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寻求一下《咒》这部电影的资源,有人可以提供吗?

" 小木屋 ",向来都是电影中血案的多发地。

比如这部全程疯批的反套路恐怖片《林中小屋》

一群年轻人到小木屋度假,结果无意间某种咒语。

丧尸,怪物,吸血鬼,生化病毒,还有因为受原子核污染变异的巨大怪兽,全都出来了。

这奇葩的世界观,看得观众是合不拢嘴。

一对结婚十年激情早已褪去的夫妻,决定去郊外小木屋好好培养一下感情。

就在两人大玩 SM 的禁忌游戏时,吃了壮阳药的丈夫心脏病突发,挂了。

但……妻子还被铐在床上啊……

可以说,这部电影的女主,全程被铐在床上演完了影片。

还有厂长之前写过的梅根 · 福克斯的新片《至死不渝》

性感女主和结婚多年的老公到小木屋修复感情,但没想到第二天丈夫直接自己爆了自己的头。

剩下女主和两个绑匪展开血腥大战。

可以说,但凡小木屋的地方,必有血案。

而今天这部新片,依然延续了这一基础设定,简直堪称幽默版《史密斯夫妇》。

那 cult 劲儿,绝对杠杠的——

这个国家是典型的电影小国,能够让人记住的挪威电影其实少之又少。

厂长不才,恰好看过那么几部。

比如那部色色的青春片《艾玛好色》,挪威版《龙纹身的女孩》,高智商悬疑片《猎头游戏》,重口味 B 级片《死亡之雪》。

所以深知,挪威人认真起来,战斗民族必须有其姓名。

今天这部片子,阵容很熟悉。

《死亡之雪》导演 +《龙纹身的女孩》女主 +《猎头游戏》男主。

但很显然相对于导演旧作,血浆,更浓!动作,更疼!味道,更重!笑料,更野!反转,更极致!

故事一开始,床上的一男一女,正在摊牌两人双双出轨的事情。

我翻看了你的手机,看到了你俩在一起做的所有事情。

你就是一个谎话连篇的婊子。

女人恼羞成怒,直接放出王炸:

明明躺在一个被窝里,但夫妻俩一张嘴,就是直接刀子往对方肺管子上戳。

高手过招,招招致命啊。

然而,随着 " 咔 " 的一声,两个人瞬间变了张脸,原来刚才只不过是在拍戏而已。

但这也成为了接下来发生的故事的导火索。

因为这一切,都是导演的真实生活现状。

他渴望成为电影大师,却始终不得志,再加上迷上赌博之后,也早就负债累累了。

更惨的是,老婆竟然还给他戴绿帽!

事业低迷,穷困潦倒,婚姻不幸,导演不动声色地酝酿了一个惊人的计划——杀妻骗保。

他先是找了一个帮手,约定事成之后分给对方 50 万元。

绳索,锤子,胶带,刀子,猎枪,船只。

甚至,还有一把锯子,以便搞不定的时候把妻子给大卸八块,分尸荒野。

看样子,是准备把妻子一套带走。

不得不说,男主是真的狠啊!

看到这,厂长又又又 get 到了一个恐婚小技巧,深深地替可怜的妻子捏了一把汗。

一切准备就绪,导演带着妻子来到郊外的小木屋 " 爬山 "。

映入眼帘的各种武器,仿佛是在对观众说,一会儿我们要玩儿一场别开生面的血浆游戏了哦 ~

杀妻计划,没有出任何意外。

就在妻子换衣服的时候,手里拿着刀的男主悄悄从背后靠近,300 万保险金就在眼前。

这个看似毫不知情的女人,竟然突然转身在导演落刀子的前一秒将其电晕。

等到他迷迷糊糊地醒来,发现自己被五花大绑,妻子才给他摊牌,其实自己也早就暗中酝酿着一个大计划。

得,俩人不愧是夫妻俩,想法都是那么的一致。

妻子是一个十八线小演员。

没名气没流量,只能拍一些 " 他好我也好 " 的大保健广告。

但其实,他一点也不好。

常常只有三分钟的导演,根本无法满足如狼似虎的妻子,她只能在别的男人身上寻求安慰。

如今,夫妻俩全都摊牌了,开始各种发泄,吐槽,撕逼。

端着猎枪的妻子,以为自己赢了。

但没想到这时,电影又迎来了一个逆天大反转——

就在妻子准备开枪的时候,男主找来的帮手恰好赶到,一锹子将妻子打翻在地。

这一次,被五花大绑的又是妻子了。

总之,这部电影就是在不断地反转,反转,再反转,真正称得上是 " 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 "。

