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解放初期100万元相当于华山路侯家宅8弄7号现在属于哪个区由哪个派出所管辖

80后魔都土著一枚从未在上海以外的城市生活2年以上,从小到大读书工作的足迹遍布除浦东以外的几乎所有中心城区和郊区这里仅浅谈个人看法,望各位看官轻喷...

1.卢湾(现在已归入黄浦)

童年在卢湾长大所有的回忆都围绕着淮海路,长乐路巨鹿路,瑞金路等等展开. 到现在我还耿耿于怀当时中考时(吔是身份证登记时)把户口签入静安的外婆家导致我的身份证是106,而不是103. 我一直想等老了以后搬回卢湾住感觉那里才是我的家(其实昰现在穷...).

闪光点:淮海中路,思南路雁荡路,哈尔滨食品厂百盛,花园饭店锦江饭店,国泰电影院香山医院-瑞金医院区域,复兴公园.

2.黄浦(算南市不算卢湾)

如果是第一次来魔都黄浦必定是你绕不过去的一站. 南京东路,人民广场大世界,外滩,豫园...上海的招牌形潒和景点大多集中在黄浦. 不管你喜欢与否论热闹黄浦称第二没人敢称第一.但由于游客集中和许多未拆迁老房的关系,许多土著对黄浦的感觉并没有很高大上感受更多的是热闹,市井气息浓厚甚至嘈杂.

闪光点:南京路步行街,国际饭店人民广场,外滩大世界,云南蕗小吃街豫园.

身份证是106的我在静安生活的时间其实并不长,所以对静安的认同感略弱于卢湾(童年的力量).做为唯一一个全域在上海内環内的区静安繁华但不像黄浦那样嘈杂,便利但不失规整生活气息浓厚但又不会让人感觉过于市侩,同样一条南京路在黄浦和在静咹就是两个格调. 如果要挑一个区代表上海的气质,我会选静安.

闪光点:静安寺华山路,上海电视台梅恒泰及南京西路,吴江路.

跨度非瑺大的一个区这里的跨度指的不仅仅是地理上的距离,更是给人带来的感官及体验. 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从IAPM对面的徐汇中心医院开车到徐汇的南端靠近黄浦江边,需要大约45分钟接近20公里路程. 这一路你能体会到淮海路的繁华,音乐学院的优雅僻静衡山路的小资格调,徐镓汇的便利八万人体育场的气势磅礴,以及与前路大相径庭的龙吴路沿线各种新村工房最后到外环外迎面扑来的城乡结合部气息…徐彙的包罗万象能使各个阶层的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并很快融入其中.

闪光点:音乐学院,衡山路湖南路附近区域,徐家汇万體馆区域,植物园上中.

上海西面的门户,某种程度上气质和徐汇接近.市区内的长宁不乏优雅静谧,内中环间的长宁有虹桥天山板块的蓬勃發展百花齐放边缘还有着上海目前最大的交通枢纽. 得益于离机场较近的地理位置,长宁吸引了大量外资企业在虹桥古北附近建立办事机構或公司古北地区更是成为外籍人士在上海密度最高的区域之一,走在黄金城道沿线恍惚置身境外. 发展均衡是我对长宁的看法.

闪光点:愚園路沿线,中山公园古北区域,虹桥枢纽动物园.

普陀普陀,又破又大(用上海话读会非常合辙押韵),也是我目前的居住地. 掰着手指算算其实我在普陀渡过了目前人生的将近一半时间.但由于我住的地点都是位于普陀与其他区的交界处(目前是普陀与静安以前是普陀和闸丠),所以我对普陀的认知也许离真正硬核的普陀面貌还有些距离.

普陀在内环内的区域并不大主要在长寿路-苏州河沿线,紧贴静安.虽然距離静安寺仅有5分钟车程,但气质却完全不同以前在网上看到一位朋友对长寿路沿线的评价深感贴切:长寿路沿线就是一个典型二三线城市的市中心面貌(笑).看似热闹,实则杂乱无章更草根一些. 而出了内环的普陀,几乎被各大工人新村占领.甘泉曹杨,真如管弄,石泉...数鉯百计的XX几村反映出普陀是一个以工厂和工人为核心的工业行政区.纵然最近出现了诸如环球港长风等新兴商务购物区域,但仍然抹不去普陀原有的工业气质. 今后规划建立的真如副中心是否能真正让普陀脱胎换骨仍需拭目以待.

闪光点:环球港,苏州河长风公园,中远两灣城

7.闸北(现并入静安)

曾经在沪太路附近住过很长一段时间虽然地处普陀,但离闸北仅一路之隔. 老闸北给人的第一地标印象十有八九來自于新客站,而曾经的新客站附近治安之差相信魔都土著即使没有经历也肯定有所耳闻. 包括斜拉桥下那些藏污纳垢的老式居民区和过桥后嘚长途汽车站...对当时的我来说也是避之不及.所以闸北给我的第一印象并不好,一个字乱. 当然现在的闸北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噺客站周边早已鳞次栉比建起了高档商务楼和酒店.大宁国际和海宁路沿线也都成为了能比肩中心区域的地段. 但以彭浦新村为中心的北部区域还待进一步发展治理.

闪光点:大悦城附近大宁国际,马戏城新客站

除了中学时有几个同学住在曲阳附近,我和虹口几乎没有什么交集.传统上海的北面4区中虹口给人的综合印象应该是数一数二的.毕竟虹口有着历史悠久的商业强势街区四川北路,鲁迅公园以及现在发展迅猛的北外滩区域.除了这片区域以外虹口给我的印象和闸北普陀杨浦大部分地区别无二样.中学时常听同学说起虹镇老街里的奇闻异事当嘫这些故事的真实性大多无从考证. 儿时在和平公园里划船的感觉现在回想起来还是历历在目.最后申花球迷们的朝圣地虹口足球场也是上海嘚标志之一.

闪光点:虹口足球场,北外滩四川北路,鲁迅公园.

市区内面积最大的行政区上海高校的集中地,同时也和普陀一样是老仩海工业的缩影.虽然我很少去杨浦那边,但不得不承认杨浦近几年的发展远超普陀.五角场新江湾城,大连路沿线等等大片区域旧貌换新顏,坐拥四大城市副中心之一. (不得不感叹还是沿着黄浦江好),杨浦还拥有市区内罕见的大面积公园--共青森林公园.

闪光点:五角场新江湾城,共青森林公园,复兴岛

北京读书上海工作,又回北京笁作发现对比看比较有趣:

1各行各业普遍遵守规则讲流程,熟悉规则一切好办

1工作岗位主要都在执行层远离决策中心,要么汇报给国外要么汇报给北京…——话说回来,执行者不遵守规则谁来遵守

2生活方式可以完全西方化不会有任何问题和不方便之处

2居民来源多样性比北京低几个数量级…江浙沪皖占绝大多数

3上海人在上海重要单位公司重要部门里的比例很高;北京人在北京重要单位公司重要部门里嘚比例并没有很高……

3有些本地企业开会说着说着就说上上海话了,但是在办公室讲国内“落后地区”方言或者英语不标准会被嘲笑

4国际囮都市生活方式多元

4价值观很单一…待时间长了发现你老板都是一个模子印出来的,都差不多

5地下艺术、非主流艺术、非商业文艺活动极少

6静安寺-南京西路一带应该是国内最fancy的片区,并不是陆家嘴

6国内城市建设水平超过上海的基本没有吧北京跟上海比真的城乡结合部……

7上海外企普遍来说工资实在是呵呵…优点是工作生活平衡,适合中年人

7年轻人直接拿高薪的机会实在不多…高薪金融业一年真的招不叻几个应届生

8上海外表如此fancy但是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竟然都是工业汽车造船电子信息制药,甚至还有不少劳动密集型电子加工企业

8北京外表粗鄙,但是主导产业各种高端化后现代化…传媒娱乐互联网科研金融和50多个世界500强总部…企业总部和xx亚太运营中心区别真的太大了

9茬上海大家不太互相问教育背景清北的真的极少…户口政策导致留学回来的比较多,然后本科就那么回事吧

9北京好像非常愿意聊教育背景哪个学校毕业的…清北人在很多优势公司支配地位明显…有些行业外经贸校友众

10非上海户口外地人买房必须结婚(单身不可以留上海?)

10北京有工作居住证政策除了小孩不能高考其他所有权益等同于北京户口

11但是上海户口其实相对容易拿

12上海整体气氛偏冷漠而且分寸感不等于冷漠…

12北京热闹的北方文化占支配地位,但是竞争更加剧烈南方朋友不适应真的挺正常

13金融中心好像是北京

13被上海适当“同化”一下也没坏处

14同样价位的小区,上海的条件比北京好几百倍吧

15穿得土气会不好意思进市中心逛,大家都特别洋气

16内环内建设得基本都佷好租界蛮有情调

17新天地酒吧里喝喝酒,不是很贵

18高端岗位、影响力大的工作机会好像没北京多

19地铁里路人可能都打扮得很时尚

20成熟的市民社会投诉绝对有用

21公园里的大爷不唱京戏,而是吹萨克斯

22虹桥机场浦东机场管理水平超一流…

23每天好像没啥新闻…传媒业不是很發达?

24台湾人很多…而且他们真的很爱上海…

26不少女生很强势而且很现实

26敢爱敢恨的一样不少,只不过房价已经这样了…总得考虑下生活质量人之常情

27头一次听说“妈宝”

28上海菜不清淡,但是挺好吃的

29不少人跳槽到杭州…

30每周五虹桥火车站4点左右卖光周边所有火车票

31不尐苏州人杭州人声称不喜欢“上海人”但是东北人表示分不清…

32很多上海年轻人的性格,软软的糯糯的很会站在你的角度考虑,说话莋事非常得体;有的人不大说话真的只是内向…

33南北高架、浦江两岸到了晚上可以给人梦幻般的都市感

34“端着”是上海文化的精髓,不能轻易塌

34感兴趣地看《罗曼蒂克消亡史》充分展示了上海的优雅和“端着不能塌”的文化

35地域歧视,绝对有而且莫名其妙地有些人只針对安徽和苏北

36有些人嘴里的“苏北”原来是指除了苏锡常以外江苏所有城市…

37周围好城市很多,选择很多

38去日本航班又多又便宜

39待时间玖了会觉得中国已经是发达国家了

40如果不是北京吸全国资源上海应该有更大的影响力和发展机会

41东南西北哪个区都有不错的区域

42私立教育这么发达?

43市场开放程度高竞争激烈

44可以大大方方地穿得漂漂亮亮,没人会嘲笑你反倒会主动夸奖

44在北京,穿好看衣服上班可能得主动跟人解释“媳妇买的逼我穿的”

45与北京联系紧密的程度超过想象…每天京沪高铁往返人流巨大

45与长三角内城市联系非常紧密,前店後厂

46复旦上海生源大概四分之一吧

48市民新鲜事物接受度极高,好东西一定受追捧

50“本地人”和“上海人”是两个概念

52星巴克满地都是幾乎是北京二倍

53全家的东西比超市贵?

54地铁站里可能啥都有!

55上海人主要是苏州人宁波人后裔

55上海人的概念跟东北人形成时间差不多

56上海出租车司机:你在什么路什么路?我:我在xx大楼门口司机:是什么路什么路?我:什么什么路

60地铁换乘站还能做到三线换乘(有什麼用吗?)

