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绍竑回忆录《五十回忆》在哪里可以看到?

您当前的位置: >>
>> 黄绍竑赴广州收复梧州英国领事署
黄绍竑赴广州收复梧州英国领事署
梧州市珠山公园英国领事馆
梧州市珠山公园英国领事馆
珠山公园内还我河山石碑
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日、英、法等国为辟梧州为通商口岸展开激烈的争夺。
清咸丰七年(1857年)二月,英国一队炮舰溯西江侵入梧州,勘测沿途航道情况,绘制海图。咸丰九年(1859年)正月,英法联合派出5艘轮船,载兵3千多,从广州侵入梧州,勘探梧州到内地航道情况。同治元年(1862年)十月,英国&黄浦&号炮舰沿西江经梧州入侵至藤县,再一次勘探西江航道情况,为进一步侵略梧州作准备。
中日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派李鸿章到日本议和。日方在和约底稿提出增开&广西梧州府&等7处地方为通商口岸,李鸿章以&湘潭、梧州土民,向来最恨外人,万一开口,易兹事端,地方官实难保护。&为由没有开放梧州。
中法战争后,清政府急于求和,同法国签订和约,确认了法国在广西的特殊权益。英国即以此为借口,说清政府违背了中英《续议滇缅界、商务专款》(1894年),从而提出新的勒索,其中包括西江对外通商。清政府在所谓&两害相形,则取其轻,且恐迁延不决,又将别起波澜,更难收拾&的考虑下,决定同意开放西江通商。清政府派驻英公使龚照瑗同英国交涉。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二月四日,清政府代表李鸿章同英使窦纳乐在北京签订《中英续议缅甸条约附款》,附有西江通商的专条:&今彼此言明,将广西梧州府、广东三水县城江根墟开为通商口岸,作为领事官的驻扎处所,轮船由香港至三水、梧州,由广州至三水、梧州往来,由海关各酌定一路,先期示知......&。六月五日,李鸿章和窦纳乐在北京互换条约文本,条约正式生效,并通知两广总督、广东和广西抚臣、粤海关督。梧州成立海关,英国人担任海关税务司。接着,英国仅用24千铜钱的地价从一地痞手中买下白鹤山等三个山头,又花五万元港币在白鹤山上建起领事署。领事署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000平方米,砖木结构,四边有走廊相通,前门有7条砖柱,从大门进去有厢房、办公室、住所等,屋面为琉璃瓦,建筑形式兼有中西方风格。
从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至宣统三年(1911年),英国分别派博诺德(E. P. Bennett)、谢立山(Alexander Hosie)、赫思义(P. F. Hausser)、金德瑞(H. F. King)、奥泰蔚(H. A. Ottewill)为驻梧领事,打理署务。法国、意大利、比利时、奥匈也在梧州派驻领事。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意大利派福罗秘车利(Z. Volpicelli)为驻梧领事。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法国派伯乐福(F. Pelofi)为梧州领事。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八月至宣统元年(1909年),比利时派韩蔓(Th. Hamman)、李百协(J. Bribosia)、简森斯(Francis Janssens)为驻梧州领事,均由驻港领事兼。奥匈驻梧州领事均由英国驻梧领事兼。
领事署山下竖立&游人不准登山&的牌子,禁止中国人上山游览。民国8年(1919年)十二月十六日,广西军马均部下秦得标排长及28名士兵运解各种枪弹军服到梧州。他们到三角咀一带游玩,不知白鹤山&游人不准登山&,仍上山游览。英国领事哨兵喝令这些中国兵离开,秦得标与英国人争吵起来。英国巡捕格罗夫斯出来干涉,放出狼狗咬人,秦得标被迫开枪打死狼狗,还打伤巡捕头部,英国领事史密斯闻声出来干涉,秦得标命令士兵把英捕和领事押解回营。梧州镇守使黄培桂一听消息着了慌,赶忙将英捕格罗夫斯送去思达医院治疗,并拘捕秦得标等人。英国领事要黄培桂答应条件后才回领事馆,英领事回署后马上去电给英国驻广州总领事。英总领事即发电报给广西、梧州当局进行威胁,又由香港开来&摩轩&、&摩扶&两艘军舰示威,非要谭督及马均统领亲自来向英领事、英捕道歉不可。后经陆荣廷同英方协商,决定由马均统领具书向英领事道歉,并代表士兵亲自向领署受伤巡捕道歉;聚集梧州兵士到江滨向英旗行礼,将行礼仪式拍照制图订成小册子交给英国政府;梧州炮台鸣礼炮21响,处死秦得标,12名士兵被永远监禁;赔款万元。三月二日,梧州士兵列队站在江滨,向英国国旗行军礼,梧州炮台也鸣礼炮21响。这件辱国事件发生后,梧州群情哗然,纷纷起来示威抗议,充满了对侵略者的刻骨仇恨。
民国11年(1922年)一月,香港海员大罢工,梧州海员积极响应,成立&省港轮船工会梧州分会&,进行一个多月的罢工,梧港交通为之中断,沉重打击了英国势力。&五卅&、&沙基&惨案、香港大罢工相继爆发后,梧州人民积极投入反帝爱国运动,组织梧州各界对外协会,到梧州善后处及广西交涉署请愿,实行对日经济绝交,检查没收英日货物,各校学生举行大规模示威游行,坚决要求取消外国在梧州的特权。1925年,&五卅&一周年纪念日,梧州各界声援上海&五卅&运动和广州沙基惨案,举行示威游行,游行群众包围英国驻梧州领事署,抗议英方暴行。&所有在英领署工作的华人,一律都辞退出来,弄得英国领事很惊慌的逃下兵舰,退回香港,以后一直不敢回来。------因为没有中国人的帮助,尤其是住在那相当高的山头上,食饭挑水,都成问题。&(黄绍竑:《五十回忆》)英国领事撤走后,领事署房屋园林内人管理,一天天的崩败荒芜下去。英国政府为此事多次同广西省当局交涉。
1928年春,市政府提议,援照广东收回英领署案,呈请省政府转咨两广交涉署,由省政府补回建筑费港币2万5千元,无条件收回。同年底,广西省府主席黄绍竑到广州,英国驻广州总领事壁约翰到黄绍竑的公馆葵园同他交涉,愿意将梧州的英领事署交还中国。广东省交涉员朱兆莘代表广西省同壁约翰谈判,英方要求索回房屋建筑费2.5万港币。黄绍竑当即命人交款给壁约翰,英领事退回英文正本一份、契约二份。十二月十一日,朱兆莘交涉员复函给壁约翰&关于让回梧州英领署产业一案,附契据二件,均经阅悉,本交涉员当即将此案换文,连同契据等件,就近送交广西省府黄主席绍竑接收。&收复梧州英领署,&英国的政治势力退出了广西。&(黄绍竑:《五十回忆》)1929年夏,粤桂构兵,英领事旧址常为军队驻扎。1930年7月,市政府呈准辟为公园。1931年3月,举行开幕典礼,名曰&河滨公园&。
1932年,领事署旁竖有&还我河山&石碑,叙述梧州人民反帝斗争驱逐英领事人员和购回领事署建筑、建立河滨公园的经过。
【】【】【】【】【】黄绍竑回忆录_PDF图书下载_黄绍竑_在线阅读_PDF免费电子书下载_第一图书网
黄绍竑回忆录
出版时间:2011-10&&出版社:东方出版社&&作者:黄绍竑&&Tag标签:,,,,,,,&&
“人生七十古来稀”,这话虽然没有科学的根据,至少可算是中国数千年来从实际经验上得来的人寿纪录标准。假定这种标准是比较正确的话,那么,年过半百的人,所剩下的生命,至多也不过十几年二十年,可以说是“去日苦多来日少!”
