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健如何评价窦唯到底有多牛

拍《恋恋红尘》时,高原客串女主角

高原,当代富于传奇的女性摄影师。作为摇滚圈的知名女摄影师,高原这个名字具有一定的标志性。

20世纪90年代,她是老狼MV《恋恋风尘》中举着相机的青涩女孩,她是中国摇滚圈黄金十年群体的亲密朋友,当然她更是摇滚音乐界旗帜鲜明和年轻有为的摄影师。

唐朝乐队的丁武是她拍摄的第一个摇滚人,面孔乐队是她拍摄的第一个摇滚乐队,此后便一发不可收拾——崔健、窦唯、何勇、张楚、高晓松、周迅、朴树、梁朝伟、王家卫、杜琪峰……都被她的镜头所记录。

而她所记录的是一种有别于光鲜亮丽的吹捧,是一种亲密朋友的视角,是一种“我在现场”的姿态;记录的是他们舞台和巨星光环的背后,是他们“青春的本真”与“生存的日常”的点点滴滴。

这一过程是她自己的青春,也是摇滚的青春,更是一代人的青春——因为那是“某种范围的公共记忆”。

《返场》记录了20世纪90年代音乐圈、影视圈、文化圈乃至体育界生态的综合体,为我们了解90年代的内地城市,以及大批理想化青年的文艺生存状态提供了珍贵资料。

从1990年开始,到1999年,每一年都有一个代表人物讲述自己的故事。这是一本对青春的总结,而高原也表示不会再出版2000年以前的作品。

关于过去的一些记忆,也许很多人已经模糊,但只要翻开她的作品,也总能清晰地回忆起,也会感慨,原来这些人也曾经年轻过。

陈羽凡、李亚鹏、老狼、黄觉、叶蓓、邓讴歌、陈辉、路路、高旗、郑钧、史雷、张杨、张楚、周宁这些人在讲述了自己在那个年代的故事,就仿佛他们如今坐在你面前絮絮叨叨怀念的一无所有的自由,那个年代的他们,每个人似乎都在自在生长。

中国最传奇的摇滚女摄影师

我和我爸都姓高,我的名字高原是他起的,因为我出生在贵州,那里都是大山。

我爸叫高飞,上世纪80年代影坛帅哥,无数阿姨的梦中情人。那时候还没有靠脸吃饭一说,长得帅也不是什么优势,不然老高同志一定会是第一届的颜值担当。他帅,可从来不以此为傲,有时候还爱自嘲。他爱玩儿,摩托车汽车钓鱼打猎,样样不落。他爱交朋友,哥们儿很多,需要帮助时他一定随叫随到、两肋插刀。

我乐观开朗的性格,大多与少年时期总和他一起以天地为床、自然为家的那些日子有关。

那时候官厅水库还可以下水游泳,我爸每隔一段时间就会组织朋友们去野营,大人们忙上忙下,孩子们只需要玩得开心、吃饱睡好,无忧无虑大概就是那会儿学会的。

他是那么爱我,让我一直是一个无忧无虑的女孩,自在生长着。在“北二外”进修外贸英语的日子里,我从英汉词典里学了一句“fuck you”,当时词典的译文是“去你的”。我自然相信了,于是不知深浅地在英语对话练习时脱口而出。那会儿,全班同学默默地看着我被轰出教室,那个和我练对话的老师的表情,我至今还记得。班上有个小伙子,忘了是哪个机关单位派来进修的,他当时介绍自己是研究条形码的专家,但那些根本看不出所以然的黑白条条,和生活有什么关系呢?当时所有人都觉得他在说胡话,谁又能想到我们如今都沉浸在他的研究中呢?