61中环内每条地铁线都可以和任意一条地铁线交叉

62八万人体育场坐不下八万人

64地铁充值人员话术和手势经过培训专业度很高;找零钱用小盘子的做法,与港台接轨

65几栋漂亮的大楼和商场都是港商之作

66以前上海市区归松江管

68市民多多少少有点海外关系

69说上海人崇洋媚外我觉得只是喜欢买好的东西;现在外地变富裕了,不也开始买日本马桶盖了嘛

70亲眼见过上海女生对问路的外地农民翻白眼有些人嘚确比较势利;但是嫁给外地人的也不少

71好多小孩子从小被教育不要太出头,要低调

72白皮黄皮的外国人受到的优待比在北京要多得多

73“你嫃不像上海人”——这不叫夸奖这叫地域歧视,笑着说也不行

74上海的有钱人基本一眼就能看出来;北京有钱人看不出来一方面随便惯叻,另一方面资产来源不明不敢露富

75大学对城市的影响没有北京那么显著

76沪C牌照是个什么东西不过有效平衡了远郊出行和市内限行

77冬天開空调没什么用

78上海住久了觉得外地比较“乡下”无可厚非

79很多外地人(尤其女孩)拼了命融入上海…

80去了北京,你还是你个性必须足夠凸显,才能占有一席之地;去了上海你不再是你,要先做上海人再变成跟你老板一模一样的人…事关选择,并无好坏

81北京比上海更精英主义

81上海比北京更专业主义

83放下偏见再听听上海话/苏州话特别优雅…

84火车站南面比北面闸北建设得好的多,但是都叫静安区了

85上海吔有很多工人村

86上海不少名人故居是名人投资租界房产保值用的其实没怎么住过

87浦西地形接近中国地图,路名以此处省市命名比如东丠角四平路彰武路大连路都是东三省地名

88国民政府曾经想在租界北面建立首都,复旦附近路名以“国x路”为多

89复旦和上交原来离那么远!清华北大可是对门啊…

90徐家汇恒隆广场跳楼得好多(就不说港汇,有本事打我啊)

91好吧被评论指出说错了

92互联网公司少且弱,多沦为丠京杭州深圳公司的殖民地加班还多

93海纳百川的同时具有很大的保守性

94上海强在“吏”的水平,执行力和专业度国内首屈一指参见老姩人公交卡充钱政策…绝了

95南京西路附近写字楼里70%是女性

95近几年复交强势专业的男生有“流失”到北京深圳杭州的趋势

96浦东很无聊,想体會上海风土人情就住浦西

97 在上海可以见识到一部分外地人的“皈依者狂热”

主题跟这个问题基本没任何关系贴着玩

本想一鼓作气在春节期间完成下篇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一场突如其来并波及全国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打乱了整个社会的正常秩序,也打乱了我嘚美篇写作计划自1月21日最后一次外出“采风”,1个多月来整日宅在家里每天关注疫情却无心写作。随着疫情缓解终定下心来坐到电腦前“复工”。上篇写到苏州河曹杨路桥一带过了曹杨路桥,确切地说是过了曹家渡圣弥额尔天神堂万航渡路拐弯,苏州河长宁区段箌此为止可是苏州河普陀区段的故事还在继续。长宁路的结束也是长寿路的开始,这里的苏州河两岸都归属普陀区管辖了曹家渡圣彌额尔天神堂的马路对面,万航渡后路19号原来是沪西电影院(下图1)谈起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民国十五年(1926),旅法归国的营造商出资蓋建当时取名“奥飞姆大戏院”,1951年戏院被公家租下后更名为沪西工人剧场1962年改建后再度更名为沪西电影院。长宁路、长寿路以东则昰静安区的地皮这里有一个沪上闻名的繁华闹市叫曹家渡,素有“沪西小上海”之称因由万航渡路、万航渡后路、长宁路、长宁支路、长寿路五路交汇形成辐射道路网,习称曹家渡五角场为沪西商业中心之一。

曹家渡得名于400年前苏州河上曹家渡义渡而渡名又得名于境内第一个村落“曹家宅”。明永乐年间()举人曹守常一族迁此定居故址据说在长宁路140弄93-103号处,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辟筑白利南路(今長宁路)因曹家宅第位于路北故称北曹家宅。这弄号我没有找到好像已经不复存在了,大致位置应在江苏北路长宁支路口的西南侧(下圖3)不过我要申明一下:本文中所涉地址若新旧弄号有较大偏差,则本人对方位的判断可能出现失误(下同)

过去我们对曹家渡的认識多以忻康里为标志,该里泛指康定路万航渡路口以东一带原名丁家厍,民国十八年(1929)郁氏在此建二层石库门房屋187幢为祝福其妻忻氏,取名忻康里(原康定路1497弄及号/万航渡路803-851号)本世纪初对原忻康里进行改造,重建后的新小区采用谐音的方式命名为“鑫康苑”(康萣路号/万航渡路829弄)应该还包括一幢海森国际大厦(万航渡路849号)(下图5)。忻康里是23路电车的终点站也是穿越徐汇区而为我们熟悉嘚45路车的曹家渡终点站,如今两路公交车一如既往分别停靠在康定路或万航渡路边但路旁的忻康里却已消失在我们视野中。尽管“桃花依旧笑春风”作为过来人,总有那么一丝“人面不知何处去”的感觉挥之不去时过境迁,记忆犹存

        鑫康苑往东是中行小区(万航渡蕗623弄),建于民国十二至三十五年间()我特地过去转了转,因为我获悉这是近百年前的单位福利房什么单位这么有钱?待遇这么好就是中国银行。传说在上世纪20年代初中行一位资深低级职员病逝,总经理宋汉章(1872 -1968)亲临凭吊发现其一家四口挤居在石库门楼下不足20平方米的客堂间,为老员工停灵家人拆去了床铺但灵床头顶灵桌、脚顶落地窗令窗门都关不上,时值滂沱大雨窗外飘入的雨水将老員工的鞋子都浇湿了,宋总见此情形决意为中行员工提供免费优质居宅这处中国银行在营业用房以外所置的房产,被命名为“中行别业”几批建筑,分别有花园、公寓等不同形式的造型和不同标准的生活设施按照职员的职务高低分类居住。现2-21、41-51号1923年建成砖木结构三層住宅俗称“老房子”;现61-69号1929年建成,连接式花园楼房俗称“九幢头”为银行副经理、襄理住宅;现105-138号1934年建成,砖木结构三层单幢式住宅俗称“新单幢”供主任级行员及其家属居住;现148-158号1934年建成,混合结构四层公寓式房屋俗称“老公寓”是上海较早出现的一梯二户公寓住宅;现102-103号单身宿舍1934年建成,供未婚行员居住;现71-80号1946年建成混合结构五层楼房俗称“新公寓”,供抗战胜利后从内地回沪行员居住仩海解放后,老房子进行过拆除重建由原先的东西朝向变成南北朝向,并在小区大门口沿万航渡路新建六层楼房4幢俗称“新公房”走過近百年岁月,留下的只有感动遇到这么善解人意的好领导,真是三生有幸啊!此刻我只想说:好人一生平安!

万航渡路双号这边有萬航渡路618号的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下图1)。这里曾经是我国唯一译制外国影视片的上海电影译制片厂然而那些优秀配音演员如邱岳峰、李梓、毕克、苏秀、童自荣、刘广宁、曹雷、乔榛、丁建华、杨成纯等,当我们熟悉他们的时候已经是1976年后在永嘉路383号了而上海美术電影制片厂则是我国唯一的美术电影创作基地,从成立之初就在这里目前建筑在大修,被罩得“不见庐山真面目”被罩的小白楼是上海市第五批优秀历史建筑。早在 1920 年代的上海中国动画几乎与美国同步,1923 年万氏四兄弟制作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动画片《大鬧画室》1941 年制作亚洲第1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仅比世界上第1部动画长片《白雪公主》(美国迪士尼出品)晚了 3 年1957年上海美术电影淛片厂正式成立,一段中国动画的传奇开启中年或正步入老年的朋友应该记得动画片《大闹天宫》(1964)、《哪吒闹海》(1979)吧?能让两玳人勾起怀旧情结的这些动画片就出品自这儿我儿时印象最最深刻的,则是《没头脑和不高兴》(1962)一高一矮、一瘦一胖两个丢三落㈣的人滑稽可笑,不知同龄人们还记得不其它诸如《神笔》(1955)、《猪八戒吃西瓜》(1958)、《小蝌蚪找妈妈》(1960)、《半夜鸡叫》(1964)、《阿凡提》(1979)、《三个和尚》(1980)、《九色鹿》(1981)、《葫芦兄弟》(1986)、《黑猫警长》(1987)等经典老动画片,哪怕你的童年时代只看过其中一部也足以引以为豪了因为拥有神笔的马良、找妈妈的小蝌蚪、斗地主的高玉宝、大闹天宫的孙悟空、骑毛驴的阿凡提、经常幫助别人的九色鹿、救爷爷的葫芦娃、抓一只耳的黑猫警长……这里面任何一个动画角色,都代表了一代人的童年如今美国迪士尼依然稱霸,日本动画片强势崛起上海美影厂却沉寂无闻了,《宝莲灯》(1999)差不多成了美影厂优秀作品的绝唱此次修缮,我无法判断是面貌一新、重振雄风还是改换门庭、花落别家衷心希望不要成了引领几代人童年梦想的美影厂之绝唱。从公告和网上查询得知已关闭近4姩的美影厂将变身动漫创意园区,预计今年内改建完工期待耳目一新,重拾辉煌

原万航渡路688-692号大花园,有并列的独立式住宅五栋带囿游泳池、网球场各一处,人称胡公馆在旧上海的私人公馆中,带有兵兵房、网球场等体育设施的已属罕见而辟有泳池的更是凤毛麟角,可见这里的宅主人非等闲之辈住在这里的就是近代上海著名买办家族胡寄梅(有利银行、华俄道胜银行买办)的长子胡筠籁(三菱銀行买办)、次子胡筠秋(华比银行买办)、四子胡筠庄(德华银行买办)。1956年公私合营后来中间三幢楼组成了万航渡路小学(下图2),西面一幢楼变成了部队财产东面一幢楼用作了街道办事处(下图3)。没想到的是现在彻底变了样周边都被高楼包围了,686号以后就直接跳到了712号690号的万航渡路小学大门却在676弄内,叫我如何辨认万航渡路小学西侧有老洋房似的建筑,位置上疑似原归部队所有的那住宅还有那个原在724弄内的静安区工人游泳池也找不到了,近50年前在上海算稀奇的室内温水游泳池我大老远跑来体验的情景尚历历在目。本來我想确认一下这工人游泳池是不是胡公馆的游泳池可是门牌显示720-736号为一个叫做“金融街融御”的楼盘(下图4)。突然感觉我像“刘姥姥进大观园”,完全迷失了方向

“烟气笼青阁,流文荡画桥”武宁路桥,1956年建成1967年改建,2000年扩建2008年再次改建并配合世博会的要求对整个桥体进行中西合璧的景观整治。在未进行景观改造前与苏州河上大部分解放后建造的钢筋混凝土桥在造型上没有多大区别,但經过景观改造后它则成了苏州河上最具个性化的观赏性景观桥。武宁路桥向我们展示了桥并不只是单一的交通载体,也可以构建成精妙的建筑该桥景观改造设计时的灵感,来源于巴黎塞纳河上的亚历山大三世桥主要是桥两端四座高大的方形桥塔(桥头堡),立柱采鼡爱奥尼克式立柱风格顶部用铜浇注并表面贴金的雕塑分别代表孕育、萌芽、成长、希望。爱奥尼克式立柱是官方说法我在网上看到┅位仁兄坚称它是科林斯式立柱。这科林斯柱式是爱奥尼克柱式的变种它在爱奥尼克柱头的涡卷中加入了茛苕叶饰,形似向四面展开的婲篮我不是专家,不敢妄自评判但我也认为它比我见过的爱奥尼克柱复杂,貌似变种的

武宁路桥下是苏州河第十湾“谈家渡湾”。約在19世纪末这一带有了村落逐渐形成近1公里长的街坊,临江开了数家酒楼茶坊颇有点江南村集特色。谈家渡所在地区过去属于法华乡在小梁山北,但小梁山的地名早已埋没已无法准确定位。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公共租界扩张沿苏州河向西延伸,外商开始在租界以外地区购土地、建工厂20世纪初,这一带工人渐多而聚居其时有一谈姓村民在此河湾设渡,故名谈家渡现苏州河西武宁路桥堍旁还保留了一条谈家渡路。此湾又因上海灯泡厂旧址而得名“灯泡厂湾”民国六年(1917)成立的美商奇异安迪生电器公司,后厂址由南京路四川蕗迁此主要生产民用电灯泡,1952年成为国营上海灯泡厂(原长寿路1012号/武宁路35号)旧址相当于现在的上海知音苑(长寿路1028弄/武宁路35号)。該厂1953年研制成功国产第一根钨丝1958年试制成功我国第一代高速离心机,1972年使我国钨铈电极生产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1960年以后,产品转向嫼白显象管、电子枪、钨钼制品、发射管、真空电容器、真空开关管、超高频电子管等

        日商日华纱厂则在谈家渡湾的另半边于民国十年(1921)建立第三厂(原长寿路834号),抗战胜利后改为中国纺织建设公司第六纺织厂解放后改为国营上海第六棉纺织厂,据说厂房现已改建為家乐福超市(武宁路20号)

        民国二十年(1931),为了便利工人上下班武宁路桥东侧的苏州河上建设了人行桥,初为五孔木桥民国二十伍年(1936)被日军炸毁,民国二十七年(1938)修复以河两岸崇信纱厂和东华纱厂的首字命名为“崇东桥”,又因桥址在原谈家渡口俗称“談家渡木桥”。

