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能5佳能300定焦镜头头,我用它拍感觉很不好使。求指教,具体看详情。

50MM定焦镜头使用法则
用标头拍风景,建议牢记“减法”原则,宁取小景或局部景(没有广角不好拍大场面)。利用50mm的镜头语言“虚”,用F4或者F5.6,或虚化远景,或虚化近景。
简单的镜片结构自然会带来更锐利的图像,尤其是那些含有ASPH非球面镜片的定焦镜头,在最大光圈下也能提供极为锐利的焦内成像。
50mm定焦镜头的力量
很多初学摄影的朋友都习惯使用变焦镜头。却不知50mm的定焦镜头也是练习摄影必不可少的一支镜头呢。有很多世界著名的摄影家都喜欢使用50mm定焦头。
为什么要买50mm镜头呢?
成像好,价格相对便宜。
视野和人眼比较接近。
适合拍摄很多场合。
能锻炼身体(纯属个人感受)。我们常说,变焦靠手,定焦靠走。
对于镜头感和镜头视角有很好的训练效果。
个大光圈的50mm镜头是多么的实用。我曾经发过一篇帖子叫学习使用不同的镜头,
而50mm镜头是每一个摄影爱好者必备的。如果你还没有或者没有认识到它的价值,那么这里有几个原因告诉你为什么每个人都应该走出门外并用你的50mm镜头拍摄。
为什么要买50mm镜头的4个原因:
1、它们相对便宜
2、视野和人眼比较相3、适用很多的场合
4、街拍首选 50mm的镜头感与小DC差别可以很大,需要适应培养。比较容易上手,拍出效果的几招:
1、距离一米至二米,近则除去额头上部,远则留出上半身。
2、可正面,可侧面,可俯视(对女性儿童特别有魅力的角度,突出睫毛,单点对焦到眼睫)
3、避免强光。不要有阳光直接照射。靠窗的室内自然光,均匀的灯光(注意白平衡)都很好。标头表现皮肤的通透感非常迷人。绝对不要用闪光灯,把皮肤打成死皮。
4、对焦对到眼睛上。用单点测焦。
5、被摄人与背景物要有些距离,才可能把背景彻底虚化。
6、用连拍功能,抓表情,一气拍五至十幅。
7、用连拍突然偷拍,表现最自然的各类生活表情,比较有价值。
8、一旦找到镜头感,不妨推翻上述一切,努力创造新的镜头语言和视觉语言。
用标头拍风景,建议牢记“减法”原则,宁取小景或局部景(没有广角不好拍大场面)。利用50mm的镜头语言“虚”,用F4或者F5.6,或虚化远景,或虚化近景。
数码相机的P档和AUTO档有区别吗?
  入门级的数码单反,如D40等,除了有P档之外,还有一个AUTO档,但两者的区别是什么呢?
  P档虽然也是由相机来控制曝光,但可以给人更大的灵活性,比如你转动相机的拨盘,即可选择各种光圈和快门的组合,可以进行曝光补偿等。AUTO档没有这个功能。另外,用AUTO档时,光线不够的时候,会自动打开内闪,而P不会这样。说白了,AUTO档就是将你的单反完全模拟成为一个自动的小DC。
什么是相机的安全快门?
  安全快门指的是能基本保证你拍照时不会因为手抖而导致照片发虚所用的最慢的快门速度。
  一般来说,安全快门是镜头焦距的倒数,比如说你用200mm的焦段拍摄,你的安全快门就是1/200秒。
  但要注意下面几个问题。首先,因为上面说的只是过去的传统说法,因为那时候还没有什么DX画幅的数码单反。如果你用的是D80一类的DX画幅相机,由于视角变小,镜头焦距相当于乘上了1.5倍,所以你的安全快门再用1/200秒可能就不行了,而应该是1/300秒。第二,如果你所用的镜头有防抖功能,比如是VR镜头,这个安全快门的速度可以降低不少。第三,同时也是最重要的,要练好基本功,这样你有可能使用更慢的安全快门,如果功夫过硬,在广角端用几分之一秒、长焦端几十分之一秒的速度都可以拍出清晰的片子。
用内闪的时候要注意你所用的镜头!
  如果你用内闪,如果同时使用70-300一类的长镜头,你的照片的下面很可能会出现一个半圆形的黑影。这不是问题,而是你的镜头遮挡住了闪光灯的光线。
  为什么我的镜头安装到机身上时,只能在某几档光圈下释放快门,其他的均显示FEE?
  发生这种情况的一般都是D型镜头,也就是说有光圈环的那种。你要按照说明书的要求,把光圈锁定到最小位置才行。
  为什么我在回放照片时,有些地方总是闪耀,尤其是亮的地方?可我下载到电脑上看的时候就一切正常?
  这是你把回放状态设定在高光状态了,所以照片中最明亮的部分会闪烁不停。你只要向下按动多重选择器即可回到正常的查看状态。这里提醒一下,买了相机之后,首先仔细阅读一下说明书非常必要。
遮光罩到底有什么用?怎么合理使用?
