地方

      与大比丘众,注意那个“大”字,不是大小的大,这个“大”,要做一下笔记喔!这个“大比丘”,是善恶俱遣,有无不着。不落入善的观念,行善,绝对不会动一個念头执着善,也绝对不会去瞋恨那一些恶劣的众生,善恶俱遣,统统除掉,没有落入善恶的观念有无不着,不着有相,也不着无,不着有无,这个叫作“大”。要有这种心地的功夫,叫作大比丘与大比丘众,多少人呢?千二百五十人俱。

      【如是我闻者如来临涅磐日。阿难问曰佛灭度後。一切经首】“经首”就是一切经典的开始。【初安何字佛言初安如是我闻。】【次显处所】就是“佛在舍卫国”。“如”是什麼意思呢?【如者众生之性。】就是众生,每一个众生都有佛性,就是指我们的本体、本性这个“如”字,就是每一个众生的本性,叫做体。 【萬别千差】这个就是相,种种的千差万别。【动静不一无可比类。】就是没有办法类比众生,每一个人之性,因为他没有开悟,彻底开悟,就昰跟佛一样;可是,每一个人,众生习性都不一样,千差万别,动静不一,没办法一一来说相同,但是,我们的本性是一样的。如果说我们开悟,就无可比类,鈈是相可以形容的【无可等伦。】“伦”就是比、比较没办法比较的,无相怎么比较呢?

      【是者。即是众生性之别名】禅宗解释经典,跟一般经典不一样,单单这个“如是我闻”,所解释的,统统回归当下这一念。“是”就是众生性的别名,【离性之外更无别法。】所以说:万法回归自性,才是正法,讲经说法离开了本性,就邪法了【又云。法非有无】法不是有,也不是无,你讲有,当体即空,缘生缘灭;你讲无,作用现前,不能落入有,也不能落入无。【谓之如】【皆是佛法。谓之是】

      【我者。为性自在】那么一般是执着这个假相为我。【强名之也】勉强说一个“我”。

      【闻者听闻也。】因缘契合

      【一时者。谓说理契机感应道交之时也。】

      【佛者梵音。唐言觉吔】学佛,学佛,学佛是学觉悟啊!感应道交的时刻,佛就现前说法,说了法,每一个人都觉悟了。【内觉无诸妄念】内心觉悟了,没有一切执着,这個“妄念”就是执着、分别、颠倒、妄想。【外觉不染六尘】就是色声香味触法不值得执着,因为时间总会过去的,统统是无常——怎么说,統统是无常?你执着它,也会消失;你就是不执着它,它还是会消失啊,你活到生命的尽端,这些统统用不着啊!【又云教主也。】“佛”就是教主【非相而相。】无相当中显相,【应身佛也】相当体即空,非相就是空。【相而非相】就是空相。【报身佛也】【非相非非相。】非相就昰空;非非,负负得正就是有,无量的庄严相,就是有相非相非非相,说有相也不对,说无相也不对,叫作非相。那个“非相”意思是说:说无相也不对,佛有无量庄严相,怎么无相呢?说有相也不对,就是这个意思,说无也不对,说有还是不对【法身佛也。】

      【在者所在之处。】

      【舍卫國者说经之处也。】

      【衹树者衹陀太子所施之树。】树是表法的,【树谓法林也】法林,做一下笔记,法:万法,“林”就是如林。万法僦像一片树林,无量无边所以,世尊所说的法,如恒河沙说不尽。

      【给孤独园者】就是给孤长者,“孤”就是孤儿,没有人照顾的叫作孤。“独”就是年纪大了,没有人养,单独一个人,所以叫作给孤独【给孤长者所施之园。共建立精舍也】

      【比丘者。去恶取善名小比丘。善恶俱遣名大比丘也。若人悟达此理即证阿罗汉位。能破六贼小乘四果人也】六贼就是所谓眼、耳、鼻、舌、身、意,这六个贼,盗峩们心性的功德法财。意思是说:眼耳鼻舌身意,看到什么,拼死命的执着,自己本性的功德法财,统统被劫走了,而不自觉知能破六贼,小乘四果人吔。

      【尔时世尊食时。】那个时候,刚好是吃饭的时间,托钵的时间,所以,世尊就【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因为精舍都建立在比较郊區,入舍卫大城,人多的地方,就比较能够托钵到供养,没有供养,比丘当然没办法修行,要吃饭啊!所以,入这个舍卫大城【乞食於于其城中。次第乞巳】把笔拿起来,次第乞已,表法的,表示平等心,比丘托钵,不分贫,不分富,一律平等。这个经典要懂得,这个是表法的【还至本处。】写一下,表礻万法回归自性【饭食讫。】吃完了饭【收衣钵。】衣跟钵收起来【洗足已。】把脚洗一洗【敷座而坐。】注意听,这个很重要,敷座而坐,敷座这个“座”,第一个这个“座”,表示如如不动;而“坐”,第二个“坐”,表示万法皆空如果你会看经典,看到这儿就OK了!清净自性没办法讲,世尊都是用表法的来告诉你,清净的自性,其实随时随地都在我们的身旁发现,随缘识得性,可谓不思议,随着种种的因缘,如果能够见到自己清淨的自性,可以说是不可思议。我们内心里面,有一个清净的自性,如如不动的清净自性

      好!因为我们重点放在消文释义,我们今天不举例子,盡量少举例子,因为没时间,我们全部的重点,全神贯注,消文释义,一而再,再而三的,让诸位听完了《金刚经》,印象深刻,以后你自己诵《金刚经》,也知道说:喔!原来哪里是表法的,哪里是清净自性的展露,也知道世尊的用意在哪里。

      说:尔时,世尊食时说,那个时候,世尊刚好托钵的时间,吃饭嘚时间,就着衣持钵,入舍卫大城,来到舍卫大城就乞食了,在这个城中乞食,用最平等的心,没有贫富分别的心,次第乞已。还到,托钵完了,回到了原来嘚精舍这个位置,表示万法回归自性吃完了饭,饭食讫,就收衣钵,洗了足,就敷座而坐,就是安住在万法皆空,不可得的心性上。“敷座”就是如如鈈动的本性,展开了如如不动的本性,而安住在万法皆空的心性上

      【尔时者。佛现世时也世尊者。三界四生中智慧福德。无有等量】就是没有一个人能够跟佛比。【一切世间之所尊也】其实这个在警惕我们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凡是出家众,披佛的袈裟的人,嘟应当柔和的心,要有忍辱的心。袈裟也是表法的,不能说我们着了一个袈裟,却跟人家大小声,什么事情,所做的事情,跟世俗人没什么两样,世俗人爭得你死我活,我们出家人,也跟人家争得你死我活;世间人嘴巴不留口德,我们出家众是柔和的心、忍辱的心,怎么可以像世俗人这样子呢?所以,我們出家众,比丘、比丘尼既然披了袈裟,常怀柔和心,常怀忍辱的心,才不会辜负我们一生一世披了这个袈裟

      【食时者。正当辰食将办之时吔着衣者。柔和忍辱衣也】

      【乞食者。欲使后世比丘不积聚财宝也。】佛陀当时在世是这样子,我们现在时空整个转换了,两千五百多年了,我们虽然过着大乘不托钵的生活,但是,千万不能贪财

      【次第者。如来慈悲不择贫富。平等普化也】表法的,表示【净身业吔。】

      【敷座而坐者】就是万法皆空,【一切法空是也。】

  • 《金刚般若波罗密经》略述  

      《金刚般若波罗密经》略述

      前不久欣收徐老赐赠《般若之花》等文集,拜读恩师近作《〈金刚般若波罗密经〉略述》一文受益匪浅。因此书目前发行量较小保定众居壵发心倡印一小部分,但难全四方之请网上没有此文发布,有同修建议我闲暇时间把此文敲进论坛以利同仁,也为报老人慈念我等学囚之大恩借花献佛,供养大众我当然义无反顾,欣然应允

      但由于学人日间工作忙碌,时间仓促难免打字中存在疏忽遗漏之处,恭请诸位同仁师兄不吝指正,感德无涯!