我现在已经是过了五十的人了!过去的五十年中,在国家的历史上,经过了满清的专制和民国的革命。在世界的历史上,经过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个人的历史上,经过了从军、从政、办实业、办工程和其他许多杂乱无章没有系统的事情。中间因时代的演变,无论是本省外省,国内国外,都起了异乎寻常的变化。凡是生在这时代的人,无论是私的生活,公的事业,都会受到这种繁剧变化的影响。就我本人说,过去五十年中,刚巧生活在这个时代里,对于许多繁剧的变化,不但耳闻目见,并还亲身参与了若干部分的实际工作。这不仅我个人认为幸运,咤为奇遇,我更很不客气地说:这许多变化的情形,实际的工作,无论对过去,对未来,对现实一切,都可作为凭吊借鉴的史料。同时对本人,对社会国家,以至整个的世界,也都具有一些记载的价值。
我不是史官,我不必亦且不能作正式的本国或世界历史。我希望和可能写的,亦只是本人五十年来由儿童生活到现阶段止,这一时期中,就本身的立场,写我个人要写的几种事实。论性质,像个自传,又有些像笔记。论体裁,像个裨史,也有些像漫笔。这在中国文化史上,好像还没有这一种前例。但我并不希望合于哪一种的文章体例,我不用自传笔记稗史漫笔那些名目。因为生平懒写日记,简直是没有日记,一切一切,全凭回忆,而所写的,又是个人过去五十年的事情,所以干干脆脆地,定名日“五十回忆”。
一个当代的人,要写许多与当代政治有关的史实,是太困难了。中国历史上关于这种性质的文字狱,不知发生了多少次数。所以中国历代的历史,大都是当朝的官文书,或者是后人摭拾遗闻的补缀作品,很少见到当时有关系的人物所作的真实记载。即使有一二人想作这种记载,而处于专制淫威之下,亦只好是寄托于诗词或其他文艺之内,隐隐约约的,稍露一些痕迹,反使后来读者,作似是而非的揣测或探索。这真是中国过去私人对于有关政治记载的困难,亦是这种记载的最大缺陷!
现在虽然是民国时代,人民有言论出版的自由,但是仍然怀着历史上的恐怖。一则恐怕触犯了当局,二则恐怕得罪了生人,甚至恐怕得罪了与死人有关的生人。所以要写起真实的史事来,的确有许多为难的地方。古语所谓“盖棺论定”,照我另外一个解释,是要等这个人死了,才好把他的事实记载出来,公开批评的意思。这种历史遗留下来“恐怕得罪人”的心理,渐渐变成为社会上对人消极的道德观念,想起来真有些可笑!
我是一个当代人,而且还是一个与当代政治颇有关系的当事人。在满清时代生长,而参加推翻满清的革命。在广西旧军阀底下当军官,而起来推翻旧军阀。曾与中共合作,而又与中共作战。曾拥护中央,而又反对中央,后来仍然拥护中央。在许多人的方面,或者由朋友而变成仇敌,或者由仇敌而变为朋友。中间的变化,是太多了。若就普通的观点来看,简直是一种儿戏。但是事实的演变,确实是如此复杂。这种情形,非身经其事的,不能知道,也不能描写出来。事情是这样的复杂,即使有一个知道很详细,而又是后来的局外人,要描写这一段历史,已很难着笔。何况是我,在自己的方面,就有很多不同的立场;在人家方面,又有很多不同的关系。要处处顾到自己,又要处处顾到人家,真是要比。没有关系的局外人难以着笔得多。
但是我必先自己设法解除本身的束缚,同时预先要求读者,也解除历史上的束缚,然后我本人可以写出正确的事实,读者也可以得到正确的认识。
第一,关于中国历史上的政治记载,我认为过去对于“正统”与“顺逆”的观念,是太重视了。当局者或胜利者,都是要把自己的一方看作顺天应人的正统,而把对方看作大逆不道的反叛。把自己一方面的事实,就是极坏的,都渲染得正大堂皇;把人家的事实,就是极好的,也抹杀得干干净净。一篇李秀成的供状,都要改得他恭恭顺顺,把大好的真实史迹,弄得完全变了个样儿。此外许多秉笔作史的人,也总是先有了他自己的“正统”和“顺逆”,然后依着这种标准,写出文字来,因而使得一般读者受到先人为主的影响,而失去他客观的理解。我不愿再蹈这种陈套。我没有“正统”“顺逆”的成见。因为我自己就是一个在正统顺逆中间颠来倒去的人啊。
第二,对于人的关系上,我认为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怕得罪人”与“故意得罪人”。因为怕得罪人,所以许多的重要事实,就要因人而隐讳,不敢公然直陈。因为故意得罪人,许多并不重要的事实,也就无中生有,肆口漫骂。这种不诚实不坦白的态度和作风,都是作者主观生出来的结果。并不是绝对不能解决的问题。在我们这一般人中,过去舆论是由敌而友,或由友而敌,现在都在国家统一之下,成为工作的一员。以前的事实,照我看来,已无彼此隐讳的必要。即使以后尚有为敌为友的变化,亦是时势使然,于现在的记载,并不发生直接的关系。若果我们不论以前站在任何方面,都能坦白叙述出来,不作损人利己的想头,当怀扬善存真的观念,即使当事人读了,既可作为追思借鉴之资,并可作为见面时彼此笑谈材料,亦无伤于情感也。
第三,关于事的方面,我认为以往对于事的叙述,太重视事的正面,而忽略了事的背景。往往将许多事的起因,归之于人。所谓“一失当,则举天下之罪,皆归诸其人之身。”因人讳事,人与事之间,不能得到平衡。非为事而牺牲人的和谐性,即为人而牺牲事的真实性。殊不知事与人皆各有其时代背景与社会背景,我们若不能将时代背景与社会背景明显看清,则事与人的是非纠纷,将一切无从判析。所以我对于事与人的关系,看得轻一些,对于背景的关系,看得重一些。希望读者同此见解,以免这种症结永远不能解除。
根据以上三点见解,作为我写述的立场。但是写述的技术上能否尽如吾意,我尚不敢自信,还望读者有以教之。
此外我尚须声明者,我这写述,仅是就我自己参加过的一部分问题为范围。在此范围以外的问题,除了较有密切关系者,不能不附述一二,其余一概不谈。而且这是仅凭回忆的写述,脱落错误,在所不免,尤望读者予以原谅。
曹聚仁先生说,黄绍竑的这部回忆录“倒是自成一家言,视野很广,比之刘经扶、曹汝霖的回忆录,不知高明得多少倍,庶几可以和蒋梦麟的《西潮》、沈亦云的《亦云回忆》、知堂老人的《回想录》并驾齐驱。他富有文艺修养,诗词写得不错。他说:‘我必先自己设法解除本身的束缚,向时预先要求读者也解除历史上的束缚,然后我本人可以写出正确的事实,读者也可以得到正确的认识。’此史家之言也”。“黄氏,在国民党主政期间,他担任过内政部长,参加过长城战役,宣慰内蒙,又曾主浙江、湖北省政,又曾主持庐山训练团,他的写的都是第一手史料。读者披卷得珠玉,不会使人失望而去的。”
黄绍竑(),字季宽.广西容县人新桂系三巨头之一,以政治谋略见长历任讨陆荣廷)军总指挥,国民党政府广西省主席,湖北省、浙江省主席,内政部长等要职是他将新桂系融入国民党.使之成为党内最大的实力反对派他本人也不拘于广西一地,侧身庙堂之上,为新桂系开创了广阔的政治空间,将李宗仁推上总统宝座成就了他政治生涯的巅峰1949年国共和谈之际,他再次施展谋略,意图为桂系保住20万军队.被白崇禧拒绝,最终没能挽救了新桂系的覆灭