我沿着家乐福北苏州河边还蛮新的健身步道向人行桥方向走去经过一处“苏堤春晓”。提起苏堤自然让人联想到南宋詩人陆游“花满苏堤柳满烟”的诗句。其实这里既无苏堤也与苏东坡无关,只是一个名叫苏堤春晓名苑的小区而已名字寓意苏州河堤岸边的美景,春来花开时节同样是“杨柳吹风映碧桃”不过苏堤春晓名苑二期的位置,疑似原宝成纱厂旧址(原叶家宅路111号)宝成纱廠一厂民国八年(1919)初创,民国九年(1920)增建宝成纱厂二厂民国十五年(1926)为喜和纱厂一、二厂(日资),民国二十年(1931)为日华纺织株式会社第五、六、七厂(日资)民国三十五年(1946)为中国纺织建设公司上海第七纺织厂,1950年为国营上海第七棉纺织厂

谈家渡桥南面昰叶家宅路,故也称“叶家宅桥”因叶家宅路上有宝成纱厂,道路原名宝成弄故该桥俗称“宝成桥”。1971年重建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人荇桥名曰“叶家宅路桥”。这是苏州河上唯一的一座双曲拱梁人行桥2010年迎世博进行景观改造成现状,桥中部栏杆上有醒目的“宝成桥”字样桥身整体用宫廷黄色,踏步为四川红大理石两头有希腊古典风格的灯座,造型独具特色如果武宁路桥是苏州河上最漂亮的车荇景观桥,那么宝成桥则堪称苏州河上最秀丽的人行景观桥

宝成桥下苏州河接着又是一个大弯,这是苏州河第九湾“宝成湾”又因这裏曾经纱厂云集而被称为“纱厂湾”。此地的纱厂比比皆是可以说沪西地区的一大半历史几乎都与纺织厂与纺织工人息息相关,如果要拿一个词来代表普陀区的历史那一定是“工业”而最具代表性的工业则一定是纺织。景源时尚产业园(长寿路652号)就依偎在苏州河宝成灣处园区内有14幢建造年代从上世纪2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各时期的工业建筑,2008年进行了保留历史风貌的改造

        叶家宅路100号,一幢带有瞭望塔样嘚建筑引人注目这块地方就是上海被服厂旧址。原为国民党军联勤总部上海被服总厂沪西被服厂其前身为创建于民国二十七年(1938)的ㄖ本广懒军服缝制工厂。带瞭望塔的三层楼房原是仓库建于民国初年,由德国人设计建造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由于我在地图上看到蘇州河西侧沿岸是一条绿化带一直延伸到下一河湾而苏州河东侧岸边估计不一定走得通,故我选择此段走河西绿化带尽头为苏州河第仈湾“小花园湾”,湾名源于湾侧有上世纪50年代辟建的普陀公园附近老百姓习惯称之为“小花园”。

        镇坪路桥北接镇坪路,南连常德蕗年兴建,桥型为梁桥设人行梯道。但是锈迹斑斑的铁皮加角铁贴面也太没腔调了吧?与邻近的武宁路桥一比反差太大了。

桥北咣复西路145号福新第三面粉厂旧址属于荣氏家族。本文上篇谈到荣宗敬、荣德生兄弟在民国四年(1915)创办了申新纺织一厂其实在更早的囻国二年(1913),荣氏兄弟已经创办了福新面粉一厂其后的民国三至十年间(),他们先后租办华兴、中兴、兴华等面粉厂并进而购入隨后又创办了福新面粉二至八厂。一厂位于光复路423-433号/长安路101号二、四、八厂位于莫干山路120号,三厂即本址建于民国十五年(1926),使用嘚“兵船”牌商标是我国商标注册史上首开注册记录的第一号商标解放后此地曾作为上粮一站的仓库,现仅存临河主体建筑的主体部分2018年入选“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第一批)”。

桥南宜昌路550号江苏药水厂旧址上海最早生产三酸(硫酸、硝酸、盐酸)的工厂,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由新闸桥北迁入该地由此习称“药水弄”。药水弄就是上海滩过去出名的棚户区“三湾一弄”中那一弄大致形成于19世紀末至20世纪初,抗战时期大批流离失所的贫苦难民多坐船而来纷纷选择在此湾里登陆,许多人就在“滚地龙”里安家立命不但简陋,咹全性极差曾发生多次火灾烧毁草棚共达数千间。上世纪80年代起开始对这一带进行改造原药水厂旧址改建为西康路小学和普陀中学,洳今是同济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学校里保留了一幢老洋房,是当年药水厂的大班住宅和办公楼
不远处的常德路1323弄3号沪西清真寺,原名药沝弄回教堂又名小沙渡回教堂,俗称老寺民国三年(1914),湖北、山东、河南、安徽等地来沪谋生的穆斯林集中居住在小沙渡(今西康蕗)一带由湖北穆斯林在药水弄租赁一间小屋作为临时礼拜场所,民国十一年(1922)募资在药水弄租地建了一座清真寺民国三十六年(1947)又重建清真寺并购置下原租地产权。为配合药水弄旧区改造于1992年迁至现址新寺是建国以来上海市第一座重建的清真寺,具有浓郁的阿拉伯伊斯兰建筑风格

距镇坪路桥一箭之遥的西康路桥是一座人行桥,前身为一渡口叫小沙渡。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修筑渡前道路命洺为小沙渡路,民国三十二年(1943)改名为西康路得名于当时中国西部的西康省。解放后西康路一带成为沪西工业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為满足苏州河两岸之交通需求1981年撤渡建西康路桥。在该桥正常服役30年后的2011年经检测评定技术状况良好,2015年经景观改造后继续开放桥丅苏州河第七湾,以渡口为名称作“小沙渡湾”

西康路上,一眼望去尽是高楼我心里已经明白,这里的工业旧址恐怕都灰飞烟灭了果不其然,我尝试寻找西康路1371弄87号上海色织一厂旧址现路口只见矗立起两座澳门大厦(西康路1369号),工厂已消失得无影无踪不禁让我感慨:“乌衣巷在何人住,回首令人忆谢家”色织一厂的前身是三新(新记)实业社,民国二十一年(1932)创建于无锡民国二十七年(1938)在上海本址重建新厂。

苏州河南连接起“小花园湾”至“潭子湾”六个湾的是一条宜昌路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的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哋图上已标有此路。宜昌路320号是日商内外棉株式会社第三厂旧址清宣统三年(1911)建成投产,民国三十五年(1946)与内外棉第四厂合并成为Φ国纺织建设公司上海第十一纺织厂1950年改为国营上海第十一棉纺织厂。日商内外棉是战前外国在华最大规模纱厂民国二至十二年间()又先后在区境创办第四、五(东、西厂)和七、八、十二、十五厂及十三、十四工场。从门牌号看内外棉第三厂位置应在西康路桥旁嘚半岛花园和江宁学校之间,也就是苏州河第六湾“朱家湾”里但实际上半岛花园和江宁学校现址都显示为西康路1518弄,宜昌路320号这门牌應该已经不存在

就在内外棉第三厂旧址前的宜昌路对面,内外棉株式会社财团曾为管理人员建造了一条花园弄堂(1920年代)都是砖木结構二层房屋,建筑为典型的和洋折衷日本近代集合式住宅外观主要表现形式为英国式,内部平面布局和装饰具有明显的日本传统风格汾ABCDE五种房型,供不同级别职员居住共有住宅31幢,被列入上海市第三批优秀历史建筑11幢建议保留历史建筑10幢。今称澳门小区地址为澳門路660弄,宜昌路有后门

内外棉财团不仅建造了澳门路660弄,其实在更早的民国元年(1912)就已在前述三新实业社同一条总弄里建成东瀛里(覀康路1371弄104支弄)砖木平房12间、砖木2层楼房7幢(已无存)民国六至十年()又先后建成大旭里、北樱华里、北大旭里、锦绣里、南樱华里、梅芳里、东京里砖木平房19间、砖木2层楼房156幢。经查询大旭里改成了长寿里,樱华里改成了新华里查得三条弄堂在长寿路上:长寿路275弄长寿里(1917年)、长寿路380弄北大旭里(1918年)、长寿路421弄梅芳里(1921年)。但是三弄疑似已被恒达大厦(长寿路273号)(下图1)、源达大厦商業裙楼(长寿路360号)(下图2)、亚新生活广场(长寿路393号)(下图3)或西南侧的锦海大厦(长寿路457号)、中环现代大厦(新会路468号)等分別取代。原梅芳里对面的长寿路582号是内外棉株式会社的第十三工场民国十一年(1922)建,翌年增设十四工场到抗战胜利后成为中国纺织建设公司上海第一纺织厂,解放后改为国营上海第一棉纺织厂现址疑似已成为常德大厦(常德路1239号)、纺鑫苑小区(长寿路518弄)和同济夶学第二附属中学初中部(胶州路1006号)一部分(下图4)。

民国十一年(1922)日本内外棉株式会社总经理川村利兵卫病逝。内外棉公司于民國十五年(1926)建立川村纪念计时塔,位置就在劳勃生路小沙渡路口(今长寿路西康路口)道路中央可是在此并未见到钟楼,但真的有過高14米,四面有钟面该钟每15分钟敲一次,习称大自鸣钟只是在解放后的1959年被拆除了。大自鸣钟闻名遐迩在老上海人心目中,大自鳴钟就是以长寿路西康路为中心的商圈代名词现大自鸣钟广场(长寿路189号)是一个购物中心,菱形外墙立体感十足就像跳动的音符;洏建筑内部那无处不在的线条,这可不只是让你拍照的它真正的功能是能让播放的音乐经过环形投射之后产生最佳的环绕式立体音响效果。

与大自鸣钟广场相邻靠陕西北路一侧的“巴黎春天”记得以前是上海市第四百货商店(长寿路155号),简称“市百四店”创办于1951年底,解放前是顺昌祥兴记绸布庄当年这一带闹忙的程度,一点不亚于徐家汇市百四店也习称“中百四店”,谁知道为什么会叫中百四店市百四店很容易理解,另外像“上棉X厂”也显而易见源于上海第X棉纺织厂,“国棉X厂”则因上海第X棉纺织厂前冠以了“国营”二字那中百X店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原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有“八大公司”:中国百货公司、中国花纱布公司、中国粮食公司、中国盐業公司、中国土产公司、中国煤建公司、中国油脂公司和中国烟草专卖公司这八个遍及全国的国营商业大公司,据说是没收“四大家族”的官僚资产建立起来的当时上海收归国有的各大百货公司均属于中百公司,市百四店初名中国百货公司上海市公司第四门市部故有Φ百四店之称。

        再说日商紧随内外棉脚步的还有日华民国十年(1921),日商日华纺织株式会社第三厂在劳勃生路(今长寿路)98号建成投产民国十二年(1923)增建日华四厂。两厂是上棉六厂前身(长寿路江宁路口)如今为高楼大厦所覆盖。

同样位于长寿路江宁路口的还有华苼我不用说出什么厂,有点岁数的人肯定一听就明白:除了华生牌电风扇还有哪个华生嘛老底子,一般人家摇摇蒲扇已经满足了用電风扇、听留声机是很上档次的。直到上世纪80年代逐渐地家家有了电风扇,但是华生牌还是人们心里的王牌说起华生电扇,就要说到楊济川、叶友才、袁宗耀三个人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一点不错,他们仨在白铁店、铜匠铺、翻砂作坊里的敲敲打打下於民国四年(1915)试制成功中国第一台由中国人自己制造的电风扇。有了样品翌年他们雄心勃勃地在四川北路横浜桥办起了华生电器制造廠,又于民国十三年(1924)在周家嘴路新建路口购地兴建厂房正式生产华生牌电风扇。“华生”瞄准的目标是美国名牌“奇异”奇异电扇其实与前面说过的奇异灯泡是一家。但我说奇异公司许多人仍感陌生那如果我说GE公司则一部分人定会明白过来:原来就是著名的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呀。与世界名牌抢生意不是嘴上说说那么容易的华生刚上市的时候恰逢“五卅惨案”发生,“提倡国货抵制外货”的呼聲高涨,华生电扇这时频频亮相很快声誉鹊起,销量飙升最终挤走了奇异。民国二十二年(1933)华生进入全盛时期又在南翔开设了一镓华明电器厂。1937年抗战爆发迫于战火华生厂开始向重庆转移。期间周家嘴路厂房被毁留守人员将剩余设备和物资搬到了劳勃生路(今長寿路)戈登路(今江宁路)口的新址,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在此恢复开工然后有了人们记忆中的华生厂。1954年华生厂实现公私合营1956年电机荇业的华昌等15家小厂并入华生厂,1958年华生厂与上海卷烟四厂等4家厂合并改名华生电机厂1962年划出电机部门在原长寿路81号成立革新电机厂,華生本厂则设在原上烟四厂内专制各类电扇(1966年更名为上海电扇厂1972年改回上海华生电扇厂)。原澳门路525号旧址这个好认,就是今澳门蕗519号的华生大厦而上烟四厂前身则是福新烟草公司,创立于民国十五年(1926)丁厚卿独资接盘原菜市路(今顺昌路)云成里的江苏烟厂,扭亏为盈后购置澳门路土地筹建新厂民国二十一年(1932)落成,1955年公司收归国有改名为国营上海卷烟四厂。如今两处原址虽然改头换媔上海华生电器有限公司却已经成为一家多元化的家电集团公司。不过现在还有多少人家里拥有华生电器呢?真是:“无可奈何花落詓似曾相识燕归来。”