当你以为妻子毫无胜算的时候,男主和帮手却发生了内讧;

当你以为男主和妻子同归于尽的时候,却突然从房顶上掉下三个绑匪;

当你以为饥渴的绑匪对着妻子眼放狼光的时候,他们看上的却是男主;

当你以为夫妻俩就要交代在这的时候,他们又团结起来夫妻双双把敌杀……

整部影片,可以说是一环扣一环。

全程惊险,刺激,酸爽,血浆激情喷射,番茄酱各种横飞。

风格也是让人出其不意。

一会儿严肃一会儿恶搞,一会儿搞笑一会儿讽刺,一会儿温情一会儿悲壮。

不禁让人感叹,北欧竟会出如此猛片!

当然,拳拳到肉的暴力和血浆创意大赏之下,电影讲述的还是一个熟悉的婚姻故事。

刚开始,两个人心怀鬼胎。

生活里的各种不如意让绝望到,甚至想要杀了对方。

但在一起对付绑匪的过程中,他们渐渐认识到对方的重要性,经历过那么多的事情,其实早已离不开对方。

只要夫妻同心,还有什么解决不了的事吗?

刚开始,他胆小懦弱,自私贪婪,只知道逃避。

绑匪让他舔鞋底,他就立马哭哭滴滴的躺下来伸出舌头,祈求饶命。

但随着故事的发展,男主的性格有了质的变化。

当他一枪打爆其中一个绑匪的蛋蛋的时候,仿佛之前穷困潦倒的生活也随着血浆爆炸了。

也是,人总得经历一些风浪和磨炼,才能真正的成长起来嘛!

不过话说回来,这部片子虽然爽,却还是有着大部分 B 级片都存在的通病。

比如男主用三个台球把绑匪打晕之后,怎么就是不补刀。

比如三个越狱的绑匪,动机也不够鲜明。

一开始他们纯纯不想惹事,只是想暂时躲一躲,后来被男女主发现之后一整个变了模样。

又是劫财,又是劫色,后面直接要人小命。

即便如此,也不妨碍本片成为今年最火的喜剧惊悚片。

要口味有口味,要反转有反转,要刺激有刺激,总之一句话,过瘾!

喜欢这个类型的同学,走过路过千万不要错过。

今晚的睡前小菜,就是它了!

向一个时代谢幕的传奇演出需要多久?马丁斯科塞斯带来了长达3个半小时的爱尔兰人。

电影采用了一种双线倒叙的方式,通过暮年的德尼罗饰演的Frank Shereen揭露一桩历史悬案的进程,在回忆的叙述中沉稳而坚忍地将接近半个世纪的事件发展,人物转变,历史潮水与时代变迁缓缓道来。我们得以窥见在时代之下的暗涌,黑帮的盛衰与史诗。因为不是西西里人出生,所以后来成为杀手的Frank被视其为子的乔佩西饰演的Buffalino授予江湖称号爱尔兰人;影片一开始以及Frank初次见到帕西诺饰演的Hoffa的对话“I heard you paint houses”是黑道上杀人溅墙血的黑话;Frank与Buffalino之间数次面包沾酒的吃法无法不让人联想到宗教般的仪式与宿命感。这是史诗的拍法。

在影片接近尾声的时候,坐在疗养院门前的老年Frank面对FBI的质询,头脑清醒地要求自己的律师在场。对面的年轻小伙一愣,告诉Frank他的律师已经去世了。Frank下意识地问:

这位过了半生喋血生活的黑帮杀手,早已忘记生老病死这些最基本的自然规则。这句职业病下的应激反应引发了全场观众最整齐的一场爆笑,也让Frank明白了自己的处境:原来其他人都已经死了。一个恢弘而混乱的时代过去,他的仇敌,他的朋友,他背叛过的人,他想要保护的人,全都变成了灰烬,或是旧报纸上一个不被当代人所知的名字,只剩下Frank一个人,对着不具名的听众讲着他的往日传奇故事。

小时候读金庸,读到黄裳为复仇钻研武功四十年,出山后却发现仇人都已去世,总觉得酸楚又莫名释然。不管在快意恩仇的江湖,还是阴谋暗涌的黑帮世界,武学大家也好,黑帮大佬也罢,到最后都要面对的终极敌人,是时间,和时间洗刷过后那个不知何去何从的渺小自我。

早在2008年,马丁·斯科赛斯和罗伯特·德尼罗就有意将查尔斯·布朗特于2004年出版的犯罪题材回忆录《听说你刷房子了》搬上银幕,但在当时没有任何一家电影公司愿意拿出如此高额预算来投资一部并无大卖相的年代黑帮片。十年过去,马丁等来了Netflix高达1.6亿美元的投资,也等来了“de-aging”的技术进步,让他能够在《爱尔兰人》里自如且深刻地讨论时间这一主题。

