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得像女桢,又像长毛杜鹃 木本植物是什么植物

杜鹃属(植物杜鹃属)_百度百科
?植物杜鹃属
(植物杜鹃属)
杜鹃属(学名:Rhododendron L.)是双子叶植物纲杜鹃花科中一属。杜鹃属或,叶常绿或落叶、半落叶;花显著,形小至大,稀单花,通常顶生,花萼宿存;花冠管状整齐或略两则对称,花药无附属物,花柱细长宿存。蒴果果瓣木质,种子纺锤形。该属广泛分布。属模式种:Rhododendron ferrugineum L.杜鹃花是十大名花之一,有“花中西施”之美称,其种类众多,花繁叶茂,绮丽多姿,主要分布在西南诸省,分为毛鹃、东鹃、夏鹃和西鹃四大类,其中西鹃是栽培类型中花朵最美丽的一种。
杜鹃属形态特征
或,有时矮小成垫状,地生或附生;植株无毛或被各式毛被或被。叶常绿或落叶、半落叶,互生,全缘,稀有不明显的小齿。花芽被多数形态大小有变异的芽鳞。花显著,形小至大,通常排列成伞形总状或短总状花序,稀单花,通常顶生,少有腋生;花萼5(-6-8)裂或环状无明显裂片,宿存;花冠漏斗状、钟状、管状或高脚碟状,整齐或略两则对称,5(-6-8)裂,裂片在芽内覆瓦状;5-10,通常10,稀15-20(-27),着生花冠基部,花药无附属物,顶孔开裂或为略微偏斜的孔裂;花盘多少增厚而显著,5-10(-14)裂;子房通常5室,少有6-20室,花柱细长劲直或粗短而弯弓状,宿存。蒴果自顶部向下室间开裂,果瓣木质,少有质薄者开裂后果瓣多少扭曲。种子多数,细小,纺锤形,具膜质薄翅,或种子两端有明显或不明显的鳍状翅,或无翅但两端具狭长或尾状物。[1]
杜鹃属生长环境
杜鹃属土壤
杜鹃喜疏松、通气性强、排水良好、pH值为4.5~5.5之间、富含腐殖质的酸性土壤。可用腐叶土、松针土、草炭土或腐熟的木屑,忌用碱性土、粘质土。[2]
杜鹃属温度
杜鹃喜温凉气候,多数杜鹃有一定的耐寒能力。它的最适生长温度为12℃~25℃,温度超过30℃时生长缓慢或呈半休眠状态,温度低于5℃则进入休眠期,低于-3℃会出现冻害。[2]
杜鹃属光照
杜鹃为半荫性植物,忌烈日直射和干燥闷热,所以养护时应放在半荫通风处。清明至霜降期间,应给予遮荫75%,以防新梢日灼造成叶面白花。[2]
杜鹃属地理分布
约960种,广泛分布于欧洲、亚洲、北美洲、主产东亚和东南亚,形成本属的两个分布中心,2种分布至北极地区,1种产大洋洲,非洲和南美洲不产。中国约542种(不包括种下等级),除新疆、宁夏外,各地均有,但集中产于西南、华南。[3]
中国野生杜鹃花属植物生态类型划分
杜鹃花属植物在群落中的地位
群落在演替系列中所处的位置
杜鹃花属植物和群落中其他物种的关系
高海拔顶级群落中的优势种
森林线以上
中低海拔顶级群落中的优势种
森林线以下
过渡型群落中的优势种
演替初期或中期的群落
森林线以下
一般从属种
  非附生
森林线以下
附生型从属种
海拔800~4300m
杜鹃属栽培技术
杜鹃属繁殖
种子繁殖:杜鹃花绝大多数都能结实采种,仅有重瓣不结实。一般种子的成熟期从每年的10月~1月,当果皮由青转黄至褐色时,果的顶端裂开,种子开始散落,此时要随时采收。末开裂的变褐均采下来,放在室内通风良好处摊凉,使之自然开裂,再去掉果壳等杂质,装入纸袋或布袋中,保存在阴凉通风处。如果有温室条件,随采随播发芽率高。一般播种时间3~4月份,采用盆播,因为种子小,把盆里外洗干净,放在阳光下晒干,灭菌消毒,土壤也灭菌消毒,装盆±要通透性好的、湿润肥沃含有丰富的有机质的酸性土。为了出苗均匀,种子掺些细土,撒入盆内上面盖一层薄细土,浇水用窨水法渗入盆内,把盆放在前窗台上,盖一层玻璃或塑料薄膜,目的是提高盆内温度。小苗出土后,逐渐减少覆盖时间,因苗嫩小,注意温变,突然高低变化,强光的照射。苗长得很慢,5~6月份才长出2~3片真叶,这时在室内做第一次移栽,株行距2~3cm,苗高2~3cm(大约11月份),大苗移栽在10cm盆中一株,小苗栽三株。用细喷壶浇水和淡肥水。播种后第二年春季出花房,放在荫棚下养护。6月换13.3cm盆中,第三年植株有20cm高,已有分枝几个也有花蕾出现,换16.7cm盆中,以后根据植株的大小,逐年换盆。[4]