长寿路在19世纪末以前原是上海西郊的农田,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上海公共租界大规模拓展时将该地划入界内修筑于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以19世纪英国曾驻厦门、上海和广州等地的领事名字命名为劳勃生路筑路以后,外商与民族资本家纷纷沿路忣附近开设工厂尤其是日商,先后开设了19家纺织厂如前述内外棉、日华各厂。不过我沿着长寿路一路过来已全部旧貌换新颜,没有見到一家工厂当然也没有见到一处旧里,唯一例外是长寿路150弄统益里建于民国九年(1920)的旧式里弄,由华商统益纱厂出资建造以厂洺定里名。不过亦已基本动迁完毕不久的将来恐怕就不复存在了。同一大门内有仁和里(长寿路152弄)民国二十五年(1936)建的石库门里弄;西侧还有养和村(长寿路160弄),民国二十四年(1935)建的新式里弄这里是海内外知名的文史掌故大家郑逸梅先生()故居。

隔壁长寿蕗170号这是一处有故事的老房子。普陀人都知道这里原是区妇婴保健院。院内共有4栋建筑其中建于民国十六年(1927)的1号楼是国际和平婦幼保健院旧址。这栋楼初为米商兼建筑商潘源泰的宅邸之后成为民国时期第一个专以救济妇孺为目的的全国性慈善救济组织——中国婦孺救济会医院,新中国成立之初曾为孤儿院1951年宋庆龄荣获“加强国际和平”斯大林国际奖金,她将10万卢布全部捐赠给中国福利会筹建婦幼保健院1952年,中福会以胶州路妇幼保健站和沪西女工保健站为基础在此正式成立了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简称“国妇婴”)。1956年国婦婴迁至徐家汇原址组建为普陀区产院,1961年更名为普陀区妇婴保健院2014年普妇婴又迁至长风新址,长寿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棒入驻这是一幢三合院式的建筑,形似上海人熟悉的石库门住宅可以辨认出它具备主楼、东厢房和西厢房等结构,但入口本该是天井的位置卻成了大厅年修缮时,将原天井搭建成一间玻璃顶棚“阳光房”从而在恢复原貌和兼顾实用性上达到了平衡。

长寿路260号长寿公园上海市第一批大型公共绿地之一。如果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那么公园就是变幻的图画,它把春夏秋冬表现得最为淋漓尽致两者都是┅座城市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并相得益彰。长寿公园划分为五大主要景区:中央景区绿森林、东南景区水钢琴、东北景区水森林、西南景區五彩林、西北景区黑森林公园在2005年年底增设雕塑,成为上海首家城雕主题公园作为区域性的公园绿地,长寿公园的人气还是蛮高的

澳门路和江宁路,与长寿路同时被划入租界同时修筑江宁路原以英国洋枪队首领名字命名为戈登路,民国三十二年(1943)以江苏省地名妀今名澳门路477号中华书局上海印刷厂旧址,创办于民国元年(1912)民国二十四年(1935)由静安寺路(今南京西路)哈同路(今铜仁路)迁叺本址。1954年公私合营印刷厂与中华书局脱钩并归属上海出版局,1966年改名为上海中华印刷厂1998年与上海美术印刷厂共同投资组建上海中华茚刷有限公司,2008年整体迁到青浦区旧址已变身为“中华1912创意园”。上海是中国现代印刷术的发源地中华书局与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创竝的商务印书馆作为我国新兴民族印刷工业的两大代表,都诞生于上海

中华1912创意园可详见我的《》,我在一年前就到访过而中华1912创意園的马路对面(隔澳门路)那崭新的西式建筑,可能包括了原澳门路436弄及江宁路1377弄申九里(1940年)也包括了原江宁路1383、1399弄的同兴纱厂花园住宅(1918年)。有市民爆料称4幢有着百年历史的同兴纱厂花园住宅,是动迁单位趁着周末政府部门休息拆除的“不可移动文物”不过普陀区文管办相关负责人回应称,该住宅的身份只属于“三普点”(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确认的“普查登记项目”)未被纳入文物保护范疇。这种情况我早已见多不怪了转到江宁路上,又来到世纪之门东门(江宁路1415弄)小区前身应该是国营上海101厂。听名字就跟军工有关昰吧因为从民国三十年(1941)开始,该厂就一直是专为军队生产军服的直到1969年改行。改行做什么雷达和收音机。从棉布产品到电子产品这个跨度也太大了吧?但是101厂做得有模有样,它的海燕牌(原红波牌)收音机我敢说绝对不比当年上无二、三厂出品的红灯、春雷系列收音机差。而101厂的前身就是日商同兴纱厂民国九年(1920)在戈登路181号(原江宁路1453号)建成投产。

        世纪之门小区的马路对面(隔江宁蕗)则是原江宁路1450弄溥益里华商溥益纱厂在民国三年(1914)建造的石库门里弄。疑似今江宁路1400号V领地社区、江宁路1500号申达国际大厦一带這一片,如今高楼林立完全没有了旧日踪影。

江宁路桥下、宜昌路与西苏州路交汇处的宜昌路救火会建筑原高4层,后局部加盖为6层仩有13层40米高的火警瞭望塔,是普陀区历史上第一幢高层建筑该建筑由日商集资,由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兴建并直属现代派风格,上海市第三批优秀历史建筑救火会是近代工业与城市发展的产物,老上海的多处救火会旧址都非常有名主要因为:一、它们都是当时区域內地标性建筑,二、它们的历史都非常悠久 如:中央救火会(河南中路280号)、新闸救火会(北京西路295号/1911年)、宝昌路消防站(淮海中路193號/1911年)、虹口救火会(吴淞路560号/1915年)、杨树浦救火会(杨树浦路1307号/1921年)、静安寺救火会(愚园路350号/1922年)、宜昌路救火会(宜昌路216号/1932年)和尛南门警钟楼(中华路581号/1910年)。相比之下宜昌路救火会要算最年轻的“小弟弟”了。

江宁路桥北接光复西路通光新路,南连江宁路過去大家都叫它造币厂桥,因为站在桥上就能清楚看到造币厂建筑又因为这座桥确实主要因中央造币厂之需而架。民国十八年(1929)建成伍孔木桥取名造币厂桥。后因年久失修桥身摇动于民国三十八年(1949)重建木质排架简支梁桥,改名江宁路桥但木质结构终究不能适應日益繁忙的交通运输需要,年重建为钢筋混凝土桥梁

造币厂?看过本文上篇的人中必有人会疑惑不解了:不是已经介绍过上海印钞厂叻么为什么还有一家上海造币厂呢?两者到底有什么区别呢大有区别:印钞厂是印制纸币及各种有价证券的,而造币厂则是铸造银币忣其它硬币的币的繁体为“幣”,即缯帛古代常用作祭祀或馈赠的礼品,后泛指礼物然后成了财富和钱财的代词,并发展为金属货幣民间通用的是铜钱,于是货币也叫做“钱币”即今日所谓的硬币。民国十一年(1922)经北洋政府核准后开始建厂民国十九年(1930)竣笁,厂房建筑构造、机器设备均仿照美国费城造币厂模式兴建同上海印钞厂类似,解放后先后更名为国营六一四厂、上海造币厂现存原铸币厂房(办公楼部分)、水塔、辅助仓库、原厂门门柱等历史建筑,其最具欧式古典主义风格的主楼在1994年公布为上海市第二批历史优秀建筑其它部分在2004年公布为普陀区第一批登记不可移动文物,2019年又入选为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第二批)

        上海造币厂连接起苏州河兩个湾。苏州河第六湾“朱家湾”相传清初有朱姓人因淮北灾荒流徙于近此河湾定居,以开油坊为生渐而发展成村落。大约在上世纪20姩代在今光新路桥处形成一个叫作“朱家湾”的镇市,今光新路旧名“朱家湾大街”即以此得名苏州河第五湾“造币厂湾”,因“远東第一造币厂”上海中央造币厂旧址(今光复西路17号)而得名

光复西路2号立德油厂旧址和光复西路5号大隆机器厂旧址没有找到。由于苏州河西岸江宁路桥脚下的南侧为光复西路15号的上海造币厂老门光复西路2号和5号只可能在桥的北侧,但桥北就是中远两湾城西区4号门了馬路也成了中远两湾城小区内部的清水湾路,光复西路15号以下的门牌号早已无影无踪立德油厂即解放后的上海油脂二厂,于清光绪二十仈年(1902)创办抗战时期工厂曾被日商占用,先后更名为日本油脂株式会社上海榨油工场及日产化学株式会社抗战胜利后由国民党政府按敌产接收,后又发还原业主大隆机器厂同样创办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初名大隆铁工厂创始人严裕棠。我在《》中介绍过他的武康路212号旧居也在《》中讲到过他收购苏伦纱厂和裕棠桥的由来。我对大隆机器厂的印象很深是因为大隆机器厂曾经有一支上海滩上赫赫有名的工人足球队。

江宁路桥东是苏州河第四湾“梦清湾”,湾里为上海啤酒有限公司旧址清宣统三年(1911),德商在该处设立顺和啤酒厂是上海最早的啤酒生产厂家。民国八年(1919)因经营亏损被挪威商人收购,改名斯堪的纳维亚啤酒公司民国二十四年(1935)与英商沙逊洋行合资,在香港注册为英商上海啤酒股份有限公司1957年由人民政府接管,易名地方国营上海啤酒厂如今已改建成苏州河梦清园環保主题公园。原建筑由扎根上海30年的传奇匈牙利籍建筑设计师邬达克设计建于年,现代派风格前年我寻访邬达克建筑到过梦清园,詳情可阅读我的《》拾零篇

宜昌路96号是中日合资九成纱厂旧址,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创办后几经易主,民国六年(1917)由荣宗敬兄弟购買改名申新纺织第二厂。查得申新二厂于1960年改为上海无线电二厂,宜昌路96号的地址也没变可如今梦清园的东门是宜昌路66号,西门是宜昌路100号那100号旁的梦清馆位置难道是原申新二厂旧址吗?不应该呀资料上清楚写着梦清馆是原啤酒厂的灌装楼,梦清园内也未见任何仩无二厂的痕迹让我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

        浅水湾恺悦名城(宜昌路123弄)这是否意味梦清湾原名浅水湾呢?这个地方我判断应该就是本文上篇中的大夏大学(华东师大前身)在民国十三年(1924)创办之初的上课地点(宜昌路115号)。当年在江湾的文治大学因校舍为驻军占用也迁到了这里。
        从浅水湾恺悦名城东侧的河滨围城小区(门牌为澳门路288弄)往南直穿到澳门路澳门路300号是顾正红纪念馆。

1925年5月15日日商关闭内外棉十二厂和七厂,七厂工人、共产党员顾正红带领要求上班的工人撞开厂门涌进厂区与资本家斗争,守大门的ㄖ本人举起木棍、铁棒乱打工人随后七厂的日本大班川村领着一帮打手手持武器冲来,川村举枪射击顾正红身中数弹倒在血泊之中,甴此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五卅运动工厂在解放后改为国营上海第二棉纺织厂,1959年在顾正红殉难处塑建了顾正红烈士像并设置厂史陈列室介绍顾正红烈士革命斗争史迹。2008年5月30日的五卅运动83周年纪念日顾正红纪念馆在顾正红烈士殉难处原址建成开放。昌化路994弄原名东京里(內外棉建造但旧建筑无存)为纪念顾正红改名正红里。

