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顶山鹰城旅行社医界名医李玉方的妹妹叫什么

[鹰城医界名人]郑有合:肿瘤恶魔的克星--平顶山新闻网
[鹰城医界名人]郑有合:肿瘤恶魔的克星
09:11:19&&&&&&&&&&&&来源:平顶山晚报
    作为一个有着30多年军龄的军人,他将军人那令行禁止的作风淋漓尽致地展现在工作当中;作为一个有着30多年医龄的专家,他拯救了一个又一个脆弱的生命;作为一名经过战火洗礼的军医,他对人生的感悟更是常人无法企及。所有这一切,共同成就了他在专业领域的创新与发展,开辟了一片广阔的天地。
    郑有合,解放军第152中心医院肿瘤科主任,兼任济南军区放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先后在1996年、2001年和2006年三次被评为平顶山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堪称平顶山地区肿瘤专业的权威人物。经历丰富的郑有合是一位德艺双馨的军医,他既有军人的豪迈与热情,又有着精湛的医疗技术。凭他多年的打拼,他所带领的科室不但成为医院的主打科室,而且在平顶山地区也成了当之无愧的“王牌”,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求医患者,正是对他医术的一种褒奖,助他演绎出一幅幅精彩的人生画面。
     发展全凭实力说话
     152医院肿瘤科成立之初,整个科室的病房不足30张,病人不足30人,科室管理也非常不规范。但在郑有合的带领下,该科快速打起了翻身仗,很快成为该院的强势科室,也渐渐在整个鹰城肿瘤界确立了霸主地位。
    是什么让一个不起眼的科室形成了这么大的气候?郑有合说出两个字:实力。
    果然精辟!没有金钢钻,敢揽瓷器活?他们正是凭着一流的技术和先进的设备占领了肿瘤专业领域的高地。
    2002年,该科在平顶山率先开展了自体骨髓移植治疗恶性肿瘤,随后又发展成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肿瘤,这给很多肿瘤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在特定的时期采集患者的造血干细胞,在体外保存或进行特殊处理,并于患者接受高剂量化疗或放疗后回输,以促进造血恢复或造血重建。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治疗最多的是恶性淋巴瘤,除此以外,还可治疗多种造血系统恶性肿瘤和实体瘤,如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乳腺癌、卵巢癌、小儿肿瘤等。
    就拿恶性淋巴瘤来讲,它对放疗、化疗比较敏感,霍齐金淋巴瘤经正规标准常规方案化疗、放疗或二者结合,其有效率超过70%%,非霍齐金淋巴瘤根据患者病理类型及免疫组化,其治疗及愈后差异较大,经标准方案治疗其有效率为80%%,完全缓解率约为40%%。恶性淋巴肿瘤治疗后部分患者会出现复发,复发后使用常规治疗手段,再次治疗有效率明显下降甚至无效,可采用国内外公认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淋巴肿瘤,其部分初治淋巴瘤完全缓解率达80%%,复发恶性淋巴瘤完全缓解率在50%%,而且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再次复发风险明显降低。
    国内最先进的设备也为科室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目前,152医院肿瘤科拥有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近距离后装机、高频热疗机、模拟定位机、超声聚焦刀、射频刀、伽玛刀、X-刀等大型肿瘤治疗设备,已经形成了一个集放疗、化疗、介入治疗、热疗、X-刀治疗、伽玛刀治疗、射频刀治疗、超声刀治疗、中医中药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为一身的综合肿瘤内科。另外,该科还开展了B超、CT引导下的各种肿瘤穿刺技术、肿瘤局部注药治疗、数字减影下动脉灌化疗,栓塞治疗及介入下全植入式导管药盒系统植入术、多腔道支架植入术等各种治疗技术。
