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搜一个中华户外网长城游记游记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库布齐】追星沙漠,等一个日出
7月3日周日丰台游泳馆约伴
日生命树助养中心公益活动(第
日 黄安坨→显光寺→大草甸→百
什么是户外轻量化(下)
日 黄安坨→显光寺→大草甸→百
查看: 14783|回复: 38
一个人的鳌太线穿越 + 鳌太穿越攻略收集[转]
        不知道在哪里,只知道西安应该在西边,所以归为西北吧,呵呵。
! a% j0 l9 Y, X$ ]5 h4 v2 p
行进篇# R7 M- _" o0 X2 o
        鳌山-太白山穿越是国内近年来的一条热点探险路线。3 @% u& R' p& e2 n" M; q) X, ?
        起点太白县的鳌山:位于秦岭主山脉太白山以西,也叫西太白,是太白山的一部分,海拔最高点3475米,是陕西的第三高峰。穿越路线中间经过第二高峰太白梁,海拔3523米,最后到达太白山第一高峰拔仙台海拔3767米。) p* A: A( A# ?
        众多个3400米以上的刃脊乱石构成的山峰连绵百公里,同太白山最高峰“拔仙台”一样,有着迷人的风景,但道路更加艰险,强度更大。秦岭的地形地貌复杂,动植物种类非常丰富,石海遗迹遍布山体,山间云雾缭绕,气象万千,气候变幻无常,令人猝不及防。鳌山-太白穿越在地图上直线距离是46多公里,整个穿越行程约 100公里左右,一般需要7天左右时间才能完成,如果天气恶劣则需要更长时间。强度和难度在国内首屈一指,只是在近年来才受关注,原因是有其特殊性不对外开放。
        熬太线难度主要有两点,一是要长时间的穿越无人区且得不到补给,全部行程中所需生活物资全靠个人自己背负。需翻越10多座海拔在3400米以上的如同刀刃的山峰。二是气候多变,常有恶劣天气能经历四个季节的变化。主要山峰全年大部分时间被浓雾笼罩,难见山体真面目,线路复杂。
        早在06年第一次穿越成功后我就有了一个人孤身穿越的想法。特别是第一次穿越成功后。为了这次活动我准备了半年时间,心情急为复杂,既有安全上的恐惧又有考验自己的强烈欲望。08年底开始准备,因为知道09年有时间可以去实施。除了程序渐进的尝试,又投入大量资金购买和更新装备。GPS、等高线地图、军用指北针、登山表、海事卫星电话等专业装备逐步到位。
        在日开始了我的个人鳌山-太白山穿越,历进5天4夜克服低氧恶劣环境迷路等困难终于顺利完成!- m* J2 |* H4 v5 I0 k
        日,我坐车到了太白县23公里护林站,这是这次穿越的起点。和护林人员简单交谈后16:30开始上山,两个小时后按计划到2900米营地。  
        4月26日早上7:00出发,今天的目标是在荞麦梁顶扎营或者翻到下面垭口扎营。10:05到鳌山标志塔,11:30到药王殿,药王殿有手机信号,电话和93年兵聊了几句,但是没有告诉他我干什么。12:20来到荞麦梁下,这是鳌太穿越路上第一个拦路虎。06年我们因为在这判断不了路而耽搁了半天时间。这次知道路,1个小时后上到顶。一看时间还早就决定继续赶路,荞麦梁对面是一个和西塬东塬一样的坡,20分钟到下面垭口,1个半小时后到了塬上,继续走,后面的路基本都是在山脊上行走,17:20到了我06年穿越的第4晚营地,继续把帐篷扎在上次穿越的地方。当年我们走到这6顶帐篷沿着山脊扎在开,那情景历历在目。山脊北侧找了水,吃饭完就躺在帐篷里听收音机熬时间,第二天就这样过去。
% w6 P4 I2 L- [1 y5 {
       4月27日早8时出发,今天目标是西塬,天气时好时坏,山脊南面的云大面积的向北飘。中午11:30路过06年穿越时的西塬营地,想着今天时间早得多赶些路,可是风越来越大,飘泊的云变成了浓雾笼罩了整个山。17点在离太白梁还有两个小时不到的路程我决定扎营,在一处山梁,我放下包选择合适扎营地方。只有两处平地,一处是在崖边,怕被风吹下山谷,一处在风化乱石头堆不远,怕这么大的风坠落石头。后来决定把帐篷支在靠石头堆处。收拾好帐篷后化雪烧水,天气不好黑夜早早来临,风肆无忌惮的吹着,我没有一丝睡意。这么大的风让黑夜更加恐惧,使我更多担心起安全来,最操心的是帐篷周围的乱石头堆,怕不知道什么时候坠落下石头,想到这这几年发生的一些不好的事情,我立刻决定离开这,把帐篷移到安全系数高于现在的崖边去,想到这我迅速穿好衣服钻出帐篷在大风中拖着地席把帐篷移到靠崖边。收拾好一切我躺这帐篷里心情放松多了。帐篷在大风中摇晃了一夜,几乎没有睡,我在想今天晚上这帐篷会不会废了!?  
