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淼的红包吉祥数字字是多少

非典型物理学家李淼
&&&&其人&&&&李淼,1962年出生,2013年加盟中山大学,现为中山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研究院院长。198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天体物理专业,1984年在中科大获理学硕士学位。1989年赴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学习,1990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90年起先后在美国多所大学任研究助理、研究助理教授和高级研究助理。1999年回国,任中科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导。著有《超弦史话》《越弱越暗越美丽》《&三体&中的物理学》等。&&&&一边写《〈三体〉中的物理学》和《〈火星救援〉里的物理学》,一边在杜蕾斯公号上调侃你男友的硬伤;一边是在讲座上开讲“20世纪最美丽的思想”全息原理与全息暗能量的“中国十大先生”,一边又是在新浪微博上拥有24万粉丝的大V;在中山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研究院当院长之余,还可以抽空给小鲜肉T&FB&O&Y&S解答类似“宇宙是否有边际、黑洞后面是什么”的问题。理论物理学家、诗人、科普作家、时尚达人,这些T&itle都属于李淼,但每一个又不完全是他。他说,“我就是个异类,毫无疑问”。&&&&人类是宇宙最大的奇迹,这是善于跨界的李淼看好一切的源泉。对物理的直觉,对诗歌的热爱,对文字的冲动以及对美的敏锐,让他似乎可以在各个感兴趣的领域游刃有余。科学与诗,理性与感性,克己与自由,李淼把它们归拢,然后演绎出许多种可能。&&&&宇宙是场游戏&&&&弦与空气是这么简单&&&&光落在画布也很简单&&&&——李淼《无题》&&&&李淼爱喝咖啡,他的很多诗就写于咖啡馆。在中山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研究院的院长办公室见到他,电脑屏幕上还摆着一首未完成的歌词。&&&&2015年底,李淼以诗人的身份参加四川卫视《诗歌之王》节目,他与歌手孙伯伦搭档,一个写诗当歌词,一个谱曲。&&&&“躺在凉席上是数星星的夏天,摇着芭蕉扇是听鬼故事的夏天……”一个中午,花了半个钟,李淼迅速完成一首20句的原创歌词。很快,孙伯伦来电,通过了!仅把“鬼故事”改为“童话故事”。&&&&“太好了,我写一首他们就通过了!”原本歪坐在沙发上的他,手舞足蹈,像个淘气的年轻人。他还曾有张对着镜头拍下吐舌头的照片,流传甚广。&&&&研究院走廊两旁挂的壁画很有些格调。飞船、宇宙、凡。高的星空、稻草,配之色彩明亮的抽象画。研究院的休息室兼公共讨论室也布置得像间咖啡屋,挂的是文艺范十足的水墨画,咖啡机是标配。学生说,画都是李淼亲自挑的。茶几上摆了各种零食,采访时的李淼会自然地打开一袋花生,边聊边吃上几颗。&&&&“你在学界算异类吗?”“我就是个异类,毫无疑问”。李淼斩钉截铁,又嬉皮笑脸。&&&&眼前的他,很难让你和著名物理学家挂上钩。有人评价,在弦论领域,李淼是中国最有发言权的科学家。&&&&1978年,16岁的李淼考入北京大学天体物理专业,毕业后又于1984年在中科大获理学硕士学位。&&&&彼时,国际学术界弦理论刚刚兴起。试图统一包括引力在内的所有物质的最基本作用单位,谓之“弦”。