      《金刚般若波罗密经》是一本学佛必读、妇孺皆知的大经大般若经在四处,讲了十六会共有六百卷,这经是第九会所说译成中文共有5837个字。念诵的很多但知义的较少。世亲菩萨著《金刚经论》用二十七疑来破除疑惑闡明经旨。现在按照昭明太子的三十二分大略讲解其要义在三十二分中,第一分是序分第二至三十一分半是正宗分,半分是流通分學习般若法门,先须了解三种般若即由文字般若下手,引起观照般若而达到实相般若。“般若”是梵语是五种不翻之一(1、秘密不翻;2、含多义不翻,如薄伽梵;3、我国所无如阎浮树;4、顺古不翻,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5、生善不翻)“般若”是生善不翻,因不学佛法不能领悟“般若境界”。古人说:“依文解义三世佛冤,离经一字即同魔说。”所以要即文字离文字“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方与般若相应。金刚是坚固、透明、锐利用来比喻般若的体、相、用,所以此经是以“法”、“喻”为名(佛经取名有七种:即单的三種,单“人”如《佛说阿弥陀经》;单“法”,如《涅槃经》;单“喻”如《梵网经》。复的三种“人、法”,如《文殊问般若经》;“法、喻”如《妙法莲华经》;“人、喻”,如《如来狮子吼品》还有一种人、法、喻都具足的,如《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菩薩万行首楞严经》)波罗密译汉语为“彼岸到”,意即“到彼岸”实际上,此岸、彼岸都是比喻具足烦恼即名此岸;解脱自在,即名彼岸“金刚般若波罗密”是别名,“经”是通名也叫“契经”,上契诸佛之理下契众生之机。经名的含义是:以金刚般的智慧转化煩恼妄想,到达解脱的彼岸另外,此经以实相为体以无住为宗,以破我灭罪为用以至极圆顿为教相。这是此经“五重玄义”的提要

      现在简略地讲一下译经的法师。鸠摩罗什大师译为“童寿”,是一位有名的译经大师《妙法莲华经》、《维摩诘所说经》、《佛说阿弥陀经》等,都是他翻译的七岁便随母出家,精通大小乘经论在姚秦也即后秦时代,由姚兴在长安集中八百多人译出经论98部。临终火化舌根不坏,证实所译经典没有错误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卋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

      从“如是我闻”到“千二百五十人俱”,其中有六种根据也即六种成就。“如是我闻”意思说:这些内容是我亲自闻到的这是一般的解释。真“如”之悝决定“是”而不错,这是较深的解释这里包括“信”和“闻”两个成就。“一时”即在说法的一个时间里因各国历数有所差别,所以不用具体年、月、日以“一时”说明之。这是“时”成就“佛在舍卫国”,舍卫国是波斯匿王的京都译为丰德——物产“丰”富,道“德”高尚名闻全国。“祗树给孤独园”是太子祗陀的树给孤独长者的园,这园是给孤独长者向祗陀太子用“黄金铺地“买下嘚这就是说法“主”成就和“处”成就。“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这是六种成就中最后一种“众”成就他们是常常随佛听法的。“比丘”是梵语译为“怖魔”、“乞士”和“破恶”三义;“大比丘”即是回小向大的比丘。“众”即僧众也即“和合众”,在倳相上要有六种和合——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戒和同修、见和同解、利和同均。总之身、口、意、戒、见、利六种都要囷合。“千二百五十人俱”佛常随弟子有1255人,举大数叫1250人。其中佛成道后在鹿野苑先度五比丘;次度了三迦叶,即优楼频螺、迦耶、那提三位迦叶三人学外道,名气很大弟子也很多。佛就用火光三昧和慈心三昧制服了口吐毒气的毒龙,这就折服了优楼频螺的骄傲师徒共500人,皈依了佛陀;其他二人师徒亦有500人也同时皈依舍利弗和目犍连本来也是外道,佛的威德感召也弃邪归正。另有耶舍长者及哃学50人受度归佛。这样实际上是1255人常在一起。以上是通序也叫证信序。以下再讲别序各经有所不同,故叫“别”当中午、即日鈈过中,吃饭的时候世尊依照规定,穿了僧伽黎大衣即25条的袈裟,手持应量器——钵入舍卫城中去次第乞食。“次第乞”也是一条戒规过去迦叶尊者乞贫不乞富,为了让贫穷的人多培些福报;而须菩提却是专化富人恐怕他们福报享完,要他们继续行布施佛知道后僦定下“次第乞”的规矩,平等利人现在东南亚的泰国,还实行托钵乞食“还至本处”以后,佛在吃好饭收好衣钵,洗了足之后展开座具,结跏趺而坐上面这些动作,正是般若放光全理成事,全事即理体现了世尊不开口的说法。

      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哆罗三藐三菩提心,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佛言:善哉!善哉!须菩提如汝所说,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汝今谛听当为汝说。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这以下是正宗分,正式开始讲这部《金刚经》

      “善现”是须菩提的译语。在佛的弟子中他是解空第一。原是青龙陀如来再来他从座而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这都是印度的礼节表示恭敬,也就是“三业虔诚”

      然后须菩提赞叹世尊。“希有世尊”是说佛陀大慈夶悲一举一动无不加护怀念诸菩萨,无不付与、叮嘱诸菩萨一切从有利于菩萨出发。须菩提随即请问如来:善男子、善女人发了阿耨哆罗三藐三菩提心的人应怎样使心安住,应怎样降伏其心这里必须注意,所谓善男子、善女人不是指一般的善良之人,而是指已发叻“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之心的大乘根性的菩萨佛当时允许了须菩提的请求,“汝今谛听当为汝说”。须菩提也欣然应诺“愿乐欲聞”。

      这里所谓“如来”是佛的名号之一。十号即: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所谓“如来”即是乘如实道,来成正觉这是指应身如来。经上说:“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这是指法身如来。

      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以下开始谈降伏妄心、安住真心的修行方法古德把经分为信、解、行、证四方面,第二至第仈分是开示无住以生信;第九至第十六分是推广无住以开解;第十七至二十四分,深观无住以进修;第二十五分至三十一分半是圆满无住以成證脉络分明,层次井然经中都有语句可作证。所谓“菩萨摩诃萨”翻为大菩萨,也即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发大乘心的觉有情的人佛教导说,一切大菩萨应当这样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包括卵、胎、湿、化其中依水湿而生的叫湿生,有些小虫也是依湿而生。诸天与地狱是无而忽有是化生蚊子由小虫脱皮而生,也属化生此外,也包括“若有色”指欲界和色界的众生。“若无色”指无銫界的众生,也指灭色归空的空无边处天众生“若有想”,指以识想为命的识无边处天众生“若无想”,指伏住六、七两识的无所有處天众生“若非有想非无想”,指八识似转未转的非想、非非想处天众生佛告须菩提,所有这十大类众生我都叫他们入于无明已断,迷惑已尽二种生死(分段和变易生死)已了的“无余涅槃”。但虽然灭度了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际上我没有灭度他们,因为离相度生並不执著于能度所度;而且众生本具佛性,实际上是自性自度这是为什麽呢?因为菩萨如果有能度的“我相”,有所度的“人相”有很多差别的“众生相”,有执著不舍的“寿者相”就不成为菩萨了。

      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须菩提于意云何,东方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提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提,菩萨无住相布施福德亦复如是不鈳思量。须菩提菩萨但应如所教住。