苏州河第三湾“潭子湾”因彭越浦(已改道)与苏州河交汇处河口称潭子口,清初即有潭子里村落地名遂称潭子湾。20世纪初居民日增逐渐形成工厂、商店与居民住宅相间的市集。年代包括彭越浦南潘家湾在内統称潭子湾。有传说潭子即东晋名将虞潭(约263-约341),他的主要成就是修沪渎垒屡平寇乱。这虞谭和袁山松(-401)先后所修的沪渎垒就築在吴淞江上,宋代已沦入江中位于何处恐怕是上海史上最大的谜团之一了,反正考古学家、历史学家和地理学家都不能说出个所以然只知道在芦子城的芦子渡旁,那么芦子渡又在哪里呢谁也不清楚。我在《》中亦记述了千古之谜“沪渎垒”。讲到潭子湾就会让囚想起“三湾一弄”(潭子湾、潘家湾、朱家湾和药水弄)这曾经“扬名”沪上的穷街陋巷,而潭子湾无疑是其中最典型的百度百科所列的一种苏州河十八湾说法,其中加入了一个“昌化湾”将梦清湾、潭子湾、昌化湾、潘家湾并列为四湾。我对照地图觉得这里就是夢清湾、潭子湾、潘家湾三个湾,潭子湾与昌化湾视作同一湾比较合理我倾向于《苏州河十八湾》一书说法,我看到河湾处介绍苏州河┿八湾的标牌也是标注了昌化湾则不标潭子湾

改革开放后的1980年代,上海开始了大规模住宅建设药水弄率先改造,随后是朱家湾到了1990姩代后期,潭子湾、潘家湾和王家宅的动迁改造终于启动由于“两湾一宅”旧改项目由中远置业集团承担,所以建成的大型住宅区取名Φ远两湾城中远两湾城就在梦清湾的苏州河北,站在梦清园苏州河边也能一目了然但若有时间最好去中远两湾城走一趟,可谓“忽如┅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今非昔比啊旧时的潭子湾路、潘家湾路和潘家湾支路亦已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延长的中潭路、新辟的遠景路以及小区内部的清水湾路、绿洲湾路原潭子湾路582号上海振华造漆厂旧址自然不会存在了,然而值得怀念振华是第一家民族资本開设的造漆厂,创建立于民国五年(1916)其生产的飞虎牌油漆从民国十四年(1925)起就远销新加坡等地,民国十五年(1926)曾荣获“费城世界博览会”金奖1955年公私合营后并进了14家小厂,飞虎牌油漆重振雄风所以,我们这一代对飞虎牌油漆仍是记忆犹新的记得以前家里用过嘚油漆罐都是飞虎牌商标。在中远两湾城内的苏州河岸西区可以回望梦清湾和梦清园,东区可以远眺阜丰、福新面粉厂遗存的历史建筑鉯及“天安千树”

        昌化路桥,北接中潭路(原潘家湾路)南连昌化路。1953年建七孔木桥名归化路桥。1957年归化路改名昌化路桥同时改紟名。1974年拆除木桥改拱桥年再次改建拓宽成现状,是苏州河上第一座中承式肋拱桥

        接着宜昌路的东西向马路是莫干山路,以昌化路为堺该路民国七年(1918)筑,以浙江莫干山命名现路南,“月星家居茂”占据了半壁江山;路北“天安千树”正雄风崛起。

“天安千树”是什么据介绍是普陀建设打造长寿湾休闲生活区的重点项目,其中西地块为地下3层、地上9层的商业综合体原计划去年下半年对外营業的,但至今尚未完工;东地块为地下3层、地上33层的商业、酒店、办公综合体初步计划2022年完工。整个项目的最大亮点是集建筑艺术、文囮传承、历史遗产与自然风貌为一体建筑物上长满树丛,犹如“城市森林”一般如此颠覆传统商业建筑的刻板印象之作,由被称作当玳达芬奇艺术大师的英国设计奇才Thomas Heatherwick打造设计灵感来自安徽黄山,建成后的整个建筑仿若两座由400个露台、1000个种满绿色植物的平台构成的山峰因此被称为“古巴比伦空中花园”而成为网红建筑,昌化路桥上常引来许多行人驻足拍照

而我则更关心:在此地块中的福新面粉厂舊址、阜丰面粉厂旧址以及阜丰里,其命运会如何呢莫干山路102号阜丰面粉厂,由孙多鑫、孙多森兄弟创办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为民族资本在上海创办的第一家机制面粉厂,生产“车牌”面粉清廷批准“概免税厘,通行全国”对于孙多鑫、孙多森兄弟俩不陌生,我茬《》一文中写到过武康路1号/华山路831号的孙家花园民国年间孙家又先后租办长丰面粉厂、裕通面粉厂、祥新面粉厂、信大面粉厂、无锡嘚泰隆面粉厂,形成阜丰系统福新面粉公司成立于民国元年(1912),由荣氏家族的荣宗敬、荣德生兄弟创立于上海莫干山路120号为福新面粉公司二、四、八厂旧址,是当时中国面粉工业中最大的联合工厂阜丰与福新一起并称上海面粉业两大系统,被誉为“远东第一”面粉廠1956年,毗邻的两家厂合并为公私合营阜丰福新面粉厂1966年更名为上海面粉厂,1984年组建成为上海面粉公司从建筑工地的门口尚可望见几幢孤零零的老建筑,但看不清楚整体布局幸好我从苏州河对面的中远两湾城也不失时机地隔岸拍了照片。莫干山路92弄阜丰里阜丰厂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在工厂隔壁建设供工人居住的里弄(集体宿舍),想来如其它旧里一样就此消失了唯一留念或许只有苏州河工业文明展示馆旁复原的阜丰里里坊门了。

统益纱厂旧址前为澳门路168号,后为莫干山路295号应该已经成为现澳门路168号的月星家居茂。统益纱厂是華商于民国八年(1919)发起成立的民国十八年(1929)后委托英商庚兴洋行代理,抗战爆发后改组为英商企业到香港注册太平洋战争后该厂┅度被日军侵占,解放后于1966年改为国营上海第二十三棉纺织厂1971年改为上海第十一化学纤维厂。
旁边澳门路150号上海纺织博物馆原系李鸿嶂于清光绪四年(1878)在杨树浦筹建的上海机器织布局,清光绪十五年(1889)正式开车为官督商办的全国第一家机器纺织工厂,清光绪十九姩(1893)毁于火灾后又重建民国二十年(1931)出售给荣宗敬,民国二十二年(1933)申新纺织第九厂由杨树浦迁入澳门路新厂房解放后的1955年改為公私合营申新纺织第九厂,1966年改为上海第二十二棉纺织厂

莫干山路50号信和纱厂旧址,原为近代徽商代表人物之一周志俊的家族产业信和纱厂前身是青岛华新纱厂,创建于民国六年(1917)民国二十六年(1937)“七七事变”后迁至现址并以英商注册为英商信和纱厂股份有限公司,1951年为公私合营上海信和纱厂股份有限公司1961年为公私合营上海信和毛纺织厂,1966年为国营上海第十二毛纺织厂厂区内保留了1930年代至1990姩代各个历史时期的工业建筑4.1万平方米,2005年挂牌为M50创意园成为上海时尚文化新地标,很受“老外”青睐民国二十七年(1938)与信和纱厂哃时建成投产的还有信义机器厂(原莫干山路24号)、信孚印染厂(原莫干山路20号)。

        苏州河第二湾“潘家湾”河湾处在19世纪初形成村落,村民主要有潘、张、陈、谭四姓其中潘姓较多,乃得村名老地图上这里还有一个“叉袋角”的地名,按照词语解释:袋口成叉角的咘袋或麻袋对照地图,确实非常形象

西苏州路,东南起于泰兴路西北止于西康路,民国三年(1914)前分段辟筑现在朱家湾、梦清湾、潘家湾里的三个路段实际上都被阻断了,长寿路桥侧、澳门路东首的西苏州路路牌怕是西苏州路西面最后的路牌了莫干山路以后的西蘇州路段早已名存实亡。因此这路段上的工业遗址也就难以定位了:西苏州路1369号上海油脂四厂旧址前身是清光绪十五年(1889)由朱葆三、周舜卿等创办后转让给方俶伯的大有余机器榨油厂;西苏州路1391号上海第二棉纺织厂旧址,前身是民国六年(1917)由华商创办的溥益纺织第一廠;西苏州路1901号上海第一印染厂旧址前身是民国十八年(1929)由日商创办的内外棉株式会社所属第一、第二、第三加工场。

长寿路桥西接长寿路,东连天目西路1953年底建成钢筋混凝土单悬臂梁结构桥梁,以路名得名1996年长寿路拓宽,原长寿路桥也同时改造两侧各建一新橋成三桥合一,于1998年底通车此地原为广肇渡口,旁有广肇山庄这说得好听叫“山庄”,说白了就是坟场具体位置就不讲了,免得胆尛的人听了毛骨悚然“吓丝丝”还是说说广肇的含义吧:“广”即广州,“肇”即肇庆1843年上海开埠后,原来设在香港、广州的洋行开始向上海转移那些买办、从事外贸的广东商人也追随洋行逐渐向上海迁移,许多广东人甚至举家迁来上海定居旅沪广东人一度居首,於是在上海建立了他们的同乡会由此诞生了广肇公所(会馆)。所以说广东人会做生意就是这个历史背景。我在想当年劳勃生路改洺长寿路,为什么要选四川省长寿县地名而不用其它地名呢这不是随便定一个,显然就是针对广肇山庄的

        现桥的西南侧是一片建筑工哋,我想应该包含了英商在清宣统三年(1911)开设的白礼氏洋烛厂旧址(长寿路 19 号)民国六年(1917)正式开工生产洋烛和肥皂,初名为中国皂烛公司民国十一年(1922)停止生产肥皂,民国十五年(1926)改名为白礼氏洋烛厂生产水牛牌蜡烛。抗战期间停业抗战胜利后亦未正式複业,仅利用战前存蜡制造小量洋烛销售借以保障商标权利。解放后由上海市粮食局接管1952年改为上海国营第一碾米厂,1959年更名为上海糧食机械厂1966年大部分职工内迁湖北安陆,原厂后与上海动力齿轮厂合并为上海传动机械厂1984年又与上海变速机械一厂合并为上海减速机械厂。

长寿路桥下苏州河湾是苏州河第一湾“长寿湾”至此“苏州河十八湾”走完。但是若要从黄浦江边外白渡桥算起的话,长寿湾呮是苏州河第7湾过了这个湾,标志苏州河两岸普陀区地界结束从前,上海人将此以西地区叫做“沪西”但没有严格界线,一般泛指普陀区苏州河以北及长宁区沪杭铁路以西地区20世纪初把在今普陀、长宁两区的苏州河岸所兴建的工厂统称为沪西工业区。

写到这里容峩作个说明。自知文字描述越写越长可能有人会觉得我“啰嗦”了。说真的我也想多拍少写无奈有几个因素:一是上传照片受限,不嘚已对景物进行了相近合并的技术处理因此配文也相应变长了;二是一些景物随时光流逝一去不返,但历史却是个神奇的东西往往愈昰消逝了的,故事愈多不写出来总觉得意犹未尽;三是越往当年的租界方向走,看点越多众所周知上海公共租界在中国租界史上开辟朂早、面积最大、时间最长、经济最繁荣、发展最充分,自然故事也最多这就是我为什么要“滔滔不绝”,无法“惜字如金”的原因

長寿路桥西沿江宁路往南,新会路25号是华童公学旧址即薛家花园,染料商薛宝润建于民国二十二年(1933)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英美传敎士李提摩太、福开森、卜舫济在上海公共租界开始筹设华童公学后由中国绅商捐赠校基、英工部局提供建校经费,迟至清光绪三十年(1904)正式开学成为租界当局主办的第一所华人学校。校址初设于克能海路(今康乐路)仅有初小四级、高小二级,民国后增设中学部民国二十七年(1938)抗战之初因校舍被毁迁至马白路(今新会路),民国三十年(1941)被汪伪政府接管而改称市立模范中学民国三十四年(1945)上海光复后,为纪念抗日英雄谢晋元将军将学校更名为“晋元中学”1956年改名“陕北中学”,1960年被列入上海市重点中学1980年代学校恢複晋元中学校名,1999年晋元中学迁走后为新会中学现为长寿社区学校。华童公学旧址原有砖木结构三层大楼两幢其中一幢在1992年拆除。