$ G2 H! [/ b0 m( R, X
       4月28日早,天气没有转好,雾大风大!想着路熟悉就依然决定上路出发。7;45出发,今天打算翻过太白梁到东塬或者东塬顶扎营。出发没有多久我就迷了路,走了一个小时了没有见到支梁,记得以06年走这风也大,我们当时分两组扎的营,两营地有一个半小时路,今天走了一个小时了没有见到以前记忆中向下到太白梁的支梁,这时候我不敢走了,拿出GPS开始辨认,由于出发前只是打印了一张SUN68、李哥5人08年国庆穿越的路点,并没有输入到GPS中,我就地前后左右移动着GPS坐标的寻找下一个路点,期间也努力在忽浓忽淡的雾中观察。我现在的位置是下面有一小支梁,支梁的树林里有别人迷路遗弃的装备,燃尽的篝火中烧毁的不锈钢保温壶、270毫米左右不锈钢锅、很厚的玻璃锅盖、红色空气罐,应该也是迷路后生活的营地,因为这不是路。在我刚刚找到下一个路点开始收拾等高线地图、军用指北针这些东西准备出发时,天气转好了,太白梁看见了!原来早上出发我下切的早了,原本贴着山脊走,可我是方向太向下了。收拾好东西离开太白梁右侧的支梁,快两多小时后我经过太白梁下我们06年分组2号营地,在这我喝了家里带的唯一一罐红牛,于13:10分向太白梁顶冲刺,太白梁顶依然笼罩着雾,但是我不怕了,因为我开始用GPS导航了,我想在这不好的天气还是慎重些。这次上太白梁要比06年在恶劣天气中容易多,当时记得爬了有3个小时左右,这次基本是在有草的地方向上攀登,14:40上到了顶,两根木拄直插云霄,这就是太白梁顶。刚刚还笼罩着的太白梁顶,现在也一样露出了它的神秘身影,天气彻底好了!站在梁顶拍了很多照片后我继续上路了,看着远出的薄雾中的东塬神秘而宽广,1个小时后路过06年穿越时的避险营地,停下来看这夕日的营地在脑海中寻找3年前的记忆,当时也是在翻越太白梁时遇到恶劣天气,在经过太白梁艰苦的攀爬后下到这片树林扎营,当时大家劫后重生不溢言表。17点到东塬营地扎营,今天累了早点歇。天气真好,赶快晒帐篷和睡袋。晚上躺在帐篷心里七上八下,这里是去年鳌太穿越人失踪地方,当时人就是在这分手后出的事情。地图上叫东源,当地人叫西塬。太白山很多不好事情都发生在这,想到这,我提醒自己明天可得注意。一夜失眠,听收音机凌晨4点过了才睡着。
       4月29日,早上早早醒来,帐篷外面霜很厚,知道今天是个好天气,收拾好东西,喝了袋奶粉就开始上东塬,路是根据SUN68的航点,天气好,路迹也好观察,6:40出发,8:30就上到东源顶。远处拔仙台历历在目,今天一定要下山,帐篷住够了,不由自主加快了脚步。11:50背着大包上了拔仙台,怕包放下面丢东西,去年孙哥就在这丢了头灯。上到拔仙台遇见安康4山友轻装从厚珍子在1名向导带着上来,一起聊了几句很是兴奋,几天了没有见过人。逗留一会一起随他们5人从北面下了拔仙台,拔仙台北面好上不好下,况且我背着大包,一路在他们提醒和帮助下安全下到大爷海。在大爷海吃饭后和返回厚珍子安康山友告别。 13:20出发,1个小时到大文公遇大二学生7人一起结伴到上板寺。坐缆车、汽车后终于晚上20点坐在汤浴吃饭喝酒顺便短信息告诉93年兵、SUN68我穿越顺利人在汤浴休整。想着几日来的辛苦,接到孙哥忽然醒悟过来才知道我一个人已经完成穿越后给我打来的电话,想着朋友的关心和连日的辛苦激动之心不溢言表。29日当晚投宿于汤浴,30日早10时回到家顺利结束了这次穿越!. w/ Z# d( g+ P0 P8 n( E" H
2 Q+ X& [7 l3 ]
     此次活动小结;前期准备工作较谨慎。准备时间早,在状态和心态上早进入实战。例如三次一个人鳌山南北穿越就是为这次穿越预演。第二次鳌山南北穿越失败给我对没有预料到的情况暴露出来,让我知道如何预防和治疗高反。所以准备期间能把预料的困难和危险充分估计到。一路基本根据自己的体力和天气决定行程,比较随意。没有拼体力,知道余留体力。食物携带充足,背负61斤,够12日正常食物消耗和10日应急食物消耗。回来应急食物消耗用了不到1/10,正常食物消耗不到50/100。药品没有动。气罐一天早晚两次做饭并烧第二天饮用水,消耗一罐多一点。手机电池4块,白天开机晚上听收音机,回家还有一块电池没有用。60CSXGPS准备电池12节,只用了两节。9505A海事卫星电话电池准备两块,只用了不到一块电池。每天早上给后留联络人员镇铃两次,先一长后一短各一次。晚上扎营后通话一次,汇报自己坐标位置。其余时间关机。62式军用指北针在28日上午短暂迷路时发现卡死不工作,回家检查恢复正常。自己垃圾基本带回家,一个空气罐在28日早冒着恶劣天气出发时画蛇添足的在上面刻字留言放在距太白梁不到两小时左右路程的路边,后来想当时没有必要,不如给外界打卫星电话,不过当时想法打卫星电话也是怕引起联系人员过早恐慌。28日早收拾帐篷时被大风刮走方便面袋和塑料袋各一个,没有追上。总得讲这次活动大体上是危险的,毕竟是独自一人去完成。但是具体过程中细节决定一切,自己能顺利归来是一个证明:只要计划周密可以将危险降到最低。4 L" |) J# C9 Y! z* b% }7 u