  有人可能觉得这是废话,顾名思义,遮光罩就是为了遮挡光线的,尤其是在逆光或者侧逆光拍照时。但有时候,你会发现,尽管你使用了遮光罩,但照片上仍然会有光斑出现,而且你也没有使用劣质或者假冒的UV镜,甚至根本就没用UV。
  这种问题主要发生在APS-C画幅相机使用全画幅镜头情况下。因为,全画幅镜头的遮光罩是给全画幅相机设计的,其最大长度以不在照片上出现阴影为准。但你将其用在APS-C画幅相机上,比如D80,这个遮光罩就失效了,或者说是部分失效。因为你只用了镜头中间的成像部分,遮光罩显然就不够长了。因此,如果你想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就应该另外配一个遮光罩。
  我无论白天还是晚上,只要拍照,就立刻把遮光罩安上。当然,我这样做的目的不完全是为了遮光,尤其是晚上。我的目的其实是保护镜头。因为,我对画质非常在意,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画质,我的镜头基本都不用UV了(除了到海边拍照和下雨的时候例外)。没有了UV,自然会多一些风险,尤其是爬野山时,经常会有树枝等划到镜片上。我安装了遮光罩,就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保护作用。
镜头焦距、视角和景深的关系
&&&   1.
镜头焦距是一个固定的物理尺寸,是多少毫米,就是多少毫米,100mm就是100mm,不会变成150mm,不会随着相机的画幅不同而改变;
&&&   2.
相同焦距的镜头放在不同画幅的相机上,画幅越大,视角越大,画幅越小,视角越小;
&&&   3.
相同画幅的机身,如果镜头焦距越长,景深越浅(短),焦距越短,景深越大(或者说越深、越长)。
  通俗地说,镜头焦距是指从镜头光心(单片镜头的中心或多片镜头的成像中心)到焦平面的距离。焦平面是相机里的成像面或感光面。这个感光面从早期使用的干板式玻璃片式的底板,到后来的软片式的胶片底板,一直发展到现在数码相机所使用的CCD、超级CCD或CMOS等感光器件。这个成像面的尺寸规格就是我们所说的画幅。
通过上面的定义不难看出,镜头焦距实际上是一段距离长度,而且是一个不会改变的固定长度,是一个物理尺寸。不论你的105mm镜头放在DX画幅的D300上,还是放在FX全画幅的D3上,这段物理距离都是固定的,没有发生任何改变。发生改变的只是你的相机焦平面(即CMOS)的大小而已。这个焦平面越大,视角也越大,也就是说所能容纳的拍摄场景越大,反之视角越小,容纳的场景越小。换一句话说,同样的拍摄对象,使用同样焦距的镜头,当焦平面是全画幅时,感光面积大,所得到的拍摄对象就更全面一些,如果是DX画幅,感光面积小了,拍摄对象的四周的一部分被剪裁到画面外,因此得到的成像则就更局部一些了。
  这是从相同焦距的镜头放在不同画幅相机的角度上说的。下面我们换一种方法,看看用相同画幅的相机使用不同焦距的镜头是什么结果。
  如果我们使用相同画幅的相机,不论是D3还是D300,在同样的拍摄距离,用100mm的镜头拍摄之后再用150mm的镜头拍摄。我们会发现用150mm镜头拍摄时,只能拍到100mm镜头画面中的一部分。结果和上面使用不同画幅相机一样,视角小了。
  尽管两种拍摄条件不同,一个用全画幅+150mm焦距镜头,另外一个是DX画幅+100mm焦距镜头,但由于两者成像时的视角相同,结果被摄物体在画面中的大小比例便一样了。因此,人们便发明了一种说明相同焦距镜头在不同画幅相机上使用的表述方法,即“相当于”三个字。我们可以说,100mm的镜头放在D3上是100mm,放在D300上之后,就相当于150mm焦距(视角)。注意:这里说的是“相当于”,指的是视角效果,不是说镜头的100mm焦距变成了150mm,因为人们经常把括弧里面的“视角”两个字有意无意地忽略了。更完整和更正确的说法就是,“100mm的镜头放在D3上是100mm,放在D300上之后,其视角相当于150mm焦距的镜头”,这种说法能清楚地说明问题的本质。
什么是恒定光圈镜头?
  首先,恒定光圈的概念是相对于变焦镜头说的。有的变焦镜头非常便宜,比如不带防抖的70-300mm/f4.5-5.6才几百元钱,而有的变焦头则要上万,比如尼康新出的24-70mm/f2.8。后者贵是因为后者是恒定大光圈,无论你将焦距调整到多少,都可以使用f2.8的光圈。图样,佳能的24-105/F4镜头也是如此,无论是在24mm焦距还是105mm焦距,都可以使用f4的光圈。而70-300mm/f4.5-5.6由于不是恒定光圈的,所以尽管你在相机里使用光圈优先,把光圈调整为f4.5,但只要你把焦距拉到长焦端,光圈就会变小了。
  恒定大光圈镜头为了保持能够恒定使用f2.8的光圈,所以镜身一般很大,因此成本也高,所以价格自然就上去了。
镜头的最佳光圈是怎么回事?
