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工程巡礼:海上重庆LNG液化天然气工厂厂在哪能看?

本系列节目将纪录全球最具野心和愿景的工程建筑案是如何展

开的。藉由各式各样的档案以及高解析度、专业拍摄的影片,节目里

将叙述每项工程落成背后的精彩、戏剧性、充满英雄胆识的故事。由

主要设计师、工程师、专案经理及工地人员,来说明他们如何克服挑

战,打造现代最高、最长、最快和最复杂的工程建筑案。

你可能正坐在某栋建筑物或某种交通工具

内。我们在其中生活和工作,搭乘它们往返住家和公司,但我们是否

全然领略到建筑的伟大?想要大开眼界,

您的遥控器,转到国家地理频道。在《伟大工程巡礼》系列节目中,

观众们可以见识建构我们日常生活的建筑工程奇观。

位於巴西的伊泰普水坝是全世界最大的水力发电场。

巴西和巴拉圭工人日夜赶工完成了这个巨大的水坝。

让我们一步步看看这个庞大的建筑是如何打造

法国和英国向来不是亲密伙伴。

他们却联手打造了海峡隧

道。这项百亿英镑的计划雇用八千名工人,历时八年才竣工。现在的

英法海底隧道是一项非凡成就,然而在完工的路途上却是满布挫折。

您可以在《伟大工程巡礼:英法海底隧道》中一探英伦海峡究竟。

地震会毁灭城市和国家。

加州被预测在未来五十年内会发生大地

因此必须采取一些防范措施。

金门大桥就是一座应受保护的建筑。

纪录片超级工程5篇.doc


纪录片超级工程5篇 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纪录片超级工程的资料5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篇1 超级稻大面积亩产破988公斤 创世界纪录 [视频]央视推出大型纪录片《超级工程》 [魅力纪录]超级工程 第五集 超级LNG[魅力纪录] 超级工程 第三集 北京地铁网伟大工程巡礼之超级传输管线 ipd.pps.tv 伟大工程巡礼之超级机器之开采天然气 ipd.pps.tv 国家地理 伟大工程巡礼系列 英国超级列车 v.pps.tv 伟大工程巡礼-超级潜艇 v.pps.tv 《超级工程》 第三集 北京地铁网超级工程 第一集 港珠澳大桥[特别呈现伟大工程巡礼-超级破碎机 ipd.pps.tv 超级工程 第三集 北京地铁网络[特别呈现[魅力纪录]超级工程 第二集 上海中心大厦《朝闻天下》央视推出大型纪录片《超级工程》 《超级工程》第一集:港珠澳大桥2009年12月15日动工 《魅力纪录》超级工程 第一集 港珠澳大桥 伟大工程巡礼-超级轮船东方亚特兰大号 ipd.pps.tv 伟大工程巡礼-超级管线 ipd.pps.tv 上海超级塔 程序流 ipd.pps.tv 国家地理 终极构造 超级潜艇 ipd.pps.tv 世界工程五霸 超级汽车 伟大工程巡礼之超级潜艇3 Discover伟大工程巡礼之超级管线2 Discover伟大工程巡礼之超级管线3 伟大工程巡礼之超级潜艇2 Discover工程大突破之超强两栖战舰3 Discover工程大突破之超强两栖战舰1 纪录片《迪拜人工岛》 ipd.pps.tv CCTV—9纪录频道《超级工程》【超级LNG船】预告片 CCTV—9纪录频道《超级工程》【海上巨型风机】预告片 《超级工程》第二集上海中心大厦 国家地理 终极构造 超级潜艇 ipd.pps.tv 《魅力纪录》超级工程 第三集 北京地铁网络 Discover伟大工程巡礼之超级管线3 Discover伟大工程巡礼之超级管线2 《魅力纪录》超级工程 第五集 超级LNG船 Discovery-英国工业演进史之50年代-世界新秩序3 国家地理 伟大工程巡礼 超级直升机 ipd.pps.tv 国家地理 伟大工程巡礼 超级直升机 v.pps.tv 《无限大工程》之《立体城市》 超级工程 第三集 北京地铁网络[特别呈现超级空客机翼 [魅力纪录]超级工程 第一集 港珠澳大桥《魅力纪录》超级工程 第一集 港珠澳大桥 Discovery-英国工业 演进史之50年代-世界新秩序2 篇2 第一集:港珠澳大桥 这是中国建设史上里程最长、投资最多、施工难度最大的跨海桥梁,这是由33根航母般巨大的沉管打造的世界上最长的海底隧道,这是最巧妙的东西人工岛修筑方案,港珠澳大桥的建造备受瞩目。它将连起世界最具活力经济区,对香港、澳门、珠海三地经济社会一体化意义深远。 看不见的危险 复杂的海床结构,恶劣的自然环境,超长的跨海距离,工程师们要挑战海上建桥的极限。伶仃洋上的每一次台风、巨浪、地震甚至是海水侵蚀对它来说都是一次致命的威胁。这里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水道与航道之一,抵抗过往船只的撞击,保证航空的安全是工程师们必须接下的挑战。 它,改变生活 为了航空的安全,桥梁的高度必须有所限制,而且一段深海航道也不够条件来修建大桥,工程师们提出了一个大胆而疯狂的想法:修建东西人工岛,联通跨海大桥与海底隧道。港珠澳大桥势必会改变三地生活,香港会加快发展的脚步,澳门会走出来,珠海亦将面临更广阔的世界。 第二集:上海中心大厦 这是一个关于上海的梦想,一个二十年前便开始的计划。632米,这是中国人第一次把建筑造到600米以上,它也是世界最高的绿色超级摩天大楼。这是工程师们关于垂直城市的大胆想象,第一次在超高层建筑中使用双层玻璃幕墙,打造东方“空中花园”,创造更为环保、舒适的未来空间。 第二集:上海中心大厦 Gensler事务所的“龙型”方案从全世界19个顶尖设计方案中脱颖而出,他们从哲学“极限”观念出发,打造大厦的愿景:“中国,永恒的未来”。该设计首次将开放式花园引入高层建筑,19种绿色技术实现最高绿色大厦的梦想,解决摩天大楼20多年来造价高、能耗大等一系列负面效应。它是未来的上海新地标。 关键词一:空中花园 Gensler的设计师们将陆家嘴核心区域的开放式花园搬进摩天大楼之中,第一次在超高层建筑