5 u# x1 W: s' O. Z
总结篇' `' k1 x2 x7 G) k, _
这次活动准备时间长,在帖子中有的细节没有写到。这种风险较高的活动前期的准备很重要,首先是心理的准备,要考虑时间的安排,如果没有时间去实施它那将是纸上谈兵。先避重就轻谈几点。
为什么选择在这个时间,因为水源。/ f' t/ W' |* S4 ~, Z* ]
水源:合适的时间可以降低一些风险,鳌山的海拔地形地貌决定了它缺少水源,原因是冰川遗迹上水很少可以保留住。05年7月13-16日首次上鳌山由于经验欠缺,第二天下午到第三天上午10时在大量身体水分流失后痛苦煎熬了近20个小时。所以选择在这个季节穿越会有未融化的积雪满足水源问题。这次携带3升容器来带水。水源一般得过滤,过滤我选择丝袜。/ F0 m5 Q5 t# E&&k$ M
食物:强度很大的活动中吃什么,怎么样才能吃好,这决定体力和情绪。如果连续几天的高强度活动中靠高能量食物来维持我个人觉得很痛苦,因为我日常的生活习惯决定了我的胃口。饮食不好会加深它的痛苦经历。在几次的较长时间秦岭穿越活动中我认为户外饮食最高境界是吃的和日常家中一样的就可以了,但是还得补充一些高能量食物。如:巧克力、奶糖、水果糖、果珍、可口咸菜、干果类:葡萄干、花生米等。但是携带日常家中饮食习惯一样的食物会很加重背负,我的做法是把方便食品和家常饮食结合起来去解决。如:方便面配蔬菜、有不喜欢方便面味道可以舍弃方便面中的调料包自己带调料,一般的饮料瓶子可以满足安全轻量携带调料。应急食物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条件,几块钱的力士架(属于巧克力)、军用压缩干粮(一般一包就可以)、巧克力、奶糖、水果糖、葡萄干、花生米等。这些东西好携带好储存。我这次5天的穿越中携带方便面8袋、菠菜一斤、西红柿3斤、大饼2个、咸菜3包、胡辣汤2袋、肉罐头1个、力士架2个、军用压缩干粮3包、巧克力一大板、水果糖、奶糖各一大包、奶粉6小袋、葡萄干600克、圣女果干500克、花生米500克、果珍一袋、茶叶2小袋。
这样的食品我觉得可以满足我10天正常饮食和10天应急所需。事实证明5天消耗的食物只有携带的不到一半,应急食物干果类就用了2小把。口服补液盐5袋没有敢用,说明书要求在缺尿少尿情况下严禁服用。5天时间每天小便排泄在3-4次,所以没有服用。&&y- G3 W; `: _% _& J* |/ w" x
药品:在出发前更换了部分药品,如:阿莫西林换乙酰螺旋霉素,尽管口服的单位很小但是怕有过敏啊。储存较长时间的诺氟沙星、创可贴的更换、增加的有速效救心丸、盐酸曲玛多.盐酸曲玛多精神类药物,对付拉伤扭伤。( F: Y, [. J4 f
关于方向:晴天路好判断,雾天怎么办?几块钱的指北针走这个线路就不要用了,因为一般不用,如果用就得精确。走这样线路一人一个指北针不过分。这次62式指北针一个、卡西欧130-7v登山表一块、60CSXGPS一部。我们现在野外注意的是安全,GPS这个东西很好,有条件就整个吧。如果自己在野外活动中经常担当领队这个角色,指北针、等高线地图应该有或者要学会用,这些东西不是装饰品。28日上午迷路依靠68哥等高线地图和GPS确认了自己的位置和下步路线。其实当时出发前在家里把路点输入到GPS中就不会短暂迷路耽搁时间。. x" Y# o. J& W! Y
$ N6 h( w5 X. J0 `. O+ c