80年代末,北京的年轻人中流行过很多新鲜事,从喇叭裤太阳镜那种华侨装扮、路边“茬琴”,一直到后来的摇滚乐、霹雳舞,好多事都处在萌芽状态。我弟高爽是总政大院的,他说院儿里有帮人会跳霹雳,我婶就跑去邻居邓讴歌家说:“讴歌他妈,我大侄女想看你儿子跳霹雳。”然后讴歌就出来了,花枝招展地给我跳了一段,后来我自然而然地和这个院儿里的讴歌、欧洋、周凤岭都认识了。缘分就是这么奇妙。

80年代末北京还流行过一阵健美操,我跟着朋友去月坛的“马华健美操班”办了卡。现在回想一下当时的人真是不讲究,来健美操班跳操的大姐阿姨们穿的都是绒裤秋裤,好像就是在那会儿,我认识了张炬的姐姐。

《梦回唐朝》MV,1992年

之后认识了张炬,才知道北京还有叫作“乐队”的物种。挺酷的,在认识他们之前,我只知道邓丽君。没过多久,我就在西单的一个歌厅里,看到了唐朝最早期的演出,印象到现在,已经变得模模糊糊的,只觉得他们像美国电影里的印第安人。我当时印象最深的一部片子就是凯文·科斯特纳(Kevin Costner)演的《与狼共舞》,片子里有个印第安人,头上戴着羽毛。我攒过几张他的照片,我当时就觉得丁武长得像这个人。

当摇滚乐开始被乐迷认可之后,市面上就蹿出来一大批以摇滚为主题的拼盘专辑,这种快餐式的合集中,也不乏一些好的作品出现。1994 年,我给《神州摇摆》拍摄了一组照片。后排左起:丰江舟(苍蝇乐队),杨猛,Peter(经纪人),顾忠,冯满天,张彦青(牛子,战斧乐队),“老哥”王昕波,高胜春(苍蝇乐队),马军,陶原(战斧乐队),秋野(子曰乐队)。前排左起:卢奇(NO 乐队),浩瀚(自觉乐队),夜千(NO 乐队),赵翌(战斧乐队),郭智勇(战斧乐队)。

我自己在家的时候老看《鼹鼠的故事》《尼尔斯骑鹅旅行记》《花仙子》,到了朋友家就听枪花、平克、Metallica、U2,聊摇滚乐。后来他们带着我去五道口买打口带,慢慢地就和这些人了熟起来,我发现这个圈子还挺大的,北京玩音乐的人比想象的要多。除了张炬家,我们还常常去李季家、去新疆村聚会吃饭,我第一次看黑豹的演出好像就是在外交人员大酒家,后来也常常揣着瓶啤酒往马克西姆里面混。有一天,我把长发的男朋友领回家,我爸问我要干吗,我说:“这是我男朋友,我想跟他好。”我爸说:“我打折你的腿。”

我爸为了给我找点事儿干,就安排我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学摄影,当时摄影系还没成立,只有个摄影教研室。我进去的时候,韩子善老师正在给学生拍毕业作品,我和王磊就成了那里的第一批学生。老师倒有四个人,一三五给我们上课,二四六我们俩学生就出去拍照,只要有空,我们就能在暗房里泡一整天。其实当时我已经喜欢上摄影了,但是脑子里还没有这个概念,只会一门心思地拍照片,老丁、高旗、面孔他们都给我当过模特。1993年11月我毕业了,随后摄影系也成立了,第二年来了荣荣,第三年来的是卢广。我的师弟们日后都出息了。

1994年,我买了台尼康FM2,有三个镜头,那时觉得好贵,挣的那点钱都换成了设备。为了生活得好一点,我就在魔岩唱片找了一份工作。就这样,慢慢开始有人找我拍照片了,从乐队到流行歌手、明星、演员,拍了不少,但因为当时他们需要保存底片,所以有些照片拍完之后我倒是再也没见到过。也没留个底什么的,现在觉得那时的自己太不专业了。

后来,我这才意识到摄影变成了我的工作。90年代初期,摄影师一般都是机关单位的人,很少有像我这样干摄影的。那时候我拍的都是黑白照片,一是因为胶片便宜,二来也是因为我发现黑白照片更能突出人的生动。