算是纪录片的狂热爱好者吧,以前就一直断断续续收藏了不少蓝光纪录片,看的也断断续续。最近一年多来一狠心,一直保持着每天看20多分钟纪录片、每两天看一集纪录片的节奏。现在回头看看还真的看了不少的纪录片。

好看的纪录片非常之多,但看了不少题材的纪录片之后发现相同题材下的纪录片同质化现象也蛮严重的,没有重点的推荐可能反而让很多想好好看纪录片的朋友更无从下手。

这里重点推荐一些有深度、特色、或者囊括了一些只能通过只能通过纪录片才看得到的访谈和纪录的片子。个人更喜欢自然科学题材和科技工程题材的纪录片,这方面题材的纪录片也相对看得比较多,可能也会相对推荐比较多。

Exciting系列:纪录片并不都是白开水,很多发生在我们现实世界的故事同样也会有动作片的效果。这种纪录片节奏明快、剧情跌宕起伏。

美国国家地理频道:American Genius ——美国天才;又译:经典天才争霸战(全九集,第二季在筹备)

这部纪录片的出彩之处在于它并不是简单叙述这个天才如何如何牛逼,而是每集都出现一对天才对垒,重点描写天才之间的斗争。从一个人的对手观察,很大一定程度能看出一个人实力高低。和竞争对手之间的博弈,则又会进一步激发天才们的创造力,将他们的发明推向一个又一个的新高度。

这部纪录片就是重点放在描述天才与天才之间的斗争,有如雷贯耳的海森堡和奥本海默,也有一些大众听上去的无名之辈,例如电视机发明者David Sarnoff。

从天才之间的对决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新发明的最初的发明者可能并不是最后被人们所记住那个人,一些历史和环境的原因让不少出色的天才被埋没在了他们竞争对手光环的背后,让人唏嘘不已。而天才之间你先赢一局我又反扳一局的激烈斗争也很大一定程度促进了他们的发明创造。没到最后,谁也不知道鹿死谁手。

而商业、资本和专利的加入,也让“发明”这个行为拥有了更加丰富的内涵,特别是在商业法规不完善但出现大量资本家和富豪的19、20世纪。

第一季包括了九对天才的对垒,听说第二季已经在筹备了,第一季的对决就包括:

Colt 因为他的双动设计(DA:Double Action 扣动扳机时可以同时完成扳倒击锤(进入待击状态)和释放击锤(击发状态))而被现今大多数人所熟知。但左轮手枪诞生的背后还有Daniel 兄弟和Colt之间激烈的连发武器改进之争,但Daniel Wesson却被世人所遗忘。

普利策因为他的普利策奖而被世人所熟知,而他的公司当初是遭遇到了传媒界家世显赫的富二代赫斯特的激烈打压。两人曾经在媒体行业进行了激烈的混战,这场媒体混战深刻地揭示了新闻媒体对于真实性和阅读量之间的权衡。

电视机的发明其实经过了非常长的一段专利之争,而这一段战争我们也可以看到20世纪的商战是如何地残酷,资本的逼压下,真正的天才可能会被历史所遗忘。

这是一段非常惊心动魄的故事,二战时候同盟国和轴心国之间在原子弹上的较量直接影响着战局的发展。谁先拿到这个灭世武器,就意味着谁将掌握着这场战斗的主动权。海森堡和奥本海默这两个物理学上的旷世天才在这个领域上进行了激烈的角逐。