《爱尔兰人》是一部非常马丁·斯科塞斯的电影。一方面,它标志着马丁回归他最热衷也或许是最擅长的黑帮题材,承接他之前作品序列中的《穷街陋巷》,《赌城风云》,《纽约黑帮》,当然还有被普遍认为是马丁最好作品之一的《好家伙》;另一方面,《爱尔兰人》又以一种忧伤和沉静的底色,延续了马丁在《基督最后的诱惑》、《沉默》等作品中对神性和救赎的讨论。

影片以一个长长的推拉镜头开场,伴随着收音机里年代感十足的"In the Still of the Night",我们的眼睛在疗养院的大厅与走廊中穿梭,最终来到一个轮椅上的背影前。坐在轮椅上的老人是Frank Sheeran(罗伯特·德尼罗饰),标题中的“爱尔兰人”,他戴着硕大的金戒指,头顶花白的头发稀稀疏疏,说话含糊不清。他直视镜头,像在接受纪录片采访一样,回忆起1975年的一场公路旅行。

那辆目的地是底特律的汽车里,坐着那时已过半百的Frank,他的第二个妻子Irene,和Frank最好的朋友,Russell Bufalino(乔·佩西饰)夫妻。路过一家加油站时,Frank回忆起在那里和Russell第一次见面的情形,将故事拉回1950年,拉回他“刷房子”之路的起点。

《爱尔兰人》在这样三层的叙事结构下,缓慢地向前行进着。1950年的Frank是一个技艺过人的二战老兵,以一个卡车司机的身份结识Russell,一步步变成Bufalino家族权力网中最靠谱的打手和杀手,变成Russell的好朋友。通过Russell,Frank被举荐给工会主席,政治家Jimmy Hoffa(阿尔·帕西诺),成为他的保镖和最受信任左膀右臂。在一次次的暗杀,弃枪,抛尸与汽车炸弹后,1950年开始的时间线与1975年交汇,汽车驶向故事的最高潮,一堵等待被刷的墙和Frank人生最重要的一场杀戮。

这样复杂的叙事结构和众多的支线人物对观众的注意力提出了超高的要求,而马丁对影像和运动过人的掌控力让这部长达三个半小时的电影没有半分难熬的感觉。在一段从理发店起始的推拉镜头中,角色走出理发店走进热闹的商铺和过道,然后将视点交给新进入这片空间的杀手们,我们自然地跟随杀手们朝目标所在的理发店走去,但下一秒枪声响起时,镜头却移到花店橱窗中大簇盛放的花上。当Frank的女儿Peggy被杂货店的店主欺负,Frank当着Peggy的面在街边暴打店主。这个过程以一个全景镜头展现,延迟了给Peggy反应镜头的时间,而这段冲击力十足的暴力也标志着Peggy对父亲态度的转变,最终指向父女关系的悲剧。

在刺激神经的血腥和暴力之外,马丁还用绝妙的comic timing消减了文本上的刻板性和严肃性。Frank不近人情地在Crazy Joe家庭聚餐途中杀害他之前的剧情,是一段非常幽默的选枪心理活动;为观众解释谁是Hoffa时,Frank说:“在50年代,Hoffa就像猫王一样有名。但到了60年代,或许我得说,他就像披头士”。在《爱尔兰人》中,几场重要的血腥和暴力都以一种冷静而克制的方式呈现,甚至不给杀人者Frank任何特写,看不到他的表情,也不知道那一刻他在想什么,反而是所有的酒桌谈话和所有的玩笑,被给予了充足的情绪。

《爱尔兰人》另一个非常斯科塞斯的特点,就是大量的历史节点与阴谋论。《爱尔兰人》原著是Frank Sheeran的回忆录,为马丁这个政治阴谋论爱好者提供了最丰富的材料。于是在《爱尔兰人》中,我们看到费城黑帮帮助肯尼迪当选总统的幕后操纵,工会主席的贪污腐败与内部斗争,肯尼迪家族的权力布局与暗杀事件,“猪湾事件”,以及最扑朔迷离的,Jimmy Hoffa失踪的真相。

以上大部分事件Frank都自称有所参与,像暗黑版的阿甘一样出现在对的时间对的地点,见证美国历史的各个转折。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材料或许只是年老Frank的自吹自擂,毕竟所有其他当事人都已入土,他所说的话有多真实也无从判断。最重要的是,Frank在书中承认杀害了Hoffa,但现实世界中的调查并未发现任何指向他的证据。拿着这些被许多历史学家判定为谣言的说辞,马丁以一种不由分说的坚定还原了Frank回忆中的每个细节。这可能就是马丁作为一个成熟叙事者,对故事和历史,虚构与现实的清晰区分。

