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十年风控商城风控那几集

近几年,诸多公司在互联网消费金融领域大玩“抢滩登陆”,这其中当然不乏阿里、腾讯、京东这样的互联网“巨头”。互联网消费金融在方便了用户的同时,也使信贷的门槛一步步降低。

相信很多想要向互联网消费金融领域转型或创业的人,对这个领域会有许多疑问:消费行业如何嫁接金融产品?如何在低门槛的同时做好风控?未来创业的格局又会是怎样的?……

本期虎嗅会员圆桌我们为大家请到了国内第一家互联网,马上消费金融的创始人——赵国庆,他来给大家分享2017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几个关键点。

曾任京东联席董事长兼首席战略官,辞职创办国内首家互联网消费金融公司

赵国庆毕业于南开大学和天津大学,并取得博士学位,同时持有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和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的EMBA学位。

他在中国国际工商学院就读期间认识了京东商城CEO刘强东,在刘强东的邀请下,赵国庆出任京东商城集团副董事长兼首席战略官(CSO)职位,全面参与京东集团层面的重大决策、经营和管理工作。

但是在京东上市前期,赵国庆因为个人学习和创业等原因,辞掉了在京东的所有职位。2014年底,他创办了自己的公司——马上消费金融,这也是国内第一家互联网消费金融公司。

离开京东转而做互联网消费金融,是因为在京东做CSO期间,赵国庆看到了传统消费金融的诸多痛点:征信市场不完整、效率低、成本高、用户体验不好、服务对象有限等,也正是因为存在痛点,才有了他做互联网消费金融的机会。

马上消费金融在正式运转一年之后,于2016年,即公司首个会计年度实现了盈利,放款金额在2016年四季度达到了月均30亿,从稳健起步走到了快速发展的阶段。

关于马上消费金融的未来发展之路,赵国庆曾表示,“十年以后,我们可能会走并购银行的道路”。

并购银行这个事儿在国外是有过先例的:之前美国第五大银行Capital One创始人瑞奇·菲尔班克自主研发了一套信用消费系统,在08年金融危机爆发时开始发力,先后收购了汇丰信用卡业务和花旗在美国的信用卡业务。所以赵国庆给马上消费金融的定位是:成为一家金控集团。

两年多的创业经历让赵国庆对国内互联网消费金融有着自己的看法:

健全的征信,是消费金融健康发展运行的关键。目前,适合大众消费的征信体系还不够健全,而这直接关系到消费金融公司的运营。

金融的核心是风控,作为一家金融科技公司,一定要以科技手段武装风控能力。马上消费金融依靠的是基于和FICO规则双轮驱动的风控模型,在风控上还引入了机器学习等技术。

实现金融场景互联网化也是互联网消费金融的核心内容之一。新型的消费金融场景将不断出现,并且呈碎片化、互联网化的趋势,马上消费金融目前已面向教育、医美、旅游、家装等领域推出了消费金融服务。

那么接下来一段时间,马上消费金融是如何布局的?互联网消费领域在2017年又会遇到哪些机会点和成长点呢?来这期的虎嗅圆桌,赵国庆亲自告诉你。

主题:2017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几个关键点

  • 消费行业如何嫁接金融产品?

    • 行业逐鹿,会是什么格局?

      • 未来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 在互联网消费金融领域创业的机会还大不大?

          • 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征信、风控该如何完善?

            • 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应用场景具体有哪些?

                • 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创业者;

                  • 消费升级从业者,探索金融场景可能性;

                    • 对互联网消费金融感兴趣的你。

                地点:北京(具体地址另行通知)

                1位大咖牛人,15位(以内)参与者,就一个话题展开封闭私密、双向交流。

                第一个环节圆桌主人主题分享1小时;第二个环节圆桌主人与虎嗅会员自由交流

免责声明: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 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核实后进行删除,本网站对此声明具有最终解释权。

