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成名吗?想以什么方式成名?

壹、专业名望:象征体系及其历史的继承

一、专业主义与成名想象

1、新闻专业主义的核心

2、西方新闻专业主义话语形成的历史过程

3、新闻从业者的名望是论述新闻专业主义话语的一个象征体系

二、成名想象中的传统继承

1、中国近代记者针砭时弊、启迪民智的成名想象

3、市场机制的引入,西方以客观性法则为基础的“把关人”理念进入我国新闻工作者视野

三、成名想象的话语空间

1、处在历史不同坐标上的新闻从业者,其价值取向和职业生涯的自我期待大不相同

2、专业主义话语的“基模”

我们从三个方面(新闻专业理念、、商业传媒体制)考察置放具体的语境和行为情境的新闻改革实践者的言与行。

贰、同行认可:“正式”与“非正式”方式的相互渗透

1、正式(如:中国记协主办的各种新闻评奖)、非正式(如:口碑)

2、正式与非正式相互重叠

3、有些“名记者”在官方或非官方各自的场域内得到认可,未必可以相互转换

4、官方评价(获奖等)、非官方的圈内口碑和市场影响力(收视率等)对新闻从业者的自我认同具有不同意义

该部分论文主要举例方法论证观点,这里摘取一些不错的例子。

①1985年中国当代十大名记者之一。他主要成就是他在自抗日战争开始,写了一批影响很大的通讯和特写。宣传了党的政策,树立了党所需要的革命者形象。

②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和90年代初,,服务消费者或客户的意识以及自己创业意识逐渐出现。《中华工商时报》胡舒立是业内名气很大的名记者,倚靠自己的名气,胡舒立办《财经》周刊,关注新闻界的动向,关注资本的运行,希望自己的写作能够影响资本运行的文化和制度环境。

③11月8日记者节的官方意味和“不那么”官方的意味并存。2000年11月8日,中国的第一个“记者节”。在官办的庆祝大会上,中共中央宣部部长出场,鼓励新闻工作者要“与时代同行、与人民同道。” 而在业界,《南方周末》这一天的专版特别有意义,它醒目地强调了编者眼中媒体的社会功能——“给弱者以关怀,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以及记者的社会角色——“当我们把真相告知公众,我们不仅表达了记者的愤怒,我们更表达了社会的良知。”

叁、相互“收编”:权力的机制

官方收编新闻从业者方式:

1、 一个重要方式是建立主导框架,鼓励新闻工作者在这个框架内“成名”。;在官方的话语中,范长江成了一个象征符号,被赋予官方的期望和要求。)

2、 更直接的收编的方式是提拔新闻工作者为宣传或政府职能部门的主管。。

收编与强制的关系:前者诉诸诱惑或常规,有时以后者为后盾。二者是社会控制相互依存的两面。收编与强制的不同在于,收编是双向的。新闻实践者也力图将宣传体制的要素吸纳到他们的新闻实践过程。作者称之为“反向收编”。

新闻从业者“反向收编”的方式:

借助“通用语言”(如:客观性、权威性、考虑经济效益等新闻专业主义话语),将官方对新闻工作的要求“收编”进新闻工作者自己的专业话语之中。

作者举例论证该论点,其中《新闻调查》的案例很经典。大家可移步论文自行查看。

肆、身份认同:内与外的互动

对新闻从业者来说,专业成名的想象是主体意识的建构,是内化自己的身份认同。新闻工作者有多重身份认同。他们是独立、自主的专业人士,又是媒体组织的雇员;是专业群体的成员,也是公众人物。这些多重面向之间有张力、有矛盾。这些矛盾可以用三重“内”与“外”的来表述:组织内外、行业内外和体制内外。

一、 组织内外:垄断和宣传体制下的权力失衡

1、 当媒体组织能够满足新闻从业者资源、培训、回报等需要时,新闻从业者的身份认同中就包含了对组织的情感依赖,表现为对组织的忠诚。

2、 当新闻从业者感到他们所属的无法提供提供实现专业理念的空间时,他们就会感到困惑,甚至失望。通常表现为对组织忠诚度的削弱,在组织内的投入的降低。比如转行或跳槽。

从根本上讲:新闻从业者专业人士的身份认同得不到尊重,造成媒体组织和新闻从业者之间权力关系的极度不平衡。

二、 行业内外:“名流”的诱惑和社会期待的囚禁

1、 名望的获取。新闻从业者之成为社会名流,出入大型活动,来回穿梭与新闻与娱乐之间。成名之后,“名”的诱惑就变得越来越难以抗拒。

2、 社会期待。行业内与外的期待以及新闻工作者感受到这些期待而产生的身份认同是有区别的。这种差别产生出新闻工作者与“社会名流“或“正义的使者”等多重身份认同之间的张力。

3、 社会期待的囚禁。、先行者、瞭望者、参与者、监督者、关注者、推动者,做党和人民群众满意的好记者”。众多的角色同时压在新闻从业者身上,份量可想而知。

三、 体制内外:沉默、“游击“和逃离

在“专业模式”下,新闻从业者被认为具有独立的专业人格。在“宣传模式”下,新闻从业者是宣传工作者,是党的新闻事业的“螺丝钉”。 不同模式导致新闻工作者的不同身份认同,并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在宣传模式中,他们如何推进专业理念?

2、 游击。中国媒体,只能是在现有的框框里争取做得最好,不能急,要懂得“借力”、“借势”,即借助其他力量来达到自己的专业目的。沉默辅助“游击”策略,以避免引起注意。

3、逃离。不少新闻从业者,索性闯荡到了体制之外,依靠市场,探索如何实践自己的专业理念理念。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想当明星怎么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