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库一共有十个池洪匣,现已超过全息磁性开窗安全线线,上游的水仍已一个不变的速度就去水库

《中国经济建设邮票》---&中国水利、电力建设邮票(6)
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水资源紧缺,时空分布差异大,水旱灾害频繁。长期以来我国人民受利于水,受害于水,与水灾干旱进行了长期的斗争。综观五干年中国发展的历史,就是人与水斗争的历史,但在这人与自然的斗争中,人类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万顷良田被淹没,干百万人背井离乡,流离失所。建国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有关部门、广大水利建设职工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水利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特别是党的十大以来的5年,跨世纪特大型水利枢纽黄河小浪底、长江三峡工程的建设,治淮、治太等一大批重点水利工程的开工,水利立法的不断完善,水利投人的不断增大,水利改革的不断深人,水患意识的不断增强。这一切都标志着这一时期是党中央、国务院最重视水利的时期,也是水利发展最快的时期。
  我国河流众多,径流丰沛、落差巨大,蕴藏着非常丰富的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6.94亿千瓦,技术可开发量5.42亿千瓦,均居世界第一位。进入新世纪,特别是电力体制改革的推进,调动了全社会参与水电开发建设的积极性,我国水电进入加速发展时期。中国水电装机容量突破1亿千瓦,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水电第一大国。跨世纪的世界第一大水电工程——三峡水电站也将全面竣工。随着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我国“四横三纵、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水资源配置格局将逐步形成。 未来中国水电发展,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新水电开发模式,统筹生态环保和移民安置,促进水电开发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坚持“流域、梯级、综合、协调”开发,加大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澜沧江、红水河、黄河和怒江等重点流域的开发力度,推动西部水电基地建设,加强“西电东送”能力建设,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中国邮政发行有关水利、电力建设的邮票,真实反映了中国水电建设的发展变化,我国经济建设取得的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1.特5.伟大祖国—建设(第二组)
&&&&&为了反映新中国成立后的建设成就,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发行了这套邮票,这
4 枚邮票图案的中心画面统一设计成拱形,左右两边又精心衬以不同图案的绫绢底纹,使邮票显得富丽堂皇,寓意伟大祖国灿烂瑰丽的明天。
第一图淮河水闸
图案是横跨淮河的润河集分水闸。淮河是中国大河之一。源出河南省桐柏山,东流经河南、安徽等省到江苏省入洪泽湖。洪泽湖以下,主流出三河经高邮湖由江都县三江营入长江,另一部分水流经苏北灌溉总渠在扁担港入黄海。全长约
1000 公里,流域面积约 18.7 万平方公里。&
旧中国,淮河失修,灾害严重。新中国成立后,对淮河进行了全面治理。1950
年淮河大水之后,8月25日起在北京召开第一次治淮会议;10月14日,政务院发布《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指出当年淮河流域因洪水特大,造成严重水灾,豫皖境内受灾面积约达4000多万亩,灾民130万,遵照毛主席根治淮河的指示,决定治理淮河的方针,应蓄泄兼筹,以达根治之目的;11月6日,治淮委员会在安徽省蚌埠成立,并分设河南、皖北和苏北三省、区治淮指挥部。日,毛主席在授予治淮委员会等单位的锦旗上题词:“一定要把淮河修好。”&
润河集分水闸技术设计方案于1951年1月得以肯定,3月动工兴建,6月底完成全部2万多立方米混凝土和1500吨金属结构的工程量,并放水运用。润河集分水闸枢纽工程位于安徽省颍上县润河集乡淮河干流上,由拦河坝、拦河闸、进湖闸等水利工程建筑物组成。这枚邮票图案就是从下游仰视300米长的拦河闸雄姿;水闸上方是毛主席的亲笔题词:“一定要把淮河修好。”整个画面气势雄伟,生动地表现出了中国水利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
2.特19& 治理黄河&
&日,为了宣传治理黄河的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发行一套《治理黄河》特种邮票,全套4枚。孙传哲设计。雕刻版。高振字、宋广增雕刻。北京中国近代印刷公司印制。
&& (1)4分 示意图
&& (2)4分 电力
&& (3)8分 航运
&& (4)8分 灌溉 1000万枚
&本套邮票共4枚,分别以橙、蓝、红、绿四色为背景底色。
4-1为“黄河综合利用第一期工程示意图”。九曲十八弯的黄河河道上, 从西至东依次有四个圆圈标志:第一个是指刘家峡水库和电站,位于兰州以西附近;第二个是水土保持重点区,在陕西省北部的黄土高原;第三个是三门峡水库和电站,位于山西和河南两省交界处;第四个为航运,50年代中期黄河上轮船通航只有160公里。示意图采用了地形图的描绘方式,富有立体感,体现了治理和综合开发利用黄河工程规模之浩大。
4-2为“电力”。图案为三门峡水电站,两边群山环绕,岩壁陡峭,宏伟壮观的拦河大坝横亘在两山之间,气势磅礴。近景是高耸挺拔、线条有力的高压输电线路;远景为浩淼宽阔的三门峡水库和远处烟霭缭绕的群山。该电站建成后的年发电量将达到2300万千瓦,是中国大型水力发电站之一。
4-3为“航运”。图案表现了治理黄河的远景航运场面。根据远景规划,将在黄河干流修成46座拦河坝并安装过船装置,黄河中下游的水量可以按照需要加以调节,从而实现全线通航。500吨的拖船能够从入海口一直航行到兰州。图案中,一艘壮观的客轮正在黄河水面迎风直驶,象征着治理和开发黄河的美好前景。背景是白云飘飘的天空,地平线较低,衬托出了航船的雄姿。
4-4为“灌溉”。当远景计划实现后,将可以灌溉11600万亩农田。图案从俯瞰的透视角度,描绘了经过治理的宽阔的黄河河道,黄河之水通过引水渠直接灌溉到农田中去。翠绿的农田由近及远,一望无际。图案很有气势。
在4枚邮票的左侧,均以黄河流域的主要农作物棉花和麦穗作为装饰。
 黄河是中国第二大河。上源卡日曲出青海省巴颜喀喇山脉各姿各雅山麓,东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九个省(自治区),在山东省北部注入渤海,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5.24万平方公里。黄河水系基本上介于阴山与昆仑山——秦岭两大山系之间,干流从上游到下游的流向,就像一个巨大的“几”字形。黄河有洮河、湟水、无定河、汾河、渭河、洛河、沁河等支流。内蒙古河口镇以上为上游,流经高原峡谷,水流较清;河口镇和河南孟津之间为中游,穿行黄土高原,含沙量增大,水色浑黄;孟津以下为下游,流入华北平原,水流缓慢,泥沙淤积,两岸筑有大堤,成为高出于地面的“地上河”。
  黄河因河水颜色浑黄而得名。战国末期称为“浊河”。西汉初年始称“黄河”,《汉书》有“使黄河如带,泰山如厉”的记述,但仍未被普遍采用。直至宋代,“黄河”名称才被广泛使用。