嫁接繁殖:①靠接,靠接比较麻烦,成活后外形不太美观,大面积生产不太适合。方法是:在生长季节,选好靠接穗和砧木,于适当的部位,光滑无节处,各削一刀,削面长3~4cm,深及木质部。把两者形成层对齐,用塑料袋扎紧,4~5个月伤口愈合,把接穗剪除和母体分离,把砧木接口处以上剪掉,变成为一个独立的植株。该法成活有把握,很快成一棵树,收效也快。不活的话,对植株损失不大。[4]
②嫩枝劈接,劈接法多在5~6月份进行,植株生长旺盛,接穗资源多,老嫩适中,愈合快速,成活率高达90%以上。砧木选择,扦插2年的毛鹃,末有分叉,接穗选择观赏价值高的,无病虫害的3cm长接穗,上连留细叶3~4片,下部叶全去掉,削成楔形长0.5~1cm,把砧木新梢基部2~3cm处切断,在中央纵劈一刀,深比接穗削面长一点。插入接穗,使一侧或两侧,二者形成层吻合。用塑料袋扎紧,用塑料袋套上接穗和接口,在接口下部绑好透明袋,防止雨淋,并保持温度。平时保持袋中温度,防止日光直射,给点肥水,及时剪掉砧木的萌芽,2个月后成活去掉袋子。[4]
③嫩枝腹接,腹接在5月中旬至下旬,仍取毛鹃作砧木,在基部6~7cm处斜切至木质部,长0.5~1cm,接穗的要求同劈接,但前面一长一短,长的一面靠里边插,短的朝外,盖好削好,形成层对齐,扎好套袋,置干阴处。[4]
压条繁殖:压条繁殖多半在5~6月间进行,分两种方法:一是高空压条,另一个是低处压条法。  ①高空压条,选择2~3年生枝条,在适当部位,割一个环状圈,深至木质部,宽度0.5cm,去掉皮部,随后把制作好的竹管,长8cm,直径2~3cm,一侧带节,从中间劈开,节处按植株径粗细,挖半圆形小孔,两半圆形竹管套在割口处。管里填上酸性土,浇水,保持管里土壤湿润,3个月后里边长出许多须根,即可和母株割断,装盆里进行培育。[4]
②低压繁殖,低压繁殖是利用地栽杜鹃萌生的枝条,在适当部位,割成环状,去掉皮,埋在土壤里,3天后浇水,保持土壤湿润,3个月后,发现长出须根,和母株分离,上盆培育。[4]
杜鹃属管理
⑴土壤处理,园林观赏的杜鹃还是以盆栽为主,该法有利于满足不同品种的生态条件。在栽培上,土壤的要求以酸性土壤为主,pH必须在6以下为好,不管用任何一种土,在栽培前,需要进行土壤消毒,充分腐熟、发酵,高低温交替处理,一年以后,才能用。其中最好的土壤是森林腐殖质土,或自己配制的松针土,有枯枝落叶,加少量的马粪、羊粪,拾后加上1/3的肥沃田土,或山根底下的土,加枯饼、人粪尿、猪粪、鸡鸭粪、过磷酸钙等,再加1/3砂质壤土、黄山土,腐叶土(枯枝落叶,加入粪尿)次之。[4]
⑵移栽上盆和换盆移栽前,盆无通水孔,用几片瓦片交叉覆盖好,填一层粗粒土,再填隔年细土,栽一苗于盆中间使根舒展,向盆加土至根茎处,压实,摇盆整平土面。喷细小,至盆花滴水为止,经7~10天覆盆阶段,放房前后,应放置于温室半阴处。[4]
换盆是因植株长大后,满足不了生态条件,要换新的培养土,把植株从旧盆脱出去掉一些缩土,使周围根舒展开来,并剪去病根,操作同上。一般2~3年换一次。大的植株3~5年,特大可不换,进行追肥等技术措施,施在杜鹃花的空间,保持相对湿度在70%以上。[4]
