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狂疯狂的麦克斯鱼叉升级怎么解码

快捷登录:
激战2超冷门的水下传奇武器鱼叉枪狂乱
在达到80级以后很多玩家都会选择用生活技能来制作自己喜欢的传说级武器,时下最热门的传说武器莫属黑白两大剑了,要我说这大剑可不赖,简直帅的飞起。
但是帅也经不住烂大街啊!下面小编来给大家介绍另一个传说武器--鱼叉枪狂乱。
这武器可够冷门的,冷门到你想找个图看看这武器长什么样都发现无比困难...
有爱的玩家(土豪我们做朋友吧!)做了一把狂乱,要我说这武器果然不负传说的前缀,非常的拉风,唯一的缺点大概就是不能在岸上拿出来了吧。
造型,这个武器的造型就是一只热带鱼。如果不攻击的话,这个武器不会有任何特效,就和大多数的一样。
开始攻击的时候,就会有白色的光围绕玩家全身,同时很多小鱼会围绕在武器周围,这个效果还是挺炫的。配得上传说武器的名号
在游泳的时候,会有白色的水下足迹,效果不是很明显。
不过这个传奇武器与其他很拉风的陆上传奇武器相比,最致命的弱点并不是平时下水少,而是激战2本身的水下景色太过炫丽,而使这个武器在炫丽的画面下黯然失色,上图就能够看出来了。
至于攻击特效,使用这个武器时,子弹会变成一只小鱼游向对手,不过小鱼实在太小根本看不清,所以无法截图了。如果是的话,由于子弹会发射的比较慢,所以还是能够看出的。而对于、,这个特效等同于没有。
除了上述特点外,这个武器本身并不发光,不仔细看的话很难注意到。因此它是最冷门的传奇武器也是有道理的!还是期待加强它的特效吧,虽然感觉遥遥无期。
不过好在水下传奇武器没什么人做,前置武器的价格低廉,狂乱的前置狂怒是所有传奇武器前置最便宜的一个,其他的像鲨神小滝的前置也很便宜,其他的材料通常玩着玩着就有了,总体没有太高的成本,喜欢的玩家可以去做一把。
发表评论(已有
TOP10视频榜48小时热门评论
一周热点资讯
什么样的丝袜最让你性欲膨胀?是透明的还是?
妹子摇摇晃晃的这是在干嘛呢? 还记得你曾撸过的黑丝美腿吗?撸之前一定要小心呀!
AV女星太热情,90后小伙被吓得坐到了沙发上。 最低售价为1999元,配置逆天、加入十余项黑科技。
CopyRight&2004年-年 < 游迅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编号:沪ICP备号-6独家 | 解码二战战术(4):闪击战的门道_参考消息-爱微帮
&& &&& 独家 | 解码二战战术(4):闪击战的门…
导语回顾二战战术,闪击战是一个永远无法绕开的话题。德军27天征服波兰,1个月踏平西欧,39天击败号称拥有“欧洲最强陆军”的法国;日军1个多月打通马来半岛;苏军20天收复中国东北……闪击战在东西方战场均创造了辉煌战绩,其威力令世人震惊。通常,成功的闪击战应遵循“奇”“快”“狠”“准”“活”五大要诀。奇:出敌不意,攻其不备图为描绘不列颠空战的画作。“奇”是闪击战的前提,具体来说又有时间和空间之分。时间上“奇”,讲究的是进攻时机出其不意。日“巴巴罗萨”行动发起时,正值德国入侵英伦三岛的“海狮计划”进退维谷之际。只要英国没有屈服,德军对苏动手就难免重蹈一战覆辙,陷入两线作战的险境。图为日,入侵苏联的德军步兵在装甲车掩护下向一处燃烧的村庄发动进攻。因此,斯大林判断当过一战传令兵的希特勒不会很快挑起苏德战争。孰知后者恰恰没按常理出牌,打了苏联个措手不及。正如希特勒所言:“当‘巴巴罗萨’计划开始实施时,全世界将大吃一惊!”图为纳粹德国闪击波兰和进攻西欧的作战路线示意图。空间上“奇”,即进攻点位出乎预料,这在德国闪击西欧作战中最为明显。战前,英法联军统帅部认为,纵观法、卢、比、德边界,南有固若金汤的马奇诺防线,中段有天险阿登森林和马斯河,只有北部的比利时一马平川,德军的最佳选择唯有沿用“施里芬计划”,借道比利时对英法联军实施“右勾拳”攻击。