  黄河的年平均流量是1482亿立方米,有记载的最大流量是1881年在潼关附近测出的,每秒钟达3万立方米。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平均每立方米的河水含沙量达37公斤,暴雨时最多超过600公斤。孟津附近每年输往下游的泥沙达16亿吨之多,占全国外流河总输沙量的60%。如果这些泥沙用载重4吨的卡车运送,每天装载110万次,也要一年才能运完。黄河中的泥沙进入下游,由于水流缓慢开始沉积,每年约有4亿吨淤积在河床之中,年平均升高率约10厘米。据记载,1922年洛阳附近的河床升高达22厘米。这样年复一年,泥沙不断淤积,致使下游地段有的河床高出堤外地面10米以上。
黄河也是“中国的忧患”,从春秋时代(公元前722年~前481年)至1949年的二千多年间,下游决口1500多次,其中重要改道26次,水灾波及范围北至天津,南达江苏和安徽两省北部,泛滥、淤积面积达25万平方公里。新中国成立后,开始了对黄河的真正治理工作。日至10月31日,毛泽东主席视察黄河,发出“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号召。日,国务院第15次会议通过了《关于根治黄河水害和开发黄河水利的综合规划的报告》的决议。综合利用规划包括远景计划和第一期计划两部分。从此,中国人民不仅要实现几千年来盼黄河水清的愿望,而且还要利用它,做到水土保持、大面积灌溉、大量发电和利于航运,真正把害河变成利河。
3. 特26 十三陵水库&
日,为了庆祝十三陵水库胜利完工。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发行一套《十三陵水库》特种邮票,全套2枚。刘硕仁、吴建坤设计。(142)4分,修建,400万枚。
(143)8分,全景,850万枚。
十三陵即中国明代皇室陵寝。古代,封建皇帝很关心死后葬身之地的选择。他们除命朝中一、二品官员去选址外,还吸收深晓地理、风水的人参加。陵地选好后,要上图帖给皇帝看,再经皇帝亲临现场审察,最后才能确定。明成祖朱棣非常重视选择陵地。1403年,他在南京即位后,因深知北京在军事上的重要性,便于1407年开始征调民夫、工匠百万人修建北京,准备迁都。1408年,皇后徐氏去世,开始派人到北京寻找陵地。1410年,朱棣在江西术士廖均卿等人陪同下,察看了地处北京昌平境内的一块群山环抱的盆地,山间明堂广大,群山若封若闭,中间水土深厚,再加上术士们的神奇夸张,又将黄土山更名为“天寿山”,朱棣十分满意。于是,下旨圈地80亩,作陵区禁地。自明永乐七年(公元1409年)修建长陵起,到清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修建思陵止,二百多年间,先后共修建了13处明代皇帝的陵墓,即长陵(成祖)、献陵(仁宗)、景陵(宣宗)、裕陵(英宗)、茂陵(宪宗)、泰陵(孝宗)、康陵(武宗)、永陵(世宗)、昭陵(穆宗)、定陵(神宗)、庆陵(光宗)、德陵(熹宗)、思陵(思宗),故统称“十三陵”。
  十三陵水库位于北京昌平县温榆河支流东沙河上,因为正处在明十三陵分布的方圆之内,故而得名。这座水库是边设计边施工,参加劳动的是工农商学兵五路40万义务劳动大军,因此,水库主体工程拦洪大坝能在短短140个昼夜内胜利完工。日下午,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领导同志,到十三陵水库工地参加义务劳动。当时,毛泽东同志应水库指挥部宣传处处长张赛英同志的请求,欣然为水库题写了“十三陵水库”五个字。十三陵水库建成后,不仅可以防止温榆河的洪水,而且可以灌溉25万亩农田;在大坝的西头,建有120千瓦的水电站,利用灌溉用水发电,供应农村照明用电;水库中可以养鱼,计划每年能产鱼250万斤。现在,十三陵水库已经成为首都一个风景优美的游览区。
4.T68 新安江水电站&
特 68《新安江水电站》邮票,日发行,一套4枚,由吴建坤设计。
新安江水电站是我国第一座自己设计、自行施工、自制设备、自行安装的大型水电站,是一座以发电为主,兼有防洪等综合利用效益的水电站。1957年4月动工1960年4月正式并网发电,电站总装机容量66.25万kW,库容178.4亿立方米。水库内有大小岛屿1000多个,因而被誉为“千岛湖”。大坝坝型为国内首座混凝土宽缝重力坝,坝顶高程115米,岸坡陡峻,气势雄伟。
&&&&邮票体现了新安江水电站建设安装过程,以及大坝的画面,场面壮观、气势雄伟;画作结合了中西画法的优点,每幅图都有一个突出的主题,构图完整优美、层次分明、色彩鲜艳;体现了那个时代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力争上游赶超先进的进取精神,在同类画作的邮票中具有代表性。
图一,“大坝施工”。邮票主图是由起重机、一组高大的混凝土石柱组成的修建拦河大坝时正在安装压力钢管写实的施工现场,好一幅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画面近景是一座高大的起重机正在起吊物品,显得格外突出,后面是一排混凝土石柱,其中右侧的一座混凝土石柱上朦胧地挤满了正在施工的工人。背景则为淡墨写意的群山。
图二,“安装”。邮票主图是吊装大型发电机组的场面。图中一排巨大的由我国自主研制的大型发电机组,其中正在安装的发电机转子显得格外大,图中右下角有一位举着小旗子的工人站在高台上小得几乎看不见,益显示出发电机转子的巨大。
图三,“拦河大坝”。邮票主图高大宽阔的拦河大坝横跨两山之间,将江水分割成坝上坝下两部分,溢洪道飞流下泄,在下游深蓝的河水中溅起白雾一片;近处一簇簇苍松青翠欲滴,与白色的宽大的水泥混凝土大坝对比鲜明,与远处浅蓝的湖水和淡绿的群山则遥相呼应,形成一幅意境深远的优美的画面。
图四,“送电”。邮票主图高压电线塔高耸入云,远处依次是林立的厂房、种植的田地和层层叠叠的群山,暗示新安江水电站的电力将通过高压线源源不断地输往祖国的城市和乡村,满足工农业生产的需要。
新安江水电站建于1957年4月,是建国后中国自行设计、自制设备、自主建设的第一座大型水力发电站。其位于杭州建德市新安江镇以西6公里的桐官峡谷中,一江碧水逶迤东去,宛如一个巨大的天然空调,给这座小城带来独特的小气候,使新安江成为名闻遐迩的旅游休闲度假胜地。[1]库区于日开始,至1971年6月,淳安、遂安两县共淹没49个乡镇,1377个自然村,移民累计29.15万人,其中在县内安置的82544人,在省内桐庐、富阳、德清、金华、常山、兰溪等14个县安置的约14万人,安置在江西省64680人,安徽省5630人,其他省市1293人。
5.编49—52& 红旗渠&
为了广泛宣传河南林县人民改造自然,兴修水利的战天斗地艰苦创业精神,交通部邮政总局发行了这套邮票。由于水渠的自然景观难以用宣传画形式表现出来,设计者巧妙地运用山水画技法进行创作,设计出了这套红旗渠山水风光邮票。这在“文革”期间,是难能可贵的。
国家邮政总局于日发行编号49-52《红旗渠》邮票1套4枚。该邮票由杨白子、许彦博设计,孙鸿年、高品璋雕刻,北京邮票厂印制,
【愚公移山】是中国古代《列子·汤问篇》中的一则寓言故事。是说愚公不怕苦累,不怕讥笑,以顽强的毅力,终于挖掉了挡在门口的两座大山的故事。毛泽东于日在中共七大的闭幕词中引用了这个故事,用以激励全党,要向愚公那样毫不动摇,团结战斗革命到底,搬掉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夺取最后的胜利。邮票画面描绘了林县人民正向愚公那样,逢山凿洞,遇水架桥的劳动场面。
【青年洞】位于漳河南岸的悬崖上,是引漳河水入林县所穿过的第一洞,长616米,高5米,宽6.2米。是林县青年突击队用一年零五个月的时间打通的。邮票画面描绘了该洞的雄姿。
【桃源桥】为红旗渠跨越桃源沟的著名工程,是一座7孔跨径8米的石拱桥,桥长10米,高24米,宽6米。洪水桥下流,渠水桥中过,桥面行人、驶车,一举三用,设计巧妙,是一座成功的综合利用桥。邮票画面描绘了大桥耸立,人流和水流不断的场面。
【人间天河】天河又名“银河”、“银汉”,即当晴朗无月的夜晚,在天空中看到的那条云状的光带,它实际上是由很多恒星组成的。邮票画面描绘了红旗渠宛如天上的银河,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盘绕伸展。