     誓与病魔比高低
     在郑有合的办公桌上,除了一些医疗书籍外,一尊精致的华佗铜像是唯一的一件装饰品。郑有合说,他就是要用华佗来激励和鞭策自己,向病魔提出挑战,攻克顽疾。
    经历也是一种自我挑战。肿瘤科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科室,而经历丰富、几乎是医学“全才”的郑有合无疑能在这个更大的舞台上施展自己的抱负。
    1970年入伍后,郑有合在卫生员、护士、护士长等岗位上都进行了锻炼。就在担任肿瘤科主任之前,他还先后在医院的神经内分泌科当医生、消化呼吸内科任主任。
    1988年,一个襄城县的小男孩送到了152医院,经诊断,这个孩子得的是淋巴癌,听说这个结果,小男孩唯一的亲人——他的姐姐转身就走,流着泪离开了医院,并一去不返。
    在那个年代,癌症是绝对的“绝症”,医院所有的医生几乎都束手无策。小男孩的脸越肿越大,呼吸也越发困难,最后被活活憋死。眼巴巴地看着一个幼嫩的生命就这么逝去,对他是一种生与死的触动。他决心攻克这一医学难关,拿出战场上的勇气和豪气,誓与癌魔斗争到底。
    从此,他便和肿瘤疾病较上了劲。经过自学理论,请教名医,外出深造,才开始着手开展肿瘤的诊治工作。1993年,一名13岁的禹州男孩被家人送到郑有合面前。小男孩一直高烧不退,此前被家人送到郑州多家大医院治疗。医生们一致诊断为结核,但治疗一直不出效果。绝望之际,小男孩的父母慕名找到152医院的郑有合。刚开始,郑有合也是按结核治疗,但也是不见起色。随后,郑有合召集一批专家进行会诊,并取活检进行病理分析。最终,小男孩被诊断为恶性淋巴瘤。确诊后,郑有合对病人进行正规化疗,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今年初春的一个夜晚,郑有合接到一个十万火急的求救电话。在外院,一名恶性肿瘤患者由于超大剂量使用化疗药物,白细胞急剧下降,生命危在旦夕。郑有合接诊后,发现情况比他想象的还要严重,病人的白细胞下降到只有300个。正常人的白细胞应该在个,一旦白细胞下降到1000个以下,病人的存活率非常低。
    此时,郑有合才感到有些棘手。但病人既然送来了,就绝不能让病人的生命这么轻易被病魔抢走。于是,郑有合先将病人送进层流病房,随后进行抗感染、输血、输血小板等一系列抢救治疗。整整七个昼夜的观察救治,病人情况转向稳定,十天后奇迹般地恢复了正常。
    技术高了,名气大了,来找郑有合看病的人也多了。每天,除非手术时间,他的诊室都挤得人挨人,科室病人爆满,成为152医院第一收治大科。许多在其他医院住院的病号听说他的医术后,也想方设法转到他的科室。郑有合最大的苦处就是病房不够用,他只得把有的病人介绍到其他医院,而病人又不愿意。
     危难之处见真情
    几年前的一个冬天,陕西榆林青年张军因患食道癌在当地久治不愈,慕名来到152医院肿瘤科。随着医护人员的精心护理,他的病情日渐好转。
    很快,春节到了。已经有好几个春节没回家的郑有合被领导特批回家过年,与家人团聚。临走之前,郑有合特意来到张军的病房,并交给他一串钥匙。他对张军说:“这是我宿舍的钥匙,过节时你到我宿舍住吧。我那儿米面油盐都是现成的,你想吃什么就让陪护的家人给你做,别客气。”就是这简简单单的几句话,感动得张军热泪盈眶,让他看到一位老大哥的真情实意。
    还有一次,一位山东籍病人在治疗期间,因所带的钱不够,急得团团转。无奈之下,他只好打算提前出院。得知这种情况,郑有合也焦急得不行,好像病人就是他的家人。他马上召集科室的医护人员,动员大家:“病人治疗正进行到关键阶段,如果放弃治疗,那将是见死不救——咱们能帮的就帮帮他吧!”