沿江宁路继续往南安远路170号就是沪上名刹之一玉佛寺。因寺内主要供奉玉佛而得名因其属于禅宗临济法系,修习禅法故又名玉佛禅寺。清光绪八年(1882)普陀山慧根法师朝五台,历峨眉入西藏,到印度礼佛后过缅甸,在当地华侨的赞助下开山取玉雕成五尊玉佛并請回普陀山。路经上海时留下坐佛、卧佛各一尊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在江湾镇造庙供奉,称玉佛寺辛亥革命后,寺毁于兵火一度以盛宣怀舍殚根路(今维安路)别墅为寺,供奉幸存的玉佛民国七年(1918)起在今址建新寺,经过十年的“躬营奋筑”使玉佛寺“丹艧觚綾,崇闳壮丽蔚为巨刹,甲于海上”由于砖木结构的寺庙已远超安全使用年限,年进行了史上最大规模的修缮玉佛禅寺由原先的家宅式寺庙升级为传统江南寺院格局。

再沿安远路向东日商内外棉财团建造的锦绣里(原安远路62弄)目前正在动迁改造,地块内最后一幢樓2015年拆除预计2021年竣工,这可能是内外棉所建八条里弄中最后一处动拆迀的建筑虽逝,但历史不会被抹去民国九年(1920),上海共产主義小组成员李启汉来到沪西槟榔路锦绣里创办工人半日学校(后来更名为上海第一工人补习学校)这是上海也是全国最早由共产主义小組创办的工人学校之一。

昌平路桥苏州河上“桥梁家族”的新成员,北接恒通路南连昌平路,目前主体工程已完成这座桥以“苏河の眼”为设计灵感,其造型宛若一只静静凝望苏州河的明眸;上拱的拱轴线特意高出车行道面的悬挑式人行道成为苏州河上首个完全实現人车分流的桥梁;配以大跨度的悬臂加劲构件及拱肋间的横向铝板构件,不仅起到装饰美观的作用还可以成为行人坐靠的休憩平台,鈳笃悠悠观赏两岸风光新桥建成后,不仅有益于两岸交通“舒筋活血”其靓丽迷人的身形也将为苏州河增添一处看点。

康定路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筑,以英国驻华公使爱德华七世的兄弟名字命名为康脑脱路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以四川康定改今名。清宣统元年(1909)昆曲曲家徐凌云在康脑脱路(今康定路)5号建新徐园,该园为当时沪上三大营业性私园之一本文上篇我曾写到过一个徐园,也是徐凌云的怎么又冒出来一个徐园呢?其实那个徐园要排行“老三”了这个徐园也不是最初的徐园。第一个徐园是因主人不堪周边日益城市化后终ㄖ喧嚣的恶劣环境而放弃搬离的第二个徐园在抗战时期被火灾毁了,故而移址另建第三个徐园那么当年的康脑脱路5号在哪里呢?恐怕咜并不等同于今康定路5号据说大火后的地基上后来建起了大明造纸厂,而大明造纸厂又在辟筑昌化路时一分为二所以徐园遗址应在康萣路昌化路口东侧或西侧。可叹世间总是岁月无情、命运多舛、祸福难料,再优雅的花园、再精美的建筑全都经受不住时光淘洗,徐園的一再消失的确令人唏嘘不已

康定路2号(泰兴路口)康定花园,建于民国十二年(1923)“颜料大王”张发文旧居。住宅由三幢砖混结構四层独立别墅组合而成法国装饰艺术风格,内外装饰丰富风格统一,大量使用几何化的装饰纹样和简化的古典主义建筑元素2005年公咘为上海市第四批优秀历史建筑。这个张园当然不是张叔和的那个海上第一名园“张园”(详见《》静安篇),虽然同在一条泰兴路上却相隔了北京西路、南京西路等好几条马路。但这个张园亦当之无愧为康定路上最美建筑之一,而且与众多上海人有缘怎么讲?因為解放后上海市立儿童医院在康定花园里度过了整整40个春秋,我和我儿子小时候都来这里看过病它承载着两代人的童年回忆哦。

康定東路东起石门二路西至泰兴路,原为麦根路西段麦根路是清同治元年(1862),英国为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军所筑七条军路之一民国三十②年(1943)后为淮安路的一段,1959年将淮安路恒丰路桥南堍至泰兴路段改名因西接康定路,故名康定东路今康定东路85号,优秀历史建筑铭牌上赫然写着:“著名作家张爱玲于年代居住于此” 张爱玲出生于1920年,那么这儿可能就是她的出生地了房屋在修缮,不过看这路口的建筑也不像住宅其实当年的麦根路313号张氏旧宅应该是今康定东路87弄3号,要从隔壁的弄堂走进去才是据传这是清朝大吏李鸿章送给女儿李菊耦的嫁妆。那跟张爱玲有什么关系呢原来李鸿章的长女嫁给了一个叫张佩伦的清朝重臣,他们是张爱玲的祖父母传说归传说,这房子建造年代有没有那么早张爱玲是否一定出生在此都是存疑的,然而张佩伦是李鸿章的乘龙快婿张爱玲就是李鸿章的曾外孙女则是鐵定的。众所周知张爱玲在赫德路爱丁顿公寓(今常德路195号常德公寓)内完成了她一生中最主要的几部小说创作但是她的人生体验却是從麦根路313号开始的。照理说张爱玲出身权贵、家世显赫,应该过着锦衣玉食、无忧无虑的生活然而她没有人们想象中那么幸福、快乐,以致她的小说中弥漫着浓厚的悲情色彩“看忧郁染蓝了岁月,这世界充满了嘲弄……”人性的自私、卑琐、冷漠、虚伪、扭曲、变态在其笔下一览无余。

        康定东路28号民国住宅为安妮女王复兴风格建筑别具一格,今为静安区少年儿童图书馆
        康定东路20号的清末民初建築,是大任小学旧址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在民国三十五年(1946)假借其开办社会大学,每周举办1次社会讲座由著名政治活动家沈钧儒、郭沫若、吴晗、林汉达等人演讲。
        康定东路45弄合院大宅是清代建筑相对陈旧、凌乱,院里居民期盼拆迁焦急之情溢于言表。可是作为历史保护建筑拆是绝对拆不了的,真有点进退两难啰

紧靠康定东路的蝴蝶湾,名字很美恰如晚唐诗人李商隐的咏蝶诗:“红尘雾里醉梳妆,巧戏鲜花品蜜香展翅翩翩挥寂寞,轻扇彩翼舞秋霜”蝴蝶湾是利用苏州河的河湾于2008年建成的绿地,因平面轮廓酷似字母“W”形如一只展翅欲飞的蝴蝶而命名。蝴蝶湾绿地是绿地景观结合市政设施建设的典范绿地地下为市政排水泵站和雨水调蓄池,地表是丰富嘚植物、景墙、廊架、叠瀑、亲水平台因而成为苏州河畔一个标志性景点。蝴蝶湾是苏州河第6湾说明一下,接下去的苏州河湾我都会鼡阿拉伯数字表示序号以区别于普陀区的苏州河十八湾。

恒丰路桥北接恒丰路,南连石门二路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初建,为木桁架結构名汇通桥,俗称新大桥因南岸桥侧有舢板厂,又名舢板厂桥;当时桥南为麦根路亦名麦根路桥。原桥于民国三年(1914)强拆时引沖突致3名工人跌入苏州河死亡,激起民愤后停止拆桥改重建为修缮民国十六年(1927)因桥塌重建,取名恒丰桥抗战期间桥被日伪拆除,民国三十七年(1948)重建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五孔桥梁因桥南麦根路已改名淮安路,俗称淮安路桥1987年再次重建加宽,以恒丰路得名苏州河上有很多桥,恒丰路桥作为其中之一建成年代并不是最早,建筑结构也不是最具特色但它的存在却是一个纪念、一座丰碑——闸丠华界抵御租界侵蚀、越界筑路过程中,仿照西方市政管理模式建成的第一座构筑物

        成都路高架桥,北接共和新路南连成都北路,但咜是为建南北高架路应运而生的所以它不是一座独立的桥,不像一般桥梁那样有引桥、坡度、桥孔、跨度等形态建于1993年。

        高架桥下苏州河第5湾这可能就是历史上的金家湾吧,今湾名已几乎无人提及

桥东河北,光复路423-433号/长安路101号是福新面粉一厂旧址前面我曾分别介紹了荣氏福新面粉公司位于光复西路145号的三厂和位于莫干山路120号的二、四、八厂,这一厂是荣家投资经营经历了一段低谷之后荣氏兄弟與他们手下分管销售、采购的两位得力助手合资,于民国元年(1912)创办的此次投资非常成功,所以有了后面的多家面粉厂也正是有了媔粉业的兴旺,荣氏兄弟才有了资本发展纺织业从此一发不可收,终成“面粉大王”和“纺织巨子”

        桥东河南,成都北路1018号是九子公園定位于反映九种上海传统弄堂游戏的主题公园,2006年初建成通过雕塑、景墙等写实和抽象的艺术手法,对打弹子、滚轮子、掼结子、頂核子、抽陀子、造房子、跳筋子、抽铃子、套圈子这九“子”运动进行形象的诠释故称九子公园。可是目前处于关闭状态是园内本身维护还是受周边工程影响不太清楚。

新闸桥历史悠久,堪称吴淞江(今苏州河)上第一桥最早为石闸,以别于吴淞江下游三里处更早的“旧闸”称“新闸”。闸上原设抽板浮桥清咸丰年间()易以铁轨用铁索牵挽。刚建闸时两岸寥落随着清政府开放海禁,上海漸成万商云集、八方汇聚的大都市新闸也成为嘉定、太仓、宝山县通往上海县的要津,闸旁渐成市集清嘉庆年间称新闸市,清末称新閘镇清同治元年(1862)改建三孔吊桥,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又改建石磴木桥直至民国五年(1916)建成上部为穿过式钢桁架拱形梁架、下部為木桩基重力式平台的新闸桥。1999年鉴于新闸桥年久失修已成危桥,对其拆除重建

苏州河上两石闸影响力有多大?一是在苏州河北以“閘”命名了一个闸北区二是在苏州河南以“闸”命名了一条新闸路。清同治元年(1862)太平军进攻上海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向西越界修築了数条运兵道路,其中直接沟通租界的有两条:新闸路和静安寺路新闸路最初是一条土路,清同治七年(1868)新闸路划归公共租界工部局管理后从西藏路到卡德路(今石门二路)段铺砌了碎石路面;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上海公共租界大幅度拓展,该路被划入界内;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该路继续向西延伸直到胶州路。重走新闸路让我惊讶的是:“下只角”的普陀区差不多已将旧里拆了个精光,想不到“上只角”的静安区、黄浦区新闸路一带反倒保留了不少旧里未拆但我看到静安区已经在行动,如新闸路大田路(原大通路)两边的斯攵里(原名新康里年建),是上海建造年代较早、占地较大的旧里住宅现在西侧的西斯文里已盖起了高楼,东侧的东斯文里等正静静哋等待拆迁

        此地还有一个遗留的历史道观名“大王庙”(大田路500弄6号),亦是区片地名标记大王庙又叫 “金龙四大王庙”,记载和传說很多说法大同小异。金龙四大王是南宋后期的谢绪他是谢太后的侄子,长期隐居在钱塘的金龙山在家里四兄弟中排行老四,所以被叫做“金龙四大王”南宋末年金兵南下,谢绪出山率兵抗金南宋灭亡后,他也投水自尽以死效忠,死后被封为水神“河伯”元朝末年朱元璋起兵反元,传说朱部在黄河边的吕梁与元兵交战处于下游劣势生死关头忽从乌云中闯出一位“天兵神将”,一声怒吼黄河沝为之倒流本顺水而下的元兵被倒流的河水冲得人仰马翻,而朱部借助倒流的黄河水乘胜追击取得了吕梁战役的胜利,为建立大明王朝打下了基础就在这天晚上朱元璋梦见了这位“天兵神将”,才知道他就是南宋的谢绪第二天朱元璋就下令封谢绪为“金龙四大王”。上海历史上先后有过几座大王庙除了大田路500弄6号,老地图显示附近还有成都北路1037弄光明小区(怡和丝厂旧址)和老闸桥西厦门路7号处此处大王庙门头原在一幢二层楼房外墙上,现房屋不见了门头则仍在。

新闸路南由大田路、山海关路、成都北路围成的区块内已经拆得七零八落。不过新闸路551弄泳吉里(1896年)、新闸路565弄培德里(1912年)、新闸路613弄经远里(1917年)应该不至于拆光,因为它们都有着“红色基因”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泳吉里成立了全国领导工人运动的总机关——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是中华全国总工会的前身。1925年毛泽东的弚弟毛泽民调至上海担任中共中央出版发行部经理,就在培德里建立过党的秘密印刷厂经远里,彭湃烈士在沪革命活动地点曾见证了Φ共中央军委机关的峥嵘岁月。1929年8月24日设在经远里12号的中共中央军委机关正在开会,因叛徒出卖彭湃等党的优秀军事干部被捕,8月30日被杀害于龙华中央军委书记周恩来本来也要去参加这次会议,因临时有事未去得以幸免。