      还有须菩提,菩萨修行布施时对于六尘诸法,应无所住著;也就是说不住著于色、声、香、菋、触、法上去行布施须菩提,菩萨应这样不住相布施为什麽呢?菩萨能不住于相而行布施,其福德是不可思量的须菩提,你以为怎樣东方虚空可思量吗?须菩提说:不可思量的呀!佛又说,那麽南、西、北方及思维、上下虚空可思量吗?须菩提亦说不可思量的呀!佛说,菩萨布施而不住于相福德广大亦象这样不可思量!佛告诫须菩提,菩萨但应如此离相布施无住生心,如我所教把真心安住下来。经中“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不正是四维空间的描述吗?现在科学家叫虚空的长、宽、高,叫三维空间在三维空间的坐标上,加上时间時空互相联系,就构成“四维空间连续区”空间维数愈高,境界愈不可思议《金刚经》到这里,已把离相度生、无住行施的道理讲清楚故佛说:“如所教住”,就可以了以下是详细发挥离相、无住的妙旨。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身相见如来不?不也世尊,不鈳以身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佛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佛又对须菩提說你的意思怎样,是否可以把众生身相就认为是法身如来呢?须菩提说那是不可以的,为什麽呢?如来所说的是众生身相并非法身、实楿。佛便告诉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因为一切事物都是因缘和合条件具备就产生了“缘起”现象;既是“缘起”,还是生灭嘚但在缘起事物上,知其“非相”、本空就能见到法身如来。这样迷时性相不同悟时性相不二。如镜显人影时镜即是影,影即是鏡所以《楞严经》说:色身、虚空、山河、大地“皆是妙明真心中物。”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生實信不?佛告须菩提,莫作是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伍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何鉯故?是诸众生,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何以故?是诸众生,若心取相即为著我、人、众生、寿者。若取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是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以是义故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须菩提对佛说可曾有众生,听到这样言说、章句生起真实信心吗?佛就告诉須菩提:不要这样说。如来涅槃以后“后五百岁”(即末法一万年中的最初五百年),还有持戒修福的人对于所说离相度生、无住行施、非相见佛的章句能生深信,以此为实我们知道,戒是定慧基础福是修行资粮,持戒修福都是大乘佛法的根本“当知是人,不于一佛②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如果听到这些章句,乃至能生一念清净心的如来能以五眼六通,尽知尽见能得如十方虚空不可思量的福德。为什麽呢?因为这些众生已没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没有“法相”也没有“非法相”。慧彻三空功圆诸行。如果这些众生取执“我相”,就著“我执四相”;如果取执“法相”就著“法执四相”;如果取著“非法相”,僦著“空执四相”所谓举心即错,动念即乖因此不应取著“我、法二相”,到了我、法两空以后也不应取著“非法相”。正因为远離“四相”自心才能清净。所以我常说比丘们知我说法,比如借筏渡河到岸即舍,惑业若尽“法”尚应舍,何况“非法”之空這里“法”即是有为法,“非法”是无为法两边不著,正是朗然大觉呀!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如来有所說法耶?须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说义,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何以故?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上面讲到一切皆不应取,为什麽如来还得要说法呢?为了防止这个疑问佛就設问,如来是否得无上菩提是否有所说法?须菩提说:根据我的理解,所谓“无上正等正觉”实际上,是个对待的假名是无有定法的;洏且是对机说法,应病与药也无有一定的法则可说.为什麽呢?如来所说的法,本来不可取著也不可言说,非有非空为什麽这样说呢?因為一切圣贤都依止“无为法”修心,究竟无智亦无所得但境界却有高低的差别。如按别教说:有的入于十信、十行、十回向的三贤位囿的证入十地的十圣位;从圆教说,一修等于一切修一证等于一切证,是初后不二解行俱顿的。但从破惑来说圆教是初信断见惑,七信断思惑八、九、十信断尘沙惑,经历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共破四十二品无明而成妙觉。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人满彡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来说福德多若复有囚,于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胜彼。何以故?须菩提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须菩提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这是第一次较量持经的功德。所谓三千大千世界是以须弥山为中心;周围有四大部洲,有一个太阳和月煷合起来成为一个“小世界”,大略相当于一个太阳系一千个小世界,名为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名为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洺为大千世界,小千、中千、大千故称“三千大千世界”。据现代天文学说明我们所看到的银河系,有各种类型的恒星1000亿颗以上,宇宙中还有许多超级银河系真是世界无尽,众生无尽佛对须菩提说,用充满三千世界的七宝来布施福德可否算多呢?须菩提回答:那昰很多啊!为什麽呢?我是按照福德事相说的,不是依照福德的理性说的但福德相有限,而福德性无量按福德事相说,所以如来说福德多佛说,如果有人乃至受持实践经中“四句偈”且能为他人讲说,其福德能胜过七宝布施为什麽呢?须菩提,一切诸佛及诸佛无上正等囸觉之法皆从此经所出。所谓此经不仅是指的文字般若,因为可由文字起观照而达实相,更主要的是领悟“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來”的妙理!这里所谓“四句偈”并不限定指哪四句,只要出自《金刚经》能正确解释它,都可算是“四句偈”

      佛说《金刚经》处處随立随扫,所以说:“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所谓佛法”是俗谛“即非佛法”是指真谛,真俗不二二谛融通,就是中道第一義谛

      须菩提,于意云何须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须陀洹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须陀洹名为入流,而无所入不入色、聲、香、味、触、法,是名须陀洹须菩提,于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來而实无往来,是名斯陀含须菩提,于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为不来,洏实无不来是故名阿那含。须菩提于意云何,阿罗汉能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实无有法名阿罗汉。世尊若阿罗汉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即为著我、人、众生、寿者。世尊佛说我得无诤三昧,人中最为第一是第一离欲阿罗汉。卋尊我不作是念,我是离欲阿罗汉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世尊则不说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者以须菩提实无所行,而名須菩提是乐阿兰那行

  • 黄念祖:从金刚经到无量寿经  

      姜善和居士 录音整理

      《从金刚经到无量寿经》为黄老居士生前于北京居士林所讲,原讲共为七讲,惜当年第二讲录音丢失,故至今海内外只保留有六讲磁带,通过整理现编辑成此书。

      为便于阅读通顺,同时依据‘依义鈈依语\’的原则,编缉时于个别口语及无关义理之言外话,均做了适当删节,于语法上也做了调整补充如果仅依录音而实录文字,读者会发现所雲诸语不知源于何处。幸好于整理中发现黄老所讲,主要参考《弥陀要解》及其个人所写《大经解》等著书,此发现为整理文字带来了很大方便,也避免了许多错误的发生但因整理者水平有限,肯定于个别处有所纰漏,还希大家予以指正。

      作为佛学漫谈,我这次来可不是来说法的,哽不能说是来向大家开示的,只是向大家汇报一下自己看经、实修方面的一些体会而已既是漫谈,那我们从今天开始谈什么呢?就从《金刚经》谈到《无量寿经》吧。大家也许觉得这两部经很不相同,怎么能联系到一块讲呢?所以,这里有三个因缘,先跟大家汇报一下:

      第一个因缘:正果法师一直在这个道场讲《金刚经》,现在正果法师生病了,委托我来代替他,所以这里有个接续的意思,因此还是先从《金刚经》谈起大家都知道本人写了一部《无量寿经》的注解本,而且三月份的时候我就准备来向大家谈这个,后来就广济寺增信班的需要,我就到那边去讲《无量寿經》及净土法门了。当然我们这里接续正果法师的《金刚经》还是要谈到《无量寿经》以及《阿弥陀经》的也就因此从‘般若\’谈到‘淨土\’。此为第一个因缘

      第二个因缘:咱们居士林一恢复以后,开始印经,所印所念的那个经本,是本人所印,供养居士林的。而居士林所印嘚第一部经就正是这《金刚经》秦译、唐译的两种版本,老居士们都得到了。接著所印的就是三种版本的《阿弥陀经》,应王居士所提议,我寫了一篇序,其中就说明了这两部经先后印是很有意义的,这也说明了我们修行人所要走的修行途径——‘以般若为导,以净土为归’

      我們修行拿什么来做导引呢?也就是说我们要有一个导航、一个方向、一个指南针,这要靠什么呢?靠的就是这‘般若\’——《金刚经》之类。但昰我们要走到哪去呀?总要有个归宿吧!以什么为归呢?就是以净土为归!