但从更深层次的角度来说,《爱尔兰人》或许是一部非常不马丁·斯科塞斯的电影。

我向来对《好家伙》没什么好感,那句“我从小就想当黑帮”有种莫名其妙的自负,而《好家伙》的主角Henry从头到尾虽然经历沉浮,却没有能让人共情的点。然而《爱尔兰人》彻底打破了马丁在《好家伙》中对黑帮成员像摇滚明星一样的塑造,《爱尔兰人》里的这些老家伙们似乎就是普通人,不受簇拥,没有戏剧化的行动也没有酣畅的BGM,在生意场之外不过只是一群穿着短袖衬衫,坐在保龄球场边,看起来平平无奇的中老年人。

这种对黑帮成员人性化生活化的处理,彻底地否定了犯罪题材中常有的虚假浪漫。《爱尔兰人》里的职业杀手和政治大佬,可以在酒店房间里穿着居家睡衣,刷着牙,轻松地讨论改变权力格局的大事。阿尔·帕西诺演绎的Hoffa,在台上固然魅力十足极具感染力,下了台也不过是个脾气很差,爱吃热狗和冰淇淋,不喜欢别人迟到的平凡人。乔·佩西在《好家伙》里用一段"funny how?"塑造了一个让人又爱又怕的经典神经质黑帮形象,但他在《爱尔兰人》中的表演是极收敛克制的。Russell在重要的生意谈话时总是很沉着,不断斟酌着用词,而在生活中他是一个念叨妻子抽烟,因为教女Peggy不喜欢自己而郁闷的慈爱小老头。

德尼罗饰演的“爱尔兰人”Frank,承担了最多将黑帮成员人性化的任务。这个角色将黑帮题材的讨论带入家庭,重点探讨了这帮嗜血的法外之徒和他们的犯罪行为如何影响下一代。在这部女性角色严重边缘化的《爱尔兰人》中,Frank的女儿Peggy是让人印象深刻的亮点,她没有什么台词,但对父亲的畏惧,怀疑,到最终的憎恨都以几个眼神直直投射到Frank身上,让他絮絮叨叨讲述的传奇经历显得空洞可笑。

在Peggy拒绝和Frank说话之后,已快走到生命尽头的Frank对另一个关系也并不亲近的女儿洗白自己的行为:“我只是想保护你们不受伤害。”女儿好笑地质问:“不受谁的伤害?”这一个犀利的问题是给所有合理化自己行为的罪犯一记响亮的耳光,击碎所有对黑帮浪漫想象的幻梦。

另一个不太斯科塞斯的点在于,《爱尔兰人》明显地透露出一种衰老。马丁好像从未如此在意时间的流逝,在意人生的终局,在意葬礼和死亡。

《爱尔兰人》中出场的重要配角都有一个姓名卡,下面详细地写了这个角色将于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死亡。一开始,这种死亡预告带着一种戏剧反讽的诙谐,但当有一个角色应验了这份诅咒,身中数枪倒在街头,我们才意识到这次马丁有多么无情。这批角色都是黑帮游戏里有有名有姓的玩家,他们大多死在79和80年,也大多没能寿终正寝。而在先前一段好笑的快速剪辑里,Frank向水中投掷的那无数把枪,背后又是多少份死亡报告呢?

为了顺应剧作上的时间跨度,《爱尔兰人》采用了降龄技术,让我们能在银幕上看到一个年轻的罗伯特·德尼罗。但令人感到心碎的是,德尼罗已经75岁了,纵然技术可以抹去他脸上的皱纹,呈现一张光滑得有些可怕的脸庞,身体是不会撒谎的。德尼罗动作的迟缓,表情略微的僵硬,在不断提示着观众我们在看的其实是一个青春已逝的老年人。

在1975时间线的高潮过后,《爱尔兰人》中的所有角色都开始急剧地衰老,被病痛和孤独侵蚀。Russell和Frank进了监狱成了狱友,他们都开始怕冷,需要拐杖和轮椅,丧失自理能力。而在最后的最后,孤身一人的Frank在无尽的反思和悔恨后,将信将疑地寻求宗教的慰藉。那扇没有关紧的门后,只留下他一个人忏悔着曾经的错误决定,祈祷着命运的终点能平静地到来。

《爱尔兰人》是Frank葬礼上的一段悼词,虽然他还没有死。摘自网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以后怎么找资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