⑶杜鹃浇水以雨水、河水、湖水、池塘中的水、养鱼水为最好。禁用碱水、井水和自来水。实在要用,把井水温度处理和空气温度相似,自来水要脱氯气,放数日挥发掉再用。碱水加硫酸调正pH。浇水量要根据不同生长阶段有不同,休眠期要少,江南11月~2月,3~6月杜鹃开花,生长旺盛要多浇,晴天一天浇一次水,个别傍晚还要补水。梅雨季节,注意排水,7~8月每时都得检查,盆干就得浇水,同时叶片喷水,冬季上午浇水,夏季早晨浇水,春秋除中午外,其他时间均可浇。在室内加温的温室,2~3天浇一次,不加温的4~5天浇一次,2月下旬,温度升高,花芽开始膨大,叶芽也萌动了,水量适当增加。[4]
⑷施肥有基肥、长效的蹄、甲片、骨粉、饼肥、粪干等,在上盆或换盆时和土壤混合使用。追施肥用人粪尿和化肥、速效性肥料。杜鹃不同生长阶段要施不同的肥。开花前多施磷肥,促使开花,花开的大,花瓣厚,色泽好,花期长,10天施一次,施2~3次。开花期停止施肥。开花后,为了恢复树势,促使抽梢长叶,施氮肥,高温季节(7~8月)停止生长,不易施肥。秋季进室内前是孕蕾期,多施磷肥,7~10天一次,冬季休眠期停止施肥。施肥应掌握的原则:肥料要充分腐熟,勤施薄肥,禁止把肥施在叶上,晴天施,盆土干时施,傍晚施,次日早浇水。[4]
⑸修剪为了保持杜鹃花的树外形的美观,每年要修剪过多的枝和徒长枝、蕾、芽等部分。当杜鹃花树长到一定高度后,摘去顶芽,控制高度和萌发侧枝。摘心后,又长出许多个侧枝,呈轮生状。侧枝长到一定高度,再摘心。萌发出次一级侧枝。[4]
杜鹃属剥蕾
花蕾长到一定程度,摘去花蕾尖头,防止花开的太多浪费养分。同时抹掉不定芽,为了维护树形的优美,应增强树势,更新枝条,调正通风条件,把那些弱枝、病枝、枯枝、交叉枝、重叠枝、过密枝、徒长枝从基部剪去。对老龄植株应进行修剪复壮,可于早春新芽萌动前,将枝条留30cm左右剪去上部。不能一次剪完,分期进行,每次剪1/3~1/5,剪短,3~5年完成。这样不影响赏花,修剪后精心管理、施肥,可以较长时间保持植株生长旺盛不衰。[4]
杜鹃属主要价值
杜鹃花泛指杜鹃花科杜鹃花属植物,它是世界四大花卉之一,也是中国十大传统名花和三大天然花卉之一。[5]
杜鹃花在园林布置上,可依据不同物种的生态习性,依山、就石、伴水大面积栽培,营造“自然古朴、清幽飘逸、曲径通幽”的园林氛围,构成与当地自然环境相协调的山水园林景观;可根据杜鹃花的形态与色彩差异,采用多种乔、灌木杜鹃混合种植,构成立面高低错落、平面层次分明的园林组群;可以效仿自然生长,将杜鹃花密植于山岗坡麓,形成杜鹃山、杜鹃岭、杜鹃谷等景观;有条件的公园还可以根据杜鹃分类系统布置,近缘种相邻布置,不同类群以园中小路分隔,不仅能营造特有的景观氛围,同时能让广大游人在参观中增长植物学知识。在造景上,可根据杜鹃形态、习性艺术地搭配,植株矮小、枝叶繁茂、耐修剪的灌木状杜鹃可以列植路边、墙根或花坛草坪边缘,构成绿篱;常绿型大灌木杜鹃可组成树墙、花屏;体形高大、枝干挺拔、花多、叶亮、冠形浓密或造型独特的常绿杜鹃可孤植于草坪等开阔地带;主干细长、分枝稀少的杜鹃可数株丛植,结合园林修枝,形成树球、花丛;大面积造景则应以片植为主,配以色块组合,以多取胜,突出杜鹃造景主体。为增添整体的观赏效果,杜鹃景区还可配置一些背景花木,如松、柏、桂花、茶花、槭树、梅花、紫薇、樱花等林下点缀蝴蝶花、白穗花、酢酱草、丝兰、蕨类及菊科植物,以形成立体景观。[6]
杜鹃属亚属特征
中文名拉丁名描述及模式种
(该亚属2组22种)
Subgen. Azaleastrum Planch. ex K. Koch植株无鳞片;蒴果卵球形或细长圆柱形。模式种:马银花 R. ovatum (Lindl.) Planch. ex Maxim.
