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冤狱赔偿关节不通写的景点是哪

【图文】写作:背起行囊走四方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写作:背起行囊走四方
上传于||暂无简介
大小:10.25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背起行囊走四方》导学案八年级语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背起行囊走四方》导学案八年级语文
上传于||文档简介
&&《​背​起​行​囊​走​四​方​》​导​学​案​八​年​级​语​文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5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1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周口淮阳县景点介绍,周口淮阳县景点列表
淮阳县景点介绍
柳林石桥柳林石桥位于城西北12.5公里柳林南寨西侧老运河上。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陈州府志》载有此桥,据传建于明代。石桥东西横跨老运河,跨径2米至2.7米(中3孔为2.7米),长17米,宽7米,高2.5米,是一座五孔红石磙基础石拱桥,至今保存完好。1988年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历史上,这里曾是著名的楚汉“固陵大战”的古战场。……
金龙桥位于县城东南隅内湖之中,据传建于晚唐,为单孔石桥,长2.4丈,宽1.2丈,桥塘外用石磙排列在城上,有青石雕花栏杆,桥孔近水之处,装饰红石雕龙一条,头北尾南,显得古朴典雅,小巧精致。因与银龙桥相对,故名金龙桥。1962年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现被水淹没。该桥附近原有月波寺、文昌宫、祖师庙等建筑。传说宋仁宗时,陈州大旱三年,哀鸣遍野,民不聊生。皇帝命曹太后之弟四国舅到陈州粜米,但他大斗进、小斗出,米里掺砂,刮民膏血……
淮阳是汉刘邦计捉大将韩信的地方。陈人为缅怀这位富有将帅天才的领兵大元帅,把汉高祖擒囚韩信时路过的吊桥,谓之“平信桥”,城西乡谓之“平信乡”,千古记之。韩信,公元前?――公元前196年。秦末淮阴人。初从项羽,后归刘邦,拜为大将。伐魏、举赵、降燕,破楚将龙且于潍水,定齐地。汉五年与汉师会围项籍(羽)于垓下,籍走自杀,信封楚王。与萧何、张良称汉兴三杰。六年,有人告信谋反,高祖伪游云梦,执之,降为淮阴侯,十一年后为吕后所杀。……
渡贤桥,又名“九曲桥”,是1999年配合弦歌台的联体景点,根据一个美妙、神奇的“九曲明珠”故事而建的一新景点。故事说:孔子带领一帮弟子来陈,在未入陈国都城前走得口干舌燥,想找口水喝,来到一个村庄,在村头遇上两个采桑姑娘。低个姑娘望了他们一眼说:“南枝窈窕北枝长”,高个姑娘也望了孔子一眼说:“夫子在陈必绝粮”。孔子听了不解其意,但觉得很不吉利,还未张口寻问,只听得低个姑娘又说道:“九曲明珠穿不过”,高个姑娘咯咯笑道:“……
太虚观太虚观位于县城东3公里的大连乡董阁村,据文献资料记载,淮阳太虚观(董阁庙)始建于明朝初期,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太虚观里的诸神是中国传统意义上的神,有玉皇大帝、人祖伏羲、白玉奶奶及十大阎王等72神。道观占地一万多平方米,建有大殿(玉皇大帝)、二殿(太昊伏羲)、后楼(白玉奶奶)、东西廊坊、阴曹地府、十大阎王,诸神俱全。每逢农历初一、十五,远近的善男信女前来焚香拜神祈福,许愿保子,消灾求财求平安。当地至今还流传着……