  普通镜头的最佳光圈往往在f5.6-f11的范围内,所以才有那种“f8下无狗头”的说法。而高级镜头,即所为的“牛头”,其最佳光圈往往比较大,即使在全开的情况下,也可能很锐利。这就是人们为什么要花高代价购买牛头的原因之一。他们进牛头,除了焦外成像好看之外,同时也是为了追求大光圈下的高分辨率。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我在用17-55时经常使用f5.6的原因。
  有人曾经对大多数镜头的最佳光圈进行过如下统计:
  F1.2-F1.4的标准镜头的最佳光圈为F4;
  F1.8-F2的标准镜头的最佳光圈为F5.6;
  F2-F2.8的定焦镜头的最佳光圈为F4-F5.6;
  F2.8恒定变焦镜头的最佳光圈为F5.6;
  F3.5-F5.6的变焦距镜头的最佳光圈为F8;
  F4.5-F5.6的变焦距镜头的最佳光圈为F8-F11。
.定焦镜头让你思考
使用定焦镜头就如同戴着枷锁跳舞,你必须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你需要用心去琢磨构图的方式,你需要寻找最适合你拍摄的角度与距离,你需要开始使用光圈获得恰到好处的景深,而非沉溺于浅景深的虚化...变焦镜头很好,很方便,但是一颗定焦镜头,将把你的摄影带向另一个全然不同的层次——思考。
暗光环境下的适应能力
如果你从来没有用过F1.4镜头,你会错过很多在暗光环境下绝佳的拍摄机会 ——
室内音乐会、光线幽暗浪漫的咖啡馆、入夜的街头...不过,不推荐追求F1.2以下的光圈,这种极端大光圈镜头除了价格昂贵,满足你的虚荣心外,对你的作品没有任何裨益。
前言:现在的数码相机功能越来越强大,有些功能甚至是专业级光学相机都不具备的,譬如说白平衡调节、包围式摄影、场景模式摄影、多点区域评价测光、多点对焦及偏移对焦等等,而且自动曝光功能也越来越强大和完善,所以从道理上推论,似乎用数码相机拍出好照片是理所当然的事,但是实际上并非如此容易。
要想拍出更多一点好相片,尤其是在恶劣环境条件下拍出好相片,这有赖于你对你的摄影器材的熟悉和深刻了解,能做到扬其长而避其短,还需要有点摄影基础知识和美学修养,更重要的是还需要有经验的长期积累,功到才会自然成,所以并非唾手可得的易事。我在数码摄影方面还是个新兵,经验不多,碰的钉子却不少,拍得满意点的相片往往百不得一,认真回忆体会一下,也还能总结出一点东西来。下面一些“笨招”对于还在摸索经验的影友也许有点参考价值。这些笨招是:
一、多拍精选
“多拍”,从宏观上来讲就是多实践,多积累经验。从具体来说就是不妨多试试镜头,以多为胜,多中选优,或者在探索出最优方案后重新精心拍摄某一场景。这是一个笨招,可确实是充分发挥数码相机优势的绝招,光学摄影友是没法学的。你看,光学相机摄影要用胶卷,当场没法知道拍得满意不满意,要洗出来才知道。以多为胜吧,必然要浪费大量胶卷,成本太高,所以光学摄影友往往是惜“镜”如金,轻易不按一下快门的,及至精思细量地抓住镜头拍上一张,回去冲洗后才能知道结果,如果不够满意那就难了,时过境迁想补救已来不及了,所以老友们常常感叹光学摄影是门充满遗憾的艺术。
数码摄影则不同了,影像现时储存在机内的磁性载体上,又可以现时回放观察,不满意消去重来就是了,这就是数码摄影的一大优势。所以我现在往往是先确定一个专题,围绕专题选定若个场景,每个场景先围着它转几圈,拟出不同角度、不同光线条件(逆光、顺光、测光、补光等)下的拍摄方案,然后就毫不吝惜地猛拍一气,有时同一角度同一方案也重复拍上好几张,然后就停下来回放,不满意的镜头当场就删,往往十去七八,只留下两三张做初选成果。然后再拍摄下一个场景,依此泡制,直至完成一个专题。一般来讲,拍上二三百甚至四五百个镜头也不过就留七八十张回来。回来完后存入硬盘,再用ACDSee
放大回放,又删去一部分。然后用ACDSee的编辑功能回放做初步图像处理,一般一是纠正偏斜,二是必要时加以裁切以完善构图,三是用“自动级别”功能纠正弥补个别相片曝光上的不足。经过这道工序以后的相片就可以认为是初步成品了,再拿回到ACDSee上放大回放一遍,过于平庸的再删除一次,这样每个专题也就不过剩下二三十张甚至十几张了