(该亚属1组23亚组267种)
Subgen. Hymenanthes (Blume) K. Koch叶常绿;雄蕊10(-12-20);通常为大灌木或乔木。模式种:Rhododendron japonicum (Blume) Schneid. (Hymenanthes japonicum Blume)
(该亚属1组1种)
Subgen. Pentanthera (G. Don) Pojarkova落叶;雄蕊5(国产种);通常为低矮灌木(国产种)。模式种:纯黄杜鹃 R. luteum Sweet.
(该亚属6种)
Subgen. Pseudazalea Sleumer落叶或半落叶,稀常绿,花通常出现在发叶之前;枝、叶通常被毛;花柱通常短而弯弓状。模式种:糙毛杜鹃 Rhododendron trichocladum Franch.
(该亚属3组10种)
Subgen. Pseudorhodorastrum Sleumer植株有鳞片;蒴果短,长圆形。模式种:柳条杜鹃 Rhododendron virgatum Hook. f.
(该亚属3组174种)
Subgen. Rhododendron叶常绿,稀半落叶或落叶;花出现在发叶之后;枝、叶通常不被毛;花柱通常细长,少有短而弯弓状。模式种:Rhododendron ferrugineum L.
(该亚属2种)
Subgen. Rhodorastrum (Maxim.) C.B. Clarke新叶枝出自花芽下面的叶腋内;叶有鳞片;落叶或半常绿;花序(通常单花)出自假顶生花芽或芽之下的叶腋。模式种:兴安杜鹃 Rhododendron dauricum L.
(该亚属1种)
Subgen. Therorhodion (Maxim.) Drude花梗具叶状苞片;花冠辐状,联合部分短于裂片,1侧分裂几达基部;花柱短于花冠,从花冠裂片间向外下弯。模式种:叶状苞杜鹃 R. redowskianum Maxim.
(该亚属3组72种)
Subgen. Tsutsusi (G.Don) Pojarkova花和新的叶枝出自同一顶芽,即花出自上部芽鳞腋间,新的叶枝出自同一芽的下部腋间;叶常绿或部分落叶;茎、叶、花序及蒴果通常有扁平糙状毛。模式种:皋月杜鹃 R. indicum (Linn.) Sweet[7]
杜鹃属历史研究
该属是杜鹃花科中最大的属,也是中国和喜马拉雅植物区系中的大属之一。该属植物在园艺学上占有重要的位置, 自19世纪中期,J.D.Hooker从锚金发现并引回英国 30种杜鹃开始,至20世纪G.Forrest、俞德浚等人在中国西南的采集活动以来,杜鹃属植物大量被发现,被引种栽培的杜鹃已不下600种,遍及世界许多国家。由于杜鹃属植物在自然界杂交现象普遍,栽培条件下亦易于杂交变异,大量的杂交种不断被育出, 且观赏价值胜于野生种。
由H.F.Tagg,J.Hutchinson,A.Rehder三人合作做出、经英国杜鹃协会于1930 年出版的《The Species of Rhododendron》,首次汇编了已知的世界杜鹃属850余种,但全书划分45个系(series)的编排尚不能反映该属的分类系统。H.Sleumer于1949年 提出世界杜鹃属分为8个亚属及亚属下分组、业组的全面的分类系统。J.Cullen和D. P.Chamberlain(1978)在此基础上略有修订,即将有鳞的3个亚属(Subgen.Pseu- dazalea,Subgen.Pseudorhodorastrum,Subgen.Rhodorastrum)归并到作亚组等级,提出5个亚届的观点。随后W.R.Philipson(1980)在前两者的基础上将原置于马银花亚属Azalcastrum的2个组:5cct.Candidastrum(产北美),Sect.Mumeazalea (产)分别独立成亚属,并按A.Gray(1878)将云间杜鹃属Therorhodion(Maxim.) Gray作为该属的一个亚属,提出又一8个亚属的系统。《中国植物志》采纳的是H.Sleumer的系统概念和A.Gray的观点,将国有杜鹃种类分为9个亚属。[1]