引言第一章 童年生活第二章 离家求学及随军北伐第三章 在陆谭部下当下级军官第四章 百色失败与新军合流第五章 出兵梧州奉命讨贼第六章 统一广西各战役第七章 两广革命的统一与出师北伐第八章 广西政治设施概况第九章 十五年的党务及当时民运情形第十章 新粤桂战事第十一章 海外闲散生活第十二章 内政部工作时期第十三章 长城战役第十四章 宣慰内蒙第十五章 筹备远征新疆第十六章 第一次主政浙江第十七章 调主鄂政与庐山训练第十八章 抗战开始与山西之役第十九章 重来浙江第二十章 八年来浙江军事第二十一章 几个政治问题第二十二章 战时行政举要第二十三章 教育年第二十四章 战时经济种种第二十五章 所谓游击区第二十六章 业余生活的兴趣第二十七章 五十的一年写后的话后记
版权页:第一章 童年生活一、我的故乡我的故乡容县,系广西旧梧州府属的一个县。在唐代即已设治,名容州,置经略使。县城名胜镇武阁,又名经略台,为唐代建筑物,至今尚坚固完好。县境位于西江支流北流江之上游,亦即北流江之主要发源地。环境多山,勾漏山脉由西而东,为粤桂两省之分水岭。县境之南,与广东信宜县交界。我家住容县一里的山咀村(本县分十里,山咀村属于一里。),到广东的边界,不足十里。二、祖籍溯源自始祖释养公至今,已十有六世矣。照族谱所记,我先祖源出中原,因满清人关,明社不保,乃避乱南迁,至广东之珠玑巷,由珠玑巷再迁入广西。始祖释养公兄弟二人,长兄道真公落籍广西博白县之车田墟,人口亦甚繁衍。释养公则落籍容县,至今彼此尚有往来。珠玑巷在小梅关南麓(梅关即梅岭上之关隘,土人称小梅关。),是南雄县极北的小镇市,实为北人南来渡梅岭后的第一宿站。过此则分往各地,故两粤客来之民,问其始居之地,多以珠玑巷对,因为在他们祖先人粤以前,迁徙的经过,多难记忆了。我于民国三十三年夏经过其地,曾下车访问吾族故事,虽市井依然,而三百年前之事,已不知沧桑几变矣!
黄绍竑(),字季宽,广西容县人。民国著名爱国将领,新桂系创建人,“桂系”三巨头(李宗仁、黄绍竑、白崇禧)之一。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随学生北伐敢死队赴武昌参战。1912年人武昌陆军第2预备学校。1914年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3期步兵科,保定军官学校毕业后,日被孙中山委任为广西讨贼军总指挥。1924年5月与李宗仁、白崇禧部联合作战,实现广西统一。从此,成为新桂系首领之一。1924年11月作为李宗仁的代表去广州商谈两广统一事宜。
1926年3月桂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7军,任党代表,6月1日任广西省政府主席。
1927年“四·一二政变”时,追随蒋介石。1929年桂系与南京国民政府关系破裂,3月蒋桂战争爆发,桂系兵败,逃往香港。1930年4月中原大战爆发,桂张联军在衡阳大败,引起李宗仁等不满,黄遂辞职脱离桂系:赴南京面见过蒋介石后赴香港、菲律宾旅行。
1932年2月出任国民政府委员,3月出任内政部长兼代交通部部长。1933年出任北平军事分会参谋团参谋长,5月北平政务整理委员,同日方作外交交涉。1934年12月任浙江省政府主席。1935年被选为中国国民党第五届中央监察委员。1936年12月任湖北省政府主席、全省保安司令。1937年任庐山军官训练团总队长。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军事委员会第一部(作战)部长,旋调任第2战区副司令长官,指挥娘子关战役。1937年9月被授予陆军中将加上将衔。11月复任浙江省政府主席。1942年9月任第3战区副司令长官。
1946年当选中国国民党第6届中央监察委员,1947年6月任国民党政府监察院副院长。1949年4月为国民党政府和平谈判代表团代表,到北平参加与中共谈判,和谈破裂后去香港。8月13日在香港与刘斐、龙云等共44名国民党知名人士通电宣布与国民党政府决裂。随即应邀赴北平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政务院政务委员、全国人大常委、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常委等职。1966年9月在北京病逝。
《五十回忆》是黄绍竑先生的回忆录。作为一个与民国政治颇有关系的当事人,黄绍竑“在满清时代生长,而参加推翻满清的革命;在广西旧军阀地下当军官,而起来推翻旧军阀;曾与中共合作,而又与中共作战;曾拥护中央,而又反对中央,后来仍然拥护中央”,一生的风云际会充满了复杂的矛盾。本书写成之时,作者已是年过五十,回头审视过去的自己和历史,作者去除了“正统”“顺逆”的成见,克服了因人讳事、“怕得罪人”的心理障碍,本着对历史事件所发生的时代背景的尊重,从出生一直叙述到抗战胜利。详细记载了自己的保定军官学校学习经历;与旧派桂系决裂,从军北阀;新桂系的崛起,成为民国时期新桂系的核心人物;出任国民党广西省政府主席后参与广西建设;新粤桂战争;1929年与南京国民政府关系破裂后的两次蒋桂战争;“九·一八”事变后,在江浙抗战第一线领军抗击日寇,与周恩来等共产党人开始接触,联合抗敌等经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的政治军事和经济状况,文字朴实,感情真挚,爱国爱民之心溢于言表,有高度的史料价值和较强的可读性,是一本有价值的书。本书仅仅反映了他前半生的经历,抗战结束以后的部分未有记叙,不免留下了遗憾。
现将黄公回忆录重新编排出版,以饷读者。
2010年11月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用户评论&(总计22条)
&&&&黄绍竑的这本回忆录是写得比较好的回忆录,他是桂系三巨头之一,在国民党主政时期,他当过部长,也主持过浙江、湖北的省政,因此他所写的回忆都是第一手资料,他又富有文艺修养,擅长诗词,因而受到曹聚仁先生的高度评价,这是很不容易的。
&&&&这本书写的不错!在民国黄绍竑家乡即系容县人才辈出的地方,据说当时出了79个将军,现在没落至此。唉!后辈不思进取啊!作为容县人现在都感觉自卑!愧对祖宗。书中有一文“无容不成校’可是现在呢?作为广西侨乡,经济如此来落后。广西壮政府不重视,容县人都知道。
&&&&起初,桂系在李白黄合作下兴起,黄氏的回忆录从一个方面了解当时的和和分分。
&&&&好书.认识黄绍竑...