二、不要轻视对焦和测光设定这些基本作
对焦是摄影的最基本作,可说是没人不会的,可是当我自检某些相片拍得不好的原因时,有时问题偏偏就出现在对焦这个环节上。如果你用的是全自动摄影方式,请一定做好半距锁焦,否则就可能因失焦而树题模糊。如果你用的是程序控制方式(program
normal,半自动摄影方式的一种。它的特点是光圈和曝光时间是相机自动选定的,而测光方式、对焦方式和白平衡条件则是可以手动选定的),情况就又不同了。这个数码摄影特有的方式和功能,光学相机是没有的,如果你不善于利用它的特点,还像全自动摄影那样对待它,就有可能弄巧成拙,反而被它拖累了。
程序控制方式下的对焦方式通常有区域对焦、重点对焦、远景对焦、近景微距对焦等好几种,重点对焦时有的还可以将聚焦点改变至偏离中心的某个特定位置(相机不同会有不同的功能),所以你不能再以一成不变的简单方式来对待复杂的功能,而要善于根据不同情况应用不同的功能。一般情况下,对焦的默认方式是重点对焦,年前我去花市拍花卉,因为跳舞兰很小就凑得很近,但怎么拍都不够清晰,甚至出现失焦现象,后来才悟出是因为没有将对焦从默认方式改为近距方式所致。又譬如拍树荫下的人物,你就一定要注意采用重点测光和重(单)点对焦,还要注意拍摄主题的半距锁焦,否则你也很难拍出满意的作品来。
三、曝光时力求保持相机的稳定
对于新手和老年影友来讲,有时相片影像模糊并不是由于对焦不准,而是因为相机把持得不稳。一般情况下,对于新手来说,地光速度低于1/60秒时己有可能影响成像的清晰。对于老手,如果曝光时间长于1/30秒而无依无靠时,一样也有可能出问题。要保持相机稳定,一是要持机姿态和力洱确,二是要按快门键的力度适当。要练出这个基本功看来似乎很简单,却非一之功可得,人老了更可能怎么也练不出来了。那怎么办呢?我有几招笨办法:其一最简单,就是给身体或手找个依靠;其二,把相机皮带挂在脖子上,把相机向前抻至皮带拉紧,就形成了3点支撑,持相机的稳定度就大大提高了,我用这个办法在曝光速度长至1/8秒时还拍出过不少相当清晰的相片,你也不妨试试;第三个办法就是脚架加快门线(线控快门触发器),不过有的相机不具备快门线接口,快门线也相当贵,相应的有效替代办法就是利用延时功能。如果你的相机有2秒延时功能就最好了,“脚架+2秒延时”就是最稳当而方便的办法。没有2秒延时功能也不要紧,就好用10秒延时,浪费点时间就是了,效果一样好。
说到角架,我的教训是一定要买个好点的。为了不舍得在这方面多花钱,我先后买过两个较便宜的脚架,结果第一个脚管太单薄,一碰就颤,还容易回缩;另一个则是用久了就水平转动不灵活。没办法只好又去买了第三个,最后花的钱加起来足够买一个顶级名牌的还有余,真是可笑。
四、不用和善用闪光灯
有的文章介绍说,美国的摄影记者无论什么时候都用闪光灯,似乎闪光灯是不可缺少的,是拍好相片不可缺少的条件,可是我照猫画虎却屡屡失爽。仔细想想可能我是囫囵吞枣了,人家可能用的是外置大功率辅助闪光灯吧?!以内置闪光灯而言,功率那么有限,光照距离和范围那么小,要想把较大范围内的景物都照到且光照均衡是不可能的,所以只宜于在需要突出特定主题时使用,这是我的第一点体会。第二,拿闪光灯在室内拍人物,往往影像平板,缺乏层次,或者因为光源单一而反差生硬,有时还会拍出红眼来,对于戴眼镜的朋友那就更难办了,往往拍得他两眼“银光闪闪”,漠无表情,而令我和他都懊恼不已。
所以我自承无能,从光学摄影时代起就尽量迥避使用内置闪光灯,室内光线不足宁可使用夜景功能来提高感光功能。现在用上了400万像素级的数码像机,感光性能获得了极大提高,一般光线条件下都能拍出好相片来,更是变本加厉,把“强制不闪光”优先作为室内外摄影的一种基本手段了。但是这并不说明闪光灯就没有用了(光线太差时你当然还是非用它不可),当然,我非摄影大师,更非使用闪光灯高手,在这方面也可能矫枉过了正,如有不妥之处,请影友不吝指教。
五、扬长还要注意避短