联军据此制定了“D计划”,将主力部署在法比边境和法国北部各省,其余兵力大部防守马奇诺防线,中段只留有少量警戒部队驻防。图为1940年隆美尔指挥的第7装甲师攻入法国境内。英法指挥官看走眼了吗?没有,德军最初制定的代号“黄色方案”的西线作战计划的确是“施里芬计划”的翻版。可是后来,“胆大包天”的第38军军长曼施泰因越级向希特勒汇报了他的设想,这才有了后来的“挥镰行动”——核心突破口选在联军防守薄弱的中段,集中7个精锐装甲师和57个步兵师沿阿登森林发起主攻,克服不利地形后长驱直入,出其不意地出现在联军主力背后。图为闪击战中的德军摩托化部队战争是交战双方的智力博弈,要想出其不意并非易事,往往需要隐蔽、保密、欺骗等多法并用。“巴巴罗萨”行动发起前,希特勒特别强调:“必须慎之又慎,谨防泄漏进攻意图”。侵苏战争打响时,偌大的德国统帅机关只有5个人了解整个行动方案,前线指挥官都以为这只是个应急计划。为掩护“巴巴罗萨”计划,德军专门设计了庞大的骗局,如继续执行“海狮计划”,并虚构了“鱼叉”和“鲨鱼”登陆作战计划,迷惑外界相信德国将于日登陆英国。图为苏军占领哈尔滨火车站。而在东方战场,“骗你没商量”也是发动闪击战的必要一环。1945年8月苏军对日本关东军发起最后一击时,担任主攻的苏军外贝尔加方面军一边命第36集团军向海拉尔方向发动猛攻,使日军误认为海拉尔就是苏军主攻方向,一边又命坦克第6集团军秘密翻越天险大兴安岭,等到日本关东军司令山田乙三发现上当为时已晚。快:高速机动 猛攻猛打图为闪击波兰期间,一支德军摩托化部队行驶在泥泞的乡间道路上。根据战争力学原理,部队突击力取决于兵力、火力和机动力。在前2个条件一定的情况下,机动力越大,速度越快,部队突击力就越强,这正是闪击战的精髓所在。如果说德国成功闪击波兰是因为双方武器装备存在“骑兵对坦克”的代差,那么闪击西欧得手则主要是因为一个“快”字。图为德军士兵坐在一辆因履带被打断而遭遗弃的法军夏尔B1坦克顶部。此役,德国投入136个师、2800辆坦克(注:1号和2号坦克近1500辆)、3700架飞机,法、英、荷、比联军则有135个师、4200辆坦克、2000多架飞机,并可得到英伦三岛1000多架飞机的支援。无论兵力规模,还是坦克、飞机等主战装备,德军均不占优势——正如史学家卡尔-海因茨·弗里泽尔在《闪电战传奇》一书中所言,德军的1号坦克和2号坦克原本只是训练用车,装甲最厚处仅13至14.5毫米,车载武器是机关枪和被戏称为“叩门器”的20毫米火炮。而即便是配有30毫米装甲的3号坦克和4号坦克,也无法对装甲厚80毫米的英国马蒂尔达2型坦克构成威胁,法军S-35坦克的性能更是优于德军主力战车。图为1940年6月在法国瑟堡,德军第7装甲师指挥官隆美尔与被俘的英国军官在一起。然而,德军充分发挥装甲机械化部队的快速闪击能力,并集中运用航空兵和空降兵,以连续不断的“闪电攻击”锁定胜局。在主攻方向,古德里安指挥的第19装甲军创造了一系列进攻奇迹:2天穿越阿登山脉110公里长的峡谷;开战第4天突破马斯河防线,打开通往巴黎和英吉利海峡的大门;占领法国军事重镇色当后,以每昼夜20至40公里的速度急行军,不到1周时间就攻至英吉利海峡,距离敦刻尔克只有15公里。图为描绘敦刻尔克大撤退的画作。如果不是希特勒亲自下令让空军解决敦刻尔克问题,30多万英法联军将命丧大海,整个二战史就可能改写。为以快制敌,古德里安遇到小股溃散的法军士兵时,甚至命部下用扩音器大喊:“我们没有时间俘虏你们,你们要放下武器,离开大路,免得挡道。”图为描绘赴欧参战的英国远征军抵御德军装甲部队进攻的画作。与此同时,助攻方向由隆美尔指挥的第7装甲师也是一路高歌猛进,滚滚铁流横扫比利时,开战2天就攻至马斯河,不到1周就突破马奇诺防线……德军装甲集群长驱直入,整个法国乱作一团。