李淼是中国最早投入这一研究领域的青年学者之一。&&&&二十多年来,李淼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了100余篇学术论文,引用总数达6000余次,内容涉及天体、宇宙学、黑洞、引力、弦理论、M理论和超对称规范场及其对偶理论等,都关乎宇宙的“终极”问题。&&&&2004年,回国后的李淼发表了《一个全息暗能量的量模型》,这是他自认为写得最好的研究文章,“因为它,全世界同行都知道我”。&&&&日,李淼最新发表的《宇宙是一场游戏》,阐述了他的宇宙观。文末说“因为人类能够理解宇宙,因此宇宙也就能够理解宇宙。如果人和宇宙的存在有意义,这也是宇宙与人的唯一意义”。&&&&在李淼眼里,人类是个奇迹,因为一棵树不理解这个世界,一只猫也不理解,但人类可以。“没有任何原则告诉我,一个宇宙就应该产生能够认识他自己的物种。我们是宇宙的一部分,是小零件里的小零件,但可以认识到宇宙的整体规律,难道不是奇迹吗?”&&&&文学才是真爱&&&&一个故事的生死,&&&&就像一个呼吸,&&&&不必在意。&&&&当你在意的时候,这些故事已难以为生,就像呼吸,困顿,最后终止。&&&&所以就写吧,&&&&白云在该生起的时候生起。&&&&——李淼《故事》&&&&“理论物理是理解这个一切运转得严丝合缝的世界的美丽理论”,理论物理学家李淼说,几十年的物理学研究,开启了他与众不同的看世界的方法。&&&&“我知道这个世界是有秩序的,而且我知道很多规律。我知道天上的星星是怎么运转的;我知道为什么有天黑天亮,为什么不全是白天;我知道为什么太阳会发光;我知道为什么树成长到那么高的部位……”&&&&李淼用写诗一样的口吻来解释物理现象对他日常的影响,“打开视野,了解宇宙的秘密,它深入骨髓,对诗歌有潜在影响”。&&&&但他并非从小就热爱物理,真爱倒是文学。&&&&1962年,李淼出生在江苏涟水。《弦与光》的报告文学中记录,童年时期,他读《唐诗三百首》,学作诗填词,除了阅读旧诗词外,还研究格律,细读过王力先生的《诗词格律》。&&&&李淼一度很反对现代诗,觉得现代诗完全没有难度,无法和古典诗歌特别是唐诗宋词比。但没几年,他就迷上了海子。2004年起,李淼开始读海子,把海子的诗集走哪儿带哪儿,随时阅读。&&&&李淼说,诗人都很率真,海子尤其。他说不出“最喜欢”海子哪首诗,但可以飞快从手机里找出海子的《九月》,读起来。“目击众神死亡的草原上野花一片/远在远方的风比远方更远/我的琴声呜咽/泪水全无……”&&&&谈到诗,李淼刹不住车。&&&&他曾在博客里写,“上天待我不薄,在让我有了一个安身立命的职业之后,让我有了一个安心的去处,这就是诗歌以及一切与诗歌有关联的世界。在这个更加美好的世界,我呼吸,睡去和醒来,和在物质世界一样。甚至,我飞得更高,远远高于一万米,高于大气层,高出地球,也高出太阳系和银河系……”&&&&2008年5月,在友人鼓励下,李淼写下第一首诗《断章》。“流光还未从银河这头/走到那头/非洲母亲的女儿/早已散布亲爱的地球/光子在酒杯中衰老/我们已泪尽亚细亚洲”。&&&&大概有一年的时间,他的诗里满是海子的味道。他说,“不想去模仿,但一读就是几十页,写出来都是海子的风格”。&&&&2010年底到2012年底是李淼写诗的高峰期,每三四天一首,两年写了200多首。他说,也是在那时,“以前想表达的知道怎么去表达了”。2012年,李淼公开发表的诗歌《秋》、《节气之惊蛰》、《嘴唇》,被著名诗人李小雨收入她主编的《2012中国诗歌年选》。&&&&如今,他写诗的频率已不那么高。“一是忙,二来想说的话没那么多了”,他认为,写诗不是一种释放,而是一种创造性生活方式。按他的理解,“诗歌不是没有逻辑,只是把逻辑藏得很深,而且藏得越深,诗就写得越好”。&&&&李淼的诗歌属自由派,随性而至。