数码相机的摄影响应比较迟钝,从按下快门到摄影启动的这段时间明显要比光学摄影长得多,所以拍摄运动中的物体时往往抓不住或抓不准镜头。相机有连拍功能的影友不妨用这个功能来弥补其不足。
六、要拍出好相片,首先要构图好 点击查看全部内容
关于构图,已经有很多文章教我们如何运用黄金分割、井字格焦点等原则,用不着我这样的眼高手低者哓舌了。我只想着重补充一点,那就是画国画有一条原则:注重“留白”,也就是说不要把画面填得太满,这对摄影一样有用。
对于构图,有的朋友喜欢将相片拍得对称性很强。对于我,除非是想突出表现摄影主体自身的对称性,否则我宁可偏移一点角度拍摄,因为过于对称容易给人“死板”的感觉。
线条过于横平竖直容易流于刻板,要学会用另一组线条来打破主体线条的控制。
色彩的运用很重要,但我觉得光线明暗及其对比是影响意境的更重要的因素。
七、善用摄影处理技术
相片拍得再好,总会有缺陷。不要紧,图象处理软件可以帮你忙。现代摄影技术包含数据获取、数据(图像)处理以及数据储存与输出3大基本环节。未经处理的图像只是一个半成品,经过图像处理并储存或输出(如打印或印刷)的才是成熟的最终产品。我曾见到有的摄影比赛强调要用原始拍摄相片,不允许进行图像处理,我感到十分迷惘不解。要知这对于使用入门级相机的影友是很不公平的,这种比赛实质上会变成变相的相机大赛,有意或无意地成为高档相机的宣传推销员。摄影作品的水平应当综合表现在外业摄影水平和室内图像处理水平两个方面上。图像处理的首要目的是提高摄影成果的还原度,并进而提高主题的艺术表现能力,所以不应加以排斥。譬如说这次三月影赛中广受好评的一幅作品表现了朦胧之美,我不知道这幅作品是否百分之百地真实再现了拍摄场景,但即使拍摄主体原来是清晰的,是作者用虚化(柔化)镜头的技巧将它表演成朦胧之美的,我想也不会有人因此去否定它的成功。同样的,用室内图像处理方法也可以同样可以将摄影主体虚化或称柔化,例如应用“滤镜”中的“模糊”或“柔化”功能可以轻易地达到同样效果,那又有什本质的区别而不准其入选呢?
最有名的图像处理软件有PHOTOSHOP和ACDSEE。ACDSEE功能简单些,但易学易用,我用它来作相片的宏观处理。PHOTOSHOP功能十分强大,但使用比较复杂(我也不期望能把它全部学会),我平常只用它的部分基本功能来对个别相片做细节的补充处理。
一般情况下,在外摄成果输入电脑以后,我都会用ACDSEE把所有相片“过”上一遍。包括:
1.纠正偏斜。本来相片有点偏斜也不影响大局,甚至会另有情趣。但是除非是有意摆成某个角度的,一般我都会把无意的偏斜纠正过来,因为它不符合我们的视觉习惯,叫人看着“不顺眼”。纠正时通常以地平线或楼房等直线景物作为基准,仰拍或俯拍式行线条会因透视原理向某点倾斜集中,这时就以相片中线为准。
2.裁剪画面。把它裁成比较满意的构图。一般来讲,像素已能满足家庭应用需要了,但对于可能需要裁剪的画面,我会提高用的规格拍摄,裁剪后仍调整为4:3规格,以尽可能保证成像不低于像素。
3.调整亮度和对比度。ACDSEE的“自动级别”功能是纠正亮度和对比度的很有效手段,尤其是低档相机照的相片往往感光不足,使用的效果更为明显,有需要的朋友不妨一试。”自动级别”后的缺点是:有时用后会出现轻微色偏。这时,包括原来就有色偏的成果,可以用“调整”项中的“红/绿/兰”功能来调节,提高相片的色彩还原度。
八、归入“软件”的范畴
然而物质到底是成功的保障,你技巧再高,没有一部好相机也仍然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反过来也对,“软”“硬”件是互为补充的,不可偏缺),所以只要经济条件允许,在完成入门锻炼之后,你还是下决心升级一台高档点的相机吧。
“语多必失”。以眼高手低如我者本应抱残守拙,多听多学而少说,现在居然出来妄言一通,缺失必多,贻笑大方,敬请各位影友见谅和不吝指正,或一笑置之可也。
其实对新手来说,先不要苛求太多,第一一定要把照片拍的清楚,这是最基本的!然后再考虑构图结构等因素,最后再考虑曝光!现在大部分的照片都用PS处理了!科技的应用也使得摄影变的并不是很遥远和神奇的事情了!