红旗渠是太行山东麓河南省林县(现林州市)的灌溉工程。1960年动工兴建,日新华社报道,红旗渠工程全部建成。红旗渠从山西省平顺县侯壁断下开始引水,沿漳河南岸绕悬崖,越峡谷,逢山开洞,遇沟架桥,开凿长达70公里的总干渠,渠高4.3米,宽8米,引水量18.3立方米/秒。从分水岭向下,分凿三条干渠。一干渠沿太行山东麓向南与英雄渠汇合,全长41.5公里。
红旗渠是河南林县人民兴修的灌溉工程。以前这里一直是“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穷山区,从1960年起,林县人民用简陋的钢钎、铁锤、炸药,像蚂蚁搬山,“愚公”担山一样苦干10年,终于修成了举世闻名的“渠网纵横,清水畅流”的引水工程。
红旗渠从山西省平顺县侯壁开始,沿漳河南岸,盘山开渠,穿岭跨谷,开凿长达70公里的总干渠,渠高4.3米,宽8.0米,引漳河水25立方米/秒入林县,再加上干渠、支渠等配套工程,长达1525公里。共劈开山头1250座;凿通隧洞221个,总长为54公里;架设渡槽150座,总长为6.5公里;沿渠还修建了中小型水库394座、提灌站250多处、水电站52座。总投资1.25亿元人民币,投工25611万个,挖砌土石方2225万立方米;用这些土石料,可以垒一条高3米、宽2米的城墙,从广州可延伸到哈尔滨;1969年7月基本建成,使全县形成了引、蓄、提相结合的水利网,灌溉面积达60万亩,解决了人畜吃水的困难,提供了农田用电,也锻炼出一支出色的建筑施工队伍,推动了地方工业和旅游业的发展,使林县发展成为“中原第一富县。”
6..T 95& 长江葛州垻水利枢纽工程&
&&&&&&&&&&&&&&&&
&&&&&邮票是为了展现我国三峡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的宏大场景。
&&&&&本套邮票共3枚,共分三个主题,邮票图案选取了长江三峡壮丽的景观,&3-1为“大江截流”
3-2为“主体工程”
3-3为“2号船闸”。既反映出现代化工程的浩大,又显示了现代化工程给美丽壮观的三峡风景增添了更为动人的景色。
&&&&葛洲坝水利枢纽位于中国湖北省宜昌市境内的长江三峡末端河段上,距上游的三峡水电站38公里。它是长江上第一座大型水电站,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低水头大流量、径流式水电站。1971年5月开工兴建,1972年12月停工,1974年10月复工,1988年12月全部竣工。
&&&&大坝北抵汀北镇镜山,南接江南狮子包。具有发电、航运、池洪、灌溉等综合效益。大坝的兴建,使水库水位增高20多米,向上游回水100多公里,形成一个蓄水巨大的人造湖,同时也有效地改善了三峡航道的险情,使货运量由400万吨左右猛增到5000万吨以上。为保证建坝后的顺利通航,大坝建有三座大型船闸,其中二号船闸是目前世界上少数巨型船闸之一。为防止泥沙淤积和在特大洪水时池洪,大坝还建造了两座冲沙闸及池洪闸。全长2561米,坝顶高70米,宽30米。大坝中央有27个泄水闸,每秒可排泄11万立方米的特大洪水。大坝控制流域面积100万平方千米,占长江流域总面积一半以上。
葛洲坝水利枢纽全长2561米,高70米,将长江一分为三,是世界上最长的水坝之一。巨坝共用混凝土1000万立方米,各类金属6.5万吨。如长虹卧波,横断长江。主要由大江电站、二江电站、1号船闸、2号船闸、3号船闸、泄洪闸、冲沙闸等组成。
葛洲坝除了能够泄洪防涝,还能利用长江水力进行发电。如果乘着万吨巨轮过葛洲坝,可以亲眼目睹巨大的轮船可以通过大坝的水位调节,在转眼之间上升几十米的感觉。葛洲坝的泄洪闸放水时有着极其磅礴的气势,迸发的波涛和巨大的水声令人震撼。泄洪闸周围的环境也十分优美。
7.T 96& 引滦入津工程&
“天子津渡,九河归宗”,一语道破天津与水的不解情缘。千百年来,河东水西、沽上海下的先民们无不“万灶沿河而居”,自然就有了“七十二沽”的雅号。所谓“沽”,是指在水一方的聚落。正是源于水的联动与互通,才使上下游的人们休戚与共、心手相连。朵朵浪花就是优美的旋律,波光粼粼便是动人的诗篇。因此对天津来讲,水就犹如一条命脉,滋润直沽大地,养育父老乡亲。
  然而上世纪70年代末,由于工农业的迅速发展,以及不合理的过度利用,导致天津这座中国北方最大的工商业和港口城市出现用水危机。饮用水更是苦涩不堪难以下咽。当时社会上流传着一句顺口溜:“天津市一大怪,自来水腌咸菜。”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国务院在1981年批准实施了引滦入津工程。整个工程仅用时一年零四个月,在日,甘甜的滦河水就流入了津门的千家万户,改变了老百姓喝咸水的历史。
  在1984年的国家邮票发行计划中,原本没有“引滦入津”这个选题。日,当时的邮电部邮票发行局宣布在原计划外增加发行“引滦入津工程”特种邮票。并将发行日期定在日,以纪念该工程顺利竣工一周年。
  说起中国近代邮政的历史,天津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清末试办邮政业务,从这里起步,中国第一枚邮票——大龙邮票,于这里诞生。可是,历史上反映天津主题的邮票却是难得一见。日,伪华北邮政总局为庆祝成立七周年,发行过一套纪念邮票,其中一枚选用海河上的万国桥(现名解放桥)作为图案。这是津沽风貌第一次被搬上“国家名片”。其后,虽然偶尔也能在浩瀚邮海中寻觅到天津题材,但实属凤毛麟角。直到1984年“引滦入津工程”的发行,才让天津有了第一套完整取材于自己城市的邮票。
  该邮票三枚一套,编号T
97。其中第一枚寓意“甜水入津”,面值八分。其以三岔河口引滦入津纪念碑的母子雕塑为主景,背景为淡蓝色,选用解放桥与百货大楼来代表津城。同时,协调的冷色调也渲染了气氛,仿佛甘洌清澈的水将天津人民与滦河紧紧连在一起。第二枚取名“分水枢纽”,面值十分。图案为大黑汀水库分水枢纽,标志着该项工程的起点。第三枚名为“凿洞引滦”,面值二十分。画面以战士雕像为主体,以输水涵洞为背景,告诉人们这甘甜的滦河水来自无畏的解放军之手。
  如今,千里之外的滦河清泉引入天津已三十个春秋。岁月有时似乎能让一切都归于平淡。近些年来,有关引滦工程河道污染、水质堪忧的报道屡见不鲜。当我们觉得每一滴水都来得理所应当之时,这三枚方寸之间的小小邮票,提醒着我们要“节约用水、珍惜水源”。
在天津海河的三岔河口上,矗立着一座24米高的引滦入津工程纪念碑。碑上刻着位年轻的母亲,一手怀抱婴儿,一手承接甘露。它象征着水与人民幸福的关系,包含着天津人民对党和政府的感激之情。
&&&&生命离不开水,生活离不开水。但是,由于六十年代以来华北地区连续干旱,天津城市用水急剧缩减。全市日用水量由180万立方米降到70万立方米。1981年,天津出现水荒,一部分工厂被迫停产、半停产,农业灌溉停止用水,居民不得不减少用水。为彻底解决天津城市用水问题,1981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兴建引滦入津工程,1982年5月,引滦入津工程全线开工。经过一年零四个月的艰苦奋战,日,引滦入津工程正式通水,滔滔滦河水流向天津的千家万户,天津人民饱受缺水、咸水之苦的历史一去不复反了!
引滦入津工程是八十年代中国人民在华北大地上谱写的一首英雄乐章。它显示了中国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宏伟气魄。工程全长234公里,共有215各工程项目。其中主要工程有:开凿一条长12.39公里 的引水隧洞;整治108公里长的黎河和州河;开挖70多公里的输水灌道;修建泵站、闸涵、尔王庄水库和自来水厂等。全工程仅开凿的岩石就有140万立方米,可以沿渤海、黄海、东海、台湾海峡的海岸线,修筑一道高一米,宽40厘米的防潮强。引滦入津工程的建成,其产生的效益是巨大的。第一,解决了多年来引用咸水、多氟水的问题,有益于人们的身体健康。第二,天津用水紧张的局面得到缓和,可以充分发挥工业基地的作用。第三,避免了第三次引黄济津,可节约引水费用2亿元以上。第四,在雨季可以腾出海河排放雨水,避免市区积水,这样自来水厂的水源就不会受污染。第五,可用滦河水取代部分地下水控制地面沉降。第六,由于海河上游有了滦河水,在下游建拦河闸后,闸下沿岸可修建码头,发展航运,减轻铁路运输的压力。
为建设此工程,有21位同志光荣献身。人民解放军承担了最艰险的开凿隧洞任务,顽强拼搏,立下奇功。中央领导同志多次亲临工地视察。全国23个省市给予了大力支持,167个单位参加会战,10万人参加义务劳动。引滦入津工程是一首团结协作的共产主义凯歌!