拍人物挺好玩的,你得“赋予”他们一些情绪,抓到些歌迷、读者看得惯的表情。有些人很难拍,比如张楚,除了傻乐他就没什么表情,有时候笑点也跟一般人不一样。在拍摄《孤独的人是可耻的》MV现场,当时真给我难住了,后来我们开始互拍,我拍他,他拍我,他的表情才变得有趣起来。

90年代初,真武庙二条那边有个大排面馆,老板是上海人,很多人都去那里吃过饭,有天我看见一个长头发年轻人因为抢座跟人打起来了,后来才知道那是老狼。1994年拍老狼的时候,我们开着我爸给我的切诺基,一路开向机场,沿途找到一片麦地。当时是下午,老狼穿着白色衬衣和牛仔裤,阳光很耀眼,拍出来的照片像是梦境,从照片里丝毫看不出他就是那个为了吃面都能跟人打起来的男孩。若干年后有一次开着车,我们聊天回忆着小时候,他说现在想干点什么也来不及啦,我说可不嘛!然后我俩哈哈大笑起来,那种温暖的默契就叫作友情吧。

1994年12月17日20点,窦唯、张楚、何勇以及作为嘉宾演出的唐朝乐队所参加的“摇滚中国乐势力”演唱会在香港红磡体育馆正式开演。

“魔岩三杰”在硬石餐厅接受Channel V的采访

不记得“大壮”这个外号是谁给何勇起的了,是因为有个“禾大壮”(化肥广告)吧,我对他的记忆都停留在了90年代,他是一个很特别的人,在他身上能看到很多冲突,他习惯用愤怒去表达他的哀伤情绪。在红磡的现场,我拍到的是一个来自北京的朋克男孩,一个人对于年轻的真实呈现。我很怀念这种真实。

90年代的时候,人和车都很少,如果站在桥头拍张照片,它不会像今天这般占据整个画面。那是一个有点空荡荡的城市,感觉还有很多等待被填满的空间,包括我们的内心。

这是在后海无意中拍摄到的一张照片,当年的后海还没有被开发,湖边没有今天那么多的酒吧和行人,但是没过多久,这里就热闹起来了。就在同一年里,北京的老胡同也开始遭遇新一轮的拆迁和改造。

我中间搬过几次家,望京、四惠桥,搬走了又回来,对北京西边这一带特别有感情,从小在这里长大,觉得这边很安静,每次回到这边,心情就平静一些。是的,那些年份,就像伤疤一样。那段时间,我会强迫自己忘记些事情,这对一个女人来说是挺残忍的。爱和恨让人长大,青春不再,但那种疼痛久久不能消失……

等我彻底缓过来,已经是很多年以后的事了,有些真实的东西,也慢慢浮了出来。胶片变成了数码磁盘,小院儿也长大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不断怀疑有些故事的真实性,它像一段一段梦存在于我的记忆中,当我再次翻找旧照片的时候,就跟破案似的,不断地在脑海里翻找线索。还好,我没有强迫症,这些杂乱的故事才没有把我折磨至死。幸好,这些照片印证着那些记忆。

何勇的《垃圾场》MV拍摄现场,1994年

90年代,浓缩了几代人的时光,几代人在彼时自在地生长,和根植于这个成长环境的种种艺术形态一起,度过了漫长而又短暂的青春期。很多年后,人们认为中国摇滚乐具有很强的意识形态,它和那个时代、政治文化背景深深地捆绑在了一起。作为一个亲历者,我所触碰到的,是这场文化变动中最柔软的部分,那是一段单纯的岁月,它曾是无数人的理想,是一个城市的更迭,是一段正在散落的十年记忆。

我不是一个善于写字的人,我一直觉得文字是会撒谎的。我却经常陷入回忆,虽然我知道,记忆也是会撒谎的……

原标题:《崔健窦唯王家卫,郑钧老狼梁朝伟,为什么都愿意被她拍?》

  前阵子,《经典咏流传》第二季播出,又请到了第一季节目里讨论度颇高的陈彼得,演唱了一曲《成都府》。

  一曲唱罢,全场欢呼。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

  但愿像陈彼得老先生这样的音乐人,不会被这个时代遗忘。

“何意百炼刚,化为绕指柔。”崔健、汪峰、郑钧、窦唯、丁武、何勇……那一代的摇滚老炮儿如今不少都成了“吾家有女初长成”的女儿奴,曾经高唱“菊花古剑和酒”的他们,被自家女儿从百炼钢化成了绕指柔。