就连丘吉尔都惊呼:“使用大规模装甲部队进行快速突击,竟然会引起这样巨大的变革!”图为描绘“斯图卡”俯冲轰炸机在苏联境内作战的画作,隐约可看到苏军战斗机正对其进行拦截。除使用坦克实施平面突击外,德军还充分发挥航空兵的空间和机动性优势,广泛实施近距空中支援和空降作战,力求形成快速立体突破。德军装备的“斯图卡”俯冲轰炸机迅速前出支援坦克作战,清除装甲部队开进道路上的一切障碍,有效克服了炮兵跟进速度慢的不足。德军伞兵则快速占领纵深指定目标,为正面主力部队全速推进打通战术节点。图为骑着自行车进发的日军“银轮部队”纵观二战期间的经典闪击战例,制空权(有时还包括制海权)都是必不可少的制胜要素。在闪击马来战役中,由于掌握了东南亚制海空权,尚未机械化(甚至还没摩托化)的日本陆军也大胆地玩起了“夺岛闪击战”。针对马来半岛热带雨林密布的地形特点,日军选择自行车作为步兵的主要交通工具,组建了所谓的“银轮部队”,并依靠95式轻型和97式中型坦克提供火力支援。作战中,日军“银轮部队”在丛林间机动灵活,追得对手溃不成军,一个多月就向南挺进700公里,一直打到新加坡。图为驻守新加坡的英国殖民军向日寇投降。当然,日本对东南亚发动的闪击战之所以得手,与其说是靠战斗,还不如说是因为对手太差劲所致。狠:集中优势 形成震慑图为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在东南亚某地登陆。孙子云:“胜者之战,若决积水于千仞之溪者,形也。”别看闪击战在欧陆大放异彩,骨子里却与东方兵学思想异曲同工。图为1939年闪击波兰的德军装甲部队,最前头是1辆3号坦克。进攻波兰,德军投入61个师、1900多架飞机、2800余辆坦克,总兵力88.6万人。波军编制30个步兵师、11个骑兵旅、2个摩托化旅,装备坦克和装甲车870辆、飞机400余架,总兵力约100万人。从兵力规模看,德军不占优势。但是,德军首次突击就集中了75%的步兵、93%的装甲兵和摩步兵,使得双方的一线军力对比瞬间逆转为:兵力3比2,坦克14比1,飞机35比1。结果,首战德军即以绝对优势兵力击碎了波军的抵抗。图为日“巴巴罗萨行动”发起前,集结在前线准备进攻苏联的德军装甲部队。如果说闪击波兰是牛刀初试,那么闪击苏联就堪称德军闪击战的登峰造极之作。首战德军一口气投入了190个师、3700多辆坦克、近5000架飞机、47200多门大炮和190艘战舰,共计500多万人马,这么多士兵手拉手连起来,能从柏林一直连到东京。图为日德军在乌克兰押送被俘的大批苏军士兵为形成泰山压顶之势,德军在列宁格勒、斯摩棱斯克和基辅3个战略方向同时开刀,力求在战争之初就消灭苏军主力。当德国坦克和战机以排山倒海之势涌入苏联领土和领空时,仓促应战的苏联红军几无招架之力。开战第一天,苏联就损失1800多架飞机,10天内德军突入苏联境内达600公里,用“如入无人之境”来形容并不夸张。图为苏军坦克和步兵进入大连后,在街头受到当地中国民众夹道欢迎。在二战末期的东方战场,苏军曾以同样“狠招”成功闪击日本关东军。日,苏军集结3个方面军84个师、40个机械化旅和坦克旅共计150万人向关东军发起“红色闪电”攻击。当时,苏军装备火炮和迫击炮2.6万余门、坦克和自行火炮约5300辆、飞机5200多架。图为日军向苏军缴械投降。驻中国东北和朝鲜的关东军总兵力约100万,装备坦克1155辆、火炮5360门、飞机1800架。不难看出,除兵力规模占优外,苏军在火力上也拥有绝对优势,双方飞机、坦克、火炮等主战兵器对比分别为3比1、5比1和5比1。枪炮未发,胜负已明。仅1周多时间,苏军就基本歼灭了关东军精锐。图为日大批苏军官兵在哈尔滨松花江畔。可见,闪击战不同于普通意义上的进攻作战。普通进攻作战中,攻防双方的兵力火力对比通常为3:1。而在闪击战中,进攻方为一招制敌,往往厚集5倍甚至10倍于敌的兵力兵器。