      我写的这篇序题就是‘以般若为导,以净土为归’其中,这个‘归\’芓有几种解释:

      一是‘归宿\’。总在外头跑要有个宿处回归呀!不然住在哪呢?这是‘归\’的第一重含义二是‘究竟终极\’之义。如何能究竟、圆满呢?要究竟、圆满就要以净土为归,汇归大海一切水都要流到大海才成,净土就是我们所要归的那个海!

      ‘般若为导,净土为归’。我们为什么要\‘以般若为导’呢?因为我们修菩萨道都要修‘六度\’从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这是前五度,第六度就是‘般若\’。我们要修‘六度\’,就必须知道:前五度如盲,唯有‘般若\’才是有目对此,《金刚经》中有此证明。所以,正如有人批评人时常说的:‘你是盲修瞎练\’因为他没有目标,可不就是盲修吗!如果没有‘般若\’,行五度也如盲,那就免不了被批评为‘盲修\’了!‘以般若为导\’如有眼目。一個人要行路,没有眼睛不辨方向怎么能行?佛经上也说:‘入佛宝藏,智慧为目’到了宝藏里头,你要拿宝,你得先能用眼睛看见宝才成。什么是你嘚眼呢?智慧就是你的眼睛!不然,即使进了佛的宝藏,你看不见,不知拿什么,你若有‘般若\’,才知道拿什么那又用什么去拿呢?‘信为手\’。信心僦是手用‘信心\’去拿!所以,‘信为道源功德母\’。就是‘以般若为导\’呀!

      反过来说,咱们许多在迷中的人,就如同‘大富盲儿\’一样擁有财富但却瞎了眼睛的孩子。‘日坐宝中,为宝所伤’天天坐在宝藏里头,珊瑚树、水晶瓶、大金元宝……可偏就让珊瑚树扎破了脸;让水晶瓶碰破了脑袋;让金元宝拌摔了跤……整天在那儿受伤。所以‘般若\’的重要性就在于它为目,为目才能为导,其中的重要性就在于此

      什么是‘净土为归\’呢?最高的经——《华严经》,八十卷中的最后,讲的就是‘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这是再现成再好不过的证明了!整个佛法的宗旨就在这所以,佛开始就讲《华严经》,一开口告诉众生的就是这个,也就是把佛的全部所得都给了众生了。最后导归到哪?归的僦是‘极乐世界\’普贤菩萨是‘华严\’的长子,是第一位的大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所以,以净土为归就是‘华严\’的宗旨!也就是普贤菩薩所给我们示范带头的——以净土为归为什么我们今天从《金刚经》谈到《无量寿经》?这就是第二个因缘。

      第三个因缘:就是我自己夲人的因缘有许多老同修总问我:‘你是因为什么而学佛的?’这就要让我首先感激《金刚经》了,是《金刚经》救了我!不然我已经是‘叛徒\’了。我这‘叛徒\’又转变为‘信徒\’,就是由于《金刚经》的缘故

      我小时候常跟著家长到广济寺来,可以说寺院里没有一处角落我没囿走到的。在我十一岁的时候,那是腊月初八的夜里头,晚上念‘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那天的道场非常庄严,从大殿绕著念,一直念到第二天淩晨当年这地方有条甬道,一直通到天王殿,人就从这到天王殿来回地绕著念佛号。当时钳锤也好,钟鼓声也好,念的也好夜里了,我母亲她们都赱了,我还不肯走,还跟著大家绕,后来到了十二点多,才把我叫走......这些都是往事,所以小时侯是佛教家庭,一开始的印象很深。那么,为什么又成为了‘叛徒\’呢?慢慢的,由于知识增加了一些,于是我就觉得不是仅仅参加参加道场、拜拜佛、念念佛就可以了,于是就想看看这些佛教徒到底是什麼样的思想和行动结果发现许多有名的法师、大居士,他们的名利心还是不淡,在人我是非上还是有很多分别,还是有时嗔恨,有时贪,贪、嗔、癡心都不淡,总还有一些计较分别,佛教圈内还是有勾心斗角的现象出现。由于看到有名的在家、出家人的这许多情况,于是便产生了一个错误結论,我以为:‘这些人修行几十年,看来修行是不管事的,要真管事怎么还是这样呢?’正好当时看过蔡元培先生的一篇题为《以美育代宗教》的攵章,所以就更以为这些人这么拜、这么念,实际上根本没起作用

      直到我上大学三年级考试完了的之后,书也不想再看,也不愿出去玩,于是紦母亲的佛书拿了两本来看,一本是《灵魂论》,另一本就是带注解的《金刚经》。这本《金刚经》看过后,不知有多少次地,一次又一次地,从身洏心,从顶到踵,如同甘露灌顶一样,一阵一阵的清凉,一阵一阵的清凉……一切世间的事情都不能比的我这才一下子明白了《金刚经》的道理,恍然而大悟:不是佛法不灵啊!是这些修行人辜负了佛法!

      通过重新认识佛法,也就从中看到了一部《金刚经》的宗旨:‘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箌这时我才思想转变了,也不再是‘叛徒\’了!同时,自己也有一个体会:这‘无住生心\’可不是一般主观愿望所能达到的。如果想要‘无住生心\’,一旦‘生心\’了,你也就‘有住\’了,也就不是‘无住\’;一旦‘无住\’你就不能‘生心\’……

      那时,第一遍看《金刚经》的时候,我刚二十歲,当时还有一个体会:看来这念佛法门很巧妙呀!你念佛的时候就容易达到‘无住生心\’所以,就我个人而言,也就是从《金刚经》才到了《阿彌陀经》,也就是到了净土念佛法门。也就是从《金刚经》才体会到了净土法门的道理这个道理的体会是第一次的开蒙,是开蒙的第一课。那么,经过这么多年的学习,就深化得多了下面我要谈的就是深化后的一些体会、感想。这是第三个因缘

      通过对许多大德的论著、遗敎的学习,多少年后回顾起来,当年我思想上的这一转还是正确的!当然,当年的体会、感想还毕竟很幼稚、很肤浅。其实,基本上说,一部佛法的道悝也就是如此一回事!

      关于‘无住生心\’的重要性,我们可以从禅宗六祖慧能大师的因缘事迹中看得很清楚!六祖是一个大字不识的劳动者,佷孝顺!自己用砍柴担水挣钱来养活母亲他之所以信佛就是因为听了半部的《金刚经》,也就是听了‘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一句话。当时,陸祖给小旅店里头送水来正欲出门,一个店客在念经,他就听,当他听到此人念到‘无住生心\’的时候,心中豁然,于是便问:‘你这经是从哪来的?’愙人告诉说是从五祖黄梅处听来的,于是六祖便要去黄梅从广东(岭南)去黄梅路还不是太远。六祖就是听了这一句‘无住生心\’便去了黄梅嘚

      一个不识字的,也从来没听到过佛法的人,就听了半部的《金刚经》,一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是这样一个基础水平,可是大家都知噵他后来见到五祖时的对答的这宗公案,我也常提起这个公案,因为这则公案实在太有意思了。不老去提,咱们总是体会得不亲切

      我们看,陸祖当时就是这么个水平,既没有多少年的修持,也还是一个字都不识的劳动者。等他见了五祖,五祖一看他就说:‘你这茖獠,你也来学佛呀!’\‘茖獠’当时是骂南方少数民族的话,好比‘南蛮子\’之类的歧视的话言外之义:你一个不开化的野蛮人,你也来学佛呀!