&&&&1983年邮电部为了纪念引滦入津工程成功试水,发行了一套引滦入津工程纪念邮票。小小的票幅是有限的,而其中蕴含着天津人民对党和政府的深情是无限的。邮票是一个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的反映,引滦入津工程邮票的发行,向全世界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勇气和力量。它将飞向千家万户,把引滦精神传扬到祖国每一寸土地,激励广大人民去创造新的人间奇迹。
8.T 1 3 9&
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第二组青海龙羊峡水电站&
T139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第二组)本套邮票是国家邮政部为了纪念我国社会主义新成就发行的特种邮票。
进入80年代后,中国的经济建设突飞猛进,许多大型工程先后峻工。&
  第三枚为“青海龙羊峡水电站”,龙羊峡位于海南州共和县的黄河上游地区的茶纳山麓。是黄河流经青海大草原后,进入黄河峡谷区的第一峡口,地形奇特。青海龙羊峡水电站位于黄河龙羊峡总装机容量128万千瓦、有龙头电站之称。
龙羊峡水电站距黄河发源地1684千米,下至黄河入海口3376千米,是黄河上游第一座大型梯级电站,人称黄河“龙头”电站。龙羊峡位于青海省共和县与贵德县之间的黄河干流上,长约37千米,宽不足&100米。黄河自西向东穿行于峡谷中,两岸峭壁陡立,重峦叠嶂,河道狭窄,水流湍急,最窄处仅有30米左右,两岸相对高度约200米~300米,最高可达&800米。  
两岸山壁陡峭,如刀砍斧劈,周围乱石横布,犬牙交错,危石峥嵘。龙羊峡大坝高178米,目前为亚洲第一高坝。坝底宽80米,拱顶宽23.5米,全长1227米(挡水长度),水库周长108公里,面积383平方公里,库容量247亿立方米。总装机容量128万千瓦,单机容量32万千瓦(目前为中国之最),年发电量60亿千瓦时。龙羊峡水电站是以发电为主,兼有防洪、灌溉、防汛、渔业、旅游等综合功能的大型水利枢纽。龙羊峡水电站是黄河上游第一梯级水电站,故有“龙头电站”之称。从龙羊峡至青铜峡900公里的黄河上,落差达1324米,可修建13座梯级电站。龙羊峡大坝这个钢筋水泥铸就的庞然大物将黄河拦腰截断,黄河以500立方米/秒的速度从坝内奔腾而出,声如巨雷,大地震抖,瀑布腾空,水雾弥漫,真可谓惊心动魄。峡谷绝险,滔声雷动,大坝巍峨,碧波平湖,构成了一幅奇妙的大自然画卷,也充分展示了人类的伟大。日,龙羊峡水电站首台机组并网发电。
龙羊峡水电站最大坝高178米,为国内和亚洲第一大坝。坝底宽80米,坝顶宽15米,主坝长396米,左右两岸均高附坝,大坝全长1140米。它不仅可以将黄河上游13万平方公里的年流量全部拦住,而将在这里形成一座面积为380平方公里、总库密量为240亿立方米的中国最大的人工水库。
都江堰水利工程&
全套邮票3枚。图案是都江堰的三大枢纽工程,即鱼嘴、飞沙堰、宝瓶口。
  3-1为“鱼嘴”。邮票采用远景构图手法,通过对鱼嘴分水工程的描绘,刻意展现了美丽如画的风姿。
  3-2“飞沙堰”和3-3“宝瓶口”则运用特写形式来描绘。表现了都江堰的壮丽景观。
  三枚邮票采用不同的色调,即蓝、绿、紫黄,使三枚邮票易于区分,画面也色彩丰富。
国家邮政部为了纪念我国伟大的水利工程都江堰特别发行的一套特种邮票。都江堰,位于成都平原西部,是战国后期秦昭王时代蜀郡太守李冰组织人民修建的,至今已2240年。经两千多年的管理和发展,1985年都江堰灌区已达862万亩,范围包括成都、德阳、绵阳、乐山、内江、遂宁6个市和30个县。1990年确定的都江堰总体规划,灌区面积将发展至1400万亩,工业和城市生活用水在年将提高至28.22-48.1亿平方米。同时在2000年以前还计划修建多座水库和小电站。
10.12.1998--27 灵渠&
1998年12月1日,为展示我国古代水利工程的辉煌成就,我国邮政发行一套《灵渠》邮票(1998--27),全套三枚。第一枚《铧嘴及天平》,面值50分。第二枚《秦堤》,面值50分。第三枚《陡门》,面值150分。
第1图【铧嘴及天平】&&湘江上游的海洋河,流到兴安县城东1.5公里的分水塘,河面开阔,水流趋缓。在此建筑拦江滚水坝,既提高湘江水位,又可排洪,起到了平衡南北二渠水量的作用,故称“天平”。北侧一段坝长344米,称大天平;南侧一段坝长130米,称小天平。大小天平呈“人”字形相交,是灵渠最重要的主干设施。铧嘴是建筑在大小天平人字形坝体顶端的分水石堤。外围用大条石砌成,中间填充泥石,由于前锐后钝,状似犁铧,得名“铧嘴”。它长73米,宽23米,高约6米,像座小山屹立在分水塘中,既保护大小天平免遭洪水冲击,又将上游来水到此三七分流,即七成水经大天平导入北渠流向湘江,三成水顺小天平导入南渠流向漓江。邮票画面为铧嘴和大小天平的俯视图。
第2图【秦堤】&&为砌筑于南渠和湘江之间的一道石堤,因筑于秦代而得名。秦堤从分水塘起至大湾陡止,全长3.15公里。它的作用是阻挡南渠之水流入湘江,并防止湘江洪水冲盔距南渠进水口约1公里的秦堤上,建有一座长42米、宽18米的溢洪堰。因具有排泄洪水、保持南渠正常水位的作用,俗称泄水天平。其沟造与大小天平相同。邮票画面中景就是泄水天平。在它的附近,还有飞来石、夜月潭等景观。
&第3图【陡门】灵渠的特点是浅、狭、曲、急,“陡门”就是灵渠浅水段的“船闸”。陡门的构造是在水浅流急的渠段,两岸相对用石块磁两个半圆形导水墙突出渠中,导水墙凸面留有石槽,便于阻水,等水量足以将船只送往下游时即可放行。陡门是现代梯级船闸的祖先。捷考证,当时采用船闸式的办法解决入工运河水位高差的问题,不仅在我国是一个首刨j就是在世募上也是独一无羔的,它充分显示了我们先人的聪明和才能。灵渠上共设陡门36处,其中北渠4座,南渠32座。邮票画面为保存比较完好的灵山陡。
灵渠,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桂林市北66公里的兴安县境内。全长34公里,分南北两段,北渠通湘江,长约4公里;南渠通漓江水系的大溶江,长约30公里。它与四川的都江堰、陕西的郑国渠并称为秦代三大水利工程,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灵渠得名于它既能随时调节水位,使船只畅通;又能灵活地调节枯水期和洪水期的水位,保证一年四季的通航和灌溉。又因运河地处兴安县境内,又叫“兴安运河”。它沟通了湖南与桂林的联系,亦称“湘桂运河”。运河开凿于秦代,又称为“秦凿渠”。后因漓江上游为零水,又得名“零渠”。唐代改为今名。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之后,为进一步统一中国,秦始皇兴师浙江、福建、广西、广东,史称“秦戍五岭”。在广西,桀骜不驯的百越人利用山高林密的复杂地形与秦军顽强周旋,终使秦军“三年不解甲弛弩”而毫无建树,其中山高路远、交通阻塞、补给困难,则成为战争胜败的关键。秦始皇雄心勃勃,运筹帷幄,决定“使监禄凿渠运粮”。公元前219年,开始动工开凿。数万军民,“燎石以攻,既导既辟”,夜以继日,历时5年,于公元前214年,正式通航。灵渠工程从兴安县城周围的南徒口至县境的溶江镇,人工开凿6公里,其余部分是利用原有河道经修整疏浚连接而成的。灵渠的建成,把长江水系的湘江和珠江水系的漓江沟通起来,开辟了一条穿越五岭山脉的水路通道。秦军援兵和给养从长江流域经湘江,源源不断地通过灵渠直达漓江、珠江流域,使战争迅速推进。不久,秦始皇便把岭南广大地区纳入了版图,相继设置了象郡、桂林、南海诸郡。灵渠凿通两千多年来,在漫长的岁月里,它一直是我国南北交通的重要通道,承担了中原腹地和南疆边陲军需民食的繁重运输任务,对我国各民族的统一、南北经济联系和文化交流起到过重要作用。直到1936年湘桂铁路和公路修通后,它才结束了自己的运输使命而成为以灌溉为主的水渠。但由于战乱,年久失修,堤坝崩塌,渠道淤塞,灌溉面积解放前夕只有两千亩。新中国成立后,灵渠经过精心整治,可灌溉4万亩良田。国家邮政局发行了这套《灵渠》特种邮票。以3幅画面,展示了灵渠的主要工程面貌。
11.2001--16 引大入秦工程&
国家邮政局于日发行2001--16《引大入秦工程》特种邮票,1套4枚。
&&& T(4-1)
渠首引水枢纽 80分 2300万枚
  T(4-2) 先明峡倒虹吸 80分 1700万枚
  T(4-3) 总干渠隧洞 80分 1700万枚
  T(4-4) 庄浪河渡槽 280分 1700万枚
第1图【渠首引水枢纽】位于天祝县境内的唐代天堂寺东侧。总干渠全长87公里,其中有隧洞33座,总干渠即从渠首引水。
第2图【先明峡倒吸虹】先明峡位于渠首下游26公里处,这里奇险峻秀,峰峦叠嶂。两排直径2.65米的倒吸虹巨型管道,倒悬于两崖之间,水流落差达107米,是亚洲最大的同类工程之一。