同时,为最大限度地形成对敌局部优势,闪击方通常将主要兵力兵器部署成一个梯队,仅留有少量预备队。这样一来,首战中的攻防力量对比往往高达数十倍。孙子云“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准:密切协同 步调一致图为1939年9月初,在波兰城市但泽,德国党卫军在战车掩护下向波兰守军发动进攻。细数二战期间历次闪击战,进攻方投入兵力动辄上百万,还要统一指挥、协调诸多军兵种在广阔的海陆空三维空间厮杀,难度可想而知。那么,如何才能让一台巨大的战争机器上的所有零部件都精准无误地运行呢?图为日清晨,日军“翔鹤”号航母上准备起飞执行空袭珍珠港任务的第一波舰载机群。以日军发动的经典“海空闪击战”——偷袭珍珠港为例,从1940年3月山本五十六提出作战设想开始,到日付诸实施为止,日方的计划制定和战备时间长达21个月。其间,日军反复进行图上作业和沙盘演习,并加紧训练部队的鱼雷投放、俯冲轰炸、制空护航、续航加油等海空战能力,以确保行动时各环节丝丝入扣,不出纰漏。而为避开美军警戒圈,达成进攻突然性,日军还特意选择由阿留申群岛南下的迂回航线。在长达11天的航程中,庞大的日军舰队始终保持严密阵型,并严格采取“无线电静默+灯火管制”措施,其重兵集团远程奔袭的指挥协同水平可见一斑。图为图为日军空袭珍珠港,可以从照片中看到日军舰载机(画圈处)俯冲轰炸美军战舰后正在拉起。12月7日清晨6时,日军先后派出2批次、354架各型舰载机扑向珍珠港。由于事先多次演练,日军飞机虽分成多路编队行动,却配合默契,时间拿捏精准到分钟——7时55分,先头日机轰炸美军3座机场,将美战机大部摧毁在地面。2分钟后,已无后顾之忧的日军鱼雷机分2路飞抵珍珠港,一路在港口西侧低空施放鱼雷,另一路在东侧以15至30米超低空施放鱼雷。图为遭袭的珍珠港内,但见变成一堆废铁的美军战舰浓烟滚滚,烈焰冲天,惨状难以言表。与此同时,大批日军轰炸机对港内美舰和岛上其他机场狂轰滥炸。1小时后,第2批日机飞临,继续实施轰炸,5艘日军特种潜艇也潜入港内发射鱼雷。大约9时30分,日军偷袭结束。600天的苦心筹备换来200分钟的致命闪击,“算计”对手到了这个份上,日本人够狠。图为遭袭的珍珠港内,但见变成一堆废铁的美军战舰浓烟滚滚,烈焰冲天,惨状难以言表。图为德军通信兵在野外用电台进行联络。纳粹德国的闪击战“快刀”同样有一个磨砺的过程。1939年闪击波兰,德军虽大获全胜,但也暴露出部队行进混乱、友军误伤频发等问题。为此,除加强部队间协同训练外,德军开始大量装备无线电台。到1940年闪击西欧前夕,德军几乎每辆坦克、每架飞机、每个作战单位都配备了电台。德国空军将领米尔希回忆:“俯冲轰炸机变身‘飞行火炮’,通过良好的无线电通信接受指示与地面部队协同作战……坦克和飞机都听命于指挥官的调遣。”图为描绘二战期间法军士兵的画作。反观当时的法军,无线电装备还是“稀罕玩意”。平心而论,在这场保家卫国的战争中,大部分基层法军官兵表现得相当勇敢,只因指挥失灵、缺乏协同,他们最终没能形成强有力的“铁拳”,反而被对手的空地一体战打得溃不成军。图为库尔斯克会战中,苏军步兵在机枪掩护下发起突击。到1941年6月闪击苏联时,德军的协同技能已炉火纯青:近3000架飞机从4个方向升空,率先对苏军一线机场实施并行轰炸,上万门火炮同时朝边境目标猛烈开火,坦克集群在火力准备后迅疾对苏军一线阵地发起突击,摩步兵和步兵紧随其后迅速跟进……当这样的场景在全长1800多公里的3条战线同步“上演”时,人们不得不惊叹纳粹德国战争机器运转之高效精准。活:机动灵活 因情而变图为描绘1940年闪击西欧时,2名法国装甲兵因所驾驶的R-35轻型坦克出现故障而遭德军步兵俘虏的画作。机动灵活是打赢闪击战的必要条件,这一点在二战德军的战场指挥中屡见不鲜。装甲部队是德军刺向对手心脏的利刃,但如果盲目挥舞、胡劈乱刺,再锋利的刀剑也可能折断。