    随即,他把手伸到口袋里,将准备为女儿买MP3的300元钱掏出来放在办公桌上。不到一会儿,他的办公桌上就堆积了一大摞捐款。一些患者和家属也深受感动,主动加入到捐款的行列。
    得到援助的病人病情开始好转,终于可以下床活动了。一天,郑有合在医院的院子里碰到正在转悠的他。郑有合就告诉他:“你与其在院子里转悠,倒不如捡捡院里的易拉罐、塑料瓶。这样不但能活动筋骨,还能搞点创收。”细致入微的关心,让152医院肿瘤科的名称从此镶嵌在那名病人的脑海中,连同郑有合的名字再也无法从他记忆中删除。
    仁爱无价。护士长深有感触地告诉记者,郑有合虽然对医护人员要求很严厉,但对病人却非常亲切和蔼。有很多病人已经出院了,但没事也喜欢来找郑有合聊聊。病人已不再将他当成医生,而当成亲密无间的好朋友。
    在人们价值观念发生变化的今天,在社会对医生职业操守产生疑惑的时代,郑有合恪守着一名军人医生的道德情操,实则是患者的福分!
     呵护生命是最大的责任
     1984年,毕业于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的郑有合被抽调到南疆的自卫反击战战场,当一名战地医生。虽然没有直接和敌人进行面对面的拼杀,但在敌人眼皮底下救治伤员,同样面临着死亡的威胁。
    为了避免和敌人正面冲突,郑有合和战友经常是晚上行动。在漆黑的夜幕下,他们摸黑来到阵地前线,借助炮弹爆炸瞬间所发出的光亮,将伤员抬到担架上,再在炮火的间隙跌跌撞撞地运下阵地。多少次,郑有合的双腿被荆棘扎出道道血口,肩也压肿了,但担心发出声响会被敌人发现,只好紧咬嘴唇。
    一场战争维护了共和国的尊严,同时也锻造出了一个个作风过硬的军人。在152医院肿瘤科,郑有合令行禁止的工作作风让医护人员好生敬畏。
    2004年,郑有合开始在科室里规定,只要病人病情变化,医生必须到场,看过病人后再下医嘱,坚决禁止不见病人先下医嘱的懒散作风。为了检查医护人员的落实情况,连续5个晚上9点以后他进行了突击检查。每次,他都是先进一楼病房,让某一个病人通过病房的传呼机向值班的医护人员“谎报军情”。呼叫完毕,郑有合开始拿着手表计时,结果是5次医护人员均在2分钟内到位。
    “日,有位病人无理取闹,护士聂艳害怕影响病人情绪,一直忍着没与病人吵架,奖励30元。”郑有合有这么一个小笔记本,本科里医护人员称之为“荣耻本”。在笔记本里,他详细地记录着对每位医护人员的奖罚。由于奖罚分明、公平公开,不仅科里人员没有疑义,且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在那个“荣耻本”上,几乎是清一色的奖励,已经有好长时间没有罚款记录了。
    30多年的医海拼搏,郑有合已成长为一名当之无愧的“名医”、“良医”。多年来,他所获得的各种荣誉多得连他自己都记不清楚了,仅科技进步奖就十多项,科研论文40多篇。他告诉记者,他是经历过战争的人,深刻体会到了生命的脆弱与可贵。苦苦奋斗这么多年,他的信念就是要珍视生命、爱护生命。
    已经穿军装和白大褂30多年的郑有合,很珍爱这两身衣服,珍惜军医这个称号。面对金钱和名誉,他已没多少兴趣,他只是想在有生之年一直干下去,尽最大努力解救苍生,和癌魔一拼到底。
    如今,郑有合领导的肿瘤科步入了历史的新阶段,他们的发展引起了上级的高度关注,一个为他们特批的专科大楼也即将破土动工。想到未来的发展,郑有合胸中激起了无比的自信……
李文龙张东明/文
 相关新闻
上一篇下一篇
平顶山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平顶山新闻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平顶山新闻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平顶山新闻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平顶山新闻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平顶山新闻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平顶山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平顶山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C)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 平顶山市建设西段268号 || 电子信箱:
联系电话:&& 邮编:467002&& 传真: 豫ICP备号[鹰城医界名人]刘建刚:愿与患者同呼吸--平顶山新闻网
