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比·鲁斯(Babe Ruth)打出了MLB有史以来最长的本垒打吗?

读书人太容易滥用“独一无二”这个词了。

我曾用“独一无二”这词来形容更适合用“稀有”(rare)、“独特”(distinctive)或“特殊”(special)描述的东西,因为“独一无二”这个词本身有着其他词所没有的力量。有些很出色的东西,例如迈克-特劳特(Mike Trout)对棒球的激情,如果称之为“独一无二”给人的感觉会更好。但事实上并非如此。斯坦-穆西尔(Stan Musial)同样对比赛有类似的激情。皮特-罗斯(Pete Rose)、弗拉德-格雷罗(Vlad Guerrero)、鲍勃-吉布森(Bob Gibson)、戴尔-墨菲(Dale Murphy)、威利-梅斯(Willie Mays)、汤姆-西弗(Tom Seaver)和劳尔-伊巴涅斯(Raul Ibanez)对比赛的热忱也一样,和他们类似的还有其他几百人。

别误会:特劳特对棒球的执著毋庸置疑。但这不是独一无二的。不,独一无二(unique)意思是特别的那一个,与众不同。当然技术上来说,所有人和物都有与众不同的地方,但是从更大的意义上来说,就像我之前提到的,绝大多数球员都和他人相似。

阿尔伯特-普侯斯(Albert Pujols)有杰夫-巴格威尔(Jeff Bagwell)的影子,巴格威尔又像迪克-艾伦(Dick Allen),他们身上都有吉米-福克斯(Jimmie Foxx)的感觉。

当然,这些球员各不相同,但相似之处显而易见。棒球场上,传球、击球、守备、跑垒的方式只有那么几种。而且如果你是那个独一无二的人,你将会有层出不穷的模仿者。贝比-鲁斯(Babe Ruth)独一无二,因为他超强的本垒打能力。可自他以后,同时代已经出现卢-格里格(Lou Gehrig),接下来还涌现了福克斯、汉克-格林伯格(Hank Greenberg)、罗杰-马里斯(Roger Maris)和巴里-邦兹(Barry Bonds)。即便你是那特别的一个,你也很难一直独领风骚。

他这样类型的球员不但空前,而且可能会绝后。


身高:5英尺11英寸 体重:174磅

出生日期:1973年10月22日 联盟首次登场日期:2001年4月2日

生涯打击数据:胜利贡献值:59.7胜 打席:9934 安打数:3089 得分:1420

铃木一朗(Ichiro Suzuki)的表现是如此让人激动,那么的独一无二,那么出色,光用数据又怎能涵盖。当你想到铃木一朗——每次打击前他瑜伽般的准备动作,打击区里双脚的移动,跑垒时给人的那种几何学美感,外野传球时他夸张的身体动作(他传球时仿佛要把自己的身体也一起扔出去)。光是数据无法体现这一些。

实际上,铃木一朗的数据往往掩盖了他独特的比赛风格。作为球员,他的弱点——很少被保送,很少打出长达,职业生涯后八年的表现一般——拖累了外界对他的整体影响。他的生涯标准化攻击指数(OPS+)是107,生涯胜利贡献值没超过60胜,生涯长打率只有0.402,这些成绩都很一般,因而他很少被排进棒球历史上最伟大球员的行列。光看数据,像肯尼-洛夫顿(Kenny

但是他们都达不到一朗的水准。铃木一朗在登陆MLB之前已经是名传奇。他是公认的棒球天才,不苟言笑,还不满十岁便把“专注”写在了自己的手套里。他的父亲铃木宣之(Nobuyuki)如当年穆特-曼特尔(Mutt Mantle)培养他儿子米奇一样,从小便立志将铃木一朗培养成棒球球员。一朗的父亲宣之笃信儿子未来一定能成为大明星,因而他将一朗所有的鞋子、玩具、衣服和棒球装备都保存好,以备未来博物馆之需(事实上,博物馆果然建起来了,光门票就要11美元)

铃木一朗20岁时便以打击率0.385刷新了NPB洋联的历史纪录。之后6年他都是打击王。21岁时他完成了洋联打击三冠王的伟业。22岁时他完成了MVP三连冠。同时每年他都以卓越的外野守备荣获日本版的金手套奖。从某种角度上来说,他是深爱棒球的日本人眼中堪称完美的球员。因而他打算挑战前人从未尝试过的境界:前往大联盟挑战棒球的最高殿堂,检验自己表现的成色。