打开相机设置菜单,一般在模式中会有三种对焦模式供你选择,自动点对焦,手动对焦,多点对焦,本专题针对拍摄时如何选择正确的对焦模式进行分析讨论。
中央点对焦,半按快门时,相机系统会默认处于画面中央影像的距离进行测距然后自动调整镜头进行清晰的对焦。这种自动对焦方式——直接、速度快、容易实现、成本低。但是模式较为固定。
缺点:自动对焦也不是万能的,相机和被摄体之间有其它东西如玻璃时,或者在光线不足的情况下,是无法实现自动对焦的。
而面对如果我的主体并不打算安排放在画面的中央的情况时,那怎么办呢?那你可以采用点对焦移图的方式
点对焦移图
点击查看全部内容
如上图,如果你的拍摄本意是要拍摄图片的人像清晰,花朵模糊,而让相机自动识别,花朵和人像几乎都出来画面的中央,相机毕竟没有思维,它可能会自动对焦到花朵上,而人像是模糊的。这个时候你可以采用点对焦移图,先半按快门的将要表现主体对焦清晰后再移到满意的构图进行拍摄。(中途切勿不可松开半按的快门)
缺点:这种对焦方式有可能在移动的时候距离也产生变化,所以也是比较相对的,并不十分准确。
当你的光圈设置为大光圈时,景深是很短的,那么说明有可能一不小心,焦点就无法落在你想表达的点上,而如同下图,花朵和人物几乎处于一种复杂的组合构图中,而作者故意使用超短的景深来表现若虚若实的效果,人物又比较静止,那自动对焦无疑运用起来十分的麻烦,这个时候你就应该将菜单设置为手动对焦。
手动对焦,它是通过手工转动对焦环来调节相机镜头从而使拍摄出来的照片清晰的一种对焦方式,这种方式很大程度上面依赖人眼对对焦屏上的影像的判别以及拍摄者的熟练程度甚至拍摄者的视力。利用手动对焦,你可以自由的选择画面中你想表现的主体,无论其在哪个位置。
但是,这种对焦方式使用起来比较慢,比较麻烦,只能拍摄相对静止的题材,对于运动方面的题材一般是不采用的。
以上介绍的两种对焦方法,不是具有局限性,就是太过麻烦,别郁闷,这里还有第三种——多重对焦,可以说,这种对焦方式,采用了包围式的对焦方式,大有宁杀错不放过的精神。常见的多点对焦为5点,7点和9点对焦,就是画面中会同时出现几个对焦点。
缺点:但是出现区域也是有一定规律的。所以,这种对焦模式相对来说比较方便,拍摄运动方面的题材,或者没有多余时间手动对焦的时候可以采用这种方式。
拍摄人像的方法说了无数次,这次继续介绍6个简单技巧,让你的人像拍摄耳目一新。
1.拍摄模特的局部特写
想要拍出精彩人像作品,不一定要把镜头对准人物的头像或整个身体,局部的拍摄更能成为经典技巧,拍摄出漂亮的特写照片就靠它。
2.设计一个特别的动作来拍摄
好的人像作品不仅仅是摄影师一个人完成的,也需要模特的配合。一个精心策划好的照片要比让模特呆板的照片要更令人满意,你在拍摄前可以和模特沟通,告诉他们你想要的画面,构图,模特可以奔跑或者跳跃,或者其他你设计的动作。
3.用组图的方法拍摄作品
人像组图是一种有趣的表现方法,你对用构图和故事的理解可以完全呈现在你的组图作品中,每一种排列都可以产生特别的意味,如何把你拍摄的众多照片选取组合成一副作品都是考验你的后期功底的事情,而且拍摄前也要在头脑中有个大概的想法,这是技巧、拍摄功底、创意的综合考验。
4.尝试不同的光
拍摄中可以利用多种用光的方式,侧光可以用来烘托气氛,而寻找身边可利用的特别的自然光源,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当然还有各种创意光影方式,都可以在你的人像拍摄中尝试,
人物的眼睛是画面中最重要的部分,绝大多数肖像拍摄中模特都注视着镜头,自然而然地引起观看者与被拍摄者的“交流”;这种特殊的“指向性”如果利用得当,有时会获得特别的效果。眼神的指向有时也会影响到构图,眼神也成了构图的延伸。
&&& 6.改变视角
绝大多数人像照片都是在与眼睛平行的高度拍摄,换一个角度往往能完全改变一张照片的表现力,所以不妨站在你能达到的最高点。当然,放低机位也会达到同样的目的。
点击查看全部内容
摄影时的逆光拍摄往往会造成令人不快的光晕和耀斑,不过事事无绝对,只要运用得当,结合良好的构图,逆光拍摄也可以得到美轮美奂的效果。
摄影是光的艺术,光的特性分为光度、光质、光位、光型等许多方面。对于一般的业余爱好者来说,日常拍摄当中最多遇到的可能就是自然光了,用日光拍摄有利有弊,强大的照度可以保证足够的色彩表现,但如果需要特定的光色、光位就需要选择正确的时间进行拍摄。特别是喜欢拍摄风景的朋友一定会了解,往往等待的时间比拍摄的时间要付出更多。