&&&&书是帮我们老师买的、老师说挺好的、到货速度也挺快的、支持一下吧!!1
&&&&当当网买书很方便
&&&&书是给部长买的,当当的书好,服务好,发货速度也很快,关键是物超所值,嘿嘿~~~
&&&&好书,有点贵
&&&&黄绍竑的政治思想总的来说比较进步,但可惜他认为蒋介石的胸怀能谋国,这就是国民党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一个没有群众基础,只有财阀支持的政治人物,最终是走不远的。
&&&&民国十五年(1926年)汪精卫视察广西梧州,汪氏酒量宏大,宴中狂饮,喝高了,出门时,汪问黄向左还是向右,黄说向右,汪说:“你认错路了。革命哪里会向右走的呢?”执意向左走,结果此路不通,引得众人大笑。
&&&&五十回忆的本本,历史
&&&&真实的回忆经典很好的书
&&&&内容感觉比较客观真是。
&&&&黄绍竑回忆录,即以前的《五十回忆》,为黄绍竑解放前所写的自传加政坛军事八卦,参考价值极高,这次再版,书本很厚,看着字舒服,粗略犯了一下,没有删节,但是以前看过的记不太清楚,不晓得时候有加料!书中的照片,相比广西出的老版本补充了一些。
&&&&内容充实的书,有翔实史料让人着迷。
&&&&书很厚,故事以传主自身为主,细腻。
&&&&虽然回忆录总难免有些为自己树碑立传的意思,但这本回忆录写得还不错,不过毕竟是1945年写的,有些事情不得不为尊者讳。
&&&&黄紹竤,在一个20世纪80年代后出生的年轻人来说这并不是一个熟悉的历史名人,即便是对民国历史有所了解的人也可能被蒋,李,冯,阎的历史所吸引,而会忽略新桂系的黄。同很多名人的回忆录一样,里面会有很多对自己的功绩的标榜与吹捧,对自己的劣迹与不光彩面的回护,但重要的是,他仍然给我们留下真实的一面,留下了个人的成长史,奋斗史……... 阅读更多
&&&&好书,作者虽是军人,但文笔不错
&&&&经典中的经典,黄氏好男儿,民国能人也,值能研究!
&&&&如书中所言,作者说写书首先要是摒弃外在的束缚,克服自身的主观意识,虽有一些地方显得不是很完善,但那也是受当时环境,作者的一些经历所限制,而且只是写到了抗日战争这部分,如果能写到解放战争及以后的事情,是为更好,总之来说,不失为一本好书,值得读者一看。
类似《黄绍竑回忆录》的图书资源
相关推荐图书资源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 2014黄绍竑著《五十回忆》提要
已有 2483 次阅读
|个人分类:|系统分类:|关键词:黄绍竑著 《五十回忆》 提要
黄安年缉& 黄安年的博客/2013年1月13日发布
&&&&&&&& 21×14cm
******************
(),字季宽,新的第二位,以政治谋略见长,历任第7军党代表,省主席,15军军长,湖北省,浙江省主席,内政部长等要职。是他将新桂系融入国民党,使之成为党内最大的实力反对派,他本人也不拘于一地,侧身庙堂之上,为新桂系开创了广阔的政治空间,成为总统就是他政治生涯的顶峰。1949年和谈之际,他再次施展谋略,意图为桂系保住20万军队,但却被拒绝,最终没能挽救新桂系的覆灭。1966年在文革风暴中自杀。
出生日期:
1895年12月1日
逝世日期:
1966年8月31日
广西省主席、湖北省主席
毕业院校: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
主要成就:
桂系三杰之一
代表作品:
《五十自述》
(1895年~1966年)字季宽。人。时参加
学生军北伐敢死队。1916年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步兵科毕业。曾任桂军模范营排长、讨陆(荣廷)西路军、国民革命军第七军国民党代表。1927年后历任广西省政府主席兼留桂军军长、国民政府内政部长、主席、主席。期间,历任军事委员会作战部长、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1947年任国民政府监察院副院长、立法委员。1949年作为国民政府和平谈判代表团成员赴北平参加国共谈判。谈判破裂后去,发表声明脱离国民党,旋出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历任政务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央常委等职。[1]
三名军校生出身、从排长做起的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在民国初年的乱世中起家,靠精诚团结、艰苦奋战,击败曾经不可一世的旧陆荣廷等,平定。此后,他们参加国民党,走出大山,驰骋大江南北,特别在北伐、抗战中,战功显赫,声名卓著,将八桂威风洒向江淮河汉。蒋介石,竟三次被他们逼迫下野。国民党重要的反共活动,也总离不了他们的身影。在1949年春天,他们甚至一度执掌了国民政府的最高权利。这就是国民党著名派系新桂系。新桂系在新中国成立的凯歌声中覆亡,、、三人也在20世纪60年代先后谢幕人世。但是,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用浓墨重彩写下的历史,总能引起人们的兴趣。
[2]民国著名爱国将领,新桂系创建人,桂系三巨头之一。1895年12月1日(农历十月十五日)生于一里(现黎村镇)珊萃村。他的家族为望族,父亲黄玉梁为举人。1901年黄玉梁从广州聘请名师到珊萃村教子弟,同时在自家的“万松山房”设立学馆,自任馆长。黄玉梁特意为绍竑选择宽厚和平的塾师启蒙,对他的督教宽严适度。黄玉梁说:“儿童读书不可开始过早,又不可督教过严。过早过严易伤身心。丧个性,长大必无所成。应等他年龄稍长,智识稍开,然后随其所喜,而善加诱导,才能收到事半功倍之产。”启蒙后两三年间,仅读了几篇三字经和一本史鉴节要,其余的经书,父亲认为无用,尤其不适于儿童心理,不强迫他读。
幼年的十分淘气。上课时常做游戏,弄得老师哭笑不得。他喜欢弄刀斧,常因此受伤,但父亲只是引导他如何正确使用而未阻止他习用。他喜欢游泳、打猎及攀高树摘果、登树顶掏鸟窠等,虽然因此屡遭危险,但父亲也仅予以提示,使他知道提防,不因为偶遇危险而永加禁止。他在村里的童群中,做事最勇敢,最有威信。1903年,入族立珊萃小学读书。1908年,桂林陆军小学招生。他极欲报考,但父亲认为他年龄不足,身体小,不允许。去志甚坚,为此哭了一日,且不吃饭,父亲只好答应。和四哥天择在二哥绍彦携带下往桂林,先在兑泽高等小学就读,1910年春考取桂林陆军小学第四期。在陆小耳闻目睹均为当时在桂林的新军人物。1911年3月29日广州起义72烈士成仁的消息传来,他和别的青年学生很受震动,于是和同乡夏威等人组成小团体,定期聚会商议大事,并决定暑假去广州湾运军火,因父亲发现制止而未果。10月武昌起义爆发,陆小学生组织敢死队随军北伐,参加并任班长,之后进陆军第二预备学校,1915年升入保定军官学校第三期,学步兵科。
1916年冬毕业后回陆军部第1师任排长。1917年夏,当局以为营长创办陆军模范营,在营中任连附,次年升连长。1921年马晓军被委为警备司令,将模范营等部编为4个营,任第1营营长,并被派往剿匪,战功显著备受称赞。之后他率部回驻,因力量悬殊被散军首领缴械,刘日福有意枪毙他,他得烟帮头子刘宇臣的疏通而逃脱。此后,马晓军部分为两个统领,任第一统领。不久因第二统领足伤,所部皆为一人统率。奉命率部驻守南宁,继而转向灵山,马晓军往北海、广州。