身在贵阳京东白条要怎么套(取现)出来(10年变现经验汇总)2022最新

京东白条是京东推出的一种“先消费,白条秒到微:188- 后付款的”的支付方式。和分付差不多,白条扫码是安全秒到的。白条提现回款安全吗?白条出库秒是怎么操作的,据了解,目前白条可以在京东商城、京东App、部分外部商家消费,白条怎么套出来新方法,那么白条提现秒到方法都有哪些呢?京东白条怎么秒到,京东白条购物额度提现方法有哪些可以使用。

身在贵阳京东白条要怎么套(取现)出来(10年变现经验汇总)2022最新

提白条的费用分为商家服务费和分期手续费两种,这是个人在提白条时需要支出的成本。如果用户选择不分期就不会有分期费,

1、商家服务费:根据不同的操作方法费用也不一样,并没有统一的市场标准。但基本都在13-20%之间,低于10%的商家大概率是不靠谱的。

2、白条分期费:白条账单制中可分3、6、12期,不同的分期数白条费率是不一样的,但都在/baike/223419.html

  2002年,中国人民银行定下了我国银行业贷款“五级分类”的风险管理原则,将后三类贷款合并计算为不良贷款,使得银行业的不良贷款率有了明晰的统计方式。十年来,根据这一口径,中国银行业的不良贷款行走在“双降”通道,不良率不断创出新低:从10年前的将近20%,降低至2011年底的1.0%。

  然而今年以来,银行业不良贷款首现反弹。根据银监会公布的数据,二季度末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为4564亿元人民币,为连续第三个季度出现上升。外界对银行资金安全的担忧再起。

  银行风险管理的能力再次趋弱了吗?来自金融业的观点认为,银行本是经营风险的机构,根据各自的风控理念追求风险与收益的动态平衡,对不良率降至趋零的要求本身并不专业;与此同时,在宏观经济下行时,银行的不良数据虽有上升却仍稳健,说明银行的经营能力经受住了考验。

  “中国银行业已技术性破产。”说起不良资产,这句十年前的知名论断已被时间验证了它的短视。十年后,中国工商银行坐上了全球银行市值排名的头把交椅,在市值排名前十位中,中资银行占了4席。

  “在财务上,中资银行通过冲销、剥离、注资等,把埋在身体里的不良资产定时炸弹卸载,充实资本金,使其成功股改,获得后续长远发展。”

  资料显示,1999年资产管理公司建立后至2001年底中国入世,中国政府对四大行进行了第一轮救助,共注资2700亿元、剥离1.3万亿元不良资产。

  某大行总行人士称,不良率并非越低越好,而是要在盈利与风险间找到适合银行自身策略的动态平衡点——一个匹配收益的风险承受点。“在利率逐步市场化之下,各家银行对平衡点的选取差异会越来越大,银行将不再同质化。”

  2004年,建行、中行再次相继剥离不良资产共计逾2000亿元,助力两大行不良率双双降至5%以下,提前符合当时监管部门对于银行股改上市的不良率要求;2005年,工行宣布股改方案后再次进行不良剥离,以直接剥离给资产管理公司与划归财政部和工行共管账户并举的方式,处理不良贷款逾7000亿元;2008年,农行在股改前夕财务重组时剥离处置不良资产8156.95亿元,使其当年不良贷款率下降19.25个百分点。

  改革使银行重生。刘振发说:“银行排出了有毒资产,有利于维持正常的运作,获得新的放贷能力。”

  统计数据显示,2003年底,主要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不良贷款余额为24406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7.8%;2004年底,主要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及不良率分别为17176亿元和13.21%。2005年底,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及不良率分别为13133.6亿元和8.61%;这组数据在2006年底缩减至12549.2亿元和7.09%,在2007年底缩减至12684.2亿元和6.17%,在2008年底缩减至5602.5亿元和2.42%,在2009年底缩减至4973.3亿元和1.58%,在2010年底缩减至4293.0亿元和1.14%;而到去年年底,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已经降至4279亿元,不良贷款率降至1.0%。

  不过,中国特色的银行不良剥离处置方式也引起隐忧。刘振发称,国内银行大规模处置不良资产的手段还过于单一,“不良资产虽然被排出银行体系,但‘毒素’仍留在经济系统里”。他认为,某种程度上,资产管理公司和银行都是国有,因此不良处置“就像是国家左手倒右手,换了一个主管单位而已”。