他的三四百首诗歌,写回忆,写节气,写城市,也写音乐。他写俳句,十四行,也写惠特曼式的自由诗。他说至少5年后自己才会出诗集,“写诗不到8年,至少要有十几年,我才可以说,这本诗集,我基本不会改了”。&&&&“中大都敏俊”&&&&当初掉头向南,&&&&一个人,像一块即将开花的石头。&&&&那时树木还四处葱茏,一点不如意也算不得什么,包括无人相送。&&&&——李淼《岭南六章》&&&&不谈诗时,李淼的工作日可能是这样的:上午8点半到中午1点,规规矩矩坐在中大教师职称评审会场,“不开不行,90号人等着晋升呢,这对别人是攸关的。”&&&&2013年9月,李淼从北京南下,组建中山大学天文和空间科学研究院,并任院长。这开启了李淼的第二个职业生涯,“角色改变蛮大的,不自由了”。&&&&他坦言,学院管理过去没做过也不太喜欢,觉得无聊枯燥。但是来了中大,就要乐观面对。&&&&李淼一点都不讳言,作为理论物理学家,“我研究的高峰期肯定是过了”。他认为,数理科学是吃青春饭,人到了50岁以后,除了语言能力不下降,推理能力和专注力都会下降。关于这点,他看得很开,“既然已经过了吃青年壮年饭的时期,应该把能力花在更恰当的地方”。&&&&他自认对年轻人科研能力的判断很准。他在美国呆了9年,在台湾任客座教授4年,“我知道一个好的研究机构应该是怎样”。&&&&“我一天哪怕做3小时管理工作,也比我做10小时研究工作贡献要大。因为一天做10小时研究撑死两个月写一篇论文,可能影响还不大。但3小时管理,是在创造环境帮助年轻人成长。”&&&&王爽2008年加入中科大李淼的研究组,现任中大天空与空间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在北京一次饭局上,吃得兴起的李淼一句“你们的未来都是我的未来”让他一直感动。王爽说,李淼不遗余力帮助每个学生在学术圈找到自己的位置,他的十三四个学生最后都留在学术界。&&&&在王爽眼里,“李淼老师很外向,但对严肃的事情很严肃。他一直强调的学术标准是,提高做研究的品位,集中精力在重要独特的研究上,而不是跟风发很多容易发的文章”。&&&&在中大,李淼开设的《人与宇宙的物理学》《高能物理和粒子物理》等课程广受好评,中大学生称他为“中大都敏俊XI”,走到哪都有人求合影要签名。还有学生写,“三水叔叔(对李淼的昵称)的笑容绝对够得上暖男的标准,让人如沐春风。”&&&&去年,世界最大的医学与其他科学文献出版社之一的爱思唯尔(Elsevier)发布2014年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1651名最具世界影响力的中国学者入选,中山大学有43位教师入选,李淼位列其中。他深知,这是在啃“老本”,但仍希望“今年还入选”。&&&&2015年,中大天文与空间科学研究院“丰收”了。李淼说,学院从几个人扩大到20人,并有3人入选国家“千人计划”公示。&&&&随着中大院系调整,李淼不久或将负责主持物理与天文学院日常工作。国家大科学工程项目“天琴计划”落户中大,他也会成为主要负责人之一。“外面活动再多,我首要是要把学院办好,把天琴计划做好,打好这份工。”他说,等学院教师达到120人的规模,奠基性工作做完后,“想给自己更自由的空间”。&&&&给《三体》挑刺的科普者&&&&亿万颗恒星在暗晕中长出枞树森林。&&&&百亿光年的跨越,&&&&一写方程便落了下来。&&&&——李淼《无题》&&&&日,李淼在朋友圈上晒出中国科协颁发的“2015年中国十大科学传播人”小金人,并感慨“第一次获得组织的肯定,不容易”。&&&&该奖对李淼的评语是,“李淼可能是写诗的人当中物理学得最好的。他在网络上拥有几十万的粉丝,从‘闲谈物理’博客到微博再到专栏文章,他用讲故事的方式讲科学道理,用生动有趣的口吻谈论冷僻的学术名词,他让公众看到了物理学家感性、多情的一面。