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漫画,里面力量体系是神脉力量,然后二位主人公没觉醒力量属性一次前世,

看了几个高票回答会发现,其实中美交规并没太大不同,都要让行人,让特勤车,转弯让直行。不同的是&u&&b&潜规则&/b&&/u&。&br&&br&实际执行起来,中国的让是 “&b&礼让&/b&”,美国的让是 “&b&理让&/b&” ,请各位自行体会。&br&&br&&br&当然光有体会还不够,我们来结合美国的实际了解下这些潜规则。&br&&br&先看市区有信号灯的路口:&br&&ul&&li&&b&直行&/b&。这个最简单,按信号灯来,刚到美国开车也不会犯错,见到黄灯果断即可(要停就趁早亮起刹车灯,别到跟前急停;要过就别慢慢吞吞等红灯亮了还没过去)。&/li&&li&&b&右转&/b&。绿灯右转信号跟直行一样,重点说下红灯右转。大部分州的法律,红灯是可以右转的,但不是到路口就可以转&img src=&/e597badd2cada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2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e597badd2cada_r.jpg&&这块标志牌我很少见到,但每个路口都有这么一条潜规则:先停再转。最简单的逻辑是,遇到红灯,无论是常亮的还是闪烁的,不论是不是路口,都要停下来。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是“停”?车相对路面速度为0,车上的速度表指向0。踩着刹车,气氛上感觉车子貌似已经不动了,速度表还指向一个很小的数,并不叫“停”。搞清楚这点能在美国减少一些不必要的麻烦。红灯右转的时候再提醒一点,不但要看左面直行的车,也要看对面左转的车,甚至还要看右面掉头的车。右转到同向单车道的时候尤其要注意。&/li&&/ul&
还有些特殊情况按标志:&br&&img src=&/8fd52aaded5519af6bbcc8e_b.jpg& data-rawwidth=&360& data-rawheight=&54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60&&&img src=&/c394d236f8bf0bcf1c99dca2f01ed284_b.png& data-rawwidth=&622& data-rawheight=&61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22& data-original=&/c394d236f8bf0bcf1c99dca2f01ed284_r.png&&&br&&ul&&li&&b&左转&/b&。红灯不能转。有绿箭头向左指是最好的,按信号转。若没有专门的左转信号,绿灯左转让直行,看到对面有直行的车过来,即使比你晚到路口几秒也要让他。这儿与国内很多地方谁先抢到路口谁先走不太一样,直行车有路权,绿灯并不减速。&/li&&/ul&&img src=&/424cdf10f657e_b.jpg& data-rawwidth=&490& data-rawheight=&3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90& data-original=&/424cdf10f657e_r.jpg&&
这个信号灯提示得更明白。&br&&br&
强行左拐被T-bone了就会变成这样:&br&&img src=&/2a55e15fb98a0d9d771cda411c4a22d6_b.jpg& data-rawwidth=&1035& data-rawheight=&69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35& data-original=&/2a55e15fb98a0d9d771cda411c4a22d6_r.jpg&&&br&这儿还要提到一种专门用于路上左转的“死亡车道”,美国很常见,在中国没见过(可能怕被人用来当左道超车)。&br&&img src=&/f2a78b14f27bc5cf0b6fd6_b.jpg& data-rawwidth=&620& data-rawheight=&40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20& data-original=&/f2a78b14f27bc5cf0b6fd6_r.jpg&&当你想去马路左边的店铺或拐到左边小支路的时候,可以临时用中间双黄线里这条道,但不要占用超过100米。这条道的使用方法和左道超车差不多,先确认道上有空,对面没人打左转灯,再打左转灯,保持速度并过去,只不过并完道之后的操作刚好相反,要减速或停住等对面没车了再左转。&br&相向而行的车同时打了左转灯,有一方要怂,及时关上左转灯。如果所有人都先打灯再变道的话,就不会出现交通事故。要是两边已经变完道了再想怂,恐怕是来不及了。我有一次和对面车抢道,已经进去的左前轮又怂了出来……当时应该是有人没注意看或没及时打转向灯。&br&以上判断和操作要在左道快速行驶过程中的短时间内完成,人们对“同时”的判断又不是那么精确,所以这条道被称作“死亡车道”。&br&&br&&br&没信号灯的路口一般会有&b&STOP SIGN&/b&, 就是那个写着大大STOP的红色八边形,相当于一盏红灯,看到了要停,确实停住了。带STOP SIGN 的路口有多种情况。&br&&br&&u&&b&第一种:支路STOP&/b&&/u&&br&&img src=&/2dabb93c1e35e4b_b.png& data-rawwidth=&651& data-rawheight=&42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51& data-original=&/2dabb93c1e35e4b_r.png&&从小路往大路上去的路口,是城乡结合部三蹦子摩的电瓶车最爱出事的地方。国内开车惯了会在经过小叉路之前下意识的按按喇叭,然而在美国农村也并不用按,他们比较胆小。&br&&br&&br&&u&&b&第二种:四向全STOP&/b&&/u&&br&&img src=&/db90afc07b_b.png& data-rawwidth=&652& data-rawheight=&65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52& data-original=&/db90afc07b_r.png&&这种路口的STOP SIGN下面一般会有 “4-WAY” 或 “ALL WAY” 的小牌,先到先走。同时到了怎么办? 如果不在同一条路上,左边让右边,如上图蓝车先走。如果在同一条路上,左转让直行或右转。&br&刚到美国开车不久我遇到一次上图的情况,我是蓝车打灯要左转,左边同时停下来一橙车。这时候我有点蒙圈,于是停在原地几秒,幸好我看到那车和蔼地(抑或是不耐烦地)向我招了招手,才先左转过去。这件事情说明在路上开车司机之间的交流很重要(不止是手势,转向灯、刹车灯、方向盘上的动作都会传达出一些信息)。刚才的情况,如果我先和左车眼神交流朝右摆手,那么他会先走我后走,理让并不排斥礼让。&br&有人又问:四路同时来了四辆打左转灯的车怎么办? Good question! 假如这辈子遇到了的话,各位先下车开个party再走,然后去投诉,赶紧让装个信号灯。&br&&br&3向全STOP的路口和四路类似,也是先到先走。5向全STOP至今还没碰见过,我发现自己毕竟too young...&br&&img src=&/ae241cfb8ef3ac4a0010b_b.png& data-rawwidth=&1448& data-rawheight=&81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448& data-original=&/ae241cfb8ef3ac4a0010b_r.png&&&img src=&/9debd813c03105_b.png& data-rawwidth=&1412& data-rawheight=&80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412& data-original=&/9debd813c03105_r.png&&&img src=&/93d126a725fcde0deeb8077_b.png& data-rawwidth=&1628& data-rawheight=&82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28& data-original=&/93d126a725fcde0deeb8077_r.png&&&br&&br&&b&&u&第三种,只有一路STOP&/u&&/b&&br&&img src=&/93d9a4fb1a5c8b3c60acc18f5e5735db_b.png& data-rawwidth=&1083& data-rawheight=&64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83& data-original=&/93d9a4fb1a5c8b3c60acc18f5e5735db_r.png&&有一次我经过这种STOP SIGN,看到两条路宽度差不多,心里默认为大家都要停,所以只简单看了下其他三向都没车就要踩油门。幸亏当时副驾朋友叫住了我,正好一辆蓝车从面前疾驰而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太偷,遇到STOP SIGN就应该伸长脖子看清路再走。&br&&br&再多说句问题中的车祸:&br&&img src=&/e57a8d83dc0a011ca8ffd_b.png& data-rawwidth=&1084& data-rawheight=&65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84& data-original=&/e57a8d83dc0a011ca8ffd_r.png&&红车认为自己先到路口就能先走,并没把“远处”驶来的蓝车当回事……&br&&br&&blockquote&发信人: ismellpuke (两田鼠奔丧), 信区: Automobile&br&标
题: 牛二的心理&br&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Oct 16 11:00:17 2015, 美东)&br&&br&最近有老中来美国玩,在荒郊野岭左转,被直行的大SUV给Tbone了,导致一位老中不幸丧生。&br&&br&仔细想一下,在荒效野岭,车流很少,为什么还在左转时被Tbone? 路上车不多,只要多等几秒就能过去了,究其原因是老中司机在国内开车多年,国内路上车太多,不厚着脸强行左转,有时很难左转,国内这种牛二太多,大家都有心理准备,随时会刹车,这导致国内牛二巨多,大多牛X哄哄,认为天下无人敢撞老子。&br&&br&谁想到牛二在美国开车,美国牛二太少,根本没有心理准备,这次牛二倒楣,碰上了杨志,一部十多年新的福持excursion,而且还带个铁制grill guard,牛二这次真SB了,可惜死的是別的无辜的人,不是牛二。&br&&br&若是国内亲戚来,千万别让他们开车上路,个个都是牛X哄哄的牛二,根本不听劝,说了也没用。&br&&br&这次事故中的excursion有十多年新,七千多磅,若参加测试肯定比不上TSP应试生,santa fe也不算差,但还是吃了大亏,excursion变形很小。&br&&br&日托们若不服,可以开着你们的yaris、十一年新丰田,潇洒地来个左转,看看能不能干掉excursion,别担心,没有人会叫你们牛二,因为你们都是横路净二,哈哈。&br&&br&&img src=&/d8e5c4c3abe79a116061d_b.jpg& data-rawwidth=&599& data-rawheight=&39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99& data-original=&/d8e5c4c3abe79a116061d_r.jpg&&&/blockquote&&br&&br&&br&&u&&b&第四种,移动STOP&/b&&/u&&br&&img src=&/f201c3c82cae462f90cc71_b.jpg& data-rawwidth=&512& data-rawheight=&33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12& data-original=&/f201c3c82cae462f90cc71_r.jpg&&这个STOP SIGN比较牛X,两面都有字。&br&&br&&br&补充:&br&不光司机有潜规则,交警也有。国内交警往往喜欢和稀泥,比如出事了,A车有全险B车没险,交警会劝A车承认全责,这样两边都有钱修车……当然你也可以说交警发扬了中华传统智慧,集体利益最大化,WIN-WIN。