谢尔盖·帕夫洛维奇·科罗廖夫 VS 韦纳·冯·布劳恩 :太空竞赛

上个世纪美苏两大超级大国之间激烈的太空竞赛背后的两个超级天才,这两个人之间的斗争很大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这场太空竞赛的走向和两个超级大国在二战之后的格局。

这个场斗争在近年来被越来越多人所熟知,交流电的广泛采用直接奠定了我们现在世界的模样。

史蒂夫乔布斯VS比尔盖茨:个人电脑

乔布斯传与比尔盖茨亦敌亦友的关系一直被诗人所津津乐道,二这两位天才封闭与开放、偏执与精明之间的斗争,促成了一个又一个跨时代的产品,开启了我们的个人电脑时代。

整部纪录片采用专家叙述+旁白+电影演绎的手法,这也是这部纪录片非常“好看”的原因,因为会有一种看电影的错觉。

而且电影的选角、化妆和布景非常遵循人物原型和时代背景,比如:

官网也非常有趣,编排非常用心,添加了很多纪录片里面没有的史料,进去像漫游在博物馆一般:

以前曾经写过一篇有关天才之争的回答,参考了不少这部纪录片和网站的史料:

America>则带我们全方位领略到了在没有监管条件下的资本主义会如何野蛮生长。二战之后的蛮荒美国迅速因为一系列卓越的企业家而迅速复苏,范德比尔特、洛克菲勒、卡内基、J.P摩根、福特分别从铁路、石油、钢铁、金融和汽车几个行业建立起了现代美国,巨头们相爱相杀,他们同样在自己的行业里建立起了自己无比庞大的帝国并积累了让人瞠目结舌的财富。那个时代的商战没有人性可言,只有尽一切手段去达到利益最大化。拍摄方式跟<American Genius>一样也是半有电影元素的纪录片,画质非常好。但要指出的是片中为了戏剧效果添加了一些历史上不存在的细节,或对事件的发生顺序有调整。人人字幕的版本会在这些细节之处指出不妥当指出,特此感谢人人字幕组的历史顾问寡头章鱼X和彼岸的宁静。纪录片的英文名起得非常的好,正是这一群人,建立起了现代的超级大国。

央视:超级工程(全五集)

很多工程项目本身就是挑战人类知识存量和基础设施边界的存在,这部纪录片遴选了中国港珠澳大桥、上海中心大厦、北京地铁网络、海上巨型风机和超级LNG(液化天然气)运输船这五个项目揭示了中国当代的一些极限工程的水平。

这些极限工程都是集结了项目团队所有人的智慧和心血才诞生的中国当代奇迹,建设经过了一个又一个的技术攻关,给人另一种层面上的震撼。

同类型纪也同样具有高质量的纪录片还有国家地理频道拍摄的《伟大工程巡礼》(Megastructures)系列和《超级工厂》(Megafactories)系列,一个偏向建筑工程、一个偏向制造产品的超级工厂,不过这两个系列的集数都太多了,涉及很多有名的建筑工程和产品,大家可以看着目录自取感兴趣的那一集。

中国先进的纪录片水平已经有了很大进展,除了《舌尖上的中国》以外,央视还有非常多出色的纪录片,Exciting系列这里重点就推荐央视的这部《超级工程》。

The Apprentice——学徒(又译:飞黄腾达)(已更新到13季)

对,就是那个现在在美国和希拉里大妈吵得不可开交的川普大帝的节目。非常纠结要不要把这个节目受进这个单,因为这个毕竟是一出真人秀节目,严格来说不是纪录片。但最后决定收进来的原因是因为它非常多元地反应了商业逻辑和团队协作规则。

这出节目是当时特朗普为了打造自己个人品牌的一出真人秀,我也是因为这个真人秀第一次认识到特朗普。节目的形式是甄选出十几位来自各个不同行业和背景的精英,分成两个团队,每集去完成不同的商业任务,大到筹备一个百老汇的当红歌剧、小到在街边卖柠檬水不等,最后两组比拼业绩,赢的一组将会获得相应奖励(比如和用川普大帝的飞机去度假),输的一组将会有一人被解雇。最后留下一人成为学徒(The apprentice),负责管理特朗普集团旗下的某个公司。

前面几季还是普通版选出普通人进行角逐,之后相继推出的名人版(The celebrity apprentice)则选取那些在各个行业里面的名人参加节目。两个不同版本的商业逻辑也有很大不一样,普通版的团队主要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努力,而名人版则更多是通过自己强大的人脉网络来进行各种变现。

每集主要分两个部分,前半部分为分队做任务,镜头将会从不同的角度拍摄一个团队的协作情况,各种明争暗斗和协作合作都被隐藏镜头拍了下来,甚至有时候为了完成个人业绩还会上演双面间谍的戏码。而后半部分则是最精彩的部分:会议室裁员。两组进入会议室后公布成绩,胜出的一组高兴出门,而输的一组则留在会议室,经常会互相指责以免自己被裁掉。而每次任务每个组会选出自己的领导人(Project Manager),可以自告奋勇也可以别人选出。赢的时候Project Manger则会被特朗普记住,而输的Project Manger则是最可能被裁掉的人。会议室的本质就是一场博弈,而这出节目也让川普大帝在里面的名言:You are fired! (你被解雇了)成为美国的流行语。

这出节目2004年就播出了第一季,我是很小的时候在电视上面看到这出真人秀,然后就一直追了下去,现在看着原本坐在会议室大班椅的特朗普老板一下子窜上演讲台拉选票还是非常不习惯........