李淼,用才情为科学代言。”&&&&李淼坚持做科普已有十多年,他说,“做科普有点误打误撞”。&&&&1999年回国之初,李淼把一些科研心得发在网上。不久,一位同事建立了名为“超弦论坛”的BBS论坛,“最早是想从研究的角度,在BBS上和同行沟通,于是开始写弦论。”&&&&他将历史、科学和适度的八卦生动结合,从2001年开始写了一系列“弦论小史”。2005年,这些“小史”被结集成《超弦史话》出版。随后,《新发现》杂志约他开科普专栏,至今已有十年。&&&&2006年起,李淼也在博客上写作。他的科普专栏“惯性参照系”写了近七年,约八十篇文章,很多都被编入后来的《越弱越暗越美丽》。&&&&这本书中,广为传播的一篇便是他从“林黛玉的病态美”谈起,引出“引力是世界上最弱的力”,他还将“充满暗能量的宇宙”比喻成“气泡巧克力”,令人耳目一新。&&&&后来的《〈三体〉中的物理学》,更是让科普作家李淼名声大噪。&&&&2012年,读完刘慈欣的《三体》,李淼撰文挑刺,指出书中的物理“硬伤”。他曾在微博里直言,“大刘的《三体》第一本读完,觉得最不靠谱的是将质子在两维展开,大刘在这里用了超弦理论,因为在超弦理论中,空间是10维的。但是,超弦理论认为组成质子的夸克还是零维的,虽然在看不见的空间中是测不准的。当然,既然是科幻,允许想象。展开质子是大刘最美丽的想象。”&&&&“当你了解了星星的奥秘,你才能体悟到这世界的终极诗意;当你了解宇宙的无边无际,你才能体悟到这世界的终极孤独。”这些是李淼新书《想象另一种可能》里的句子。该书去年10月出版,2个月内卖了过万册。&&&&《新发现》主编、复旦大学教授严锋对该书的感慨是,“啊,原来我们也有这样的科学家!”&&&&李淼新近发表的《宇宙是一场游戏》,用熵与围棋的变化数来对比。&&&&“围棋有361个交叉点,每个点上可着白子或黑子,这样,单纯的变化就有2的361次方。即是大约4.69乘以10的108次次方。这个数字有多大?我们的可测宇宙中的基本粒子数只有10的80次方左右,光子数不足10的90次方,甚至所有黑洞的熵也不到10的108次方。只有宇宙中的所有引力熵超过了围棋的变化数。”&&&&这样的科普,对李淼来说几乎信手拈来,“活到我这个岁数了,必须能做到这个,否则白活了。”&&&&电影《火星救援》大热时,李淼又写《〈火星救援〉里的物理学》,“科普是一个好的科学家应该做的,因为他对自己的专业理解最好。”&&&&只是,李淼做科普的态度和十年前有所不同,“以前写科普放第一位的是严谨,现在第一位是有趣,第二是严谨。在两者基础上尽量做到通俗,要是通俗不了,就别写了”。&&&&李淼认为,国内的科普氛围在改善,“越来越多人意识到科普是有意义的,是刚需。因为不断有人邀请我写文章作演讲。公众关注度高了,科普才有市场,才有利益,像科普的稿费就比以前多多了。”&&&&渴望隐居的“淼叔”&&&&在北方之南,南方之北,那位做梦诗人&&&&的故乡,静静地落在&&&&一株植物上。&&&&——李淼《岭南九章》&&&&虽然热爱物理的初心不变,但从中年起,李淼一直在跨界。“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过程,而且远远没有结束。”&&&&李淼曾把物理学家分成四类,他把自己归在偏思想类及物理直观类。“物理学优秀的大家不是数学一定要最好,而是物理直觉一定要最好。直觉是种天分,和写诗一样。”他也从来不觉得科学与文学是理性与感性的两个极端。&&&&倚仗对物理、诗和文字的直觉,李淼的跨界效率很高。比如在候机途中,就能用手机为杂志写篇千字专栏。他的学生王爽说,李淼精力非常旺盛,自制力也很强,“前几天从外地凌晨4点的飞机回来,重感冒病得厉害,恰好有两篇稿子要写,他还是把稿子写好了。”