看了几个高票回答会发现,其实中美交规并没太大不同,都要让行人,让特勤车,转弯让直行。不同的是潜规则。实际执行起来,中国的让是 “礼让”,美国的让是 “理让” ,请各位自行体会。当然光有体会还不够,我们来结合美国的实际了解下这些潜规则。先看市…
update: 李贤平《概率论基础》&br&&img src=&/35e4c280ac034dfbdde84_b.png& data-rawwidth=&694& data-rawheight=&58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94& data-original=&/35e4c280ac034dfbdde84_r.png&&&img src=&/e6681ffc44da77dfbb429ff8f47caef9_b.png& data-rawwidth=&690& data-rawheight=&63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90& data-original=&/e6681ffc44da77dfbb429ff8f47caef9_r.png&&&br&&br&我们知道一个金融产品有60%的概率赚钱,40%的概率亏钱,但是&b&我们不知道实际上结果是赚是亏&/b&,我的收益有波动,这种波动就是风险!&br&&br&通常我们用方差(或者标准差)来衡量风险(就是收益的波动)的大小,那么怎么降低风险呢?那就是“把鸡蛋放在多个篮子里”,通过不同的金融产品进行风险的对冲!&br&&br&这里所说的不同的篮子不是随便选的,也不是选的越多越好。这些篮子应当相互之间尽量相互独立甚至有反向关系(一个涨的时候另一个跌),这样风险就减小了。&br&&br&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我买了一支石油行业股票,如果石油行业行情好,那么我可以赚钱,否则我就亏钱,这就存在风险。为了降低风险,我可以同时做空石油期货,这样石油行业行情好,股票赚钱期货赔钱,石油行业行情不好,股票赔钱期货赚钱,如果我配置的合理,我的收益的波动就很小了。石油股票和做空石油期货的收益就是负相关的。&br&&br&现实中的例子:&br&1. 错误的放鸡蛋例子:次贷危机爆发的根源,是大量次级贷款被捆绑成为CDO,计算CDO的风险的时候,金融分析师们错误地认为,其所包含的那些住房贷款的风险是比较独立的,因此一个贷款出现坏账(CDO亏钱)时另一个仍能挣钱,所以CDO最优先偿还的一份的风险很低(鸡蛋在很多个篮子里)。然而事实上,坏账集中爆发了,也就是说CDO本身并没有把鸡蛋分在不同的篮子里,这些篮子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并没有分散风险。&br&2. 正确(但不道德)的例子:各大投行不仅持有大量的CDO,还去购买了不同份额的由AIG提供的CDS。CDS可以类比为一种对CDO的保险,当CDO坏账的时候,需要赔付购买CDS的人一笔钱。结果是,如果CDO一直不发生问题继续受追捧,那么可以坐收CDO的回报,如果CDO坏账爆发,那么可以从AIG那里获得大量的保费。&br&&br&对冲降低了风险,往往是以降低收益为代价的。在一个有效的市场中,所有的市场有效金融产品组合(portfolio)遵循CAPM模型,简单地说就是额外收益(收益率减去无风险收益率)与风险成正比,对冲之后也是如此。但实际上金融市场和CAPM描绘的理想世界相差甚远,这就出现了所谓无风险(低风险)套利的机会,就是购买一定的投资组合,能够非常稳定地获得一定的收益。&br&&br&最后,来讨论我们如何放鸡蛋的技术问题,这是投资学的核心。首先,我们要了解市场上有哪些产品,它们的期望收益和波动如何,以及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如何。其次,计算混合这些产品之后的最优可能性边界,遵循的原则是期望收益尽可能高,风险尽可能低。第三,从无风险利率引一条直线与该边界相切,可以证明,对于这条线向下向右的任何一个投资组合,都存在一个更好(风险更低or期望收益更高)的投资组合在这条直线上。第四,&b&根据个体对于风险和期望收益的偏好&/b&,选择这条直线上的一个最优解(与无差异曲线相切)&br&&br&所以回顾题主的那句话,我们之所以不直接选择风险最低的&b&单种&/b&理财产品(假定我们已经知道了),而是选择“把鸡蛋放在不同篮子里”,是因为:&br&1. 通过风险对冲,存在无风险(低风险)套利的机会(即通过购买高风险的产品进行组合,总的风险反而比单种理财产品更低且期望收益更高)。&br&2. 我们愿意用更高的风险去换取更高的收益。&br&&br&对&a href=&///people/3bb756e43dd5cb034f4b641fea57fed7& data-hash=&3bb756e43dd5cb034f4b641fea57fed7&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tip=&p$b$3bb756e43dd5cb034f4b641fea57fed7&&@刘新宇&/a&更新答案之后的评论:&br&关于你说的定义,我觉得是这样的:&br&1)把鸡蛋放在篮子里所以降低投资风险,恰恰是从我说的定义出发然后得到的结论。&br&2)即使按照你的黑天鹅的说法,我们既然不能预测黑天鹅,我们又怎么根据黑天鹅的情况来进行决策呢?你怎么知道银行存款的黑天鹅(银行倒闭)出现的概率呢?不知道的话,按照你的定义怎么能说银行存款是无风险的呢?
update: 李贤平《概率论基础》我们知道一个金融产品有60%的概率赚钱,40%的概率亏钱,但是我们不知道实际上结果是赚是亏,我的收益有波动,这种波动就是风险!通常我们用方差(或者标准差)来衡量风险(就是收益的波动)的大小,那么怎么降低风险呢?那就是…
叔的如何判断会计报表信息质量提过这事,没有专门说过。&br&要搞清报表勾稽关系先要了解四个主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br&1、先说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这个关系主要体现在资产负债表的所有者权益部分和利润表之间,因为资产负债表是时点数,利润表是期间数,口径不同,所以勾稽关系也主要在所有者权益部分,毕竟利润表赚得的就是所有者的收益。当然事事无绝对,不能说资产负债表的未分配利润期末减期初一定等于当期净利润,因为可能还有分红这个减项,所以要看勾稽关系,最关键的还是所有者权变动表,这个表是时点数结合期间发生额,最清楚,但因为与经营关系不密切,编的人不多,看得人更少;&br&2、还有就是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这三个表的核心在现金流量表,可以说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基础是资产表和利润表,一般来说,不看具体账,光靠前两个表,也可以把现金流量表的主要数字编出来,业务复杂的误差率要高一点,业务简单的,误差率就小,叔做过几家中型公司的现金流量表,只看两张表,编的数字一分不差。不过以上误差率指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这个数字是现金流量表的核心,只要这个数字不出大差错,现金流量表就不能说编的不对。
叔的如何判断会计报表信息质量提过这事,没有专门说过。要搞清报表勾稽关系先要了解四个主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1、先说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这个关系主要体现在资产负债表的所有者权益部分和利润表之…
我是来做统计的&br&数据来源 &a href=&///?target=http%3A///logsum.html&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l&/span&&span class=&invisible&&ogsum.html&/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时间是 年。&br&&br&&img src=&/1b7043d0efa33ef96abf16ebeb221518_b.jpg& data-rawwidth=&720& data-rawheight=&50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1b7043d0efa33ef96abf16ebeb221518_r.jpg&&&br&图一:各国火箭发射成功率(绿字)和预计成功率(顶部黑字)。中间数字为发射次数,预计成功率是指预计下一次发射时成功的概率(贝叶斯估计):&img src=&///equation?tex=%5Cfrac%7Bk%2B1%7D%7Bn%2B2%7D& alt=&\frac{k+1}{n+2}& eeimg=&1&&, &img src=&///equation?tex=k%2Cn& alt=&k,n& eeimg=&1&&分别为成功次数与发射次数 。[&u&更新&/u&:添加韩国数据,安加拉-罗老号计入韩国不计入俄罗斯]&br&&br&&img src=&/248b859de8dbdcd3021d0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1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248b859de8dbdcd3021d0_r.jpg&&一般来说,发射成功率(realized rate)越高的国家,下一次发射成功的概率(predicted rate)越大。意大利是个例外,主要是因为意大利发射次数比较少,而且运气好都发射成功了。按照这个图,可以大致将主要航天技术国家划分为几个梯队:甲——俄国、欧盟、中国、美国、日本,这是航天技术比较成熟的国家;乙——印度、以色列(法国的数据是指其早期的洲际导弹及同型运载火箭,以后法国的数据算在欧盟里,英国类似),航天工业快速进步的国家;丙 —— 伊朗、韩国、朝鲜、巴西,其航天技术工业刚刚起步。&br&&br&&img src=&/000ee91ba26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3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000ee91ba26_r.jpg&&&br&当然,计算发生成功率和预计成功率最好按照火箭的产品系列来进行比较。上图统计了(几乎)所有已知火箭(包含洲际导弹)系列的发射次数和成功率。美国和俄罗斯(苏联)进行的发射远远多余其他国家,分别为上千次,成功率也很高,特别是俄罗斯。俄罗斯的特点是,单一火箭品种(联盟号系列、R-7)发射次数多,因此技术稳定,而美国更喜欢尝试新技术,谁让人家是土豪呢。中国欧盟发射次数次之,成功率也比较高。中国实际上没有成功率特别低的火箭系列——但中国的问题是火箭产品单一。长征系列除长征一以外,都是基于东风五。比较悲催的系列火箭,是巴西的VLS和苏联的N1系列登月火箭,没有一次成功。