美国人对铃木一朗的实力存疑。在他之前,没有一名日本球员在大联盟单赛季出场超过50次。他的未来很让人好奇。2001年他第一次参加春训时,超过100名日本记者和摄像师紧跟在他左右,寻找着各种蛛丝马迹。他们亦步亦趋,光是一次打击练习他们都能发表上千字的议论。有的记者甚至就负责数铃木的挥棒次数。

“他们要算我拉伸了多少次吗?”铃木一朗也很疑惑。

针对铃木一朗的报道铺天盖地。联盟历史上,即便是杰基-罗宾逊(Jackie Robinson)都没像铃木一朗这般被如此暴露在媒体的聚光灯下(铃木职业生涯的剩余时间一直在这样强度的媒体报道下)。和他境遇最接近的当属同样来自日本的投手野茂英雄,他是日本的大联盟第一人。可是作为打者面对的挑战更大。不像投手打者没有隐身的机会,没有休息日的概念。每个比赛日,只要上了场你便得接受外界如潮般的审视。

曾几何时,外界怀疑铃木一朗能否承受得了这般压力——外界的关注、期望,大联盟般的比赛风格。春训前三周,他没有一次将球打向右外野。外界看来显然铃木的棒子跟不上大联盟的速度。当时很多人都认为铃木一朗的身材——他现在的身高是5英尺11英寸,重175磅——但那时,有记者报道他只有“5英尺9英寸,弱不禁风”。

第一年春训有记者写道:“有时他看起来被对手完全压制,基本看不到他赖以成名的平飞球和全方位击球落点的打击风格,日本最佳球员的身手几乎隐身。”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球员说:“你必须得给他时间适应,(和NPB相比)这是完全不同的比赛。”

面对外界的质疑,时任西雅图水手主教练卢-皮涅拉(Lou Piniella)出来声援弟子,可即便是他的辩白听起来也有点底气不足。

他说:“我不指望他在大联盟的打击率还能达到0.370。这样的期望完全不现实。铃木一朗在大联盟的打击率能维持在0.300左右,同时他在场上能盗垒,也能得分。”

但等到新赛季开始,铃木一朗的表现打了所有人的脸。第一场比赛,他以两次滚地球出局和吞下一次三振收场。接着仿佛突然间,他找到了打击感觉。第二场打出了3次安打,并将赛季打击率提高到了0.375,彻底超出了皮内拉之前的小目标。

当赛季结束时,铃木一朗在大联盟的成绩和在日本相差无几。他以0.350的打击率领跑全联盟,安打数和盗垒数他也是联盟第一。他拿下了他首座金手套奖,并且是棒球历史上第二位单赛季同时包揽最佳新秀和联盟MVP的球员。他率领水手单赛季拿到了116胜,平了1906年芝加哥小熊创下的大联盟单赛季胜场纪录。

若强行要给铃木一朗找个先例,罗伯托-克莱门特(Roberto Clemente)可能是最接近的人选。这不是说他们两个人比赛风格很相似——如前文所述,铃木一朗是独一无二的——可他们同样在场上释放出旋风般的能量,是母国的骄傲,他们也都有出色的传球臂力。

克莱门特的不同之处在于他拥有强大的长打能力。即便他拥有自己的风格,尤其是他的跑动方式很特别,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还是传统的球员。

铃木一朗可不是传统的球员。他有特殊的呼吸技巧,足以在打击区里保持镇定;他四处挪动的脚步,以便在他打到球时似乎上半身已经冲向了一垒。还有他不断地打着一垒安打。那是他的特点。没有人像他这样不断地贡献一垒安。连续十年铃木一朗赛季的一垒安数领先联盟。联盟历史上有两次单赛季球员一垒安超过200的记录,一次是2004年铃木一朗单赛季打出了让人难以置信的225支一垒安;另一次是2007赛季的铃木一朗。

不管投手是谁,野手是谁,铃木一朗总能打出一垒安打。投手投球,铃木以各种方式将他打到守备的空档,他以迅捷的速度冲向一垒,在球传到一垒之前安全通过(如果野手需要传一垒的话)。

倘若铃木一朗20岁便登陆美国,我相信他有机会打破皮特-罗斯(Pete Rose)保持的联盟安打历史纪录。罗斯本人给了我4,342个铃木一朗无法打破他纪录的理由。4342也是罗斯在大联盟总共打出的安打数,包含季后赛在内。在联盟历史安打王面前,我当然甘拜下风。