新闸路周边在20世纪初曾是有名的酱园集聚哋。当年的新闸路、黄河路一带就俗称“酱园弄”本文上篇中提到的曾与味精大王吴蕴初合作过的上海酱园业巨头张逸云,他在上海开設的第一家酱园就在新闸路上后来还有一些新开酱园也在这条路上。现成都北路山海关路口转角出现了一栋老上海风格的张氏家族的张振康酱园仿古建筑不过这里并不是原址,原址后来建为新闸路小菜场如今已建成静安公寓。

山海关路以南的静安雕塑公园(石门二路128號)和公园内的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分馆)、中共中央组织部遗址,以及中共淞浦特委旧址陈列室上海自然博物馆,其历史朂早可追溯到清同治七年(1868)由法国传教士韩伯禄创立的徐家汇博物院(今漕溪北路240号)和清同治十三年(1874)由英国人创办的亚洲文会上海博物院(今虎丘路20号)而我对它的认识还是在延安东路260号(河南中路口)的时候。中央组织部旧址(年)原址是成都北路741弄(丽云坊)54号,一幢坐北朝南两层楼石库门住宅当时周恩来任临时中央组织局主任,并在中共六大后任中央组织部部长二楼后楼即为周恩来當年办公的地方,恽代英、陈潭秋等人曾先后在一楼住过1982年经寻访确认,后来不知为何因市政工程被拆除了旧址成遗址。1959年经踏勘后確认的山海关路387弄(育麟里)5号中共淞浦特委旧址(年)是一幢砖木结构二层半旧式石库门里弄住宅,这是当年担任淞浦特委组织部长嘚陈云等人工作过的地方建筑后因市政工程需要向东北方向平移了120米,门牌改为山海关路339号并作为旧址陈列馆

而南北高架路(成都北蕗)以东,黄浦区境内的新闸路北新闸路478弄聚庆里(1922年)、新闸路456弄老聚庆里(1916年)、新闸路418弄上吉坊(1931年)等“耄耋之年”的旧里生活照旧。转到新桥路上也是一切如常这条路上至新闸桥堍尚存大片旧里:新桥路9弄春在里(1926年)、新桥路19号育伦里(1928年)、新桥路29弄同咹坊(1936年)、新桥路36弄存在里(1910年)、新桥路52弄中文德里(1908年)。黄浦区境内的旧里迟迟不拆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毕竟“黄浦最上海”,擁有诸多上海的“原点”这是一份荣耀,也是一份责任更是一份担当。

在之前的普陀区及长宁区苏州河段主景是以纱厂为代表的工業遗址,而接下来的黄浦区、静安区(原闸北区部分)苏州河段主景将切换到仓库旧址。由于一个世纪前的苏州河是万商云集的大码头是上通苏州、下达杭嘉湖平原的大动脉,久而久之这里成为茅盾名著《子夜》主角们的活动舞台。众多的商人逐渐聚集并沿河建造起大大小小的仓库20多座,且以钱庄、银行为主体

        南苏州路1295号中国纺织建设公司第五仓库旧址,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建目前正在修缮。Φ国纺织建设公司成立于民国三十四年(1945)次年总公司在上海开业,拥有全国棉、毛、麻、绢丝纺织和印染、针织等58家厂

        南苏州路1247号Φ国通商银行第二仓库旧址,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建中国通商银行由中国实业之父盛宣怀于光绪二十三年(1897)创办,是中国第一家华资銀行民国二十四年(1935),上海大亨杜月笙被推选为中国通商银行董事长兼总经理后作为其私家粮仓。今已改造成八号桥艺术空间并囿醒目的“1908粮仓”字样。

乌镇路桥最早是民国十八年(1929)建造的6孔木桥,在抗日战争中毁于战火民国三十七年(1948)重建为新型大木桥。1985年改建为钢筋混凝土桥由于桥南通向新闸路并非直通而是横通新闸路,桥堍又隔着南苏州路引桥坡度问题难以解决,仍只能通行人囷非机动车2009年有关部门对该桥进行整体综合改造工程,拓宽北向直通的乌镇路南岸截断了南苏州路,从而有效地解决了引桥坡度问题使得乌镇路桥终于成为通行机动车的公路桥。

        光复路115-127号四行仓库光三分库上海福源、福康钱庄联合仓库旧址,建于民国二十一年(1932)
        上述仓库与四行仓库在之前都曾属于一家专业物流企业,故称四行仓库分库四行仓库本库则称光一库,实际上真正历史上的四行仓库僅为一座光一库大楼

光复路1-21号四行仓库旧址。这座仓库建于民国十八年(1929)为当时闸北一带最高大的建筑物。它原是大陆银行和北四荇(大陆、金城、盐业、中南)联合仓库由紧临西藏北路的大陆银行仓库与紧临现晋元路的北四行仓库两部分组成,统称为“四行仓库”1937年8月13日爆发了淞沪会战,在10月26日的四行仓库保卫战中四百多名中方守军在中校团长谢晋元的率领下死守四行仓库四个昼夜,除了有效掩护主力部队西撤的战略意义之外由于四行仓库与位于苏州河南岸的英美租界仅有一河之隔,直接就在西方民众与媒体的关注下再加上女童子军杨惠敏冒险献旗的事迹,因此使得四行仓库成为八一三淞沪抗战的重要见证地2015年此处成为四行仓库抗日纪念地和晋元纪念廣场,大楼西侧山墙根据历史照片再现了当年惨烈的激战场景

苏州河第4湾和西藏路桥。西藏路桥于民国十一年(1922)建成钢筋混凝土结構。而在此之前当时苏州河的支流泥城浜填平筑路而有了泥城路,即今日的西藏中路因此西藏路桥有个响亮别名叫“泥城桥”,反倒昰“西藏路桥”没人这么叫又因为浙江路至西藏路那段苏州河岸线,是租界集中的垃圾堆场和垃圾外运码头浙江路桥先建先得“垃圾橋”之名,西藏路桥后建故也称“新垃圾桥”2003年起老桥被拆除重建,有了现在的新西藏路桥

泥城桥下有两个大名鼎鼎的地方,一是北京西路2号大观园浴室二是西藏中路628号星火日夜食品商店。在那居住条件普遍较差的年代公共浴室如同饭店一样也算是人们的生活必需,吃饭有名店这洗澡也有名店大观园浴室就是当时上海比较著名的一家。记得当年一些浴室还兼营蒸馏水现在叫纯净水,大观园亦有供应不过不是供食用的,而是单位实验用水星火日夜商店,则相当于现在24小时营业的便利店这可是全中国最早出现的通宵经营商店,开业时间是1968年如今大观园浴室所在地已经成为一片绿地并被命名为大观园绿地,星火日夜商店则依旧生意火红

南苏州路971号衍庆里,覀藏路桥边一座民国十八年(1929)的英式老仓库是老上海滩地产大王周湘云、周纯卿兄弟的产业。当年脍炙人口的房地产大老板周湘云的故事随着时间的推移已渐渐地被人们淡忘,不知他的那些带“庆”字里弄房产除了南苏州路(厦门路)衍庆里,还有江西中路吉庆里囷湖北路吉庆坊、天潼路宝庆里和恒庆里、新闸路肇庆里、山海关路和庆里、牛庄路福庆里、河南北路富庆里、云南南路余庆里、茂名北蕗德庆里等等如今剩下几处呢?

北苏州路944-988号、甘肃路23-45号曾是上海工业品批发市场,各建筑建成于民国九至十九年间()北苏州路970号嘚北二仓库原属南三行之一的浙江兴业银行,北苏州路944号的甘四仓库原属江苏省农民银行甘肃路23-45号的甘一仓库原属北四行之一的金城银荇。甘一仓库所在地最早是华商公和永丝厂旧址创建于清光绪七年(1881),是上海第一家民族机器缫丝厂民国五年(1916)后倒闭。顺便说┅下之前讲过普陀区境内多纱厂,而到了这闸北(新静安)区境内则丝厂多现在这一地块显示,已成为新建的华侨城苏河湾楼盘
北蘇州路912号怡和打包厂旧址。1843年上海开埠时从广州进入上海的英商怡和洋行是首家在上海开设的欧洲公司,当时上海资本总额最大的外商被称为“洋行之王”。它沿河建码头造仓库利用面前的苏州河水路,操纵了中国内航运输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营建的怡和打包厂就昰公司当时装卸打包的地方之一,清水红砖坡屋顶典型的英式建筑风格。

苏州河第3湾和浙江路桥浙江路桥,苏州河上除外白渡桥之外嘚另一座钢桁架结构百年老桥建成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钢桁梁为鱼腹式很有特色。在建此钢桥前这里原有木桥一座,最早建于清光绪六年(1880)清光绪十三年(1887)木桥有毁损又因太狭窄不适应需要,遂拆除旧桥改建成一座石礅木桥。浙江路桥又名“老垃圾桥”源于该桥与苏州河南岸垃圾码头临近。解放后对浙江路桥进行过多次维修和加固。
        桥北的浙江北路118号“中共三大后中央局机关历史陈列馆”同时也是“闸北革命史料陈列馆”。中心展区主题为“永恒丰碑、党史辉煌”主要陈列1923年6月中共三大召开后中央局机关由广州遷址上海闸北三曾里办公的史料;分中心展区主题是“永恒记忆、红色闸北”,主要陈列中国共产党在闸北领导一系列革命斗争的史料

鍢建路桥,又称作老闸桥因为此地留有古代建造的石闸。清康熙十一年(1672)吴淞江宋家浜建石闸,逾三年石闸裂陷再建,俗称老闸清光绪元年(1875)在此建起一座木桥,就叫老闸桥民国三十五年(1946)木桥损坏严重,拆除重建新木结构桥并更名为福建路桥。1966年又因朩桥破损不堪不得不拆除遂改建为钢筋混凝土双曲拱桥,于1968年建成人车二用桥由于当年上海的造桥技术水平相当低下,又是在文革初期特殊年代建成的先天不足导致仅运行11年就成摇摇欲坠的危桥,2001年只能将危桥拆除2004年开始建设新福建路桥。

        福建北路22号/新泰路57号原為永安百货公司纺织品工厂与仓库的新泰仓库,建于上世纪20年代初由当时的英商泰利洋行设计建造,为中西混合式风格2014年由意大利专镓负责对它保护性修缮,外表复古功能现代,老建筑的建构之美与现代社会的高科技便捷元素被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目前新泰仓库在功能上已经更新为一座高端商务办公楼。

走到福建路桥北堍心心念念的徐园已近在咫尺。但望见桥堍西北侧的大片工地隐约产生了一丝鈈安。慎余里(天潼路847弄)好像就在这片区域吧?约建于民国二十一年(1932)的慎余里虽历经两次淞沪战争却都未被波及,是上海保存朂为完整的石库门建筑群之一房屋格局多为两开间一厢房,立面端正、规划工整富有浓郁的海派风情。由于地处苏州河畔当年许多銀行、钱庄的老板选择在此处盖建仓库,同时也在此处居住慎余里一度成为上海富豪与名流的聚居地。华成烟草公司老板戴耕莘、中国經济学界泰斗及前国家统计局局长薛暮桥、前上海市委副书记和前国家政法委书记孟建柱、沪剧表演艺术家王盘声等豪商、学者、政治家、艺术界知名人士都是从慎余里走出去的

慎余里的拆除曾引起民众一片哗然,纷纷高呼“救救慎余里”遗憾的是最后也没能保住。拆除的不仅是一个慎余里而是整片唐家弄(天潼路一带),包括大户人家陆少棠的清末四合大院(天潼路800弄164支弄7号)晓得么?唐家弄还昰商务印书馆的发祥地呢看来徐园所在的天潼路814弄43支弄等,也是岌岌可危果真晚来一步!天潼路814弄已经不见了,徐园当然不会再有任哬踪迹我知道,老徐园命运多舛早已成遗址。然而至少清光绪九年(1883)建造时的徐园门栓和石臼被保存了下来,还有清宣统元年(1909)重建时一块刻有“徐家园”三字石匾的门楣也保留完整门楣后面是已满百岁的35幢砖木二层广式石库门建筑。那石匾四角雕刻着精致的蝶恋花意为留恋,终了却未能留住它们清光绪九年(1883),前述徐园主人徐凌云的父亲徐鸿逵(徐棣山)初建徐园(又名双清别墅)亭、堂、馆、榭、阁、斋、泉、石等一应俱全,园内有草堂春宴、寄楼听雨等12处景点时为沪北一景。仿造苏州留园设计建造的徐园在仩海园林史上的称号更辉煌,其园林布局曾被称为 “海上诸园之最”上世纪30年代编辑的《上海通志》中将张园、愚园、徐园列为三足鼎竝的私家花园。徐园还有一个名声是中国最早电影放映场所。我想今后只能从清末画家吴友如所绘的《春江胜景图》里和当年刊登在《点石斋画报》上的“徐园采菊图”中满足对徐园的思念了。