汪峰女儿小苹果汪曼熙、郑钧女儿郑楚怡、窦唯女儿窦靖童和窦佳嫄……虽然同为摇滚星二代,但少女们由于生长环境和教育背景不同,气场风格也如此不同。

汪曼熙,生于2005年11月25日,昵称“小苹果”,是汪峰与模特葛荟婕的女儿,也是汪峰四个孩子(三女一子)中的长女,前两天刚刚迎来自己15周岁的生日。

上图:15岁生日与妹妹醒醒合照

11月30日,因为一张美美的侧颜照,汪曼熙上了热搜第一,虽然大众未必能品出来她这句“逆行的钟和每分钟心跳两千四百下的蜂鸟”究竟为何意,但却能看得出来小苹果这颜值俨然是超越了亲妈和亲爸给的基因,往自己发挥的角度去了。

身高一米七一、有着模特母亲给的超模身材,15岁的汪曼熙还未成年,就已经出落得窈窕动人:露腰短上衣、阔腿裤,一头如瀑长发,大概是摇滚星二代里颜值TOP了。

PS:前些年的“双丸子头”短发也很可爱,大概时尚基因也是可以遗传的。

美貌的遗传基因是一门玄学,汪曼熙无疑是个投胎小能手。

小时候还脸圆圆地像个“苹果”,如今的轮廓已经渐渐分明,可以说完全避开了父母的缺点,不仅眉眼大气,而且越长越有味道。

汪曼熙在网上晒出的自拍照,还跟木村拓哉的二女儿木村光希颇为相像。

继承了父亲的音乐基因,汪曼熙从小就学各种乐器,被汪峰监督着学“箱琴”,见面就问“功课”,但很显然汪曼熙没有女承父业的打算。

她看上去更爱跳舞,不仅日常多在练舞室度过,而且还拿过舞蹈比赛的金奖,不知这其中有几分是受了章子怡这位学舞蹈出身的影后影响呢?

章子怡还曾发文夸过汪曼熙的跳舞视频,说女儿学校舞蹈比赛第一,连说三遍,“老母亲的骄傲”。

父母离异、自幼跟奶奶长大,亲妈多次公开向亲爸和后妈发难,今年抚养自己长大的奶奶去世了……汪曼熙的成长过程看上去并不顺遂,太有长成叛逆少女的理由,可她却没有。

第一次见章子怡,她就叫了“妈妈”,汪峰问她:“你不愿意的话,可以不用勉强自己”,但汪曼熙不仅接受了章子怡,而且跟后妈很亲。

关系到底是真好还是“假”好,从身体语言就能看出来,在11月25日的庆生照里,汪曼熙明显身体更倾向章子怡;

之前在一家人的合照里,也是如此;

不知道15岁的汪曼熙许下了怎样的生日愿望?

情商高、性格阳光开朗、接受最好的教育,父母都是一线艺人,以她的条件,未来不论进不进娱乐圈,都比不少星二代“赢”在了起点上。

郑楚怡,出生于1999年,郑钧与前妻孙锋的女儿。父母离婚之后,跟随母亲在美生活念书。

郑楚怡这脸型、这眉眼,几乎完全随了她老爸郑钧年轻时的长相。

郑钧年轻时,曾是颜值不输谢霆锋、冯德伦,被众多女粉丝追捧的摇滚界颜值扛把子,一首《回到拉萨》唱遍全国,当年也是一枚“鲜肉”“顶流”。

不过郑钧气质桀骜不驯,郑楚怡却很清纯可人,酷似的五官,曾经让郑钧感慨:“这姑娘真像爹啊!我觉得还是比爹好看!”而且他还像天下所有老爹一样,坚持认为女儿的素颜更好看。