回龙禅寺始建于明正统年间,原名回龙观,明朝时期已初具规模。明代进士王天经曾有诗文为证:“河边古寺名高丘,巍峨张气遮头牛,东至重景回龙观,固震西南凤凰头。”民国年间遭到严重破坏,至文革时期毁损怠尽。1995年9月恢复佛事活动。1997年秋经僧人居士等人集资建天王殿一座。2004年春居士范上海急寺院所急,个人发善心出巨资,先后建起大雄宝殿、配殿、东西走廊、山门等,至此,回龙寺成为豫东地区一大佛教活动场所。恢复后的寺院为明……
嵩宁寺原名-寺,位于城南30公里处豆门乡张集村,是除西藏外国内唯一一所密宗门派佛家寺院,始建于隋唐年间,距今已一千多年历史。清康熙年间是嵩宁寺发展的鼎盛时期,占地200余亩,殿堂楼阁200余间,僧众500余人。乾隆皇帝进香-寺曾御笔亲书“文官下轿,武官下马”匾额。民国年间战争四起,-寺毁于战乱。在俗家弟子王国昌主持下,2002年集资15万元,征地2亩,修复了-寺。现寺内有大雄宝殿、偏殿,供奉如来佛主、阿弥陀佛、药师佛……
遇佛寺,位于黄集乡胡王村小李庄东侧,距县城15公里(临蔡镇东北3公里处)。遇佛寺始建于公元638年,由唐太宗李世民下旨修建。该寺也因李世民蒙观世音菩萨搭救转败为胜感恩报恩御笔亲题寺名而誉满中原。一千多年来,遇佛寺一直是豫东佛教重地,香火旺盛,香客云集,来自四面八方的善男信女,有求而来,载誉而归,观世音菩萨在该寺享有至高无上的殊荣。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日寇、-匪军摧毁了遇佛寺。1999年,自幼出家的释妙稳大和尚辞别……
莲果寺位于县城北25里的陈楼村,是村子里看上去惟一让人感觉有些古意的建筑,也是村里规模最大的建筑。村民们说,每年农历的四月初八这里都会唱大戏,来唱戏的和看戏的都是周围48个村庄的村民。而莲果寺的占地面积也正好是48亩――莲果寺好像和48这个数字有着某种特殊的渊源。为什么是“48”而不是其他的什么数字?这要从莲果寺前面的那片池塘说起。相传陈楼村的周围原来有一大片湖泊,名叫凤湖,是黄河改道淤积而成的。上古时期,神农氏的女……
包公祠俗称“老包庙”,位于城内西北角,为纪念包拯而建。此处原是官府的粮仓之地,陈州人民为了感戴这位解救饥苦的恩人,特在此建祠塑像,以示纪念。包拯这位宋代名臣,抑恶扬善,刚正不阿,相传曾亲来陈州私访,铡四国舅,为民除害,他还向皇帝奏章,直言禀告陈州灾情,给陈州人民办了许多好事。《淮阳县志》记载有包拯写的《请免陈州添折见钱疏》奏章。据记载明成化年间知州戴昕建祠。清嘉庆十二年(公元1807年)知府包敏、知县张世濂重修。正殿……
黉学院又名文庙、学宫。位于城内东清廉街路北,始建于宋朝,后历代屡遭兵燹。清光绪十年(1884年)重修。1962年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该院建筑布局:前有照壁,壁内中轴线两边有泮池,池上有桥,桥后有两坊,左坊名圣城,右坊名贤关;次有楼星门3间,东侧门门额“德配天地”,内有乡贤祠、忠义祠;往后为戟门3间,有东西庑各7间,中间大成殿五楹为主体建筑,内悬“万世师表”巨匾;再后为“崇圣祠”3间。该院西侧别有偏院,建筑物前有额门……
端敏袁公祠位于城内大同街路北(今县-址)。是清同治皇帝诏为漕运总督袁甲三建。面积6600平方米,大门上原有“端敏袁公祠”匾额,门两旁有高大石狮。院内西墙嵌有岳飞手书前、后出师表石刻37方。东侧院堂屋3间,房前凿有方塘,约33平方米,塘中以太湖石垒筑假山,塘南有耸翠亭。建殿堂3楹,正中筑1米高台,硬山式建筑,灰筒瓦盖顶,檐下为彩绘额枋、斗拱。台前有石碑1通,立于清光绪二年(1876年)系袁旧部崔迁桂所立。“0”时期,原……