&br&&br&&img src=&/e0ba515ebd_b.jpg& data-rawwidth=&720& data-rawheight=&45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e0ba515ebd_r.jpg&&图:成功率比较高的火箭系列&br&&br&需要说明的是,成功率高不代表火箭技术就一定更发达。这是因为航空航天是个动态的、不断发展的工业,新技术刚刚出现时往往伴随着高故障率。但是如果不探索新技术,形成较大的技术断层以后航空工业会迅速萎缩。这就是为什么我国有了钱以后极力研发新的运载火箭:开拓、长征五、长征六、长征七、长征九、长征十一等。 &br&&br&还有几个技术指标是运载能力和发射轨道。显然登月跟发射低轨道卫星所需的技术难度不是一个等级的。当一个国家步入第一梯队以后,发射率已经不足以区分其航太技术了。公认美国航天科技独步天下,就是因为她完成过登月、火星漫游、飞出太阳系等等这种第一梯队的其他国家无法实现的航天项目(严格地讲,苏联的火星3号在火星成功工作了大概20秒)。我国在这些项目上的进步是举世公认的。但是单靠一国之力显然有些吃力,航太科技走国际合作路线是大势所趋,连冷战中的死敌美、苏都不得不走到一起。可惜,美国始终从中作梗,希望能围堵住中国的技术进步,这件事情过分到美国航天领域的科学家都开始鸣不平(参看Physics Today:&a href=&///?target=http%3A//scitation.aip.org/content/aip/magazine/physicstoday/article/66/12/10.1063/PT.3.2210&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Ban on US–China space-program ties means missed opportunities for NASA&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b&结论:&/b&&u&&b&为什么美国人火箭失败率高?&/b&&/u&因为美国人摊子大、有钱爱折腾:他们不但发射次数多,而且不断尝试新技术,美国显然也有成功率高的产品(例如航天飞机),载人时就会用这些,但是这些产品也无法做到100%。而中国穷,所以一直在用基于东风-5的长征系列, 所谓媒体不报道纯属胡吣。
我是来做统计的数据来源 ,时间是 年。图一:各国火箭发射成功率(绿字)和预计成功率(顶部黑字)。中间数字为发射次数,预计成功率是指预计下一次发射时成功的概率(贝叶斯估计):\frac{k+1}{n+2}, k,n分别为成功次数与发…
半年前答过的问题最近突然好多人关注啊0 0,既然这样那就再补充点好了,这半年我也学到了不少= =&br&-----------------------------------------------------------------------------------------------&br&辨别蛇是否是毒蛇最好的办法,就是认识各种毒蛇……&br&真的我没逗你……一般人的常识里毒蛇都是三角头(蝰科),因为它们有毒腺。比如典型的竹叶青,长了一张一看就是 我有毒 的脸(这张图上的水印好像是张亮大神的,就是微博上的蛇语者,经常会做一些两爬类科普,我看博物君遇到不认识的蛇的问题也会咨询他~):&br&&img src=&/f2cff9d56f88ec14b026e_b.jpg& data-rawwidth=&740& data-rawheight=&50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40& data-original=&/f2cff9d56f88ec14b026e_r.jpg&&&br&可是偏偏世界上最毒的几种致命毒蛇都是圆脑袋,比如内陆太攀蛇啊,棕伊澳蛇啊,银环蛇啊,裂颏海蛇啊…还有毒性略逊色于它们的眼镜蛇,眼睛王蛇等。&br&首先是最典型的眼镜蛇,黑曼巴,微笑的死神~你看它长得辣么萌,在开启眼镜模式之前,按照常识一般人都不会认为它是毒蛇。眼镜王蛇同理。&br&&img src=&/eb3de3e8ef0dc20d988a4_b.jpg& data-rawwidth=&495& data-rawheight=&30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95& data-original=&/eb3de3e8ef0dc20d988a4_r.jpg&&&img src=&/6cff405b432efd9613244f_b.jpg& data-rawwidth=&836& data-rawheight=&5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36& data-original=&/6cff405b432efd9613244f_r.jpg&&眼镜模式:&br&&img src=&/c27cb9c96f54ba330d7f4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67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c27cb9c96f54ba330d7f4_r.jpg&&唉,其实KC正脸真的特别萌……&br&&img src=&/5af4a2447ffc89b350b87e_b.jpg& data-rawwidth=&960& data-rawheight=&64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60& data-original=&/5af4a2447ffc89b350b87e_r.jpg&&另外,好多著名的毒蛇都是眼镜蛇科里出来的。而眼镜蛇科毒蛇,除了澳大利亚的棘蛇属外,全部都是圆脑袋的。你说坑爹不坑爹= =&br&&br&再说我国毒性最强的银环蛇,长得和无毒的国产白环蛇、国外黑白王很像,它也是眼镜蛇科里的。它和那俩无毒的区别在于:&br&1.它明显比那两种蛇长得霸气……&br&2.后背上有一道凸起的棱,而另外两种蛇都是圆身子&br&3.头颈部分是纯黑色的&br&银环蛇,你看它后背上有一道明显的棱:&br&&img src=&/38e71f1bcc11f5312abd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53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38e71f1bcc11f5312abd_r.jpg&&而黑白王和白环蛇:&br&&img src=&/a8c4accb785b40_b.jpg& data-rawwidth=&750& data-rawheight=&49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0& data-original=&/a8c4accb785b40_r.jpg&&&img src=&/bdce7de53c2b116d856316bfe469bd6b_b.jpg& data-rawwidth=&1000& data-rawheight=&7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00& data-original=&/bdce7de53c2b116d856316bfe469bd6b_r.jpg&&尤其是黑白王,长得特别蠢一点毒蛇范都没有就算了,还没脖子&br&&br&顺便金环,和银环的身体特征很像但是黑黄相间的:&br&&img src=&/a01c1b771c55614aeccba2ffe57d197e_b.jpg& data-rawwidth=&495& data-rawheight=&39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95& data-original=&/a01c1b771c55614aeccba2ffe57d197e_r.jpg&&&br&另一个鬼打墙是剧毒的珊瑚蛇和无毒常作为宠物蛇饲养的奶蛇,这个真是很难区分,实在是太乱了。主要是看有没有独立于红色段存在的黑色段。不过珊瑚蛇不同产地有好几种,奶蛇不同产地有好几种,光记不同产地的花纹区别都记乱了…幸好都是美洲蛇国内见不到。&br&这些是都是奶蛇:&br&&img src=&/3a878a31ea2ebc3da0eb7_b.jpg& data-rawwidth=&601& data-rawheight=&37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1& data-original=&/3a878a31ea2ebc3da0eb7_r.jpg&&&img src=&/cce6c929b5fdbde42a37f_b.jpg& data-rawwidth=&617& data-rawheight=&42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17& data-original=&/cce6c929b5fdbde42a37f_r.jpg&&&img src=&/a29ee48f4d986b7cd5ffc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40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a29ee48f4d986b7cd5ffc_r.jpg&&这些是珊瑚蛇:&br&&img src=&/634d120a5d09a8e28d75_b.jp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29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img src=&/0b5b54c751aa24d8d2da86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29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0b5b54c751aa24d8d2da86_r.jpg&&&img src=&/3ad846caea5e90e3cccc29_b.jpg& data-rawwidth=&350& data-rawheight=&249&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50&&看的烦死了!!摔!!&br&&br&另外各种颜色鲜艳或者不鲜艳的海蛇也都是排名靠前的剧毒蛇,海蛇很好认,因为生活在海里,所以它们的尾巴进化成了像鱼那样的扁片的,为了方便游泳。虽然海蛇毒性超强,但是很少有攻击人的,而且一般我们普通人也不会有机会碰到,在海洋的世界里比它们毒的东西多了去了,跳过不说。&br&还是贴一下著名的裂颏海蛇吧,世界上公认最毒的几种蛇之一,LD50和排毒量测试与内陆太攀蛇不相上下&br&&img src=&/4fba1e34e6f131e9f8c04327_b.jpg& data-rawwidth=&373& data-rawheight=&215&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73&&&br&还有一个烟雾弹,游蛇科的颈槽蛇。&br&广义上而言,游蛇科包括的即是排除毒蛇后的大部分蛇类,但是通过不断的学术研究表明,其实游蛇科里也有不少成员是天生杀手。著名的例子非洲树蛇我们就不再过多强调,光是在东亚和东南亚就有很多游蛇科成员拥有不可低估的毒性,其中就包括了后毒牙毒蛇类的金花蛇,林蛇属各种,以及广泛分布我国的颈槽蛇属下各种。&br&所有颈槽蛇都是达氏腺毒蛇,而且都有额外的颈部毒腺称为颈腺;虽然颈槽蛇属成员的“毒牙”在上颌后部,但是因为这个“毒牙”表面无沟也不中空,而只是毒腺靠近最后的特化上颌齿,所以毒液在咬和咀嚼的过程中顺着牙进入伤口,因此这个牙不是准确意义上的毒牙,更不是后沟牙,所以颈槽蛇不是后沟牙毒蛇。颈槽蛇不仅仅可以从食物中积累毒素(蟾蜍毒素),还可以自己分泌产生毒素(见日本学者2012年5月亚洲两栖爬行动物学大会报告),所以网络上很多关于“不喂食蟾蜍就不会有事”的流言都是错误的。