[鹰城医界名人]刘建刚:愿与患者同呼吸
10:34:09&&&&&&&&&&&&来源:平顶山晚报
    虽然刘建刚已经获得了医学硕士的学位,但他依旧没有停止对呼吸内科的专业知识研究,到目前为止,刘建刚先后发表了医学专著、医学论文18篇(部),取得科研成果3项。本报记者李英平摄 
    老年病暨呼吸内科主任刘建刚人过留名,雁过留声。对于一个从医者来说,医德医技便是他的“名”。小小的气管可谓是我们的“生命管”,它能让我们吸进氧气,呼出废气,是生命的“要道”。
    刘建刚,解放军第152中心医院老年病暨呼吸内科主任,医学硕士、中国免疫学会会员、中国管理学院特约研究员、济南军区呼吸专业委员会委员兼秘书、平顶山市呼吸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擅长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治。从医20多年来,他在小小的气管上做出了大文章。在形容人们彼此之间关系亲密时,我们常常会用“同呼吸、共命运”这样的词汇,而对于刘建刚来讲,他可谓真正地、最直接地与患者“同呼吸”……
    从知青到医学硕士
    刘建刚出生在平顶山市区。由于父母都有工作,加上自己又是4个兄弟姐妹中的老小,刘建刚的童年似乎比同龄人要多一些色彩。1976年,刘建刚高中毕业,并很快加入了上山下乡的大部队。
    “感觉很新奇,挺兴奋的!”刘建刚“下乡”的地点是市区西郊的一个村庄,一个五谷不分的城里娃突然翻起红薯来,刚开始的兴奋战胜了一切辛苦。但没多久,刘建刚就感觉到,上山下乡根本不是游山玩水。
    苦则思变。当时,能改变刘建刚命运的途径有三个:招工、参军、考学。由于招工机会比较少,刘建刚想把自己的命运押在当兵上。有一次,参军的机会终于来了。刘建刚兴冲冲地前去报名、体检,但体检完却再没下文。
    在经历了第一次的失利后,刘建刚无奈之下想到了考学,并最终在1978年结束了知青生活,踏入了焦作中医药学校的大门。毕业后,刘建刚被分配到市区一家医院工作。
    为了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医术,同时也是为了有一个更好的发展平台,1986年,刘建刚又考上了河南中医学院读本科,并一鼓作气于1990年考上陕西中医学院的研究生,主攻中西医结合呼吸专业。1993年,硕士毕业的刘建刚终于圆了自己的绿色梦。当年,他被解放军第152中心医院特招入伍。
    气管内放支架,不简单
    术业有专攻,刘建刚在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方面确有独到之处。来到解放军第152中心医院后,刘建刚被分配到一内科。当时,该医院的一内科是一个集呼吸、消化和肿瘤3种专业为一体的综合科室。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和临床摸爬滚打,他在呼吸内科领域有了一定的建树。
    1996年,经过在北京解放军总医院呼吸内科一年的进修学习后,刘建刚在业务上又有了长足的发展,在自己所钟爱的专业里崭露头角。从北京回来不久,他先后开展了大气道狭窄气管支架置入术、气管内肿瘤的镜下微波治疗等新业务,对各种呼吸衰竭的救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998年的一天晚上,一个急诊病人从汝州被送到解放军第152中心医院。该病人是一乡村医生,当时已有一年病史了,经常出现呼吸困难,但一直没找到病因。当病人被送到医院时,呼吸非常艰难,向医生诉说有窒息、垂死的感觉。经过诊断,刘建刚发现这是典型的大气道狭窄,可能是气道的肿瘤所致,并经气管镜和胃镜检查证实病人是食道上长了肿瘤,肿瘤往外长将气管压扁。诊断清楚了,刘建刚马上对症下“架”,对病人实施大气道狭窄的气管支架置入术。效果立竿见影,病人马上能动,也能吃饭,生命体征恢复正常。
    如果说汝州的这名乡村医生是死里逃生,那么叶县旧县乡的一位农民则是起死回生。当然,给他带来生的希望的人就是刘建刚。
    2000年的一天晚上,叶县旧县乡一农民骑着摩托车被一低垂下来的电话线绊住了脖子,其气管严重受伤。随即,伤者被送到市区一家医院救治。不幸的是,伤者在手术后出现感染,相继出现发烧、呼吸困难,被诊断为气管内炎性息肉,唯一的办法就是在伤者气管内放支架。当时,伤者已在医院住了近一个月,花了5万多元。对于一普通农民家庭来说,将伤者送到郑州等更高级别的大医院或者重金聘请外地专家过来手术都不太现实,毕竟那需要一笔他们难以承担的费用。
    看伤者情况一天天恶化,家属在悲痛的同时并没有绝望。通过一番打听,他们得知解放军第152中心医院能治这病。在伤者家属的恳求下,刘建刚对伤者的情况进行了初步了解,并给予了一个不十分肯定的答复:可以试一试。
