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洪耀的韩国的我爱你怎么写名字怎么写

皖东晨刊 数字报纸
第A01版 封面·导读
第A02版 今日重点
第A03版 今日重点
本版新闻列表
滁州日报旗下媒体:
故乡庄名话趣 徐洪耀
&&&&家住山乡,闲来我将故乡村庄名称归纳一下,觉得挺有意思。如以姓氏的:韩庄、赵庄;以历史故事的:四人塘、饮马池;以神话的:仙店、王母塘;以物的:石桥、大柳树;以山势河形的:大平顶、槽流河;以空间方位的:上庄、下庄,等等等等,不一而足。不过,像“七户王”,既有数量又有姓氏,这样含有多个内容的村庄名称也不少,不好归位。其实,上述归类中,也有这种情况,如四人塘、王母塘等,所以,我的村庄名称归类法是粗糙的。&&&&这些通俗的村庄名称,形象而生动,简单而具体,因此,村庄也易记好寻。如韩庄,当地人谁都知道它是哪个村庄,在什么地方。若外地人要去该庄,问当地人谁都能明确告诉你,你就不会寻错。“路在嘴上”多问人,你也不会多跑冤枉路。当然,同名的村庄也不鲜见。小范围内(如一个行政村镇)同名的村庄是不多见的,即便有,也好区别。如我们大柳镇就有两个小王庄,一在瓦庙行政村,一在金山行政村,寻找哪个小王庄,在庄名字前面加上个行政村名就没问题了。至于县区域或更大范围内的同名村庄,就更不会出错。&&&&我的故乡村庄形成及名称都很久远,但这些古老的自然村庄没有承载多少厚重的人文历史,其名称也多是当地居民随缘起叫的。尽管如此,这些传统的村落名称仍然具有它们自己独特的意涵。如荷叶冲,处于众山环抱的小冲积带上,有山泉流水,旱不了,地势西高东低,出水畅通,洪水涝不了,是个风水宝地,民聚而居之。此处,河、池中曾莲藕无数,于是,民间传说这是何仙姑居住的地方,是荷叶地,天旱不了,洪涝不了。村庄的名字也就由此而得,并延称至今,其实,现今莲藕早已绝迹。塘那头,这也是村庄的名称?是的。塘那头的东边是一口大塘,大塘的东边有个大庄园,叫汪家圩子(后简称“汪圩”),房屋砖木结构,两层楼瓦房,四合院,庄主姓汪,大地主,雇工多,外地穷人给他打工的就被指定在大塘西边山石坡上搭草棚居住,久之形成了村庄。它和汪圩隔塘,人们就以汪圩比照着叫它为塘那头,后来,这个名称就这样叫出来了。&&&&大柳树(后简称大柳),村镇有此一名?没错。大柳地处南北走向的磨盘山东麓的一条河流的大廻水湾处,这里土地肥沃,水资源丰富,百姓聚居成村镇。河水清流,两岸草木繁茂,鸟语花香,尤其是河柳,粗壮高大,林荫蔽日。据老人说,当年许多不知多少树龄的老柳,主干有三四人搂抱粗,树洞内可坐四人打扑克。大柳树这个名字就是由此而来。可今天,你再也别想看到一棵那样的柳树了,就连碗口粗的也不多见。只有因当年大柳树而得的名字还在延续,虽已名不副实,空有其名,但只要叫起这个村镇的名字,当地人就会油然追忆其真实的过去,既而勾起美好的念情。我想,这个村镇名字的延称,又何尝不是对今人的一个警示呢?&&&&我的故乡这些村庄名称的由来简单、粗俗,且也浅薄,登不上文史殿堂,甚至连地方志之类也不愿接纳,可它们却活在当地民众的口中。其名称由来之故事,是真是假,不仅无关大局,还给我们后人无限地遐想或思考的空间。故乡村庄的名称虽“土”也“特”,不乏有趣、有味。&&&&现今,在农村的建设和发展中,有些传统的古老村庄携其名字永远地消失了,不过,一些新的村庄及其名字诞生了。于是,现存的老村庄、老名字和新村庄、新名字共同继续演绎着乡村趣话。
  内容体现:采用新型媒体技术,结合网站互动功能。版面中相关新闻的广告不仅仅是平面图案,点开广告后还可以以视频、Flash等形式显示。
  版面阅读:采用带有区域定位的版面图在网页中直接显示,不需要安装第三方插件或阅读器。点击版面图中的任何区域,即可看到对应的文章、 图片或广告。在文章页面, 点击右上角的“朗读”,可自动实现语音合成。
  标题导航:点击“标题导航”,可以通览当天报纸的全部文章标题。点击标题,进入文章或图片页面。
  日历导航:点击“按日期查找”,或者输入年月日,可以直接进入指定日期的报纸页面。
  导航指针:采用指针方式实现“上下期”、“上下版”、“上下篇”的阅读转移。
  PDF版阅读:点击PDF图标,可以阅读或下载版面PDF文件(阅读PDF文件需要安装 Adobe Acrobat Reader,)。
 | | |  |  |  |
滁州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韩国的加油怎么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