行程时间安排:一般我觉得早出发早扎营,路上意外很多,多预留时间后面就方便。早扎营利于找水源、观察第二天路方便。火种:火柴带了两盒,塑料袋封好放在药品盒里,里面再放一个气体打火机。身上随身携带一只打火机,相机包里放一只,大包头包里面放一只。在宝鸡出发乘车时买报纸一份用与打发时间和生火。关于过程中的记录:每天晚上会在帐篷中将今天行走过程中做一记录,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把当天记录起来、几点出发、经过的地方做个记录。记录我选择铅笔,这个季节和温度铅笔可以保证正常使用,别的笔会不出油。这是以往几次同样环境中遇到的。& Y4 g5 f( }% i. H8 ]5 Q&&R. T
&&C2 S9 |7 I&&}" E: ~; k$ W
安全上的思考。说安全道安全人人都在提安全!这次的活动安全上有几处注意。
1.身体潜在的隐患。想到过会不会猝死。自己因为工作和生活习惯长期处与满负荷状态。在强度很大的活动中,自己有个缺点会过于赶路而造成身体过度疲劳。人员较多的活动中因为要和其他队员步调一致,所以休息是有规律的,前几次模拟性的鳌山南北穿越也在掌握自己的潜力和适应一个人在野外过夜,但是毕竟只是两天就完成结束,是不是身体有些隐患没有暴露出来这是我后来一直考虑的。所以在出发前和穿越过程中一直提醒注意体力的预留。走前3月31日专门去医院检查了身体,常规的检查。怕在这次活动中猝死。准备期间经常会想象睡帐篷里第二天醒不来了。检查单据会发图。自己在07年底有过膝盖伤,为了这次活动一直积极的治疗。这里感谢下小官,我的537朋友!通过几次模拟性的穿越没有复发心里有了底,但是没有掉以轻心,配备了两只手杖。事实证明效果很好,就是这次把手杖整的惨不忍睹。出发前通过朋友凤护和赵春城得到精神类药物盐酸曲玛多。为的是有备无患。同样我在这谢谢你们!应对高反我准备了速效救心丸。大活动前的休整和锻炼不能顾此失彼。也是应对高反的对策。往往过于注重休整反而忽视锻炼也是诱发高反的一个原因。
8 g6 ^4 U&&j' c
2.识路。因为06年走过,但是没有忽视秦岭特殊气候和环境。导航我有GPS、68路点、68等高线地图、62式指北针,并且熟练掌握。有些未想到的问题虽然带到了路上,但是很快解决。" @) b+ j3 e. U; V* ?1 {: k
3.野兽。对传言老豹子一事应对在出法的时候都没有解决,只是带了几个炮仗。上山后第二天扎营时就醒悟到不会狭路相逢。野兽在这个季节这个海拔高度是不会出现的,动物的生物链这时候最高不会在海拔2500左右以上活动。
4.雾天迷路。如果迷路不能紧张,紧张只能带来相反效果。如果迷路不能继续前进就原地找营地等待天气转好。在无法识别路而做无谓的找寻只能离原路线越来越远。还有就是依靠GPS 返航到出发地。
1 |& l( ?&&|, n
5.复杂路段行走:前几次模拟的南北穿越和06年的经历掌握了这样在这种道路上行走。上山把手杖调短,适合上身用力。走山脊把靠山脊侧手杖调短,外侧调长,这样利于保护身体平衡。下山不能抱侥幸心理,不管下的路是否距离较短也得把两只手杖调长来保护膝盖和保持身体重心,长度不得超过手杖的极限标志。这次路途中小动作最多的是频繁调手杖长短。一些路段除了观察选择好手杖落点还不能使用腕带,因为人如果过去了,手杖扎在石头缝没有过去会把自己带倒。在石海中注意找缓坡攀爬,防止塌方或者坠石。这次上太白梁心理和06年比就相对安稳。每天早上出发的时候把鞋带扎紧防止歪脚。高腰登山鞋的优点。注意休息,身体过度疲劳状态会造成技术动作变形或者迟缓,适当休息保持最佳状态。
6.独身的恐惧:我不恐惧,白天不放心怕有动物边走边吆喝,晚上在宿营地喊几嗓子告诉动物们89在这,非请误扰。夜里没有害怕过,这个年龄知道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敲门。. G% L9 I# ]* p, i, }6 i3 V
$ q* c: h) R" J2 ^) O6 f
7.万一怎么怎么。很多朋友在和我提到过这个问题。这也是我想的最多的。这样的万一不是没有,但是咬文嚼字的想这个问题我想我不会就这么背吧?!后来我安慰自己的合理解释是:如果为了万分之一的考虑什么事情也做不成。一切留在路上去12万分的小心吧!
看了好几篇攻略,感觉鳌太线上还是有补水的地方的。
映像最深的是有个叫麦秸岭的地方好像比较恐怖,延山脊走。回家找那个攻略发上来看看。
水王想去走敖太线?
这位朋友准备工作做的很到位,所以整个行程总体来说很顺利,是我们的榜样,不知什么时候才能走一下熬太线呢。
看得还是有些晕乎,得下载一条轨迹,然后对着GE看看才行:)
引用第2楼火妖于 16:43发表的&&:
水王想去走敖太线?