汲黯卧治阁位于县城招待所院内,是为纪念汉代淮阳太守汲黯而建。《史记?汲郑列传》载:“乃召拜黯为淮阳太守。黯伏谢不受印,……上曰:‘吾今召君矣,顾淮阳吏民不相得,吾徒得君之重,卧而治之’。黯即辞行……黯居郡如故,淮阳政清……七岁而卒”。后人为了纪念这位正直的名臣,就在此建阁五间,悬额:“卧治阁”。原建筑已无存。《开封府志》载:“墓在陈州东四十里”。今县城东北四十里有汲冢,即汲黯墓。……
司城贞子阁位于城外东南隅三官庙村,1988年,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该阁址原为三元宫,是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创建。清乾隆十年(1745年)将大殿改为陈胡公祠,以司城贞子配享,建司城贞子阁。现存二层楼房3间,青砖素瓦。《史记?孔子世家》载:“孔子遂至陈,住于司城贞子家。”司城贞子为春秋时陈国大夫,贞子是谥号,名失传。……
园子始建于1957年,创始人叫王月惠。王月惠的父亲叫王殿一,曾给北洋军阀吴佩孚当花工。吴佩孚倒台后,被蒋介石召到南京总统府当花工。南京解放后,蒋介石要他去台湾,他断然拒绝,回到了家乡――太昊陵庙西一公里的王花园村。王月惠从小跟父亲学艺,并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独创了各种花木造型。1957年,他们把自己家里的松柏造型移植到这里,并发展了许多新的造型,形成了今天独具特色的松柏造型公园。[伞形槐]这个造型叫伞形槐,俗名倒栽槐……
淮阳县太吴陵公园,总面积约百亩。公园松柏夹道,绿草如茵,园中套园,各具特色。园与园之间,由松涵柏洞相连,回环曲径而通幽,别有洞天。登高俯视,涌绿叠翠,各种树木造形,点缀其间,硫密有致,干姿百态。园正中一座针叶柏亭翼然欲飞,直径4米,高5米,睛可遮,阴可避雨。以此向四周辐射,园工们精心育苗,嫁接揉编,以200多棵松柏剪成的50多种艺术形象,造形有青龙戏珠、孔雀开屏、猛虎下山。鱼游龙宫、蝴蝶迎春、百鸟朝凤。双狮把门等,神……
在淮阳县。陈国是春秋时十二诸侯之一。当时诸侯兼并,战争频繁,陈国亦筑城自卫。今淮阳县城即陈国国都陈城,后亦曾是楚国都城。现存城墙宽20多米,高出地面5米多,夯层清楚。故城为方形,周长9里多。南门外路西有弦歌台,传为孔子困陈处。……
包公,位于淮阳城西北隅,陈人为纪念包拯而建。据载记,明成化年间,知州戴昕建祠。清嘉庆十二年(1807年)知府包敏、知县张世濂重修。正殿两侧有对联:“理冤狱关节不通自是阎罗气象,赈灾黎慈悲无量依然菩萨肠。”道出了人民赞扬包公的心声。包公在知开封府尹时,相传包拯奉旨下陈州放粮赈灾,在陈怒铡了皇亲四国舅曹虎,为陈人除了害,申了冤。淮阳立有《四贤祠碑》载:“包孝肃公有功吾陈也。持节发菌,痛抑豪右,所全话陈民数万”。陈人世代不……
淮阳龙湖位于黄淮平原腹地,东西阔4.4公里,南北长2.5公里,围堤14公里,面积11平方公里(16483),水域面积8000多亩。其气势,其规模,无不令杭州西湖、武汉东湖黯然失色。湖水环抱古城,古城屹立水中;湖中有城,城中有湖,补誉为内陆奇观,中原名珠。万亩龙湖,碧水莹莹、浮光耀金、柳丝垂岸、鸥鹭嬉滩、蒲苇葱葱、芙蓉斗艳、风景宜人、秀色可餐。“彼泽之坡、有蒲有荷……,彼泽之坡、有蒲有茼……。彼泽之坡、有蒲有萏。”《诗……
淮阳城四面环水,万亩城湖烟波浩淼。在城东北一里处的湖面上突兀着一座土丘,上面亭栏溢彩,古柏苍翠。这里就是太昊伏羲氏始画八卦的地方,故名画卦台,亦称八封坛。淮阳古称宛丘,是太昊伏羲氏建都之地,画卦台则是“伏羲于蔡水得白龟八卦之坛”。台高米,台基大约10亩,环台皆水,惟西南边有一条小道可行人。台上庙宇建于何时已失考,经过历史风雨的剥蚀,如今,作为古陈州七台八景之一的画卦台上的庙宇已不存在,只有那棵传为伏羲栽的八卦柏依然挺……理冤狱,关节不通,自是阎罗气象.赈灾黎,慈悲无量,依然菩萨心肠_百度知道
理冤狱,关节不通,自是阎罗气象.赈灾黎,慈悲无量,依然菩萨心肠
!写不下老师明天会杀人啊!!我要翻译!!!!,加急!!!!!!!!!