&&&&这几年,他同时给《北京晚报》、《深圳晚报》、腾讯和《新发现》等写科普或人文专栏,他还跨界到了时尚界。在时尚专栏“衣物理”中,他教人穿衣,写下诸如《男人,你为什么不在意如何穿衣》这样的文章。他对自己有个评价——“不会穿衣服的物理学家不是好诗人”。&&&&2016年的第一个月,他飞北京飞了6趟,参加了包括新书发布、录制节目或演讲等各类活动。他说,“别人都知道我效率高,但不知道我累”,他说,谁都有烦恼,他不过是用游戏的态度看待,化之享受。&&&&李淼的微信朋友圈,是他跨界的展示台之一。&&&&53岁的他,不介意发各种自拍,有时他的手插在兜里,有时他着新T、白衬衣或紫衬衣,穿亚麻料裤子和棕色牛津鞋,白发依稀可见,眼神和气质却是自由洒脱的。他说,“一个男人除了刚健还需要妩媚。”&&&&三年前,李淼开始健身,体重从90公斤减到现在的73公斤左右。他把健身心得写成专栏,居然也收获一票粉丝。于是他的朋友圈也经常晒出跑步、举哑铃、俯卧撑、HITT运动后的汗照。&&&&日,李淼的个人公众号“淼叔”开张。两周内,粉丝数突破2000,他的下一个目标涨粉至1万。公号里的淼叔诙谐,“坦率地说,粉丝多了,就有商业价值,就可以提前退休,隐居起来,过诗人生活啦,没有压力,聊聊天,见见美女……就行了”。&&&&外界也偶有质疑,称李淼“不务正业”。以前,他会找出科研成果链接“甩”过去,如今已不在意。“正业不就是活着嘛,我活得挺快乐的。难道你要一个程序员苦逼地从20岁写到70岁?难道让马拉多纳去踢一辈子球才高兴?”&&&&“仅仅做管理,我得不到满足,所以我要发展跨界,满足我的创作欲望”,他坦白。物理学家、学院院长、科普作家、专栏作家、诗人,李淼总说诗人是他最珍惜的身份,“因为诗人最写意”。&&&&“我存在的意义并不是为了写诗、预言或作画,任何人生存的意义都不应是这些。这些只是旁枝末节。对每个人而言,真正的职责只有一个:找到自我……”这是李淼特别喜欢的德国诗人黑塞的几句话。&&&&更多好故事&&&&请扫二维码&&&&出品:南方都市报朋友圈新闻工作室&&&&主持:胡群芳&&&&采写:南都记者&贺蓓&&&&摄影:南都记者&林宏贤数字电影《老婆不在家》杀青 李淼化身厨房男人
李淼在《老婆不在家》将化身厨房男人
《老婆不在家》中李淼表现非凡
  一部以都市爱情为题材的轻喜剧数字电影《老婆不在家》最近刚刚杀青,片中饰演范小统的传奇时代影视公司旗下实力演员李淼透露,自己将化身成为“厨房男人”烹饪美食,大秀厨艺。
  据了解,此次化身为“厨房男人”的李淼要在片中亲手烹饪一道具有湖南特色的爆闷红烧鱼,导演要求必须保证色香味俱全,对于这个地道的北方男人来说做南方菜多少有些难度。为此,剧组特意从当地请来一位大厨亲自传授李淼这道菜的做法。李淼回忆,“为学这道菜我熬了一个通宵、在烧焦了12条鱼之后,终于得到了师傅的真传。”实拍结束后,李淼让大家品尝自己的手艺以求肯定,结果做出来的这道菜都被摄影师、导演等抢光了,他们还边吃边抢最后连盘子都不见了。李淼笑称自己又学会了一门手艺,等回家了还可以做给家人吃。
   另悉,在完成数字电影《老婆不在家》的拍摄后,李淼又马不停蹄的回到北京挑选剧本,准备接拍新戏。(责任编辑:news)
黄晓明开始意识到,有些事情需要改变。……
杨丽萍提菜篮逛车展 时尚与村姑仅一线之隔…
网友点击排行
网友评论排行
娱乐?大视野
娱乐大事件
影讯&&& 电视节目
今日焦点关系:
已有58,329人关注
“我问:智慧还在不?你曰:女子无智慧,德也……
刘涛微博晒孩子照片,女儿清秀儿子可爱……
近期热点关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吉祥数字查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