    当时伤者和家属几乎没有人能相信还有希望,刘建刚的这个答复还是让他们感到惊喜。随后,伤者被转到解放军第152中心医院老年病暨呼吸内科。经过仔细检查,刘建刚进一步感觉到了情况的严重性。伤者不能躺,不停地喘气,气管已经变形,而且脓性分泌物还比较多。
    经过缜密的术前准备后,刘建刚对伤者实施了手术。当两个支架顺利地放入伤者的气管时,伤者的生命危机迅速得到扭转。当伤者出院回家时,亲属及乡亲们都跑过来看望。人们在祝贺的同时,都不由地发出一声感叹:没想到你还能活着回来!
    “十八般武艺”样样通
    刘建刚不仅是患者心中的“神明”,也是同行眼中的全能之才。经过一番交谈,记者才发现刘建刚真不简单。他开设的新业务之多之精,让很多同行钦佩不已。该科里的医护人员自豪地告诉记者:“俺主任是个大能人,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记者了解到,除了大气道狭窄的气管支架置入术外,在气管镜下氩气刀治疗良恶性气管肿瘤、难治性大咯血的肺血管栓塞术、鼾症诊治及无创呼吸机治疗、应用呼吸机救治各种呼吸衰竭等方面,刘建刚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中气管镜下氩气刀治疗良性气管肿瘤在国内领先,并填补了河南省的空白。
    一名来自鲁山的患者半年多来呼吸困难,一直找不到病因。他慕名找到刘建刚后,通过做CT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刘建刚分析可能存在上气道狭窄,用气管镜进一步检查发现,患者气管的上段有新生物。最后确诊,这个新生物是气管上段高分化肿瘤,导致气管狭窄,进而导致呼吸困难。随后,在纤维支气管镜下,刘建刚使用氩气刀对肿瘤给予了切除,呼吸困难症状很快得到缓解。半个月后,患者康复出院。
    在治疗难治性咯血方面,刘建刚同样显示出了自己的过人之处。1998年,市区一中年男子出现大量咯血,每天咯血十几次,咯血量100多毫升。该患者随即住进了市区一大医院,但经过医生反复治疗,效果不明显。最后,经过熟人的介绍,患者被转到解放军第152中心医院老年病暨呼吸内科。根据病情,刘建刚在DSA(数字减影)下给其实施了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没多久,患者不再咳血。刘建刚告诉记者,重度咯血会造成窒息,危及生命。目前,他已为200多例难治性咳血患者带去了健康。
    2002年的一天,刘建刚接到一个求救电话,这个电话是一患者家属从市区另一家大医院打来的。当时,该患者有50多岁,几十年来,经常出现咳漱、咳痰、气喘等症状。后来,由于病情加重,患者被紧急送到市区一大医院的重症病房。经过反复抢救治疗,患者病情不但不见好转,反而加重了不少。转到解放军第152中心医院时,患者的病情进一步加重,呼吸更加困难,同时还有痰鸣音,处于垂死状态。刘建刚马上给其上呼吸机,并在气管镜下抽出大量痰液,清理气道。几天来,经反复多次气管镜下抽痰抗生素冲洗治疗,病人情况明显好转,神志开始恢复。随后,通过纠正酸中毒、调整内环境、补充电解质、呼吸机支持等救治方法,刘建刚最终让患者转危为安。
    亲赴小汤山的抗非典英雄
    在刘建刚的履历中,小汤山的经历可谓是浓墨重彩的一笔。日,为了支援北京小汤山医院的抗击非典工作,刘建刚毅然踏上了北去的列车。!m!m  “在小汤山的那几十天里,我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感受到一个医生所肩负的责任。”回忆完那段难忘的经历,刘建刚不由发出了这样的感慨,眼睛也湿润了。
    在小汤山,刘建刚救治了47位非典患者,无疑是患者心中的英雄。他置生命于不顾救治的这些病人,都在感念他的恩情,有的还经常给他打电话。
    刘建刚感觉到,自从小汤山归来后,他对病人更有耐心了,也更有爱心了,同时对工作也更加细心了。这一点,解放军第152中心医院老年病暨呼吸内科的医护人员和患者都有同感。
    前不久,叶县一位15岁的中学生突发疾病,被送到解放军第152中心医院。由于病情比较危重,患者亲属都是心急如焚,不停地向刘建刚打听治疗进展情况。有时,就同一个问题,刘建刚要反复向患者亲属解释四五遍。虽然还要忙着治疗,但面对患者亲属恳切的目光,刘建刚还是耐着性子,反反复复地一一作答。由于治疗及时到位,那名年轻的患者最终得以康复出院。随后,患者和家属还多次来医院,感谢刘建刚的医术,同时也感谢他的耐心和爱心。
    在解放军第152中心医院老年病暨呼吸内科,“双查房”是一大特色。每天上午是医院的例行查房时间,而晚上刘建刚则会第二次查房。在晚间的查房中,除了检查患者病情、解答患者疑问外,还着重为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有位患者感叹道,刘主任白天是治身体上的病,晚上是治心里的病呀!对于患者的肯定与感激,刘建刚淡淡一笑:“没什么,早就习惯了。”