杜鹃花属植物的垂直分布范围是广泛的,可见从低海拔至高海拔的各个植被带内,大部分种类出现于海拔米间,如亚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或海拔更高一些的暗针叶林,上达森林线附近往往形成杜鹃苔藓矮曲林,树线以上,某些高山种自成群落,形成种类单一、浩瀚无垠的杜鹃矮灌丛,分布得最高的杜鹃为雪层杜鹃很多学者在野生杜鹃花属物种多样性方面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但在生态多样性方面还缺乏系统的研究,造成人们不能全面地研究野生杜鹃花属景观资源。运用生态学的基本原理,根据杜鹃花属植物在群落中的地位以及杜鹃花属植物和群落中其他物种的关系,将杜鹃花属植物分为5类:高海拔顶级群落中的优势种、中低海拔顶级群落中的优势种、过渡型群落中的优势种、一般从属种和附生型从属种。[5]
《中国植物志》57(1)
.全国农产品商务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引用日期]
.中国在线植物志[引用日期]
.全国农产品商务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引用日期]
吴志;刘念;王定跃;刘永金;中国野生杜鹃花属景观资源研究进展[J];广东农业科学;2009年09期
阎开屏,杜鹃花的观赏价值和园林绿化中的应用[J],中国-东盟博览,2012,年第5期
.中国植物物种信息数据库[引用日期]
.中国植物图像库[引用日期]
企业信用信息刚毛杜鹃_百度百科
刚毛杜鹃(学名:Rhododendron setosum D. Don):常绿小,直立,高10-30厘米,分枝细长,斜展。幼枝被开展的脱落性刚毛,并密被微柔毛和鳞片;叶芽鳞脱落,叶革质,卵形,椭圆形、长圆形至倒卵形,上面暗绿色或灰绿色,无光泽,下面苍绿色。花序顶生,伞形,具1-3花;花冠宽漏斗状,长12-16厘米,紫红色。蒴果长圆状卵形。花期4-5月,果期7-9月。生于高山草坡、草甸、山坡灌丛、灌丛草地及杜鹃灌丛中,分布于中国西藏、尼泊尔、锡金、不丹、印度。该物种因花朵美丽,颜色鲜艳,人工栽培,具有较高的园艺价值。(概述图片参考资料来源:[1]
刚毛杜鹃形态特征
刚毛杜鹃常绿小灌木,直立,高10-30(-120)厘米,分枝细长,斜展。幼枝被开展的脱落性刚毛,并密被微柔毛和鳞片;叶芽鳞脱落,叶革质,卵形,椭圆形、长圆形至倒卵形,长7-12(-15)毫米,宽4-6(-8)毫米,顶端圆或钝,有短突尖头,基部近圆形,叶边缘反卷,密生刚毛,上面暗绿色或灰绿色,无光泽,密被不邻接的鳞片,下面苍绿色,密被刚毛,鳞片二色,金黄色和深黄褐色鳞片约相等混生,其间距为其直径的1-4倍;叶柄长1-3毫米,被刚毛和鳞片。[2]
顶生,伞形,具1-3(-8)花,花芽鳞脱落;花梗长3-5(-10)毫米,紫红色,被鳞片和微柔毛,有时被红色刚毛;花萼发达,紫红色,深裂至基部,裂片长圆形、椭圆形或卵形,长4-7(-8)毫米,疏生鳞片,有时边缘被长睫毛;花冠宽漏斗状,长(10-)12-16(-18)厘米,紫红色,花管较裂片稍短,长7-8毫米,内面被短柔毛,裂片开展,无毛及鳞片;雄蕊8-10,花丝近基部密被柔毛;子房长约2毫米,5室,密被鳞片,花柱较雄蕊长,无毛和鳞片。
长约5-6毫米,长圆状卵形,密被鳞片,为宿存萼包被。花期4-5月,果期7-9月。[2]
刚毛杜鹃产地生境
生于高山草坡、草甸、山坡灌丛、灌丛草地及杜鹃灌丛中,海 拔米。产中国西藏东南及南部。尼泊尔、锡金、不丹、印度大吉岭也有分布。[3]
刚毛杜鹃生长习性