同时在被捕获或骚扰时蛇颈部颈腺也会分泌乳白色毒液,如果这些毒液接触软组织膜则会引发剧痛,若触及伤口则会产生中毒症状。&br&和眼镜蛇和其他毒蛇一样,颈槽蛇不是每次进攻都会释放毒液,所以很多“被咬伤后没有中毒反映”的例子不能证明此类蛇没有毒性。很多人被眼镜蛇或蝮蛇咬伤后完全无事,这能证明这些蛇无毒吗?同理于颈槽蛇,不能用这些极端例子来给整个蛇种下定义。&br&大部分人都把它们当做是无毒蛇,一般玩爬的也不会觉得它们有多危险,而且大家的胃口都被那些大名鼎鼎的剧毒蛇养刁了,基本看不上这种小玩意。但是毕竟也有毒性,咬了最起码也要红肿剧痛好几天的,而且颈槽蛇在日本已经有了致死记录,这种蛇在有水的地方又很常见,碰见了还是不要招惹他,万一有幸成为国内第一个致死记录就傻了。&br&红脖颈槽蛇和虎斑颈槽蛇&br&&img src=&/caa929acd53c46dd2ed89_b.jpg& data-rawwidth=&960& data-rawheight=&61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60& data-original=&/caa929acd53c46dd2ed89_r.jpg&&&img src=&/32da6d37ea733aa0167d30_b.jpg& data-rawwidth=&960& data-rawheight=&62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60& data-original=&/32da6d37ea733aa0167d30_r.jpg&&&br&再看这几个货,棱角分明的三角脑袋吧&img src=&/ade032b03aa56f0a4e9e_b.jpg& data-rawwidth=&564& data-rawheight=&41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64& data-original=&/ade032b03aa56f0a4e9e_r.jpg&&&img src=&/31de1b5f3fa7fa5a27b115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3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31de1b5f3fa7fa5a27b115_r.jpg&&&img src=&/cf6da4e5ff646_b.jpg& data-rawwidth=&1067& data-rawheight=&8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67& data-original=&/cf6da4e5ff646_r.jpg&&&img src=&/6ff1e9feeb627fad1cda9eb25474baf4_b.jpg& data-rawwidth=&750& data-rawheight=&48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0& data-original=&/6ff1e9feeb627fad1cda9eb25474baf4_r.jpg&&&br&分别是环纹华游蛇,绞花林蛇,繁花林蛇,颈棱蛇。都是无毒蛇。虽然我知道它们无毒,但野外遇见的话,我这种菜鸟也轻易不敢抓…太像毒蛇了有没有。&br&看下面这条“眼镜蛇”,其实是游蛇科的大眼斜鳞蛇,无毒。它擅长拟态,模仿对象就是眼镜蛇。一般人不认识的肯定就被它吓走了……&br&&img src=&/4ac3d70df330bc14727bdb4b_b.jpg& data-rawheight=&416& data-rawwidth=&35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50&&&br&另外,还有一种流传很广的常识说颜色鲜艳的都是毒蛇。这个更不靠谱了,又不是蘑菇。尤其是在现在这种遍地都是养各种变异花色宠物蛇的情况下,岂不是随便拎出一条玉米蛇都是剧毒了?&br&就算单说国内常见的野生蛇类,大家都知道绿色的竹叶青有毒,但是绿的的还有几个常见的无毒蛇,翠青蛇,绿锦蛇和绿瘦蛇。&br&话说之前暑假在我家万达这边有卖小宠物的摊子,仓鼠兔子什么的,其中有个盒子里就有两条翠青。我拿了一条看了下,身上好几个寄生虫包,而且吻鳞也破了,身上好多伤特别凄惨。&br&这种蛇不适合在人工环境中饲养,别说什么都不懂的新手了,就连老手都很少有能养活它的。什么垫材要用椰土啊,湿度要保持70%啊,一受到惊吓过几天就会变蓝死掉啊,吃蚯蚓但是只吃灰色的,红的不吃等等…它还有个简单明了的称号:暴毙王。但就是因为长得漂亮又无毒,经常被无良商家抓来高价卖给不懂的人。最后下场难逃一死。&br&我手里的这条就有点变蓝了,手机拍的画质渣貌似图上看不太出&br&&img src=&/d5c7096efffede7cc524580_b.jpg& data-rawwidth=&1836& data-rawheight=&326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836& data-original=&/d5c7096efffede7cc524580_r.jpg&&&img src=&/7b8a5c421c3cfb25be9c74fc0f1dd054_b.jpg& data-rawwidth=&1836& data-rawheight=&326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836& data-original=&/7b8a5c421c3cfb25be9c74fc0f1dd054_r.jpg&&绿锦就不贴了,和翠青差不多,就是颜色稍微深点,也没翠青好看。绿瘦因为长的奇怪,网上图片很多的,你们绝对见过哒【。就是懒得找了&br&&br&还有一种经常被人误解的赤链蛇,总看到有人说什么他们当地都说这是剧毒蛇。其实就是它的花纹比较像毒蛇而已,被当成毒蛇打死的不少,真冤枉&br&&img src=&/d8dfb3a93651a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1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d8dfb3a93651a_r.jpg&&=====================================================================&br&&br&在知乎上贴图可累死我了,有的图要自己截一下压缩一下才能传上来。。&br&&br&还有一些国内常见的毒蛇,毒性比较强的就是名字里带各种蝰各种蝮各种烙铁头之类的,比较好认,一般就是体型短粗,尾巴短钝,爬行速度较为缓慢,性格较为凶猛。。&br&不过三角头的蝰科毒蛇虽然毒性强,但甚至很多成员的毒性都不会致命。&br&除了下面贴的几个花纹长的比较特别的,还有短尾蝮,岩栖蝮,中介蝮等等几种在我国都比较常见,咬伤案例也比较多的。不过这几个我每次见都觉得长得差不多,总是记不住花纹,感兴趣的就自己搜搜吧我就不挨个辨认了…&br&&br&五步蛇,学名尖吻蝮:&br&&img src=&/afd7b29ce873ed26944bbb802b9a974f_b.jpg& data-rawwidth=&547& data-rawheight=&37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47& data-original=&/afd7b29ce873ed26944bbb802b9a974f_r.jpg&&&br&原矛头蝮 ,以前叫烙铁头&br&&img src=&/f1fabdec22b8c24475ed_b.jpg& data-rawwidth=&580& data-rawheight=&43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0& data-original=&/f1fabdec22b8c24475ed_r.jpg&&&br&极北蝰&br&&img src=&/d17fad36b3e4a734d4b959_b.jpg& data-rawheight=&384& data-rawwidth=&5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0& data-original=&/d17fad36b3e4a734d4b959_r.jpg&&&br&山蝰&br&&img src=&/f5901ddaccdeae3f3652558b_b.jpg& data-rawwidth=&690& data-rawheight=&45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90& data-original=&/f5901ddaccdeae3f3652558b_r.jpg&&&br&圆斑蝰&br&&img src=&/ca490c151_b.jpg& data-rawwidth=&631& data-rawheight=&45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31& data-original=&/ca490c151_r.jpg&&&br&白头蝰,我刚好怕这个类型,光看图片冷汗都下来了。。&br&图上这条花纹实在太难看了,跟霉菌一样,要是长得好点连成环纹就没那么难受了。&br&&img src=&/dee407cc96b2fab72599e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41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dee407cc96b2fab72599e_r.jpg&&再发条别人家养的白头蝰苗子,这条就比较好看了&br&&img src=&/b0caee6bc87e2994ebae009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53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b0caee6bc87e2994ebae009_r.jpg&&&img src=&/3b6e04e54f74829ecf29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53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3b6e04e54f74829ecf29_r.jpg&&&br&最后是我最喜欢的两种外国毒蛇~&br&一个是角蝰,饲养图是爬天一个大神家的,他有一对。后来他儿子大了觉得养着太危险就转掉了好像,看过他的好几个帖子还有喂食视频什么的,崇拜啊~&br&&img src=&/a6e27ef4dd96aaa97cb08ab75fd885ba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40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a6e27ef4dd96aaa97cb08ab75fd885ba_r.jpg&&&img src=&/de3cf86f45f5b44885a5d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4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de3cf86f45f5b44885a5d_r.jpg&&&img src=&/a9ed83af086dbeb4ad98d4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6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a9ed83af086dbeb4ad98d4_r.jpg&&&br&还有加蓬咝蝰,世界上脑袋最大的毒蛇,拥有最长的毒牙,5cm~移动起来不像其他蛇那样游动,而是像毛毛虫那样蠕动的,诡异的美感啊~而且攻击速度极快,发两张加蓬捕食猫的照片 (●?