Discovery拍的一部异常酷炫的真人秀,选取了10位美国顶尖的工程奇才,每集会分成两队接受一些难度很高而且脑洞大开的挑战,每集输掉的队伍里面将会有一人被淘汰,最后的赢家会获得5万美元的奖金和一年在WET科技公司的工作合同。不得不说这部真人秀的编剧脑洞真的很大,每集的挑战都非常震撼,但同时又兼顾了很好的视觉观赏性和应用价值,同时每集的挑战都挺烧钱的。比赛流程包括一开始的蓝图设计比拼——组队并在五天规定时间内完成器械——最终测试。但因为多是制造器械实现特定功能为主,参赛人员多是机械或者结构工程师背景,不涉及太多软件方面的比拼,但具备很好的观赏性。

深圳都市:《解码深圳·华强北》(全四集)

深圳已经从山寨之城蜕变为全球的硬件硅谷和创客之城。这部纪录片详细记录了华强北这条神奇的电子街的崛起过程,华强北的历史也是深圳特区历史的缩影。华强北的更迭里面充满了特区人的拼搏精神和创造力,华强北的发展过程创造了特区乃至中国一项又一项的记录。如今在物联网和智能硬件的浪潮下,华强北继续扮演着科技界中一个重要的角色。

中国不单在过去的三十年里取得了惊人的经济成就,中国也愈发成为一个充满创新和创造力的国家,开始在一些科技领域引领世界的发展。这部纪录片从外国人的角度看中国的科技和创新,走访中国当今一些极富创造力的企业和创新产品,这些创新都将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便捷,应用科技的力量解决当今社会的所面临的一些严峻挑战,把全世界带入更加智能化的生活方式中。

国家地理:《脑力大挑战》(Test Your Brain)(全三集)

这是一部参与感非常强而且非常有趣的的纪录片,科学家动用魔术师、神经学家、心理学家等全方位测试你的注意力、视力和记忆力。经过一轮测试你可能会很沮丧,发现自己的大脑对外界事物的描述其实是如此失真,而又缺陷重重。但从此你也会更加理解自己大脑的运作模式,从而更加客观地看待这个可能永远无法准确描述又充满幻像的世界。

视野拓展系列:这个系列的纪录片会深入揭示一些我们可能习以为常,但背后却又深藏奥妙的一些事物。看完这类的纪录片,你看会对很多已经习以为常的日常生活现象有很大改观。

一头短红发的记者兼大学教师Aleks Krotoski博士分别从互联网的起源、对权力的影响、对经济的影响及对人类社交网络的影响揭示互联网这个庞大而无形网络对我们日常生活的改变,全篇虽然没有特别多新颖的观点出现,但看下来会对互联网这个看似虚无,但又无处不在的网络系统有更深的认识。互联网之父Tim Berners-Lee爵士多次出镜,一些硅谷巨头也有参演,如扎克伯格、Peter Thiel等。

这部纪录片的角度非常有趣,全部都是取材自我们生活本身,但却都是我们无法看见的现象。因为我们的眼镜在光谱范围、识别速度上都有局限性,这部纪录片就是让我们看见我们无法看见的日常世界,比如我们所能识别的光谱之外的宇宙射线、花粉的扩散、甚至一个十几米开外的人打喷嚏之后高速飞行的口水。

有关2050年地球人口承载危机和全球变暖题材的纪录片非常之多,但这部纪录片的形式在这系列题材里面却非常出彩。这部纪录片假想了一个2050年的典型超级大城市,从城市规划、电力、垃圾处理、建筑、食物供给、交通六个方面探讨这个城市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帅帅的诺贝尔奖得主兼UCB教授Dr.Dan Kammen每集将会从每个方面里面的权衡四项技术,最后选出最有希望的技术选出一个,“应用”在这座生态之城中。

这部纪录片出彩的部分是决策过程,只能最后只能保留一项技术的设定让它不像很多纪录片只谈一些突破性技术,而是反复权衡这些技术应用的利弊和应用场景。Dan Kammen要确保选出来的这项技术能真正解决2050年的城市问题、价格低廉、易于使用和在2050年能被大规模应用。这个设定有时候让Dan Kammen都非常为难,但他总在每淘汰或选择一项技术之后,给出为什么淘汰或选择这项技术的根本原因。跟着Dan Kammen一起思考和权衡大有裨益。但整部纪录片可能为了营造出紧张的节奏感,背景音乐用力过猛,有点嘈杂。