听说马晓军往广州不再回来,便将“马”字军旗改为“黄”字军旗,并拟率部回老家休整。途中驻的粤桂边防军第3路司令(后自称自治军第2路司令)邀他率队合作,走投无路的立即决定“带资入股”,从而改变了他一生的命运。也改写了一部民国史。1923年2月,欲乘两广政局纷乱图谋向外发展。按理,他拖走部队,常人绝难容忍,然而却大度地同意了的请求,临别时还表示,如果失败,欢迎再回来。令始料不及的是,率部开往梧州时,却一下子拖走了他手下的两个营。气得七窍生烟,部下也群情激愤,他们纷纷摩拳擦掌,强烈要求派重兵追讨。冷静下来,长叹一声,大度地说:“拉走就拉走吧,好歹也是兄弟一场,如果打起来,两败俱伤,让沈鸿英坐收渔人之利就不划算了。再说,以后和季宽(字)也好见面,不至于成了冤家死对头。”此番举动。令大为感动,这为他日后心悦诚服地充当的智囊并坐上桂系第二把交椅,埋下了伏笔。从此,他逢人就说“宽厚大度,有非人所能及者,真使我感佩万分”。
即率兵往,在粤军掩护下征服驻梧州的桂军第8旅旅长而占领梧州。成立讨贼军部,所部扩编为3个团。1924年5月乘广西军阀、交战之际,与、部联合作战,采取联沈攻陆,尔后灭沈的各个击破策略,6月占领南宁攻占省府南宁,并将省长击毙。的定桂军和的讨贼军组成定桂讨贼联军,李、黄分任正副,次年2月定桂讨贼联军击败沈鸿英、陆荣廷部,占领;7月击退入桂滇军、部,实现统一。于1925年9月就任“民政长”(即省长)。从此,成为首领之一。1924年11月作为的代表去广州商谈两广统一事宜。1926年3月,军接受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7军,任军长,任党代表。同年6月,任国民党省务会议主席。1927年5月,省政府改为委员制,任政府主席兼军事厅厅长。
1926年6月下旬,率军由桂林向湖南出发参加北伐,留守,致力于广西的建设工作。在县政方面,于1927年3月成立地方行政人员讲习所,他自兼所长,招收学员管教,培养。10月成立县长考试委员会,他自兼委员长,各厅长为委员,进行了一次县长考试。这时还有许多地方未设县,于1928年初下令将忻城土司改设,太子、安干、下雷三司,并置县,上龙及金龙峒两土司,并置上金县。9月,良丰创办村政学院,培植县政基层干部。教育工作是此时业绩特别显著的一个方面。一是,于1928年5月间,通令全省有瑶苗县份县长,必须参照前清平乐知府欧阳中鸽创办瑶学的计划,办理瑶民学校,使瑶苗子弟得到教育,这项工作收到了显著的效果。二是,召开全省第一次教育会议,决定全省的田赋增加一倍,充作教育经费。此时田赋较轻,人民也觉得教育重要,所以都很赞成。
特别是,于此时主持创办了大学。1927年冬,在省府会议提议创办大学。有人认为的中等教育尚未发达,似不宜办大学。但是觉得,一个省里面,没有一所大学,以领导促进文化的责任,总是一个缺憾。当时的学生要进大学,非到广东或北平、上海不可,既不经济,也不体面。所以不顾别人的议论,径行决定,成立大学筹备委员会,他自任委员长,委任教育、财政、建设各厅厅长及省内外桂籍有名望的人士为委员。由省政府即拨100万元为建设费,50万元为设备费。校址勘定在梧州三角嘴的,因这里交通便利,本省学生皆可顺流而下,外籍的教授也可溯西江而直达(这里也是进兵梧州的登陆地点)。1928年3月,亲自到梧州举行奠基典礼……9月,大部分建筑已完成,于是聘博士为校长,盘珠祉硕士为副校长,于9月13日举行开学典礼。第一期招收学生280余人,内分农学院、理工学院及矿冶专科。抗战后,校舍一部分被敌机炸毁,乃分迁桂林、柳州,并由省立改为国立。每到桂林,校方必请去作演讲。
在交通、市政、工业建设方面,以伍廷竑为建设厅厅长负责抓具体工作,成效令人刮目。陆荣廷、的旧桂系时代,的公路只有南宁至50余公里和至50余公里。抓建设首先从发展交通着手,制订了建设全省公路网计划,然后大力实施。从1928年到1929年仅两年的时间,全省建成通车的公路长5000多里,比同期全国任何省都多。在市政建设方面,重点抓梧州、柳州、南宁、桂林四市的旧城改造和扩建,使四市的街道陡然变得宽阔整齐,平直亢爽。当时没有一个省能相比。工业方面,创办了70个具有一定规模的工厂。农业方面最突出的成就是种植桐树。黄绍竑通令全省每人每年植桐10株,并列为县长的考核成果之一。全省公务人员均须身体力行,还专在南宁设了一个公务员桐场。
在财税方面,比较突出的成绩是整理财政方针和创办烟草专卖,征收火油税。整理财政的方针主要内容有:采用量出为入与量入为出的平衡原则,即政府为进行各种建设,不能不有新的支出,而这种新支出的来源同时亦须顾到民众负担的能力与收入高低的限度;实行全省一次征税,裁撤重复税卡,停止重复征税;废止不正当不名誉而害民之收入;实行专卖及保护税等。在实行专卖保护税中首先由纸烟做起,将进口的纸烟一律交政府贴从价百分之七十的专卖印花,再交烟商分销出去。英、美烟草公司不满,派代表质问,并说他们的烟在上海已纳了税,不能纳第二重税。说:“卷烟专卖,各国都有此法,即使没有先例,我认为这是财政的合理措施,也要如此做;你纳的是上海税,我收的是税。”英、美烟草公司对的这种近乎强词夺理的态度毫无办法,只好自动撤退。于是创办的烟厂,生产两个牌子的香烟,索性对纸烟改收保护税。在对火油征税中,外商火油公司亦对提出抗议,并要求国府命令制止,黄绍竑仍不予理会,只在税率上减轻一半。在回忆此事时写道:“两次对外国商人交涉的胜利,固然由于我蛮干的结果,同时也因为那时候香港发生罢工风潮,发生交还英租界的问题,对中国革命政府让步了,所以我才‘见风使舵’,给他们一个硬干,得到了胜利。可见一个国家的外交,确是需要民气和国力做后盾的。”
1926年至1927年初,与共产党的关系也比较亲近。回忆此时与共产党同志关系时写道:“在当时‘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之下,一切的工作人员,还都是很亲爱的同志。虽然,知道其中很多都是红色朋友,但一时亦不感觉得有若何不安的地方”,“我在方面的态度,对人,无论国民党的同志也好,共产党的同志也好,我都是一样亲近。除了他自己公开承认之外,根本不去研究他的背景。对事,只要是合理而做得通的,我也不论谁的建议,都一样采纳。所以中共分子,有许多关于他们内幕的话,也肯对我说。”1927年3月,主持召开第二次国民党全省代表大会。、、、盘珠祁等11人当选为执行委员,黄绍竑、黄旭初、盘珠祁还分别被推为训练部部长、工人部部长和青年部部长。这次会议做出了一个重要的方案:将全省的田赋增加一倍,作为教育经费,全省人都比较拥护[3]。
1927年4月2日,蒋介石在上海召开秘密反共会议,和李济深、、等参加了。他继李济深之后第二个发言,把领导的做个介绍,并说镇压是很容易的,就是顾虑中央的那些共产党同路人。必须早日清党反共。几天之后,蒋介石便发动“四·一二”政变,使大批共产党人遭受杀害。1927年4月中旬,蒋介石邀、等到南京。这时,第7军驻在附近,是军队党代表,蒋介石、都希望他到部队讲讲话,安定军心。于是乘专轮到,同等团营以上的军官见面,对他们表示慰劳之意。清党后,蒋介石在南京召开中央特别会议,决定在南京成立中央党部和国民政府,并定都南京,与武汉国民政府汪精卫形成政治上的对立。参加了这次会议。