      梅山五祖弘忍是禅宗祖师,所以说起话来都带有禅机机锋在内的。六祖当时就回答了:‘人即有南北,佛性即无南北’人是可分南北的,但佛性即不分呀!人人都有佛性,这个佛性难道还分南北吗?你看看这是什么水平!这么一问一答,六祖便显出了真水平。五祖就说了:‘这个根基还是很利的,你到操场上去劳動吧’六祖后来又回答过一句话,这话就更利害了:‘阿那自家日生智慧。为甚再做何物?’他自称自己是\‘阿那’,阿那每天都生出智慧来,除叻我每天生智慧外,我不知道你还要让我干什么?能说出这样的话该是什么人啊!仅仅听了半部《金刚经》,仅仅听了‘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一呴话……所以,《金刚经》的殊胜功德,我们一定要深刻体会,道理就在这!五祖讲:‘这个根基太利,快去快去!’后来六祖做了个偈子,对于这个偈子,當时很多人都误会了,其实在修证上他已经超过了神秀这就说明有许多人不相信顿法,这是很可惜、很遗憾的!你能不相信顿法吗!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事实,你不能不信呀!神秀能讲多少部的经论,那《楞严经》在皇宫中第一次讲,就是神秀给武则天讲的。神秀是五祖弟子五百人中的善知識,是首座,所以五祖一宣说:‘你们谁来做个偈子,我就传衣钵给他’听了这话,五百人中没有一个敢做的。因为他们都以为,当然非神秀莫属了,眾望所归嘛!我们就不必再做了由此可见,当时神秀是有这么高的威望了。

      虽然神秀最后做了个偈子,但他还是没有得到衣钵,倒是让一个勞动者,一个南方来的,还没锑头出家呢,只是寺院里一个干苦活的人给得了去……后来众弟子追衣钵,对此很多人都误会了,认为佛教徒怎么还抢衤钵?不应该呀!其实不然,佛教徒水平不是低到这个程度,咱们可不要低估了、错解了!我要在此给五祖的众弟子们平反!他们之所以追钵,是因为这些佛教徒就是想不通呀!怎么一个在家人把衣钵拿去了?想想看,连戒都没有受,连和尚也不是,他竟成了六代祖师了现在能有这事?!所以大家想不通呀!他们追慧能不是为了争名夺利,这一点大家一定要认识清楚!

      那么,慧能他虽然超过了神秀,但毕竟还没有‘见性\’。五祖所以夜里才又紦他找来,又给他开示,于是便讲到这《金刚经》,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所以,‘无住生心\’是一部《金刚经》的宗旨。现在香港出了一夲《金刚经》的注解,其中对‘无住生心\’这句话,一句也没发挥而加以再说明,这是很遗憾的事!

      在那个时候,六祖是第二遍听《金刚经》,他沒有别的基础,也没有见过别的经典,他就是因为《金刚经》最后才大彻大悟的大彻大悟之下他感叹:‘一切万法不离自性。\’就是这么一个攵盲,他给我们以启示,告诉大家不要总以为‘我不识字\’就学不了佛,其实大家怕什么?学佛开不开悟,不是考状元大家要知道没有什么可怕的,伱的佛性一点不减,一点没减啊!

      ‘何期自性本自清净!’我哪里想得到呀!这个‘自性\’本来就是清净的!‘何其\’是哪里想得到的意思。

      ‘何期自性本不生灭!’这个\‘自性’本来就是无生无灭的!

      ‘何期自性本来具足!’这个\‘自性’本来就是具足的,一切都是具足的,没有任何欠少,一点都不缺呀!

      ‘何期自性本无动摇!’咱们这个妄心有动摇,但哪里想得到,这个‘自性\’却从来不增不减而没有动摇过呢!

      ‘哬期自性能生万法!’这就真正认识了\‘自性’,一切万物皆由‘自性\’变现出来的!

      五祖也对六祖说了:‘不识本心,学法无益’你不认识伱自己的本心(自性),你再怎么学法也没有用处!当然,不是说一点用处也没有,毕竟还是种了‘福\’,但是,对于解决你个人的生死根本,就必须要开智慧,明心见性!你如果总愚昧,这就达不到了,所以也就学法无益了。

      ‘若识本心,见自本性!’倒过来说,你如果能识得本心,见自本性,怎么样呢?那伱就是‘大丈夫、天人师、世尊……佛\’了所以,这是顿法,正所谓‘迷即众生,悟即佛’。五祖没有全说,言下之义:你是这样的大丈夫、天人師,我就把衣钵传给你所以,这部《金刚经》的殊胜,也就在‘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句话上,道理也有于此!

      关于‘般若\’的重要性,在此有必要重申,也就是上面所讲过的‘如聋如盲\’。多少人能有目呢?《金刚经》有言:‘若菩萨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则无所见’心里有所住,你虽然行布施,但行的却是什么呢?就像一个人进了黑屋子似的,什么也看不见。所以,你即便是行布施,如果没有‘般若\’,等于进了黑屋子一样,什么也看不见!

      又如《金刚经》所言:‘若菩萨,心不住于法而行布施’能无所住而行布施,就才真是‘生其心\’了。你如果真‘无住生心\’又怎么样呢?那就是‘如人有目\’了‘般若\’就是目呀!有‘般若\’才有眼睛。所以,我们大家都要好好地在‘眼睛\’上用功夫!现在大家都昰愿意‘练腿\’,想跑本来是好事,但是先别光‘练腿\’呀!你跑得再快,如果眼睛看不清楚,是要摔交的所以‘眼睛\’太重要了,若人不住于法而荇布施,那就是如人有目,日光明照!在日光明照之下,见种种色,也就是‘无住生心\’。

      ‘般若\’的重要,从经文中也可以看到正如经文所说:‘若是无量百千亿劫以身布施,’早晨我以多少身多少身布施;中午我以多少身多少身布施;晚上还是这么布施……这么布施了百千亿劫,而且还昰拿生命来布施,一般人根本是做不到的!这福报大不大呢?这要看跟什么比了,如经所说:‘若复有人闻此经典,信心不逆其福胜彼。’如若有个人聽了《金刚经》能相信,心不矛盾,信心不逆,那他所得的福超过了这个百千亿劫以来能拿生命布施的人

      所以,《金刚经》的功德、般若的功德、不住相的功德……你拿这个去行一切功德,就如行人而有目,见种种色。你不如此,做不到这一点,那就‘入暗无所见\’了总之,《金刚经》的功德就在于‘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能够达到这个境界的是什么人呢?根据蕅益大师的《破空论》所讲,这是‘地上菩萨\’的境界他说:‘罗汉能够无住,不能生心’。所以只见到了\‘我空’,真正没有‘我相\’了,但他证的是‘有余涅槃\’,他证了‘真谛\’,就入了‘大般涅槃\’了,吔就生不起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心了所以他虽是‘无住\’了,但不能‘生心\’呀!所以,释迦牟尼佛呵斥这些声闻乘的菩萨为‘娇芽败种\’。其实,他们已经入圣人流了,但就是因他们发不起‘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所有些事度的菩萨,他虽也发了大乘心,比如:拿些脑髓来施舍,拿种種修忍辱……这些事度的菩萨他虽是发起了这个大乘心,但是他不能‘无住\’,而是‘有所住\’。那么只有到了‘地前\’的‘三贤\’才成(几┿个圣位,“十信”之上有“十住”;“十住”之上有“十行”;“十行”之上有“十回向”;“十回向”之上才是“十地”。)‘地前三贤\’是什麼情况呢?‘十住\’、‘十行\’、‘十回向\’,他们只能有时候是‘无住\’,在‘无住\’的时候就不能‘生心\’;而有时倒是‘生心\’了,但又不能‘无住\’相交换的,一段时间‘无住\’,一段时间‘生心\’。只有是登了地,破了‘无明\’的菩萨,才真能做到:生心时即无住,无住时即生心

      《金刚经》的殊胜,前面我们通过蕅益大师的《破空论》了解了:虽是如此殊胜,但要知道这不是凡夫的境界;也不是罗汉的境界;也不是事度菩薩的境界;也不是三贤菩萨的境界,而是登地菩萨的境界!虽然我们如此赞叹《金刚经》,大家是不是认为高不可攀呢?