    “他对陌生患者的认真态度让我感到意外,而他对病情病理的精准把握又让我信服,谦和、自信的话语传递出的是一位学者的儒雅和军医的素养。从他的办公室出来,心中如沐春风,感觉自己不是一次求诊,而是与朋友的倾心交谈……”这段文字是一名姓任的患者写的,而文中的“他”就是刘建刚。(张东明 昝丹丹)
    
   
 相关新闻
上一篇下一篇
平顶山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平顶山新闻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平顶山新闻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平顶山新闻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平顶山新闻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平顶山新闻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平顶山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平顶山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C)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 平顶山市建设西段268号 || 电子信箱:
联系电话:&& 邮编:467002&& 传真: 豫ICP备号[鹰城医界名人]樊学斌:德技双馨美名扬--平顶山新闻网
[鹰城医界名人]樊学斌:德技双馨美名扬
09:33:20&&&&&&&&&&&&来源:平顶山晚报
    核心提示
    耳朵、鼻子和喉咙是每个健全人必备的器官,“个头”小作用大。这些器官发病,往往不会那么明显,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很可能让小病引发大病。
    医学是一门实实在在的科学,来不得半点儿虚假。在鹰城的耳鼻喉科领域,他不仅是年龄最老的科主任,同时医术也相当精湛,以至有同行戏称他是“鹰城首席耳鼻喉医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耳鼻喉的相关疾病及治疗方法,了解一位耳鼻喉专家的成功经历——
    人物档案:
    樊学斌,生于1951年,1969年在老家湖北随州应征入伍。1974年同济医科大学毕业后,他开始了一名耳鼻喉专科的从医之路,是152医院中屈指可数的老专家之一。职务:152医院耳鼻喉科主任成就:
    从事耳鼻喉科专业已30多年,擅长喉部疾病和鼾症治疗,在我省率先开展喉癌切除加喉再造手术,保留了患者术后的语言功能,现又在鼾症治疗上取得重大突破。
樊学斌将每位病人都当成自己的亲人,精心地为他们治疗,解除他们的痛苦。
 相关新闻
上一篇下一篇
平顶山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平顶山新闻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平顶山新闻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平顶山新闻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平顶山新闻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平顶山新闻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平顶山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平顶山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C)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 平顶山市建设西段268号 || 电子信箱:
联系电话:&& 邮编:467002&& 传真: 豫ICP备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郑州鹰城鑫地饭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