1927年5月任中央广州政治分会委员。7月6日特任军事委员会委员。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实行清党。第4军的叶挺、24军的与汪精卫的国民政府决裂,在南昌起义后,向广东进军。9月任国民政府委员。同年应之请任第八路军副,编组了第15军,9月兼任第15军,奉国民党广州政治分会主席之命,指挥、两师迎击,后方只留师。结果叶挺、贺龙的部队被迫改向福建前进。1949年同朱德总司令见面时,对他说:“以前同你的部队在那仗打得很厉害。”
1927年10月,主持武汉国民政府的汪精卫打电报约到广州,准备暗算他。因得知情者报信,化装潜逃香港而幸免于难。12月,率部与、部击败部,进占。
编遣会议的时候,他主张尊令编遣,因为蒋介石虽然有私心,毕竟有一个中央的名义。而且桂系发展的太快了,该到了整顿收缩的时候了,他主张必要时放弃北平和武汉,把主力收缩到线上,这样进可攻退可守,但他的主张遭到了和他提拔的湖北新贵的反对,认为这样是自乱阵脚,桂系是不怕打的。结果1929年春,代任武汉政治分会主席职权的和仓促罢免主席职务,引起3月爆发,,的大军不战瓦解,、白崇禧被迫潜逃香港,后转至老家容县,召集新桂系唯一剩下的军队,黄绍竑的留守部队重要干部研究对策。他对这次失败很是痛心,认为是战略、政略失败的结果。
蒋介石发来的电报,要将李宗仁、解-来南京,听候查办。部队缩编为一师一旅,剩余武器解缴中央。电报最后强调,将上述要务处理完毕后,改任两广编遣区副主任。他在蒋介石强大压力下,决心反抗,但他还幻想者两广团结,但输红了眼的主张先发制人,出兵攻粤。他害怕内部分歧,就把部队交给指挥,自己坐镇后方。
5月5日,桂系集团接受的“护党救国”旗号,公开宣布讨蒋。 蒋介石抽调35个团的兵力,又与桂系内部反叛的、李明瑞等相策应,兵分进攻桂林、梧州。很快,除了在桂北一线挫败了蒋军,有所斩获外,南线已全部洞开。这一回,审时度势,充分发挥了他的智囊作用。他地安排了一出“金蝉脱壳”之计。他认为,守住了桂北,对全局而言作用不大。现时情况是桂系的反叛将领俞作柏、李明瑞占据了,而俞、李之辈根本不具备经略一方的才干,将来时局一变,广西仍可重回三人手中。李、白听他这一分析,茅塞顿开。三人决定离开去香港观望形势。事情的发展果不出当初所料,蒋介石与俞作柏、李明瑞很快就产生了矛盾。1929年10月,双方撕破脸皮,兵戎相见。俞作柏不是对手,很快去职下野,流落到了香港。而蒋介石任命的主持广西军政的、杨膳辉自忖驾驭不了广西政局,二人乐得做个转手人情,立即邀请、黄绍竑、回广西主持大局。
11月李、黄、白重返,并与张发奎联合反蒋在广西组成护党救国军,任副总兼广西省省长,在指挥的第4军、第15军与粤军决战中伤亡惨重,一些人埋怨他指挥失当,加之此时他得知母亲去世的消息,受到沉重打击。1930年4月爆发,桂张联军(第1方面军)出兵,对蒋军作战,他本来就不同意放弃,全军入中原,因此行动迟缓,由于黄部未按期占领,桂张联军被粤军截为两段,他又不主张攻衡阳,要退回广西,但在李、白的坚持下参加了围城战,结果大败,三个人互相埋怨,由于新桂系反蒋,屡战屡败,损失惨重。遂产生了与蒋介石罢战言和的念头。他说:“我们搞了几年,结果弄得这个样子,同蒋介石争天下,肯定是争不过的了。我不如趁此借着桂系的影响,凭着自己的手段,到外头去混,一定可以混出一个名堂来,或者对桂系间接有一些帮助。”、等不愿强人所难,遂同意他离开。临行前,、还召集新桂系高级干部开了一次会议。在发言中说:“人是不会投降的,不但现在不投降,即使将来的环境比现在更困难也不会投降的。所谓为团体而努力的意思,就是在不投降原则之下使团体的力量更大、更强、更巩固。”。
后来曾对他的这一重大转折追述道:“我这次之所以离开团体,并不是因为我与团体的中坚分子感情破裂或利害冲突而失意出走的。说实话我仍爱我共同奋斗过的团体,毫不存在想破坏或利用团体之心理,去南京主要是想调和团体与中央的冲突,是想实现我的和平主张。”也曾说:“黄氏此去也并非与我李、白有何不洽。”所以,1931年2月国民政府任为善后督办,要他回桂收拾局面,他不接受,宁愿去香港闲居。就个人而言,由军事兴趣日减而转入政治领域,由军阀而从事政治.在蒋府担任要职期间,其政治能力日渐增长,个人能力不断焕发.就新桂系而言,他的离去不仅消弭了已经存在的黄白矛盾,而且其由于"在野"、"独立"的地位及国府要员的身份和"肆应"之才而在蒋桂矛盾中扮演重要角色。
1931年11月,当选为候补中央监察委员。1931年春被任命为内政部部长,1933年春改任北平国事分会参谋团参谋长。1933年夏,内蒙古发生自治运动,为制止分裂行为,国民党中央派宣慰内蒙,并初步解决了内蒙自治的问题。此后,甚欲远征开发新疆。蒋介石先是予以支持,但当他到兰州筹备工作时,蒋又制止,要他即回南京。一气之下往庐山游山玩水。1934年10月,蒋介石任为浙江省主席,黄绍竑于10月21日到职。1935年5月,蒋介石为离间新桂系,任命为广西军务善后督办,调任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调任浙江省主席。坚决不就职,李、白也拒绝。力陈蒋,使蒋不得不放弃计划。之后蒋又准备以武力解决军,并要任讨伐军总司令,黄绍竑再陈不应内战的意见,蒋无奈只好再次接纳黄的意见息兵。1936年11月底,被调任湖北省主席。[4]
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忽然接到参谋总长的电报,要他立刻到南京去,原来,蒋介石要任命他为军委第一部长,主管作战计划与作战命令。而对关系国家民族胜败存亡的大义,毅然肩负起了这个责任,受命后,他在数日之内便完成机构组建,并拟出了初期对日作战的计划送蒋介石。[4]
日军展开战事后,在华北向山西进逼。为确保华北之脊背山西,以阻止日军沿平汉铁路南下,蒋介石急命到山西视察;并与洽商以后的处置。于是在9月20日奔赴太原。到太原时,已赴督师,他便在太原逗留了一日,在会见的许多将领。希望以后永久团结,永久一致对外,使国家民族能够渡过生死存亡的难关。随后,在第十八集团军副总司令彭德怀的陪同下,到雁门关去见,共商山西抗日大计。9月22日,和在太原岭口会见周恩来和朱德。通过谈判,和同意八路军在山西开展游击战争。在兵力使用上,阎、黄不加干涉,至于游击的地区,在山西境内要同商量,但在敌占区可自行做主。周恩来、朱德也同意在有利条件下配合友军进行。视察山西完毕后,回南京把山西的情况向蒋介石作了汇报。[4]
蒋介石任为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要他再往山西襄助作战。为了抗击日本侵略军,没有推辞,于1937年10月1日到山西就职,协助指挥部队在对日军作战。在娘子关,指挥孙方鲁、、、刘伯承的部队及特务团等共万人与日军展开激烈战斗。在太原与、、商讨作战部署问题时,周恩来也应邀出席会议。会上,与周恩来到山西作战计划交换了意见。10月中下旬,周恩来、朱德、彭德怀来到黄绍竑的驻地半月村会见黄绍竑,对东线的作战提出了许多建议。[4]
1937年11月初,太原失守。在退出太原后留在、,不去临汾,准备再败就退到黄河以西,而把战事的主持推给、。周恩来来到临汾后,同会晤,研究坚持华北游击战争问题。一见到周恩来就说:山西这几仗没有打好,实在可惜。现在许多地方被日本占领了,我们的军队损失惨重,没法反攻,而且日军一定要南下,恐怕晋甫也保守不住,最后只有依靠黄河天险来阻止敌人。周恩来耐心解释:目前我们的确有极大危险。日军希望在压迫中国军队退到黄河南岸以后,就以黄河为界,将华北数省拼成一个号称“华北自治”的。他列举了七八条理由,向详细分析了坚持华北抗战的有利条件和发展前途。他说:即使敌人继续前进到,我们也有办法在山西进行,使日军无法结束战争。周恩来还向提出动员民众等要求,卫立煌和仔细听了周恩来的分析,觉得很有道理,解除了顾虑,增强了坚持抗战的决心,也开始改变了对共产党人的看法。[4]