相比较Discovery和History Channel的大气,PBS的纪录片总是做得精致而优雅。这部透视美国从农业、交通、电力和制造四个无形而无处不在的网络揭示美国这个超级大国是如何运作的。全篇采用大量的GPS定位技术和CG技术绘制各种系统的酷炫的动态网络图,参加过生存者的斯坦福符号学韩国小哥Yul Kwon时而逗趣时而鞭辟入里的解说也为这部纪录片加分不少。

早高峰下的纽约曼哈顿岛不同交通方式的出行轨迹

央视:五大道(全九集)

当我们谈到旧中国的时候,我们更多的是在谈抗争和危机。这部纪录片一改以往的视角,从天津五大道的洋楼说起,如数家珍地细细点评这些洋楼背后的历史,从另一个角度解读旧中国的商业、建筑、对外政策、人文风情。天津人看可能会更有感觉。

相信不少人对2013年希格斯玻色子获得诺贝尔奖记忆犹新,这个号称“上帝粒子”的玻色子是标准模型最后一块遗失的拼图,决定着万物的质量。而希格斯玻色子的发现也成为了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发现。这部纪录片记录着大型强子对撞机LHC(Large Hadron Collider)发现希格斯玻色子的始末。以一位男性理论物理学家和女性实验物理学家的交叉视角,还原了这个划时代发现的各个方面。

这部纪录片更像是一堆对自己事业极其狂热的科学家的访谈,一个理论从被自己提出到验证可能要经历长达一代人甚至多代人的时间才能被验证,在里面我们可以看到物理学家那种对世界规律的敬畏、好奇、狂热的探索精神,和执着要贡献一生但又生怕自己所建立的理论最后被实验推翻,到头来一场空的恐惧。理论物理学家通过构筑理论来解释万物,而实验物理学家则通过建造实验仪器去验证理论。在物理学这个领域,互相冲突的国家可以一起合作,艺术与科学、混沌与规则同在。

强烈推荐的一部科技史纪录片,眼里有光的主持人Steven Johnson是一位研究创新如何产生的作家,博学多才的同时又逗趣幽默,极具亲和力。纪录片的叙事主线非常有意思,选取了六个现代生活中的特性作为主线(清洁、时间、玻璃、光、制冷、声音),将它们的发展史娓娓道来。令人吃惊的是,往往一个单一的创新会引发一连串的连锁反应,许多创新都是相伴而生的。而且纪录片也着重强调了许多在创新中扮演重要角色,但却被世人遗忘的发明家。非常多逗趣的简笔画穿插其中来阐述不同系统的运作。看完这部纪录片你会对我们的世界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也会对发明和创新有更多的思考。我们创造了发明,发明也创造了我们。

前不久,美国才因为DDoS攻击导致大面积的网络瘫痪,网络系统并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安全,这部纪录片从震网病毒讲起,讲述了代码为何能带来核武器一般的杀伤力。纪录片还对斯诺登进行了秘密访谈,揭示了美国国防部可以控制全世界任何一台电脑的“量子理论”程序,可谓是干货十足。大规模感染的震网病毒最后被诊断为只是针对伊朗境内核燃料离心机的PLC设备进行攻击,对伊朗的核计划实施破坏。网络安全的辩论最终可能会走向选择被保护但受监控,还是选择自由但随时会被攻击。历史上如果攻击型武器强于防守型武器,则会有更多战争,网络物理是穷国的原子弹,通过代码就可以对发达国家价值连城的关键设施实行破坏,世界在网络战争下,需要新的保护盾。

喜欢看电影特别是科幻片的朋友一定对工业光魔不陌生,这家神奇的工作室开创了电影特效的先河,从星球大战开始,开创了整个电影业的全新时代。继而创造出星际迷航、变形金刚、钢铁侠等让人印象深刻的作品,最近刚上映的奇异博士也是工业光魔的大作。在工业光魔力的团队里,有艺术家、工程师、导演等来自各个行业才华横溢的人,一起创造出更多令人惊叹的场景,他们一次次抹掉现实和想象的边界,唯一的限制他们的就是他们自己的想象力。

贝克街的名侦探几乎承载了每个英国人的记忆,而作为第一个被搬上荧幕的侦探,福尔摩斯这个角色经过了历届演员的演绎,一代英国人有一代英国人眼里最佳的福尔摩斯。而不同的演员和导演也对福尔摩斯有着不一样的解读,福尔摩斯的很多特征也是后人给他加上的。福尔摩斯不单是柯南道尔笔下那个睿智冷酷的名侦探,他跟着一代代的英国人一起成长,成为全世界都十分喜爱的一个文化符号。