ω`●)φ&br&&img src=&/6a5ffc9cd1b9dc6ee2dad4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4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6a5ffc9cd1b9dc6ee2dad4_r.jpg&&&img src=&/eeec0dff3c22c3a08ec3cb8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2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eeec0dff3c22c3a08ec3cb8_r.jpg&&&img src=&/e3ed1ad51aa7b8b875d7a848_b.jpg& data-rawwidth=&560& data-rawheight=&4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60& data-original=&/e3ed1ad51aa7b8b875d7a848_r.jpg&&&img src=&/29d6c47cfbc25b5430f0_b.jpg& data-rawwidth=&560& data-rawheight=&4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60& data-original=&/29d6c47cfbc25b5430f0_r.jpg&&&br&总结的也不全,大致看看就得了,我是按自己的兴趣答的=。=&br&最后多嘴一句,千万不要小看毒蛇,无论它体型多小,表现的有多温顺。即使很欣赏也要保持距离和敬畏,因为它真的有能力杀了你
半年前答过的问题最近突然好多人关注啊0 0,既然这样那就再补充点好了,这半年我也学到了不少= =-----------------------------------------------------------------------------------------------辨别蛇是否是毒蛇最好的办法,就是认识各种毒蛇……真的…
看了一下&a data-hash=&07f28e0212bdbf17e3abd5ad& href=&///people/07f28e0212bdbf17e3abd5ad&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tip=&p$b$07f28e0212bdbf17e3abd5ad&&@殷守甫&/a&同学的答案,还有其他同学的答案,感觉不敢苟同,因为讨论的重点有所偏离。&br&&br&所谓「用 pdf 版看完大部头专著」是一个复合概念,但很多答案对其的理解只是围绕着PDF和看这两个关键词。支撑这两个关键词的另一个关键词是:阅读软件。实际上,我们的阅读体验并不是来自于 PDF,而是来自于阅读 PDF 的软件,不同的软件带来的阅读体验差别极大。&br&&br&读博四年,我在阅读软件上下的功夫很多,因为我深知一个好的阅读软件给人带来的阅读体验和阅读效率的提升是多么显著。同样的一个 PDF 文件,你用最简单的阅读软件读,和用一个能够帮助你整理思路的阅读软件读,效果差别巨大。很多同学提到了Kindle,在我看来 kindle 是最不适合阅读 PDF 的工具。 在此特别说明一下,我有三个 Kindle,对 Kindle 的使用经验很丰富。我安装过多看(已经卸载),甚至帮助协调过多看和Kindle破解方的权益问题。我也同时也越狱安装了 Koreader 等 PDF 插件,安装了各种字典。但做完上述工作,我认为我对于Kindle 阅读 PDF 的功能透支已经接近极限。因此我目前用 Kindle 主要阅读一些软学术著作,比如一些历史方面的书籍,一些 PhD研究方法的书籍,一些小说,等等。Kindle是一个非常好的阅读工具,但是它不是为学术研究设计的,因此我们需要对于它的功能有明确的认识。&br&&br&在此,说一下我阅读 PDF 的工具。我使用 Mac,前期主要利用 Nvivo 来阅读 PDF,这个工具应该被很多人熟知,是做质性研究编码的一个主要软件。但是国外很多人用 Nvivo 来读 PDF,因为它具备很好的信息整理,归类,思维导图建立等功能,是做文献综述的大杀器。简而言之,你可以把不同 PDF 文件上的信息归为一个个节点,每一个节点代表一个知识元,以后你每一次需要用到这个知识元的时候,只需要打开它,你之前整理的所有相关论文里的信息全部都在里面,轻轻一点自动跳转到 PDF 的段落。你还可以导入语音,视频,截图,笔记等各类文件,同时用思维导图来整理这些知识元,构建二级甚至三级知识网络。在国外,Nvivo 基本是每一个高校都会购买的软件,我很惊讶的是,国内对于 Nvivo 的使用经验接近于空白,我在网络上能够找到的课程都是台湾老师讲授的。如此有用的一个PDF 阅读软件,却不为中国学生说熟知,实在非常遗憾。&br&&br&下面是 Mac 版本的效果,这是我自己标注的一本书的重要概念,存于相应的节点中。另外最新版的 Nvivo 貌似没有中文版本,因此是英文界面。&br&&img src=&/b7d8dc60f61d0ed_b.png& data-rawwidth=&2868& data-rawheight=&172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868& data-original=&/b7d8dc60f61d0ed_r.png&&&br&这里特别强调一下,Nvivo 的 Windows 版本相对比较好用,Mac 版本的 UI 虽然还不错,但是整体功能比 Windows 版本差了很多。我之前一直用虚拟机使用 Windows 版本的 Nvivo,后来发现太耗内存,频繁死机,所以最后放弃了,选择了下面我介绍的软件。&br&&br&我后期使用的一个国人自己开发的PDF 阅读软件:Marginnote。我曾经专门写过一篇关于 Marginnote 的答案,再次转载一下:&br&&br&&blockquote&作者:山羊月&br&链接:&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span class=&invisible&&https://www.&/span&&span class=&visible&&/question/4255&/span&&span class=&invisible&&9451/answer/&/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br&来源:知乎&br&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br&&br&去年某天,我无意中发现了这个软件正在做免费推广,于是乎下载之。&br&&br&如今它已经是我必备的科研软件,笔记早已上百条,甚至为此抛弃了很多收费软件,因为最难得的是软件作者本人的勤奋,我提议的很多功能,比如标签强化,比如语音记录等等,全部在作者手上一一实现。最近的测试版里还有我建议的另一个功能:mindmap模式和大纲模式的混合显示功能,自从我提出到他实现,仅仅两周时间。&br&&br&有些讽刺的是,这个软件在国外的评价远比国内火,很多翻译(比如韩语)都是外国志愿者自己做的,我曾经和作者说他如果在美国早就发财了——他是中国人,目前还在工作,这个软件是他兼职的作品。他加入的一些功能,比如笔记自动导出到anki,其实就是专门为老外定制的——为此我专门花了163元买了anki的手机版,专门学习了如何制作anki的卡片。我有时候不得不感慨,的确还是老外识货,anki的很多功能其实是体现在它的插件上,结果很多国内学生不懂英文觉得它垃圾,殊不知它是国外最火的记忆软件。它的境遇和marginnote同病相怜,只能说明珠蒙尘。&br&&br&这个软件唯一的缺陷就是作者力量太薄弱了,而且摊子越铺越大,mac版上线了以后很多差评,但老外的差评里都是恨其不争——都等了这么久你就给我这个?作者本人也有苦衷,时间精力都有限。虽然他愣把价格定在200多元,老外也真掏钱啊,其实我看了下国内的销量也不错。&br&&br&中国苹果商店里那些花哨的软件,有多少能在国外的苹果商店存活?哪怕有一两个个评价都不错了!他的作品竟然能让老外心甘情愿做志愿者去翻译,这就是差距。&br&&br&我觉得这个软件早晚会流行起来的,至少我会帮他宣传(我没拿过一分钱)。真正的科研工作者,只要是用苹果设备的,都应该有两套marginnot,一个ipad用,一个mac用。这也算是出口转内销吧。&br&&br&真希望有一天中国的苹果商店里不再是满屏幕的三国网游,而是有这么一两款可以真正为科研和学习所用的软件。&/blockquote&&br&我和这个软件的作者至今为止已经做过了多次交流。我亲眼看着这个软件如何从英文走向韩文,走向日文,走向更多的国家。我不由得一次次感慨:为什么墙里开花墙外香?&br&&br&&ul&&li&很多同学可能不知道在论文阅读过程中建立思维导图整理逻辑联系的重要性。一图胜千言,这是我目前正在阅读的论文和建立的导图。如果你看了这张图还不理解,说明你平时阅读论文可能没有走心。&br&&/li&&/ul&&img src=&/9d2d0d4b9a32ae41b969db1_b.png& data-rawwidth=&2876& data-rawheight=&169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876& data-original=&/9d2d0d4b9a32ae41b969db1_r.png&&&br&&br&&ul&&li&所有的笔记都可以做成 Anki 的卡片。你现在甚至不需要去购买 Anki 的软件就能背诵知识点。当然如果你买了也可以一起导出&br&&/li&&/ul&&img src=&/c5a18a3db3e4a7bfbe2efe_b.png& data-rawwidth=&2878& data-rawheight=&169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878& data-original=&/c5a18a3db3e4a7bfbe2efe_r.png&&&img src=&/a8cddf1fb40d5_b.png& data-rawwidth=&2876& data-rawheight=&168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876& data-original=&/a8cddf1fb40d5_r.png&&&br&&ul&&li&背诵卡片还有更高级的应用技巧,比如利用截图功能结合涂抹重点之后制作出这样的背诵卡片,对需要大量读图的理工,医学,美术等专业的学生尤其有用。&/li&&/ul&&img src=&/99c2baaeaecac_b.png& data-rawwidth=&2862& data-rawheight=&167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862& data-original=&/99c2baaeaecac_r.png&&&img src=&/a97af3e2ab01a5507a51be_b.png& data-rawwidth=&2876& data-rawheight=&169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876& data-original=&/a97af3e2ab01a5507a51be_r.png&&&br&&br&&ul&&li&论文中遇到生词可以选择制作背诵卡片,将单词学习和论文阅读做有机结合。这个卡片的制作也是比较高级的功能。