第3图【总干渠隧洞】工程总干渠中有85.2%穿越地下,隧洞横贯甘肃永登县民乐、通远、七山乡,且这里的地质大多属于软层,因此设计、施工的难度很大,投资甚巨。邮票画面近景为30A隧洞,全长11.649公里,开挖直径5.53米,补砌后直径4.8米;远景为盘道岭隧洞,长15.723公里,是目前我国最长的引水隧洞,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七。该隧洞设计流量每秒29立方米,加大流量每秒34立方米,隧洞为圆拱直墙带仰拱式断面,断面宽度4.2米,最大高度4.4米。这两处均为总干渠隧洞中的代表工程。
&&&&&第4图【庄浪河渡槽】位于甘肃永登县中堡镇境内,在东二干渠上。渡槽长2194.8米,最大高度43米,跨越庄浪河、兰新铁路、兰新公路、汉长城和明长城。设计新颖,宏伟壮观,是全国最长的引水渡槽。
甘肃省永登县秦王川地区总面积1000多平方公里,长年干旱少雨,是甘肃省中部严重干旱地区之一,土地得不到有效开发利用,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处于落后状态。为了解决这一地区干旱缺水问题,彻底改变秦王川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落后面貌,甘肃省水利部门自1976年至1995年,经过近20年的努力,勘测设计并建造了将发源于祁连山脉的木里山、水量丰沛稳定的大通河水,调入100公里以外、兰州市以北60公里处的秦王川地区的大型水利工程,简称“引大入秦工程”。这是目前中国规模最大的跨流域灌溉工程,被称为“中国的地下运河”。
&引大入秦工程,总投资超过10亿元人民币,是国家“八五”攻关项目。工程西起甘肃天祝县天堂寺东侧的大通水旁,东至秦王川,地跨甘青两省的四地市、五县区。工程由总干渠、两条干渠、支渠和田间配套工程组成,全长884.3公里。干渠总长207公里,其中有隧洞71座,总长110公里。天祝县境内的天堂寺渠首至永登县庄浪河西岸香炉山总分水闸叚为总干渠,将水分流至东一干渠和东二干渠,并经45条支渠流入秦王川灌区。工程指挥部设在永登县民乐街38号。工程设计水平为年引水4.43亿立方米,可以保灌86万亩农田,安置贫困地区移民8万人,能稳定解决40万农民的温饱问题。同时,将和已建成的景秦川电力提灌工程、皋兰西岔电力提灌工程连成一片,在黄河上游形成继“河西走廊”之后的又一个稳产高产的粮食基地,对实现甘肃省粮食自给和黄河上游多民族开发区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2002—12M& 黄河水利工程小型张
国家邮政局于日发行2002-12《黄河水利水电工程》特种邮票1套4枚,小型张1枚。
《黄河水利水电工程》特种邮票是由4枚邮票和1枚小型张组成。4枚邮票分别展现了李家峡、刘家峡、青铜峡、三门峡水利水电工程。全套邮票面值为3.2元,小型张面值为8元,邮票整版枚数为12枚,小型张规格为40X60mm。这套邮票由李庆发、姜伟杰设计的。
  《黄河水利水电工程》邮票作为特种邮票的发行填补了我国邮票领域“黄河水利水电工程”的空白,邮票所选择的五大水电站分别位于黄河的上、中、下游,涵盖了黄河的整个流域,完整地表现了黄河在中国文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是我国邮票史上第一套以黄河水利水电以黄河水利水电建设成就为主的特种邮票。
  黄河是我国的第二条大河,干流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24万平方公里,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9个省(区)。50年来,黄河的治理与开发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完)
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有时也称为三门峡大坝、三门峡水库,是中国黄河中上游段建设的大型水利工程项目,连接河南省三门峡市及山西省平陆县,这是在黄河上修建的第一座大型水库。工程于日动工,1961年4月基本建成投入运用。三门峡水利枢纽是新中国成立后在黄河上兴建的第一座以防洪为主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控制流域面积68.84万平方公里,枢纽总装机容量40万千瓦,为国家大型水电企业,被誉为“万里黄河第一坝”。坝体上有“黄河安澜,国泰民安”八个镶红色大字。坝后石柱即为“中流砥柱”中的砥柱石。
龙羊峡长40公里,黄河穿越其间,河谷宽9公里,河谷两岸,一边是起伏峻险的茶纳山,一边是连绵不断的莽原,中间是一片宽阔平坦、肥沃丰腴的盆地,使整个峡谷成为一个巨大的天然库区。它地处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和贵南县交界处,上距黄河源头1684公里,下距黄河入海口3778公里,平均海拔约2700米。“龙羊”是藏语,意为“险峻的悬崖深谷”。距西宁市150公里,峡长40公里,水面宽40-60米壬畲?00-600多米。两岸危岩陡壁,几乎垂直对峙。龙羊峡上游地带为草原湖泊、雪山、植被等,水土流失较轻,含沙量少,每平方米水中含沙1.15公斤,仅占黄河入海口处含沙量的2.8%。
已建成发电的龙羊峡水电站位于龙羊峡入口,是黄河上游龙羊峡到青铜峡段水电开发规划的15级电站中的第一级,被誉为"万里黄河第一坝"。主坝长
396米,最大坝高178米,坝顶高度海拔2,610米,坝底宽80米,拱顶宽23.5米,全长1227米(挡水长度),水库周长108公里,面积383
平方公里,水库容量247亿立方米,装机容量128万千瓦(32万千瓦&4台),年发电量60亿千瓦时。龙羊峡水电站是我国自行设计、施工的大型水利枢纽,由北京勘测设计院和西北勘测设计院设计,水电四局承建,设备由东方电机厂制造。电站以发电为主,兼有防洪、防凌、灌溉、养殖、旅游、航运等综合效益。
龙羊峡大坝这个钢筋水泥铸就的庞然大物将黄河拦腰截断,将上游13万平方公里的汇水全部截住。当黄河水从坝内奔腾而出,声如巨雷,大地震抖,瀑布腾空,水雾弥漫,可谓惊心动魄。峡谷绝险,滔声雷动,惊涛拍岸,大坝巍峨,碧波平湖,构成了一幅奇妙的自然画卷,也充分展示了人类的伟大。
李家峡位于青海省尖扎县与化隆县交界处,是黄河上游规划的第三座大型水电站。1988年4月正式开工,电站总装机容量为2000MW,分二期建设(400MW&
4+400MW&1),年平均发电量59亿千瓦时。电站大坝为三圆心双曲拱坝,高165米,长414.39米,底宽45米;水库正常海拔2180米,水库总容量为16.5亿立方米。
公伯峡位于青海省循化县与化隆县交界处,是黄河上游龙羊峡至青铜峡河段第四个大型梯级电站。电站装机容量150万千瓦,最大坝高139米,年发电量51.4亿千瓦时,总库容5.5亿立方米,日调节容0.75亿立方米。
拉西瓦位于青海省贵德县与贵南县交界处,距西宁市公路里程为134公里,距下游青海省贵德县城25公里,对外交通便利。水电站距上游龙羊峡水电站32.8公里,距下游的李家峡水电站73公里(均为河道距离)
黄河拉西瓦水电站枢纽建筑物由混凝土双曲拱坝、坝身泄洪表孔、深孔、坝后消力塘、右岸岸边进水口和地下引水发电系统组成。工程一等大(I)型工程大坝、泄洪、引水发电建筑物和开关站为I梯级建筑物,消力塘二道坝为Ⅲ级建筑物。
&13.1997—23
长江三峡工程截流&
为纪念这次三峡截流工程,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主管部门发行1997-23“长江三峡工程&截流”特种邮票,全套2枚连印。
举世瞩目的长江三峡工程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日三峡工程大江截流成功,标志着三峡水利枢纽一期工程建设的顺利完成。大江截流的施工规模、截流设计流量、施工水深和施工强度,均居世界前列。本票以连票形式展示了明渠通航和大江截流的壮观场景。
日,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实现大江截流,标志着三峡水利枢纽第一期工程顺利完成。这是三峡工程第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胜利。
长江三峡工程,是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我国实施的一项特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环保等巨大综合利用效益,不仅在我国的水利建设史上是空前的,在世界水利建设史上也是罕见的。
三峡工程也是一项巨大的社会工程,它包含着百万移民、扶贫开发、社会重组、建设三峡新型经济带等一系列世界性课题。
长江三峡不仅由钢筋混凝土浇筑而成,还将以自己所包含的无数中国人的梦想、追求、奉献和牺牲,成为中华民族的又一座历史纪念碑。