19世纪的欧洲是充满各种思想和酝酿着各种变革的地方,马克思抨击经济制度,尼采抨击社会道德,弗洛伊德抨击人本身,纪录片讲述了三个思想巨人:马克思、尼采、弗洛伊德的思想诞生过程,纪录片本身并没有对他们的思想做很多主观评价,而是注重还原了三个思想巨人的思想诞生过程。通过还原我们可以去掉巨人的光环近距离观察这些思想家的思想诞生过程、发展以及后人对他们思想的误读,甚至利用。

世界之美系列:这个系列的纪录片着重“美”的感受,很多学科、知识、自然奇观可能因为一些错误的解读或错误的展示,让许多人对其不感兴趣甚至敬而远之,但这个系列的纪录片将会让你意识到,我们的世界真的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作为一个古典乐迷真的对这部纪录片爱不释手,这部纪录片将会以古典乐为主线,拜访不同城市并解读其背后的作曲家的故事。这部纪录片极其注重拍摄的画面质量和音乐。澳洲室内乐团俊男美女的青年演奏家和出色又独具力道的演奏也为这部纪录片添色不少。这部纪录片在第二季才有这么好的画面质量,相比之下第一季从叙事、音乐和画面质量上都要逊色不少,这里就不重点推荐了。

这部纪录片是Natural World自然世界系列里的一部,但必须单独拎出来推荐,因为这部纪录片从画面到音乐都极富灵气,看完像是去了喜马拉雅朝完圣了一般。爱登堡爵士也为这部纪录片配上了他一如既往的完美解说。

又是一部BBC作品,不得不说BBC的作品都非常注重美感和观众体验。这部纪录片让我真正地爱上了数学。从人类的生产发展到数字的产生、再到数学研究体系的确立和现代的高等数学,这部纪录片走遍全世界去寻找数学背后的故事。主持人Marcus du Sautoy本身就是一个极其热爱数学的牛津大学数学系教授,在他的解读下,你会领略到数学优雅而智慧的美感,数学作为宇宙的语言,人类利用数学和上帝对话,数学来自生活,但又归于生活,并指导生活。人类的理性美在数学里面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

因为个人非常喜欢物理和宇宙题材的纪录片,所以这方面的纪录片也看了不少。觉得拍得最好而且兼并叙事清晰又有趣特性的,就只有Discovery的这一部。这部纪录片给人的第一反应就是——美。全部纪录片都着重去运用各种CG和电脑模拟去重现各种宇宙奇观,如超新星爆炸、银河系转动、暗物质结构等等。而加来道雄的解说也风趣到位,并不是简单地科普知识炒冷饭,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

央视:茶,一片树叶的故事 (全六集)

茶被称作灵魂的饮料,而这部纪录片则是以茶展开,从种茶、采摘、制茶、到最后在杯子里冲泡涅坛,每片茶叶的背后都叙说着历史、一片地方的风土人情、制茶师对制茶执着一生的故事。整部纪录片都很着重表达茶那种独特的东方文化和神韵,也是一部佳作。

哈勃望远镜可以说是人类目前认知宇宙的眼睛,它在1990年升空起就不断获取大量珍贵的太空光学图像,而我们现在看到的星云壁纸大部分是哈勃望远镜拍摄的。这部纪录片的部分镜头由两名NASA宇航员将IMAX摄影机带入太空,并且使用IMAX 3D摄影机拍摄了修复哈勃望远镜的过程。在这部纪录片里面,我们可以看到哈勃项目的前世今生,艰难的太空修复和哈勃拍下来的那些美得令人窒息的太空图像。只可惜这部这部纪录片没办法用3D IMAX播放出来。

这部纪录片下面也有知友推荐了,真的是美得令人窒息的一部摄影集。自然摄影师格雷戈里·考伯尔走遍世界各地采集到那些充满灵气的镜头全部浓缩到这部纪录片里面。当时第一次看到这部纪录片的名字以为是纪伯伦的传记,纪伯伦的代表作品是《先知》和《沙与沫》,而观影过程中,每帧画面的确都和纪伯伦的诗一样美。但值得提醒的是这部作品是部摄影集,大部分时间只有背景音乐和富有灵气的镜头剪辑,中间穿插着寥寥几句吟咏一般的旁白。

这是一部深圳口述史纪录片,纪述了深圳年这段移山填海、从无到有的历史,通过采访深圳经济特区那些的第一代的建设者们,呈现这个奇迹之城如何在30年里从无到有,一步步变成现在的国际大都市。讲述人员涵盖挥斥方遒的魄力领导、当初来深圳寻梦的打工年轻人、第一代投资建设的港商、建设官兵等。他们一起用汗水、智慧和胆识,制定浮动菜价废除粮票、抵住压力建立土地交易制度、引入证券市场、争取地方立法权,从深圳打开一个窗口,引发一轮全国范围的全新变革——改革开放。这些举动饱受全国争议,甚至冒着违宪风险。直到1992年邓爷爷南巡时那一句:“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中国在蛮荒与现代化之间摇摆的节点上,应声朝着现代化的方向滚滚向前。