拍摄人像要尽量避开正午的阳光直射、拍摄夜景最好是利用黄金一小时,这些都是在无数次拍摄后的经验之谈,错过了最佳的拍摄时段,阳光的色温、角度都会有很大不同,得到精彩照片的概率也就相对难一些了。不过事事无绝对,有时候正当你觉得阳光相当不适合拍摄,准备收起相机的时候,却可以得到一些你意想不到的效果。
逆光,特别是日落时的低角度逆光往往会带来被摄物体上的强烈阴影对比,造成很大的光比差别,在受光和背光的部分总有很多细节不能兼顾,更不用说逆光拍摄了。即便是那些价值上万的高档镜头,拥有较好的抗逆光性能,也难免在完全逆光的情况下出现眩光,和自动对焦的障碍,对于普通镜头来说就会更加严重。
不过事事无绝对,只要运用得当,结合良好的构图,逆光拍摄也可以得到美轮美奂的效果。在拍摄广角风景、微距甚至人像的时候都可以采用逆光的光位得到不同的效果。
点击查看全部内容
逆光摄影tips:
  1、对明亮的背景测光而对前景完全不进行补光可以得到对比强烈的剪影效果,很好的渲染气氛。
  2、使用反光板或者闪光灯对前景适当补光可以得到更多的细节
3、逆光拍摄时可以在物体周围产生耀眼的轮廓光,强烈的勾勒出物体的外观。
4、拍摄花卉、树木等容易透光的主题时可以采取逆光的光位,被照亮的被摄主体会表现出更强的质感。
点击查看全部内容
 5、当镜头中出现严重光晕的时候注意构图,轻微调整镜头位置避免耀斑覆盖被摄主体。
  6、逆光拍摄时会对影响自动对焦准确性,可以改用手动方式精确调焦。
  7、避免长时间通过取景器直视阳光造成视力损伤。
人物肖像写真的目的不仅仅是要追求和拍摄对象相貌上相似,而且还要要求能够体现他们个性的某些方面,这样当人们看到照片的时候就能或多或少地对照片的人物有所了解。做到这一点最容易的办法是在人们没有注意到相机时,并且来不及作出做作表情的时候进行拍摄。另外一个方法是将你要拍摄对象周围的环境也一起包括到照片中去。
在一些更加正式的场合中,例如只有你和你的拍摄对象在的时候,要想捕捉到被拍摄者的表情就更加困难,因为大多数人在摆姿势以便拍摄肖像的时候大都会感到不自然。所以你需要的不仅仅是作为一个拍摄者,而且同时也需要作为一个交流者,从而使被摄影者感到放松。这样你才能拍到他们最具自己个性的一面,从而最终得到自然、真实的照片。
  如果你想要在你拍摄的照片中真正表现出被拍摄者的个性来,就必须使你拍摄的人物在镜头前面感到完全的放松和舒适。这一点可以通过下面一些方法来实现:
首先,同你的拍摄对象交谈。就双方都有共同兴趣的事物进行交流,这样可以使他们感到不那么紧张。几分钟后,他们就会忘记相机的存在,而你就可以随心所欲地抓拍他们任何一个有趣的表情。
其次,决不要去要求你的拍摄对象笑起来。只有发自内心的笑容才识真实的笑容。而要做到这一点只有一个方法,就是让你的拍摄对象切实感到什么东西的确十分好笑——例如你可以讲一个笑话,或者一个幽默的故事。如果你仔细欣赏一个成功的肖像摄影家的作品,你会发现他们拍摄的人物的表情更多的是沉思而严肃的。这种表情具有更多的表现力。
点击查看全部内容
还有,你的拍摄对象对于相机的反应主要取决于他们自己内心的感觉,所以如果你想要拍摄一幅表情严肃的肖像,那么请和你的拍摄对象交流一些严肃的主题,或者是进行一些你觉得能够产生符合你要求的表情的谈话。也许你要拍摄的任务对于政治或环境有着自己独立的看法,或者他们正在经历自己生活中的艰难时期。对你要拍摄的人物了解越多,你就越能够控制拍摄的现场和你最后要拍摄的结果。
第三点,预先计划好一切,以使你的拍摄过程简短而美好。选好拍摄地点,预先在你头脑里对你要拍摄的图像有所设计,并且架好你的相机以便你能够直接投入工作。对被拍摄者来说,摆好姿势进行肖像拍摄会很快变得让人腻烦起来。所以如果你不能在前20分钟内拍好照片的话,那么你已经失去了拍摄成功作品的机会了。
每当下午5点的时候,感受到窗外温暖的阳光斜照进办公室里,我就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冲动,想拿起相机到外面拍摄。下面我们通过4部分介绍如何在夕阳逆光之下拍好人像……
一个概念“白平衡”
白平衡英文名称为White
Balance。物体颜色会因投射光线颜色产生改变,在不同光线的场合下拍摄出的照片会有不同的色温。
在夕阳下拍摄时,有时会因为数字相机的自动白平衡误判,拍出来的图片缺少了一种红光,弄得气氛全无。