&/li&&/ul&&img src=&/daecfafb38611faf_b.png& data-rawwidth=&2872& data-rawheight=&168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872& data-original=&/daecfafb38611faf_r.png&&&img src=&/d72a04bcbc155d1ce23f3_b.png& data-rawwidth=&2874& data-rawheight=&169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874& data-original=&/d72a04bcbc155d1ce23f3_r.png&&&br&&br&&ul&&li&上文说的混合模式就是这样子,非常方便整理思维导图和笔记之间的关系。&br&&/li&&/ul&&img src=&/9adb982bdc24f83addd698_b.png& data-rawwidth=&2878& data-rawheight=&169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878& data-original=&/9adb982bdc24f83addd698_r.png&&&br&&br&&ul&&li&可以把自己的录音作为笔记加入到 PDF 里,比较方便手机端(这是我当年建议的功能)&/li&&/ul&&img src=&/7d4e3dab6c33_b.png& data-rawwidth=&330& data-rawheight=&1488&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30&&&br&&ul&&li&可以用软件内置浏览器浏览网页,并下载为 epub 格式作为参考书放入当下阅读的文献笔记本内。这是维基百科搜索 consumption 的词条,下载后效果就是电子书,所有链接都还保存着。&/li&&/ul&&img src=&/58f50c419eb77b9e4eb850fc_b.png& data-rawwidth=&2872& data-rawheight=&168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872& data-original=&/58f50c419eb77b9e4eb850fc_r.png&&&img src=&/2a5b6f78cfb9_b.png& data-rawwidth=&2876& data-rawheight=&167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876& data-original=&/2a5b6f78cfb9_r.png&&&br&&ul&&li&所有笔记都自动同步入Evernote 和 dropbox的账户里,方便移动端的使用。为此我花了300大洋买了 Evernote 的高级会员。&/li&&/ul&&img src=&/f3a3dd88e7f_b.png& data-rawwidth=&652& data-rawheight=&106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52& data-original=&/f3a3dd88e7f_r.png&&&br&&ul&&li&下面只是ios 版本的一部分评价。&br&&/li&&/ul&&img src=&/bd08ad86c759beddf1db509_b.png& data-rawwidth=&1440& data-rawheight=&84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440& data-original=&/bd08ad86c759beddf1db509_r.png&&&br&说下这个软件和 Nvivo 的比较。Nvivo 还是有些臃肿,这个Marginnote 却非常的轻盈,有 iPhone,iPad 和 Mac 三个平台,笔记可以互相传导。同时这个软件还直接和 Anki 有很好的对接,非常适合需要背诵一些知识的学生。最重要的是,这个软件的售价比 Nvivo 便宜多了。&br&&br&同时这个软件也有缺陷。Marginnote标注的PDF和笔记似乎没法被其他PDF软件读取。同时 Marginnote 的UI设计有些丑不说,很多界面和功能的引导做的不好,学习曲线比较高。当然,Nvivo可能更高。最后,Marginnote还存在很多 Bug,目前正在等待下一个大版本更新,后续功能会进一步加强。&br&&br&最后,我个人的理解是:处在当今这么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对于信息的整理,对于软件的学习,实际上是科研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我们中国学生对这种能力的训练和思考远远不如西方国家的学生。我们甚至都没有建立起利用软件进行高效的信息整理和利用的意识。非常可怕的是,我们的信息整理和利用的意识还系统性的停留在对于「书本」和「笔记」实体的迷信阶段。这种实体诚然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却完全无法阻挡科技进步的脚步。我们的意识如果不更新,我们终有一天会发现我们自己信息整理和利用的效率远远落后于其他国家的学生,而这种落后导致的后果,就是信息壁垒,就是科技壁垒,就是发展壁垒。&br&&br&最最后,讲真,我觉得很多同学可能是跟风看一阵热闹,过了就过了。也有很多同学坚持迷信书本和笔记的实体性体验的重要性,对软件的使用不屑一顾。但这些软件的价值,我想只要是真心投入,细心琢磨过科研的同学都会懂的。工具在那里,人用不用是一个主观选择的问题,用的好不好是一个客观效率的问题。两个逻辑需要澄清:首先,一个工具如果不好用就不会被广泛接受;其次,它被广泛接受也并不代表它就对你好用。&br&&br&科研本来就是一个不断发现自我局限,不断突破自我局限的过程。这种发现和突破,也存在于对于科研工具的态度上。&br&&br&PS: 本答案是放入我自己收藏夹里的我自己写的第一个答案,因为我觉得它有实用的价值。
看了一下同学的答案,还有其他同学的答案,感觉不敢苟同,因为讨论的重点有所偏离。所谓「用 pdf 版看完大部头专著」是一个复合概念,但很多答案对其的理解只是围绕着PDF和看这两个关键词。支撑这两个关键词的另一个关键词是:阅读软件。实际上,我…
现在的日本做不出来这样的3D动画,无论资金、项目管理、计算机技术都差得远。以工业的角度来看,日本动画业的水平远逊于美国动画业。&b&但是很多人似乎想以此暗示日本动画的艺术水平不如迪士尼,只有迪斯尼才是动画业的唯一正确方向,这就有点莫名其妙了,众所周知,黑泽明拍不出变形金刚,这是否证明他不如迈克尔贝&/b&?&br&&br&日本动画人对3D动画热情不高,而且对全球化的爆米花电影热情也不高。有人拿之前《乐园追放》的水平和美国3D动画比,其实日本3D剧场版动画的成本一般也就是几百万美元,千万都是极少见的,之前很火的《机器猫伴我同行》别说制作成本了,总票房还不够疯狂动物城成本呢。&br&&br&日本的3DCG人才都集中到游戏业了,所以日本最精良的3D动画仍然还是游戏公司制作的2005年上映的《最终幻想7降临之子》(成本3000万美元,最近的《船长哈洛克》也差不多,但考虑到产业趋势投资就算低了),论技术当然比现在的迪斯尼要落后得多,但是可以证明日本想要大制作也能搞得出来。很多中国动画人心动不已的动物城最后的舞会其实日本人在十几年前就玩剩下了,
有兴趣可以去看一下《最终幻想10》和《最终幻想X-2》的过场CG,一个水球大赛,一个演唱会。&br&&br&而日本人最新的成果是《最终幻想7重制版》,预告播出的时候全美国都在欢呼。&b&当美国人看到《最终幻想7》的时候,表情和中国人看到动物城一模一样。你可以说他们是因为情怀而欢呼,然而中国狂顶动物城的人中,又有几个是从纯技术角度出发的呢&/b&?&br&迪斯尼是每时每刻都在强调“我们有这么大规模,我们有这么多细节”,日本人则是说“虽然我们创造了整个世界,但是我们是有文化的人,表现方式一定要含蓄”。&br&&a class=& wrap external& href=&///?target=http%3A///v_show/id_XNDc2NjczMg%3D%3D.htm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E3 2015]《最终幻想7 重制版》1080P预告片&i class=&icon-external&&&/i&&/a&&br&&img data-rawheight=&2239& data-rawwidth=&440& src=&/eeef11d6dca4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0& data-original=&/eeef11d6dca4_r.jpg&&话说回来,迪斯尼3DCG的巅峰怎么看也不应该是疯狂动物城啊,不应该是《加勒比海盗》《星球大战》这类吗?&br&&br&日本动画业主要是在2D动画上抽风。动物城那种被海量细节淹没的感觉,你在《攻壳机动队》中也能体会到。&br&&img data-rawheight=&2142& data-rawwidth=&440& src=&/bfc2eff3fa7eb175a2c0dea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0& data-original=&/bfc2eff3fa7eb175a2c0dea_r.jpg&&&br&&br&如果追求大场面,日本排场最大的动画应该是大友克洋的《AKIRA》和《蒸汽男孩》,成本将近2000万美元,是动物城制作成本的零头,甚至都不如迪斯尼50年代动画的成本。《AKIRA》从0开始塑造了一个未来东京市,《蒸汽男孩》则是塑造了一个虚构的维多利亚英国,细节和规模都相当了得。&br&&img data-rawheight=&1913& data-rawwidth=&440& src=&/ae835c028f924acc73e6a02c2bfebc65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0& data-original=&/ae835c028f924acc73e6a02c2bfebc65_r.jpg&&&br&说实话,2D动画日本人也比迪士尼要差,因为归根结底,双方烧钱水平差太远。《狮子王》《泰山》日本人看了哭得满地打滚。打个比方,日本是用2000万造三分之一个城市,美国人是用1亿造一个城市,这并不代表给日本人1亿就能造出1又2/3城市,更可能的是会搞砸。美国人对于大型项目的管理远比日本人得心应手,而日本动画业无论体制还是兴趣都没往这个方向发展,日本游戏业倒是一直往这个方向发展,可惜现在垮了。&br&&br&抛开画面,动物城内容方面仍然是走的主流商业片的路子。很多人津津乐道于动物城在老少咸宜的情况下还能保持深度,问题是,日本动画根本就不追求老少咸宜啊,人家跟迪斯尼的纯商业根本是两个方向。&b&日本动画剧本的代表是《攻壳机动队》和《未麻的部屋》,可以与之相比的美国电影,并不是动物城,而是《洛城机密》《银翼杀手》&/b&,抽丝剥茧的叙述方式和复杂的线索绝非小孩可以接受,这种动画美国人也可以做出来,《盲区行者》就是,但是迪斯尼做不出来,他们也不想去做。&br&&br&很多人以为迪斯尼有技术有钱就是万能的,其实有些东西迪斯尼永远不可能去碰的,当年柏德为了拍《铁巨人》离开迪斯尼,结果吊打了号称迪斯尼2D巅峰的《泰山》,迪斯尼或许能够雅俗共赏,但是真的到了雅这一层,它就没戏了。&br&&br&日本这边也有纯商业导向的动画,你看那堆捞黑心钱的TV动画剧场版,轻松又愉快。当年口袋妖怪剧场版在美国还不是一样狂卷钱。想捞钱的去捞钱,想做艺术的去做艺术,在捞钱动画里塞艺术?还要照顾全世界不同文化的口味?抱歉大师不伺候。&br&&br&日本人喜欢什么样的动画大片?《我生活在伊朗》《盲区行者》《罪恶城市》这种偏艺术风格的。在这方面日本人有自己独特的烧钱方式,吉卜力《我的邻居山田君》制作成本与公认最大气磅礴的《幽灵公主》差不多,《辉夜姬》成本将近《幽灵公主》两倍,你简直难以相信这个看上去和小蝌蚪找妈妈差不多的玩意怎么会烧掉上千万美元。我知道的最恶劣的例子是《空中杀手》,这片打着战争片的旗号,实际上是王家卫电影。&br&&br&个人最喜欢的日本动画,莫过于《王立宇宙军》。这部电影完全重写了人类历史(片子结尾完整表现了人类从原始时代一直到现代的历史过程,与我们现在的历史完全不同),故事背景则是冷战时期美苏航天竞赛,苏联第一个宇航员的故事(当然在故事里全都用虚构的国家和人物代替了),小到扑克牌、台灯的样式,大到语言、服饰、城市、火箭型号,全都是原创的。连真空管的型号都是原创的,动物城的设定数量和这个片子比简直不值一提。片尾,火箭腾空而起,大地为之震颤,战场上美苏双方的士兵呆呆地望向天空,暂时忘记了国家、民族、宗教、阶级,人类的历史定焦在此刻。&br&&br&&b&这样的片子,我不知道美国人能不能拍出来,但是我知道迪斯尼一定拍不出来&/b&。&br&&br&&img data-rawheight=&1272& data-rawwidth=&440& src=&/22a911b58b0efe913c37ad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0& data-original=&/22a911b58b0efe913c37ad_r.jpg&&有一说一,这片其实剧本很烂,中前期一塌糊涂,后期还是非常好的,好到和前面根本不像同一个片。动画公司能力有限,心气太高,但是同一班人十年后搞出了震惊世界至今无可超越的EVA,说明学费没白交。&br&&br&顺便,我把日本历史上最强的动画电影都列到这个帖子里了。&br&(宫崎骏的没介绍,反正你们都看过)&br&&a class=&internal& href=&/question//answer/&&除了迪斯尼和宫崎骏,还有哪些值得一看的动画电影? - 孟德尔的回答&/a&