70年前,我国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就曾提出利用三峡水力和电力资源的设想。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邓小平和其他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兴建三峡工程倾注了心血。日七届人大五次会议批准兴建,日正式开工。总工期为17年,第一期工程5年,以大江截流为标准;第二期工程6年,至2003年实现首批机组发电,永久性船闸通航;第三期工程6年,到2009年全部完成。日,大江截流一举成功,宣告了首期工程的胜利结束。
14.2003—21& 长江三峡工程.发电&
&&&&国家邮政局定于日发行《长江三峡工程·发电》特种邮票,1套3枚,票面分别为水库蓄水、船闸通航、电站发电。用于纪念三峡工程胜利实现水库初期蓄水、永久船闸通航、首批机组发电的三大目标。
(3-1)T 水库蓄水 80分 920万枚(3-2)T 船闸通航 80分 920万枚 (3-3)T 电站发电 2元
长江三峡工程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三峡工程水库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功能,可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三峡工程分三个阶段,全部工期为17年,
第一阶段:1993年—1997年,施工准备及一期工程,施工需5年,以实现大江截流为标志;
第二阶段:1998年—2003年,二期工程,施工需6年,以实现水库初期蓄水、第一批机组发电和永久船闸通航为标志。
第三阶段:2004年—2009年,三期工程,施工需6年,以实现全部机组发电和枢纽工程全部建完为标志。
长江三峡工程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三峡工程水库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功能,可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三峡工程分三个阶段,全部工期为17年,第一阶段:1993年—1997年,施工准备及一期工程,施工需5年,以实现大江截流为标志;第二阶段:1998年—2003年,二期工程,施工需6年,以实现水库初期蓄水、第一批机组发电和永久船闸通航为标志。第三阶段:2004年—2009年,三期工程,施工需6年,以实现全部机组发电和枢纽工程全部建完为标志。导流明渠截流于今年11月6日完成。根据三峡建设计划,三峡工程2号、5号机组将在今年年内完成总装,分别在日和8月19日投产发电。10月1日和11月1日,3号机组和6号机组相继投产。2003年4台机组将发电55亿度?有28.8亿度送往华中地区,26.2亿度送往华东地区。三峡水电站将安装26台单机容量70万千瓦的大型发电机组,电站装机总容量1820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846.8亿度。三峡工程的装机和发电量,不仅现在雄踞世界第一,据水电专家分析,在未来几十年内,世界上也不会出现超过三峡工程发电能力的水电站。
15.2003—22M& 南北调工程开工纪念&
国家邮政局于2003&年12月27日发行《南水北调工程开工纪念》纪念邮票小型张一枚。
&国家邮政局定于2003&年12月27日发行《南水北调工程开工纪念》纪念邮票小型张一枚。邮票图名为:南水北调工程开工纪念。
&&&&南水北调工程是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局面的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关系到今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子孙后代的长远利益。经过50年的勘测、规划、设计、研究和论证,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确定分别从长江的下游、中游和上游引水,建设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调水线路,与长江、黄河、淮河、海河四大江河相连,形成“四横三纵”的总体格局,以实现中国水资源的南北调配东西互济。工程于日正式开工,规划到2050年全部建成。
南水北调,就是把中国汉江流域丰盈的水资源抽调一部分送到华北和西北地区,从而改变中国南涝北旱和北方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局面的重大战略性工程。工程目的是促进中国南北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南水北调工程有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调水线路,总投资额5000亿元人民币。此工程的规模和难度都超过三峡工程,工程已全面展开。
自日毛泽东主席提出
“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的设想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和关怀下,广大科技工作者做了大量的野外勘查和测量,在分析比较50多种方案的基础上,形成了南水北调东线、中线和西线调水的基本方案,并获得了一大批富有价值的成果。
南水北调总体规划推荐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调水线路。通过三条调水线路与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四大江河的联系,构成以“四横三纵”为主体的总体布局,以利于实现中国水资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合理配置格局。西线工程截至目前,还没有开工建设。规划的东线、中线和西线到2050年调水总规模为448亿立方米,其中东线148亿立方米,中线130亿立方米,西线170亿立方米。整个工程将根据实际情况分期实施。
&&& 东线工程
利用江苏省已有的江水北调工程,逐步扩大调水规模并延长输水线路。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扬州抽引长江水,利用京杭大运河及与其平行的河道逐级提水北送,并连接起调蓄作用的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东平湖。出东平湖后分两路输水:一路向北,在位山附近经隧洞穿过黄河;另一路向东,通过胶东地区输水干线经济南输水到烟台、威海。东线工程开工最早,并且有现成输水道‘
&&& 中线工程
从丹江口大坝加高后扩容的汉江丹江口水库调水,经陶岔渠首闸(河南淅川县九重镇),沿豫西南唐白河流域西侧过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方城垭口后,经黄淮海平原西部边缘,在郑州以西孤柏嘴处穿过黄河,继续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可基本自流到终点北京。中线工程主要向河南、河北、天津、北京4省市沿线的20余座城市供水。中线工程已于日开工,计划2013年年底前完成主体工程,2014年汛期后全线通水。
&&& 西线工程
在长江上游通天河、支流雅砻江和大渡河上游筑坝建库,开凿穿过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巴颜喀拉山的输水隧洞,调长江水入黄河上游。西线工程的供水目标主要是解决涉及青、甘、宁、内蒙古、陕、晋等6省(自治区)黄河上中游地区和渭河关中平原的缺水问题。结合兴建黄河干流上的骨干水利枢纽工程,还可以向邻近黄河流域的甘肃河西走廊地区供水,必要时也可及时向黄河下游补水。截至目前,还没有开工建设。
16. 2012—24& 新中国治淮六十周年&
中国邮政于日发行2010-24《新中国治淮六十周年》纪念邮票1套4枚。该邮票设计:张石奇;印制:辽宁省沈阳邮电印刷厂。
4枚邮票的主图分别为淮河流域河南、安徽、江苏、山东四省具有代表性的治淮工程。“南湾水库”地处河南信阳市淮河上游,是建国初期兴建的一座大型治淮水利工程。“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位于淮河干流中游王家坝和正阳关之间,跨霍邱、颍上、阜南三县,是国务院确定的19项治淮骨干工程之一。“淮河入海水道”表现了江苏淮安市楚州区的淮安枢纽,其上部渡槽承京杭运河航运之需,下部涵洞则沟通淮河入海水道,是亚洲最大的“水路立交”工程。“南四湖二级坝水利枢纽”地处山东微山县境内,工程位于微山湖和昭阳湖之间,东起微山县欢城镇,西至微山县张楼乡。