这是美国前副总统戈尔主讲的一部气候变化纪录片,并获得了第79届奥斯卡金像奖的最佳纪录片奖。与小布什竞选失败后的戈尔将更多精力投入到了对抗气候变化之中,他在这个纪录片里描述了许多人们对全球变暖视而不见的严峻事实,这部纪录片上映于2006年,至今看来许多数据依然触目惊心。

第一次工业革命发迹于英国的蒸汽机,而真正盘活蒸汽机的却是铁路。铁路的运输极大增强了英国的经济实力,进一步拓宽了工业革命的影响范围,并进入许多国家,影响了他们的历史进程。铁路的庞大投资也在英国催生了银行系统,而过大的铁路投资泡沫则造就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金融危机。铁路的历史与现代工业体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铁路的发展甚至改变变了战争,和英国这个工业革命发迹之地的命运。

把这一部纪录片作为推荐第一位应该是没有任何疑问的了。《行星地球》第一期10年后BBC耗资耗资800万英镑做出了第二季,还是老爵爷爱登堡配音,Hans Zimmer大神操刀配乐,利用超高清4K摄影机和无人机等技术拍摄。截止到今天为止,豆瓣18365人评价9.9和IMDb 18960人9.7的评价说明了一切。

只能看纪录片才能知道系列:这个系列的纪录片大多通过人物访谈来还原一个事件背后的各种信息或者一个人物的真实形象,很多时候也并不会下一个明确的结论,而是让观众自己去意会。在这些这些纪录片里,我们可以看到更深层次的东西。

Inside Job——监守自盗(全一集)

这部纪录片通过大量访谈,来推演08年次贷危机背后的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动向。全篇的访谈包括金融界大鳄、政客、记者、甚至华尔街性工作者来还原一个完整的金融危机。虽然整部纪录片是以访谈推进的,但全片主线稳定清晰,节奏也把握得相当不错。这部纪录片获得了83届奥斯卡的最佳纪录奖。

这部电影发生在次贷危机前夕,从几位相对平凡的金融从业者的角度,解读了次贷危机的各种闹剧现象。按包江浩的话来说,就是“它里面说了一群人和你一样,在复杂的体制面前充满了无力感,想改变而不能。然后他们感到很愤怒,很困惑,很崩溃,最后无可奈何地只能每个人先赚他个几个亿再说的故事。”这部电影是2015年才上映的,离次贷危机的发生已经过去了8年,人们心里的伤也逐渐愈合。影片因而用各种调侃的方式来解释各种金融名词和背后的荒唐故事。

这部电影发生在次贷危机事件发生前的一个夜晚,从投行的视角,还原了投行各个阶层的人发现了大衰退要带来时的各种反应。电影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思考次贷危机的视角,究竟是金融从业者的高薪导致了次贷危机的爆发,还是人民无止境的贪婪?

电影发生时间是次贷危机之后,从美国政府监管部门的视角,还原了一系列次贷危机发生之后政府部门所做的努力。有人批评《监守自盗》是一部典型的文艺工作者拍出来的左派作品,站在道德制高点抨击金融业从业者。但《大而不倒》却非常写实地还原了政府部门为了拯救市场所做的一切努力。毕竟,金融危机本身对华尔街本身和当局都并无好处。

放这部纪录片在这里有致敬的意思,喜欢自然纪录片的朋友一定对爱登堡爵士那略带沙哑而亲切的英腔不陌生。他已经拍了六十多年的自然纪录片,他的声线对于很多人就是自然纪录片的代名词。刚刚过去的5.8日是爱登堡爵士的90岁生日。这部纪录片让我们看到了90岁还奋战在自然纪录片拍摄第一线的镜头后面充满活力的自然纪录片之父。

有关全球变暖的纪录片非常之多,但这部纪录片的一大优势就是卡司异常强大。它通过邀请大量好莱坞明星进来参与拍摄,唤起公众对于全球变暖的关注,演员包括马特·达蒙、阿诺·施瓦辛格、唐·钱德尔之外,杰西卡·阿尔芭、亚美莉卡·费雷拉|、哈里森·福特、迈克尔·C·豪尔、奥立薇娅·玛恩、M. Sanjayan博士、伊恩·萨默海尔德、Lesley Stahl以及纽约时报的专栏作家等也加入了该阵容。詹姆斯·卡梅隆、杰瑞·温特劳布和施瓦辛格监制。甚至奥巴马、印尼总统也有出镜接受访谈。

这部纪录片每集是有两个人条线来为全球变暖的一些事情奔走,从里面我们可以看到许多珍贵的资料,如奋战在全球变暖一线工作人员、因为气候变化流离失所的气候难民、进行激烈的利益博弈冲突的商业政界巨头。主角们面对一些政商界大咖的提问也是非常尖锐,奥巴马的访谈里面就被问得尴尬地笑了几次。

