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找一本小说,当时在图书馆应该找怎么的位置看的的

你多久没看一本书了?——“世界读书日”特别报道之一□百色早报记者 蔡 明市民在百色市图书馆借阅图书。□本报记者 梁力升 摄【编者按】  王安石说:读书谓已多,抚事知不足。三毛说: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成了过眼云烟,其实他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  世事芜杂,总有一些事情牵绊着我们。或许很多时候,我们无法安静地坐在书桌前,但是,缕缕书香依然是我们心灵的慰藉、灵魂的方向。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本报借机推出特别报道,与您一起分享百色市民的阅读现状、纸质阅读跟电子阅读的对比等内容,敬请关注。  近日,有调查显示: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66本,只有一成以上成年国民全年纸质图书阅读量在10本以上,近四成的成年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较少。那么,百色市民的阅读情况如何?记者对此进行了走访。  借书最多的读者:一年342本  “你多久没看过一本书了?”记者以这样的问题采访了多位市民。  “已经很久很久了,记不得上次看书是什么时候了。说起来真是惭愧。”晓晓在政府部门从事宣传工作,平时要做很多文字材料,看书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不过她也认为,关键还是自己工作后变懒了,没有养成看书的习惯。  小罗是百色学院大四学生,她平时看书主要是看一些资料书籍,比如说要考试了,便赶紧找书来看,而其他书籍则很少看。同样在百色学院上大四的小颜也说,“看书还是大一大二的时候看得比较多,大三之后就少了。尤其是大四,要写毕业论文、找工作,基本上没有什么时间去看书。”  当然,也有不少有着良好看书习惯的“读书达人”。小葵在电台工作,她表示自己每天都会保持看书的习惯。“不能懒不能有戾气,所以要经常看书。”小葵说,自己爱看营销、励志方面的书籍,会去图书馆借书,也会自己买书。  而在一家事业单位上班的小陆也会每天抽时间看书,也爱买书,他最多的时候一个月买了上千元的书籍,内容主要是文史方面的,他家的书几乎堆成了一座小山。  记者从市图书馆了解到,去年市图书馆总的图书借阅量约20万册,每天进馆人数有1600人次左右。市图书馆的统计数字显示:去年借书次数最多的一人达342册,其中平均每个月借书一册(一年12册)以上的达5300人次。“自从市图书馆开馆以来,很多市民选择到图书馆借阅书籍。开馆一年半以来,有效借书证件达到了1.4万本。”市图书馆副馆长卢林春告诉记者。  阅读碎片化 仍需重读经典  “今天的你还读经典吗?”  “没有闲情去看,也看不下,最多看看《青年文摘》之类的,要我看《百年孤独》之类的名著,真心看不下去。”小罗说。  经典之味,愈品愈香。诸子百家、唐诗宋词、四大名著……中华文化底蕴深厚,贯穿一个民族的精神血脉;《百年孤独》《飘》《悲惨世界》……没有国界的文学殿堂,推动着人类文明向前迈进。  然而,在市图书馆,经典图书并不是最受欢迎的。最近一两年来,随着一些电视剧、电影的热播,与之同名的书籍、网络小说也大受欢迎。如在去年市图书馆文献借阅排行榜(成人前100名)中,《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新版》排到了第十三位,网络文学《斗破苍穹·天府联盟》排在了第二位,前30名中,除了《史记》排在第三、《清华北大国学课》排第十一外,几乎没有什么经典书籍了。  “我喜欢看仙侠小说、武侠小说,看着看着就入迷了,其他那些高深的文章,看着看着就睡着了。我觉得看书嘛,自己享受过程就好了。”在图书馆,记者见到了刘先生,他说出了自己的心声。  不过,在高校内经典书籍还是有较多人看的。“看巴金的悼亡妻散文,我真的要哭了;看王小波写给李银河的那些文字,我同样被深深震撼了。”小颜说,虽然四大名著没看完,但是看了《红楼梦》,受益匪浅。  如今,阅读越来越碎片化了,我们还需要阅读经典吗?  “读经典文学能让心灵安静下来,它的表述方式也经得起时光的检验。经典图书都是经过历史的淘洗而最终确立的,浓缩了人类思想与知识的精华。多读经典,将让你看得更远,成为有温度、懂情趣、会思考的人。”在百色市从事中学语文教育的邓老师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在图书馆应该找怎么的位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