1.算上铃木一朗在日本洋联和季后赛的安打数,他职业生涯一共打出了4394支安打。

2.铃木在日本取得的成绩当然不能和大联盟的等量齐观,但是铃木进入大联盟后,他的数据并没有和在日本期间相差太远。他在NPB7个赛季,平均每赛季的打击率是0.352,有177支安打进账;他到大联盟前9个赛季,他的打击率有0.333(赛季更长的缘故),每个赛季平均能打出225支安打。若铃木的职业生涯是从大联盟起步,有理由相信他的生涯安打总数会超过,而非少于罗斯保持的历史安打纪录。

3.铃木一朗是棒球史上少有的希望追逐联盟安打纪录的球员。同样对于罗斯而言,追逐安打纪录不光是日复一日想办法从最好的投手手中打出安打那么简单,这包含了他对胜利的渴望,成为历史最佳的雄心。罗斯的雄心从未衰退,即便现在你都能感受到它炙热的温度。在我眼中,铃木一朗和罗斯一样。

以上我花了大篇幅谈了铃木一朗的与众不同之处,这也是我将他排在历史第100位的原因之一。这个排位将不出意料地激怒两个不同的阵营:一方眼中铃木毫无长打能力(的确如此,他生涯只有362支二垒安打,在所有安打数超过3000的球员里他最少,而且相差很大),上垒率0.355乏善可陈,他的胜利贡献值虽然优秀却远谈不上伟大,因而他根本没资格列入棒球历史最伟大100名球员的行列。

还有批人,他们认为像铃木这样有3000支以上安打、历史级别的跑垒和守备的右外野手只排在第100位,“怎么可能有99个球员排在他前面?”


当伟大的黑人联盟球员、主教练及代言人巴克-奥尼尔(Buck O'Neil)去世后一天,有一大束鲜花被送往黑人联盟棒球博物馆。一开始没有人知道它来自哪里。然后,有消息传出这是铃木一朗送的。要知道,铃木一朗从未见过巴克-奥尼尔。没人听到过铃木对巴克的评价。显然他见过巴克,并且非常尊敬他。他感到了两人间有着特殊的干净。

后来铃木一朗后来在博物馆对人们说:“巴克是个伟大的人。”

巴克落葬后不久,铃木一朗来到博物馆。他对那里(黑人联盟)的历史着迷,尤其对那段展示黑人联盟暴风雨队1924年访日的历史感兴趣。这贝比-鲁斯(Babe Ruth)早了十年。铃木看到十多岁的亨利-阿伦(Henry Aaron)首次离家的场景同样震惊。那时的阿伦看着很紧张,同样也透露出迎接未来对他挑战的渴望。

不过,大多数情况下,铃木对黑人联盟里所有这些出色的球员感到敬畏。即便他们从未在最高的比赛场上展现过自己,他们依旧继续前行。铃木没说几句话,实际上他几乎一言不发。但是博物馆的一切他都记在心里,尤其是那些老照片。他注视着那些比赛的球员的脸庞,不管是打出了本垒打、投出了三振、成功盗垒还是完成守备美技传出知名封杀,这些人都值得铭记。要知道那时他们还饱受外界歧视,受到不公平对待;主流并不关心他们的存在,也没人在意他们的成绩,他们依旧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并为之而拼搏。

参观结束后,铃木一朗悄悄地给黑人联赛棒球博物馆写了张有史以来面额最大的支票。

小利推荐:财富自由似乎是个可望不可及的状态,但是从平庸走上富足却没有那么难,本文是 的大作,如何走入财富自由?希望作为读者的你能够从文中找到到达的线索。

来源:吴小生读财报(ID:fincard)

先来算笔账,假如你的本金是10万元,今年、明年、后年你都取得了20%的投资收益,那么你3年从股市当中总共赚了7.28万元。这笔收益,完全不足以让你称得上有钱,甚至对于你改善生活来说也是杯水车薪。那么对于财富积累我们如何从平庸阶段跨越到财富自由阶段呢?本文来讨论下财富积累的两个阶段。

美东时间2019年2月23日早8点(北京时间23日晚9点),被誉为当代最牛投资者之一的“股神”巴菲特旗下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Berkshire Hathaway)发表一年一度的致股东信。

毫无疑问,股神的巴菲特先生,及其管理的Berkshire Hathaway公司,从1965年进行投资业务以来,长期年化收益率保持在20%以上,这在过去40年来,全球范围的所有投资者中,都是极度优秀的。

事实上,在10多年前,我初次认识到这个老头的时候,就对他这个传奇般的收益率数字充满好奇——那时我还无法正确地理解“年化”和“每年”这两个词之间的区别。——我那时候满脑子里疑惑的是,怎么可能有人能每年都取得20%的收益,并且连续持续几十年呢,即便是倾举国之力施行的计划经济都难以做到吧?