只是觉得害怕,然后就好奇,然后开始研究攻略,然后有些心动,但是我的体力现在肯定是不行的。7 o/ a. E! r* @0 U
知道你有兴趣,我可以把看得都汇总过来,研究一下啊阿,如果要去,需要再添置一些装备,还有 有计划的训练体力,所以目前来说难度很大,呵呵。
但是目前来说我对这个地方已经充满了好奇地……& U&&k/ Q) ~/ T7 d4 L1 Y
而且心理上的恐惧也是没有克服地……
引用第3楼火山岩于 16:46发表的&&:
这位朋友准备工作做的很到位,所以整个行程总体来说很顺利,是我们的榜样,不知什么时候才能走一下熬太线呢。
看得还是有些晕乎,得下载一条轨迹,然后对着GE看看才行:)9 c0 Z, n4 ^4 r$ }; i! p
是啊,而且这个人感觉之前走过这条线,而且还事先进行过两次鳌山的南北穿越,加上装备,他的准备应该是非常充分的。
缘起3 w$ ^) O3 y, g- i
  每一次远行都是一次放飞梦想的过程。回想起五一在太白山脊上走过的五个日日夜夜,仿佛仍能感觉到自由的风在山间穿行,那些巨大的石海仍旧在考验着我们的神经。说起来,我与太白的缘分不浅,03年7月第一次领队就是和叛逆(那时还叫老虎28)和太阳鸟从厚畛子上的太白,05年十一准备去佛坪看熊猫,结果路被大雨冲断,又和飞云、星仔等从营头走了次太白北线,此次暂别户外前的远行,又是夏特和鳌太二选一,考虑到时间的安排,最终第三次上了太白。
  初次听说鳌太穿越,还是06年五一,没有买到去西安的车票,于是和aibian一起搭车去的西安。车上聊起来,才知道是小蛇跟着小野去走鳌太。听说鳌太穿下来要7天,当时觉得这伙人很是强大。而之后也看到多次鳌太穿越计划,很多都未竟全功,倒是引起了我的兴趣。
  3月底去给玄狐暖房,第二天的爬山计划整个荒废在了牌桌上。不过和土八路说起远行的计划,于是收获了这次鳌太之行。之后没几天,土八路确定了五一休假时间,就开始分别约人。考虑到鳌太的艰苦性,没有在绿野上大张旗鼓的发帖招人,低调,低调为好,借了afei的领地发帖讨论。不到一周时间,约了有8个人,组织了一次玉皇山—玉渡—海陀的环线穿越。海陀上起了浓雾,5米左右就看不到人,倒是很好地起到了拉练作用。整体强度也和鳌太的两天强度差不多。拉练之后,因为时间等原因,最后就剩下了土八路、王英、飞云和我四个。
  我和八路都觉得户外的乐趣就在于通过自己的感觉来判断行进的方向,所以一直也没有请向导的打算。GPS这先进科技队伍里也没人用过,还得感谢afei提供地图,又请小蛇帮着把地图倒到GPS里去。GPS在穿越过程中还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9 `" v6 W" r. y5 y4 T
  鳌太穿越实际上主要是对意志力的考验,从体力上说,在正常天气状况下,相信走过小五负重连穿的大部分人都能够走完这条路线,但是对负重能力有一定的考量,要求在负重情况下还能够相对快速行走。当然,少走弯路也是很必要的。向导的最大好处,我想就是能告诉你这段路是切还是不切。
  但是对于鳌太穿越还是必须要充分重视,因为鳌太穿越中途无补给和下撤点,走到一半的时候,前进后退都是两难,该做的准备如雨衣、羽绒服等一样都不能少。我为了此次鳌太穿越就专门去买了双新登山鞋和羽绒睡袋。防雨的装备也带了2-3套,以便保证下雨时身上能保持干爽,避免失温。+ B, m% `- [3 A, f( ?
闲话少说,步入正题。( p2 d8 g' W. L# J
D1日:北京——宝鸡——太白县
  北京西到宝鸡的火车不少,从上下车的时间看,T69和T55的时间比较适合。5 [6 V# z0 P' G( l% C
北京到宝鸡各趟列车时刻
T151 北京西-西宁 13:41 4:53
T55 北京西-宝鸡 15:38 8:06
T69 北京西-乌鲁木齐 18:36 8:39
T7 北京西-成都 16:49 6:52&&i/ R2 d$ H# ?* T/ U
T55 北京西-兰州 18:30 9:05
  宝鸡是座不大的城市,到太白县的班车在汽车东站。如果不介意走路的话,从火车站出来向左走十分钟不到就到了步行街,顺步行街直走5分钟就可以到汽车东站。汽车东站周边有些小饭馆,味道都还不错,可以在此解决早餐问题。不过陕西以面食为主,味道以酸辣为主,不适应的同学还是要做些准备。如果从车站打车的话,因为是单行线,会先向西走,左拐调头向东到汽车东站,不要因此发生误会。
  宝鸡近几年户外运动也发展的不错,绿蚂蚁宝鸡店就在红旗路上,从火车站顺着经二路300向西右转100米不到就可以看到绿蚂蚁的小店面,可以在那解决气罐的问题。队伍人数多的话,最好先打个电话预约一下,避免到那了店里没货,我们的气罐就是头天预约,店里连夜从西安调的货。绿蚂蚁电话,高山扁罐15元。步行街那有很大的超市,可以在那里解决挂面等食物问题。: ], c0 s- e/ Z: a! ]