淮河全长约1000千米。由于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历史上淮河流域水旱灾害频繁发生。日,中央人民政府颁布《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开创了新中国治理淮河的新纪元,淮河也成为新中国第一条全面、系统治理的大河。60年来,党和国家始终把淮河作为全国江河治理的重点,摆在关系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地位,先后12次召开国务院治淮工作会议,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领导人民开展了波澜壮阔的治淮建设,淮河治理取得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
此次发行的纪念邮票,是中国邮政为纪念新中国治淮60周年精心设计的一套水利题材邮票,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首次发行的一套题材完整、全面反映淮河治理成果的邮票。全套邮票由邮票设计家张石奇设计,1套4枚,每枚面值1.20元。全套邮票以反映新中国治淮60周年成就为主题,以不同省份、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类型的治淮重点工程——河南省南湾水库、安徽省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江苏省淮河入海水道、山东省南四湖二级坝水利枢纽为题材,采用写实手法,运用恢弘大气的场景表现,辅以反映淮河治理后环境改善、生态良好、农业丰收、城乡发展的喜人画面,全面展示新中国治淮60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
《新中国治淮六十周年》邮票在创意设计上运用左右双画面突出展示邮票主题,运用寓意“水”的流畅曲线将左右画面有机统一。全套邮票色调明亮,以绿、蓝、黄、紫色为主,体现展示成就、寓意积极向上的设计思想。
第一枚邮票上,不仅可以领略到“高峡出平湖”的壮美,体会着绿色生态和白鹭翱翔带给我们心旷神怡的心境,而且通过南湾水库大坝上再一次重温到毛主席“一定要把淮河治好”的亲笔题词,感受着老一辈革命领袖和中央政府治理淮河的决心。
第二枚邮票上的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被称为“淮河上的三峡工程”,看到如此雄伟的淮河水利工程,不禁让我又一次想起毛泽东的“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的诗句,有着一种“截断长淮云雨,缚住龙蟠咽喉”之赞叹!那金黄的稻穗、高压线铁塔更是带给我们无限收获的希望。
第三枚邮票首先让我们看到的是桀骜不驯的淮河经过治理以后,变得温顺轻盈,淮河两岸变得繁华昌茂、货运通达,现代化的城市伴随着淮河奔流不息的脉搏,温馨依恋,使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母亲河的博大胸怀。
第四枚邮票为大家展现的是一幅渔歌唱晚、鱼肥荷香,看不完、赏不够的淮河美景。拦湖大坝横架淮河南北,碧水一泓孕育两岸生灵,让我们从中感受到几代治淮人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无惧无畏的浪漫情怀。
发行《新中国治淮六十周年》纪念邮票的意义十分重大,6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曾经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的淮河已经被彻底治理。由于淮河流域经济的发展,目前又把让淮河水变清作为环境治理的又一重大举措。
淮河发源于河南南部桐柏山,向东会合颍河、涡河等大支流,最后在江苏江都县三江营注入长江。淮河是新中国第一条全面综合治理的大河,治淮是新中国大规模治水事业的开端。以日政务院发布《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为标志,新中国治淮已走过60年光辉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地处安徽蚌埠市东海大道3055号的淮河水利委员会是水利部派出的淮河流域管理机构。
建国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对淮河水患的根治。日,根据毛主席“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指示,为了加强治淮工程的统一,水利部召开了治淮会议,成立了治淮委员会,曾山为主任,下设河南、皖北、苏北三省、区治淮指挥部。治淮委员会根据治淮方针,进行了上中下游全面的勘测,分析研究了已有的基本资料,广泛征集淮河流域群众的意见,草拟了全面规划。治淮委员会决定1950年12月以前以勘测工作为中心,上游和下游的查勘蓄洪工程和入海水道为重点,同时并进行放宽堤距、疏浚、涵闸等勘测工作,中游地区在整个计划内选择对上、下游关系较小的部分工程先行开工,1951年2月即全部动工。为保证治淮工作的顺利进行,会议建议由华东、中南各有关地区在现有淮河水利工程总局的基础之上,组成治淮委员会,统一领导治淮工作,并成立淮河上、中、下游的三个工程局,以便统筹兼顾。
17.特12新建二十二万伏超高压送电线路(.25
&&&&&&&&&&&&&
1955年2月25日,为了反映新中国电力工业的飞速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发行一套《新建二十二万伏超高压送电线路(一九五四)》特种邮票,全套1枚。卢天骄设计。雕刻版。李曼曾雕刻。齿孔14度。无背胶。邮局全张枚数117(13&9)。北京人民印刷厂营业分厂印制。
电力线路一般指电压在1千伏~6万伏为高压电,输送高压电的导线为高压送电线路;电压在15.4万伏~50万伏为超高压电,输送超高压电的导线为超高压送电线路。伏特简称“伏”,是计量电压的单位。
  高压线的用途很广。水电站发出的大量电能,需要用高压线送到遥远的工业城市。一般火力发电厂都建在煤矿地区,要把电力送到城市去,也需要高压线。发电厂与发电厂之间,也需要用高压线互相联系起来,以便随时调配电力,节约发电厂的设备容量,提高运行的可靠性。用高压线送电,还可以减少电力在远距离传送线上产生的大量损耗,因为电压愈高,损耗就愈少。新中国成立初期,只有几条15.4万伏线路在运行。
  1954年1月27日,苏联帮助中国建设的第一条22万伏超高压送电线路正式送电,标志着中国进入了超高压输电的新时期。这条从吉林丰满水电厂到沈阳虎石变电所的送电线路,全长370公里,把东北北部松花江上充足的电力,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东北南部,使南部工业地区的自动化和电气化的新工厂与新矿山,能够迅速兴建起来,顺利投入生产,为中国的工业化发挥作用。
T18& 带电作业&
日,为了反映维修输电线路或电气设备的技术面貌,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发行《带电作业》特种邮票。由吴建坤设计。
8分移动检换防震锤 700万枚
&&&(2) 8分更换直线绝缘子
&& (3) 8分 机械检修导地线 700万枚
&& (4) 8分 检修变电油开关 700万枚
(4-1)移动和检换防震锤 发行量700万枚
我们在邮票图案中看到的是一位女同志在从事带电作业,这本身就意味着极大的生命危险,更何况是在高空。这幅图案的背景绿油油的一片,显然很有可能是在野外作业,当时野外施工条件差,图案上这幅水粉画描化的是女工人在铁塔安装完毕后,导线要在不停电的情况下转移过来,施工中的技术难度确实是不一般。这枚邮票中提到的防震锤,那么输电铁塔电线上的防震锤是做什么用的?是防止电线震坏用的。移动和检换防震锤的作用是为了保证防震锤的正常工作和工业用电的安全性,持久性和不间断性。
&& (4-2)更换直线绝缘子 发行量700万枚
瓷瓶有是做什么用的?绝缘。瓷的绝缘性比塑料还好,可以有效防止高压电击穿包皮后放电,高压电线有橡胶皮或保护层。电网的电流方向每秒变50次,我国电网的频率为50Hz。这枚邮票描述的是两名同志在百米上杆作业人员,带上滑车及白棕绳。攀登杆塔,在杆塔上系好安全带及保护绳,将滑车挂好。通过白棕绳提升工器具。如双钩、千斤、卸扣、导线保护绳等。当双钩得力后应给予适量的冲击,确认连接无误后将安全带转移至双钩上。拔出导线侧绝缘子与碗头连接的弹簧销,然后继续提升导线直至绝缘子不受力。另一作业人员在杆上拔出横担侧第一片瓷瓶弹簧销。导线上作业人员在第4片瓷瓶处系好白棕绳,与杆下作业人员配合退出旧绝缘子,同时提升新绝缘子。作业人员安装好横担侧和导线侧绝缘子后,将安全带移至绝缘子上,松动双钩直至绝缘子受力,拆除双钩等工具,拆除导线后备保护钢丝绳。