杜鹃花产于高海拔地区,喜凉爽湿润的气候,恶酷热干燥。要求富含腐殖质、疏松、湿润及pH在5.5-6.5之间的酸性土壤。部分种及园艺品种的适应性较强,耐干旱,瘠薄,土壤pH在7-8之间也能生长。但在粘重或通透性差的土壤上,生长不良。杜鹃花对光有一定要求,但不耐曝晒,夏秋应有落叶乔木或荫棚遮挡烈日,并经常以水喷洒地面。杜鹃花抽梢一般在春秋二季,以春梢为主。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5-20℃,4-5月开花,杜鹃花耐修剪。一般在5月前进行修剪,所发新梢,当年均能形成花蕾,过晚则影响开花。[3]
刚毛杜鹃繁殖方式
刚毛杜鹃扦插
扦插繁殖是杜鹃花栽培中应用最多的繁殖方法,一般在5-6月份剪取健壮的半木质化的新枝,长约5-8厘米,剪除下部叶片,保留顶叶2-3片作插穗,插穗基部最好用吲哚丁酸或ABT生根粉等溶液浸蘸处理,然后扦插在疏松透气、富含腐植质的酸性土壤中,温度保持在20-25℃,遮阴并经常喷雾保湿,以促进萌发新根。[3]
刚毛杜鹃嫩枝
嫩枝繁殖是用劈接对于难以成活的名贵品种如西鹃等,先剪去嫩枝约3-4厘米作接穗,将基部用利刀削成楔形,用毛鹃作砧木,采用嫩枝劈接,然后置阴棚下用塑料薄膜绑扎,并用塑料袋将接穗和砧木一起罩住保湿。[3]
刚毛杜鹃栽培技术
刚毛杜鹃肥水管理
杜鹃生长发育要求酸性土壤。由于北方土壤多偏碱性,因此盆土需用腐熟的松针叶土等腐植土混合配制。杜鹃的根系为须状细根,对肥料浓度及水质的要求严格,施肥时要遵循适时适量、薄肥勤施的原则。春季开花前为促使枝叶及花蕾生长,可每月追施一次磷肥。花后施1-2次氮磷为主的混合肥料。9-10月份孕蕾期施1-2次磷肥。在生长期、开花期肥水要求较多,冬季休眠、夏季生长缓慢时要控制肥水,以防烂根。杜鹃花喜湿润和凉爽的环境,北方气候干燥,应及时浇水并喷雾,以保持较高空气湿度。浇花水以矾肥水及雨水为好,如用常用水需加入少量硫酸亚铁及食醋。也可将西瓜或西红柿切成小块施入,对于改善土质及花朵质量也有良好效果。[3]
刚毛杜鹃整形修剪
为加速植株盛开,杜鹃常通过摘心来促发新枝,对于花朵簇拥、影响花形的可以提早疏蕾,这样不但使当年花大色鲜,也有利于植株来年生长开花。杜鹃萌发力强,枝条严重影响植株生长发育,降低其观赏性和商品性,因此需通过修枝来调整。修枝一般在春季花谢后及秋季进行,剪去枯枝、斜枝、徒长枝病虫枝及部分交叉枝,避免养分消耗,使整个植株开花丰满。[3]
刚毛杜鹃花期控制
杜鹃在秋季进行花芽分化,通过冷藏和加温处理,可以人为控制花期。要使杜鹃提前开花,可将其移至温室培养,控温在20-25℃,并经常在枝叶上喷水,保持80%以上的相对湿度,这样经过一个半月即可开花。要使杜鹃延迟开花,可将形成花蕾的杜鹃,让其一直处于低温状态,保持温度2-4℃,盆干时浇水,夏秋移出室外,2周后即可开花。[3]
刚毛杜鹃病虫防治
刚毛杜鹃叶肿病
发病前尤其是在抽梢展叶时可喷洒1︰1︰200的波尔多液,发现病叶及时摘除;发芽前可喷施0.3-0.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1︰1︰200的波尔多液2-3次,通常隔7-10天喷1次;发病后可喷洒65-80%代森锰锌500倍液或0.3-0.5波美度石硫合剂3-4次,隔7-10天喷1次。[3]
刚毛杜鹃叶斑病
叶斑病和褐斑病。于5-8月喷施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20%粉锈宁4000倍液、50%代森锰锌500倍液,隔10天喷1次,共喷7-8次,能有效地控制病害的发展。为防止叶片黄化,还可增施硫酸亚铁。[3]
刚毛杜鹃币厄病
受害嫩枝叶片顶端布满稠密的白色或粉红色的螨质层,有时叶片产生螨瘿,多由蚜虫刺伤叶片感染引起。其防治方法:在清除病叶的同时,喷洒含硫酸铜的药剂;喷洒氧化乐果乳油或将呋喃丹直接放于盆内等方法都可防治蚜虫及其它刺口器的害虫。[3]
刚毛杜鹃主要价值
杜鹃枝繁叶茂,绮丽多姿,萌发力强,耐修剪,根桩奇特,是优良的盆景材料。园林中最宜在林缘、溪边、池畔及岩石旁成丛成片栽植,也可于疏林下散植,是花篱的良好材料,可经修剪培育成各种形态。在花季中绽放时即使杜鹃总是给人热闹而喧腾的感觉,而不是花季时,深绿色的叶片也很适合栽种在庭园中做为矮墙或屏障。[3]