1937年12月,蒋介石调重任浙江省主席,本黄绍竑于同月6日到杭州接印视事。为抗日,亲自研制机枪、步枪、手榴弹,创办三家兵工厂,动员全省人民共同抗日,颁布全省“战时政治纲领”,与共产党军队协调共同抗日,受到周恩来等共产党领导的好评。在抗日战火中,仍十分重视教育等事业的发展,他提出了“战时教育第二,平时教育第一”的教育方针,并创办了浙江英士大学。对科学方面设立奖学金,他自己也亲自搞科学发展以带动全省。
1938年6月,热浪翻滚,暑气逼人。自杭州沦陷后,省会临时迁到的金华。这天傍晚,国民党浙江省主席正坐在院子里纳凉,突然坐镇武汉的蒋介石一封电报发到金华省府。电报中,蒋介石指责在浙江主政“政绩不佳、声名狼藉”,要他好自为之,“切实注意”。这一电报把搞得个云里雾里摸不着边际,他怎么也想不到在什么地方得罪了这个最高统帅。当下驱车来到武汉,向蒋提出辞呈。职未辞成,蒋的一席话却使他茅塞顿开:“你自去年山西作战回来,逢人就说八路军军纪好,善于游击战,打仗勇敢,共产党如何发动群众、动员民众,军民配合投身于抗战等等好话。各级党部、黄埔军官、地方绅士听了自然不服气,要说你的闲话。
1942年春,创办的兵工厂及抗日民团等被蒋介石派人来接收,他深感不满而向蒋辞职,被蒋挽留。向他说:“你忍耐一下把,你这么大一尊神,也要找个大一点的庙才摆的下啊。”他只好拖着,天天干些日常工作,写写回忆录打法日子。1946年春,他对蒋介石加剧敌视共产党军队更为不满,亲往重庆向蒋介石辞职。1947年4月,蒋介石改组南京政府,行政院长向蒋介石保荐任粮食部部长,但黄绍竑拒不就任,只同意出任监察院副院长。[4]
1947年底,得知明年被定为“行宪年”,他的监察院副院长的位子将不复存在,他既不是“国大代表”,又不想当部长,经考虑决定竞选立法委员。他正在选区做竞选旅行时,接到打来电报,要他以南京有要事相商。原来要竞选副总统,要任竞选参谋长。经与一番分析,同意出任。充分运用他的关系网和谋略为竞选拉得大量选票。蒋介石一心想要当副总统,排挤等5个参选者。新桂系几个头目毫不相让,誓与蒋介石抗衡,大有当选之势。蒋介石见势不妙,决定副总统候选人由国民党中央提名,只提一人。
和等获悉消息后十分愤怒,想反对由党中央提名但又提不出理由来,他们连中央常委都不是,无法在中央常委会上反对。经一番斟酌后决定以先发制人来打消由国民党中央提名的办法。通知中央组织部:如果副总统候选人由党中央提名,则和安徽的代表就要退出,不参加竞选(广西和安徽是新桂系控制的地盘)。蒋介石得知后,怕、安徽代表真的不参选而使选举告吹,只好放弃由中央提名的意图。选举副总统时,6位参选人以得票最多,但李也未达当选的票数,经三次投票也如此:第一,第二,最后以这两人决选。此时蒋介石出面为拉选票,则竭力为拉选票。由于,接到对李宗仁进行人身攻击的传单,料定是为使李宗仁落选而制造的,为扭转对李宗仁的不利影响,便出一计:以退为进,宣布放弃竞选,使选举无法再进行,然后再寻对策。次日,李声明退出竞选。消息一出,果然全国舆论大哗。、亦同时退出,国民大会乃宣告休会,延期再选。
蒋介石不得已,召见说他并无袒护任何一方,谣言是反动分子所为,要白崇禧劝参选。大会被迫延期4天决选,新桂系赢得4天时间,借此风波在他三任省主席的浙江拉得该省三分之二的选票,再加上在其他省拉得的一部分,为当选争取到关键的票数,使多出143票当选副总统。
李宗仁当选副总统后,蒋介石害怕这三个桂系巨头在中央合伙整他。要出任安徽省主席,叫李品仙回,到中央来,他坚决不干,认为桂系只有两个省,安徽和广西,李品仙在安徽搞的很糟,叫他回广西是祸害家乡,而让他到安徽去是明显让他上战场,抓他的辫子。他坚决不干。
1948年6月蒋介石将外放到武汉担任华中剿总司令。由国防部长调为剿总司令,明显是由中央降到地方。白崇禧一气之下,带上夫人跑到上海,住进他刚买到的一幢别墅里。拒不前往就任。蒋介石派、去劝,白都不理。最后蒋介石找上了的桂系老朋友,要他去“劝劝健生”。到了上海打电话给,白仍说“若是那个人派你来的,没什么好谈的”。黄答:“是那个人派我来的,但不是为了他。”二人一见面,就指着说:“你这个诸葛亮也太不亮了。你在南京当国防部长,还不是的笼中之’鸟?这次老蒋放你出去,掌握兵权,以后有机会还怕不能和德邻造成一个新局面。”言下之意,就是让去武汉掌握军队,一有机会,便支持“副总统”取代蒋介石。听了的一番话,茅塞顿开,第二天便高高兴兴地到武汉上任去了。最终在的关键时间,蒋介石急调华中“剿总”指挥下的军队援救杜聿明集团,白崇禧让兵团东下救援,蒋介石再调其他部队,白崇禧要么不给运输工具,不让上船,要么干脆对蒋的命令置之不理。蒋徒唤奈何,对毫无办法。最终导致蒋的嫡系主力被歼灭,逼宫,蒋介石被迫下野,由代总统。[4]
代总统后,往香港,与中共驻香港负责人会谈和平事宜,但当时手握兵权的坚决主战,甚至主张不得已时穿草鞋上山打游击。他气的大骂,“当初德公竞选总统的时候,就同意我和共党合作的打算,我才出来。现在你这样搞是出尔反尔。你现在有资格讲打吗?正规战已经打输了,还打什么游击战,要知道共产党才是游击战的祖宗,现在全国人民都希望和平,蒋介石就因为屡战屡败,不得已宣布下野,缓和一下人心,准备再战,这种用意你难道不知道吗?现在要打,只有老蒋有资格,你可以到负荆请罪,请他出来打,我们以主和起家,政治上只有讲和才有出路,再打下去只有死路一条[5]。”
1949年1月14日,共产党毛泽东主席提出国共和平谈判八项条件。3月底,国共两党决定派代表和谈。为国民党方面6个和谈代表之一。在北京和谈期间,等代表受到毛泽东主席接见。希望和谈成功,为此他填了两首词《好事近》:翘首睇长天,人定淡烟笼碧。待晚一弦新月,欲问几时圆得。昨宵小睡梦洒南,野火烧寒食。愿得一帆风送,报云燕消息。北国花正开,已是江南花落。剩有墙边红杏,客里漫愁寂寞。此时为着这冤家,误了早春约。但祝东君仔细,莫任多漂泊。和谈方案形成后,被推举为代表带条款回南京请示。和议条款中有可当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两广在两年内不实行土改等内容,可以带40等等,但白崇禧以在北平的20万大军被彻底改编为证据,说共产党不可信,绝不是合作,是要我们投降,他要汉贼不两立。李宗仁、最终拒不同意在和平条款上签字,一心想与共产党划江而治,导致和谈破裂。[4]
1958年2月,第五次会议(1~11日))在北京召开。大会开幕前一天,即1月31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向大会提出了《关于罢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民族委员会法案委员会和国防委员会中的右派分子等十人的职务的建议》,请大会予以审议。建议如下:“……(二)关于右派分子、、、、、、、、、、、、潘锷鏱、、、、、、、、、、、、、郑立齐、、、、、王毅齐、、、朱君允、、、、38人的代表资格问题,已经向大会提出建议,认为他们已经丧失继续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职务的合法根据,不应当出席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因此,常务委员会决定建议大会罢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的职务,罢免费孝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民族委员会委员的职务,罢免龙云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的职务,罢免国防委员会委员的职务。”2月1日,全国人大一届五次会议作出了“罢免、陈铭枢、、黄琪翔、、罗隆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法案委员会委员的职务”的决议。