(4-3)机械检修导地线发行量700万枚
&这枚邮票描画的是检修导地线,从图案的背景看来,后面金黄色的一片,丰收就要到了,显然这幅画面的工作场景是在城郊。机械检修导地线是在完成了前期的由技术队现场勘查后,结合实际情况,形成相应的工作方案。一般先将有损毁的原始线路停电后,在跨越物上方的导电处封网,用旧的导地线做牵引绳分别牵引新的导地线。在施工车完成了挂线的过程后,最后清理现场。(4-4)检修变电油开关
图案上描画的是一位男同志在从事检修变电油开关,这是由于变电开关的设备故障所导致的。在变电开关中,油开关出现问题的比率相对而言较高,主要集中在了油导管这方面。因为每次开关短路的电流不可能相同,这对带电作业的工作人员的检测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将开关机构检修用的备件、备品及专用工具存放于变电站内,以便于突发故障抢修使用,并准备足够的油。当年的变电检修班不分昼夜,随时准备人员抢修开关机构可能发生的故障,这也是为了保证工业上不间断的用电。
这套票发行年代是1976年,是早期的JT票之一,与农业机械化邮票等属于同一个题材 ---
早期的国家发展。但是在当时来说是很普通不过的一套票,在发行后并没有得到人们的足够重视,与同时期的精品票相比(如J8
四五计划)缺乏雄厚的群众基础,第二是这套票由于四张都是8分的,在使用量上是相当的大,现在的存世量真的是不多了。这套票设计的专业知识多,无论从历史见证的角度来看,还是国家工业发展的时代来看,集邮者的学习程度来看,都是值得深入研究的。
带电作业这套票说明了我国早期工业的一个过程,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仅为集邮带来了足够的兴趣,也增添了很多知识,我想这是我们做为邮人所需要的。这套票的筋票为(4-1)移动和检换防震锤和(4-2)更换直线绝缘子。
为保证对工农业生产不间断供电,在带电的高压输电线路或电气设备上进行维修工作,统称“带电作业”。常用的作业方法有两种:(一)间接操作。也称“地电位”操作。即使用环氧酚醛、尼龙、塑料等材料制成的绝缘工具,对线路、设备进行带电维修,如调换绝缘子、架空导线、杆塔部件等;(二)直接操作。也称“等电位”操作。即电工身穿金属的屏蔽衣服,进入高压电场直接接触带电的线路、设备进行维修工作,如修理断股的架空导线、拆搭引线、调整导线弧垂、调换绝缘子等。
 && 带电作业的故事
带电作业通常意义上指的是工作人员接触带电部分的作业或工作人员用操作工具、设备或装置在带电区域的作业,也可以说是在不停电的高压电气设备上进行检修、测试的一种作业方法。那么带电作业为什么要在70年代发行这套票呢?事实上是在大跃进以后,为了保障工厂不间断的供电,加大能量和效率的运行,对电力的维护和维修在当时成为了一项艰苦的任务,在上山下乡的后期,也就是文革的后期,当年许许多多的青年踊跃参加带电作业的工作中。但是他们并没有想到的是带电作业的困难度,很多人缺乏作业技术和特别是从事带电作业对他们来说是前所未有的。很多的青春年华,就献给了这份事业,也就这样流淌在了高压银线下。
然而由于是高危作业,女性一般是不允许介入的,很多同志的手和腿部被烧糊,医生只得把坏死部位的肉挖出来再进行治疗,很多人之后因为工伤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一碰就会起血泡,然后溃烂,很长时间都无法痊愈,还有的受伤的手指几年后才长出正常的指甲,有的甚至因为触电失去了双臂,甚至是整个生命,年轻人的热血洒向了带电作业,结果是难忘的,很多同志也留下了惨痛的经历。
这是中国的当时女子带电作业队的同志的图片,取自网上,图片右下方的英文清晰的说“中国妇女是如何赢得了平等?”是的,当整个社会和世界呼吁公平的同时,可能他们忘记了带电作业背后的辛酸和女子从事带电作业的不易。那么是什么促使这群“铁姑娘”从事了带电作业的工作了呢?
背后的故事
起因是在轰轰烈烈的大跃进开始后,全国各地积级响应毛主席的中心指示,发展为代表性的的机械工业,钢铁工业,石油冶炼,化学工业,纺织工业,以及建设桥梁,水电站等。1960年代至1970年代初,中国工业基础落后,供电系统设备的健康水平低,这对当时发展这些工业极其的不利,出现了工厂停产,浪费资源,生产效率过低的问题。带电作业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检修设备的停电次数。当时提倡的是为了解放旧时代的妇女,“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男同志能干的,女同志一样能干。”1969年,海南首个也是惟一的“三八”带电作业班应运而生。英姿飒爽女电工,以巾帼不让须眉的气概,从此成为上世纪70年代的特有风景,这也是当时女同志参加带电作业的一个故事。
遇到的问题
但是问题又来了,前面谈过大部分的男女同志缺乏对带电作业知识的了解,他们中的绝大部分之前也从未从事过与电力相关的工作,更有甚者是刚跨出学校的大门,带电作业无疑给他们带来了严峻的考验。首先要经过学习,模拟培训,最后还要经过考核才能进入工作,学习技术是艰苦的,然而需要是去街上实习,还要经过技术人员和通过那些有经验老同志的关。现在看的话,确实是时间短暂,工作艰苦,想想现在的年轻人,真没几个能做的。
带电作业班是要到环境最艰苦的地方去工作,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在野外度过。爬软梯、徒手攀铁塔。这是大部分人使料未及的,主要是第一次接触工作,严重缺乏对工作性质的认识和了解。那么对女性来说已经不容易,更不要说移杆子、换导线、换架空地线、220千伏带电收紧弧垂、更换瓷瓶和防震锤这些高难度的工作了。这还没有算完,带电作业班的姑娘们每天需要的是早出晚归,在模拟杆塔上训练。当年的同志回忆起来是每天下来,只感觉全身散架,双手和双腿青一块,紫一块,磨破皮是经常的事。
19.2009 - 5
&中国邮政于
2009年2月24日发行2009-5&《电网建设》特种邮票1套3枚。
&(3-1)T&&&&&&&&&&科技强电&&&&&&&& 1.20元&
(3-2)T&&&&&&&&&&坚强电网 &&&&&&&&1.20元
(3-3)T&&&&&&&&&&户户通电&&&&&&&& 1.20元
&& 《电网建设》邮票原计划2008年发行,后改为今年二月发行,设计者是平面设计师姚晓冬。去年他曾设计过《中国电视事业暨中央电视台创立五十周年》邮票。由于有了成功的经验,设计《电网建设》邮票的约请时,姚晓冬借这套邮票,把2008年年初我国遭遇冰雪灾害后,电网维护工人为保障电力供应而忙碌,让人们生活在光明幸福的世界里的情感灌注在这套邮票里,并通过自己的设计表现出国家电网建设所取得的成就。
  设计之前,姚晓冬紧扣每枚邮票的主题,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和图片资料,结合自己平时对生活认知的积累,很快就有了邮票的整体设计思路:即从邮票的主题入手,去寻找一系列能够代表邮票主题的图形元素,并在此基础上去寻找设计的灵感和对邮票画面的组织结构设计。
  “科技强电”表现的主题为特高压技术的工程,设计者采用了特高压工程变电站效果图为主体设计元素,配以蓝色背景以体现电网建设的科技属性,同时也是为了增加画面的动感。邮票图案上方国家电网标志局部的使用,则意在体现出科技强电建设者们的风采。“坚强电网”采用了高山和长城等元素来体现电网的强大性和稳定性。图案中高高耸立在云峰之间的电网铁塔像绵延千里的长城一样,是人民用电安全和便捷的坚强保障;而在绵延的山峦中升起的那轮红日,则象征着电网建设取得的成就给人们带来的温暖和希望。“户户通电”表现了农村通电的场景,在画面的背景上,使用了两张图片,一张反映的是东北农村的灯光夜景,另一张则反映的是城市夜景,并采用了使二者相融合的处理手法。为使整个画面显得更加协调,设计者对反映城市夜景的那张图片还采用了简洁的色块处理法。
  为了使3枚邮票统一为一个整体,除了反复推敲每枚邮票上的文字排列外,还对其图形元素与文字元素之间的关系以及3枚邮票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考量。另外,还着重从色彩的角度入手,让票与票之间有连续性的关联。如“科技强电”的颜色为由蓝到绿的渐变,“坚强电网”的颜色是从红到黄的渐变,“户户通电”的颜色是从紫到蓝的渐变。将它们放在一起,在色彩上就有了明显的连续性和统一性。为强化邮票主题,设计者在每枚邮票图形的设计上都采用了一个“闪电”符号,并且3个闪电的图形能首尾衔接。
  应当说,《电网建设》邮票在构图、色彩以及图形的应用等等方面都有创新,是一套具有突破性意义的设计作品。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上游水库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