  从汽车东站每20分钟有车到太白县,票价11.3元,大约2-2个半小时到太白县(司机在路上会加油或者吃饭耽误一些时间)。太白县每天下午2点有一班车到黄柏源,约一个半小时到23KM上山处。想省点银子的话可以考虑赶这趟车,不过那样就得搭帐篷宿营,不如在县城里休息半天,一则时间宽裕,不用太赶,二来也可以品尝下陕西的小吃,顺便最后做下装备的检查,有什么漏带了都可以在县城里补给。5 Q% p5 P1 i2 m&&o0 C8 e
  太白县城以车站为中心,斜对面就有招待所,还算干净,2人间40,3人间60,总之就是20元一个人。在太白可以多吃点,上山之后就是纯消耗了。太白县的火锅比较多,不过有点咸,味道不是特别好。我们吃了肚子或多或少都有点不舒服。
  干粮的准备以挂面和烧饼为主。油饼第一天比较好吃,之后和面条一起煮一下也还不错。但是烧饼夹咸菜是最受欢迎的。
  从太白县有两条路可以上鳌山,北线是塘口—药农窝棚—导航架,南线是23KM—药王洞。从路途上说,北线缓而长,到药王洞大致需要一天半的时间,南线一天可以就到药王洞,我们是在下午5点上到大梁的地方遇到头一天从北线上山的队伍。只是南线需要包车到23KM,北线徒步上升即可。 
  太白县有很多的小面,可以包车到23KM。这个23KM是指从黄柏源算起23KM,从太白县算起大致是45KM。我们包车花了150元,大约1小时20分到达。具体地点是车上到山顶后,向下第一个有房子的地方即是,那里正好是个大转弯。
# c. V! E% ]0 E$ [- b
D2天:太白县—23KM—药王洞
- B& b&&A5 l! j6 W( m( W3 {: K
  早上7点40出发,9点钟到达23KM,简单的整装合影之后,9:10开始鳌太的旅途。
  一开始就是一个坡度60-70度的陡坡,陕西的驴友称之为“练驴坡”,和灵山下马威基本上一个意思,但比下马威略长。9:40上到坡顶,等着后队跟上。 10点钟继续出发后,坡就缓了许多,在树林中穿行,一路基本没岔路,偶尔可以发现红色的箭头及LMY(绿蚂蚁)的字样指引前行。但这样的指引只在第一天上到大梁前和万仙阵之后出现过,中间倒都还保持着原始风貌。我们只能根据脚印来判断路线。+ K2 B* F9 s' }
  起始点的海拔大约在2245,我们于11点钟到达海拔 2820处,道路清晰没有岔路,在上到大梁前,方向基本正北,有分岔的地方基本都是偏左行进。12:25于海拔2980处午餐,14点上到山梁,此时已能看到对面的秦岭大梁逶迤而去,拔仙台还在未知的远方,隐在云中。/ A3 m0 k$ X6 a* n
  下午15点看到第一片石海,海拔大约在3310.,继续前行,已经能在石缝中发现零星的水泡子。上到秦岭大梁后,基本上是遍地的水泡子,水质洁净。
  由于不知道药王洞的标志,我们找了一个较为平坦的地就开始扎营休息。实际上也是因为刚上大梁时见到水源十分欣喜,担心后面没有水源补水过多所致。% ]- h/ R/ G/ R$ ~8 l
  这一天的行程相对简单,只需携带一天的饮用水即可,否则可能因为负重过多而增加强度。尤其在开头的第一天,所有的东西都背在身上没有减负,再加上水的重量可是不轻。我原先计划的负重是控制在20kg左右,但土八路拎了3-4斤重的炸酱和一大袋的路粮来,粉碎了我的梦想,第一天只背了饮用水,负重估计还在 24kg,已经快接近我体重的一半,上到大梁补水后背包的背负也开始咯吱咯吱响,所以我早早就喊了停,宿营地离药王洞大约还有40分钟左右的路程。五一的时候,太白大梁上大约要8点左右天才黑。" e* l" ]" j, R
  从开始上山到扎营用了9个小时,正常行走的话,速度应该还会快一点,但原计划13点到导航架有点冒进,可能会晚2—3个小时。建议第一天到药王洞扎营。药王洞的标志比较明显,一堆的大石头中,有用小石头搭成的小庙模样。那里有石头可以挡风,也有水泡子,取水不成问题。山上晚上的温度会降到0度以下,第二天起来水面都结上了薄薄的一层冰,但不是很厚,用登山杖或脚踹几下就能取到水。- B- R. }5 }! a5 h/ J3 O
  大梁上没有明显的路线,各处相差不多,而且宽或有1里,起雾后比较容易走散。我们上到山梁时就起了一阵雾,可见度15米左右。从大梁到导航架和到药王洞是两个方向,走到导航架来回估计要1个半小时。
营地:药王洞(有石头挡风,但平地不多,地面潮湿,需要和水泡子保持一段距离)
水源:遍地都是,水质洁净(下雨后可能会需要沉淀过滤,不过山上都是石头,泥沙不多)
信号:药王洞有信号,午餐处也有信号。+ A$ K1 A1 L# [* r! e( _$ Q# Y
D3天:药王洞—荞麦梁—飞机梁—垭口营地(海拔2970左右)
&&~0 s) O; l7 b% j% h
  这一天是我们鳌太穿越中感觉强度最大的一天,从早上7点40出发,走到晚上9点才扎营。到达营地时都是又渴又饿的,如果途中再下点雨什么的,对意志将是比较大的摧残。不过今天之后的3天,路程就变得相对轻松。: @&&j! Z3 G! S$ [2 z* q% j3 T8 K7 r