现在的日本做不出来这样的3D动画,无论资金、项目管理、计算机技术都差得远。以工业的角度来看,日本动画业的水平远逊于美国动画业。但是很多人似乎想以此暗示日本动画的艺术水平不如迪士尼,只有迪斯尼才是动画业的唯一正确方向,这就有点莫名其妙了,众所…
感谢刘柯的邀请。&br&楼上说的大致比较对。&br&&br&&br&那就是男性和女性在判断他人的面孔时候没有显著性差异(Rhodes,2006)。&br&但是在判断男性和女性的面孔时候得要区别对待(Rhodes,2006;Little, Jones, DeBruine, 2011)。&br&题主提到了成熟性,我感觉可以从两个侧面分析(Rhodes,2006;Little, Jones, DeBruine, 2011):&br&(1)两性异形(sex dimorphism;Perrett et al, ),你可以理解为两性外形差异,和第二性征有关系。据个例子,成年猩猩中雄性比雌性大,成年孔雀里雄性的尾巴好看。其中两性异性一般指外形上的差异,在人类上就是体形、身体线条、肌肉组成、毛发。在脸上就是胡子、头发、主要是下巴、颧骨、眉骨、以及整体形状和大小,甚至面部高宽比。&br&(2)幼态持续性(neotenous, Oberzaucher et al., 2012),可以理解为看起来还是很年轻。在面孔研究内专指面孔结构相对典型成人范式更加年轻。并不是说是和幼态没变化,而是说变化有,但是不会那么夸张。据个例子,一个人的眼睛和面孔比例较常人大可以说幼态持续了(动物幼体都是,成年体眼睛都会小点)。&br&&br&那么说道这里还是具体展开说。&br&(1) 对于女性面孔吸引力的判断正如楼上说的比较确定。一般来说成熟有益处,但是不能简单来说。面孔比较女性化(&b&在两性异形上成熟&/b&)被认为是吸引人的,但是正如同年龄会销蚀美丽,只有保持了一定的年轻化(&b&幼态持续上不算成熟&/b&)也能保护住美丽。比如说王祖贤,女神。面孔很女性化,就算是现在依旧保持着20多岁的容颜,怎么着比蓝洁瑛看起来好看多了。&br&(2)对于男性比较复杂。首先幼态持续貌似不起作用,男性还是比较大一点显成熟,稳重,吸引人。其次呢,男性的面孔男性化也比较复杂,过度男性化(&b&在两性异形上过度成熟&/b&)会显得很暴力很危险反而反转了效应;不够男性化的(&b&在两性异形上很不成熟&/b&)虽然看起来很温柔,体贴,靠谱,但是不够吸引人。所以建议是一定程度的男性化比较好。(比较下施瓦辛格的终结者和肖恩康纳利的007)。&br&&br&&br&当然这一切都不是定论,最近看了有文章说面部高宽比和面部的美丽没啥关系。怎么说呢,科学要不停试错,不停突破。不能唯科学是用,毕竟我们现在的发现在未来看都是在真相前的迂回。了解科学,但是不能迷信科学。&br&&br&&b&&i&&u&广告:&/u&&/i&&/b&&br&&b&欢迎移步购买支持&a href=&///people/bcc80deb11cdfed55f194& data-hash=&bcc80deb11cdfed55f194&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华沙& data-tip=&p$b$bcc80deb11cdfed55f194&&@华沙&/a& 新书《看脸》,地址:&a href=&///?target=http%3A///dp/B016Y0FQPS/&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Kindle&i class=&icon-external&&&/i&&/a& | &a href=&///?target=http%3A///ebook//&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豆瓣&i class=&icon-external&&&/i&&/a& | &a href=&///?target=http%3A///source/40bbadca98dc38_4&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网易&i class=&icon-external&&&/i&&/a& | &a href=&///?target=http%3A///ebook/abb&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百度&i class=&icon-external&&&/i&&/a&&/b&&br&&br&文献&br&Little, A. C., Jones, B. C., & DeBruine, L. M. (2011). Facial attractiveness: evolutionary based research. &i&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Society B: Biological Sciences&/i&, &i&366&/i&(1571), .&br&Oberzaucher, E., Katina, S., Schmehl, S., Holzleitner, I., Mehu-Blantar, I., & Grammer, K. (2012). The myth of hidden ovulation: Shape and texture changes in the face during the menstrual cycle. &i&Journal of Evolutionary Psychology&/i&, &i&10&/i&(4), 163-175.&br&Perrett, D. I., May, K. A., & Yoshikawa, S. (1994). Facial shape and judgements of female attractiveness. &i&Nature&/i&, &i&368&/i&(6468), 239-242.&br&Perrett, D. I., Lee, K. J., Penton-Voak, I., Rowland, D., Yoshikawa, S., Burt, D. M., ... & Akamatsu, S. (1998). Effects of sexual dimorphism on facial attractiveness. &i&Nature&/i&, &i&394&/i&(6696), 884-887.&br&Rhodes, G. (2006). The evolutionary psychology of facial beauty. &i&Annu. Rev. Psychol.&/i&, &i&57&/i&, 199-226.
感谢刘柯的邀请。楼上说的大致比较对。那就是男性和女性在判断他人的面孔时候没有显著性差异(Rhodes,2006)。但是在判断男性和女性的面孔时候得要区别对待(Rhodes,2006;Little, Jones, DeBruine, 2011)。题主提到了成熟性,我感觉可以从两个侧面分析…
我说一个吧,大部分还在校或者刚离校不久的学生,多多少少存在着一个问题:&b&不会坦然地接受来自别人的非常具体的且小小的好意。&/b&&br&&br&下面细说:&br&从小我受到的教育都是,不要随便接受别人的东西,要谦让要客气要有礼貌。于是很长很长一段时间,面对别人善意的帮助或邀请,我总是先流露出一副惊慌和错愕的表情,连忙摆手“不用不用,我自己来就行。”&br&&br&说到这里,请大家自行脑补一下,一个年轻人,努力想要表现出礼貌和客气,却看起来慌慌张张手足无措,给人留下的印象只有:小家子气。&br&&br&举个例子,刚工作,来到一个新环境,大家可能相互都不熟悉,我的一个同事想要做些什么来打破可能比较尴尬沉闷的气氛。“嘿,我早上从家里带了两个苹果,感觉这会儿有点饿了,咱俩一人一个吧?”&br&&br&“不用不用,你吃吧,我不吃,谢谢啊。” 这是我受的教育啊,要客气嘛,别人的东西不能要。&br&&br&接下来很有可能就是,“哦,那好吧。”她也不好意思吃,默默地把苹果收了起来。&br&&br&她的好意被拒绝了,气氛更尴尬了,更重要的是,我还傻逼地以为我有礼貌呢,殊不知,这一点点“礼貌”成了我们快速熟悉起来的障碍。&br&&br&&b&有时候像这样小小的好意如果能够顺利达成,就可以快速拉近两个原本陌生的人之间的距离,建立联系,为日后的深层接触做好恰当的铺垫。&/b&&br&&br&想象一下,如果情况是这样的:&br&&br&“嘿,我早上从家里带了两个苹果,感觉这会儿有点饿了,咱俩一人一个吧?”&br&&br&“好啊,刚好有点饿呢,这苹果真是太及时啦,谢谢你啊~”&br&&br&那么接下来呢?&br&&br&“不客气啊,哎,你叫什么名字呀?/在哪个部门呀?/……” &br&&br&我们互动了,于是我们认识了,于是我们就要有交情了。&br&&br&而“交情”这东西,小到帮忙打卡,大到工作协同包容,都必不可少。&br&&br&还有很多类似的例子,我就不一一列举了。&br&&br&总的来说,“学生思维”就是认为:&br&&br&1. 不接受别人的好意就是客气&br&2. 不接受的同时再带上谢谢就是礼貌&br&3. 欠别人的是不好的&br&4. 总觉得自己可以搞定一切&br&5. 人与人之间“彼此利用”是可耻的&br&&br&而成熟的成年人则明白:&br&1. 不接受别人小小的好意是对立或敌意&br&2. 不接受的同事再带上谢谢是冷冰冰&br&3. 欠别人的我总会还回去的,这种你来我往不会只有一个回合,而且程度必然会越来越深&br&4. 自己搞不定一切,我需要别人,同样别人也需要我&br&5. 人与人之间就是彼此利用的,这是这个世界运转的规则,是客观规律,我不被人利用,说明(1)我没有价值,(2)我被孤立了。而无论哪一点,都是非常糟糕的。&br&&br&最后,再补充一下,&b&“非常具体的且小小的好意&&/b&是有限定的,如果好意非常贵重,无论是实物还是某种行为,你觉得你没有办法回报他,就不要接受。这里再不细说了,大家应该都能理解。&br&&br&本文首发于我的个人公众号:反过来走走&br&&img data-rawheight=&450& data-rawwidth=&747& src=&/202e0bde688290abb56bf79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47& data-original=&/202e0bde688290abb56bf79_r.jpg&&&br&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r&此内容已授权转载至看否微信公众平台(微信号:kanfouvip)