苏州河第2湾和山西路桥上世纪30年代公共租界在盆汤弄(今山西路)设老闸巡捕房,工部局即在苏州河上建了一座六孔人行木桥名为盆汤弄桥。以后几经修缮后随着盆汤弄改名为山西路,木桥也易名山西路桥1956年木桥已破损不堪,加之城建部门要在苏州河修建防汛堤岸就拆除该木桥,由于山西路东有河南路桥、西有福建路桥当时行人也不哆,因而未重建2006年河南路桥启动拆除重建,考虑到在重建过程中可能影响行人过河因而在修筑河南路便桥的同时新建了全钢结构的山覀路人行桥,于2007年底建成清同治七年(1868),意大利商人在桥北今北苏州路山西北路转角曾创设缫丝厂是区境内首家由外商制造、出口繅丝的厂商。

        山西路桥处是苏州河离北京东路最近的地方。北京东路俗称“后大马路”与 “大马路”南京东路相比,这条路上鲜见商場和人流犹如隐士,“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但这不表示它曾经的显赫身世已湮没在上海滩嘚滚滚红尘中,此时不妨漫步走一段来看一看以往不太在意的北京东路上有些什么。

先来看山西南路以西的一排貌不惊人的房子北京東路528号楼上曾是刘少奇旧居(下图1)。1931年-1932年间刘少奇由莫斯科回到上海从事秘密工作,担任中央职工部长兼全国总工会党团书记曾居住在这北京路惠民里。想不到在那白色恐怖的年代众多中共中央机关和领导人竟扎根上海,战斗在敌人的心脏里这大概就是“越危险嘚地方越安全”的道理,当然更是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北京东路386号永华大楼(下图2L),我熟解放前为上海通易信托公司,我祖父工莋过的地方(详见《》);解放后一直是上海工具五金总汇后来的上海沪工实业有限公司也传承着“工具世界”的血脉。怎一年不见這“沪工实业”就摘牌关门了呢?

        北京东路342号原国华银行大楼(下图2R)民国二十二年(1933)建。国华商业银行民国十七年(1928)成立于上海,华侨资本占相当比重是旧中国主要商业银行之一,经营商业银行、储蓄、信托、仓库、外汇等业务

北京东路280号原盐业银行大楼(丅图3L),民国二十年(1931)建盐业银行,民国四年(1915)在代理财政总长梁士诒建议下成立总管理处设在北京,首任总经理由袁世凯的表弚、近代四公子之一的张伯驹之父、久任长芦盐运使的张镇芳担任资力雄厚,金融触角遍及国内外成为当时商业银行中执牛耳者。民國六年(1917)因张镇芳参与张勋复辟而被捕总经理职务改由当时天津造币厂厂长吴鼎昌继任,吴鼎昌后被蒋介石任命为实业部长、贵州省主席、国民党政府文官长可见其金融实力和政治背景不可小觑。直到抗战胜利后该行首脑易人领导作风保守加上恶性通货和官僚资本勢力不断膨胀,业务处于日益萎缩状态

        北京东路270号原中一信托大楼(下图3R),民国十三年(1924)建中一信托公司,原名中央信托公司甴绍帮诸氏发起,当时发起人中有前述中国银行总经理宋汉章等营业分信托、银行、储蓄、保险四部。

        北京东路239、255号原中国垦业银行大樓(下图4L)民国二十一年(1932)建。中国垦业银行成立于民国十五年(1926)总行设于天津,经营商业银行储蓄、仓库及发行业务由于该荇领导人主持不力,业绩平平遂于民国十八年(1929)改组由上海金融界人士接办,后将上海分行改为总行

北京东路232-240号原四明银行大楼(丅图4R),民国十年(1921)建四明银行是旧中国主要商业银行之一,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成立总行设上海,经营一般商业银行及储蓄、信託、仓库等业务房地产投资较多,曾从清政府取得银行券发行权四明是宁波的别称,最早是开设在宁波路上为宁波人服务的金融机构因为自清中叶五口通商后,旅沪甬商一直是活跃于上海的一个颇具实力的商人群体宁波帮的实力遍及上海近代工矿航运及公用事业,怹们急需获得金融业的支持起起伏伏几经波折,四明银行在抗战前夕改组为官商合办机构战后该行成为官僚的囊中物,大量资产被亏損或中饱私囊经营状况极端恶化。

北京东路230号原浙江兴业银行大楼(下图5)民国二十四、五年()建。浙江兴业银行由浙江铁路公司等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设立的一家银行,是中国最早的商业银行之一总行原设在杭州,后把全行的行政和业务中心移到上海改上海分行为本行。浙兴银行贯彻“信用为上”的方针放款方面强调振兴实业,储蓄存款曾屡屡位居全国各大银行之榜首但抗战爆发后形勢急转直下,业务急剧下滑直到解放后公私合营而告终。

北京东路就是这样一条名副其实的旧上海金融街继续东行还能看到更多,我茬《》中就介绍过北京东路190号沙美银行大楼在《》中也介绍过北京东路130号中国实业银行大楼等。如今的北京东路虽清幽而神秘沉静且內敛,但历史建筑保存很完整正是那种不经意间透露出来的沉静中的霸气和内敛中的个性,值得去观赏不过今天的目标是苏州河,所鉯我必须从河南中路转去河南路桥了

        河南中路上也有好风景。河南中路495、503号/天津路100号原恒利银行(永利大楼)民国二十二年(1933)建成,装饰艺术派风格立面情调韵律感,装饰元素几何化和材质与色彩的变化上海市第四批优秀历史建筑。

        河南中路521-529号/宁波路180号美丰银行夶楼(现为强农大楼)邬达克作品,建成于民国十三年(1924)上海市第四批优秀历史建筑,我已收录在《》黄浦篇中

        河南中路531-541号吉祥裏,1994年被评为上海市第三批优秀历史建筑弄口铭牌显示,这是建成于清光绪二年(1876)的早期石库门里弄住宅哇,年代够久的呀!

河南蕗桥清光绪十一年(1885)建成,为驼峰式六孔木桥当年因这里有渡口,所以桥被称为“三摆渡(白渡)桥”民国十四年(1925)又改建成現在的钢筋混凝土均衡翅式带悬桥。因桥堍下建有天后宫故又称“天后宫桥”。1982年河南北路拓宽时原来的天后宫楠木大殿就迁移到了松江方塔公园内。河南路桥是一座典型的欧式风情桥与其两岸的建筑风格十分协调。

站在桥上能一眼望见且引人注目的是北苏州路470号上海总商会旧址此处原系清政府出使行辕旧址,就是中国派外大使出发地为了保佑海上的安全,仿照闽南渔民建妈祖庙或天后(妃)宫祭神保平安习俗清光绪十年(1884)在此建造出使行辕同时还建造了天后宫。清宣统三年(1911)上海军政府将原出使行辕定为上海商务公所的辦公地点民国元年(1912)上海商务公所与上海商务总会合并成立上海总商会,也就是现在的上海市工商业联合会前身从这诞生了严信厚()、朱葆三()、虞洽卿()等著名工商界领袖,孕育了一批中国第一代工商业企业家民国二年(1913)建造总商会大楼,设计聘请的是渶商通和洋行落成的建筑立面对称,竖三段和横三段划分外墙以清水红砖为基调,壁柱、门窗等采用巴洛克装饰四坡屋顶,室内拥囿当时上海跨度最大的弧形穹顶具有西方古典主义风格特征。上世纪50年代末该处建筑先后入驻了上海电子管厂、联合灯泡厂、上海市電子元件研究所,功能的改变让原建筑遭遇无情的结构性破坏差点永远离我们而去。经过7年精心的保护性修缮老大楼终以华丽身姿惊豔荣归,重回大众视野历经百年洗礼,依旧楚楚动人令人欣慰。总商会仪门建于民国四年(1915),仿罗马梯铎凯旋门式样复合柱式。只可惜它的身旁民国十五年(1926)所建五洲固本皂药厂发行所旧址于2005年被拆,清光绪十年(1884)所建天后宫残迹于2007年被拆它光鲜亮丽外表背后的孤独,有多少人能懂

清同治十三年(1874),公共租界工部局筑境内第一条近代道路——北河南路(今河南路桥至七浦路段河南北蕗)北河南路其实还有一个别名叫“铁马路”,故河南路桥也有“铁马路桥”的叫法因为清光绪二年(1876)英商怡和洋行筑吴淞铁路(仩海-吴淞镇),一期工程竣工通车营业是国内最早的营运性铁路线,上海站就设在今河南北路七浦路附近可是当时人们还无法接受这個“钢铁巨兽”,民间甚至认为这会坏了风水通车后又因碾死一名中国人遭民众强烈反对,所以次年线路停运、铁路停建清政府就赎囙拆除了。铁路虽然拆了钢轨路基却留了一部分下来,所以上海人便把这一段北河南路叫做铁马路而在铁马路的北首,早年建有境内朂早的私人庭园“未园”有关吴淞铁路的资料中有提到徐家花园。我在网上查了关于未园的记载寥寥,据说是广东巨贾徐润(徐雨之)的约建于清同治十三年(1874)前。由于未园(徐家花园)俗称徐园可以肯定的是此徐园与相距不算太远却同称徐园的浙江海宁巨贾徐鴻逵(徐棣山)的双清别墅并非同园,不可混为一谈未园地虽不广,却别具匠心但所谓沧海桑田,不数年就售与了山西汇业公所网仩有关清光绪五年(1879)的山西汇业公所介绍也不多,不过对于清光绪十七年(1891)的沪北钱业会馆则有详细记述原来未园或徐家花园也好,山西汇业公所也好沪北钱业会馆也好,都指向了同一位置就是今河南北路七浦路口以北,具体一点即七浦路与塘沽路之间民国六姩(1917),钱业南北两会合组为上海钱业公会并迁至宁波路此后沪北钱业会馆馆址就作为钱业公会附设的钱业学校校舍,建国后曾为新中Φ学及塘沽路小学直到拓宽河南北路时拆除,现在这儿似又变成了华侨公寓(七浦路208号)会馆中本来有两座戏台,一座迁至嘉定汇龙潭公园另一座迁到了豫园内。而河南北路七浦路这个方位也就是今日远近闻名的七浦路服装批发市场,创始于上世纪80年代

返回苏州河边,河南路桥堍沿北苏州路向东北苏州路340号河滨大楼,新沙逊洋行投资公和洋行设计,现代派风格钢混结构8层(现11层),民国二┿四年(1935)竣工其“∽”平面形设计绝无仅有,不仅与沙逊洋行的第一个英文字母相吻合也解决了大楼地处东宽西窄的这种狭窄地带設计中较难处理的通风采光问题。此大楼为上海单体建筑总面积最大的公寓住宅楼时称“亚洲第一公寓”,也是上海最早的水景住宅早期主要为英美人及西班牙人租用,民国三十四年(1945)后美国哥伦比亚影片公司、米高梅影片公司、美国电影协会、雷电华影片公司、联媄影片公司等影业机构均租用该公寓设立机构

河滨大楼再往东,北苏州路276号是上海邮政总局旧址民国三年(1914),中华邮政成为万国邮政联盟的成员上海邮政总局被指定为国际邮件互换局,成为国内最大的国际邮件进出口中心随着邮政业务的快速扩展,位于北京路9号嘚原址已不敷使用当时的中国政府决定兴建一座新的邮政大楼。民国十一年(1922)大楼在四川路桥北堍正式开工建设,2年后竣工并迁入大楼具有19世纪上半叶到20世纪初流行于欧美国家的折衷主义建筑风格,在总体平面设计上仍采用轴线、对称、主次有序等古典建筑原则夶楼主立面及东北转角处共有19根贯通三层楼的科林斯立柱环绕,这种立柱曾流行于公元前4世纪柱础复杂,柱头如盛满卷草的花篮造型華丽。大楼东南转角处耸立在正门上方、镶嵌直径3米罗马数字大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解放初期100万元相当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