  7点40出发,40分钟左右到达药王洞。之后一路向东,都是宽阔的大梁,水泡子在渐渐消失,有很多干枯的植物,左侧有山脊缓缓向下,想必顺着向下也能回到塘口。10点30分到达一个垭口,海拔3430处,一座高大的石山矗立面前,让人一看便生横切之意。但是今天的山都是需要翻越的,横切会多费不少时间。这一天,判断路线和横切浪费了我们不少时间,估计有1.5—2个小时。
  虽然坡度大概有60-70度,但走起来却没有之前的攻略里说得那么可怕。全部都是巨大的石头,只要踩稳,小心滑跌就可以了。山里经常起雾,眼看着雾就从山下飘上来,将自己淹没。2 x&&?+ m: ]& F7 w& }( b&&[' U7 ^
  11点到达荞麦梁垭口,海拔3267。13点登上荞麦梁,海拔3469。长路漫漫,很多次我们都认为已经到达了预定地点,但一抬头又有一座石山站在面前。也就是在这一天的下午,我们开始用经度而不是海拔来判断我们的位置。事实证明,这是很有效的一个方法。
  从地图上看,这一天的路线是最长的,要走6个格子,其他几天基本都是3-4个格子。14:15和16点,我们分别到达海拔为的两个垭口。但还不知道传说里穿越中最好的宿营地离我们有多远。一直都在上上下下沿着山脊行走。终于,我们进入一片松林,山路向下而行,天色也慢慢暗淡下来。7 h/ B" u3 f) {, T; \3 n! Y
  脚下的路并不明显,摸索着出了松林,风有点大,但已经到了一片开阔的平地,海拔2900,应该就是传说中的营地。
  营地的水源并不好找。第二天早上起来我和土八路转了一个小时,也没有发现明显的水源。在鞍部的右手边有一处废弃的小木屋,估计是采药的人临时的栖身之所。再向下走十几米有一处小水流,可供野兽饮水,但取水会比较慢,而且需要沉淀过滤。
  真正的水源是在鞍部的最低处,向右走50米不到,有一处U形的凹地,凹地直壁正中的石缝处有一小小的泉眼,不留神看会以为已经干涸。泉眼不大,但水流速度不慢,5分钟左右就能灌满1.5升的饮料瓶。
  扎营时也可考虑略微下降,到水源附近或者树林旁扎营,晚上的风还是有点大的。
营地:大梁的最低处,海拔2900米处。
水源:鞍部的最低处,向右50米,U形凹地处。
D4天:垭口营地—大苍龙岭—小苍龙岭—西塬西侧—塔一、塔二¬—西塬东侧
' p+ T2 w1 g' e5 x" h& g. u. H
  由于找水、烧水耽误了一些时间,这天9点半才拔营,不过晚上7点就已经到达了预定宿营地。' y9 T& o6 {5 U3 y& b) q
  向东爬上一个缓坡,有明显的路径出现,还发现了一个大的牛头骨。雪地上也有山鸡的爪印。往东偏南的方向行进,不久来到一个大坡下,开始漫长的爬坡。12 点钟爬到坡顶,没有明显路迹,4个人走出了一条散兵线。向东走不远,就到了大苍龙岭的起点处,海拔3418,我们的GPS上显示的海拔是3423,时间 12:40。
  大苍龙岭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夸张——山脊两边是悬崖,需要在山脊上行走。实际上,山脊左侧是悬崖,今天的绝大部分都需要在右侧横切。但是大苍龙岭的名字给我们误导,向上探路之后,我发现即使空身,在有风的情况下我也不敢在山脊上直立行走。于是又重新找路,在山脊下十米左右发现隐约可以行走的路线,一路走过,又发现鞋印,于是坚定前行。( m/ w/ {% b. \0 |- ?( ]. M
  14:45来到小苍龙岭。迎面又是一座石山,左侧有一条相对明显的路。在这里,我们又开始研究路线,因为GPS显示有一条直路可以直接向下切到营地附近。讨论了十多分钟,但实际上这个问题向前走几步就能解决——接下来是陡坡,迎面还有一个山梁,不可能从这穿越向下。于是又爬到山顶,沿山脊右侧横切。不过这条路相比正面翻石头上山来说,倒是轻松一些。
  横切的道路一直还比较明显。等到看到东方有一座巨大的石山拔地而起,就不用保持和山脊的距离了。沿着水平线横切,就可以到达一个三岔口,这样既不用费力爬升,也不用损失海拔,就是一个大大的圆弧状横切。中间有一段离山脊很近,可以略向上,沿山脊走会省力一些。7 N$ T! X/ \: Q5 \1 N9 s. ~
  也不知道哪里是塔一塔二,我们的目标就是走到石山脚下扎营,第二天一鼓作气爬上山顶。到达三岔口后,向着石山的方向向下,那里有一片松树林,我们要到那里扎营。
  到达松树林后,发现并没有太多的平地可以扎营。而且松树林中也没有我们意想之中的水源,只有厚厚的积雪。我们带来的过滤用品终于派上了用场。晚上风很大,旁边的松树林好像并没有帮我们挡多少风,整夜都听到帐篷在响,还好第二天起来的时候又回归了平静。& i9 E& I6 t* O; y, m7 E3 s
营地:鞍部的松林处,半山腰的树林处也可以扎营。
水源:化雪,不知道另一侧的石头缝里会不会有水源,因为有雪可化,也就没有特意去寻找。
7 G7 y+ \5 v&&g1 S: w
D5天:西塬东侧—大太白梁—东源—万仙阵—莲花池营地5 _, X( I6 [8 s&&k0 v1 P5 j( F& j