提问者采纳
衙门大门向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
我要的是翻译啊,亲。。。。
而且我3月的问题现在回答已经木有意义了ok?老师早把我宰了
我是四月一日回答的你
而且你也没提到是什么翻译,掌握正确的方法很重要
提问者评价
看你有诚意,采纳了啊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当前位置:
周口旅游景点代表
来源:大河网
移动用户发送HNZB到,订阅河南手机报。早报+晚报,每天一角钱。
  太昊陵
  太昊伏羲是我国远古神话传说中的一个圣明帝王,他“为百王先”,居三皇之一,列五帝之首。他在人类社会从母系向父系,由野蛮向文明进化时期,以自已的聪明和智慧,立下了齐天功绩。后人因此称他为“始祖”、“斯文鼻祖”。“太昊”即是人们对伏羲的赞词,意为伏羲功德无量,向日月那样光明。为纪念祖先功德,春秋时这里已建伏羲陵墓。当年孔子周游列国来陈国,陈灵公曾陪同孔子观瞻陵墓;三国魏曹植曾&封思王于陈,拜谒伏羲祠后作《伏羲赞》。唐宋以来,太昊伏羲的陵墓不断扩建,包括陵地和祭祀的庙宇,占地广875亩。 今存陵园内建筑为明代建筑,结构与明代皇宫相仿。它分内外二城,内城叫紫禁城,外城叫皇城。城内古柏夹道、碑刻林立、晨钟墓鼓、声闻数里。统天殿又叫大殿、前殿,是整个陵园中最大建筑,殿高米,面积390平方米;殿内有高大的神龛,内塑伏羲坐像,左右配有神农、黄帝、少昊、颛项塑像。太昊伏羲的陵墓高20多米,周长150多米;上呈圆形、下有方座,象征“天圆地方”,陵前有宋代青石碑一座,宽3尺,高15尺,上镛“太昊伏羲氏之墓”个大字,据传此碑为苏小妹用巾作笔写成。
  女娲城
  女娲,是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人类始祖,她抟泥为人、化育万物、炼石补天并发明了笙簧乐器,对此《世本作篇》留有记载。《说文》曰:“娲,古之神圣女,化万物者也”。中国考古学者认为,古代传说中的女娲氏是部落首领,属仰韶文化,当在六七年之前。
  文物部门根据民间传说和史书记载,经过长期勘探,发掘了该古城址。该城址呈正方形,分内外两层,城墙多为分层夯筑而成,今残存城墙最高点3米,宽8米,挖掘出大量釜、罐、鬲、瓮、瓦等春秋时期遗物,可见当时城池壮伟,居民殷盛。这一珍贵的古文化遗址,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画卦台
  画卦台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太昊伏羲氏画八卦之圣地,它坐落在城北一里的龙湖中,台高两米,广阔十余亩,四面环水,景色宜人。在这里,曾经升起了中华文明的第一道曙光。
  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许多年以来画卦台几乎成了被人们遗忘的角落,台上的原有建筑于民国十七年被淮阳行政长肖楚才全部拆除,一处完好珍贵的风景名胜随之荡然无存。
  千年期盼,千年等一回。历史将永远记住这一天――日,一位普通的不能在普通的民营企业家黄婧女士,慷慨解囊,出资360万元,决心恢复画卦台原貌,重振画卦台雄风!以了千千万万个羲皇子孙的夙愿!经过建筑工人们560个日日夜夜的艰苦奋战,画卦台一期修复工程宣告竣工。