后来我特意去翻阅了大量关于巴菲特的资料,终于,在巴菲特的传记《滚雪球》当中得到了惊人的发现。

在《滚雪球》的第22章,明确提到了早期巴菲特的投资业绩。

“自从怀揣9800美元上哥伦比亚大学以来,每年他的资金增长率都超过61%”。

按照记载,1950年,巴菲特的本金是9804美元,到了1956年这笔钱增值到了17.4万美金。这是巴菲特在年轻时候通过投资积累到的第一桶金。

后来,在一次公开的讲话中,巴菲特说:

资金量小是一种天然优势,要是我手里只有100万美元,我每年差不多能赚50%,不是差不多,是肯定能,我保证!“

发现了没有,巴菲特在早起资金量还很小的时候,也是靠着超高的投资回报,迅速把资金滚大,形成他今后得以能够安心从事“职业投资”的第一桶金。

而不是像很多人想象中的,股神积小胜为大胜,从一开始就是每年取得20%左右的稳定收益,直到上亿元身价的。——那是人家资金大了以后!

知道了这一点真相,对于我们很多普通投资者来说非常重要!

在你投资本金基数很小的时候,每年取得10-20%的收益率,这本身并不是一个足以让你起飞的事。

不如算一笔账吧,你现在的本金是10万元,假如今年、明年、后年你都取得了20%的投资收益(其实已经非常不错了),那么你3年从股市当中总共赚了7.28万元。这笔收益,完全不足以让你称得上有钱,甚至对于你改善生活来说也是杯水车薪。

所以,今天我们来讨论的核心话题就是:财富积累的两个阶段。

贝比·鲁斯(Babe Ruth )是美国棒球史上最伟大的球员。他在自身那个领域内的地位就像是篮球场上的乔丹。

但同时,他还有另一个记录,他整个生涯被三振出局 1330 次,这个记录维持了 29 年。

你可以理解为,这家伙在2000多场考试当中,有700多场拿了满分,但是还有1300多场拿了0分。

当然不是,在某次采访中,Babe Ruth 亲口透露他放弃了那些能够在更大概率上集中球的“安打”(可以理解为一种保守策略),而不懈地去追求更低概率却有更大“振幅”的全垒打。

人类对于成功的定义和记忆有时就是非常残酷的——第一名能够名利双收,而第二名终将会被人们忘却。

于是,这种策略让他成为了美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运动员,也给人们留下了一个鲁斯效应(Babe Ruth Effect)—— 追求成功的人应该冒更大的风险,获得更高的收益。

后来,又有人专门去研究了Babe Ruth 比赛的历史数据,他们发现:

1919 年,全垒打和被三振的比率突然从前一年的 19%提高到30%,在此之后的12年里,可以看到 Babe Ruth 全垒打比率在逐年上升,1931 年更是达到了惊人的 90%,这意味着几乎他每被三振出局一次,下一次就会打出一个全垒打。

可以说,这是一个质变。

而到了1932年,这个数字下降到 66%,此后更是呈现连续下降的趋势。

这也说明,每个人的人生当中都有那么至少1个黄金期,人要抓紧机遇,在正确的时候去做正确事,成功的概率会显著提升,效益也是最大化的。

这个效应也被不断地运用在投资领域。

回到投资上。可能很多人觉得,真正的投资高手是不靠运气的,讲运气的都是low逼。但其实,不管你承不承认,没有人的投资成功能够完全脱离运气的因素。

一只股票未来的股价是由什么驱动的?市盈率估值模型已经告诉了我们答案,未来某年的股价=未来某年的每股收益*那时的市盈率(PE)

因此,我们把能够从股市上赚的钱分为两类:

(1)赚公司业绩增长的钱。在估值不变的情况下,公司在未来股价的涨幅理论上等于盈利的增幅。通常,在专业的投资者眼里,将这种收益称为阿尔法(Alpha)

(2)赚估值提升的钱。在业绩不变的情况下,公司在未来卖出时估值高于你买入时的估值。同样地,在专业的投资者眼里,将这种收益称为贝塔(Beta)