对这个女儿,郑钧是很愧疚的,因为在女儿成长过程中缺席了的陪伴机会,待女儿离开自己身边时,将一腔温柔全给了她。

刘芸曾经说郑钧对儿子很严厉,但对女儿就是宠。

他也曾发文说:“女儿就是终将会把父亲的心随时击碎的那个人”。

一代风流浪子、被不少女粉追逐爱慕的郑钧,在女儿这里尝到了“受冷落”的滋味,他曾在节目里说,自己每天都要给女儿发微信、视频聊天,嘘寒问暖,简直就是“十万个为什么”……但女儿就是有一搭没一搭地回复,他总觉得自己能跟女儿做朋友,还跟女儿的朋友们组了一个聊天群,后来才发现自己被小姑娘们屏蔽了。

曾经在《爸爸回来了》节目里,郑钧和儿子郑熙岳,一起跟女儿视频聊天,父子俩都对郑楚怡宠的不得了,他们第一次做的一个陶艺罐子,还特意刻上了女儿的名字。

郑熙岳很崇拜姐姐,因为她是跆拳道高手,“一脚能把妖怪踢飞”。

郑楚怡曾经因为父母离异,做过很叛逆和不成熟的举动,但她越长大越明白家人的意义。

在采访里她曾如此表达对爸爸的崇拜和爱:“虽然你工作很忙,很辛苦,但是你每天还是会抽出时间来陪我,关心我的情况,我真的很感动,即使有的时候我做出一些不成熟的事情,可你都不会怪我,还会冷静的帮我分析、给我鼓励。”

有这样的贴心小棉袄,郑钧的愧疚和遗憾,足以得到安慰了吧!

崔健女儿生于1993年,关于她的详细资料太少,只知道其生母是美籍华裔,而且还曾因为跟崔健同行、被误认为是崔健的小女友。

曾经以一首《花房姑娘》击中无数少女芳心的崔健,生于1961年,目前已知的恋情有3段,但他从未结过婚,也只有一个女儿。

关于崔健女儿的名字,有媒体称之为“崔千金”,其生母是何人?有两种说法:其一,有人说是曾与崔健相恋三年的保加利亚籍混血美女宋小虹,但据宋小虹的采访,两人其实早在1989年就分手了;

其二,有人说是崔健与宋小虹分手之后,与一位姓赵的美籍华裔女士相恋,并生下了女儿,但俩人是否登记结婚则尚未公开。目前看来,第二种可能性更大。

宋小虹还曾在采访里说:崔健是一个私生活很严肃的人,并不滥交,分手后她还见过崔健的美籍华人伴侣,更曾在心里为他们祝福。

崔健第三段曝光的恋情就是跟黄幻,他的电影《蓝色骨头》的女主角,她比崔健小28岁,生于1989年。

也是因此,崔健跟女儿曾经一起逛街被媒体拍到,但脸盲的记者却“张冠李戴”,把崔健女儿认成了黄幻,这让崔健不得不通过朋友回应:“是他女儿”。

从照片来看,崔健女儿性感火辣,跟父亲一样有张娃娃脸,算不上漂亮但举手投足有种很飒的气质。

据透露崔健女儿跟随生母在美国生活长大,念大学时才回到北京,知情人说她很有艺术天赋,毕业之后做的也是艺术类的行业。

虽然不知道崔健女儿的确切名字,但小姑娘真的很幸运,还很小的时候就跟着崔健出入聚会,还有幸跟张国荣合照。

摇滚星二代中,最有名的当属王菲和窦唯的女儿窦靖童了,其实窦唯和第二任妻子高原也有一个女儿:窦佳嫄——这同父异母的姐妹俩,不仅风格接近,都走酷帅前卫的路线,而且都女承父业,走上了音乐人这条路。

不得不说,窦唯的遗传基因太强了,两个女儿从小到大都像他,王菲也好、高原也好,女儿们脸上就没太多母亲的影子,简直就像是窦唯自己有丝分裂出来的一样!