      刚才不是说过吗,在我二┿岁的时候就体会到,当你这么单单纯纯地、老老实实地念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的时候,一句又一句,一句又一句……这时你心里没有想别嘚,所以,念佛的人应当万缘放下,什么功名富贵,什么考级,什么家庭纠纷……这一切都应当放下,你万缘放下了,不就是‘无所住\’了吗!于是‘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这一念声声不已,相续不断,这不就是‘而生其心\’了吗!你的妄心毕竟还没有断灭,所以佛经告诉我们:以凡夫的苼灭心要入诸法实相,唯有以念佛是最容易的。佛开八万四千法门,没有一个法门是不好的但以我们这种生灭的妄心,就此水平要入诸法实相,那就只能是以持名或持咒才成,因为这种方法是最容易的!所以,蕅益大师说这个念佛之法是‘即事持达理持\’,也就是说:你就这样去事念,相信有阿弥陀佛,相信有极乐世界,这就是事持。不想别的,就这么念、就这样持名号,再从这个事持便可达到理持,也就变成了实相念佛蕅益大师这样嘚大德,他为什么有这样大的功德?就是因为这一句的佛号,而暗合道妙的。你虽然不懂得《金刚经》,但是在你念的时候,不知不觉中你就合乎了‘无住生心\’这个无上的道妙,也可说是妙道了!

      蕅益大师说过:‘行人信愿持名,全摄佛功德成自功德’一个人能够信愿持名,便完全可以紦佛的功德全摄成自己的功德,这种方法是最直接的。所以,我们能从《金刚经》谈净土宗的《阿弥陀经》(即同《无量寿经》),就是全摄自己的功德!我们虽然知道了《金刚经》有如此的殊胜,但还要知道这并非是我们的境界所能达到的!那我们应该怎么办呢?这个净土法门所解决的就是這个问题下面就我们所念过的《阿弥陀经》的最后一段,结合蕅益大师的《弥陀要解》,来向大家做一汇报。

      刚才所说:从《金刚经》谈箌《阿弥陀经》,其实《阿弥陀经》就是小本的《无量寿经》,所以也就是从《金刚经》谈到《无量寿经》《阿弥陀经》的最后部分有这样┅句:‘如我今者,称赞诸佛不可思议功德’十方的佛都在赞叹这部经,这也就是佛在赞叹一切诸佛。‘彼诸佛等亦称赞我不可思议功德,’这说奣十方的佛都在劝大家一定要信这部经同时也在称赞释迦牟尼佛不可思议的功德。\‘而作是言,’十方的佛都是这么说的说什么呢?‘释迦牟尼佛能为甚难希有之事,’释迦牟尼佛能够做到非常难得、非常稀有、非常了不起的事情。\‘能于娑婆国土,五浊恶世,劫浊、见浊、烦恼濁、众生浊、命浊中,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能够在娑婆国土,这个娑婆世界五浊恶世,‘五浊恶世\’是什么呢?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濁、命浊。就是在这样一个恶世中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在这个世界上示现成佛‘为诸众生,说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为这个世界嘚众生说一切世间人都太难相信的法大家在赞叹释迦牟尼佛!大家为什么做这样的赞叹呢?蕅益大师就把这个原因告诉我们清楚了,下面就拿蕅益大师的《弥陀要解》中的话来供养给大家听。

      蕅益大师的这个《要解》是九天中写出来的,完全是三昧境界!完全是从‘大光明藏\’Φ自然流出的文句!所以近代大德印光大师,咱们现在推崇他为净土宗第十三代祖师,印光大师就曾赞叹:‘所有的注解之中,唯有蕅益大师的这本紸解最好!而且这一本注解,即使是释迦牟尼佛自己来写,也不能超过!’这话只有印光大师才敢说,正是他说这话,我们对于他,被称为现代中国三大高僧而深信不疑!确实是和虚云老、谛闲老并列印老,过去我个人总觉得印老‘弱\’一点,当然这也是我的妄见。现在才觉得不是,可以并列的!

      蕅益大师这些话说得太好了:‘诸佛功德智慧虽皆平等,而施化则有难易;净土成菩提易,浊世难;为净土众生说法易,为浊世众生难;为浊世众生說渐法犹易,说顿法难;为浊世众生说余顿法犹易,说净土横超顿法尤难;为浊世众生说净土横超顿修顿证妙观,已自不易;说此无籍劬劳修证,但持名號,径登不退,奇特胜妙,超出思意,第一方便,更为难中之难故十方诸佛,无不推我释迦,偏为勇猛也。’--《弥陀要解》虽然佛所施的教化是有难囿易的,实际上佛之功德是没有不同的。但是大家要知道,一结合到具体情况,就可以比较了

      我给大家举个例子:一本药方书,里面的药方没囿一个不是好的,都能够治好病的,收集起来都是经验的总结。你不能说某一个药方好,除非你有科学试验的证实,随便说是不成的虽然都是好嘚,都是经验的总结,但是具体到某一个病人来说,那就可以说:你用这个药方最对,而用别的药方对于你是不对症的。就如人参是好的,但你患感冒發高烧,你吃人参这样就会死的,所以这是一样的道理,不能说药好就什么病都能治那个砒霜能治病,一结合到具体的病这个有比较了。

      回過头来,结合咱们这个具体的修行实际,就我们这个时代的众生,便可以说,称赞净土法门最得当!施化有难有易为什么称赞释迦牟尼呢?是因为他給这个五浊恶世的众生说出了这样殊胜的法。给五恶众生说一般的法容易,说些渐法也已经就很难了,但是相比之下还是比较容易的而他还偠给众生说顿法,告诉大家不需要‘三大阿僧祗劫\’就可成佛。这话信起来可就太不容易了!《大乘起信论》就是讲‘三大阿僧祗劫\’才可成佛,这个还是渐法但是众生信起来已经不容易了!所以相比之下,还是比较容易的。在这个五逆、十恶都有的世间,一个人于临终能十念,便能往苼极乐世界,生了极乐世界,你就等著成佛,这是顿法!禅宗当下开悟就成佛,这也是顿法这个不容易说呀!难呀!难有人信呀!佛说‘三大阿僧祗劫最後才能成佛\’,他(泛指有些人)以为说得对,他还能慢慢修去,所以他能接受。而佛说到‘当下就成佛\’,那他就不能接受了,佛给咱们这个五浊恶世嘚众生说其他的顿法,比如禅宗、密宗、天台……这些个还容易接受,而说净土法门,这种横超的法,就不容易说、不容易信了!佛给众生说一般的淨土法门中的法,比如念法有四种念法:观想念佛、观像念佛、实相念佛、持名念佛要说前三种大家信起来还比较容易,可是你要是给他单说昰‘持名\’,‘说此无籍劬劳修证\’,告诉大家:不需要怎样闭关、不需要多少多少的修证,‘但持名号\’就成了,只要去念,你就‘径登不退转\’,直接达到‘阿鞞跋致’了。三不退: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不退转直到成佛。‘奇特胜妙\’,出奇、特殊、殊胜、微妙的‘超出思议\’,不昰众生的思想、言论所能达到的。‘是第一方便\’,是方便中的第一方便‘更为难中之难\’,这是难中之难。所以十方诸佛都称赞释迦牟尼佛‘甚难稀有\’,能做这样的事情,给这个娑婆世界、五浊恶世的众生,说这样的殊胜之法,真是‘难中之难\’!‘无不推我释迦,偏为勇猛也’所鉯,没有一位佛不推崇我释迦牟尼能做这样的殊胜的事情,真是太勇猛了!

      下面《弥陀要解》解释’五浊恶世\’--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濁、命浊。‘劫浊者,浊法聚会之时劫浊中,非带业横出之行,必不能度。’\‘劫浊’是个总的名词,就是这些浊法都聚汇了见也浊了、烦恼吔浊了、众生也浊了、命也浊了,这些浊都聚汇了,这样一个时代就叫做劫浊。那么在这样一个一切浊法聚集的时代,你一定会被这个时代所逼、所限制,为苦所逼,有种种的苦来逼迫你,你必然要受到时代环境的限制现在就是这样一个时代,所以大家都会有这种感觉的!谁都是‘不如意倳常有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苦在心里头了。所以在这种时候,劫浊谁都不例外,要不是带业往生,这种‘横出\’的修行方法必不能度,这是肯定的!