.hirsutum[引用日期]
.中国植物志官网[引用日期]
.山西文水县—生态保护[引用日期]
企业信用信息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广告剩余8秒
文档加载中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高级园艺师花卉补充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基毛杜鹃_百度百科
基毛杜鹃(学名:Rhododendron rigidum Franch.):,偶成,高1-10米。幼枝无鳞片或疏生鳞片,无毛或有微柔毛,老枝光滑。叶椭圆形,长圆状椭圆形、长圆状披针形或倒披针形,上面褐绿色,下面灰绿色。花序顶生或同时枝顶腋生,2-6花,短总状;花冠宽漏斗状,略呈两侧对称,长1.8-3厘米,初始淡紫色,开放后白色、淡红或深红紫色,内面有绿褐色或紫色斑点,外面无鳞片或稀有鳞片。蒴果长圆形,长0.8-1厘米。生于或,海拔米。产中国四川西南部、云南中部至西北部。该物种因花朵美丽,有栽培,具有较高的园艺价值。(概述图片参考资料来源:[1]
基毛杜鹃形态特征
基毛杜鹃是,偶成,高1-2(-10)米。幼枝无鳞片或疏生鳞片,无毛或有微柔毛,老枝光滑。叶椭圆形,长圆状椭圆形、长圆状披针形或倒披针形,长2.5-6.8厘米,宽1-3.2厘米,顶端钝、锐尖、短渐尖或圆,有短尖头,基部渐狭或钝圆,上面褐绿色,无鳞片或疏生鳞片,无毛或沿中脉被微毛,下面灰绿色,网脉纤细而清晰,疏生鳞片,鳞片不等大,大或中等大小,相距为其直径的4-8倍,稀2-3倍;叶柄长2-12毫米,无鳞片或疏生鳞片,无毛或稀有微毛。[2]
顶生或同时枝顶腋生,2-6花,短总状;花序轴长2-4毫米;花梗长0.5-2厘米,无鳞片或疏生鳞片;花萼环状或5裂,长0.5-1毫米,无鳞片或被鳞片,无缘毛或稀有微毛;花冠宽漏斗状,略呈两侧对称,长1.8-3厘米,初始淡紫色,开放后白色、淡红或深红紫色,内面有绿褐色或紫色斑点,外面无鳞片或稀有鳞片;雄蕊不等长,长雄蕊伸出花冠外,花丝基部密被短柔毛;子房5室,密被鳞片,稀顶部有微柔毛,花柱细长,伸出花冠外,洁净。长圆形,长0.8-1厘米。[2]
提供并参与编辑
基毛杜鹃枝叶(2张)
基毛杜鹃花果(1张)
基毛杜鹃产地生境
产中国四川西南部、云南中部至西北部。生于灌丛或林缘,海拔米。模式标本采自云南洱源孟获营。[2]
基毛杜鹃近种区别
《》第4卷中,此种曾被归并在(R. yunnanense)作异名。但根据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冯国楣、张长芹长期观察的结果认为,在标本室中不易分辨的这两个种,活植物是可分辨的,不应归并处理。该种与云南杜鹃不同在于:叶常绿;成长叶褐绿色;分枝较多而密聚;花初始时淡紫色;为二倍体,即2n=26;两者杂交的植株不结实。云南杜鹃通常落叶;成长叶绿色;分枝较疏长;花初始时多为白色;为4倍体或6倍体,即2n=52,78。被毛与否并不能区分两者。[2]
基毛杜鹃生长习性
杜鹃花产于高海拔地区,喜凉爽湿润的气候,恶酷热干燥。要求富含腐殖质、疏松、湿润及pH在5.5-6.5之间的酸性土壤。部分种及园艺品种的适应性较强,耐干旱,瘠薄,土壤pH在7-8之间也能生长。但在粘重或通透性差的土壤上,生长不良。杜鹃花对光有一定要求,但不耐曝晒,夏秋应有落叶乔木或荫棚遮挡烈日,并经常以水喷洒地面。杜鹃花抽梢一般在春秋二季,以春梢为主。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5-20℃,3-5月开花,杜鹃花耐修剪。一般在5月前进行修剪,所发新梢,当年均能形成花蕾,过晚则影响开花。[3]
基毛杜鹃繁殖方式
基毛杜鹃扦插