  “天生神物呈嘉瑞,地泄无机兆圣明”,素有伏羲恩师之说的白龟,也终于耐不住寂寞,于日上午10时,背负先天八卦图再现于世,从而使千古传说得以印证。目前,他已成为画卦台的镇台之宝,免费向广大游客开放。&&&& 淮阳城四面环水,万亩城湖烟波浩淼。在城东北一里处的湖面上突兀着一座土丘,上面亭栏溢彩,古柏苍翠。这里就是太昊伏羲氏始画八卦的地方,故名画卦台,亦称八封坛。淮阳古称宛丘,是太昊伏羲氏建都之地,画卦台则是“伏羲于蔡水得白龟八卦之坛”。台高米,台基大约10亩,环台皆水,惟西南边有一条小道可行人。台上庙宇建于何时已失考,经过历史风雨的剥蚀,如今,作为古陈州七台八景之一的画卦台上的庙宇已不存在,只有那棵传为伏羲栽的八卦柏依然挺立如故,伏羲封其为八卦柏。画卦台所以有名,是因为伏羲用一条长横线代表“阳”,两条短线代表“阴”,进而组合图画出的乾、坤、兑、巽、震、坎、离八卦图,一转一动,阴阳消长,变化无穷。八卦之外又可组成六十四卦,再加上六爻的变化,自然界诸多事物的变化规律即可推测出来。八卦中确实蕴含着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八卦这部“无宇天书”,正在自然科学的各个探索领域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水灌台
  水灌台位于周口市区东南,遗址为一高台,高7.8米,南北长110米,东西宽70米,面积7700平方米。该遗址全系文化层堆积,至今没有发掘。从断崖处发现有红烧土面5处,并有灰坑、墓葬,遗留下来的文物残片众多,仅拣到的就有龙山时期陶罐、扁锥状三角形鼎足、鸭嘴形鼎足、碗托,商代的陶碗、陶罐、陶盆等。根据有关志书记载,在水灌台还发现新石器时代的磨制石斧、石铲、石箭头,预制陶壶、陶纺轮、骨针等。可以断定水灌台是一座龙山文物遗址。关于水灌台的历史传说和史料记载甚少,相传其原名为观水台,大禹开通九河治理水患,曾在此筑台观水象,但其何时改为水灌台不详。 仅据《太平环宇记》记载,三国时魏将邓艾筑灌溉城于观水台上,可能此时将观水台改为水灌台。
  太清宫
  太清宫位于鹿邑县城东5公里,是我国古代杰出思想家、道家派创始人老子的诞生地,旧名厉乡曲仁里。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谥号聃。生于春秋末年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即今鹿邑县太清宫乡。太清,道家渭天道,亦谓天空,传为神仙居住,道教常用以名其宫观。老子故里的纪念性建筑,初为老子庙,建于东汉桓帝廷熹八年(165年),后改为老子祠。唐朝创始人李渊追认老子为始祖,以老子庙为太庙,起建宫阙殿宇,唐开元三十年(725年),玄宋李隆基正式改“紫极宫”为太清宫至今。 太清宫前后两宫相距一里,中间有一条东西流向的清静河,取老子“清静无为”之意,河上有会仙桥,将前后两宫联为一体。两宫占地872亩,各种建筑600余间,殿阁棋布,雄伟壮观,极盛一时。“前宫”以太极殿为中心,东有老子牧牛场遗址,西有隐阳山遗址,中有九步井,至今仍存。大殿内供有老子塑像,殿侧立有高约1.5米,直径约25公分的铁柱一根,人称“赶山鞭 ”,实为老子“柱下史”职务的象征。自“靖康之乱”后,太清宫屡遭破坏,后又数度重修。