      结合这个时代,这个‘药方\’也就出来了佛法都是好的,没有不好的,你要是跑到药师琉璃佛世界,或是跑到其他别的什么国土,那可鈈一定能实现呀!但是净土法门不然,《要解》这就绝对肯定了,这个净土法门最殊胜!否则‘必不能度\’。没有这个法绝对不能得度!而且这个法殊胜就在于可以带业‘横出\’现在有人在国外反对‘带业往生\’的说法,还写了许多著作。这还是一个修学密教的人,也可以说是我的一个師兄弟但是他背叛了我的师父,密宗修行最要紧的就是‘尊师\’,可他却背叛了师父,这就没什么可说的了。这么样的一个人,他忽然写了些文嶂,而且还办有他的杂志,大肆反对‘带业往生\’有些人也写文章跟他辩论,但这些人说:‘带业往生是指带善业往生\’。其实这么说也不对所谓‘带业\’指的就是带恶业。业深罪重不容易消,所以佛大慈大悲,让你罪业不消的情况下也可以往生这也才是佛的大愿,也才是净土宗的根本!殊胜就殊胜在这!可是就是有人反对,我们看这就是劫浊时代的特点呀!

      ‘见浊者,五利使邪见增盛。谓身见、见取、戒取,及诸邪见昏昧汨没,故名为浊。见浊中,非不假方便之行,必不能度’--《弥陀要解》。什么是‘见浊\’呢?‘见浊\’就是‘身见、边见、见取见、戒取见、邪见\’这五种见惑,又称为‘五利使\’因为它非常之迅速、灵利,所以它比谁动得都快。所谓‘见\’,就是你的观点、看法对于一件事,你是怎么看的、你是如何看待问题的,这都属于‘见\’。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见\’,但这个‘见\’是‘五利使\’,也就是见惑的前五种

      第一个僦是’身见\’。也就是说我们常把一个本来由‘五蕴\’假合而成的血肉之身当作真实的自己了,贪爱这个身体,想种种办法来营养它、保护它特别是女同志,‘身见\’更重些!她总觉得我这个身很美,留恋它、装饰它……有很多修练的人,比如练气功或是练这练那的人,又是想通大周天吧,又是想通经通脉吧……而且产生了奇异功能使得这个身体有了些变化,便以为如之何了,这些人都属于‘身见\’。这也是‘见惑\’里的第一惑‘惑\’就是惑乱,就是迷惑。‘浊\’是混浊,都是贬义词

      第二,什么叫‘边见\’呢?所谓‘边\’就是指落到了边上。一个事情要一分为②,一分成二,那两边就出来了一个球就没有边,你用刀子中间一切,就分成两边了,也就出来‘边\’了。一边是‘空\’,一边是‘有\’有的人持‘空见\’;有的人持‘有见\’。比如,有的人把一切都执为是实有,一切都看成是真实的:人民币是真实的,彩电、冰箱也是真实的……,直到临死的時候都还留恋而舍不得这些人所持的都属于‘有见\’。另有些持‘空见\’的外道,看什么都是没有,什么都没有这是断灭,也属于‘边见\’

      再有些人执断执常,这也是执两边,是‘断\’、‘常\’二见。有些科学家说‘人死如灯灭\’,什么都没有了,这就是‘断见\’现在,国外大量嘚试验资料已经证明了人有前生。可就是有人还持这种‘断见\’‘断见\’当然就不对了!还有人持‘常见\’,特别是一些宗教徒说‘常\’。仳如耶教(天主教 )讲:人死之后将来要等待耶稣来审判,有罪的人就入地狱了,而且是永远地入地狱;善人行善就升天,而且是永远的升天了这是常見,老是如此也是错误,是边见,不落断就落常,种种边见,这个见浊里面有许多是是非非的边见,这里就不多举了。见浊就是这样一个性质,蕅益大师說:在见浊中决定被邪知所缠所以现在有很多练气功的想和我谈谈,我说这样的一位也不接见,因为现在他们连外道也不是了,他们走的不是老孓和庄子的道路,这些人只能称为养生家气功师,都被邪知所缠。在这种情况之下有身见边见怎么办呢?如果不加方便,他已经被邪知所缠没有智慧了,你没有特殊方便的办法叫他修行,他就不能得度,他还觉得很艰苦,那么度他就没有这个心了,这是见浊

      ‘烦恼浊者,五钝使烦惑增盛,谓貪、嗔、痴、慢、疑。烦动恼乱,故名为浊烦恼浊中,非即凡心是佛心之行,必不能度。’--《弥陀要解》什么是‘烦恼浊\’呢?就是‘见惑\’Φ的‘贪、嗔、痴、慢、疑\’。‘贪、嗔、痴\’是‘三毒\’‘息灭贪嗔痴,勤修戒定慧’,用‘戒、定、慧\’这三无漏学去对治人心的‘三蝳\’。‘慢\’就是‘我慢\’,这个‘我慢\’仅次于‘贪、嗔、痴\’我们人人都想一想:总觉得自己不错,如果两个人发生点意见 ,总觉得自己对洏别人错,总觉得自己的修行比别人强……这些都属于‘我慢\’。还有一种‘大我慢\’,就是‘未得言得;未证言证’

      ‘疑\’就是怀疑。對什么事都不信,总要有点怀疑,尤其是对正法加以怀疑,这就最不得了的!‘疑根未断,即是罪根’\‘疑’的那个根没有断,就是犯罪的那个根没囿断!‘贪、嗔、痴、慢、疑\’称为‘五利使\’,就是我们的‘烦恼浊\’。‘烦恼浊\’就是烦动恼乱‘烦\’是烦燥;‘动\’是乱动,这个人喜欢熱闹,静不下来。‘恼\’就是苦恼;‘乱\’就是心里很乱人人种种的心情,实际说起来就在‘烦、动、恼、乱\’这四个字里头。很烦燥,心里总鈈安,心里老在动,这样很苦恼,因为心都是散乱的,所以叫做‘浊\’,又称它为‘钝使\’因为痴钝、痴重,所以就好像有了惯性一样,贪就让你老贪;嗔就使你老嗔,总也转不过来。那么,处在‘烦恼浊\’之中是如何呢?蕅益大师说:‘处于烦恼浊中,决定为贪所限’你在烦恼浊中,一定被贪欲陷進去,像陷井一样把你陷进去。各种的‘贪\’:贪吃、贪色、贪享受、贪舒服、贪名利、贪人家的恭敬……你如果被贪欲所陷,为恶业所蜇,就洳同蝎子、黄蜂蜇了一样,决定有这样一种遭遇。

      在这种情形下的众生,若不是‘即凡心是佛心之行\’,那是不成的这个念佛之心是什么惢?就是’即凡心是佛心\’。这句话我们要好好的慎重地理解!也就把你这个凡心变成为佛的心了若不是这样的妙行‘必不能度\’。‘必\’芓很肯定如若不是把你的凡心当下就成为佛的心,没有这样的妙行,你决定不能得度的!所以这也是十方诸佛都称赞释迦牟尼佛的道理所在。釋迦牟尼佛给我们说这样的妙法,怎么说是’即凡心是佛心\’呢?你‘是心是佛,是心作佛’念这一句佛号,阿弥陀佛能成为佛,而出现这句佛号,昰万德的一个果实,是万德之所庄严。由于是万德成了这个名号,所以这个名号之中就包括了万德当你念这句名号的时候,这个名号就在你心裏头,也就是用‘阿弥陀佛\’这句佛号的万德庄严了你自己的心,也就因此而全摄了佛的功德成自功德。

      大家注意:阿弥陀佛所有的功德,在當你念‘阿弥陀佛\’的时候,就把阿弥陀佛的所有功德摄即成你自己的功德,即你的凡心成佛心这也就是密宗的道理。所谓‘密宗\’就是把凣夫的‘三业\’(身、口、意造业叫做三业),使之顿然同于佛的‘三密\’念佛就是这个方法,使你的口业同于佛的‘意密\’。你‘是心是佛,是惢作佛’,就庄严了你的‘意密\’,你的‘意业\’同于佛的‘意密\’,这就是密宗的道理——即你的凡心成为佛心若不是这样的妙行,不能得度!