但整部片有明显的民主党政治取向,很多在气候问题上有点不够实事求是,而采用道德制高点压制的感觉,算是好坏参半。但因为里面的访谈资料真的很珍贵,还是推荐。

这部纪录片拿了2014年艾美最佳纪录奖,第二季正在筹备。

这部纪录片带我们走进几位单口喜剧艺术家的故事。卓别林说:“用特写镜头看生活,生活是一个悲剧,但用长镜头看生活,就是一部喜剧。” 镁光灯和欢呼声的背后,很多喜剧效果源自于生活中的悲剧。这也是非常典型的一部BBC纪录片,从艺术家本身还原了单口喜剧这种艺术形式。在这部纪录片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而单口喜剧只是刚好他们从事的一个职业而已。对啊,既然人人都笑我,干脆收点钱算了。

哈迷看这部纪录片可能会哭。十年里的这八部电影实在承载了太多人的回忆,包括所有剧组人员。这个故事是如此真实,甚至有时候我们都忘记了这只是部电影。在这部纪录片里,我们看不到正反派之间的世纪决战,镜头背后,只有一群艺术家聚集在摄影棚里,为呈现一个个让人惊叹的镜头而努力。拍摄结束后,艾玛为了摆脱赫敏的形象而剪了短发、而Rupert Grint则说他可能一辈子都会被别人认作是罗恩,从来不哭的丹尼尔在拍完最后一幕也流下来眼泪。镜头背后的这些人会同样会因为这部戏的结束而不知所措,同样会因为一位位演完最后一幕而离去的演员而感到悲伤,同样会想尽办法拿走剧组千方百计不让他们拿出摄影棚的魔杖。这里面伏地魔会吐舌头做鬼脸、食死徒会和各路巫师一起开玩笑。他们都是一位位出色的艺术家,只是这部电影让他们刚好都出现在了Leavesden这个摄影棚里而已。

这是美国广播公司1996年制作的一部非常珍贵的纪录片,通过微软的发家史为主线,梳理了硅谷通过从计算机大型机(Mainframe)过渡到个人电脑(PC)时代改变了整个世界的计算机行业的故事,在这部纪录片里面我们可以看到意气风发的比尔盖茨、史蒂夫乔布斯、沃兹尼亚克、戈登摩尔等一系列硅谷巨擘同台,1996年乔布斯重回苹果,微软统治着整个操作系统业务,也即将面临垄断案件的诉讼,雅虎还如日中天,从家酿计算机俱乐部走出来的反主流文化青年们这时正统治着硅谷,互联网泡沫即将在几年后达到顶峰。如今回看这段20世界末的硅谷历史,实在有太多可圈可点之处。

Berners-Lee一样,亚伦是一个计算机天才少年,并且深受互联网的开放自由的精神影响,在斯坦福读书的时候亚伦辍学创办了Infogami软件公司,并在20岁前生日的时候卖掉了公司成为了百万富翁。但亚伦并没有成为打算成为下一个硅谷明星,他看到了网络世界出版行商们对各种资料收取的昂贵费用让许多人被这些知识拒之门外,亚伦于是利用技术发起了一场论文共享免费运动,并且积极参与政治,希望能有更多人接触到这些知识。最终亚伦被指控,波士顿政府和MIT也因为这件事情做出了让人难以接受的行动。最终这位终其一生,致力通过互联网让全部人都有机会接触到全人类知识的少年,于2013年1月自杀身亡。

这部纪录片全面跟踪了英国脱欧公投的始末,采访人横跨各个阶级,包括卡梅伦首相、两党议会议员、伦敦市长、工人阶级等。通过访谈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分裂的英国,上层精英太久不倾听下层的声音,导致这次公投下层人民对政策制定者充满了不信任,而做出一系列的破坏性决定。

纪录片讲述美国决定大规模使用水压裂法开采页岩气后,带来的一系列影响,奥巴马政府为了减少碳排放而决定大规模使用页岩气,并且开采产量还在逐年升高。但页岩气的开采却给当地人的生活带来了一系列的影响,开采带来了就业,也带来了污染、经济泡沫、甚至地震。纪录片走访了美国几个州的主要页岩气井还原了页岩气政策下受影响的美国人的生活。也跟踪了纽约反页岩气的大规模游行,最终将页岩气开采拒之纽约门外的过程。

我不会将自己看过的纪录片全部放上来,我会精心挑选一些有深度、特色、或者囊括了一些只能通过只能通过纪录片才看得到的访谈和纪录的片子,所以这个表单应该不会有非常快的增长,我不希望放上一些炒冷饭又同质化的片子上来,真心希望大家能沉下来去享受和欣赏这些作品。

另外只要我这个习惯还在,这篇回答就会一直更新,感谢大家的关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重庆LNG液化天然气工厂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