  “由于资产管理公司的运作相对缺乏统计资料,较难观察,所以很难统计出转移后的不良资产后续变动。”他说。

  综合国际经验,刘振发称,将不良资产出售给民间企业,或是借助民间股本合资共同处置不良资产,以及债转股、资产证券化等模式,都有借鉴价值。他认为,随着市场的开放和成熟,未来银行业将出现更强的竞争和优胜劣汰,政府逐步放手或意味着民营资本逐渐进入银行业,而经营不善的银行也将面临被兼并甚至倒闭,而非由政府一次次埋单。

  国际经验给予中国银行业的另一大推动是旨在防范系统风险的资本和流动性监管标准的建立。2004年3月1日,中国银监会发布的《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正式实施,要求“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百分之八,核心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百分之四”。当前,银监会建立的风险管理指标体系健全,包括资本充足率、拨备覆盖率、杠杆率、大额风险集中度比例控制、流动性比率等。

  在此框架下,银行业从根本上建立了资产业务扩张背后的约束机制和调节机制,建立长期资本补充规划。数据显示,目前大型银行通过内部积累和外部融资补充资本的比例分别约占60%和40%,并积极建立逆周期资本缓冲机制,利用上升周期的经营成果核销不良资产,并根据潜在风险变化调整计提拨备。

  2003年,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仅-3%;今年二季度末,银监会数据显示,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已升至12.9%。

  不良反弹下的“求平衡”

  习惯了用指标数据来衡量银行业风险管理发展的市场人士,不免在今年不良终止“双降”的数据前错愕。

  澳新银行大中华区经济研究总监刘利刚(微博)在接受本报采访时对此解释称,不良反弹与经济周期的变化,与此前信贷投放增长有关。

  “一个地方每年贷款增长20%~30%,不良贷款在此后的3到5年都会出现,我们正在这个不良出现的时间区间里。”刘利刚说,“此前不良率不断走低的原因,部分也因资产规模增速太大,分母不断变大,不良率就下降了。”

  而当前,激增的信贷正集中进入偿还期。“至于不良出现多少,将和经济增速有很大关系。只要经济保持稳定,不良并不会激增。”刘利刚称。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微博)表示,银行是一个顺周期的行业,而中国银行业的不良贷款周期与固定资产投资紧密相关。在固定资产投资上升时,银行的资产质量不会有太大问题,因为不断有新的信贷投放,即使有坏账,也会通过借新还旧的方式来弥补,坏账余额不容易上升;但是一旦投资减缓,坏账就会显现出来。

  对于眼下银行业整体不良的温和反弹,更成熟的观点则认为“在情理之中”。鲁政委称,连续十年双降后,中国银行业的不良已经到了“降无可降”的地步。

  某大行总行相关人士则对本报记者说:“不良反弹的真实数据显现,其实是银行的经营理念正变得成熟专业,并非一味追求低风险。”

  “银行是经营风险的机构,市场对于不良率的认识和指标参照系也需与时俱进。”浦发银行副行长穆矢在近日召开的股东大会上呼吁,随着中国的银行业务逐步国际化、多元化,对不良率的认识也应有所变化,比如金融市场成熟的国家,优秀银行的不良率一般在1%~2%。

  前述大行总行人士则称,不良率并非越低越好,而是要在盈利与风险间找到适合银行自身策略的动态平衡点——一个匹配收益的风险承受点。“在利率逐步市场化之下,各家银行对平衡点的选取差异会越来越大,银行将不再同质化。”

  对于银行更趋灵活的风险管理,德勤中国全球金融服务行业领导合伙人王鹏程日前还从微观操作层面提出建议,称银行应对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产品执行不同的不良容忍率要求,而不是一味地降低不良率。

  在他看来,在一些不良率较低的地方,银行仍然可以增加信贷的投入,适当放大不良容忍度,这样能增加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银行需要执行区别化的不良率,以更好地平衡资产风险和经济发展的关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商城风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