扦插繁殖是杜鹃花栽培中应用最多的繁殖方法,一般在5-6月份剪取健壮的半木质化的新枝,长约5-8厘米,剪除下部叶片,保留顶叶2-3片作插穗,插穗基部最好用吲哚丁酸或ABT生根粉等溶液浸蘸处理,然后扦插在疏松透气、富含腐植质的酸性土壤中,温度保持在20-25℃,遮阴并经常喷雾保湿,以促进萌发新根。[3]
基毛杜鹃嫩枝
嫩枝繁殖是用劈接对于难以成活的名贵品种如西鹃等,先剪去嫩枝约3-4厘米作接穗,将基部用利刀削成楔形,用毛鹃作砧木,采用嫩枝劈接,然后置阴棚下用塑料薄膜绑扎,并用塑料袋将接穗和砧木一起罩住保湿。[3]
基毛杜鹃栽培技术
基毛杜鹃肥水管理
杜鹃生长发育要求酸性土壤。由于北方土壤多偏碱性,因此盆土需用腐熟的松针叶土等腐植土混合配制。杜鹃的根系为须状细根,对肥料浓度及水质的要求严格,施肥时要遵循适时适量、薄肥勤施的原则。春季开花前为促使枝叶及花蕾生长,可每月追施一次磷肥。花后施1-2次氮磷为主的混合肥料。9-10月份孕蕾期施1-2次磷肥。在生长期、开花期肥水要求较多,冬季休眠、夏季生长缓慢时要控制肥水,以防烂根。杜鹃花喜湿润和凉爽的环境,北方气候干燥,应及时浇水并喷雾,以保持较高空气湿度。浇花水以矾肥水及雨水为好,如用常用水需加入少量硫酸亚铁及食醋。也可将西瓜或西红柿切成小块施入,对于改善土质及花朵质量也有良好效果。[3]
基毛杜鹃整形修剪
为加速植株盛开,杜鹃常通过摘心来促发新枝,对于花朵簇拥、影响花形的可以提早疏蕾,这样不但使当年花大色鲜,也有利于植株来年生长开花。杜鹃萌发力强,枝条严重影响植株生长发育,降低其观赏性和商品性,因此需通过修枝来调整。修枝一般在春季花谢后及秋季进行,剪去枯枝、斜枝、徒长枝病虫枝及部分交叉枝,避免养分消耗,使整个植株开花丰满。[3]
基毛杜鹃花期控制
杜鹃在秋季进行花芽分化,通过冷藏和加温处理,可以人为控制花期。要使杜鹃提前开花,可将其移至温室培养,控温在20-25℃,并经常在枝叶上喷水,保持80%以上的相对湿度,这样经过一个半月即可开花。要使杜鹃延迟开花,可将形成花蕾的杜鹃,让其一直处于低温状态,保持温度2-4℃,盆干时浇水,夏秋移出室外,2周后即可开花。[3]
基毛杜鹃病虫防治
基毛杜鹃叶肿病
发病前尤其是在抽梢展叶时可喷洒1︰1︰200的波尔多液,发现病叶及时摘除;发芽前可喷施0.3-0.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1︰1︰200的波尔多液2-3次,通常隔7-10天喷1次;发病后可喷洒65-80%代森锰锌500倍液或0.3-0.5波美度石硫合剂3-4次,隔7-10天喷1次。[3]
基毛杜鹃叶斑病
叶斑病和褐斑病。于5-8月喷施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20%粉锈宁4000倍液、50%代森锰锌500倍液,隔10天喷1次,共喷7-8次,能有效地控制病害的发展。为防止叶片黄化,还可增施硫酸亚铁。[3]
基毛杜鹃币厄病
受害嫩枝叶片顶端布满稠密的白色或粉红色的螨质层,有时叶片产生螨瘿,多由蚜虫刺伤叶片感染引起。其防治方法:在清除病叶的同时,喷洒含硫酸铜的药剂;喷洒氧化乐果乳油或将呋喃丹直接放于盆内等方法都可防治蚜虫及其它刺口器的害虫。[3]
基毛杜鹃主要价值
杜鹃枝繁叶茂,绮丽多姿,萌发力强,耐修剪,根桩奇特,是优良的盆景材料。园林中最宜在林缘、溪边、池畔及岩石旁成丛成片栽植,也可于疏林下散植,是花篱的良好材料,可经修剪培育成各种形态。在花季中绽放时即使杜鹃总是给人热闹而喧腾的感觉,而不是花季时,深绿色的叶片也很适合栽种在庭园中做为矮墙或屏障。
.hirsutum[引用日期]
.中国植物志官网[引用日期]
.山西文水县—生态保护[引用日期]
中国最专业的植物分类图...
提供资源类型:
企业信用信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杜鹃花的植物组织培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