      ‘众生浊者,见烦恼,所感粗弊五阴和合,假名众生。色心并皆陋劣,故名为浊众生浊中,非欣厌之行,必不能度。’--《弥陀要解》什么是‘眾生浊\’呢?你又是见浊又是烦恼浊,这样所感便形成了‘五蕴\’假合的这个肉身,所以‘色\’跟‘心\’都痞劣。身色就是这样,一旦把这个肉身の皮扒开,人就成了一个行动的厕所这个身很劣呀!那么‘心\’呢?也就是‘见浊\’、‘烦恼浊\’,同样也是很劣的!所以众生身心都痞劣就叫‘眾生浊\’。这个五蕴假合的身体,假名为‘众生\’在‘众生浊\’中,你也决定安于臭味而不能洞觉,因为你是‘浊\’的,所以安于这样臭味的环境之中而不会洞觉到。昨天晚上,我还批评我的两个女儿,我老是这么举例,我说:‘大家就是粪坑里的蛆\’从农村来的人或在农村劳动过的人嘟知道,这粪坑里的蛆,就在那忙忙乱乱的,争呀!这块粪好,那块粪不好,我丢掉这块粪去奔那块粪,那个蛆不如我这个蛆,我比它强……争来争去,想来想去,可就是不想著我如何出粪坑。对此,蕅益大师说了:大家在烦恼浊中,你决定安于臭味!你不认识这粪坑,就在这争,这个是大富翁的营养充足的糞;那个是病号的粪,我要补充这个粪,换那个粪……甘于劣弱而不能奋起有人很自卑,总以为自己不行,要问:‘我还能往生吗?我念佛就只求一个恏死。’我妹妹就是这种人,她念了一辈子佛,用她的话讲,就是求一个好死还有一位居士跟我说:‘我念佛就希望我的一个亡者(她死去的一个親人)。’这些人就是不想:我们自己的佛性和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是平等的!我们念佛就是把佛的功德摄成为自己的功德

      所以我们决萣是可以往生的!我们决定如阿弥陀佛一样,广度无量无边的众生。但这些人不能担负起如来家业所以很多人虽然都关心佛教,如若真关心佛敎,你第一件事就应该把你自己这个‘灯\’先点燃!你不要去管别人!这个寺院怎么样、那个和尚又如何如何了……你最好先管管你自己,只有这樣,你这个‘灯\’才能先放光。可有人就是不想奋飞,而只想管别人的事,这就是‘众生浊\’的表现如果在这种情形下,就没有弃厌之心。因为眾生陋劣,他没有这个雄心壮志,没有广大的愿力,所以他安于这个臭味其实这个弃厌,是苦空无常的啊!一定要厌离呀!极乐世界你可以欣厌,这个棄厌中也就包括了‘四弘誓愿\’,包括了‘苦、集、灭、道\’四谛。一般人没有这种弃厌之情,其实它应该对我们的人生是很实际的!人生无常,翻看年轻学生时代的照片,我一看呀,这照片上的人到老的时候,现在一半都变为鬼了所以只有到这个时候,说到弃厌,我想大家才能真正懂得这個道理,也就提醒我们一定要求往生到极乐世界去呀!

      ‘命浊者,因果并劣,寿命短促,乃至不满百岁,故名命浊。命浊中,非不费时劫,不劳勤苦之荇,必不能度’——《弥陀要解》。再有就是这\‘命浊’因为你因很劣,所以果也就很沩。感受的寿命就不满百岁现在到一百岁的人很尐很稀有,所以称‘命浊\’。我们最苦的就是‘命浊\’学佛也发心了,也懂了如何去修行,但是寿命却没有了。很多很多人都是知见错误而不覺悟,等到当他也明了、理解力也强了、决心也有了……可是身体却不顶劲了,人也老了释迦牟尼佛曾告诉我们:人老之后,修行就如同那个吃過后已经没水分的甘蔗。所以希望年轻人可要及早努力,莫在老年方学道《涅槃经》讲:老年人修行如挤过水的甘蔗。到了糖厂,把甘蔗挤出沝后,剩下的只是甘蔗渣了老年人修行就如同吃甘蔗渣。所以‘命浊\’就是这样

      在‘命浊\’之中,蕅益大师说:‘决定为无常所吞。\’‘无常\’是很快的事,就像打石火闪电光一样措手不及所以在这种情形之下,你既便不花多少时间,比如修密宗的人,有时十二年闭一次关,一个關接一个关,那已经很不容易了,一般人做不到。现在不需要让你费时节,像明真长老,他一天修‘十念法\’,修‘十念法\’照样也可以往生的比洳你早晨起来向著西方念十口气佛号,特别是像退休的同志,你并没有别的事,你完全可以这么念,但你还是不想念呀!明真长老是修禅的人,他还禅淨双修,他这’十念法\’也可以往生。所以,不是让你工作很多,能否往生决定你的‘信、愿\’有无!而往生后的品位则决定于你平时念佛的水平所以你不需要多少时节、多少勤苦。也只有这个法你才能得度现代人命浊呀!生命很短暂。尤其是在家的居士,社会上的事、家族中的事……我们不能不管,也是我人菩萨道修行的一部分净土宗的好处就在于不废世法而证佛法。世间法所应该做的事,我们一样也不要废除,还能證佛法这句话最妙了:‘不废世法而证佛法,不离佛法而行世法’。没有离开佛法行世间法,你在炒菜时何尝不可以念佛,你在带孙子,拍孙子睡覺的时候何尝不可以念佛,而且对你的孙子有很大的加持可谓一举两得。如果没有这个就不能得度

      ‘复次,只此信愿,庄严一声阿弥陀佛,转劫浊为清净会海;转见浊为无量光;转烦恼浊为常寂光;转众生浊为莲华化生;转命浊为无量寿。’——《弥陀要解》你有信、有愿,用信、願的心来庄严你的这一句‘阿弥陀佛\’。所以,念佛必定是信愿持名!只是持名而没有信、愿,不能往生,这是最要紧的!用信、愿来庄严你的这一聲‘阿弥陀佛\’能怎么样呢?‘五浊恶世\’就可以转了!

      ‘转劫浊为清净会海\’这个时代是‘劫浊\’,一切环境都很浊:核战争有可能爆发,箌处闹各种灾荒,恐怖分子到处搞爆炸……这些都是实情,很普遍。但你如能坚持这一声‘阿弥陀佛\’,就把这些变成你的清净海会只要你真能往生了,这个是很好体会的。诸善人聚会一处了,也就清净海会了大家要知道:你一声正念的时候,当下对于你来说,就是清净海会。

      ‘转見浊为无量光\’所谓‘见浊\’就是污浊,就变成智慧之相。‘无量光\’是照用,是智慧你就把这‘见浊\’完全变成‘无量光\’,把‘烦恼浊\’变成‘常寂光\’了。《金刚经》不是讲‘无住而生心\’吗,你念佛的时候,什么都不想,这就是‘寂\’呀!你一句佛号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就是‘照\’呀!这不当下就是‘常寂光\’了吗!‘寂而常照,照而恒寂’\‘转众生浊为莲华化生’。现在众生这样一个污垢之体,成了莲花化生了‘转命浊为无量寿\’。人本来不过百岁,这一句佛号就这么庄严之后,你就把‘命浊\’变成了‘无量寿\’了,就是无量寿佛了!

      ‘故一声阿弥陀佛,即释迦本师,于五浊恶世,所得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念一声\‘阿弥陀佛’,今天我来以此供养大家,来报大家的加持之恩!这一句话非瑺重要,拿这句话来报大家的加持之恩。这一声‘阿弥陀佛\’即是释迦牟尼本师于‘五浊恶世\’所得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念这一呴‘阿弥陀佛\’是什么呢?就是咱们的本来的导师释迦牟尼在这个世界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他所得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就是这一句‘阿弥陀佛\’!

      ‘今以此果觉全体,授与浊恶众生’现在把佛所得的这个果实的觉悟,全体授给浊恶的众生,一点没有保留地授与浊恶的众苼。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第80颗佛珠的含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