前文提及,德军的技术装备很多时候都赶不上对手,其之所以能在入侵波兰和西线战役中大获全胜,关键在于战术指挥巧妙。在闪击西欧作战中,由于古德里安的第19装甲军长驱直入,德军最高统帅部多次命令其原地待命。但古德里安认为,己方的最大优势就是进攻速度快,所以他全然不顾上级警告,宁可冒进也要全速突击,直至打得法军阵脚大乱,信心全丧。图为闪击法国过程中,隆美尔指挥部下用坦克进行拖曳作业。又如助攻方向的隆美尔。为尽快通过马奇诺防线前沿的切丰特恩森林森林,隆美尔想出一步险招:他命令坦克全速前进,但不准放一枪一炮,所有坦克乘员一律坐在坦克外,边开进边晃动白旗,他本人也坐在坦克边上。法国守军被这突如其来的一幕弄得目瞪口呆,竟然忘记了开火!就这样,隆美尔率部安全穿过森林,法国人花70亿法郎修建的马奇诺防线被轻松突破。图为描绘拿破仑指挥法军进行耶拿战役的画作。德军之所以能产生古德里安、隆美尔这样的将才,与其特殊的指挥传统和氛围密不可分。1806年耶拿战役失利后,普军上下开展大反思。普军认为:法军获胜的原因是在阐明拿破仑意图的基础上,允许初级军官发挥主动性,从而实现了快节奏作战。图为描绘1815年滑铁卢战役中,布吕歇尔亲王指挥的普鲁士军队进攻法军右翼阵线的画作。此役,经过一番改革后脱胎换骨的普军迸发出强大战力。通过进一步研究,普军发现:在战役级机动作战中,由于双方投入兵力多,战场空间急剧扩大,受制于落后的通信手段,部队信息上传下达的速度无法适应战局变化,因此必须建立一套能激发下级指挥员主动性的新体系。委托式指挥于是应运而生。图为一战时期的德军士兵。老毛奇担任普军总参谋长后,委托式指挥被正式写入条令,普军由此形成了“总参谋部下达总体命令、基层指挥官负责寻找完成任务的最佳途径”的传统。一战中,为适应西线堑壕战背景下弹性防御和渗透战术的需要,德军将领鲁登道夫干脆要求指挥权从师长直接下放至营长、连长甚至排长。二战初期,委托式指挥在德军装甲部队中更是流行。试想,若不是靠古德里安、隆美尔等一线指挥官的随机应变,170万法军是否还会束手就擒?“欧洲大陆最强陆军”是否还会被轻易击败?图为1940年法国投降后,军旗无法继续留在本土,一名法国男子哭着目送法军官兵携带军旗从土伦上船前往北非殖民地。在分析闪击战成因时,一位西方军事专家说,“当新技术(如内燃机、无线电)被运用于足够数量的重要军事系统(如坦克)中,而这些系统又在创新性作战思想下(如闪击战术)运用于能大大提高军事效能的新编制(如装甲师)中时,军事革命就发生了”。这句话有点拗口,简言之就是“当对手还在制定繁琐的计划,并等待全部作战要素到位后才行动时,德国人已经在寻找他们的弱点开刀了”。结语闪击战并非打开战争胜利保险箱的钥匙,当对手预有准备、回旋空间够大或国力相差悬殊时,闪击战取得的效果不过是昙花一现。但无可否认,作为二战中最大的军事创新,其背后体现出的战术思想影响深远。也许我们更应该思考的是:下一场闪击战将以何种形式登场?
点击展开全文
想看新闻? 输入1,看今日要闻; 输入2,看时事漫画; 输入3,看军事动态; 输入4,看环球博览; 或者,直接输入您感兴趣的人或事(如:奥巴马、高考)或外媒(如:美联社)。 一次只输一个词哦! 纵览全球媒体精华,关注参考消息。
您的【关注和订阅】是作者不断前行的动力
本站文章来自网友的提交收录,如需删除可发送邮件到 bang@ 或联系QQ ,
(C)2014&&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2&&&&京公网安备34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疯狂鱼叉游戏机说明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