在绝大多数时候,这两者相互影响,共同对一只股票的股价波动起到作用。

不管是业绩提升还是估值提升,你就永远无法有 100% 的概率来预测其中的某一项结果。市场上不同投资者做能做的,只是通过一些数据、逻辑和资料结合认知水平,来提高自己实现某种结果的概率,仅此而已。

我认为,对于绝大部分普通投资者来说,Beta才是你投资收益的主要来源。

例如,在大家眼里,巴菲特的投资收益,显然是符合长期来自长期的公司成长带来的Alpha,这一点毫无疑问。

但事实上,如果你把巴菲特式的成功放进更长限度的经济周期里,你会发现恰好对应了美国过去几十年从一个生产型国家,转向消费型国家的过程,因此消费类股票、服务类股票整体持续了多年的牛市。这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某种Beta因素成就了巴菲特的投资神话。

这也说明了为什么你从现在开始去学巴菲特,很难再复制股神投资业绩过去的成长。

更何况,对于绝大部分普通投资者来说,别说能持有一只股票5-10年,可能拿上半年、1年都很困难。

再举个更通俗的例子,尼古拉斯·金涛曾说过:

十年前你在找了一份工作不是太重要,但十年前你在旁边买一套房子真的很重要,因为在北京朝阳门。

如果你有幸在10年前买了房,不管是买了北上广的房子还是八大新一线城市的房子,还是其他二线城市,即使你什么脑子都不用动,在整个房产市场的上涨的过程中,你都能自然受益。这同样是Beta对你财富的巨大贡献。

再比如,一个人的确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努力、自我奋斗又或者比别人敢于冒险来发点小财,这通常都是可以期待也是可以实现的。

但要发大财,跻身富豪圈中,那么就需要靠一点点运气,需要踩准时代浪潮的节奏。所以,与其说是马云改变了时代,不如说是历史选择了马云。

但是这种财富是由命运所决定的,这个是没有办法的,所以能够暴富的人无比稀少。你唯一能做的就是静静地等待,当时代的机遇撞过来的时候,别人不敢去接,而你要怀着心动和坐立不安的心情,紧紧地把它拽在手里。

因此我们如何才能够通过投资实现财务自由呢?

第一步,永远不离开牌桌。

无论什么人做投资,千万不要离开牌桌。你永远要stay in the game,这样,当时代大机会来临时,你才有机会能撞上去。

第二步,紧紧抓住一次时代机会。

在投资初期,正视你的收益绝大部分都得来自Beta这件事实(比如一场轰轰烈烈的超级大牛市),然后通过在一场牛市当中下重注完成初始资金的积累。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你敢于用自己的钱去重仓某些个股,并且,这一定是你自己通过基本面分析后认定能涨10倍的股。

第三步,投资风格的切换,从Beat到Alpha。

穷爸爸富爸爸这本书里面一直在强调我们要进入那个“快车道”,踩过那个不用劳动创造财富的门槛,你就可以变得越来越有钱。而想要进入这个快车道一定需要运气,没有运气根本不可能。

但我们不能一直依赖运气。所以当你抓住一次机会手中的财富迅速增长后(如早期的巴菲特,1950年至1956年间资金增长了20倍),再转到第二阶段,降低收益预期,努力寻找Alpha收益,通过时间和复利把资金越滚越大,最终获得自由。

这就是在投资中财富积累的两个阶段。

很多人说阶级跃升的路径已经锁死了,我不这样认为。

相比、创业以及XXX(某个你懂的职业)这些,股市从来都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门槛低到不能再低的人生机会。一轮牛熊循环大概5-10年,可以说每个人至少都拥有3次机会经历一轮超级大牛市,抓住了,几年时间完成跃升。

而保底思维,降低风险,追求确定性,盯着可怜的股息率死守低估值股,这些都是人的本性,无可厚非。但是,如果希望获得超过平均水平的回报,这些思维的弊端就会显现出来。

在牛市里的保守思维=接近于无穷大的机会成本

怎么理解无穷大的机会成本?其实,每个人一生中都有几次特别闪光的时候,如果接连错过了,大多泯然众人矣,又重新回到平淡的人生。

我们正处于一个崭新时代的拐点,每次牛市的启动必然会创造出大量的财富,这是实现财务自由最快的途径。

人生为一件大事而来,翻过了那座最高的山,所有人都愿意听你的故事,只是不幸的是,大多数人连普通的高山登顶都两腿发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韦鲁斯为什么出魔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