  老君台
  老君台,位于鹿邑县城东北隅。为纪念老子而修建。据清光绪《鹿邑县志》记述:“天宝二年(734年)建太清坛。文昌宫于台记。”台高13米,是一座以古代大砖构筑,由14个平面围成的高坛形古建筑,状若圆柱且有棱角,顶部面积765平方米,底面积略大。传说老子修道成仙,于此处飞升,故名“升仙台”。山门下青石台阶共32层,加上正殿前一层,恰为33层,正符合老子升33层青天之说。进入老君台山门,是正殿,面阔3间,进深间,硬山式清代建筑,殿内西偏殿各一间。合上13棵桧柏青翠葱郁,常年凉风习习,百鸟飞鸣。台下波光烟霭,湖水萦洄,景色宜人。映山门向南约里许的中轴线上,依次有望仙桥、明道宫、文昌宫、八角亭、游龙堤坊、万教之祖牌坊等。牌坊附近有“老子故里”、“孔子问礼处”两块碑碣。牌坊上书“地古永传曲仁里”下题“天高近接太清宫”,楣镌“万教之祖”,正书苍古遒劲。升仙台因老子道德高崇,古往今来慕名来访者络绎不绝,唐高祖李渊、高宋李治、玄宋李隆基、宋真宋赵桓,以及大文学家苏东城、欧阳修等都曾来此或祭祀朝祖,或观瞻游览,留下了千古不朽的诗篇华章。
  弦歌台
  弦歌台位于淮阳县城西南隅水静如练的南坛湖中,这里红连映日,碧荷接天,风景优美,景色宜人。 弦歌台,又名厄台、绝粮祠,是纪念孔子当年厄于陈蔡绝日弦歌不止而建造的。《史记.孔子世家》、《韩诗外传》、《孔子家语》、《孔子集注》、《搜神记》等书都有关于孔子在陈绝粮的记载。淮阳是孔子教泽所及之地,加之孔子在陈绝粮数千年来,世人共知。所以历代陈人建祠纪念,教化后人不忘儒家老祖宋一生的困苦与艰辛。 现存弦歌台,为清乾隆四十八年重修。
  包公祠
  包公,位于淮阳城西北隅,陈人为纪念包拯而建。据载记,明成化年间,知州戴昕建祠。清嘉庆十二年(1807年)知府包敏、知县张世濂重修。正殿两侧有对联:“理冤狱关节不通自是阎罗气象,赈灾黎慈悲无量依然菩萨肠。”道出了人民赞扬包公的心声。包公在知开封府尹时,相传包拯奉旨下陈州放粮赈灾,在陈怒铡了皇亲四国舅曹虎,为陈人除了害,申了冤。淮阳立有《四贤祠碑》载:“包孝肃公有功吾陈也。持节发菌,痛抑豪右,所全话陈民数万”。陈人世代不忘包公恩德,在永箦食内故建祠祭祀。
  关帝庙
  关帝庙,位于周口市颍河北岸,是“豫平原保存较好,建筑艺术价值较高的古建筑群”。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号称“周口八景之冠”。它犹如一段凝固的历史,记载着昔日周家口商业的繁荣和经济的鼎盛。关帝庙本名“山陕会馆”。始建于康熙三十三年(1693年),乾隆、嘉庆时多次扩 修,至道光十六年(1832年)全部建成,前后历时145年。东西宽105米,南北长158米,面积达12590平方米,占地20余亩。整座建筑群沿南北中轴线,分三进院落纵深布局,结构严谨,极富神韵。&& 清代文人高麟超在《洗凡文抄?陈游纪胜》中欣然赞:“关圣帝装塑威严,双石坊镂刻精妙,春秋阁飞檐建瓴,铁旗杆直插云霄,集公输之巧,荟冶炼之精……胜迹也!
责任编辑:吴勇
用户已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坐18年冤狱释放 的文章

 

随机推荐