如果想要让相机拍的和人们眼睛所看的色调相近,只要将白平衡设定在「晴天」白平衡,或是指定以 6500K
的色温进行拍摄,便可以拍出夕照时昏黄的色调了。
关于测光:天空亮处占了巨大的比例,如果使用相机自动测光,常常会导致人物欠暴,整个画面黑呼呼的。如果遇上阳光强烈时,即使用曝光补偿也不一定能得到人物曝光正常。这时候推荐大家使用手动曝光,也就是M档,通过拍摄后的图片慢慢进行快门和光圈的调整。
关于对焦:有时候夕阳光正对镜头或画面过于昏暗导致对不上焦,就可以尝试带上遮光罩或者寻找人物边缘有光的地方对焦,但要适当缩小光圈,增加景深。
点击查看全部内容
看上图,天空能够保留整个红色块,人物细节也能完美保留下来,关键点在于远处有一层雾气,把光线强度减弱,同时使用1.8米的大型反光板对人物进行补光。
当然少不了必要的后期,所以拍摄时推荐大家使用RAW文件拍摄,以方便后期对图片质量损耗减到最少。关于曝光不足,不妨查看文章:【巧妙补救暗部细节】
巧用反光板&闪光灯
夕阳的光线已经很红了,如果使用金色面反光,人物会显得过红不自然。这时候,我们需要判断整体环境,如下图整体环境中性,地面光线呈现暖色调,此时作者使用银色面的反光,可以有效反光并减弱红光,而且得到一个较粉红的肤色。
点击查看全部内容
当时天色很亮,镜头对着太阳,使用一种冲光的拍摄手法(眩光),作者使用尼康的50/1.8拍摄,并打开相机的内置闪光灯,对人物皮肤进行打光,使画面略呈日系过暴风格。
如果你拍摄不了眩光效果,不妨看看文章:【后期如何制作眩光效果】
最后我们还是来讲一讲夕阳逆光下永恒不变的题材:“剪影”
在拍摄上,我们通常会使用“全手动”曝光模式,缩光圈、加快快门,以求让人像处于接近全黑、而天空又能表现出色彩为宜。消费级数码相机的最小光圈常在
F8 - F11 左右,若是光圈不够小,有时还需加上“减光镜”,才能让人像接近全黑的状态。
&&& 拍摄方法:
寻找逆光的场景,夕阳的位置是在人像的后面。
将相机的拍摄模式调整至“全手动”模式。
先将光圈调整至最小,快门调整至最快,从 LCD 画面预视拍摄结果,以决定是否还需将光圈稍微加大。
若在最小光圈、最大快门的状态下,人物尚未达到接近全黑,则加上减光镜,再做拍摄预览。
朋友们在拍摄的时候经常会遇到曝光无法准确的问题,因而照片会呈现一片灰灰的感觉。不用担心,你的机器没问题,你的人品更是没问题,其实也就是没准确曝光罢了,俺们都是新手,曝光不正常乃大正常事件之一。
摄影前期的靠功力,靠积累,大概每个相机的显示屏都是一个狡猾的显示屏,很难让它说真话,所以把照片拍回家之后,就要看各位的后期了。要充分发挥后期的功力,首先就是使用RAW格式来拍照,如果有不懂RAW是啥,请直觉查找谷歌了解相关知识。
本次教程就指导大家如何使用 RAW格式的相片来调整一张照片的细节。关于照片的细节问题,可以参考专题:【分享探讨】你“通透”了吗?地址:
先来看看效果图
能够处理Raw照片的软件很多,但个人认为Adobe Camera Raw(简称ACR)最适合初学者,
ACR的优点在于它是个插件,PhotoshopCS3以上版本都自带,而且和Photoshop无缝结合。简洁的操作界面和合理的功能区划分使得ACR更加容易上手,在满足专业玩家对图片处理质量的高要求的同时也适合入门级玩家对图片处理简单、快速的要求。
这张照片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曝光不足,存在较大片黑色块
  ●对比度不足
  ●色彩平淡
  ●锐度不足,偏软
不用担心,这些问题,ACR可以轻松解决,一起来吧。
、调整“曝光”、“恢复”和,保证低光部分充分曝光,高光部肯定会过曝,我用“恢复”功能尽量补救,再适当调整“饱和”和“对比”,让图片颜色饱满。然后导出jpg格式图片
2、由于第一次导出的图片高光部细节损失较大,于是我们再调整一遍,主要通过降低曝光选项,将高光部的细节保留,然后导出jpg格式图片。
3、接着在PS里面将两幅图片合成,先把右图覆盖左图,接着使用蒙板工具,接着用画笔,把不透明度和流量都调制50%,接着在蒙板上面刷出高光部的细节,尽量细致,然后眼睛盯着,有任何不自然的地方马上取消上一步重新来过,这样能够保证出品。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佳能定焦镜头推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