  因为烧水化雪,还要过滤的缘故,今天拔营的时间又推迟到了十点半。石山很高,爬上一个抬头又是一个。但出乎意外的是,爬上最后一个山头的时候,竟然看到了两根树桩,那可是大太白梁的标志,而我们一直以为爬的是小太白梁。11:40和12:20分别攀上两个石台阶,12:50我们就上了山顶,比之前攻略里说的4个小时要快了一个小时。
  爬了几天石头,我们也有了经验,沿着草多的地方爬,会相对容易一些。
  心情很是舒畅,胜利眼看就在眼前。摆POSE照相之后,又背上包出发。13:30我们站在了下东源的山头处。这里半山腰也有宿营的痕迹。在这里要注意,不要一直沿着山脊走,也不要去翻石头,从右手边的树林里奔着东源的平地穿过去最为省力,穿越树林的过程中,你会发现好几处水源。实际上,从这里开始,水就开始多了起来。在从东源往万仙台上爬的过程中,都能听到水流的声音。6 |! q4 x6 z3 z
  14:20到达东源。东源的平地是休息的好地方,但宿营一定要注意用火安全,到处都是干枯的草,一旦引燃后果不堪设想。到了东源,接下来的就是最后向万仙台的爬升了。爬升的时候走之字形路线,沿着石头阵的边缘走,临近山顶时再沿着石头直上。
  17点,抵达万仙阵,看着一座座耸立的玛尼堆,我们知道,我们已经走到了大道上,穿越已可宣告成功,多日的疲劳感觉消失不见,脚下变得格外轻松。* p& N8 `2 `/ _. G' S; H0 q
  时间尚早,我们沿着大道前行,边走边照,隔几步就有一个红箭头指示前进方向。18点到达莲花池营地扎营。0 p, D$ S& t5 i) h
营地:下东源的树林里;万仙阵;莲花池2 \# h2 m/ [5 p4 Y. w0 Z) G! M
水源:过了东源之后一路上都有水,到了万仙阵之后更是遍地的水泡子3 Q7 U% X/ v( |) ~' B$ ?
D6天:莲花池—拔仙台—大爷海—汤峪—西安
2 `5 M7 v. K% g6 V( k8 f
  今天的路线不用多说,已经是常规路线了。简单列下时间表,做个参照
7:15 出发( ~2 M& N0 u/ X- R
9:25 拔仙台& e7 c( R. T$ O9 ?5 S
10:10 拔仙台出发
11:40 大文公庙
13:00 小文公庙7 }% ]&&|! x. t7 ~* ]% i! }
15:00 景区门口
  汤峪没有什么变化。从汤峪回西安仍旧是先包车到高速公路口,然后走到高速公路上拦车。包车到高速公路30,从高速到西安应该是20-25元,司机看我们背大包,要了30元。&&x/ r. L8 R. n&&E) M
  本来下午4点有一趟从汤峪发到西安的班车,但是由于景区的车一直要等到人满了之后才开,所以错过了时间。
1.脱水蔬菜是个好东西,下面条口感非常好,还能补充维生素。浙江产的,一般超市里没有卖的,可从淘宝上购买;
2.女士用的化妆棉还是蛮有用的,用来过滤水十分有效,净水药片用处不大,还是烧开了最放心;
3.无论上山下山一定要戴上护膝,减少长时间行走对膝盖造成的冲击,翻石头的时候还能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避免膝盖和石头直接对话;
4.天气晴好的情况下,靠着GPS和方向判断,无需向导也可顺利穿越,但一旦有雾或者下雨,方向和体力方面都会出现问题,鳌太穿越,天气最关键;& v8 I& M* Z/ D8 S/ {
5.穿越途中日常食品比较受欢迎,路粮只是少量补充,到后来基本都吃不下去。实际上,走起来之后,中午饭都吃的很简单,基本没有专门午餐过,就靠自身的脂肪和早晚两顿饭支撑;9 t! Y, A$ V9 t, \" g1 y
6.爬石头的时候尽量沿着有草的地方爬,会省力很多;3 O4 b7 i* x/ [7 Z: `
7.对于向东的大方向要把握住,鳌太穿越海拔变化不大,如果海拔下降过多就需要看看是不是走错山梁了;
8.队伍的整体行进速度很重要,基本每天都会起点雾,速度差距过大的话,很有可能走散。
可以详细的分析一下路线啊,算一下时间啊,记得这条线有人说全长150公里,有人说100公里,具体多少不知道。' k&&f&&X) V: ^) N
但是对于直线距离还是比较一致的,鳌山和太白直线距离为40多公里吧,多也多不了多少,记不请了,反正多的不多,沿途会翻越十几座3500还是多少的山峰。然后路上最恐怖的可能就是那个麦秸岭,在上边的行进时间大概为两个多小时吧(我按别人的游记计算的时间,不知道天气还路况。)
还有就是看什么时间去最合适,呵呵,不是看假期,而是看山什么时候适合人爬,嘿嘿。看她什么时候心情好,有可能会接纳你的存在,呵呵。
太白,让人怀念!鳌太,让人神往!只要准备充足,心理素质过硬,我认为鳌太线难度应该也不大~
适合习惯负重的人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户外游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