上图:窦靖童、窦佳嫄儿时与父亲和奶奶合照

窦靖童,1997年1月3日出生,因为父母太有名、几乎从小就生活在镁光灯下,1999年父母离异之后就跟着王菲生活,小小年纪就出国读书,2011年才14岁就组了自己的乐队、15岁就发了单曲《with you》。

父母离异、母亲再婚,自己有两个妹妹的窦靖童,却被教得极好,性格阳光自信:不仅对同母异父的妹妹李嫣极为疼爱,与同父异母的妹妹窦佳嫄之间也是感情和睦、十分亲密。

上图:王菲、窦靖童和李嫣

众所周知,窦佳嫄的母亲高原,当年曾介入王菲和窦唯的婚姻;而窦靖童还能做到与周迅(前任继父李亚鹏的前女友),成为一对忘年交的密友——这只能说明:今年才23岁的窦靖童,情商不是一般高。

再说窦佳嫄,原名窦家媛,昵称“小院儿”,窦唯和高原的女儿,2002年8月18日出生,才两岁父母就离婚了。之后,窦佳嫄跟着做摄影师的母亲一起生活。

上图:窦佳嫄和母亲高原

相比姐姐,窦佳嫄幼年时曾经跟着母亲度过了一段“苦日子”,与窦靖童幼时的优渥环境不同。

高原是个摄影师,2004年跟窦唯离婚之后,独立抚养女儿,为了赚钱养家四处奔忙接工作,窦佳嫄的幼儿园和小学都是寄宿的,因此很早就有了自理能力。

但窦佳嫄的成长中,经历了很多挣扎和曲折,她得过厌食症、未成年便喝酒,曾经“枕着纸巾入睡、边哭边睡”,情绪不稳定,很是低谷了一段时间。

可能也因此,窦佳嫄酷爱音乐之余,喜欢COSPLAY,跟同学组了一个舞蹈团,在B站有自己的账号,还曾经把姐姐窦靖童拉来,做过一个万圣节的化妆视频。

PS:姐妹俩相差5岁,都喜欢在头发上做文章。

上图:姐妹俩都喜欢在头发上做文章

姐妹俩不仅都女承父业,而且还一起跟窦唯合作了他2019年发行的专辑:其中,《童久时》就是窦唯跟大女儿窦靖童合作的,而另一首《定慧园》是跟二女儿窦佳嫄合作的。

窦唯其人因为特立独行,被粉丝称为“窦仙儿”,两个女儿的音乐风格也都随了他:特立独行,很有自己的一套。

窦佳嫄,在2017年才15岁时,就推出了与Timers乐队合作的单曲《幻》,2018年又发行了个人的首支单曲《Star》正式出道,和姐姐一样,也开始唱音乐节、用自己的态度做音乐。

窦靖童呢,11月27日刚刚发布了新专辑《GSG MIXTAPE》,把自己化身成了“外星人”;她不仅继承了父母特立独行的气质,遗传了父母的音乐才华,还拥有酷似母亲的独特嗓音,也是摇滚圈里最受瞩目的95后代表人物了。

谁能想到,上世纪红极一时的摇滚老炮们,如今保温杯里泡枸杞、专心养生做“女儿奴”。

用郑钧的话来说:“年轻的时候放荡不羁,但通过放荡不羁才能活明白”。

都生了女儿的丁武和何勇,还曾经在女儿的百日宴上约定:“将来我们的女儿一起组乐队!”

不过照现在这架势,看起来只有窦唯的两个女儿女承父业、走上了音乐这条路,将来能接过“中国摇滚新世代”这枚接力棒了。

热爱跳舞的汪曼熙、跆拳道高手郑楚怡……也许如同米克·贾格的女儿做了设计师、莱昂纳尔·里奇的女儿做了超模,这批“摇滚星二代”终究都有自己的传奇要书写。

@刀刀叨文艺 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窦唯到底有多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