1966年8月,“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席卷全国。31日下午,来到5号看望,面露惊慌之色。在座的程思远对说:“看来你有心事。”说:“我不为自己打算,我担心的是德公。”就在这一天,被迫自杀,终年71岁。[4]
黄绍竑别墅
别墅坐落在33号。别墅建得很有特性,既有西方近代洋楼之洋气,又有中国南方建筑之简朴。总的来说,别墅整幢建筑可以用以下12个字来概括:庄重大方,优雅别致,颇耐玩赏。
别墅建设期间,正在奉孙中山先生之命东征西讨,率领桂军相继攻占梧州、南宁、桂林、,与鸣枪相庆。而别墅落成之际,正是新桂系统一之时,故乡父老何其欢欣。可惜不久之后,蒋桂矛盾爆发。1929年新桂系鼎盛之际,却被蒋介石强势排挤,、黄绍竑、被迫潜往香港。不久,、黄绍竑、白崇禧转移至容县,于黄绍竑别墅住了十多天,与召集来的新桂系重要骨干图谋东山再起。然而,面对蒋粤军队的大举进攻,新桂系一败再败。两次蒋桂战争的失败与家乡母亲去世的噩耗,使得内心非常痛苦。不过,为了国家的和平和振兴,他很快又振作起来,辗转奔波于大江南北,一次次领军抗击日寇。抗日胜利后,他又致力于促成国谈,为和平而战,最终回归人民政府。在这长长的几十年里,只回过几次家乡探亲,居住在别墅里。然而,始终没能在别墅里好好享受一番。
整个别墅占地288平方米,坐西向东,平面呈长方形,分和主体建筑两部分。前门东面临街,面宽三间,进深一间,上下层均有檐廊。前门后是一个纵深23米、宽14米的长方形院子。前门和主体建筑之间留空甚多,使得整个别墅显得非常的宽敞、明亮。院子后的主楼平面呈四方形,面宽三间,进深一间,为砖混三层水泥洋楼,雅致而不失其端庄大气。正面各层均有檐廊,门窗有灰塑楣框,檐柱栏杆有简练的花纹雕饰,使得房屋变得灵动而不失其典雅。
登上这座砖混三层水泥洋楼的楼顶,举目远眺,但见城区内店铺林立,大街上车来人往,一派繁华景象。此楼,此景,不禁让人想起了所经历的种种风云际会的往事。这幢别墅不仅仅因为是所建,更因为黄绍竑和李宗仁、这三个在新桂系中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巨头曾在这里居住了十多天,与众将士图谋东山再起,而显得具有特别重要的纪念意义。
1927年,荣任省政府主席兼军事厅厅长,踌躇满志。衣锦还乡之际,决定在故乡县城营建别墅。此时的,英勇善战,谋略过人,从政则注重文化科学及地方建设,目光远大。其所受的教育及其志向之远大,使他对别墅的建设期望甚高。他一直认为中国之希望在于向外国学习,才能振兴中国,才能让人民和平幸福。然而,他又眷恋中国博大精深的古文化,喜欢填词寄托心事。所以他的别墅在设计上既有西洋建筑的风格又有的韵味。从把别墅称“万松山房”,我们即可窥测其内心所想之一二。
1950年,别墅换了主人,容城派出所开始在这里办公,这一办公就办到了1989年。1991年,人民政府落实侨房时,把别墅退还给的后代,由其侄儿黄竑尤代为管理。如今,历史早已翻过了崭新的一页,昔日见证历史风云变幻的别墅成了研究我国近现代史、建筑史等方面的重要实物史料,它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逐渐为历史专家所认可。1999年,别墅被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被公布为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2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
黄绍竑故居
故居位于珊萃村,坐北向南,在清代中叶由其父亲黄玉梁所建,是一间古朴的民间建筑,无雕龙画凤,四座五开间,两边为两重横廊,平面呈"富"字形,左边黄绍竑故居位于黎村镇珊萃村,坐北向南,在清代中叶由其父亲黄玉梁所建,是一间古朴的民间建筑,无雕龙画凤,四座五开间,两边为两重横廊,平面呈"富"字形,左边重廊前面设有炮楼,后座右边也有一较高的建筑物,作为瞭望台。整幢建筑布局严谨、整齐,颇具特色。重廊前面设有炮楼,后座右边也有一较高的建筑物,作为瞭望台。整幢建筑布局严谨、整齐,颇具特色。
黄绍竑(1895年12月1日申时——1966年8月31日),是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民国时期新桂系“四巨头”(、黄绍竑、、)之一,他文武双全、谋略过人,28岁当军长,30岁任省主席,是先生献花圈怀念的传奇名人。上将军衔,曾任军长、战区副司令长官、省主席、浙江省主席、湖北省主席、国民党政府内政部长、交通部长、监察院副院长、立法委员。他是创始人,受到广西教育界人士的尊敬。他是桂系把推上副总统宝座的谋划者,1949年国民党与共产党和平谈判的关键人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国家政务院政务委员、常务委员、全国政协委员、民革中央常务委员等职。
珊萃村及周围的几个村子同处一个大盆地中,盆地周围砂环水绕,藏风聚气,极佳。地灵人杰,珊萃村及周边村子人才辈出,官贵富豪多如辰星。
珊萃村背靠石印山之落脉,村子整体坐北向南,右后方戌乾方一条河水环绕村场然后奔至村子左前方,从乙辰方消出;村子右方、前方稍为空虚荡散,好在远方砂水得力,但终为不美。故居坐子向午兼癸丁,坐周天6度,四进双重廊,院门在坤位(院墙今已不存在)。门前原有一个半月形水塘, 现在已成了水田;右前方马砂方向原有一条小河流到宅前再于宅之左前方乙辰方流出,现在这条小河也消失了。故居内外格局俱佳,为不可多得之风水屋,可惜保护力度不足,故居现在破败残缺严重,希望下次前去仍能睹其真容。
中华民国监察院副院长
国民政府时期
▪ 黄绍竑
5. 《民国高级将领列传》-(4)405-443页 解放军出版社 1999年01月
: ; 1 (199911) :
: 32 ISBN:
“”194919669
(18951966)“”()194919669
20101125 100
(1945)21×14cm
/detail/7_168644/
本文引用地址:&此文来自科学网黄安年博客,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下一篇:
当前推荐数:2
评论 ( 个评论)
作者的精选博文
作者的其他最新博文
热门博文导读
Powered by
Copyright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五十度灰电影在哪里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