我说一个吧,大部分还在校或者刚离校不久的学生,多多少少存在着一个问题:不会坦然地接受来自别人的非常具体的且小小的好意。下面细说:从小我受到的教育都是,不要随便接受别人的东西,要谦让要客气要有礼貌。于是很长很长一段时间,面对别人善意的帮助或…
&p&&b&一、《摩根财团》&/b&&/p&&br&&p&  豆瓣评分:9.5&/p&&br&&p&  本书被称为金融航母,它不只是一部金融史,在生动展现历史的同时,又引人入胜地刻画了摩根家族在两次世界大战过程中与当时政要及政府之间的周旋与交易。书中,作者对历史人物及历史事件的刻画和描述引用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史料,使展现在读者面前的人物都栩栩如生、跃然纸上。本书全面地展示出摩根家族四代人所生活的各个时代的社会背景,更深刻揭示了金钱在各个时代的威力。&/p&&br&&p&  《摩根财团》一书还介绍了有关亨利·福特、伍德罗·威尔逊、赫伯特·胡佛、富兰克林·罗斯福、温斯顿·邱吉尔等要人的一些鲜为外界所知的史料。同时还揭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摩根财团又如何逐步演变为新世界中银行业的先锋。作者对历史事件和史料的铺陈具有娴熟的驾御能力,从而使本书架构严密而充满生气,令人手不释卷。&/p&&br&&p&&b&二、《花旗帝国》&/b&&/p&&br&&p&  豆瓣评分:8.0&/p&&br&&p&  《花旗帝国》不仅生动描述了金融巨子桑迪?韦尔传奇的一生,而且真实地记录了华尔街以及美国金融世界的起起落落。尽管华尔街根深蒂固的偏见围攻不断,桑迪?韦尔仍然开创了自己的第一个事业高峰――希尔森公司……然而接下来迎接他的却是被自己苦心经营的公司扫地出门,变得一无所有……谁能想到,就是这个犹太移民的儿子,在华尔街“正统”势力的排挤、蔑视中,又为自己打造了更辉煌的事业――花旗帝国。&/p&&br&&p&&b&三、《贼巢》&/b&&/p&&br&&p&  豆瓣评分 :8.2&/p&&br&&p&  日,美国金融史上最大的一起犯罪阴谋宣告破产,打碎了华尔街历史上最喧嚣的圈钱狂潮。这场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的犯罪活动,数量之大、范围之广,至今难以评估,并直接促使美国各种证券法律法规的出台,成为金融史上难以磨灭的一笔。&/p&&br&&p&  全美第一畅销书——《贼巢》第一次详尽地描述了华尔街的四大巨头——迈克尔·米尔肯、伊万·布斯基、马丁·西格尔和丹尼斯·莱文——如何创建金融史上最大的内幕交易圈,如何差点窃取数十亿美元非法所得,以及政府的执法人员如何顶着压力,忍着折磨,克服种种困难最终取得胜利,使这四大主犯得到应有的制裁和惩罚。&/p&&br&&p&  作者历时四年,查阅了大量的陪审团审议记录、实际的交易记录和新闻报道,并进行了无数次深入采访和调查,写就了这部引人人胜的著作,非常恰当地把握了纪实小说和新闻报道之间的微妙关系,使读者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历史的真相,同时又享受到小说的跌宕起伏带来的快感。&/p&&br&&p&&b&四、《门口的野蛮人》&/b&&/p&&br&&p&  豆瓣评分:8.2&/p&&br&&p&  华尔街商战纪实经典,深度接触资本世界,金融大鳄、国际巨头悉数登场——KKR、DBL、美林、高盛、雷曼、拉札德、所罗门兄弟、第一波士顿、贝尔斯登、大通曼哈顿、花旗、摩根士丹利、巴菲特、米尔肯、纳贝斯克、菲利普·莫里斯、美国运通、百事可乐、宝洁、卡夫、麦肯锡……有史以来最推荐的商界与金融界实战经典案例!&/p&&br&&p&  对于那些不怀好意的收购者,华尔街通常称之为“门口的野蛮人”。两位《华尔街日报》的记者凭借人脉和技巧,令当事人吐露真言,获取了第一手的资料,再辅以引人入胜的妙笔,曝露出当时华尔街最大的收购——1988年KKR公司收购雷诺兹-纳贝斯克的来龙去脉,以及华尔街金融操作的风风雨雨。&/p&&br&&p&  书的前半部交待出主角们的发家史,俨然是美国经济浮世绘;后半部情节紧张,宛如悬疑小说。其间,人物们尔虞我诈,故事充满金融交易、舆论压力、决策博弈、社交晚宴和董事会议,不仅让读者见识到如此重大的收购在高层之间是如何运作的,也让我们看到一部充满洞见的金融社会史。&/p&&br&&p&&b&五、《说谎者的扑克牌》&/b&&/p&&br&&p&  豆瓣评分:8.2&/p&&br&&p&  “说谎者的扑克牌”是华尔街上金融家们玩的一种休闲游戏,以最善于瞒骗他人而实行心理欺诈者为胜。迈克尔·刘易斯将其用为隐喻,描述了自己在华尔街最大的投资银行之一的所罗门兄弟公司里四年的工作经历——从意外受雇、接受培训直到成长为只凭一个电话即可以调动数百万美元资金的明星交易员。在书中,刘易斯将华尔街投资世界中许多不为人知的技巧、诀窍和手段娓娓道来,披露了自己是如何参透华尔街的波谲云诡、逐步掌握投资走势的,让读者有了感同身受的体验。&/p&&br&&p&  这本书的另一个亮点,是从作者的视角展示了所罗门兄弟公司在20世纪80年代的戏剧性历史,特别对1987年10月美国股市大崩盘进行了深刻的描写,从而折射出华尔街在那个年代是如何在大起大落中保持发展的。(好书推荐尽在:&a href=&///?target=http%3A//www.tuijianshu.net&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tuijianshu.net&/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p&&br&&p&  作者将华尔街深奥的投资手法融入有趣的故事当中,让读者在捧腹大笑的同时又陷入深深的思考。这也使本书获得了专业人士和广大读者的认可,成为美国长销不衰的投资经典著作。&/p&&br&&p&&b&六、《半路出道的投行家》&/b&&/p&&br&&p&  豆瓣评分:8.0&/p&&br&&p&  过去的10年,见证了投资银行业的热闹纷呈,也交替着经济的繁荣与衰落。高盛、摩根士丹利、美林、雷曼、贝尔斯登,这些响当当的名字曾经让无数聪明而富有野心的年轻人心生向往、顶礼膜拜。投资银行家这群神秘、富有、极具权势的社会精英,是如何操控价值上百亿美元的大宗并购,影响商业巨头、企业财团重大商业决策的?&/p&&br&&p&  《半路出家的投资银行家:华尔街10年变迁内幕》作者乔纳森·尼是一个半路出家的投资银行家。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他进入了华尔街极具声望的高盛银行,而后跳槽到摩根士丹利。他见证了这个行业经历的一段特殊时代——因互联网经济高速发展而出现惊人业务量的时代,一个令人振奋的年代,以及之后随泡沫破灭而出现的灾难。作者以促人深省的幽默和无所畏惧的坦诚,揭开了投资银行家的神秘面纱,展现了投行业的原始面貌,让我们得以一窥那些充满魅惑力的故事——藏于华尔街最有权势的公司背后的故事。&/p&&br&&p&&b&七、《证券分析》&/b&&/p&&br&&p&  豆瓣评分:9.3&/p&&br&&p&  如果整个证券研究领域的书籍全部被焚烧了,仅仅凭借这样一本书,这个行业也必将重建。&/p&&br&&p&  作者没有建立任何精确的学术模型,却恰到好处地切入了学术和实践之间。他既不向浮躁的现实低头,也不向自大的学术低头。通过众多纷繁复杂的例子,大本把自己的理论建立在非常具体的基础上。虽然以知名股票投资家著称,但作者的《证券分析》的大部分内容是关于债券和优先股,而且其价值并不逊色于股票部分。选择良好债券的艺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转换为选择良好股票的艺术,这两者之间的联系远比人们想象的紧密。&/p&&br&&p&&b& 八、《金融炼金术》&/b&&/p&&br&&p&  豆瓣评分:8.7&/p&&br&&p&  索罗斯的大部分言论都充斥着狂妄自大的气息,但考虑到他的宏大功业,这样的自大是可以理解的。在《金融炼金术》中,他试图建立金融市场的所谓“反身性”原理,即投资者与投资标的之间的复杂的相互作用,并且用这种原理来解释整个社会科学。为了证明他的理论,索罗斯声称他运用自己的对冲基金进行了“历时实验”,包括实验期和对照期。这个历时实验发生在量子基金最辉煌的时期——1986年至1987年。&/p&&br&&p&&b& 九、《聪明的投资者》&/b&&/p&&br&&p&  豆瓣评分:9.1&/p&&br&&p&  《聪明的投资者》一书收录了大本晚年发表的最有价值的文章和演讲,不仅涉及财务报表分析和投资学原理,还涉及货币银行和宏观经济学内容。大本发表的大部分文章都有浓厚的悲观主义情绪,所以他在华尔街并不是受欢迎的人。几十年过去,今天的读者可以更加心平气和地体会他的教诲——对于价值投资理念的信奉,对风险控制的执著以及对频繁交易的厌恶。这些教诲在今天仍然没有得到执行。&/p&&br&&p&&b&十、《巴菲特致股东的信》&/b&&/p&&br&&p&  豆瓣评分:8.4&/p&&br&&p&  巴菲特没有撰写过什么专业著作,唯一的作品是每年写给伯克夏哈撒维公司股东的信。他每年都重复一些似乎早已过气的言论,例如现金的重要性,公司管理层的重要性,在折扣价格购买资产的重要性以及“为增长付出恰当代价”的重要性。仅仅从一个细节就可以看出巴菲特的伟大——在目录中,排在最前面的是“公司治理”,其次才是“公司财务”。人们往往把巴菲特视为财务和税务专家,但他在鉴别公司经理人方面的才能无人能及。其实他的每一句话都可以归结为我们耳熟能详的真理,只是用一种非常简洁朴实的方式来表达而已。&/p&&br&&p&&b&十一、《价值投资》&/b&&/p&&br&&p&  豆瓣评分:8.9&/p&&br&&p&  价值投资究竟是什么?它应该购买濒临破产的低价股,还是购买气势如虹的蓝筹股?从格雷厄姆开始,产生了许多价值投资的分支流派,成功的基金经理人拥有独特的模型和选股方法,但是其核心仍然与格雷厄姆差别不大。格林威尔分析了自格雷厄姆以来最成功的价值投资经理人——马里奥-加比利、沃伦-巴菲特和保罗-索金等等,分析了他们成功和失败的案例,指出了在绚烂的投资行为背后的枯燥无味的模型。作为一位学者,格林威尔对模型的分析令人印象深刻;他的流畅文笔也可以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价值投资者成功的共同因素。&/p&&br&&p&&b&十二、《有效资产管理》&/b&&/p&&br&&br&&p&  豆瓣评分:8.2&/p&&br&&p&  作为金融学家,伯恩斯坦指出,尽管有效市场的存在使大部分证券分析手段都失去了价值,但是投资者仍然可以通过有效的资产配置来优化自己的回报。这本书花了大量时间讨论投资的一些基本问题,例如什么是风险,为什么要用方差来度量风险,以及股票为什么对债券具有很高的溢价。对于初学者来说,这些讨论尤其重要。&/p&&br&&p&&b&十三、《机构投资的创新之路》&/b&&/p&&br&&p&  豆瓣评分:8.8&/p&&br&&p&  作为耶鲁大学捐赠基金的主管,史文森取得了超越绝大多数同行的业绩。史文森举出了大量生动的事例,告诉我们在变幻莫测的市场中持续取得佳绩是何等困难。与我们想象的不同,他并未吹嘘自己如何成功,而是严肃分析了其他人失败的原因——过于轻率的投资决策,不恰当的风险管理,过高的资产管理费用以及“买涨卖跌”的错误心理等等。这些事例证明,心理或许是比技术更重要的因素。&/p&
一、《摩根财团》 豆瓣评分:9.5 本书被称为金融航母,它不只是一部金融史,在生动展现历史的同时,又引人入胜地刻画了摩根家族在两次世界大战过程中与当时政要及政府之间的周旋与交易。书中,作者对历史人物及历史事件的刻画和描述引用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史…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2335 人关注
208 个回答
363 人关注
254 个回答
484 人关注
160 个回答
541 人关注
129 个回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口袋妖怪xy觉醒力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